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检查工作制度

2024-06-14

肌电图检查工作制度(精选3篇)

1.肌电图检查工作制度 篇一

心功能科动态心电图检查工作流程

一、操作规程

1.有临床医师选择或心电图医师建议有适应症的患者,详细填写监测申请书。

2.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前,停用与心脏有关的药物24小时(除外对药物疗效进行的监测)。

3.首先记录一份常规心电图,供分析动态心电图时参考。

4.患者进入动态心电图室,稍作休息,情绪稳定后,嘱患者解开上衣,暴露前胸,用纱布擦去黏贴电极处皮肤上的油脂,刮除胸毛。

5.选用优质电极片黏贴在胸部固定位置上,将导线正确的连接在电极上,然后用胶布加以固定。

6.记录器装好电池,校正时间,检查无误后,开始记录。

7.填写生活日记,由患者本人或护理人员完成。

8.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及保护记录器的方法,即可离开检查室。

9.监测24小时之后,取下记录器,输入回放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10.检查分析记录中出现的所有事件,对其错误进行修改删除。

11.筛选打印的数据、图表、心电图,必须准确、清晰记录阵发性心律失常,要有头有尾,写明各种异常心律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发生时间,有无症状,ST-T异常改变的时间、持续时间及有无伴发症状。

12.工作完毕后,关闭电源,将报告及时送到病房,并做好资料的保存及管理。

二、注意事项

1.患者检查前一日应洗澡或用温水将胸部擦洗干净,更换棉质内衣,勿穿化纤衣服,检查前停用与心脏有关的药物24小时或注明用药情况。

2.患者佩戴记录器以后,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肌电干扰产生伪差,影响心电波形的准确性。

3.发生机器故障,导线脱离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排除故障,记录器应防水、防震动,远离电场、磁场。

2.肌电图检查工作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43~74岁, 平均年龄 (59.12±3.45) 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 (6.34±2.13) 年。正常组患者男31例, 女29例, 年龄33~73岁, 平均年龄 (59.13±3.36) 岁;排除高血压者、周围神经病者、高血脂者外糖尿病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进行检测, 其主要包括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以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保持室温在25℃, 皮温在30℃。用表面电极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记录[1]。

1.3 判断标准

正常标准: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超过45 m/s, 上肢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以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超过50 m/s, 胫神经传导速度超过40 m/s。减慢:神经传导速度小于正常-2.5 s。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s) 表示, 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 用χ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SCV与MCV之间的关系

从表1、2可知, 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以及胫神经的MCV和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尺神经等SCV比之正常组, 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2型糖尿病患者SCV与MCV之间的差异同样具有差异性, 其中MCV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SCV则明显低于正常值。详细情况见表1, 2。

2.2 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与SCV之间的关系

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中其SCV (+) 明显高于没有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为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特别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 其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 严重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但由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临床上确诊率极低,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和预后, 因此加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确诊率提高方面的研究, 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重点及热点话题之一, 具有极高的临床研究价值[2]。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肯定, 但多数人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体内血糖持续过高。由于高血糖持续时间过长, 可导致多元醇代谢活动比正常水平明显增强, 致使果糖、山梨醇等大量堆积在神经细胞内, 随着肌醇以及Na+-K+-ATP酶活性的持续降低, 最终导致神经轴突出现断裂、髓鞘出现肿胀等不良现象[3]。但同样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免疫机制发生异常或是神经小血管出血栓塞等现象有关。但总的来说, 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种, 一种主要是小有髓纤维发生严重损害, 特别是轴索损害最为严重, 导致有脱髓鞘同样受到严重损害, 导致轴索等坏变。第2种为粗大有髓纤维受到严重损害, 导致髓鞘等出现再生现象。一般对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来说, 常见为两种混合型。其在肌电图上主要表现为正相波发放极易纤颤电位。对于脱髓鞘受损严重的患者来说, 其主要表现为传导速度降低, 甚至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的现象出现。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明显发现, SCV比MCV变化更为明显, 充分说明SCV减慢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诊断标准的可靠指标之一。由于在对腓肠神经SCV进行观察, 明显发现其变化最为显著, 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时, 可将其作为最基本的指标。总之, 对患者进行肌电图监测, 通过运动神经和传导神经速度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周围神经病的检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肌电图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 并随机选取60例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 对两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尺神经以及胫神经的MCV和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尺神经等SCV比之正常组, 明显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此外, 2型糖尿病患者SCV与MCV之间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MCV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SCV则明显低于正常值。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中其SCV (+) 明显高于没有存在临床症状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肌电图检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分析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肌电图,2型糖尿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参考文献

[1]金涛.神经电图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亚临床病例早期诊断的作用.激光杂志, 2013, 34 (5) :92.

[2]沈娟.振动感觉阈值 (VPT)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中的诊断价值.复旦学报 (医学版) , 2013, 40 (1) :31-37.

3.肱二头肌检查是怎么回事 篇三

检查过程

(1) 卧位检查法:病人仰卧,前臂半屈,肌肉放松,手置于腹部。检查者以左手拇指按住其肘关节稍上方的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此拇指。正常时,即引起前臂屈曲。

(2) 坐位检查法:病人坐位,检查者用左手托住病人的肘部,左前臂托住其前臂,然后以左手拇指按于病人的肱二头肌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此拇指。正常时,其反应同上。

没有很大的区别,坐位时应用左手托起患者肘部,患者前臂内旋半屈曲位,检查者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健上,叩诊锤轻叩检查者拇指,可见前臂屈曲,而卧位时将前臂置于腹上,直接敲击肱二头肌肌腱,操作较坐位不方便,适用于不能坐起的患者。

结果分析:

正常:

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

异常:

异常结果:肱二头肌反射正常深反射是由肌皮神经传入,经颈髓5~6,仍由肌皮神经传出。肱二头肌反射异常,提示上述反射弧有损害。

上一篇:让是非荣辱观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下一篇:行政部新员工入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