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

2024-07-25

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精选8篇)

1.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 篇一

前两年在海尔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进入海尔工作的大学生,在一段短暂的时间之后离开海尔,到深圳的一家非常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当了部门经理。可是不久,他就给张瑞敏总裁写了一封信,他的信上说,我现在在深圳的这家公司工作,收入很高,但是我总觉得我缺了点什么,我仔细+地想缺什么?缺的是文化,缺的是团队精神,缺的是透明的人际关系。

这个大学生只在海尔工作了一段短暂的时间,他通过对比最终发现了海尔文化的真正的魅力。他虽然在大企业做了部门经理,收入很高,但他却还对海尔的文化念念不忘。在海尔那个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离职率是非常低的,这全得益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超乎相象,这就是海尔文化,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我们应该怎样运用企业文化呢?

一、企业文化概述

1、什么是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又对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塑建的根本目的,就是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发展趋势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形势下企业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创新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为战略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纵观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的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企业文化究竟会在企业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认识企业文化的弊端并加以强化呢?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1、企业文化有塑造形象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可持续成长

第-(1)-共(7)页

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近年来,众多企业所提倡的第二次创业,其目标实际上就是可持续成长。第二次创业的主要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合力,以推动和引导企业的正确发展。

虽说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企业能否不断长大成为世界级企业,成为长寿公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

国内有好些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这些企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就像失去灵魂一样,如一盘散沙一样,最后在竞争中被淘汰。在80年代,陕西省有好几家知名的电器企业,如黄河电器厂。该厂生产的黄河彩电曾经一度畅销,但是由于管理落后,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注重创新,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销声匿迹。

3、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人才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取得大量的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是能够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对这些人才的争夺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在中国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优秀人才也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争夺的目标。这就使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然而在这个人才争夺战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钱,而是企业文化。”

如果单纯以金钱报酬为标准,只会造成员工没有归属感,频繁跳槽,企业不敢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对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都会造成消极影响。

一项全球性的人力资源统计数字表明,在跨国公司中,89%的辞职人员说,他们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提交辞呈的。

我们来看一下宝洁公司的例子:在宝洁公司,企业会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今后两年、五年甚至20年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

可想而知。宝洁公司因此而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种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使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会使员工非常热爱集体,有时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这里有一个海尔的案例:

在海尔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有一位姑娘在海尔的洗衣机一分厂工作,她19岁的时候走进海尔集团,这个姑娘的名字叫王俊晟。她接受3年海尔文化的洗礼,3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间的时候,她跟她的亲人提出她最后的一个愿望:她要最后再看一眼她所工作的海尔。就在她去世之后,她的家人让她的灵车在海尔的大门口整整停了15分钟。这说明了什么呢?只有一点,就是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热爱这个集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以致于那名女工在临死前都要再看一眼自己工作的海尔。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的力量确实超出想象。如果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中工作,我想员工的离职率应该是很低的吧?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物质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他们不全是经济人。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社交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物质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当物质满足了之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物质利益对他的吸引力就非常小了。因此,作为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因为只凭借高薪是无法满足他们高层次需求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因为青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选择进入该公司的。

4、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现在我们来看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中国许多“明星”企业很快成为“流星”企业。

(2)、为什么企业高层与中基层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

(3)、为什么企业在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过程中员工感到迷惘、迟疑而不愿 跟进,导致变革成效不佳。

(4)、为什么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文化虚脱),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制度成本高(心理契约的天然缺陷)。

(5)、为什么企业分权分利就分心。

以上几个问题都是企业没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造成的。

之所以在过去有好多明星企业成为流星企业就是因为那些企业没有对企业文化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建设属于自己企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他们在短短的几年内,可能效益还不错,但是,它最终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昙花一现。

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管理会极大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里,企业高层与中层基层不会难以达成共识,上下层之间沟通是很顺畅的。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一套价值体系,并且在建设过程中员工都曾参与,因此对员工都有普遍的,很强的引导、约束作用,不会造成员工感到迷惘、迟疑而不愿跟进的情况。另外,也不会出现文化虚脱的现象。由于企业文化的凝聚力量,企业里也不会出现分权分利就分心的现象。

三、企业文化存在的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C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而脱离企业管理实践

有些企业家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

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四、全面构建企业文化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1、企业文化的构建要以人为本

首先,发现并关注细节。企业中蕴含着某种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或运行过程中都会有的因素。比如说,有的员工非常爱护自己的机器,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喜欢着装朴实整洁,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产品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我们的管理者通常不会特别注意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善于培育企业文化的管理者,才会知道它们的价值,发现它们的价值,因为它们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些琐碎的积极要素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其次,立足于内部。对于企业文化因素,有些管理者不认为那是从本企业孕育出来的,而是看重外部引进、移植。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企业可以任意造就文化,甚至认为管理者自己可以造就企业文化。其实,这种企业文化移植论,少数人创造论是不合乎实际的。企业文化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的,更不可能由少数人强加给多数人。这种强加给企业的文化由于缺少根基,往往成为一种装饰。好的管理者恰恰善于发现本企业积极的文化因素,能够慧眼识珠。

再次,走出口号,走向员工。把概括的企业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努力理解这种文化表现。员工接受与否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关键。前面的三道程序任何一道程序做得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员工接受这种文化,非本企业产生的文化因素会引起抵触,难以与本企业完全对接,管理者本身没有文化潜质则很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因素,即使看到一些文化因素也难以与之产生共鸣,概括提炼失真,不当,员工也不会接受。可以利用各种渠道渗透到员工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目的就是让员工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

第四,融进员工的意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和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最初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的约束与规范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流产。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约束,这时的企业文化才算初步建立起来。员工的自学行动是企业文化初步建立的标志。再有,企业每一项经营战略的实施、每一件高质量的产品都要靠全体员工的有效工作来实现。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为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的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企业经营展丰富多彩的、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丰富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企业凝聚力。

第五,突出和依靠主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表现在领导者和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地实践企业文化的信条,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使企业文化不仅成为领导者对全体员工的要求,也同样成为全体员工对领导者群体的要求。

2、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

员工把企业文化与自身融为一体,从自己身上就能体现出企业文化,员工需要像完善自身一样去完善企业文化,这些都仅仅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进程。创新企业文化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二步进程。由于企业是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不能一次完成,员工能住所发展变化自觉不断地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文化走向成熟。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文化,其标志是上下同欲,自觉求新求变。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种活动,并有巨大的同化作用,使新的企业员工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接受、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自觉约束自己,通过自身体现企业文化、加入到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创新作为一条成功的共同经验,又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个性化实践之中,以本企业特有的表达方式、实践式和实际效果表现出来。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要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其提供创新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意发现、总结、提升独具特色的创新内核,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C·柯林斯《基业长青》中信出版社

2.[德]E.海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展望》,知识出版社

3.[美]阿里·德赫斯:《长寿公司》,经济日报出版社

4.[美]阿尔夫·钱德尔:《经营未来》,企业管理出版社.

5.[美]玛丽·凯阿什:《玛丽·凯谈人的管理》,中国友谊

2.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 篇二

随中央电视台《商道》栏目之后, 即将改刊的《能源与节能》杂志社记者也荣幸地采访了余德翔董事长。说起上市以来的收获和创业板登陆给公司带来的变化, 余德翔坦言, 所有的成绩离不开他身后的特锐德团队。上市的喜悦、发展的挑战、市场的压力、业绩的考验……这些对余德翔及他领导下的团队来讲都是脱胎换骨的体验, 更是宝贵的学习和提升过程。

1 精干团队带来强势增长

6 a来特锐德最大的收获是打造出了1个凝聚力高、战斗力强、高素质、高绩效、使命感超常的团队, 这是特锐德发展的原动力, 也是特锐德成绩的根源。

这个优秀的团队利用行业技术和市场的前瞻性, 借助“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技术创新战略建立了特锐德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 获得了箱式变电站产品铁路市场第一、局部电力市场第一、煤炭市场第一的好成绩, 6 a间公司资产从800×104元起家, 发展到今天的总资产10.68×108元, 资产增长了133倍;市值达到50×108元, 股东权益增长了625倍;销售收入从1 140×104元发展到今天4×108元, 收入增长了35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100%, 建设成了中国最大的箱变生产研发基地, 实现了工业化、工艺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箱变;最值得自豪的是特锐德借助资本市场的东风, 荣登创业板, 拔得头筹, 募集资金近8×108元, 成为创业板的第一股。

在这么多业绩和光环面前, 这个团队并没有让胜利冲昏头脑, 而是冷静、客观地分析特锐德的市场技术现状、人才问题、管理能力、发展潜力的商业模式, 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2010年, 特锐德依靠高绩效、高素质的精干团队, 开拓新的区域看点与创业看点, 技术上凭借“不断创新”“步步领先”“保持优势”, 生产上利用上档次、上规模的生产, 销售上为客户提供精致产品和优质服务, 用诚信打造出坚实的市场网络要看到当前最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如, 国家拉动内需政策、高速铁路更大投入、煤炭企业快速整合、智能电网开始启动等, 这些因素将为刚刚上市的年轻特锐德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特锐德完全可以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 依靠高素质的团队, 凭借上市的东风再上1个大台阶, 真正步入上市企业的快速发展的轨道, 实现特锐德持续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2 技术创新实现“步步领先”

特锐德是1个技术创新型企业, 6 a来, 其技术研发团队利用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前瞻性, 依靠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经验和对电力设备行业发展方向的掌控, 建立起特锐德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 实现“精”“专”方向发展, 在行业中形成了“一步领先”的技术优势。

2010年, 特锐德借助上市的契机, 加大资金和人才投放, 产品研发将向“深”“广”方向发展, 提升产品档次和高端竞争力:结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进行有效的创新研发, 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型设备的产品和技术方向发展, 形成特锐德未来发展的新动力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要加强技术研发队伍综合实力的建设, 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的渠道, 将技术研发团队增长到100人;建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形成强大核心竞争力。在产品上提高设计质量、提升设计水平、提高产品档次,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技术创新的产品实现方面, 110 kV和35 kV数字化箱式变电站是2010年研发的重点。以技术创新满足国家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 建设双向互动型智能箱式变电站, 提高电网的综合自动化水平, 在2010年实现数字化箱式变电站的设计和生产, 向客户展示更多特锐德技术含量、高水平的设计、高品质的制造高科技含量的精致产品, 率先占领数字化变电站的大市场, 对特锐德来说, 意义深远。

3 多方出击实现品牌建设

作为上市公司, 2010年特锐德首先提升的是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对外建立起诚信、规范、负责的现代企业形象, 对内建立起产品质量、服务风范、信息披露, 员工素质管理的严规严纪。特锐德的品牌建设重在团队品牌、质量品牌、服务品牌。

特锐德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靠团队而不单靠舵手为特锐德领航的团队理念, 发展至今, 依靠团队的力量促进了特锐德在产品市场上高速而良好的发展。特锐德的高中层团队具有极强开拓能力, 团结协作良好, 特别能战斗。特锐德胜利完成了青藏铁路工程的艰巨任务, 顺利开通了第一条高速客专———京津客运专线。也是靠着这个团队的凝聚力, 特锐德第一家通过审核, 第一家反馈资料, 第一家发布招股说明书, 成为创业板的第一股300001。特锐德虽然是个年轻的团队, 但年轻的激情燃烧, 造就了这个团队特有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特锐德要想树立品牌, 首先要将产品质量做好、做精致, 要与西门子、ABB、施耐德等国际知名品牌产品竞争, 创高端产品, 质量过硬, 服务良好的口碑, 只有过硬的质量品牌才能获得长期的发展。要继续坚持一次做对, 一次做好, 坚决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问题。只要把质量问题消灭在出厂之前, 目标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奖罚明确、特锐德的产品就能够迅速打入到国际知名品牌的行列。

3.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 篇三

一、企业精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

(1)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最基础的为人之道,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爱企敬业”就是以员工为主体,强调员工在工作态度上的统一,培育和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2)体现科学发展观“发展”的第一要义。企业精神的创新和发展,突出了发展主题、发展第一要务。(3)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发展”的根本方法。“爱企敬业”着力于员工职业道德和企业人文精神的孕育,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撑。“创新发展”着眼于落实,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式。“爱企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既辩证地回答了员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因,又强调了创新发展需要员工具备“爱企敬业”的工作态度,两句话从宏观的高度,统筹兼顾了员工与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精神是提升企业执行力的客观要求。

(1)反映在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上。员工爱企敬业程度直接反映着企业的执行力。一个企业如果员工没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就难以做到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更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2)反映在员工的行为养成上。新形势下员工必须树立的一种行为意识,一种职业责任。员工对行为规范的执行程度直观地反映了企业运作效率。企业“创新发展”必须继承“勇于奉献,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将“爱企敬业”意识切实融入到员工的思想观念中,养成一种忠于职守、克勤克俭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习惯,形成一种广大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保证各级政令、指令畅通传达,提高执行力。(3)反映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态度上。员工是企业创新发展的主体,是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的执行者,具有统贯一切的地位。必须充分尊重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好员工主人翁的地位,才能使员工产生认同感,自觉参与企业事务,自愿为企业“创新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执行力。

三、企业精神是凝聚和谐力量的现实要求。

(1)有助于奠定和谐的思想基础。企业精神是经过体员工认同信守的职业理想、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是通过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精神风貌表现出来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共同理念与行为规范。(2)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作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还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企业精神是广大员工在实践中迸发出的积极的精神状态。“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有助于员工与员工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做到诚信友爱,安定有序。(3)有助于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打造品牌、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对现有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积极因素的总结、提炼和倡导,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精神是要通过员工在思想、价值观、理念、行为的高度统一,形成一种团结协作、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团队文化,最广泛地凝聚和谐力量,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四、企业精神顺应了建设新同煤的时代要求

一是落实企业发展方略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同煤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就是广大干部员工在企业的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表现出的新的精神状态。落实企业发展新战略,必须恪守这一共同价值观和最高目标,不断培育和树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并以此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意识,凝聚力量,为建设新同煤,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二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可靠保证。集团公司围绕“建設新同煤,打造新生活”战略远景,确立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意愿,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完成,必须以企业与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为精神支撑。脱离了企业目标,员工自我价值的体现便成为空谈。没有员工在奋斗目标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企业发展便会缺乏活力,企业精神,统筹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二者协调统一,相互依存,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可靠保证。

4.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篇四

企业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司文化,一般是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总称。企业文化的目标是创建企业的利益、责任、文化、价值共同体。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不言而喻,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笨拙的企业,而笨拙的企业是不可能在商场战无不胜的。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成才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在中小企业中,赚钱的老板很多,但是不一定是企业家,真正懂得做企业的却不多。真正懂得做企业的老板是通过做文化,做机制,打造优秀的团队,突破经营业绩。那么,为什么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呢?

一、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领导意志、信念。

所谓的企业文化,它的核心就是领导人的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哲学态度、价值观、做事风格以及个人喜好的最佳体现。领导人的哲学态度可以影响一个公司的文化。

美国学者约翰〃P〃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

领导人重视什么,下属就会注意什么,或者下属就要应付他做什么,领导人不重视什么,下属就对什么无所谓,这种观念就叫做领导人的哲学态度,也叫做领导人的价值观。

因此,我们说领导者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对一个企业企业文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培育者、设计者,更是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者、转换和更新的推动者。

所以,作为老板,特别是中小企业老板,更要建立和加强本企业文化,才能就自己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做人做事风格等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通过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感染、传播给企业全体人员,使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统一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企业利益、责任、文化、价值共同体。

二、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运行机制目标。

企业机制的建立,一靠体制,二靠制度。这里所谓的体制,主要指的是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调整与配置;所谓制度,狭义上讲就是公司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可以说,通过与之相应的体制和制度的建立(或者变革),机制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

组织职能是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组织职能对于发挥集体力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先明确组织职能,才能设计岗位责权,才能实施招聘人员,根据人员素质情况,按照组织职能、岗位责权的要求,实施人员调整与配置。企业具有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生产、供销、财务、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劳动人事等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机制,自然而然会发挥人才的潜力和作用,增强工作效率,创造企业经济效益。

为使机制良好运行,保障人、财、物有效结合,合作协调运行,必须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定活动框架,调节集体协作行为,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流程优化、计划落实、成本降低、风险受控,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创造出比无序结合要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三、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生产力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特种资源,特种生产力,还是生产力精神。中国企业问题很多,不是指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缺失最多的是价值观,企业没有健康基因,从历史来看,企业肌体很快就会败坏,所以文化问题这也是企业性命攸关的“天字号”问题,试问企业是要短钱,还是要长命。

如果没有道德底线,就谈不上企业文化,更谈不上先进文化,没有道德支撑的企业文化就是“伪文化”,就是苍白甚至是病态的。尤其在中国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急功近利、乱象横生,突破底线的行为屡见不鲜。

企业的效率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社会意识、人类意识、未来意识、自然意识、宇宙意识是理念体系的基本因素,也是企业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企业人格健全,社会责任,是中国企业近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

企业推进人本文化,又以人的能力、贡献、价值为评价的基本依据,即注重“能本”,这是一种平衡,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真实含义。我们既要理解人性的趋利避害,也要了解人心向善,是理念人。

5.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 篇五

企业宗旨:一切为了客人、一切为了效益;

企业精神:做系统一流“窗口”、树地区一流形象、争行业一流品牌、创企业一流效益;

企业管理理念: 人本管理、员工第一、亲情服务、宾客至上;

企业经营理念: 以心付出、以情奉献、以诚悦客、以信于民;

企业信条:企业永远不变的真理就是企业必须永远变化;

企业价值观:人才第一、效益第一、先创造企业员工、再创造企业财富;

企业工作作风: 令行禁止、雷厉风行、注重效率,日事日清;

企业宣传口号: 汇四海宾朋、聚五洲挚友;

企业的服务理念:心与心的沟通、想宾客所没想的、情与情的交融、做宾客所没想的;

企业的发展理念:学习、学习、再学习;

创新、创新、再创新;

企业的人才观念:在实践中选拔人才;

在工作中培养人才;

在管理中尊重人才;

在分配中奖励人才;

企业经营工作的基本原则:

以最低的经营费用,获取最高的经营利润,实现收益最大化;

以最佳的管理手段,严格控制经营成本,实现费用最小化;

企业文化价值观: 对宾客,不断创造惊喜;

对员工,不断创造欢乐;

企业思想观念: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

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动能变。

企业经营形象:

品牌+价值+文化+理念

企业管理工作基本指导方案:

以人本管理为主线;

以规则管理为依据;

以分配管理为基础;

以质量管理为核心;

以文化管理为理念;

以收益管理为目的。

酒店的经营理念

企业目标: 打造诚信、优良而独特的企业品牌

企业发展观: 尊重科学、求实务实、开拓创新、循序渐进 企业风格: 以人为本、真诚友好、朴实宽容

企业精神: 自强不息、发奋进取、追求卓越

经营理念: 和谐管理+完善服务+诚信营销=赢得市场 管理理念: 规范管理+制度管理+情感管理=和谐管理 服务理念: 微笑服务+规范服务+个性服务=完善服务

管理人员工作观: 把工作当做个人事业,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服务人员工作观: 用我们的微笑和劳动让顾客满意

厨房人员工作观: 让我们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精品

厨房员工作风: 服从指挥、来历风行、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员工行为准则: 企业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员工风貌: 诚实友爱、充满活力、能干善做

纪律观: 自觉服从、我和企业双赢

质量观: 工作的质量体现着人的质量

节约观: 节约是一份责任、节约从我做起

卫生观: 健康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

部门管理

餐厅服务:从细微处做起、在规范中创造个性

厨 房: 严细成风、在创新中发展

保 洁: 我们的劳动就是为了干净

保 安: 完全第一、纪律至上

住宿部管理: 安全卫生、丝毫不能轻松

住宿部服务: 真诚友爱、笑迎善待、不卑不亢

6.企业文化是一个公司发展的灵魂 篇六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于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更好地理解、执行新《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发文解读了新法的十大亮点,其中第一大亮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通俗地讲,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全体人员在生产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建设是指在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人的生命的基础上,以宣传、教育为手段,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为依靠,实现全员的安全自律,并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的一种管理方式。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直接、最有效的最好体现,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灵魂,是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古语云“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唤起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高度关注和责任,从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基本目的出发,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促进每位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形成人人“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是一种软规范。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知水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安全文化建设根植于安全管理全过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有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能,发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接受员工监督,促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主动采取安全行为,化解安全风险,弥补安全管理缺陷,保障安全生产,引领企业安全、和谐、健康、持续发展。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如何贯彻、执行好新的《安全生产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好安全文化建设?本文以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松林)为例,探讨基层生产企业如何在新时期下加强安全意识培育,提升员工队伍安全素质,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夯实安全管理工作。

黑松林是一家专门从事粘合剂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打造了安全和谐企业,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自1986年设立以来,企业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其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成果被国家安监总局评为“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典型案例”。国家安监总局网站、江苏安监网、《江苏安全生产》和《陕西安全》等对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典型报道。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力

文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是一种把战略转换为全员思想和行动的有效管理手段。黑松林从战略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加强安全生产硬件建设的同时,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围绕文化建设的各种载体进行长期导向,把公司主要负责人的理念变成团队理念,再把团队理念变成全体员工理念。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前提下,黑松林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关注安全、关注细节”的安全理念和“打造本质安全,保障员工健康”的安全目标,并自上而下层层落实责任,分解安全目标,确保安全文化建设贯穿于全员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之中,落实到党支部、工会、妇团组织及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中,真正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接地气。

为强化责任意识,在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的基础上,黑松林每年还与全体员工签订安全承诺书,明确员工在安全工作中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承诺规范作业,杜绝“跑、冒、滴、漏”,自觉加强安全责任心,掌握本岗位安全技能,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理念传导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预警力

安全理念是群体对安全的总的价值选择,主导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思维、思路及决策。黑松林在制订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安全规划、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图片、板报、信息窗等建成企业安全文化长廊;利用每天晨会诵读企业精神、安全理念,做好安全警示教育。同时,公司工会还编印了《安全文化小故事》、《安全文化手册》、《安全工艺流程卡》等,定期组织培训,全方位进行理念传导和安全技能提升,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

人的心态和情绪是影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许多安全事故并非由于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知识不够,而是因为人的过度情绪化所致,黑松林工会为此专门设立了“员工情绪气象台”。每天上岗前,员工用“黄、红、绿”三种不同颜色在“情绪气象台”上标注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绿色表示心情好,黄色表示心情不佳,红色表示心情极度不稳定。当出现“黄”色或“红”色标注时,企业负责人及时采取跟进措施,了解情况,调整岗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不良情绪,让员工身心愉悦地从事生产活动。

黑松林还通过“安全双环钟”、“安全制度牌”、“安全漫画牌”、“安全警示牌”等看得见的目视管理方式,将安全理念具体化、操作规程形象化、安全要求可视化,让安全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用文化浇筑了一枚全员安全管理之盾,规范了员工安全生产行为,提高了安全生产的预警力。

3.完善安全投入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保障力

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保障作为基础,同样,安全文化建设也必须需要投入保障。黑松林建立了科学的安全投入机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抓思想意识和业务能力上的软投入,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另一方面从硬件上舍得真投入,多方筹措资金,在企业工会的监督下,加强安全设施的投入,保障了安全生产的各项硬条件建设和员工安全工作环境提升。近几年,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将原先建设的原料储罐区进行了拆除,另选他址建设了规范的原料储罐区;投入80多万元,迁移了锅炉房;投入20多万元,建设了空气浓度报警装置、生产装置超温超压连锁自动报警紧急切断装置,以及可移式接地报警装置等,构建了安全生产的立体式防护墙、预警网,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力。

4.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制度作为保证。黑松林注重安全制度的制定落实工作,积极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先后共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43项,安全操作规程12个,安全记录85个。在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出台前,黑松林都先将讨论稿交员工自由讨论,评议,畅所欲言,再作出完善、修订、使安全制度人人能理解,个个能执行,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和固化,真正让制度规程从墙上、纸上走进员工心上,形成了“没有不执行的制度,没有一成不变的制度,没有执行不了的制度”。

为使全员参与到安全生产管理中来,黑松林编排了全员安全轮值表,保证每名员工每季度至少做一天安全值班员,参与企业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巡视企业重要部位的安全情况,记录企业当天安全管理的点点滴滴,养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行为习惯,构建了“群防、群治、群控”的网络,提高了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保障企业本质安全的重点工程。

7.文化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灵魂 篇七

记得多年前参加的一次会议,大家谈论如何振兴中国的小汽车工业,而我却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中国不可以大力发展小汽车工业,而应该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让普通百姓出行更加方便。我认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老百姓汽车拥有量不能像美国那样普及,如果那样,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8亿辆。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把我们今天的粮田全部建设成停车场、公路,才可以满足这些小汽车的正常运行。同时,中国也不要一心想着如何把汽车卖给美国,而要想着如何把五千年的文化借助各种载体更好地输送到世界各地。这样,中国产业和企业才能找到转型的方向,未来才能无可限量。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但我们的产品因为大多没有品牌,所以没有定价权,更卖不出高价格、实现高利润。以恒源祥最熟悉的羊毛产业为例,中国是世界上羊毛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我们在国际羊毛领域没有话语权。中国吉林是木材主产地,敦化是木地板生产主战场,森泰木业是经营木材加工,企业主要生产实木地板,实木家具为主要进出口业务,产品漂亮,做工精细,环保实用,虽然业务量大,但附加值不高,原材料和加工成本高,产品自身没有品牌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文化底子薄,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同时,还要面临资源匮乏、维持林业生态平衡等因素,要想生存和继续发展,一要控制产能,二要“砍一栽六十”,三要理念创新,四要产品融入中国文化、东北文化来提升产品国际品牌地位。如果没有文化的渗透,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树立国际品牌形象,路途还会继续坎坷。即便走出国门,也不受待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还未真正懂得文化之于品牌的决定性意义。

文化是品牌的灵魂,有了文化这一灵魂,品牌才有了生命和个性。品牌文化具有长久的渗透力,建立什么样的文化,品牌就有什么样的文化表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一个品牌,与其说为了满足功能需求,不如说是对这一品牌所蕴涵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的皈依。从这一角度上讲,品牌文化决定了这个品牌的生死存亡。文化在品牌的国际化中实为关键,主动和系统输出能够消除经济的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能为企业国际化进程加速、助力。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讲,用功能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之前,先要满足其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中国品牌要赢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同,首先要自我认同,大众认同,民族认同,这是走出去,做大做强的基础。除了企业自身表述的品牌文化要得到全球消费者的欢迎外,中国文化能否被世界认同,以及被认同的程度是中国企业中国品牌走出去受欢迎的关键。

为什么法国的时尚产业、德国的精密制造业能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追捧,关键是法国产品表现出的浪漫文化个性、德国产品表现出的精密严谨的文化个性强有力地支持各自国家相关产业和品牌的发展,以至一贴上“法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标签的相关产品就能卖出高价并轻易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相反“中国制造”无法在品牌国际化困境中突围是因为中国文化在国外相对还处于弱势,归根结底是国外对中国的文化个性还不熟悉、还不认可。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还很薄弱。

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我们的经济、综合国力严重不匹配。中国是出口大国,但中国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剧,我们的文化产业出口是逆差。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美国则高达25%以上。韩国电视剧影响着中国几代人,中国市场成为韩国主战场,就连中国的婚纱照也要到韩国去拍摄,韩国的明星到中国拍摄代理各类广告,影响着中国的大批粉丝,可是中国的广告明星又都去哪了?这就是进出口文化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每年引进图书上万种,占国内图书市场交易额的10%—15%,但输出图书则只有可怜的千余种,还不到世界图书市场交易份额的0.3%。无怪乎中国年轻人对西方的福柯等如数家珍,但西方年轻人对中国的孔孟老庄却少有所闻。须知书籍尤其是经典书籍,是国家文化个性最忠实的载体。美国人说:姚明是“北京对美国最大的一宗出口”,听起来,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无不感到汗颜。积贫积弱的文化推动力确实让中国品牌走出去缺乏有力支撑。其实,中国人很擅长经营品牌,更擅长创立和读懂文化。那中国应该输出什么样的文化、如何输出文化?我认为有三个层面:首先是精神文化,其次是艺术文化,第三是具体的物质文化。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有着丰富的精神成果,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精神究竟要让世界认同什么?是不是可以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中国的北车集团,华润集团,光伏产业应确立课题和组建研究团队,抓共性、展个性,获得成功国际品牌声誉,并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话进行表述。在艺术文化领域,我认为中国的思想要更解放,步伐还应该更大。2014年12月17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我参加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艺术巨匠”书系及“尤无曲”新书新闻发布会,出版人刘峥女士说:“在我们的出版工作中,‘世界名画家全集’系列丛书原来并没有收入中国艺术家,但我们觉得这样一来,自己就把自己的出版思想给限定了。为什么要把艺术家分国界呢?艺术本来就是无国界的,中国的颜真卿、齐白石等大艺术家,与国外的莫奈或是凡·高等艺术巨匠完全是比肩的,对世界文化具有相同的重要意义。因此,‘艺术巨匠’系列丛书不分国内或国外的艺术家,只要合适的都应纳入,包括过去不为人知而现在意义尤显的中国艺术家如常玉、朱元沚以及尤无曲等。”这就是一种对中国艺术家、或者说是中国文化宣传推广的高度意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的一个符号,西方国家了解的深度和广度靠一个符号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艺术大家及书法和绘画艺术作品,比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等作品要走向西方,走向全球,让每个西方国家乃至全球的家庭里,就像有中国制造的产品一样,挂一幅中国的书画作品。

在物质文化领域,中国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极少部分占据全球消费市场,而没有附加值的大众日常消费品占据发达国家主导市场,这种输出形式是人力、物力极大的浪费。有种说法: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价值,二流国家输出技术和规则,三流国家输出产品和劳力。如果自身的文化个性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认同,成为一个“他者”和“异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

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篇八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创新密切相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水平突飞猛进,这也为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大还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随着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新篇章。这些措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尤其是为非公有制和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样,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更应该不断创新,谋求永续发展。闽商自古以来就有敢于创新的传统和善观时变的基因。30多年前福建有55位企业负责人大胆发出给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成就了一段佳话。如今我们各地闽商发扬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书写了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好故事,传递着发自闽商心中的正能量。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改革驶向深水区,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时期,新常态成为我们最热门词汇。转型中的北京闽商对此感受深切,也正在尝试用各种领先思维寻找新机遇、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更具有成效的融合与创新。

我们要与广大在京闽商一道,坚持党的领导,立足自身实际,顺应发展潮流,抢抓难得的发展机遇,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扎根北京,回归福建,创新发展和谐大商会,携手共创闽商大家庭,为闽商两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篇:培训学校前台工作总结下一篇:逆境让生命充满能量的励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