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共16篇)
1.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一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准确评价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关键词 教学;课堂;课程改革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某些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我们发现:许多课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性”。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的初步探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每一位教师都清楚,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应该得以体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语文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简单、枯燥、平庸,没有创意,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问题情境创设的优化性。那么,如何去创设优化性的问题情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的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问题要紧扣有关的语文学习内容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语文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的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扣语文有关的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一方面,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语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语文知识方面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语文实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3.问题要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语文奥秘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语文的特点,经历语文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组织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有的老师认为,一堂课中如果没有小组合作探究,就体现不出新课改的理念,于是,不用合作讨论的问题也去讨论,结果讨论不但没有效果,浪费了时间,还使学生产生了浮躁的情绪,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要组织探究活动一定要考虑这节课是否有探究的必要?是否每篇课文都要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探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等等。如果这节课真的需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话,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2.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二
一、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打造高效课堂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学效率有着较高的要求,题海战术、时间战术已经无法适应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范畴内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素质化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只有坚持这一条道路,才能推动语文教学工作向前深入开展。教师要将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同时也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打造高效课堂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新的教学经验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值得借鉴的重要成果。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从多个层面和维度进行了探索,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教师都应当始终紧扣课堂教学这一重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正是着眼于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进行的探索,教师应当将打造高效课堂作为促进教学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使其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必然选择。
3.打造高效课堂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抓手
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对语文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谈不上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程度势必得到有效提升,无论是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是各种教学经验、模式的尝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打造高效课堂,对于提高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打造高效课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
高效的语文课堂建设包含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过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往往成为教师忽略的内容。在大力推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当下,学生的能力培养被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借鉴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全面成长的促进功能。因此,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
二、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
1.营造浓厚氛围,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项沟通与交流的活动,特别是对于高中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而言,环境氛围对他们产生的心理暗示作用非常明显,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而且能踊跃参与师生互动。反之,淡漠的环境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首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做到和蔼可亲。其次,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注意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特别是要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幸福感,这对于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经过实践可以充分验证:当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学习时,课堂氛围就会更加活跃,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整个教学目标任务完成的效果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兼顾到情感因素的发掘和利用,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2.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欲望。学生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单向传授,而是要求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一些独特的见解。在这一方面,教师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将教学目标任务设计为启发性思考题,学生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围绕这一组思考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大家群策群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形成小组的答案。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应坚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则。各小组将答案进行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其他小组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完善,也可以安排一些学生进行补充发言。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发言补充的过程中,重点是进行一些提示,当学生的思维方向出现偏差或者没有抓住重点的时候,应给予适当的提示,以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只有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3.借助信息手段,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信息手段是近年来最为得力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它不仅演示生动灵活,而且蕴含的信息量丰富,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语文教师要重视将信息手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具体组织环节可以在开头导入的时候加以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课堂阅读分析时补充信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还可以在思想教育环节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内心感知效果。这些方面都是教师应当加以关注的环节。在信息手段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自行设计教学课件,不能简单地以拿来主义进行教学演示,而是要通过自主设计提高教学课件和语文教学方案的融合性。教师还要注重使用时机的选择,以及使用频率的控制。特别是在使用频率上,不能过多、过滥,使本应师生互动为主的学习过程变成信息媒体展示的演示过程,要做到科学、高效地使用,真正发挥信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4.渗透学习技巧指导,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必定是紧凑、科学、精练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高效,必须重视学习技巧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学会听。听什么?听老师的启发引导,听同学的补充发言,通过认真听为自己的思维活动提供基础和借鉴。其次,教会学生精练地记。记什么?记教师提示的重点,记同学发言的要点,记板书上一些精练的框架。所谓好脑袋不如烂笔头,本节课学习内容记忆得再好,总有遗忘的时候,而以文字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记载下来,以后可以随时进行回顾、复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说。说什么?说自己的理解,说自己的观点,说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同学进行学习和交流,既接受其他同学提出的完善修改意见,又要善于指出其他同学发言有待改进之处。这样,整个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热烈,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对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帮助。
5.当堂检测梳理,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一节课下来学习效果如何,教师要通过检测活动来获得反馈信息,而最直接、最及时的反馈来自于当堂检测。教师在上课前,可印制一些关于本堂课教学重难点的精练的检测题,以作业纸的形式在本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进行简要检测。这一检测的效果在于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检测评估一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效果如何。可见,通过当堂检测,师生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反馈信息,这样的反馈信息及时、准确,有助于教师在下一步教学中及时回顾和弥补,也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后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当堂检测的内容不宜过多,而应重在精练,以了解学生每节课学习的目标任务达成度。这样的检测方式,可以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是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
三、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工作要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强调高效课堂的建设,并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和尝试。要想全面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当抓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要点。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周密、科学的教学方案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重要基础。教学活动在教学方案的引导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方案进行全面的优化,要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特点进行分析,要读透教材并将其中的重点与难点提炼出来,在设计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的时候予以突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重视因地制宜,除了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之外,还要善于将其他地区一些成功的经验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之中,体现他山之石为己所用的效果。只有制定了周密的教学方案,整个语文课堂才能够高效展开。
2.深入研究学生特点
高中生在学习活动中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除了学习基础与能力差异之外,学习的状态与思想情绪对教学成效的影响也较为明显。为了更好地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要对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能力、学习情感与态度等方面一清二楚,接下来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略。比如,针对优秀生采取什么样的激励措施,对学困生怎样兼顾和帮扶等。只有做到目标指向精准,才能保证语文高效课堂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师在打造高效课堂进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课堂的有效驾驭,在按照教学方案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方式,确保时时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研究的内容上。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教师要临阵不慌、有效应对,掌控住整个语文教学的大局。较高的课堂驾驭水平,不仅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需要,也体现了教师自身履职尽责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强化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将高效课堂深入推进下去。
4.精准定位师生角色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关系到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及教学前进的方向。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必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教师要定位自身为启发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对学生释疑解惑的作用。凡是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解决的问题,都应当纳入到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环节之中,设计一些环节引导学生去研究分析、总结提炼。只有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和有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需要浓厚的氛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信息手段的作用,强化学习技巧的指导以及重视信息反馈,才能促进语文教学的深入开展。同时,高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技巧、提高能力、学会反思,从而使语文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文章从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意义、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措施、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工作要点等方面入手,对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意义,措施,要点
参考文献
[1]林红梅.高中语文创新性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
[2]孙艳静.谈高中语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4(12).
[3]王四鸿.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中学语文,2011(36).
[4]胡程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现状反思及策略探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4.
3.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打造策略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校课堂;打造策略
俗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保持高度关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便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成功的真正秘诀,学生们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拥有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才能够真正施展各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打造策略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希望能够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语文教师要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学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身上所承担的最基础性的责任,就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保证自己是了解自己的学生的。要想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语文教师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是需要学生继续学习的,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语文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以及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调查和了解好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们是否已经具备了掌握全新知识和全新能力的基本素质,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到底如何,此外,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等,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与学生多多交流和沟通,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语文教师一定要抓住各种机会来帮助存在问题的学生们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
二、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语文教师要想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在基础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将语文教材中所潜在的资源全部挖掘出来,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材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主旨、准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根据文章的价值引导学生拓展和延伸自己的思考方式,最终形成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个性化教学设计。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每一次的备课活动,不管自己有着多么丰富的教学经验,也不管这篇文章有多么熟悉,一定要每次上课之前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进行品读,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来确定自己的讲课方式,每次都要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讲解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是能够与文章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将文章中的潜在价值全充分挖掘出来,把握住每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作者自己的写作风格,帮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从文章中汲取养分,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
三、科学设计目标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从纵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课标意识――总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往复,自下而上,全局在胸;由下而上,步步紧扣,避免教学目标的盲目性、随意性。从横向看,语文教学目标是依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思路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弊端,强调了三者的整合,注重了综合性。制订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纵横的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確、扎实、有效果,既有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的针对性,又有体现综观全局、以点驭面的整体性;既有具体描述,便于检测评定的明确性,又有实施达成,在教学中落实的可行性。
四、把握课堂“三度”
“三度”就是速度、密度、难度。课堂教学的速度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课堂教学的密度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程度。课堂教学传授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如果一堂课松松垮垮,没有足够的思维密度,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的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课堂教学的难度指教授和学习者在教学时感到表达、理解、运用等的难易程度,这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时的难易程度。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是浪费。把握好课堂“三度”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五、结语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绝非是一件易事,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致力于探究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焕然一新的感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习到知识,全面掌握住获取语文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杨长河. 《新课程:中学》 - 2015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2]赵媛媛 .《学周刊a版》 - 201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李红艳 .《亚太教育》 - 2015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路探索.
[4]田春岭. 《新课程·上旬》 - 2015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5]谢震.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 2015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
4.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篇四
羊流镇初级中学张庆录
一、建立语文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内容庞杂,知识繁多,不系统,不清晰,很多学生学习语文不知从何下手。针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例一:魏书生语文知识树
一、基础知识
1、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
2、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
3、修辞:比拟、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引用、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反语、反问
4、标点:句号、顿号、冒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着重号、逗号、分号、问号、引号、省略号、连接号、间隔号。
5、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
6、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
7、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
8、逻辑:概念、判断、推理。
二、阅读与写作
1、材料:生动、典型、围绕中心、新颖、真实。
2、表达:抒情、议论、记叙、描写、说明。
3、体裁:剧本、诗歌、小说、散文、应用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4、中心:鲜明、正确、集中、深刻。
5、结构:层次、开头、过度、段落、结尾、照应。
6: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通顺。
三、文学常识
1、古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2、现代:五四以来、抗战时期、解放战争。
3、当代:反右前、文革前、文革后。
4、外国:亚州、美州、欧洲。
四、文言文知识
1、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
2、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3、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4、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共四部分22项131点。
例二:议论文阅读,可采用文科理科化的复习方法。
中考要求
中考说明考试目标中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能力”中对简单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指出议论的观点、材料和常见的论证方法(如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能分析关键性词句,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中考考点
1、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3、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理解议论文的结构与层次
5、理解文中有关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6、依据要求补充相关内容(论据)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其目的在于通过以理服人,让读者接受作者的见解、主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㈠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1.论点的特点:
从内容方上讲:
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
三是新颖,就是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之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从形式上讲:
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
2.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 1个(统帅分论点)
⑴明确:分论点 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提出论点的几种方法:①标题②开头③中间④结尾
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等。
3.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温馨提醒:
弄清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理解中心论点的总领和总收的作用。
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表述中提到的“论点”一般指中心论点。
㈡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在文章中起支持、证明论点的作用
⑴论据的类型:
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
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的特点:
一是真实性。就是在议论中所用的人和事、景和物以及经典名言等,都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虚假,因为只有这样的论据才有说服力,才有论证力度。
二是典型性。就是所用的论据一定要有代表性,要具有以少胜多,以一驭十的特点,要能代表某个方面的主流,体现出时代精神。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学科、国别、古今等)。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㈢论证(怎样证明)
1、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方法。
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法):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②道理论证(引证法):用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原理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证明深奥难懂的道理。
四种论证方法作用分析如下:
一、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二、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 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
三、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很好地证明了 … …的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道理论证:作者引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深刻、透彻,更有说服力。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论点与论据之间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联系论点与论据的纽带。
三、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
一、提出问题(引论)是什么
二、分析问题(本论)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结论)怎样
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有关结构题温馨提示:可借助一些语言标志,弄清各段之间、分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它们或并列、或对比、或总分、或层进的关系。如:设问句表示开启下文,展开下一层的论述;“无独有偶”表示引出相关的材料;“诚然”表示转入相反的内容;“再说”表示推进一层;“总之”表示由分到总或作出结论……
四、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有关语言题温馨提示
结合语境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般从三个方面去品味:
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用词的准确、严密。
2、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的色彩。
五、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有关拓展题温馨提示
1、根据论点,补充论据或相应的内容。
方法:(1)根据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填写恰当的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2)分析上下文的内容内在联系,填写相应的内容。
(3)表述时要注意例句形式、字数、要求等。
2、提出自己的见解
方法:(1)了解作者的思路,态度来回答。
(2)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3)注意从文中找出依据,要言之成理。
二、转变学习方式
根据金字塔学习法理论,变个人学习、被动学习为团体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金字塔学习法: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三、研究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本大法”,也是考试的依据。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毋庸置疑,要研究课程标准以及中考考试说明。具体讲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五个点”,即明确明确知识点,明确重难点,明确考点,明确题型,明确失误点。
另外还要研究省、市近3~5年的中考题。
例:
泰安历年中考课外阅读文章:
2004年《大无大有周恩来》(与《有的人》比较阅读)
2005年《心存感激》
2006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2007年《收藏幸福》
2008年《行板如歌》
2009年《高原,我的中国色》
2010年《养成好习惯》
2011年《圆明园情结》
2012年 《海市》
5.扎实备课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篇五
扎实备课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有许多青年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明确备课要备什么?怎么备?
1.备课标
课标是教师备课的依据和指南,教学必须有目标。因此备课前首先要备课标,备不是简单的看一遍,而是让课标始终伴随备课的全过程。首先让课标入“眼”,课示各年段的教学目标打印下来贴在课本的首页上,时常翻看。其次是入“心”,这是关键,在备课做到反复学习课程标准,不断思考课标理念,以课标为依据,把课标要求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备教材
备教材就是要理解编者意图,做到先入教材,看教材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这样才能有利于走出教材,根据学生不同情况改变教材,为我所用。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
(2)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
(3)查阅资料。一是阅读《教师参考用书》,二是上网查阅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
3.备学生
备学生就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点,教材中哪些地方要讲、要补充拓展,都要细细思考,对于学生问题的设计,提问哪一个学生都应考虑,在备课中就要做到面向全体。
二、把年组集体备课抓实、抓好
我们都知道备课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针对集体备课中存在的的问题,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落实。
1.确定职责。
集体备课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主持集体备课活动。
2.确定主题
各年组要确定好集体备课内容,不宜过多。在确定集体备课内容前,年级组的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梳理,了解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及与年段之间的联系,所选集体备课内容应是教师共同认为在教法上较难处理的,别人研究过但又上不出新意的等等。语文课要按课型来选择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做到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内容、统一重难点、统一训练内容。
3.确定形式。(集中备课)
在集体备课中年组长按内容把备课任务合理分配、落实到人,制定出集体备课计划,便于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先进行个人备课,然后把教案打印成文稿发给本组成员,然后由中心发言人说设计。大家结合自己对教材、课标的理解进行讨论、各抒已见。讨论时应围绕目标的确定、重难点、教法的处理、练习题的设计等。组长要及时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还要善于总结,概括优点,指导大家修改教案。在集备中达到共识之后,教师还要备学生,结合学生实际修改出个性教案,在班级执教。
6.优化电教手段,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篇六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二农业中学 李艳
[摘要] 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效率底下,现代电话教学诸手段技术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巧妙利用现代电化手段,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的实施审美教育;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加大课堂容量;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兴趣 审美 想像力 信息量 高效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这样的教学效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学信号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查询、检索。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可以说,多媒体的介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背影》教学时,我制作了一组有关背景的幻灯片:一是背井离乡的电影画面;二是出示书中的朱自清画像,三是出示父亲买橘子背影的画面,并配以二胡独奏《牵手》。这样的几幅画面依次展示,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到朱自清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激起学生深切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实施审美教育。
语文教材中有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展现了一幅广阔而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爱慕虚荣,贪图享乐而最终付出沉重代价的玛蒂尔德令人鄙视而又让人同情;父亲那蹒珊地走着,又艰难地爬上月台的背影使人感动;还有那朦胧幽静的月下荷塘,高大崔巍的雨中泰山,都令人无限神往。但这些却在千里万里之遥,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自领略其中的美妙。而电视媒体声像并茂,视听结合,且图像活动变化,能展示情节,能以境传情,展现课文景物,让学生感到美景就在眼前,并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界,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情感共鸣。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的湘西,薄雾、清风、荷花飘香、秀美清丽的白洋淀,青荇油油、金柳依依的康河柔波都能在电视媒体的帮助下,再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雄关赋》,学生未到过山海关,对课文体验不深。在学生阅读了课文后,我放映了有关长城的录像,映入学生眼帘的是“天下第一关”的雄姿;随着荧屏画面的转换,那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雄伟壮丽的箭楼,波涛汹涌的大海,在学生的内心引起一阵阵的颤动。
三、运用电化技术启迪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有效理解语文知识的目的。如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在学生理解第一行诗句的意思后,可以利用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在看的同时,边听边想“如果你来到瀑布边,看到眼前这般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用心体会,之后也会踊跃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学习后两句诗前,可以让学生观看壮丽的瀑布的景色,并且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学生也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景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思考美,表达美,真正做到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了学生思维。
四、电化教学有效突破时空限制,加大了课堂信息量,为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无比强大的功能,跨越时空,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体验大自然,从从而是语文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和时空限制,极大的扩充了语文教学的容量和密度。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的网络,大大扩充了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视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课时较多,所学知识比较分散,在总结课上,利用电教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集中在多媒体投影上揭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使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在实际中体验。所有这些都为高效语文课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总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从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中走了出来,更使学生从“苦学”走进了“乐学”,充分体学习的主体地位,打造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七
教育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一种竞争与合作,这种竞争与合作必须在课堂实施,这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规律的命令。在竞争中,使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在竞争中,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健康的课堂学习应该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由此,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意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使班级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扎实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明显实效。
笔者在《中学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实践活动中, 结合教学实际就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操作策略作探讨。
一、科学建组,明确要求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往往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大多数老师通常是按前后桌4至6人组成小组,很少关注小组成员之间的情况,然而“合作学习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分组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情况、性格爱好、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合成小组。
1.科学建组,合理分工。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将成绩好、中、差学生搭配在一起,利用学生间的年龄差别不大、理解能力相近这一有利条件,使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获得从老师那里无法获得的学习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鉴于以上思考,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成绩好、中、差把班级学生分成固定的6组,8人一组。分工时,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配,努力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给学困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感受小组学习的成功快乐,引发学习兴趣。
2.明确要求 ,激励竞争。为营造比学氛围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笔者将竞争机制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制订《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明确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思想教育,讲透评比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激励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树立合作精神,主动参与竞争。《小组合作学习评比细则》使小组合作学习评比有章可循,学生自觉按照要求操作,避免课堂出现喧哗、跑题的现象。竞争促进合作,有了评比的鞭策,学生合作意识更强,大家争先恐后,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热情高涨。
二、互助分享,鼓励竞争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关键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积累渐进的过程。有些语文知识教师不讲怕学生不能掌握,可是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讲解,收效并不明显。仔细分析,语文学科的知识大多数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而获得,而真正需要老师“讲”的那部分内容可以通过“生教生”的形式完成。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放给学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学习实践习得知识,形成能力。
试卷讲评课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伤脑筋的一种课型。在试卷讲评课上,学生只关注正确答案是什么,当老师讲评到自己做对的题目时更是漠不关心,老师讲得辛苦,收效却不佳。怎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呢? 笔者尝试采用小组分享式自主学习的方法,收到明显的成效。
首先,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八名组员围坐在组长周围,由组长依据质量分析表格,对组员试卷各大题完成质量分析。其次,组长组织讨论,各大题得分最高者逐一发言,解答组员疑问,组长对组员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做好记录。最后,有问题需要解答的小组,组长作为发言人向其他小组提问;老师记录小组无法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统一进行评讲。在这个环节中,老师适时引导,依据评比细则,对正确回答问题的小组进行表扬奖励,激励竞争,鼓励合作。
这样的试卷讲评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互助互学,学优生成为学习榜样,学困生得到帮助;教师的讲评富有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评价,实现共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升华
有学习,就有对学习的评价。学习评价是对课堂学习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必不可少。适时适当的评价激励,使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评价本身具有的竞争性,使评价的激励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注重合作。
在考评时,我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注重两个方面的评价:一是对小组的评价,鼓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二是对个体评价,指出学生在小组参与过程中的表现,明确学生哪些理解独特、深刻,哪个问题或想法有价值。同时, 改变过去由教师一人评价的传统模式,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也在课堂上参与评价,完成自评与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的评价,发挥师生共同评价机制带来的优势,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生合作学习后, 教师不仅要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合作探究所得出的成果, 而且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简要评价。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和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并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点拨。有了竞争机制的引入,评价产生的鼓励作用和激励效果充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优化。当然,教师的评价不一定用语言来展现,有时也可以运用体态语言:期待的眼神、赞许的微笑、鼓励的表情等。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要给予各种方式的鼓励,保护学生直接、平等地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植物需要阳光一样。
8.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八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36-01
一、适当运用多媒体,使课堂充满感染力
现代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一支笔、一张嘴”的单调模式,多媒体的运用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更形象、更直观的新元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吸引住。”所以教师应该在新课导入时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呈现出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那么也就容易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如教《城南旧事》一课,先让学生静心倾听《送别》,感受离别这种情绪。
二、激情朗读,主动投入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我们教授语文,不单单是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该是充满激情的,特别是语文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是他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至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魏巍小学的老师蔡芸芝是“温柔和美丽的人”,“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使学生“直到现在”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背诵她教的诗。《最后一课》中的先生在敌军占领祖国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使平时淘气的小弗郎士也终生难忘。这些教师都是真正投入情感,用心来感染学生的典范。
三、培养自学能力,点燃学习热情
高效课堂是以“三自主”为基础,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实现,整个小组捆绑式量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使组员自觉维护小组荣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并积极投入学习,特别是课前预习效果很好。语文学习重在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对写法的探究和学习,对语言的品味和探究,对语言现象的积累和运用,因此阅读感悟文本,解决疑难发现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最近的课堂学习中,学生预习课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调动各种手段解决疑难,不用教师安排,自发自觉地从网络上、各种书本上搜集材料,提前学习,效果惊人。
我们在学习《敬业与乐业》一文时,设计了几个问题,“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依据是什么?课文只谈到了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和怎样做到敬业乐业,课文把有业之必要的段落删去了。所以在疑难展示环节,好多小组提出了这个问题。问题刚写在黑板上,一组唐鹏立即在后面展示了答案。问:“你怎么知道答案的?”曰:“在网上查到的。”同学们都笑了,并补充,看了原文,敬业乐业必先有业,所以觉得本文删节后内容就不完整了。我心中一震,拍案叫绝。是啊,颇有见地。课前预习到这种程度,令人欣喜!
四、张扬个性,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评价学生时,ABC层学生完成相同的任务,给予不同的分数。A层的得1分,C层学生就可以得5分甚至6分。所以极大地激发了B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时为自己的小组赢得高分,赢得小组成员的尊重,对他们来说是多么渴望和惬意的事。在课堂的书面检查中,像字词的音形义,重要课文和诗词的默写,用小组推磨批改的形式检查,由检查的小组负责给该小组亮分,避免了交换检查和小组内互相检查应付公事和互相包庇的毛病。发现C层学生得分率很高,进步很大。变化最大的应数孙康,看到他认真学习的身影,听到他大声朗读的声音,充满自信,对答如流的样子,感动的潮水时时在心中涌动。实施高校课堂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1. 合作学习不应是表面的热闹和繁华,应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普遍被老师所接受并重视,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应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前提。
2. 展示环节不应面面俱到,不分轻重缓急,而且形式不应太单一。展示的应是本课的重点难点。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口头展示,让其它小组做必要的补充和拓展。这样可以节约时间突出重点,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为了每一节课给小组学习亮分,让每一个小组都有表现的机会,所以组组有展示任务,组组有点评内容。只能把导学案上的所有能展示的内容都展示在黑板上,便于无展示任务的小组点评,这似乎在有些老师心中成为一种定式。看起来似乎很完美,小组成员也觉得很公平,得到分数的沾沾自喜,得不到分数的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岂不知这样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导致课堂效率降低。
在课改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高效课堂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的闪光,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激情、希望、未来这些滚烫的字眼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我们的学生一起成长,为自己和学生的成长而快乐,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情不自禁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9.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九
摘 要:心理学家分析,当人心情愉快轻松的时候,他的整个身心就处于一种最佳状态,各种潜能将得到很好的发挥。其实对于教学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过学生时期,都希望课堂是快乐的,而不是沉闷的、没有生机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教育当前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高效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快乐课堂不一定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也不一定是快乐课堂,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才能促使学生在快乐而高效的课堂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将音乐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语文课堂当中。
例如,在教学《燕子》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走进语文课堂当中,在导入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了学生最熟悉的儿歌“小燕子”,让学生在熟悉、活泼的旋律中进入正文的学习中,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想象平台,活跃课堂的气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想象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充分发挥想象的平台,使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地遨游。
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时,这是一篇童话作品,为了让学生理解“爱心”的神奇力量,学会关爱他人,成为能献出爱心的人;也为了让学生感知童话的想象力,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水罐神奇在哪里?”“生活中真的有这种水罐吗?”引导学生认识“想象”。最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讲述一个故事。但是,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会受到限制,所以,我允许学生在本节课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兴趣,进而让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
三、实施角色扮演,提高学习的兴趣
角色扮演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利用小学生喜欢参与、表演欲强的特点,让学生扮演各种文本中的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理解的过程中明确文本的中心思想,从而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所以,为了将语文课堂打造成快乐的.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授课的时候,我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会陶罐与铁罐各自的说话语气、动作神态等。之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表演,片段如下:
老师开场白: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铁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陶罐:不敢,铁罐兄弟。(谦虚地回答)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不卑不亢)
待小组表演完之后,由学生选择出表演最为形象的一组,教师给予奖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童话中蕴含的道理,及帮助学生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又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做了铺垫。
10.如何打造小学六年级语文高效课堂 篇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深入钻研课本 把握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二、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课始,.课题入手, 开端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导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 开始设疑, 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项探索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 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我在上《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你们见过老虎吗?它的脾气怎么样?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吃掉谁呢?不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他非但不敢吃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怪不怪?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狐假虎威》。此时,教师的提问激起了学生思维内部的矛盾,一种求知若渴,急于揭开谜底的浓烈学习兴趣哟普然而生。
2、课中,巧妙切入, 唤醒情趣。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语文教学要主则详, 次则略, 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他千瓢水, 我只取一瓢。即抓住课文的重点, 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末、学以致用,发展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既不稳定,具体表现是易于激发,但难以持久。因此,我矜持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教学后安排学生把所学知识及时的、经常地用于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发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巧用电教媒体, 提高课堂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 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媒体, 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运用媒体,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云海日出》一文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黄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奥, 学生难以理解。在深入品悟语言文字后, 我运用媒体将黄山云雾的特点清楚地展示给学生, 并配以文字说明和图片讲解, 使声音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动的画面,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再让学生深入思考, 组织语言, 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表达出云雾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进行创造和再加工, 将原来冗长的文字叙述通过声音和图像表现出来, 使教学内容更加集中简练,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同时运用多媒体通过学生视觉和听觉双重通道的刺激, 引导学生去想象文字所包含的意义, 使学生加快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运用媒体, 巧设朗读。
思考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到内的吸收, 也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反复朗读, 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 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电教媒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言, 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开展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1.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索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实现语文科目工具性与情感性的同时体现。下面是笔者对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创新策略: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审美水平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美化学生心灵的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课文都蕴含着美的教育,教师要积极挖掘出教材中美的内容,通过图片、录音、视频等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感官体验,感悟美、领略美、创造美。学生不断受到来自教材中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逐渐提高了审美水平。例如: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关于三峡美景的图片、诗词以及相关的歌曲等,在讲课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这些与三峡美景相关的资料,并配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学生仿佛置身于三峡中感到大自然的秀丽风光。欣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一下三峡风光的美丽,然后再一同欣赏作者笔下的三峡。这样,学生在对比和学习中提高了语文审美的能力。
二、阅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内涵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作为课堂学习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促进学生去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用心地体会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到文章的独特之处,从而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写作的热情。初中生年龄尚小、阅历尚浅,写出的文章不必是什么惊世之作,只要能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特色,哪怕是一句平凡的话语、一个普通的人物的描述,只要是具备一定思想内涵的真实写照,同样能打动人心。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作者并没有运用过多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选择十分特殊的场景,只是描写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一个背影,然而,这篇朴素无华的文章却打动了无数人。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不用为学生详细地分析解读这个背影,而是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深度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文章的艺术魅力。在这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内在乐趣,逐渐地主动去学习语文,而不再是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者。
三、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中才能实现学习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课前教师先指导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介绍,然后详细阅读文章,把不理解的语句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文章,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如:百草园有哪些乐趣?三味书屋是不是一点乐趣也没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再次阅读文章,以小组派出代表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回答。随后,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文章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对于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合作讨论,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学生通过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每节语文课上都能有丰富的收获。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出发,不断探索和创新出特色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怀着饱满的热情投入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文定梅.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大观周刊,2012(29).
12.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十二
[ 现象 ]1:课堂参与不足
[ 莫高窟 ]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听说过“莫高窟”吗?关于“莫高窟”,你想知道哪些?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
生1:莫高窟,也叫千佛洞,是我国著名的石窟。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县城南10公里。千佛洞是最早的莫高窟,现有编号492个洞窟。每个窟中都有壁画和塑像。全部壁画连接在一起,长达40多里。大小彩塑2000多尊。塑像有的浑厚,有的小巧玲珑,都很生动逼真。壁画除了大量的佛和菩萨像外,更可贵的是画了繁多、生动、别致的众生相,有耕田、旅行、辩论、出巡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学生听讲表现:有的认真听讲、有的看窗外、玩笔或者在书上乱画……)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你对莫高窟有哪些了解?
生: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生:……(有10个左右同学不能准确地复述相关信息。)
一、策略 1——全员参与
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有利于提高课堂参与率的情境和平台, 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我们强化全体意识, 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多一个就多实效,多一群就更多实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只要勇于参与,都要进行表扬。即使学生说错了, 老师也要感谢他积极发言。在教师的表扬声里,学生才会畅所欲言, 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愉,成长的快乐。我致力于让学生全员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成为“看客”和“听众”,成就他们课堂上的独特“角色”。
1.掌声入课
师生问好之后,班长一声令下“一二”,大家便用双手一齐拍出这样的节奏 : 少‖壮‖ 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每个同学心里随着节拍吟诵诗句,铿锵的掌声把学生的注意力带进了课堂, 提醒每一位学生:集中精力,上课!
2.三人小组
七十人左右的班级,往往分为三个大组,九个小组。班级最小的单位就是坐在一起的三个人。明确中间一人为组长,负责监督(听课投入)、分配工作(分角色朗读、互改作业)等。小集体课堂到位了,就成就了整个班级。
3.量力而为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差距很大。教者在课堂上,力争设计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教学反馈方式,让每个学生量力而为,以“动口”或“动手”的方式展示自己。
[ 现象 ]2:学习缺乏激情
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呈应付状态,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答案偏离中心的现象屡屡出现。教育因生命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课堂上没有激情,就不会有创新,就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 策略 ]2——积极主动
如果说“全员参与”是刚性的要求,那么“积极主动”则是高效课堂的“软着陆”。
1.取消举手、点名制度。
小学高年级阶段班容量一般都很大,再加上各学科的课时相对减少,有些学生可能一两周都轮不上被提问一次,为此他们可能丧失了信心,也可能心存侥幸投机取巧逃避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提问学生的对象不可过分集中,也不要在所有问题的提问对象的选择上耽误时间。课堂上,学生举手,老师观望后点名,无疑占用了课堂上的黄金时间。鉴于此,我取消了这项规定,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可以不用举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时机表现自己。
2.发言方式多样化。
上课时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往往学生回答起来会异口同声, 其实这既能起到提高和满足他们的积极性,又避免学生本人和周围同学身心游离于课堂之外。提问之间,既要听取个别同学的发言, 更要注重其他同学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恰如其分的进行调节。难度大的问题,不会出现这种群体效应,个别人发言之后,其他同学可以支持、补充或反驳。学生的学情显露出来, 老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扭转乾坤”了!
3.讲究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先贤在教育教学方面都重视教学方法的传授,当下我们不论从现代化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认真研究加以实验,这些现代化的或者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肯定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课前预习法,让学生课前预习新课程,就能做到哪些是自己不懂得、模糊的、感兴趣的等等,等到老师上新课时就能着重听讲重点提问,让自己心中的疑虑顺利解决。又如小组讨论法, 便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分析、解决、延伸等过程中来, 既促进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
总之,我们老师时时关注每个学生个性潜能和个性发展,只要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教学方法,恰如其分的运用,认真细致的实践,肯定会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老师愉快的教学,学生愉快的学习。师生同时取得更大的成功。
摘要:我们老师时时关注每个学生个性潜能和个性发展,只要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教学方法,恰如其分的运用,认真细致的实践,肯定会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老师愉快的教学,学生愉快的学习。师生同时取得更大的成功。
13.实施学案导学 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篇十三
摘要: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的新课程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是适应科技迅猛发展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寻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途径,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学案导学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人的素质,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已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也指出:教育的四个重要领域,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四个”learn” 即“learn to know ,learn to do, learn to live together,learn to be”所以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为学海无涯,知识是学不尽的,而且分分秒秒都在更新,“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learn”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准确地获取知识,才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那么如何使学生掌握“learn” 的能力呢?那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主动探索质疑解疑,把课堂变成学堂,重在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多少,而且主动获取的知识要比被动获取的知识理解记忆要深刻得多,课堂教学效益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呢?在众多教育者苦苦寻觅,“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以建构主义及最近发展区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发挥了极大的优势,那么什么是学案导学?学案导学模式是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呢?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由师生共同编写完成的由一系列活动、思维方式等组成的学习方案。学案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案导学模式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使知识 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来获得。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学案的目标设计是明确的,教与学的思路是清晰的,知识点是系统相连的,例题是精选、实用性强的。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案导学的课堂操作一般环节是:利用学案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利用学案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利用学案引发探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利用学案精练拓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案设计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下面就从我自己设计的一个语文常规课《归去来兮辞》的学案案例,来谈“学案导学”对减负增效的作用:
一、指导预习,自主学习
在学案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目标”“背景资料”、“学习重点、难点”等几个内容,学习新课文,如果不能充分预知,预习,预谋,怎能知己知彼、有效将之“攻克”呢?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预习时根据学案“整体感知”的要求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依据辞赋的特点画出韵脚,并依据韵脚和文章的内容把文章划分为三部分,简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并思考“作者在序文中交代了出仕辞官的原因经过,你能说出几点来吗?”“陶渊明下这 个决定内心有怎样的挣扎,做了决定后心情是怎样的?试着加以概括、说明”。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预习有了方向,目标更加明确,预习效率明显提高。
二、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在课堂上有了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的基础,学生逐渐深入第二部分重点赏析,突破难点。首先研究讨论预习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生发新的问题,适时抓住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文本解读。例如在预习中有学生针对“僮仆欢迎、稚子侯门”一句提出“陶渊明的生活也不赖嘛!家里还有僮仆,怎么在小序中说自己家贫,揭不开锅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而这个问题恰好可以引出主题的思考。于是我就启发学生在背景资料中寻找答案,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僮仆的考证文章。像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一文就有论证,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陶渊明为什么写归家时连家僮都如此热情的欢迎,这个亲切热烈欢快的场面描写对表现他的志向有什么作用?”这就引发学生去思考主题,去突破难点了。
所以这个环节把握的成功与否就看教师备课是否充分,知识储备是否丰厚,教学是否机智。一堂成功的学案导学课是师生充分互动的课,是自然而然,毫无斧凿之痕的课,是师生情感的主动交流,是智慧火花的激烈碰撞,是重难点突破的水到渠成。一 4 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这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梳理归纳,总结反思
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把预习内容,课上讨论的问题进行有序的归纳整理,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总结自己的收获,同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像本课的文言词汇语法句式,文章的行文顺序,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等,务必做到了如指掌。这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四、练习巩固,拓展创新
在对课文有较为清楚的把握基础上,首先教师针对学情设计相关的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例如文言文阅读以基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言常见语法现象为主,通过习题的训练可以强化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能力。其次再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进行更广阔的拓展,引进课外资源,引入生活源泉,让思维之溪潺潺流淌。例如拓展阅读《重读陶渊明》,《菊花人生》、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章陶渊明》设计一个问题,“请你从学过的篇章中找出古代士大夫的追求,矛盾,抉择,看看他们有何共同的思想情绪,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示?”借助学案依据文本的有益拓展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学习的 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分析和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
“学案导学”符合素质教育倡导的“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效益自然预习有章法,授课有依托,备课更充分,导学更有效。课堂生动热烈,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质量明显提高,成绩不断地攀升。它不仅解放了教师,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也促使教师享受职业,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当然教学中也有很多问题凸现出来,比如学案的统一要求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化,千篇一律,泯灭教师的个性;学生面对单一的教学形式会产生厌倦;由于教师水平不一,学案导学的操作还不灵活,有跟着学案走,为学案而教学的现象等,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及时地完善。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还要我们躬行实践,不断探索,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也正是教育改革吸引我们为之上下求索的无穷魅力吧!
参考文献:
1.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篇十四
龙河镇中心学校语文学科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了深化“惜时增效、减负高效”教育教学改革,本期将继续开展“教师走课”的教研活动,提高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引领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关注课堂,决胜课堂,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打造有效课堂,重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求,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标。
1、学习探索有效课堂的基础理论、基本策略、典型案例、实施途径及评价方法、标准,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及评价体系。
2、加强对打造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典型案例、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研究,形成一批有效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教育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
3、构建符合校情学情的具有特色的有效课堂新模式,并推广应用。
4、扎实开展有效课堂的构建活动,铸就一批课堂教学能手。
5、注重过程管理,强化指导、评价,使我校教育教学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转变,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上升。
三、具体措施
(一)“四抓”创建高效课堂
通过“四抓”,努力探索有效提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抓学习。为了武装思想,提高认识,学校根据市、区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江北区2011年工作要点,掀起“优化教学过程,创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学习活动,组织召开各级理论培训和讲座,行政班子成员培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全体教师培训。学校通过组织老师们学文件,做笔记,为老师们进行了“洗脑”、“充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本质上把握“高效、优质、轻负”的深刻内涵,为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石。培训之后,要求每位教师完成一千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和一篇心得体会。
二抓讨论。学校组织开展“什么是高效课堂”,“怎样创建高效课堂”的专题大讨论,通过调研和讨论,让全体教师达成创建高效课堂“三、四、五”的共识。即渗透三个理念:严格控制教师的讲不超过20分钟,学生学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课堂上要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当堂检测课堂练习;落实四项措施:更新观点、洗脑充电;聚焦课堂,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校为本,形成特色;实践五点思路:抓好集体备课、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抓好课堂教学的评价、改革现有的课堂结构、形成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让创打造效课堂的活动深入人心。
三抓课堂。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听课,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高效课堂一是课堂趋向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发展,二是课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充分进行学习实践有所体现,三是课堂训练得到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加强。学校要将好课的标准定位在“不只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上,引导教师自觉从演员向导演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课堂的参与者转变,在课堂上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不断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观念,通过40分钟的“精讲精练”,切实开展有效教学。
四抓检测。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后,为了加大课堂教学效果的监管力度,形成质量管理的高位态势,补充完善课堂效果的监测制度。除了平时听课、巡查和抽查课堂教学外,还制定每月一查的检测方法,即每月抽查1到2个老师的效果:作业、备课、上课,由教研组长调度安排,进行该教师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二)年级组围绕打造高效课堂创新工作
年级教研组长是本年级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引领者和负责人,要带领本组教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围绕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1、选定主题,进行专题研究
各年级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选择一个适合本年级语文教学的主题进行研讨。如在上学期的课堂调研中发现,我校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过细分析过散支解、过繁问答”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严重缺失,所以可以选择“整体感知、重点切入”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专题研究。一二年级的教学以识字为主,就可以选择“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三年级作文起步,为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可选择“趣味作文”为主题。
2、以走课形式进行专题研讨活动
本学期继续采取同年级教师相互走课的形式,开展五步教研法(明确主题-认真备课-教学演示-群体反思-深化探索),通过教师独立备课、征求同伴意见、走课、课后反思、集体研讨、调整教案等形式,研究本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课前预习、交流释疑、巩固拓展、课堂检测等环节进行研讨交流,最后形成一套适合本年级语文教学的模式,教学中遇到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方法和措施解决,效果如何,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做好记录。第二天上第二个班时按修改后教案上课,课后继续讨论交流教学中的得失,改进课堂教学,第三天再走课,再研讨交流。最后通过年级的每位老师反复的走课,课后集体研讨、交流,最终形成一套适合本年级语文教学的模式。
参与走课活动的教师在一学期内需至少在本年级走完一次,走课时需至少邀请三位及以上教师听课指导,并填写《教师走课听课评价表》。中高年级教师走课结束下发《学生评价表》,征求至少十位学生课堂反馈意见,低年级采取询问学生的方式。
(三)开展经验交流,展示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1、安排年级组教师代表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如习作教学经验交流,识字教学经验交流等。将本年级组的研究成果在语文教研组进行交流展示。
2、安排教师个人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如潜能生转化经验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交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等。将教师个体经验在语文教研组进行交流展示。
(四)开展好“8+1”活动
“8”是指: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月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期写一个自己认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期执笔完成一节课的评课报告;每学期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期写一个教学故事。“1”指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必须在教研组内开展一次二级培训。
四、准确把握高效课堂的基本标准
高效课堂的几倍标准主要有六个方面:
1、教学设计精当。准确监督教材与学生,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2、讲课精炼有效。能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坐到核心问题、思路方法、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也会的不讲,连续讲课时间把握在5-10分钟,精讲、互动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的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中我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4、分层教学落实。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
5、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
6、教学目标达成。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两基落实,作业与联系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喜悦的学生在95%以上。
五、坚持检查评估,促进有效课堂深入持续的开展
为切实开展好高效课堂活动,我们讲实际研究的各项工作情况列入教师期末量化积分,按20%记入期末考核成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如下:
1、理论学习讨论情况:学习内容落实,学习讨论发言积极,至少一篇学习体会,考核成绩优秀。(20分)
2、集体备课参与情况:积极参与研究集体备课,并能运用集体备课成果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备课,根据学情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30分)
3、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情况:积极参与研究、走课课后认真反思,再次走课能根据学情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高效,效果良好。(40分)
4、学生评价:课后询问学生;制定学生评价表,不记名调查测评。(10分)
教导处制定符合上级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及细则,期末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达标验收,重点检查高效课堂构建效果。把教师课堂达标情况纳入教师量化积分,作为评优树先的依据。
15.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篇十五
其实, 语文高效课堂就要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需要具体规范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方向, 借助扎实的教学内容、多元的学习方式, 以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依托, 实施语文课堂实践活动, 最终达到高效的目的。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要做好三件事:1.课前准备2.教学实施3.教学评价。
一、课前准备
这就是教师对文本的深入钻研、设计预案、考虑学法的要求。也就是说, 改变备课形式, 一定要在教案中划分两块体现于师生活动的内容, 再给老师们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希望语文老师课前引导好学生对文本的预习, 给学生预习的线路、步骤和程序, 做好学生的成长导师。
二、教学实施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以目标达成为核心。正如市教研室提出“高效课堂”所阐述的那样, 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人人学会是目标。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 不如一道题目找出三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用放大镜, 寻找知识的链接点, 形成上挂下联, 左顾右盼。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解放学生, 解放自己, 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 力争把语文的课堂效率提高。具体的做法可以分六步走。
1. 预习交流, 确定目标;
2. 分配任务, 立体教学;
3. 完成任务, 合作探究;
4. 展现拔高, 师生互动;
5. 穿插巩固, 全面掌握;
6. 达标测评, 检查验收。
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以下几种可供借鉴:
1.合作学习、生教生、生练生、生学生、气氛和谐, 人人踊跃;
2.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 语言通达流畅, 声音洪亮, 没有语病;
3.版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 重点突出, 图文并茂;
4.点评恰当, 有文采, 有启发性, 有幽默感;
5.每节课有反思, 有测评。
课堂上, 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敢说, 敢表现自我, 形成一种积极主动, 争先恐后, 人人参与, 紧张活泼的氛围, 使读、说、议、写贯穿始终。
三、教学评价
教育要转变评价的观念, 根据相关精神, 是不以成绩论英雄, 不按分数说优劣。家常的课堂上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全身心走进文本, 深入文本, 与作者一起喜怒哀乐, 体会文本的情感;教师还应该用审视的角度欣赏学生问题的回答和故事复述的生动等语言表达环节的效果;以及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 填写符合学生实际的“个人素质报告单”。
16.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我们只有真正走进新课程,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采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无目的的。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认为从小学开始一直在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锐减。如要再次激发学习学习语文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合适宜。情景教学是通过营造一种教学情景,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引导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情景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或视频等有利于吸引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以身作则,通过讲解自身对语文兴趣的转变及后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同时用优美的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语言的魅力。多开展诸如语文知识竞赛这类活动,让学生亲临其境,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语言的美妙性是最能体现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最后要抓住了这点就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内容都是教师说了算,只要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只要教师要求的学生必须要严格执行。这种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意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交流探究,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启发、自学、讨论等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情地发挥,既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学生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1、深入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课本所选的文章大多是经典之作,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名家作品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尤其是那些“预习提示”“理解”只能作为阅读时的引导和参考,切不可盲目全信。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文、预习提示、注解中挑选小错误,让学生明白课本不完全是权威,课文也不都是无懈可击的,学生的观念改变了,思维活跃起来,敢于向课本提出疑问,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2、放下架子,鼓励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提出疑问。教师不是万能的,也有可能犯错,我们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教授的内容、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一节“综合阅读”上,我请学生谈谈周瑜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经过讨论,得出了: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工于心计,风流潇洒,毫放爽朗,我表示同意,请同学们记下来。突然,一位学生说:“我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出现了小声议论。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说:在《三国演义》的第44~47回中,作者写了周瑜的嫉妒心强,好几次因为诸葛亮比他强而想杀死诸葛亮,他还埋怨上天“既生瑜何生亮”。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发言踊跃,各抒己见,对我的启发很大。这不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吗?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难点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教学媒体,将其引入语文课堂,改变了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顺利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解决教学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如教授《桥之美》,课文是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来展示桥的美,对学生而言,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各种桥的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一一展示各地的桥的美景,在生动形象的动感画面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说明对象、文章主题的理解。又如在《核舟记》一文的教学中,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刻舟者的精巧技艺无法理解。对此,教师可用课件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不用教师只言片语,难点便可迎刃而解。
五、加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合理分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按照4~6人将学生分组。这样分组,有利于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实现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小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
2、明确职责。为了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教师应为每一个小组成员安排一个职位,让他们明确自身职责。如选择组织能力强、有威信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汇报员等,从而确保他们人人有事做,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
3、注意引导和点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应作“壁上观”,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励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当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不流于形式;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总之,初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人文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在当前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需要注意的是相关课堂的建设可以使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顺畅和完善,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能力和水准的基础之上增强其学习的效益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 才智. 2012(35)
[2] 张群.初中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探析[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2)
[3] 张锐.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J]. 学周刊. 2013(06)
【打造语文的高效课堂——典型教师语文教学策略探究】推荐阅读: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10-25
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质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07-12
打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09-26
谈如何打造初中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01-04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论文08-25
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08-28
浅谈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09-09
论五环教学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09-16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