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共13篇)(共13篇)
1.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篇一
《习作6——看图想象作文》教学设计
李忠艳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是看图想象作文,它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材提供了两幅图,这两幅图描绘了小姑娘看到一只雏燕从屋檐下的燕窝里跌落下来,小花猫看见了扑过去想吃掉它。接下来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再把这个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本次习作旨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意,并展开合理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具体。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两幅图画,准确地理解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口头表达图意,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文章的中心。
3.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生动, 写完整。学习重点:
学会仔细观察图画,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学习难点:
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两幅图,理解图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一片树叶图,问:看到树叶上有„„你想到了什么?(自由说)2.引出诗歌“瓢虫写信”,感知想象力的神奇。3.揭示课题: 看图想象作文
二、看图想象,大胆交流
1.认真观察,理解图意。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说说你从图上看到的内容,并想象小燕子是怎样掉落下来的?(指名说)
2.出示第二幅图,发生了什么情况?(板书:观察 理解图意)3.合理、大胆想象:眼看着这只大花猫就要捉到燕子了,情况十分紧急。请你们大胆地想象一下,小燕子的命运会怎样?(板书:想象 大胆合理)
4.小组交流:你想象的结果是怎样的?针对这种结果,你打算怎么把经过写生动具体?(相机板书写作方法)
三、各自习作,表达体验
1.出示看图写作步骤,让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象,自主习作。2.教师巡视,或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四、评议修改,完善习作
1.指名分享习作,集体评议。
2.同桌互评,比一比谁写的故事最生动。
3.想一想,补一补。在广泛听取别人的想法后,你一定有所启发,请赶紧完善你的习作。
五、小结习作方法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写看图想象作文了吗?(指名回答)
2.课件出示看图习作方法步骤。板书:
习作6 观察 理解图意
想象 大胆合理
写作 具体生动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2.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篇二
传统意义上现有的废弃物处理手段绝大多数为埋填和焚烧,但前者占地面积较大,同时面临着二次污染的风险。况且,垃圾填埋场地的选择也越来越困难,花在运输、填埋、管理等环节的费用也不断提高着;后者虽处理量大,减容性好且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发电,实现垃圾的能源化,但是垃圾焚烧后释放出热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烟气和固体残渣,这些烟气想要实现彻底净化的技术难度系数非常高,昂贵的运行成本不禁令人望而却步。如何才能更为恰当的处理这些废弃物的“善后工作”,成为了当前人们不得不学习的重要能力手段。
相对于传统废弃物焚烧填埋的硬性处理手段而言,将废弃物施以一系列工艺措施进行资源化处理就环保的多,减少了垃圾排放量的同时还节省了大量新的资源投入,经济、环保非常值得推广。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亦作“GD”)是一种将环境因素、预防污染等措施纳入到产品设计中,从源头上减少资源需求、维护生态平衡的设计理念。如今,融入了绿色设计元素的少公害化甚至于是无公害化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手段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设计行业的广泛重视。变“废”为用乃至变“废”为宝的废弃物再设计是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有效措施。不歧视“二手货”的设计者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废弃物品旧有形态,再通过组合、异位等形式置换其功能,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与价值,延长了它的功能周期,更为欣赏者带来视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
事实上,很多平时看起来不甚起眼的东西倘使能站在譬如艺术思维等其他角度重新审视,就会发现稍事琢磨完全可以为其赋予新的使用职能,折射出不一样的生命活力。2013年5月14日,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生就利用瓦楞纸包装箱、塑料布等废旧用品建造出了许多造型新颖别致的“环保房屋”,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欣赏。2013年11月12日,湖南城市学院装饰艺术专业的学子们也做了一系列综合材料艺术作品进行展出。这些在很多人看来原本要被丢弃的废弃物经这些学生妙手巧思一番改造彻底改头换面继而成了吸引人眼球的、发人深思的、传递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认知与看法、从而唤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一种全新载体。这种大学生尝试用不同角度解读和反思自身同自然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在学生们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再者,教学过程中举办学生作品展览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在绿色环保型生活构建的方面引导了新的思维方向。
总之,恰当的处理这些废弃物的“善后工作”是当前人们不得不学习的重要能力手段,绿色艺术设计是时代的产物。融入了绿色设计元素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手段,低碳环保节能又十分注重艺术审美感受,还不会为自然资源带来更多压力,是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有效措施。如今,变“废”为用乃至变“废”为宝的废弃物重新设计思想正指引了越来越多人们重新审视时尚、定位生活态度,身体力行加入到构建生态文明、环保节约的和谐型社会中来。
摘要:传统意义上现有的废弃物处理手段绝大多数为埋填和焚烧,大量的废弃物品给当前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承载压力,恰当的处理这些废弃物的“善后工作”成为了当前人们不得不学习的重要能力手段。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就从源头上思考了“减少资源需求维护生态平衡”的设计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和设计行业的广泛重视。设计师通过组合、异位等形式置换了其原有的功能,赋予了它新的含义与价值、延长了它的功能周期,更为欣赏者带来视觉等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可以说变“废”为用乃至变“废”为宝的废弃物重新设计是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又一有效措施。
3.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变废为宝;中学生;环保意识;美术教学
最近,笔者执教了优质课《变废为宝——因材旋艺》的公开课,得到了好评。得到好评的原因固然离不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就笔者看来还有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授课方式与内容的“震撼性”。基于农村教学的实际,授课时,笔者一改现代化教学模式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使用的教具完全取材于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身边材料(诸如:小米、绿豆等)及别人眼里一无是处的“废品”(诸如:残花、贝壳、破布等),通过现场讲解、演示、制作,让学生们目睹了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幕,深刻感悟并体会了“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这一至理名言,纷纷表示以后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节约、杜绝浪费。无疑,此次公开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笔者执教中学美术10余年,在美术课教学中笔者始终向学生传递的不仅是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有环保等意识的培养。在当今“以人为本。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理念下,环境保护已引起许多专家等相关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环保意识更是造福当代、泽被后世、尽人皆知的理念之一。而环境保护观念的养成,笔者认为当从孩提时代开始,因此,笔者在10余春秋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自始至终坚持着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即:美术教学要注意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笔者将从中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的三个重要关联性谈起。
一、中学美术之“美”来源于环境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也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时,这些美又是从何而来呢?大师的答案是明显的。美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来源于我们的身边,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本身。
我们都曾赏阅过来自美国好莱坞的科幻大片,除了被惊险、紧张、刺激的音效、画面所吸引,同时也敏锐地觉察到人类生存环境在未来一旦遭到破坏的致命后果,那时的人类,‘即便把眼睛睁得再大,美也将无处可寻,因为伴随我们自身生活环境的破坏,美早已荡然无存。
中学美术应以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上述环境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鉴赏美的对象和创作美的源泉。换言之,中学美术的“美”与我们周围的环境美关系极为密切。作为中学美术教师,笔者始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善于发现周围的人和事之“美”,积极参与和体验各种各样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将课堂美术教学与学生学会发现、欣赏和创作表达周围环境美的能力有机结合,并进而让学生能对美术作品中表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进行体会和感悟。在培养学生创作表现“美”的(作业)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美术(作业)作品中抒发自己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通过美术欣赏课,让学生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之美:通过美术创作课,让学生创作出自己所感知的来源于身边有关环境的绘画、雕塑等作业(作品)。正如笔者执教的优质课案例所提,尤其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或回收物品进行创作,提高对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认识。学生还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设计的作业来规划自己的周围环境。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始终让学生意识到,传统美术大师们的成功作品无一不是表现生活环境之美的,即便是非传统艺术派别,他们的艺术创意与构思也源于对生活环境美的感悟与体会。
二、中学美术教材内容蕴涵环境美
笔者深入钻研发现:现通用的人教版中学美术教材中同时蕴涵着丰富的适合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教育的内容。中学美术教材是体现美术教学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的不可或缺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对学生实现美育教育的中介。教学中,笔者从教材着手,在全面发挥美术学科美育育人功能的同时,有意识地挖掘环保教育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而能否发掘中学美术教科书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中学美术教学中能否有效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教育的关键所在。除本文提到的《变废为宝——因材旋艺》外,比如在《我为校园添色彩》、《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增一份活泼,添一份情趣》、《现代工业设计欣赏》、《社区环境美化》等教材内容中无不体现着环境保护意识。
其实,在中学美术教材中,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内容的设置上,要么内容本身即是环保内容的体现,要么是美术教学点的相关性延伸。作为中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上述内容时有机结合环保意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环境,热爱并亲近大自然,进而理解人与自然环境“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从而自小就树立起环保的思想意识萌芽,这应该也是义务教育中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中学美术教与学展现环保意识
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美与教材内容的美或环保理念,仅凭中学生本人在较短时间内是难以体会或感悟的。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我在教学中始终起到美的信使和领路人的作用。同学们很难相信:一个自己没有环保意识、不注重环保的教师能指引他们美化自己的心灵与环境。所以,不仅是在教学中,即便是在生活实际中,作为人之楷模的教师——尤其是美术教师——更要养成环保习惯。时刻向学生传递环保意识,不仅是理念上,尤其要体现在生活的行动中。
课堂上,作为教师,与学生平等接受美的教育,使心灵得以洗礼和升华;作为学生,更是受教师精神熏陶,从而深刻领悟美术学习与其中蕴涵的环保意识,唯如此,方能做到教学相长;生活中,家具等日常的装饰皆手工用身边材料做出。既美观大方,又颇具环保。这样,无论课堂与课下,还是教学与生活中,无处不美丽,无时不环保,这种生活理念既实用又合现代时尚,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自然也是潜移默化的。
当然,中学美术教学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关联性,并非说将美术教学作为环保课来学习,具体如何将两种目标有机结合,其具体的原则、方法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祝怀新、林道辉,《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古聿浚,《中学美术教师人文素质培养》,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3张新江,《将“绿色美”渗透于美术教学当中》,成才之路。2007(9)
4杨银平,《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考试周刊,2007(7)
5刘亚莉,《美术教学与环境教育》,光明日报,2000-3-1(6)
作者简介:
4.《习作6》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2.通过与名人的接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
3.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访问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
教学难点:
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
教学准备:
1.看电视台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2.作好采访准备,写好采访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说说他们的名字和关于他们的故事。
2.同学们说的都是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技术标兵、种田能手可以称得上是地方上的名人,优秀班主任或者优秀同学,如运动员、小书法家、小画家、故事大王等,是我们学校里的名人。你知道我们家乡、我们学校有哪些名人吗?
3.我们家乡、学校的名人还真不少。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说后,教师总结提问:看来同学们对他们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他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呢?
(调查、访问与他们熟悉的人,或直接拜访他们本人。)
4.那么,该如何采访的呢?看一段采访录像,讨论:记者们是怎样进行采访活动的?
二、拟定采访方案。
1.你最想了解哪一位名人?想了解他(她)的哪些方面呢?
先思考一下,然后同桌之间交流。
2.学生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在某一方面的成就,奋斗的历程)
3.当我们面对名人时,心情会怎么样呢?(激动、胆怯、紧张)这样一来,可能会把自己想说的话都忘了,/article/所以我们在采访之前必须写一个提纲式的采访方案,简单地说,就是把你想说的问题概括性地写出来。
4.学生制定采访方案。
5.交流,同学间相互建议补充。
三、组织学生进行采访。
1.如采访社会名人,通过学校、家长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进行采访活动。(专门安排时间进行。)
2.如采访学校里的名人,教师介绍被采访学生的情况,学生进行采访。(可以现场进行采访。)
四、指导学生习作。(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把第一课时进行的自己的采访记录拿出来,大家来交流交流,可以说说自己的采访经过,也可以把你采访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
1.学生分小组交流。
2.分大组交流,汇报采访情况。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习作就是写写你采访的那位家乡名人(学校名人),刚才我们把采访情况交流了一下,现在再把材料进行调整、修改,就可以成为我们今天的习作了。
4.学生习作后认真修改。
5.学生誊写习作。
采 访
根据采访材料写文章:
先 确立中心
再 选择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然后 将重点材料写具体
5.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通过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使学生养成喜欢“观察生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与名人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奋斗不息的学习品质。、了解家乡名人的特长和奋斗历史,取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材料具体描述人物,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能真实、详略得当地写出来。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访问名人的活动中学会观察生活,独立思考,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2、选取典型事例,反应名人风采,语言朴实,能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愿意与人交流。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拜访调查身边的名人,并做好访问记录,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带上照相机、录音机等留下有关音像资料。
2、调查访问、查阅名人的事迹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步:习作前准备。访问名人,搜集资料。
一、谈名人,丰富话题。
(1)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至今出了许多的名人,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在不同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一提起他们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你知道哪些家乡的名人呢?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可以是古代名人,如:墨子、孟尝君、鲁班、毛遂„„也可以当代名人:李继耐、李景„„可以是自己村里的致富能手,也可以是我们学校的老师,班里的同学。)
二、小结:
是啊,大到国家政治领导人物,小到街头的手工艺人,村里的“种田能手”,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邻居,只要有特殊才能的,都是名人。正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
1、列提纲,探名人。
我们只有走近家乡的名人,亲自拜访、调查了解身边的名人,名人的形象才能呼之欲出,我们自己眼中的名人才是真实生动的。如果走近名人,你最想了解他们的什么? 学生讨论自己想了解的事迹,列好访问提纲。
如:名人的职业、奋斗成长历程、他们的成就„„动笔列好访问提纲。
2、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生活,寻找、了解或拜访身边的名人,主要了解名人的事迹。细心观察,并做好活动记录。有条件的,可以拍摄图片或录像,然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活动经历和感受,选择“名人”最突出的事迹进行简要概括,形成文字介绍资料,并配上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家乡名人资料库”。第二步:指导写法,快速成文
一、交流采访所得,丰富习作素材。
课前同学们已经访问、调查了自己心目中的名人,有的同学对采访的内容做了文字记录,有的同学还对采访的内容录了音,留下了照片。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名人的事迹,同学们积极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你们如蜜蜂一样采了许多花,为酿出香甜的蜜做了充分地准备。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看着你们丰硕的成果,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收获。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采访收获展示出来,让打家一起分享吧!
2、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
3、学生自荐介绍名人。
介绍形式灵活多样:可用图片、录像、录音展示,也可以是文字介绍、模拟表演展示„„,可以是对名人的整体印象,也可以是你最想让人了解的。(边介绍,边用实物投影仪投出资料。)
对于学生口头介绍名人的情况,教师相机引导评议,并作适当提示和小结,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初步领悟描述人物的基本要领。
二、审明题意、明确习作要求。
通过访问或查找名人的资料,我们已经搜集到了非常丰富的资料,但我们在写家乡名人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选择的运用所得的资料,那么我们要怎样写好名人呢?再看看《习作6》的要求吧!
1、学生阅读《习作6》。对于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你有什么看法?
2、学生审题。
(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用笔划下来.(2)交流自己的审题所得。
通过审题,你认为本次习作要围绕哪些方面去写?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说一说。(学生交流自己的审题所得。)(3)根据学生的收获,教师小结:
要写“家乡”的“名人”。可以是“各行各业”的有“突出业绩的能手”,也可以是“道德品质优秀,被广大的人民群众热爱拥戴的人”„„要用“真实、具体、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三、读写联系,领悟写法。
1、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比如6单元的课文就记叙了中外名人的事迹,有巴金、钱学森、詹天佑、林肯等。想一想: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交流课文人物的表达方法:
(1)明确中心。寻访家乡名人的成长足迹,我们一定会发现许多闪光点,要表达出自己眼中的名人形象,确定要表达的中心。(2)精心选材。
A、内容:“名人”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故事也很多。那么,怎样表达闪光点呢?就要选取最让你感动的,最吸引你的事情,来凸显名人特点。
B、表达形式: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C、道出真情。在讲述“名人”事迹的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心灵接受洗礼的时候。在习作中,我们要随时道出我们内心的感动,写出对家乡名人的敬佩之情。
(设计简析:教材中的课文是语言的典范,引导学生把习作与阅读相结合,去发现和把握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语言表达方法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习作中,能为学生抽象的语言思维引线搭桥。通过搜索、筛选、提取、加工相似信息或相似模式,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重组、相似匹配的构思运作,能使阅读和写作起到“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的效果。)
四、重点突出,快速成文。
1、请同学们提起笔来,选取一两件事快速表达出你心目中的名人形象。再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思路,一气呵成。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五、指导修改。
1、自我修改。
学生出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修改字词句,做到文通字顺。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习作目标进行重点修改与补充:
(1)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材料,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或特点。
(2)是否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写出了心目中的名人形象。(课件出示修改要求。)
2、学生自荐读习作,根据习作的目标师生共同评议。
(1)文章三分写,七分读,希望通过你声情并茂地朗读,给自己的作文增添更亮丽的色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荐的习作一般是他们认为比较满意的,在作品中一定有不少的闪光点,在师生评议的过程在要挖掘优点,并把它放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也给听者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不怕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的习作的优点和不足。
3、再一次自我修改完善,然后小组内互评互改。可从选材、语言描述等方面进行修改。
(设计简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作文生命,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养成良好文风的要求。对照本次习作“通过印象深刻的事情表现人物特点”的训练目的,引导学生对习作自评自悟自改互改,在评价中学会取舍,学会鉴别什么样的习作才是好的作品,以此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第三步: 作后延伸,设计展示“名人名片”。
6.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篇六
时间:.11.28 设计人 国炳臣 审核人 杨宝林
课题习作6 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同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同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学习过程 课前
延伸 学生课前预习习作内容。
课
内
探
究 一、有序观察,了解图意。
1、图画中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
2、这两幅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结果会怎么样?
二、组织讨论,丰富想象。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学生对后面的事情展开想象,可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上揣度人物的内心,想象他们的语言,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人物动起来,让自己的感情融入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从小姑娘惊讶焦急的神态上,可以想象好非常担心雏燕的命运,所以她在看到小花猫想吃雏燕时,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目前去赶跑小花猫。然后,她可能会抱起雏燕,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到鸟窝里中,让它重新回到妈妈身边。
当然故事的发展和结果不一定只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大家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想象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使想象丰富而又合理。
三、编写故事,交流评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编写故事。
2、编写故事时应注意哪几点?
重点指导内容:
让学生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写时应增加人物的,想象他们的语言与动作,这又是一次创造和再想象。所以要做到:
学习
过
程
课
内
探
究 1、整体把握画面,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观察人物和背景,注意人物的身份、年龄,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仔细观察事中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注意人物与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4、注意观察细节,并与画面的中心相联系。
达标
检测 1、图画中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
2、这两幅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结果会怎么样?
课后
提升 练习看图编写故事。
作业
设计 学生自由编写故事,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
反
思
7.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篇七
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2年,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4亿, 占总人口的14.3%。据权威部门测算, 到2020年, 这个数字将达到2.43亿, 2025年将突破3亿。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 老龄化速度之快, 高龄人口之多, 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办事处, 东临良乡机场, 北侧为农田, 南侧、西侧临良坨路, 总用地面积48400m2。基地红线轮廓不规则、复杂多变, 北侧有一片废旧砖厂及砖厂取土后废弃的坑凹地。随着砖厂的废弃, 大片裸露闲置的坑凹地成为周边几个村的垃圾堆放地, 污染了环境, 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见图1) 。
根据房山区政府根据编制的《房山区平原地区废弃工矿用地利用规划研究》的精神, 为了平衡生态、修复环境, 选取了3个试点探索房山区平原废弃大坑再利用问题, 本基地即为3个试点之一, 因此, 本项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示范作用, 在生态修复、产业转型和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设计理念
本项目设计理念: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理论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理念的融合。
1) 可持续发展: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这个概念, 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指出其含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绿色建筑源于“可持续发展观”, 是对建筑本源的回归, 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上并无统一的定义, 各国大都根据自身特点提出本国或本地区绿色建筑的努力方向。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是我国建筑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3)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 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是天人一气与天人同性的统一;是本然和实然的统一;是“合”的过程与“一”的目标的统一[3]。中华先人始终是把自然、人文密切联系在一起, 进行宇宙之谜、人类生命之谜的学术探索的。老子说:“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 , 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
4) 养老文化:养老在中国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他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预估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 而目前, 各类养老院的床位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这一需求。
5) 中华文化:为追求商业价值, 盲目跟风抄袭外国的建筑, 在中国本土建设了很多欧式、美式的建筑, 这些建筑将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带入中国本土, 造成国人对民族文化的怀疑和民族意识的缺失, 这就是当下及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建筑文化潮流。因此, 论文呼吁建筑形式应回归中式传统, 建筑文化应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 建筑内涵应体现中华民族精神。
项目如何运用设计理念处理废坑等现状问题, 保留地形的原貌特色, 让建筑融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3 规划设计:一龙一水四区六组团
项目地处良乡生态养老住区规划带, 周边有青龙湖、南宫旅游区、天门山森林公园等景区环绕, 空气质量好, 生态性突出, 具备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环境基础。
规划灵感来源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意思:“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成为名山了;水不一定要深, 有蛟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辞源》中说:“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为鳞虫之长”。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 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 龙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1]。本项目中的建筑群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整体形式宛如一条盘旋上升的巨龙, 时而畅饮湖水, 降临大地;时而腾云驾雾, 升至云端。
项目规划以一个湖景公园为核心, 6个组团绿地与之形成对景, 视线和空间相互渗透, 相映成趣。规划分为4个分区, 东区、南区、西区和北区。东区为居家式养老区, 以4个组团组织八栋板楼布局, 中心步行内街南北朝向, 正对湖景公园, 形成对景。建筑以低多层单元式布局, 南北朝向, 利于自然通风, 尽览湖光水色, 回归自然。南区为一栋综合楼, 为整个园区的辅助用房。西区为酒店公寓式养老区, 以优美的折线布局, 内部围合园林广场空间, 外部呼应湖水岸线, 视野开阔, 内部房间均能看见美丽的景观。中心园林广场正对湖景公园, 形成了空间与景观的渗透。北区的原废弃大坑设计改造为湖景公园, 除了能满足老人们散步、避暑纳凉、休闲等日常需求外, 还有划船、垂钓等特色休闲娱乐功能。公园以山石、苗木、水景和谐搭配, 营造“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 高高下下树”的趣味景观, 并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精心设置众多人文景点, 让置身其中的老人感受到“居之者忘老, 寓之者忘归, 游之者忘倦”的美妙境界。这些景点设计如下。
1) 生态岛:园内湖面上的独立小岛, 供野鸭、鸳鸯栖息生活的生态家园。秀丽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更多野生鸟类在此安家。
2) 水榭:四季观景、夏日避暑的最佳场所, 是游湖时的休息区, 也是开展文娱活动的独立空间, 与住区有一定距离, 既能自得其乐, 又不会干扰到其他人的休息。
3) 九曲桥与露天舞场:悬于水上, 或曲折或开阔, 全家老小可一同在栈桥观鱼、赏花、观景。同时, 圆形的露天舞场, 可作为社区自发活动的场地, 供老人们跳舞、锻炼, 放松身心。
4) 盘石飞瀑:可以在远处、近处供人观赏, 其内部有很多像迷宫一样的小路, 与层层叠瀑构成了妙趣横生的水帘洞, 别有韵味。
5) 瀹茗台与砖窑旧址 (见图2、图3) :这是两处旧砖厂的遗迹, 作为历史和时代的见证将他们保存下来, 改建为茶楼和展示空间, 作为社区的特色配套。
6) 佛教心经石刻和道德经石刻:公园里的各种奇石雕塑、主题小品融入了传统的佛教、道教以及孔孟的儒家思想。《心经》石刻与《道德经》石刻, 分别展现了佛教与道家文化的精髓, 给老人提供一个空间相对私密、独立的静谧场所, 在此修禅问道, 得以参悟人生, 净化心灵。
总之, 项目规划自由、天然, 景观优美。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低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相互结合, 呈现形式多样的建筑单体和立面。建筑以围合式和一字式交错布局, 与园林景观、水系等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4 建筑设计
项目总建筑面积67 116.29m2,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7 035.96m2, 地下建筑面积10 080.33m2, 容积率为1.18。整个园区建筑以低多层为主, 仅在南区和西区局部为高层。建筑功能主要是老年人居住用房和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主要在南区和西区酒店公寓式养老区的地下室、地上一层和二层布置, 包括餐厅、食堂、卫生保健用房、康复用房、娱乐用房、游泳池、健身房等, 面积为17 313.35m2, 占总建筑面积的22%, 规划图如图4~图7所示。建筑追求室内景观最大化, 居住环境安静舒适。让居住者更能感受到自由、天然, 满足老人颐养天年的身心需要。
建筑立面以灰白色为主, 在蓝天绿水的映衬下显得高雅脱俗, 局部衬以中式传统图案, 细节刻画生动细腻, 建筑性格明确, 彰显现代新中式的建筑气质, 整体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建筑设计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东区为居家式养老区, 是依托社区设施与服务资源的家庭式养老产品。户型多样, 满足不同家庭的多样需求, 有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和少量适合族居的大户型, 满足家庭化养老需求, 有厨房、通燃气, 可家庭聚居, 共享天伦之乐。
南区为一栋综合楼, 为整个园区的辅助用房及部分老年人居住用房。
西区为酒店公寓式养老区, 采用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和服务标准的养老产品, 能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有大开间和少量个性化套间, 居住方式灵活, 可分为体验、短期、长期租住, 酒店式管理服务周到安全。
北区为原废弃大坑, 设计改造为湖景公园。
无障碍设计:在所有高差过渡或者需设置台阶的地方, 均设计了景观坡道, 既考虑了老年人的轮椅使用, 也考虑了环境美观。建筑内设计了无障碍楼梯、通道, 方便老年人出行, 这是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 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无障碍卫生间设计, 消除了老年人在使用卫浴设施时的物理和心理障碍, 帮助他们顺利地使用这些设施, 切实保障老年人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无障碍电梯轿厢内含配备的移动折叠式医用担架车, 展开长度可达到1870mm, 基本满足一般人群的要求。当启用医用急救功能时, 可从轿厢尾箱中取出医用担架车并展开, 电梯直驶指定楼层后, 医用担架车可直达住户房间, 并迅速运往底层, 大大缩短了抢救病人的时间。为了方便快速急救之用, 在电梯处于急救担架功能时, 每层外呼同时优先让与轿厢内信号指令, 并显示“担架急用”告知其他层用户, 确保电梯运送病人直达一层, 缩短救护时间。救护结束后, 电梯即可恢复原状, 正常使用。
设计根据国家和北京地方规范及标准, 将用地北侧的湖景公园作为雨水储存设施, 草坪绿地作为雨水滞留设施。追求建筑和太阳能利用一体化,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秉承先进的分体式太阳能技术[2], 结合项目建筑自身特点, 集热系统安装于每幢楼坡屋顶南坡面上, 与建筑造型完美结合, 解决了高层、多层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难题。
5 结语
本项目集居住生活、休闲娱乐、生活照料等功能于一体, 并有商业、医疗机构、康体设施、主题公园等设施配套设施 (见图8、图9) ;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方式于一身, 既是家庭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同时也是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全面涵盖“保障型、普通型、高档型”养老服务功能, 切实打造综合性养老社区、提供专业、完善的设施与服务, 满足老年人居住、生活、医疗、文化等全方位的养老需求。
在做本项目的过程中, 我们也对国家养老产业全方位发展做了更深地思考。
1) 要同步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 (小) 区要像配套建设幼儿园那样, 按标准同步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或者在需要的时候, 可将配套网点转换为养老服务建筑, 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 (小) 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 以社会需求指导规划设计。
2) 要创新发展养老服务模式和能力。重点发展居家养老, 支持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上门或网络服务。拓展老年服务项目, 开发老年产品和用品。
3) 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 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如网络挂号和问诊等, 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服务、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领域互动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有.中华龙种文化 (修订本) [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6.
[2]曾捷, 等.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习作6教案(本站推荐) 篇八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幅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教学重点]
看懂图意,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个体、写完整。[教学重点]
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将图画内容补充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图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想象力、观察力、分析力,从而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看图想象作文的练习。(板书课题)
二、有序观察,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同学们,你们看,图中描绘的是什么?你们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吗?
2、想想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呢?学生看图自由练说。
三、组织讨论,展开想象:
1、把你想到的故事的经过与结果说给大家听听。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在想象的时候我们要仔细观察图画,准确理解图意,如图中小姑娘见到雏燕从自家屋檐下的燕窝中掉下来,神态是惊讶的、心情是焦急的,可以想象她十分担心雏燕的命运,因此小花猫吃雏燕时她一定不会袖手旁观。故事的发展与结果都应建立在正确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还要合理、完整。
四、编写故事,交流评议:
1、把想象到的故事写下来,写时要增加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他们的动作与语言。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
3、各自修改习作。
五、誊抄习作。
妙词: 鸟语花香
粉里透红
含苞欲放
嬉戏打闹
大吃一惊
轻手轻脚 龇牙咧嘴 欢呼雀跃 心急如焚 无拘无束 急中生智 会心一笑 翩然归来 小巧玲珑 轻歌曼舞
唧唧喳喳 飞燕展翅 燕语呢喃 燕尾如剪 春燕回巢
佳句:
★
柳树舒展开了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
★ 保护鸟类的格言警句: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
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
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给鸟儿一片树林,还自然无限生机。
例文:
保 护 益 鸟
兰兰家的屋檐下有一个燕子窝,上面有好几只燕子。有一天,两只大燕子去找食了,忽然有一只小燕子从窝里掉了下来,无助地躺在地上叫着。兰兰家的猫听到叫声后,朝那只可怜的小燕子走去。这一幕刚好被兰兰发现了,她一个箭步冲上去,赶走小猫,抱起小燕子。这时,小燕子的妈妈回来了,看见自己的孩子被人抓走了,心疼极了,大声呼喊自己的孩子。大燕子和小燕子一起“喳喳”地叫,兰兰听了很伤心。
兰兰把小燕子放在地上,可大燕子怎么带它回去呢?于是兰兰叫来了爸爸。爸爸轻轻地把小燕子托在手上,想把小燕子送回去。可是燕子窝做得太高了,爸爸够不着,怎么办?而此时两只大燕子在天空中叫得更凶了。兰兰对两只大燕子说:“别着急,我会送你们的孩子回家的。放心吧,我不会伤害它的。”
这时,爸爸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跑回去把梯子拿来,把梯子架在燕子窝边,然后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托着小燕子,一步一步往上爬。兰兰在下面很担心,一直说: “爸爸,小心,别把小燕子摔下来了……”终于,爸爸爬到了燕子窝旁,轻轻地把小燕子放进去,然后下来把梯子搬走。梯子刚一挪开,大燕子就立刻飞进窝里安抚小燕子,并给小燕子喂食。
过了一会儿,燕子在兰兰的头顶上空飞着,叫着,好像是在表示感谢呢。看到这一幕,兰兰和爸爸会心地 笑了。
一 次 护 燕 行 动
在一个桃花盛开的春天,万物都被春姑娘叫醒了,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的屋子上又增添了几只燕宝宝,它们圆圆的脑袋,小小的翅膀,还有未长满羽毛的身体。它们欢快地叫着,又给我家增加了不少乐趣,我每天都去看它们。
有一天,燕妈妈和燕爸爸出去觅食,风弟弟顽皮地把窝里的雏儿给吹了下来,雏儿在地上叫着,等待出去觅食的父母回来。这刚好叫醒了我家正在熟睡的大花猫。
大花猫一阵狂喜,直朝这只小燕子奔来,心想:今天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小燕子面对这“庞然大物”,吓得直发抖,它竭力拍打着还不丰满的翅膀,可怎么也飞不起来。小燕子惊恐地望着大花猫,希望它可以大发慈悲,不要伤害自己。可大花猫怎么会发慈悲呢?只见它张着长满利齿的嘴,一步步向小燕子逼近……
这一幕正好被我看见了,我连忙捡起一根树枝,朝大花猫身上狠狠地敲了一下。大花猫后退了几步,可它怎么会甘心放弃这即将到口的美餐呢?它找了一个机会,又向小燕子扑过去。我坐在地上,一边护着小燕子,一边打它。大花猫见势不妙,赶紧跑走了。我把小燕子捧在手里,轻轻地抚摸着它的羽毛。然后,我叫来爸爸,搬个梯子,把燕子放回窝里,窝里立刻热闹起来了。
9.苏教版五下习作6教案 篇九
本次习作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提示,第二部分是对习作要求的提示,第三部分是由五幅图组成。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提高学生写人的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3.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对素材进行取舍,学会选取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传神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10.苏教版三下《习作6》优秀教案 篇十
(2)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件发表个人的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3)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有关材料,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
教学重点:
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成一篇观点清楚、说服力强的短文。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2)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用具:
小黑板、文字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展示青蛙捉害虫的图片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图中谁在干什么?看谁说的准确、生动。
(2)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说话。
(1)交流:图中谁在干什么?
(2)说话练习。
(二)情境启思,例文引路
(1)(出示图片:有几个小朋友在捕捉蜻蜓,蜻蜓在小朋友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小朋友,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被捉住的蜻蜓现在怎么样了?
(2)我们再来听听,他们会说些什么?提供提示语:
有的绝望地说()
有的愤怒地说()
有的不解地说()
有的痛苦地说()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呢?(板书:保护蜻蜓 人人有责)
说给小组同学听。
在班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后板书:保护蜻蜓 人人有责
(4)引导读例文,再交流:
自由读例文。
指名读例文。
师生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你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
(1)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内容展开想象,思考。
(2)根据教师提供的提示语练习说话。
(3)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给小组同学听。
在班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看老师板书
(4)自由读例文,个别读例文,交流:夏志成同学发表了怎样的看法,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你还想在他的基础上补充或修改什么?
(三)指导看图,表达自己的看法
(1)看课本插图:一个老头叫卖青蛙。
(2)请学生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构思,形成观点并指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看法)
(3)将话题拓展:除了例文和图上这两件事,在我们的身边,你还想对什么现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呢?
(4)过度:如果把你们刚才谈的看法整理一下写出来,就是一篇你的小评论文了。大家试试吧,争取让你的看法被大家接受,为社会新风作一份努力。
(5)引导学生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1)仔细观察图画。
(2)就这幅图谈谈自己的看法。
(3)根据话题发表看法。
(4)听教师过度。
(5)再次整理思路,准备成文。
(四)交流作品,修改誊写
(1)指导学生完成初稿,巡视,个别指导。
(2)指名读自己的习作,集体评议:(板书:有观点有根据)
观点是否鲜明、正确。
把自己的见解说清楚没有,友没有凭据。
有没有独到的见解。
(3)组织学生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初稿:好朋友之间互改;自己修改。
(4)评讲习作初稿,结合学生习作,提出共性问题。
(5)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习作,定稿。
(6)指导完成习作。
(1)完成初稿。
(2)个别读习作,互相评议。
(3)修改自己的作品。
(4)听教师评讲。
(5)修改习作。
11.习作6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教学要求
1、能对照例文,了解参观记或游览记的.特点及写作方法。
2、能通过学习例文,掌握写好参观记或游览记的要领。
3、能按作业要求,写出一篇中心突出的参观记或游览记。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参观记或游览记的写法,写好重点。
难点:围绕重占写好重点。
三、课前准备
1、组织一次参观游览活动。
2、龟山汉墓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
1、同学们一定到过不少游览胜地,也参观过不少地方。那么这些地方为什么值得参观?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把参观游览的见闻和感受写下来。揭示课题。
二、例文引路
1、出示汉墓挂图,指导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主体部分是什么?背景是什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
2、自学例文:例文围绕什么中心展开叙述的?作者按参观顺序围绕中心分别写了哪些方面内容?
3、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板书:先说总的印象,再抓住能说明总的印象的部分进行具体描写。
5、再读例文,认真体会。
三、习作指导
指导选材
(1)学生准备。
(2)指名说:点好、中、差三位同学分别说,师生共同评议。
(3)再次练说。
四、书面作文,教师个别辅导
五、指导修改
1、指名读习作,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2、同座位互改,各个自改。
六、欣赏佳作,工整誊写
12.重新建构《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篇十二
——《变废为宝》重新建构教学设计
远安县茅坪场中学
汪俊英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是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如今,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富足和舒适的同时,还深切认识到过度使用有限的地球资源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变废为宝》这课的设置能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提醒我们维护生态环境、珍惜生活资源。本课设置了以运用综合材料进行造型表现的学习活动,利用废弃材料进行平面拼贴与立体组合来完成作品。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易操作性,我将活动一的“平面拼贴”与活动二“废弃物的立体组构”进行整合重组,让学生利用身边随手可捡的塑料瓶等废弃材料来制作一件名为“踢踢球”的体育器材,这样既能做到物以致用,又能让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自制体育器材的乐趣,得到手眼脚的锻炼,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二、学情分析:
了解到学生喜欢看芒果台(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所以我截取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一段视频作为课程的导入。本学段学生比较活跃,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使得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增强。所以我设计了游戏互动环节来活跃课堂氛围,旨在让学生感受变废为宝的乐趣。自制体育器材选取的材料就源于生活,只要留心随处可以收集。本课的重点是着眼于创新和制作,要想学生单独在较短的时间内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新是很难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技巧。以学生合作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即能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把握废旧材料的不同特性,并运用已学美术知识与体育学科、社会生活相结合进行创作体验。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以剪、割、揉、粘贴、上色等方式对塑料瓶进行装饰。情感目标:通过对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和资源利用意识。
四、教学方法:
欣赏法---游戏启发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法—激励评价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通过观看云南昆明一位乡村体育老师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体育器材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请学生和一位听课老师试着玩玩教师自制的实物,并谈谈感受。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让塑料瓶“活”起来——变废为宝>>。
(设计意图:视频比较能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加上又是学生爱看的综艺节目,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师生共同探究
1、欣赏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踢踢球”,评述它的制作方法及形式美感所在。学生大胆猜测评价。师引导:装饰方法自由多变,应尽可能造型生动、化繁杂为简洁。同时出示几种范例并让学生加以说明。
2、结合探索分析,从造型和色彩两个方面强调创新和制作精美。可以通过画、剪、贴、等不同方法结合获得不同的造型,如:动物、花瓶等;巧妙运用拼贴、上色技法,搭配好或对比强列或和谐自然的色彩。
3、师演示制作:
(1)剪开瓶底,注意剪出的边缘尽量没有毛刺,粘贴可以不规则不平整但一定要牢固;(2)上色时要均匀而饱满。
在这里,教师不要忘记强调制作过程中使用各种工具时刻要注意安全。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教师作品,让学生眼见为实,学生探讨后猜制作方法,学生能够简单说出大致步骤,教师再进行简单的示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边演示边强调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后面学生创作铺路。)
(三)作品欣赏
教师出示优秀学生作品和部分存在问题的作品进行欣赏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优秀作品欣赏,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更多的灵感。通过问题作品对比,提示学生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创作体验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所收集到的废弃材料的特点进行创作,注意体现材料的肌理特点、色彩特点。师讲述作业要求:在创作过程中尽可能的达到简练、生动、精致。提示学生要放开思路、不要拘泥于写实、具象。同时多媒体出示制作步骤:
1、构思:讨论主题、选材、确定制作方法。
2、铅笔起稿。
3、制作:可用多种方法。
4、把作品整理干净、调整主要细节。(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小组合作探讨分析废弃材料的特点是关键步骤,只有将材料分析透彻才能很好的利用材料。但学生往往不能很准确的抓住材料的特性,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能够事半功倍。)
(五)展示评价
小组派代表将作品呈现给全体师生,师生共评作品的优缺点,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设计意图:展评环节是本课的成果汇报阶段。学生通过展示活动来学习交流感受、赏析评价结果、全面提高认识、深化审美能力。)
(六)拓展小结
教师进行拓展小结:《让塑料瓶“活”起来——变废为宝》这节课大家玩的很开心,利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通过大胆的设想美化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更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乐趣。通过小结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课外多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作品,美化环境、美化生活。
13.三上习作6 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文具盒的自述》,通过讨论指导这篇例文好在哪里。初步体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状物文章写作的要领。
2.能按习作要求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弄清它的特点和用途,先说一说,再指导学生能分几步描写自己心爱的文具。
3、引导学生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然、贴切地表达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惜文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看谁听得仔细,猜得快!(出示投影一)1.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高个子变成矮个子
2.铁嘴巴,尖又尖,光喝水,不吃饭,手里握,纸上走,不声不响把话传 3.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师:刚才大家猜的铅笔、钢笔,都叫文具。(板书:文具)师:你还知道哪些文具?
二、学习例文
1.文具家族里的成员真多呀,它们每天和你们在一起,已经是你们的好朋友了。还有一个文具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它是谁呢? 听,它要和你们说话了!(出示投影二)
2.仔细读读,看看它分几小节来介绍的。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什么?哪儿介绍得好? 板书(外观美观:颜色 形状
图案
结构有趣
功能齐全
表达喜爱之情)
三、练习说话
师:小作者用这样的方式介绍了他喜欢的文具——文具盒。今天,我们也来说说写写你最喜欢的文具。(板书:最喜欢的)
1.同学们有各式各样的文具伙伴,这么多的文具,你最喜欢什么?
2.现在,就拿出你们喜欢的文具,用小眼睛看看,用小手摸摸静静地观察,看看它长得什么样?想想它有什么本领?
3.现在,我们也来像例文中那样,扮演你最喜欢的文具,向大家介绍介绍自己,把自己的特点、作用说清楚、把话说完整。
小铅笔、小橡皮、小卷笔机们,你们打算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什么呀?
你可以一边观察,一边介绍,注意,得把你的特点和你的作用介绍清楚,把话说完整。(1)自己练说
(2)师:谁愿意先来给大家介绍?生口述(略)(3)集体评议:师:
哪些地方介绍得好,给你留下的印象很深刻。
四、明确写作注意点
1.刚才大家说得真精彩,老师也忍不住为你们鼓掌叫好。文具盒家族里还有一位也急着想来和大家见见面,看看这个介绍和刚才那位有什么不一样。2.投影出示(我的文具盒)
3.不一样的地方:第一篇采用第一人称
第二篇采用第三人称
表达喜爱之情
展开合理想象
4.出示趁热打铁,接下来,我们就把刚才的介绍都写下来,动笔之前注意: 投影出示(粗体字):
(一)写作有序:
从表到里,从上到下。兼容:从整体到局部。
(二)抓住特点:文章可分3—5个自然段段来写
1、开头点题(介绍名字或来历):
例如:我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它是我学习上的小帮手我非常喜欢它。
2、外形美观:(1)什么形状的,具体的长宽高是多少。例如:20厘米长,8厘米宽,很苗条,椭圆
形,穿着浅褐色的外衣。
(2)盒盖上有什么图案。例如:盒盖上住着三只小猪,胖嘟嘟的小猪每天都勇敢地和
大灰狼战斗„„
3、结构有趣:
一共有几层,每层的作用。例如:第一层是一个小房间,披着黄色的衬衫,上面写着什么英文字母等。第二层也是一个小房间,上面有乘法口诀表,两只小猪正在聚精会神地背诵呢?第三层是一个大房间。文具盒的中间还立着一个天蓝色的架子,这是一个支书架„„
4、功能很多:
例如:文具盒的正面有一个小按钮,轻轻一按,文具盒就打开了,三个房间呈现眼前,第一层是一个小房间,披着鹅黄色的衬衫,上面写着:“DIDIPIGGY”,这个小房间是我储藏铅笔的地方,小橡皮擦也放在里面„„
5、表达喜爱之情。
注:3和4可以和在一起写。
(三)注意细节描写,把局部写具体。
例如:文具盒的中间还立着一个天蓝色的架子,小书架很灵活,可以旋转360度,书可以直立,斜立,想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个支书架,作用可大了,可以支撑语文书、数学书,还有大大的英语书,小支架任劳任怨,高高地挺立着,和我携手共晨读呢„„
(四)自由拟题
朴实的题目:
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
小小的文具盒 生动的题目:
夸夸我的文具盒
文具盒的自述
五、拟写草稿 附:投影一
1.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2.长长的身子,细细的肠子,帮你画画写字,高个子变成矮个子
3.铁嘴巴,尖又尖,光喝水,不吃饭,手里握,纸上走,不声不响把话传
投影二
例文:
文具盒的自述
(一)我是一只文具盒,我的身体是长方形的,还挺苗条的!最漂亮的就是我的外表了,我的外衣是一幅漂亮的画,上面有一座蘑菇形的大房子,咖啡色的屋顶,绿色的窗子,窗子上端用英文写着“happy world”,意思就是快乐的世界。这不,两只可爱的小熊笑眯眯地打开窗子,欣赏着外面的美景呢!
我的肚子与众不同,分上下两层。
第一层是铅笔弟弟和橡皮妹妹的家。瞧,他们正安静地躺在那儿做着美梦呢!
第二层比较大,直尺、三角尺兄弟都悠闲地躺在里面,随时等候小主人的吩咐!
我已经陪伴着小主人度过了两个春夏秋冬。虽然我的皮肤没有以前有光泽了,但小主人还是很爱护我,我也愿意为小主人服务。
投影三:我的文具盒
(二)我的文具盒是泡沫塑料制成的,长22厘米,宽11厘米,高3厘米,是个长方体。一见到它,首先映人眼帘的是盒盖上面的彩色图案:一片辽阔的草原上,开满了大大小小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放眼望去,就
像绿毯子上绣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又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阵轻风吹过,千万朵小花翩翩起舞,一股清甜的芳香似乎扑鼻而来。两匹骏马在草原上飞驰,体态健壮,四足腾空,那雪白的鬃毛随着跑动而一起一伏。
打开装有吸铁石的盒盖,便可领略里面的风光了:文具的卧室布置得简朴而实用。一个长格子里,直尺正悠闲地在那里养神。它的旁边分别躺着钢笔和铅笔兄弟。在盒子的右下角,橡皮小弟弟正在做着美梦。它们一家相处得可好啦!别看它们平时一声不响,到了需要的时候,钢笔马上站在我的手中,听从我指挥,帮我完成作业。直尺马上迎出来,躺在本子上,帮我画出线条。我不小心写了错字,橡皮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舍己为人,使我得到满意的答案。
文具盒是我学习上的好帮手,我会永远珍惜你,爱护你。
投影四 友情提醒
(一)写作有序:
从表到里,从上到下。
兼容:从整体到局部。
(二)抓住特点:文章可分3—5个自然段段来写
1.开头点题(介绍名字或来历):
2.外形美观:(材质
颜色
图案)
3.结构有趣:
4.功能很多:
5.表达喜爱之情。
(三)注意细节描写,展开想象把局部写具体。
(四)自由拟题
投影五
我的铅笔刨刀
(三)在文具大家族里,我喜欢的文具有很多,象橡皮、铅笔„„,但是我最喜欢的文具还是铅笔刨刀。
我的这个铅笔刨刀是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姑妈送给我的礼物。他的外壳是塑料的,看起来像一个小猫咪,黄色的身体,红色的小耳、小手、小脚,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缩着脖子,稳稳地趴在桌上,显得小巧玲珑。它的细细的小嘴圆圆地张着,静静地等待着送到嘴边的“食物”——铅笔,随时准备着品尝“美味佳肴”。
需要削铅笔时,就将小猫的头从脖子里拔出来,捏着小猫的两只耳朵,另一只手把铅笔插到它的嘴巴里。松开手,小猫锋利的牙齿紧紧地把“食物”咬住。这时,只要手按住小猫的腰,一手摇动着小猫的尾巴,小猫就开始欢快地大吃起来。摇得越快,小猫就吃得越快。几下功夫,小猫就将铅笔“咬”的粗细正合适。
最有趣的是小猫的肚子,它的独自开有一扇半圆形的小门。拉开小门,就能将小猫吞到肚子里的食物再取出来。小朋友们可要记住,要经常帮小猫把吞到肚子里的东西取出来呀,要不然小猫吃了太多的东西,肚子会涨坏的,要是那样可就麻烦了——谁来帮我们小铅笔呢?小朋友,你说是不是?
下水文:书包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书包,我的外表是一个蓝色的米老鼠,要知道,它可是迪斯尼乐园的主人公呦!
白天,小主人让我吃得饱饱的,然后把我背到他的肩上,就哼着歌曲上学去了。在足额效力,小主人可爱惜我了!它把我放进抽屉后,没有急着出去玩儿,而是拿出卫生纸,细心的把我身上的灰土擦掉,所以我在别的书包面前很有脸面。现在,该考试了,小主人更爱惜我了:轻拿轻放、坚持每周一洗。
放假了,我原以为小主人已经用不着我了,就静静地躺在椅子大哥的身上,呼呼大睡。但不一会,小主人麻利的背起我去上书法班了。在教室里,我和许多书包交了朋友,他们听了我的生活都很羡慕。我问他们是真么生活的,他们说他们的小主人对她们都很不好,每天用脚踢她们,用他们当挡箭牌。听了这些书包的遭遇,我不禁同情起他们来,同时也从心里感激起我的小主人。因为是他每天保护我,喂我“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