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2024-06-16

初中作文素材积累(精选19篇)

1.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一

玫瑰的花与刺

一位仙女在森林中散步。天气非常好,树叶在清风中摇曳,花儿绽放着多彩的笑颜,鸟儿在欢快地歌唱,仙女陶醉其中。走了一小段路后,仙女看到了一株哭泣的玫瑰。仙女问她:“我的孩子,你为何哭泣?”玫瑰回答:“上苍没有像爱其他植物一样来爱我。”仙女继续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漂亮的孩子?”玫瑰说:“上苍给了我刺。”仙女说:“上苍没有给你刺。你身上的刺是与生俱来的。上苍给了你美丽的花朵、甜蜜的芳香。你要知道,作为爱的象征,你一直被人们牢记于心。虽然上苍让你的美丽与刺同在,但人们一提起你,他们只会想到你的美丽。”

2.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二

通过作文素材的积累研究, 能够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写作文时手头有足够的材料可用, 能够有效筛选有用的写作素材。真正改变学生在写作文时苦于“无米下锅”的局面。彻底扭转学生怕写作文的恐惧思想,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写作文, 喜欢写作文。鉴于学生生活在农村, 在作文素材积累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观察农村自然风光入手积累素材

青葱的庄稼, 清幽的树林, 美丽的野花、野草, 美味的野果, 展翅翱翔的飞鸟, 纵横交错的河流, 落日的晚霞, 蓝天白云下的村庄,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美景……这些就是孩子的乐园, 是孩子感受大自然、享受大自然最好的舞台, 也是学生观察、写作的鲜活对象。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 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 只要认真观察, 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为抒写真善美奠定了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很有可能对这一切熟视无睹。所以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身边无处不在的自然风光, 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

二指导学生收集农谚

“庄稼一枝花, 全靠粪当家”“人勤地不懒”, 这是说农民只要勤劳肯上粪庄稼就能种好。“清明前后, 种瓜种豆”, 这是农村根据时令种植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 讲的是天旱, 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 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 可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 达到了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三从体验农村生活入手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 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 这些趣事都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锄草间苗、松土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 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 这些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机会。因此, 要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 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如种玉米, 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 什么时间喷洒除草剂、施肥、收获, 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许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掰玉米的劳动, 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 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 这样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充沛的文章来。

四从观察农村变化入手积累素材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的现代化, 农村的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 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 从中指导学生作文, 扩展学生写作题材, 让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五坚持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 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 认真地作。为养成写作的习惯, 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作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 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 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 决不放过, 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学生生活在农村, 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 都十分地感兴趣, 如许多同学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 可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 把他们养花种树, 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 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此外, 观察中要善于发现疑点。

观察要注意方法, 观察的方法很多。如鸟瞰法、顺序法、特写观察法、跟踪法、比较观察法……指导学生密切注意周围的生活。要针对不同的观察对象, 采用合适的观察方法、选择恰当的观察时机。这叫做有钢使在刀刃上。总之, 作文离不开素材, 而观察是获得素材的重要手段。

六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 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 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范本。所以, 认真阅读教材, 充分运用课文, 随着课文学作文, 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如写人, 可从《台阶》中学写以事表现人;可从《俗世奇人》中学用夸张手法突现人物特点, 使人物鲜活而有个性。如写事, 《走一步, 再走一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写事文的典型结构, 事中寓理, 理从事来;想把事写得感人可以学《背影》, 描写时不断注入与强化个人的感受;想把事写得生动吸引人可以学《社戏》, 一波三折造波澜。如写景, 《春》《济南的冬天》便是很好的范例。可见, 我们的习作范例, 在课文中都是可以找到的。

3.初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三

一、素材的积累

如何积累素材呢?许多老师从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加以指导,具体概括为观察积累、阅读积累、视听积累、日记积累等。

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这样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作文素材积累:

1.从来源范围分为家庭素材、学校素材、社会素材;

2.从写作文体分记叙素材、说明文素材、议论文素材、想象文素材等;

3.从文章的内容的形式上分为主题思想、内容结构、表现手法。

运用这样的分类方法,选取多个角度积累作文素材,避免单一、枯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地参与其中。

对每个学生来说,至少选取二至三项来积累,在每项的具体积累时,让学生自主选择标准分若干小类积累。如此越分越小,越分越细,使分类标准交叉融合,编织成一个素材网。如从素材的来源范围指导积累材料,先分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类积累素材,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素材丰富,积累面广。过了一段时间,当学生积累也有一定数量的时候,我又启发学生,把你们的素材再找个标准整理一下。有的同学又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景文、想象文的角度重新整理素材,也有的同学人主题上分人物品行、思亲念家、亲情友谊、人生感悟、生活知识、思想观点等分门别类整理素材。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掌握素材、创新素材、运用素材,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作文素材网。

二、素材的运用

学生有的素材,在作文时也不一定会用,这里我来谈谈素材的运用。

1.根据语境选择素材。文章虽依赖语言,但也并非将语言胡乱凑合就能成文,还必须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素材。如证明“因为愤怒,才有爱国的行动”这个观点时,在你面前有两个人物事例──一个林则徐,一个陆游,选哪个好?这时我们的作文就要从观点出发,根据爱国、愤怒、行动的观点要求,毫不犹豫选择前者(林则徐虎门销烟)。除了根据语境选择素材外,适当考虑具体语境的句式、语气等因素。

2.根据语境加工素材。文章写到需运用积累的素材时,把材料直接引用,于语境不符合,另外也不好寻找,这时可以将素材进行适当加工,像维修工一样把原材料变形,使其有用的地主充分发挥出来。首先把材料进行适当取舍后引用到作文中去,如在阐明自己积极向上、努力贡献时,把李白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去掉后半句使用,若运用到仗义疏财的语境中,则去掉前半句加以使用。其二是材料的梳妆打扮,使其变身,使用到新语境中。如某同学在《语文从我身边轻边走过》的作文中写道:“那滋润万物的小雨,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那满香都的烟柳,牵来了一片撩起闲绪的朦胧。可是那飘逸的太白,为我拉来了九天的银河,三千尺的飞流。把我带到那爱晴柔的树荫下,静看满塘接天莲叶,映日荷花的,可是潇洒的杨万里……”这段文字就是将前人诗句化妆变身,通过化用前人诗句来表达学习语文对他深刻影响,把读者带进一连串的优美意境中。

更有甚者,将材料经过取舍、妆扮、重组后,将则材料运用到多种语境中,例如课外阅读《黔之驴》一文后,有的同学作为一则锐意竞争、以弱胜强的材料使用,也有的同学则作为一则不学无术、落后被毙的材料使用,还有的同学更有创意地把其用作一则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的材料使用;还有的把其用作一条错误引导盲目改革,必至失败的材料使用,如此等等,体现了素材运用的灵活性、多面性,需要习作者灵活掌握。

三、从积累到运用的立体训练

教师要对学生的积累情况适时了解,指导学生从积累素材、确定主题、编写提纲、练习语段、整合为篇五个方面加以立体训练,重点从前四项指导。这种训练简便易行,无需过多占用课余时间,且学生尝试兴趣浓,训练效率高。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景物的文章时,首先安排学生去阅读写景的文章,了解写景的方法,积累相关的语句。随后,选定一处景物作描写,安排学生观察、写作、修改,然后集体交流、评改,鼓励优秀、激励后进。

会写并能写出好文章,当然不止我说的积累和运用素材就能达到,还需要同学们受好作文,且勤加训练,持之以恒,才能深知作文之道,经年积累,渐进提高,逐步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作文素材的积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实践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问题。这就是《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重视和爱护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的问题。决不能不能让学生脱离对生活的内在感受而纯技术地去积累素材。

4.尴尬事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四

到了学校,我遇到了同学林亦轩。我跟他谈了一会儿话,不知不觉谈到了游戏上。他说他家的电脑上有个游戏,非常恐怖。要是晚上关灯,再把电脑的声音打开,玩那个游戏,一定会把人吓死的。我对他说,我可以修改内部文件,把声音改成不恐怖的。可是他对我说:那是个小游戏,只有一个文件。我当场险些吐血。

“失血过多”的我好不容易从林亦轩那里走出来,想到图书角看书,可图书角在教学楼内,而教学楼三个门口都有值周生在守着。我直接想进去,可值周生说,全校同学都不让进。我垂头丧气地走着,突然彭程出现在我面前,他听我说了之后,推了我一把,把我推进了教学楼,把值周生撞了个正着。因为值周生掌握给班级扣分的“大权”,彭程这一举动,差点给班级扣了分。

5.初中语文作文素材题型积累 篇五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不少经典作品最初的灵感来自新闻报道。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来源于一则关于一个小镇上少妇的挥霍、出轨和自杀的简短新闻。如果说,包法利夫人的原型在新闻里满足了读者对财富、自杀等狗血情节的兴趣,福楼拜在小说中则是在追问关于欲望、享乐、欺骗、背叛、忏悔等更多有关社会和人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像新闻报道的故事一样容易解决,而是包含无数的矛盾、不解、缺漏……文学的意义,恰恰在于它触及了深渊般的真实--那个创伤的核心。

现实社会中,新闻关心的只是恶魔的行为和事件,而文学关心的是恶魔的心理、环境、成长……相对于新闻的刻意简要,文学彰显故事的繁复与错裂。原来新闻中的单一情节在文学中必然引向更纠缠的人际网络。这些形色各异的纷杂线索和层次比起表面的“事实”更具“真实”。也可以说,“真实”不是新闻所呈现的现象,而是现象之下无法被简单事实及其逻辑所容纳的无底深渊。

而作为问题的文学,正是站在悬崖上,注视着那些悬浮或撒落在深渊里的生活碎片。

当前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是对于震撼性事件的报道。但新闻报道往往浅尝辄止,甚或欲言又止。前几天在微博里看到有关哈根斯塑化人体标本展的消息时,我问了一个和邱华栋十分相似的问题:有谁会来写这个题材吗?莫言、余华,还是阎连科?

素材运用:新闻的终点就是文学的起点。

6.初中哲理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篇六

儿时常玩捉迷藏的游戏。

夕阳西下,暮色四起,三五成群的孩子就不约而同地凑到一起来。没有电视,作业在学校就写完了,一天当中最休闲的时光早早交给了这些活泼的孩子们。平房家属院里,到处欢声笑语。大人们找块平坦的石头一坐,唠起了工作中的趣事。孩子们热热闹闹,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平房四合院有的是藏身的地方:凉房,过道,甚至是炭房、狗窝。他们玩起这个游戏来乐此不疲,在这个连路灯都没有的小街道里,他们想不出别的更好的玩法。这个传统的游戏有着根深蒂固的生命力,能把大人的话题唠尽,诱出他们连连的哈欠和少许眼泪。

有个孩子不知道夜已深了,他担心被轻易找着,藏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别的孩子一个个被找着或是自己回来了,大人们拍着屁股上的尘土要回家了。不见他回来,大家就四处去找,一起喊他的小名。他藏得太远了,太隐蔽了,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他一个人在那儿乐呵呵地等着别人来找,他为能找到这样一个好的藏身之所而庆幸。这样一个隐蔽且安全的地方,他是不会随便说出去的。

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快他们就找得不耐烦了。终于,一个大一点的孩子作出了决断:各回各家。没用举手表决,大家谁也没有反对,连原来担心过他的也一哄而散地回了家。

7.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七

(一) 观察感知自然

首先, 从身边的一景一物开始, 确定观察对象, 可以是校园中的一花一草, 一树一木, 可以是路边的一水一石, 一狗一猫, 充分利用我们的五官来看、听、嗅、触来感知它的色彩, 声音, 气味, 冷暖等等。有学生说, 这太简单容易了, 不屑去做。殊不知, 正是由于不屑于去“简单容易”的观察大自然, 才造成了作文时“无话可说, 无文好写”的窘迫。

既然学生认为“简单容易”, 那老师就对他提高要求——不但要细致, 还要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春天时, 我让学生对学校“洗心池”边一棵柳树进行观察, 可从近处,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它的高度, 柳枝是密是疏, 柳条是长是短, 树叶的色彩是浓是淡, 形状是圆是长, 甚至观察叶片的经脉是否清晰可见, 拿到鼻下闻闻是否有味, 再用手来回抚摸它感受是否光滑, 或者轻轻蹭蹭自己的脸颊有什么感觉;再往下观察树干的粗细, 树皮是什么颜色, 是否粗糙光滑, 想象下土下的树根是什么样子。然后再走远几步观察, 接着再更远处观察, 看看有什么不同, 不同在哪里, 还可以把几次观察进行联想和想象。或者两三个学生一起观察, 然后马上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这样, 学生不但再没有“不屑”, 反而激发了观察的兴趣。如此, 通过细致的观察, 一大把“米”就到手了。

其次, 还要教会学生观察感知大自然的变化。如同样是观察学校“洗心池”边的那棵柳树, 不同的季节就有不一样的观察结果。除了四季的变化外, 还有东西南北的地域变化等。如观察天上的云, 阴天的云就灰黑而位低, 晴天的云就白亮而位高, 色彩和位置不同, 并且随着风力的大小, 移动的速度不一样。如此, 一大把“米”不是又到手了么?

(二) 观察感悟生活

当学生放学回家迎来父母疲累的身影时, “慧眼”会仔细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 一个细微的表情, 晚餐是随便将就还是力求丰盛, 用餐时是食不下咽还是有滋有味。通过慧眼观察, 揣测父母工作是否顺心, 身体是否舒适, 是身累还是心累, 抑或身心俱累?思考晚餐后是听一堂父母喋喋不休的政治课还是跟父母进行心灵沟通?是否去探究父母的想法, 从而走进父母的世界, 感悟平凡的生活?

除了观察家庭生活, 我还教会学生观察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上课, 那么这双慧眼, 看到的是老师上课时激情洋溢的生命活力还是恹恹欲睡的照本宣科?是某个同学一点通的灵性还是几个同学的窃窃私语?嗯, 这个可以叫学生写写“课后感”么?课间十分钟是如此宝贵, 此时这双“慧眼”又看见:张三同学飞奔着去厕所时与刚下课的数学赵老师撞了个满怀, 差点把老师撞到, 而张三满脸憋得通红的说“急, 急, 急”;而教室里却传来李四和王五为了掉地上的一个笔盒而争吵的声音。嗯, 这个不是又可以叫学生写写“浪花集”了么?当我把这双慧眼所发现的美丽瞬间描绘给学生们时, 他们惊呆了, 纷纷表示自己也要拥有一双慧眼, 去发现平淡平凡生活中的“火花”“精彩”。

如果每个老师都借一双“慧眼”给学生去观察体验、感悟思考平静平凡的生活, 进而挖掘生活, 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 并鼓励学生把每天的新发现写到自己的“生活札记” (如浪花集, 涟漪集, 火花集, 课后感, 助人感等等) 中, 那么作文怎会“无话可说, 无文好写”?

二、阅读积累——找到“糯米”

相对大自然的无穷无尽, 生活海洋的浩瀚无垠, 十几岁学生的观察感知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毕竟是冰山一角, 少而又少。要让学生写出好作文, 一定还要引导学生博采众长像海绵吸水样从阅读中找“米”。

(一) 激发阅读兴趣

“我扑在书上, 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的这句话, 非常形象的写出了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么把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给激发出来, 让学生自己有阅读的意愿?首先, 让学生体验书中的乐趣、美感。有了美好的感受和乐趣, 自然就会对书感兴趣了。如在教鲁迅的《社戏》时, 就引导学生体验回航途中偷豆煮豆的场景。在品味优美字词句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感官, 体验真实而浪漫的欢乐场景, 再联想自己孩童时印象深刻的趣事, 进行交流。另外有一次, 我发现一个学生在阅读一本杂志, 我当场表扬这个学生是一个读书爱好者, 并挑了一个小故事让她上课时朗读, 还让她谈了读后感, 并让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她的阅读兴趣, 还激发了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同学读的书是这样的优美有乐趣, 我也要读这样的书。”

(二) 扩大阅读容量

学生的兴趣来了, 就要引导他们选择性的阅读, 扩大他们的阅读量。书海无边, 既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 又有知识丰富的自然科技书籍, 还有各种社会、军事等以及数不清的杂志类。

首选的该是经典名著。阅读经典名著既可以了解许多古今中外的风土人情, 积累各类知识, 拓宽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虚拟生活阅历, 培养阅读兴趣;更可以从名著的典型形象中, 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展开自己对人生、社会等的思索, 活跃人的思维,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而接受教育得到心灵的滋养 (名著中多正面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并且许多名著故事在今后的写作中或许还可以用上, 为自己的作文增添色彩。

综上所述, 我觉得学生要写出一篇“有话可说, 有文好写”的优秀作文, 老师首要的事情就是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 教会他们从生活中大把大把的“找米”, 学生做一个“为有米之炊”的巧妇。如此, 何愁学生还会“谈作文而色变”?

参考文献

8.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积累;写作评价

中国分类号:G633.3

一、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寻求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敢于创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感,保证他们对写作有着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二、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写作素材,即使学生掌握了很多的写作技巧,到头来写出的文章也只是虚有其表、徒有形式。为此,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多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1、教材中的素材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名家名篇,其中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样,而在这些丰富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篇章中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可以为我们所用。因此,我们千万不要浪费教材中的这些宝贵资源,而要把这些资源都积累起来,以便为我们的写作服务。

2、日常生活中的素材

生活处处皆语文。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文章里处处都能看出虚伪、造作的痕迹,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就是由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不懂得观察生活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更加真实,更加具有生活气息。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这样,当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生活素材可用。

三、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作文的教学质量并不高,虽然教师和学生在上面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却不大。如何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这是广大教师都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应先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构思“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的所见、所听、所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的素材大都来源于现实,教师只有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生活,从现实中得到感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结合作文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及时地记下有关的心得。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在语言表达上,要让学生在写得“通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写得“好”,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活跃起来,作文教学才有出路可寻。

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放开心灵张扬个性

1、鼓励大胆思考,打破思维定势

学生在“经典”文章的阴影下,形成了写作的内容定势和思维定势。谈到母爱,就写雨中带病送伞或者深夜织毛衣;写到追求理想,就是执着如流水;提到品德高尚,就是拾金不昧、尊老爱幼,总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少一些“技术性指导”,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抒发独特的见解感受。以自由的笔墨表达自由的思想,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写作潜能,提供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

2、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写作意识

受独特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各自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就各有不同。为保证学生的积极主动写作状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喜好的创作方式。积极倡导“以我手写我心,以我笔抒我情”来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适当指点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的技巧,让学生自主拟题,大胆创新,表达独到见解。基于此,我们可鼓励学生练写随笔,以这种不拘形式和内容限制的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强化写作技巧。

五、科学评价学生的作文

1、教师的评价

能否写好作文评语对学生能否尽快地发展、提高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写好作文评语呢?教师可以给学生写具有鲜活个性和吸引力的评语。作文评语作为作文评价中最集中的体现,它在促使学生写作进入良性循环中发挥着对话、启发、激励等多重功能。在引发学生写作的强劲内驱力,提升言语的文化品位,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感及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

2、学生之间的互评

学生互相评价:你同学这篇作文最大的亮点是什么?你认为这篇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针对这篇作文最大的不足你的修改意见是什么?你最欣赏这篇作文的哪一个方面或者是哪一段哪个一句子?你对这篇作文有什么具体的建议?你最想告诉同学的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能让他们互相学习,提升写作能力。

六、结束语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将生活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实情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学习的主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观念、写作教学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写作教学之路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去摸索、去总结。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笔者相信,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教师自身并符合学生实际的道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目的,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泰.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写作训练的新突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01).

[2]陆丰.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

[3]袁中学.关于初中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8)

9.初中学生作文素材及语言积累初探 篇九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难于作文往往是缺乏素材、语言贫乏。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写出一篇篇象样的文章,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要求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亲情”、“关注社会”、“积累语言”、“勤写日记”等。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体验和积累时带着自己的感情,才能加强印象,激发写作动机,也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素材;语言;积累

【Abstract】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heavy head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drama.The student is difficult at the composition usually is lack a material, language needy.To work°out this problem the exaltation student listen to, say, read, write etc.language cultivated manners, make student„s ability write an article of an article elephant kind, the teacher want to adopt variety mean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request student„s“concern nature”, “concern natural affection”, “concern society”, “backlog language”, “frequently keep diary”...etc..Only let student at the reading, experience and the backlog take oneself of affection, then can strengthen an impression, stir up writing motive, then can also“study to break 10000, set down on paper such as have absolute being”.【Key words】High school student;Composition material;Language;Backlog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篇文章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学生能否写出一篇好的文章,直接反映了语文教学成效的高低。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师难指导,学生难写作,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多数是望“题”兴叹,只能是“皱眉头,咬笔头,想开头”。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更重要的是作文素材缺乏,无话可说。我曾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作文兴趣调查,统计情况如表1:表1类别人数百分比(%)喜欢2525不喜欢无内容可写4242无语言可写2020不感兴趣1313从表1可知,学生作文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无内容和无语言可写,即缺乏写作素材。作文时,缺少了生活的体验,即使有写作的欲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无话可写,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具有一双慧眼,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雪、日月星辰、山光水色,任何事物都可以纳入我们观察的视野。通过观察,你就会发现:“一滴水里有一个太阳”,“一滴水中有一个世界”,任何景物、人物,你都能于平凡之中发现它的“伟大”之处来。

1.关注自然感受大自然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一声鸟啼也许就是春天的序曲,一片落叶也许就是秋天的骊歌。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要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景物描写之中,写出景物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不要只对景物作如实记录。感受自然,要从自然的表象中挖出人生的、社会的意义,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观察景物要调动自己诸多的的情感,善于运用联想和想像,“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花草树木各有情态,目力所及处,所见之物都能触动心弦,感动之情溢于言表。有时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撼,有时带给人的是哲理性的思考。见“落叶而知秋”,“既然冬天已然来临,春天离我们还远吗”,你从四季的轮回可以想到人的一生:春的浪漫,夏的激情,秋的成熟,冬的冷峻。你从小溪流入大海的过程同样想到人生:青少年是小溪,天真活泼;中年是江河,成熟稳重;老年是大海,博大深沉。你还可以从大自然想到环保问题,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教材中有激发写作兴趣的极好范例,如学了《中山访友》捕鱼带学生在校外的山沟中亲身体验,学生的兴致很高,都写出了各自的观察感受,不少学生写出了独有见解的佳作。

2.关注亲情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庞大的素材库,我们生活的亲情世界看似平凡,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用审美的眼光凝眸身边的亲情画卷,你的眼前定会“横

看成岭侧成峰”,诗意顿生,美不胜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可能蕴涵着深邃的主题。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一个庞大的立体的系统,这个系统由各个性格侧面组成,各个侧面由好多性格点构成。这样,点——面——立体,组成丰富复杂的性格系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森黛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学了《老王》一课,我启发学生关注身边像老王一样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体会他们的善良,不少学生写出了真实感人的人和事。

3.关注社会社会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引导学生多读书、看报,多看电视,了解热点新闻、社会动态,可写社会调查报告,可对某一热门话题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如前年四川发生震惊世界的“汶川8.0级大地震”,那震后惨烈的场景,救灾中感人的画面,一定让你永志难忘;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及太空行走,一定让学生激动万分。老师必须抓住这些“关键”材料,让学生尽情写出自己的“佳作”来。

4.积累语言如果说内容是文章的内核,语言就是文章的外壳包装。好的文章必须要靠准确、生动的语言点缀。力求做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塑造鲜活的形象,创设新颖有意境,使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求学生多读书,勤积累。要求学生给自己定一个读书计划,定期要从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老师要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有话即长,无语即短,日积月累,收益匪浅。可以每周拿一节自习课让学生读经典名着、报刊杂志和优秀习作等,读后摘抄优美的词句和段落,教师定期检查。还可以每月举办一次班级读书汇报会,交流读书心得,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10.农村初中生如何有效积累写作素材 篇十

姚汉立平时可叫他们看报纸,应用好学校广播,老师讲点时事新闻,讲点诸如“感动中国”的故事给学生听。与时俱进,才能做到新!关键得让学生记录积累!

蒙宝丽多读书多看报多听新闻,加上老师平时也多给他们讲讲新闻、趣味故事等等,多少都有点作用的吧。

罗第信平时多点培养学生的生活中的人文素养,多点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多点文章语言丰富性及语句哲理性的训练会好点

对,正如这句话所云: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洞悉皆文章!

11.对初中写作素材积累途径的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写作 素材积累 途径

写作素材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有好的材料才能鲜明地突出中心,丰富文章内容。好比一棵大树,需要茂盛的枝叶来体现它的生气。然而,现在有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失真,或是老调重谈,基本处于“江郎才尽”的状况。面对这种状况,教会学生积累素材至关重要。那么,要从那些途径积累素材呢?

一、积累熟悉的素材

(一)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众所周知,一切文学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作品都是站不住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把这些事情经过分门别类地整理、归纳,就是可用的素材。初中学生大多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当然也离不开社会。校园生活多姿多彩,也有着酸甜苦辣;家庭生活看似平淡,却有着人间真情;社会生活包罗万象,可让我们辨别是非。如一学生作文《老师,请您放平心中那杆秤》记叙了一个后进生受到教师不公平对待的遭遇,借此抒发自己渴望平等的心声。如:作文《妈妈,您听我说》中描述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作者眼里,妈妈是“爱神”的化身,是“我最终的伴侣”,写出了母亲的可敬可亲;作文《造假的代价》讲述了在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往往被蒙住了眼睛,利欲熏心地盯着金钱去行事,而将做人的责任与义务忘在了脑后。诸如此类的素材比比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及时摘录,适当运用都能充实文章。

(二)从课本中积累素材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古今中外不同文体的名家名篇。有写景抒情、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有平实、生动的说明文;有理有据的议论文,还有精美的诗歌、古文等。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可知中国园林之典型,学习说明文写作的遣词造句;读鲁迅的《故乡》可感知闰土、杨二嫂的十年变化,体现当时中国农村的衰败与萧条;《论语》可感叹古人的求学态度,深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内涵。其中这类课文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使用的实例也是我们积累的对象。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看,象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黄蓓佳的《心声》刻画李京京的内心世界时,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来表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我们了解海洋的知识;《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既有议论,又有记叙的议论文,阐述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思想。

(三)从习作中积累素材

在学生中也有一大批的美文佳作,可以从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为我所用。同一年龄的人有相同的境遇,有相同的看法、见解。如:一篇写2008北京奥运的文章《坚持创造奇迹》中,有一则材料:“女子48公斤级举重选手陈燮霞为我国摘得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同时打破了挺举和总成绩两项奥运记录。陈燮霞能夺冠,她说最想感谢的是教练马文辉。赛前,陈燮霞在训练中受伤。那时每天都提不起精神,教练没有放弃她,一直都陪在她身边鼓励她,使她最终走出心理阴影,创造奇迹。”运动员受伤时常见的事,但身体受伤心理不能受伤,努力拼搏,奇迹才会产生。奇迹的背后,总是有许多的鼓励相伴,这正是陈燮霞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当然,没有自己的拼劲,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也难获得成功。这则材料就可以积累下来,用到写拼搏精神题材的作文上。再如《面对阴霾后的阳光》这篇习作,叙述了小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文中写了母亲因病去世,“我”弥漫在阴霾中,而后父亲在五年后为“我”找了个后母。她精心地呵护,使“我”从原先抵制到后来的接受,最终走出阴霾,重见阳光。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二、捕捉动情的素材

作文不但需要自己熟悉的东西,还要震动过自己心灵的东西。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感动别人,自己必须先受感动。所以,我们要想写一件动情的事,写一篇动情的文章,必须选写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内心的事。例如,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寒冷的冬季,爸爸带着疲惫的身躯,冒雨送我回家;老师为了我们改卷到深夜;班级里一位成绩很差的同学,在劳动中表现得异常勤快,在肮脏的排水沟中捡垃圾;公交车上老大爷给孕妇让座等。再如课本中的一些例子:朱自清的《背影》以父亲为“我”送行时,爬上月台卖橘子的细节描写,让“我”对父亲的看法产生了质的变化;毕淑敏的《一厘米》,通过一些生活的琐事,描述了伟大的母亲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秦文君的《选举风波》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围绕着林武翔被砸事件的前后,刻画了贾里、鲁艳青、鲁智胜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校园生活,歌颂了中学生身上那种真诚率直的精神等。这些实例,虽都不是什么大事,但都是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受到震动,使自己的思想得以提升。

所以,动情的素材不一定要是什么大事情,平凡的事也能震撼自己内心。动情的素材可以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只要认真观察,细细思考,用到合适的情境中,才能感动读者。因此,写作时,我们可以从熟悉的材料中选取那些曾经触动过我们内心深处的事,用我们的真情去打动读者,努力做到以情动人,体现出文章的真情实感。

三、关注时事热点

白居易有诗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时代气息,文章体现不同的时代特点。当今时代,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北京奥运会中,奥运健儿为国拼搏的体育精神;汶川地震中,舍身救人的奉献精神等都是我们写作者可以积累的素材。如一篇名叫《感动》的作文中,提到的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的先进事迹。在郭明义的心中,始终燃烧着为党分忧、为企奉献、为民解愁的热望,始终在为了和谐社会建设而不懈奋斗,他是当之无愧的当代雷锋;《为母亲而战》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女子75公斤级举重选手曹磊,在赛前得知母亲去世的噩耗,为母亲而战,化悲伤为力量,勇夺金牌的事迹;《大音稀声,大爱无痕》这篇作文,记述了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师表,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关注时事热点,可以看到新闻背后的东西,对时事进行反思,丰富写作的材料,让我们的文章更具时代的鲜明性。

只要我们能积累熟悉的素材,捕捉动情的素材,时常关注时事热点等积累素材,肯下工夫,细心观察,用心积累,就不怕写不出好文章。那么,学生在写作文时还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12.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十二

关键词:语文写作,素材积累,素材运用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一提到写作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局面,受兴趣爱好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展现了较强的文学天赋,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于黔驴技穷的状态,其实很多学生不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而是其缺乏必要的素材从而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感觉“没话说”。为强化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上的引导,从而使其在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爱上写作。

1 素材的积累

素材的积累过程便是学生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过程,而这一阶段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眼”与“心”的综合运用。

1. 1 擦亮双眼,仔细观察生活

“故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强调的是作者从生活中的某件事情上汲取灵感,然后加之自己的想象最终创造出一个个或鲜活生动、或朴实真挚、或温馨浪漫的故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双眼,仔细的观察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素材。例如,在景观的写作当中以四季之景最为常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在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让其仔细的观察世界,从而“看见”写作素材。教师也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将优美的、有哲理的文字摘抄下来经过自己的融合使其成为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

1. 2 放飞心灵,感受真善美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其在写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题材的文章中容易出现“词穷”“无从下笔”等状况,究其原因是其没有将真情实感或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中去,其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应付,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学生正确写作思想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心”进行剖析。“剖析”学生的心灵,主要是通过让其从心底对某些事情进行感悟,那么其在写作中才能更好的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写有关爱国主义或乐于助人等题材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人民解放军参与抗震救灾等感人场面的视频,此举更有利于涤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更深层次的感知爱国、奉献的真谛,那么其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2 写作素材的运用

学生通过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素材后便进入了作文的创作阶段,写作过程便是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通过具体的写作技巧或手法表现出来的过程,此阶段更注重的是在保证语言组合完整紧密的情况下强化文章的中心、突出文章的亮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佳作。

2. 1 引用名人名言,突出文章的亮点

在语文学习与课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积累大量的古诗词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这些素材的正确运用不但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起到升华主体的作用,还使阅读者充分感知到作者的文学素养,从而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2. 2 结合实例,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篇好的文章要能够在感情上触及阅读者的灵魂,因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好能将自己掌握的与文章的题目有密切关系的现实案例结合到文章中,从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列举的实例与文章主题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结合实例与真情实感的文章更具说服力。

2. 3 润色语言,将材料进行深加工

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对写作素材的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学生不可能真正将自己掌握的素材全盘托出付诸于自己的文章中,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与语境对素材进行深加工,从而使其以更合适的形式出现在文章中,做到既不突兀还能充分彰显文章的主旨。例如,在写与意志相关的文章时,某位学生便引用了蒲松龄的著名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引用过程中其并没有以对联的形式将内容展示出来,而是结合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项羽破釜沉舟伐楚以及蒲松龄以茶换故事最终完成《聊斋志异》的创作等三个故事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化内涵并紧扣文章主题的排比句,从而极大的增添了文章整体的亮点。

3 结语

13.怎样积累作文素材 篇十三

梁河县遮岛小学 尹莉华

世界上但凡有成就的名人名家,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不怕辛勤劳动,善于日积月累,掌握大量资料。他们的非凡成就无比建立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都是对前人的创造成果,对纷繁复杂的客观现象进行搜索、整理、分析、概括和总结的提高。

积累资料的方法很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1、作读书笔记

作读书笔记的方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内容较复杂,长短不一,体例不限。常见的形式有:

第一,批注式。这是边读书,边勾划,边批示,边注解的一种学习方法。

勾划圆点 这是边读书,边作记号的一种读书笔记形式。它是阅读时使用最广、方法最简、效果最明显的好方法。阅读遇到重要词语段落、要点、疑点,当即标记。用勾、圈、点、直线、双线、浪线、点线、问号、叹号或三角号等做标记,分别记出自己所强调的内容。这是根据自己习惯做出的特殊标记,勾划圆点等各标志什么意义,有什么特定作用,自己要心中有数,使用统一,便于复习时掌握与使用。但标记不宜过多,以免弄得书页混乱,影响以后读书的效果。

书上批注 这是在书页的天头、地脚或边旁处,随读时顺便写上批语、注脚、质疑、解释的话。这种批注的作用:有的是记下心得、感想,为复读时加深理解和记忆;有的是提出问题,以利研究、发展、创新;有的利于联想,与有关知识比较。好处是:简单、方便、不受约束。

第二,摘录式。这是读书时摘抄原文或概要的一种笔记方法。它使用面广,各种书籍、报刊等都可以摘录。原文摘抄,要保持书中观点论据的完整性;人名、地名、数据要严格核准;条文要标上小标题、出处、日期,以备查找。

第三,提要式。这是编写读书纲要的笔记方法。对所读之书进行科学分析,先分大段,后分小段,写出要点,使其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事理连贯,然后便可顺着思路了解作者意图。用提要式读书的好处是:便于掌握全书内容、逻辑结构、作者思路和写作方法。

第四,索引式。这是收集文章标题,抄录有关书目的一种笔记方法。把书名、篇名、作者、出处、版本和时间等编成索引,以便日后需用时有针对性地查找。

第五,心得式。这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过回味,思考加工,产生感想、联想或收获,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当即把它记下来的一种笔记方式。这种笔记价值很高,也可以写成札记,进行旁征博引,论证辨析;或者写成体会,进行引申阐发,抒发情感,议论是非。心得主要是多写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特别是有关思路、闪光点、设想、灵感之类的东西,有时苦思冥想很久也得不到正确答案,而读书无意之中见精神,受启迪,这就是不能轻易放过,必须及时记之。

第六,百科全书式。读书时前,先把笔记本分成若干栏目,作好标记。然后读书或看某些材料时遇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或范围,认为可取,就分别将其记入已准备好的栏目里。这样记,分类清,内容

广,易查找。

第七,活页笔记式。将活页笔记随身携带,阅读时,不管遇到什么所需材料,都可以即记在活页上。一项专题内容最好记在一页上,便于过一段时间进行分门别类装订。这样久而久之,就积成了不同系统内容的活页素材。

2.做读书卡片

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做读书卡片,有利于巩固记忆,增长知识,积累资料,激发创作造。阅读书刊文献资料时,要认真思考,手脑并用,边读,边想,边记,把对学习、工作或研究有用的资料,分别记入做好的卡片。

这样做的好处是:(1)易于掌握所读内容的重点、难点、名言警句、精彩部分或重要公式、推理和结论。(2)有利于产生联想和想象,激发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素材积累多了,经过分类排列组合加工,就会由变到质变,产生信息撞击,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构思,经过研究,即可形成新认识,提出新创见,充实学术研究成果。

14.作文素材积累 篇十四

作文题目:

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 也有人说,你能走多远,天地就有多宽。1 关键词,理清关系

看多远:眼界(宽广)目光(长远)见识、视野开阔

舞台:人生成就(破开比喻)“只有…才”“因为…所以”

走多远:实践,脚踏实地

天地宽:人生境界开阔,功业伟大 准确表述关系

宽广眼界成就人生伟绩、登高方能望远、目光长远造就辉煌、脚踏实地方能成就璀璨人生

给你的作文拟一个贴切、观点明确的标题

3如何根据材料引出中心论点(1)有人说:“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的确,只有目光长远,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实现成功伟业。——《长远目光成就丰功伟业》(简单明了,开头破题、点题)(2)海子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的,“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人的眼界决定着生命的色彩与未来。——《眼界决定未来》(引用名言,印证材料,提出观点)

(3)流行歌曲唱“我要飞得更高,飞向广阔的未来”;而冰心也说“墙角的花儿,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由此可见,“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着人生的境界。——《眼界引领境界》(引用对比,综合到材料,提出观点)(4)当衣不蔽体汗如雨下的陈涉“辍耕之垄上”,谈起自己的远大志向而被庸人嘲笑时,陈涉放开眼光,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是啊,“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决定人生的境界,只有像陈涉那样志存高远,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志当存高远》(运用举例,结合材料进行剖析,提出中心论点)(5)“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眼界引领人的未来,指引我们树立远大的目标;“你能走多远,天地就有多宽”,只有目标坚定,用脚步丈量人生,才能成就丰功伟业。所以我们常说,既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赶路。因此,只有学会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异彩!——《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二者结合,求同存异,综合提出观点)你的开头怎么写?

4选择论据 标准:(1)真实(不要歪曲事实随意编造,不能写一看就不符合基本价值观的例子)

(2)准确(必须和论点相关,例子主要内涵不相似时要巧妙换角度剖析材料或舍弃)(3)典型(有说服力,有代表性,能够使人信服的,与观点高度密切相关的素材)

(4)新颖(在准确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新颖的,有时代气息和代表性地材料)

注意使用理论论据来开头或者评论,使用理论论据来引领材料之间的过渡。

(一)“目光长远”的正面、反面的理论论据积累

(1)居安思危、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得宠思辱、登山小鲁、井底之蛙、坐井观天、鼠目寸光、夜郎自大、目光如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竭泽而渔、杀鸡取卵(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求近功不安小就、“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放长线,钓大鱼”、“高灯照远亮”、“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风物长宜放眼量”

(二)素材积累(1)莎士比亚:“即使我被关在果壳之中,但自以为是天际空阔之至。” 来自教材的材料:一本《史记》给我们的材料宝库

(1)刘邦看到秦始皇的巡游仪仗,说:大丈夫当如此。(如何使用包装材料?)

开阔的眼界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狭隘,成就惊人的伟业。古往今来,成就大业的帝王莫不具有开阔的眼界。面对秦始皇浩浩荡荡地仪仗,当时还不过是备受歧视的一介亭长,刘邦却发出“大丈夫当如此”的感慨。实则在心中早已立下鸿鹄之志,暗中奋发图强,最终在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辅佐之下步步为营,登上君位,开创大汉帝国!正是因为他在一介布衣时能放开眼界,立志高远,才能引导着他不畏艰难,一步步登上辉煌的人生巅峰!由此可见,“你能看多远,舞台就有多大”,开阔的眼界引领我们超越现实的狭隘,不断攀援人生的新高度!

《 眼界决定人生的高度》

(2)项羽看到秦始皇巡游仪仗,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3)苏轼写出《教战守策》,告诫君王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4)《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第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陈涉“辍耕之垄上”,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当别人对他的理想嗤之以鼻时,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6)《逍遥游》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大鹏“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以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7)诸葛亮《隆中对》,身在草庐而知天下事,借助荆州弹丸之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8)《冯谖客孟尝君》“狡兔三窟”,到薛地烧掉债券,为孟尝君“买义”。

(9)《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目光长远,以大局为重,注重和廉颇关系的和谐,廉颇负荆请罪,最终实现“将相和”,保证了国家的安全。“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无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0)《赵世家》赵武灵王目光长远,极力主张“胡服骑射”,使国家更加强大。成王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最终也被赵武灵王说服,以国家未来为重,支持改革。

(1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2)《留侯论》张良最初目光短浅,“逞匹夫之勇”,后目光长远,顾全大局,学会忍耐,辅佐刘邦称王天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13)刘邦得天下后居安思危,“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建国之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生产,抚恤百姓,整顿吏治,建立秩序,富国强兵,使久经战乱的国家逐渐恢复元气,才为大汉地繁荣与昌盛打下了长远发展的基础。相比之下,秦始皇目光短浅,眼界狭隘,建立政权之后驱逐宾客,焚书坑儒,实行严酷地刑法,苛厉的政治,使得百姓怨声载道,人民叫苦连天,最终使偌大功业毁于一旦,使秦朝成为短命王朝。

由此可见,只有目光长远,才能居安思危,作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决策,促使一个朝代生生不息,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绵几百年。

来自社会热点的材料(1)马云(2)王健林(3)习近平(4)朱镕基(5)刘强东(6)老干妈(7)三鹿奶粉(8)褚时健

(9)“精准扶贫”

15.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篇十五

首先, 引导学生从细微入手观察生活, 学会进行深度思考。

生活的快节奏、学习的超负荷压力, 使得学生也成为行色匆匆的“赶路人”, 无暇欣赏生活的“风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细微处入手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小人物身上蕴涵的真、善、美。如, 小区中拿着微薄薪水的保安;清洁工快乐地工作, 和善地对待每位业主;发现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 小县城的红绿灯对于一些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人似乎不存在;拾荒老人在寒风中衣衫褴褛、面容凄苦;领导和老板的座驾风驰电掣、红光满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们熟视无睹的社会现象, 思考这些现象反映出的社会问题, 让学生不但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更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头脑。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日记、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作为写作素材的原始积累。

其次, 善于搜集媒体信息, 丰富自己的见闻。

仅仅靠自己的观察, 见闻毕竟有限。教师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现代化的媒体信息, 及时、快捷地了解社会事件和国际形势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反映社会事实的节目, 如“道德观察”、“说事拉理”这样反映社会美德、鞭挞丑恶现象的栏目, 从中了解小人物身上的美德, 以及其代表的良好的社会风气;也了解那些道德滑坡、良知泯灭的无耻之徒的可恨、可悲。从而增加自己的写作素材, 使文章的内容更加深广。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电视节目和网络来了解国际事件, 了解国家和国际的热门话题, 比如, 近期我国和周围国家的领土争端;日本国家领导人登上钓鱼岛事件, 以及日本为岛礁命名事件;中东地区的形势危急, 等。让学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看待国际事务, 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再是生活琐事。

另外, 要鼓励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通过对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 不但可以积累写作的素材, 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从而使得学生的文章不再是事件的列举和堆砌, 能挖掘潜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刻含义, 让自己耳闻目睹的大小事件都能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

摘要:缺乏积累, 写作内容肤浅、琐碎, 是目前高中生作文的一个大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 就要引导学生从细微入手观察生活, 学会进行深度思考。善于通过各种媒体搜集信息, 丰富自己的见闻。广泛阅读, 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16.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十六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素材

本文谈谈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素材的来源与积累问题。

一、要让学生明白记叙文写作素材的来源

记叙文所写的内容就是生活中的人与事,即人做的事或事件中人的表现,并且通过人与事来肯定生活中的真善美、否定生活中的假恶丑,那么,这个写作素材就必须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说它来自于自己经历的生活和听到的事件两个方面。

学生自己经历的生活通常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这其中发生的人与事,可以从自己亲身的经历中获取,也可以从没亲身参与但看到的经历中获取。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谈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谈起家庭中发生的事情,总是滔滔不绝。这方面的素材,初中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积累,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可入笔的东西也有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师生、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和谐相处,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帮助、共同促进,体育竞技场上生龙活虎的比赛场面,甚至于师生之间的误会、同学之间的冲突,我们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还有校园的草地、鲜花、绿树等。这些生活素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积累起很多。

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同我们紧密相连,社会生活也和我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不能局限于家庭和学校这个小圈子里,而应融入社会去感受她的气息。社会生活题材更为广泛,反映的内容更为深刻,这也就能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社会生活能反映时代特点,因此,我们在积累社会生活素材时,应紧扣时代脉搏。如,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下岗再就业、知道经济、互联网络、上网冲浪、继续教育等,都能反映时代气息。

另外,大自然气象万千,五彩缤纷,有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有奔流不息的大江大河,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有清澈干洌的山泉、味美可口的山珍,还有奇花异草、珍稀鸟兽。学生要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感受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

学生听到的人与事则可以是广泛不限的,但必须真实,也就是尽量是那些得到确认的人与事。

二、有了这些素材还要让学生学会积累

学生积累素材首先要学会对人与事的意义的分析与把握,判断人与事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即真、善、美或假、恶、丑。然后才是找到积累素材的方法,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即将获得的素材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种日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恒心,而且必须注意四点:(1)不能写成流水账,要记下一天中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人与事的重要点,不必求多;(2)要写出自己对于记下的人与事的感受与看法;(3)文字的多少不强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依具体情况而定;(4)强调写自己亲身参与的事件活动日记,如,家里组织的郊游、邻里客人的来访、学校组织的晚会、运动会、参观的一些展览、朋友之间的聚会等,而且要写出内心的感受。

总之,只要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坚持记下获取的人与事素材,天长日久,积累多了,就能在写作中随时提取运用,写起记叙文来自然会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也必是充满生活气息、内容丰富、触动人心的。

17.作文素材积累 篇十七

2、不断的寻寻觅觅,却最终摆脱不了在原地徘徊的宿命!似水流年,且行且记且珍惜,在我每一段美好的心情都会有你的身影,因为你就是我一生中的美好,最美,我们相遇最美。

3、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人在旅途,要不断的自我救赎。不是你倦了,就会有温暖的巢穴;不是你渴了,就会有潺潺的山泉;不是你冷了,就会有红泥小火炉。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几处不为人知的暗伤,等待时光去将之复原。

4、没有在最想做的时候去做的事情,都是人生的遗憾。人生需要深思熟虑,也需要一时的冲动。当你特别想做某件事时,最好能付诸行动,不要总是和那些人生的美好擦肩而过。冲动也许会付出代价,但错过也会付出遗憾的代价。

5、岁月经得起多少等待,很多人还没来得及说再见就离开了,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做就已经成为过往了。生命中,谁不曾伤过,痛过,失落过,遗憾过。不是所有的擦肩而过都会相识,不是所有的人来人往间都会刻骨。

6、思念,在悠悠岁月里悄悄沉淀;执著,在遥遥守望中风化成石。只想倾听你的声音,守候着梦中千肠百回的爱情,凭栏远眺,悠然若身,挥袖如风,秋水茵茵,一帘幽梦,编织你亘古不变的钟情……

7、风起的时候,站在落叶的街头,默数着那些被遗失的树丫,不由感叹生命的季节如此苍白,人生的际遇泛黄无常,拥有和失去相互并存,有调谢,就会春生,有叶落,就会冬来,相聚有相散,聚散终是缘,谁让谁孤单,谁背负了谁的思念?莫问,莫猜。

8、透过午后的那缕阳光,我沐浴在阳光下的那颗驿动的心,听到花开的声音。虽然花开的很静很静,静得悄然无声,但是我还是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心房开出的花,无景可比。生活;总是怨天尤人,整日的唉声叹气,羡慕别人的成就,悲观了自己的路。

9、青春,一场盛世的繁华,愿不倾城,不倾国,只倾我所有。只为过简单安稳的生活,单纯而平凡。一支素笔,一杯花茶,一段时光,浅笑又安然。

10、一个人静静的注视着天空,在那遥远的天际里,在那洁白的云端,拥有的却只有回忆。想念曾经,想念回忆,想念不来的岁月。可是,这一些都存不论我怎样气喘吁吁,始终都赶不上岁月那轻盈的步履。于是,我只能在那灯火珊的小径上,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静谧。

11、其实每个人一生之中心里总会藏着一个人,也许这个人永远都不会知道,尽管如此,这个人始终都无法被谁所替代。而那个人就像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被提起,或者轻轻的一碰,就会隐隐作痛。

12、高兴,就笑,让大家都知道。悲伤,就假装什么也没发生。

13、道理知道,未必懂。懂,未必领悟,领悟,也可以继续装糊涂。很多满口大道理的人,都在堂而皇之的违逆自己上一秒的誓言。神圣的外表下,装着多肮脏的灵魂。珍爱生命,远离这些似兽非人。

14、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取舍,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人生本来就是由酸甜苦辣组成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不必去强求什么,留给自己一点空白,平平淡淡才是真,在淡泊之中悟出人生的真谛。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18.乒乓球初中作文素材积累 篇十八

一转眼,我们就到了学校的乒乓球台前。妈妈说:“我们要按我说的规则去做。”我说:“你先把规则定下。”妈妈接着说:“规则是这样的:(1)如果你打了五个空球就刮一下鼻子,我说中文,你必须说英语,如果没说出,要打一下手掌。(2)如果我打了一个空球,就刮五下鼻子,你说中文,我必须说出英语,如果没说出,就打十下手掌。行吗?”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说:“行。”就这样比赛开始吧。

我先发球,一场激烈的比赛拉开了序幕。还没到十五分钟,我就已经输了五个球,妈妈开始说中文了,她说“鼻子”的英文怎么说?这个可难不倒我,我大声说:“nose”妈妈笑着说:“真棒!真棒!”我们又开始打球了,妈妈没注意,结果妈妈没接住这个球,我说:“水管的英文怎么说?”妈妈没有在乎就说:“waterpipe”妈妈真历害,不愧是英语老师呀!

妈妈说的中文是我都学过的英文,而我说的呢,都是一些不常用东西的中文,比如,剑、伤口、砖……,这些都是不常用的东西。

19.中学作文素材积累浅谈 篇十九

一、中学生作文素材匮乏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学生写作素材储备量不足的因素, 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两个原因:

观察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不能从生活中提取和积累素材。写作活动本质是反映生活, 因此写作的内容必须要从生活而来。但是现实的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中学生没有做一个有心人, 没有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体悟, 因此不能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作文素材。因此, 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隐藏的美的事物和美的道理, 让他们认识到只有生活才是写作素材最好的源头。

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不能从书籍中获取养料和素材。在主动阅读中发现的材料, 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十分深刻的。很多中学生有限的人和事都是从教科书中而来的, 因此笔下的素材皆是一些人云亦云、妇孺皆知的材料, 缺乏新颖的、生动的材料。因此, 要引导学生养成经常阅读的好习惯, 最好是每天都要坚持看一些经典的著作。同时, 还有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式, 如摘录法、批注法等等。

二、中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探究

那么, 该如何积累写作的素材呢?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一些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1.从文本中去巧借素材, 以“巧”见长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篇目, 可以说篇篇有特色, 都是精品文章。而现实的误区是, 很多学生围绕字、词去掌握, 把文章分解的支离破碎, 反而忽视了作品在语言、形式、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对自己写作上的作用。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 从每篇课文中发掘题材, 切身体会到一些写作的真谛。

最重要的是, 学生课文中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的技巧。刘熙载说:“兵非将不御, 射非鹄不志”, 因此一定要用主题去统帅材料。如:课文《最后一课》普法战争可写的内容不计其数, 怎样来表现法国人民的亡国之痛、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呢, 作者没有描写炮火纷飞的战场, 没有描写断墙残垣的废墟, 也没有描写人们失去亲人的痛苦。而是巧选角度, 通过一个平时爱逃学的小学生的眼睛, 叙写了“最后一课”, 将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经过这节课启发点拨后, 有个学生在半命题作文“一个的微笑”中写了一篇《一个爱的微笑》, 内容以父亲为了给女儿剪指甲为中心事件, 运用顺序与插叙结合的记叙方式, 用“父亲的微笑”贯穿始终, 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女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爱。

另外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 也可以成为我们学生写作中最好的素材。如以国事为重, 不计个人得失的屈原、蔺相如、文天祥;爱憎分明的鲁迅、朱自清、闻一多;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布鲁诺、居里夫人等。在表现人物崇高气节时, 有孟子的“舍生取义”,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在表现传统美德时, 有“满招损, 谦受益”、“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 都是我们写作时极好的素材。只有利用好课本这取之不尽的仓库, 并活而巧用, 一定能让我们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充实、更具有说服性。

2.从阅读中去积累素材, 以“活”见长

除了要求学生多关注语文课本, 课后应指导学生多读中外名著, 报刊杂志来获取更多的素材。一本书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读书就是与作者面对面的对话, 因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既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又能使他们获取更多的素材。

譬如, 在以“诚信”为主题的作文中, 有的学生选用阿Q为写作对象, 写了一篇《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景》。通过阿Q的口吻, 讽刺了现实社会, 文章的结尾则是对诚信主题的升华。显然, 小作者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是十分深刻的。有的同学借助《水浒传》的题材, 写的一篇《朱贵开店》, 让朱贵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现代开店, 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个人物的开店来反映现实生活, 揭露现实生活。这些同学的做法, 应该要给予高度肯定。

但是现在的课外书浩瀚如海, 精华与糟粕并存。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展课外阅读, 帮助他们选择精品, 防止一些低级趣味的书籍进入学生阅读空间。与此同时, 为他们介绍有效的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阅读摘抄本, 随时摘录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段。或者写下阅读后的感受、体会。为了使他们读书时有更明确的目标, 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交流, 通过读、摘、写、谈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能灵活积累并合理运用素材。这样学生“日积月累, 方能生悟”,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有创新意识。

3.从生活中去寻觅素材, 以“真”见长

生活是“源”, 写作是“流”, “源”开则“流”畅, “源”塞则“流”竭。当今一些中学生写作文时, 总喜欢虚构, 编造一些离奇的情节、荒诞的故事, 从不写真实生活, 对生活熟视无睹, 致使许多好素材从身边溜走。如半命题作文“我看”, 我班有学生写《我看金庸》、《我看棋如人生》, 初看文题不错, 但细细品读后, 发现前者对“金庸”却知之甚少, 而后者则是连下棋的基本技巧一窍不通。

相反, 紧贴生活选材, 写自己的亲身经历,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真实的东西则更吸引人, 更能感动人。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通过对父亲很平常的“背影”的叙写, 把父子之间的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应该鼓励学生善于汲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 来展现人世间的冷暖和风情。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微笑, 一缕白发, 一个眼神, 一滴泪水, 都可以牵动你的情思, 激发你的写作欲望。

也就是说, 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教同学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细心观察生活, 用心去感受生活。同时, 要随时把所闻所感的东西记下来, 就像矛盾所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草薄, 无论走到哪里, 你要竖起耳朵, 睁开眼睛, 象哨兵似的警觉, 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你要找你的生活圈子以外的人做朋友, 和他们交谈, 记录他们的话, 记下你随时随地对他们的观察的所得。”要坚信, 只要学生日积月累, 一定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4.从社会新事物与新热点出发, 以“新”见长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能否从生活中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新鲜”素材, 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之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 学生只得“一心只读教科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样远离生活的写作活动, 必定是材料平淡无奇, 文笔索然无味。为了调动他们写作积极性, 教师引导他们形成关注网络新媒体和报刊杂志的良好习惯, 学会积累社会中的新材料。

例如, 在一次以“勤奋”为对象的写作练习中, 许多同学仍然引用名人张海迪、爱迪生这些老掉牙的例子, 实在让人倒胃口。相反有位同学却援引了当时新近热播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 文章这样写道:“杜拉拉经典地演绎了从公司基层做起凭着智慧和善于抓住机会一步步升迁成长的过程。所以, 即使是杜拉拉这样没有背景、没有出众的相貌、没有知名大学的学历, 只有一颗不屈不挠, 勤奋向上的心, 职场女性也能在竞争纷杂的职场中步步高升。”这样的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又如话题作文“母爱”, 有位同学联想到2009 年度楚天传媒的获奖者“暴走妈妈”陈玉容:“她7 个月每天暴走10 公里, 风雨无阻, 只为割肝救子, 她用脚步丈量母爱的伟大, 她用深情换来儿子的生机。母爱如山, 而最高尚最珍贵之处也正在于其不计回报的大爱无私。”两位同学用自己的眼光审视生活, 观察当今丰富多彩社会, 用自己语言表达对生活独特感受, 这样鲜活的素材, 怎能不让老师眼睛一亮。

5.从自己的躬行中去挖掘素材, 以“深”见长

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活动中亲身感受生活及学习的乐趣, 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在的中学生语文中都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根据活动的要求, 学生的实际情况,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学生自由作文提供绝妙的素材。

在《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全班同学人人参与, 从组织到展示整个活动过程, 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的同学就以《这堂有趣的语文课》 为题记录下了精彩的环节。在聆听了大学教授的“感恩”讲座, 全场同学都被深深感动, 有个同学的习作《我为此而感动》, 挖掘出了这个素材, 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深度了。

在活动中, 老师要做好引导,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尽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不仅停留在“玩”上。要做一个有心人, 用心记下活动的每一个过程, 随着活动的增多, 还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兴趣, 这样不仅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而且为作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素材, 可谓一举三得。

上一篇:佘山游作文下一篇:护理差错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