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已排版,直接打印)

2024-10-08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已排版,直接打印)(精选4篇)

1.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已排版,直接打印) 篇一

2016—2017学年下册北师大版总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P92—P95总复习

数与代数 教学目标:

1、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会对分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2、教学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用具:投影仪 课件准备:自备

教 学 过 程(第 1 教时)

一、情境导入 师:一学期的学习即将结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关于数,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生:分数的运算,包括分数的加减和分数的乘除运算。师:关于代数,我们又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列方程解应用题。

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整理这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分数的运算。

师:还记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生:先通分,通常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说得好。分数乘法怎样计算呢?

生:分数乘整数,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师:总结得很好。分数除法怎样计算呢? 生: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师: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除0外)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置换位置即可。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非常熟悉分数的一些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动动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 9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继续完成教材第94页第1题和第3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1、3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在分数加减和分数乘除运算时,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一定要先通分,再加减。生2:在计算分数乘法时,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生3:除以一个数(0除外),一定要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再约分计算。师:你们讲得很重要,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想一想,在解决分数实际问题时应怎样 思考? 生:关键是找准单位“1”。师:说得好。下面我们试着解决分数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5题)读题,说一说解决方法。

生:题目中两个分数是同一个单位“1”,所以可以直接相加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请读题,说一说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6题)生:把菊花的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求玫瑰的种植面积就是求菊花种植面积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分析正确。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读题获取数学信息,说一说解决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7题)生:把上半年销售的儿童图书数量看作单位“1”,下半年的销售量比上半年增加的是上半年的1/6,用乘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2、复习列方程并解方程。

师:什么是方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以求出方程的解。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解一组方程。(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敎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你们的计算非常正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借助方程解决-些实际问题,你们知道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吗?

生: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找出数量关系式,把未知量用X代替并参与列式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

师:回答正确。请试着完成下面的题目。(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生:智慧老人的年龄—淘气的年龄=55岁,智慧老人的年龄=淘气的年龄×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你们的能力超出了老师的想象。请继续看下面的题目,(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8、9题)先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分别计算。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师:下面的题目可能与刚才的形式有所不同。(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0题)读题,说一说,它们行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

生:由题意可知蚂蚁哥哥的速度是蚂蚁弟弟的2/5,所以在相同的时间里:蚂蚁哥哥的路程是蚂蚁弟弟的2/5,所以它们相遇点就在距离哥哥140×2/7=40(cm)处。

师:它们几秒后能相遇?

生:可根据关系式“蚂蚁哥哥行走的路程+蚂蚁弟弟行走的路程= 140cm”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师: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请读下面的题目。(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1题)你认为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知识。

师:就结合你们学过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方法,解决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要先转化成乘这个数的倒数,再约分计算。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P93—P97 总复习图形与几何 教学目标:

1、对本册书中图形与几何方面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第 1 教时)

一、情境导入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图形,你们还记得吗?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师:还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 生:确定物体的位置。

师:对。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和确定位置,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整理。

二、自主探究

1、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顶点、面,谁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长方体中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相对的面 完全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完全相等。师: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1:展开图中相邻的面一定不是折叠后立体图形中相对的面。生2:折叠时,要先确定底面,再想象折叠过程。

师:好。请看下面的平面展开图,想一想,哪个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 关于平面展开图的第2题)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对这块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请打开教材第96页第3题,把长方体、正方体和对应的展开图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2、整理体积单位。

师:我们学过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你们还记得体积单位吗? 生:常用的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师: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呢?

生: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师:计量液体的体积用什么作单位? 生: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师:你知道1升水和1毫升水大约有多少吗?

生:1毫升水大约是1滴水,1升水大约有2杯水。

师:你们还是很有生活经验的,下面我们来解决几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师:你知道体积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1升= 1000毫升。师:好,运用它们的关系就可以进行单位换算。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6 页第2題)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3、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师:什么是表面积?体积呢?

生1: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们的表面积。生2:长方体或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它们的体积。师: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或体积?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生2: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生3: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通用公式为“底面积×高”。师:好。请同学运用这些公式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第4、5題)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表面积和体积问题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根据它们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吗?(课件出示 教材第96、97页的第6〜9题)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4、整理方向和位置。

师:我们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更准确?

生:用方向和角度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同时还要加上距离。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现在小猴子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你能帮它找回家吗?(课件出示 教材第93页第4题)

学生读题,然后打开教材第93页第4题。连接小猴家和它现处的位置,量出角度,测量出图上 距离再换算成实际距离,然后再进行描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你们做得很好。下面请正确描述一些场所的位置。(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

体积(容积)的单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

方向与位置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P93—P98 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并能在教师指导下绘制复式统计图。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与应用。

2、能根据复式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做出合理推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统计知识带给人们的帮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复式统计图的特点,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与应用。

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学用具:投影仪 课件准备:自备

教 学 过 程(第 1 教时)

一、情境导入

师:在统计与概率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再认识。

师: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运用这些知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

二、自主探究

1、回忆特点。师: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与大家探讨,我要比 较两个班学生患龋齿个数的情况,用什么统计图合适? 生: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合适。因为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很明显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即可以 看出两个班分别有多少人没有龋齿,有多少人有龋齿。师:我们的想法一样。如果我想比较两个城市去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情况用什么统计图 合适? 生: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即两个城市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变化情况。

2、读统计图。师:同学们对统计图的特点非常熟悉。下面请看笑笑把调查的一些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制成了统计图,如果用粉色条表示男生,用黄色条表示女生,你认为下面哪副图是笑笑的调查结果?(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第1题)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3、制统计图。师:你想知道我国平均每天创造多少财富,又消费多少财富吗?请看下面的数据。(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2題)学生读统计表,了解信息。

师:根据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我国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 总值和平均每天最终消费情况的增减变化倩况。

师:说得好,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98页,完成第2题的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师:读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我国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平均每天最终消费的多。

生2:我国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平均每天的最终消费都在逐年上升。生3:我国2010年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倍多。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从不同的资料中获取的统计图,说一说,从 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4、平均数问題。

师: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什么意义? 生:平均数能够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师:你能举出例子进行表达吗?

生:比如,某同学练习了 10次60m跑步,可以用10次成绩的平均数代表这个同学的运动水平。

师:有时还要根据需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这样会更具有代表性。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3题的第(1)题〕,你认为该怎样解决? 生:用排名第一的国家的淡水资源减去中国的淡水资源,就是中国的淡水资源与排名第一的 国家的淡水资源的差;用中国的淡水资源除以排名第5的国家的淡水资源,就是大约是它的几分 之几。

师:很好,非常棒,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师:怎样求出每个国家的人均淡水资源量?

生:用每个国家淡水资源量除以本国人口数。

师:很好。请用计算器计算出每个国家的人均淡水资源量,然后进行祥名,看中国排名第几 位,与排名第一的国家相差多少?大约是它的几分之几? 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2.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二

知识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降 xiáng”)以及新词,认读4个字2.默读课文,学习简单的批注。

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或情节,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感情。

思品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军犬对主人的无限忠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军犬文尔内对主人的无限忠诚。

教学难点:

能有自己的话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或情节,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感情。

查阅资料:

搜集二战时期的资料。

教具准备:

搜集资料、课件的制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板书:义

提问:谁认识这个字?你认为它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说说。

出示“义”的解释:①公正合宜的道理;②合乎正义或公益的。③情谊、正义。④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⑤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⑥姓。⑦意义;道理。

激发兴趣:了解了这么多它的意思,你认为“义犬”的“义”是哪种解释?

板书:犬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有正义感的犬。

板书13 义犬复仇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字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

管辖(xiá hài) 铁链(lián liàn)惩罚(chéng chěng)

给下面的字至少组3个词语

链( ) ( ) ( )丧( ) ( ) ( )

殖( ) ( ) ( )辖( ) ( ) ( )

惩( ) ( ) ( )罚( ) ( ) ( )

殖( ) ( ) ( )某( ) ( ) ( )

⑵根据字的解释组词语

役:①战事(战役);②指需要出劳动力的事(劳役);③服兵役:(现役、预备役);④使唤(役使、奴役);⑤旧日称役使的人(杂役)。

谋:①计划、计策、主意(谋略、计谋、有勇无谋);②设法寻求(谋职、谋幸福);③商议(不谋而合)。

xiáng(投降)

⑶多音字组词 降

jiàng(降落)

3.学习词语

⑴检查一些词语:忧心忡忡、忠心、恐怖、哀鸣

⑵介绍一些词语

文尔内:俄语是矢志不渝,立志永不改变。

寒噤:因受寒冷或惊吓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

纳粹、苏联卫国战争、盖世太保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合作检查读课文。

3.默读课文,向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

4.根据提示给课文分部分

第一部分:年轻健壮,训练有素,对主人依恋而忠心

第二部分:壮烈牺牲,受了重伤,收养了它

第三部分:复仇那天(发现、出击、咬断喉管、受致命枪伤、死去……)

第四部分:运回祖国,守护主人

四、作业

1.读课文。

2.按照提示完成

⑴选择正确的读音

管辖(xiá hài) 铁链(lián liàn)惩罚(chéng chěng)

给下面的字至少组3个词语

链( ) ( ) ( )丧( ) ( ) ( )

殖( ) ( ) ( )辖( ) ( ) ( )

惩( ) ( ) ( )罚( ) ( ) ( )

殖( ) ( ) ( )某( ) ( ) ( )

⑵根据字的解释组词语

役:①战事( )②指需要出劳动力的事( );③服兵役:( );④使唤( );⑤旧日称役使的人( )。

谋:①计划、计策、主意( );②设法寻求( );③商议( )。

xiáng( )

⑶多音字组词 降

jiàng( )

板书设计:

13.义犬复仇

年轻健壮 训练有素 依恋而忠心

第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 课,谁能根据课题简单的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文尔内

提示:文尔内是一条什么样的军犬呢?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学生默读课文,个人汇报:(文尔内是一条年轻健壮、训练有素、对主人依恋而忠心的军犬。)

(板书:年轻健壮、训练有素、依恋而忠心)

2.介绍相关的资料:提示:训练有素的军犬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学生介绍相关资料

训练有素的军犬应该服从命令,有强健的身体、敏锐的嗅觉、听觉,还应有勇敢顽强的品质。

过渡语:战士把军犬视为自己亲密的战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战士对爱犬既严格训练又呵护备至,因此,军犬对它们的主人也是依恋忠心。让我们走进文章,去了解文尔内和他的主人——优秀军犬引导员斯达罗之间这份打动人心的感情。

三、抓住重点句,理解文尔内对主人无限忠诚的好品质

1.出示自学提示

“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自己尖锐的牙齿咬住了那只开枪的手。”

抓住重点词语“发疯似的”“扑”、“咬”体会:文尔内速度非常快、动作非常猛,因为主人倒下了,文尔内不顾敌人射来的雨点般的子弹扑向敌人,这时的文尔内已经急红了眼。

指导朗读:刚才描述已经使大家感受到文尔内对主人的忠诚,让我们读出来。

学生自己练习读,然后指名朗读。

狗嘴里仍咬着两根罪恶的手指头。

抓住重点词语:“仍”,体会文尔内对主人的爱,对敌人的憎;让学生出来。

“文尔内伤好后……变得焦躁不安,老是挣脱链子,跑到斯达罗被打死的地方哀鸣不止。”

抓住重点词语:“焦躁不安”、“老是”、“哀鸣不止”体会文尔内对主人是依恋而忠心,对敌人的深仇大恨。

引导:请你想象一下此时文尔内的动作、神态、表情,用自己的话说说。

学生想象一下文尔内的动作、神态、表情,练习说几句话。(指导学生运用想象的方法,描述细节,加深对文尔内情感的理解。)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示范,让学生想象画面,例如:文尔内静静地趴在岩石旁边,微微的闭着双眼,它仿佛是太疲倦了。当它睁开眼睛,眼眶里早已浸满了泪水。它望着岩石,缓缓地抬起头,发出凄凉悲切的哀鸣。

指导朗读:让这感人的一幕静止吧,这份战友之间深深的情谊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谁愿意用朗读再现这份真情。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通过想象让情景再现。然后再让所有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再次读课题:通过阅读这部分课文,我们知道文尔内的主人:(板书)壮烈牺牲,受了重伤,收养了它。再次读课题 “义犬复仇”

提示:文尔内主人被侵略者杀害了,文尔内负了重伤,我收养了它。从这时起文尔内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种子,请同学们认真读书,找出相关内容,分小组讨论,要求先读书后讨论。

①哪段写的是文尔内复仇的那一天的情况?(10——17节)

②文尔内是怎样替主人复仇的?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同学分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充分的读,展开热烈讨论。全班交流

引导:文尔内为主人复仇的情景十分感人,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读和讨论,找出你认为印象最深的情节段落,给我们汇报,抓住文中文尔内动作、神态、心情的描述加以体会。

出示投影片(11小节的情节)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文尔内是怎样扑向那个德国人的?

引导:看着画面,指名读读11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边想象,体会文尔内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

假如你是文尔内(扮演者)对主人依恋忠心,看到仇人,此时会怎么想?

换投影片,打出字幕,指名让学生读体会文尔内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全体读

八年后文尔内受致命枪伤时: 这个人掏出手枪,边躲闪边开枪,虽射尽了子弹,可还是被狗咬断了喉管……

文尔内八年前受重伤的情况下: 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用自己尖锐的牙齿咬住了那只开枪的手……

按文尔内复仇的顺序列一个提纲

以狗为线索:(板书)

替主人复仇那天(发现,出击,咬断后管,受致命伤,死去了)

①发现情况—情绪激动、颤抖、命令失效

②迅速出击—突然撒腿奔去

③咬断喉管—猛扑

④受致命伤—目光盯着敌人,深仇大恨

⑤死去—平静、舔、喘

接着体会,把你学习后的体会交流一下

抓住重点词:“八年”、“一直”、“刻骨仇恨”

指导学生说:八年的时间这么长,文尔内想着复仇,一直在寻找仇人,将敌人的气味保存在头脑中八年,怀着对主人依恋而忠心,对敌人刻骨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那一天。

文尔内是条狗,不是人,八年的事了,在人的脑海里都已模糊不清了,而这条犬却头脑清晰,想着寻找仇人,想着替主人复仇,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犬呢?

“忠诚的”、“信守不渝的”。不渝:不改变感情态度

继续读你最感动的部分,读出对狗的爱。

老师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

小结:从文尔内替主人复仇,感到这是义犬。正因为是义犬,它才对主人依恋而忠心,替主人复仇。

这条军犬的故事发生在前苏联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者的斗争背景,文尔内为之复仇的是被侵略者杀害的前苏联边防军战士,文尔内的故事便与反侵略者、反法西斯斗争结为一体,赋予文尔内以更为崇高的精神,这也就是它被称为义犬的原因。

再读题目: “义犬复仇”

(板书:8年、嗅、扑、咬、仇恨)

结合课外资料:请你简单的评价文尔内,或者对文尔内说一句话。

补充课外资料: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气味在狗的记忆中能保存8个月。

(目的:通过评价或与文本对话,体会句子中表现的文尔内对主人无限忠诚,以及作者对文尔内的高度评价;注意学生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完整。)

四、总结全文的学习,加深对文尔内的了解

从文尔内不寻常的行为中,我们还能进一步了解为什么称军犬文尔内为“义犬”。读读课文的相关的内容,边读边思考。

……嗅出气味是它有非凡的本领;

……保存8年之久是它对主人忠诚;

……仇恨敌人是它正义。

五、与写结合,激发学生感情

在依山傍水绿地上,在白桦林的掩映下,我们找到了卫国战士斯达罗和他那优秀的军犬文尔内的墓,在文尔内的墓碑上写着________。

提示:同学们,请你想象碑文是什么样的内容呢?想好后,写下来。

师:这条犬和它的名字一样,对主人忠诚,使人感动、敬佩,让我们永远记住它:一个正义的复仇之神!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狗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让我们来看一个义犬救主的故事,愿我们真心地爱护他们。(看时间)

六、作业

1.读义犬救主复仇的故事。

2.简要复述课文

3.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已排版,直接打印) 篇三

(1)自由品读,探究“水墨画”的美。(2)小组合作学习。①交流探究所得。②用喜欢的方式朗读。(3)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①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池塘的美的呢?用“”勾画出来。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池塘的美。(初春、一过黄梅、临近中秋)②随着时间的变化,池塘也慢慢变化着。

A.初春:池塘有什么变化呢?细小的菱叶疏疏朗朗地飘浮在碧水间。“疏疏朗朗”是什么意思?

B.黄梅后:(黄梅指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时期。)池塘又有什么变化?菱叶涨满水面,挤得密密匝匝。(“涨满”“挤”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密密匝匝”可换词“密密层层”“密密麻麻”比较)小花的数量也真不少!哪些词告诉了我们?(缀满、一丛丛)颜色也非常美丽,有白色的,有粉红色的,还有一缕缕的馨香呢!

池塘还是小动物们的乐园呢!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这是一种多么惬意的美呀!

C.临近中秋: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开始采“头朝菱”(即 4.我们的故乡有什么独特美丽的地方呢?小组议一议,再说一说、夸一夸我们的故乡。

2.《海滨仲夏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释题。(海滨:地点。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别指代 色。

2.(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

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

(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

2.理解词语。

“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为什么用“抚摸”,而不用“拍打”“冲刷”?(用“抚摸”不仅让“海水”拟人化,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表现出“海水”微微波动的形态,与后面的“温柔”相照应。)

3.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

提示:

(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

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

(3)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说笑休憩生活美)

(4)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在沙滩上乘凉的人们的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

(三)小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

(四)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仿造比喻句。

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口头仿造比喻句。

五、积累背诵。

背诵课文1~3段。

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

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入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

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

去”、“夜色加浓”。

板书:入夜月夜深夜

(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

动态:“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

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

4.全班齐背诵。

五、回归全文,拓展升华

1.配乐朗读全文。

2.读了《海滨仲夏夜》,你觉得这个“海滨仲夏夜”是个怎样的夜晚?请你在中心词“夜”的前面再加些形容词来表达你的感受。(幽美、艳丽、愉快、温馨、恬静„„)

3.总结: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海滨仲夏夜,我们不禁产生向往之情。作者用了许多生动、形象、贴切的比喻再现了景物特点,使我们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里的美,这归功于作者细致的观察及丰富的联想。假如你热爱生活,你也能做到。

4.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本文的感受,以《家乡夜色美》为题目,把家乡的美丽夜景介绍给大家,注意要多用一些恰当的比喻句。

3.《草原即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边读边批边想象,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3.激发学生对祖国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边批边想象草原美景,体会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1.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了解作家萧乾的资料。

2.腾格尔《天堂》的flash(http:///flash/天堂.swf)。

3.准备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http://my.kuanye.net/会员区/flash/美丽的草原我的家.swf)和伴奏曲。

学生:搜集有关草原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引入课题

1.播放歌曲《天堂》。

腾格尔的天堂是哪里?这里呈现了怎样的景色?让学生尽情描述。

提到草原,许多人就会想到“一望无际”,想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就会想到蒙古包,想到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

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作者来到草原,也被眼前草原的美丽、辽阔深深吸引了,他提笔留住了眼前迷人的景色。今天我们将在作者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一碧千里的美丽草原。引入课题《草原即景》。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释题。

3.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搜集的相关资料,说说自己了解的草原。

4.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访问内蒙古塔木钦大草原。那里一碧千里、翠色欲流。大草原是那样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大草原,亲眼目睹她那迷人的风采!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并勾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1)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读。

(2)相机对加点字的读音作指导。

2.学生自由结成伙伴,通过阅读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1)学生浏览课文。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引出对草原美丽和辽阔的介绍。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朗读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的作用,并做好旁批。

把石堆比作野兽,把牛群、马群比作巨石,从中让人体会到塔木钦草原之大。

4.读中体会,学习4~7段。

(1)分小组,用喜欢的方式读4~7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断进行理解体会,把自己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听。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得。

(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演示):重点引导理解以下地方。

①把云彩比作雄狮,顷刻间变成煤层,可见云彩的变幻无穷,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塔木钦草原的无常气候。引导学生及时写好旁批。(板书:云彩——变幻无穷)

②彩云顷刻之间会变成乌云,骤雨之中又透出太阳的亮光。把太阳的一道亮光比作一匹薄纱,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和描写的细致。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写好旁批。

③从“完整”和“虹的两端跟地面衔接”想到草原上的彩虹形成了一道巨门,美丽无比。(板书:彩虹——绮丽)

④作者把云彩比作肋骨、岛屿、苍松古柏、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旁批。

⑤作者把公路比作黄色带子,以公路的小更衬托出了草原的大。提示学生做好旁批。

⑥草原上云彩变幻无穷,骤雨后又出现绮丽的彩虹,雨停之后,云彩又在空气中飘荡,而蓝天下的通天大道,将人们引向又一片草原。由此让我们了解到塔木钦草原是多么美丽、辽阔呀!(板书:美丽辽阔)

四、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1.回顾全文内容,配乐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写草原的美丽、辽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假如我们在塔木钦草原上,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

充分运用比喻句这种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草原美丽的景色和草原的辽阔。

五、拓展练习

1.背诵课文

2.感受课文比喻的新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葡萄沟美好在哪里,它有哪些独特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新疆好地方》。

学生:搜集有关新疆、吐鲁番盆地、葡萄沟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励

1.播放视频《新疆好地方》。

2.新疆有民谣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它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吐鲁番独居榜首。吐鲁番盆地种植葡萄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3.你们想去吐鲁番的葡萄沟品尝美味的葡萄吗?想去,事先就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才行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关于葡萄沟的。

4.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二、体验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3.再读课文,思考每段各写了些什么,每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二)品读课文,感受独特。

1.分组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可按课文描写顺序来自学。读后小组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也交流学习所获。

2.全班交流,共享资源。

按课文描写顺序交流,抓住葡萄沟独特的地方。交流时,还可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作为佐证。(板书:独特)

(1)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吐鲁番盆地成为中国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吐鲁番有非常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板书:气候特征地理位置)

(2)葡萄是吐鲁番的特产,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

用“”画出作者描写葡萄藤的句子。它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谈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葡萄藤对葡萄的爱护。)玛瑙:一种玉石,“绿玛瑙”代指什么?(代指像玉石一样的绿葡萄。)(板书:绿葡萄)

进入吐鲁番,在庄园沿途看见了许多独特的砖砌房子,估计与葡萄有联系。(板书:砖砌房子)

(3)这一段里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些省略号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无比惊喜。)

为什么呢?(因为作者见到了壮观的、望不到边的绿色长廊,由此可知,吐鲁番葡萄沟的葡萄之多。)

(4)葡萄沟在人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赫赫有名)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从“葡萄的世界,绿色的海洋”可见葡萄园之大。由此知道,葡萄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其间流露出作者无比的惊喜与赞美。

(5)这里解开了前面所写的各家各户的小屋之谜,具体地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板书:葡萄干)

(6)最后一段,作者对“特产”的看法,也很独特,耐人寻味。

三、升华

1.回忆吐鲁番的葡萄沟的独特之处。

2.品读文中的优美词句,选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3.今天的“旅游”到此结束了,请同学们回家把见闻讲给爸爸妈妈听。

4.总结:吐鲁番的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机会去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尝那里出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

5.我们的家乡也是个好地方,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去问一问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家乡为什么是个好地方?下节课老师想请同学们像介绍葡萄沟一样介绍自己的家乡,好吗?

《积累与运用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借代”的修辞手法,并体会其在表达中的作用。

2.积累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感受“用词准确、生动”在书面表达中的妙处。

3.学做读书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阅读所得,并与同学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

4.能将自己在童年生活中感到新奇、有趣的真实见闻和点滴感受文从字顺地写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提供读书卡的范例;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准备轻松、欢快的音乐。

学生:准备制作读书卡的材料;搜集有关写景的四字词语;准备童年生活照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有感情地自读句子,边读边想。

2.从朗读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3.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船”指代水盆;“明灯”指代星星;“绿玛瑙”指代绿葡萄。

4.全班交流,并讨论:什么是借代?在文中使用借代,有什么好处?

5.小结: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二、语海拾贝

1.导语:在汉语广阔的土地上,有一个奇妙的成语世界。你看,那里碧空如洗,风

和日丽,山青水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那里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生机勃勃,让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那里至理名言,言简意骇,意味深长,让人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你们看出了什么没有?

2.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能准确地运用一些成语,将使我们的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大家已学了不少成语,平常也积累了一些,也能运用一些成语了,但是,还不够呀,所以,我们还得继续积累。我们就到语海中去捡拾一些成语贝壳吧!

3.自由读词语,读熟,并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4.合作读记成语,用喜欢的方式读记成语。

5.读了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已印好“类别”“编号”“标题”等栏目字样。

5.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了解,指导修改补充。

6.按计划开展活动。

7.评选最佳读书卡。

五、习作百花园

1.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2.谈谈你对“趣”的理解:快乐旅游、可笑经历、“惊险”游戏„„

3.理解“趣”的含义。(只要用心体会,都能发现童年特有的“趣”。)

4.音画引路,回忆“趣”。

(1)课件展示童年生活剪影。

(2)学生交流观后感受。

(3)随着音乐,学生在脑海里回放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5.小组讨论,交流“趣”。

(1)出示说话要求。

①选一件童年中的趣事来说。

②注意把有趣的地方说清楚,说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3)全班汇报交流,拓宽写作思路。

6.再次明确要求,书写“趣”。

7.完成草稿,再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

六、自主阅读园地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到处绿荫浓浓花香似海。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为了纪念谁?

今天咱们就去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去瞻仰中山陵的宏伟,感受先生人格的伟大。

2.借助拼音读段落、短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疑难问题。

4.全班交流,体会文章情感。

5.勾画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并介绍给小伙伴。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积累语句。

7.小结:本文的说明方法及语言非常有特点。作者采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简明、生动、形象。

中山陵那肃穆的氛围,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

5.《生命的药方》教学实录 课前让孩子再读一遍课文

交流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生:德诺为艾迪用花草弄药

生:艾迪带着德诺去新奥尔良

生:陪艾迪玩装死游戏

师:上一节,我们不停地说艾迪陪德诺,艾迪帮德诺,这节课,我们换一种思路,走进德诺的内心。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怎么办?看张老师写。“听其言,观其行”

师:要走进德诺的心,要听谁的话

生:德诺

师:一步一步来,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生:德诺咳得很厉害„„找不到回来的路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呢?再请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他梦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读得很好。老师建议你读的时候不要多字

生读

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这个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生:假的 生:假的 生:假的

师:有没有觉得是真的,请举手。也有很多相信这是真的

师:如果觉得是真的,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倒底经历了什么,才会梦到这个?如果觉得是假的,他是在借梦说话,他想告诉艾迪什么呢?可以轻声读,可以默读。

不要急着举手,想一下该怎么说

交流

师:觉得是真的同学请站起来。我先请一个同学交流,如果你和他说的差不多,就坐下,有补充请继续说。

生:我觉得德诺说的是真的,他没有必要骗自己的朋友,他平时会想,他死后会怎么样,所以会做这个梦。

生:我觉得应该说,德诺冷得真发颤,肯定他想快要死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就做了这个梦。

师:这里,哪里觉得生命走到了尽头?

生: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就像德诺的生命。

师:你看,他联系了课文的下文来理解。

生:德诺十岁那样„„生读了 请你再默读课文,找一找还有哪些句子是直接写德诺的?

交流

生: 14 5.《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一、课文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德诺十岁就患了艾滋病,谁都躲着他,只有艾迪还一样当他好朋友。艾迪带他找医生,帮助他熬汤药,艾迪还曾经说过:“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最后,德诺离开三天后,他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鞋。因为他临死前都记着当时艾迪对他的照顾与给予他的快乐。小艾迪虽然没能给好朋友德诺找到延续生命的药方,但他却给了德诺一生中最好的药方——快乐的友情。

二、名言摘记

你不能掌握生命的长度,但能够掌握它的宽度、深度和高度。

如果生命不会完结,生命也就不会有价值;正是部分因为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才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什么是生命?它并不是像冷酷的理智和肉眼所见到的那个模样,而是幻想中的那个模样。生命的节奏是爱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三、课件制作

1、课题“生命的药方”

2、“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3、月明星稀的夜晚,艾迪和德诺在一起。

4、课文插图。

5、艾迪与德诺妈妈的对话。“艾迪:“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住艾迪,“德诺一生中最大的病其实就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6、伴着乐曲,在课件2上飞出下列句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孤独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有结伴同行的快乐。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疾病,但是我们可以献出爱心;

虽然爱心无法将病痛减轻,但是可以将温暖留在心里;

虽然温暖不能驱逐死亡,但是可以重新燃起斗志„„

虽然命运会受到一次次地捉弄,但我们可以用孤独的药方——友情

来陪伴即将离去的朋友,

以快乐蔑视死神,让温馨的幸福永远荡漾在逝者的脸上。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他人送去生命的药方!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珍惜生命,懂得在任何时候都要充满信心,敢于与命运抗争,感受友情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5、生命的药方

——快乐的友情

德诺

艾迪

不幸染病

寻找药方

孤独无助

熬草药

找医生

怀抱球鞋

赠球鞋

玩游戏

静静离去

„„

五、教学设计流程。

(一)激情导入

1、师生问好。听着同学们响亮的声音,看着同学们花一样的笑脸,我感受到了生命是如此美好。可是,同样是十岁的德诺却没有了这种幸福,那年因为输血,德诺染上了爱滋病。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德诺怎样度过,他的好朋友艾迪又给予了他怎样的鼓励和支持,《生命的药方》也许能带给我们与以往不一样的感悟。(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问:当你

A、读对话。

B、想象他们还会说些什么?艾迪会怎么安慰德诺?

5、艾迪不仅这么说,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德诺做了哪些事?

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

艾迪为德诺熬药;

艾迪带德诺求医;

艾迪安慰德诺,表白自己一直会陪伴他,并把自己的臭鞋塞到德诺的手上。

6、展示课件4:病房陪伴(课文插图)。

看图说话;艾迪还会为德诺做哪些事?

小结: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德诺在艾迪的鼓励下,没有放弃与生命抗争,就像飞蛾,就相小苗,就像身残志不残的杏林子。在病房里,依然会传出笑声。

引导:如果我是医生,我愿尽自己所有为他治病;如果你是——(引导学生激起同情心,愿意为伙伴献出一份爱心。)

过渡:善良的孩子们,你们与艾迪一样,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在德诺最孤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德诺是不幸的,因为--------;

德诺是幸运的,因为--------。

引导:什么是友谊?艾迪和德诺为我们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友情。)

所谓友谊,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

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友谊是宁神药,是兴奋剂;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

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三)情感升华

1、艾迪为德诺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展示课件5,引读:

艾迪:“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艾迪指的“药”——治病的药。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住艾迪,“德诺一生中最大的病其实就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德诺妈妈指的是心灵的药——友情

(板书:生命的药方——快乐的友情)

2、、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双球鞋。有了艾迪的球鞋陪伴,我想,德诺已死而无憾。

3、、故事已结束,但留给你的是什么呢?学生谈谈读后感。

A、如果自己受到挫折,将会勇敢地面对;

B、如果朋友受到挫折,我将会全力以赴地帮助他,挽救他。

4、在音乐声中轻轻朗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害怕孤独的时候,我们都渴望有结伴同行的快乐。

虽然我们无法阻止疾病,但是我们可以献出爱心;

虽然命运将会受到一次次地捉弄,但我们可以用孤独的药方——友情

来陪伴我们的朋友,以快乐蔑视困难,

让温馨的笑容永远荡漾在我们的脸上。

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为他人送去生命的药方!

(四)友情延续

1、《生命的药方》读后感。

2、珍惜朋友,关爱他人。

5.《生命的药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会简要复述课文。

2、感受艾迪对爱滋病人的关心和帮助,进一步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主要事件(提前板书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动人的故事,读好课题。

2、师: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老师首先要求大家再快速地浏览一下,然后借助课题,用一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老师要求借助课题来说。

二、借助主要人物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概括,我们可以知道,这篇文章是写事的。那老师要告诉大家,读这类文章时,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主要.人物的言行来了解其品行,那么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人物是谁?(艾迪)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描写艾迪言行的句子。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划出艾迪的语言描写。

2、师: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找到了这样的两句话,指名读句。其实语言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找找还有没有艾迪的语言。

指名答,出示2句间接引语

3、师:同学们都找到了有关艾迪语言描写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迪为德诺做了些什么事。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艾迪为德诺找了哪些药方?然后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是怎么找的?

4、指名答,随机板书

5、引读2句间接引语和§5

6、师:除了四处打听、翻杂志以外,其实,艾迪还想到了一个为德诺治病的法子,而且他也去做了。是什么?(教师板书)

7、师:艾迪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接下来,老师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注意,老师要求大家用艾迪的口吻来说,想一想,艾迪最有可能会说些什么,等会儿小组派代表来交流。

8、指名交流。师总结:尽管艾迪满心希望,一片赤诚,然而结果却是(生:查无音信)。

9、师:为了帮助德诺治好艾滋病,艾迪千方百计寻找药方。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艾迪为德诺做了些什么。

10、指名交流。

三、借助主要人物的语言,体悟文情

1、师:刚才我们通过艾迪的这两句语言,了解了艾迪为德诺所做的事情。接着,让我们来看看 找到课文中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5、引读2句句子,师:正是因为这种种情况,老师请大家想像一下,艾迪除了身体上的病痛之外,其他还有什么吗?(心灵上的孤独)。

6、和老师一起来读读课文,看艾迪到底是如何倍伴德诺的。(引读课文)

7、引读§

8、9(生:读人物语言)

8、师:此时此刻,艾迪的心情如何?德诺的妈妈说的这番话又有怎样的含义?老师请同桌两人对读,仔细体会一下。

9、指名同桌交流读,说体会。随机板书

10、老师请男女同学分角色来读好这两节,男生读艾迪的话,女生读德诺妈妈的话。

11、师:德诺的妈妈之所以会对艾迪说这番话,老师相信德诺在生前一定对他的妈妈曾经说过什么。接下来,老师就请你们展开想像,德诺曾经对他的妈妈说过些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12、引读:§

9、§10 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幅画面,这个情景,然后说说你的体会。

13、师:正如你们所说,德诺把这份友情视如珍宝,他要这份友情永远地陪伴着他长眠于地下,这样他就不会觉得孤独。生命无法挽回,然而友情却可以刻骨铭心,无限延长续。

四、理解课题,人文引领

1、师: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篇课文的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谁来说说看。

2、师:课题不单单指艾迪为德诺寻找(指板书:治疗艾滋病的药方),还指艾迪给了德诺(指板书:医治心灵的药方),那就是(友情),是这份友情让德诺感受到了(快乐),不再(孤独)。

3、师:其实,有许多像德诺这样染上艾滋病的人,他们可没有德诺那样幸运。周围的人都怕被传染,所以他们得不到关怀,更得不到快乐,有许多人都在孤独中死去。为了帮助这些艾滋病患者,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出示,自读)

4、那我们又该怎样对待这些艾滋病患者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有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广告语。

5、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艾迪一样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心和爱护,让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美好。

6.《遇难者的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激发兴趣

1.电脑情景导入(2001年“9.11”事件),教师向学生讲述关于“9.11”事件的大致情况。并询问学生:看了图片、报道,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四人小组交流)

(恐怖分子可恶、亲情重要、世间充满爱„„)

2.揭题。

在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的那一刹那,一段母子亲情的故事在这危难时刻演绎,这便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遇难者的 对母亲的深情不也是伟大的吗?这种超出一切世俗与金钱的纯真的感情怎能不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呢!“妈妈,我爱你!”简短的五个字,是爱德华最后一次向母亲袒露心声,最后一次向母亲表达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板书:爱),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用生命来书写的。相机板书:妈妈,我爱你!(生命留言)

⑥朗读使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通过情感朗读,将学生的情绪引向高潮。

3.反馈说说你还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4.学生质疑: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设出悬念,增添了“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 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

8.《和太阳比赛早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诗歌中的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2、了解每节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每节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录音

四、教学过程: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每节说的什么?

2、听课文录音。

3、分节读课文,讨论每节写什么,结合理解词语。

(1)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宿营的少年儿童已起床。

(2)奔上山巅去看日出。

(3)讲日出的过程。

(4)日出周围景物的表现。

(5)“我们”看到太阳照耀大地的景象。

(6)“我们‘观日出后无比欢快、向上的心情。

4、采取多种形式训练朗读。《积累与运用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AABB式叠词的反义词,感受汉语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认识汉语丰富的表达形式。

2.在阅读中注意了解文章的线索。

3.能将自己的创意清楚地告诉大家,与大家交流、分享。

4.学会从小处入手,写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充满童趣的一天。

教学准备

提供洋溢现代儿童情趣的习作范文。

教学时间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互读词语,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词在构成上有什么特点?交流感受。

3.你能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有不明白的可利用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4.观察左右两边的叠词,想想它们的意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你还能找到相似的词语吗?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词语,加深理解。

(松松散散——结结实实)(歪歪斜斜——方方正正)(冷冷清清——热热闹闹)(哭哭啼啼——欢欢喜喜)(偷偷摸摸——磊磊落落)(扭扭捏捏——大大方方)

二、词语拾趣

教师激趣:汉字可以说是世界上词义最丰富、最奇特、最有趣的文字了,人们利用汉字玩出各种游戏,比如对对联、说绕口令、接歇后语、猜灯谜等,玩法真是层出不穷!今天咱们也来玩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那便是词语转换。要想 转换得好,必须了解游戏规则。

1.默读书中举例,思考它的规则是怎样的?

(1.带领学生回顾课文,谈谈收获体会。

师:我们学了《儿子的创意》这篇课文,你能谈谈“儿子”为什么能得到国际大奖?你有什么体会呢?

同学们,创意是跳出“庐山”之外的思路,是超越自我、超越常规的导引;创意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你们也像那位小男孩一样,进行大胆的创意,展示出你创造的天赋。

2.理解题意,交流展示。

(1)读题,清楚题目要求。

选择项目设计介绍设计:设计的内容、设计的理由。

(2)教师举例说明。

(3)开始设计:可以画图样,可以写说明。

(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设计。

要求:讲述者将自己设计的是什么、设计的内容、设计特点、设计理由等表述清楚。

听者要认真聆听,可针对不清楚的地方向讲述者提出疑问。

(5)全班交流。

每组选一个最有创意的同学上台进行交流,师生相机进行评价。可从发言者的体态、语言、条理性、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选创意、表述都不错的学生为“最佳创意者”。

总结:同学们,在生活中,只要你认真观察,打破常规,多动脑筋,相信你会有很不错的创意。当然,在我们有不错的创意时,还要清楚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才会让别人欣赏到你的创意。在听别人的发言时,应细心聆听,看看对你有什么启示。

五、自主阅读园地

1.教师介绍冰心和她的作品。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温柔亲切的感情,微带忧郁的色彩,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

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橘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所爱颜色的变化。

3.再读阅读提示,把自己的感受批写在旁边。

4.全班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相机点评。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在本子上,并与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反复朗读。

六、习作百花园

1.教师谈话导入,激发习作欲望。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已进入五年级了。每一天,我们都沐浴着父母、师长们的温暖,感受着小伙伴之间的快乐纯真,体验着努力的艰辛、成功的甘甜,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让我们由衷地感叹: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今天就要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记忆大门,将自己的精彩生活书写下来。

2.读题明意。

(1)自由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全班交流:明确写作要求。

(3)借助题目拓展思路。

①理出题目所列举的几个方面:在学校里学知识、在家里与亲人交谈、参观名胜古迹、欣赏田园风光。

②除此之外,你还想到哪些方面?(参加校运动会、参加社区活动、参观动物园、做家务、逛公园、过年„„)

3.回忆生活,交流感受。

(1)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有没有感受最深的一天,最特别的一天、最让你记忆犹新的一天。

(2)翻翻自己近来写的日记、小练笔,寻找源泉。

(3)选择最想说、最想写的内容与小组同学交流,任何一天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本组同学要注意倾听,遇到疑难处可相互提问。

4.范例引路,交流评价,点拨写法。

(1)请一名学生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一说,要求把内容说清楚。

(2)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哪一部分应作为重点,哪部分应简明扼要,不应面面俱到。

(3)自主选材。

学生根据汇报与讨论情况,再次思考,自选习作素材,将一天里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做到有详有略。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真实、新鲜的,来源于生活的素材进行习作,并让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表达方法,试着把一些方法运用到这次习作中。

5.教师出示几份范文,让学生交流评价,学习其中的优秀之处。

6.学生习作,真情体验。

(1)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2)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3)自主修改,完成初稿。

9.《南给守林人的女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为什么要送给守林人的女儿,送什么给守林人女儿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音乐大师的人格魅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

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

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生读课题)

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生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4.初读课文,提出疑问。

5.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读好:“达格尼”“爱德华·葛利格”两个人名,了解他们不同的身份。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读5~8段:理解葛利格为什么给守林人的女儿送礼物?

1.初步讨论:葛利格为什么要送礼物给守林人的女儿呢?

2.讨论: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葛利格承诺送小姑娘生日礼物的呢?

3.品读课文5~8段,想象小姑娘讲述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爸爸守林时的危险、艰苦、勇敢、机智,守林小屋的简陋和温馨,玻璃帆船、布娃娃带给女孩的无穷乐趣„„让学生带着独特的感受细细品读

5.播放乐曲,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再读小姑娘听到的情景,看到的物象。

6.为什么说这首乐曲是件珍贵的礼物?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中写达格妮回忆儿时往事时采取的是怎样的叙述方法?

2.为学生介绍插叙的写作手法,并推荐学生阅读有插叙手法的文章。

3.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10.《我和乌丽娜》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这一理念,从课题切入,在品读文本中讨论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体会到什么这两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教材的人文素养承载于语言文字中,教学中力图从两性整合、三维统一的角度去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从“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的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金色的读书年华,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珍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回顾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以下几点: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边浣洗„„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结:这样的孩子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四、感悟表达,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11.《天上的星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批读课文,西师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出现了批读文的教学,到现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学习批读课文的经验。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是采用了“抓重点词句体会”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想像、赏析、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体性,利用批注,去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领悟作品的内容,并逐步学会自主探究阅读、习作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理解、学会欣赏。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本课带有生字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积累优美词句。

3.能读懂课文,想象“月明星稀”的景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能仿照旁批,写出自己读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朗读磁带,有关夏夜星空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语引入课文学习

课件出示以下词语:

无聊 榆树 陡然 蓦地 调皮 鬼精灵

灿灿的 灼灼的 弱弱的 漠漠的

面面相觑 不得其解 目不暇接 大吃一惊

精光灵气 没精打采 天涯海角

1.抽生读词语,齐读词语。

2.如果能够体会一下词语的意思,你能读得更好。读这些词时要把词语的含义连同你的想象都留存在心间。再读一读,好吗?相信在后面课文的学习中你会理解得更好。

3.在你们心中,星星是什么样子的?在夏天的夜晚,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说一说。

过渡:夏天的夜晚,天上有无数的星星闪闪发光,星星们就像孩子们那样调皮、可爱,让夏夜的天空显得那么的热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上的星星。(齐读课题)

二、快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对星星的喜爱?

三、精读课文,品味星星的“热闹”和“月明星稀”的景象

1.生自读文,把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课文旁边批写自己的体会。

2.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出示以下句子,随学生的汇报呈现。)

预设1: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理解数字和省略号的作用。

预设2:

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

“目不暇接”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吗?(陡然——蓦地)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预设3:

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从这句话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喜爱之情,星星像孩子一样调皮、可爱。

预设4: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从“热闹”一词体会到什么?星星们是怎样“热闹”的呢?这些都是对星空中一些星座的描写。你能根据平时对星空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有„„有„„有„„”来说说星星们热闹的样子吗?

3.星星是这样的美,天空是这样的热闹。可当月亮出来了时,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为什么“大吃一惊”?请你认真读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月明星稀”的内容,用“”勾画出来。

(1)学生自读课文。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①我们为什么会“大吃一惊”?

②“面面相觑”是什么意思?

③我们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我们对星星的喜爱?理解“可怜”“不忍心”“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等句,体会孩子们对星星的怜惜之情。

四、总结,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1.本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更加生动、优美。

2.学了本文,体会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可从文章感情、表达方法、字词积累、写作等方面来谈。)

12.《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验本)四年级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经历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教学难点:领会“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的丰富含义。课前准备:

 

1、推荐诵读王维的《归崇山作》一诗,了解诗意。 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

一、谈话启发,入情入景

引出课题:家乡的桥 

二、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

1、配乐自由读全文。



2、围绕“家乡的桥”,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

3、归纳板书,梳理课文。



三、品味语言,积累运用(随学生的兴趣点调整教学环节,组织教学)



1、教师引读文中描写桥名的语句。



2、品读王维的诗句,理解“撷取”的含义。



3、播放媒体,欣赏不同字体的桥名,感受中华书法艺术品的美妙,体会儿时坐船、看桥名、听故事的情趣。

理解、积累“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

4、指导朗读,抒发阅读感受。



5、欣赏家乡小桥的造型,借助课文语言,选择感兴趣的桥,介绍介绍。



6、欣赏作者儿时在桥边玩耍的情景描写,指导朗读,体会惬意与难忘。

四、根据板书提示,总结课文。



1、理解: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

2、创设情景,表达感受。

12.《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家乡桥的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读写“血脉”、“撷取”、“飘逸潇洒”等词语,能给名词加上合适的动词以组成动宾结构的词组。

3、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五节。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用词要准确。

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大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与桥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板书)

1、家乡的桥

2、齐读课题

3、审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

二、预习课文。

1、生字组词。

2、查字典,理解预习3的词。

3、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字组词。注意读音,组词是否正确。

2、理解词意。

①缀——连接,组合。课文指石阶一阶一阶连接上去。

②撷取——摘取。课文指如意桥的桥名是从王维的诗句中摘取而来的。

③刚劲雄健——强劲有力。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体强劲有力。

④飘逸潇洒一一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课文指石桥上凿就的桥名字自然、大方、洒脱、不拘束。

3、通读课文,了解各节的大意。

①故乡江南的小河多。(板书:河多)

②小桥的数量多。(板书:小桥多)

③小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板书:造型多)

④小桥的名称美,来历多,字体各不相同,关于小桥的故事多。(板书:名称美)

⑤小桥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是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趣多)

⑥作者最忆家乡的桥。(板书:忆桥)

四、根据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

1、学习课文1——3节,重点训练学生分三步体会用词的好处。

2、朗读课文

3、练习动宾词搭配。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

4、齐读填空练习。

5、出示课后练习2(2)用三步学习法讨论。

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丝丝的风,轻轻荡漾的水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

①荡:荡漾,一起一浮地波动。

送:陪送。

②小船在水波±荡漾,玩累了的孩子们平躺在小船上随着凉风的吹拂与水波的荡漾,一转眼就进入了梦乡。

③“荡”把小船在水波上移动的情景表达得十分准确形象;“送”把孩子们在凉风与水波的“陪伴”下不知不觉入睡的情景写具体了。

6、指导,试背

1、先请你自己轻声读通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然后选一段最能引起你对儿时的回忆,最能打动你的心的内容在小组里读?(生自由读,小组读)

2、课文哪一段话最能引起你对儿时的回忆,最能打动你的心?

三、学习

江南是我的家乡,而家乡的小河非常——(长),小桥的数量——(多)。下面我们一起配合着读好1、2两小节,老师先引读,你可要注意啊,老师可能改变顺序读,听仔细了。小桥的数量多,怎么多呢?读——(生)小河非常长,怎么长呢?读——(生),一遍不够再来一遍(师引读)

七、对最后一节的理解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忆桥的造型——,忆桥的名称——,忆桥是孩子们的——。

八、放录像(江南小桥的风景),学生轻轻跟着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结束全文。

12.《家乡的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记:

能自主学习不认识的字。

理解:

1、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撷取、网布、平添”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

2、阅读课文二、三、四、五节,学习“概括——具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作者是如何从几个方面和运用举例的方法写具体的。

3、通过阅读和朗读理解“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这句话含义,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运用: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概括——具体”的写作方法,能用这一方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31.家乡的桥(指名读课题)

2.作者的家乡在哪里?(出示

3.粗读“过户桥”

1)出示课件“过户桥”

2)“搁”还可以换什么词(放、架、摆)

3)用“搁”更能体现什么?

4)指导朗读

4.细品“单拱桥”

1)指名读相应内容,说说为什么这么读?

2)指导朗读

5.作者具体举了两个例子来介绍桥的样子,为什么只介绍了两种桥?

6.总结方法:板书:造型千姿百态

作者用“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概括,又通过“过户桥、单拱桥”这两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把概括句写具体。这段话就是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来写的。

7.现在有那么多的老师跟随我们一起游览江南水乡,让我们尽地主之谊,做回小导游围绕“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却千姿百态。”这句概括句看着图来介绍家乡过户桥和单拱桥。

四、小组学习、交流二、四、五小节

随机板书:

小河长,小桥多

名称充满情趣

是孩子们的乐园

五、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走进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领略了江南古镇的秀丽风光,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家乡小桥的——多,桥的造型——千姿百态,桥的名称——美极了,桥还是——我们的乐园。让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道——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板书)

2.总结方法:在我们的共同学习中,发现了本课2-5节都用了相似的写作手法——“先概括后具体”,也就是先抓住事物的主要部分来介绍,然后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具体说明,这不仅适用于写一段话,而且也是一种回答问题的好方法。

3.布置作业:

请你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来介绍上海的桥。

板书:

小河长,小桥多

家乡的桥

造型 千姿百态

名称 充满情趣

是孩子们的乐园

长相忆,最忆家乡的桥。

《积累与运用

(三)》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着力体现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教师素养着力体现: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和多元的解读,善于运用评价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关联词,体会因果关系的不同表达方式。

2.丰富词汇,寻找规律积累语言。

3.了解习作结尾的多种方式方法。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5.留心自己在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快乐时光,并能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6.自主阅读短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因果句式的正确运用。

2.学会词汇归类积累。

3.学习在习作里用上恰当精彩的结尾。

教学准备

1.搜集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

2.搜集文章的精彩结尾。

3.搜集有关海啸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自读下面的句子,留心加点的词语,想一想句式有什么特点?

2.和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用上加点的词语说出更多因果关系的句子。

4.讨论还可以用哪些词语说出因果关系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自由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每一竖排的词语的特点。

3.你还能说出哪些类似的词语。

4.根据词语的意思积累巩固。同桌相互交流积累经验。

三、互动平台

1.自读下面的对话,说说他们讨论的是什么话题?

2.这几种文章的结尾,你在习作中用到过吗?跟同桌介绍介绍。

3.你看到过或者用过哪些结尾?全班交流。

4.老师举荐学生习作中好的结尾,让学生知道写好结尾并不难。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导入,激发谈话兴趣。

同学们都爱听故事,读读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可讲解一下有关海啸的知识)

2.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3.根据“有人说„„”的提示,你赞成什么看法?或者你还有什么看法?在四人小组中进行讨论。

4.请每种观点的代表发言,鼓励有相同看法的同学补充。

5.老师小结。

五、习作百花园

1.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一定得到过不少礼物,它们或是一个精美的物品,或是一句动人的话语,或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样的礼物?又是怎样得到的呢?你感受到快乐了吗?现在就请孩子们闭上眼睛,回忆这些快乐的情景。(和同桌说说。指名和全班同学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要说出重点环节和真实感受。)

2.明确习作要求。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自己亲历的感受。同学们说说看本次习作还有哪些要求呢?学生先读读本单元习作要求,再谈自己的意见。老师总结。

(1)写明是怎样的礼物?

(2)礼物的由来。(写清楚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评习作,修改。

5.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6.学生根据评价意见、建议,再次修改习作。

7.请学生上讲台念自己的习作或结尾。教师总结学生本次习作的优、缺点。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在日记、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六、自主阅读园地

激趣导入:平时同学们常感到写作文、写日记困难,不知写什么,那是你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和有趣味的事,但读了下面这篇文章,你们就会有一双会发现的明亮的眼睛了。

1.快速默读短文《送你一双亮眼睛》,想一想“亮眼睛”指什么?

2.继续读短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勾画出来,并试着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想。

3.全班交流。

13.《毕升的梦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读中感悟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毕升在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中的努力和投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学习抓住关键词概括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学重点

从直接描写毕升的语言、行为的语句中,感受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概括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过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毕升的资料,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课

1.同学们,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为我国古代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发明者就是——(板书:毕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3课。学生齐读课题《毕升的梦想》。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教师相机梳理问题: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毕升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梦想的?结果怎样?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学生回答问题。师小结:我们围绕课题提问,再把这些问题用一段通顺的话联系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归纳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

3.再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勾画四字词语。

4.检查学生生字和词语掌握的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请你朗读课文,课文的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活字印刷术的重要作用?请你读课文7、8段,一边读一边勾画。

2.说说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让学生们体会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

3.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真是太了不起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时忘我的投入。请你们细细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最能表现毕升为实现梦想废寝忘食的词语或句子勾画出来。

4.抽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一个叫毕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丝毫没有感觉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湿了他的衣衫。”引导学生体会“若有所思”的意思,体会“丝毫没有”的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一句话让毕升茅塞顿开,他猛地一拍脑袋:‘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说完,他立即跑出家门。他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点儿也没有听到妻子在后面的呼唤。”引导学

生体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意思,体会“一点儿也没有”的表达效果,再引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引导学生抓住“自言自语”“念念不忘”“冥思苦想”体会毕升为实现梦想的执著。(适时板书:若有所思、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同学们,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细节的描写,才让我们体会到了毕升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艰辛与投入,我们习作时也应该注意人物的细节描写,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鲜明、生动。

四、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同学们,黑板上的词语概括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请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过程。

自由说,再抽学生复述。引导学生对同学的复述进行评价。

14.《最佳路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ouǎn)。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集有关“迪斯尼乐园”的介绍,以“走进迪斯尼”、“迪斯尼的故事”开展综合活动。

情意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

课时安排:

2、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不但创造出了这么多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的动画人物,对于全世界热爱动画片的人来说,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那就是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备受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里可以说是每个人梦的故乡,好像来到了用梦和幻想编织的殿堂。

3、揭示课题,质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和迪斯尼乐园有关的。

【板书课题:

6、最佳路径】(最佳路径:就是最好的路线。)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脑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为什么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最佳路径?这条最佳路径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通读全文,正音:滨、窄、踩,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

3、交流初步阅读后能解答的问题,也可提出新的问题。

4、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5、理清课文层次

你能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果来给课文分分段吗?

是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设计出”,而是“最佳”。)

5、读到这儿,可以看出格罗培斯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路径设计的要求之高,总是力求完美,追求最佳,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严肃、精益求精)

6、指导朗读。突出:40多年、无数个、难题、微不足道、大伤脑筋、50多次、没有一次、更加焦躁。

那后来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如何成为最佳设计的呢?我们下一课再来探究。

四、复习生字词,学生抄写生字词。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有关迪斯尼乐园的资料。

3、阅读《创新的奇迹》

▲这样的设计给了游人以权利,是把游人放在了

应游客意愿的思想作风。

教学重点:感悟迪斯尼乐园的最佳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迪斯尼的路径设计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萄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善思的品质。

3.情感目标:感悟课文蕴涵的哲理:给人自由,顺其自然,任其选择,其本身就是一种最佳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1971年,在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你记住了设计师的名字了吗?

2、出示图象:美国哈佛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教师展示他设计的相关建筑,迪斯尼乐园是他的

当他们的车子拐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那儿停着许多车辆。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是一位老太太的葡萄园,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是否能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看到”“发现”后面都是格罗培斯的所见。

1)学生说农民卖葡萄的两种不同方法,老师幻灯片中画笔勾出:提到路边/吆喝;无人看管/投入5法郎/给人自由,任其选择。

2)如果是你会去哪里买葡萄?师:你要买葡萄,来我这看看,又大又新鲜,价钱也便宜。

(板书:给人自由任其选择。如果是我,我会走进园里自己选择,无拘无束挑选自己称心的葡萄,还可以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3)过往的车辆和行人想法跟你们一样,再来读这两段话。

4)自己用个词语概括一下不同的卖葡萄方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词语积累:无人问津人满为患;门可罗雀门庭若市;冷清;红火

4、格罗培斯从老太太成功的卖葡萄方法中想到许多,深受启发。(板书:启发)

出示:格罗培斯摘了一篮葡萄,急匆匆坐上车,对司机说:“快,掉转车头,返回巴黎!”

(师对学生说)哎呀,这个司机有点糊涂了,想一想,上车后他们会说些什么?学生合理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同桌进行对话,每对至少两次,联系上下文,说出设计方案,了解这一最佳路径的诞生与农民买葡萄之间的联系。

司机问:“?”

格罗培斯说:“。”

„„

5、小结板书:老太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深受启发,他想到了什么?他马上有了具体的路径设计方案,回到住地后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谁来读出电报内容?

出示:回到住地,他马上给施工部拍了封电报:撒下草种,提前开放。

电报按字收费,内容简单,施工部有点不明白格罗培斯设计的方案,你再给他们解释一下吧!(板书:撒下草种踩出小道)

6、你们说的真具体,课文写得比较简洁明了。

出示: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下了草种。没多久,小草长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被绿草所覆盖。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心灵,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对文中蒂姆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进行深入的学习、思考,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编者意途。提倡多元解读,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培养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联系课文理解本课重点词语,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也许,在别人看来,蒂姆的一切举动都超凡脱俗,而在蒂姆眼里,让人类共享知识和互相协作是理所应当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蒂姆所表现出来的协作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2004年,在芬兰埃斯波市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芬兰技术奖基金会授予49岁的蒂姆全球最大的技术类奖——千年技术奖。这是一个迟到15年的奖赏,你想知道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句子读通顺,将字音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用笔勾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这些生字。同时将你不懂的词作上记号。

2.抽读课文,学生评,师生共同正音。

3.小组交流,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决不懂的词语,老师相机指导。

4.教师出示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词语,读词,检查学生理解情况。同时让学生看着这些词语,大致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5.教师指导记住字形,书写课后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许多人都觉得蒂姆获得“千年技术奖”是当之无愧的,你是怎么看的?学生边读边作勾画,作批注。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答,结合课后2题的词语相机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1)在他之前,没有浏览器,网络世界一片空白。万维网的诞生给全球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举打开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便之门。

学生汇报,互联网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方便?什么叫革命性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教师小结,蒂姆发明的万维网为信息的交流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已排版,直接打印) 篇四

1、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星、爪”

2、换部首,复习生字。积累ABB型的词语以及反义词,并能正确地运用。

3、认识动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4、阅读《谁来了》,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积累ABB型的形容词,初步感知这类词语的形式,体会表达的效果。

2、学习成对使用几组单音反义词。

3、背诵《绝句》,模仿短文《谁来了》进行续编。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准备参加“智慧大比拼”的比赛。

2、宣布活动规则,并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二、活动一:抄一抄。

1、出示拼音,照拼音读音节。

2、板书部分音节,适当补充一些w打头的音节。学生练写。

3、出示今天要描、写的字,指名读一读。

4、引导学生观察“耳、星、爪”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指导书写,学生练写。

5、引导、参与学生评价、评比作品。

三、活动二:部首变换小魔术。

1、帮助学生弄明白例子的符号。以“推”为例:“推”字减掉提手旁,加上言字旁,就成为“谁”

2、小组讨论:“波、抱、把”的部首能换成什么?

3、比一比:看谁换字又快又多。选择一组换前和换后的生字,组词、搭配词组、造句。

4、在书上填一填

四、活动三:照样子说词语。

1、读“胖乎乎”“毛茸茸”,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胖乎乎可以用来说明什么?毛茸茸又是形容什么的?

3、以大组为单位,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五、活动四:填一填。

1、出示图片:大象、小白兔等,学生看图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2、出示:“长-短、高-矮、大-小”这三对反义词,读一读。生生相互出句子填空、对答。

第二课时

一、活动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课件演示:“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画面。

学生观察黄鹂是什么样子的,柳树是什么色彩,以及黄鹂在柳树枝头干什么。

2、学生想像黄鹂会歌唱什么?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画面,再有感情朗读。

4、学生说诗意并朗读。

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情意境,有感情地吟诵。

二、活动二:自读诗歌并仿编句子。

1、边看插图,边听教师范读。

2、借助拼音自读短文,读懂短文内容。

3、借助插图评读短文。小组讨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4、照样子说句子。

(1)小组交流、推选。

(2)全班交流。

(3)谈谈体会。

三、活动三:回顾自检。

1、共同评读。提出要求,在小组内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2、学生自己进行自评,要求实事求事。

3、教师点拔学法:

在学习中自检,就是养成经常“回头看”的习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杨玉良在2014年复旦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下一篇:事业单位如何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