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精选15篇)
1.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 篇一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今天,小编为您介绍的是《语文园地六》第二课时教案,感谢您的阅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识字方法有很多,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练习读古诗,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
1、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识字。
2、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古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生字卡片。(教师)
2、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过程:
展示台
一、读一读,连一连。
1、认读生字卡片,说说这些字宝宝的结构。
2、学生连线。
二、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沿路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2、生展示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词卡片。
3、全班交流,生上台贴自己的生字、词卡片。
三、读一读,认一认。
1、指名上台认读以下生词
电影院卫生院小卖部报刊亭公交亭百货商场……
2、生教读,师相机指正和评价。
3、拓展:我们还知道哪些地方呢?
四、师总结收获。
是呀,我们识字的方法有很多,除了书本上老师教的外,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识字,路上,商场里,家里,医院,甚至旅游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字,只要我们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1、前面我们背诵过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今天再来学习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把诗读顺,读熟。
4、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反复读,练习背诵。
二、实践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儿歌《谁会飞》。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展示台”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汉字,多多益善,以此激发孩子们课外识字和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此爱上学语文。“日积月累”古诗的背诵,让学生们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慢慢爱上读古诗,爱上古老的诗词文化。
2.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 篇二
在当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 “空中课堂” (或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剪辑) 是优秀的教学资源。把“空中课堂”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客观上形成了视频教师和现场教师的“双师课堂”, 因此, “空中课堂”应用课的教学是“‘一课双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双师”教学的课堂中, 视频教师 (以下简称师1) 和现场教师 (以下简称师2) 角色不是僵死的、无生气的、强制性的, 而是互动的, 呈现一种双向对话和沟通 (现场教师通过播放视频, 与视频教师进行对话和沟通。) 。“一课双师”的教学形式, 就在于通过“双师”之间互动式的教学, 来调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3]
下面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荷花》一课为例, 谈谈“空中课堂”教学中“双师”角色转换。
一、以视频教师为主讲, 以现场教师为辅助
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随着时代的发展, 新时期的教师角色范围有所拓展, 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 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 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 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是学习者和研究者。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教师1为课堂教学主讲,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1根据教学内容, 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教师1立足于以“知”为主线的教学策略, 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 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是以教师2为辅。教师2积极组织现场学生与教师1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 积极配合教师1的教学活动, 及时解决现场学生所产生的生成问题, 及时进行解疑, 及时给予评价, 解决视频教师无法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2立足于以“情”为主线的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状态, 和学生发生情感信息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
在“一课双师”的课堂教学中, 视频教师和现场教师“一唱一和”,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调整各教学因素及其关系, 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下面是《荷花》教学片断实录。
教师2:同学们,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特殊的课, 因为这节课上有两位老师和两个班级的同学。其中有我和大家, 还有…… (播放视频)
教师2:认识这位新老师吗?
生:视频上显示了, 是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小学游彩云老师。
教师2:我们和游老师、视频上同学打声招呼, 好吗?
生: (齐声) 游老师好!同学们好!
教师2:今天上课老师有一个要求, 希望大家能听游老师的教学要求, 游老师让我们读书、思考、交流或回答问题, 我们就和视频同学一道读书、思考、交流, 再回答问题。
下面我们看视频, 看游老师给我们提出哪些学习要求。
…………
教师1:下面, 我请同学们读课文。把课文好好读一读。要读准字音, 遇到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喜欢的地方也多读一读。
教师2:我们也一起按游老师的要求, 读课文。
教师1:有的同学读了一遍, 还在读, 真好。今天我们学习第1到第3自然段。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 你们看看, 课文中的荷花, 你觉得是怎样的?
(师配乐读课文。)
教师1:听老师的朗读, 你觉得课文中的荷花是怎样的呢?
生1:千姿百态。
生2:各种各样。
生3:听了老师的朗读, 我觉得每一朵荷花就像仙女挺立在荷叶中间。
生4:如果是一朵荷花, 她婷婷玉立在池塘中, 散发出幽香;如果是一池的荷花, 就像点缀在夜空中的星星, 很美。
教师1:他说得真好!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他把荷花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了。
教师2:老师觉得, 回答问题不要只用一个词语, 要用完整的语句。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表达荷花的美, 就更好了。
听了游老师的朗读, 你觉得课文中的荷花是怎样的呢?
生1:荷花清香扑鼻, 令人陶醉。
生2:荷花姿态万千, 美得像一幅图画。
生3:一池的荷花, 就像一大片绿色的草地上点缀着的一朵朵花儿, 这儿一朵, 那儿一朵, 真美。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视频教师不论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进程等方面, 都处在教学的主导位置上。现场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学习者和现场学生的管理者和引导者。一方面组织现场学生学习交流, 进行互动, 并根据学习实际提升教学要求, 让现场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老师觉得, 回答问题不要只用一个词语, 要用完整的语句。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表达荷花的美, 就更好了。”
另一方面学习视频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等,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双师”双主, 即视频教师和现场教师都是主讲教师
教师1: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己进入课文, 学习这部分。请你尽情地读第2自然段, 找出好词好句, 想一想, 这些词句好在哪里?再和周围的小朋友互相交流讨论一下。
生1: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人一样紧紧地挨在一起。
教师1:相邻的两个小朋友, 你们挨一挨、挤一挤, 是什么感觉?
把荷叶的动感写出来了, 真好。
教师1: (出示荷叶教具, 在黑板上摆放) 到底怎样才是“挨挨挤挤”呢?
教师1: (“荷叶”挨挨挤挤地贴在黑板上, 播放风吹得满池荷叶摆动的视频) 请你读出这种情境来。
教师1: (教师随意贴荷花教具) 你发现什么了?
生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1:那应该怎么做呢?
(生1上黑板, 把荷花贴在两张荷叶之间。)
教师1:这位同学真会读书。老师随便贴荷花, 他说不对, 因为课文说,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你看他多会思考。
教师1:这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 你最喜欢哪一种, 就把写哪种的内容背下来。等一下, 我请同学出来, 指图背诵。
指名分别背诵写全展开的、花骨朵儿和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的课文内容。
教师2:我们也能美美地背一背课文吗 (配乐, 生背诵) ?
教师2:这一池荷叶、荷花很美, 这段课文也写得很美。老师觉得有一个词用得特别生动, 特别好……
生:冒出来。
教师2:“冒”可以换成哪些词?
生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生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生3: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还可以说,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冲出来。
教师2:能用这么多词替换啊!那为什么用“冒”?怎么样长才叫“冒”呢?
生1:使劲地。
生2:不停地。
生3:急切地。
生4:争先恐后地。
…………
教师2:他们为什么要“冒”出来?想干什么?
生1:荷花想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生2:荷花想早点看看荷塘风景如画的美景。
生3:荷花想感受一下夏天凉爽的风。
生4:“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想让蜻蜓早点落在自己的身上。
生5:荷花想让蜜蜂和蝴蝶来采花蜜呢。
…………
教师2: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啊!那么, 我们能通过朗读, 把自己想象的情境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5]在“一课双师”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 阅读教学是“双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教师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教师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本来是以视频教师为主讲, 以现场教师为辅助。但是, 由于两位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同, 教师2的角色在后来发生的转变, 变成了主讲教师, 引导现场学生学习、理解、感悟“冒”字。
对同一教学内容, 由两位教师用不同理解或风格来教学, 实现角色之间的迅速转换, 丰富了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结构和问题结构的多样性,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 现场教师和视频教师的互动, 时而活跃在讲台, 里面穿梭于学生中间, 带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活跃了课堂气氛,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凸显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以视频教师为辅助, 以现场教师为主讲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 现场教师处在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他根据本节课堂的学情和教学需要, 选择视频中的部分教学环节或某一教学片断, 作为自己的教学组成部分进行教学活动, 从而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师1:荷花确实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姿态。课前, 老师和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荷花的图片, 我们把它放在荷花“小站” (注:文件夹名称) 上,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欣赏一下, 然后选择一幅图, 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师2:大家明白了游老师的要求了吗?我们这里也有一些荷花图片, 大家欣赏一下, 然后选择一幅图, 用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课件展示更丰富的荷花图片)
生1:一只小小的荷花从水里冒出来, 一只小鸟飞来了, 站在尖尖的小荷上, 多美啊!
生2:一只荷花刚刚张开花瓣儿, 看上去就要开放了。
教师2:从同学们回答中, 我感觉到叙述图片内容的话比较多, 而描绘图片内容的话比较少。
我们看看视频上的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生1:我觉得加上一些描写的词语, 句子就更生动了。比如说挂在花瓣上的小水滴像晶莹透亮的珍珠。
教师1:花瓣上挂满了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似的小水滴。
生2:小昆虫正在采摘晶莹透亮的小珍珠。
教师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 要想写好这句话, 我们首先要做好什么?
生1:要观察好这幅图画。
生2:心里默默地想好要写的这句话。
生3:把平时用的一些好词好句, 像打比方的句子, 尽量地用上去, 这样就能生动具体。
教师2:听了视频上的师生交流, 想一想, 我们怎样把这句话写好?
生1:一只荷花刚刚张开花瓣儿, 看上去就要开放了, 像露出笑脸的小姑娘, 多可爱啊。
生2:花瓣上挂满了小水滴, 像晶莹的珍珠, 像透明的水晶, 像闪亮的露珠。
生3:小蜻蜓从远处飞来, 在荷花的尖尖角上歇息。他看着蜜蜂在采蜜, 鱼在水中游戏, 开心极了。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 现场教师指导现场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图画的内容。如何把图画内容描写得生动, 这是教学难点。现场教师把视频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手段, 通过“双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具体生动地描写图画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 “双师”教学的有效性非常显著。
摘要:“空中课堂” (或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剪辑) 是优秀的教学资源。在“双师”教学的课堂中, 视频教师和现场教师角色不是僵死的、无生气的、强制性的, 而是互动的, 呈现一种双向对话和沟通。“一课双师”的教学形式, 就在于通过“双师”之间互动式的教学, 来调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
关键词:空中课堂,一课双师,角色转换,“双师”互动
参考文献
[1][5]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附: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 2.
[2]王沛贵.“双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甘肃教育, 2005, (Z2) .
[3]王瑶.双师课堂协同教学探索[J].现代语文, 2008, (6) :48-49.
3.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 篇三
1.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并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能用“可以……也可以……”造句。
2.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课文的语言和句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内化、活用课文语言。
3.通过品读,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体会“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并有条理地写下来。
课前准备:课件 沙漠的图片 课文的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课——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云雀的心愿是——让沙漠变成绿洲。(生说,师板书:让沙漠变成绿洲)这是多么美好的心愿啊!小云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愿呢?森林对人们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地阅读课文。
3.打开书,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心愿?(指名说,齐读。)
4.云雀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呢,那是因为它懂得了一个道理。用这里的一句话说,那就是——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生说这句话并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作用
1.精读二至四自然段
(1)他们先飞到了哪儿呢?指名说。我们也跟着去看看吧!
(2)出示:沙漠漫天飞舞图,他们看到了什么?“漫天飞舞”是什么样子?谁来描述一下。
(3)小云雀喜欢这里吗?它是怎么说的?谁能读好小云雀说的话?
(4)小云雀的妈妈听了后心里怎样?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出示对比图片)谁能带着“心疼”的语气来读读小云雀妈妈说的话。结合理解“贫瘠”。
(5)这里说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师小结:森林可以保护土地(板书:保护土地)说明——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2.学习第五至十自然段
过渡:他们又飞呀飞,飞到了——(生说)(出示大河图)。
(1)看看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自由读一读,指名读,河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理解“咆哮”。
(3)想象一下,当洪水来临之时,我们的家园会是什么样子?小云雀看到这咆哮的河水心里非常的——指名说(害怕)。
(4)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就是:(指名说)比较句子,说说好处。
师小结:如果没有森林水库,许多地区将发生水灾,大面积的农田、村庄都会淹没在洪水之中,看来——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3.学习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他们继续飞呀飞,觉得又累又热,就——(生齐说)。
(2)看大屏幕,他们居住的那片森林,(出示森林图)他们家怎么样?这是什么原因?
(3)原来,森林还是个空调器,空调器有什么作用?(冬暖夏凉,能够调节气温。)(板书:调节气温)
(4)所以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三、拓展延伸,再次强调森林的重要性
1.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森林的作用有——(手指板书,生齐说)其实,森林的作用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即使森林再宝贵,经过人们的乱砍滥伐之后,就会失去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的周边只会是漫天飞舞的沙漠,洪水泛滥成灾,人们不能快乐安定的生活。所以小云雀会产生“让沙漠变成绿洲”的愿望,这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3.同学们将会为实现自己的心愿做些什么呢?(讨论)
四、总结
1.总结:今天我们和小云雀一起在云雀妈妈的带领下找到了森林重要的答案,老师相信在生活中,同学们一定会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好身边的环境。
(地球是我家,保护靠大家。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引导。)
4.小学语文《九色鹿》第二课时大全 篇四
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王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情境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抓住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九色鹿》。(学生齐读课题)2这是一个流传至今的动人故事,谁还记得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九色鹿”、“调达”)
二、精读感悟
(一)1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你喜欢谁,又不喜欢谁呢? 2谁先谈一谈,你喜欢谁?
3你为什么喜欢九色鹿?它做了一件什么事?你能找出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一下吗?
(1)出示: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呀,救命!”的呼喊,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① 谁来说说,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② 相机体会“汹涌”“挣扎”(观看录象片段,体会。)
③ 你从“立即”体会到了什么?(九色鹿跳得非常快,没有一丝犹豫)④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练读。
⑤ 指名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赛读。
⑥ 九色鹿的这种行为,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板书:见义勇为)
(2)除了见义勇为外,你们还能感受到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 出示: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1
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① 想象一下,这时,九色鹿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说呢?谁来读一下。
② 当调达向九色鹿表示感激时,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让他快回家。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调达和九色鹿的对话。
③ 九色鹿救了人,却不要别人的回报,老师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板书:不图回报)
(二)1、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受到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学生读板书上的成语)调达遇到他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那么,你们喜不喜欢调达呢?
2、你为什么不喜欢调达,调达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谁能用课文中的成语来概括一下。(板书: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3、你为什么对调达有这样的看法,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一下。
(1)你是怎么理解“见利忘义”的?
出示: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① 同学们想一想,这时,调达的心情怎样,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② 谁来读出当时调达心花怒放的心情?
(2)调达为了得到悬赏,丝毫不顾当初的誓言,谁来读一下他的誓言。
出示: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①想象一下,当时他会怎么向九色鹿起誓?
完成填空:我发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句话该怎样来读呢?师生评议,赛读。
③ 小结:在国王的重金悬赏面前,调达违背了当初的誓言。由此可见,调达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调达是怎样恩将仇报的吗?
(三)1、读到这里,我们不由得痛恨调达的“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学生读板书上的成语)同学们想一想,当九色鹿得知正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救下来的人使自己身陷刀枪箭斧的危险境地中,它的心情怎样,会怎样说呢? 2出示: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滥杀无辜,难道不
怕天下人笑话吗?”
(1)学生自由练读,体会九色鹿的心情。
(2)指导朗读,读出“气愤”。
① 请大家想象一下,九色鹿有没有想到是调达泄露了它的住地?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竟然”)
② 是啊,九色鹿万万没有想到是调达出卖了它。我们从“竟然”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九色鹿当时是多么气愤!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③ 同学们,我们读书时不但要抓住关键词语来好好体会,还要注意一些标点符号。出示“!”,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④ 出示“?”,这个句子又该怎样读好它呢?
(3)渲染气氛
自己见义勇为救起的人竟然见利忘义!让人伤心!(全体女生齐读)自己见义勇为救起的人竟然背信弃义!让人痛心!(全体男生齐读)自己见义勇为救起的人竟然恩将仇报!让人愤怒!(全体学生齐读)
(四)1、九色鹿一番义愤填膺的话,让国王感到„„(引读第9自然段).2、坏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读到这里,你想对天下人、九色鹿、调达说些什么?
(1)学生自由练说
(2)交流讨论.(3)你想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3小结:通过交流,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这种优秀品质的敬佩和赞美,也感受到大家对调达这种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经的无比憎恨。在这里,我们希望所有的人能弃恶向善,知恩图报。
三、结课:
陶行知爷爷说:“人的最大美德莫过于诚信,诚信是人之根,业之本。它像春雨冲刷掉心灵的尘埃;它像沃土,孕育出世界上的信任之花;它像彩虹,装扮着我们美好的人生。”而“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多一份诚信,时刻揣着一颗感恩之心,那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阳光和欢笑!
附:板书设计九色鹿
九色鹿调达
见义勇为见利忘义 不图回报背信弃义
5.《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徐国华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树立远大的理想。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感受习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培养写习作提纲的习惯,练习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名人的理想故事、关于理想的作文。
三、教材及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我的理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中的习作练习内容。它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理想又源于什么、打算怎样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它给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次习作是口语交际“我的理想”的自然延伸,旨在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本次习作,不仅要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正是花季年华,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和美好的憧憬,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积累了更多更丰富的写作素材,用词更准确,句子也写得更生动、更具体,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能畅所欲言。他们能灵活地将在课文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作文中去,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习作情境 1.名言激趣:
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人类因为有了理想,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你我因为有了理想,才会不断努力;人的一生因为有了理想,才变得特别精彩,特别有意义。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你愿意自豪地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2.师:老师真为你们欣慰,我们每个同学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那你最欣赏谁的理想?为什么?
3.师:同学们,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如果说,我们的理想既能够基于现实,又能够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我们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理想吧,你们高兴吗?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谁来读一读习作要求。
2.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板书:写什么 我的理想)要写清楚哪些内容?(板书:是什么 为什么 怎样实现)
(三)自由表达。
1.说原因
(1)下面,我们先来说一说理想。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同学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都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就像12岁的周恩来因亲眼在租界看到了中国人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他忧国忧民,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说说你的理想背后的故事。注意,要尽量把故事说具体一些。
(3)谁来把你的原因或故事说给大家听?(指名交流)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把原因说得具体、条理,要有真情实感。)
(4)(出示两个片段)指名读,问:这两段话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你认为哪一段好?为什么?
(第二段不仅原因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
2.说做法
(5)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是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乒乓冠军邓亚萍大家都熟悉吧!你们知道吗,邓亚萍身材矮小,手脚粗短,这对于一名运动员是很不利的,那么她是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的呢?生自读(课件出示完整资料)你读完后有什么感受?除此之外,她付出的还有很多很多。
(6)同学们,我们的心里已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你怎样让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也就是说你准备怎样实现你的理想?
(7)先自己想一想。(提示:想想你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哪些要求,为了达到要求你准备怎样做?)
(8)(指名交流)为了实现理想,你准备怎么做?谁来给大家交流?
(9)你认为这位同学的做法怎么样?(做法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就越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交流写作金点子
1.师:刚才,我们围绕理想畅谈了这么多。孩子们,今天的理想与激情对于你的将来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将它们记录下来,一定会成为你人生旅途中的一份美好回忆。怎样把它写好呢?(板书:怎样写)为了让文章写得更精彩,你有哪些写作小窍门?
2.随机指导每种技巧,重点指导列提纲。
预设:
(1)真情实感
为什么要写出真情实感呢?(更真实,更能打动读者)(师:期待同学们的作文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2)详略得当
为什么要详略得当呢?(重点突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这篇作文中,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内容应略写?(随机标写出来。)
(3)前后照应
写作文为什么要前后照应呢?(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紧凑,突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打算在哪里要做到前后照应。
(4)运用其他资料
为什么还需要用到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
(5)写好开头、结尾
为什么要写好开头和结尾呢? ①文章开头非常重要!别人第一眼看的就是你文章的开头,要想吸引读者就必须有个很有文采的开头。此次文章以“我的理想”为题,我们可以用上以下几种方式开头:(出示)
指名读。
省略号表示什么?你打算怎样开头呢?自己练习说一说。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
②不仅如此文章还要有一个好的结尾。结尾与开头不同:开头是以“理想”为中心的,而结尾既要体现出“理想”,又要结合自己的具体的职业。给文章一个完美的结尾。(出示)你打算怎样结尾?让生说一说。
(6)列提纲
还有其他的写作窍门吗?(列提纲)为什么要列作文提纲?(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作文前应该先列好提纲,这是保障作文成功的一项重要举措。)
(指板书)这次作文思路清晰,简单明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作文要求和我们交流的内容列作文提纲。
师巡视点拨: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理清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提纲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语言要简洁,只写必要的要点,能用一个词概括的,不用一句话。
谁来给大家展示你的提纲?(指名交流)你认为他(她)列得提纲怎么样?你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师: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相信大家写作文时就会一气呵成。
3.有了这些窍门,相信在同学们的笔下一定会涌出一篇篇激荡人心的理想之歌。
(五)小挑战——口头作文
1.师:看大家表现这么优秀, 老师想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挑战,愿意接受吗?挑战的内容就是根据提纲进行口头作文。大家准备准备。
2.谁先来应战?(指名进行口头作文。)及时进行评价,他说得怎么样?
3.师:说都说这么好,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写得更好!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播种了理想,也就播种了希望。同学们,我们要认真学习,炼就本领,不仅实现我们个人远大的理想,也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中国梦而贡献力量。课下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文,并尝试自我修改,下节课,我们进行作文讲评。
五、板书设计
写什么
怎样写
我的理想
是什么
略
真情实感
为什么
详
详略得当
怎么做
详
前后照应
运用其他资料
写好开头、结尾
列提纲
六、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完成习作的内容。本次习作,或许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在习作指导的课堂上,可以围绕“假如我是„„”的想象话题,老师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思想碰撞思想。通过学生与教师、同伴、文本、生活的多向对话,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消除思维的障碍,激发思维的情趣,活化思维的情结,优化思维的流程,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举例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让学生明白理想要合乎现实,不能大而空。另外,理想不应空而大,教师要指导学生们明白理想有大有小,只要服务于社会,它们都是高尚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6.语文公开课第二课时学案 篇六
一、复习检查
1.让学生开火车认读声母z c s和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2. 小竞赛,打乱顺序读zi ci si的.四声,比比谁读得又快又准。
二、拼读音节
1.复习拼读音节的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出示z、c、s与单韵母弧u相拼,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3.指名读。
4.看图拼读音节词。cū xì zǔ fù
5.出示 zǔ fù cū xì sì 括 dù zi zǐ sè
让学生自由读拼,也可练习直呼。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课文“擦窗”的插图。指名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2.学生练读音节 zā cā sǎ
3.引导学生将“cā、zā、sǎ”组成词语。
四、巩固复习
1.指名说出用下面的声
母和韵母可以组成什么音节?
z―ǔ→ ( ) c―ū→( )
f―ù→( ) x―ì→( )
2.练读音节词
záì zǔ fù zǔ ǔ cā bō li
zì ǐ zì ǔ zu xià lǜ sè
3.练读儿歌
聚宝盆
小刺猬来理发
小刺猬,去理发,
嚓嚓嚓,嚓嚓嚓,
理完头发瞧瞧它,
不是小刺猬,
是个小娃娃。
五、作业
1.读书P28-29 字母、音节、音节词。
7.《九色鹿》(第二课时)教学 篇七
师: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生: 九色鹿。)九色鹿是神鹿,鹿中之王,一心助人。人们传唱着一首歌谣———(出示:遇见神鹿, 万福安康;遇见神鹿,吉祥吉祥。指名读,生齐读。)
师:故事中还有一个人物, 是我们不愿提起的,他叫——— (生:调达。)读准名字中的多音字。
生:(齐)调(tiáo)达。
二、梳理故事前后关系,点出“义”的主题
师:在这个故事中,前后不少情节是有因果关系的。快速读一读,试着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说一说。
(生阅读课文,思考。)
生:因为九色鹿救了调达, 所以调达答应不暴露九色鹿的住处。
生:因为调达想发财,所以告诉了国王九色鹿的住处,九色鹿非常气愤。
师:调达的行为怎么样?
生:很可耻。
师:能不能用上一个成语, 否定他这个想发财的念头?
生:因为调达财迷心窍,所以告诉了国王九色鹿的住处, 九色鹿非常气愤。
生:因为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所以受到了惩罚。
……
师:同学们越来越会寻找了,许多“因为……所以……”就藏在课文的细微之处。
师:故事中发生的事也有一些是让人没想到,或者是我们不愿意去想的,用“竟然”说说。
(生思考)
生:九色鹿救了调达,但是调达竟然忘恩负义。
师:“但是”和“竟然”都表示意思的转折。去掉“但是”,再说一遍。
生: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竟然忘恩负义。
师:这样表达,语句就更简洁了。
生:九色鹿长得很漂亮,王妃竟然要用它的毛皮做衣裳。
师:你为什么没想到?
生:它是神鹿,那么美丽、善良,怎么可以伤害它?
师:问得好!为什么要伤害这么美好的事物?
生:国王竟然听了王妃的话,带领军队去抓九色鹿。
师:王妃使用了什么手段呢?文章里有一个字———
生:(齐)缠。
[师出示:见( )勇为忘恩负() 见利忘() 背信弃()]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调达落水,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去救他,这就叫———
生:(齐)见义勇为。
师:九色鹿对调达有救命之恩,调达竟然忘却了这个恩情,而要出卖它,这就叫———
生:(齐)忘恩负义。
师:调达见有利可图,就违背做人的基本道义,泄露了九色鹿的住处,这就叫———
生:(齐)见利忘义。
师:调达对九色鹿有承诺,决不说出它的住处,但他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这就叫———
生:(齐)背信弃义。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行为都跟哪个字有关?
生:(齐)义。
师:对,都跟“义”有关。(板书:义)请注意,“义”的第一笔是什么?
生:(齐)点。
三、走进故事,强化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师:阅读故事,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放进故事里。九色鹿的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无论聆听还是阅读,都让人不能平静。请大家再次轻声读读课文,用心体会体会:哪些地方让你忍不住跷起大拇指,哪些地方让你真想踹上一脚,哪些地方让你心跳加速,还有哪些地方让你终于松了一口气。当然,你也可以读出别的感受。(出示)
要跷起大拇指的———
真想踹上一脚的———
让我心跳加速的———
终于松了一口气的———
(生阅读课文)
师:我们按顺序讨论吧。哪里让你忍不住跷起大拇指?
生: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这让我想为它跷起大拇指,因为九色鹿见义勇为。
师:还有谁对这个地方也有感觉?
生:九色鹿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救一个不认识的人,所以要为它跷起大拇指。
师:看了九色鹿救起调达后的情形,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调达得救后非常感谢九色鹿,但九色鹿告诉调达,不需要回报,更不要它做奴仆。这也让人钦佩。
师:我们来看看九色鹿和调达的那段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只读对话,不读提示语,但要体会他们各自的语气。(出示课文片段,同桌分角色朗读。)
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
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指名一同桌朗读对话)
师:读得不错,是两种不同的语气。“调达”,我也来和你对一下话,好不好?(师生分角色朗读。在学生刚读到“终身”时,教师就开始读九色鹿的话。)
师:我跟九色鹿的回答哪儿不一样?
生:九色鹿是在调达说完“终身受你的驱使”后才接着说的,但你在调达还没说完时就说了。
生: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读,因为书上说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
师:打断别人说话可是不礼貌的行为,九色鹿是不礼貌吗?
生:(齐)不是。
师:那是为什么?
生:因为它不想让调达做它的奴仆,它救人不求回报。
生:九色鹿救调达根本就没想到要回报,更别说做什么奴仆了。
师:一个“打断”,写出了九色鹿的无私与果断。请两位同学试着再读读这组对话。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打断”部分处理得很好。)
师:调达听了,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想象一下,调达会怎么起誓呢?
生:我发誓永远不会向别人泄露你的住处!
生:我对天发誓,我这一生都不会泄露你的住处!
师:“对天发誓”,语气加强了。
师:可以用一对关联词语来说:无论……都……
生:无论什么情况,我都不会泄露你的住处。
师:叩头是旧时最为郑重的礼节。调达又是叩头,又是发誓,但最后还是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下面继续,还有要跷大拇指的地方吗?
生:我要为乌鸦跷大拇指。情况紧急 ,是乌鸦高 声叫喊为九色鹿报信。它善良,还很勇敢。
师:你来读读这部分,把当时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生朗读相应内容)
生:我要为国王跷大拇指。
师:哦?国王可是带军队来捉拿九色鹿的!
生:可他后来改正了错误,还下令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师:你还是不能说服我。一来,国王竟带军队捉拿九色鹿,实在不应该。二来,本来就不应该伤害九色鹿,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怎么还给他跷大拇指?
生:因为国王金口玉言,轻易不会改变主意。现在知道错了,而且还能改正,所以还是要肯定他。
师:从这个角度看,国王确实也有值得肯定之处。那么,哪里让你们真想踹上一脚?
生:调达看了皇榜,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就进宫告密。刚刚调达还说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现在他看发财的机会来了,就动心了。
师:这个让你真想踹上一脚?
生:对。
师:而且狠狠地?
生:对!(众笑)
师:假如你当时在现场,请你制止调达,给他做做工作。
生:调达,你都说了永远不会泄露九色鹿的住处,你现在在金钱面前就忘了自己的誓言,你还是不是人啊?
师:一句反问很有力。
生:让我想踹上一脚的地方是:“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
师:踹谁?
生:踹调达。因为调达发誓永不会泄露九色鹿的住处,现在却因为金钱要去出卖九色鹿。
师:假如调达揭下皇榜的时候你就在现场,请你来制止他。
生:调达,难道你连最后一点良知都没有了吗?连你的恩人都要背叛,你对自己的诺言是不是从来没有想过遵守?
师:是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现在九色鹿对调达可是———
生:救命之恩。
师:刚才两位同学其实都是在说做人———
生:做人要有义气,要守信用。
师:对,做人要讲道义。
生:我想踹王妃,她做梦梦见了九色鹿,就想要它的毛皮做衣服,那么美好的事物怎么能去伤害呢?
师:王妃也是有责任的。
生:我想踹国王。他竟然带兵捉拿九色鹿,实在不应该。
师:可是,他是被王妃缠得无奈才发兵的啊!
生:可他是国王啊,国王是要有主见的,怎么对一个王妃就没有办法了?
生:这么没有主见,还怎么治理国家呢?
师:看来,国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师:同学们从人物的表现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并且注意到人物之间的关系,很深刻。下面再说说,让我们心跳加速的是什么?
生1:“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再一看,调达正站在国王身边。”
师:为什么你心跳加速?
生1:因为九色鹿可能会被抓住。
师:你是为它的命运而担忧。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是在这个地方心跳加速。
生2:我是在这儿心跳加速的:“她突发奇想,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做件衣服穿上,我一定会显得更加漂亮!”我为九色鹿的命运而担忧。
生3:我是在这儿心跳加速的:“只见一个人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
师:其他同学有话要说吗?
生4:你为什么要为调达担心?对这么一个小人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3:尽管调达忘恩负义,可是,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坏,他掉进河里,生命危险,我们当然要为他担心。
生4:你这么说有点道理,但我们现在知道了调达是小人,我肯定不心跳加速。(众笑)
师:我理解你(指生4),大家都是嫉恶如仇,自然不会同情调达。而你(指生3),更有一颗悲悯慈悲之心,因为,那毕竟也是一条生命。我尊重你们不同的情感体验。那么,哪里让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生:“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师:九色鹿由危险转为安全了,用个成语,叫作———
生:转危为安。
生:化险为夷。
师:九色鹿命运的转变跟它对国王说的那段话密切相关,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指名读)
九色鹿非常气愤,指着调达说“:陛下,您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师:读得很流畅。有几处长句,如果注意句中停顿,表达的效果会更好。(为句子加上停顿记号:他发誓/永不暴露我的住地,谁知/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看看提示语,谁能把当时九色鹿的语气表现得再强烈些,如果能用上手势就更好了。
(一生朗读,手指前方,语气到位。)
师:很有力度,尤其是最后的反问。(板书:有力)谁能把最后的反问句读读,读出力度?(指名朗读)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九色鹿尽管很生气,但并没有气昏头。它在跟国王讲什么?
生:九色鹿在告诉国王事情的经过。
师:九色鹿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国王听,让国王了解是怎么一回事,它是在跟国王讲理。九色鹿当时非常气愤,生命都受到威胁了,但九色鹿非常冷静。它的话很有理。(板书:有理)
生:我读出九色鹿非常沉稳,碰到这样见利忘义的人,它却能用道理说服别人。
师:沉着冷静,不愧是鹿王。请你也读读这段话,要讲清事理。
(生朗读)
师:九色鹿说:“陛下,您知道吗?”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九色鹿很有勇气,敢跟国王说。
师:“陛下”是对国王的尊称。当时,它生命受到威胁,面对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生:我觉得九色鹿很有礼貌。
师:是很讲礼节。(板书: 有礼)
生:它很尊重国王。
师: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气急败坏,反而会激怒国王,适得其反。九色鹿很有礼节,很冷静。你们看,这段话里包含着多么丰富的信息,有力、有理、有礼。谁来读好这段话?(指名读)
师:故事中的这段话很重要。在另一个版本中,九色鹿是这样说的:(出示)
“我乃鹿王,云游贵邦。一心助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一天,我在水中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人,现在这人就站在我的面前。他违背誓言,恩将仇报。……生命虽 然可贵 ,但是卑鄙和邪恶的生命,终究要受到惩罚。”
师:(先后指数名学生朗读前两句) 说这段话时的九色鹿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很有鹿王的气势。
生:我觉得它很有气质。
生:“我乃鹿王,云游贵邦”,有一种鹿王的高贵。
师:语言是内心的反映。说这段话时的九色鹿确实高贵、圣洁,不可侵犯。
师: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你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吧。
(生自由朗读,大多数选择课外的版本。)
师:听了九色鹿的话,国王非常惭愧。他斥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接下来老师自我牺牲一下,我扮演调达。“各位,我错了,当初九色鹿救我的时候,我不该郑重起誓。如果没有起誓,就不算背信弃义,我就可以带着国王的军队来抓它了。”你们说对吗?
(生纷纷说不对)
生:九色鹿救了你,你不感谢它,你算什么人?
师:这叫忘恩负义。如果九色鹿没有救过我,我可以带人抓它吗?
生:如果九色鹿没有救你,你不就被水淹死了吗?
师:我也没有掉进水里去,我就在山中行走。
生:那你也不能伤害无辜呀,你这样会受到惩罚的。
师:你能不能结合“义”字说一说?
生:如果伤害无辜的话,你就违背了道义。做人必须遵守道义。
师:也就是说,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条件,这才叫人。
生:遵守道义是做人的底线。
生:你出卖了九色鹿,下次再掉进水里,就没人来救你了。(众笑)
师:我以后就在陆地上行走,不靠近水边。
生:它是神奇的鹿,是绝无仅有的,出卖了以后就没有了。
师:那如果有两只、三只呢?(众笑)
生:还是不能。它是那样美好,我们不能破坏美好的事物。
师:不论什么情况,调达都不应该出卖九色鹿。在这儿,九色鹿已经成为一种美好事物的象征。
四、九色鹿形象讨论与情节改编
师:九色鹿的形象流传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了,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九色鹿形象。这是两位著名画家笔下的九色鹿,(出示两幅九色鹿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头上都有光环。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设计?
生:表示它们很神圣。
生:它头上有光环是因为它有神力。
生:它是善良的鹿,光环代表着正义。
师:刚才我们说了九色鹿是神鹿、鹿王。九色鹿是怎么说的呢?(出示,生朗读。)
我来人间降吉祥,
我回仙山去远荡。
缥缈彩云间,
蓬莱是家乡。
师:蓬莱是传说中海中的一座仙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们来看一看,一开始调达落水之后,九色鹿是如何来救他的。(播放动画片片段)
师:我们看到,九色鹿跳进河中,河水遇九色鹿自动分开,非常神奇。如果将这种神奇的景象与课文中的描写对照,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与“九色鹿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已处在刀枪箭斧的包围之中,无法脱身”是矛盾的。
生:这样就跟一开始的九色鹿有神力发生了矛盾。
师:这个矛盾该怎么解决呢?我们自己来编一编。九色鹿是具有神力的,面对刀枪箭斧的包围,九色鹿会怎么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
生:九色鹿面对刀枪箭斧的包围并没有慌乱,它大喊一声,所有的刀都飞上了天空,士兵们都吓了一跳,跌倒在地。九色鹿趁机逃了出去。
师:九色鹿怎么离开的?
生:趁那些士兵在慌乱中,它瞬间就跑出去了。
师:瞬间消失,然后,它在远处跟国王说了那段话。
生:对。
生:面对刀枪箭斧的包围,九色鹿发出了神力,头上的光圈闪闪发光,敌人的刀枪箭斧全部飞上了天,咔嚓一声全都断了,士兵连连给它磕头。
师:然后九色鹿对着他们义正词严地说了那段话。
生:九色鹿喊了一声,森林里的鸟儿全都飞到了它的身边,带它飞走了。
师:这个想象很有浪漫色彩,九色鹿坐在鸟儿的翅膀上飞上了蓝天,有意思。
生:九色鹿飞到天空中后突然不见了,它在天空中对着国王说了那段话。
师:它怎么飞上天空的?
生:驾着云彩。
师:这个想象非常美妙。它驾着祥云飞上了蓝天,不愧是鹿王。
生:九色鹿大喊一声,森林中所有的鹿都出来了,帮着它逃跑。
师:群鹿都过来了。刚才我们说了九色鹿是鹿王,很从容,最好把“逃跑”换个词。
生:它从容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生:九色鹿的光环闪闪发光,那些人眼前全是金色,然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九色鹿就步态优雅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生:九色鹿突然长出了两只翅膀,它翅膀一张,就飞上了天空,飞向了远方。
师:同学们有很多的想象,使这个故事更加富有传奇色彩。我们看看这个版本是怎么写的。(显示相应画面)“埋伏着的武士们把九色鹿团团围住,射出了一支支箭,顷刻间九色鹿四周燃起熊熊火焰,射来的箭全都被烈火烧断了。这时天上金光万道,九色鹿飞腾而去。”这就是神奇的九色鹿。
五、简介背景,推荐书籍
师:九色鹿光彩照人,高洁神圣,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敦煌莫高窟257号洞窟的壁画上。(出示壁画)
师:1981年,根据这个故事拍摄的动画片《九色鹿》,已经成为经典。这是两本关于九色鹿的图画书,画面精美,文字精致,值得大家阅读。(出示封面)下课!
教学评析
一、简明的要求,扎实的语言训练
课文《九色鹿》,故事简单,人物鲜明,语言浅白,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几乎毫无难度。于是,如何挖掘有意义的语文训练点,如何提出挑战学生思维的问题,就成了教师的难点。稍有不慎,便会使学生在已知区辗转徘徊,无效劳动。
本课中,周老师没让学生随意复述课文内容,而是要求学生运用“因为……所以……”和“竟然”的句式,进行较高层次的创造性复述。指向明确的要求促使学生动脑,在浅白易懂的课文中,搜寻一条条线索与脉络。“因为……所以……”的表达抓住了故事的因果关系,“竟然”的表达则凸显了故事的转折部分。如此设计,训练学生的概括与表达能力之余,也梳理了课文脉络。
二、有趣的问题,具体的阅读指导
阅读故事,除了读懂内容,还要读出感觉。为此,周老师巧妙设计了四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受课文:(1)要跷起大拇指的;(2) 真想踹上一脚的;(3)让我心跳加速的;(4)终于松了一口气的。四个问题从读者的阅读感受出发,具体可感,趣味横生,有别于一般作业的刻板僵化。问题看似随意,其实指向文学欣赏的重点:问题一和二,涉及人物评价;问题三和四,涉及情节铺排。
三、巧妙的追问,深入的主题探索
《九色鹿》故事,典出《佛说九色鹿经》,带有浓厚的教化色彩。通过阅读故事,学生自己便能感受到九色鹿的好与调达的坏。周老师通过成语 (见义勇为、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中“义”的主题。至此,教学构思称得上“巧妙”,然而接下来的设计才真正显出“高深”。
走进故事,周老师化身调达,以一连串环环相扣的追问,一一检验先前归纳出的主题。首先,是“背信弃义”:“如果没有起誓,就不算背信弃义,我就可以带着国王的军队来抓它了。你们说对吗?”接下来,是“忘恩负义”:“如果九色鹿没有救过我,我可以带人抓它吗?”一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说:“它是神奇的鹿,是绝无仅有的,出卖了以后就没有了。”周老师机智回应:“那如果有两只、三只呢?”
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中不断摇头,不断反思。终于明白,即使无信、无恩,甚至对方只是一只普通的鹿,调达也不应该出卖它。“义”的内涵,在质疑与思辨中逐渐深化,从有条件的“义”,升华为无条件的“义”。九色鹿的象征意义,也在一轮轮脑力激荡中浮现。周老师此教学设计,不仅巧妙,而且高深。
四、丰富的征引,缺失的传说元素
《九色鹿》经过改编后,神秘莫测的九色鹿,被改得平凡普通;绚烂多彩的美丽传说,成了单调无趣的教育故事。课文编者似乎急着要带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而随意说了一个故事,把其中丰满的细节都删去了。殊不知,删去的正是《九色鹿》作为经典传说所引以为傲的神秘色彩。
周益民老师研究儿童文学多年,对民间文学的涉猎尤其深广,自然洞察到了其中不足。课堂上,周老师调动课外资源,试图补充课文缺失了的传奇色彩。“遇见神鹿,万福安康;遇见神鹿,吉祥吉祥。”课堂伊始,周老师以一首歌谣揭题,尝试为九色鹿树立“神鹿”形象,营造神秘氛围。随着教学推进,周老师引入了《九色鹿》其他版本的文字,让学生比较不同表达所塑造的不同形象。接着,通过动画片段,突出九色鹿的“神鹿”特点,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改编故事情节,试图以读者的想象力,弥补课文的缺失。最后的“简介背景,推荐书籍”,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动画片以及图画书的推荐,大概都是周老师为补充课文不足而做的努力。
五、优秀的教学,短小轻薄的教材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无论语文训练的设置、阅读方法的指导、主题探索的深入、传说元素的补充,都充满令人赞赏的闪光点。课堂上所运用的各种技巧与方法,其背后体现出的是教者深厚的学养,值得我们关注与借鉴。我从周老师的课中,得到了许多阅读教学方法上的启发。
然而,似乎也因教学设计的不凡,更凸显了课文的短小轻薄。在第三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四个问题重读课文,尝试把自己的心放进故事里读出感觉。短小轻薄的课文,经不起四个问题的检验。从学生的回应中,我察觉他们并未真正为文本所触动,更多时候,他们只是为回答而回答,给出的回应趋向一致。尤其是第三和第四个问题,文本并未成功营造紧张的节奏与氛围,学生只是凭着理性与应付问题的心态作答。
课文的短小轻薄,还表现在“情节改编”的环节。抽去各种细节描写,《九色鹿》原文中的传奇色彩被大大削弱。课文中,无论是文字的叙述,还是插图的描绘,都让九色鹿显得平庸失色。尽管周老师做了许多努力,引入动画片段,展示图书插画,试图还原九色鹿的神鹿光芒,但学生还是难以进入。从学生改编情节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思维并未充分激活。这是否与学生的第一印象有关?倘若学生初次接触的《九色鹿》是饱含各种细节、充满奇幻想象的版本,情况是否会不同?
六、单纯的课堂,复杂的浮想联翩
看过不少周益民老师的课,部分来自现场,更多来自文字。其中有《外公是棵樱桃树》作品导读课、《小王子》作品交流课、绕口令主题课、庄子童话课,等等。相比之下,这一次《九色鹿》的教学显得有点逊色。不是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出了问题,而是教材本身局限了课堂所能达到的高度。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的话多少能表达我的想法:“课程内容永远大于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的文本是不好的文本,你再教,也是南辕北辙。你拿来的食材本身就是腐烂的,怎么炒出香味,且孩子们吃了还有害。我们应该无限相信孩子们的学习潜能。”
语文教材的贫乏,儿童文学的丰饶,周老师是有深刻体会的。他毅然跳出传统教材的框框,投身儿童文学的海洋,并且在民间故事、儿歌童谣、整本书读书会等领域如鱼得水。若干年后,周老师为何又回归传统语文教材,上起课本中的课文?也许,他是在自我挑战,尝试将近年的心得融入传统教学;也许,他是想告诉我们,在大家较能接受的框架内,展示自己的思考;也许,他是在批判教材,以戴着镣铐跳舞的姿态,让大家把那副镣铐看得更清楚。
8.《夹竹桃》(第二课时) 篇八
《夹竹桃》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季羡林先生的又一篇佳作。这篇散文文质兼美,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应该说是学生学写植物类文章的范作。本文语言清新,结构非常严谨。作者在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虽然夹竹桃不名贵,不是最美丽的,但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接下来,作者又从花色着笔,细腻描写了红白两种颜色的花融洽地开在一起的情景。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列举了春、夏、秋三季的十四种花,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景象,通过对比衬托出文中夹竹桃的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第四、五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夹竹桃花开三季,韧性可贵叫人钦佩,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引人幻想。文章最后一段,小结全文,与第一段前后呼应。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来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2. 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愛上了夹竹桃,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写植物类的作文。
教学重点
感悟夹竹桃花期和花影所表现出的可贵韧性和奇幻动人的幻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对比、映衬手法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从中感悟夹竹桃可贵的韧性。
教学准备
夹竹桃图片和实物、相关语段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夹竹桃不是很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作者来说,它却是最值得留恋、回忆的花。这是为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生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找出文中那些最能体现夹竹桃的花期长、韧性可贵的句子?
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
指名回答,讨论。(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又开出一朵
又长出一嘟噜
看不出 也看不出
无日不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2.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投影出示)
(1)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2)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这两个双重否定句的意思。
师小结:本段一百多字,介绍了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但作者通过这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无论是季节的更替,还是天气的变化,只有夹竹桃始终如一,无日不迎风吐艳。花期之长,没有哪一种季节性的花朵可以和它相比。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再读第四自然段,要求读出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就像催化剂,引发了我许多的幻想。
1. 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
(1)作者由夹竹桃的影子产生了哪些幻想?
(2)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
2. 讨论问题一
(1)投影出示:“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2)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再次轻读这段话,展开联想。这么美的意境,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去用心体会。(播放舒缓的音乐)
3. 讨论问题二
过渡:朦胧的月色下,夹竹桃花影迷离,叶影参差,浓浓烈烈的花香毫不含糊地袭来,作者顿时恍惚了,产生了许多的幻想。作者把夹竹桃幻想成了哪些东西呢?
(1)生之间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2)师问: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有感情地读读。
相机出示句子:“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3)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美妙的幻想中。配乐齐读。
(4)完成填空:
我幻想它是地图( )碰巧(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 )夜蛾( )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 )微风( )。
(5)大家注意观察,作者的三次幻想有什么相似之处啊?
(先是动态描写,接着是静态描写)
4. 出示要求
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呢?
读了文中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你最喜欢作者哪一次的幻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5. 小组讨论交流。
6. 指名回答。叶影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花影迷离(模糊)。用朗读将读者领入情境。
7. 读了作者的幻想,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次幻想?尝试背诵,将美好的画面记在脑海里。(配乐背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这奇妙的景象,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2. 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教师总结
夹竹桃既不名贵,又非最艳丽,却成了最令人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就是夹竹桃。让我们记住它可贵的韧性,记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幻想。
六、作业
1. 用“无……不……”“无不”造句。
2. 拓展练习:
夹竹桃幻想还可以想象成什么呢?请仿照课文写话。
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
七、板书设计
景象奇趣
夹竹桃 韧性可贵 最值得留恋和回忆
9.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 篇九
六年级语文《郑成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学习课文的结构安排以及叙事写人、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郑成功热爱祖国、英勇善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真正使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文激趣导入
1、出示郑成功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是谁?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关于他,你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分类学生分享的资料。
总结: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郑成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名赫赫有名的爱国将军,今天我们就来透过课文穿越回明朝,看看郑成功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能让他流芳千古。
二、文本精读理解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句话,这句话可以概括总结全文,找到后立刻举手。开始!
学生自由浏览课文,留1分钟左右时间,观察谁第一个举手。指明第一个举手的同学回答。
出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齐读)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收复台湾,一件是建设台湾。
(一)重点学习收复台湾的过程
1、下面,课文第2到6自然段描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先请同学们静心默读,找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背景、准备工作、作战过程。
2、交流
(1)交流历史背景
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人民的恨、愤怒。)
补充出示: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对台湾人民的反抗进行血腥镇压,对起义者残暴蹂躏,严刑拷打,任意杀害,甚至施以“车裂”、“五马分尸”等惨无人道的刑法,其残暴行径令人发指。
(2)体会收复决心
当时驻军厦门的郑成功,遥望对面的台湾,他的反应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分角色读读他和士兵的对话(女生:士兵;男生郑成功)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特别是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停顿片刻)教师小结: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成功那份满腔的爱国热情,感受到他收复台湾的决心很大,很坚定。特别可以从“慷慨激昂、绝不允许、一定”等词语中感受到。
补充出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早在三国时,吴国的孙权就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了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隋朝时,隋炀帝也曾三次派人去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元朝时,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又岂能容忍列强侵占祖国领土呢?谁也来慷慨激昂地读读这段话,读出他的满怀豪情与坚定的决心。
出示:郑成功慷慨激昂地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我们一定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再次齐读
(3)体会准备的充分
郑成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出示: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l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
【郑成功在厦门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海军。渡海东征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郑成功在一群将领的簇拥下,站在船楼上四处瞭望.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进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空,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海军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从这段话中,我们感受到了郑成功有很强的军事才能,他是多么善于指挥和操练军队,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迫切心情,他为收复台湾做了充分的准备。
l 理解:风帆蔽空、战旗招展、十几里
同学们,这就是郑成功率领他庞大的军队出征的画面[出示图片],看到这样一支风帆蔽空,战旗招展,绵延十几里的庞大舰队,你想说些什么?
(停顿片刻)教师小结:是啊,这是一支庞大之师,一支训练有素之师,一支正义之师,也一定是一支胜利之师。谁来带着这样的信心捧起书本来读好这段话。
(4)学习战斗过程
战斗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出示: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了十几丈高的水柱。原来是一个炮手瞄准敌舰放了一炮,刚巧打中了弹药库。那艘敌舰被炸成许多碎片,飞向天空。敌人惊恐万状,敌舰队乱作一团。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统统举手投降。
l 这段话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不仅写了郑军官兵的英勇,还写了敌人的惨状,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这段话,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这一段话中描写郑军官兵的词语有:
描写郑军官兵:冒着 驾着 冲去 钩住 团团围住 跳了上去
描写荷兰侵略者:惊恐万状 乱作一团 无法逃脱 举手投降]
l 同学们,读了这一段话,尤其是这些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停顿片刻)教师小结: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军官兵的英勇善战,面对着敌人密集的炮火,他们怀着满腔的爱国之心,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真不愧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啊!
教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的眼前仿佛就像在放电影一样,看到了一幅幅精彩激烈的战斗场面。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捧起书本来读读这段话。
(5)郑成功赶走了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台湾人民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师小结:是的,郑成功收复了台湾,结束了台湾人民被残酷奴役的生活,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喜悦的。我们可以从第6自然段中感受到。除了课文中的“喜出望外、载歌载舞”,你还想到了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他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讲得真好,有很多词语可以表达人们此刻的心情,例如: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喜笑颜开、振奋人心等。
(二)学习建设台湾部分
郑成功不仅收复了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台湾。
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第二件事,说一说郑成功建设台湾做了哪两方面的事情。
交流:大力发展生产;兴办教育
教师小结:是啊,郑成功不仅收复了台湾,还大力建设了台湾,他在台湾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还在台湾兴办了学校,让台湾人民学到了许多文化,使高山族和汉族人民的关系更融洽了。从这两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了郑成功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让我们再把来这段话好好地读读。
出示: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三、纵观拓展思考(作业布置)
1、为什么课文要以“郑成功”为题目?
回顾文中对整个丰功伟业的描述、从那些动作、语言中体会到什么?
课文叙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使我能永远不能忘记,特别是对语言、动作的刻画,突出了郑成功的品质和精神,让我们深化对郑成功的认识。所以以此为题。
2、郑军战胜侵略者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组织语言交流,教师整编。
详细答案参见教参第23页。
板书设计:
2、郑成功
收复台湾:历史背景
刻苦训练
顽强作战、科学方案
建设台湾:发展生产
兴办教育
10.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二课时 篇十
教材分析:
《两只小狮子》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新颖,生动有趣,故事性强,具有普遍的现实教育意义。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两只小狮子的不同生活态度,一只勤奋练功,另一只却十分懒惰,什么也不干。课文通过一勤一懒两只小狮子的对比,以及狮子妈妈对懒狮子的教育:应该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不应该依靠父母的本领和地位生活。从而来告诉我们的学生:从小应该勤奋学习,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么事都靠父母这一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性”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娱乐场”,学生饱满的情绪是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更要通过多种自然活泼的形式,不断调动他们的学习情趣,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语文的情感。本课的学习从每个学生出发,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续编故事等形式让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得到一次又一次激发。
2、重视学生的朗读体验。《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挖掘重点词语,联系句子,看看插图、做做动作、反复诵读感悟,体验课文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愿意做一个勤学本领的好孩子。
3、注重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体验。语文课程应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本课的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中,致力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扩大语文文本的空间,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
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识字、交流等多种形式熟练地认、写生字。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扩展想象等加深对不同角色的理解,体会狮子妈妈的话。初步学会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类似童话故事,愿意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通过学习,喜欢文中的勤狮子,为懒狮子担忧,希望他能改正缺点,刻苦学习,渴望自己也是刻苦的“勤狮子”,长大成为“真正的狮子”。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就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朗读1、2自然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只小狮子》。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
2、同桌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1)小树看到了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会怎么想呢?
(2)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3)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么读懒狮子的话。
4、引入情景,重点指导读狮子妈妈的话。
(1)我当懒狮子,小朋友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教育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2)我当狮子妈妈,小朋友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妈妈的话。
(3)懒狮子们,听了妈妈的话后,你们在想些什么呢?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
(4)同桌互相说说,指名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结合前文勤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5)在刚才说话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妈妈的对话。(第二环节的设计,我是这样想的:所谓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让学生说出来,表演出来,顺其而教,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就生动有趣了。另外,安排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小朋友,把小
朋友当成了朋友,学生兴趣倍增,相信他们一定会读得很投入。还有,孩子们不能直接体会到“什么是狮子的本领”,但生活中他们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联想到了自己,从而也就领悟了狮子,明白了狮子妈妈的话。)
5、4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扩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搜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注重学生的积累,除了教师做引导之外,也注重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从而扩大了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四、指导书写
(教法同第一教时的书写指导)
五、联系生活实际,总结
学生课文后,你觉得自己是一只怎样的小狮子呢?夸夸班级中的“勤狮子”。
11.《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十一
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琦君奶奶回到她曾经生活过的那个江南小村庄,一起去品味迷人的桂花香,分享她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请大家把书打开,看一看课文的第3自然段,这一段是按照摇花前、摇花时和摇花后的顺序,具体讲述了摇桂花的情景。老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部分的内容,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脑海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谁想读?
(一生读摇花前的内容)
师:同学们,咱们在这里可以做个记号“|”,表示这前面就是摇花前的情景。摇花时,谁来读?
(另一生接着读)
师:这里是摇花时的情景,咱们班同学的学习习惯真好,马上在这儿做一个记号。摇花后呢,谁来读?
(另一生接着读)
师:同学们,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琦君在使劲地“摇桂花”,很快乐。
生:她很快乐,把桂花摇下来啦!
生:我仿佛看到桂花像雨一样落了下来。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琦君听到母亲同意“摇桂花”的时候,一蹦三尺高的样子。
生:我仿佛看到了摇完桂花,父亲、母亲享受桂花丰收的喜悦。
师:哦,那是一种快乐的忙碌,其实在“摇桂花”的过程中,课文不仅写了“我”和父母亲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表达了“我”的心情。现在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看看摇花前、摇花时、摇花后“我”的心情分别是怎样的,把体会到的感受写在书眉上。(生默读,师巡视)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谁来说说摇花前,“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在“摇桂花”之前,作者是很心急的。
师:你从哪句话体会到了“我”的急?
生:我是从“‘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句话中体会到的。
师:是呀,桂花都开了这么多天了,怎么还不摇嘛,真是急死了。所以,明明是问母亲,作者却用了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呀?
生:感叹号。
师:谁再来迫不及待地缠着母亲问一问。(一生读)
师:咱们就带着这种急切的心情,一起读一读“摇桂花”之前的情景。(生齐读)
师:现在终于要“摇桂花”啦。哪些语句向你传达了这种快乐的心情?请把这些语句给画出来,自己轻轻读。(生自学)
师:我们来分享一下文中“我”的快乐的心情。
生:“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师:我来问问你们这些“小琦君”,你们又是帮着铺竹席,又是帮着使劲儿地摇,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我非常开心。
生:因为“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我当然很积极地去帮忙。
生:我盼星星、盼月亮就是为了“摇桂花”,现在“摇桂花”的机会终于来了,怎么不开心呢?
师:我感受到了。那你又是帮着干这个,又是帮着干那个,不觉得累吗?
生:不累!
师:你们小小的心里装的全都是满足啊,所有的快乐,都从这两个“帮着”中体现出来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也向你传达出了这种快乐?咱们继续交流。
生:我找到了这句: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师: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就“喊”——。这话是从心底喊出来的,谁再来读一读?(生读)
师:你的小眼睛闪亮着,带着微笑喊了出来。这一喊,你感受到了什么呀?
生:我觉得那桂花很香很香,作者心里十分快乐。
师:请大家边读边想象那飘落的桂花。一定还会有新的感受。
生:我十分兴奋。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的。
师:真是太奇妙了,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的心都飞起来啦,谁愿意再来喊一喊。(生读)
师:她这一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她非常非常非常的激动。因为她整天都是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摇桂花”这件大事。
师:我听出来了,你也非常激动,连用了三个“非常”。老师也真想喊一喊。(教师范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啊?
生:小作者沉浸在这种香气中了。
师:完全沉醉啦,咱们女同学,请带着这种沉醉的感觉一起读——(女生读)
师:我看到了男孩子脸上写满了羡慕,想读吗?(男生读)
师:(音乐起)那么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去摇落那缤纷的桂花吧。摇桂花喽,孩子们,来呀来呀,快来使劲地摇呀。同学们,说说看,在这么美妙的时刻,你最想做什么,最想说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最想说,桂花真是太香了。
生:我最想紧紧地抱着桂花树,使劲儿地摇。
生:我想再多摇一会儿,以后可能就没机会这样摇了。
生:我肯定一直待在树下,不想回家。因为桂花的香气已经把我熏醉了。
师:熏醉了,我想你此时此刻已经躺在散落的桂花上,睡个桂花觉了。
生:我会拿一些桂花,然后撒在自己身上。
师:撒在身上,你这时就成了桂花仙子了。大家都走到琦君的心里去了,这缤纷的桂花终于摇落了。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于是他诗兴大发,把所有的快乐都融进了这诗句中。谁来吟诵?(生读父亲的诗)
师:父亲是用诗句来表达桂花丰收的喜悦。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呀?
生:“我”现在的心情,是非常快乐的。
生:此时此刻,“我”感觉自己非常喜欢桂花,希望明年还可以“摇桂花”。
师:今年还没过,就盼着明年了,可见陶醉啊!正如父亲诗句中说的,“花语缤纷入梦甜”啊!这甜蜜的感觉还在心头回荡,桂花摇落以后,我们依然沉浸在欢乐之中。桂花摇落以后,都做成了什么呀?
生:桂花摇落以后,都做成了吃的,有桂花卤,还有糕饼,还可以和在茶叶中泡茶。
师: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桂花明明只在秋季开,又怎么会香了全年呢?
生:因为桂花可以做许多东西,人们只要吃着这些东西,口中也会散发出阵阵的桂花香。
生:村庄里所有的人都把桂花收在铁罐子里,所以,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生:人们把桂花收在铁罐子里,可以泡茶,过年的时候还可以做糕饼。人们把桂花都藏起来,这样全年就都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
师:随之,这香味也就到了人们的心里头了。除了它香的时间特别长,你再读读这句话,还有哪些词儿也让你觉得是那么的香。
生:我从“沉浸”这个词里面感受到了桂花很香。因为如果只有一些地方香的话,她就不会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沉浸”它表示程度很深。
师:是呀,整个村庄都香了。你能具体地说说看,哪些东西都是香香的。
生:桂花茶,是飘着桂花香的,桂花卤、桂花糕也是。
生:连我写字用的笔也是香的。
生:可能连吹来的风都是香的。
生:我觉得他讲的那个风香还不够。风香,过了一段时间香气就全被吹走了。落下来的桂花不可能全被捡了放到竹席上,总还有很多是落到泥土里的,泥土吸收了以后,就会发出清香,许多泥土的香味聚在一起就变成浓香,随着风儿吹来吹去的。
师:掌声送给他!连咱们村庄里的泥土都是香的,咱们的心都是香的!带着这种沉醉的感觉一起读文中母亲的话。(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真的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的金桂这么香吗?
生:并不是外地的桂花都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香,母亲这样说是因为她十分喜爱故土,赞美家乡的金桂。
师:爱家乡都融汇在她爱桂花之中了,多么自豪的情感啊!谁不说俺家乡好啊!同学们,你也能来说一说吗?(屏幕出示:外地的______再______,还是比不得______。)
师:母亲不是诗人,她没有吟诗句,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字,一个“比不得”,就把这种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当年,母亲站在自家的旧宅院子里,触摸着芳香扑鼻的桂花时,她说——(生读母亲的话)
师:每当我从外地回家,捧一大袋桂花送给母亲时,母亲总是说——(生读母亲的话)
师: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就会说——(生深情朗读母亲的话)
师:当85岁高龄的琦君回到故里,站在家乡的旧宅院子里,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生深情齐读)
师:每当听到母亲那朴实的话语,就会勾起“我”对童年生活甜甜的回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师: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桂花雨仅仅是指当年摇桂花时,那落得我满头满身像雨一样的桂花吗?不是,那你说说看,这桂花雨还是——(屏幕出示:这阵阵的桂花雨是……还是……)
生:是琦君奶奶对故乡的赞美。
生:那阵阵的桂花雨还是琦君奶奶对她故乡的思念。
师:是啊,就是那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思乡之情啊!这缤纷的桂花雨不仅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也快乐了我们的童年。作家琦君在文坛上被誉为“台湾的冰心”。因为少小离家,所以她的很多文字,都表达了一种浓浓的乡情。(出示作品名及网址:《粽子里的乡愁》《月光饼》《春酒》……www.chinese.001.com/中国语文网)课后,请同学们登陆中国语文网,去阅读琦君的作品,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也一定会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12.《蒲公英》第二课时教学 篇十二
1援理解感悟课文的主要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 为复述做好准备。
2援理解寓意, 初步懂得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指导, 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实实在在做事做人。
3援学会用“亲切”“嘱咐”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援 (课前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蒲公英》的生字,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宝宝? (课件出示词语)
2援谁能用屏幕上出示的词语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 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回顾已学过的字词。接着, 引导学生用黑板上已有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为后面更有效地学习课文作铺垫。这一步设计可以在解决本文工具性的基础上, 为本节课的人文解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
(一) 准备出发
1.师:秋天到了,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 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看, 这就是蒲公英的种子。 (课件播放蒲公英种子图片) 他们长得怎么样啊?
2.蒲公英的种子多可爱呀!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你从哪儿听出来的?
3援一阵阵风吹过, 风婆婆正催小种子远行呢!他们告别了妈妈, 向着蓝天飞去了。此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颗蒲公英种子, 你想到哪些地方去呢? (学生想象)
4援师:我们也来做一回蒲公英的种子, 让风婆婆带我们去旅行吧。准备好, 飞上蓝天啦! (请小朋友体验飞上蓝天的感觉)
5援在蓝天上随风飘荡, 你觉得心情如何?此刻的心情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设计意图: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文本的细读。运用多媒体课件, 以生动的画面配合愉快的音乐, 在优美的情境中体味文本,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细读、精读文本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 笔者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悟等多种方式, 将自己当成蒲公英的种子, 可以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想象嵌入到蒲公英的旅途中去, 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迁移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二) 太阳公公的嘱咐
过渡:看到蒲公英种子们就要出发, 慈祥的太阳公公说话了, 你们听———
1.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们别去哪里? (板书:沙漠湖泊)
2.师:虽然沙漠金光闪闪很美丽, 湖泊银花朵朵很迷人, 但是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只能去——— (板书:泥土黑黝黝)
3.谁来学着太阳公公嘱咐一下小种子?
4.师:太阳公公在嘱咐小种子呢!平时生活中, 长辈对晚辈们说话, 我们才用“嘱咐”。谁能用“嘱咐”来说句话?
5.指导朗读:这样的嘱咐凝聚着长辈对我们的关爱。听老师读一读吧!
6援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 小降落伞们是怎样回答的? (齐读)
【设计意图:在这个片段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文中人物的对话, 相机提问有关内容, 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经验, 让学生介绍沙漠, 形容湖水, 用生活的语言解释波光粼粼, 能联系生活学习语文, 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让平淡的文字顿时鲜活起来, 这样,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词语就会更加牢固, 课后再加以练习巩固, 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
儿童的天性就是游戏。在这个片段中, 教师让学生学着太阳公公说话, 不仅有指名读, 还有教师范读、学生评读。在此过程中, 对“嘱咐”一词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这里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 让学生在与长辈的交流中体会什么是叮嘱。教师范读更是让学生有了进一步模仿的对象, 这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气。在接下来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环节中, 就不难看到学生的精彩表现。重要的是, 笔者在此除了关注学生模仿太阳公公的口气之外, 还让学生体会太阳公公的心情———这是长者关爱幼者的心情。在这种模仿中,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体会到自己曾经接受过的呵护, 从而对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产生一种感激之情。】
(三) 蒲公英的选择
过渡:可有两颗小种子, 他们的心里并不是这样想的。请大家轻轻地读一读第三小节, 看看他们做了怎样的选择。
(四) 蒲公英的结局
1援这些种子有的落在沙漠里, 有的落在湖泊里, 还有的落在泥土里。他们最后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板书:干死
淹死茁壮成长)
2. (课件播放:漫山遍野的蒲公英竞相开放) 你们看, 漫山遍野的蒲公英种子茁壮成长起来, 他们你追我赶, 争着开放, 大地因为他们更加美丽了。
3援蒲公英的种子怎么会有不同的结局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感受)
三、拓展训练
1援师:第二年秋天, 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了, 他们又准备去安家落户了。我就是其中的一颗小种子, 飞呀飞呀, 我看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 我多想去看看呀!谁快来劝劝我, 让我打消这个念头? (指名回答)
2援师:飞呀飞呀, 我又看到了银花朵朵的湖泊, 太迷人了, 我要去湖泊。 (学生劝阻)
3.师:同学们, 把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 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题目就叫“蒲公英历险记”, 这就是今天的课后作业。
13.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 篇十三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懂得什么是尊严。
2.感悟揭示的做人的道理,学会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3.能融入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不仅要有自尊,还要懂得尊重别人的深刻道理;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出示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 年轻时,逃难到 ,坚持用 换取食物,维护自己 的事。)
2.故事中的哈默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逃难人,而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杰克逊是怎样评价他的?
3.杰克逊说年轻人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出示幻灯片:那时的他没有 ,没有 ,没有 ,没有……)能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4.可杰克逊为什么说他是个“富翁”,而且还“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同走进,走近哈默,去探个究竟吧!
5.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感受哈默与其他逃难者的相同与不同
1.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哈默作为逃难者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有什么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画一画描写他的语句。
2.反馈相同之处
①谁来说说,这些逃难的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请从课文里找出一两个词来形容。
哈默此时什么样?(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②他们还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他们吃东西都是“狼吞虎咽”的。)
a.勾画出描写逃难者和哈默狼吞虎咽的句子。
b.“狼吞虎咽”是什么意思?
c.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3.反馈不同之处
a.哈默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
b.此时的哈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他最需要什么?
c.可哈默选择的却是干活,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
三.合作探究:聚焦“尊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说这个年轻人有“尊严”?请联系课文相关语句体会,谈谈你的看法。
(学法指导: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仔细体会,可在书上简单批注,之后同桌交流。)
2.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1:“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这句话中体会到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
a.(出示这句话)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字被哈默反复的在运用,哪个字?
b.(句中三个“不”变红)读一读,从这三个“不”中你读到了什么?生朗读体会。
c.指导朗读。请你坚定地读一读。
师: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谁再来读读。
预设2:透过哈默的语言(板书:语言)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你们注意到他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了吗?(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
a.师:猜想一下,此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b.看来人物一个神态的变化,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内心。你们注意他的动作了吗?
师:什么时候你会做这样的动作?你觉得此时哈默怎么样?(
师:人物一个细微的动作也能让我们了解他的想法。
3.小结:我们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透视了人物的内心,了解了人物的想法,你们可以说个个是哈默的知音啊!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哈默此时的感受吧!
4.尽管他那样渴望食物,尽管他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可他依然坚持先干活,再吃饭,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耐力呀!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鼓舞着他呢?
师:从哈默的话中我们听到了哈默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哈默没有金钱,没有权势,没有地位,可他拥有一颗自强不息的心,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
5.哈默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者得到的一样吗?
(出示:他拥有_________,以及别人对他的__________。)谁能说?
6.哈默用尊严获得了食物,获得了工作,也收获了幸福。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这句话,(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同桌讨论:
⑴师:你觉得“富翁”指什么样的人?
⑵杰克逊能这样评价一无所有的哈默,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展示,教师小结:哈默自尊、自强,懂得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一种尊严;杰克逊善良,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尊严,是一个真正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虽然哈默现在物质上一无所有,但他拥有尊严,是精神上的富翁,因为他具有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格,超凡的人格力量,这必将也会使他成为金钱和物质上的富翁。正如杰克逊大叔所言,这个人真的成为了一个让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羡慕的财富,成为石油大王。
7.出示哈默资料
学了课文,听了老师的介绍,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四.总结、作业
同学们,自尊者自信,自尊者自立,自尊者自强。尊严,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激励你不断努力,不断向前!
1.如果感兴趣请利用电脑网络或图书资料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尊严的事例,也可以结合亲身经历和同学交流。还可以阅读《勇敢的人--哈默传》,进一步了解哈默。
14.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 篇十四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二)讲读第2段。1.指名读第2段。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3.讲读第1层课文。(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3)初入草原,环
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 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15.《九色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五
国标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1课《九色鹿》一文, 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救了落水的调达, 然而调达却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为了得到重金, 竟然出卖了九色鹿, 但“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最终调达受到了国王的严惩, 九色鹿又过上了安宁平静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当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见利思义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 不图回报的品质, 谴责调达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九色鹿, 还认识了 (调达) , 那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板书:
那九色鹿是怎样救调达的, 调达又为什么要害九色鹿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 深入探究
1. 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自由朗读课文第1小节, 画出描写九色鹿的语句。
练习说话:真是一只_________的九色鹿!
过渡:这么美丽的九色鹿你们见过吗?可惜我们大家都没遇到过, 但是有一个人他却遇到了, 那就是 (调达) , 那调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遇到九色鹿的呢?
2. 默读课文2~5自然段。要求:
(1) 用“________”画出描写九色鹿的语句, 想想这是一只怎样的九色鹿。
(2) 用“﹏﹏﹏”画出描写调达的语句, 想想这时候的调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 课堂交流:
(1) 这时候的九色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
(1) 善良、勇敢
出示:“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 将落水人救上岸来”。
a、你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九色鹿的勇敢?
b、“立即”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c、这时候的调达正处于怎样的境况中? (抓“汹涌”、“奋勇挣扎”感受情况的危急)
d、就在这危急的时刻, 九色鹿出现了, 难道九色鹿掉进这汹涌的波涛中就没有生命危险吗?那它为什么还要去救他? (勇敢)
e、再读这句话, 读出九色鹿的勇敢、善良。
(2) 不求回报
出示:“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就算知恩图报了”。
a、什么是“知恩图报”?这里的“恩”在文中指什么?
b、对于调达来说, 他准备以怎样的方式去回报九色鹿?
c、九色鹿需要调达这样的回报吗?它只要调达 (不泄露自己的住处)
d、这真是一只_____________的九色鹿。
(2) 此时的调达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 (感恩戴德)
(1) 出示:“落水人名叫调达……终身受你的驱使”。
a、此时此刻的调达内心有着怎样的情感?
b、你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抓住“连连叩头”、“感激”、“永远”、“终身”体会)
c、读出调达的感激之情。
(2) 出示:“调达郑重起誓, 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a、什么是“郑重起誓“?
b、出示“誓”, 解释:誓, 上折下言, 古人发誓时跪在地上, 手拿枝条, 发完誓后折断枝条, 如果违背了誓言必将和这根枝条一样。
c、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九色鹿, 调达郑重起誓:我调达对天起誓, 今生今世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如果说了, 必将____________。
过渡:真切的誓言还在耳边回响, 可是这样的誓言禁得住时间的考验吗?调达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去回报九色鹿的呢?
4. 默读课文69自然段, 要求:
(1) 用“________”画出描写调达的句子, 想想这时候的调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用“﹏﹏﹏”画出描写九色鹿的句子, 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 用“======”画出描写国王的话, 想想国王为什么惭愧。
5. 课堂交流:
(1) 这时候的调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调达看了皇榜, 心想发财的机会来啦, 就进宫告密”。
(1) 告什么“密”? (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2) 刚才还是信誓旦旦, 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发生了变化? (看到了一张皇榜)
(3) 皇榜上会写些什么内容?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此时, 调达会想:_____________。
过渡:最终, 调达还是没能抵挡得了金钱的诱惑, 他最终选择了金钱, 出卖了九色鹿, 他不仅告了密, 还带领国王的军队去捕捉九色鹿。
(2) 当九色鹿发现调达站在国王身边的时候, 她内心的感受怎样? (十分愤怒) 。
(1) 为什么愤怒?
出示第3、5、7小节, 通过对比感受调达的背信弃义, 忘恩负义。
(2) 读一读九色鹿的话。
a、此时九色鹿眼中的调达是怎样的?
b、“见利忘义”中“利”、“义”分别指什么?
c、什么是“灵魂肮脏”?这和衣服的肮脏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说调达灵魂肮脏?
d、九色鹿仅仅斥责了调达吗?它还斥责了谁?斥责国王什么?
e、带着愤怒之情再次读一读九色鹿的话。
(3) 听完九色鹿的话, 国王十分惭愧, 他为什么惭愧?最终, 国王还是醒悟了, 他会对调达说“________。”
对九色鹿说“________。”对全国臣民说“________。”
(3) 故事读到这儿, 你心里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把你从中受到的启迪用一句简短的话写下来。
三、总结延伸
1.“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 同学们, 让我们多一份善良, 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那样我们的人生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语文 -蜘蛛 第二课时】推荐阅读:
蜘蛛的启示10-20
语文《蔚蓝的王国》第二课时教案12-21
续写蜘蛛开店作文09-01
蜘蛛**五年级作文12-12
放小鸟第二课时语文教案11-25
蜘蛛小学生日记07-20
蜘蛛,对不起小学作文06-23
蜘蛛捕食记想象的作文07-14
蜘蛛的启示作文700字07-15
蜘蛛侠观看心得感想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