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15篇)
1.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篇一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中文摘要:
在当前法制社会下,法律无处不在,为一个有秩序和谐的世界提供了保障。但究竟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估计大部分人难以给出一个正确的定义。而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最富有青春活力的人群,大学生对法律又抱有怎样的意识?本次的调查旨在关注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便深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修补法律意识的漏洞。
关键字:大学生法律意识
前言: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通常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法律的存在保障了社会的秩序性,保证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同时,法律也赋予了我们一定的权利。但,法律到底限制了什么?法律又给了我们什么?这些问题,有几人关注过?
大学生作为当代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模糊,那么,当大学生担起祖国的大梁时,法律存在的意义是否会被削弱?不能善用法律维权,甚至无视法律的底线,伤害他人„„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法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素质修养的必备要求,是能够懂法运用法律的前提;对实际案例的解决是法律意识高低的具体表现,具有直观性。
所以,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以便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考察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实证考察情况综述
经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很多法律概念都存在主观臆断的理解。大学生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
大学生大部分都能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但对法律多持“模糊”观念,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员表示可以清晰阐述出日常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大部分人表示对法律的理解来自于电视节目诸如“法治天下”或者来自新闻以及新闻评论等,很少有人能够主动去查询某方面的法律知识。当被问及如果遇到纠纷等需要法律解决的事件时,你会如何做,大部分人的答案是“讲道理”,很少有人会为此专门请教法律方面的专家或者自己查询相关法律,而是如辩论一般,甚至争吵。从统计中发现,对于法律相关术语的认识,各个类型的的选择差别不太大,但其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些差别。比如年级较高的学生法律术语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年级较低的学生的正确率,这也是法律意识随年龄增长得到提升的表现,这是一个可喜的发现。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的分析
此次的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比较薄弱,没有太过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况且,在目前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宁可多花时间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以便为考研或者就业减轻阻力,也不愿将时间花费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更何况法律知识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大学生的兴趣,所以大学生都很“自觉”地放弃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很自然的,法律意识也不会有所增强。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问题
(一)学校相关教育匮乏:
大学前,因为法律不列入考纲,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自然会减轻法律知识的教授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自小不识法律,缺乏对法律基本的认识。进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法律知识的课程并详细讲述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学校并未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而最终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本身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入大学,在功利化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宁可将时间分配在专业课的学习上,除了法律专业的同学,大学生基本不会自觉去学法律,一是因为法律课程本身难免的枯燥乏味,二是因为学习法律对大学生的考研或者工作并没有很大助力,所以大学生自觉将其排除在学习范围之外。
(三)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发激烈,社会需要的人才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她们关注的也是就业,所以,大学生学习努力的方向是和市场需要相结合的。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并没有特别的要求,这也造成了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忽视和法律意识的淡薄。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法制宣传
大学生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和电视上诸如“法治天下”一类的节目。政府应以此为突破口,增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比如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普法网站,举办面向大学生的有关法律的活动等,让大学生多途径多方面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二)学校加强法律知识的教授力度
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最容易给大学生影响的也是学校。想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学校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极其有效的。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同时也应该重视法律教育,并组织相关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督促学生组织进行“模拟法庭”一类的活动,以此弥补法律学习枯燥的缺点,让大学生懂法用法,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法律相关的志愿活动。最重要的是,将法律运用于实践之中。
(三)大学生自己改变观念
外界的影响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自身。大学生自己要纠正对法律学习的错误意识,不要认为学习法律是无用的。大学生应自觉加强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掌握法律知识,适当地参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辩论会等活动,自觉地做到遵纪守法。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大学生在自己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促使人们多一点了解、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结语:
本次调查让我感触颇深,在科教兴国的今天,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角色更加突显,其法律素质是衡量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公民素质的硬指标,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在新时代下,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优缺点,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升有帮助,也希望我国法治能在无数个具有高法律素质的公民的努力下获得更大发展!
2.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路径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反映, 即人们对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 情感和态度的总称,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
1.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建设法治国家要求的需要。
依法治国,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要求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要依法办事。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其中法律意识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关系到法治国家的进程。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精神, 是社会主义国家法治建设的长远方针, 对构建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从而形成安定有序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而作为高知群体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 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 使他们懂得守法、用法、护法、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3.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法制经济, 因为市场经济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竞争, 而违法现象总是伴随着存在, 所以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备的法律来维系。国家用法律来引导与规范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 因此, 要求市场的活动主体也需要具备法律意识。作为未来经济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可能扮演着企业的管理人员角色, 其法律意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守法程度, 因此, 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只有让他们知法, 守法, 自觉遵守法律, 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 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4. 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在需求。
素质教育是关于人的整体发展水平教育, 包括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情感教育等。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高低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 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 有针对地开展法制教育, 对培养大学生守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 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求。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一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及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开设, 中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 近年来, 一再攀升的大学生犯罪数据, 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仍然十分匮乏。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1. 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观念淡薄。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础内容, 一个人法律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法律意识水平。在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很多大学生的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偏低, 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 中国高校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 由于该科目是作为基础课程设置, 法律基础知识内容有限, 教学课时少, 考核不严格,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另一方面, 受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大多呈现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的心理, 认为法律与自己的专业关联不大, 临考试时死记硬背, 应付了事。因此大学生难以掌握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对法律制度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 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与实践的高度。法律知识的欠缺, 必然导致法律观念的淡薄。
2. 部分大学生对司法公正缺少信心。
“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只有崇尚并信仰法律, 才能将它作为真理性的原则, 才能做到自觉守法。现如今, 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律持真诚, 信服的态度, 承认法律的社会价值。然而, 由于中国法制体系建设的不完善以及司法实践环节中存在的缺陷, 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介对社会上个别极端的负面案件过度渲染, 使得部分学生过分夸大社会不良风气, 对司法腐败与判法不公的说法得出错误的结论。否认法的秩序, 不相信司法的公正性, 同时受传统的权大于法, 官尊民卑的观念影响, 从思想上扭曲了权与法的关系。少数大学生存在权大于法的观念, 认为有权, 有财的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不受法律约束。混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有些大学生认为违法就是犯罪, 犯罪就是违法, 将两者等同。
3. 维权意识差。
大学生是社会的高知人群,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大学生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 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动诉求法律寻求保护, 他们有些人因为精力有限而选择忍气吞声, 有些人不相信法律的权威, 认为法律不能给自己一个客观公正的结果。
4. 不能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受到享乐主义, 个人主义及拜金主义的思想影响, 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成长, 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 不能认识到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而是将权利与义务割裂, 只要求社会、学校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却回避自己对学校和社会的义务。
5. 大学生犯罪现象不断发生。
在以分数为准绳的应试教育影响下, 大学生片面追求分数, 他们的法律意识难以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 当遇到巨大的压力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排遣, 积压到一定程度时难以自制, 以身试法。轰动全国的个案, 如药家鑫, 马加爵案件。这些违法行为的背后, 反映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值得全社会的关注与深思。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高等院校不可推卸的职责。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1. 重视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
(1) 改革课程设置。“05方案”的课程设置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合并在一起, 而这门课属于公共课, 教学课时少, 极大地削弱了法律基础教育的地位。高校开设的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重要渠道, 因此要深化基础课教学改革,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扩充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课时数, 或者将它单独列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2) 完善教材内容。因为法律法规的更新工作快, 所以高校要根据国家的立法计划及时更新教材, 将已有的教材的内容和新增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排, 优化课程内容结构。 (3) 精选课程内容。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繁多, 教师除了要向学生灌输法律法规, 还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与需要, 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平等意识, 诚信意识, 权利意识, 责任和义务意识。 (4)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观念, 从而转化为自觉守法, 护法。因此, 教师要善于采取多样而不同的教学手段, 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法律的兴趣与积极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及价值取向。例如案例教学法, 精选典型的与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 将抽象的法学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中, 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定期举行小班讨论会, 情景教学设计。
2. 拓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课堂讲授的时间有限, 要想达到对大学生法律教学的效果, 还必须拓展实践教学,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法制教育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审判, 聆听真实的案例, 远比教师在课堂上抽象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学校成立法律协会、法律社团、维权协会等社会组织。学校应注重整合教育资源, 聘请长期从事司法实践工作的人员或者资深的法学教育工作者到师资队伍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法制节目与话题, 观看法制教育宣传片, 聘请法律顾问为学生提供法律咨询。定期请法官、检查官及律师等人员在学校开设法制讲座, 举办法律知识竞赛, 模拟法庭, 让学生在面对面中感受到法律的威严与公正, 形成法律思维, 自觉学习法律, 运用法律, 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提高处事的能力。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 高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机构,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 培育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 给予科学的和耐心的心理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困惑, 调节自我, 形成健康的乐观的心理品质, 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4. 健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构建良好的法治氛围。
高校作为大学生成才的摇篮, 在管理中应坚持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并重, 因此, 大学要秉承以德育人、以法治校为教育理念, 以实践法律行为去影响和培养大学生意识, 努力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依法办校、依法治校, 健全各项校纪校规,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努力为大学生提供优良的教育氛围, 营造一个学术端正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旺洪.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2]张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J].学术探讨, 2009, (2) .
[3]罗元.论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互补整合[J].教育与职业, 2009, (6) .
[4]赵志君.浅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 2010, (11) .
3.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调查与研究 篇三
关键词:职业院校 法律意识 调查 研究
一、案件叙述
先看两起在学校发生的案件。
案件一,事情经过:叶某,万安县人,是学校2013级数控班3班学生。某年9月1日晚10时许,叶某与8名同学翻围墙出校上网,在围墙外与学院4名萍乡籍老生相遇,双方发生争吵和打斗。事后,感到吃了亏的叶某与同学等8人找正在网吧上网的4名萍乡籍老生报复,但叶某一方遭对方10余人追打,终寡不敌众,落荒而逃。在逃跑中,叶某被对方追上并打倒在地,之后被对方数人用棍子和砖头围殴。叶某身受重伤,被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不治身亡。
案件二,事情经过:在实习期间一名谭姓学生由于不遵守实习场所秩序,遭到一名习姓教师的殴打。这名谭姓学生感觉受到委屈,同时又受到女学生的嘲笑,自尊心受到伤害,于是纠集另一名老乡唐某到实习场所对那名习姓教师进行报复。针对这起事件,学校做出了严肃处理,这两名学生一名开除,另一名留校察看。
教训是惨痛的!从这两起案件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处理问题都是采取极端的方式,法律意识相当淡薄。为了较精准找到学生法律意识的盲点,分析学院学生法律意识状况,为以后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提供方向,笔者设计了反映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学院中职和高职学生,各500人,调查的内容包括对我国现行法律和学校校纪校规的了解程度,有守法程度、法制观念、解决矛盾的方式等6个小问题。
二、学生法律意识调查
1.学生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
高职生法律意识明显优于中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如何评价你对法律的认知”问题,高职生“程度很好”占47.2%,而中职生仅有30%;在看待打群架事件中,中职生认为事件违法仅占25%,而高职生普遍认为违法。
2.学生了解法律的途径
反映出学校在法制宣传方面方式比较单一。在调查问卷中,回答“违反校规后,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时,高职生和中职生“无所谓”的感受程度都占到60%。
3.解决矛盾方式
高职生和中职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别,都普遍表现出较强的报复心理。如解决同学受欺负的问题,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帮忙报复”。这说明高职生法律意识在行动上有较大的落差。
三、对策建议
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定性思维。因此,学院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生在哪方面欠缺,就应该加大哪方面的培养力度。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笔者对学院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突出法律知识的讲授
学院中职和高职的教材目前都突出学生思想道德层面的要求,法律知识少之又少;而且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老师很难做到精细讲解。
2.增强学生维权意识,突出对学生维权方式的引导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方法的运用直接决定维权的结果,学生血气方刚或者自以为正义在手,难免会做出愚蠢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人间虽有正义,但必须争取。争取的好与坏,与方式方法直接有关。
3.开设法律咨询机构,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
从问卷调查表的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在法律认知方面良好,但在行动上却存在巨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在情绪控制和调节方面存在问题。学院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获取新的法律知识的同时,学会自我调控。
4.依法育人,推进校园法制文化建设
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因此,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学校一要不断完善依法治校管理机制,推进校园法制文化制度建设。二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夯实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遵纪守法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教师行为。学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是教师,如果教师的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要把有关法规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对于教师违规违法现象要严肃处理。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社会应变能力,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学生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
4.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篇四
亲爱的各位同学:
您好!
我们是湖南网院09级商贸系会计八班的一个调查小组,为了解大学生法律意识做以下调查,此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对您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参与调查,深表感谢!
您的基本情况
(1)性别()男()女(2)年龄()岁选择题。(可多选)
(1)您主要从哪些渠道了解法律知识?
A 国家普通法宣传B 自己看有关法律方面的书籍了解C 自身经历
D 其他
(2)“宪法”一词您理解吗?
A 基本明白宪法含义B 了解不多C知道这个词,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
D 没听过
(3)您了解 “法律援助”吗?
A知道B 知道且了解C 只是听说过D 不清楚
(4)您认为法律的主要作用是().A 保护公民权益B处罚违法犯罪 C规定公民的义务D巩固统治阶级统治 E规范人们行为 F说不清
(5)您认为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 非常重要 B比较重要 C 一般D没觉得有作用
(6)法是否在您脑海中形成一种深刻的认识?
A没有形成B形成了一点C完全形成(7)您认为法律与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A关系密切B关系不大C没有关系D说不清
(8)您赞成“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种说法吗?A赞成B不赞成(9)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A对B不对C说不清
(10)您认为我国法律有效执行的主要原因是()
A法律本身没有足够多的权威 B执行机关执行不严C一些领导与干部不守法 D多数对法律尊重不够 E其他
(11)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的监督B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机关
C群众监督D执行机关自我监督E说不清
(12)当您权利受到侵害时,您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B用武力解决C通过关系解决D感觉很委屈,但认为也没有办法的事E根本不在意
(13)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
A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B略有不平等,没有充分保护底层劳动人民的利益
C非常不平等,劳动人民没有得到保护
社会常遇问题
(14)您认为对于公路上闯红灯或骑车带人的行为,您觉得()A不必太大惊小怪B应严格禁止C应加以处罚D应加强宣传教育
(15)在工作中,如遇到本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您会()
A找政府部门解决B找单位领导协商解决C不予计较,以后再说D通过法律途径解决E其他
(16)您认为下列哪些是违反了隐私权()
A偷看别人日记B背后议论他人C告诉别人的秘密D随意查看别人私有物品
(17)您认为哪些侵犯了肖像权?()
A未经当事人同意把照片作为宣传B偷拍C擅自为别人画像
(18)在公交车上您看到小偷扒窃时,您会()
A装作没有看见B想办法提醒被偷者C当场阻止小偷
(19)当您遭到性骚扰时,您会采取什么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利?A通过法律渠道B采取暴力措施C其他
(20)如果您在商店买了一件伪劣商品,您会怎么办?
A只能怨自己倒霉B要求退货C通过法律渠道解决
(21)当日常生活中您的名誉受损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自己?A无所谓,清者自清B说说就行,激怒了人则会被群殴C根据法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22)您对知法犯法的人怎么看?
A人都这样,可以饶恕B该严惩C依情况而定
5.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 篇五
1、你现在所在年级()
A大一 B大二 C 大三 D大四 E其他 3
2、你认为大学开设有关法律的课程对你有用吗?()A有用 B有一点用 C没有用,纯属多余
3、对我国的法律体系认识程度有多少?能清楚说出我国的几部大法吗?()A高;能 B中;勉强能 C低;不能
4、在生活中遇到侵害自己权益的事情时,会如何处理?()A通过关系解决 B用武力解决
C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D 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1
5、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 3月15日 B 11月1日 C 12月1日 D 12月4日
6、如果你购物时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你随携带的物品,你会()
A拒绝,强烈抗议 B找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解决 C 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
7.你认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吗 A否 B是C 不确定
8、某消费者以18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双皮鞋,经检测这双皮鞋系假冒产品,按照《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赔偿消费者损失(C A180 B、540
C、360
9、社记者,去一高中学校采访,将学生学习、锻炼、业余生活的照片刊登在了报刊上,进行宣传,这是否侵犯公民权利A A 是
B否
C不确定
10、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B)。A B C D
11、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可以轻或者免予处罚:(A)。A B C D
12、你在思修课中学到的关于法律及维权的知识多不多? A、很多
B一般
C少
D几乎没有
6.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篇六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8日-11月20日
调查地点;郑州航院各年级学生
调查形式:通过邮箱发送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
一: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对象是郑州航院各年级在校大学生。调查的方式是发放和填答电子调查问卷。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通过互联网,借鉴相关研究,设计了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不记名。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调查问卷工发放160份,回馈的有效资料为112份。这些资料是比较完整可靠的,占应调查对象的70%。
二:调查问卷内容
题1:你会主动要求学校确定你的权利吗:
A只有有事情发生,和个人利益冲突,就会要求确认 b涉及重大利益 c不会,就算是问了,别人也不会理会你啊 d想什么呢,这可是在天朝
题2:“依法治国”的“法”是指
a:仅指宪法等“法律”级的法律;b:整个法律体系;c:主要指宪法,即“依宪法治国”;d:法治的精神
题3:“法律至上”的含义
a:任何人都要守法;b:法律的效力高于道德等其他社会行为规范;c:一切按既定的法律规则办,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d:法律作为最后的决策依据,即使有一些毛病也要遵守
题4:现在很多公交车都没有按时到站甚至是延迟15分钟才到车站,你怎么看
A可能因为堵车吧,可以原谅 b一边等待,一便在心里臭骂 c打出租车走,不坐了 d打电话或到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题5: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
a:在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b:在立法以及法律适用上人人平等;c:官民平等,官员无特权;d:关键是政府与民间法人及公民的平等
题6:法律的作用
a:法律目前基本是灵丹妙药;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适用的范围;c:法治在任何情况下都胜过人治;d:应坚持“德主刑(法律)辅”的原则。
题7: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b:有局限性,要严格限制法律使用的范围;c:各方面都差得很远;d:整体上看人治的影响大于法治
题8:法治的关键在于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必须保证法律是良好的;c:官员守法,受到法律的有效监督;d:大家都信仰法律,自愿服从法律的统治
题9:如果你发现你的个人资料被其他人转售,你会怎么办‘
A自认倒霉 b向周围人抱怨但不会采取任何措施 c直接与之理论 d根据有关法律,积极维权
题10:如果在商场买回来的东西有质量问题,你会:
A拿着小票去商店要求赔偿 b把东西放一边或扔了,然后心里想再也不去哪里买东西了 c人人都买,就我的有问题,自认倒霉呗 d找回那家店,跟老板吵一架去
在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先后学习了《思修(全名)》、《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对我国社会主义想想道德建设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这次问卷调查不是对每个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一个是非评判,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一般不存在绝对对错关系,选择其中的每一个答案都代表着一个人对法律的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不是说同学选择某个答案最正确时就代表着他的法律意识最高。
我们的调查题目都是生活经常看见或者说到的法律、权利概念,这些概念每个人都应该见识过,也各自有自己的理解。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选择不理想的状况说明我们还要加强法律意识的教育,虽然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在接受真正法律基础教育的时间很少,都是从各种报道或者自己搜索信息时得到,这些东西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与诱导性。建议对每个专业设置法律基础课程,以强化法律意识。
从总体来看,同学对法治社会认识还是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做到深入认识形成自己思考的人较少。问卷答案之间没有递进关系,但我们实际地去分析,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对法律认识的高低问题。不管是各种情况的同学,对法制社会认识的整体情况都是主要集中在教条化的灌输里面,接受的法律知识没有主动性,不符合议和具有朝气与思想的大学生形象。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我们认为,在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从方法上诱导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性的社会意识,特别是权利意识。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对热点法律制度的理解处于中等的水平,权利意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状态,完全有提升的空间。因为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不仅仅是对同学们生活的处理纠纷等法律问题的帮助,这些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在交际交往中,如果能对这些制度有自己的、深刻的认识,别人会对你作出更高的定位,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更加具有优势。建议学校多提供这方面的高水平的法律讲座,拓展同学们的视野,丰富法律知识。各个类型的区别不是特别明显。
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当代大学生心理上的独立性并不强,权利认知水平不高。其次,当代大学生的权利行为解释系统去权威化,在处理学校和自身矛盾时,解决途径具有自发性。第三,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公民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对自身在大学发展中地位的评价不高。第四,当代大学生对未来大学的发展参与意识强,同时对于规则意识的培养认同度较高。第五,权利意识培养和教育使得大学生获得了法律常识,但与媒体、家庭和中小学公民教育相比,大学的公民教育特别是权利观念教育不占优势。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市场经济发挥巨大效能的历史阶段,他们崇尚自由,重视个体发展,但是他们也正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负着几代人的大学梦,客观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没有生产劳动的经历,缺乏经济独立性,更缺乏人格上的独立要求。加之传统的义务教育,注重灌输,讲究行为规导,缺少思辨解释系统,因此不能引发他们真诚的思考。
同时,我们看到,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诸如《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并没有以正面的形式与学生接触,将两者联系起来的往往是各所大学根据上位法所制定的《学生守则》。学校在对新生进行的校纪校规的教育中,对《学生守则》也仅做大概的介绍,施以形式化的检验,并没有将其当作必不可少的权利教育,纳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尝试提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第一,将合理的契约精神贯彻到产生校生关系的整个过程之中。高校需要明确履行告知义务,特别是在形成校生关系之初。高校进行招生宣传时,有义务公开其针对校生关系制定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守则规定,以显契约精神,学生可以在不同大学之中,针对大学品牌、大学服务管理水平,尤其是大学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综合选择,这样可以促使社会各界监督大学的规章制度合法、合理化。
第二,实现完整、系统的权利教育。首先,要强化新生入校期间的“成人权利意识教育”。目前,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入校初对本校学生守则进行集中学习。这种方式集中、高效地让学生在最短时间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但这种方式难免显得太过急于求成,而且目前各高校的学生守则读本,呆板枯燥,没有适时地编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理解的法律知识和法律背景解读。其次,对于大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需要既博又精。当代大学生不缺少法律常识,他们缺少的是对于法律知识和渊源的正确理解和反思习惯。同时,权利意识教育还需要配套开设哲学、伦理、逻辑、历史等通识选修课程,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7.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篇七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对策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不仅需要具备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大学生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是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直接体现。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逐渐上升,这一系列案件折射出我国法制教育的缺陷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暴露出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学术与实践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1)经过国家普法教育和高校法制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与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大学生普遍认同依法治国方略,但法律情感薄弱
法律情感是衡量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现象所持的一定心理态度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对法律最基本、最表层的认识(2)。大学生虽然对法律有了一定的情感基础,但当今社会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一些不良现象对大学生的法律情感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大学生对法律的权威性产生质疑,对法律的公平公正产生了怀疑,部分大学生缺少信仰法律的心理,在行为模式的选择上经常不依法而行。他们只是在思修课中了解了部分法律知识,接触了一些法律现象,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较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稳定,社会阅历缺乏,法律实践经验不足,致使他们法律情感比较薄弱。
(二)大学生法律认知存在缺陷,法律知识掌握肤浅
大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到法律意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和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了解了一些与日常工作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规范,但对于和生活工作联系不太紧密的法律知识却知之甚少,最重要的是他们未能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系统化、理论化。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简单记忆,对法律基础知识仅仅有了肤浅的了解,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并没有掌握法律理论和精髓。
(三)法律实践能力欠缺,大学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意识不强
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法律工具意识,学法目的呈现出一定的功利性。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只学习与自己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相关的法律知识,对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法律知识有所了解,而对于刑法、诉讼法等法律知识知之甚少。法律知识的缺乏致使他们在运用法律解决问题时屡屡碰壁。
(四)法律信仰和法律理念缺失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的根基在于全民对法律的信仰。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但是法律的公信力,特别是执法公信力和司法公信力的信任度不高。大学生感受不到法律的公平公正,体会不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大学生心目中并没有树立起法律至上的理念。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新时期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法律知识欠缺、法律信仰缺失、法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传统文化中重人治、轻法治思想观念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传统法律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我国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一直采用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的意志就代表法律。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以和为贵”、“礼仪教化”、“息事宁人”“权大于法”等思想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一部分,在短期内难以根除。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形成了对权力的崇拜,习惯于对人治的接受。在封建社会中,法律只被当做君主维护其阶级利益和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工具,国家治理好坏的关键在于君主,这种重视人治而轻视法治的治国思想,漠视了法律的作用和权威,严重影响了人们法律信仰的树立和法律意识的形成。
(二)现实社会中不良社会环境和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各种物质利益的诱惑,使得一部分人的利益观发生了扭曲,一些人唯利是图,大搞权钱交易,领导干部肆意侵吞国家财产等现象普遍存在,败坏了党的形象和社会风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我国司法活动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和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现象和司法腐败案件、冤假错案使大学生对我国司法实践和一般律法的公信力产生怀疑。网络上传播的良莠不齐的信息舆论也会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一定影响。总之,现实社会中的不良风和不良环境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大障碍。
(三)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固化
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法治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在该教材中,法律知识逐渐被边缘化,法制教育内容只占到1/3,在有限的内容篇幅中却涵盖了各个部门法的内容和国家法治体系,内容过于宽泛,教学方式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难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传授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指导行为规范等责任。家长的法律素养和行为规范对子女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的形成、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应试教育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家长在孩子的智力教育上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却忽视了孩子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培养,使得孩子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未能达到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
(五)大学生自身因素和同辈群体的影响
大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逐渐凸显,他们不懈追逐物质利益,却忽视了自己精神世界的改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自己专业课的学习上,认为自己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对自己今后用处不大的法律知识,只要考试能通过就行。
三、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上升、法律信仰缺失、法律实践能力欠缺等是不争的事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治观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依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法制教育的现代化
法制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就是要改变当前的法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生动性与形象性的情况。法制教育内容以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选择那些现实性和针对性强的内容,构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内容体系。法制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就是要对传统法制教育方法加以批判继承,不断创新丰富多元化的方法体系,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和接受模式的新方法,要注意显现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传统媒体教育与现代媒体教育相结合。(3)
(二)创新法制教育模式,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
课堂是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在法律课堂上,老师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分析式、辩论式、多媒体教学等方式,都能较好地向学生介绍法律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法律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组织的法制教育活动,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监狱、劳教所,旁听法庭审判现场、模拟法庭等,也可以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律专职人员来学校开设法制讲座,让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思维,提高法律意识,培养法律实践能力,养成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构建法治化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高校要树立“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理念,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以上率下,建立领导班子、教师职工、后勤管理人员于一体的学法制度,努力形成干部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施教、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育人环境。定期组织法律培训和法律专题讲座活动,聘请法律专家、律师、法律部门领导干部走进校园开设法律专题讲座活动,全面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学校通过演讲赛、辩论赛、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重视法律,运用法律,维护法律。
(四)发挥新兴媒体优势,构建新型网络法制教育体系
我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中国,学生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23.8%,大学生占到1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构建网络教学提拱了重要的机遇。在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向学生传播法律知识,传授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增强法制教育的时效性。可以在网上开设网络法制公开课,设置大量的网络视频课程,使同学们不仅可以在网上学习自己老师的课程,还可以学习国内各个高校优质的法律视频公开课,分享其它高校的教学资源,这样就扩宽了大学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五)家庭注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学校和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只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重视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六)构建大学生法律档案,提高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教育部可以结合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构建,构建大学生法律档案。利用档案对大学生行为进行规范、约束、指导、引导。所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评比、奖励、推优等活动,都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接受监督。把大学生法律档案和今后就业情况联系起来,用人单位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作为招聘和考核的一个重要标准,并将其制度化。
四、结语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大学生作为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法治中国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面对当前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法律知识欠缺、法律实践能力差、依法为权意识不强等现状,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家庭,都可谓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敬程,吴彦.论大学生法律意识匮乏的现状及成因[J].青年时代,2015(13).
[2]李金忠.法律情感、法律认知、法律理念—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三部曲[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55.
[3]田晋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极其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0):87.
8.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前言
社会意识包括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法律意识不仅能制约公民的行为,做到不犯法、不徇私。还能提高公民维护法律的意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在未来建设祖国的人才,他们拥有强大的法律意识能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还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新时期,我国的高校要注重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法律常识的了解,创造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法律常识缺乏
法律常识是法律意识培养的基础,但是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走访调查发现,他们的法律常识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法律素质水平较为低下。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定位的错误以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观念的逐渐深入人心,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却专注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从而忽视了法律知识的基础课程,这种舍本逐末的学习态度,在当今社会即使掌握了一技之长,但是由于法律常识的匮乏,也难以拥有较高的法律意识,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学生会运用自己所学进行高科技的犯罪活动;二是该学生在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难以做到运用正确的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常识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基础知识,该法律常识的多少是衡量现阶段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依据。掌握法律常识不单单是关乎学习的问题,更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的义务。
(二)法制观念淡薄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当中,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形成了亵渎法律的意识,往往难以做到自觉的遵守法律制度,履行维护法律权威的义务。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亵渎法律的行为,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在现实生活当中形成正确的法律的权利观念,对于权利意识的严重缺乏使他们难以对自己的合法权利的进行运用,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合法权利,甚至肆意践踏别人的合法权利,缺乏最为基本的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法制观念,尤其是大学生权利观念的塑造以及培养,应该作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重要内容受到重视。从“经济人”角度分析我国的法律权利,是以相关者的利益为基础的,因此,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在法律意识的塑造过程中难以正确的处理索取与付出两者的平衡统一关系,该享有的权利放弃,不该享有的权利争取;该履行的义务逃避,不该履行的义务干涉。
(三)缺乏法律信仰
坚定的对于法律的信仰,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的精神支柱。当代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只有在心里时刻保持着对于法律的尊重,以一颗对于法律信仰之心,进行法律实践的活动才能实现对于法律价值的正确追求以及极大的促进法律意识的培养。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法律信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误区,对于法律的信仰,是指为了维护法律的权威而进行的行为,但是某些高职院校的学生曲解了法律信仰,认为只要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就要彻底的抹杀,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法律信仰存在着盲目性以及过激行为。例如某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网上肆意的夸大或者过分的宣传社会的不良风气和政府的贪污受贿现象并对行政执法的公平以及公正性提出严重的质疑,就某种程序而言,导致该类学生此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对法律信仰的不够坚定,缺乏正确的对于法律的信仰。
二、解决高校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对策
(一)建设高职院校法律教育环境
孟母三迁、近朱者赤都让我们明白了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为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培养,可以通过改善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建设法律教育环境,来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塑造。高职院校的官方教育机构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的规章及程序开展各项教学工作。能够就学生普遍关注的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国家奖学金、党员干部、成绩考评等工作,严格按照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评选以及监管,如果发现有徇私舞弊行为的存在,一定要严肃处理,通报批评。只有这样才能建设良好的法律教育环境,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二)结合法律和心理的双重教育
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采取法律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来实现。以心理教育促进法律意识的培养,以法律意识辅助大学生理性处理心理问题。高职院校不同于综合性的本科大学,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就业、学习等多方面综合的压力,极易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通过对两种教育的结合,可以教学学生以合法的手段进行心理问题的处理,指导学生进行自身性格以及法制观念的完善。
三、结语
我国拥有众多的高职院校,他们都希望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而学生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组成元素,只有学生们遵纪守法才能令校园更加和谐美好。只有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在校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才能远离犯罪活动,因此新时期下必须要注重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黄少洪.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特点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08).
[2] 王灵.论高职高专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培养[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03).
[3] 李丹梅.高职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4] 孙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
[5] 崔英芬.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2).
[6] 孙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之我见[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
9.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篇九
调查时间:2014年5月21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大学图书馆 调查对象:大学各年级在校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问卷数量:发放20份,实收20份。问卷问题:见附1
摘要: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从而发现大学生本身素质的不足就法律教育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
法律意识
维权意识
前言:大学生作为我国后续的储备人才,大学生的素质如何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行为。毫不夸张的说,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关系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近几个月的各种暴恐案,我觉得与偏远地区的一些民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无关系。随着高考扩招,大学生的数目是直线上升,但大学生的素质如何,特别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的素质如何,还有待观察!为此我们小组成员决定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走访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究竟如何!正文: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及调查发现的问题
我们在人比较多的图书馆展开调查,男女比例7:13。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对所调研对象进行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男生在法律意识以及维权意识方面要强于女生!高年级的同学比低年级的同学更有维权意识!这也许与年龄及所经历的活动有关!下面我们将就具体数据分析大学在校生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分析
您觉得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维权意识强吗20151050很强一般很弱 女生男生从上表我们很明显的看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偏低。而且我们不知道这么多大学生中说自己维权意识一般的人有多少水分!只能说我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有待提高。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的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指出:人们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而现阶段的大学生文化程度也不算低,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却低的可怜!这就反映出大多数大学生从应试的
考场上走出来,却没有学会学习!只知道学习专业课,文化课,却忽视了离我们生活最近的,最贴近生活的生活技能。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跟我们的教育制度是息息相关的。自从文理分家,什么法律都已远离我们,而当我们进入大学再次接触到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时,我们也只是当成了一门课而已,不曾放在心上。而且老师的讲课的重点放在了道德修养上,法律一块不受重视!
14121086420有没有 是否有过被侵权经历女男从这个表中,我们还是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大部分人都有过被侵权经历的!而且伴随着B2B,B2C电子商务的展开,网络营销的盛行,未来商品的网络化便捷化的趋势,侵权这种现象将时时刻刻的伴随在我们身边!而且因为网络买卖的原因,消费者维权终究要比现实中复杂!虽然像比较大的网络运营商都自己制定了规则,国家层面上也出台了一些有利于消费者法律法规,但互联网交易毕竟属于新兴市场,很多方面的法律条文都属于空白无监管阶段,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良好的法律维权意识,一旦遇到侵权等对自己利益有损害的行为,立即拿起法律的武器去维护自己合法利益!
面对侵犯自己权益,我们这些大学生们是什么态度呢?请看下图
面对侵权您的态度121086420坚决维护视利益大小忍气吞声 男女从上面的图形统计能看出大部分人的态度个人觉得都是暧昧不清的。坚决维护的和忍气吞声的人数最少。所谓视利益大小而选择去维权,不得不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商家的不良之风!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不可能因为一盒火柴不合格搭上成百上千的路费去维权吧!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我们再来看一下大学生选择不维权的原因有哪些!
大学生不维权原因86420不知如何维权维权成本高,不值难度大,成功率低害怕打击报复男女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差不多有百分之五十的同学不知道怎么维权,百分之六十的同学认为维权成本高,又百分之五十多的同学认为难度大成功难度低,最后还有四分之一的同学担心被打击报复!有
百分之五十的同学不知道怎么维权这真的很令我们震惊!新生代的大学生都有一半不知道怎么维权,试着想象下社会上那么多的没上过大学的人,父母那代几乎没上过学的人!这个数目是相当惊人的!每年被不良商家欺诈的消费者,损失的各种经济利益也将是很惊人的!
三、由以上数据反映出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以上各种数据我们很容易看出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欠缺,法制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令人担忧!法律意识将主导大学生以后进入社会后维护自身行为的自觉性。法律意识的缺失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知识的缺失!法律知识缺失,很容易让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做出有悖于法律的事,甚至触犯法律的事!还有就是权利意识的问题。权利意识不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不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更有甚者,直接放弃法律的武器而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所以出现了好多打人,砸店等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另一方面自身不重视自己的权利意识,看中的只有自己的利益!比如为了评优、评先、入党等事上身先士卒,不择手段,影响他人,不尊重别人的权利等等。自己都没意识到已经侵犯到别人的权利又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怎么,无担当。而作为育人的学校,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都是灌输式的教育,没有引起学生应有的思考。而且大部分的学校注重专业课而轻视文化基础课,所以在课堂上大学生接收到的法律知识不多,且不成效不大!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试着提出以下对策。高校应该实行比较完
善的系统的法律权利教育。不管是新入学的大一新生还是快毕业的大四学生都应该集中起来加强法律知识及权利意识的教育!课堂不应该使用灌溉式填鸭式的教育,而应该发挥当代大学生自身接受新知识强,积极参与的意识强等优势,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展开热烈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吸收!而且可以开展维权知识的知识竞赛,让这些有些枯燥的知识流动起来!
学校也应该定期举行维权日等活动,真正让学生参与到维权的行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
结束语: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应该仅仅学习专业知识,更得知法,懂法,用法。即便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课程的培训,我们也要通过看书上网等多种途径学习这种关乎自身利益的知识!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附1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调研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粮工1103班的学生,现在在做一份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的调研,旨在了解现在大学生关于维权意识的情况,并针对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究以做出应对策略。调查会耽误您5分钟左右的时间,请您谅解并谢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1.您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觉得您日常生活中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强吗 : A很强
B一般
C较差
3.您一般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维权方面的知识 :
A观看电视,阅读报刊
B课堂教育
C网上浏览
D别人的经验之谈 E其他
4.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你了解多少: A很了解
B了解一些
C完全不了解
5.您是否有过被侵权的经历: A有
B没有
6.在你遭遇的或看到的侵权事件中,有下列哪些事件发生[多选题] :
A商贩缺斤少两
B商品假冒伪劣
C消费索要发票遭拒
D诈骗
E 打工时遭遇性别或岗位歧视
F其他
7.如果遇到侵犯自己权益的事情你会持什么态度:
A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看情况视权益大小而定
C忍气吞声,不愿惹事生非
8.你认为维权的重要性在哪[多选题] :
A保障自身权益
B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
C强化法律效力,维护法律的尊严
9.你身边如果发生过侵权事件,是否得到妥善解决:(没有可以不选)A得到妥善解决
B部分得到妥善解决
C基本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10.您认为大学生不维权的原因有哪些[多选题] :
A不知道怎么维权 B维权成本高,觉得不值得C难度大,成功率低 D害怕被打击报复
11.你觉得学校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增加学生的维权意识:
A举办关于维权的活动
B加强维权意识方面的教育
10.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问卷 篇十
2你所在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及以上 3你认为自己的法律意识强吗?A 强B一般C弱 4你的法律知识从何而来? A媒体B学校C生活D其他 5你认为法律在生活中 A 非常重要B一般C不重要 6你能区分违法与犯罪吗?A能B不能
7知道我国法制宣传日吗?A知道B不知道
8正当防卫过度会负刑事责任吗?A会B不会
9若自身利益受损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A向亲友求助B寻求法律援助C武力解决D什么也不做 10因医护人员无意所致医疗事故,医护人员最高判刑几年?A二年B三年C五年D十年
11你在普法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懂法但不会运用B不能充分理解法律知识C缺少普法教育D其他
12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可多选)A学校课程或讲座B电视节目C网络D宣传活动E其他
11.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与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途径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
我国学术界对于法律意识概念的理解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而逐步得到发展的,之前一直是接受前苏联学者的观点。随着我国法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关
于法律意识的研究也开始活跃,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观点。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对法律意识作了如下的界定:“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的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对于法律意识的表述虽然不尽相同,但是这样一种发展趋势却日益表现出来,那就是从原来较为简单的对社会主体法律水平的关注逐渐发展为对法律意识中的非知识因素的研究,如对法律心理、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的关注等等。从而使我们对法律意识的内涵有了逐步深入和具体的认识,也大大丰富了法律意识的内涵。
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分析
1.高校现行法律基础教育模式的固有缺陷所致
我国的法律基础课程在高校普遍开设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均进行了大力改革,社会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理念和模式却一直没有能跟随时代而发生变革。过分注重法律基础教育而忽视法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论是文科、理科还是医农工科的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并无区别,只是一味侧重基础性与常识性知识,与中小学教育和报刊电视等传媒宣传的内容大同小异。在30-40个课时里要讲授的是数十部法律法规、法学基础理论和部门法知识。对于法律学科的学生而言,这是四年甚至七年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知识体系的作用。
2.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带来的不良效应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往往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成长的重大障碍。无论是过于严苛不符合子女年龄阶段的教育方式,还是放纵溺爱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意识。前者可能导致对规则的叛逆心理,后者则可能导致藐视规则的心理。我们现在正处于信息大量泛滥的时代,各种媒介以排山倒海的形式传递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在大学里,同学来自天南海北,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内涵和底蕴,带来了地区间思想和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加之周围环境中一些人际关系和宣传媒体的作用,特别是在以宣扬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网络的传播和误导下,个别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加大,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法律意识淡漠也在情理之中。
3.法律观念模糊
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它与法律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因而容易造成法律观念的模糊,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主要表现在:首先,权与法的关系分不清。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在当今我国权大于法、位高权重,社会的富人阶层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之约束。其次,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分不清。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这样的结果就是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两者的区别,致使在有些问题上,比如对待一些曾经违法或者是犯罪人员的态度问题上有错误的认识。再次,忽视法律的作用,混淆社会主义法和道德的关系。有少数大学生认为,法律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大,可有可无。有部分大学生以为,社会主义法律调整的范畴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调整的范畴,凡是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就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等等。淡薄的法律观念还表现在:当大学生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他人侵害时,不知道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的作用,放弃法律武器。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
1.建构有效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能力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与信仰,离不开直接经验的支持,更需要到实践过程中去感悟和体验。实践培养能有效解决“说的多,做的少,且多有形式主义倾向”等问题。因此,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2.施行人本主义观念。
西方哲学思潮中人本观念由来已久,这种观念要求以人为本,强调个人的尊严、自由和创造。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为代表的心理学派认为学校的教育要有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及认知和情感的结合。人本从本质上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只有使大学生学会了运用法律知识的方法并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才能培养好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也才能真正使法律知识教育取得更好的实效性。
3.设立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
设立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更能促进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长期维持下去。例如模拟法庭,一般的学校都要设置,这样才能有利于确保活动情景设计的需要和活动及时稳定的展开,学生也能快速地感受到法庭的氛围和法律的严肃性。对于采取用大教室、大会议厅或报告厅来代替模拟法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在校外建立法制教育实习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学校应设立相对稳定的法制教育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配备一些专门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并与社会其他部门开展有效的合作。只有学校和社会都认识到法制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携起手来,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丁财兴、齐虎:《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2005年12月17日浏览于w姗.hieourt.gov.en
[2]公王祥、刘敏:《论司法公正的价值蕴涵及制度保障》,载于《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3]肖国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载于《两课教学》,2002年第l期。2006年3月15日浏览于www.Jyu.edu.en/skb/html/Ikjxg.htm
[4]谢尚果:《大学生法律意识研究及其提高的途径》,载于《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5]杜清:《法律意识—大学生素质教育之基石》,载于《教书育人》,2003年第8期。
[6]孙卫东、王爱红:《从服从到信仰—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任重道远》,载于《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10月。
12.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篇十二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其犯罪类型也正在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更值得大家关注和深思。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 充分认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法律意识作为法治实践和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依然存在重质轻量的思路, 常常让我们的处于一种十分笼统模糊的状态, 甚至难以避免主观臆想。因此, 有必要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上, 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 提出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
2 大学生法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法律意识的内涵
1981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法学基础理论》中, 这样定义:“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著名的法理学家沈宗灵教授1994年主编的《法理学》中提到:“法律意识, 泛指人们关于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2.2法律意识的结构
法律意识的结构是指法律意识内部各种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对大学生法律意识进行量化测评, 关键是要解决评价内容从哪几个方向上去把握, 或者说面对丰富复杂的法律意识内容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切入的问题。根据以上目的和要求, 本文提出了法律认知、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评价、法律关注、法律期待六个具体的结构维度。
2.3 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参照法律意识六个结构维度的基础上, 本着科学性、目的性、独立性、系统性、可测性的原则, 确立大学生法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
3 大学生法律意识评价模型构建
3.1 灰色关联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1982年创立的, 其评价方法是灰色系统理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对非线性、离散以及动态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越性。通过对统计序列几何关系的比较来分清系统中多因素间的关联程度, 各关联度排序所得的关联序就是被评价数据序列结论的次序。
3.2 确定参评数据序列
根据表1中确定的指标, 形成参评数据系列。设有n个大学生, 参评数据系列描述为:
3.3 数据的初始化处理
评价指标体系中, 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 故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在评价过程中, 由干各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 数据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 无法进行关联评价计算, 因此, 需要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模型为:
其中k=1、2、…、18;i=1、2、…、n
3.4 确定标准数据序列
针对每一个评价指标, 不同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值, 笔者将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标准数据进行参考, 从而形成一个标准数据序列, 描述为:
3.5 灰色关联系数
为了计算灰色关联度, 首先需要计算参评数据序列与标准数据序列对应的每一指标数据的灰色关联程度, 即灰色关联系数。定义标准数据序列中的任一指标数据x0 (k) 与参评数据序列中对应的指标数据xi (k) 的灰色关联系数γ0, i (k) 为:
式中, 为第二级最大差;ξ为分辨系数, 是为削弱最大绝对差因过大而失真的影响, 以提高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而人为给定的系数, 取之范围为0.1~1.0, 一般取0.5。
3.6 灰色关联度
由于灰色关联系数γ0, i (k) 数目众多, 信息分散, 不能够进行综合比较, 因此, 将每一组参评数据系列中的各项关联系数取平均值γi。
定义γi为第i个大学生法律意识综合评价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关联度, 对γi进行排序, 所得的关联序就是被评价数据序列结论的次序。
4 大学生法律意识评价实证分析
笔者随机选取甲、乙、丙三名大学生, 根据文章构建的评价模型, 对他们的法律意识水平进行实证。
4.1 确定参评数据序列
邀请相关专家召集甲、乙、丙三名大学生召开座谈会, 根据访谈情况, 对表1中的各项评价指标给出评价结果, 如表2。
4.2 数据的初始化处理
首先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 如不了解=0.1, 了解一点=0.5, 完全了解=1.0;从不=0.1, 偶尔=0.5, 经常=1.0等。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 如表3。
4.3 确定标准数据序列
针对每一个评价指标, 不同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数值, 将其中的最大值作为该指标的标准数据进行参考, 从而形成一个标准数据序列, 描述为:X0 (1) =1.0, X0 (2) =1.0, ……, X0 (18) =1.0。
4.4 灰色关联系数计算
根据公式︱x0 (k) -Xi* (k) ︱=Δi (k) 和表3中新的参评数据系列, 计算得到Min Min︱x0 (k) -Xi* (k) ︱=0;Max Max︱x0 (k) -Xi* (k) ︱=1。再根据评价模型中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 可计算三名同学法律意识各项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 如表4。
4.5 灰色关联度计算
根据表4中计算的灰色关联系数, 平均值得到每位同学的灰色关联度, 分别为:γ甲=0.398, γ乙=0.826, γ丙=0.753。我们不难发现γ乙﹥γ丙﹥γ甲, 从而得出乙同学法律意识最强, 丙同学法律意识居中, 甲同学法律意识最差的结论。
5 结语
5.1 意义
本文从法律认知、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评价、法律关注、法律期待六个具体的维度初步建立了大学生法律意识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了一种量化评价方法, 既能整体研究也能个案分析, 为精确客观评价大学生法律意识提供了科学依据。
5.2 讨论
文章初步构建了法律意识的评价指标体系, 但其合理性和实用性还有待大量的案例应证。此外, 本文尚未考虑各项指标的主次关系, 即各项指标权重均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与评价目标确定各指标的合理权重。由此而带来的复杂运算可借助计算机, 编写运算程序, 实现高效智能评价。
参考文献
[1]郎玮.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J].青年文学家, 2011, (2) .
[2]孙国华.法学基础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81.
[3]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4]孙育玮, 胡志民等.“上海市民法律意识调查”课题总报告[J].2002年政府法制研究, 2002.
[5]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7.
[6]肖新平, 宋中民, 李峰.灰技术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7]刘思峰, 党耀国, 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第三版)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8]施式亮, 汤广发, 王海桥.建筑室内环境安全灰色评价模型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1) .
13.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问卷调查 篇十三
1、你生长在A、农村B、城市
2、你是
A、文科生B、理科生C、特长生
3、我国最高立法机构是、A、国务院B、全国人大 C、最高人民法院
4、我国效力最高的法律是
A 宪法B 刑法C 民法
5、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你的态度是:
A、充分信任 B、比较信任 C、不信任
6、你经常看法律方面的杂志吗?
A、经常B、不是
7、你的权益受害时,你会选择法律手段解决么?
A、会B、不会
8、当你参加相关勤工俭学时,你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有B、没有
9、你是否认为法律是万能 ?
A、是B、不是
10、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B、一般C、基本没用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
1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是我国的公民么 ?
A 是B 不是C 不知道
12、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B、报纸上C、学校的课本上 D、家庭的影响 E、其他
13、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B、用武力解决 C、通过关系解决.D、感觉很委屈但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14、对于学校不允许到达法定年龄的同学结婚的做法,你的观点是?
A:赞同B、不赞同
15、你认为中国的现有法律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C、基本满意 16.您认为对法律的执行哪些监督是最有效的:
A、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舆论监督 B 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机关的监督
C 群众监督 D 执法机关自我监督
17.你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
A、能 B、不能
18你觉得自己会不会犯法?
A、会 B、不会
19、你经常参加关于法律方面的活动吗?
A、经常B、有时
14.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篇十四
众所周知,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对50名法学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研究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17至20日,在我的高中和大学同学的帮助下,对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方式是无记名填写调查问卷,人工进行调查结果分析,从而得出调查结论。
二、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
(1):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你会()A. 明哲保身,视而不见 B. 立刻告知被偷者 C. 打电话报警
(2)当你和你家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A拿起法律的武器 49% B诉诸武力20% C通过关系解决31%(3)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A、有 18% B、B、没有 82%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当其正当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只有18%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4)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 A、经常 9% B、B、偶尔 86% C、C、从不 5%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9%的同学会经常关注国家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还有5%的人这表明了大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是非常不够的,其认为自己只要守法不违法,法律是离自己很遥远的。
(5)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事业的发展有多了解()A不甚了解64% B大致了解 36% C很清楚0%(6)你明确知道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在什么时候出台的吗()A知道59% B不知道41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而在调查中发现,有41%的大学生不知道,而只有36%的人对中国成立以来法律事业发展有大致了解。可见大学生对与中国的法律常识知识了解并不多。
(7)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A电视报纸等媒介上45% B学校的课本上32% C家庭的影响10% D其他13%(8)你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够不够()A 很不够 64% B经够了 27% C对这件事无所谓9%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64%的人认为我们国家的普法力度还不够,另外,学生中只有32%的法律知识来源于学校课本,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法律知识并不是非常重视。这就要求国家和学校都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9)您觉得法律能维护你和你家人的切身利益吗()A能,我对法律有信心27% B不能,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32% C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41% 这个问题反映出大学生对中国现在的法律状况并不满足,只有27%的人对法律有信心,而大多数都只是对未来有较乐观的看法,这说明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事业还有许多不足。
(10)你对法律专业感兴趣吗? A 不感兴趣57% B 感兴趣29% C 一般 14%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的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对法律并不感兴趣,而现在的中国正处在法律发展时期,急需大量的法律人才但中国有13亿人口,但却只有12万左右的律师,而在美国,虽只有2亿多人,但却有近100万律师,而且,学生对法律的不敢兴趣也反映了其法律知识的不足。
此次调查的结果说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学生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让他们认为权利比法律有用,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三、原因分析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2.、法制观念淡薄
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3.、法律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 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3.、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致使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学生方面的原因
(1)主动性。根据调查了解到,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式,大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锻炼好各方面的能力,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浪费在学法律与自己的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
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大学生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2)缺乏远见性。没有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律意识,即使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也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调查表明,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
(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大学生反映,法律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每个非法学专业的专业都开设有思政这门课,详细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而最终流于形式。
社会原因分析
1、中国法律传统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长。我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各种封建观念思惟和世俗文化早已深深的印在泛博劳动人民的心中。中国传统的集权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对法律的观念。民主平等的法律思想没有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2、国家的重视程度。政府对社会的普法力度还很不够,因此,国家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社会的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教师、学校方面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除了法律专业的以外,其他院系的有关法律的课程,老师都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也没有向学生讲明到底法律的重要性有多大,基本死板的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2、课堂气氛沉闷。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四、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1.、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之所以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根本在于法律体现、保障并实现着正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否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2.、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开放,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治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3.、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的管理等问题上,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监狱、开展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4.、提高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是增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二是注重加深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现代法律意识的提高。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做文章,重点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三是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治教育
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法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型模式转变。使法治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通过网络将高品位图书推荐出去,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强化版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治观念,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5.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 篇十五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 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 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 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 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 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 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 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是积极的, 能动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 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基本要素, 这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形成由低级向高级, 由深层到表层,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多层次结构。只有当四要素产生最佳组织效应时, 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又有自己的特征, 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 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 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 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 因此, 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有其特殊性, 总体的生源特点就是高考分数相对较低, 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他们入校后所表现出的思想特点, 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法律意识, 所以, 我们先要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才能进而了解以及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由于高考分数较低, 入校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或者虽然有学习的热情, 但由于基础较薄弱或者学习方法不妥, 效果不佳。不少学生在踏进民办高校的大门时, 始终有不服气心理。很多人认为自己并不应该进入民办高校, 而是应该考上更好的学校, 因此刚进校时, 对学习抱有一种强烈的积极性, 特别渴望成功, 然而由于自身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如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对、缺乏恒心等等, 使很多学生逐渐变得厌学、不自觉、不自律, 甚至影响了周围的同学。
第二,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 特别是公有民办二级学院的大学生, 生源背景比较复杂, 素质上具有差异性。在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差距悬殊。这类学校的收费普遍较高, 每年都需要一万五千元左右, 但入学的学生家庭条件各有不同, 其中不乏有贫困生, 特别是专转本的学生, 他们特别珍惜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 因此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当然也有不少是被家长逼着来读书混文凭的学生, 正因为学生在生源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 在管理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第三,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会受到歧视, 就业压力较大。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应聘工作时比较务实, 一旦被用人单位录用, 就很踏实肯干, 也不会像名牌大学的学生那样会挑三拣四, 但是, 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中, 大部分的用人单位还是为学校品牌论, 社会对民办大学的学生的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曾经和我的一个毕业班学生谈话中了解到, 他在找工作期间, 多次进入人才市场投简历, 但是都杳无音信, 感觉十分沮丧, 希望社会能给他们多一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机会。面对这种压力, 使得民办高校的学生对于他们学习的目的和将来的出路产生了许多疑惑。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第一,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 世界观, 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 而民办大学的大学生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 就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现今社会, 充斥着各种道德观和不同的文化, 再加上社会压力和竞争的激烈, 大学生很容易受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的影响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近几年, 青少年犯罪占到了社会刑事犯罪的70%至80%, 其中大学生犯罪约为17%, 而且犯罪类型向智能化、多样化发展, 同社会犯罪比, 其涉罪范围、性质及危害没有质的区别。数据显示:身处“象牙塔”的学生们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平静和安宁, 大学生们的法律素养包括法律意识状况令人忧虑。
第二, 民办大学在法律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民办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模式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较为重视专业课的设置, 几乎都没有法律基础课,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程的教学。而在这门公共课中, 法律基础仅占一小部分的课程, 课时很少, 对于法律的讲解都是一带而过, 学生几乎不加以重视, 在考试时也只求及格, 这样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第三, 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于一般法律知识的掌握比较弱, 对法律的整体认识还不足, 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维权意识也不强。高校学生虽然通过法律基础课能初步了解一些法律法规, 但是, 并不能在心中真正形成知法, 懂法, 守法的法律意识, 大多数学生仅仅将课堂上的学习当作任务一般去完成, 在现实生活中如遇到纠纷就会不知所措, 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而是往往采取“息讼”的消极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结果只能导致他们自身的权利收到侵害。例如, 学生择业就业时, 缺乏法律意识。部分用人单位就利用这一点, 再加上现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就设计了一些侵犯学生正当权益的招聘陷阱。通过口头协议、模糊条款等方式来侵犯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培养民办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1、在校园中要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和法制文化。民办高
校在管理学生和学校各种日常事务处理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做到依法治校。例如, 在辅导员和老师在进行学生的德育考核, 各类的评奖评优, 贫困生的助学金发放以及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时, 要根据校纪校规按章办事, 做到公平公正。而在处理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时, 一定要严肃处理, 并且给予其充分的胜诉权利。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在充满法律氛围和法制文化的校园中逐渐加强依法治校的观念, 从而培养其法律意识。
2、在日常工作中要向学生灌输一些法律知识, 不仅让学
生能知法, 还要懂法和守法, 做到德育教育, 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三者要有机结合, 从而加强法律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面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过程中, 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学生培养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 从而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要进行法律基础课程的改革, 要加大法律基础课程所
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公共课的比例, 要请法律专业的老师来专门讲解法律基础这部分的内容。还可以开一些实用性强的法律类的公共选修课程。例如开设民法、刑法、宪法法、劳动法法、诉讼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 使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 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帮助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
4、大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 调动起学生对于学习法律
知识的积极性, 多组织学生参加与法律的活动, 让大学生从中了解法律知识, 使他们在法律实践中能走出校园真正接触到真实的案例, 加强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比如, 听专家普法教育讲座、开展生动的法制演讲、法律热点问题的辩论赛、法律基本知识竞赛等活动, 督促学生经常关注电视台的法制节目, 有条件的情况下, 还可以组织旁听典型案件的庭审, 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从而得到教育, 这些方法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在就业工作中, 要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一些法律
知识的培训。在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压力就更大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更有必要对毕业生加强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和传授。如开展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讲座, 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法, 让大学生加强自身学业学习的意识;介绍我国劳动合同法, 有利于大学生提高遵纪守法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介绍我国公司法、合同法和知识产权法等, 让大学生了解我国我国相关经济法律制度, 为今后走入社会创业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 在认清民办大学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的基础上, 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 通过校园法治环境的建设, 法律知识的普及, 日常思想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结合以及多种活动的开展, 等等, 才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实用性, 从而使他们产生对于法律的信仰, 最终才能逐渐培养出较高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张中秋, 杨春福, 法理学, 2001.
[2]陈建新, 袁贵礼.中国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 2002, (04) .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司[J].思想道德与法, 2006.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研究】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08-14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调查问卷07-15
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问卷06-22
当代大学生风险意识问题分析与教育策略研究09-24
谈谈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10-24
大学生的个体道德意识09-30
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07-20
论析在校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06-12
法律大学生自我评价10-22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国际意识与国际竞争能力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