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精选7篇)
1.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篇一
2007年湖南教师资格认定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
A.实验研究
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
D.实验室实验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
A.自我认识
B.自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遗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识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A.设置目标
B.列提纳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技能学习中的()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2.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A.精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
1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3年前后著书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__________三大问题。
18.按照维果茨基的观点,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__________。
19.根据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的阶段划分理论,__________人格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发展或建立自我同一感。
20.根据斯金纳的强化观,教育中使用的“警告”,属于__________。
21.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 .如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评价问题解决的途径以及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等。
22.马斯洛认为每人都有七种基本需要。由于它们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不同,这些需要又可分别归属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其中,自尊的需要就归属于__________ 需要。
23.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对不同学习活动中的__________进行概括。
24.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___的学习。
25.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知识直观方式有:__________、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6.在学习的策略教学中,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策略与其头脑中的有关知识整合起来,以便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熟练地运用,这是遵循了策略教学的__________。
27.根据创造产品的价值意义,可将创造分为真创造与__________。
28.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主要分为认知策略、__________ 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29.在知识学习中,正例通常包含了事物的__________。
30.根据问题的结构特点,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主要属于__________ 问题。
31.已有的研究认为,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
32.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于青少年来说,义务感、__________和羞耻感尤为重要。
33.卢家梅等指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__________、多元性与单一性、无知性与盲目性等特点。
34.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情感、意志、定势与思维等状态水平,可以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__________三种。
35.教学测评可分为__________、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布鲁巴奇等提出的教师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
.(1)写反思日记;(2)详细描述;(3)交流讨论;(4)行动研究。37.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1)教学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组织形式;(2)教学应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方 式;(3)教学手段与学生认知差异相适应。38.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
(1)学生应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应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可利用适当观念。
39.简述促进错误观念转变的教学方式。
(1)创设开放、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注意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④鼓励学生交流。
40.简述中学生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的主要表现。
(1)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2)自我意识增强;(3)品德的各方面相互协调,结构更为完善。
41.简述课堂有效管理的目标。
(1)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2)有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学生能自我管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王小红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其实,她是以较高的分数考进学校的。只是进入高中后,还没有适应好高中的学习,掌握高中的学习方法。如果你是她的老师,你将怎样帮助她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1)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适当的预期,以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设置合理的目标:目标应是具体、可行的并及时反馈、评价目标的实现状况。(3)进行归因训练:减轻或消除其习得无助感;教授其掌握些有效方法;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
43.试述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遵循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规律;(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4)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精析】B 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知觉方式。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丁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等。
3.【精析】D调节策略即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4.【精析】A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
5.【精析】B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
6.【精析】C 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7.【精析】C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精析】C 七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精析】B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10.【精析】A元认知策略即监控策略,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和调节策略等形式。其中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1.【精析】A 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现象。
12.【精析】B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精析】A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最后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
14.【精析】C在18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15.【精析】A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空气,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二、填空题
16.教学操作能力 17.学习心理
18.最近发展区 19.青少年期
20.负强化 21.探究学习
22.缺失 23.共同原理
24.150% 25.实物直观
26.内化性原则 27.类创造
28.元认知策略 29.本质特征
30.结构良好 31.有一定相关的非线性
32.责任感 33.隐匿性与突发性
34.对抗的 35.诊断性评价
2.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篇二
教育学(小学)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不属于《四书》内容的是(B)A、《大学》 B、《中学》 C、《论语》 D、《孟子》
2、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C)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3、我国义务教育的对象是(C)A、儿童 B、少年
C、适龄儿童和少年 D、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4、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教育内容 B、学生 C、教育目的 D、各种标准
5、在有关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持外铄论的人物是(A)A、洛克 B、孟子 C、庄子 D、斯宾塞
6、人身权中最基本的权力是(D)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教学原则
7、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B)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思想 D、教学原则
8、在班级授课制要求下,课程表的编制依据是(A)A、课程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原则
9、以下关于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D)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C、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智力的高低 D、掌握了知识也就必然发展了智力
10、《学记》中要求:“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B)A、巩固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班级授课 D、个别教学
12、孔子的弟子颜回评价老师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体现了德育的(B)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的一致性与贯性原则
13、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D)A、小组 B、年级 C、少先队 D、班级
14、在学校教育中,德育的基本途径是(C)A、课外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 D、少先队活动
15、根据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B)A、科技活动、学科活动、体育活动 B、个人活动、群众活动、小组活动 C、参观、访问和调查 D、报告、讲座和集会
二、填空题:
16、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 《奏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1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8、小学教育通常是一个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也称为(初等)教育。
19、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
20、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21、儿童的身心发展性在 关键(或最佳)期,错过了这个时期,教育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
22、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 化)。
23、我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但教师能否合格履行教师角色,根本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24、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25、为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我国小学课程改革中应加强课程的(综合 性)。
26、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27、小学教学的任务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首要)任务。
28、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这是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
29、根据一定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现场教学)。
30、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单一 课)和综合课。
31、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德育方法是(锻炼 法)。
32、德育工作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是德育工作的(疏导)原则。
33、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与教育者。
34、班主任了解学生一般采用观察法、(谈话 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以及调查访问。
35、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三、简答题:
36、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37、简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③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38、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答:①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②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③心胸开阔,兼容并定
39、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的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①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③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0、什么是启发性原则?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用于实际
41、班主任如何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答:先进生是指在一个班中那些思想好、学习好、纪律好、劳动好、身体好的学生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四、论述题:
42、有人认为,科学家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虽然是学习人类已知的知识,但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未知的,仍然是一个探究未知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请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及教学过程的本质,分析这一观点。答案要点:
答:(1)教学过程是指都是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认识过程(3)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43、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请论述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原则? 答案要点:
3.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篇三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
二、单项选择题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书名为()。A.《教育心理学大纲》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讲义 D.《教育心理概论》
7.占人口不到1%的天才的智商(IQ)超过()。A.110 B.120 C.140 D.l60
8.人格的核心是()。
A.性格 B.气质 C.风格 D.理想
9.桑代克提出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A.巩固律 B.准备律 C.联结律 D.条件律
10.看见路上垃圾堆便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乌烟瘴气便离开等,这是一种()。
A.消退作用 B.刺激作用 C.回避条件作用 D.逃避条件作用
11.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有一种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叫做()。
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结构学习
12.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审题的方法会影响到化学、物理等学习的审题态度和方法,这种学习的迁移叫做()。
A.具体迁移 B.顺应迁移 C.一般迁移 D.重组迁移
1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A.知识检验 B.知识运用 C.知识扩展 D.知识提取
14.有的学生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就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分的那个词。这种知识概括是()。
A.理性概括 B.具体概括 C.感性概括 D.方位概括
15.物理课讲惯性时,不仅要举固体的惯性现象,也要举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这样才容易让学生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Q这运用了()。A.变式 B.定势 C.直观 D.正例和反例的配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 5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________。17.智商(IQ)=(__________/__________)100。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__________。
19.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__________四个阶段。20.1岁以后,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________。21.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__________心理状态与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2.要想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哪些感知规律? 33.要想知识保持牢固,就要强调“适当过度学习“。什么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达到什么比例才算适当? 34.不同的练习者通过练习形成操作技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35.通过“头脑风暴”法训练学生的创造力,应遵循哪四条基本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36.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试阐述两者间的种种关系。37.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A 4.D 5.C 6.B 7.C 8.A 9.B 10.D 11.B 12.C 13.D 14.C 15.A
二、填空题
16.适应性 17.智力年龄 实际年龄 18.避免失败的动机 19.检验假设 20.自律道德 21.持续的 22.问题行为 23.寻求发展 24.认
同 内化25.功能固着 26.认知 调节策略 27.先快后慢不再遗忘 28.情境 学生29.瞬时记忆 30.皮格马利翁
37.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 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 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
2008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A.手段 B.表册 C.工具 D.过程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A.能力 B.结果 C.成绩 D.反映
3.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A.部分人 B.潜在的 C.突发性 D.占优势
4.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A.人们喜爱 B.带来利润 C.新奇独特 D.从所未有
9.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成分∶给定条件、预达目的和()A.要求要点 B.条件联系 C.限制或障碍 D.矛盾和结果 10.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A.倾向性 B.平衡性 C.多样性 D.可感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l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1.布卢姆等的教学目标三大领域有()A.认知目标 B.品德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E.行为目标
12.自编测验客观题的类型有选择题,还有()A.是非题 B.案例分析题 C.匹配题 D.填空题 E.论述题 13.学习动机有三个功能()A.放大功能 B.激活功能 C.牵引功能 D.指向功能 E.强化功能 14.根据知识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三种类型∶符号学习和()A.系统学习B.结构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E.意义学习l5.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有操作定向和()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反馈 D.操作矫正 E.操作熟练 16.以下哪几种不属于测验评价技术()A.问题解决题 B.案卷分析 C.观察 D.计算题 E.情感评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8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20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17.学校开展心里健康的途径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等。(任举三个)18.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_______的交往中,通过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
19.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_______,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________。
20.知识学习有三个阶段∶知识获取、_______和________。21.教学中,知识直观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22.心智技能的特点是∶①对象具有______,②执行具有______,③结构具有_______。
2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是______、安全需要、_______、自尊需要和_______。2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和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5.什么是发散思维,它有哪些特点? 26.品德的心理实质是什么,其心理结构包括哪几种成分? 27.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你了解的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有哪些? 28.什么是自我意识,它包括哪几种成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9.结合实际谈谈德育中应怎么用好奖励和惩罚。30.什么是创造性?怎样创设适宜创造性发展的环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B 3.D 4.C 5.B 6.A 7.A 8.B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 2分)11.ACD 12.ACD 13.BDE 14.CD 15.ABE 16.BC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7.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各科教学中渗透、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结合班队活动开展个别咨询和辅导 小组辅导 心理热线电话 心理健康墙报等等(考生任答三项即可)18.其他人(他人)语言 19.假设答案 20.知识保持知识的提取(或知识运用)21.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
观 22.观念性 内潜性简缩性 23.生理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5.【答题要点】①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2分)②发散思维的特征∶流畅性;(2分)变通性;(2分)独创性;(2分)26.【答题要点】①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2分)②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2分)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2分)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2分)27.【答题要点】①例如∶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易接近;(2分)②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2分)③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言行一致、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2分)④同情、理解、真诚、关心、值得信赖等。(2分)(注∶此题有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说得较全面,则可得高分;集中而有一定特色,可得满分。)28.【答题要点】①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2分)②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2分)⑧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2分)④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3分,共26分)29.【答题要点】①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1分)②奖励时,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具体道德行为,而不是奖励一些概括性的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再次,应强调内部奖励。外部的物质奖励只是权宜之计,不可过多使用,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强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出道德行为后的愉快感、自豪感、欣慰感,以此转化为产生道德行为的持久的内部动力。(4分)③关于惩罚,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但是,应该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惩罚不是最终目的,给予惩罚时,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惩罚与错误的行为的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能接受,口服心服,同时还要给学生指明改正的方向,或提供正确的、可替代的行为。(4分)④结合实际论述。(4分)注∶如果理论要点有遗漏而结合实际有内容、有特色也可超出4分。
30.【答题要点】①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4分)②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3分)③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分)④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3分)注∶不要求分点与本答案都对应,只要意思说到了即可给相应分数。
2009年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A.师与生 B.学与教 C.德与智 D.身与心
2.与动物不同,人的学习是在实践中,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通过________的中介而进行的。()A.互动 B.行为 C.语言 D.表情
3.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_____。()A.最终答案 B.唯一结论 C.绝对解释 D.不变实质
7.初中段学生品德发展具有______的特点。()A.稳定性 B.动荡性 C.延缓性 D.爆发性 8.班杜拉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______而完成的。()A.阅读和练习B.观察和模仿 C.听讲和实验 D.奖励和惩罚 9.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等),则会对以后学习产生_____的影响。()A.很大 B.较大 C.一般 D.不大
10.评分的绝对标准是_____,相对标准是其他学生的成绩。()A.课程内容 B.社会议论 C.平时表现 D.学校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1.知识学习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知识的获得和()A.知识的迁移 B.知识的保持 C.知识的扩展 D.知识的提取 12.问题的解决有四个阶段: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A.提出假设 .扩充假设 C.运用假设 D.确定假设 E.检验假设 l3.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的三个阶段是()A.依从 B.逆反 C.认同 D.内化 14.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A.快速性 B.概括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E.简缩性 15.教师反思有四种常用的方法()A.校长动员 B.反思日记 C.详细描述 D.交流讨论
16、广义学习的心理实质是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和行为________相对_____的变化。
17、记忆包括三个系统:瞬时记忆、_____记忆和______记忆。
18.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______,而是学生______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9.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_____,而又是_______的学习情境。
2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类为两个方面:第一是______,第二是_____。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就是为取得教师资格证。()2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心理学》。()23.人的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特点。()2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意识。()2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26.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的影响。()27.从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看,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下位学习和上位学习。()28.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2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30.心理测验就是拿些量表来测测学生。()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1.教学目标 32.知识的理性概括 33.态度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举例说明什么是上位学习。35.怎样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36.你在教学或学习中用过一些什么样的记忆术?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37.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 2.C 3.A 4.D 5.A 6.C 7.B 8.B 9.D 10.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1.BD 12.AE 13.ACD 14.CDE 15.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 O分)16.潜能 持久 17.短时 长时 18.传递 建构 19.克服 力所能及 20.学会适应(适应)寻求发展(发展)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30.×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l2分)31.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2分)获得的学习结果。(2分)32.知识的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2分)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2分)3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2分)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分)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4.【答题要点】①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4分)(或通过几个下位概念了解了上位概念的学习。)②举例:由报纸、杂志、书学“印刷品”;由汽车、火车、马车学“车”。(4分)35.【答题要点】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3分)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分)③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2分)36.【答题要点】①此题有一定开放性。②常用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应为“视觉联想”教材错印为“想象”,只有暂从),语义联想等。③只要说出一两个,并适当展开就可给6分以上。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I小题,共14分)
37.【答题要点】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材上也是举项式的表述。原则上说:①能从德、才、能、个性方面说出合于常理的素质6--8分。在前基础上有特点、有新意2,--4分。②联系实际1~4分。
2010年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练习题
(10年真题实在找不到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A.心理自我 B.现实自我C.投射自我D.理想自我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
A.使能目标
B.行为目标
C.系统目标
D.表现性目标
4.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A.0.1~0.3之间
B.0.3~0.7之间
C.0.7~0.9之间
D.0.9以上
5.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是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A.内驱力
B.凝聚力
C.向心力
D.吸引力 9.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A.描述策略
B.表象策略
C.归类策略
D.网联策略
10.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1.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A.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B.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
12.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自我意识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智力水平13.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 14.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A.教学效能感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反思能力
D.教学责任感
15.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杜威
C.苛勒
D.勒温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6.组块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_________。
17.模仿是个体受他人行为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_________的行为。
18.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_________。19.效度的类型有构想效度、_________和实证效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简述学习的实质。
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8.品德的实质是什么? 29.怎样理解心智技能的本质? 30.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31.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2.试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33.你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34.用具体事例论述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A 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因此,正确答案选A。2.A 解析: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因此,正确答案选A。3.A 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4.B 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因此,正确答案是B。
解析: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l生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因此,正确答案选D。8.C
解析: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对于人类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因此,正确答案选C。9.D 解析: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因此,正确答案选D。10.A 解析: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强度律的特征反映了听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能区别对待语音的特点,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就利用了感知的这个规律。因此,正确答案选A。11.A 解析: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也被称作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因此,正确答案选A。12.A 解析: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自我意识强,学习动机也就比较强烈,自我意识的强弱支配着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A。13.A 解析: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从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研究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14.B 解析: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正确答案选B。15.A 解析: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知识经验
17.类似
18.心理
19.内容效度
20.怎么教
21.过滤式
22.强化
23.概率
24.学生的学
25.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简述学习的实质。
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包含以下内容:(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当人们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有时,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准则,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们改变了人的行为潜能。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
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大
一、大
二、大四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2011年10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
中等教育心理学 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次以教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桑代克 D.艾宾浩斯 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________。
()
A.促进 B.妨碍 C.适应性 D.创造性 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全运算阶段是_________。()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为_________。()A.连锁学习B.信号学习C.刺激——反应学习D.言语联结学习
5.不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________。()A.强化 B.分化 C.消退 D惩罚 6.不属于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A.相似性 B.原有认知结构 C.学习的心想与定势 D.学习动机
7.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和 _________()A.并列结合学习B.命题学习C.概念学习D.符号学习
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20分钟后,只是被遗忘了__________。
()
A.42% B.56% C.80% D.65% 9.不属于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的是_________。()A.操作定向 B.操作联结 C.操作模仿 D.操作熟练
10.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 A.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 C.原型定向 D.原型模仿
11.高创造性者一般不具有的个性特征是_________。()A.幽默 B.依赖性 C.喜欢幻想 D.有强烈的动机
12.下列不属于易诱发焦虑反应的人格基础的是__________。()A遇事易胆怯 B.内归因 C.外归因 D.对困难情境作过高程度评价
13.________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A.教学目标 B.教学测量 C.教学过程 D.教学评价
14.属于教学是想的是_________。()A.教学方法 B.教学材料 C.教学情境 D.提供学习指导
15.课堂的三大要素包括:学生、学习过程和________。()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成为_________。()
A.教师 B.学习情境 C.课堂情境结构 D.课堂教学结构 16.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_________。()A.教学评价 B.教学测量 C.测验 D.教学反馈
17._________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A.童年期 B.青春期 C.成年早期 C.幼儿期 18.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再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的是________。()A.认知学习理论 B.试误学习理论 C.联结学习理论 D.条件作用理论
19.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不包括________。()A.环境 B.智力 C.个性 D.年龄 20.有心理学家表明,人的学习__________是通过知觉。()A.11% B.2.0% C.50% D.83%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的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22.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维度。
23.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24.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_______________的有效途径。
25.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前提。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7.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28.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29.兼书记艺术的方法。
30.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31.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32.教师提高课堂里群体凝聚力的措施有哪些? 33.简述教师成长的历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34.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012年4月云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反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
A. 基本教育规律 B.基本教学规律 C.基本心理规律 D.基本身心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A.130 B.140 C.150 D.160 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裨性的联系”属于()
A. 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4.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
A. 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临近5.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A. 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6.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是()
A. 女优于男 B.大致相等 C.男优于女 D.中国人相等,外国人不相等 7.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A. 概念学习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D.符号学习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 均衡发展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又慢 9.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之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条件刺激的()A. 一般化 B.具体化 C.分化 D.泛化 10.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动觉控制起主导作用()A. 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1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 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2.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13.发现学习是属于()
A.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B.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C.个别化的教学策略 D.交互式的教学策略
14.引起和维持个休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A. 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15.人的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
A. 健康的人格 B.健康的习惯 C.健康的心理 D.健康的生活 16.完形——顿悟学说的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苛勒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布鲁纳 17.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A. 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监视策略 18.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 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问题检验 D.问题解决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A. 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20.如果将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视为总结性评价,那么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就是()
A. 形成性评价 B.定性评价 C.定量评价 D.考查性评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___________。
2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____________×100 2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____的学习。
2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______________。
2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_____________。
26.学生的学习就其学习内容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总是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_______________的培养。
27.先于一寂的活动则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28.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__________。
29.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_____________。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3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_____性。
31.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有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2.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叫做_________。它是教学过程的软情境。
33.有系统的惧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材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
34.标准化就测验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客观性;第二,计划性;第三,___________。
35.多次测验所得的分数的稳定和一致的程度,叫做测验的___________。36.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_____________。
37.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是以_________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38.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39.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40.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____为中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2.教学中臬促进学习的迁移? 43.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 44.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5.教师成长的历程经历哪几阶段?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潢分10分。)
46.试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示:将5种基本的需要,由
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填在下图表中,并着重分析一下最高层次的需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C 4.D 5.A 6.B 7.A 8.C 9.D 10.C 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B 18.D 19.B 20.A
二、填空题
21.关键期 22.智力年龄 23.行为规范 24.准备律 25.寻求发展
26.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 27.心向与定势 28.瞬时记忆 29.过度学习30.自律性 31.程序教学 32.课堂气氛 33.教学评价 34.可比性 35.信度
36.皮格马利翁效应 37.信息流 38.趋向或接近39.认知目标 40.学生
三、简答题
41.【要点】(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并着。42.【要点】(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意识性。
43.【要点】(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4.【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5.【要点】(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四、论述题 46. 【要点】
(1)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例如,对食物、水、空气、眨眼、性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为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
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篇四
教育心理学(中学)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1 9世纪末.美罔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2.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4.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6.学乍对自已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与自我意识中的()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 7()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8.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的是()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望梅止渴
D.近墨者黑 9.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10.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11.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而发的学习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12.“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现象。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创造性 1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4.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拉 15.“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16.教育心理学实验研究法有__________、自然实验研究。
17.教师的教学能力可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__________和教学监控能力三方面。18.在个体心理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正好处在少年期,高中阶段正好处在__________。
19.在影响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因素中,随年龄增加,__________的影响越来越强。2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 __________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21.条件学习有经典条件学习和__________ 条件学习两类。
22.奥苏贝尔认为,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同化主要有三种方式,即__________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3.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具有__________性。
24.班杜拉将人们事先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种任务的估计称之为__________。25.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可因学生的__________而异。26.贾德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__________ 理论。
27.在课堂教学中,借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呈现直观材料,这种直观方式属__________直观。
28.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__________技能。29.阅读时的“划线”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__________策略。
30.在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两种一般问题解决策略是:算法式和__________式。31.观察学习和_________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2.在个体品德的构成中,道德__________是其品德的核心部分。33.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心理辅导、__________、心理治疗及普及心理有关知识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34.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中,群体对每一成员的吸引力被称之为__________。35.学生在课堂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一般可分为品德性问题行为和__________ 问题行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37.简述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8.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中自律性的主要表现。39.简述心理辅导中常用的行为改变方法。4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41.简述专家型教师需具有的主要知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2.联系实际谈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3.有些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门开设了学习策略课程,但发现这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并不明显。试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来分析之。
湖南省2011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中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A 桑代克自1896年起,开始从事于动物的学习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2.【精析】B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K的部分。3.【精析】B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4. C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5.【精析】D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6.【精析】A 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
7.【精析】D 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8. D 根据学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变化;引起的变化相对持久;反复经验引起,可判断只有D项符合。
9.【精析】C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10.【精析】B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做出反应。
11.【精析】A 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12.【精析】C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13.【精析】C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14.【精析】A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5.【精析】B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影响表现。
二、填空题
16.实验室实验研究 17.操作能力
18.青年初期 19.同伴20.认知方式 21.操作22.类属(下位)23.主观24.自我效能感 25.个性
26.经验类化 27.模象28.心智 29.复述30.启发 31.亲历32.认识 33.心理咨询34.群体凝聚力 35.心理性
三、简答题
36.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有:(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37.(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般来讲,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动觉是复杂的内部运动知觉。它反映的主要是身体运动时的各种肌肉活动的特性。有必要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38.(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阶段是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形成、并以此指导行动的时期。(2)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39.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等。
(1)强化法。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
(3)行为塑造法。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主要是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过求诊者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1967年由班杜拉等人建立。其基本原理是: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 得的。冈此.同样的方式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或重新学习适应性行为。
(5)处罚法。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40.(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种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2)原有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3)学习者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义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此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41.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方面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专业相邻的学科知识,以便适应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
(2)广博的知识领域。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教师做好教书育人丁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教师只有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切实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所揭示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困难的洞察力和全套教学技术和课堂管理技能。这种知识是教师在对本体性知识深刻了解的基础出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而形成的。
四、论述题
42.第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曲”,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第三,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4)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源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科学博物馆、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
第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2)推测与假设训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3)自我设计训练。这是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训练课程,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并要注意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创造的积极性。(4)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43.尽管学习策略影响学习效率,人们在学习时也常使用各种策略。.但是,学习策略的价值是受具体情境制约的,表现出具体性、个体性等。为此,在学习策略的教学和训练中,必须遵循其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
5.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____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2、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____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3、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项目比两端的项目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忘的理论?____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动机说
D.抑制说
4、当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____ A.提高学生素质
B.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C.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D.学生的个性发展
5、善于综合、分析,善于迁移、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是思维的哪一品质的体现?____ A.思维的广阔性
B.思维的深刻性
C.思维的批判性
D.思维的灵活性
6、一般认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____ A.冯特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7、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 A.5±2组块
B.7±2组块
C.5±2
D.7±2
9、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10、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____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____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2、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 ____ A.动作表征
B.符号表征
C.映象表征
D.表象
13、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与这个理论相对立的理论是____ A.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B.尝试一错误说
C.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4、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____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1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是____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____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7、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____ A.群体意识
B.社交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合作能力
18、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____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9、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____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说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20、教育可以实现人的培养、社会遗传、科学筛选,这些是教育的____ A.社会功能
B.人口功能
C.本体功能
D.经济功能
21、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动力是____ A.活动与交往
B.心理内部矛盾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
22、在英文阅读中遇到生词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而不是急于查字典。这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恒常性
23、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____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2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__ A.发散思维
B.辐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理性思维
2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____ 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
26、”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 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凯洛夫
27、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____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____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
2、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有____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学校的活动对小学儿童的发展来说起____ A.基础性的作用
B.决定性的作用
C.特殊性的作用
D.间接性的作用
4、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____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5、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____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6、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享有进修提高的权利,同时这也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这是____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所规定的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的D.国家最高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所规定的
7、创造力的两种主要成分是____ A.创造和想象
B.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C.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
D.幻想和憧憬
8、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____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9、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____ A.声音的掩蔽受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B.两个声音频率越接近,掩蔽作用越小
C.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覆盖的频率范围也增加
D.低频音对高频音的掩蔽作用比高频音对低频音的掩蔽作用大
10、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____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建议实行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和选士制度的思想家是____ A.王充
B.郑玄
C.董仲舒
D.杨雄
12、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的是____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____ 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14、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依据,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定称之为____ A.配置性评定B.诊断性评定C.常模参照评定D.标准参照评定
15、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____任务。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16、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基他事物之间所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是
A.教育规律B.教育经验C.教育现象D.教育方针
17、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____ A.分心
B.注意缺陷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18、福勒和布朗认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能否自觉____ A.关注学生
B.关注教学任务
C.关注生存
D.关注情境
19、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共同活动的基础,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也能鼓舞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是小学教育目的的____ A.激励作用
B.导向作用
C.评价作用
D.平衡作用 20、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反映出对____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21、”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一世界上最早对教育所下的定义见于____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说文解字》
22、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知如接枝”体现了教学的____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2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____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24、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是定向性与顺序性,三是不平衡性,四是____ A.不同步性
B.规律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2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和管好学生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6、”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 A.马卡连柯
B.巴班斯基
C.赞科夫
D.凯洛夫
27、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____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6.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篇六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以儿童中心主义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裴斯泰洛齐 C.杜威 D.布鲁纳
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
3.作为人身心发展的前提,并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是()A.学校教育 B.个体实践活动 C.成熟、环境 D.遗传素质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 B.促进现代大工业生产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6.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是(A.制定课程目标 B.制定教学计划 C.课程设计 D.明确培养目标
7.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A.课程实施 B.教学过程 C.课程评价 D.课程标准
8.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符合以下哪条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0.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1.道德认知模式首先是由哪位学者所提出?()A.加涅 B.柯尔伯格 C.班杜拉 D.皮亚杰
12.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A.学生会 B.班级 C.小组 D.团委
13.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是从下列哪一种角度来进行划分的?(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角度
14.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是()A.德育 B.班级活动 C.教研活动 D.教学
1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属于()A.谈话法 B.讲授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16.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叫做()A.道德行为标准 B.德育内容 C.思想教育 D.德育目标
17.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管理是()A.常规管理 B.民主管理 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
18.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1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20.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尔》是由以下哪位教育家所著()A.捷克的夸美钮斯 B.法国的卢梭 C.美国的杜威 D.法国的赫尔巴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战国后期,《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_______》. 3.___________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___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5.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7.我国教育目的的建立在____________学说基础之上的.
8.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的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两个方面.
9.课程从广义上来看,是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的总和.
10.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当具备强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特征.
11.CLPP评价模式是由北京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成果评价四个步骤级成. 1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综合性、可操作性及____________.
13.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____________、社会模式仿模式等. 14.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___________放任型.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是什么?
2.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包含了哪些内容? 4.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5.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10分.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请论述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C 5.B 6.C 7.A 8.B 9.B 10.A 11. D 12.B 13.C 14.D 15.B 16.D 17.A 18.A 19.A 20.B
二、填空题
1.学记 2.大教学论 3.生产力水平4.学校教育 5.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6.自我意识的觉醒 独立精神的加强 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8.科学专业素养 教育专业素养 9.学习科目 进程 10.普遍性 基础性 11.输入评价 过程评价 12.灵活性 13.体谅模式 14.民主型 三简答题
1.(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型”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2)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的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的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3.(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4.(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加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方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表现在:(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教师进行教学,平时的业务准备、思想准备和精心备课,最后总要落实到教好课上.为了上好课,取和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应符合的要求包括: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1)目标明确.指教师上课时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需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应该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教师就要及时加以纠正.(3)方法得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好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4)表达清晰.是指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组织严密,是指课的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素,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交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A)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反映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B)A.效度B.信度C.难易度D.区分度
3.化学中锂、纳、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A)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同化迁移D.顺应迁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A)
A.个别化教学B.情景教学C.发现学习D.指导教学
5.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均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C)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6.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伯尔D.贾德
7.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品德的核心是(A)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8.学生在学习一套体操时,当他们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时,他们进入的阶段是(C)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匀的,表现为(D)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10.下列哪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B)A.生理需要B.爱与归属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尊重需要 11.尝试—错误说的提出者是(A)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
12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属于品德的(B)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A)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C)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15.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老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属于(A)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问管理策略 16.下列属于人格测验的是(D)
A.智力测验B.创造力测验C.成就测验D.兴趣测验
17.在学习策略测验中,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种模式是(B)
A.程序化训练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训练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
18。在掌握学习理论中,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评价项目的(D)
A.20%—30%B.50%—60%C.60%—70%D.80%—90% 19.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形容词体现的是自我意识中的(B)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反思
20.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巴甫洛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21.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附属内驱力__组成。22.操作技能在动作的结构上具有_展开性________。
23.创造性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独创性_______的特征。24.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_组合________律。
2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_____重组性迁移____。
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内部和外部学习动机________。27.教育心理学是—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学与教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它具有促进和____维持_____功能。29.课堂结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的组合模式,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___课堂教学结构______。
30.认知方式中的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划分标准是反应时间和_精确性________。
3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行为标准_______的学习三类。
32.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心向与定势_。
33.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寻求发展_______。34.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陈述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__行为标准_______。
3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_作业难度________与最佳的动机激发起水平之间的关系。3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包括环境、智力和__个性_______。
37.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___认知失调______、态度定势与道德认知。3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调节策略_______。39.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__心智技能_______。
40.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家以__关键期____来命名这一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根据题41图解释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包含二个部分;信息流和控制结构。
(1)信息流。首先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应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被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很有限的。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器,从而产生反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的考虑。(3分)
(2)控制机构。包含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期望事项是指学生期望达到的目标。执行控制
即认知策略,决定哪些信息从感觉登记进入短时记忆,如何进行编码、采用何种提前策略等。(2分)
42.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答:(1)知识。{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43.答: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1分)(2)必要二适当的练习。(1分)(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1分)(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分)
(略有展开1分)
4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1)问题的特征。(1分(2)已有的知识经验。(1分)(3)定势与功能固着。(1分)(略由展开2分)45.答:简述态度和品德的关系。(1)共同之处:1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而态度也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里特征。2态度与 品德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3分)(2)区别之处:1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2二者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被称为品德。(2 46.答: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2分)在获得阶段,新知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与长时记忆系统中被计划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意义的建构。在巩固阶段,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间记忆系统中,如果部进行深层的认知加工,这些信息就会出现遗忘。在提出阶段,个体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回答各类问题,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产生广泛迁移。(3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答:结合教学实例,试述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指导教学模式于传统的讲授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2分)
【2008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推荐阅读:
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08-28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卷及答09-04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10-23
1月云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试卷09-21
湖南省普法考试考试试卷09-04
湖南省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信息09-06
湖南省教师资格证2006-2011年真题07-17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传统法律考试试卷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