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有特点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精选10篇)
1.写一个有特点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一
教材内容:第八册语文第七单元“习作”
教学目标:
1、用具体事例,表达自己敬佩的一个人,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2、掌握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写具体的方法。
3、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陶冶自己的心灵。
教学重点:选择具体事例,通过具体的描写,表达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具体描写。
教学过程:
一、联系“交际”,引入习作
师:同学们,昨天的“口语交际”,我们谈论的话题是“我敬佩的一个人”。同学们能够发现身边的人的闪光之处,并且用心去交流感悟,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陶冶、震撼。
这节课,我们要把交流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写成一篇习作。请看习作要求。
二、读懂要求,明确重点
1、读读要求。⑴默读。⑵指名读。
2、确定重点。
(1)、师生交流。
(2)、板书重点。(具体事例,语言流畅)
(3)、看题目,从中可以出什么是写作重点。讨论:怎样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
指导:“敬佩”是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怎样的人值得敬佩?
同学们说的对,要注意,一般是指那些品德高尚、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的人,才值得我们敬佩。
三、组织交流,拓宽思路。
在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让你敬佩的人吧!展示问题,请同学们要根据这3个问题先独自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几个同学全班交流(同桌推荐)。
1、你准备写谁?
2、他有什么感人的事?
3、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质?
四、设疑交流,指导习作。
师: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很积极。但是除了同学们说的让人敬佩的人外,我们在学习了七单元的四篇课文后,相信也有几位人物让我们非常敬佩,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他们为什么值得你们敬佩呢?(生回答:有十七世纪执着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父亲。)师:确实啊,他们精神品质让我们肃然起敬。
1、设疑思考。
师:怎样具体写才能把人物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表达出来呢?请同学们再浏览一下这几篇课文,找出能表现他们的精神品质的句子读一读,用心体会作者是运用哪些方法表达出敬佩之情的。
2、例句品读。体会写法的妙处。体会如何表达敬佩之情。
3、交流汇报。(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4、修改资料。(依据内容重点指导选材,及开头、结尾的写作)
5、小练笔。下面我们练练笔,直接选取你所敬佩的人一件事写一个片段,选用以上的写作方法,表达出你们的敬佩之情。
五、布置习作,完成全文
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汇报中,老师明白了,这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可以是亲人,也可以是同学、老师,还可以是其它人。请你们选择一两件感人的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突出人物的品质和精神风貌。让人读了之后知道你为什么敬佩他,而且能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有信心写好吗?老师也相信你们。
板书设计: 我敬佩的一个人
具体事例 语言流畅
精神品质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
[《一个敬佩的人》习作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2.写一个有特点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二)难点
理解三个故事各自的原因和结果以及这三个故事之间的相互因果联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理清层次
1、课文中有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相应的自然段。
2、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4、第一自然段是写什么?齐读。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他六国进攻。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最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今天我们要学的“将相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自学课文。
5、交流自学情况。
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他有什么能耐?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舍身救主不畏权势)
五、知识拓展
用一段诚恳的话劝劝气头上的廉颇。
课堂小结: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
练习与作业:
1、写生字词。
2、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复述“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这两个故事。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
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
拒绝、和氏壁、完璧归赵
教学反思: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盾的发生、发展、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在教学上,我把三个故事结合起来,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蔺相如为什么和廉颇不和?廉颇是怎样对大家说的?蔺相如真的象廉颇说的那样吗?再让学生仔细研读前面两个小故事,找出相关的语句反驳廉颇的话。然后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劝劝廉颇。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充分的时间保正下去自读自悟。体会蔺相如的性格特征和弄清三个故事的内在联系这两个教学目标也完成了。但是没有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利用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今后的努力目标。
3.写一个有特点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三
先来找一找课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小艇的?它们分别是:(学生答,师板书:样子、技术、作用)师边写边说: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的呢?师:现在我们就把课文美美得读一读。
【小艇的样子奇特】
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真浓,读得这么认真,我们趁热打铁,对小艇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们自学“小艇的样子”的段落,
师:你认为这段中哪些句子写得精彩?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生汇报句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下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航舟。船头和船尾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用田沟里的水蛇。
师引导: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小艇分别比作(生答)。
这3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请到句子中找一找。
生:第一句:把小艇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师:小艇有多长?(二三十英尺长)也就是6-9米,好长的小艇。再看第二句。
生:把小艇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师:请看新月(师点击)多美啊!小艇就有这么美(师点击小艇的外形)。谁来说第三句?
生:把小艇比作小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
师:马克﹒吐温观察细致,描写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加上比喻的巧用,把小艇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小艇的样子表现出来?(抽生读),谁来评价一下?师:老师给你们一点小小的建议,把表示特点的词重读,就可以了。(生齐读)
师:通过朗读,小艇的样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
师指导背诵: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记住样子奇特的小艇呢?
师引导:拿起画笔把它--(画下来),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下来)
师:老师给你们一点小小的建议,把表示特点的词重读,就可以了。(生齐读)
师:通过朗读,小艇的样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
【船夫的驾驶技术好】
师过渡:造型别致的小艇,人坐在里面舒服极了,还别有一番情趣呢!但千万别忘了驾驶小艇的船夫,别忘了他们的驾驶技术。你觉得船夫的驾船技术怎么样?(生答,师板书:好)
师:你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能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的?读给大家听听,齐读。
师引导:这几句话从几个方面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自信的孩子赶快举起手来。大家都觉得不好说是吧,不要紧,老师给你一点儿提示:在行船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他(生接读)
在拥挤的情况下,他能(生接读),在遇到极窄的地方的情况,他能(生接读)。
师:在这种情况下,船夫都能速度很快的,熟练地驾驶小船,课文中就有一个词语能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谁来找一找?(操纵自如)
师: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得心应手)
师:这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找近义词。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理解它
师:说说你的理解,操纵自如是什么意思呢?(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师: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感觉,间接地写出了船的速度之快,般夫的驾驶技术高超。
师朗诵,想画面(第四自然段):多好的驾驭技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船夫驾船的精彩场面,去寻找那飞一样的感觉。
三.【小艇的作用】
师: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看来,游人观光是缺不了--(生接)快看,小艇上还有哪些人,他们干什么去?(师出示表格,抽生填表)
提示:谁乘小艇,干什么?
师:年轻妇女们谈笑风生,她们可能去干什么?请展开丰富的想象。
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还有哪些人乘着小艇干什么去?
师:看来,无论白天、夜晚,无论生活与工作,无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威尼斯人都离不开小艇。
师:同学们,威尼斯的白天是繁忙的。那晚上又是怎样的呢?(寂静、宁静),你们是从哪些精彩的句子中体会到的?勇敢的你在哪里?
生: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的静。
师:把威尼斯人格化了,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还有没有更精彩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师引导:热闹非凡的威尼斯这会儿连哗笑和告别声都能听见,让我们感到这夜非常--静。
师: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的宁静,写得多妙啊!还有其他的句子吗?
师: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之夜是怎样一种美?(静态的美)
师: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师:你看,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让我们感受到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密切)
师:这就充分地说明小艇的作用怎么样?(大),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月夜的静态美吧!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谈话: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带来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小艇,才给威尼斯事来无穷的魅力,人歇船停,人醒船动,小艇成了威尼斯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难怪作者开头就发出这样的感叹。请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师:是呀,小艇已经成为了威尼斯--生答(师板书:主要交通工具),成了威尼斯一道主要的风景线。
师结束语:朋友们,美的课文能给我们美的享受,世界是美的,生活也是美的,美的何止一个威尼斯。
1、小练笔: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画面,抓住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样子 技术 作用
(奇) (好) (大)
4.通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四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2、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教学任
务分析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掌握通分的方法
理解通分的意义
会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学具准备
教 学 活 动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意图 备注
检查复习
思考,口答问题
提问:完成黑板上的两道题,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激活起点能力:会找公倍数,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
1、找公倍数
12和8 8和9
9和45
2、
导入新课
提问1:地球上,陆地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而海洋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 ,那么,你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吗?
提问2:比较下面几组分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课本第93页
教学新知
1、把它们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比大小,或者把它们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
3、学生自己探索
4、①求两个分数分母的公倍数;②化成公倍数做分母的分数
5、找准公倍数 提问1:(课本第94页例4)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你能直接比较 和 的大小吗?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吗?
提问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通分吗?
提问3:把 和 通分。
提问4:通分分几哪步?
提问5:通分要注意什么? 达成使能目标1:理解通分的意义
达成使能目标2:掌握通分的方法 黄豆蛋白质含量 ,蚕豆蛋白质含量 。
板书:通分
巩固新知
1、解决问题,完成课本第94页“做一做”
2、小组交流心得,体验成功,增强信心 1、提问:你能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吗?
2、教师引导提问:组内交流,向组员介绍解题心得。 达成终点目标: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通分。
生2:我知道了通分的一般方法。
生3:我知道了通分的关键是找好公分母。
生4:……
布置作业 课本第95页练习十八
板书设计 通分
异分母 同分母
分数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不足:
1、课堂秩序乱,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参与到课堂中;
2、花了过多的时间强调纪律,导致影响教学进度,影响上课效率;
3、有个别聪明的学生理解了,就都是他们在回答问题,导致我的讲课速度有点儿快,有一些跳跃性,所以课后有部分同学都没很好的掌握 通分;
4、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理清思路,讲课时有些关键的地方没有强调,比如“公分母是怎么来的?”,影响学生理解;
5、讲课的逻辑顺序没把握好,同样影响学生理解;
5.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案 篇五
(三)例1 例2
教学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人主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板书:观察物体三)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个(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酒变得简单了。教后反思
本课课题 观察物体
(三)练习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教学准备 投影仪 课件 教 学 过 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二、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个人主页
三、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单元测试及试卷评讲
6.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篇六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工整正确地书写。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总结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学生长大后做一名像胡杨一样的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胡杨的深情,并引导学生感受胡杨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憧憬、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领悟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胡杨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论民谣、揭示课题
1、谈论俗语(导语: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民谣,很有意思,大家想不想读读?)出示民谣,齐读。导语:这句民谣在新疆民间广为流传,知道说的是什么吗?(生答:胡杨)对,说的正是胡杨。你从这句民谣中感受到了新疆百姓对胡杨的 (指名反馈)大家想不想看看他们所赞颂的胡杨?(出示图片后,简单介绍胡杨:胡杨,或称“胡桐”。它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在地下水含盐量很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照样枝繁叶茂。人们赞美胡杨为“沙漠的脊梁”。)
2、揭题板书。师: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称赞胡杨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从这一篇题为《胡杨赞》的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请伸出手跟我一起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胡杨”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课前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下面老师想借助这些词语检查一下大家的朗读情况,谁有信心第一个来?)
腐烂 锯断 嶙峋 晦暗 盐碱 恶劣 肥皂 积蓄 无人关照 粗茶淡饭 惨不忍睹 弓腰驼背 锦衣玉食 新疆维吾尔族
2、初识胡杨:通过预习,文中的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说说你的看法:我认为胡杨是一种( )的树。(指名反馈)
3、小结:看来大家对胡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作者在文中说:自然界长寿的树种很多,可他却对胡杨情有独钟,是否也是因为这些呢?接下来请根据自学提示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学习。
三、品读胡杨形象、感悟胡杨品质。
(一)出示自学提示,生进行自学:
(1)认真默读3、4、5自然段。
(2)联系相应段落思考:
①胡杨的眼泪是指什么?在哪些情况下它会流泪?
② “惨不忍睹”在文中指什么?画出能表现胡杨的长相“惨不忍睹”的语句。
③胡杨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实际上是指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语句中?
(二)交流反馈。
1、抓“眼泪”,品读无人关照的胡杨。
A、指名反馈:“眼泪”的含义,在哪些情况下胡杨会流泪?”
B、师:你在什么时候会流泪?我们流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可胡杨流泪却是在用树汁为自己包扎伤口,是为了继续生长,因为千百年来胡杨都是( )的。(指名反馈,随机板书:无人关照)
C、出示语段,导语引读(正因为胡杨在受到伤害时会流泪保护自己,所以,千百年来无人关照的它才能有千年不死的生命,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2、抓“惨不忍睹”,品读“弓腰驼背”的胡杨。
A、指名反馈:你能说说“惨不忍睹”在段中的意思吗?指名读出相关语句。
B、出示语段,导语引读(正是这样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却能够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并随机板书:弓腰驼背)
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3. 抓生存环境,品读“粗茶淡饭”的胡杨。
A、过渡:孩子们,你们知道吗,长着这么一副丑样子的胡杨,却被维吾尔族人称为 “托乎拉克”,意思是“美丽的树”。这还得从它的“粗茶淡饭”说起。
B、指名反馈:“胡杨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 实际上是指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语句中?(随机板书:粗茶淡饭)
C、出示语段,导语引读(正是这样一个生来没有“锦衣玉食”,只有“粗茶淡饭”的胡杨,却能够屹立酷暑,笑傲风霜,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D、师引导反馈:因而维吾尔族人称胡杨为“美丽的树”,不是指它的外表,而是在赞美什么?(板书:不畏艰难)
(三)总结形象,反复诵读。
1、面对这样一个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却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生长的胡杨,作者不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回读语段:“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2、面对这样一个顽强不屈、不畏艰险的胡杨,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
再次回读语段: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四)抓“彻底”,品悟“默默奉献”。
1、作者对胡杨情有独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无私奉献)
2、指名反馈: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受到它的无私奉献?
3、导读:彻底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所以,作者由衷地赞颂道(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交流反馈:作者想赞颂的仅仅是胡杨吗?还有什么?在生活中哪些人是这样的人?
(2)感知象征手法:本文的这种写法叫什么?(指名反馈)师总结:像这种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含义的表达方法,也叫象征。这样的写法既具体明白,又引人深思、令人回味,大家可以在写作时尝试运用。
五、(出示)作业:
(1)推荐阅读:《西风胡杨》(潘岳)、《阅尽胡杨,天下无树》
(2)摘抄文中的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写一写:胡杨那顽强的生命和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令我们感动,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赞一赞胡杨。(可仿照第六段的句式)
7.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三教案 篇七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写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明确发言稿特点
1 老师带来一份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这份庆祝教师节的发言稿首先向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再向老师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最后再一次祝福。发言稿的语言热情洋溢,情感真挚。
3 讨论:那要是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学生交流得出: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4 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了哪些内容?应该注意些什么?
5 教师总结: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尝试习作
1 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2 明确习作要求。
(1)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2)感情真实;(3)语句通顺。
3 学生尝试写作,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评改交流
1 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是否符合当时的场景,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2 小组交流评改。3 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8.写一个有特点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八
兴国学区蔚林小学 靳晓丽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祖父的园子》。对于这篇文章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设计理念,说活动流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读来非常亲切,适合学生阅读积累。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倭瓜”、“蚌壳”、“水瓢”等词;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毛嘟嘟”、“蓝悠悠”等ABB式词语。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体会出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难点是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二.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感悟。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三.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遵循这个理念。根据本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我采用1.倡导自主探究,以读为主,整体感悟。借助媒体手段浓缩内容。2.以问题设计为挈入,为阶梯,将教学内容分“层”进行。层层递进;3.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内化进而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实实在在的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我的工作是做好提示做到抛砖引玉。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获得感悟,得到发展,进而完成学习任务。
四.活动流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自制的词语,重点句段及介绍作者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萧红。(3分钟)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8分钟)
1.请打开课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后想一想: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教师巡回查看。
出示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再出示:祖父的园子是个 园。你从哪里知道的?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简单说一说。并板书:多彩.自由.快乐.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检查了一下学生自学情况)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2分钟)
第一阶段快速默读“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我”的心情。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抓住关键词、用到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点评。
第二阶段除了从干农活体会出来,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我在玩?
指名读13自然段: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猴子下山》感受作者的调皮.....)。
第三阶段.你若是在干活时瞎闹玩耍,你的父母会有什么态度?祖父是什么态度?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提示:有一个字代表了祖父的态度——(笑)。从这一笑中,你读出了什么?(宽容、慈爱)
小结: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乐园,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快乐幸福的乐园吗?
(四)、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15分钟)出示重点句,段。进行展示研读。交流.讨论.写作.分享。1.第一自然段。(侧面描写,表面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有香有色.有动有静)。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ABB”式词语---明晃晃,是作者记忆中的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3.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从视觉.听觉入手,最后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句写出了老榆树-它旺盛的生命力。)4.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用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方式)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愿意„„就„„”(“就”出现了11次---好处?----突出了自愿的,没有人来强迫......)。
用()了,就像()似的,()愿意()就()进行写话。(教师巡回指导个别......)。
展示学生作品(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让学生6个为一组来展示自己的句子,(做到连句成段)
小结: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拓展)。以后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写作中去学着写一写......5.有人说,一个人快乐,是藏不住的,一张口,从你说话的声音中都能听得出。你还能从作者的哪些叙述中感受到这一点了?
6.交流。
你能通过读书,让大家感受到这种感情吗?(让学生在学习感悟后再来带着感情朗读第17自然段)
五.回扣课题,总结。布置作业(2分钟)
1.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全班交流。完善板书。(祖父的园子是爱的乐园)(园子是她的乐园,给了她自由,给了她快乐,所以这个园子在她心中,才是那样 的美好,那样的温馨,那样的难以忘怀。她的自由快乐来自这个园子,还来自于慈爱的祖父。因此,这园子已不是普通的菜园、花园,而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乐园。所以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
2.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1)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联系她的身世用心去感受。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2)请你写几句简短的话,也来赞一赞祖父的园子。
五.说板书
在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信息时代,“板书”的地位显得有点呆板且被动。我觉得还原一节自然的课堂,必然不可忽视它的作用。它大可作为一条线索来统领全文。多,少适可而止。做到浓缩的锦上添花必大有好处。能画龙点睛就更发挥极致了......在《祖父的园子》这节课上我通过“多彩”,“自由”,”快乐”,“爱的乐园”这几个词和简单的线条。简洁明了的作了概括。统率了全文。(而且是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的,并和他们一起完成的所以孩子们会有成就感。)
9.写一个有特点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九
教学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 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 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内容:教材第138页3、4、5题,第141页3、4、5题
教学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做教材138页第4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3、做教材138页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分数的意义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4、复习约分
5、复习通分
6、复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3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1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三、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139页6题,第141页6、7、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弄清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教学重难点: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使学生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灵活选择简便算法。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39页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复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复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2页第6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2页第8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教材第142页第7题
四、复习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9、140页7、8、9、10题,第142、143页9、10、11、12题。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根据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9页第7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2、做教材139页第8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3、做教材140页第9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4、做教材140页第10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复习指导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教材第142、143页第9、10、12题
五、复习简单的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40页第11题,第143、144页第13、题1
4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众数的含义,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相关习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做教材140页第11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
二、巩固练习
完成143页第11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教材第144页第14题的问题。
(1)两个分店销售额最高的是()
(2)一分店从()月到()月销售额增长得最快。
10.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1 草原 篇十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学习难点】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学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
二、自学
1、请五名同学按顺序每人读一个自段。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自学、展示、四探究、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 过程?(地点转换顺序)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3、播放录音,想象,听完朗读后,透过语言文字展开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五、小结练习
1、课后习题4,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查字典
3、比字组词 拓展延伸:
1、课后练习题2。
2、用课后练习4的关联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重点:体会第一段中动态,静态的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景色的静态,动态的。
教学过程:
一、导学、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一段,播放录像,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自学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单击第一段品句一)。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三〉展示 〈四〉、探究
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和品句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单击品句三和“渲染,中国画,翠色欲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单击品句4)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单击品句七和”回味“词语)。
(8)播放录音(单击这一自然段前面的录音)
(9)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单击第一段的析段)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目的: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难点:进一步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教学过程:
一、导学,背诵第一段。
二、自学
(一)自由读第二段
(二)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自学,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展示
四、探究
指导学习第二段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单击第三段品句一)
(3)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单击品句二)
2、指名朗读这一段
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
(3)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盘腿坐下”给人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
(4)“``````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单击第四段的析段)
3、指导朗读第四段,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五、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单击第五段的析段。)
课堂练习
1、句义理解
2、概括中心
拓展
【写一个有特点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推荐阅读:
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500字09-15
一个特点鲜明的人范文400字01-17
《习作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案12-14
大班社会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案12-09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教学教案10-17
做一个有修养的人01-04
怎样做一个有情怀的人07-09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08-10
“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其意何在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