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2024-12-15

全球农业发展趋势(12篇)

1.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一

21世纪全球广告业发展趋势

未来广告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都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 更人格化、更个性化的未来广告观念

•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广告行业即将产生的深刻影响

• 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广告业的国际化趋势

• 1986年5月,芝加哥举行第30届世界广告大会。

• 议题:是探讨广告走向21世纪的发展趋势。

• 内容:全球性的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和复杂性;

• 世界范围内的推销商品活动正在急剧增加;

• 广告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变革;

• 全球广告通向21世纪的艰难历程;

• 广告业势必朝着广告大托拉斯的方向发展;

• 广告公司和全球广告客户的蜜月已经过去;

• 21世纪广告文化的艺术性和科学性;

• 如何改变广告的创作形象;

• 国际广告协会的独特作用;

• 以及如何针对21世纪的全球媒介和全球市场,制订最有销售力的广告战略等。• 1989年2月19~22日,巴基斯坦拉合尔城举行的第16次亚洲广告大会。

• 主题:是“共同迈向明天”。

• 特征:

(1)世界高新技术进一步发展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2)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3)这些特征必然导致世界经济生活(包括广告业)的进一步国际化和整体化。

• 跨国广告公司的出现

• 广告公司将朝着信息公司的方向发展;

• 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信息呈爆炸增长;

• 广告制作本身如技术手段、表现方式也都将提到更高水平。

• 世界广告业未来发展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广告业面临着各方面的严峻挑战;

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促使广告业往更高的水平发展。

第一节未来广告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

• 80年代的广告只是起着引导消费的作用。

• 90年代以后的广告将是以现代科技手段和设备武装的、着力开发潜在市场、向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培养新的生活方式和现代水平的广告。

• 广告在人类的活动中的作用:

1.广告首先为现代社会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 信息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资源

• 广告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广告信息被看作“社会机能的润滑油”。

2.广告在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作用。

• 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在国家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广告在未来经济方面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 广告逐渐突破“能销售即是好广告”的信条的限制

• 摆脱偏于市场榨取的、无限制追求市场利润的倾向

• 从社会的整体角度和长远利益出发去确定企业的发展

• 广告活动使企业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来达到自我的最大实现

4.在社会文化方面,广告不仅仅是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手段,而且也是提高人们精神文明水准的工具。

• 1986年在第30届世界广告大会上,美国/以《文化的艺术和科学》为题作了长篇发言 • 创造人类共同的文化

• 沟通不同文化的联系和交流

• 促进世界各国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

第二节跨世纪广告新观念的革命

一、广告宣传突出了社会责任感

• “企业是地球的公民”,“企业是社会一员,是社会的组成部分。”

• 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精神。

• 为企业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手段,为消费者的需要服务而存在的。

二、广告宣传突出人生、人格的价值

• 广告诉求主题:强调是提供信息、诱发需求、刺激购买。

• 实质:强调的是生活,如何满足人的生活需要。

• 未来广告诉求更多的强调的是人生。

• “人生”的含义比“生活”更广、更深,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生活方式,也包括人生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处事原则等。

• 产品的销售由以“物”为 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上来。

三、“软性广告”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 美国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的冲击理论。

• 第二次浪潮经济体系最大特点是大批量生产;

• 第三次浪潮的革命性特点是市场区隔越来越小的世纪。

• 广告的表现形式,保持新鲜感,标新立异。

• 运用微笑和亲切的手法来诉求,以获得良好效果。

四、广告的个性化更为突出

• “同质化”、“一体化”将逐渐衰落,“地方化”、“个性化”将充满活力。

• 日本广告界认为:无论从价值观,还是从经济状态,或是从地域差上来看,同质化、一体

化的时代将要结束,广告传播的方式与表现将更具独创性,否则难以产生真正的活力。• 欧美广告学专家认为:广告的统一性只适合于在经济、文化、法律相近的国家,但这也只是 广告内容的统一,而广告形式是很难统一的。

• 广告的个性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高科技发展对广告业的促进

• 高科技领域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为主要内容。

• 高科技发展的本质:是信息处理的电脑化。

• 广告核心职能是传递商品信息,同时广告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它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息资源。

• 高科技促进了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广告媒介技术进入空前繁荣的发展时期。• 主要有电话、录音、录像、文图传真、计算机通讯、卫星通讯、激光、电子广告牌、光纤空中广告等。

• 21世纪最主要的广告媒介可能是集电话、电视、计算机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网络系统。• 多媒介时代的出现。

• 电脑设计以其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广告领域大显身手。

• 电脑广告画面线条规则清晰

• 视觉上达到平衡,立体感极强

• 传递商品信息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

• 揭示商品的内部结构,突出商品的优点

• 高科技的运用,开拓和发展了新的媒介技术。

• 如电视信息上,图像更加清晰,色彩更加鲜艳与逼真,抗干扰能力更强,稳定度更高等 • 印刷技术上,报纸彩色广告印刷已实现自动铸字、自动照相植字等自动化技术; • 可不断显示商品的形状、特点、功能、价格等,方便消费者购物;

• 旅游上,能显示旅游路线风景;

• 餐桌上,可以显示各种菜肴的形状、份量、价格、营养 价值,点菜方便,迅速准确。

• 市场经济促使广告信息量的增加,广告信息量的增加又促使广告空间不断扩大。• 广告是推销商品与劳务的手段

• 为社会提供更新的知识与情报

• 指导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职能

• 全球广告将向着电子化、现代化、艺术化、空间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节广告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品市场、高新技术产出市场、信息市场和高档消费品市场的全球一体化。

•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出现了投资分散化与经营全球化的明显特点。

• 日本经济界人士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是“无国界经济”,• 由于商品经济没有国界,其必然结果是迫使各个国家的广告业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 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促使全球性广告媒介和全球广告应运而生。

• 70年代,李奥贝纳(美)、萨奇•萨奇(英)、电通(日)等大型广告公司出现。• 90年代以后,世界大型广告公司基本上都实施了国际性的广告经营战略。

• 国际经济区域性集团和行业性集团的出现,促使广告公司必须向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 40~70 年代,美国大部分专业广告公司都被大型综合广告公司所兼并。

• 1986年,4月27日,由BBDO环球、DDB和Needham harper三 家广告代理公司联手组成了OMNICOM(奥姆妮康)集团。

• 同年5月8日,英国的萨奇兄弟公司又买下了世界著名的贝茨环球公司而成立了萨奇•萨奇集团。

• 1987年,英国的跨国传播集团WPP收购了著名的智威汤逊广告公司

• 1989年,买下了世界最大的跨国广告公司“奥格威集团”。

• 这时期的特点:

一是整个欧美广告市场为几个超级集团所瓜分,二是许多老牌广告公司被吸收进垄断集团之中发展集团化、国际化、具有规模优势并能提供整体服务的大型广告代理公司,是跨世纪广告的趋势与要求。

• 电通藤原治/《广告公司的海外战略论》

• 广告国际化在组织上的发展,还带来了其他一些广告业的变化趋向

• 如广告语言的全球一体化,“一对一”广告代理制的衰落,及对广告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等。• 欧美广告业中作为广告代理制经营基础的“一对一”原则和“AE制”走向衰落。

• 所谓“一对一”原则,是指广告公司在代理业务时,在一个行业中只能为一个客户做代理,而不能做多头代理。

• 所谓“AE”制,是指广告公司执行广告业务的具体负责人,多数实行一个商品一个AE。• AE既是这一商品广告组织实施的负责人,也是广告主企业的代表。

• 广告国际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立足于竞争去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善用人才,这是国际化广告业发展的关键。• 世界广告运动的前景是光明的。

• 高科技手段将大大丰富和推动广告传播技术和设计艺术。

2.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二

根据美国某全球调研机构数据,2010年3D立体电视全球出货量达到320万台,预估到2013年全球出货量将会超过2700万台。2018年,全球3D立体电视机的出货量将为6400万台,市场占有率会达到20%左右,产值则会达到170亿美元。

但是,从整体上看,内容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尚未完全成熟,尽管国际上已经形成了3D立体显示标准体系雏形,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3D立体显示标准体系架构,3D立体影像产业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欧美主导内容市场,东亚主导终端市场的产业格局更趋显性

目前全球3D产业发展已基本形成欧美主导内容市场,东亚主导终端市场的产业竞争格局。欧美3D产业在内容制作方面优势得天独厚。欧美市场拥有先进的3D内容摄录系统,以及专业内容制作团队,发达的媒体应用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东亚在3D产业终端显示方面优势突出,产业链条相对完整。尤其是3D立体平板显示技术方面拥有全球竞争力。

由于目前全球3D产业的发展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推动力量主要为3D产业基础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因此,从短期看这种产业格局短期内将更趋显性化。

三、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将成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3D产业的竞争将是全产业链的竞争。国际主流厂商纷纷加大了产业整合的力度,以期在未来的3D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

一方面,通过成立3D联盟、BDA协会等形式进行横向整合,共谋产业链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收购、投资等方式进行纵向整合,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保持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四、以产业标准为主导的产业话语权争夺进一步加剧

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从3D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制订了各自的3D产业综合技术路线图,尤其是对行业标准的制订和布局尤为重视,抢占全球产业经济制高点,争夺产业话语权。2010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已决定制定3D立体影像有关标准,并准备在全世界普及日本的标准,标准的制定将为日本3D立体显示硬件及软件的发展铺路,通过设定标准让其产品在全球畅通无阻,以标准推动日本3D立体影像产业在国际竞争格局中保持足够话语权。

五、3D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由个人消费领域拓展到公众行业应用领域

毫无疑问,由于市场巨大的推动效应,目前个人消费领域已经成为3D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和相对成熟的领域,公众行业应用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是随着3D技术以及相关行业的进一步发展,3D技术对产业发展升级作用进一步显现,其应用领域也必将进一步由个人消费领域拓展到公众行业应用领域。

六、3D内容制作技术和显示技术将成为未来3D技术重点的突破路径

由于3D内容制作和终端显示是整条3D产业链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环节,因此,未来3D内容制作技术和3D终端显示技术的突破将成为推动3D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七、存储和传输技术的发展将为立体影视发展带来直接的技术动力

庞大的数据存储和传输量已经成为除了3D内容制作外,影响3D产业,尤其是3D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的3D内容存储和传输技术,仍受限于价格和网络环境等诸多因素。未来存储和传输技术的发展将为3D产业的发展带来最为直接的技术动力。

八、3D技术的综合应用及整体解决方案将逐渐取代单纯3D产品成为市场竞争焦点

3.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 篇三

据CI-online统计,截至2012年3月6日,全球共有集装箱船艘,运力总计为;已订造集装箱船392艘,运力总计为,占现有运力的17.1%。从2012—2015年的运力交付情况来看:2012年将交付集装箱船226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9.7%;2013年将交付集装箱船141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5.6%;2014年将交付集装箱船21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1.3%;2015年将交付集装箱船4艘,运力为,占现有运力的0.4%。另据百力马预测,2012年全球将拆解集装箱船运力12万TEU。此外,Alphaliner预计2012年全球将少交付集装箱船运力约8万TEU。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计2012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将比2011年增长8.5%,高出运力需求增长率2个百分点。由于2013年后集装箱船订造运力必将随着时间推移而继续增长,因此,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将长期保持增长势头,导致运力严重过剩,班轮公司之间的竞争加剧。迫于亏损扩大的压力,班轮公司将多次上调运价,但短期内难以将运价推至2009年的高位。

2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订造运力

据CI-online统计,截至2012年3月6日,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共有集装箱船艘,运力为,占全球集装箱船总运力的70.6%;已订造集装箱船236艘,运力为,占全球集装箱船订造运力的75.2%(见表1)。由此可见,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在现有运力和订造运力方面均占有绝对的主导优势,决定着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发展方向。

从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来看,以星航运的订造运力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4.2%,交付期集中在2012年和2014年;汉堡南方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46.0%,计划2012年交付,2013年和2014年分别交付和;东方海外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35.3%,计划2013年交付,2012年和2014年各交付;中远集运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34.1%,计划2012年交付;阿拉伯联合航运的订造运力只有,但由于其现有运力规模较小,因此订造运力所占比例较大,达到32.3%;美国总统轮船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为31.8%,计划2012年交付,2013年交付,2014年交付;长荣海运、韩进海运、阳明海运和赫伯罗特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分别为27.3%,23.9%,23.2%和19.9%,交付期集中于2012年;马士基航运和地中海航运的订造运力占现有运力的比例虽然分别只有15.0%和13.6%,但由于其现有运力规模庞大,因此订造运力依然远远领先于其他班轮公司,特别是马士基航运运用超前战略思维,在当前航运市场低迷之时,采取反周期操作,订造多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其中有4艘计划于2015年交付,运力合计为,充分显示马士基航运在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上的实力和地位。

3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运力排名预测

根据CI-online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由目前的增至,二十大班轮公司的运力排名也将发生一定变化(见表2)。

从目前运力发展情况来看,2015年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达飞海运和中远集运的运力排名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但地中海航运与马士基航运的运力差距不大,前者对后者的威胁将长期存在。另外,长荣海运、韩进海运、中海集运和东方海外的运力排名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动。

未来运力排名可能提升的班轮公司如下:美国总统轮船的运力排名有可能从第七位升至第五位;汉堡南方的运力排名可能将恢复至第十一位;阳明海运的运力排名将升至第十三位;以星航运的运力增幅较大,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其运力排名有可能跃升至第十二位;阿拉伯联合航运或将摆脱长期位居全球二十大班轮公司末位的窘境,升至第十九位。

未来运力排名可能下滑的班轮公司如下:南美轮船和商船三井的运力排名各下降4位;赫伯罗特和川崎汽船的运力排名各下降2位;日本邮船、现代商船和太平船务的运力排名各下降1位。

4.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四

文化全球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全球化概念的提出源于经济领域,但是,它绝非局限于经济领域,全球化是一个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不可逆转的`进程.文章在全球化视域下,分析文化全球化的成因,并试图对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提出看法.

作 者:巨东红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社科部,福建,厦门,361021刊 名: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EAST GUIZHOU NATIONAL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23(5)分类号:G0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成因 发展趋势

5.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五

答:全球经济空间格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程度逐步加深,各国都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相互影响不容忽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问题,迫切要求加强相互联系,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经济“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当前发达国家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旺与生产过剩,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

(1)需求不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高的发达国家需求不旺.这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零增长或负增长,从而影响需求的提高;另外,需求不旺,生产也就不会上升,从而影响工资总量的增长与消费的提高.此外,技术的提高也会导致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下降.(2)生产力过剩

工业化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其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大,而且生产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占据更大市场,获得更多利润,竞争的结果使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难以销售,最终必然会导致部分企业停产、破产。

(3)发达国家科技先进、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大,但市场有限、遇到市场的激烈竞争。

(4)发展中国家:优势在于资源和劳力,而短于机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

发展趋势:当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将发生升级,其表现为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发生转移,即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再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趋势。三个产业的比重也在发生变化,即由一次产业为主,转为二次产业为主,进而转为三次产业为主。因此可以看到,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部门的地位降低,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把新兴产业作为发展趋势和重点。

(1)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呈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和经济协调,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形成了世界经济从资源配置、生产到流通和消费的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交织和融合,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这种经济发展态势、发展进程、发展趋势、称之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一个标志是WTO的建立。WTO的规则和制度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成为全球经济运行的统一制度和规则。随着WTO规则的完善和成员国、地区的增多,将大大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将很难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通讯、运输的价格,使管理成本下降,也使零部件生产的可分性越来越大,使经济全球化不仅在规则上有可能,在技术上也成为可能。另外,目前全世界有4万多个大跨国公司进行全球的生产和全球化的经营,由于跨国公司在不同行业的领头作用,它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它的发展使各个国家之间在生产和经营方面都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跨国公司实际上成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演员、执行者、操作者。

(2)新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

新经济是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经济。在这一经济中,创造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是体现在服务和制造业产品的创新思想和技术。实际上,新经济是新兴的信息经济对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是一种迥然不同于工业文明的新生产力的出现。这场经济革命的生产力基础,正是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或者说是以网络化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生产力。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独领风骚,不能不说是由于其走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代表了世界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21世纪,网络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广泛运用为人类展现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除了有形资产、资源之外,人类还形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产,这就使得人类可以支配的资源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提高,因而可以对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动力。以人为本、知识为本、大力发展新经济,摆脱或者一定程度上减弱传统意义上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并逐渐将成为主导力量

(3)世界产业结构面临大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率先开始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已波及世界各国,其特征是,在资本和技术仍是推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的同时,信息产业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发展迅速,服务业正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由于各国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发达国家表现为“强强联合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大发展中国家则趋向“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它们都以“国际关系变更下的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划分”为基础。这种调整格局与经济全球化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也有互相对立的一面。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不再仅仅限于传统的贸易领域,而迅速扩大到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纠纷仲裁、资本流动、劳工流动、文化产品等领域。世界各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都将加强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向服务业延伸的趋势愈益明显。其中,欧美各国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仍占主导地位,同时,发展中国家愈益重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最近几年,传统产业——汽车工业在美国GDP份额中只占4%,表明发达国家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仍会保留汽车、机械、家电等传统产品的生产,但全球范围内产业的垂直转移将加快。发达国家将继续把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腾出资金和物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例如日本计划用20年时间淘汰大约60%的传统产业和产品,美国、英国、德国相继研制出具有21世纪水平的汽车、航空和电子技术产品,正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其它地区转上被替代产品。

6.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六

现代流通发展的趋势

――国际化

所谓现代流通,就是在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全球范围的分工与交易空前扩大、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阶段,流通从过去局部的、片段的、不连贯的、一国或几国的运动过程,变成了全球范围的运动过程;从过去只有商品货物的流通,变成了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服务以及其他无形的要素禀赋的流通;从生产与流通相对分离、相对独立,变成了日益融合的大流通过程。战后的几十年,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变,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流通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流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用信息化、高科技化、高智能化和集约化的流通手段,把几乎所有国家都纳入了大流通的轨道,战前靠强权和武力所难以实现的目标,战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下得以实现。全世界贸易出口额1950年为607亿美元,1980年增加到30900亿美元,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到1990年达到71.4%。

2001年世界进口总额64388亿美元,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5个国家占41.7%;出口额61624亿美元,上述5国占37.3%。我国2002年进出口总额6208 亿美元,国际市场依存度达50%。2003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8512亿美元,国际市场依存度超过了50%。近二三十年,国际贸易迅速增长,1980年全球进出口额仅为40411亿美元,而到2002年就达到135410亿美元,增长了3.35倍,为它国而进行的生产,也就是说跨国流通的规模已占到世界GDP的40%以上。国际贸易的规模在全球范围迅速扩大,流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在货物贸易国际化的同时,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程度也不断扩大。目前世界贸易总额中,无形商品――服务的交易额已达到25%左右,而且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货物贸易。伴随贸易的国际化,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流通的`国际化步伐也大大加快,通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再资本化和证券化,使对企业产权的交易具有了进入世界流通范畴的可能。通过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建立,通过金融创新、各种衍生工具的利用,又形成了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的国际化大流通。特别是无形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使流通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世界商品市场、世界劳务市场、世界技术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等共同构成了流通国际化的现代流通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度报告指出:全球化“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联合国贸发会议1997年度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出现”,“是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的跨国界联系已加强到如此地步,以至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能不受到国界以外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定义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亦即世界范围各国成长中的经济通过正在增长中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劳务的广泛输送、国际资金的流动、技术被更快捷广泛地传播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总起来看,为别国生产的比重越来越高,国际贸易规模越来越大,经济资源和要素禀赋如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技术等,通过国际化大流通超越国界被重新配置的范围越来越广,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被打破。现代流通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动力,经济全球化是流通发展到更高阶段出现的必然结果。

&n

7.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七

由于3G和全业务融合时代客户需求被激发, 2G向3G加速迁移, 电信运营商进入全面竞争阶段。各运营商在语音、数据和集团客户市场竞争激烈,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纷纷通过融合业务来争夺优质存量用户和新增市场用户。

同时, 为了提升现有网络价值, 电信运营商开始从网络建设和市场运营两个层面进行由话务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 电信运营商开始重点通过引入SOA理念, 构建服务化、标准化、集中化的支撑架构, 提供基于服务能力的定制个性化访问门户, 全面提升内外部客户使用体验。具体包括:建设PBOSS系统支撑宽带融合、LTE、IMS、物联网、流量经营等新业务和新模式;加强增值业务以及家庭、集团业务支撑, 全面提升三大市场的全业务整体支撑能力;渠道方面实现电子渠道互联网化、自助终端统一管理、IMS自助门户, 提供全渠道协同, 构建营销销售服务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实现渠道、服务和业务精细化深度运营管理功能。

调整底层数据模型及架构

目前OSS普遍存在系统架构老化、系统基础能力弱、标准化水平差、扩展能力不足四大问题, 无法更好地支撑市场发展。如无法灵活支撑家庭、群、集客产品包;无法实现产品包订单配置化自动分解;产品和资费不能分离、产品模型不统一;在政企客户支撑方面由于功能分散、流程不统一造成营销销售服务功能分离、没有实现M2M等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需通过对底层数据模型以及架构的调整来实现。首先要对全业务运营下的品牌、客户群、产品定位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全业务运营的各种业务模式, 分析用户的全方位信息, 促进营销、销售、服务的智能性、精确性、主动性。

因此, 下一代运营支撑体系在构建时除了实现传统CRM/计费/经分/运营管理能力外, 更重要的是以企业级的整合架构和一体化运营支撑体系为基础、以模块化方式智能接入新业务模式, 系统化考虑经营分析域、客户运营域、产品运营域和运营管理域功能。

概言之, 就是通过架构整合、标准化建设、渠道协同建设、营销销售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数据模型建设, 同时支持双中心运营模式, 将支撑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来全面解决当前支撑系统存在的问题。

实现CPC匹配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OSS系统要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满足企业多样化产品服务能力和客户需求间的有效衔接, 需要从产品定位、客户群定位、适配渠道定位和应用场景定位四个角度出发, 做好分析型的运营支撑。

具体包括根据用户电子消费习惯, 分析用户电子商务行为模式、产品偏好、付费方式;根据用户内容定制、浏览方面的数据分析, 区分不同内容的读者群;根据语音产品、流量产品和各种内容应用型增值业务应用的产品特点和属性分析建立客户适配模型;根据客户的位置信息、生活轨迹信息、时间信息等判断客户所处的场景, 最终实现CPC匹配, 来精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并提高用户体验效果和增值业务应用。

统一产品模型

全球OSS系统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横向整合、纵向解耦:包括构件化、平台化、专业化, 以及实现数据与应用分离、规则与应用分离、流程与应用分离、界面与应用分离, 实现了业务构成组件化, 使得系统可以灵活、动态的扩展;以及通过高配置化和模块化接口满足新业务支撑, 支持移动网、固网融合后的全业务和全流程服务;支持个人、家庭、集团业务。

国内电信运营商面临转型, 对业务进行有机整合, 发展移动增值业务, 可向国外OSS成功案例借鉴经验。

在国外, 沃达丰最早在其OSS系统固化了集团、家庭和个人三大业务模型, 具备了无缝的产品提供和目标客户市场覆盖能力。

因此, 国内运营商在向全业务运营商的全面转型阶段, 首先应该根据集团客户、家庭客户特征, 优化客户、用户、账户三户模型, 满足个人客户、家庭客户、集团客户的统一模型支撑;根据固定业务、集团业务、家庭业务以及未来的互联网业务特性, 拓展现有产品模型, 确保各种业务的产品模型统一, 有力支撑全业务竞争。

其次, 要基于良好的OSS支撑能力。国外如O2、at&t等运营商的电子渠道受理业务量已经全面超过实体渠道。

8.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八

本刊学术委员会专家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0月20日发表的《世界贸易报告2014》显示,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其中,WTO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揭示了本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的演变,形成四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加速。本世纪开元至今,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平均增长速度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提高了三倍,这种快速增长同发展中国家大幅降低关税壁垒紧密相连。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年均收入增长仅为1.5%,现在提升为4.7%,而发达国家仅为0.9%,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在大幅度缩小。

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工业化和贸易的扩张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膨胀刺激了原料价格飙升,使出口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收入猛增。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没能抓住机遇,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全球经贸的第二大趋势是,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和扩展。全球价值链的扩张和深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以较低的成本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眼下世界出口总额的一半都和全球价值链有关。南南价值链也已十分流行,已超过南北价值链。发展中国家间的元件相互出口占出口总额已由1988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25%。

第三大趋势是,前十年农产品和天然资源产品价格暴涨,初级产品出口的重要性提高,给农产品和资源产品出口国带来巨大红利。报告认为,鉴于新兴经济体需求强劲,农产品和资源产品价格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保持强劲增长。这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占人口过半的发展中国家仍可在脱贫努力中发挥关键作用。价格上扬使若干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一些拉美国家的人均GDP大幅增长,使他们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经济繁荣。

第四大趋势是,宏观经济动荡越来越具有全球破坏力。2008-2009年金融危机发端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但其影响却遍及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急剧下降、需求总量萎缩、贸易融资枯竭,把经济冲击传导至发展中国家生产商和贸易商,形成全球性灾难。幸运的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并没有暴发上世纪三十年代那种全面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对此,WTO总干事阿泽维多认为,世界贸易和WTO作出了重大贡献:WTO提供了一个有明确规则的稳定贸易环境;而以规则为基础的体制和监督机制,有效管控了贸易保护主义泛滥;此外,协调一致的行动和宏观经济刺激措施,把世界带回恢复增长的道路。

就我个人来看,主要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当今世界已经高度相互依存,回归保护主义是各国都承受不起的共同灾难。

最后,这个报告应该警醒人们,不要忘记WTO已是普世公认的全球贸易谈判的唯一主平台,重启其活力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9.全球薪酬与福利趋势(范文) 篇九

一个充满矛盾的难题

全世界的企业都正在以谨慎但积极的情绪摆脱最近这次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工资冻结正在开始被适度的增长所替代,而这一趋势将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大行其道。但由于工资总额仍然不足并且许多国家的经济形势依然处于不确定当中,因此企业开始更加谨慎地对待其报酬战略的差异化,以便能够让企业的投资回报最优。不足为奇,企业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绩效最佳的员工身上——也就是那些最能帮助企业恢复强劲增长的员工。

2010年10月在马德里举行的美世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EMEA)薪酬与福利会议上,有一个专家小组讨论了过去一年来的薪酬与福利趋势,以及在未来12个月企业将面临的各种挑战。该讨论由美世在英国的人力资本负责人Christopher Johnson主持、由美世研究部负责提供数据,包括最近的《整体报酬调查(TRS)》、《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整体报酬调查季度动向报告》以及《全球薪酬规划报告》。

危机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在地区间各不相同,经济复苏的时间和速度也各不相同,这对处于不同地区的企业所采用的薪酬与福利战略产生影响,而企业采用这些薪酬与福利战略就是为了充分利用经济好转的时机。尽管如此,不同地区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共同的趋势。

 虽然工资冻结是2009年发生的事,不过在2011年企业正在计划实施(主要是适度的)工资增长。在2010年已经很少有企业进行工资冻结,而包括欧洲(该地区正在缓慢地恢复经济增长)在内的一些地区则开始实施小幅度的工资增长。

不过,美国企业很可能会在下一年里对工资采取更加积极的立场,尝试重新获得人才,而这些人才则是在企业遭受危机冲击时由于被强制实施工资冻结而陆续离开的。仅有2%的美国企业计划在2011年实施工资冻结,而在2010年和2009年这个数字分别是13%和31%。

 管理层薪酬的情况还比较好。在2010年有80%的企业提供了正常的工资增长,而在强制实施了工资冻结的一些企业里,首席执行官们则首当其冲地遭受了工资冻结。

 基于表现、职位级别和地理区域的传统细分方法,随着岗位族群、人口代际、商业生命周期、甚至商业模式等因素的细分而有所扩大,因此过去一年来最显著的发展或许就是对劳动力实施进一步细分的趋势。不过,许多企业仅仅是跨出了第一步。美世的《2010年英国报酬调查》显示出,尽管大多数企业按照职位级别和表现来细分基本工资,但按照职位级别来细分福利的企业则比较少(63%),而仅有3%的企业按表现来细分福利。这种情况表明,通过福利细分、使用弹性福利这样的工具,就真的可能有效驱动企业绩效。在顶尖人才再次处于流动状态的时候,各企业必须将这个问题作为当务之急来对待。

福利风险

福利细分正在开始实施,但其进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劳动力老龄化的内在风险的驱动。到2050年,年龄超过65岁的人口比例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人口的16%。即使在今天,年龄超过60岁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0岁,而大约在30年前,这一平均预期寿命还仅为68岁。处于工作年龄的人口不断减少,而老龄家属的人口逐渐增加,这已经对政府提供公共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的能力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速发展。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无法扭转经济呆滞的状况,从养老金的固定收益计划转变为养老金的固定缴款计划方案已经成为私营部门企业的主要应对方式之一,而公共部门现在也如此效法。这样做的结果是将成本和责任转移给了员工。但同样,这对于尝试吸引并保留最佳人才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真正的机会。

员工的选择

 美世最近的《关于员工选择的全球调查》发现,加拿大在提供选择方面领先于其他地方,有41%的企业提供

了弹性福利。

 欧洲则紧随其后,有34%的企业提供了弹性福利。在英国,60%的企业提供了弹性福利。在西班牙,这一数字是50%。在荷兰,这一数字是70%。然而在法国,弹性福利并不常见。弹性福利的普及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收制度决定的。

实施员工细分通常显示出劳动力的整个分布状况,能看出哪些员工对某些成本最昂贵的福利并不感兴趣——而这往往意味着企业就有能力为那些最重视那些福利的员工提供福利。

现在弹性福利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随着员工工作的时间越长,基于保险的福利将变得越昂贵,而与此同时,比起传统的标准福利方案,弹性福利并不会花费雇主更多——甚至还更少。并且员工也非常重视弹性福利,这不仅是因为弹性福利能够根据员工的需求进行定制,也是因为拥有“选择权”这一点对于员工来说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

因为不同代际的人通常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按照员工的人生阶段来划分福利是一种明显的起点。举例来说,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员工——Y一代——很有可能比较重视培训机会或者帮助他们“保持良好形象”的福利,例如,健身房会员资格、眼科与牙科福利,或者还有最新款的移动电话,这些是比保险更受欢迎的福利。

企业还可以通过在整体报酬框架范围内为其福利增加更多的非货币构成部分,来进一步夯实成本/价值的平衡。可选福利项目包括工作-生活平衡、奖励计划、职业发展或岗位培训——这些项目是员工通常都非常重视的,但提供这些

项目却不费分文或者成本相对很低。

并购

美世认为对薪酬与福利战略产生影响的另一种主要趋势就是并购活动的增加。虽然我们已经很难看到10年前常见的那种在深度影响市场的交易达成后快速收到回报的情况,但过去12个月我们见证了许多重大交易,企业为了追求经济规模或者维持自身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地位而采取行动。然而调查表明,有60%到70%的并购出现失败,通常都是由于失败的整合而导致的。

为了实现所期待的合并后的协同合作,薪酬与福利专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要确保快速和全面的整合。这意味着专家们必须从自己的角度来参与上述这些交易。

治理

由于以下三个原因,薪酬治理工作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 面对强大社会和法规压力,要让如何确定工资的问题变得更加透明,——特别是高管工资和短期奖励,这部

分被认为是造成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 为确保工资的公平和公正——至少在性别和年龄方面——通过立法再次得到了强调为确保在全球和本地计划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全球需求与本地市场压力

经济衰退所产生的效果之一,就是让人们对其他国家的报酬实践也给予了关注。这会推动更多的跨国人才流动,因此可以认为,也推动了能够创造中央集权、规模经济以及先进实践经验共享的这类人才的出现。

但跨国企业忽视了巨大文化差异存在的风险,这些文化差异甚至存在于任何一个地区的不同国家之间。举例来说,对于大家都在谈论的,通过更为仔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长期激励(LTI)计划将薪酬和绩效结合,但长期激励并非在所有地方都能够起作用。例如,在许多非洲国家,年轻人才的主要推动力在于能够带来即时满足感的东西,比如最新移动电话、奢华汽车或宽屏幕电视。而印度和中国所存在的税收问题则无论是对于提供长期激励还是短期激励来说都会产生不利作用。

同样,虽然医疗保健似乎会给正在变老的一部分劳动力人口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但许多亚洲员工对于由其他人来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感觉不爽。事实上,在大多数新兴市场中,很简单,现金为王。

在提供薪酬与福利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始终如一且具有竞争力,对于全世界各个地方来说都很困难,因为劳动力市场的多变性意味着无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相同的成本并不会产生相同的认知到的价值。薪酬与福利专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从“经济地”提供薪酬福利,转变为“有效地”提供薪酬福利。

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针对不同地理区域定制化报酬——特别是福利——以提高绩效。建立一个框架,阐明哪些报酬战略要素必须得到集中的全球化管理以及哪些要素可以权利下放到地方,这样的框架将使得企业能够定制化最佳实践以确保“最适合”。这种方法应该不仅会使得雇主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对员工的价值。

给人力资源专家的启示

过去一年来各种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都指向了一个结论:薪酬专家现在应该看得更广,而非仅仅着眼于“纯粹”的薪酬和福利。更加密切地关注人,以及那些真正能激励他们的东西的要求,——非货币化的以及货币化的——意味着向整体报酬的转向,这种方法超越了传统薪酬与福利专业人员的“技术”范围,从而采用更为全面的人才战略。

地区差异

 由于非洲的银行不太成熟并且与全球金融体系的联系比较少,因此该地区已经摆脱了经济衰退所带来的一些

最严重的影响。不过,一些最贫穷的国家还存在着来自经理们的压力,因为这些国家的通胀状况阻碍他们的工资上升到较富裕同行的水平。在一些拥有大量国外直接投资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对人才供不应求,而企业则要被迫支付比西欧乃至美国更多的工资以保持和保留顶尖人才。

 许多非洲国家糟糕的公共健康服务将医疗保健的负担推给了企业和个人,但企业却宁愿将他们的福利美元花

费在最吸引27至37岁人才(这个年龄段的人才供应最短缺)的事物方面——其中智能型汽车名列榜首。 在亚洲,最大的报酬挑战就是让薪酬与福利战略能够适应以出现急剧扩张和收缩以及反复无常通胀为特征的经济体。亚洲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现金来吸引和保留人才,而运用福利则仅仅是为了遵守法规监管。但由于人才变得更具流动性且要求更高,企业当前正在认识到他们必须在卫生与保健方面投入,并且还要对较年轻员工的职业发展道路需求做出安排。对弹性福利进行细分,以迎合通常受雇于外包行业的较年轻一代以及成熟制造企业中的老年工人所具有的非常不同的需求,这将会成为亚洲市场中雇主在未来几年内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 由于诸如法国和德国这些国家的大型公共部门消减了失业率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欧洲一直相对较为稳定。

例外情况是诸如葡萄牙、爱尔兰、希腊和西班牙这些国家,这些国家的企业正在计划减少他们在福利方面的支出——这是一项危险的策略,导致目前人才再次处于流动状态中。我们有可能会看到整个欧洲将出现更多的社会动荡与产业动荡,作为对许多国家强制推行财政紧缩政策的回应。

 在北美,加拿大在经济衰退期间在健康能源和金融服务部门的支持下出现了繁荣发展,再加上加拿大企业对

员工的强有力承诺,吸引了蜂拥而至的美国劳动力。美国企业将复杂的市场细分战略与强大的共同文化结合起来。因此美国企业开展了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和薪酬战略,针对核心角色、人才细分和行业,同时还采用了非货币措施(如沟通、敬业度和员工调查)以提高在更广泛员工群体当中的责任感和敬业度。不过,普通员工现在已经懂得其中的差别,为了获得更高的公司内层级划分,他们已经开始要求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培训机会。

开启劳动力经济学的价值和人的能量

虽然人力资源专家还必须学习分析技巧、规则和严格执行,而这些通常更是和他们的财务同行有关。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同时也是企业最大的成本中心,因此衡量投资回报率(ROI)、了解干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构建以数据和经验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简而言之,人力资源专家需要通过文化和敬业度来应对劳动力能量问题,同时还要通过成本与绩效衡量标准来应对劳动力经济学问题。为了使得两个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需求和谐一致,人力资源专家有必要采用诸如劳动力指标和人力资本仪表板这些工具。这类工具不仅可以帮助人力资源专家提高在企业员工方面的投资回报率,而且还会创造出比仅仅关注短期财政措施的企业更具可持续性的企业。

10.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篇十

———论远程教育系统(四)

丁兴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100031)教育技术通讯 [摘 要]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和现状。在趋同与一体化的同时,多元化与多样化是全球化中同

时并存、相辅相成的两大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才共享、教育共享将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网络科技时代 中国计算机报 中国教育报计算机世界中国电子报 高教动态 教育探索 网络世界

声明:《网络教育研究》转

载文章本着教育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不是所有选摘文

章都经过作者同意,若有作

者对本网站未经允许刊登

文章持有异议,请致信给管

理员,我们将根据作者意见

作相应调整。并欢迎投稿!同时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关键词]远程教育;全球化;世贸组织;教育输出和输入;教育共享;人才共享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597(2001)04-0110-04A

一、教育与学习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加快,也由于基于信息技术的全球电子通信网络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扩展和渗透,教育和学习的区域化和全球化趋势同样也得到迅猛发展,并成为新世纪之初各国教育发展战略和决策的重点课题、研究和舆论的争论热点之一。教育和学习的全球化趋势对各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信息社会和现代通信技术带来的全球化和自由化进程使知识发挥主导作用,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机会。教育正从校园和课堂的狭窄天地中、从大学辖区和国家边界中解放出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国际互联网和其他通信设施的广泛应用使教育趋向全球化,诞生了许多新的机会。现在,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通信媒体和网络来提供。这必然引发从古老年代的课堂教学过程向通过同步或异步通信实现的虚拟或分布式的课堂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的转变。其终极目标是使教育开放:向教育对象、教学时空、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开放。随着使用电子网络媒体,知识和学习材料可以适应各种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且以更多交流和通信的方式发送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将转变成在网络上的协同学习和工作。网络还可以用来开放和提供各种学习资源,进而被各种单位和地区共享,并在每个学习者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被利用。而且,在当今综合和趋同的时代,学习正与生活和工作综合而形成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现在正是建立全球知识网的时刻,通过网络和“基于资源的学习”,所有的人,尤其是至今仍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能共享专业知识和专门经验,在公正和平等的基础上共创21世纪的文明。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和未来知识社会有可能继续加大数字鸿沟,从而继续加大贫与富、先进和落后的差距,即继续加剧现存的不公平状态;并且有可能在文化和教育领域里形成某些力量的主宰地位,从而威胁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认同。这是包括许多亚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各国如何抑制教育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尽量开发正面效应,成为国际教育界研讨的一大主题。所以,重要的是,采用适当的道路和方法去适应各国人民的需要、背景、文化和信仰。将各国人民辉煌的古代文明和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现代化联系起来是每个国家教育系统面临的任务。数字鸿沟从根本上说,是受良好教育的优势群体与被剥夺了教育权利的弱势群体之间的社会鸿沟。新的教育目标归根结底是发展在数字环境中的大众教育和全民教育。

二、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既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全球化进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为后者服务的。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解释在世纪之交开放与远程教育在各国社会中的角色,需要更好地理解各国经济如何在融入全球经济,以及各国文化如何在融入全球文化之中。信息技术和全球化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现存的开放与远程教育院校面临来自传统大学、新兴的国际的和虚拟大学的与日俱增的竞争,后者正应用新技术和新的办学模式来寻求教育市场的更大的份额。互联网及万维网新构建的全球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充满进取精神,学生得以在全球范围寻求最适合的课程和学位。对于全球化的挑战,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是,以全社会为基础的未来知识不应该拉大贫与富、优势和弱势人群之间的差

距,由此加剧亚洲国家亿万人民已遭受的不平等。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和院校合作正在加强。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行了全球教学,如1996~1997学年英国开放大学在世界各地注册学习外国学生已经超过2.5万人,比1995~1996学年增加22%。其中65%的学生学习数学、计算机。英国开放大学的课程还被翻译成别国语言进行教学,这类课程的注册数同一学年也增加了19%,目前绝大多数是工商管理课程,但已经有技术、数学和计算机,以及社会科学类课程开始被翻译用于别国的远程教学。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1999年在190个国家拥有3万名学生。美国国家技术大学的教学卫星电视网也已经扩展到了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亚洲等世界许多地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开放大学在拉丁美洲的注册学生数也已经超过了在西班牙本土的学生数。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的远程教学大学正在将它们的教育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些亚洲远程教学大学也在使它们的教育地区化或国际化。例如,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传统大学正在努力将自己发展成国际教育提供者。马来西亚的马哈迪尔首相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吉隆坡,1997年)上预见,在未来,开展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将应用电子通信技术实现全国联网和全球联网,远程教育系统将实现全球化。他表示相信,由马来西亚开放大学提供的远程学习计划应该向东南亚国家乃至各亚洲国家开放,“如果我们教育的质量是世界水平的,我们就可以出口我们的教育”。马哈迪尔首相在开幕词中向各国代表展示的马来西亚发展建立在新兴的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远距离教育的计划既是雄心勃勃的,又是咄咄逼人的。这表明,马哈迪尔首相不仅是一位第三世界杰出的政治家,同时是一位推动马来西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信息时代远程教育的倡导者和领导人。如今,马来西亚的电子通信大学已有欧洲、非洲和亚洲学生注册学习。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也已将其课程发送到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并计划为尼泊尔、马来西亚、南非和美国提供课程。澳大利亚的米尔斯(Mills)和香港的张(Chan)在论文《合作举办远程教育的成功尝试:香港和澳大利亚的案例研究》(1999)中,讨论了澳大利亚查尔斯·斯得特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的联合办学经验。印度的拉奥(Rao)在其论文《南亚地区的开放大学:机构合作的可能性》中探讨了这一重大课题。南亚7个发展中国家都把远程教育视为传统教育的替代方法。南亚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社会经济的相似性以及较强的经济制约关系,因此,研究资源共享是非常必要的。在1998年第10届南亚地区首脑会议上发表的《科伦坡宣言》,强调加大成员国家之间在学习材料、专家和信息技术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地区开放与远程教育。中国澳门的亚洲国际开放大学正在香港和大陆寻找教育市场。在中国香港公开大学主办亚洲开放大学第12届年会的开幕式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长陈方安生指出:从更广阔的视野看,高技术网络将使教育实现从传统校园到超越国界的飞跃。某些院校不仅将它们的教育计划提供给自己的学生,而且已经开始为地区甚至全球提供课程。为了加强合作、促进跨国教育计划的最佳实践和实施质量保证机制,地区的和国际的协作和交流是绝对必要的。她表示,在现有的通信网络基础上,再加上政府对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承诺,香港将优先发展成为亚洲远程学习网络的一个主服务器。事实上,香港公开大学正在大力开拓在内地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市场。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一些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如上海电视大学)也在远程教育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在过去的20年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英国开放大学在英语课程开发、远程教育专业人才培训、多种媒体课程材料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某些海外教育院校和商业公司(如加拿大奥兹网络公司)合作开设继续教育课程也取得了成功。上海电视大学还在澳大利亚悉尼创办了分校。某些学者认为,在21世纪,跨国的合作远程大学模式将构成对现存远程教学院校的挑战,像美国的微软大学。在非洲大陆,由许多非洲国家大学联合构成的非洲虚拟大学已经从构想变成现实。非洲虚拟大学还大量采用了来自全球其他大陆的大学课程和其他各种教育资源。鲁姆勃尔则已经在其论文《远程教育:高等教育中的革命性力量》中探讨了建立基于网络的全球交互多国大学的概念及其从传统大学发展起来的可能性。

三、全球化与国家特色: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

在探讨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时,在关注远程教育主体多元化和远程教育形态多样化的同时,对各国远程教育系统的特色及其与本土文化教育与历史传统的紧密关系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当北京举办第一届国际远程教育研讨会(1989年)时,丁兴富曾经与霍姆伯格、基更等谈到中国远程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同大多数西方学者一样,他们当时对我国60年代初举办城市电视大学的创举一无所知并有所怀疑。后来,基更成了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的客座教授。他向西方学者一再强调,在分析远程教育时不论及中国电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系统是不科学的。拉彻姆则在其论文《开放与远程教育:为社会增添价值?》中指出:从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可以看出,在知识和智慧的开放学习和自我教学方面中国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上述将自学和寻访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者结合起来探求知识的可贵历史传统,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和教育部组织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中,以及在中国众多双重模式院校开展的教育项目和网络

教育中得到继承发扬。他还指出在本世纪初提出在大学围墙外发展家庭学习和考试的另一位先驱者、诺贝尔奖桂冠获得者、诗人泰戈尔,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在他在世时实现其理想,然而,他的思想如今已经在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9所邦立开放大学和52所传统大学开设的函授教育课程中得到体现。拉彻姆还论述了受泰戈尔思想影响的西方学者与后来在西方开创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历史渊源关系。拉彻姆强调:那些注重当地需要和环境来发展自己的亚洲远程教育院校是最成功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急于模仿其西方伙伴的做法是危险的,因为其间的文化差异、经济限制和技术鸿沟是如此巨大。

当然,关注并重视各国远程教育系统与本土文化教育和历史传统特点的紧密关系,并不等于置身与全球化浪潮之外,无视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征,拒绝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球化进程中,通过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趋同与一体化是和多元化与多样化同时并存、相辅相成的两大趋势。

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远程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依据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国已经完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并结束了全部相关法规文件的起草工作。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外合作办学的春天已经来临,我国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进程必将加快。在中国,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深入人心。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6月15日)中指出“要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之中,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既然是一种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的输入和输出就一定会正常且加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自己的实力和发展前景吸引着世界,成为全球聚焦的中心之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7%的速度递增,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7位,在世界贸易排名中上升为第11位。改革开放以来,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项目32.4万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57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56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FDI东道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FDI流入国。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论坛”2000年会议上发表的演讲中指出:“全球化增加了发达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之后。这些国家都放宽了移民条例,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动性。”“中国拥有最多的人力资源,但受过训练的人才却只占总潜质人才的一小部分。”“要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成功,主要的因素是教育制度。中国劳动队伍的低教育水平是一个障碍。”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并最终会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正如中国经贸委培训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的:“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是品牌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设备技术的竞争,往深层讲是人才的竞争,而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才刚刚开始。”“市场只有两个,一个是资本市场,一个是人才市场,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也是政府极力要推动建设的一个市场。”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同时,人才市场和教育市场的改革开放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开放和全球化更是首当其冲。人才共享、教育共享将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使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堪培奥.工业化模式及其在远程大学教育的应用:回顾和展望(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69-76.[2]丹尼尔.巨型大学和知识媒体:发展高等教育的技术战略(丁兴富译)[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3]丹尼尔.巨型大学、虚拟大学和知识媒体:我们能否同时拥有数量和质量(丁兴富译)[J].开放教育研究,1998,(5).[4]邓立真.全球化、竞争和开放远距离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1998,(7).[5]丁兴富.论三种模式和三大学派[J].天津电大学报,1997,(3):7-12.[6]丁兴富.面向21世纪信息和学习社会的开放与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7]凯伊.远距离学习系统的特征[A].凯伊,鲁姆勃尔.远距离高等教育(丁兴富等译)[C].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1987.[8]凯伊,鲁姆勃尔.远距离高等教育(丁兴富等译)[M].北京:中央电大出版社,1987.[9]基更.第三千纪初的远程教育模式(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64-68.[10]拉彻姆.开放与远程教育:为社会增添价值(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12-16.[11]马哈迪尔.信息时代马来西亚远距离教育发展战略(丁兴富译)[J].中国电化教育,1998,(6).[12]佩里.世界远程学习现状(丁兴富译)[J].中国电大教育,1986,(1)(2)(4).[13]鲁姆勃尔.远程教学大学在竞争中的相对弱势[J].开放学习,1992,(2).[14]鲁姆勃尔.远程教育:高等教育中的革命性力量(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98-102.[15]鲁姆勃尔.网上教育将如何影响远程教育的成本和结构(丁兴富译)[J].中国远程教育,1999,(9/10):88-90.[16]塔克瓦里.信息时代和远距离教育的全球化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1998,(5).[作者简介]丁兴富(1945~),男,上海市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the Lab of e-Learning, BNU,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电子楼2层(100875)

mailto:vschool@bnu.edu.cn

11.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十一

据了解,该技术可实现多人从多角度同时观看,画面生动清晰,应用到广告业可给观众带来更加炫动的视觉震撼,因此更具吸引力,可达到更佳的广告效果。

专业造就传奇

李应樵博士,万科数码集团的掌门人,从业20余载,致力于知识管理系统及3D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的研发,曾被香港媒体誉为3D界乔布斯。外界评价李博士,使用最多的形容词便是“务实”与“低调”。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排头兵,李博士早期在从事多媒体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时,对电子行业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他认为画面立体化才是多媒体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在缜密的思考与筹备后,专门从事3D产品与技术开发的万科数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早期在香港,他从事科技及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多年来通过建立和运用知识管理网络,认识了许多不同专业的学者、专家和业界人才,行业包括光学、硬件、人体力学、影像处理、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电脑图像、市场营销及管理等方面。这些科技知识通过协同整合,恰巧合理地应用到了3D技术中。而3D产业的背后实质上正是很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创新整合的结晶。

探究拥有众多贵人相助的原因,或许也正是“务实”与“低调”的性格,造就了李博士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大批人才纷纷加盟。在众人的帮助下,李博士带领的万科数码专业研发团队在克服各种技术障碍后,推出了全球领先的裸眼3D技术。

目前万科数码及其子公司拥有超过350名雇员,分别位于香港总公司、深圳和无锡公司。万科数码的主要业务包括数字内容制作和转换,数字标牌制作和销售,广告业务以及电子消费产品的设计和发布。毋庸置疑,万科数码在市场上早已处于领先位置,但万科数码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更高目标的追求。

创新改变生活

究竟是什么促使万科数码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万科数码的办公室。首先赫然入目的是“创新改变生活”六个大字。李应樵博士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他详细解释道:“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尤其在竞争积累的高科技行业,汰弱留强更为明显,只有一流的强者才能生存下来。试想一下,一个同价的新产品欲拥有更好的品质及功能,和一个品质没有提升的产品只能以稍低价格出售,最后胜出的一定是前者,因为人们总是追求卓越、追求进步与突破。但偏偏很多国内公司,宁愿选择抄袭,而不愿投资于技术研发,结果只能在低价市场挣扎求存,白白扼杀自己成为市场领导者的机会。”一个创新的产品,可以创造一个新市场,并摧毁旧有的市场消费模式。李博士举个例子说,彩电的推出颠覆并彻底淘汰了旧有的黑白电视市场。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曾推出著名的《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一书,它解释了创新产品或科技如何脱颖而出,并全然取替现有产品的市场。

有了创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科技,如何让两项甚至多项先进的技术科学地融于一体呢?这涉及“如何管理科技创新”这一话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消费行为变化急速,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公司必须在短期内开发新产品并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占有率。李博士介绍说:“万科数码集团有限公司视科技管理为一门艺术,我们投入大量资源管理并整合技术,因而公司拥有大量新颖而优质的创新3D科技,能快速开发新产品并投入市场,让我们在竞争中拥有绝对优势,奠定行业龙头的地位。如果某产品需要把两门技术合并,其最终价格一定远远超单一技术的产品,在科技领域两项科技的结合不是简单的1+1=2模式,其结果也将大大超越2。透过科技管理及整合,我们可以应市场需求将多门技术合并,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这是科技管理的精髓,也是万科集团的核心价值。”

李应樵博士本着创新、务实的精神将这种先进的理念与管理科技融入到万科数码的每一个环节中,也许正是因为李应樵博士将“创新”当作新鲜血液一样,才使得万科数码产品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万科数码赢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良好的信誉。而这些创新型产品与服务也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裸眼3D带来全新体验

一直以来去掉眼镜的束缚,是裸眼3D制造企业的使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显示技术的终极目标肯定是裸眼3D显示。据李应樵博士介绍,3D数字技术与2D数字技术一样,是可以运用到各个行业的,可以提供更好的广告宣传手段。特别是当广告行业的发展创新遇到瓶颈时,3D技术的出现为广告行业的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尤其是3D裸眼技术,让很多广告人看到了商机。裸眼3D炫动的视觉效果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曝光,给观众带来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并且更容易让观众的记忆深刻持久,从而收获更好的广告宣传受众效果。3D创意元素的加入已经在化妆品行业、服装业、食品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的液晶生产厂也在凭借自己制造的优势开发各种尺寸的裸眼3D面板,而一些有技术集成能力的公司更会推出各种尺寸的裸眼3D产品。伴随着越来越多的3D内容服务平台的出现,未来的裸眼3D肯定在个人消费领域及数字标牌领域大放光彩。

一项高科技技术的长期发展不能够单单呈现在一种终端产品和市场服务范围内,从业者需要有着更长远更高端的眼光去看待。李博士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把技术应用到各领域的产品和市场服务中,才是真正的具有时代生命力的产业。他说,目前裸眼3D已经推出了3D广告机、3D显示器、3D电视,3D平板电脑及手机,大型3D LED广告屏,未来还将应用到自动终端售货机、照相机等产品中。随着一些新颖独特的元素逐步融入到3D产品终端中,消费者一定将拥有更为惊艳的视觉体验。而这些创意模式的成功应用和融合将会带来裸眼3D市场的更大风暴。

编后语:

在如今激烈的高新技术市场竞争下,万科数码推出的裸眼3D技术始终走在行业前端。在成立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万科数码在裸眼3D技术和解决方案方面不断地创新发展,现已被同行公认为亚洲地区数字标牌行业的领航者之一。这些令业界瞩目的成绩背后离不开万科数码创始人—李应樵博士锐意进取的企业管理理念。让我们期待李博士带领着万科数码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12.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篇十二

1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4.7%, 再创历史新高, 贸易顺差与进出口总值的比例2008年为11.6%, 2009年为8.9%, 2010年进一步将至6.2%。说明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并且进出口水平正在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这离不开我国外贸企业做出的努力。但是目前从总体趋势上来看, 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1.1 我国外贸企业发展的自身缺陷

虽然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自身发展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表现在:首先, 我国外贸企业出口的商品层次较低,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商品所占出口总比重较低;其次, 外贸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不衡, 服务流通类外贸企业发展滞后, 导致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仅占出口贸易总额的10%左右;最后, 外贸企业的新技术研发能力和再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我国外贸企业长期依赖于引进和模仿, 导致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比如我国虽然已成为电子类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 但是却很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一直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依托, 成了单纯的“加工工厂”, 无法获取更多的利润。这种现状将不利于外贸企业的持续发展, 为了眼前的利益必将付出高昂的国家资源和环境代价。

1.2 我国外贸企业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

1.2.1 贸易保护主义的干扰有增无减

经历了全球化的金融危机, 各国都在从衰退走向复苏阶段, 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或多或少地增加了贸易保护主义干扰。仅在2009年, 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了共116起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件调查, 直接涉及我国外贸企业出口金额高达126亿美元。同时, 我国自身在经济结构体制和国家政策保护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续出台了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 也致使了中外贸易之间的摩擦日益增多, 给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1.2.2 人民币升值影响外贸企业利润

由于国内外材料及劳动力的成本上升, 导致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成本上升, 再加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使原本就以商品价格低廉为竞争手段的外贸企业, 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另一方面,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出口贸易的需求量下降, 使得外贸企业的产品积压, 不得不以大幅降价来加快资金周转。在面对成本上升和价格下降的双层积压下, 使许多企业处于停产、破产及倒闭的边缘, 经营压力陡然剧增。

1.2.3 国际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

在复苏世界经济的过程中, 各国都提出了不同的经济发展策略。发达国家倾向于大力发展制造业, 并且许多国家选择利用扩大出口来带动国内的经济恢复。同时, 随着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货币贬值等手段, 来提高对外贸易的总体竞争力, 使得我国的外贸企业不仅要在中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中面对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 还要在原本具有优势的产品竞争领域面对发展中国家的重重挑战。

2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机遇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面对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逐渐复苏带来的国际市场上的多元化走向, 我国政府也在对外贸易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 企业应该把握住其中的发展机遇, 扭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促进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2.1 我国政府积极的政策调控

现阶段, 各国都在努力恢复金融危机前的经济水平。我国政府为了刺激对外贸易的增长, 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 不断出台了一系列对于外贸企业有利的扶持性政策。例如, 国务院会议常务会议于2009年5月部署了完善出口税收、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等几项政策。随后, 我国财政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上调了2600多个10位税号的商品出口退税, 这已经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第七次上调退税。政府通过不断的政策调控, 目的在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对外贸易信心, 做好企业政策扶持工作, 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所以, 外贸企业一定要抓住政策扶持这一机遇, 充分利用好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政策, 谋求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2 全球经济和贸易出现复苏态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 2010年全球的经济增长为4.8%, 呈现了普遍复苏的局面。其中, 我国三大贸易伙伴的美国增长3.3%, 日本增长为2.4%, 欧元区增长1.0%, 新兴的经济体印度增长9.4%, 巴西增长7.1%, 俄罗斯增长4.3%。虽然世界经济进入了不稳定且不平衡的复苏期, 但是全球经济整体仍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给我国外贸企业进行出口贸易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赐予了企业发展的新契机。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中欧、中美、中日的双边贸易总值分别增长了31.8%、29.2%、30.2%, 我国与印度、巴西、俄罗斯及东盟的双边贸易分别增长了42.4%、47.5%、43.1%及37.5%。

同时,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 目前活跃的对外贸易商品已经从初级产品、非耐用消耗品的出口延伸至用投资类产品及耐用性消费品。这给我国外贸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的制定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所以, 我国的外贸企业要把握住世界经济复苏的态势, 发展企业自身优势项目。

2.3 新兴市场贸易的发展空间大

虽然长期以来, 我国同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相对偏小,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和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实施, 我国的外贸企业越来越重视与新兴市场的贸易往来, 并成持续增长的态势。例如, 2010年, 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值高达2927.8亿美元, 而中日的双边贸易总值为2977.7美元, 发展迅猛的态势可见一斑。从总体上来看, 新兴市场的贸易规模比重仍然不高, 发生的贸易额与双方之间的经济规模也不相称, 所以外贸企业在新兴市场贸易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兴市场的快速复苏, 我国与其之间的贸易往来必将日益频繁, 外贸企业应该重视和把握新兴市场贸易这一新机遇。

2.4 我国外贸企业自身发展的优势

我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和重视发展新兴产业, 使我国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逐步完善了工业体系, 提高了加工制造和产品配套能力, 这也成为了外贸企业参与国际间竞争的基础。外贸出口企业大多以生产中低档的商品为主, 需求弹性较小, 所以受危机冲击的力度也较小, 再加上产品的性价比高, 在这特殊的发展时期, 国外的消费者在面对高档次的产品时, 更会关注于中国的中低档商品, 使外贸企业获得发展的新契机。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 我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多种经济活动。在金融危机爆发后, 部分的外国公司为了缓解经营困难, 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国际合作意愿, 带动了我国外贸企业的产品出口。中国的外贸企业正在广泛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为全球的经济复苏做出贡献, 这也成为了企业走出国门, 面向世界的良好机遇。

3 结语

总之,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我国外贸企业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面对激烈的国际化市场竞争环境中, 准确地找到企业自身发展的定位, 增强信心来迎接占领和扩大国际市场的新挑战, 并且也要抓住金融危机过后, 国家扶持政策和国外经济环境所赐予的新机遇。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外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境地。本文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机遇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外贸企业,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钟文红.浅析金融危机中我国外贸企业的困境及出路[J].特区经济.2010, (03) .

[2]刘燕.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研究.2009, (06) .

[3]张旭.如何促进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J].科学管理.2009, (03) .

[4]曹晶晶.金融危机下的外贸企业发展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1) .

上一篇:理工大本科培养下一篇:转学申请书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