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2024-11-23

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共13篇)

1.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一

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常见语言风格术语。

2.鉴赏与评价古典诗歌的字词的艺术效果(考析诗眼或析炼字)3.识记提问方式,把握答题要点。

二、知识梳理

古代诗歌语言风格鉴赏近两年来越来越多地出现于高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此考点而死记一些“名词术语”,不在理解上下功夫。殊不知,理解风格,把握风格是积累的结果,是无法“速成”的,多读多思是唯一途径。下面结合高考经典试题,作具体说明。

(一)什么是语言风格?

诗歌总体语言的特色,包括一句话或者全篇的语言特色。

(二)、高考命题方式

这类试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和运用。命题方式通常是: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②这首诗具有臬的语言风格?③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考查内容一般是对常见的典型风格的理解。如唐诗的浑雅蕴藉,宋诗的生新瘦硬,陶渊明的平淡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等等。

这类试题就题干指向的显、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直白式:就是直接告诉考生出题材料的风格,要求考生阐释分析。这类“风格术语”考生不太常见,故分析有难度。如2008年重庆卷12题中的第(2)题: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这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阐释、印证“新丽”,而“新丽”考生较生疏。

二是隐含式:先说出命题材料与某个著名诗人的风格特征相近,再要求考生指出命题材料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如2008年北京卷12题中的第(3)题: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这里“相近”是提示语,要耐心揣摩。

三是综合式:就是把风格与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如2007年浙江卷16题中的第(2)题: 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这里的“特色”指的是语言风格。

就出题材料的体裁而言,可以是唐诗,也可以是其他朝代的古诗,如2008年北京卷选择的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可以是宋词,如2008年重庆卷选择的是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可以是元散曲,如2007年浙江卷选择了一首元代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还选了一篇是金代吴激的词《人月圆》: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就材料选择的篇数而言,可骒单篇,如2008年重庆卷、北京卷,也可以是两篇或三篇的,2007年浙江卷是三篇作品风格比较鉴赏,即除了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吴激《人月圆》之外,还有一篇唐代刘禹锡的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过,高考比较鉴赏,一般都是两篇,三篇很少。

解答风格鉴赏题两步走:①结合语言特点,辨识界定风格;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风格。这“两步走”也可以说是两个关键点,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题干指向,或一步,或两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风格时,可以概括或变通使用平时掌握的风格“术语”。

抓住这两个关键点,以上三题的“风格”也就不难“简要分析”了:(三)、语言风格的辨识与理解

结合高中古典诗歌的中背育篇目,想一想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哪些? 清新自然 明白晓畅(简练生动)平淡质朴 华美绚丽 委婉含蓄

沉郁顿挫(深沉凝重)

雄奇豪放

婉约细腻

慷慨悲壮

多用口语

1、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清新明丽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的诗中。如王维,孟浩然的诗就比较清新。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2、语言风格:平淡质朴

特点: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语言表现多白描、口语、大众化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语言风格:华美绚丽或瑰丽奇特。

特点: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出人意料的想象,奇特不凡的构思,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些诗歌特点共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甚至是朦胧晦涩。代表诗人李商隐和李贺 4.、语言风格:委婉含蓄含蓄蕴藉

特点: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话中话,深沉厚重。

(常用象征、双关、暗示、用典等)

如杜牧的诗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语言风格:婉约细腻

特点: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6.、语言风格:明快晓畅(简练生动)

特点: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其他如含蓄简洁也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语言风格:悲壮慷慨

特点: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8.、语言风格:雄浑大气、豪迈奔放

其特点是浑厚磅礴,气度豁达。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9、语言风格:沉郁顿挫

特点: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表达了作者忧怀社稷、心系苍生的博大胸襟。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袁,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附录:

1、常见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爱情诗:缠绵宛转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怀古诗:幽深绵长 送别诗:意蕴深远

2、常用赏鉴性评价术语

一语传神 含蓄隽永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 语不惊人誓不休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味外之旨,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一切景语皆情语 要善于“品风格”

如何解答品风格型试题?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具体的答题步骤如下:(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试身手: 1、2008年重庆卷12题(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2、2008年北京卷12题中的第(3)题: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2008年北京卷选择的是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顾炎武的《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3、唐代刘禹锡的诗《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金代吴激的词《人月圆》: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元代赵善庆的《[中吕]山坡羊·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简要赏析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2.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二

一、在演示实验中师生角色易位, 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学生往往看到化学教师在“化学舞台”上的精彩“魔术表演”时, 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此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并捕捉学生好奇的眼神, 大胆放手, 师生换位, 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的空间。我记得做“氢气吹肥皂泡的性质”实验时, “肥皂泡为什么会向上飘?”“能不能让我试试, 可我笨手笨脚, 行吗?”一个学生胆怯地说。当时我头脑里想了许多, 但千万不能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和尝试心理, 我变换角色建议该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 帮助该生设计实验装置、用品、条件等, 最终他成功完成实验并赢得了阵阵掌声。

二、重视趣味小实验或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学化学实验较多, 但大部分呆板。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教师要有意识、有组织地让学生多做一些趣味实验或化学小魔术, 选做一些神秘感强、安全、有意义的实验, 让学生公开表演。诸如, “烧不坏的手帕”“晴雨花”“白纸变字”等。又比如, 学了醋酸的性质后, 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家中的食醋清除壶中水垢的实验。有的学生做得效果不太明显, 跑来问我, 我只提供了一些资料, 让他自己查阅后再做。第二天一早, 他兴奋地告诉我:“老师, 原来是食醋浓度不够, 换了醋精, 水垢除得特别快。”从学生成功喜悦的眼神中我看到了重视趣味实验和家庭小实验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三、指导探究性实验,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探究性实验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践活动。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树立勇气和自信心, 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去探索新的实验方法。教材对探究性实验仅仅指明了实验课题, 这种编排体系就要求教师指引学生分组探讨实验问题, 大胆猜想实验结论, 查阅资料, 讨论并设计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预见实验现象和可能出现的结果, 实验结束后, 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归纳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及原因, 写出探究性实验报告。如做“水果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探究实验”时, 我把学生根据情况分成四组, 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维生素C的化学成分、化学性质及对人体的生理功能, 让学生参考文献资料, 在网上浏览、下载检测维生素C的化学原理, 师生共同讨论维生素C的提取装置。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 同学们筛选出了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 并且向当地农民和消费者撰写了推荐报告。

四、在对比实验中存同求异, 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比实验, 使学生将所学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 得出异同点, 帮助学生从中找出化学变化的规律,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操作相近的部分实验可放到一起做, 如,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氧化铜的几个还原实验放到一起做, 通过比一比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反应现象、实验结果、尾气处理装置、生成物比较等, 最终得出CO、C、H2都能从CuO中夺取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都具有还原性, 是还原剂, 进而从得失氧的角度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学生还提出了环保问题, 教师可建议学生参考其他资料对尾气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 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 又开拓了创新思维。

五、简易微型实验装置替代课本实验装置, 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师要有方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寻觅、积累化学素材, 积极联想、大胆革新, 充分有效地利用常见材料替代课本中的有关实验装置, 这样不仅实现了可操作性, 而且节约了化学药品、节省了时间, 延伸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微型替代装置实验”“喷泉实验成因探究”“自制比色卡”等, 通过这些实验, 学生提高了自己思维的积极性。

六、发挥CAI优势, 模拟“未可见实验”, 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些实验现象肉眼不易看到, 而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可轻松模拟整个实验过程。独特课件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激昂的学习激情, 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 而且动态的画面化解了实验的难点, 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理解, 展现了化学变化过程。

七、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 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融合度

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 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明自己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和准确的答案。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点化, 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融合度。

总之, 创新教育要切实渗透到化学实验教学中, 不断创新, 勇于探索。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教师应解读创新理念的实质, 借助自身的反思, 通过实践的历练, 真正走出新课程教学的种种误区, 创造出新世纪的创新课堂。

参考文献

[1]施晓光.现代教育思想专题·第一版.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2]柳林.尾气吸收装置.实验教学仪器, 2000.

3.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三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学视导成为了新课程理念传播和发展的加速器,教师教学视导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专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视导这一概念。教学视导通过对教师教学进行视察、督导,并给予评价和建议,强调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的观察与引导,帮助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近年,国内同行分别从高等学校教学视导[2]、高职院校教学视导[3]、中小学教学视导[4]、教学视导的有效性[5]、教学视导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6]等角度对教学视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据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很少有人对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详细的研究。

中学教学视导创设实验教学专题视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教研人员通过视导可为一线教师提供理论性的指导,督导一线教师有效开展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实验教学,切实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探究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发挥各级视导团队的力量,共同分析探讨共性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实验课堂结构,提高实验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实验教学视导能促进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实验教学视导既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阶梯又是中年教师展示的平台。同时,中年教师作为同侪视导团队的中坚力量,可以将青年教师的智慧与老教师的宝贵经验有机融合,促进自身素质全面提升,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一、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

构建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首先要创新视导理念,结合实验课堂的特点,在多种教学视导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实验教学视导模式。

1.创新实验教学视导理念

传统的教学视导主要是以教育专家、教研人员、教导主任为主体,进行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性教学工作检查和评价,往往会忽略视导对象的主体地位,视导工作变为批判、评判工作,既导致视导工作效能低下,又使被视导的教师难为。

新的教学视导理念认为,视导活动的主体是被视导对象和本学科教师群体,教育专家、教研人员、教导主任是视导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视导的目的是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视导的核心任务是教学反思和教学经验共享;同时教学视导还要调动视导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同侪视导的作用[6]。

2.构建实验教学视导模式

常见的教学视导模式主要有临床视导、合作化专业视导、个人专业发展视导和非正式视导。

在临床视导模式中,视导人员通过视导前会议、教学观摩、课后分析,协助教师落实教学目标并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实验课堂具有开放性大、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生成行为复杂的特点,临床视导通过实地教学观摩,可以准确把握教学问题的成因,是实验教学视导主要采用的一种模式。

在合作化专业视导模式中,同侪视导是一种教师同侪担任另一位教师的教练,以彼此对等地位的合作关系进行专业对话、回馈与反思,协助教师教学成长,属于教师本身教学专业的成长团体[7]。实验课堂细节繁多,同侪之间开展视导减少了时空之间的差距,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可控性。同侪视导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平等的地位保障了教师之间的充分讨论交流,合作互助加速了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提高,是实验教学视导主要采用的另一种模式。

个人专业发展视导是教师个人制定目标,自我评价或与视导人员共同评价教学效果的视导方式。这种自我视导方式可使教师及时总结与反思实验教学的成败,改进教学方法,积累经验,是实验教学视导中最直接、最自主的一种模式。

非正式视导是视导人员对教师实施非正式的、随机性的、短暂的课堂观摩并进行反馈建议。这种视导模式在操作上简便可行,又可激发教师持久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在实验教学上创新教学设计、完善课堂管理,提高了视导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实验教学视导模式有机地整合了多种模式,以临床视导和合作化专业视导为主,结合个人专业发展视导,灵活运用非正式视导,实现了视导的全面性、正确性、有效性、积极性的高度统一。

二、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实施

视导模式构建之后,从明确视导对象与内容、组建视导团队、优化视导的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着手展开实施。

1.明确视导对象与内容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对象主要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中青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视导工作可促其快速成长为成熟型教师;中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视导可为其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并激发他们朝着专家型教师发展。根据实验操作者的不同,视导内容可分为:各学科的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师生协作三类。

2.组建视导团队

按已构建的实验视导模式组建视导团队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1)团队层次分明

实验教学视导的团队层次如图1,按照市、区(县)、学校、学科备课组的结构,自上而下形成各级管理团队。

图1 实验教学视导的团队结构

(2)职责分工明细

管理团队分工如下:市级专家实验视导组,制定全市年度实验教学视导计划,指导各区(县)进行实验教学视导,为一线教师引入实验教学先进理念;各区(县)实验视导组,制定区(县)实验教学视导计划,筹建名师实验视导工作室和骨干教师实验视导小组,检查下属视导团队的工作并作量化考核;区(县)名师实验视导工作室,制定实验教学视导专题,汇总实验视导案例并作分析报告,总结实验教学方法和技巧,打造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区(县)骨干教师实验视导小组,深入一线实验课堂观摩,指导各校实验视导小组和学科实验同侪视导团队进行实验教学视导,为视导对象提出合理的建议;各校实验视导小组,组建各学科实验同侪视导团队,统筹学校各学科的实验视导工作,检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视导工作;学科实验同侪视导团队,制定学科同侪视导计划,明确视导对象和视导内容,组织开展视导前会议、课堂观摩和课后讨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视导,结合个人实际,制定专业发展视导计划,记录个人实验教学反思,制作个人实验教学录像。

各团队职责明确,按制度计划行事,使视导工作有序开展。团队之间相互监督和协助,使教学视导能够高效运转,实现视导的功能,为中学一线实验教学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提供更多优质的实验视导案例和实用的教学设计。

(3)人员搭配合理

视导团队人员搭配的梯度要合理:市级专家实验视导教研组主要由市内专家型教师和各区的教研组长组建;区(县)骨干教师实验视导小组以区教研组长为核心,老、中、青年骨干教师搭配,稳重与激情相融合,经验性与创新性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区(县)名师实验视导工作室,由区里的教学名师组建;各校实验教学视导小组以学校教学主任为首,学科组长为辅;学科同侪视导团队以学科备课组为单元组合成团队;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视导可以是教师个人自我视导,或是教师之间的自愿组合。

3.优化视导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视导评价方式以视导人员的评价作为最终评价结果,视导对象一般不参与评价,评价只关注知识点的落实、重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新课程理念之下,实验教学视导的评价方式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视导对象在课后要进行自我评价,采用课后说课的方式,分析学情、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结合课堂生成行为重点讲述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反思。视导人员基于教师的课后说课更容易作出客观的评价。

其次,视导评价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是否恰当,还要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加以正确引导。

第三,注重评价教师如何处理教学生成行为,关注实验课堂的设计行为与生成行为的差异与矛盾,发现教师在处理差异与矛盾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机智。

最后,评价要包括合理的建议,视导人员针对课堂所出现的问题,与视导对象共同探讨,形成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便于教师在下次教学中及时改进,使“视”与“导”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卢天宇.破窗效应理论对中学实验课堂管理的启示.教学研究,2014(37).

[2] 魏燕.高等学校教学视导员的工作性质、任务及其方法.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

[3] 贾慧.浅论高职院校教学视导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研究,2007(7).

[4] 刘朋.构建中小学教学视导制度体系——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视角的一种微观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

[5] 张涛涛.教学视导有效性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8(8).

[6] 李传英,杨晓萍,罗生全.教师专业成长取向的教学视导探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

[7] 谢金城.国民中学学校本位教学视导——同侪视导的实施方式与应用[EB/OL].http://www.hcjh.tpc.tw/master/edubook/a09.pdf.2009-

4.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四

内部资料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公式

〇、前言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弄清了高考的现代文阅读题目考些什么,我们就可以很快地对应题目根据下面列出的标准答题公式,结合文章作出相应的回答。

以下是高考阅读题各类型提问的标准答题方式。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注意:在答案中应穿插文章事件梗概。如《现代文专题训练

(二)》中的第二题,下同。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2010届广东实验中学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学案

内部资料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五、结构安排

布局谋篇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度铺垫、设置线索;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1)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时间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组织材料。

②按观察点的变换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楼阁》。③按场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内蒙访古》。④按材料性质归类安排结构,如《琐忆》。

⑤按作者认识的过程或感情的变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作为行文线索安排材料。

(2)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①按逻辑思维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②按篇章结构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六、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

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用。

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七、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八、表现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010届广东实验中学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学案

内部资料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引发好奇,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者的不同点: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衬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九、议论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2、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3、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5、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6、引申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层层剖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一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2010届广东实验中学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学案

内部资料

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5.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五

实 施 方 案

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全国上下都掀起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潮,涌现出了很多令人艳羡的改革标杆学校。在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精神指引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成了我县所有学校的共识。为此,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精神,办人民满意学校,着力建设高效课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市内知名,省内有名”的品牌名校。

二、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对新知识的加工和选择并积极主动进行建构而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我们倡导的“双主六环”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

2.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按照巴班斯基的观点,“最优化”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所有的教学行动都要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劳动时间,而获得的效果又是最佳的,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我们倡导的“双主六环”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建设高效课堂,解决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

3.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特征是合作。小组是学习的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我们倡导的“双主六环”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都是在小组之间进行的,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欧阳祥华

执行副组长:欧阳友昌

副组长:陈年成 刘俊涛 冯永国 周胜清 姜启明

成员:柏庭辉 陈隆境 欧阳顺红 刘友德 蒋石华 汤春晖 骆富旺 姜小文 欧阳良英 陈小平欧阳昌红 雷国伟 叶洋 周少华 乐小雄 樊军燕 肖辉

四、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1.转变理念和角色

要以生为本,要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去交流、去探究,且学生的活动一般不低于35分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的,其活动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如果说,以前是以老师“讲”得怎么样来评价的话,而现在则以学生“学”得怎么样来评价老师了。2.课堂模式

教学模式:双主六环

“双主”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六环”就是导、学、议、评、练、思。“双主”是指导思想,是基本原则,任何教师都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绝不能违背这一基本原则。“六环”是方法措施,是在“双主”的指导下为了建设高效课堂而采用的具体方法或教学流程。

“导”就是教师导入,约3分钟。包括激趣,导入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展示并解读学习目标,明了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等。这一环节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该学习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学习目标须在课前展示。

“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约10分钟,包括自学和质疑两大部分。自学就是根据老师安排的内容及目标,独立阅读教材,圈点勾画有关知识点,写好批注,完成相关习题。质疑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或相关习题提出的疑问。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学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在此环节中,老师要勤巡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老师的指导要有针对性,要多关注潜能生。

“议”就是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约10分钟,包括对议、群议、展示和探究。对议就是组内结成对子的学生相互交流所做的习题,交流自学时的体会及发现的问题。群议就是小组内所有成员相互交流、讨论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两者可结合,最好是先“对议”,再“群议”。展示就是小组中的代表上台书写、口头表达学习成果或表演课本剧等。探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未解决的或班内未解决的或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讨论研究。探究的应该是较难的、复杂的或班上共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因溯源,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较简单、易明白的问题是没有必要探究的。此环节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意识;通过“兵教兵”达成学习目标。老师要精心组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让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评”就是评判和点拨,约10分钟。评判是生与生或组与组之间对学生在“议”的环节中展示的内容进行评定判断:是否正确,孰优孰劣,有无更优的见解或其余解法等等。点拨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及评判的结果予以评析和归纳总结。此时,教师既不能简单地复述学生已弄清的东西,也不能只评定问题的正确与否,而是要以点带面,把学生易错、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把有规律性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让学生对知识是由点到面的把握或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环节也可与“议”交错,边“议”边“评”,“议”是基础,“评”是升华。

“练”大约8分钟。就是学生独自完成老师设计的巩固性习题。习题的设计应有典型性和层次性,难易搭配,知识与能力俱全,还可设计一些选做题,为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完成后组内互批,最好是结对的两人互相批改、互相交流。教师要多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对潜能生要多关注,要多鼓励他们的进步。

“思”就是反思,约4分钟。教师要对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所做的练习进行反思:这堂课我学到了哪些知识,达到学习的目标没有;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所做的练习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今天所做的习题与哪个习题的解题思路有联系,这一类的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什么规律等等。这样既可将知识扩展深化,又能达到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请老师们不要忽略。除反思之外,教师还要提示学生课后应复习的内容及下节课拟学习的内容。

3.基本方法及说明书

(1)课堂教学模式的六个“环节”中时间的确定只是大概的数据,老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总体上来说学生的活动要得到充分体现,活动的时间不要低于35分钟,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师“主导”,并不是说教师一定要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一步一步地组织课堂教学,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偏离了原来设计好的轨道时,教师就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方向导。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的理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运用怎样的方法、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的指导者。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3)课堂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课堂高效,是为了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所以其核心就是目标达成且正确率能否达到95%以上,在目标的达成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的能否达到100%。为了达成这两个指标,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多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等来构建高效课堂。

(4)教师的讲解点拨一般不超过10分钟。在讲解时要坚持“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易错、易漏的内容,讲规律性、结构性的内容,讲深化拓展创新性的内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懂的不讲。

(5)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各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的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积极思考、善于质疑等习惯;“议”的环节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对问题能探因溯源等习惯;“评”的环节中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善于归纳总结等习惯;“练”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思”的环节中培养学生练后反思的习惯。平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等等。习惯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重在严格要求和坚持。

(6)新课改的目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要着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发展的模式。如果以这种高屋建瓴之势去把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则会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五、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已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关系到学生活动能否得到充分的开展,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否顺利推行,能否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因此,要认真对待。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对于合作学习来说,有五个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一是积极的相互依赖,使小组成员确信他们“同舟共济”;二是面对面的交互作用,确保小组成员能直接交流;三是个体责任;四是合作技能,即与他人在小组中协同学习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同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五是集体自加工,小组成员采取自我检查或反馈方式考查集体学习进行得如何并提出改进措施。因此,每周都让组内成员反思、提出改进措施是必要的。

2.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原则。“同质结对”就是成绩相当的同学结成“对子”,便于合作交流;“异质编组”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性别、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便于“兵教兵”,优化组内学习环境;“组间平行”就是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实力均等,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3.分组方法

每组6人,每班分成6—9组,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A类为优生,B类为中等生,C类为潜能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又可实现A教B、B教C,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4.座位的安排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座位安排时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一般来说,优秀生居中(通常是正副组长),中等程度和潜能生同学在两边,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中等生、潜能生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座位进行调整。决不能怕麻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5.小组长的选拨。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1)基本要求

①学习成绩要优秀

小组长在各方面必须能够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小组长的选拔必须要考虑他的学习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即使再负责任,也不会被同学信服。小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必须是小组内学习方面的的佼佼者,只有这样才能服众,他的话组内同学才会听,自己在小组管理方面才会有号召力,才能把整个小组管理好。

②性格应外向;

小组长不但学习成绩要好,而且性格应外向一些。如果小组长内向的话,那么他在很多方面都起不到带头引领作用。如在课堂展示中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展示,那么其他的组员也不会太积极主动,想让组内同学主动展示,积极参与,小组长必须率先垂范、作好表率。

③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要强;

一个优秀的小组必然有一个责任心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小组长。如果小组成员学习不投入、不认真,课堂展示中不参与,小组长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整改,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会好。

④自身标准要高;

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必须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度高,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勇于展示,做事严谨认真,要做到自身标准要高。小组长标准高了,才能发现小组内同学的不到位,才能及时整改。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会很勇敢,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绝对强不了。

(2)小组长的培训

①培训方式:班主任定期培训。

②培训内容:课堂的流程、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导学案及作业的检查批改等。

③定期召开小组长座谈会——每班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小组长会议。

在开学之初、在新组建班级之初,班主任每天都要对小组长的管理工作进行关注,抽时间与小组长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管理小组中的困惑,给他们指导管理小组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增强小组的荣辱感,交给他们如何对组内特殊同学进行帮扶,为他们在管理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道路。给小组长创设交流经验的平台,及时将自己遇到的困惑说出来,发挥集体的优势共同想办法去解决,增加小组长的管理经验。

④每周评选优秀小组长

每周班主任应结合科任老师的意见,结合同学们的评价,结合平时的各项工作选出优秀的小组长进行表彰,可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进行奖励,让小组长因自己的努力而有所收获、得到认可,从而都能对自己分担的管理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因此,要想培养好小组长,不但要

有方式方法上的指导,也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进行激励,让同学们都能很快的得到提升。

6.小组文化建设

(1)班级文化有两种形式:有形文化、无形文化

有形文化:值日登记本、组牌、组训、口号、座右铭等;

无形文化: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2)小组文化建设的方法

①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至善、求知、雄鹰、学无止境、永不言败等。

②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从常规的到卫生、纪律到课堂的参与、学习状态、作业等都要根据班规制定本组的组规。

③每日反思,由每小组组长反思每天小组成员表现,登记在值日本上。有表扬、有批评、有鼓励。

④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⑤组建小组管理机构。组内所有的成员都要有任务安排。如组长是“主持人”,掌握小组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2号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3号是“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4号专管纪律,5号上台书写,6号口头表述等。展示和表述的学生,最好是组内成绩最差的。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也可定期交换分工。让组内的同学认为:为了共同进步这一目的,大家要一起努力奋斗。

7.小组的评价

任何制度,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没有评价,就等于一纸空文,就很难证实小组工作的完成情况。所以评估工作是决定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1)评价的原则

①及时性 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②客观性 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统一为1-2分/次。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③公正性 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④激励性 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同时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⑤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要求

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该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评价的关键。班级具体的评比要求如下:

①每节课统计,每天评比,每周小结,每月、每期总结等。

②设定各种荣誉称号(优秀组长、优秀副组长、优秀课代表、展示高手、点评专家等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③以组为单位,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评比,评出优秀小组,组长可参加评选优秀小组长。

④建立优秀小组、优秀个人、待改进学生的专栏,进行公布。

(3)评价细则

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养成教育等内容制定评价细则。评价细则要便于操作,如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做好课堂评价工作,特制定如下课堂评价制度:

①预习检查

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加1-2分。未按要求完成的扣1-2分。

②对学群学

积极参与者每次加1-2分。

③课堂展示

主动起来展示且正确的每次加1-2分。

④他课堂优秀或违纪表现

每次酌情加或扣1-2分。

宁远县实验中学

6.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准确地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

2.熟练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习重点】进一步复习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和解法步骤。

【学习过程】

『复习』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你能说出每一步的依据吗? 『例题讲评』

1、判断:下列解方程过程中的错误之处有哪些?

0.2x0.10.1x10.50.2

解:将分母化为整数:2x11x1052

去分母得:2(2x-1)-5-x=10

去括号得:4x-1-5-x=10

移项得:4x+x=10-1+5

合并同类项得:5x=14系数化为1:x=14

2、当a=______时,关于x的方程x23xa1的解为-1。36

3m-3例

3、若2x+4m=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值及方程的解。

4、代数式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思考(1)——随堂练习

评价_______________

1.填空:

222(1)若|x-y|+(y+1)=0,则x+y= ______;

(2)已知 x=-2是方程 mx-6=15+m的解,则 m= ______;

用心爱心专心 1 13y-2y的值与1互为相反数,试求y的值。2

2t1(3)已知(t1)x5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t=________;

12(4)在下列式子:①2-3=-3+2;②x3;③x3x;④23x;⑤4x21; 2x

1⑥2(x2x3)(14x6x2);⑦5xy8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为__________。3

(填序号)

(5)方程xm1x4与方程(x16)6的解相同,则m的值为______。232

m-12n+32.若3ab与5ab4n+2是同类项,求(m+n)(m-n)的值。

3.解方程:

(1)51

3x84

3x

(3)2x1.63x31x8

0.30.63

(2)7(2x1)3(4x1)4(3x2)1(4)12[13(2x1)]1

7.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七

学案, 是教师在充分调查了解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从学习者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1]导学案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导学”加“学案”, 它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学会与会学,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2]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及框架结构

(一) 导学案编写原则

体育“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 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 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成什么样子或学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明确地摆在学生面前。“学什么”就是要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 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学成什么样子或学到什么程度”就是对体育“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 也是课内外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严格把握“导学案”编写质量至关重要, 在编写“导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针对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身体技能素质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 实施分层诱导。即, 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差的学生宜创设低台阶, 层层递进;对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中等的学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 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 灵活性原则

教师应在学生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搜集学情来补充完善学案, 使导学案走向开放, 必要时可编制辅助学案, 使导学变得更加流畅、合理。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及思维能力等因素, 重视课堂中的生成问题。

3. 发展性原则

要满足学生终身体育的需要, 注意选取对学生终身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活动内容, 以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并具有一定的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适应不同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 导学案的框架结构

导学案指导学, 导学依据学案, 重点在“导”。导学案突出的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 注重学法指导, 强化能力培养, 并注重学生间的互助交流, 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 其优势显而易见。“导学案”的框架结构一般包括:提出要求 (学习目标)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提示、途径、策略 (问题设置、学习重点、难点, 学法提示) ;对学习实践的评价 (学习评价) 。

提出问题要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省教学要求来制定。设计的问题, 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学案要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 给学生一定思维启示 (如观察、对比、讨论等) 。让学生自己动脑、动体解决问题, 在学练中加深对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深化理解, 培养体育学习能力。

解决问题的提示、途径、策略:主要依据学习水平目标来制定, 包括问题解决提示、练习方法、运动技能学练的途径、学习要求等内容。基本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 能够基本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评价部分主要内容有学习评价的评价要求、评价方法标准等, 要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 为制定下一节课学习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

二、导学案的特征及运用时机

(一) 导学案的特征

1.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

“导学案”的使用者是学生, 因此应该站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设计, 这是与教案的根本区别。

2. 体育导学案呈现形式多样、灵活多变

导学案形式多样, 灵活多变, 学案可以是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的导学材料, 也可以是发给每个小组的导学材料, 甚至还可以把导学材料 (内容) 写在黑板上、展板上;学案可以是一段文字, 也可以是图表、图画;可以是有形的, 也可以是无形的 (如口头语言) 。

3. 导学案要有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案所要突出的重点, 是体育课导学案“导学、导练”最显著的特色。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 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运动技能储备情况以及认知规律, 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 从而把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 导学案运用时机

“导思”是指在导学案中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 问题既要源于教学内容, 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促使学生产生悬念, 容易吸引、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营造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范例导出要解决的问题。例如, 在篮球传接球单元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一张纸 (学案) , 上面出现了四幅画和简短文字:1.同队队员离你较近, 且无防守队员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答案是双手传球) ;2.同队队员离你较远, 且处于有利位置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答案是单手传球) ;3.同队队员在篮下有利位置, 中间有防守队员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头上传球) 4.同队队员离你较近, 但中间有防守队员时, 采用哪种方式传球最快最准? (答案是地面反弹传球) 。学生分组按照学案的提示进行实践, 最终得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再让学生通过反复实践去检验。

三、体育课导学案运用案例分析

体育课开展导学案教学的本意是通过对要学习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问题化处理, 让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掌握和身体锻炼能力过程化, 从而达到提出问题、指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要求、学生学习这样的过程。因此, 导学案应该主要包括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提示指导、据案自学、巩固练习, 学习检测、拓展学练等环节。下面笔者以前滚翻教学为例, 介绍体育课导学案的具体运用。

(一) 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课前自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 提前2天以上时间把学案发放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能够知道学习目标, 能复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通过图示对前滚翻动作有初步概念的形成, 了解前滚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知道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对学习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以下几个练习:低头含胸、收腹屈腿、下蹲抱小腿、屈腿做团身前后滚翻、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练习。

把课前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写在学案上, 教师在课前回收学案, 检查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检查自学的关键是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 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有哪些?有哪几种表现形式?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是什么?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困难在哪里?检查自学的目的是为组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精讲点拨做准备。

(二) 依据学法提示, 课堂自学自练

在课堂导学中, 各小组按照学案的指导结合教学图示先自学3~5次, 在学案中提示球体和正方体滚动的难易思考, 进一步强调低头含胸、收腹屈腿, 让身体成球体的动作要求, 然后提供以下几种学习方法:低头夹红领巾滚翻学习、腹部夹软的小纸球滚翻学习、屈腿两膝夹红领巾滚翻学习、连续滚翻2次以上学习。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巡回指导, 可采用两种方式解决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时, 教师参与并适时点拨;或者教师让已解决问题的学生做一次“教师”, 面向全体学生讲解示范, 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教师确定讲的内容, 抓住动作要领, 讲清容易犯错动作。

(三) 学练巩固与检测, 拓展练习

在学生自主学练后, 还要通过系统练习来理解巩固所学技能, 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导学案中设置的的练习要紧扣目标, 突出训练, 限时限量。教师矫正出现的问题后, 可即时补充练习方法, 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本次课上, 可以明确要求学生基本能正确完成前滚翻10次以上, 在巩固练习时, 强调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学生担任指导员, 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而对整个小组完成情况较好的可以鼓励他们, 结合自己已学会的技巧动作, 结合前滚翻动作, 创编不同的动作组合进行学练。

在学练巩固阶段, 要适时使用各种评价, 可以有教师评价, 可以有学生互评与自评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 体育课的导学案中, 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评价的标准, 通过评价来鼓励学生尝试自学解决问题, 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结论

(一) “导学案”对推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学生不但巩固了原有的知识与技能, 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了许多亲身的体验, 为自身不断修正学习目标与计划提供了经验。

(二) 学生在动作技能的掌握与运动能力及体质改善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三) “导学案”导学教学法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学中学生设计出了适合于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练习方法。学生创新思维不断活跃, 在学习过程中创造出众多练习方法。

(四) 确立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教师阐道在先, 经验更成熟, 知识、技能、能力方面远远高出学生教学过程中担负着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与促进者的职责, 因而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自由、自主、民主地参与课堂教学, 在“导学案”学习中占主体地位。

(五) “导学案”的窘境:一是在传统应试教育体系下, 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囿于传统的观念, 束缚了体育学习的拓展,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导学案”学习;二是实践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及教师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高的问题;三是学生在体育学习时, 如何把握自由度和练习中的安全因素;四是必须改善物质条件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贾如鹏, 傅海伦.“学案”教学模式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 2004, 7.

[2]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4, 8.

[3]李建刚.掌握学习的实验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4]毛元旭.“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反思[EB/OL]http://gz0901.qlteacher.com/Homework/lishi/12010491.aspx

8.摭谈中学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法 篇八

摘 要:“学案导学”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原则,以教学实践为立足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

关键词:中学化学 学案导学 和谐课堂 自主学习

一、新型“学案导学”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传统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而错误地把教师看成学习的主宰。为此,迫切需要把传统的教学,逐步转化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学案导学”教学方法。

引入“学案导学”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不断修正“学案”,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学案”的架构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的“学案”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化学学科整体结构、框架: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2)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基本化学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譬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构成,试剂的类型、用法等。(3)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训练:这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4)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

三、“学案导学”在中学化学中的运用

“学案导学”突破了相对传统的封闭式和自我为主的教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个体差异,采取事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的方式,更多的了解学案的内容,对于不熟悉的内容也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去网站、图书馆、报纸等地方主动的寻找答案。因此“学案导学”更加能够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和新的教学方式。下面对“学案导学”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1.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沟通互动

“学案导学”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情况和不同的班级实际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事前的“引导预习”,这种事先的预习方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其次,对于在预习阶段,学生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完全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中,通过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学案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大大增强了师生的沟通互动。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学案导学”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化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学习。譬如:化学污染、化学原料的滥用等等。

3.“学案导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学案导学”是具有针对性的,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根据自己不懂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搜索和查询,该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或设计。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

总之,“学案导学”适应了学生素质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和团结同学的观念。当然,“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

9.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

2、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

3、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学习重难点】

1、重点: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2、难点: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预习导学】

一、阅读思考: 1.什么是法定义务?

2、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怎样?

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公民基本义务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5、什么是道德义务?

6、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二、活动探究: 小组讨论: ⑴小珊该不该纳税?

(三)展示:

⑴小龚的故事:P16

⑵单先生的拾金不昧:P17

三、能力提升

材料一:一位叫宋志永的农民,自费5000多元,辗转打车北京、郑州、西安、成都、绵阳,前往抗震救灾第一线,自5月14日起他参与抢救出25名幸存者。他还组织了30多人的“宋志永唐山爱心救援小分队”战斗在救灾第一线。他们感动着巴蜀大地。

材料二:近日网上有这么个贴子惹人眼目:麦当劳、肯德基每年在中国因中国人都不习惯索要发票,而掠走将近20亿元的税收收入!20亿能做什么?中国1000多万可能面临失学儿童一年的学费啊!如果我们都索要发票,中国就没有失学儿童了!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我们无法抵制某些东西,但如果我们爱国,积极履行公民义务,而这只需要花费您几分钟而已。

阅读上面两则材料,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⑴材料一中“宋志永唐山爱心救援小分队”以及此次唐山赴灾区救灾的志愿者对灾区人民尽了什么义务?

⑵假如贴子主人反映情况属实,20亿税金的流失,给了你什么启示?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们对国家应尽到哪些义务?

⑶有人认为,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是受法律保护的特殊群体,不需要履行义务,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10.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十

内容简介:

自助式“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既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包办教学模式,又要克服“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学案”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当前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倡导教师与学生并重,老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关键词:历史&学案&教学法

正 文:

一、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 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

11.藏族中学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刍议 篇十一

一、藏族中学的生源情况

藏族学生大多生活在远离城市的牧区和草原,家长常年忙于游牧生产和生活,家庭教育非常单调。统计表明,藏族学生在入学以前有90%以上是由爷爷或奶奶照顾生活起居的,学前教育以溺爱为主。大多数孩子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很少,他们在上学之前基本上不会说汉语,听不懂汉话,与教师及同学交流较困难。

由于牧区以游牧生活为主,学生习惯了自由和随遇而安。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识不足,只是在普及教育的形势下,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接受管理或照顾,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在学习上没有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

二、藏族中学的教学现状

传统“以教为主”的教学,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藏族中学,这种现象非常普遍。调查发现,藏族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和拓展都不重视,只是一味地讲授知识;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上没有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置之不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被动思考或者不愿意思考等问题,只“等”教师讲解;教师呆板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敢表述自己的见解或教师根本不给学生表述见解的机会。因此导致学生不自信、不敢发言、不愿发言,被动学习。

三、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学案”在实质上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侧重让学生“会学”。

学案导学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既关注教师的“导”,又注重学生的“学”,尤其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认可。

四、藏族中学课堂教学使用导学案的理由

理由一:在预习环节的问卷中,有62.3%的学生认为预习有用,但不知道如何预习,有61.9%的学生只等教师讲解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导学案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学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藏族学生在课余时间不预习、“老虎吃天”式的预习、“等”老师布置任务的被动学习习惯。

理由二:调查问卷表明,80.7%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独立思考问题。导学案的应用,使藏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环节中主动思考适合自己认知水平的问题,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活动,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共同学习、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改变了藏族中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靠”老师的不良学习习惯和在课堂中思想抛锚、睡觉、打瞌睡的消极学习习惯。

理由三:调查问卷表明,71%的学生在做作业时以抄袭为主。导学案的应用,使藏族学生能在做作业的环节中做到因生制宜、因材施教、分层作业、自主作业的原则,满足了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的负担。从而改变了藏族中学学生大面积抄袭作业的不良学习习惯及在作业上“要”老师指导和详细讲解的懒惰学习方式。

理由四:导学案的应用,使藏族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外学习和课余时间探寻灵活有效、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克服了藏族学生呆板机械、漫无目的、吊儿郎当式的散漫学习习惯。

12.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十二

“导学案”教学设计就是指将课前预设的学案作为课程推进载体, 教师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引导, 学生借助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任务的课堂教学过程。“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是教者按照课程标准要求, 在注重学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强调学法的前提下科学设计的, 是引导学生融入课程、自主学习、学有所得的教学媒介[1]。

我们高一年级备课组以导学案为载体, 强化教学互动, 注重同步教研, 实现资源共享, 努力开展好组内备课活动, 通过挖掘教材, 联系生活, 精心设计,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习, 科学探究化学知识, 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设计重过程, 群力成合力

学校努力构建“学科中心组—年级备课组—个人教学”分层学科教学体制, 以年级备课组为核心单位, 推进“钻研教材、个体初备;中心发言、组内集备;修改预案、二次复备;教学生成、课中续备;反思总结、课后补备”的五步备课机制。高一化学备课组坚持以预设的导学案为依托, 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引导, 让学生借助学案自主探究学习, 从而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任务。利用学期初的教学计划, 明确组内分工, 统一布置, 统一时间, 统一地点, 通过个人努力、群体合力的方式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科学灵动的、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文本。同时备课组成员根据集体设计的导学案, 结合任教班级的学情, 发挥教师个体优势和特长, 形成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反映个体特色的教学过程。结合规定的备课时间与灵活的课余时间, 将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交流, 共同探讨, 协同解决, 实现智慧共享。对于存在的争议, 能兼容并蓄, 求同存异。对于存在的难点, 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规划微型课题, 让源于教学“实际”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实效探究, 有效解决。

二、设计重实际, 规则成规范

为了避免集体备课的形式化、低效益, 导致导学案设计教案式、程式化, 我们备课组在集体设计导学案时明确两个重点, 遵循三项原则, 即依据教材、遵循学情两个重点, 注重综合性、探究性、层次性三项原则, 规范设计, 科学引导备课组活动, 努力形成高质有效的教学设计。

1. 明确重点, 有源可溯

(1) 扣紧教材。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 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之一, 更是教师进行课堂施教的重要依据。备课组始终将教材作为“第一教学资源”, 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真实意图, 同时拓展教学资源, 科学设计, 在“用好教材”, “教好教材”的基础上, 同时“深化教材”, 将教学设计源于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拓展与提升, 努力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适宜难度, 努力创设高效课堂, 造就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

(2) 注重学情。“导学案”教学中的“学”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以学定导”, “以生为本”的思想, 导学案的设计除了依据课程、教材的内容外, 更立足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立足把握具体学情的基础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熟悉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符合学生的实际, 学习条件上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教学设计指导上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地调整与补充。

2. 坚持原则, 有章可循

(1) 遵循综合性原则。化学导学案教学设计充分整合教材、学生和教师等多种教学资源, 成为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巩固提升的教育媒介材料, 设计上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浅入深, 将知识问题化, 课程系统化, 为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顺应与深化创造对接与联结的机会, 搭建具有梯度性、探究性、主体性的建构平台。

(2) 遵循探究性原则。导学案的教学设计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究学习的能力点和思维点, 通过对知识点的合理设疑, 有效探究, 在质疑中辨析, 在否定中确定,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自主能动性, 充分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学习快乐, 激活学生的学习内动力, 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推理的能力。[2]

(3) 遵循层次性原则。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年级、班级学生的独特个性及认知水平的差异, 将学习内容整合成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的导学案, 做到问题难度上有所区分, 内容选择上有所侧重, 努力适应全体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教学设计既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又做到现有起点与教学未知的有效衔接, 避免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造成教学差距。

三、设计重策略, 效果成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备课组进行导学案教学设计的落脚点。我们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策略, 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方式, 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学案引导下, 以问题为导向, 从而让学生在“好学”中“学会”, 在“会学”中“好学”, 从而做到“善学”, “乐学”。

1. 自主合作的设计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走入课堂, 走近知识, 走出困惑的互动过程。导学案的设计要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定位, 巧妙置疑, 合理牵引,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善于分析, 逻辑推演, 自主思考, 自我解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会交流。将学案设计中的科学探究及梯度设问作为牵引学生学习的切入点, 让学生自主组队, 小组合作, 交流学习困惑, 协商问题解决路径, 共同有效学习。如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教学时, 合理设计如下两个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引导: (1) 如何辨别两瓶白色粉末哪个是碳酸钠, 哪个是碳酸氢钠。通过预习, 查阅资料, 小组互助, 协同合作, 设计出四种鉴别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2) 如何鉴别两瓶无色的Na2CO3溶液和Na HCO3溶液。通过小组讨论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学生踊跃展示。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 学生对学案中的设计问题进行有效探究, 自主学习, 彰显个人“独学”的主体独立地位。同时, 借助小组合作, 共同努力, 协同共进, 在问题的碰撞与消化中, 激发潜力, 寻找真知, 彰显“对学”“互学”“群学”互助合作的共赢效应。

2. 情境体验的设计策略

情境体验设计是根据确定的课堂三维目标, 借助学生存在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可接触到的素材等课程资源为脚本, 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设身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 在自身情感体验中引发感悟, 诱活思维,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在观察中体验, 在归纳中拓展, 解决问题, 获取真知, 形成能力。如在学习《浓硫酸性质》的教学设计时, 利用“蔗糖制备黑面包”的教学情境, 可以递进设计: (1) 无色的蔗糖怎会变黑? (2) 形成“面包”中怎会有刺激性气味?是什么气体? (3) 怎样设计实验验证产生的气体? (4)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一定是CO2? (5) 如何除去气体中的SO2? (6) 如何证明气体中的CO2存在?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融入情境中。学生经过小组讨论, 教师及时点拨盲点, 捕捉闪光点, 深刻理解浓硫酸的两大特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把本节课的知识点都融入情境中。学生在愉快的课堂中收获了知识, 对化学的实用性也有很深刻的体会。借助教学情境设计, 将学生置身于不断解决认知冲突、知识对撞的问题情境中, 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共性迁移, 获取化解问题的方法。在经历问题与问题的碰撞, 实现知识与方法的顺接, 体验化学知识的精准实用, 形成化学学习的自主能力。

3. 科学探究的设计策略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而实验是学生获取新知识、进行知识再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丰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趣味性,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产生思考阻力点。设计合理、现象鲜明的化学实验, 会让学生恍然大悟, 并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借助现象辨析, 合理假想不断接近科学事实。如探究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可设计如下过程: (1) 观察氯水的颜色。 (2) 测氯水的酸碱性。 (3) 向氯水里滴加Ag NO3溶液。 (4) 将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5) 日光照射盛满氯水的倒置的烧瓶, 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通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不仅能深刻地掌握新制氯水的成分, 而且能明白久置的氯水就是盐酸溶液。让学生由参与者变成探究者, 通过大胆猜想, 尝试推理, 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 结合实验现象特征进行思考探究, 合理论证推理, 最终获得正确的结论, 在去伪存真, 精练归纳中, 完成的知识获取。[3]教学实验设计中通过“认知—探究—再认知—再探究”的思维推进程序, 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探究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4. 悟误反思的设计策略

在教学反思中注重“悟误生成, 动态矫正”, 为下一次的教学设计提供设计素材。教师需要根据课前教学设想与课中学习反馈的合理性, 及时反思整个教学流程中的得与失, 对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同时,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味学习过程, 总结学习得失, 独立作业中补齐课堂学习的遗漏和不足, 矫正认识的偏差, 巩固学习的成果, 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为教师制定下一课的导学案提供资源。如在学完钠的化学性质后, 作业中出现“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并说明理由”时, 绝大部分学生都错误地写出答案“2Na+Cu SO4=Na2SO4+Cu”, 理由是根据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知知识, 钠排在铜前, 钠应能置换出铜。教师针对这一答案, 可以将其改为后续课的演示实验, 让实验现象与原先的错误答案产生矛盾。另外还可以反问:若把钠放入熔融的硫酸铜中和硫酸铜溶液中的现象是一样吗?通过以“误”生“悟”、讨论归一等途径, 利用学生思维单一导致的错误, 创设教学新内容的学案设计。[4]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细胞, 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享教学智慧和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载体,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我们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导学案设计是改进教育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种推进手段,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 体验学习过程, 以完成教学任务, 整体提高教学质量。备课组的导学案打磨是一个“面对面”的教研预设活动, 也是一个“手拉手”教研协助活动, 更是一个“背靠背”的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活动, 其作为实用简洁的教学手段, 对于我们农村中学教学实际便于操作, 易于实施。虽然运用已有多年之久, 但我们的认识和实践还很肤浅, 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揣摩, 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慧琴.高中化学“导学案”运用中的辩证关系浅析[J].西藏教育, 2015 (1) .

[2]赵飞君, 等.导学案、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及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 2013 (19) .

[3]单世乾, 耿秀梅.化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3 (6) .

13.中学学案教学实验实施方案 篇十三

中和中学 教务处(试行)

一、学案编写原则:

由上一个年级编写,下一个年级(使用年级)审核。每章节除了课时学案,还要编写两套单元过关卷(其中一套为未过关的学生补考使用)。课时学案着重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不设综合性练习,必须有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练习分层次,前70%为全体学生必做题,15%为中等学生和第一层次学生选做题,15%为第一层次学生选做题,用“*”注明难度。单元过关题设为60—90分钟完卷的题量。其中70%源于教材的基础题,20%的综合题,10%的拓展题。每个课时学案和单元过关题都要署名(作者和审校者),以落实责任。

二、学案编写流程:

1.各教研组确定主要编写人员,主要编写人员研究教材和学情,确定编写框架和体例。(完成时间:2007年11月)

2.主要编写人员编写出单元样本交教研组讨论。(完成时间:2007年12月上旬)

3.主要编写人员根据讨论结果修订样本并打印出样张。(完成时间:2007年12月下旬)

4.各备课组内分派任务。(完成时间:2008年1月)

5.全体成员上交编写样张,备课组内交叉检查,统一讨论、修订。(完成时间:2008年2月)

6.交使用年级审定。(完成时间:2008年3月)

7.根据使用年级意见修订,教研组长或主编人员统稿。(完成时间:2008年4月)

8.交印刷厂排版。(完成时间:2008年5月)

附:背景资料

学案导学

一、学案导学”的本质和意义: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其显著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学案导学”不仅是教法改革,更重要的是学法改革。

1、“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学案导学”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有效途径。

“学案导学”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改变课堂教学面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2、“教案”改“学案”,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教案主要是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促进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导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由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3、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开展“学案导学”有助于转变学习习惯,改革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老师灌输,等待老师作结论、给答案,缺乏主动钻研、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自求答案,积极参与学习实践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等待心理、信赖习惯得到克服,自主、探究、合作的习惯逐步养成。

“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编写学案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要树立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课堂教学的质量观;要树立以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发展观;要树立以主体地位落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的学生观。即让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灵魂;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学案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对学案设计者言,必须要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激发其主体精神;必须依靠学生,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以发挥其主体作用;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 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1.依据示案自学情况,进行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学案”后,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的运用导语、演示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把握学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学生以“导学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组织讨论,尝试解疑。“自主探究,学案导学”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证等多种讨论方式,并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3.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归纳总结。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时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4.扣标整合,形成网络。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5.当堂达标训练,知识迁移拓展。紧扣目标,当堂训练,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补偿练习题,给学生消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师,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创新性能力。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学科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

三、“学案导学”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处理好“学”和“导”的关系

“学案导学”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导演一样对学生给以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学案导学的效果就成问题。因此,学案导学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二)处理好“学”和“教”的关系

在自学前,教师应当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的学习目标应具体明确,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精练实用,这是“学案导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自学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巡视和观察,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出其中的疑难和存在的问题。获取尽可能多的直接信息,为教师的精讲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过程中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随着学生转。优化课堂时间结构,合理安排“学”“教”“练”,要在“导学”上下工夫。教师单向讲授的时间要适度,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准时上下课,杜绝拖堂现象。

(三)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学生的个体称为“点”,学生的全体称为“面”。班级内部之间是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的。因此,题目设计要有梯度,难易份量要适中,层次要分明,实用性强。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将“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分到各小组,并调整好座位。在学习小组中后进生、潜能生,承包给优秀生,关注上课整体表现,有意识开展一帮一,兵帮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这样既保证了教师能及时获得学情反馈,又利于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竞争合作能力。

一、指导思想

1、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搞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一个客观、公正、也相对科学的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好课的前提是要有科学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又来自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创作灵感和集体教学研究。搞好教学也离不开教师的责任感。因此,我们设计了六个评价项目,基本含盖了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

3、我校是完全中学,高、初中性质不同,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情况各异,全校4300多名学生,规模大的年级已上千人,学校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只有将学校的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管理措施才会符合教学实际,只有以年级为单位,搞好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评价,教学管理才会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有效。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价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备课组的活动要主动配合年级的安排,搞好学科教学工作的组织、检查、落实和考核评价。

4、根据我校学生实际,为了使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受到激励,增强自信,对教师和学生实行分层考核。

5、为了发挥好班主任的协调和组织作用,班主任任教本班的学科成绩以班级总成绩的升降情况进行评价。

6、毕业班教师的评价可在此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毕业班工作特点和年级实际,另行制订评价办法,但必须形成方案,经全体教师讨论通过,报学校行政会批准。艺体、信息技术等学科可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教辅系列的评价办法另行制定。

7、连续三次评价为“一等奖”的教师,两年之内可免考核,但要抽查。

8、所有评价均要以事实为依据,以评价标准为准绳,评价结果出来后公示一周。此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二、评选项目:

(一).中和中学“教学设计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每课时均有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科学、有创意。

2.评选办法

(1)由备课组初评,教研组复评,每半学期一次。

(2)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

3.要求及奖励

(1)组内必须人人参评。

(2)评价结果作为学年综合考核或评选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二).中和中学“课堂教学效果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并从课堂教学的导入、课堂教学节奏、师生互动、上课时师生的精神状态、课堂容量、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对整堂课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评价办法

(1)由学校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织学生随堂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表”评价。

(2)上研究课时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组织同行评价。

3.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三).中和中学“教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缺席、不迟到、不早退。

(2)不折不扣完成备课组和教研组分配的任务。

(3)教研活动时积极发言,认真记录。

2.评选办法

由备课组根据上述条件初评,教研组复评。

3.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四).中和中学“学生评教优秀教师”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根据 “学生评教”项目中 “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三个方面20个项目进行评价。

2.评选办法

由所教班级的学生代表评价。

3.评选结果及奖励

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五).中和中学“教学常规工作先进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上课、自习辅导、监考等常规工作无迟到、早退、缺席。

(2)作业适量,批改及时,监考、装订试卷、改卷等无差错。

2.评选办法

由年级根据检查情况评价。

3.评价结果及奖励

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选。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条件之一。

(六).中和中学“教学质量奖”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

(1)根据期中期末二次统考成绩评价(高三分别以零诊、一诊、二诊和高考成绩评价。初三分别以期中期末及中考成绩评价)。

(2)评价项目

①班级总成绩优生增加集体加分。

②备课组教学成绩优异集体加分。

③所教班级教学成绩平均分。

④所教班级教学成绩优生率。

⑤所教班级上有效分人数及对位率

(3)教学成绩评价方法(仅作参考,具体计算方法由各年级根据本年级的具体情况确定。)

[1]、班科教师协作(10分):任课班总分优生每增加1人,所有任课教师均加0.5分;优生减少一人,所有任课教师均减0.5分。

[2]、备课组教学成绩优异集体加分。5.参加全县统考,各学科高中的平均分、优生率等在全县获得第1名,该科全体教师加10分,第2名加8分,第3名加6分,第4名加4分,第5名加2分。初中第1名加10分,第2名加8分,第3名加6分,第4名加4分,第5名加3分,第6名加2分。

[3]、优生数(10分):学科优生增加1人加0.5分;减少1人减0.5分。

[4]、平均分(10分):与年级平均分相比,提高1分加0.5分;降低1分减0.5分。

[5]、优生对位人数:(10分):学科优生对位人数增加1人加0.5分如果对位加1分;减少1人减0.5分。

[6]、对位率(10分):对位率增加1个百分点加0.1分,减少1个百分点减0.1分,各项计分都在10分基础上加减,然后以每项前20%的班科为满分;以前20%的最后1名为满分推算后80%的得分。

[7]、有升学成绩的学科以升学成绩和入学以后的第一次统考成绩的平均分为入口成绩,以后的考试均与入口成绩进行比较,没有入口成绩的学科以入学以后的前两次统考成绩为入口成绩。

[8]、各层次班级总分、学科优生确定:英才班年级前_____名,实验班年级前_____名,平行班年级前_____名(具体人数由年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9]、英才班总分、学科优生达到分班优生的80%,实验班总分、学科优生达到分班优生的90%,视为与分班持平,加减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才班平均分一项为满分(10分)。

[10]、关于转学生的成绩计算办法

中途插班生在成绩统计中,语、数、外均达到本班平均纳入统计;语、数、外某科没达到平均分不纳入统计。

[11]、各班巩固率的计算方法:履行了转学手续并没在学校退费者,不算流失生,否则作为流失生处理。

2.评选办法

由年级组根据教学成绩评价。

3.评价结果及奖励

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60%,三等奖20%评选。评价结果作为综合考核或评校级名师的重要条件。

(七).中和中学年度绩效考核或校级名师评选办法

1.评选条件及评选办法

由年级组根据以上六个项目的评价结果,分别以一定的权重相加进行综合评价。原则上按一等奖20%,二等奖70%,三等奖10%评选。

最终结果由学校进行奖励。

中和中学

上一篇:七夕求婚词下一篇:浙江省食品安全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