学习王德宝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2024-08-15

学习王德宝英雄事迹心得体会(10篇)

1.学习王德宝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篇一

王红旭同志系重庆市大渡口区育才小学教师,奋不顾身救出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王红旭同志出身教育世家。秉承一家三代热爱教育事业、从事教师职业的优良家风,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化作敬业奉献,立德树人的至诚行动,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王红旭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受学生喜爱,他心怀大爱,在两名儿童落水的危难时刻,义无反顾跳进江中奋力施救,将生的希望留给孩童。王红旭同志一腔赤诚爱党爱教,以生命托举生命、以大我彰显大爱的事迹感人至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厚植教育情怀,立足本职岗位,立志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力量。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王红旭同志为榜样,心怀大我,无私奉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用模范行动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2.学习王春天事迹体会 篇二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我们都被宅在家里。宅在家里干什么呢?我每天早起首先关注疫情动态,了解有关部门的政策要求,查看本单位工作群,看看有什么重要通知等等。其次,按时参加单位安排的值班和小区卡口值勤任务。再就是进行网上办公,安排一下应急的工作。此外,还参加单位组织的网上业务培训,自己看看业务书籍等等。总之,没有感到闲的慌,到是觉得有干不完的事。

昨天,院党组发了文件,要求向王春天同志学习。王春天同志一生忠于党的事业,忠实履行党员义务和人民警察职责。他从警以来,始终保持大无畏精神,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在安保维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一线、站在前沿,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出身农民家庭,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始终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为辖区居民做了大量深入又扎实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他始终恪守清白做人准则,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他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家里的事全都排到了工作的后面,彰显了政法干警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全省疫情防控一线的标杆榜样,可惜牺牲在防疫前线,是政法干警学习的先进典型。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我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王春天同志始终服从组织决定,听从组织安排,不折不扣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我要学习他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王春天同志始终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他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的优良作风,始终工作在一线、战斗在前沿。

我要学习他清廉守正、勤俭持家的质朴为人,始终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生活俭朴、坦坦荡荡;他顾全大局、一心为公的奉献精神,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时常愧对于家人,却永远无愧于工作,用模范的行为和有限的生命践行着党的初心与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短暂而精彩的人生。

3.学习王红旭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篇三

6月1日下午,王红旭同志勇救两名落水儿童,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5岁,用美好青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为组织动员我校广大青年向王红旭同志学习,校团委组织部分别于6月23日12:30在主校区B103、6月24日12:40在新校区A104开展“范文参考网学习王红旭同志先进事迹”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以两段视频引入主题,重现英雄壮举:危急关头,王红旭同志置生死于度外,不顾江水湍急,勇保两名落水儿童性命。王红旭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优秀品德以及“向上向善·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无不感动着在场所有人。随后,主持人提问大家,邀请大家一起畅谈了解的英雄故事,多位同学分享了钟南山院士逆行武汉、许长峰力保群众财产不受损失等感人故事,他们所体现出来的无私奉献精神与爱国为民精神,值得我们新一代年轻人传承和发扬。主持人也借此呼吁大家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通过本次团日活动,希望大家学习王红旭同志的义举大爱,那些自发走进江水结成“救命人梯”,和他一起托举起两条生命的普通人,也会定格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我们相信,对一位英雄的敬意,一定会转化成更多人的善意;人性的暖流,一定会让重庆这座城市,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有温度、越来越让人向往!

4.学习英雄教师事迹的心得体会 篇四

万家小学 文瑶

前几天,学校组织学习了英雄教教师刘小兵的感人事迹,我很受感动。

向刘小兵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刘小兵同志看到有人落水呼救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没能在回来,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我们学习刘小兵同志,就要像他那样敢于担当,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生死考验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以过人的胆识和气魄应对困难,迎接挑战。刘小兵的先进事迹体现了一名人民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无声的大爱,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堪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

我静下心来,扪心自问,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为有这样的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是我们教师学习的楷模。我决心要学习他的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勤奋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做到以身作则,尽心尽力,服从领导,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成,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丰富专业知识,加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在教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要有耐心特别是学困生,对他们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在教学上,要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圆满完成自已的教学任务,以实际行动来为英雄致敬。

5.学习王彩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五

静宁县阳坡中心小学

周斌

2016年11月26日晚,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王彩霞等三名教师先进事迹学习会。我很荣幸的参加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取王彩霞等三名教师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我感慨颇多,心情很不平静,特别是三位教师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2016年10月28日早晨,兰州市皋兰县东湾小学二、三、五年级的张馨地、张馨月、张馨丹姐弟3人均未按时到校。班主任王彩霞、徐菊、杨玲在早自习时发现后,感觉情况异常,联系家长未果后,立即赶往学生家中,发现姐弟3人与其母亲都一氧化碳中毒,生命垂危。他们立刻将4人送往医院,因送救及时,一家四口转危为安,目前已康复出院。

王彩霞、徐菊、杨玲是皋兰县石洞镇东湾小学教师,同时担任班主任。多年来,这3名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认真负责,勤奋向上,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学生没有到校,家长无法联系,3名老师及时沟通并第一时间赶赴家中寻找,充分体现了她们视学生为亲人、时刻牵挂学生的仁爱之心;发现母子4人一氧化碳中毒,能够临危不乱,克制恐惧,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充分体现了她们敢于担当的精神;能够及时准确赶到学生的租住地,将母子4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说明她们平时非常关心和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充分体现了她们忠于职守、严谨细致的职业操守。

王彩霞、徐菊、杨玲3名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心救人的先进事迹,是全省教育战线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她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充分诠释了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含义,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充分展现了基层教育工作者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完美塑造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充满爱心和责任的的光辉形象,是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模范。

我校也是一所乡村小学,校外住宿生占我校学生的三分之二,学生租住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板房,安全隐患十分突出。尤其是冬季时节,学生租住房屋都用烤箱,铁炉取暖,电褥采暖,这更让学校和老师们放心不下。虽然学校也定时不定是组织教师对校外住宿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家长排除安全隐患,但我们一些教师还存在着一定的麻痹思想侥幸心理,认为学校有些杞人忧天。学习了王彩霞老师的先进事迹后,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认识到了一个老师应有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好老师要有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仁爱之心滋润学生的心田。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应永葆仁慈大爱,用爱心帮助学生开启知识之门、浇灌心灵之花,擎起一片师爱的蓝天。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她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习总书记要求,好老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把“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作为毕生追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髓要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起精神标杆。

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样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可以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可以这样热情地帮助别人??在当今冷漠、隔阂渐成风气的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吗?可以想像,假如生活中处处有像郭力华这样的人,那我们这个社会,必将更加和谐,必将布满更多的温情,必将更有人情味,必将更让人留恋。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教师,多么光荣的职业,多么响亮的名字,我们要对得起这个称呼!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预料自己会影响多少人的一生,这责任实在是太重大了,我们必须好好深思,要用我们有限的知识来打开学生无限的知识大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只有我们心中装着这么一份责任,才能从根本上热爱工作,热爱教育事业!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发挥我们所有的光和热。

6.抗疫英雄事迹学习心得 篇六

根据通知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承担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以及执行转运新冠肺炎患者任务等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因履行防控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以身殉职,或者其他牺牲人员,符合烈士评定(批准)条件的,应评定(批准)为烈士。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疫情汹汹病毒肆虐,很多医务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为社会公共利益而牺牲,得到社会广泛的哀悼和尊敬是理所当然。对因公殉职者我们不仅应抱以最大的敬意,还应尽可能提高牺牲者的物质回报,这既符合民心民意,也是法治精神的彰显。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烈士褒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公民因抢险救灾或者其他为了抢救、保护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公民生命财产牺牲的,符合烈士评定条件。按照法律规定,评定烈士后,烈士遗属可以领取烈士褒扬金、因公殉职一次性抚恤金,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及烈士遗属特别补助金。此外,烈士遗属在医疗、征兵、教育、就业、住房、养老等方面都享有优待。这是社会通过法治化手段对因公殉职者的报偿。

更重要的是,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印发《通知》,真切地表达了国家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关怀,代表了全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尊敬和推崇。据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有逾3万余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截至2月11日,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去世,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在这组数据中,湖北省被感染的医护人员达1502人,占全国87.5%,可以设想在疫情暴发初期患者爆发增长,医疗资源紧张,防护设备匮乏,许多医务人员几乎是在缺少子弹的情况下发起冲锋,他们值得受到全社会的崇敬。

7.学习王红旭先进事迹心得 篇七

在重庆长江大渡口万发码头,两名儿童溺水,王红旭老师在危急时刻立即跳入水中,之后众人在水中搭起人墙,王红旭老师在队伍的最前面先救起一名落水儿童,成功后又去救另一名儿童,中间一直未曾放弃,两名儿童都被成功救起。王红旭老师却因体力不支,淹没在江水中。

了解王红旭老师之前的经历,知道他一直都是负责任、有爱心、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一位优秀老师。王红旭老师在危急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救起落水儿童,挽救了两个鲜活的生命,正是体现了作为教师崇高的道德和使命。王红旭老师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典范,王红旭老师舍己救人,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以王红旭老师为榜样,立足自身,弘扬高尚师德,无私奉献,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8.学习抗震救灾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篇八

5月12日,一个令所有中国人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苍天无情,成千上万人再也仰望不到当晚的星空,明日的太阳。看到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消失,看到幸存者失去亲人后在雨中撕心裂肺地哭喊,每当看到这些报道时,我都忍不住地往下掉泪。在残酷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的生命就像风中摇摆的芦苇,是如此的脆弱。对灾难中的同胞感同身受,这场灾难也让所有中国人空前团结。

举国同悲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了一种力量,在全国人民身上凝聚,我们看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在全国人民心里蔓延。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其他杂音,只有为逝者默念,为伤者祈祷,为生者祝福的声音;这个时候,神州大地处处都在重复着同一种动作,传递着同一种心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受难同胞献上一点爱心。而在灾区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更是让我淆然泪下,这一次是因感动而流泪。无数的画面在我脑海闪过:

深夜的德阳市汉旺镇,冷雨凄厉,悲声四处。也就是在这次灾难面前,勇现出了一批批感人的英雄事迹。在东汽中学的坍塌教学楼里,救援人员发现一位教师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在他身下的是四名还活着学生,望着已经遇难的教师而哭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位老师的名字——谭千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谭老师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塌下的天花板,把生命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他心中的爱,正如他的名字那样,千秋流淌。

在绵阳的一个援救现场,一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战士们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几乎等于送死。但几个战士还是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马上被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一个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北川县的一位副县长。地震时他全家正在为老父亲过生日,突然地声巨响,房子垮下来,家人全部压在里面了。他得到消息后没有回家去救被埋的7位亲人,而是强忍悲痛组织全县的抢险救人,而且一直坚守在岗位,他的嗓子已经哑了。

这样的催人泪下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这样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精神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而在同一片天空下,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内外华人华侨,各国政府和人民传递着温暖的行动,同样令人触动。灾难后,我们看到出租车司机们,放下手中生意,自发地奔赴灾区帮助救灾;我们还看到农民工来到献血屋前排队,“抗震救灾人人有责,没有钱就‘出点血’。”;甚至以拾垃圾为生的老婆婆都要为灾区捐上自己辛苦赚来的一元几角钱……谁说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减弱,谁说我们的人民意志力薄弱,看看温总理那悲切而坚定的面容,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充满温情而又坚毅性格的最好体现。有了这种性格,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灾难不能战胜的呢?

9.抗疫英雄人物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她,就是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

从一个赤脚医生,到闻名中外的工程院院士。

从一个贫寒女,到中国浙江省卫生厅厅长。

她的传奇,足以媲美钟南山院士。

建议“封城”第一人。

伊始,正值中国春运的高峰。一种不知名的病毒,突然袭击武汉,满城风雨,人们不知所措。

1月18日,李兰娟院士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奉命奔赴武汉,对疫情进行研判。

到达武汉之后她立刻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听取当地医生的汇报,展开周密的调查研究。

看着每天都在不断攀升地感染数据,她心急如焚。她想: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蔓延,将给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我们只有马上采取果断的措施。堵水先断源,当务之急,防控的第一步必须先断传染源。于是,她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对武汉必须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她的建议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1月23日,武汉接到了“封城”的命令。武汉暂停了所有的交通,实行前所未有的严格管控。目的只有一个,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扩散。

李兰娟院士是建议“封城”的第一人,她接受了央视媒体的采访。

面对董倩“咄咄逼人”的问题,李兰娟并没有生气,保持着院士惯有的谦逊和温和。她耐心地做了解释,虽然普通话不太标准,但是她的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到现在,“封城”的效果已经完全地突显出来了。很多人都佩服她提出了“封城”的建议,一个看上去斯文柔弱的老太太,想不到竟有如此的魄力。

一个科学家的睿智和严谨征服了我们!

10.学习王伯祥事迹心得体会 篇十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广为人知的对联,以寥寥10个字,解析了古今中外如何正确评价为官者行为、政绩的历史课题,提出了一个还原“政声”真实面目的社会途径。对为官者“政声”的评价,由于所处角度不同,互相关系有别,影响因素各异,尤其是在任与离任权力影响度的差别等原因,对同一个人的评价,其上级、下级、老百姓以及自身往往不尽相同,有的还可能大相径庭,而在位与不在位的差别则可能更大了。

我们不必妄评上级组织及人事部门对为官者“政声”鉴定的真实性、准确度如何,然而,毫无疑问,最接近于真实、准确的“政声”,最终来自“民意”。而官员离任后的“民意”,与“真实、准确”则更为接近。王伯祥是如此,焦裕禄、李润

五、孔繁森、郑为民……也是如此;东汉的孟尝、唐朝的韩愈、宋朝的包拯、明朝的海瑞……同样如此。他们离任或去世后,在民众的“闲谈中”都留下了经年、经代乃至百年、千年传颂不衰的感人故事,有的被奉为古今官员的楷模。相反,自古至今,也有不少官员在位时,权倾所辖,呼风唤雨;所到之处,前呼后拥;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矫揉作秀,沽名钓誉;政绩罗列洋洋大观,歌功颂德不绝于耳。然而,一旦离任,则应了老百姓“屁股一抬,问题出来”、“在位满耳阿谀声,离职滚滚骂名来”的箴言。如:湖南省道县县委书记易光明被“双规”后,当地老百姓敲锣打鼓、放鞭炮、舞狮子以庆祝,易光明正是这类官员中的典型。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其一首《放言》中,曾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的哲理名句。想来,这似乎正是诗人对“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的史实深为感触的结晶。

为官者想得到好听一些的“政声”,不能说不对。但关键是想听什么人说“好”。是想听少数人的还是广大民众的?是只听眼前的“政声”,还是要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是只为一己“政声”做事,还是真诚实践执政为民?是想听纸上的汇报材料中营造的“政声”,还是想听“民意闲谈中”的真实?

为官者对此如何作答,首先反映出的是为官者的官本官德,说得直白点就是回答为谁当官、为谁做事的问题,这是所有为官者无以回避并必将被历史、民意所检验、所“拷问”的。王伯祥的“政声”经得起历史和民意的检验和“拷问”,老百姓说:“没有伯祥书记,寿光菜哪有这么大的名气”;寿光的干部说:从数字看,王伯祥时期,没有显赫的发展速度,但群众得到了实惠。

上一篇:小数乘法的复习课教案下一篇:与客户有效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