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体会

2024-06-08

幼儿园户外活动体会(精选15篇)

1.幼儿园户外活动体会 篇一

区域活动参观体会

这周我们到第二幼儿园对区域活动进行参观学习,一个一个班级的参观是我获益良多。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布置上,体现了让环境说话的中心思想,各种标志指示牌和活动介绍,不但对幼儿起到了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幼儿思维的训练。

在活动开展上,很多班级的区域活动活动内容都很广泛,而不是单独的某一领域的设计,如某小班的一个围绕医院的主体,不仅基本的角色扮演,医院一些基本的设施,如体检设备,都用孩子的方式使幼儿了解了很多生活的常识,制药车间的手工方面的锻炼,听着扮演主治医生的小女孩头头是道的介绍,在这里真的看到了孩子的投入和成长。

我班的比较有体色的是美工区,所以这次去参观我特意留意了一些与美工有关的区域活动是如何布置和开展的,果然不虚此行,这次参观使我收获很多,感觉自己从前是只局限的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没有真正的把美工区的主体展开,发现了本班区域活动的许多不足,也从终收到了不少启发。

此次参观让我对区域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师如何尽心设计和指导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另一方面也让我看到了区域活动不可忽视的教育意义,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我会根据此次参观所得对本班的区域活动进行改进,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所得。

2011年11月

2.幼儿园户外活动体会 篇二

一、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 适时引导掌握绘画技法

在幼儿的会话活动中, 一直以来, 研究者都在为是否要传授给他们绘画的技巧而争论。我认为, 传授给幼儿一些必要的技巧, 可以帮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减少摸索的过程, 更好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思维, 关键在于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幼儿, 让幼儿感到有必要学, 学了就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教幼儿绘画技能, 教师应了解幼儿绘画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顺序:线由涂鸦期的乱丝线、圆弧线、曲线到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形由圆形、方形、三角形到组合形;色彩由三原色到三间色;人物画贯穿于幼儿绘画始终, 让幼儿逐步了解人物、动物的主要结构、简单动态。幼儿只有在掌握了绘画技法之后, 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创作出真实而富有感情的作品。

二、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 激发独特情感的表达

每个幼儿都喜欢标新立异, 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 构图出格, 想象奇特, 如鱼可以游到天上, 太阳、飞鸟、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 教师要表示赞赏, 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无拘无束的绘画空间, 可以大胆表现的绘画氛围, 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 来支持幼儿求异的行为。这样幼儿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如在一次主题为《我的妈妈》的绘画活动中, 我在巡回指导中发现牛牛小朋友画妈妈时, 给妈妈画的头发特别漂亮。我满意地说:嗯, 牛牛画得真好。可当我再次回到他身边时, 好好的一个妈妈脸上画上好多大大小小的黑点。开始我以为他是特意在乱画, 真想批评他, 可一问才知道, “因为妈妈有时候脸上会长痘痘啊。”他天真地说。我呵呵地笑了, 幼儿的观察多仔细, 想象力多么丰富, 我差点错怪了他。

我们应该珍视这份童心, 让更多的幼儿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尽情地泼墨挥毫, 表达他的思想感情。放手让幼儿自己画画, 错与对的界限变模糊了, 幼儿再也没有拘束和压力, 不仅敢画而且爱画了。

三、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 指导幼儿创造性表现

绘画是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成就的画家, 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 通过绘画, 使幼儿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 教师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 使他们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 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达到活动的目的。不能着重于作品的完成, 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为了和幼儿更好地沟通, 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 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 来指导幼儿创造性地表现。

1.多和幼儿讨论。提出一些问题和幼儿一起讨论, 听听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以便更好地与幼儿沟通。

2.多观察幼儿的表现。当幼儿的绘画作品与教师的作画要求不相同时, 教师要细心观察, 及时给予鼓励, 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 又增强了幼儿继续创作的自信心。

3.多向幼儿学习。我发现当幼儿解释事物时总是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 而且非常生动贴切。因此, 我们可借此机会可以了解幼儿认识和解释某些事物的特点, 积累这些能被幼儿接受的有趣的语言, 并及时运用到教学之中。

4.多和幼儿反思。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引导幼儿反思、讨论、修改并适时给予指导, 帮幼儿创造出更丰富的绘画作品。

四、用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 为幼儿搭建展示作品的舞台

在绘画教学中, 很多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画, 作品评价大而化之, 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 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幼儿的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 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 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烂漫的稚气。因此,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 要用一颗童心去感悟, 去读懂幼儿的作品。

这里所说的展示, 并非是单纯地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作品栏, 如果只是把作品纯粹张贴展示, 这样只能说明教师还没有真正了解幼儿的需要。无论是多么简单的作品, 对幼儿来说都是他们的智慧结晶。每一件小小的作品, 他们都能讲出一个生动的故事。例如, 一次《太阳》绘画活动结束后, 一位幼儿拿着一张涂满黑色线团的画纸上来请我张贴, 旁边的另外一名幼儿看了大声嚷起来:“你错了, 你没画太阳, 而且画得好脏。”这名幼儿马上反驳:“我的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要下雨了。”我听了之后, 就请他拿着自己的画给大家讲了画中的故事, 并肯定了他的作品, 他非常高兴。

3.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活动;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41-01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是最为重要的,孩子们非常喜欢玩游戏,游戏活动中的户外游戏是孩子们最为热爱的。户外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眼界,还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生活教科书。所以,我们就不能把孩子们的兴趣局限在有限的室内,而应该把孩子们的兴趣点抛向户外,让孩子们在户外充分的享受大自然,并且享受大自然的快乐,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发展。

一、幼儿园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孩子们接受学前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就是幼儿园,幼儿园对于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教育,不仅仅是要为孩子们的教育打下坚固的基础,还要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幼儿园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幼儿园的教学理念以及幼儿园的教学设施等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对于孩子正在长身体的这个阶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但能锻炼孩子们的肌体以及对疾病的抵抗力,还能促进孩子们的个性与个人潜能的发展。户外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幼教界所认可。

二、幼儿园户外活动面临的问题

随着幼儿园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幼儿园户外活动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户外活动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幼儿园大多数的户外活动形式都是以集体性的户外活动为主,这就导致了学校教师在组织活动室,总是集体性的户外活动居多,自由发挥的户外活动很少,那就导致孩子们对现有的户外活动缺乏新鲜感,难以提起兴趣,使得户外活动的效果明显减弱。

2、户外活动内容不适宜

当前,我国目前的幼儿园活动大多数都是参考幼儿园户外活动教材。幼儿园教师并没有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与创新,使得有些室外活动并不适合现有的孩子们活动。并且现有的户外活动教材里面的器材比较单一,没有主题性,孩子们的个性得不到发挥。

3、户外活动器材设置不合理

现有的幼儿园中,很多的活动材料与器材都是比较单一的,幼儿园在户外器材采购与制作中,跟风现象及其的严重,往往是别的幼儿园有什么我们就买什么。采购与制作的器材没有针对性,不能贴合各层次孩子们的需要,很多的活动材料与器材,孩子们玩几遍就没有兴趣了,中看不中用,极大的影响了孩子们的参与户外活动的兴趣。

4、户外活动需要的环境比较欠缺

现有幼儿园都具有基本的大型滑梯、塑胶跑道等基础性的户外活动设施。但是,孩子们都是在教师们给他们设定的户外环境中活动,没有过多的考虑各阶段孩子们的心理感受,缺乏了可供自由选择的户外活动环境。

三、优化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策略

1、优化户外活动的形式

首先建立规范性的户外活动制度,在确保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的基础之上,多考虑一下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比如增加一些远足活动、亲子活动等,确保将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形成制度化,从而促进活动的开展。其次是加强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成果展示,利用节假日想家长或小区居民展示孩子们的成果,将体能锻炼、体操等融入其中,这样不但能展示孩子们的户外成果,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自豪感。

2、优化户外活动的材料

我们要结合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户外材料,这样不但能提高孩子们的趣味性,还能增加户外活动的器材。幼儿教师也要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多户外器材技能合理的分配,这样不但能满足孩子们一物多玩的需要,还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3、优化户外活动的内容

在幼儿的户外活动中,我们要把主题性与户外活动相融合,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对游戏进行编排,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这样就能使孩子在游戏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我们还要把民族传统的体育游戏发扬光大,这样不但不需要复杂的体育材料,还能弘扬传统文化,在激发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孩子们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

从孩子们的发展角度来说,积极的对孩子们的户外活动进行创新与优化,不但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情绪,还能提高孩子们的运动能力,提高孩子们免疫力并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大力普及与发展,是促进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冯 镇.提高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有效策略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4(09):14-16.

[2] 韩 莹.让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多渠道开展幼儿体育锻炼的实践与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15):10-13.

4.幼儿园活动心得体会 篇四

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这是一个教师不可能替代但能施加有力影响的过程。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这一作用和角色的定位符合当今世界幼教发展的潮流,同时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纵观四节主题活动,第一节鲁奇进老师的语言活动《狐狸与乌鸦》,鲁老师在组织活动时始终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亲切交流,使幼儿有了亲切感。同时教师善于运用科学、简练的语言引导孩子,与孩子交流。体现了巧设计、善引导的特色教学,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节李忠岩老师的数学活动《比大小》,她所准备的实物教具激发了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还为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教态清新自然。她层层递进,清晰、细腻的展开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第三节孙冰老师音乐律动活动《莎莎》,这是我最欣赏的一节主题活动,动作节奏代替枯燥的打节奏方式。再就是,孙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教态自然大方,完全融入到孩子中间,既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孙老师不仅打动了孩子,也深深的打动了我。

第四节王天宇老师体育活动《好玩的小椅子》,王老师教育活动比较有创新,不断地给予幼儿鼓励,使幼儿体验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是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的梳理和提升,因此幼儿学得开心,玩得快乐。

这次送课下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听课观摩活动,同时它也是引领、带动、督促活动。它惊醒了朦胧中的老师、激发了在求知边沿的老师、带动了年轻骨干老师,真可谓是一场春天送来的及时雨,鼓舞斗志,振奋精神。

5.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 篇五

前期我们召开预备会,讨论制定评比方案,评委分组分工,为活动的有效开展做好充足的准备。中期,比评结合,以评促建。最大限度发挥评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评选优秀的区域活动,更重要的是通过有针对性、专业化的点评,让园所在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后期,一方面评委梳理我区区域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活动总结会上区教研员做代表梳理提升,并结合华爱华老师活动区游戏的讲座和《指南》解读,对我区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教师观察、介入、评价等共性问题进行培训。

另一面,组织教师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园所进行观摩,展示园在活动观摩后由业务园长和骨干老师作经验介绍,帮助我区各幼儿园在组织区域活动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

为期近2个月的区域游戏评比活动已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各园所结合活动的开展,静下来考虑如何把区域游戏这个幼儿园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方式长期地、有效地、常态化地开展下去!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2

区域游戏是在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指导下,使儿童的认识水平、个性品质、社会化能力得到积极主动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结合主题活动和我园的教学特色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探索、学习,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育于游戏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大班年级组一共开设了民间游戏区、编织区、美食区、印染区、服饰区、剪纸区、益智区、科发区、建构区、阅读区、表演区等,坚持每天开展游戏活动,指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结合幼儿园教学特色——民间游戏,挖掘农村资源,共同制作游戏器材。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来自对各自幼儿家庭的废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绒线、纸板、草席等等,都来自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收集并进行制作。幼儿对各自带来的游戏材料都很感兴趣,我们投放以后,都纷纷去尝试着玩。这样,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前提下,也进一步开发了农村资源。

2、巧用区域活动器材,让幼儿人人参与各种活动。

民游器材种类繁多,如:民间游戏区器材有很多的品种,如:沙包、抽陀螺、滚铁圈、抬轿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龙船、踩高跷、抛绣球、推小车、风车、竹蜻蜓等近30个品种,但每班每种的数量较少,我们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来进行整理分配,责任到班,每班负责管理5、6种,然后设计游戏方案和安排表,这样就可以让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区域材料能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

区域活动做为班级主题活动的延伸环节,及时地把主题活动进行过后的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相关的主题探索与操作活动。美工区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题活动开展后投放的,这样幼儿基本都了解了怎样操作,也更感兴趣了。

二、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1、给幼儿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和表现。

我们常常在一旁无声地观看孩子们的表演,尽量不去打扰到他们,充分满足了幼儿表达和表现的需求,对幼儿的全方位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细观察幼儿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对活动作出相应的调整。

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发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们在民间游戏区设计了“旱龙船”的活动,能力较好的幼儿既能按照规则玩,还能自己组织进行比赛;但是有几个幼儿不会玩,还有对活动不感兴趣。于是我们就针对这样的差异性作出调整。我们把“同色的一双旱龙船”该成了“不同色的旱龙船”的游戏,如一只是绿色,一只是黄色,那么就可以按照颜色进行直观的喊口号进行游戏。游戏器材适当调节后,能力差的幼儿也有了很高的游戏兴趣。

三、良好的师幼互动

1、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满足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我们能够留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操作情况和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而不是在发现问题时,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强加与孩子。

2、用儿化的评价语言促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如果有必要,我们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玩法、规则意识等,我们还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儿化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评价,并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过努力,虽然孩子的游戏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问题,如在手工区活动时,有的孩子会相互模仿,动脑不够;在民间游戏区,孩子们的积极性不够,往往会产生游戏的倦怠感;在表演区中,孩子交往性的语言还欠缺,因此,在以后的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形式各样的幼儿活动来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我们准备把游戏展示、活动比赛等形式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班与班之间能跟深入的交流活动,取长补短,让每个活动区能精致的呈现,也让孩子们都能尽情的游戏。让每个孩子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游戏水平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幼儿园区域活动心得体会3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教育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总结。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

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蛋糕。”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经验,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

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6.幼儿园游戏活动心得体会 篇六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真正做到把自由自主的游戏活动还给孩子,以提升保教质量。近日,我园教师参加了两天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专题培训活动。

教师如何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进行合理指导,是教师需要思考的一个大问题,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纲要》和《指南》的认识,把里面的观念统一到、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实践中来。教师要从三个层面去理解课程游戏化: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所谓游戏精神应是自由的、自主的、创造的、愉悦的。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孩子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一节课某一环节就是游戏,或整节课本身就设计成游戏。

7.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的策略 篇七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 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 使其由“被动运动”转化为“主动运动”。

(一) 情景性游戏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场景。在场景中幼儿不知不觉地进入扮演的角色中, 依赖着材料的支撑, 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消除了紧张心理, 从而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如小班幼儿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中, 让幼儿扮演鼠宝宝, 走过平衡板铺成的小路, “贼头贼脑”地在稻田偷吃, 教师扮演的老猫突然“喵“的一声, 老鼠都吓得跑回了家。当幼儿对某一事物充满兴趣时, 他们就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而这种学是积极地学、主动地学、快乐地学。

(二) 竞赛性游戏

合作竞赛的形式较适合中大班的幼儿。晨间活动的形式比较自由, 幼儿可以自由结伴进行比赛。如玩纸球, 幼儿可以比一比谁投得最远, 谁夹球得跳最快等。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又能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三) 自选性游戏

以幼儿为主体, 让幼儿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活动, 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 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幼儿共同捕捉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游戏。

二、精选内容, 正确指导科学评价

(一) 要正确选择晨间户外活动内容

内容的选择是否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将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例如, 安排钻爬区活动内容时, 三月份, 我们设计的游戏是“蜗牛搬家”:幼儿用头顶球, 在垫子上用手、膝着地爬行, 并抱球钻过山洞。四月份的游戏是“蚂蚁运粮”:幼儿手撑垫子脚着地, 然后侧身钻过“山洞”, 把“粮食”运到家……这样游戏强度逐渐增加, 使幼儿更喜欢。又如, 一些民间游戏, 如滚铁环、丢手绢、跳牛筋、踢毽子等, 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 不受人数的限制, 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使晨间活动更为丰富。

教师还可以利用器材自编游戏。如中班的游戏“好玩的拼板”, 我们就利用器材拼板, 设置了开汽车、乌龟爬、小马跳、顶帽子、过河、跳沙坑等游戏, 既使幼儿不觉乏味, 又增强了他们对晨间活动的兴趣。同时, 幼儿园的一些环境也可以成为锻炼的载体, 跳台阶、爬栏杆、走花坛……只要用心一定能挖掘到很多有趣的活动内容。

(二) 教师要正确指导、科学评价

晨间活动中幼儿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在活动中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 敏锐地观察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 鼓励幼儿富有个性的创造行为。

1. 教师要正确指导。

教师可采用示范式指导、启发式指导、发现式指导和参与式指导。如幼儿在平衡区中玩“过桥”的游戏, 一个幼儿把圈放到平衡板上边滚边往前走, 教师发现他创新的玩法, 从室内搬来辅助材料, 立即转变角色, 以“玩伴”的身份拿着轮胎滚球过桥。幼儿看到教师和他们一起玩, 参与性更高了, “踩高跷过桥”“跳绳过桥”……生成的运动项目层出不穷。

2. 教师要科学评价。

晨间活动的评价是长期、随机的过程, 活动的评价不仅需要及时, 更需要有针对性。教师若能够及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评价, 对幼儿经常投以赞赏的目光, 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幼儿, 更好地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发展。比如, 对轻松达到目标的幼儿, 我们用肯定的语言鼓励:“不错, 继续努力”, 并用行为暗示, 让幼儿在新的要求下尝试新的方法。对需要努力费点劲能达到目标的幼儿则给予物质奖励, 并用语言鼓励。对目标完成得非常好的幼儿, 则把他们当榜样, 给其他幼儿做示范。所以, 只有做好科学的评价, 才可以让晨间活动变得极具吸引力, 成为幼儿最向往的地方。

三、材料趣味有层次, 一物多玩, 美观有又实用

材料能直接影响到幼儿活动的质量。因此, 我们根据幼儿的活动需要, 不断挖掘器械的最大教育潜能, 制作了具有层次性、多用性、可替代性的体育器械。

(一) 材料趣味, 体现层次

我们应考虑幼儿的差异, 注重投放层次性的器械。例如, 玩“纸箱宝宝”的游戏, 教师提供了不同大小的高低纸箱供幼儿自由选择。小班幼儿看到大纸箱, 一下就钻了进去, 还直嚷嚷:“钻山洞喽”;中班幼儿则躺在中等纸箱中侧身滚;大班幼儿看到大纸箱便两人甚至三人钻进其中一起行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锻炼, 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 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 一物多玩, 变形重组

为了激发幼儿积极思考, 我们在研制中注意挖掘材料的多用性, 使活动器械能体现一物多玩, 变形重组。如我们利用轻纺市场的有利条件, 用各色布贴缝成形象逼真的小袋鼠跳袋;用一块长方形布, 两边缝住, 自制成了民间游戏中的旱船;用布编织成布条当作辫子或拔河用的绳子……这些由废旧材料制成的材料, 既美观又实用, 既有趣又安全, 吸引着幼儿全身心投入。

四、保证时间, 提高参与质量

要使幼儿达到晨间锻炼的目的, 必须使其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我们幼儿园以农村当地和周边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居多, 因为生活习惯的原因, 幼儿来园的时间早晚不一。这样一来, 一部分幼儿晨间活动的时间就没保障了, 久而久之, 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由于幼儿园现有的户外场地有限, 分塑胶场地和水泥场地, 但是由于没有统筹的安排, 导致水泥地经常是空着, 而塑胶场地上挤满了幼儿, 幼儿活动空间也受到了限制, 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一) 家园沟通, 形成合力

我们应与家长沟通, 使幼儿养成按时来园的习惯。幼儿上幼儿园都是由家长接送, 家长按时送孩子上学是关键。为此, 我利用家访和接送时间与家长沟通, 让幼儿从小养成守纪律的好习惯, 从而保证活动质量。

(二) 完善器械资源库

8.浅议如何组织幼儿园户外活动 篇八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活动内容 活动材料 运动理念 运动习惯

【中国分类号】G61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一、丰富幼儿园户外活动内容,引发幼儿运动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活人的内驱动力,提高对某一事物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集体操形式灵活多样,提高幼儿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在集体操当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运动能力,设计不同的集体操项目如徒手操:中大班动感十足的韵律操、坚定有力的武术操、互动温馨的礼仪操,小、托班有生动活泼的动物模仿操、竹竿操。器械操又有声响类器械如筷子操、易拉罐操;还有有色泽鲜艳的绸带操、呼啦圈操;自由开放的球操、绳操等。

音乐的选择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经典动画片曲目,具有节奏明快、诙谐幽默特点,为幼儿所喜爱。音乐如带歌词尽量不选成人歌曲,好的音乐就像是体操的灵魂,能调动幼儿运动的兴趣,起到催化剂的效果。

(二)小型器械运动因人而宜,让幼儿获得成就感

比尔盖兹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取成功的努力。”可见,成就感对幼儿的兴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让幼儿在运动中取得成就感呢?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能力和身体素质状况制定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分层进行实施。二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内容由简到难,运动量由弱到强,使运动能力逐步提升,机体也不会受损伤。如大班跳的运动:同样的器械方砖,先单块平着摆放,幼儿依次一一跳过后再将方砖摞成两块增加高度,再依次跳过。如若发现有些孩子跳过时很困难,则就要进行调整了。我们把方砖分两列摆放,一列继续加高一 层,另一列则维持原高度,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运动内容了。完成较低目标后的成就感到尝试完成较高目标后的成功感,再到挑战更高目标时的勇气带来的喜悦感,都为引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带来了益处。

(三)生动有趣的体育游戏,能使幼儿乐此不疲

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什么样的游戏既有趣又有教育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游戏:规则简单的游戏,如滑滑梯、老鹰捉小鸡、切西瓜、揪尾巴等。有情节的游戏,如猫捉老鼠、动物找家、智取威虎山等。自主自发的游戏。中、大班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很喜欢三五成群的进行自发的游戏,所以老师可以适当的放手,把游戏权交给幼儿,老师只需要提供材料、场地和时间,然后做一个旁观者就可以了。孩子们创造力、想象力、组织能力会得以超然迸发。

4、親子游戏。在家里,孩子最喜欢缠着大人做游戏,通过游戏他们能获得安全感和快乐的体验。可是成人总是以各种借口拒绝和孩子玩耍,这使孩子感到非常失望。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在户外活动开放时,要设计一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如抬花轿、袋鼠跳、两人三足等。在小班的“爬爬乐”游戏中,爸爸们整个身体趴在垫子上铺成一条道路,宝宝们要从“爸爸路”上爬过,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从每一个爸爸身体上面爬过,不同的身体部位带给孩子不同的爬行感受,而爸爸为了给孩子们一条平坦而安全的路,尽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的姿势,游戏既体现了父爱与责任,增进了亲子感情,又促进了家园的和谐。

二、、科学使用运动材料,有效提升幼儿运动能力

幼儿时期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动作发展的好与差直接反应幼儿运动能力的高和低。运动材料是动作发展的媒介,科学使用运动材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全面开发运动材料的功用,幼儿园要组织教师深入研究,通过网上及图书资料查找相关信息,再通过亲身实践后确定玩法。如组织教师进行一物多玩大比拼,看谁的玩法最多、最新颖,又能说出实现什么发展目标。从而开发出了大量易于操作、便于组织的新游戏,充分展现了教师的创造与智慧。如教师自制动物尾巴,既能玩捉尾巴的游戏练习躲闪和奔跑的能力,又能放在地下跨越用于练习跳跃的能力,还能变成圆圈进行单双脚跳跃的平衡练习。又如沙包,既能用于抛接锻炼手臂的力量和手眼协调能力,又能顶在头上走锻炼平衡能力,还能用于赶小猪的游戏锻炼手部的灵活和协调。科学使用运动材料,有效提升了幼儿的运动能力。

三、倡导运动理念家园协同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

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不会是孤立完成的,单纯的家庭教育或幼儿园教育,都无法满足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只有家园携手共育,才能更好的将教育落到实处。

幼儿园除了应保证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一年要组织两次运动会即春季运动会和秋季运动会,并要求家长一定参加;每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如拍球、跳绳,春暖花开的季节带孩子爬山和户外锻炼、冬天下雪后要带孩子滚雪球打雪仗;每季度评选健康宝宝。

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少玩电脑多运动。家长要做孩子运动的支持者,积极给孩子选择和配备合适的运动器械;做孩子运动的引导者,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出现懈怠情绪时要积极引导给与帮助,不能一味的机械训练,要智慧的加以引导,让运动变得活泼有趣;做孩子运动的参与者,积极参与其中为孩子做出榜样。

引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切忌急功近利。当孩子为了争第一违反游戏规则时要及时制止和纠正,要引导正确的规则意识。在和孩子合作完成的项目中,家长不要急于求成代替孩子完成,忽视了孩子的过程体验。孩子少了快乐的体验,就会对活动失去兴趣,久而久之,不利于运动习惯的养成。

9.幼儿园户外游戏心得体会 篇九

一、户外活动两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保证幼儿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游戏活动时间。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面对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大肆鼓吹的超前教育,我们勇敢说不。并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了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开展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户外活动,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们在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中,满足身体健康发展的需要,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二、混龄式幼儿自主性户外活动

以幼儿为本,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特点,从环境改造、材料投放及园本资源等方面不断优化户外活动,增强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开展“大带小、小促大”的混龄式幼儿自主性的户外体育活动。本活动以幼儿自主活动为目标,对幼儿户外活动环境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合理划分区域,在园内建造小山丘、沙池水池、种树、铺草等,因地制宜地创设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自由选择,彼此联系,产生交互作用的活动,开展“大带小、小促大”的混龄式幼儿自主活动,让幼儿在良好的体育环境中充分的自由结伴、自选内容、自主活动。

三、园本特色课程

艺术是人们创造美和表现美的重要形式,其中美术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是孩子用心灵和世界对话的一种形式,幼儿感受美的方式虽然肤浅或幼稚,但是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指南》中对幼儿园美术教育作了全面的阐述,既要求幼儿园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美的体验,丰富幼儿对美的想象美的创造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美,创造美,这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核心价值。比如说:石头画,石头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较独特且充满吸引力的美术活动,对幼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弘扬民族游戏,让我们的文化继续传承

跳皮筋、跳方格、老鹰捉小鸡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游戏,我们应该把民间游戏引进幼儿园成为孩子们愿玩、乐玩的游戏,这样既增加了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发展了孩子的社会性交往。使我们的孩子眼中不再只有玩具“同伴”。当然在选取民间游戏时,并不是全部应用,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0.幼儿园结构游戏活动学习体会 篇十

泗泾第二幼儿 殷永杰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在这一动手活动中,即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学校里虽然学了关于结构游戏的知识,而我实地接触结构游戏活动却是在工作后。记得当时来到班级,看着教室里各式各样的积木我无从下手。而看着孩子们积极投入的用积木拼出各种东西,我感叹不已,那时就结构游戏而言孩子们是我的老师。随着教龄的增长,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对结构游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年有幸参加了唐老师的幼儿园结构游戏课程,更是让我对结构游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自己的实践,以及几次到其他幼儿园的实地观摩,我认为就大班结构游戏的指导来说:老师既要让幼儿学习结构的技能,又要保证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发挥,还要注重幼儿之间协商、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使游戏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方法和技能是结构游戏的支柱,需要老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获得。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游戏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造性再现出来。我认为大班幼儿要学会能使用辅助材料装饰建筑物并和同伴合作建造,所建造的物体结构更加复杂、精细、匀称,并有一定的创造性,在主体建构活动中,对环境有一定的布局能力,能参与同伴间的商量、分工与组合的合作过程。新添的游戏材料老师可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让幼儿认识这种玩具的名称、颜色、形状、用途,并师幼互动进行交流、讲解、示范这种玩具的插长、围合、加高、整体连接、端点连接、交叉连接等技巧。幼儿学习基本的拼插技能同时,教师可拼插一些较形象、较精致的范例安放在醒目处,引导幼儿欣赏,这其中蕴含着兴趣的激发、结构技能的暗示、创造思路的诱发等,从而发挥环境刺激的作用,激发他们用这种玩具游戏的兴趣。

11.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40-01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教室外组织的幼儿活动和园外安排的活动,户外活动都是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其目的是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户外活动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与其他体育活动形式相同的目的与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生长教育、增强幼儿体制,而在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户外活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优化户外活动的环境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又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对现在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中,首先要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面对幼儿园的现状,想方设法改善幼儿园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2、营造愉悦的心理氛围,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情绪的好坏影响着其参加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幼儿因学不会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

3、有效地投放材料

(1)就地取材,自制活动器具

我们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丰富的体育活动器具。春夏时节,我们用稻草编草垫子摆在地上跳来跳去,或做成草球、草圈等;把木头锯开做木马,用玉米梗做飞标等等,这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出的活动器具,比那些琳琅满目的成品器械对幼儿有更大的吸引力,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使幼儿置身于丰富的活动环境中,激发了幼儿开展户外活动的积极性。

(2)变废为宝,制作玩具

用饮料瓶盖穿起来做“拉力器”、用废纸团成“球”,废易拉罐、小棒做成“曲棍棒”,玩《曲棍球》游戏,用废铁丝做成圈、矿泉水瓶装饰成小动物,做《套圈》游戏。总之,教师要为幼儿户外活动创设一个愉快、满足情趣的环境。

二、有效地组织与指导

1、更新观念,统筹管理机制

我们抛出两个问题组织分析研讨:①为什么要进行一物多玩的研究?②孩子的兴趣仅仅依靠材料的变化吗?通过研讨,教师们逐步认识到:a.一物多玩的户外锻炼能够增强活动的深入性,对孩子的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提高教师和幼儿的创造能力、增强目标意识。b.影响兴趣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材料的变化仅仅是外部的刺激,还有诸如游戏内容的变化、教师的带动、成功体验等都是产生兴趣的原因,而这些因素均能在一物多玩的过程中体现。

2、转变工作机制

①从问题入手,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②制订自主式目标菜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目标。③统筹制订各班材料轮流表。

3、完善指导策略

在“一物多玩”户外锻炼的组织方式上我们以幼儿为主,提出了散点开花式、自主创编式、合作游戏式、技能兴趣循环式等方法。如教师提供给幼儿人手一张报纸,启发幼儿“一物多玩”,幼儿就创造出了很多的玩法,如,把报纸卷成小棒夹在两腿中间跳“竹马”;把报纸揉成小团,向前投掷到自定的地点;把报纸放在胸前迎风跑;几个幼儿合作把报纸粘在一起放地上,练习滚的动作等等。

三、积极地实践与反思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自我认识

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研究的分工。根据研究内容,课题组以园内教师为主,按研究方案总框架的构成部分,选取小切口进行子课题研究。经梳理调整,形成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网络。同时,将研究、实践、评价、应用有机结合,并适时地把子课题的研究过程及阶段成果进行整合,以保证本课题成果的质量。

2、明确户外活动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性

每天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可使幼儿的机体接受自然条件下的锻炼,解除大脑疲劳,提高幼儿适应自然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认真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学习幼儿卫生学,分析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将户外活动的组织作为教研课题,将幼儿教师对户外活动的认识,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自主实践反思—学习资料共享—案例交流—教研组一课三研等途径强化指导意识、深化指导方法。

3、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代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教师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及时评价。

4、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园协作,增强幼儿的锻炼效率

通过观摩活动家长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中来,帮助幼儿搜集废旧材料共同制作体育活动器械,如,沙包、纸箱、饮料瓶、毽子等。其次,适时布置孩子“家庭作业”,如,回家帮助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和爸爸妈妈搜集一种废旧的游戏材料在下一次开放活动时展示给其他的家庭等,另外,家长还带孩子到户外参加锻炼,真是其乐融融。

农村广阔的自然条件是幼儿健康、快乐之源,愿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能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研究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有效性,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助推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教育回归儿童的生活,已成为今天的教育,“自然、经济的生态教育”更应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 琦.外国教育发展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108-304.

12.幼儿园户外活动体会 篇十二

一、时间的保障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 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 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在我园就按照以下方式来合理安排孩子的户外活动:早晨进行半小时的晨间户外活动, 上午室内集体活动后进行半小时的户外游戏和自由活动;午饭后的集体散步活动, 下午进行半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游戏和自选活动。同时, 为了促进教师能实施这样的时间安排, 我们还成立了督导小组, 到规定的户外活动时间, 校园的音响里就会播放起优美欢乐的音乐, 提醒老师们户外活动时间到了, 制度与监督并重, 保障了幼儿每天能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二、变化活动模式的策略

我园活动场地较小, 我们就充分利用园内有效的场地, 开辟各种活动区域:如投掷区、钻爬区、大型玩具区、自制器械区等, 活动时间里全部开放,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或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区域。另外, 在每个区都有1~2名教师进行安全的看护和活动的帮助与指导, 同时我们还安排了各班活动时间表, 并打破幼儿年龄和班级的界限, 实行了“大带小, 小学大”的“混龄化”活动模式, 这样幼儿在模仿、挑战、探索等过程中积累了实践经验, 实现了一种生生互动式的学习。

三、内容选择多样化策略

都说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老师,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有参与的动力和积极性。教师要投放幼儿感兴趣的一些材料, 如“一物多玩”:一块旧窗帘, 可以用来做舞龙舞狮的道具, 可以做捉迷藏的游戏, 还能当河、当跨栏等等, 弥补了幼儿园器械有限和自制玩具制作繁琐的不足。同时, 也可以让幼儿来设计一些器材的玩法, 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到了中大班, 竞赛的形式可以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例如一些“闯关类”游戏、“速度类”游戏、“灵活类”游戏等等, 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同时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另外, 不同的季节选择内容和投放的材料也要有所区别:冬季选择一些跳绳类、拍球类的活动内容, 让幼儿在寒冷慵懒的季节动起来;夏季选择一些“打弹珠”“垒城堡”这些偏益智安静类的, 以防幼儿剧烈运动大汗淋漓;春天, 选择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 如, 种植类、踏春等。在常州,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 如, “跳房子”“打弹珠”“拍花炮”“夹丝螺”等都非常有趣且适合幼儿。幼儿边游戏边提高身体素质, 达到体育锻炼的要求。教师还可以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 使之更符合现在孩子的特点。

四、多领域的渗透策略

到了中大班教学活动时间长了, 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往往得不到保障, 教师不妨尝试将户外活动与五大领域活动相结合。如, 科学活动中, 我们可根据教育内容就地取材, 利用园环境中有利条件, 让孩子们充分利用感官获得直接经验:组织幼儿到种植区认识各种花卉植物、到养殖区认识一些家禽、动物;秋天可以组织孩子到户外观察落叶, 玩“捡落叶”“和树叶一起跳舞”类的游戏;语言活动我们可以利用散步时间朗诵诗歌和散文、在草地上表演故事等等;美术活动中的户外写生等等。这样既可以达成教学活动的目标, 又能让幼儿在户外感受到大自然的活教材, 轻松、愉快、主动地学到了知识, 身心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总之, 在户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导向, 科学地设计、组织, 提高户外活动的有效性, 充分保障幼儿户外活动的权利, 使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3.幼儿园教学活动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扎实的基本功是成功教学的前提:

从王俊老师精心绘制的智慧树,黄雷老师、王春艳老师为一堂课精心选择的那么多视频和音乐、图片,到王纯老师、施江舟老师、赵珊珊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学习浏览了那么多书籍、论文、视频、图片,以及张强老师自主探究了这么多的阿房宫相关信息,杨雷英老师精彩的世界地图的板演,这些无不告诉我,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装满一桶水,深入、全面、与时俱进地学习,对我这样一个地理专业却在教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的老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感谢这些老师的垂范,你们是我永远的榜样。要让课堂上的师生交流轻松而不浅薄,广博而不泛泛,老师必须对所教的内容有充分地知悉,做到深入浅出地解释,幻灯片的设计和板演恰到好处,最好还能有富有诗意韵味标准的普通话,这些都是一个教师必须的基本功,上好一堂课必备的素质。

二、以生为本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

黄雷老师视频、音乐、图片齐上阵,符合七年级学生视觉和听觉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喜闻乐见,施江舟老师穿越形式的设计,杨雷英老师微信形式地运用,充分考虑学生的追求时尚的心理,从学生最有体验生活出发链接学习的内容,亲切自然,几乎每位老师都用到了质疑的手段,这些都紧紧抓住了中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强的特点,让课堂学习自然地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课堂教学的形式、引导的方式、学习内容呈现的方式几个方面都全面围绕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值得我们学习。

三、三维目标是教学资源选择的依据:

我们在准备一堂课的时候,常常被众多的史料包围了,好像每一个都很重要,有时候真的难以割舍,王纯老师、赵珊珊老师的选材,给我很大的启示,历史课的选材,第一要看课堂落实的知识目标,这是图片、视频、文字选择的重要依据,要努力为知识目标的实现找最清晰的图片,最有视觉和听觉穿透力的视频,最能体现知识点的文字资料,还要有出处,文言文要有注释;为能力目标选材的话,要注意视觉资料的思辨性,比如,赵珊珊老师用的视频,一段简洁的影视剧对白,道出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汉与匈奴的关系,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西汉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匈奴,视频不超过2分钟,但该需要呈现的都有了,没有一句对白和画面是多余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下列的选择规律: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有争议的文字、有感染力的诗歌、音乐,要能引发思维的冲突和共鸣,这是选材标准。在这个方面,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精炼程度,两位老师都完美的做到了,我表示深深的敬佩。

四、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收获:

xx年刚开始接触新课程的时候,因为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放在首位,再加上人教版的历史与社会在历史知识的全面和系统性方面和以往的社会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侧重学生情感上的一种接受,价值观的形成,态度的明确,而史实的系统性常常不能兼顾,造成第一届学习新课程的学生,不能形成很系统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在知识目标的落实中存在明显的缺憾,这次活动中听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的史地课,感觉论从史出,史附以形,应该可以解决这个教学中的困惑,也就是把王纯老师的课堂设计,加上施江舟老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时学生的收获最大化,也就是说将王纯老师的严谨的历史思维和施江舟老师的活泼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扎实准确全面的历史知识,又可以让课堂形式更喜闻乐见,学生活动面更广,收获更大。

五、师生和谐是最好的课堂:

什么是最好的课堂,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听课的第一天就听到后排的三四位老师明察秋毫地指出上课老师授课过程中每个他们认为不妥的细节,最有意思的是第一天上午两节课结束后的短信提问,几乎95%以上的短信都是对上课老师某个方面的设计的质疑,坐我边上的年轻老师问我:“他们这样不好吧,一堂课总有它好的地方,而且不同的老师肯定有不同的上法的。”我很赞成这位年轻老师的观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师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学生的学情也千差万别,王纯老师的课后反思,让我耳目一新,如此年轻的老师,尽然有如此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所向等不同的方面做了全面的学情调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设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种踏实科学的教学作风给了我极大的震撼,结合她所上的北宋一课,没有华丽的诗歌,没有动人的音乐,但凭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知识、紧贴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设计,将学生轻松调动,学得充实自然。所以我由衷地感觉到,什么是最好的课堂,师生和谐,一个愿听、一个愿讲,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投入地思考、表达、活动。自然地生成思维的冲突、展开辩论、生疑破疑,在这个方面张强老师的课也表现的很自然。值得我借鉴。

六、公开课和常态课是理想和现实区别:

这次在听名师们自己表述课堂设计的缘由的时候,好几个老师都说到,公开课和平时的课会有些不同,但凭一堂公开课要做如此众多的课前准备这一点才上到今天让在座的老师拍手叫好的地步,我想确实是不一样,那么现实每一天的课为什么就不能这么上呢?而我们大家又为何替这些公开课叫好呢?我细细思量,拿黄雷老师的话说,公开课是追求有美感的课堂,拿施江舟老师话说,公开课是追求诗意的课堂,王纯老师和王春艳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严谨、亲切、优美,也是一种美的课堂的追求,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公开课是帮我们实现在现实教学中很难去轻易表现的最美课堂,它包括最美的语言,最美的图片和音频,最精妙的导引,最自然激烈的思维活动,最大限度的知识获得,最深入的情感,最正确的价值观的展示,等等,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不是在每一节课中都来得及实现的,但公开课给我们琢磨的时间,展示教学理想的尝试,反过来影响现实教学的开展,思考现实教学的方向,我们究竟该做一名怎样的老师,我想,当我们拉近了现实和理想课堂之间的差距的时候,我们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课堂应该可以得到较好地落实了。

14.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心得体会 篇十四

一个好的常规培养老师要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所谓“人无完人,金无全赤”作为老师要及时的发现幼儿的闪光之处,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他人。每个幼儿总有值得表扬的地方,所以在常规培养中,老师从正面引导幼儿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久而久之使之巩固,以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孩子每天来幼儿园说话的次数很少,但通过我的观察及我和她的交流,让我发现了她的闪光点。她用餐习惯非常的好,我及时是表扬她的同时希望在其他的方面也要有进步,现在上课也能坐住小椅子了,平日里也特别的懂事,有时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脸上的笑容也特别的多.同时,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握好教育时机,让他们相互间学习,相互间教育。

经过有意识无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班中幼儿的午睡常规,进餐常规,盥洗习惯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只要老师常抓不懈,我相信在其它方面的常规也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

上次进行了常规探讨后,我们分班级针对孩子平时生活中的常规问题进行了收集,这是中二班老师提供的资料,请老师们进行分析及发表自己的看法。

案例一:午饭后,大家都搬好椅子坐在教室中间看图书,但是,不一会儿,有的小朋友就按耐不住,开始走动,互相打闹,特别是可怜的图书惨遭他们的破坏,有的小朋友争抢自己喜欢的图书;有的将不喜欢看的图书随意丢弃;有的将小脚踩在图书上也没有捡起图书;还有将图书卷起当望远镜等等,这些不爱惜图书的现象真的让老师很心痛,但是三番几次地教育小朋友,效果还不是很好,还有个别小朋友依然如故,真的让老师感到很头疼。请大家根据本案例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中二班供稿)

案例二:午睡时间到了,本应该静悄悄的午睡室一下子变得闹哄哄了,虽然老师每天都提醒幼儿进午睡室要轻轻的,轻轻脱衣、轻轻睡下,但是,如果不是在老师的督促下,有很多幼儿还是处于兴奋地状态,不能很自觉地养成安静午睡的习惯。这种现象是我们老师在带班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请大家谈谈自己在午睡常规中一些好的方法供大家借鉴!(中一班老师提供)

案例三:排队的常规我们在发现带孩子排队时,签名的孩子因为来时看着,排得都比较好,可是幼儿人数多,后面的小朋友没有了老师监督,就不能自觉排好队伍,整个队伍扭来扭去,小朋友情绪高涨,对孩子的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请老师们谈谈如何让孩子能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中三班供稿)

钱圆——发布时间:2009-10-16 16:14:43 引用 | 返回 | 回复

教师管幼儿进午睡时站立的位置很重要,必须站在既能看到里面午睡的幼儿,又能看到外面在上厕所的幼儿。还有,幼儿从外面进来,情绪还处于兴奋状态,幼儿还小,控制能力较差,应该给孩子的情绪一个缓冲,首先要调整好幼儿的情绪,可以安静地在教室和幼儿说一下进午睡室的要求,讲一些安静的小故事,使幼儿由兴奋的状态调到平静的状态。?

教师们在回帖中根据案例的不同回复了不同的培养常规方法,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为了检验教师们对常规培养的正确理解,不走偏差之路,我们年段组经过讨论,请老师们设计一节常规培养的活动,以及对常规培养的反思。

4、设计教案,网上发布,共同探讨

主持人:各位老师,在前期我们认真讨论了一些中班良好常规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老师提出对中班孩子来说,常规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来培养,请您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一节关于常规培养的活动,请上传教案,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意见和建议。

5、网上发布,经验共享

主持人:各位老师:经过这段时间的常规活动研讨,从讨论到案例剖析,再到活动设计及经验的反思,相信老师们对孩子的常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请畅所欲言自己在这一系列阶段中的收获与感想!

钟莎——发布时间:2009-11-1 15:39:32 引用 | 返回 | 回复

确实,在常规中有很多老师太过分强调了,或者大声训斥来抓常规,这都违背了培养常规的初衷。幼儿天性好玩,喜欢新奇的事物。但也因其年龄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但我们经常也会看见幼儿遇到自己喜爱的物品会爱不释手,遇到自已喜爱做的游戏也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并深受幼儿喜爱的内容,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组织集体活动时,还应准备好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动手动脑,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等待时出现的争抢、吵闹等不良现象。另外在活动中教师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师生互动,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避免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如果活动中的出现有违规的幼儿时,教师也应先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来吸引孩子再次参与到活动中去,而不应该因为幼儿的违规来终止活动。这样孩子才能真正的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而常规建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也就迎韧而解。

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心得体会

近日幼儿园组织老师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规范》中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学习了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使我体会到,在一日活动中,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和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我的体会如下,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幼儿的榜样。

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要求幼儿做到的,作为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以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幼儿,激励幼儿。(如:拿东西时轻拿轻放、轻声细语与幼儿交谈、不随意斥责幼儿等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二:在常规建立时,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不能长期以“领导者”、“指挥者”的身份自居,而是要从这个宝座上走下来,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要板着面孔“发圣旨”,给孩子以平等、公平、合理的受教育环境。使孩子在一个平等融洽的环境中去学习。

三:在一日活动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规培养。

1、在生活常规方面: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例如:盥洗的常规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大小的需要遵守的规则;并鼓励提醒幼儿按时喝水,在运动后还要即使的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等。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消毒、洗手等);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的擦嘴、散步等。睡眠的常规要求幼儿能自觉地入睡,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蒙头、不吃手等。

总之,不论是幼儿园的老生还是刚入园的新生,常规习惯的培养都要在新学期开始初期对幼儿进行强化的训练和加强。

2、学习常规:

学习常规是指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书写习惯、阅读习惯、集体活动常规要求等。如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他人说话等习惯,这些习惯一定要在小中班时期培养好,否则到了大班再亡羊补牢,就会事倍功半。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班内的两个老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一起制定符合本班的常规教育计划,并达成统一要求,避免造成幼儿的常规混乱。

四:培养幼儿的常规,关键在于“培养”两个字。

教师的责任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来行动,班级常规的建立应由教师规定转变为教师引领下幼儿自发讨论、合作为主的民主制定。常规的功能应由限制幼儿活动,方便教师管理为目的转变为支持和引发幼儿不错的活动,促进幼发展为目的。常规中的师幼关系应由管与被管转变为和谐、轻松的“大朋友”、“小朋友”关系。常规的培养应由园内延伸到家庭,家长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15.幼儿园户外活动体会 篇十五

1. 家乡自然资源的利用

在我们身边,虽然城市不断的在扩大,但跟城市的孩子相比,我们活动的自然空间是非常富足的,可以带我们远离都市的喧嚣,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幼儿能用原生态的石头来造房子、磊灶头,用真正的稻草来编制小人,用纯正的泥巴堆高山……根据季节的变化,看油菜花开,看稻谷成熟,看大自然中的景色之变。

2. 家乡人文资源的利用

在我们县区就有:干将莫邪的传说、防风寺传说及景点、新市古镇蚕花节的风俗、孟郊故里的传说等,这些都是珍贵的可利用资源。一个个的实践基地一个个的不同的农业基地,都是很好的活动资源。各类家乡风俗文化,如立夏称人野锅饭、端午挂香袋等等是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玩起来的好主题。

3. 家庭生活资源的利用

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父母有着不同的工作,孩子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还有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还住在不同的老家。如项项妈妈是水厂工作的;萌萌的爷爷是养鱼的;浩浩的爷爷在山里有桃子山等等。这些良好的家庭条件为孩子们提供了极好的资源。

二、组织展开户外假日小组活动

1. 一张“活动表”

家长组织活动一般没有老师那么细致,因此教师设计了一张“活动表”,是帮助家长在组织活动中能够准备充分,尽可能的考虑到活动的细节。第一项:预设活动目标。如果是知识性的活动,家长也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第二项:明确分工情况。就一般的活动我们有交通工具的准备、财务的收取分配、活动物质的准备、还有活动摄影、活动记录反馈等分工内容。第三项:考虑活动环节。大致的环节安排,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2. 随时生成与调整

(1)认知方面的生成。来到了自然中,这时我们经常会惊奇的发现不同的事物。比如在烧立夏饭这次活动中,原本只是打算让孩子自己去采摘豌豆,然后拨豆。可在现场,在豌豆地的旁边,正好有一片蚕豆,这时,萌萌的妈妈就随机有了让孩子观察比较蚕豆的认识。

(2)游戏的生成。利用户外特有的资源或当地资源生成本土的游戏,在户外假日活动中是很多见的。比如在搬运砖头的过程中,孩子们非常踊跃,于是,就进行了搬砖的比赛;又如,在萌萌的家里,我们发现了他爷爷称鱼用的大称,于是,正好结合“立夏称人”这个风俗,由两位爸爸把称,孩子们一个个逐一“称称看”,都长胖了多少。

三、构建户外假日小组活动的指导模式

1. 户外假日小组活动目标

(1)对幼儿:让孩子在活动中了解户外自然、人文资源,在与资源互动中产生丰富的认知。同时在原生态的环境中,进行群体小组活动,体验劳动、合作、生存冒险的乐趣,培养勇于探索,乐于探索的精神。

(2)对家长:是一个教育模式的转变,从家庭走向群体,走向自然,对已有家庭教育观念和已有家庭教育方式的指导。

(3)对教师:也是自身教育观念的变化过程,探索在原生态的户外轻松的自然条件下,如何恰当的观察指导评价幼儿。

2. 户外假日小组活动内容

一个核心:即我们的活动内容以“本土”资源为核心,从本地区出发,从孩子身边出发,找出能和孩子产生互动的活动内容。

二种环境:在围绕一个核心的同时,有效地捕捉环境优势,带孩子到“原生态的户外”环境中去。二是我们倡导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创设良好、温馨的“假日”环境。

三个主体:在操作方式上显现出一大亮点———即幼儿、家长、老师三个主体,形成三位一体的独特操作方式。更值得强调的是家长担任主角的“显性”地位,活动主要有家长组织和实施,有效地区分了一般的家园共育活动,教师更多处于配合家长的“隐性”地位。

3. 户外假日小组活动的活动流程

(1)自然参观类熟悉路径———来到活动地点———有重点的带领孩子观察———随机生成观察———进行准备的游戏———户外自主午餐———回家

(2)生存拓展类联系教练,协商计划———来到场地,熟悉准备———教练带领家庭训练、对抗———户外露营野餐———自由游戏活动———回家

(3)人文体验类收集相关资料,知识的准备———来到地点,观察环境———家庭分工体验劳动———享受劳动成果———根据当地特色生成活动———回家

四、结语

上一篇:勤奋学习立志成才——英语演讲稿下一篇:成立暨揭牌仪式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