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能监察会议纪要(共9篇)
1.企业效能监察会议纪要 篇一
效能监察
书目封面效能监察是权利人充分授权下对各级管理者及其领导组织的勤政和能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整改的行政监察。包含了对管理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管理学及理论应用的行为监察,包含了服务于权利人的对管理效力及利益实现情况的目标监察,是以取得经济、社会、技术、管理进步为目标的能效监察。
目录
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行政监察工作意义上的效能监察内容,主要是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具体三个层次
(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事,是否执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在通常情况下,依法行政既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又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证,因此也是行政效能监察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计划既是行政管理的指南,又是行政管理的目标。计划实际上就是国家和行政组织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平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一种定约形式。定约的执行情况就成为行政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标准。
(3)看其是否合理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合理地、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条件,充分发挥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理想的行政管理效能。在合理程度上,可以纵向比,主要同本部门过去比;可以横向比,同性质、条件差不多的部门比。
合理的行政管理会使行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使行政管理中的问题等于恰当解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行政管理行为的合理性是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效能监察是区别于廉政监察、职级考察和绩效考核等重要的主动管理手段,具有监察对象全面、对比指标系统、行为关系独立、行政权力充分和能效目标明确的特点。
明确的特点
(1)监察对象全面,是指围绕勤政、能政展开多方面的监察工作,与权利人利益相关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团队建设等等都可列入监察范畴,可以涵盖所有管理工作。(2)对比指标系统,是指监察工作本身的特色,就是说效能监察讲究依据和逻辑,从理性管理角度,形成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比评价并分析改进管理工作。(3)行为关系独立,是指效能监察工作是就事论事,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来取舍,管理行为上并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者岗位的职责,可以在一般行政构架外统筹和分配具体的管理资源、调节管理任务和采取风险应对,以实现目标。(4)行政权力充分,是指效能监察工作依托于行政权力的支持,在充分的行政权力支持下,充分调度和发挥人力、财力支持;另一层含义就是监察工作是对权利人负责,代表权利人履行监察职责,不受中层意见干扰。(5)能效目标明确,是指效能监察工作的优劣和取舍是以三效和三力来判断的,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有明确三效和三力来作为取舍或目标依据。
企业效能监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简称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在这里,相关经营管理者是指除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以外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具有经营管理职权的人员。对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的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
目录
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发展历史
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相关信息
编辑本段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注音】qǐyâxiàonãngjiānchá或者说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综合性的监督,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效能监察这个概念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确立以后,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苏联、东欧等国家监督政府工作效率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正式阐明了效能监察这一概念,他说:“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1990年6月在贯彻行政诉讼法研讨会上,尉健行同志又讲到:“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一般称为执法监察。考察政府机关执法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有效率,二是看是否廉洁。因此,我们又把执法监察主要分为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两个部分。”在这之后,尉健行同志对效能监察的标准、重点内容等方面还有过多次讲话。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又多次对效能监察的内涵、标准、方法、作用及组织作了明确论述。专家们又对其内涵开展了研究,在一些书刊、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课中,对效能监察的理论思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同行业的各企业在各个经营管理领域也在全面的深入的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强内部监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效能监察概念提出伊始,效能监察工作及其相关理论一直处于积极探索和发展之中,效能监察工作大概经历了启蒙、起步、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全国效能监察著名专家、效能监察理论开创与实践第一人刘占书先生为效能监察学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鼻祖式的贡献。目前,效能监察总体上还处在经验积累、理论探索的发展与现代企业效能监察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做法各有其长,各有特色。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我国企业一项富有特色的企业内部监督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监督作用,也是企业监察部门切入工作中心的重要工作形式。因此,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效能监
察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监督管理机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也有了长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监督保证作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空间与时间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管理信息日趋繁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步突现出来,存在一些问题或现象。
1、一些企业的行政领导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本身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配备不全,因而难以在监察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所作为,这是制约企业效能监察发展与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2、企业效能监察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这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但各个做法不一。国家法律、上级机关对企业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职责等不清楚,不能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其他监督形式相区别,没有系统统一的规定、制度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规范。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缺乏对企业效能监察作用的科学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常把企业效能监察看成是查问题、办案件,变成“亡羊补牢”,或者看成是与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督工作相重复,认为“手伸得过长,种别人的田”。效能监察的“一能三效”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涵认识不深刻,不能对效能监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4、企业监察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效能监察是企业的一项具专业性、综合性很强、内部协调难度大的内部监督活动,一些单位监察人员的数量、质量能力都难以适应效能监察的技能要求,要让他们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主导、牵头和协调组织作用,可见工作难度之大。
5、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走形式主义,为效能监察而效能监察,工作浮在面上,存在两张皮现象,“虎头蛇尾”;二是事后“救火”,有举报、发生了问题,才组织去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成了消防与事后调查补救,没有发挥效能监察应有的预防作用与过程监督作用;三是效能监察目标与实施过程中的监察标准不很明确,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四是监察内容模糊,效能监察的对象确定、现场实施工作、方法选择不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五是效能监察成果的评价缺乏标准,成果评价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正确发展的导向;六是缺乏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与研究。由于以上这样一些问题或现象的存在,致使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一直处在一个经验积累、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一些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工作效果也不明显,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怎样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一书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系统思考和探索。效能监察学科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行政效能监察,着力于对政府组织、公共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时限性四个方面进行监察;一个分支是企业效能监察,着力于对赢利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生产力(效能)为目的,以业务流程为监察对象,围绕流程的流程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过程符合性、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和业务流程设计适宜性,即“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进行检察;以下是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术语与定义研究成果总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体系所构成的制度建设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集合。效能监察工作体系:是企业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为监察单元,围绕企业制度建设与执行为监察内容,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效能监察工作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旨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企业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等, 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所进行的审查、建议与督促改进活动。从监察“人”的角度,是廉洁从业、勤勉从业和优质从业的综合监察活动,从管理学的角度,是以流程为单元和对象,对流程运行效能进行的审查、建议、督促改进的活动。流程运行效能即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一能三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业务流程:组织为实现业务的某一特定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控制的步骤、活动与方法的集合。效能监察对象:开展效能监察活动所要审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循环)。“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中的围绕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四性”定义分别为:制度建设的充分性:企业现存业务制度体系覆盖业务流程运行的全过程、目标,满足制度建设预期要求的程度。业务过程的符合性:验证业务行为过程按照制度建设体系要求运行的符合程度。业务结果的有效性:经营管理行为过程的实际结果达到制度建设预期管理目标的程度。制度建设的适宜性:制度建设体系的运行成本与实现制度建设预期目标的经济合理性程度。效能监察点:企业某一业务流程中对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造成潜在不确定性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测试点:制度建设体系中确保影响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点)处于受控的业务控制点。不合格:企业实际制度建设体系、过程与结果没有满足制度建设充分性、或符合性、或有效性、或适宜性的情形。效能监察发现:将收集到的监察证据对照监察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控制标准、预期目标进行评价的结果。效能监察建议:对已发现的尚未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的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要求。效能监察决定:对己发现的并已构成违反企业制度、业务结果没有实现管理目标和业务行为与结果已经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务必执行的整改、问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监察要求。效能监察报告:对效能监察活动过程和结果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并经过审批后的正式表达。2006年8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适用本办法。”《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出台,是企业效能监察定位与制度化推进的里程碑。2009年5月18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评价操作指南(试行)》,为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科学评价体系,推动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发展是企业效能监察发展的另一里程碑。这套评价操作指南适合行政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也适合现代企业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当然,具体操作中,评价指标设计会存在不同。
编辑本段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一)合法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
(二)合规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
(三)合理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在职责权限内的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
(四)时限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对有特殊时限要求的管理事项不得擅自延长或者缩短时限。”“效能监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围绕企业经营中心,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建立节约型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效益。
(二)依法监察原则。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执纪必严,激励守法合规行为。
(三)实事求是原则。重调查研究、重证据,客观公正。
(四)协调统一原则。监察与纪检、监事会和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相协调;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与服务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促进制度建设与提高企业效能相统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教育与奖惩相统一。”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
2.企业效能监察会议纪要 篇二
(一)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各所属单位、内部部门、各级管理者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
(二)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重点检查有关经营管理者是否遵循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时限性等四项标准履行职责:
(1) 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应该是合法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并接受监督, 即所谓合法性;
(2) 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要符合相关管理程序和业务流程, 即所谓合规性;
(3) 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在职权范围内的合理量裁应该符合成本效益等管理原则, 即所谓合理性;
(4) 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对强调有时限要求的事项不可以擅自改变时限, 即所谓时限性。
(三)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应坚持的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法监察的原则。
(四)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
(1) 企业各级领导依据法规和授权履行职责的情况;
(2) 企业内部各岗位和业务流程的工作质量和数量;
(3) 对企业经济效益、管理效率可能产生影响的重点问题。
(五)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方式:主要采取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
(六)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程序一般为:首先是确定效能监察项目、进行效能监察立项审批等;第二是制定效能监察项目实施方案、下达效能监察通知等准备工作;第三是组织实施具体效能监察工作;第四在效能监察现场工作初步完成后拟定效能监察报告;第五是提出效能监察处理意见和建议;第六是检查落实效能监察发现披露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最后是评审、总结和效能监察资料归档等。
(七) 下面笔者以某国有大型煤化工销售企业为例, 谈谈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
(1) 围绕经营活动开展效能监察。主要监督检查管理层有关人员在日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是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管理层在“三重一大”等决策方面, 有无违反集体决策程序, 个人擅自决定企业的大额资金运作、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重要人事任免等事项的行为。
(2) 围绕煤炭销售、油化品销售开展效能监察, 主要监察是否按照企业制度规定确定销售价格, 有无擅自定价的问题;在贸易煤销售过程中, 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销售;是否准确结算销售合同收款金额, 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在电子交易方面是否执行企业的有关规定;是否建立电子交易台账并动态更新每笔交易实际情况以便及时跟踪产品发货、到货情况;有无违反煤质管理相关规定, 是否按照规定程序执行采、制样及化验流程, 是否及时与港口进行结果比对, 确保化验结果准确、及时;是否定期检测煤质偏差并进行数据分析, 确保化验结果偏差在合理范围内。
(3) 围绕设备管理进行效能监察。主要监督检查固定资产有无明细帐, 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否按照神华集团的规章制度转让国有资产, 若未按照制度执行, 是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 围绕合同管理进行效能监察。主要监察合同签订前是否对签约方的资质进行审查, 是否执行合同签订的审批程序, 是否按照合同履行, 是否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以及是否存在未能正确履行合同遭受损失的问题。
(5) 围绕资产、财务管理开展效能监察。主要监督检查是否按照国家及上级的有关财政法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是否按照预算计划, 消耗定额和费用标准, 加强对成本和支出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
(6) 围绕招标采购方面开展效能监察, 主要监督检查在招标采购方面是否按照企业的规定执行, 是否存在因盲目采购造成设备积压浪费的问题。
(7) 围绕基建及其它工程项目开展效能监察。主要监督检查是否按国家和上级的有关规定进行报批立项、报建、招标投标、工程质量验收;是否在工程管理上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加强资金管理及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 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定额标准审核工程量、工程费用。
(八) 企业效能监察的工作目标:通过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错漏舞弊行为;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探究, 提出准确、妥善的改进意见, 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和妥善的应对措施, 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并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 规范领导干部的管理行为;通过效能监察的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 促进企业管理层有关人员廉洁勤政、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 对于目前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以及实现国有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的审计监察机构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企业的内部制度, 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为根本目标, 重点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的监督检查, 旨在发现经营管理制度缺陷, 纠正经营管理行为偏差的工作。
关键词:企业效能,监察
参考文献
[1]李旭玉, 季颖.如何进一步提高企业效能监察的有效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S2) .
3.将效能监察融入企业管理 篇三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夯实效能监察的基础工作
要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首先必须强化教育,坚持教育为主,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做到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不断提高全体员工对效能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去,促进效能监察工作的深入开展。西电公司在党政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西电集团网站、西电集团报、西电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的优势,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专题学习、开辟宣传专栏、订阅刊物、印发通报等形式加大了效能监察的宣传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大家对效能监察的认识,增强了自我约束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为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西电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工作,为更好地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全面落实国资委关于对不良资产责任认定和处理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清产核资领导小组、不良资产处置办公室和不良资产责任追究办公室,落实了领导责任和相关部门责任及管理职责,公司党政领导、总会计师、纪委书记带头,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生产、科技、规划、组织人事等部门人员均参与其中,各负其责。所属大部分单位也成立了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公司党政领导亲自抓,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运作体系,为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围绕中心,改善管理,将效能监察融入企业管理
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中的再管理,监督中的再监督。紧密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将效能监察融入企业管理是确保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在实际工作中,西电公司将效能监察工作纳入惩防体系建设整体规划,每年初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专项安排,并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把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职工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作为效能监察工作的切入点,做到效能监察任务与企业中心工作相一致,效能监察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相一致,效能监察内容与职工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相一致,在抓落实、抓成效上下功夫,实现效能监察与企业管理相融合,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方式,堵塞管理漏洞,切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围绕不良资产管理开展效能监察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部署,结合西电公司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效能监察的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即不良资产管理、物资采购和招标管理工作,其中不良资产管理着重抓好对不良资产处置、清收变现、资金入账、销案和责任追究工作的监督。
监督检查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一是处置前期,采取重点检查和部分抽查的形式,严格清查已核销不良资产,落实责任人进行专管,要求财务部门定期上报账销案存资产变动情况,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和查看账销案存资产处置财务报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账簿进行双向核对,做到账面清晰,专人负责,放置有序,标识清楚,出库有手续,账簿有登记。二是处置审批阶段,严格执行不良资产处置审批制度,督促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填写《账销案存资产处置申请明细表》,列明拟处置资产的名称、数量、原账面价值、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内容,再由归口处置部门根据处置资产的特点进行实地考察、市场调研,与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商定处置去向、方式、底价后报主管领导审批。三是处置过程中,督促处置部门按程序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对资产进行变现处置,保证处置资产公开、处置渠道公开、处置价格公开,确保不良资产处置不走过场,不弄虚作假,最大限度减少企业资产损失。据统计,纪检监察部门参与不良资产处置5794项,涉及金额6913.31488万元。
监督检查不良资产的清理、追索、清收变现和资金入账情况。纪检监察部门积极督促各职能部门加紧对不良资产的清理、追索和清收变现工作,将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人,必要时纪检监察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对已处置不良资产单项(台、批次)的损失金额进行逐一核实,并对入账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杜绝发生资金体外循环的违纪现象。据统计,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追索收回不良资产2772.485157万元,回收的资金严格按照规定入账。
监督检查不良资产的销案工作。截至2006年7月末已销案资产总额为12985.19万元,占账销案存资产总额的86.83%(扣除改制剥离企业不良资产达96.9%),其中:符合《中央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规则》(国资发评价〔2005〕13号文)规定,已经企业内部审批程序批准销案的资产价值为4038.23万元,占账销案存资产总额的27%,;账销案存资产通过抵账、出售或生产修旧利废领用后,销案资产价值8946.96万元,占账销案存资产总额的59.83%;2006年7月末账销案存资产结余1969.84万元(含改制剥离企业不良资产1507万元)。
严格不良资产损失责任认定和追究工作。依据西电公司《关于进一步盘活已核销不良资产和加强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清产核资不良资产损失责任认定和追究工作的实施办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注重证据资料的收集,在客观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准确认定问题的性质,公正认定责任,确保每一笔资产类别明确、损失原因清楚、责任人落实。截至2006年底,纪检监察部门参与不良资产责任认定总数为6160项,认定责任人总计279人,责任追究处理1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给予经济处罚5人,给予口头、书面通报批评的144件。
围绕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开展效能监察
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是易发生腐败的关键环节,为避免和遏制腐败的滋生,我们对这些重点部位实行了严格的监控。
在物资采购方面,严格实行比质、比价、集中采购和统一管理制度,对小批量的难以采用比价和招标采购的物资,进行合理安排,将小项目合为大项目集中招标采购,并坚持采购员询价报价、部门计划员审核和部门负责人审查、财务部价格组审批的三级审批制度。
在工程建设项目上,坚持项目法人负责制和廉洁承诺制,涉及重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必须招标,而且必须有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确保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对招标文件的编制、投标单位的资格预审、招投标过程、合同履行过程以及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等环节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防止暗箱操作,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西电公司“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7年、2008年技改、基建项目非常多,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避免所属单位重复发标、反复发标,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现象,同时又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西电公司对“十一五”技改基建项目在陕西相关媒体共同打包发标,集中招标实行统一审核,并一次审查,两年内有效,确保投标单位资质、信誉、业绩的可靠性。为加强对专项工作的监督,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们还专门制订了《西电公司效能监察实施办法》、《西电公司物资采购专项监察办法(试行)》和《西电公司招标管理专项监察办法(试行)》,并成立监督检查工作组,加强对物资采购和基建技改项目招标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规范物资采购和工程招标程序。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总结提高,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效能监察的长效机制
开展效能监察,把监察关口前移,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漏洞,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有几点体会如下:
领导重视,统一部署,是效能监察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统一领导,部署有力,重点突出,效能监察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西电公司及所属单位都成立了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的监察项目,在公司统一确定年度监察范围、重点部位的基础上,由各单位结合企业实际确定具体监察立项。对确定的监察项目,法人代表都要亲自审定并签字确认,主管领导对工作进展情况要进行督促检查,确保了效能监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是效能监察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企业效能监察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任务繁重,仅靠纪检监察部门“单枪作战”远远不够,必须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到各部门密切配合,自查检查不走过场,形成监督合力。实际工作中,在效能监察立项的同时,我们便明确了项目负责人、项目实施部门和实施措施,将项目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主要职能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发挥联动监督力量,确保了效能监察项目有效实施。
整章建制,边查边改,强化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实施效能监察的根本目的。在效能监察工作中,我们重视制度建设,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监察建议,责成职能部门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找原因,建立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防止类似问题的再发生。
创新监管方式,建立效能监察的长效机制,是巩固效能监察成果的保证。监察工作要有重点,要围绕人、财、物等重要岗位、重点部门统一实施监察,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增强效能监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讲究工作方法,注重实效,以事前预防性监察、事中跟踪性监察、事后改进性监察为基本形式,突出事前、事中监督,使效能监察工作更贴近实际,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促进效能监察工作的更深入开展;对效能监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效能监察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运用科学的监察方法保障效能监察的深入长效开展,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4.企业效能监察的定义 篇四
作者:樊光中
怎样来认识企业效能监察?目前,对企业效能监察的认识并不十分统一。
企业效能监察是以企业行政领导为主,由企业监察机构组织协调,业务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监督检查。这是我们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认识。
许多企业的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会计监督、经济核算、审计监督等力量,针对企业的投资、担保、工程款、备用金、不良债权债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实施效能监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或者针对经济效益、企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组织效能监察等等。这是否表明企业效能监察主要就是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责任追查处理、警示的过程?但这只是揭示了效能监察本质的一个方面。
企业效能监察可以说是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状态下不断改良企业内部监督和提高内部架子效果的探索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综合性监督工作。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化工部的刘占书先生提出了企业效能监察,并且在化工系统内部开展实施。1989年,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效能监察”,当时提出效能监察的目的是“一能三效”,但大家对企业效能监察含义理解并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认识。目前在各企业对效能监察的含义理解有多种,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管理效能的监察,即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监督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的监察,目的在于促使监察对象增强工作责任心,艰苦创业,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进一步发现和扩大案件线索,推进反腐败工作,认为“效能监察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是高一层次的管理和监督”(见刘占书《效能监察讲课提纲》)。
第二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为企业中心任务服务的,认为“没有企业,就没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也就没有效能监察”(见中国联通纪检组监察室《从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实践看效能监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一文)。
第三种观点认为从管理学角度来看效能监察是属于现代管理学中监督体系的范畴,是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从管理内容角度看效能监察不是监督职能的全部,只是监督工作的一个方面(见王志宗《企业效能监察的理论基础和工作原理研究》)。
第四种观点认为企业效能监察是对暴露出的经营管理问题的调查、核实与责任追究,甚至跟企业纪检监察的案件查办等同或紧密联系到一块。
第五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指行政监察部门为达到“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对监察对象是否依法、合理履行职责,执行职能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实际社会效应等情况进行的行政监察活动(见中国铝业公司中州铝厂纪委监察室《企业效能监察若干问题探讨》)。
第六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对监督对象的管理效能,包括其履行职责、照章办事的效率、效益和效果的监督检查(见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纪检组监察部《关于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创新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上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定义企业效能监察的。第一种观点从作用出发来认识效能监察的含义,第二种观点从重要性来认识效能监察,第三种观点从性质来认识效能监察,第四种观点从效能监察介入的时机与工作内容来认识效能监察,第五种观点引自行政效能监察的定义,从行政效能监察的理解来认识企业效能监察,第六种观点认为效能监察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监控环节上具有综合监督性质的一项工作,是管理环节中的一个监督环节。这些观点都从某一个侧面揭示了效能监察的内涵。在这些内涵基础上,企业效能监察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管理与监督是效能监察本质属性同时具有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效能监察的本质属性既不单纯是监督性,也不单纯是管理性,而是管理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单纯讲管理,效能监察也就缺乏其应有的作用和特色;专门讲监督,效能监察也就被局限了发展的空间。对企业效能监察的本质含义没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效能监察职能的定位和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下面是本书对企业效能监察的定义。
企业效能监察的定义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等, 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所进行的审查、建议与督促改进活动。
5.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经验做法 篇五
完善制度规范运作找文章到更多原创-(http:///)
机电安装公司近3年来,在工期紧、工程量大、人员流动频繁,资金供应缺口
较大等诸多不利情况下,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屡创新高,其中2005年总产值达到3.02亿元,实现了超常规、跨跃式发展目标。作为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做到了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在促进公司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构建廉政预警纠错机制,确保实现发展目标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其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作法是: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搭建强有力的效能监察工作平台
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职权涉及到哪里,监督就在哪里发挥作用。首先我们坚持公司领导班子进行分权式管理,建立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了决策程序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像企业人事任免、收入分配、项目投标、大宗材料采购等重大问题上都是班子集体研究,共同决策的,具体工作由业务部门办理。其次坚持对过去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修改和完善,重新出台了公司经营管理制度汇编,用制度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经营行为。
加强监督制约。效能监察工作是涉及到多方面、多领域和多层次的一项综合性工作,操作难度大、政策性强。在工作中,效能监察领导小组,一是坚持与安全、企业财务、审计等职能管理部门相互联手、积极配合,实现监督信息的资源共享,搭建一个纵横联动、配合默契的信息交换平台和监督监察平台,不仅弥补了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局限性,极大地拓宽了工作视野,同时也增强了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坚持厂务公开制度,如大宗设备、物资采购、医药费报销、废旧物资管理、通讯费用、招待费用以及工资收入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定期在公司公开栏上张榜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基层单位通过厂务公开工作,过去职工反映很大的食堂伙食差的问题,通过对食品采购价格的公开公示,改善了伙食质量,消除了职工的猜测,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创新管理机制。公司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定期组织财务、劳资、材料、机电等部门,对基层单位、项目部的经营管理工作大检查,现场解决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公司内部通报情况,表彰先进,督促落后,确保公司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令行禁止。如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并推行了“精、包、减、控、放”五字管理法,建议撤销亏损单位汽车队,重组红楼商场,分流人员,盘活资产,并根据形势需要,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又如在资金管理上,要求基层单位、项目部的资金,原则上直接进入公司收入帐户,需要使用资金的,必须先提出申请,由公司统筹调度,杜绝资金体外循环。这样公司就把零散资金,通过集中,充分地发挥了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了各项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到纠建结合。为了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实效性,公司根据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对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改进。一是注重对制度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因管理制度滞后造成混乱失控。如,坚持对项目部会计凭证的日常审核、计算机录入审核;定期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检查,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到项目部现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针对以往非生产性开支费用过大问题,效能监察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了问题症结所在,颁发了从严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管理办法。对办公用品、差旅费、办公电话等进行了限额控制,尤其是对手机话费实行货币化管理后,公司在各项业务工作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手机话费一直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二、选题立项,找准效能监察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公司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近年来企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生产经营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进行选题立项。
一是把非生产性开支列入效能监察重点内容进行立项。从2004年就制定了从严非生产性开支五项管理办法,尤其是对招待费管理更为严格,从指标控制、报销审核、对外公示几个环节进行监控,收到了较好效果。2005年公司承揽工程量比上年增加1个亿,在施工项目点多、面广、战线长、工程结算数量和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招待费比上年还降低了2.86,非生产性开支下降了19.44。
6.企业效能监察会议纪要 篇六
一、正视当前铁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铁路企业开展效能监察活动较早,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能监察的普及率不能令人满意,效能监察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仍然有一些薄弱环节应引起我们重视和改进。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存在重视廉正监督、忽视效能监督的现象,或有将效能监察等同于纪检监察的认识,这是对效能监察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对开展效能监察的作用了解不透。
二是效能监察的机制尚不完善。迄今为止,效能监察的程序性法规还没有出台,而现有的可以作为效能监察依据的法规过于原则,特别是铁路企业效能监察的制度尚不配套,操作各行其道,相比廉正监察工作,存在制度不够健全、操作不够规范的问题。对于“不作为、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失职”等效能方面的问题不能有效制止,老办法不管用,新的办法又没建立起来,致使监察起来无规可循,无矩可蹈。
三是把握不了效能监察的方法和途径。有些单位把对暴露问题的追究和处理看成效能监察,也有的把纪检监察混同于效能监察,这都是片面和错误的,它忽视了效能监察“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的功效。
四是效能监察奖惩方面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有的只奖不惩,有的只惩不奖,同时,还有许多问题研究不够,比如工作标准评定的问题、数据客观准确性的问题、奖惩的标准及效果问题都没能认真的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在平时的业绩考评上不够规范或存在忽视考核的现象,使效能监察奖惩缺乏必要的依据。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效能监察工作的作用理解不深,忽视了效能监察对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效能监察工作不是单纯的防止违规违纪行为,对铁路企业来说,效能监察工作也是生产力。通过完善的效能监察可以节约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提高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带来长远的社会效益,从而带来间接的经济效益,可以凝聚职工人心,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内在的生产力。
二、完善效能监察机制,为进一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做好铺垫
机制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可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便于我们正确地开展效能监察活动。
首先,建立领导机制。加强组织,健全机构,是保障效能监察工作运行的关键。铁路企业要专门成立以行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行政副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纪检监察、财务、计划、技术、物资、企管等业务骨干为成员的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并建立行政主要领导负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专业职能部门配合参与的工作运行机制。
其次,完善教育机制。一是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活动,使广大职工明确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对效能监察工作的认识,达到积极主动配合效能监察的目的。二是对效能监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效能监察业务知识,以便于效能监察工作的正确顺利开展。三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根据阶段性的特点和效能建设的要求进行不间断的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教育。
第三,健全立项机制。立项机制的建立可以把超前防范与过程监督结合起来,把加强管理与查处问题结合起来,把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与推动廉正建设结合起来。当前,铁路企业应在确定立项重点、制订立项标准、规范立项程序三个方面完善机制建设。
第四,确立考评机制。积极探索绩效量化考核,建立科学、量化和可操作性的绩效考评办法,制定出效能激励机制和告诫诫免制度,与当前铁路企业开展的干部末位淘汰制和职工待岗办法结合起来,把绩效考核的最差人员和行政效能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作为一票否决的条件。
三、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把握四个环节
1、建立健全效能监察网络。仅有规范的工作机制尚不能保证效能监察工作的落实,必须将效能监察工作从建章立制向监督落实推进,健全效能监察网络,建立强有力的制约机制,多管齐下,切实改变重制度轻监督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强效能监察力量。选拔各层面的优秀职工代表、优秀党员充实到效能监察队伍中,建成固定的监察组织,对于阶段工作或单一工程,可以指定工作骨干中的优秀人员担任临时监察员,从而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便于效能监察领导机构掌握全面情况。另一方面,积极拓宽监督渠道,要形成上级与下级相互监督、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生动局面,真正建成立体交叉的监督网络。
2、把握专项效能监察的过程和途径。专项效能监察主要是解决企业管理某一时段、某一管理方面或某一重大项目影响安全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它是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方法。专项效能监察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调查摸底,选题立项;找出问题,查清原因;分清责任,适当奖惩;提出建议,改进管理。在调查阶段,要注意核实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分析有关的报表台帐,掌握准确的数据。实施的途径有:一是检查管理的效率、效果为切入点。检查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的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以考评其是否称职。
3、围绕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效能监察。效能监察工作必须盯住管理的薄弱环节,盯住最易出问题的单位和部门,盯住投资额大的重点项目。对于铁路企业来讲,抓住群众所关心的重点环节和热点问题,就把握了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必须在安全生产、物资采购、工程管理、干部任免、招待费使用等方面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中,重点监察制度落实情况、安全职责履行情况和责任心情况;物资采购中,监察招标工作制度的落实,实现流程规范化、工作程序化、结果最优化;在工程管理工作中,从立项开始到竣工决策的全过程进行监察审计,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减少损失浪费;在干部任免工作中,监察任免程序的规范性,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示;在招待费使用方面,监察制度的落实情况和违规操作问题,真正做到合理开支,勤俭建企。
4、从严考核,奖惩分明。紧紧抓抓廉洁、高效这个关键环节,敢于动真格,本着“有诉必理、有理必果”的原则,采取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办法,切实查清问题,严肃处理。在平时的绩效考评中,要确保考评的质量和准确度,必须把握四个环节:一是客观、深入在分析班子内部的“背靠背”评价情况,二是广泛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三是认真开展效能民主评议、测评和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工作,四是收集考评主体的有关举报、投诉情况。同时,要把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好,奖惩分明,切实做到“三挂钩”:一是与干部任免使用挂钩。对那些认真执行效能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的,要进行表彰奖励,给以重任提拔;对实施效能建设不好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仍不思改正、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予以处理。二是与评先创优挂钩。要把效能建设情况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实施不好,责任范围内发现办事拖拉、不作为、发生安全事故、经费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坚决取消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资格,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应予以取消。三是与经济奖惩挂钩。这也是加强效能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效能建设落实好、成效大的,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乃至重奖,否则,必须大胆运用经济处罚手段。
四、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效能监察工作不是“单打一”,也不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独行其事,它与单位其他部门、企业管理和企业的自我约束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是摆正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在效能监察中,纪检监察部门应是监察主体,其他职能部门是被监察对象,在效能监察立项中,项目的承办部门一般是纪检监察部门。因此,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中要注意找准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业务部门完成工作任务,也不能把业务部门正常履行职责的工作当作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分清监察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不同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
二是处理好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管理的关系。铁路企业效能监察不能脱离企业管理,但更不能取代企业管理,而是对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对各种立项的问题进行检查,主要是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健全制度,并督促落实,堵塞漏洞,而不是直接参与管理和纠正错误。
三是指导好部门和下级企业实现自我约束。监察一批项目、堵塞一些漏洞、夯实一片基础是铁路企业效能监察的重点工作,但不是开展效能监察的目的,促进企业尤其是各部门建章立制、实现企业的自我约束才是效能监察工作应尽的职责。
7.供电企业效能监察现状分析与创新 篇七
目前, 供电企业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深化阶段, 加强效能监察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 对监督的再监督, 是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实现效益最大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证, 同时也是供电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研讨课题。所以, 必须正确看待和正视当前供电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个别单位对效能监察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某些单位干部员工对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的关系认识不清;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 供电企业效能监察应不断创新
供电企业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创新的产物, 它在创新中产生也必将在创新中发展。目前, 供电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形势下, 供电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如何创新, 如何为实现国有资本保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服好务, 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2.1 领导体制创新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效能监察原有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弱点不断显露, 领导不力、网络不全、合力不够已制约着效能监察的顺利进展。因此, 要深入开展供电企业效能监察, 必须创新体制。要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 有利于供电企业发展的, 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效能监察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1) 建立健全效能监察领导体制。效能监察离不开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挂帅。近年来, 为了进一步规范效能监察工作, 湖南省电力公司下发了《湖南省电力公司效能监察实施办法 (试行) 》、《湖南省电力公司效能监察优秀成果评选暂行办法》等文件, 明确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为本单位效能监察领导小组的组长, 主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效能监察领导小组, 规范健全了效能监察领导体制。
(2) 建立健全部门协作配合的运行机制。效能监察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任务繁重, 仅靠纪检监察部门“单兵作战”是不够的。因此, 深入开展效能监察, 必须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作为效能监察领导小组成员,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职能监督作用, 建立起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运转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各有关业务部门应根据自己的业务管辖范围, 按照效能监察实施意见的要求, 认真抓好监督检查工作。同时, 各业务部门之间要做到既分工明确又优势互补, 形成整体合力, 确保效能监察任务的顺利完成。
2.2 监察制度创新
要深入开展效能监察, 必须创新制度。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效能监察的性质、特点、规律, 与时俱进, 大胆创新制度, 完善操作规程, 规范监察行为。要加快企业效能监察的制度化建设, 要突出效能监察制度的前瞻性。要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制定效能监察操作规程、成果评审办法和相关具体制度;根据不同类别的监察项目, 明确监督检查的工作程序、关键环节、重要内容、监察方法和成果审核评定办法等。制定制度时, 要充分考虑事物发展的规律, 有针对性地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同时, 要根据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 及时进行修改与完善, 不断将效能监察工作引向深入。只要制定科学的工作规范和监察程序, 才能为提升效能监察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2.3 工作领域创新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企业的业务在不断拓展, 管理的领域在不断扩大, 资本构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在新的形势下, 要深入开展效能监察, 必须创新领域。只有努力做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延伸发展, 才能始终保持效能监察的旺盛活力。
(1) 向生产管理延伸。深入开展效能监察, 必须由表面向深层转变, 努力扩大效能监察的覆盖面。重点在物资采购、电网建设、基建工程等方面开展效能监察, 根据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不断创新监察领域, 是深化效能监察的基本要求。
(2) 向经营管理延伸。针对公款私欠给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造成混乱, 在流动资金上造成困难的热点、难点问题, 2006年, 岳阳电业局针对供电所“坐收坐支”的突出问题, 开展了汨罗农村供电所收支两条线效能监察, 有效根治和遏制了超支、挪用、截留电费等不良行为;设立了电费专用账户, 抄收分离, 解决了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 防止了电费回收流失风险, 节支增收567.32万元。
8.浅析新形势下企业效能监察工作 篇八
【关键词】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措施
近年来,中原油田把源头治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思路,加强管理,积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探索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成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方式、经营范围、组织形式、分配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也不断出现新矛盾、发现新问题,对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新的形势下,国有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效能监察工作,不断拓展范围、深化内容、创新方式、提高能力,推进效能监察工作创新,促进企业和谐有效发展。
1.要不断强化效能监察工作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效能监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作为管理手段,在企业管理中有着特殊作用,具有重要地位。
效能监察工作是促进企业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应紧紧围绕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深化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近年来,随着油田的发展,油田的资产总量也有了较大的增长。我们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深刻认识加强资产监管,维护油田资产安全运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深入推进效能监察,严格履行监管职责,组织协调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和审计监督等力量,针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运作、资产处置和资本运作等重点事项加强监督监管,强化对资金、资产管理权和支配使用权的监督检查,就能够提高资金、资产效率,确保资金、资产安全,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因此,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为企业中心任务服务,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工作中,要自觉摒弃旧的和不合时宜的观念,纠正模糊认识,紧紧抓住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围绕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工作,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开展效能监察,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完善和优化。
效能监察是加强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加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永恒主题。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油田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更应该自觉地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把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新的阶段。当前,油田内部挖潜压力大,要完成效益目标,任务非常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精耕细作,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可以独立地对某一系统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它是由有关监督、业务、管理机构共同实施,能够形成职能结合、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可以同时在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方面发挥作用。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这种监督的制约功能、纠偏功能、预防功能和反馈功能,管理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把效能监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应重点围绕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才能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效能监察是推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客观需要。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与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点,是加强企业党风建设的有效措施。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既能有效解决企业在效率、效益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又有助于从中发现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案件的线索。经过深挖细查,往往能破获许多经济违法犯罪案件,甚至一些大案、要案。使腐败分子受到严厉惩处,腐败行为受到沉重打击,直接促进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同时,通过效能监察,可以针对企业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不断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关口迁移,使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
2.创新领域,推进效能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
向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层次延伸。实践证明,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必须由表及里,向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延伸,努力扩大效能监察的覆盖面,不断加大效能监察工作力度。重点抓好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效能监察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這一目标,向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成本管理的薄弱点和企业效益的流失点立项开展效能监察等领域延伸,做到经营管理涉及到哪里,效能监察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更好地发挥效能监察工作的监督作用。
由“单一”向“统一”监察延伸。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涉及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往各个单位开展的效能监察工作,大多是一个单位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某一方面自行立项,独立实施。虽然对加强企业管理,堵塞漏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对解决涉及全局性的问题收效不明显。近年来,针对本单位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围绕集团公司、油田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以及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统一立项、统一开展、充分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以解决“各自为战”的局面,取得明显的效果。
3.创新方法,促进效能监察工作
要变事后监察为全程跟踪监察。过去的监察活动多数为事后查纠式监察,虽然也为企业避免和挽回了一些经济损失,增加了一些经济效益,但一些本应早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本应避免的损失难以挽回。因此,效能监察工作要从事后监察向事前、事中全过程跟踪监察转变,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要变被动监察为主动监察。过去,习惯于根据领导安排、上级部署、群众举报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面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应把效能监察工作的关口前移、主动出击、超前防范,及时发现和堵塞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漏洞,避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同时,还要把效能监察与案件检查工作结合起来。
9.企业采购管理效能监察初探 篇九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纪检组监察局 樊光中
2007年6月26日
内容摘要:企业效能监察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十七年的发展过程了,本文笔者仅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围绕企业采购业务,从影响企业采购效能的采购问题剖析出发,引出开展企业采购效能监察的必要性,在影响采购效能的风险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企业采购效能监察的五个核心监察内容,并对企业采购效能监察的全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描述。笔者对企业采购效能监察的初步探索,不成熟的观点请专家批评指正。
企业采购是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从市场上获得产品与服务的交易过程,广义上包括定价和计量两个过程,狭义上只指定价。本文的企业采购是从广义上来理解。每一个企业组织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企业采购,它是企业继续创造价值的基础。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更是如此。在一项建筑工程产品的成本组成中,90%成本都是通过企业采购活动所形成的,包括建筑材料和劳务的采购。我们的一项工程产品最终是否能够盈利,一定程度上是由企业采购效能来决定的。因此,对企业采购效能情况进行持续的监察就显得尤为重要。按时、按质、按量、高效、低耗、采购供应链成本最优化地采购企业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并且使这种能力最大化是我们企业采购工作追求的工作效能目标,也是对采购效能进行持续监察的评估标准。企业采购效能监察的目的在于不断提高企业采购质量。下面,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谈谈笔者对企业采购效能监察工作的一些初步探索,与同行讨论。
一、目前影响企业采购效能的主要问题
我们曾对一家企业99年到2004年6年期间查处的51个经济案件进行过案情调查分析,发现54.9%的案情与企业采购直接相关,27.45%的案情与企业采购间接相关,企业采购成了企业效益流失和内部经济案件高发的主要业务领域,企业采购的效能状况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结合企业发生的经济案件,经过进一步的采购业务状况调查,企业采购业务中存在的严重影响采购效能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这些问题的综合作用直接导致了企业采购的效能低下。
1、对供应商的选择控制不到位
在采购活动中,在供应商的选择中存在舞弊的行为。市场上,供应同样产品的供应商往往是多家,分布不同的地理空间,产品的转移是需要运输成本的,特别是在建筑企业里,建筑工程产品分布不同的地区,具有分散性、一次性、体量大等特点,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建筑材料,材料规格品种多达几千种,供应这些建筑材料的供应商也是成百上千家。不同层次、类型的供应商都需要企业的采购人员到市场中去寻找、比较与谈判,这是采购活动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权利——供应商选择权。因此,在企业采购人员身边,会有形形色色的建筑材料供应商或者劳务提供商,他们因为自己的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对采购人员进行各种方式的公关。同 时,由于企业自身对这一环节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内外因结合,被个别把握不住自己的采购人员与管理人员,甚至领导人员所利用,以达到个人,谋利益为目的的供应商选择,这导致往往出现违背企业利益、损害企业利益的供应商选择行为,在我们的案情分析中发现,80%的采购经济案在供应商选择上已经存在舞弊事实。
2、对采购定价管理不到位
在采购活动中,采购定价是采购舞弊的重要环节。定价是一个企业采购活动中的非常重要的经济活动。由于市场价格的广泛性和波动性,给采购人员的采购定价带来一定的难度,也为管理核实带来工作难度。市场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没有完全信息的市场,因此企业的采购定价也只有相对合理的标准,没有绝对的判断标准,为企业监督采购定价也带来实际操作上的难度。有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同样的建筑材料采购定价因为不同的区域市场而没有完全的可比性。因此,企业采购定价的管理往往存在形式到位而实质不到位的现象,没有采购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与道德品质,采购定价是很难为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做到全心全意。采购定价是企业采购中的一个经常出现采购问题的过程。在我们的案情分析中发现,43.1%的采购经济案通过定价过程舞弊。
3、对采购计量的管理不到位 在采购活动中,采购计量是采购舞弊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里,采购计量过程有着自己的行业特点,首先,工作量大,建筑工程产品都是由各个品种、各种规格的建筑材料组成,材料规格大小不一,同一种材料用量大,成千上万的材料需要逐一的点数、过磅等计量,要占用材料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其次,计量过程在不断的重复,在工程项目现场,每天都在发生计量过程,并且不断在重复;第三,进库计量与出库计量往往同步,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在进库的同时就是进入施工现场的过程,因此出库过程一般很难约束进库过程的计量是否正确。由于这三个计量特点,采购计量过程舞弊在企业采购中具有非常的隐秘性。在我们所调查的关于采购方面的经济案件,涉及计量上出问题如少进材料、多签单等方面案件,无一例外的都是由内部举报揭发的。这也跟我们的管理层不重视材料计量管理也有关系,正是因为事后难以发现,但管理层没有对事前与过程管理没有足够关注。在我们的案情分析中发现,35.3%的采购经济案在计量过程进行舞弊。
4、对所采购产品的质量把关不到位
采购中的产品质量验收是采购中最基本的控制环节。质量控制好了,采购活动才具有基本的工作意义。在建筑施工企业里,所采购产品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百年大计工程,质量为本。在媒体报道中,我们曾经就有因为 工程材料质量把关不严而出现工程安全事故。采购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创造的新产成品的质量与价值,而在建筑行业里,采购的建筑材料如果以次充优,影响的不仅仅是建筑产品的质量与价值问题,更是建筑产品的使用功能与安全问题。对于鱼目混珠的低端建筑工程市场,如家装市场、装饰工程市场等,存在个别不讲信誉的装饰公司往往在所采购的装饰材料质量上以次充好,谋取不正当利益。由于质量差的材料往往价格上比质量好的材料低许多,这是个别公司在材料质量上以次充好的主要利益动机。在媒体上,报道的豆腐渣工程也往往是在建筑材料的质量上把关不到位的结果。
5、对所采购产品的规格控制不细致
在产品供应规格上控制不细致,是目前在企业采购中供应商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产品量差谋利的手段。在材料供应过程中,对于采购合同里既定的计量单位,供应商往往会选择供应有利于更多谋取量差的规格材料。例如,在我们建筑安装工程领域里的无缝钢管采购中,如果采购合同规定以理论尺寸计算进行计量,则供应商将选择供应管壁为比较严重的负公差(管壁实际厚度比理论厚度小)规格的无缝管,导致出现计多供少多赚量差利益;如果采购合同规定以实际过磅进行计量,则供应商将选择供应管壁为比较严重的正公差(管壁实际厚度比理论厚度大)规格的无缝管,导致出现放大了采购量多赚销售利益。这两种情况,都将损害采购人的 经济利益。在我们正常的采购活动中,应该对采购产品的规格进行国标测量,而这一重要环节往往不能够引起管理层的重视,工作人员也没有去仔细把关了。在我们分析的采购经济案件中,有90%的人在产品规格上没有去进行国标测量。
6、对所要采购的产品功能评审不严格
产品功能评审的目的在于我们要采购物有所值的产品。不同的产品性能,对应于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功能对应于不同的价值。产品功能评审不严格往往出现这样几种情况:一是一样的价格采购了低性能的产品,往往物不所值;二是一样的价格采购了恰当性能的产品,实现物有所值;三是一样的价格采购了高性能的产品,获得物超所值;其第一种情况是一些不讲诚信的供应商的首选,因为低性能的产品对应的是低的成本价,供应商可以赚取高额价差。低性能的产品往往在使用功能上比预期的效果差,也往往是在市场上将要过时或者要淘汰的产品。在建筑工程行业里,建筑材料在不断更新换代,不断向节能型发展,采购低性能的建筑材料,同样将影响建筑产品的使用效率,也影响建筑产品的使用寿命,进而造成财产损失。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除了要求进行强制检测的少数产品以外,其他采购产品基本不做产品的功能测试或者评审。
7、不能充分利用规模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
不能充分利用规模采购是我们目前在采购业务中非常 普遍而又比较严重的采购问题。从行业看,尽管我国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比较低,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在进口铁矿石的价格谈判上就不能够形成集中规模采购的优势,导致我们无法对国际铁矿石供应商的调价要求做出强烈的反对与控制;而日本由于钢铁业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在国际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上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与话语权。同样,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集团里,每年都有几千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许多同样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木材等,但我们无法在一个统一的采购平台进行规模采购。这一点,就是在我们的二级和三级单位,也不能够做到,更有的公司,由于种种管理原因其企业采购规模被各工程项目细分,采购由规模批发采购变成了零星采购,导致采购单价上升,提高了采购成本,损害了公司的整体利益。
8、材料供应环节多而提高了供应链成本
在我们的企业采购工作调查中发现,一个管理比较差、效益比较差的公司往往在生产要素采购业务方面问题比较多,而这其中的问题中,集中表现出与之合作的供应商的上游供应环节比较多,选择的合作单位多数是一些零售商或者“皮包商”,挂牌、倒卖、转手的情况比较多,而很少与厂家或者厂家的一级代理商直接进行采购合作。厂家产品出厂到消费者,其中间环节越多,供应链成本也就越高,管理也 越不规范,有的产品最终价格已经是出厂价格的几倍到几十倍。这也是我们采购成本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以上采购中存在的八个方面问题是目前企业采购业务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的影响采购效能的主要问题,有的还可能是以上多个方面问题的集合。这些问题或者现象的存在,使企业采购效能不断降低,影响了企业采购质量,对企业的利益与长远健康持续发展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首先,使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成本是企业再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中生产要素的采购成本占到工程产品总成本的90%,采购成本问题导致了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亏损不断;其次,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产品质量风险,采购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再产出产品的质量基础,企业采购问题的存在为企业埋下巨大的潜在的产品质量风险;第三,使企业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企业采购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企业采购问题的存在使企业低成本竞争与质量竞争优势逐渐丧失;第四,给违法违纪提供有机可乘,企业采购问题的存在使违法违纪人员在企业采购的各方面找到了损害企业利益、谋取个人利益的机会。因此,开展企业采购效能监察是目前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如何遏制和控制影响企业采购效能的问题和提高企业采购质量是企业采购效能监察主要任务,企业采购效能监察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企业采购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采购活动中,关键是采购质量问题,采购质量追求的基本的定性的目标是:根据企业经营生产需要,以控制采购供应链整体成本为目的,按时、按质、按量、高效、低耗地采购到企业所需要的适宜产品。因此,企业采购效能监察也必须围绕采购的这个目标实现而建立基本的效能监察工作思路。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开展企业采购效能监察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以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为主线,以采购业务流程中的影响采购质量的潜在风险为导向,对采购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的认知缺失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充分性、采购行为的符合性、业务行为结果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宜性进行循环的、持续的审查、问题发现、建议与督促改进的监察。采购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的认知缺失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充分性、采购行为的符合性、业务行为结果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宜性是采购效能监察的五个核心的监察内容。下面,笔者将从影响采购质量的风险认识和认知缺失性、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六个方面来说明采购效能监察主要内容。
1、围绕影响企业采购质量的风险环节开展采购效能监察
控制是与风险对应的。采购风险是指采购业务流程中可 能影响最终综合采购目标实现的因素集合。效能监察是企业中对管理活动的再管理,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因此,采购效能监察必须抓住采购业务流程中计划、决策、组织、控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方面风险,评审管理层对存在风险因素环节的控制与管理是否达到了实现采购目标的最低要求。
以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对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在我们的企业采购中,以风险来源属性分类可以分为采购系统风险与采购操作风险两大类。采购系统风险主要表现为:认知缺失风险,对企业采购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从而导致企业在资源配臵上与采购业务本身的业务特点不相适应,影响采购效能;制度盲区风险,采购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没有覆盖采购业务流程的全部过程,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未覆盖的死角,称为采购制度盲区。在我们一些公司里,还存在没有制度对企业采购行为进行规范的现象,依靠的是人治的方式;制度体系功能丧失风险,即规范企业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本身不合理,不能够对采购业务过程中的风险起到控制与规避作用,出现制度体系功能丧失。采购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采购执行偏差风险,采购业务行为不能够遵循采购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的要求;采购行为结果失效风险,采购业务行为的最终结果低于管理层最低预期。企业采购中存在潜在失控风险的方面就是采购效能监察的监察重点,以上五个方面的风险区域 都是开展采购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
2、抓住企业管理层对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情况开展效能评估
对企业管理层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情况进行效能评估是针对采购系统风险中的认知缺失风险而言的。企业管理层对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情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采购效能状况,企业管理层对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情况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管理层对采购业务专业知识的认识情况;二是管理层怎样看待采购业务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三是企业战略规划中的采购规划;四是管理层对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管理层对企业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程度。管理层采购业务认知缺失程度越高,企业采购业务的效能提升的可能性越高,因为管理层的采购业务认知缺失性高,企业给采购业务的资源配备和管理投入将得到组织保证,采购业务效能提高才有组织保证,而管理层对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性比较低的企业,采购业务将得不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证,其管理效能也就没有提高的基础。开展对企业管理层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情况监察一般采用无记名问卷法和深度访谈法两种评估办法,目的在于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进行分析获得管理层对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情况评估。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 结合使用,相互补充和证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内容围绕企业管理层对采购业务的认知缺失情况从六个方面展开:一是管理层所确定的采购业务岗位资格说明、人力资源政策、培训制度等情况;二是企业目前采购业务岗位人员的能力、工作经验与专业情况;三是管理层对采购在企业中的定位情况;四是管理层近期对采购业务的工作规划;五是管理层认识到的目前采购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情况;六是针对目前采购业务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情况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情况。
3、围绕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开展充分性分析 对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效能监察是针对采购系统风险中制度盲区风险而言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备情况可以使得公司的采购业务都在制度规定的框架内规范执行成为可能,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采购业务中的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就如上锁的屋子被盗的概率比不上锁的屋子低得多一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完备,有利于提高采购业务的效能。因此,采购业务效能监察的第二个主要内容就是对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即制度体系覆盖采购业务行为的充分性分析。
开展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覆盖采购业务行为的充分性监察一般采用审阅与询问相结合的监察方法。目的在于评 估目前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覆盖采购业务行为的充分性情况和发现制度盲区。采购业务制度体系充分性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企业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采购业务的内部权力制衡与职责、关键岗位设臵、采购控制指标确定情况,如采购决策、监督、管理、执行的设臵与职责分工情况;二是对企业采购业务过程中的潜在失控风险环节的识别、评估与防范情况;三是围绕企业采购目标的实现所建立起来的制度、权利分布、复核、报告与统计、检查与业务监督情况;四是为及时准确反应企业采购业务实际运行情况和保证制度体系传递到位而建立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信息制度体系情况;五是为保证企业采购业务的高效、健康发展建立的企业内部监督、纠偏、管理评审与采购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的情况。
4、抓住采购人员的业务行为过程进行业务行为符合性判断
对采购人员的业务行为符合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情况进行效能监察是针对采购执行偏差风险而言的。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需要得到贯彻执行,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制度体系的建设最终目的在于贯彻执行后对企业的采购业务过程发挥控制与规范作用,实现采购的预期控制目标。在实际工作中,采购业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不能够按照企业既定的采购制度要求开展采购业务,对 制度打折扣,甚至不执行制度,出现制度与执行两张皮现象。只有贯彻落实了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采购行为才有可能有比较高的管理效能,因此采购业务效能监察的第三项主要监察内容是对采购业务行为过程执行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情况进行符合性监察与判断。
开展采购业务行为的符合性监察与判断一般采用穿行控制性测试、审阅、观察与询问等监察方法,其中的穿行控制性测试方法是符合性监察的主要方法。目的在于评估目前企业采购业务行为符合企业采购制度规定的情况和发现采购行为违背制度体系要求的采购环节。采购业务行为符合性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十个方面:一是企业生产要素采购计划与采购方式的确定过程,不同的采购方式,有不同的采购风险,有不同的控制方法与路径,这是采购业务流程启动的第一个环节;二是围绕确定的采购计划与采购方式,企业主办与相关业务部门所开展的采购准备工作,如生产要素市场行情,供应情况,资源的可获得性、采购控制目标测算等;三是采购主办与相关部门对拟进入投标的供应单位的供应资格、能力、产品情况等进行的投标资格的审查情况与确定参加投标的供应商过程情况;四是围绕采购计划与采购方式,制定采购招标文件与评审确定招标文件的情况;五是对投标单位投标报价格式的规定与评标规则的确定情况;六是围绕采购招标活动所建立的招标工作组织与职责分工情况;七是 采购招标的开标、竞价、评标与定标过程;八是根据采购招标结果形成的采购合同评审与会签情况;九是采购招标定标以后、合同签订前后针对采购标的的有关事项变更评审与确定过程情况;十是采购合同签订以后的采购合同在相关部门的传递与交底情况。这十个环节是企业采购活动的主要的、关键的工作过程,这十个过程是否贯彻执行企业的制度要求,将直接影响采购的效能结果。
5、围绕实际采购业务结果进行有效性认证
对实际采购业务结果进行效能监察是针对采购行为结果失效风险而言的。所有的制度要求和采购努力都必须以实现企业预期的采购目标为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按照企业规定的制度执行了就可以实现采购的预期目标,一些公司里的采购业务只是表面上执行贯彻公司的采购制度文件,走的是形式,事后补相关的采购招标记录等,为执行制度而执行采购,做的都是表面文章,其执行采购制度的目的是在于应付采购检查,而不关心采购目标的实现情况,甚至是用表面执行采购制度来掩盖采购结果未达目标的事实。因此采购是否有效能,还必须对采购业务行为的结果是否达到采购的预期控制目标甚至高于控制目标的情况进行监察。因此,采购业务效能监察的第四项主要监察内容是对采购业务行为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认证。
开展采购业务行为结果的有效性监察一般采用指标对 比、审阅、观察与询问等监察方法,其中的指标对比方法是有效性监察的主要方法。目的在于评估目前企业采购业务结果达到企业采购预期控制目标的情况和发现采购行为结果严重脱离采购预期控制目标的事实。采购业务结果有效性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所抽样的单笔采购业务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控制目标;二是企业阶段采购行为结果是否达到阶段控制目标;三是所抽样的采购产品单价、质量、规格、量差、规模竞价、产品功能等均达到企业的使用要求与采购成本控制要求。
6、针对采购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制度适宜性分析 对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科学合理即适宜性进行效能监察是针对采购系统风险中制度体系功能丧失风险而言的。适宜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得企业的采购制度体系对采购业务的规范执行和采购目标实现可能性提高,从而可以提高采购的效能,从一定意义上讲,规避采购业务中的一些不确定性的风险因素的效率将得到提高,就如安装一把功能好的锁的屋子被盗的概率比安装一把功能差的锁的屋子低得多一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科学合理与持续改进,有利于不断提高采购业务的效能。因此,采购业务效能监察的第五个主要内容就是对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进行评估,即制度体系的适宜性分析。
开展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适宜性监察一般采用穿行 控制性测试、审阅与询问相结合的监察方法。目的在于评估目前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本身的制度设计合理情况和发现将导致制度体系功能丧失的有关制度设计条文与规定。采购业务制度体系适宜性监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企业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环境适宜情况,包括采购业务的内部权力的合理制衡与职责、关键岗位合理设臵、采购控制指标的合理确定情况,如采购决策、监督、管理、执行的合理设臵与职责合理分工情况;二是围绕企业采购目标的实现所建立起来的制度、权利分布、复核、报告与统计、检查与业务监督要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三是内部传递沟通的信息是否是关键控制信息;四是为保证企业采购业务的高效、健康发展建立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在持续改进;五是企业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所规定的采购业务控制途径是否合理;六是所设计的采购制度体系是否对采购流程的组织与职责、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步骤、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技巧。企业所设计的制度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和持续改进,才有可能对企业管理行为的效能起到合理的保证作用。这也是对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适宜性进行监察的基本目的。
三、开展采购效能监察的主要过程
1、采购效能监察的立项 采购效能监察立项报告一般要明确效能采购业务、涉及专业、监察时间范围、受监察部门/单位、计划实施时间、立项理由,明确实施采购效能监察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及初步的分工,形成效能监察组织计划。效能监察立项报告经过公司分管效能监察的领导和公司总经理审批后开始执行。
2、组建采购效能监察组织
一般要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采购业务的主管领导、公司党委、纪委书记、纪检监察及采购业务部门领导组成。工作小组由具有采购、财务、预算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组成,小组人数要根据采购效能监察范围与分布而定。
3、采购效能监察准备
根据效能监察立项报告,工作小组需要做一些相关的监察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编写采购效能监察具体的监察方案;(2)收集齐全与采购效能监察有关的公司已经正式颁布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相关文件、标准;(3)计划进入工作现场实施采购效能监察的具体时间安排;(4)按照小组内成员的专业背景进行内部监察分工与布臵任务;(5)通报、分析、讨论采购效能监察的关键环节或关键过程,统一工作思路与方法;(6)5效能监察工作小组人员按照分工编制准备好采购效能监察的检查记录表;(7)通知受监察单位 监察时间安排等;
4、现场效能监察实施
现场效能监察实施是采购效能监察核心过程,对采购效能的全面监察依据都是建立在现场实施环节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之上。这一个过程包括:(1)效能监察首次会议。效能监察工作小组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受监察方的领导与相关专业部门的负责人,到会者应签会议签到记录。会议内容包括:介绍监察执行小组成员、监察目的、范围、方法和程序等;重申采购效能监察时间安排,并澄清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就监察范围受效能监察单位简要介绍基本情况;受效能监察单位确定配合本次效能监察的专业对口人员与综合协调人;并且确认效能监察执行小组所需要的资源和设施已齐全;(2)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初步调查。进行采购内部控制过程要素的初步调查,问卷调查管理层对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认知情况与态度,询问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岗位、职责、人员素质、风险、措施、信息、内部监督等的具体实情与做法,了解并描述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基本情况;(3)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认知性与体系充分性分析。经过初步调查之后,效能监察执行小组成员应对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认知性与体系充分性进行分析,是否存在比较严重的采购内控认知缺失,是否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与失控过程,是否存在内控缺陷,初步确定采购业务的薄弱 过程,并确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过程、岗位与环节;(4)采购业务关键过程分析与调整。在初步调查与充分性分析基础上,根据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体系实情,分析原定采购业务关键过程是否覆盖采购业务的关键问题,并增加或减少采购业务关键过程,分析与调整过程应在效能监察小组中共同讨论完成;(5)采购业务关键过程符合性测试与判断。符合性测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业务测试。按照规定的业务处理工作流程,对抽样业务实际活动过程的各项手续,办理程序进行审阅,查明信息流的整个过程,判断是否遵循有关管理制度、程序,规定的控制环节是否存在;二是功能测试。按照规定的业务处理工作流程,对不同时间抽样业务实际活动过程的各项手续,办理程序进行审阅,分析过程遵守有关管理制度、程序的时间连续性、准确性、完整性等,判断规定的控制环节是否始终发挥作用。符合性测试在方法上一般在抽样基础上进行穿行控制性测试;(6)内部控制有效性认证与适宜性分析。按指标对比法对行为过程的结果与内部控制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其与内部控制预期目标是否一致,即有效性。通过穿行测试法描述采购业务实际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内部控制体系实情,用询问法与审阅法相结合的方式描述采购业务内部控制体系规定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情况,按照职能部门识别的采购业务关键过程、内部控制原则和监督要求,对实际内部控制体系和规 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适宜性分析,适宜性分析在前面检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7)采购业务内部控制风险重估,效能监察重新确认。在前面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效能监察执行小组成员应进行采购业务的内控潜在风险进行重估,从而对采购业务关键过程进行重新确认,使采购业务关键过程更加全面覆盖采购业务的关键问题。采购业务内控潜在风险重估不合格的关键要素,应进行采购业务关键过程重新确认,并启动扩大审查过程;(8)扩大审查。按照重新确认采购业务关键过程,扩大采购业务已发生业务抽样量,重复现场实施流程的(5)和(6)工作步骤;(9)采购业务效能监察发现的确定。发现为符和不符合两种情形,注意要将发现的问题调查研究到必要的深度,留下对应的证据资料,并且与不符合事实的负责人共同确认事实;(10)采购业务效能监察发现汇总分析。在完成效能监察计划安排的全部过程与结果之后,在召开采购效能监察末次会议之前,效能监察小组组长应召集一次工作小组全体会议,对效能监察发现进行汇总分析。在汇总分析讨论基础上,作出采购业务的过程和结果总体评价:总体较好、总体基本符合、存在问题、有待改进等结论性意见;(11)采购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在效能监察发现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采购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12)召开效能监察末次会议。召开效能监察末次会议之前,效能监察执行小组组长应将经汇总分析后的发现、建议、总 体评价与受效能监察的单位领导进行沟通,征求反馈意见,力求意见统一。沟通之后即召开由效能监察执行小组组长主持的效能监察末次会议,受监察方的领导,采购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6、采购效能监察报告
效能监察报告作为开展效能监察活动的正式文件,由效能监察工作小组组长编写编写形成。
7、采购效能监察自我评价
完成效能监察报告并发布之后,效能监察工作小组组长应召集小组成员对采购效能监察工作的组织、程序、内容、方法、记录、证据等六个方面进行一次自我评价,以不断促进自我采购监察能力的提高。
8、采购效能监察建议和决定的跟踪复查与验证 效能监察工作小组组长应对效能监察建议和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整改期间,关心和经常过问落实情况,对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向派出效能监察执行小组的纪检监察部门反馈。建议和决定在规定的时间全部落实后,效能监察执行小组的成员应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与验证。复查的范围为建议和决定覆盖的业务范围在整改期间所发生的全部过程与结果。
9、采购效能监察效果后评估
【企业效能监察会议纪要】推荐阅读:
做好煤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方法探讨11-13
融入管理 服务经济 促进发展 扎实做好企业效能监察工作12-20
廉政效能监察08-28
行政效能监察09-25
效能监察项目汇报10-29
执法、效能监察管理制度----监察12-21
深化国企效能监察工作11-01
煤矿效能监察实施方案08-27
效能监察年度工作总结09-01
效能监察季度工作总结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