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2024-06-1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精选8篇)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篇一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矛与盾》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矛与盾》是一则古代寓言,节选自《韩非子》。全文共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让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对。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文字简练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短小有趣,道理明了深刻,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让他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

二、设计理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使故事中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去体会,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所绽放的魅力。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矛与盾》一文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睛之笔蕴含寓意。凭心而论,学生在接触文言文时,难免觉得拗口难读,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由于学生在第十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学生借助译文已经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积累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

1、读通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4、利用“自相矛盾”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六、教学准备

配套的学习软件、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寓言,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现在我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上,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板书:矛与盾。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的写法。

3、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点击学习软件,动漫视频显示矛与盾的图片。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刺),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用来防守(挡),作战时遮挡刀箭。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体裁,并通过回忆寓言故事,加深理解,积累词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

3、师范读。(点击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幻灯片划出节奏

4、教学“鬻”字。“鬻”读“yù”,意思是“卖”。

5、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誉、吾、陷;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C、书写这些生字

6、文言文的朗读还要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听录音吧!(点击多媒体课件,欣赏配乐范读)

7、再试着练一练,可以读给你的同位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先求读准,再求读懂。并通过听录音初步感知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包含其中的韵味。)

(三)、借助译文,自学课文。

1.文言文比较深奥,请同学们运用上学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课后译文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环节,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或工具书,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四)、汇报交流,悟情诵读

1.同学们读懂了古文,真好。那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楚人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课件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①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谁来当当这个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②这面盾坚固吗?夸得还不够!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他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练习一下。请生读(播放动漫视频,情景配音。)

2、(小结过渡)我们读懂了第一句,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请看第2句话。

①课件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②谁再来读这句,好好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学生评读)生:这支长矛十分锋利,没有不能穿透的东西,真是锐不可挡。

③(小结)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呀!看他神气十足,充满自信。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语言有什么不同。

(夸盾时他用了个否定词“莫”,想把他的盾卖出去;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④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卖力。

3、楚人的一番夸耀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你们看图上有哪些人?课件出示图片(有年迈的老者,有年轻的小伙子、有俊俏的姑娘、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围观的人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有什么反应?

不同的人物问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模仿不同的人物读出不同的语气。)

4、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表现呢?观察图上那个人的表情,可以用那个词语来形容?(那个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目瞪口呆等。)齐读书上的句子。(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

你能读读这句话吗?(读出楚人的可笑、尴尬的样子。)

5、刚才我们结合课后译文读懂了每一句话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矛与盾》这个故事?自由练习。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课文插图,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悟情明理,强化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讲述故事,落实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的训练。)

(五)、深入体会,明理诵读。1.假如这个楚人真的就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演示给大家看,会出现什么结果?(用事实证明楚人的话不攻自破、自相矛盾。)

2.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有什么启发?

(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要言过其实,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3.幻灯出示句子,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如: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设计意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并通过生活实例,体情悟道水到渠成,自然无痕,)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以凝练的语言,又一次把我们带进了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熟练背诵课文。

3、幻灯出示练习题: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矛与盾》是一篇古代()故 事,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语 是 :()。这则寓言的寓意:()。

(设计意图: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同时,并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篇二

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 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 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 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 还是难免有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 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很好地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苏教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石头书》这一课, “化石”、“煤炭”的形成, 以及地壳的运动, 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在教学中, 我们通过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 借助信息技术, 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的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我们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引入时代活水, 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 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 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使教材“活”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整合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 拨一拨, 动一动, 原本聪灵的个性被扼杀。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 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网络环境下学习,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 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 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课外知识, 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又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恐龙》一课的教学时, 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处理、补充, 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 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我的引导下, 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 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而且对恐龙的一些其他知识了解了很多。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信息技术和学科有效课程整合的网络信息领域, 这种教学将会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 张扬学生的个性特征。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 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 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 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看来刻不容缓。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 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赶海》一课向我们展现了大海的美丽以及生活在海边的儿童感受到的特有的乐趣, 文章写得生动、感人。但对于远离海滨的孩子来说, 要让他们在头脑中想象然后再去理解感受, 实在有画饼充饥之感。教学时, 我巧妙利用多媒体课件:在上课伊始, 通过播放《大海啊, 故乡》的优美旋律, 使学生入情;然后将风平浪静、波涛汹涌的大海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使学生入境;再将海边孩子们的乐趣通过画面出示, 让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表演, 情境交融, 动静交替,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 在《大海啊, 故乡》的动听旋律中结束全文, 首尾呼应, 余韵缭绕。这样的学习, 学生不会有丝毫的枯燥、烦闷之感, 寓学于乐, 课堂充满了美感与生机。

又如在《一次特殊的葬礼》教学中, 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 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 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 特别是水源的污染, 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 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型教学方法中, 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 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 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探究性课题的整合

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 我们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性课题的研究。

比如我们在校园网或教师的个人主页上, 公布研究的课题“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许多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 围绕选题, 或个人或组合成学习小组, 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 整理自己的成果, 写成小论文在网上发布。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语文拓展型课题的整合, 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 不仅学习了他人的研究成果, 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 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五、信息技术与小语文学科整合所要注意的问题

在“课程整合”的研究过程中, 我们感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尽管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 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 尤其是小学生, 往往因相关同步知识不具备而使辅助教学本身遇到障碍。

二是要切实从语文学科的角度需求出发来使用计算机, 而不是为了用计算机而使用, 要强调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和学科教学基础, 要在充分了解传统教学的基础上使用计算机, 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而不是抛开一切只要用计算机就行。关键还是教学设计。

三是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缺乏, 使“课程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 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 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会耽误本身的教学任务。

四是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

五是信息污染与网络安全。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初探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课程整合

1引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教学中需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并且加强对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就是将小学课堂教学与多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完美的融合起来,更好的完成语文教学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现代教育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条件,体现其教学的优越性,是每位教师都应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

2.1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增加的源源不断的新鲜内容。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下,得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广泛涉猎各类知识,进而促使学生提高获取知识和分析知识的素养。此外,运用计算机网络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四年级语文课本《丝绸之路》一课,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对丝绸之路的全程进行展示,对古今地名、国家进行简单介绍,即可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对于中国版图边界的演变也有相关的涉及,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结成小组课下研究中国地理版图演变的历史,增强学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教学真正的目的是“授人以渔”,使学生在信息技术支持的语文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的参与学习。在新的设备、新的手段、新的方式的教学下,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度有很强的培养作用。

2.2提高课堂效率

小學语文课文一般选用贴近生活现实,充分体现时代气息的文章,热情洋溢用充满童趣,其涉及的知识丰富,内容涵盖面广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任务较重。信息技术的运用,课堂展示得以变得丰富多彩,教与学能够高效率的结合起来。例如,课文的朗诵方面,由于部分课文需要充沛的感情,部分教师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因此,借用信息技术播放音频文件就十分必要,也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2.3丰富学生视听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使枯燥死板的语言文学生动活泼起来,具有了图文并茂的特点,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可以将学生带进不同的场景中,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塑造的情境,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强大魅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学生的思维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为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音乐、图片与视频文件的结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学生视听在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途径

3.1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先进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应用已十分广泛,但仅仅停留在多媒体使用与课件展示等狭隘的范围内,没有将信息技术利用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各阶段中。然而,不论是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目前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只停留在展示的阶段,其作为辅导工具和交流媒介的作用还不突出,更大程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还不明显。

一线教师没有深刻理解信息技术的的真正内涵,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获取”和“显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而信息技术的其他方面作用则不是很明显。面对此种状况,小学语文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创新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作用,使其优势条件能够充分的发挥,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使学生更好的收益。

3.2根据具体情况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文章或者活动,创设合适的情境。比如,低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稍微薄弱,图片展示上就应该选用比较简单易懂的图片,必要时需进行图片内容的描述;而高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已得到明显的锻炼和提高,可以有一些较为抽象的图片展示,促使其发挥想象力,展开充分的联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启发学生思考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启发,提出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而又力所能及的问题,提高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进而主动。高效的完成学习的任务。

4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福了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各方面有了新的变革。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重要来源地,在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方面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已经可以见到明显的教学效果,但目前的运用方式较为单一,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索,寻求其多方面的应用途径,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康艳丽.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5期

[2]刘丽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探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4期

[3]张兴良,窦彩霞.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的粗略看法.《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1期

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篇四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有效工具。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两个教育平台呈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样,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比比皆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也正进行着,新课程所推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育家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识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接受学习”的方式为主,而忽视了“发现学习”这种方式。

上述两种理论相结合就成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扩大认知空间,增大信息量,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可感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更多更有效更迅速的交流方式,从而实现“生与生”、“师与生”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为课改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这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达到的共识。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现状。

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种偏向。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地运用多媒

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题刚开始时,我们老师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它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生动情景,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两大

偏向。

首先,片面追求教学媒体的高档化,夸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并非花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如画面追求漂亮精致,文字出现富于变化等,从而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我们的主体——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大量多媒体课件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该说的、该板书的信息材料变成电声光教育媒体,到必要时放出来给学生看、听。我们的课堂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热闹纷呈,但教师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仍是知识的接受者。

其实,这以上两种偏向是对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狭隘的认识,它仅仅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外在的“形”,而没有真正看到它的内在“本质”。如果在实践中延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必然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更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不能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应该是教学观念上的变革。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开始思考摸索既能吸纳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又能体现教学观念变革的课堂教学。

2、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教材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创造

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开放的网络环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其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

整合的语文教学有以下特点:

(1)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把它作为学生在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的起点。

(2)教学过程的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教师制作的资源网上的相关资料或其他网络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协作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加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的网络化。一改过去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教学结果的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安排的,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语文课都适用,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必须具备所有环节。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践中引发的思考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技术方面的阻碍,在我们体验着探索艰辛的同时,也深感着创造的快乐。学生兴趣的高昂、思维的活跃、能力的创新都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并引发了许多思考。

1、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要热心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由被动的接受到自由选择、自由探究,部分学生容易在浩大的信息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信息化教学就要

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3.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可全盘否定。

在大力倡导发现学习的前提下,除了关注学生的主动探究、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忽略接受学习。信息资源的大量和多样性不能取代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我们仍应重视学生基础语文能力的培养。我们也认识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主

体回归的课堂不等于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师生之间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

5.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 篇五

杨善集小学 吴旭丽 8/5/201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是重在培养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小学生愿学、乐学,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进而从中学到知识、扩展视野、发展能力。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大部分小学生都感到上语文课比较枯燥、乏味,一味的写字、朗读课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对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活动影像,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交互性、大信息量、大容量等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所以课堂教学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其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优美音乐的情感渲染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最

终使小学生愿学、乐学,在游戏、快乐中学习语文,获得发展。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小学语文老师,我知晓自己与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之间的巨大差距,我在虚心向他们请教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将传统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在检查小学生识字情况时,发现孩子们对于识字的兴趣不是很高,往往都是碍于老师的要求而被动的识字,于是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小学生爱游戏的心理特点,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了许多识字小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识字,极大的提高了小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葡萄沟》一课,我根据本课描写葡萄沟的葡萄的特点设计了“比赛摘葡萄,看谁摘得多”的识字小游戏,孩子们竞争激烈,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把小手举过了头顶,想一展自己“摘葡萄”的本领;又如在《日月潭》一课,为了让学生清楚直观的了解日月潭的位置,我以中国地图为背景,以我们的家乡为起点,以台湾日月潭为终点,设计了一个“到台湾旅游的路线识字大冒险”小游戏,这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台湾日月潭的位置,更能够通过这个小游戏激发小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孩子们跃跃欲试,都希望能够通过识字闯关成功抵达台湾日月潭。

其次,在课文朗读中,我发现有些课文语言优美生动,读来朗朗上口,根据课文要求需要有感情朗读,可不管我怎样示范教他们带感情朗读,效果都不是很好,他们还是按自己的老样子生硬的唱读,个别读时,很多学生还会拘谨。在经过几番思考之后,我利用网络资源

下载了许多优美的课文朗诵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模仿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我又在网上搜集了许多适合做朗读的背景音乐,有甜美的、欢快的、悲伤的等等,根据每篇课文的感情色彩,我选择其中一首作为朗读背景音乐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效果显而易见,孩子们被优美的背景音乐感染了,读起课文来有声有色,整个人似乎融入了这篇文章,似乎他们就是这篇课文的小作者,那些拘谨的小学生们在背景音乐为他们壮胆的情况下也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起来,似乎他就是今天的主角。在读到欢快、温馨、优美的语句时,他们脸上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在读到伤感、失落的句子时,他们面色凝重,声音上甚至有些哽咽,个别同学还会眼含泪水,显示出同情、感同身受的表情,最后说上一两句比较感慨的话。看到他们的表现,我也欣慰了许多,心想幸亏有多媒体的帮助,不仅效果明显,而且让我少了许多的说教,毕竟每个人对课文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我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强加给孩子们,那他们就缺少了自己的思考、忽略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更不能培养出多样化、多元化的孩子们。

最后,在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屏幕上,学生们一边看,老师或者学生一边读,要比单纯的老师读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利用多媒体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听觉系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系统,不言而喻,听视觉相结合比只利用听觉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有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句子、古诗、课文以及孩子们没见过的事物上,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图片、flash课件、动画

等在课堂上用多媒体播放给孩子们看,即直观又深刻,不仅扩展了孩子们的视野,而且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我有意询问了一些高年级并且没有用过信息技术上课的学生关于一些词语、课文、事物的相关理解时,他们大部分表示没见过、不懂、忘了。而当我问我班学生相同的问题时,他们大部分都能说出一点东西来。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融合的效果可见一斑。

6.初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篇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给传统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下,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成了相关人员研究的焦点。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呢?为简单起见,以下就简称“整合”。的重要课程资源,成为学科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家要更新对“课程”的认识,形成新的课程观。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使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材料、教学背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动态系统。其中,教材、教学材料、教学背景、教学环境等,均可由信息技术提供,因此,信息技术应是课程的一个有机部分。那么,在“整合”条件的课程的概念是:课程是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材、教学材料、教学背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动态系统。

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现状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一般情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新的观点、新的教材全面推广之后,许多小学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和实验。在整合的探究研究当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注重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人手,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等方面,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突破原来单一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探究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原有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开设了广阔的平台,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活力。实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它有多方面的优点:

1.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发生一些困难。这是因为数学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公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授,就很容易使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严肃和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对于在思维方面还处在形象思维较具体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期望教师所教的内容能够具体、形象、丰富。所以如果教师在展示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时,能够适度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或者在课件中能把重点、难点的内容设置成醒目的颜色,把一些固定不动的几何图形运动起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更加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这一知识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看计算机演示的动画:小猴、小兔、小猫、小狗四个动物骑自行车比赛(小猴的自行车车轮是圆的,小兔的是正方形,小猫的也是圆的,但它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小狗的是三角形)。在演示这个动画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猜测“谁会最先达到终点”,“为什么”等问题,这样引入新课,就可以为教学创造生活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可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化的多媒体课件能够通过声音、动画等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2.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科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大信息源。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7.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篇七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单纯的一门课程,小学语文课在小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承担着丰富学生情感与感官的责任外,还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等等教学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还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彻底地改变了过去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为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都带来重要的作用。

1.丰富学生的情感与知识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的高度共享,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是丰富孩子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信息技术本身存在的特点为孩子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自然。丰富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信息技术中大量的共享信息,教师通过筛选与甄别,通过对学生的展示,不仅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对其情感也有着良好的引导作用。

2.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为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同时还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声音、图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还将文字与声音、图片相结合,在课程的学习中无疑为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非都是听说读写等,小学生本身就存在很大的玩心,在课堂中安安静静地坐着学习,无疑是坐不住的,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课堂氛围带来了活跃的因素,使孩子们能够重拾童心,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玩着学”。同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为学生灌输知识,并且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图文声茂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所特有的特点除了信息的高度共享之外,还具有操作简单以及较强的互动性,这些特点可以使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并且通过网络交流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形成。同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信息的分享,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有助于学生拓展课外知识,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事情的两面性告诉我们,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带来的不仅仅是积极的影响,信息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避免出现消极的影响。

1.信息的筛选与甄别

信息技术的信息的高度共享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扩展了知识,但是由于信息的高度共享,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信息都被共享,因此就增加了教师对信息的筛选与甄别,大量的信息使教师在教学中选取自己能用的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选取信息的过程中要切记与语文课程相结合,与小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甄选出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有意义的信息。

2.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

信息技术带来的种种强大的技术极大地引起了小学生的兴趣,互联网中大量的知识、视频、图画以及游戏等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但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还不够,容易沉迷于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快感中,因此教师与家长都要重视这个问题,加强对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互联网,使互联网发挥其积极有利的作用,避免消极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一把利器,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消极的影响,教师应该重视其积极影响与消极的影响,学会规避不良影响带来的后果,积极地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成长特点,通过灵活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有利作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工具。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也逐渐地成为教师教学的有效工具。主要探索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具体提出了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意义,以及在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整合

参考文献

8.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篇八

[关键词]阅读;写作;信息技术;整合运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整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策略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拼音识字能力。汉语拼音对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后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基石。如果学生拼音学不好,无疑会给今后的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带来严重障碍。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对于“a、o、e”这样的拼音字母,虽然有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前班已经学过,但是这几个音怎样才能发得标准,对他们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特长,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积极性。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图像、课文插图,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教他们学会听普通话,以及结合拼音教学进行正音的工作将汉语拼音教学与口语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既巩固拼音教学的成果,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使学生在尚未接触汉字之前,便可以掌握不少词语和句子的正确读法。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对书面材料充分调动认读、理解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是一种基本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和思维品质。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这一点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值得重视和深思的课题。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给学生阅读的文章,应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首先品质,陶冶情操,扩大视野,而且还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这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学到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用词、造句、立意、修辞等表现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与作文的联系,以读促文。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收成什么文章。”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离开生活,即使写作方法再多再好,也是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的。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影、影视、幻灯、实地参观、亲身实践等具体形式,使学生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写出言之有物的好作文。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同样的一段素材,这样写和那样写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涉及到“怎么写”的问题,这也是小学语言教学的一个难点。因此,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必须与前面的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方面教学的优势,加强学生用词造句、写话和写作训练,以及教师加强具体指导和讲评等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电影、电视、幻灯、投影等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具体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必要的讲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具体丰富、感人,从而收到传统教学较难或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需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后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以课件为中心,而应以立足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中心。不能出现人灌或机灌,更不能是“人灌加机灌”,加强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的积极实践。只有正确地认识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上一篇:鼠年春节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