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2024-08-21

硕士学位开题报告(14篇)

1.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一

硕士学位论文

一、立论依据: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媒介竞争进入范围经济时

以xx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当今的传媒市场竞争正在由规模经济时代进入范围经济时代。他们认为当传媒市场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时,由于规模开发的成本较为低廉,以“大”制胜并无不可。但到了市场发展相时成熟,竞争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的今天,继续按照这样一种操作逻辑去参与市场竞争,就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首先是数量规模扩增的成本大大提高了,市场的空白地带越来越少,“零和博弈”效应便逐渐显现,任何一方数量规模的增加都是建立在对其他相关方市场份额的攻城略地式的剥夺的墓础上的。这样一来,竞争自然惨烈,成本也势必大幅度提升。其次,随着市场大盘的迅速做大,单个媒体在数量规模方面做大的相对市场效能呈现大幅度削减的趋势。也就是说,即使你通过高额的成本达到了某种数量扩张,但这种数量扩张对于你的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实际效能却常常是微乎其微的。原因很

简单,在你个体做大的同时,市场基数也在不断做大,甚至这种大盘做大的速率往往要高于个体做大的速率。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单一媒介的数量(分子)增加的效能

都会被不断扩容的市场大盘(分母)的增长而稀释掉。譬如,如果你由1做到4,对于你而言,绝对值增长了4倍,但是,如果市场基数从100扩大到1000时,你做大后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增加了,反而是减少了—你的市场占有率由1%降低到了4%。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

跨媒介经营已成为媒介做大做强战略选择的必然

上面提到媒介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最大利益的价值指点是不同的,而现在传媒最大的利益的支点已由传媒产品的品质、市场规模的拓展,转向了客户价值的全方位挖掘,而这种最大利益的价值支点的实现,需要传媒构建范围经济上的优势,即通过多元化的经营实现客户价值的全方位挖掘,而这种多元化得经营如果限于媒介这一个行业来说就是跨媒介经营。

跨媒介经营,确实是当今环境下传媒市场化成长的必然战略选择,因为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现状,将会逐步传媒必须以技术或资本为纽带走向融合,以多元化的经营和产业链的完善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技术上的突破使跨媒介经营成为一种成本可控的盈利选择

传媒产业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产业,技术既是传媒产品生产的关键也是传媒产品流通的关键,技术即是传媒,这是传媒技术决定论鼻祖麦克卢汉的最著名观点。每一次传媒时代的交替都是以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为支撑。

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媒介融合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传媒跨媒介经营成为了一种成本可控的盈利选择。如SMG技术运营中心协同“第一财经”研发了第一财经业务平台,整合了第一财经旗下媒体的信息资源,实现实时存储、提取、调用,实现了第一财经内部各个媒体平台的信息共享,极大地便利了第一财经信息内容的跨媒介流通,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多次利用的同时节约了信息整合流通的成本,产生了典型的范围经济效应。

我国在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媒介经营行为尤其是具有先驱性的媒介经营行为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欠缺。

就本课题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以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媒介经营行为的研究媒介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有,媒介管理方面的文献、著作也有涉及,但都不系统,而且观点理论罕有创新,有些观点、理论还有闭门造车之嫌,很难很好的指导当下的媒介经营管理实践

1.2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以范围经济的视角结合案例系统考察、解读传媒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是在媒介管理和经营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媒介经营的本质是出自于经济学诉求,而跨媒介经营的本质则是媒介追去范围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以范围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必经的学术路径和研究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范围经济研究综述

(一)范围经济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xx于1975年最早定义了范围经济,指出范围经济是联合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生产成本低于这些产品单独生产的成本总和,强调生产的范围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xx将范围经济定义为:“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的经济”,具体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强调的是生产和销售的范围经济,比生产的范围经济更进一步。

xx在《微观经济学》(第六版)(2006)一书中提出,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成本低于单独企业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时,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经济。

xx(2005)认为范围经济是由于投入要素、生产设备的联合运用,或联合市场计划,或共同管理,企业在生产两种以上产品时拥有的成本优势。这一定义说明了范围经济可能来自生产、销售、管理或资金使用等各个过程,拓展了生产、销售意义上的范围经济。

xx(2008)认为范围经济是相对于规模经济而言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都是与企业的扩张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内部规模经济是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因为规模的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递减,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而内部范围经济是指某个企业通过生产多种关联产品的支出低于多个厂家单独生产每种产品的支出从而产生的经济效应。

尽管国内外经济学家提出的范围经济的概念有所不同,但在范围经济的内涵上存在相同之处:第一,将范围经济与联合生产密切联系在一起;第二,企业通过范围经济可以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范围经济产生的机理研究

从本质上来看,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内部共享资源的充分利用。这些共享资源(如原材料、技术和管理等)原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合理充分利用,而通过实现范围经济,企业提高了利用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从而避免了企业的范围不

经济。纵观国内外文献,发现范围经济的产生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有形资源的充分利用Panzer和Willing(1981)认为,范围经济产生于分享的投入或者分享的准公共投入,例如,可以用于其他生产过程的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就是一种外在经济。此外,范围经济利用很多相同的原料和半制成材料,并用同样的中间工序来生产多种产品,在同一工厂同时生产的产品数目的增多,降低了每一产品的单位成本,从而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范围经济产生于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Tease(1980)认为范围经济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诀窍的共同和重复使用,它包括技术和管理上的诀窍。Prahalad和Hame(1990)把它称为“核心竞争力”。当技术诀窍的交易成本很高时,企业可以用于其他产品的生产。此外,当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由于通用技术的溢出效应,生产的技术投入成本明显节约,从而创造了范围经济。

(3)

范围经济可能产生于市场的内部化。企业资产的专用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交易的不稳定性以及时间空间的差异性等方面所导致的企业间交易成本上升,而产品或服务的多元化则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有利于交易成本的减少,产生范围经济。

(三)范围经济与相关多元化投资的关系。

范围经济的存在是以企业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为基础的,企业的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是以范围经济为内因的。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正是范围经济的存在,企业才会选择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战略,同时企业也能从相关多元化投资经营中获得范围经济。

(四)媒介范围经济研究。

就本课题所掌握的文献,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经济学的视角整体上审视媒介的范围经济;如xx《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一文对媒介产业中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进行了经济学上的阐释,并对它们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同其它产业一样,媒介产业中存在着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xx教授《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现阶段传媒竞争战略的新趋势》一文指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为传媒产业带来最大利润的价值支点是不同的:最初是内容产品的品质、接下来是市场拓展的规模,到现在则是全方位客户价值的挖掘,这便进入了范围经济的范畴。范以锦教授《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认为对于传媒产业来说,全媒体战略属于多元化战略的范畴。确定合理的全媒体“范围”,实现范围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全媒体战略一切诉求的归宿。

一类是审视不同具体行业的范围经济效应。xx教授《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广电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取向及其对策》当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制作播出新闻、体育、文艺、经济等等各类节目,一个台同时拥有多套节目、多个频道,同时拥有节目制作中心、广播、网站、报纸、杂志甚至是球队的时候,当有线电视网络既传输电视节目又传输数据业务的时候,就可以创造范围经济。但是由于当下我国政治经济环境的方面的特殊情况,导致广电行业乃至整个媒体行业的范围经济效应都没能得到充分实现,文章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优化建议。全冠军《试析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一文认为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在市场数据上主要表现在市场地位与品种规模的正相关关系,而外部环境及技术发展也将进一步强化出版产业的范围经济特征,这些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品种日益增多、日趋分散及多样化的读者需求、数字长尾的出现及信息技术带来的供需变化等方面。并用相关的数据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说明。

2.2跨媒介经营研究

跨媒介经营属于媒介经营管理的研究范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论著往往将其作为媒介融合、媒介集团化或媒介的其它经营管理行为的进行研究。

而就本课题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内跨媒介经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媒介经营管理本体论意义上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没有特定的视角或者说其所涉及的支撑性理论比较隐蔽和庞杂,整个论述只能算是教材意义上的知识传递,罕有创新。如殷俊、代静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跨媒介经营》一书。该书主要对跨媒介经营的相关概念、特征、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实例对跨媒介经营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进而对通过跨媒介经营来提升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论述。”此书是作为“21世纪文化产业前沿丛书”中的一种出版的,可以说对这一个课题专门进行系统的研究的书目,目前来说也只有这一本。

第二,我国跨媒介经营的方法论研究。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站在媒介经营管理本体论的高度上,从具体的案例研究上升到一般性的经验总结,目的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考察研究,总结出跨媒介经营的有益经验以更好的指导我国媒介产业的跨媒介经营实践。当然,在跨媒介经营领域任何一个理论课题的研究其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跨媒介经营实践这一方法论意义上的目的。但比起本文列出的其它几个方面的研究,这一方面的方法论关注的是整个媒介产业跨媒介经营的一般性规律,其所运用的理论也是综合性的。如谢新洲的《我国跨媒体经营战略分析》一文,文章结合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和评述,指出了我国媒体跨媒体经营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对我国跨媒体经营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建议。《跨媒体联盟战略定位的思考》文章认为跨媒体联盟是实现媒体跨媒介经营的方法之一,而要实现媒体联盟式的跨媒介经营,明确联盟的动机以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是关键。

第三,以某一具体传媒行业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王洁制作于2005年的武汉大学硕士论文《出版社跨媒体经营研究》,论文在考察了国外著名传媒集团的跨媒介经营情况后,对我国出版社跨媒体经营的原则、方向、模式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出版社的跨媒介经营一定要在充分把握我国的媒介政策环境的前提下,以出版社的品牌产业为核心,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出版媒体的跨媒介经营。华东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范晔的学位论文《中国电视产业跨媒体经营策略研究》以相似的视角和方法考察了我国电视产业的跨媒介经营现状。类似的文章还有《我国报业集团跨媒体经营研究》、北京印刷学院硕士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图书出版业跨媒体经营探析》及《中国动漫游戏产业的跨媒体经营》等。

第四,以媒介产业某一要素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跨媒介经营》一书编著者之一的代静制作于2006年的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跨媒介经营初探——发展内容产业实现跨媒介经营》。论文以媒介产品内容信息属性高流通、易衍生的特点为支撑,综合考察了国外几个著名传媒集团的跨媒介经营情况,认为跨媒介经营可以更好地实现媒介产品的多媒介形态转化,以此实现媒介产品同一信息内容的多次获利。反过来,媒介内容产品的跨媒介形态营销是媒介真正实现跨媒介经营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只有在内容上实现媒介产品的跨媒介营销,才算真正实现了媒体的跨媒介经营。类似的文献还有《整合文化是跨媒体经营的核心要素》及宋晓沛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论中国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兼与国外传媒产业比较》等等。

第五,以某一具体案例为对象综合运用媒介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考察、研究。这一方面研究的文献有《由“第一财经”看我国跨媒体财经传媒之品牌构建》、《传媒类上市公司跨媒体经营研究——以xx传播2006-2008年的竞争战略为案例》,其研究意图和研究方法和上述的第三个方面相类似。

2.3“第一财经”研究

“第一财经”作为我国传媒产业界一个闪亮的符号,近年来学术界对其的研究是很多的,就本课题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集中在跨媒介经营和产业价值链的打造上:

xx硕士论文《由“第一财经”看我国跨媒体财经媒体之品牌构建》将“第一财经”和国外相类媒体的比较研究,认为“第一财经”跨媒介立体式的整合铸就了“第一财经”的强势品牌。

国家广电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的《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从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构建的背景与意义、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现状、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重构、第一财经产业链构建的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强势中国财经媒体的支撑,需要一个能向世界传递财经权威信息的话语平台,而第一财经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xx《第一财经跨媒体传播及其运作的实践与思考》从专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三大战略角度,探讨第一财经运作的策略,指出跨媒介经营是实现媒体经营专业化、品牌化和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此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有分量的不多,希望对于这一跨媒介经营的经典案例能有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研究,以为我国传媒的跨媒介发展做理论支撑。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

研究目标

本课题尝试以范围经济的视角分析传媒跨媒介经营的经济学机理,并以“第一财经”为例总结传媒跨媒介经营实现范围经济诉求的具体要素和环节,及为避免范围不经济应的出现,媒体应在哪些方面进行经济学的考量,并在分析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现状和所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财经”这一我国经典的传媒跨媒介经营案例和传媒产业价值链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追求范围经济效益的传媒跨媒介经营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1.2

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划分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阐述该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方法,综述国内外范围经济研究的概况及跨媒介经营概念的界定。这部分的核心文献主要有:党曼《范围经济研究》、田苗苗《范围经济研究述评》、崔晓月《传媒集团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xx、张小争编著,《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等。

第二部分分三个内容板块,第一个板块通过对传媒产品的自身特性和生产、经营的特征分析解读,指出传媒产业存在着典型的范围经济效应。第二个内容板块,通过对传媒产业和市场发展的前景的展望和竞争形势的分析综合xx等学者的观点得出传媒竞争的趋势是由规模经济走向范围经济。第三个板块,通过对跨媒介经营和范围经济的相关性的论证、分析和解读,指出跨媒介经营是实现传媒范围经济效益诉求的有效途径。这部分的核心文献主要有:xx《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xx《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范以锦《范围经济视角下的全媒体运营及思考》、xx《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广电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目标取向及其对策》等。

第三部分首先从产业价值链的构筑和运作出发,介绍当下的“第一财经”经营和运作情况,展现其经营范围的全面和运作流程的精致。其次,以因生产要素共享和产品种类的多元而导致企业长期生产平均成本下降的范围经济原理解读“第一财经”的跨媒介经营模式,指出“第一财经”的传媒跨媒介经营实现了传播要素、信息内容和品牌资源的共享,构筑了一个范围全面、运作高效的产业价值链,从而保证了其整个企业的巨大的范围经济效益的实现。核心文献:张增《“第一财经”模式的媒介经济学分析》、刘晓鹏《“第一财经”的难关与<第一财经日报>的创刊——跨媒体信息平台的新闻单元设计》、xx硕士论文《由第一财经看我国的传媒品牌构建》等。

第四部分介绍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的现状和历史沿革,结合现状分析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性或消极因素导致传媒产业在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诉求的实现环节上存在的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解决建议。核心文献:靳秋华《我国传媒集团化发展滞缓的问题研究》、艾军;

李春雷《我国传媒集团化进程中行政“范式”探讨》、李兆丰《新闻改革:超越边缘突破》、文远竹《对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反思》等。

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做收尾性的总结,及笔者对这一课题的后续性研究抱有的期望。

1.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拟解决如下几个关键性问题:

(1)

什么是跨媒介经营,它与传媒产业价值链、媒介集团化、传媒跨行业经营、媒介融合这些概念的异同。

(2)

以“第一财经”为例,分析跨媒介经营在那些环节或集结了那些积极的因素促成了范围经济效益的实现?

(3)

我国传媒追求范围经济效益的跨媒介经营存在哪些障碍,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及优化的策略?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文献分析法。

通过大量、广泛的文献搜集,以核心文献为纲,以高水准文献的核心观点为骨,为本课题分析解读、归纳总结、逻辑演绎等具体的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系统的理论支撑。

二是实证分析与逻辑分析结合。

以范围经济的视角解读分析传媒跨媒介经营,需要运用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在现有收集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是本课题运用的比较普遍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是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或研究现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这也是本课题核心的研究方法之一,本课题的第三部分对“第一财经”跨媒介经营的范围经济学解读就是这种方法的集中体现。

3.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1

研究方法与思路上的创新

创新之处: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有二:

一是理论拓展。

通过对以范围经济、跨媒介经营、产业价值链、媒介集团化等为关键词的文献的梳理、整合和提炼,系统(前人也所有归纳但不够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跨媒介经营的范围经济学机理,体现了本课题在理论拓展方面的尝试。

二是研究视角有所创新。

以范围经济的视角结合案例系统考察、解读传媒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尝试无论是在媒介管理和经营领域还是在经济学领域,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媒介经营的本质是出自于经济学诉求,而跨媒介经营的本质则是媒介追去范围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以范围经济学的视角研究跨媒介经营行为是一种必经的学术路径和研究趋势。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目前已有成果《“第一财经模式”的媒介经济学分析》被《新闻知识》采用拟发,已有《论媒介管理需要柔性的管理机制》在《青年记者》2010年10月份刊上刊发,后期的相关资料收集和论文结构细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5.论文工作量、研究计划、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就本文所掌握的文献来看,虽然跨媒介经营这一和本课题直接相关的研究文献不是很多,但与本课题间接相关的文献如媒介经济学、媒介管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述还是比较多的,加之国外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活跃,决定了本课题前期的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5月—2011年7月前期资料收集和整理

2011年7月—2011年9月前期的调查方法的实施和数据的整理

2011年9月—2011年12月完成论文初稿。

2012年1月—2012年3月初论文基本定稿。

2012年3月底前定稿

三、论文提纲: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范围经济的学术界定及研究综述

1.2.1范围经济的界定

1.2.2研究述评

1.3跨媒介经营的概念界定

1.3.1定义

1.3.2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4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传媒跨媒介经营与范围经济

2.1解读传媒产业的范围经济效益

2.2范围经济——传媒竞争新趋势

2.3跨媒介经营——传媒范围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第三章

范围经济视角下的“第一财经”跨媒介经营分析

3.1顺畅、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是范围经济效应最大化的硬件保证

(《创新的SMG第一财经新业务平台建设》、《第一财经业务平台》)

3.2品牌资源共享是范围经济效应形成的粘合剂和催化剂

3.3完备的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打造是实现范围经济最大化的战略保证

第四章

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实现的障碍分析与优化

4.1

我国传媒传跨媒介经营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4.2

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实现的障碍分析

4.3

我国传媒跨媒介经营范围经济实现的优化

第五章

结语

2.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二

1 选题的原则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在本学科范围内, 涉及的内容是与本专业相一致的, 避免在以后的论文答辩中出现问题。②创新性, 开题报告选题内容一定要新颖, 一般是前人没有做过的, 或者是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也可以是已经得出结论, 但不同种族, 不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 在医学上, 很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以及治疗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外创新性还表现在对待问题自己独特的见解, 以及技术方法学上的创新。③可行性, 课题题目应适中, 结合本科室的科研实力量力而行。三年制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 基本上没有单独的科研实践, 论文选题范围太大, 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很难按时完成。因此在选题时不要“大题小做”应“小题大做”。④实用性, 临床医学研究生最终还是要面对患者, 选题时多选择应用性课题, 因此更要注重课题的实用价值, 切忌一味追求偏、难、怪, 应着力于服务于医学、服务于患者。选题是研究工作实践的第一步, 需要研究者积极思考, 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 互相比较、多方论证的努力, 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在其中都可以得到锻炼提高。

2 文献综述的撰写

一般选题范围确定后, 就进入收集资料阶段。研究生只有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 才能充分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 新技术和新发现, 从而确定自己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 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而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进行综合叙述后写成的文章, 属于二次文献范畴。医学硕士研究生阅读文献量应该在50篇以上, 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占50%, 近三年的文献至少占70%, 遇到非常有价值的外文文章, 最好将其全文翻译出来, 对于阅读以及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书籍宜先看序言和目录, 论著宜先看摘要和结果。医学文献综述一般分为四个内容: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研究方法, 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提出自己的意见等。整篇综述力求全面、准确、客观,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避免大段引用原文, 要在原文的基础上做出总结。文献综述的广度和深度,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开题报告的质量, 也是医学研究生科研实践的基本训练内容。

3 开题报告书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题报告书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研究课题中英文摘要、课题立项依据、课题研究内容、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课题研究计划进度。

中英文摘要 (约200字) 应具有独立性, 充分显示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般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 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多采用第三人称撰写, 尽量避免“本文”、“我们”等语。英文摘要尽量用被动语态, 医学研究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专业术语, 摘要中的缩略语、缩称, 首次出现时要用全称;摘要的句子应力求简单, 主谓语搭配得当, 不要出现图表和引文。课题立题依据主要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也叫问题的提出, 多从现实出发去论述, 指出需要去研究去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主要就是文献综述部分,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是阐述为什么要研究, 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般涉及研究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三个部分, 相对于研究目的而言, 研究内容是研究课题所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具体化。医学科研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动物、人或由人组成的群体, 必须说明标本来源、样本数量及选择标准。医学研究问题的针对性强, 常常还包含需要检测的相关指标, 这些指标应与课题密切相关, 具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 使结果更为真实可信。医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流行病学方法, 在选择统计学方法时, 尤其要认真推敲, 选择合适的统计学方法是提高课题结果说服力和可信度的关键环节, 一个严谨规范的科学研究, 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就是整个研究的实验方法和具体步骤, 多从基础问题开始, 分阶段进行, 比较分析时还会出现两条或多条路线同时进行, 医学中多采用图表的方式表现, 使之更加简明、清楚。先进可行的技术路线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科研课题的价值, 也关系到研究的时效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课题前期研究基础或预实验结果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基础包括目前课题所处的研究阶段, 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 (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 医学课题的研究周期相对较长, 因此要得到理想的研究结果, 预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预实验结果的分析, 能够对整个科研课题的远期目标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课题的可行性分析也主要是综合上述两点对整个科研课题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 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完成课题的技术支持、软硬件保障等。

课题中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这方面主要涉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重点、难点, 并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的估计和判断, 提出拟采用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 包括本课题研究的时限, 不同阶段 (开始和结束时间都要有规定) 的研究任务以及预期达到的结果, 不同学期的研究日程安排等。最后还应要求研究生在开题答辩考核过程中对本课题做出经费预算。

4 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 是整个研究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毕业论文答辩能否成功通过的重要保证, 因此, 必须对开题报告进行考核和评价。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部规定了医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书的统一格式, 在开题考核前一周, 研究生必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向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提出开题考核申请, 并上交文献综述。研究生管理部门根据研究生所学专业和指导教师推荐, 组建开题考核专家小组并组织开题。开题考核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 由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授或副教授 (或相当职称) 的专家组成, 其中教授 (或相当职称) 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 考核组长1名, 导师不担任组长。开题考核程序分为:开题报告陈述、考核专家提问、考核专家评分三个环节。考核小组成员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书、文献综述、综合能力三方面进行总体考核和评价。学院安排答辩秘书1名, 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记录, 并对所有专家的评分进行汇总, 最后由考核小组组长填写考核意见并签字。开题考核未通过者, 半年内须重新开题, 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整个考核过程的监督和审核工作。开题报告书和文献综述一式两份, 分别由学校和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封存保管。

总之, 要把开题报告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1], 增强研究生对所参加科研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整个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摘要:开题报告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 是监督和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先决条件。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提高论文水平, 必须进行开题考核, 并把开题报告纳入到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

关键词: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3.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与撰写 篇三

一、课题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的联系与区别

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而言,开题报告是研究者申报的课题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后,在课题研究正式实施之前,由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向课题组人员、课题研究指导人员(专家组)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的关于课题研究的书面论证材料。

开题报告与课题研究方案一样,都是对一项课题所作的论证及研究工作设想,其内容结构大体相同,但其区别也较为明显。

一方面,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前,是对所选择课题的价值、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论述,主要是阐明课题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立项”;而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在课题立项之后(如果没有被批准立项,就不存在课题开题),是在选题论证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依据、价值、内容、方法等进行的更加具体和系统的思考与论述,是对研究过程、研究人员、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全面安排,是为完成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和文本表述。可以说,开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再设计、再修改,其内容相较于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实,其论证和构想更加科学、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对教育经验的梳理,对学习所得的思考,对相关文献的检索,等等。而在课题开题报告论证设计之前,课题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开展相关调研,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整和结构优化,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细化、优化和充实、完善,开展相关培训,等等。应该说,从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到课题开题报告论证,是一个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怎么研究相关问题更加明确的过程,是由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转化为具体的研究操作的关键步骤。

因此,课题开题报告绝不是课题研究方案甚至是“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相关内容的简单复制。作为课题研究者,既要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又要弄清其在设计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楚,内容和方法更为适当,研究人员结构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预期研究任务,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二、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与结构

课题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开题报告题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开题报告题目常常采用“课题名称+开题报告”的形式表述,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必须与课题管理部门审批的名称(专家评审时会对个别申报的课题名称作必要改动)即《课题立项通知书》列明的名称完全一致,否则会被不予认可。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课题开题报告题目下面须署课题研究单位课题组名称,如“××学校课题组”,一般不署撰写者个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论证设计的负责。

在开题报告正文之前一般还应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说明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尽快入题,切忌面面俱到、不着边际。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不仅标志着课题组对所研究课题的理解、论证水平,细节处往往也显示出课题组成员的学术素养,因此,一定要观点鲜明、语言准确、语意清晰、逻辑性强、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义”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背景(历史背景、现实背景),课题研究的依据(理论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内国外、省内省外的研究现状及问题述评),课题研究的目的(解决哪些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课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课题研究的意义(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长远意义等)。语言表述要针对问题,适度、准确,既不能空喊口号,也不能漫无边际。

“课题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对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时也包括对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关于核心问题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则是相关的对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学习策略”就是核心概念,应着重对其在该课题中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界定,同时也应结合课题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研究操作,对“小学学科”和“实验研究”作简要界定。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课题研究核心问题的细化表述,可以从不同维度分别列出。比如在“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课题中,可以从学科维度列出“小学语文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学习策略实验研究”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研究”等内容,也可以从学习过程维度列出“小学学科课前预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堂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学科课后复习策略研究”等内容。研究内容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一表述,可适当展开,语言应简要、准确。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对课题研究所选用方法的具体表述。适合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较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不同的课题往往会根据研究问题类型的差异,采用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小学学科学习策略实验研究”,很明显是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当然,在实验过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观察法”;而“高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则需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表述时不能只简单写明某种研究方法,还应适当说明如何运用这一研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主要是从时间维度上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安排、主要研究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一般来说,可将课题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而“实施阶段”又往往要再分为若干环节。研究者可借鉴类似课题的研究过程,思考、确定自己所承担课题的具体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是对课题研究结果的预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教育教学专著等表现形式。阶段成果可以同时用多种形式呈现,省级以上课题还会要求在研究过程中至少正式发表一篇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成果则一般要求以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的形式呈现,其中研究报告是必须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时要注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称及完成时间,可采用表格式呈现。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人员分工”是对课题研究团队和任务分担的安排。应写明课题组人员的构成及年龄、学历、职称、研究专长、研究经验等结构特点,并详细说明每个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

“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对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果所需条件的分析与承诺,主要包括研究基础、研究保障等内容。“研究基础”应写明课题组成员完成的相关研究课题及取得的成果情况,“研究保障”主要写明该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资料、设施设备、时间、制度、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及经费等条件和保障情况。

开题报告的结尾一般应写几句感谢、希望以及表态性的话语。主要是感谢曾经指导或参加过课题论证而又不在课题组的人员,希望有关方面继续给予帮助,表明研究者的态度,等等,语言要简明、诚恳。

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并经课题组反复讨论定稿后,就可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评议,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无不妥,开题工作即告完成,课题研究就将进入具体实施的新阶段。

4.贵州大学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四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校内导师: 校外导师: 学位类别: 专业名称: 年 级: 所在学院: 论 文 工作 起止时间: 贵州大学研究生院制 20 年 月 日 填写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填 表 需 知

一、填写本表前,研究生应根据本表各部分要求写出初稿,由指导教师小组组织,在培养单位内公开作学位论文工作的开题报告。

二、参照指导教师小组意见修改初稿后正式填写本表,所填内容一经确定,一般不随意变动。

三、本表各部分如不够填写,可自行加页。

四、本表一式三份,研究生本人一份,指导教师一份,所在学院一份。

五、请于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本表的填写并交所在培养单位存档。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一、课题来源(如属导师或本人主持、参加的课题,注明课题名称、来源、起止时间等,如属自选课题,则注明“自选课题”即可)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研究目标及意义(包括应用前景、科学意义、理论价值)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案及准备采取的技术路线、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四、已进行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已具备的科学研究条件(包括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的科学实验及调查研究、具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及资料与数据等),以及可行性分析

五、课题研究起止年限、任务安排、分阶段要求和预期结果 本表供所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用

六、课程学习完成情况(课程学习没有完成的研究生一般不允许进行开题报告)培养单位(院)成绩管理员签字: 年 月 日

七、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 月 日

八、开题专家组审查意见 专家组签字(签章)(至少3人): 年 月 日

九、培养单位(院)审查意见 院长(签章):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5.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五

第一章:绪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及我国加入WTO,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办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学术界的重视。一个国家需要文化的支撑,一个企业同样需要文化来凝聚竞争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因此,本文通过对天鹏广告公司概况的简介及其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研究,提出了天鹏广告公司今后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实施的步骤以及具体提升对策。我们希望通过对其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的完善,开成公司特有的价值观和管理思维模式,逐步建立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公司和员工价值的企业文化环境,使企业文化建设化虚为实,独具特色而充满活力,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

随着企业文化理论在我国的传播和推广,公司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首先,企业文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充分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协作性去实现组织目标。其次,企业文化还能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荣誉感,使得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被员工从内心上所接受,进而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结合起来。再次,它还能够通过创造共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来消除企业内部矛盾与冲突,使企业与员工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后,企业文化还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促进社会发展。总之,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它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不竭源动力。

第二章:文献的概览

企业文化是组织管理与社会文化相整合的产物,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一种理论提出。

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981年,威廉•大内教授在他的专著《Z理论》中,全面分析了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了“Z型文化”、“Z型组织“等概念,认为企业的控制机制是完全被文化所包容的。1982年,哈佛大学教授特雷斯•E•迪尔与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阿伦•A•肯尼迪合著出版了《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指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因为企业环境的差异,每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会有所不同,但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完整的企业文化其基本内容及构成应该是一致的。同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托马斯•彼得斯与小罗伯特•沃特曼合著《成功之路一美国最佳企业的管理经验》,研究并总结了3家优秀的革新型公司的管理,发现这些公司都以公司文化为动力、方向和控制手段,因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这三本著作与帕斯卡尔•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被合称为企业文化研究的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研究的兴起。根据研究的方法,可以将国外研究现状分为以下两个学派:

2.1.1 定性研究学派

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发表了《对企业文化的新认识》一文,次年出版了专著《企业文化与领导》。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于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功能和变化以及构建企业文化提出了独创的见解。他把组织文化划分成三种水平:(1)表面层,指组织的明显品质和物理特征(如建筑、文件、标语等可见特征);(2)应然层,处于表层下面,主要指价值观;(3)突然层,位于最内部,是组织用以对付环境的实际方式。H3沙因提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理论一直为大多数研究者所接受,他的理论影响广泛。

6.硕士开题报告 篇六

学 院专 业

研 究 生 姓 名

学 号

导师姓名、职称

入 学 年 月

20xx年 11 月 填写

说 明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一般于第三学期进行,完成时间最迟不能超过第四学期。

二、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由3-5名副高职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评议小组设秘书一人,协助组织和处理评议事宜,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由学院作为原始材料保存备查。

三、本开题报告一式二份,学院、研究生处各留一份。

一、论文开题报告 (申请时间: 20xx年 11月 22日 )

11 / 17

13 / 17

14 / 17

15 / 17

二、论文工作实施计划

16 / 17

7.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七

2010年9月29日,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站博士后开题报告会在安全大厦1101会议室召开, 何学秋教授主持会议, 合作导师刘铁民研究员、张兴凯教授、李仲学教授、蒋仲安教授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安科院公共安全研究所、矿山安全技术研究所等相关研究部门, 以及科技发展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等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和研究人员。

此次博士后的开题报告题目分别为:孙恩吉博士《强震作用下尾矿库溃坝演化规律及失稳模拟方法研究》、王永明博士《区域路网系统的脆弱性分析及模拟研究》。

合作导师及其他参会的同志对开题报告的立项名称、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创新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评议, 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及建议。

8.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八

关键词:开题报告;研究生;培养

G643

一、提高综合素养

开题报告之始为选题,即选择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选题来源诸多,可以源自研究生自身的学识积累与判断,来自文献阅读给予的启示,或者来自导师的建议引导。选题过程中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观察及总结能力。纵然知识网罗,对于它的运用不能照搬照抄,学会灵活转化与深入才是深刻的自我吸收。

在学生思考进步的同时,学生在与导师的沟通过程中可以反映学识水平,折射出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度与理解力。从某一层面而言,开题报告的选题过程相当于教育反馈系统,对于导师辅导学生教育上具有启示作用。从而完善教育体系并提高教育水准,从侧面促进研究生学业的进步及思想的成熟。

二、夯实理论基础

研究生完成开题报告时需要查阅大量文献,把已有研究文献所呈现观点加以论证,加强概述化开题报告要求。通过对科研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解,追溯研究问题的起源与历史,把握沿用至今的知识锁链,为自己的论文寻求理论根基,从而打下扎实理论基础,构造系统的知识框架与支撑。汲取知识的过程打开学生的学术眼界,迈进广而全的层面。落实研究的基点,确凿有据,周密严谨。通过与前辈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对比,可以发现研究发展过程的优点与不足,取其精华,从而减少课题研究的弯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术晚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迈动科研的步履。

文献综述为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思路,它不仅需要对文献有大量广泛的阅读,且更多注重于学生如何看待各方面文献观点,进行总结归拢并评判,为己所用。如果文献阅读是“拿来”,那么它则不是简单“放下”——是“转化”。文献综述不是文献陈述,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入自我理解及创造的元素,站在新的视角上看待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发现尚未探及的新知识领域。作为研究生学术创新的产物,必定不是简单堆砌而成的长篇累牍。这就一定程度上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性及先进性。

三、突破自我局限

问题是研究之源。费德尔指出:“提出问题是所有史学研究的开端和终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 [1]于论文之前,始于开题报告,如何选题、如何拓展、如何提炼、如何进展、如何印证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步骤。环环相扣的整体,链条断裂则有待重建。每一个环节都充斥着疑问,后续出错则推敲前一步,依次反推甚至就起初提出的问题合理性划上问号。步步反思,步步完善,步步校正。犹如构建桥梁大厦之前,于内心构想、于图纸描算,开题报告的填写不只是简单填充,字里行间,研究的蓝图跃然纸上。

马斯洛认为:“科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不应该以方法为中心”[2]。方法与问题、方法与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思考方法所对应的问题是什么,对方法的理解就不可能充分,也不可能创造出适合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文献的阅览筛选中,可以发现知识的宝藏、创意的闪光点,但鉴别对比之间,可以察觉构思或实践中的遗漏与欠缺。对于前辈的理论及探索充分思考、大胆质疑,杜绝亦步亦趋。于问题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循序渐进,在质疑与探索中进行更广更深层次的发掘,“否定与自我否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评定,找准位置与价值所在,从而扩充认知,突破自我局限。

四、衔接实践步履

开题报告并非纸上谈兵,对于提出的问题应当能予以解决,这就涉及研究方法的问题。正如“你运用的方法一定要能够回答你的研究问题。” [3]研究方法是回答研究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研究问题的逻辑转换。[4]如果说问题的起草注重于理论,那么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就是理论与现实的衔接。它将研究者的研究课题立体化、实际化、具体化。而研究生则必须将实施操作罗列出来,对于如何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过程详尽描述,并进行实打实地预算与估测,评估研究方法的可行性。深扎理论根基之后,进一步落实后续实际操作。一个看似细致繁杂的过程却锻炼了研究生的科学性思维,化理论为实际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所谓实践出真知,科研的步伐也是猜想与证明的不断循环。列出细致性计劃,指明研究方向,从而脚踏实地地指导行动,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美国哲学家库恩认为:“范式是指在某一学科内被人们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为交流思想的共同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分析方法,其本义是指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在规律及其演进方式。”[5]在一定的学科领域里,惯用的思维与表达方式体现出专业性,又称为学理性,即一项学术研究要符合该领域学术共同体所遵循的学术习惯和学术标准。[6]当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探索出被业界认可的非“伪研究”,并非华而不实的空洞内容,这便让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使这个学习过程富有研究与教育意义。

此外,于研究生而言,设计出自己研究的具体方法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科研的积极性。调动起主观能动性与责任心,对于研究生而言是行动层面的鼓励,有助于行动力的提高。

开题报告是书面报告,却是内容重于形式的研究生培养教案。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对问题加以分析,计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研究生坚持一切以问题为中心,都可以很好地培养研究生的思维模式并锻炼其综合能力。由此可观,作为生动的教科书,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

参考文献:

[1](法)布洛赫, 张和声, 程郁. 为历史学辩护[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马斯洛. 动机与人格[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马克斯韦尔. 质的研究设计[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7.

[4]朱旭东.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1):1-4.

[5]鄢显俊.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问题分析——兼论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学理意识[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3(6):56-60.

通讯作者:汪 丽

9.北邮硕士开题报告 篇九

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有关文献,国内外众学者的相关论文、专著,以及国

内外相关新闻报道等,对所要着手研究的课题作全面地了解与认识。

2.

在对所搜集资料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论文题目,填写开题报告。

3.

对论文作初步构思,构建主体框架,写出论文提纲。

4.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初稿。

我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选题开始,经过了收集资料、编制论文提纲、完成

10.中文硕士专业开题报告 篇十

第一节 区域分布

1. 共有情况

【1】

第二节 音节特点

1.音节统计

【2】

2.《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音节特征

与现代汉语音节相比,有三音节化的趋势。

3.《词典》中表人名词三音节化的原因

第三节 意义特征

1.表人名词的意义分类

2.《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意义分类

1)社会职业身份类。如,司售人员、潜水员、访问学者等。

2)社会关系类。如,网友、鞭炮夫妻、客户等。

3)亲属称谓类。如,婆婆、姐仔。

4)特征类。如冷美人、红毛人、联体婴儿、狗仔队、百事通等。

小结《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意义特征。

第四节 结构特征

1.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类型

2.《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结构类型

1)叠音词

2)音译词

3)复合词

4)派生词

小结《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结构特点。

第五节《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中表人名词的来源探讨

1.复合词来源探讨

如“班主任”的名称的发展变化:

级任教师(1904)--级任导师(1938)--班主任(解放后)

“鞭炮夫妻”:在闽东的一些偏远地区,很多农民夫妻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拜了天地,摆过酒席,以至于生了孩子,孩子都长大成人了,他们却一直没有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在闽东,这样的夫妇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鞭炮夫妻”.

2.词缀来源探讨

1)来源于外语词 --“族”

2)来源于旧有词语 --“奴”

3)来自方言 --“仔”

4)来源于亲属称谓词--“哥”、“姐”、“嫂”

5)来源于音译词 --“客”

3.义素分析(并分析每组语素与对应特征语素的组合搭配)

1)师、手、家

2)人、者、民、员、生、士

3)友、客

第四章 华语社区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异同

第一节 差异性

1.差异表现

2.差异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趋同性

1.趋同性表现

2.趋同的原因

第五章 关于《全球华语词典》收词方面的建议

(一)充实异名词语中表人名词的类型

《词典》中很多生活中常用的表人名词没有列出,如特征类和亲属称谓类的词就比较少。

(二)各地共用词语的收录需增多

据统计,各华语社区的词语的通用程度很高,但是《词典》收录的比较少。

(三)华语区范围需扩大

《词典》华语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日本、韩国等华语区比较少,而欧洲华语区收录更少。

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 小结

第二节 不足及待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1.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收集《全球华语词典》异名词语中的表人名词,并对其各方面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

2.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

横向对比各华语区异名表人名词的特点,纵向对比表人名词的发展。

3.共时描写和历时探源相结合。

从共时方面对表人名词进行描写分析,从历时角度对表人名词的来源进行探源。

(三)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

[2]邹嘉彦 游汝杰《汉语与华人社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9月

[3]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3月

[4]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M].上海辞书出版社,XX年

[5]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语文出版社,XX年

[6]符淮青。《合成词中的指人语素》[M].语文建设,XX年第12期

[7]王珏。《现代汉语名词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8]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齐鲁书社,20XX年

11.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十一

以小课题研究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目标:(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5)促进学校全面发展;(6)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7)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 我校现状及小课题研究的意义

1.我校现状:我校6个语文教师,5个第一学历是中专,1个是大专,为了学历达标,通过自学、广播电视大学、函授等形式达标,现我校语文教师6个中,有2个是中文系毕业,占30%;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占60%。由此可见,科班生少,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语文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小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具体问题以专题研究的方式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小课题的主题比较具体,它深入到学科工作领域内部,是指教学的某一具体问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面对许多问题,具体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做为一个从教17年的语文教师,我以为,放眼语文教学要研究的方方面面实在很多,语文教学艺术有无穷无尽的研究范围,专之愈深愈有趣,亦愈艰难。就比如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的积累与传统文化的传播关系;怎样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中的三维目标怎样确立;怎样实现;怎样处理教材;怎样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等等,涉及的范围之广之多,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应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网络,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沉浮,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的目的。而老师们也会以研究的心志工作学习,享受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走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從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而小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研究起来收山实实在在,有方向,有条件,以小见大,小题大做,既可以发挥教师的特长,又可以使教学成果很快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难题,一举多得。因此,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能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有选择的发展小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正是我校语文老师迫切解决的问题,我校的语文老师们忙于备课,改作业等常规工作,缺乏教研氛围,工作处于低效状态。我深切地希望通过小课题研究不但能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而且能使我校的语文老师以研究的心态工作学习,享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享受的乐趣!

2.小课题研究的意义作用。反思过去,课题研究往往存在着“大、空”等不良现象,效果自然不理想。中学语文教育科研工作必须结合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实际,突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让教师的研究更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自我发展。教师应该有自己的小课题;有自己结合实践工作的反思和记录,这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需。所谓小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的特点是切口小、范围广、方向明、周期短、投资少、收益高。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即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教育教学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小课题“课堂小测的意义”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谐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开展,区域推进差异教育实验)使我们的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教育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相比较于5年一个周期的规划课题,小课题研究更具有“短、平、快”的优势,所以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小课题研究的作用:

(一)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与个人的工作紧密相连的,也是我们有切身体验的事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自身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结果就是直接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服务。在明确一点说,小课题研究就是“自己研究,研究‘自己’,最后在创造新的自己”。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我们有着潜藏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

小课题研究者可以在“做”中学习并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逐步学会通过规范地做课题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科研的归属感。教师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增强科研信心、积累科研经验、感受科研的能量,为将来进行省、地、市(县)级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三)有助于提高科研能力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在研究的过程中,使自己养成“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想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个性化教育教学风格,使自己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三、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选择一个问题,建立一个课题,确立一个目标,实施一项研究,形成一个成果(经验、规律或具体操作方法),研究者选题时要考虑到小课题的选择,强调“以我为本”,也就是直接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立足于“小而精”,选择那些自己有能力驾驭,能搞得了,搞得好的具体实在的题目。

四、小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小课题主要采用基本的、教师易于把握和实施的经验总结、叙事研究、个案研究、调查研究等最常见,最适用的小课题研究方法有:

1.经验总结。通俗讲就是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梳理、归纳、提炼出成熟、典型、理性的做法。

2.叙事研究。“叙”就是叙述,“事”就是事件,它是用讲故事的方式追述还原自己亲身经历或者所见所闻,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表述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学理论的感悟,在叙述的过程中,自己的“经验性教学”往往就转变成了“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

3.调查研究,又称实地调查研究法,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上午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4.个案研究,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基础

12.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篇十二

一、课题名称(即拟研究课题的名称)

二、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该部分应对课题来源、选题的依据、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等做出充分的说明。

三、文献综述

该部分是对拟研究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动态和述评。应对所研究的课题做一研究综述。

四、研究基本构思

该部分应包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手段、途径和预期目标以及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框架

该部分应列出详细的论文纲要,要求结构严谨,有创造性。

六、参考文献

13.法律硕士开题报告 篇十三

浅谈索债型非法拘禁罪

论文选题意义、实践意义

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非法拘禁案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我市基层法院审理非法拘禁案件数量比上年增长达111.1%,索债型非法拘禁犯罪率的明显上升,犯罪人的年龄较低,平均25.3岁,共同犯罪居多,占索债型非法拘禁犯罪的94.74%,并多伴有暴力犯罪,这一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反映出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不规范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处理。对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债的性质,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只规定: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也就是即使索取的是非法之债,只要“债”的关系确实存在,都应以非法拘禁论处(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按牵连犯从重以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罪处理)。至于债务是否到期,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中“他人”的范围,索要超过真实债权数额的债务如何定性等相关细节问题,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对此应认真进行研究,加以有效防范。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对于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债务”是否到期的问题,我国现在刑法学界普遍认为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债务” 只限于已经到了清偿期的`债务,不可以是对于未到期的债务和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非法扣押、拘禁他人中“他人”的范围,并不只能是与行为人有债权债务关系的当事人本人,其既可以是债务人本人,也可以是债务人的近亲属、合伙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关于索债的数额超过债务数额的部分应如何定性的问题,在实践中有的认为,超过部分达到数额较大(一般以元)的,则以绑架罪或者抢劫罪论,如果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仍以非法拘禁论处。

对于违法性认识是否是本罪故意的内容的问题:第一种观点是肯定说。这也是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认为非法拘禁罪的故意必须是“明知是非法而故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第二中观点是否定说。该说认为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再把违法性认识作为故意内容而衡量非法拘禁罪是否成立。

论文写作提纲

1、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概况

1.1我国刑法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规定

1.2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特点

1.2.1起因民间借贷

1.2.2犯罪年龄较低、文化水平低,外来人口、无业者居多

1.2.3共同犯罪居多

1.2.4伴有暴力行为

1.3索债型非法拘禁罪频发的原因

1.3.1宏观经济环境影响

1.3.2地下机构暴力倾向

1.3.3讨债有理无视法律

2、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

2.1客体

2.1.1索债型非法拘禁罪关于债务性质的认定

2.2客观方面

2.2.1行为方式

2.2.2行为对象

2.3主体

2.4主观方面

2.4.1 违法性认识是否是本罪故意的内容

2.4.2非法拘禁罪可否由间接故意构成

3、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中的“共同犯罪”问题

4、“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与“勒赎型”绑架罪的区分

5、对索债型非法拘禁行为的刑事立法

主要参考文献

1、阮齐林,绑架罪的法定刑对绑架罪认定的制约「J」,法学研究,

2、杨萍娟,论非法拘禁罪,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年5月

3、赵秉志,妨害司法活动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年

4、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夏自卫,《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行为的刑法问题》,月

6、邓定远,邓定永,《索债型非法拘禁罪若干问题研究》,《政法学刊》,年第6期,第20卷

7、夏成福,白宗钊,《“索债型”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区分》,《人民法院报》,2006年第6期,第006版

8、周笑竹,《索债型非法拘禁罪研究》,204月

9、高明暄,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0、张士宝,何家弘,《法学家茶座》,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月

11、刘树德,《绑架罪案解》,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月

12浅析索债型非法拘

现有理论基础

本人认为,索债型非法拘禁中“他人”的既可以是债务人本人,也可以是债务人的近亲属、合伙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当债务人为单位时,其法定代表人或其他成员也可能成为被拘禁的对象。这样的理解更符合司法解释的精神。但行为人为了索取债务,而将与债务人没有共同财产关系,扶养、抚养关系的第三者作为人质拘禁的,则应认定为绑架罪。

本人认为,如果行为人再追索债务的过程中,索取的财物大于实际存在的债务时,对行为性质的认定要具体分析,分不同情况以非法拘禁罪、绑架罪或抢劫罪定罪处罚:

第一, 若行为人索取的数额略高于债务数额,说明其主观目的主要是为了索取债务,而不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其主观的恶性并无实质性的改变,所以,仍应按非法拘禁罪定罪量刑。这也符合罪行相适应原则。行为人索取债务数额虽然明显超出其债权总额,但如果行为人在索取钱财时,考虑了其在债权债务关系中受到的经济损失及其为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因素时,说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仍是为了索取财物,而不是勒索他人财物。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对于该行为仍应以非法拘禁罪定罪论处。

第二,若行为人借索取债务之际向债务人或其亲属索要明显超过其债权总额及其为实现债权所花费的费用等经济其他损失的,说明行为人的犯罪目的已不再局限于索取债务,而是同时具备了勒索财物的目的。对此,应该按照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想象竞合犯的法律适用原则来处理,择一重罪论处,即应认定为绑架罪。

在考虑“超额”部分合理性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该考虑债务中本金存在的合理利息及其收益;二是要考虑为讨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侵权之债中债务数额除了实际支出即实际损失的数额外,侵权之债还包括误工费,在一定情况下还包括护理费和营养费。总之,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分析确定“超额”部分的合理性。

14.硕士学位开题报告 篇十四

摘 要:本文以青岛地区为例,在新的自费读研政策下,将读研的成本和收益额进行对比,为本科毕业生理性择业决策提供参考。在计算读研人力资本投资及收益时,我们将投资限于期初,收益扩展为全部工作年限,同时结合新政策下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综合考虑读研所花费的直接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最后通过excel数据处理,直观显示39岁以后,硕士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将会超过本科毕业生且逐年拉大距离。因此,长远来看,读研是一种高回报的投资。

关键词:自费读研政策;硕士研究生;本科应届毕业生;成本;收益

研究背景: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自费读研政策在经一段热议之后于2014年秋季学期起开始执行。读研作为一种高级耐用的智力消费品投资,其前期成本必然是高额的,且收益未知。这里我们以青岛高校为例,将自费读研的成本及收益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徘徊在考研与就业边缘的应届生提供参考。

1 读研成本

1.1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因选择考研而“放弃”的机会所折合成的成本。通过中国新闻网挂网调查3个月显示,2015年已签约的本科生的平均薪资为3694元,从签约单位所在城市来看,选择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签约月薪为4364元要比省会城市的月薪(3692元)高出672元,比地级城市及以下的(3162元)高出1202元[1]。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本科生的就业薪资还是不错的,那么这也显示出,考研的机会成本不低。考虑到调查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性,我们结合招聘会市场常给出的薪资作为参考,结合网上问卷调查将本科生毕业前三年的月薪均值暂定为3500元,那么三年就是126000元。

1.2 非机会成本

非机会成本主要由读研时期的消费成本以及此成本的投资收益损失费用两部分组成。

1.2.1 消费成本

据2014年《青岛早报》公布,山东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研究生教育标准称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学费每年最高将达到8000元,专业硕士学费最高可达一万元[2]。三年读研学费即24000元。青岛高校研究生住宿费每年均值在1000元左右,学生生活费因个人差异而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通过数据调查取均值按每月人均800元计,每学年在校时间取10个月,则每学年生活费为8000元,三年生活费、住宿费、学费之和即51000元。

根据相关调查,我们得知备考一年的资料成本大约在3000~4000元[3],更有甚者高达几万元。除购买考研资料之外,考生们还需交考研报名费150元,到报考学校进行复试,交通费用也由此产生。根据有关调查,考研期间的交通费用大约在800元。即其他成本共为950元。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读研的消费成本C消费=51000+4000+950=55950元。

1.2.2 投资收益的损失费用

根据上面我们得知,读研的消费成本为55950元。如果这些费用不投资于教育,而是用于其他投资,那么研究生三年的非机会成本又将获得多少收益呢?我们以最基本的银行存款来进行假设,目前2015年的三年存款年利率为4.68%。所以三年所得利息为i=C投损=A×4.68%×n=55950×4.68%×3=7855.38元。

1.3 小结

读研总成本=机会成本+非机会成本,结合我们上面的理论,C成=C机+C非机。再根据我们调查到的数据C机=126000,C消费=55950,C投损=7855.38。则读研总成本C成=126000+55950+7855.38=189805.38(元)。

2 读研收益

2.1 读研期间所节约的生活成本

读研和工作不一样,读研期间居住宿舍,用餐食堂,虽有花费,却远远不及工作的花费数目。下面我们来算一下读研三年将会节约的生活成本,相关数据以青岛地区为例。衣,一年节约费用约为2000元;食,一年可节约2400元;住,一年的房租为12000元[4](此处是以合租为参考标准);行,一年节省的交通费用为960元。

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可得C节=C节×3=(C衣+C食+C住+C行)×3=(2000+2400+12000+960)×3=52080(元),即三年节约生活成本为52080元。

2.2 读研期间奖学金收益

伴随2014年秋季自费读研政策的施行,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随之出炉。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将现有的研究生普通奖学金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范围覆盖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硕士生资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6000元。具体标准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5]。读研三年即为3×6000=18000(元)。

2.3 毕业后薪资收益

从终生收益总和来看,到60岁,研究生收益总和比本科生收益总和高655574元。由于终身收入涉及时段较长,中间变数较多,所以上表只能粗略的代表终身收入预期。不过,毫无疑问,从长远来看,研究生薪资收益远大于本科生。(表1)

2.4 小结

根据C收=C薪+C节+C奖,在考虑研究生毕业后终身薪资收益的情况下,C收=2280244+52080+18000=2350324(元),相比于读研成本189805.38元,可以明显看出收益大于成本。

3 总结

以青岛地区为例,在新的自费读研政策的大环境下,我们调查得到读研总成本为189805.38元,读研期间的收益为70080元,读研后60年的薪资为2350324元。现在将本科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收益累积进行对比(图1)可以看出:39岁之前,本科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大于硕士毕业生;39岁时,二者相等;39岁以后,硕士毕业生的收益累积大于本科毕业生且逐年拉大距离。

由于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及收益受地域、专业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同时个人能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后的薪资收入,所以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广大在校生应以个人实际情况为准,结合本文分析,在是否考研的问题上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2015届毕业生签约薪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月薪最低[EB/OL]. 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5/03-27/7164964.shtml,2015-03-27.

[2]青岛早报.读研学费每年最高8000元大学学费今年也要涨[EB/OL].http://news.qingdaonews.com/qingdao/2014-02/10/content_10265506.htm,2014-02-10.

[3]新华网山西频道.考研要花多少钱?[EB/OL]. http//www. sx. xinhuanl com kjyw,2004-11-22.

[4]搜房网综合整理.青岛毕业生月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房租花掉大半[EB/OL].http://esf.qd.fang.com/newsecond/news/12653418.htm,2014-04-28.

[5]《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

[6]赵瑜,刘梅英,肖湘,巫强,彭鹏.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14.

上一篇:廉政教育仿真模拟试题下一篇:2018厦门大学考研:浅谈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