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精选19篇)
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一
四川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我是来自四川教育学院学院体育系大二的一名学生,为了能更好的撰写体育专业课调查报告特进行了此次调查,希望您在百忙的学习工作中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帮助我完成此调查问卷,此项调查所有问卷均为匿名。调查结果将用于四川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的研究,谢谢!
说明:请在“ABC„.”中选择符合您的打勾,请在“_____”中填入相关内容
四川教育学院体育系
1.性别:A男B女
2.您今年多少岁?___20__岁。
3.您所就读的学校__西华师大__。
4.您所学习的专业__体育教育__。
5.您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A)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E非常不喜欢
6.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因?(DFG)
A增强体质B健美的体型C提高学习效率D丰富生活情趣E发展个性,寻求心理平衡F竞技比赛G达标等级
7.您课外体育锻炼参加最多的运动项目?(DF)
A排球B篮球C足球D羽毛球E乒乓球F健美操G田径H其它
8.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一般为?(A)
A与同学一起B与老师一起C独自活动
9.您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为?(A)
A5次以上B3—4次C3—4次D0次
10.您每次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一般为?(A)
A60min以上B40—60minC20—40minD20min以下
11.您认为影响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D)
A学校运动氛围B体育运动器材C组织管理D学业负担E态度与习惯F其它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二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参与行为因素
中学生每周参加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课3次以上的占32.20%, 1或2次的占40.86%, 极少参加的占26.94%;学生能达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仅占10.30%, 有41.81%的学生能达到30~50分钟的体育活动, 还有47.68%的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下, 也就是说我县中学生还有89.68%的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一小时, 并且, 随着年级增高达到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学生减少, 高三学生最差。综合学生、家长、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显示:学生学习紧张, 课业负担过重, 片面追求升学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 占58.10%。其次是时间得不到保证, 占44.70%。第三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够, 占40.21%。第四是学校没有组织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 占19.75%。
综上看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严重不足, 远没有达到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学生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 学校没能经常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很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片面追求升学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根本因素。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足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 学校不仅要按国家规定的要求开设开足体育课时, 而且还要确保每天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并经常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2. 参与态度因素
中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如何, 会直接影响其是否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从调查显示, 有96.03%的中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只占3.91%。调查结果表明, 绝大多数中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这是十分值得可喜可贺, 学校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学生吸引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 尽可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然而, 从调查得知, 仍有少数中学生不喜欢课外体育活动, 其中女生占比例较大, 调查原因显示:首先是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单调, 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要 (占31.16%) ;其二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不好玩 (占24.87%) ;其三是学生自身体育基础差, 身体不好 (占13.97%) ;其四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太苦、太累 (占12.46%) 。
3. 参与动机因素
中学生的体育参与动机多是体育锻炼需要的具体动态表现, 学生的体育活动都受一定的体育学习动机驱使, 并指向于一定的目的。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动机是影响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因为学生参与动机影响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 并决定着他能否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调查显示,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出于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愉悦身心、促进交往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70%以上, 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其主要目的与自身需要有密切联系, 思想上对参加体育活动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 因势利导, 积极引导, 加强管理, 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 使锻炼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学生实际, 发挥更好的锻炼效果。
4.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因素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调查显示, 有65%左右的中学体育老师认为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还不能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这是武鸣县各中学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可知, 武鸣县有标准田径场地的中学只有1所;有200米或300米田径场地的学校占40%, 平均每所学校有3~4块篮球场, 1—2块排球场, 这种状况与省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要求相差甚远, 这是制约武鸣县各中学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所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 要想方设法改变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落后现状, 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5.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因素
加强组织管理是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措施。根据调查结果, 武鸣县有40.01%的中学生和42.47%的体育老师对自己学校组织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不够满意或不满意, 经查明原因, 有52.28%的学生和24.66%的体育老师认为, 学校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内容单调, 形式单一, 学生没有自由选择自主锻炼的机会;有29.61%的学生和10.96%的体育老师认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组织者, 组织管理又不得法。由此可见,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至关重要, 从组织开展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以及组织者都要科学化、规范化, 严格按照我国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决定、通知、条例等来执行。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改变传统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 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多组织一些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体育竞赛活动, 让学生选择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要, 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对策与建议
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学校体育工作。
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明确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把这方面工作的认识统一到全面育人的高度上来, 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2. 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 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 确保学生锻炼时间。
学校要保证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经常有效地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提高活动质量, 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
3. 整合学校体育资源, 创设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校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调查 研究
本文调查了襄樊学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电大在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了1000名学生,按性别将研究对象分男生组和女生组,其中男生530人(53%),女生470(47%)。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6份,剔除无效问卷63份,有效问卷913份,其中男生483份,女生43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91.3%。
一、结果与分析
1.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认识
强身健体、有助学业、体验体育乐趣、提高体育素养是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同时他们也把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调剂生活,扩大交际、防病治病等相联系。有38.44%和47.97%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但有55.53%男女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概念不了解,这说明学生未能深层次地意识到体育健身运动与未来生活的密切联系。
(2)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行动的兴趣
有29.67%和57.51%的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但不感兴趣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主观上是由于女生喜静,怕羞、爱美,不喜欢有身体对抗及项目相对“枯燥”的运动项目,更喜爱具有娱乐性特点的项目,如果学校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与她们主观愿望出现差距,她们希望的锻炼条件没有得到主观满足,那么她们思想中的主观思想倾向可能转入消极状态,就会对参加体育锻炼没兴趣。
(3)影响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功课忙,缺少场地、缺少器材和缺少指导,也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技术差,体质弱和不感兴趣等,所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体育锻炼来减缓学习的压力,促进学习,是我们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4)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所选择的项目
男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为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长跑、排球等,女生选择的锻炼项目依次是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排球、篮球、长跑、网球等,这就说明,男生喜欢对抗性强,活动量大,具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而女生主要喜欢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具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项目,健美操基于其项目的特点,这充分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项目需求上的差异。
(5)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持续时间
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2—3次为最多,分别为28.16%和30.43%,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21.54%,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1—2次为最多,分别为35.35%和24.42%,每周3次为13.72%,每周4次以上(含4次)为11.16%,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3次以上(含3次24.88%)明显低于男生(51.97%),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15.35%)又明显高于男生,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男生的持续时间30—60分种为38.7%,60—90分种为23.6%,而女生为32.33%和9.53%。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30分以下的为38.6%,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也占15.35%,这也反映出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持续时间与每天保证1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相差甚远。
(6)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选择
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集中于学校的体育场馆和野外,分别为68.78%和20.48%,但也有6.14%的学生选择了经营性场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正在逐步进入大学校园。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校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认识非常明确,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处于良好的水平,但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低,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但女生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持续时间不尽人意,与认识程度有较大的差距,有部分女生甚至不参加。
(2)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男生基本上以球类为主,女生则偏爱健美操和小球,从对学生访谈的情况看,学生对交谊舞、健美、网球、游泳这些相对对场馆要求比较高的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现有的场馆还不适合这些项目的开展。
(3)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是以校内运动场馆为主。体育器材基本上来源于班级和自己购买,这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运动场馆和运动器材不足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2. 建议
(1)通过多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校报、宣传窗、校园网等宣传手段,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优化体育教育环境。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娱乐体育为主,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1至2种体育锻炼项目,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明确“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及其效能和作用的认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参加体育活动为他们带来学习的动力和精神活力,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最终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
(2) 学校应加强体育场地,运动器材的建设与投入,引进游泳、网球、体育舞蹈、羽毛球项目的师资力量,或让在职、有一定基础的教师进修深造,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加他们喜爱的项目。
(3)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单项体育协会的作用,每年给予一定经费或体育器材的资助。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如体育文化节,体育知识竞赛、各级对抗赛等;针对女生的特点,开展适合女生体育的竞赛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比赛,也可以把健美操课的成套操推广,开展以院、系为单位的健美操比赛,吸引女生参加,以竞赛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
(4)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组织形式,学校应尽量不在这一时间里安排文化课和实践课,特别是大二、大三无体育课年级学生,他们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是靠课外体育活动,所以应创造条件动员这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形成班级管理制,后勤部门的作息时间应考虑到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实际情况,适当推迟开饭时间和打开水时间,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钟振新等.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调研[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2] 张明飞. 对福建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
4.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四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也愿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但受学习就业压力、运动氛围、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增大经费投入,完善师资配备,增加体育赛事举办频率,积极营造体育运动氛围,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作 者:王朝阳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刊 名:新西部(下半月) 英文刊名:NEW WES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80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兴趣 影响因素 学生
5.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篇五
康跃明 王建辉 杨林
(黑石小学体育组 湖南 长沙410111)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料法、访问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沙市各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情况、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课外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和项目选择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状况与国家要求差距较大,是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运动场地和器材的严重不足、学生在校学习负担太重仍然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建议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督导力度,督促各学校认真贯彻中共7号(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实到位。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 体育活动 调查研究 1 研究目的。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做出了《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重要途径。“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此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南省长沙市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各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落实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的教育专著、资料汇编、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等,为分析比较提供理论依据。
2.2 访问法和观察法 在研究中笔者走访14所城乡小学,实地观察并记录了每所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面访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教师等137人,丰富比较分析的依据。
2.3 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根据“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相关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并将初稿呈2名湖南一师范体育系的学校体育理论专家,得到认可后,再根据专家审核评价的反馈意见对调查问卷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3.1 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 教育部要求大力推广的大课间活动是近10年来被实践证明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也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时间保证的较好方法,有效保证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根本前提。
表1 大课课间活动开展情况
学 校 纳入课表并实施 未纳入课表并实施 纳入课表百分比 60.14% 小学 100 0
对所走访学校的观察记录和面访情况统计表明,将大课间活动纳入课表并实施,且保证每次活动时间达到30分钟的学校占调查总数的57.14%,此类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较深,能领悟阳光体育的精神,知道阳光体育的锻炼作用。但有42.86%的学校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按照要求开展大课间活动。见表1。
表2 学生每周参加课间活动次数统计
0-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学生人数 332 494 699 277 107 百 分 比 17.39 25.87 36.66 14.51 5.6 调查表明90.76%的小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达到3次以上,基本上达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还有很多学生与这一要求相差很远。见表2。
3.2 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与组织形式
表3 你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统计情况
排 位 男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女生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第一位 篮 球 405 41.6 羽毛球 218 26.2 第二位 足 球 300 26.3 乒乓球 154 18.5 第三位 排 球 144 13.4 跳 绳 119 14.3 第四位 乒乓球 78 7.2 排 球 118 14.2 第五位 羽毛球 67 6.2 健美操 103 12.4 第六位 武 术 42 3.9 篮 球 89 10.7 第七位 其 它 15 1.4 其 它 31 3.7 表3表明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的多个(类)体育活动项目中,男生最喜欢参加的项目是篮球和足球;女生最喜欢参加的运动项目是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选择上,男女之间存在着差异性,男生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量大、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多以轻松、愉快、活动量较小、竞争不是很激烈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最佳选择,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表4 你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形 式 人 数 百分比(%)
自由组织竞赛 998 60 个人单独活动 389 21 参加体育活动小组 271 14.7 参与社会活动等 90 4.3 从表4可以看出,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与同学们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说明了小学生有较强自我参与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竞争意识,喜欢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水平相近的同学一起活动。参加校内各种锻炼活动小组和俱乐部的人数较少只占14.7%,说明有组织有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需要加强,另外,在面访中有部分学生希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得到体育教师的指导。
3.3 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调查
表5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体验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有课外体育活动 1476 77.32 160 8.36 273 14.31 课时心情很好
2、课外体育活动比在教室 1588 83.17 148 7.74 173 9.09 学习更容易感到身心自由
3、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1286 67.36 255 13.34 178 9.30 后感到身心愉快
4、对挤占体育活动课 1556 81.49 185 9.67 168 8.84 的行为非常反感
5、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 833 43.62 551 28.84 545 28.54 的开展形式很满意
从表5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益处,81.49%的学生非常反感挤占课外体育活动课的行为,同时对各学校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单一的课外体育活动,满意率仅为43.62%。
3.4 班主任老师对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调查情况
表6 班主任老师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赞 成 反 对 说不清楚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学生数 百分比 老师数 百分比
426 22.4% 87 63.2% 1237 64.8% 16 11.7% 246 12.9% 34 25.1% 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体育活动”这一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从师生的调查情况来看,结果存在很大的反差。有63.2%的班主任老师的观点是非常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老师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只得到22.3%的学生认同;仅有11.7%的班主任老师因各种原因反对支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给学生的印象却有64.8%的学生认为班主任老师持反对意见。其实,这种师生之间平时缺少沟通造成的反差,已经影响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态度的错位,更影响到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种负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见表7。
3.5 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前面调查可知,小学生是非常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但是还是有部分学校和学生选择不上课外体育活动课,究其原因,学生问卷表明影响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中,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是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见表7。
表7 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可选多项)
排 位 影 响 因 素 人 数 百分比% 第一位 场地器材不足 1283 67.2 第二位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长 930 48.7 第三位 班主任和家长是否支持 714 37.4 第四位 组织形式内容单一 712 37.3 第五位 担心安全问题 180 9.4 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过长以及家长和班主任的是否支持的态度也是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以及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性不可忽识的因素。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活动场地不足,除“先天”不足外,挤占体育活动场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按照《湖南省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能达到I类标准,但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场地、器材就相对减少,根本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要。调查还发现,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多以篮球、排球、羽毛球为主,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小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正确,动机明确,两者的共同指向都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且大部分小学生都喜爱并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中学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使课外体育活动落到实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是以与同学一起自发组织自由组合的竞赛活动为主。由于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表现在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普通缺乏有效的管理。
4.2 建议:
4.2.1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引起各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用行政手段督促各学校增加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营造学校校园运动氛围,形成崇尚运动的校园体育文化,加大学校对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并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4.2.2 通过有计划地宣传、教育,提高小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对其身心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4.2.3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希望班主任老师和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增加师生互动渠道,帮助学生释放过重的心理压力,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
4.2.4 完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和比赛制度。可以根据学生要求组建各种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和俱乐部,并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和开展小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内容,除了开展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等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外,还要充分挖掘体育资源、推广一些在场地、器材等方面花费小而组织简易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多开展一些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和能发挥学生团队精神的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真正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的目的。
参考文献:
6.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六
大学生“三走”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指导意见
大学生“三走”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指导意见
各团总支、直属团支部: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精神,根据团省委、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学联的统一部署,我校开展了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以下简称“三走”活动)。自“三走”活动启动以来,各分院积极策划发动、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宣传报道,探索了优秀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深入推进“三走”活动广泛开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深入开展“三走”活动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三走”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开展“三走”活动对共青团组织破解团两大战略性课题,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时代意义。充分认识深入开展“三走”活动对于改善青年大学生体质现状具有现实意义。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2.深入开展“三走”活动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促进大学生意识提升、习惯养成、意志磨练、体质增强、健康成长为主要任务,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丰富实践载体,完善配套保障,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三走”活动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素质。3.深入开展“三走”活动的工作原则。坚持群众性原则,各学院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广泛引导和发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坚持自主性原则,充分尊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内在需求和行为自觉;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课外活动的主流选择;坚持创新性原则,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紧贴学生实际特点和需求,积极创新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坚持长效性原则,注重总结活动经验,探索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
二、牢牢把握深入推进“三走”活动的重点工作
4.做好组织发动。在我校党政领导下,充分依靠基层团学组织,各学院团总支依托班级团支部,广泛发动学生参与活动,尽可能帮助每位学生至少培养一项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形成“班班有体育活动、人人有体育项目”的生动局面。邀请学校学院领导、教师参与大学生“三走”活动,与学生互动,面对面分享体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主题班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会、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结合新生入学和学开学等关键时间节点,集中开展动员和体验主题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健康及锻炼意识。
5.加强宣传引导。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及时通报结果,使大学生了解自身体质现状,增强对“三走”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体育运动科普等活动,并通过正反面效果对照宣传的方式,帮助大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于生命的意义。借助校内外媒体加强对活动效果和典型人物的宣传,通过树立形象大使、设立主题宣传月等形式,积极传播健康理念。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贴近青年、互动传播、可视化技术方面的优势,综合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平台,设立“三走”专题,号召学生分享体育锻炼的情景和体会。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线上和线下全覆盖的立体式宣传格局,形成“线上互动、线下运动”的浓厚氛围,吸引学生“抱团”参加,利用“微平台”实现“大覆盖”。
6.注重功能融入。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开展“三走”活动作为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学生班团支部建设重要内容和团组织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把坚定理想信念与练就强健体魄相结合。注重服务学生素质拓展,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创新活动载体,把促进大学生增强身体素质与锻炼意志、砥砺品格、陶冶情操统一起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利用网络而不沉溺其中,选择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作为休闲娱乐方式。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广泛搭建推进“三走”活动深入开展的实践载体
7.开展系列主题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真正的走出宿舍。紧紧围绕“中国梦”,在“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集体活动。与公益活动结合,积极倡导“以运动助力公益,以公益募集梦想”的理念,引导大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校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各学院学生分会爱心社为主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与国家体育事业重大规划相结合,配合我校校运会、篮球赛、羽毛球比赛、广场舞大赛、“阳光杯”乒乓球比赛等主题活动,开展专项主题体育活动。推动民族特色运动项目进“三走”活动,因地制宜举办民族特色主题体育活动。开展如我校的“早锻炼”等健康生活主题活动,使强健体魄、健康生活成为校园新风尚。
8.开展体育文化创建活动,引导学生走下网络。立足学校实际和地域特点,与文化创建活动相结合,拓展“三走”活动的领域和空间,开展武术、太极拳、毽子、风筝等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体育活动。结合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尤其是XX独具的红色文化相关的体育活动、足迹寻访活动,结合践行我校校训和大学精神,开展体现校园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通过开展体育文化节、寝室文化节、我为“三走”活动代言及“春暖应科院”系列活动内容,如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校情知识竞赛、辩论赛、书香应科院书画比赛以及我的大学梦——微博秀交流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会等活动,将“向上向善”“更高更快更强”“超越融合共享”的拼搏精神和团队精神传递给广大学生,带学生真正的走下网络。9.开展趣味性体育竞赛活动,带学生走向操场。以运动会、广播操比赛、广场舞大赛、呼啦圈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阳光杯”乒乓球比赛等竞赛活动为牵引,建立群众体育项目赛制,设计形式新颖活泼的评比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班级、宿舍、社团等组织各种比赛和趣味运动会,扩大活动的覆盖面,进而以学院为单位设计定期常规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内的品牌活动。
10.开展优秀典型寻访和先进集体创建活动。开展各级“大学生百炼之星”寻访活动,积极组织集体锻炼、团结向上,每人每天坚持锻炼1小时以上的优秀宿舍,广泛传播优秀事迹,发挥“百炼之星”宿舍在创建宿舍体育文化、打造团队凝聚力方面的示范作用。并且根据各学院、班级一活动开展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评出先进集体。各学院应鼓励学生创建各类体育社团,并依托社团组织开张各具特色的活动。
四、积极构建推进“三走”活动深入开展的长效机制
11.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各团总支应加强对活动的组织和领导,组建活动工作机构,建立相应的会议制度,多组织分工合作,统筹协调开展工作。要将“三走”活动纳入共青团工作计划,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统筹安排部署,确定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主体作用。
12.完善配套保障机制。各分院应结合实际,对基层活动给予必要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经费支持,尽可能为学生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和保障。各学院团总支应通过邀请教师参与“三走”活动等举措,做好各项活动的指导工作,为“三走”活动配备必要的指导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和支持。
13.建立考评通报机制。各学院应综合运用设置课外学分、课外活动积分、奖励加分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效利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台,将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奖评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学校也会建立必要的考核通报体系,进一步指导我校开展工作。
共青团XX应用科技学院委员会
7.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七
目前, 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相关的调查发现, 当前很多高校高年级的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了简单的认识, 这些数据资料为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在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时提供相应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随机选取了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2009级大四上学期的600名男学生。针对这次体育活动研究目的和内容, 进行问卷调查, 设计《高校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问卷调查表。
3、结果与分析
在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2009级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情况, 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非常重要的人数占46.6%, 女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程度小于男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比较重要40.2%的学生, 认为体育活动一般或不喜欢的仅占13.2。这反映高校高年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 在没有体育活动时也愿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强身健体。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其中38.9%的学生是为了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 21.5%的学生是为了提升自身素质, 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 受应试教育的景响, 为了提升体质测试成绩的人数占17.7%, 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高年级学生以自由活动为主,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身心的健康, 也有一少部分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所以说, 大学生在几年的外处体育活动中, 要注重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适当指导, 以强身健体, 丰富课余生活为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目的。
根据调查研究, 学生喜欢的课外体育活动有球类活动项目、健身为主的健身操、健身跑。其中女生喜欢健美操、小球类的人数较多, 动运强度小且有较强的节奏感。男生则喜欢足球、篮球类运动或分健身器械等运动强度大的力量类项目。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 一部分高校高年级学生忙着多考证, 或利用课余时间挣些生活费而没有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近年由于各大学连续扩大招生范围, 导致学生的平均占地量不断减小, 还有些高校运动场所有限, 运动器材控制严格, 使得学生无法进行课外体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 希望学校加强羽毛球场地设施的人占35.7%, 羽毛球老少皆宜, 但是受天气影响较大, 阴天、下雨、刮风、严寒酷暑都不能打, 有一定的制约性。此外, 羽毛球运动占地面积大, 同时进行运动时一块场地只能容纳下4人, 所以即使有羽毛球场地, 很多学校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男女生都喜欢的健美操, 场地问题可以解决, 但是课余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教师组织, 喜欢的同学只能到校外练习或校内在宿舍内小规模进行锻炼。
经过这次的问卷的调研, 掌握了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的男生和女生除了喜欢球类运动还喜欢健美操, 部分学生还到校外参加健身活动。部分学生除了喜欢学校参加的各项体育活动, 还经常参加校外的体育活动。
4、结论
(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大部分高校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但存在着性别差异, 男生态度更积极些。
(2) 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高校还存在着不足, 由于沈阳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部分高校出现了场地不足、场地设备缺乏, 运动设备老化等现象。甚至有些学校的田径场凹凸不平, 小石子随处可见, 运动器材种类少, 数量不足。这些客观原因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要本着自己喜欢为原则,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活动时间, 打破上课等的时间限制, 多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一些体育专业知识掌握匮乏, 在体育活动中不能用所学知识。而且部分大学生选择与同学在一起参与。
5、建议
(1) 在体育课教学中, 高校教量还应注重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充分利用校园的媒体, 多方式进行体育宣传, 如校报、广播、校园网、宣传窗, 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使他们养着体育锻炼习惯, 从而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2) 建立课外体育运动咨询小组, 并设专职教师管理, 定期组织校外活动, 利用媒体手段为学生传授运动方法、及意外发生的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办法。
(3) 体育准备活动要注重趣味性, 把一些趣味较强的准备活动运动到体育课堂, 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
摘要: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高年级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进行调查, 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工作开展,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8.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 课外体育锻炼 身体素质 健康
0 前言
面对具有现代化思想的初中的孩子们,以往经常使用的“填鸭式”教学已经被学生厌恶,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更愿意在体育课堂上接收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当孩子们生理和心理上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接受他们喜爱的活动内容时,其产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前提条件的指导下,我们在创设课外活动内容时,在遵循发展学生的健康体质的首要条件下,推行体育教学改革。在我校初一年级开展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的课外活动,就很注意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通过体育课外活动,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达到更高一层的精神锻炼。这样,一项喜欢的课外活动不仅让学生的精神层面得到锻炼,也是促进孩子在青春期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使他们获得了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活动项目。
1 学校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的意义
从小学一年级进入到初中以后,学生的年龄增长了,身体变化较大,其运动的能力必然上了一个台阶。而伴随身体的发育,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会满足于现状,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动机,希望发现学校里有吸引他们的新的需求和目标。2010年9月,在马群中学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流程第一条,就是对我校近180人的初一新生进行了关于对“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的问卷调查。收上来汇总的结果显示:投赞成参加“体育课外兴趣小组”票的有96.3%的学生,而羽毛球、篮球、排球成为98.7%的学生首选的三个运动项目(排名参考学生投票数字)。这点说明了,在初级中学体育教育阶段大力开展令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外兴趣小组,能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生理和心理的满足和追求,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健康发展良好的个性,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良好习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而在2010年第一个学期开学初,马群中学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经过一个阶段的运行,对如何更好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明确以下几点:
(1)首先将小组活动的目标明确化。体育课外活动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充分体现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作用。根据不同年级或年龄学生的特点,分段进行内容的统筹安排。
(2)选择正确的活动时间,下午是中学生比较理想的体育锻炼时间,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下午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并且可使大脑皮层与学习相关的神经中枢得到休息和调整。比如,既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等集体活动形式,也可以进行跑步等个人运动项目,所以我校每周五下午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课外活动时间,可促进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3)引入竞赛机制。要充分利用比赛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竞赛的积极性,可以考虑结合小组单元活动的内容,设置竞赛项目。比赛的形式一要注意小型化,以便组织;二要加强趣味化、普及化,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外活动的参与率;三要重视规范化和系统化。如本学期篮球比赛既有个人参与的限时投篮比赛,又有游戏性质的多人篮球赛,既有竞技,又有兴趣。
通过体育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发现参加活动的同学不仅身体素质有了提高,同时在集体感与组织纪律性上有明显进步,更注重与他人的配合,排除“骄娇”二气。经过训练的同学,在学习其它课程时能主动思考,开动脑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也有一定提高。以上充分说明当教育内容、方法满足学生个人的主体需要时,那么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就会表现出主体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独立、完满的主体人格。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2 在课外体育兴趣小组中获得“幸福快乐”的体验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如果还实行一贯性地压制学生:我怎么教你,你就怎么学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会严重地压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学生厌恶体育课程,甚至体育老师本身。使还在青春期调皮爱动的学生出现怕上体育课的现象,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本能地疏远和反抗体育课。每位负责的体育教师都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外兴趣小组的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己喜爱的并且挑选出来的锻炼项目进行练习,同时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到教学里,以其自身的需求获更多适合自己的技能。通过我们的兴趣小组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快乐,更是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反复经历了“成功—失败—成功”的过程,切身体会到体育锻炼给人们带来的“满足—克服—新需求”。如此,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才真正从课堂上的对每一位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到课外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3 通过体育课外兴趣小组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水平
体育老师也不是个个十项全能,既有自己很“在行”的,运用非常娴熟的项目,也有“瘸腿”的薄弱项目存在。在初级中学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超出课本以外的体育课选修项目,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完善有极大促进作用,体现了“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比如在课外教学里,可以更多展示出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特长,良好的示范效果对于学生或有正能量的效果;另外一面也促进在职教师细致的分析教材结构和特点,对体育专职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提高以及即时更新思想观念会更好。
4 本次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带来的结论
9.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九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对学校体育活动的相关意见,发现大学生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服务同学们进行体育活动,为学校在体育方面的建设提出相关建议,特设计此次问卷。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形式,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男女大一大二
学院:
1、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理解是?()
(A)在上课时间外进行的体育活动
(B)在课堂上进行的小范围体育运动
(C)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对身心有好处的体育活动
2、您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吗?()(喜欢跳至3题,不喜欢跳至4题)
(A)喜欢(B)不喜欢
3、您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
(A)兴趣爱好(B)对身体有好处(C)减压(D)可以扩展人脉(E)玩玩而已(F)其他
4、您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是()(可多选)
(A)对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B)没有时间(C)没有适合的场地(D)单独一个不想去(E)没有专业的组织管理,缺乏秩序(F)没有专业的指导(G)其他
5、您觉得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怎么样?()
(A)形式多样(B)形式单一(C)一般般
6、您觉得学校的课外活动内容怎么样?()
(A)丰富精彩(B)新颖有内涵(C)陈旧无趣
7、您喜欢下列的哪些户外体育活动?()(可多选)
(A)登山(B)春游(C)宿营(D)野炊(E)骑单车(F)其他
8、您喜欢下列的哪些体育活动?()(可多选)
(A)篮球(B)羽毛球(C)乒乓(D)体操(E)跑步(F)其他
8、您喜欢下列的哪些趣味体育活动?()(可多选)
(A)阳光伙伴(B)八字跳绳(C)三人板协(D)袋鼠接力跳(E)双人背运球(F)其他
9、您觉得学校体育馆有没有必要在周末、晚上开放?()
(A)有必要(B)没有必要(C)随便
10、您认为学校体育馆的相关器材租借工作方便不方便?()
(A)非常方便(B)不方便(C)还可以(D)不知道
11、您认为学校的体育设施能够满足您的运动要求吗?()
(A)完全OK(B)基本满足(C)满足不了(D)不知道
12、您觉得学校需不需要安排相关的老师在现场指导?()
(A)需要(B)不需要(C)随便
10.中小学生参加课外科技调查问卷 篇十
(学生用)
1.你所在的中小学位于______________区。2.你的性别是_______。
A.男
B.女
C.化学
D.通用技术
3.你参加的课外科技活动与______课相关(可多选)。
A.信息技术E.地理
B.物理F.数学
G.其他____________
4.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你的收获体现在______(可多选,根据收获从大到小填写)。
A.实践动手能力B.团队合作能力C.提高学习兴趣 D.提高学习主动性E.开阔视野A.影响较大,已经确定填报意向C.影响不大,会填报就业好的专业A.2小时以下 B.2小时 A.双休日F.周三课后
F.其他______
5.如果你参加高考,课外科技活动内容对今后填报专业______
B.有一定影响,在考虑范围内 D.没有影响,填报志愿由家长决定
C.8小时
D.1
2E.12小时以上
6.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平均一周______小时。
C.4小时
7.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主要利用______(可多选)。
B.每天课后G.周四课后
C.一周几天H.周五课后
D.家
D.周一课后I.寒暑假
E.周二课后 J.不固定
8.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在______(可多选)。
A.科技馆B.少年宫A.幼儿园
C.学校
E.科技少年之家
F.其他社会培训机构
9.从______开始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B.小学1-4年级
B.小学5-6年级
C.科技馆
C.初中D.高中
10.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主要由______组织。
A.学校老师
B.社会办学机构
D.家长E.少年宫
11.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遇到的困难有______(可多选,根据困难从大到小填写)。
A.没有时间B.没有活动场地 12.家长对课外科技活动______
A.非常支持A.志愿报名
B.比较支持 C.不支持也不反对
B.被老师推荐D.抱着试试的态度
C.少部分D.除了自己以外几乎没有 E.不清楚
D.反对,怕影响学习
13.你参加课外科技活动______
C.受其他同学影响A.很多
C.缺乏实验条件D.缺乏资金支持E其他____
14.你周围______同学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B.约一小部分半
15.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学习成绩______
A.没有影响,反而有促进作用
C.有一些影响,影响不大
A.教材B.没有影响D.有较大影响 16.参加课外科技活动需要的知识来源于______ B.老师给的参考资料C.自己找的参考资料
17.你经常登陆网站查找科技活动网站是______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科技活动的选题是______
A.学校老师定的B.自己定的D.家长定的D.很清楚
D.其他____________C.自己与老师商量后的确定A.不了解B.知道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______“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有哪些校外资源 C.比较了解20.1、你参加的科技活动是否需要自己购买______ A.整套设备B.必要耗材C.无需购买
21.你参加科技活动都购买过那些厂家的产品?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没有利用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计划利用22.你_____“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提供的资源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B.正在利用
23.你_____北京科技馆或中国科技馆?
A.自己去过 B.家长带着去过
A.不知道在哪C.学校组织去过D.和同学一起去过 E.从没去过 C.偶尔去D.经常去 24.你所在区县的科技馆(科技中心)_____? B.去过一次
25.你听说过“学生科技网”吗?
A.没有听说 B.知道但没有用过
A.没有帮助
A.没有
A.没有
A.社区C.知道但很少用D.知道并且经常关顾C.经常C.大学实验室C.帮助挺大的26.你如果知道学生科技网,你认为它对你有帮助吗? B.帮助不大27.你所在区县有少年宫吗? B.有28.你所在区县如果有少年宫,是否去参加过科技活动? B.很少B.科研院所29.你最希望利用的社会课外科技资源有_____。
D.科技馆、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E.著名公司G.其他____________
30.你参加过那些科技竞赛?
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状况调查表
(教师用)
1.您所在的中小学位于___________区。
2.您的性别是_______。
A.男B.女
3.您是否参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辅导?
A.参与B.没有参与
4.你在学校是_______(可多选)。
A.学科教师 B.实验员C.课程教师兼实验员 D.电教老师 E.网管员
5.如果您是学科教师,你教授的科目是______(可多选)。
A.信息技术B.物理C.化学D.通用技术
E.地理F.数学G.其他____________
6.您在中学的教龄是______年。
A.1-5年B.6-10年C.10年-15年D.15年以上
7.您的职称是______。
A.中学一级 B.中学二级 C.中学三级 D.中学高级E.其他______
8.您辅导学生是出于______
A.自愿B.领导安排C.两者兼顾
9.您辅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目的是______
A.实践动手能力B.团队合作能力C.提高学习兴趣D.提高学习主动性 E.开阔视野F.中考或高考加分G.其他______
10.您辅导的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是否会向您咨询?
A.不会B.有些会C.都会
11.您辅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平均一周______小时
A.2小时以下 B.2小时C.4小时 D.8小时E.12小时F.12小时以上
12.您辅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主要利用______(可多选)。
A.双休日B.每天课后C.一周几天D.某天课后 E.寒暑假 F.不固定
13.您辅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在______(可多选)
A.科技馆B.少年宫C.学校D.家E.科技少年之家
D.高三 14.您辅导的学生主要是______学生(可多选)A.初一初二年级B.初三年级C.高一高二
15.您辅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遇到最大困难是______(可多选,根据困难从大到小填写)。
A.没有时间B.没有活动场地C.缺乏实验条件
D.缺乏资金支持E.知识储备不够E.学校领导不支持
F.其他______
16.家长对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______
A.非常支持B.比较支持C.不支持也不反对D.反对,怕影响学习
17.您遴选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的方法是_____
A.志愿报名B.其他老师推荐C.考试挑选D.根据课堂表现 其他______
18.你经常登陆_____网站查找科技活动资料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您所在学校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比例是
A.20%以下B.20%-40%C.40%-60%D.60%-80%E.80%以上
20.课外科技活动的选题来源是______
A.比赛题目B.自己定C.与学生商量D.家长E.其他_____
21.您是否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有哪些校外资源?
A.不了解B.知道C.比较了解D.很清楚
22.您辅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否获得学校的支持?
A.不支持B.比较支持C.很支持
23.学校是否有鼓励老师组织课外科技活动的激励政策?
A.没有B.有但力度不大C.有一定力度D.非常有力度
24.学校的激励政策中最吸引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您是否经常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一起交流辅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心得?
A.没有交流B.很少交流C.经常交流
26.您是否利用“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提供的资源进行课外科技活动?
A.没有利用B.很少利用C.经常利用
27.您与学校所在区县的科技馆(科技中心)是否经常联系?
A.没有联系B.很少联系C.经常联系
28.您听说过“学生科技网”吗?
A.没有听说B.知道但没有用过C.知道但很少用D.知道并且经常关顾
29.您如果访问学生科技网,您认为它对您或学生有帮助吗?
A.没有帮助B.帮助不大C.帮助挺大的30.您所在区县有少年宫吗?
A.没有B.有C.不知道
31.您所在区县如果有少年宫,您是否会带学生去哪里组织科技活动?
A.没有B.很少C.经常
32.您最希望利用的社会科技资源有_______
A.社区B.科研院所C.大学实验室
D.科技馆、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E.著名公司G.其他____________
33.您认为利用的社会科技资源有哪些困难?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十一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旨在通过了解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问题,为推动学校体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依据。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缺乏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无时间”是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体育活动 现状 影响因素
1.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教学的延伸。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第二课堂,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主要来源于“一操一活动”。课间操是中间的换脑阶段,让学生走出教室,伸展肢体,呼吸新鲜空气,为接下来的学习注入新鲜血液;下午的课外活动课是重点,让学生放松心情,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既促进了同学间感情的交流,又愉悦了身心。
2.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持饱满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确定的志向。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与家人一起活动、与同学一起活动、参与班级学校组织活动、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等,这说明中学生的情感内容已日渐丰富,同学友谊感逐渐加强,喜欢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参加活动。
2.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
男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篮球、足球、乒乓球。女生排列在前三位的项目是:羽毛球、排球、跳绳或踢毽球。这表明在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大都选择有明显的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内容,男生特别喜欢球类项目。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我们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地多安排球类活动项目和形体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上尽兴、尽情的活动。
3.影响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3.1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体育场馆设施及运动器材缺乏是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场地器材和经费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器材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经费。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投资少,到地方更少,体育经费在学校教育经费中占1%,轮到每个学生头上少得可怜。要确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课外体育活动,必须增加和明确学校经费的比例,保证场地器材的配套,才能搞好体育活动。
3.2余暇时间对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无时间”是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学校作息时间虽对课外活动时间有明文规定,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学校文化课程安排经常与课外活动时间相冲突。据调查,学生普遍反映下午文化课安排得太多,就餐时间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矛盾。
3.3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据了解,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主要由秋季田径运动会以及球类比赛等形式举行。学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样式的竞赛活动,受到学生一致欢迎。通过运动会的开展,既促进了学生间友谊,又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3.4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是一个民族素质水平的象征和标志。要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具有全面优良素质的中华民族将会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5体育教师的质量和班主任的工作问题
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开展体育课外活动的关键。教师这个词,其实就是“奉献”两个字。我认为一个教师如果丢掉了奉献精神,那他就是不称职的。目前,学校体育教师数量够,但质量不是很高,必须加强提高体育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支持他们钻研业务和技术,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项全面综合性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应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首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能只抓智育,丢掉体育,试问一个智商很高而体弱多病的学生,对社会能做几天贡献?人体素质的提高,又会改善智力活动条件。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我毕生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当手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愉快。”调查得知,考高中的学生中,爱好体育和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考上高中比例占90%以上。由此可见,体育对发展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6学校体育的管理问题
加强组织管理是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措施。只有加强组织管理,从校长到体育教师,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齐抓共管,才能在时间上和质量上保证体育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依军.论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6,5
2.祝蓓里.心理学教材(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姜红卫.体育教师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3,3.
4.邱远.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报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唐文玉.课外体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N].中国体育报,2007.06.06
1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十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4所学校的20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2008年3月17日, 对乌鲁木齐市第1小学、第20小学、第65中学和新大附中等4所学校进行了为期2天的问卷调查, 对每个学校的50名同学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问卷的制定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 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最后对发放和回收情况做了统计。发放200份, 回收190份, 回收率为95%, 有效问卷为182份, 有效率为91%。
1.2.3 数据统计法
用Excel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有关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有一个好的态度才能使课外体育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 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
从表1中可以看出, 有83%的学生是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 有12%的学生选择的是一般, 有5%的学生不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 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是也有个别同学不喜欢, 而且都是女生, 这和自身的原因有关。
2.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有一个好的动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动机的产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很重要。
从表2中可以看出, 有20%的人从事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可以愉悦身心,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体质。有52%的人是可以提高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有28%的人是可以更好地掌握某项技能。
2.3 限制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
从表3中可以看出, 有40%的人认为影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是怕影响学习。有48%的人认为是场地、器材不足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有12%的人认为是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怕太晚影响吃饭时间。此表说明影响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场地不足, 其次是怕影响学习。
2.4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外体育活动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学生喜欢以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活动为主的活动, 超过了一半, 达到了53%。其次是以较轻松的游戏性活动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 为45%。最后是以田径、体操为主的课外体育活动, 仅为2%。此表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喜欢以球类活动最为自己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除了个人爱好之外, 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场地的限制, 很多学校体育设施过于单一, 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2.5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从表5中可以看出, 学生每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多为30~45min, 1h左右的占少数, 且男生活动时间要多与女生。此表说明大部分学生的活动时间都在30~45min左右, 这与学生的体力耐力和一些客观原因所决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大部分的学生是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 但是由于自身原因和体育场地和设施等原因而影响了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 (2) 根据体力等多方面原因,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应为30~45min左右即可, 主要使学生娱乐身心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即可, 不能大运动量进行训练。 (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好的, 有个良好的动机才能更好的去从事课外体育活动。
3.2 建议
(1) 以点带面, 领导干部先行后导。 (2) 课外体育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需要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3)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网络, 提高管理效能。课外体育活动参加人数多, 工作量大, 仅靠个别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组织的。因此需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参加的, 部分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网络, 加强管理效能。应建立由主管学校体育的副校长参加, 体育教师负责实施, 班主任、政教处、团委配合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4) 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根据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 任务和质量评价的需要, 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9]。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大部分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动机是好的, 时间为每天2小时居多。另外, 调查中反映, 学校场地不足, 器材少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宋秀丽.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J].滨州师专学报, 2005 (3) .
[2]徐晓华.我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6 (4) .
[3]郑志丹.泉州市区中学毕业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 .
[4]帕提古丽.乌市民族中学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5.
[5]林明祥.对文昌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体育系, 2006 (3) .
[6]阳梅香.湖南省中学课外体育活动试行俱乐部制可行性[J].长沙电子工业学校, 2007 (1)
[7]崔彩云.陕北地区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榆林学院体育系, 2005 (3)
[8]徐晓华.我市中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江苏省通州市兴仁中学, 2006 (2) .
1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十三
实
施
方
案
根据东源县教育局《关于举办2016年东源县第一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中小学生田径比赛的通知》精神和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地促进我镇学校体育课教学和体育课训练与竞赛的改革,并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锻炼习惯,努力营造“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校园氛围,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我镇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为组建好我镇小学代表团参加此次田径运动会,确保安全及赛程顺利开展,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比赛,以中心小学、面上各完小为基础,以育人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方针,以体育艺术“2+1”活动工程为载体,全面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以发展体育运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主题
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突出“魅力体育•活力校园”,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锻炼学生意志,弘扬体育精神。
三、组织领导小组 组 长:陈建创 副组长:邹伟仟
成 员:刘志荣 陈东明 陈科平陈焕群 陈少光 李新坤
谢德军 曾伟耀 江莉娜 邹东红 赖雪锋 陈伟平
蓝国成 陈建琴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心小学校长室,陈建创兼任办公室主任,邹伟仟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队蓝伟强,教练员陈慧敏具体负责田径运动队的选拔、训练和参赛工作。
后勤保障:李秀浓
安全保障:蓝国成同志兼任
四、参赛对象
中心小学 新轮小学 新南小学 下寨小学 冼川小学 李白小学 常美小学 江田小学 下礤小学
五、参赛人数
由以上学校选出男、女运动员各10名参加2016年东源县第一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中小学生田径比赛
六、比赛项目
(一)参赛项目
1、小学组: 小学组:(年龄:2004.1.1以后)
男(9项):60M、100M、200M、400M、800M、跳远
投掷实心球(1kg)、4×100M接力、1分钟速度跳绳
女(9项):60M、100M、200M、400M、800M、跳远
投掷实心球(1kg)、4×100M接力、1分钟速度跳绳
七、活动安排
本届运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
1、(2016年10月20日前),中心小学、各完小自行组织比赛。
2、中心小学、各完小为单位,组织开展校级选拔赛,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运动项目,并将各片区、中心小学、中学组织开展选拔的方案、安全预案、运动员报名表汇总后务必于2016年10月30日上交中心小学陈伟平处。(纸质和电子表同时上交,纸质的要加盖公章。)
3、中心小学、完小(学校)必须参加所有参赛项目,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参加比赛项目,要求每个学生只能限报两个项目,每个项目取校级最好2名参加。
八、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中心小学、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抓具体落实,制定出详实的实施方案;对运动会的筹备等各个阶段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二)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职责和任务
1、各项筹备工作都要拟定工作程序、要细化到每一个项目,确保每一项目都做到有人负责,确保全员参与,重点选拔,确保比赛水平和质量,确保按时完成各阶段任务。
2、中心小学在县教育局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服从总体安排,切实以办好运动会为中心,创新工作思路,推动特色教育工程的扎实开展。
(三)以确保安全圆满为目标,全力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四)抓好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东源县上莞镇中心小学
2016年10月8日
上莞镇小学参加2016年东源县第一届运动会学校体育组中小学生田径比赛活动方案
实
施
方
案
14.体育课外活动总结 篇十四
实施课外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进学生健康的必要手段,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检验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多年来,我校的体育达标工作在上级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进行。尤其是近年来这项工作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我们借鉴了许多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加大了管理的力度,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真正做到了管理得当,措施到位,实施有效。
一、加强领导,措施得当。
“工作开展如何,主要看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领导的重视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鸡冠山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所体育特色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相当重视。学校领导始终把体育当作宣传学校的一张名片。每年的新学期计划,校领导都要下达半年的达标工作计划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一把手校长亲自抓体育工作,并责成副校长主管。成立达标领导小组,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都明确的分工。每个学年级都配备了相应的领导负责。督促班主任工作,促使班主任配合体育教师组织实验。形成达标工作每一层对上一级负责的局面,全校的师生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达标工作的开展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与配合,开展起来更得心应手。
二、责任到位、奖惩分明。
有制度、有措施之后,主管学年组的领导要根据学校的达标工作制定本学年的达标计划,每位班主任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成立了“达标”小组。学校明确的规定,达标工作开展不得当的班级不能参评“优秀班级”的班主任不能参评优秀班主任,体育教师协调不得当开展工作不利的教师不能参评优秀教师。学生达标不合格不能参评“三好学生”体育教师不及时给予班级指导和测验的也不能评优。这样学校上下形成一股合务,大家都来认识和重视达标工作的真正受益的还是学生。
三、以人为本,增进健康。
实施体育锻炼标准的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我校始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在项目的选择上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不感觉到达标测试是一种负担,只是普通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一些达标测试项目做了加工处理,改变了学法和练法,以游戏和比赛的形式出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锻炼热情,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又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从不歧视与挖苦,而去安慰和鼓励他们,使他们不但在体质上得到锻炼,在心灵上更树立了自尊与自信。
四、结合竞赛,常抓不懈。
学生体质的增强,光靠一周的三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需求。为此,我校结合“冬锻”校内竞赛,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操等形式来补充锻炼的不足。开展冬锻期间,学生保证每天人手一毽、人手一
绳,并利用课间操练习踢毽、跳绳及各种素质练习。每月一次的校内比赛几乎都是全校性的参与。设立达标单项赛,鼓励班级利用早晨时间晨练等手段,有效的开展达标工作。坚持长年抓,直至达标工作结束为止。我校每年都要评选达标先进班级,先进小组,先进学生,并利用升旗仪式大力宣传表扬,有利的推动了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1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十五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整理见表1—6
1.2 调查分析
1.2.1 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在生理方面,此时期女大学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1.2.2 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心理方面,女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等等。
1.2.3 高职女生不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原因
1.2.3. 1 从“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次数与态度”的调查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 (见表1、表2和表3) :高职女生对体育有一定的兴趣,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的态度,但她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明显不足。
1.2.3. 2 我设计的“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和“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的调查 (见表4和表5) 反映了当前高职女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排序与她们最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排序有一定差异。这一情况可能反映了目前学校体育项目的场地、器材还不能满足高职女生的活动需要,在余暇时间短又缺少体育活动器材的情况下,进行跑步锻炼,也确是一种很实际和无奈的选择,这可能是造成不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参加的时间、次数明显不足的原因。由调查结果还发现高职女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基本上集中在中、小学没有开设过的项目。我们认为在高职女生体育教材选择上应注意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处理好高职与中、小学的教材衔接,避免过多重复。
1.2.3. 3 高职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不够时、不够量究竟还有什么原因呢?在对“影响高职女生参加体育活动主要因素”的调查中,学生把“没有体育锻炼意识”列为第1位,这主要是她们对于一些活动项目根本不了解,又没有人帮助她们对这些项目进行指导,使得本来就胆小、害羞的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就越少。
2. 结论与建议
高职女生在校期间是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和完善的时期,她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以保证学业的完成,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体育锻炼不仅能满足增强高职女生体质的需要,而且能锻炼其心理素质,促进自我完善。那么,如何提高女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
2.1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体育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的教育是使广大学生正确理解学习与身体的关系。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以后才能更好地工作。
2.2 确立以素质教学为指导的体育教学思想。
体育教学要立足于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顾及全体学生的实际,尽可能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3 因材施教,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学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先后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2.4 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更新。
只有新颖的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不断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她们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刑庆和, 毛坤.关于高校女生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 5.
[2]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6.
[3]兰自力, 赵克.我国部分省 (市) 高校大学生产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1, 3.
[4]左燕, 张旭, 刘少英.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体会[J].中国学校体育, 2000, 2.
[5]赵俊荣.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和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中国学校体育, 2003, 6.
16.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 篇十六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调查中按照社会调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共计1260名(男生780名,女生480名)学生。发放问卷126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2份(男生715份,女生437份),有效回收率91.4%。经专家鉴定,信度和效度较高,符合本研究的要求。本研究还进行了实地考查,走访专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和综合分析,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资料。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有77.62%的男生和56.06%的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反映了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女生和男生相比较积极性相对差一些,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兴趣,有较大的亲和力,这是我们改善和促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有利因素。
表1 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统计(%)
注:*表示男女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
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从他们的动机排序上来看,增强体质是他们首选的活动动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偏向于为体育考试做准备。可见,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已从过去的一元化取向发展为多元化取向。这也反映了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提高,也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关系。
表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项选择)(%)
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及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课外体育锻炼。授课日(周一—周五)达到了75.17%,其中男生占83.64%,女生占61.33%,参与率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周锻炼3次以上的学生约有36.57%,其中3~4次占25.58%,5次以上占10.99%。約有35.91%的学生能坚持每周锻炼1~2次,但还有27.52%(男生占16.36%,女生占38.67%)的学生周锻炼不到1次,其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约有6成以上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均在30min以上,保持了一定的锻炼量。每次锻炼30min以下的学生,男生占26.76%,女生竟达到48.51%。上述结果反映了学生总体上对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均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无论是锻炼次数,还是锻炼持续时间,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4.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方式选择上,表现出较明显的集中性,无人指导与同学一起活动、个人锻炼、有人指导与同学一起活动列前3位。活动方式上性别差异不明显。活动方式的这种选择趋势,一方面反映了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一个同学间的相互交往,沟通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具有较强的活动独立性和一定的体育实践能力。当然这种选择结果与体育运动某些固有特点,如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竞争与协作等有关。
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在本校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的达75.52%(男生)和59.95%(女生),性别差异不显著。这种高度集中的选择趋势,符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特点。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选择本校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既方便又实用,成为学生的首要选择,存在着必然性。值得注意的是有10.77%的男生和11.21%女生选择到免费或收费公共体育场馆锻炼。这反映了学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消费观正悄悄地进入校园,对此应加以正确引导。
6.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项目
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活动项目性别差异较大(见表3),排序在前6位的项目中,男女共选项目有4项: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长跑,但其位次不尽一致。男生更多地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且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羽毛球、乒乓球等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隔网类项目。长跑较为枯燥,但作为一项简单易行、锻炼价值高的运动项目,也受到近2成学生的欢迎。健美为力量性项目,且器材种类较多,因而也有24.89%的男生选择。健美操基于项目的特点也使22.79%的女生选择了该项,这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需求上的差异。
表3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分布特征(多项选择)(%)
7.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
体育场地设施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保证,我国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曾多次颁布和规定了学校场地器材配备的标准,这些规定和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化。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学校的体育场地面积不足,设施不齐全,严重影响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表4可以看到,男生认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达到61.26%,女生达到50.8%。这表明河南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已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亟待改进。
表4 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满意程度调查统计(%)
8.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缺少场地、缺少器材、缺少组织与管理、课程负担重、无人指导等列前5位,仅身体虚弱一项个人因素列第6位,且选择率只有10.85%。可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主要受外在条件的制约。外在条件的改善首先依赖于学校体育管理者观念的更新,应彻底摒弃应试教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健康第一”落实到学校教育工作实践中去。其次,要进一步改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减轻学习负担,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供时间、物质和组织上的保证。
三、结论与建议
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具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增强体质、娱乐、健美和调节情绪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约有36.57%的学生每周能坚持锻炼3次以上,锻炼时间也能持续30分钟以上。相对而言,女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上表现出明显不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集中在本校的体育场馆,其参与锻炼的主要方式趋向于和同学一起锻炼为主,以个人锻炼为辅。男女生选择活动项目差异较大,男生更多地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且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而女生主要参与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隔网类项目。体育场地器材短缺、缺少组织与管理、课程负担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加强女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多组织体育活动,引导她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女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针对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加大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的投入与建设。呼吁学校的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扩大课外体育活动的规模,营造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氛围,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要千方百计解决学校体育场地不足、质量不高、设施不齐全的问题,在争取政府、学校投入外,在条件可能的学校可尝试引进社会上的资金。可参照后勤社会化的办法,力争在3~5年内,使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有较大改观,能基本满足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要不断完善有关体育法规制度,学校要认真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我国学校有关教育、体育的法规制度,使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得到落实。
17.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篇十七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校决定按计划开展系列体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掌握提高同学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生长这个核心,充沛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同学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1、激发体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同学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同学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同学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处置好活动与学习的矛盾。①让同学在规定的时间玩规定的体育项目;②不规定的活动项目必需在完成作业或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否则,发现后前两次批评,第三次就把他从体育兴趣小组中除名。
3、抓好常规工作。一是要求各位老师上好两课,做好两操;二是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每天坚持开展课间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问操竞赛。
4、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红领巾电视台,固定宣传栏,大力宣传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益处。对在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褒扬。
三、具体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同学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同学体育运动的热潮,保证让每一名同学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2每天课间操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自由参与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踢毽子、仰卧起坐、扳手腕、跳绳、跳高、跳远、赛跑等等。
3、按时让同学做好两操,检查人员进行巡视,确保两操的顺利进行。
4、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的监查力度,确实上好体育课。
5、每天进行自由体育课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白班的特色项目为主进行活动。各班设立一个平安督导员配合学校的检查人员负责活动平安。
6、把坚持锻炼这个习惯的养成列入学校的好习惯评比之中。
18.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十八
炼活动总结
XX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学外体育锻炼活动。新学期伊始,XX院研14级多个党支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了“三走”系列活动。
在XX级辅导员秦XX致活动开场词后,活动正式开始。当天早上6:30,全体师生在东区门口集合,大家兴致勃勃、整装待发。本次健步走活动的路线车辆稀少、道路通畅,全程距离大约为8公里,学生会在途中安排了多处服务点,以满足大家的不时之需。在旗手的带领下,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出发。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同学们的心情都非常激动,纷纷表示这样集体健步走的机会实在难得。在途中,宋书记的鼓励和慰问更是给同学们带去了前行的动力,刘佳宝老师也与院学生会工作人员在行进过程中负责大家的人身安全。老师们和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使得整个健步走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此外。活动还赢得了市民们的句句称赞,他们表示希望能够看到更多这样的活动。9:30,全体师生安全返校,健步走活动顺利结束。
健步走活动结束之后,XX学院在西区篮球场举办“阳光操场,健美身姿”主题活动,数名团委学生会干部携XX级全体学生参与了此次主题活动。
活动分为“协调小测试”、“活力健美操”、“体能巧锻炼”等三个环节。活动伊始,我院学生会女生部部长苏XX向新生们强调了加强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健康的益处,并教给大家一些测试身体协调能力的动作,大家纷纷学习和模仿,现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活力健美操”环节中,XX级健美操队队员蒋XX和王XX则教给大家一些如踏步、开合跳、吸腿、踢腿等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并在动作的连贯中锻炼大家的反应速度,同学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最后的“体能巧锻炼”环节中,苏XX则给同学们示范了许多瑜伽中的经典动作,并告诉同学们说:“瑜伽不仅可以舒缓身心,经常练习还可以塑身减肥。”
最后的重头戏是XX学院组织开展的“活力青春,阳光赛场”球类竞技比赛,在学生中掀起了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强身健体的新高潮。
本次竞技比赛分为乒乓球和羽毛球两个专场,均采用11分制和三局两胜制规则。比赛分为男、女单打两场,经过初赛的激烈比拼,共有30人进入决赛。乒乓球赛场上的反手接球、正手快攻,羽毛球赛场上的标准上旋球、精彩扣杀,展现了队员们运筹帷幄、活力四射、热情高涨的风貌,现场掌声、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氛围异常热烈。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XX级冀XX、李XX获得了乒乓球赛中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冠军,XX级李XX、蒋XX获得了羽毛球赛中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冠军。
19.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 篇十九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6所中学的300名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中3所, 分别是实验中学、新桥中学和河海中学;高中3所, 分别是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常州市第三中学、武进高级中学。
1.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以及中国期刊网, 搜索了“阳光体育”、“课外体育”、“体育锻炼”等关键词, 查阅了有关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等的相关文献资料, 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在编制问卷前, 查阅了有关社会调查和体育科研方法的书籍, 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 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对常州市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发放的300份问卷, 回收了289份, 其中有效问卷273份, 有效率为91%。 (3) 专家访谈法:针对本研究的内容访问有关专家, 就有关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进行咨询探讨。 (4) 数理统计法:本文对调查所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 采用体育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2.1.1 中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调查, 有56.4%的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体育考核才去参加锻炼;有11.7%的学生说是老师的要求;有15.4%的学生是为了健身健美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6.2%的学生是出于自己的娱乐意识;有7.7%的学生表达了应父母要求, 父母去锻炼身体, 自己是“被要求”锻炼;另外还有2.6%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原因。 (见表1)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 常州市中学生在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上还有待提高, 大部分学生存在着“被参加”的倾向, 学校老师作为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 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2.1.2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
经调查, 学生对参加的课外体育项目有不同, 男、女也有很大的差别:男生参加的项目占前四位的是:篮球 (71.8%) 、足球 (59.3%) 、游泳 (56.0%) 、轮滑 (41.0%) ;女生感兴趣的项目排在前四位的是:羽毛球 (53.5%) 、游泳 (32.6%) 、跆拳道 (19.4%) 、轮滑 (10.6%) 。由此可见, 男生与女生在参加课外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 教师与家长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要注意因“材”施教, 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
2.1.3 中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时间
经调查, 毕业班的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相对较少, 课业负担重还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参加锻炼, 男生比女生参加锻炼的时间要多, 男生更倾向于集体的项目, 比如篮球、足球等, 这与男女性格的差异是分不开的。大部分男生一周能活动3~5h, 而女生的活动时间一般在1~3h。
2.1.4 中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场所
中学生因为参加锻炼的目的、动机不同, 所以选择的场所也有所差别, 大部分学生选择家附近的学校体育场或者加附近的公园, 很少有学生去收费的健身房进行锻炼。
2.1.5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 所以与同学老师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他们很少会自己独自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因此, 学校应尽量弥补学生这一缺陷, 多组织一些比赛以及班级友谊赛等活动来增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机会。
2.2 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根据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发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面临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使中学生能够更积极、有效地参加体育锻炼。
2.2.1 应试教育仍是最大的障碍
根据调查数据得知, 有一半的学生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体育考试采取加以锻炼, 可见动机发生了偏斜, 假设没有了体育考试这一强制条件, 这一半学生很有可能就不去参加体育锻炼了, 所以老师以及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要加以纠正, 尤其是体育老师在课上要给学生灌输坚持锻炼的好处以及终身体育思想, 使学生认识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的体育考试, 更多的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以后的工作打造一个良好的身体。
2.2.2 体育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缺少创新内容
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比较单一, 球类占有主要的位置, 学生参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这样增加丰富多彩的锻炼项目将成为改变这一现象最主要的、最有效的措施。家长在其中应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还没有完全成型的时候, 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的行动, 坚持带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 给他安排感兴趣的活动进行锻炼。
2.2.3 课业负担重, 缺少锻炼的时间
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和高考的压力, 课业负担较重, 没有余暇时间进行课外的体育锻炼, 而由于男生天生好动的性格决定了了其锻炼时间明显多于女生。应对策略是, 学校应注重学生身体健康, 给学生减负, 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只有身体强壮了, 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文化知识;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活跃思维, 开阔思路, 对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有一定的帮助。
2.2.4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的固定性
中学生一般在学校操场或自己附近的公园进行身体锻炼,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饿, 毕竟学生是消费群体, 自己没有收入, 去健身房进行锻炼还是少数学生的选择。但是建议家长, 最好每月带孩子去一次健身房, 这样使孩子能够充分的进行锻炼, 以至于不会使孩子泛泛地认为进行体育锻炼就是跑跑步、打打球, 拓宽孩子的视野。
2.2.5 活动形式较单一
大部分学生选择与老师和学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对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不重视, 他们除了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 根本就没有其他的方式进行锻炼。所以这方面政府要做好相关工作, 可以建立社区活动中心或者周末举行中学生体育活动, 当然这也要家长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才能使孩子充分地进行体育锻炼。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 供学生可选的项目比较单一,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锻炼的兴趣;学生课业负担较重, 没有时间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这与当下的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联;学校老师尤其是体育老师应该给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 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 变被动为主动,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身体锻炼中来, 从小培养他们的锻炼意识, 为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2 建议
教育部应继续深化教育改革, 真正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用行政的手段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 政府应加大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 增加体育锻炼场地及器材, 改善体育锻炼的客观环境。学校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及体育老师应提高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加大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校体育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教授一些健身方法, 积极弘扬“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 提高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从而从思想上认识到积极的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来了解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总结影响其锻炼的因素,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 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从而建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中学生,课外体育,体育锻炼,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罗炯, 唐炎, 公立政.西南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妨碍因素研究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 35 (1) :80-86.
[2]李鸿江, 尹军, 刘海元, 等.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9, 3:87-108.
[3]宋逸, 张芯, 杨土宝, 等.2010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原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44 (3) :347-354.
[4]林清.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371-37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分析】推荐阅读:
大学生参加班级活动心得体会08-20
文档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07-07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论文09-07
学生参加军训体会感想总结08-11
关于组织园艺专业学生参加11-12
学生参加暑假工申请书10-10
河阳学校初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总结09-20
中学生安全常识讲义(参加运动会安全)10-19
关于参加学生会广播站申请书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