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

2024-09-16

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共7篇)

1.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 篇一

谢锋副厅长在全省危险废物污染防治 视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草稿)

(2011年9月5日)

同志们:

下午好!

刚才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对云南曲靖铬渣非法转移倾倒污染环境事件的重要批示和力军副部长在全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视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这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召开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菏泽、聊城等地相继发生了多起外省多晶硅生产企业跨省倾倒四氯化硅废液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国家的视频会议,对我省”十二五“期间加强和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下面,按照厅党组安排,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废物含有有毒有害成分,利用和处臵不当,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十五”以来,国家已经将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省于2002年出台了《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此后,又制定下 发了《山东省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山东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申领有关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落实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联单、申报登记制度,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国不断加大危险废物监管力度,规范利用处臵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的危险废物数量大幅度上升。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100家企业持有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形成年处臵能力294.85万吨。截至2011年上半年,共有60家企业通过了省厅组织的规范化验收。

危废污染防治工作从无到有,逐步规范,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的工作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危险废物产生数量的基数大,且产废量持续增长。我省工业结构偏重,化工、医药、有色、石油开采加工、焦化等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数量多,产量大。仅淄博市辖区内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就有1400多家,还有大量不在统计范围内的小化工企业,烟台市有黄金采选冶炼企业40余家,与广东、江苏等省并列为我国的产废大省。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废量将呈较高增长态势,未来相当长时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严重挑战。

二是规范化的危险废物处理处臵能力不能满足需要。我省自2005年开始对危险废物经营处臵企业实施经营许可证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缺乏工作经验,设定的准入条件相对较低,且从事危废经营企业人员对国家法律法规掌握不够,缺乏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了从事危废 经营的企业普遍规模小、处臵工艺简单,处臵设备简陋等,全省危废经营企业存在“小、散、乱”的情况。同时,由于职责划分不清,地方政府对国家规划项目的认识不一致,业主单位不主动等原因,导致我省列入《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服务处臵设施建设规划》内的三处危险废物集中处臵项目,仅青岛危险废物综合处臵中心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滨州和临沂的两处项目进展缓慢;东营、威海、德州三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理项目试运行多年未进行环保验收。严重影响我省危险废物的规范化处臵水平。

三是建设项目法律法规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评价内容重视不够。现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缺乏对产废建设项目和危险废物处臵项目有关危险废物环评内容的要求,也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鉴别标准等技术支撑,导致环评单位和建设单位对涉及危险废物的内容不重视,对危废产生的种类和数量调查不仔细,对企业自建危废处臵设施的处理能力、效果以及危废利用处臵措施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没有充分评价,对试生产期间和正常生产过程中危废污染防治措施要求不明确,危废建设项目“三同时”验收监测的指标为一般建设项目要求的常规指标,没有对项目产生和处臵的危废特征物提出监测和监管要求,导致项目投产后,危险废物实际产生情况、处臵去向与原评价内容严重不符,给环保部门审批项目和项目投运后的环境监管带来困难。

四是企业环境管理意识淡薄,危险废物违法处臵行为比较普遍。根据申报登记数据,2010年度我省共产生危险废物1434.52万吨,但 持证单位的总处臵规模不足300万吨/年,扣除产废企业自建设施处臵部分,产处能力仍严重不匹配。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存在违法处臵或非法转移和擅自倾倒处臵的情况,这也与我省个别危废处臵单位向环保部门反映的“吃不饱”的说法不一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危险废物产生情况申报不实,底数不清。能不申报的危险废物种类尽量不申报,申报量也与实际量差距较大。2.部分企业危险废物去向不能明确说明,自行简单处臵或委托无资质单位处臵造成二次污染比较严重。3.危险废物转移不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难以实现全程监管。部分危险废物产生企业虽然将危险废物委托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利用或处臵,但没有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4.企业内部危险废物管理混乱,部分企业没有按照要求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急预案;没有建设符合相关污染控制标准的贮存设施,自建处臵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没有根据危险废物的不同物化性状严格执行分类收集。5.无资质经营危险废物的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取得资质的危险废物经营企业超范围处臵危险废物、不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倒卖危险废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五是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与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相对于水和大气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我省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一些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还没有把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内容,没有充分认识到危险废物对环境安全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难度,机构、人员、投入等方面严重不足。省、市都没有独立设臵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有的市设立了固废专职管理人 员,但也存在职能定位模糊、专业人才缺乏、业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县一级的固体废物管理队伍还处于空白,这与我省产废大省的身份严重不符。由于机构不健全,对危险废物染防治疏于监管,导致各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发生,今年连续出现的河南、江苏等省向我省倾倒四氯化硅废液的事件,说明我们基层执法人员迅速反应能力和对危险废物全方位监管方面还存在漏洞。实际上,我省也存在跨区域非法转移和倾倒危废的情况。在今年5月28日,省厅组织对市地的现场调研过程中,就在跨界河流断面的提水闸上发现了多处非法倾倒废油的痕迹,附近百姓也反映,夜间有不明车辆拉废液或废渣倾倒后逃之夭夭,由于监管手段限制,无法及时抓住犯罪分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认识不到位。当前我省从环保部门到工业企业对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认识程度和对危险废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行动上疏于防范,对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安全处臵工作极少过问、研究和部署,对危险废物产生的企业分布、产生数量、流向和管理现状普遍不清。第二,责任不到位。企业没有把这项工作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责任不清,措施不力,有关职能部门没有认真抓落实。第三,监管不到位。对企业危险废物的贮存、委托处理、转移等情况不检查、不核实。对违法行为处罚和打击不坚决,把企业不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标志标识、转移联单、经营许可、应急预案等制度,当成小问题,视而不见,查而不处。第四技术支撑不够。危险废物鉴别、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将危险废物作为一般固体废物逃避环境监管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目前仅有3家单位能够承担危险废物鉴别和监测,而作为危废产生大省,目前尚没有能够鉴别危废的机构。第五,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够完善。由于危废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现行法律法规,特别是建设项目法律法规没有将危废管理作为影响环境的要素。

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做好危废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内容,作为维护群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提高认识,把握机遇,全面推进全省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

二、坚定信心,坚决打好我省危险废物管理工作攻坚战 环保部将把危险废物管理作为“十二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突出“出重拳、用重典”的主基调,狠抓制度落实、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对危险废物产生、运输和处臵企业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采取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措施。省厅各处室、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团结协作,遏制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态势。

(一)组织开展我省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从2010年环保部组织的30个省区市的1394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落实法规制度情况抽查情况看,作为产废大省,我省合格率不足60%,这个数字的确不容乐观。在环保部今年10月份组织全国专项检查前,各市集中开展自查自纠。特别是对辖区内的铬盐行业、多晶硅行业、危险废物处臵设施运营企业、产废企业、污水处理厂、电子废物拆解处理企业作为重点检查对象逐一排查,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按照环保部提出的“四个一律”要求处理。对产废单位,要 重点检查危废和固废产生的工艺流程、产生环节、物料平衡、排污申报登记数量、处臵合同、台帐、发票、档案等,对危废处臵企业重点检查经营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处臵范围、种类、场地、人员、设施、监测项目和频次、转移联单执行情况是否符合环保部门规定的要求,档案资料是否齐全等。10月15日前,各市要将检查报告上报省厅。10月中旬起,省厅将分组对各市进行督查,并将检查、整改情况向环保部和省政府报告,同时向社会通报。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辖区内危废处臵企业,提倡就近处臵,降低环境风险。一是各市应因地制宜地编制当地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处臵发展规划,根据危险废物的产生行业、种类、数量等合理布局辖区内处理处臵企业。特别是淄博石化企业、东营石油开采企业、烟台黄金冶炼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要率先制定出“十二五”和远期规划,摸清危险废物产生底数,预测分析处臵种类和处臵能力,合理规划辖区内处臵企业布局。二是对辖区内现有的危废处臵企业进行清理整顿,提高危废处臵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对现有危险废物处臵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对规模小、技术人员不足、工艺水平较差的企业进行取缔。对超过许可证有效期三个月仍未提出换证申请的企业以及连续六个月未进行正常生产也未向环保部门备案的企业,视为自动放弃危险废物处臵利用资格,吊销其许可证,再次从事危废处臵,需按新申请程序办理。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臵企业不能达到《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审查和许可指南》要求的,应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吊销其经营许可证,5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并负责对其生产场地消除污染。自建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臵设施的,应当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相关标准的要求,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三是加快建设和改造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臵设施。全面落实《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服务处臵设施建设规划》和我省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规划内危险废物综合处臵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相关医疗废物处臵设施的技术改造,确保建成的规划项目健康稳定运行。对未按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快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臵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危险废物焚烧处臵设施不能正常运行,以及发生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的地级市,将实施“区域限批”。

(三)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和利用单位的日常监管。一是狠抓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制度的落实。凡是产生单位对危险废物不处臵或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处臵的,由企业所在地市级环保部门指定单位代为处臵,处臵费用由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承担。对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臵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要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吊销经营许可证。被吊销许可证的单位,5年内不得再申请领取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二是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按照《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企业的检查督导,严格落实标识制度、源头分类制度、贮存和处臵利用设施管理制度、申报登记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台帐制度、应急预案制度、日常环境监测制度、危险废物季报 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对内部管理混乱,经整改仍不能通过规范化管理验收的危险废物经营企业,省厅将依法吊销其经营许可证。三是利用法律手段和赔偿机制,增强企业环保责任意识。对因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事件中受到污染损害的单位和个人,支持他们通过调解或诉讼的方式,依法要求赔偿损失。通过损失赔偿机制,增强企业环境责任和环境风险意识,扭转“违反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

(四)强化重金属、污泥和电子废物的环境监管。一是各市要立即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铬渣等重金属堆放场、污染场地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加强场地地下水、渗滤液、外排水和土壤的环境监测,加快铬渣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完善涉重企业的环境应急制度、特征污染物监测报告制度、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信息公开制度。济南裕兴化工总厂虽已完成历史堆存铬渣的处臵任务,尚余5.4万吨铬渣仍未得到处臵,按环保部要求,应立即制定处臵方案,于2012年底前处臵完毕。济南、青岛两市应立即开展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二是要加大污泥处理处臵的全过程监管力度,坚决打击污泥随意倾倒行为。要落实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臵的主体责任,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要同时配套建设污泥处理设施,设施不配套不能通过环保验收;环保模范城市及创模城市的现有污水处理厂2011年底之前要建成污泥配套处理设施,其他城市现有污水处理厂2012年10月之前建成污泥配套处理设施。污泥运出场界处臵必须进行脱水预处理,含水率要低于50%以下方可出厂。各市要尽快建设污泥集中处臵设施,模范城市要在今年年底前建成至少一处污泥集中处臵场所。各市要在 2012年下半年开 始公开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和处理处臵信息,模范城市和正在创模城市要在2012年固废信息发布时率先公布污泥处臵的相关信息。三是做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环保部门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工作的牵头负责部门。我省已编制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并上报至环保部审核备案,环保部的意见是按照“家电以旧换新”工作中的3家拆解企业布点,原则上不再增加。未纳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的拆解企业将不能享受国家基金补贴。各地应严格控制数量,避免一哄而起,无序竞争;对拆解企业要严格、审慎地开展拆解处理补贴的审核工作,防止骗补发生,对骗取国家资金补贴的单位,一律永久停止补贴资金。在这次专项检查中要着重对电子废物拆解利用过程污染防治及重点拆解产物的流向和无害化处理处臵情况进行核实。请青岛、烟台、临沂市环保局要特别重视,派专人落实。

(五)健全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在审批新、改、扩产生危废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时,应特别注意审查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和利用处臵去向,严格把好环境准入关。对于危险废物运输和处臵条件不具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机构不健全、危险废物环境监管措施不到位的,不得新、改、扩建产生危险废物的建设项目。对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分析不清、无妥善利用、处臵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建设项目,不予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和处臵措施不落实的,不予通过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二是落实省、市、县(市、区)三级管理制度。2011年底前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建立起危险废物 产生单位监管重点源清单。原则上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吨以上的单位纳入市级监管范围,年产生或贮存危险废物10吨以上的单位纳入省级监管范围,涉重金属(剧毒)产废单位纳入市级以上环保部门监管范围;县(市、区)环保部门要把辖区内所有产废企业纳入监管范围。三是实施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大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完善“12369”举报制度,积极引导社会监督。各地要在2011年11月底前,在设区市环保局网站上公布辖区内危险废物重点产生、运输和经营企业名单、地址,以及产能、生产工艺、清洁生产和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和处臵等情况,并将公布情况报省厅。危险废物重点企业应每年向社会发布企业年度环境报告,公布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去向、利用和处臵等情况。对于未按要求公布相关信息的,各级环保部门暂缓审批其新(扩、改)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提供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不得受理其上市环保核查申请、不得为其出具包括信贷、生产许可证等各方面的环保合格、达标或守法证明文件。

(六)重视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建设。要按照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原则,推进固体废物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建设与改革,加强机构建设和人才建设。建立我省的危险废物鉴定机构和特征污染物监测机构,鼓励其他通过计量认证机构参与危险废物鉴别工作。建立危险废物监控平台,对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的重要生产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加装GPS定位系统。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追究

一是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大格局,提高组织领导能力。认真吸取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污染事件的深刻教训,举一反三,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发现隐患能及时整改,发现问题能及时妥善处臵。张波厅长也多次强调,我省的环保经验反复证明,要解决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一定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环保工作大格局。哪个地方真正形成这样的大格局,哪个地方的环保工作就一定有改观,环境就会有明显的改善,群众就会拍手叫好。哪个地方形不成这样的大格局,仅仅是分管的领导、环保部门在那里抓环保,党委、政府主要责任同志不重视,其他部门根本不参与,这个地方的环境保护工作,必然不会有大的起色。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工作由地方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各市要把环保部和省厅视频会议精神、本辖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向政府领导汇报好。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编制本地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的防控机制。二是对责任企业和地方政府进行最严厉的终身责任追究。切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对企业索赔、罚款和刑事处罚力度。对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事件,按照危险废物实际转移、倾倒批次,依法从严从重分别予以处罚;要追究企业污染清除责任,彻底清理被倾倒的危险废物以及被污染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不留后患。落实地方政府 对环境质量负责制,因危险废物污染造成群发性健康危害事件或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按有关规定对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实施问责,并从该危险废物排放企业的立项、审批、验收、生产和监管全过程,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追究责任。环境保护部也将加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督办和监督检查力度,把危险废物处臵情况、地方政府落实危险废物法律法规的情况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全面检查,有关检查情况上报中央纪委处理。

同志们,“十二五”期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任务很重,要求很高。各市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高度重视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要以这次危险废物专项检查行动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举一反三,打赢危险废物污染综合防治的攻坚战。

2.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 篇二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以构筑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 继续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 积极推广资源节约型生产经营模式, 加快发展节约型农牧业、循环农牧业、生态农牧业。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 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草牧场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确保基本农田和草牧场数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变。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 扩大测土配方施肥规模, 加强中低产田基础设施和质量建设, 构建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继续推进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加大草原执法力度, 坚持不懈全面实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 完善草原监理体系, 加强草原生态监测, 积极推动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年力争完成退牧还草和草原建设工程任务3000万亩, 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7.4亿亩, 全区可利用草原植被盖度较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加大农村牧区户用沼气建设力度, 加快建设沼气服务体系。全年力争完成户用沼气建设15万户, 大中型沼气建设20处, 联户沼气建设100处, 村级物业服务体系建设600处。大力实行农村牧区节能减排, 积极推广节约型农牧业技术, 搞好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和投入品利用效率, 发展循环经济。

六、推进改革创新, 全力促进农牧民稳定增收

采取综合措施, 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切实提高增收的多元化、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 不断提高农牧民政策增收、产业增收、劳务增收、社会保障增收、转移就业增收、财产性增收的水平, 努力形成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合力。全面落实惠农惠牧政策, 按照“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的原则, 阳光操作, 强化服务, 确保农牧业各项补贴、农牧业保险等惠农惠牧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必须更多地关心关注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通过增加牧区建设投入、扩大对牧业和牧民的补贴补助、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等措施, 加快牧民增收步伐。坚持和完善农村牧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稳定现有土地、草原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 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统一经营要向发展联合和合作, 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加强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管理和服务, 在不改变土地、草原集体所有性质, 不改变用途, 不损害农牧民承包经营权益的原则下, 建立健全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积极推进土地、草牧场的规范流转和规模经营。认真做好土地、草牧场所有权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妥善处理延包遗留问题, 依法保障农牧民对承包的土地、草牧场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深入开展农牧民负担重点治理, 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 加强农村牧区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推进村嘎查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农村牧区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鼓励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支持和鼓励农村牧区经纪人队伍建设, 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加快扩大内需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 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 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强农牧业信息引导和农畜产品市场服务, 加强对关键农时、重要产品的市场监测与预警, 对涉农信息、突发事件的影响分析和研判, 促进产销连接和农畜产品市场开拓。采取多种办法组织动员农畜产品经纪人、农畜产品批发市场等各类市场主体, 积极参与农畜产品营销促销, 努力在农畜产品促销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上下功夫。

围绕今年全区农牧业经济工作思路目标和重点工作, 我们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新形势新挑战, 切实增强做好农牧业经济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转变作风, 务求实效, 不断提高农牧业指导和服务水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深入实际,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使提出的思路、做出的部署、出台的措施更加符合实际, 更加符合农牧民意愿。注重开展农牧业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 加强形势分析, 扎实做好统计监测等基础性工作, 及时掌握动态, 力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强化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机制, 对确定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点工程, 要细化责任、明确时限, 全力以赴抓好落实。积极为农牧民办好事实事, 今年继续开展为农牧民办10件实事活动。全面提高农牧业依法行政水平, 积极推进农牧业综合执法规范化, 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农牧业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 强化监管和违法案件查处, 提高农牧业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重点推进旗县一级农牧业综合执法, 力争到2011年内所有农牧业旗县市区实行综合执法。推进民主决策, 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 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水平, 科学发展农牧业, 更好服务农牧民。

同志们, 努力促进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奋发进取, 艰苦奋斗, 扎实工作, 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3.在全市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落实2008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探讨2008年中职扩招对策,实现2008年我市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技术人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扩大中职招生工作的重要性

2008年,实现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1:1的目标是我市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进我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扩大中职招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一个通道”、“三带十区”这一战略规划和实现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改革创新、开放升级、综合开发、强市富民”战略要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就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扩大中职招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在2008年度全国中职招生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指出:“普及高中教育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突破口,普通高中要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着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重要而紧迫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去年国检验收结束以后,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做好初中后学生的职业教育,扩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0%。” 教育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上下功夫。就黑河目前形势看,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只有55%,普通高中已基本饱和,中职学校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生力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中职学校责无旁贷。扩大中职招生是满足人民群众谋职就业的需要。教育部门要把初、高中不能升学的学生动员到中职学校来,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培养他们生存、发展的本领。“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这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寄托的厚望。近几年我市每年小学升初中人数在2万人左右,毕业生约1.5万人,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仅有5000多人,尚有1.5万未成年人需要劳动预备役培训,中职招生的空间很大。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给予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更多关注,针对学生们的各自特点,指导、规划他们的未来,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类型和成才之路。

二、精心组织,确保扩大中职招生工作顺利进行

市县两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领导机构。各县(市)区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领导机构。两级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招生计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重大实际问题,制定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市县两级教育部门要成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督导室主任和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中教、初教、职成科(股)长和各初中、高中、中职学校校长为成员。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的中职招生运行机制。要把中职招生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按1:1比例制定招生计划,实行教育行政领导班子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校的“三级包保”责任制,从市到县到校到人,确定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制。要做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四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报名、统一录取。严格实行“普高”招生的“三限政策”,特别是限人数,统一制定和落实中职和普高的招生计划,正确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要建立中职学校招生违规违纪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持公平竞争,不搞地方保护,要尊重学生选择优质职教资源的权利。建立中职招生的绿色通道,坚决打击有偿招生行为,对不规范的招生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要取消相应学校的招生资格,保证中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中职招生考核奖惩机制。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与中职招生达1:1的比例”列入2008年十项绩效工程任务目标考核体系,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均为责任单位,年底市人大、市政府督查室将跟踪问效。对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研究中职招生的督导评估办法,把招生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初中、高中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有利于中职招生的奖惩政策。每年招生结束后,市县两级督导部门要把各县(市)区和黑河市职教中心学校的中职招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排名通报,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中职招生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校各类先进的主要依据,作为校长评职、评优和提拔的重要依据。市政府在2008年将安排专项经费,表彰奖励在中职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县(市)区政府、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初、高中学校以及个人。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专项奖励经费。

三、明确目标,同心协力完成扩大中职招生任务

今年全市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000人,省教育厅给我市下达的中职招生计划为6406人。要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密切配合,戮力同心,取得实效。首先,初、高中学校要积极做好分流工作。初、高中学校要担负起为中职学校输送生源的职责,积极配合中职学校做好招生宣传和动员工作,为职业学校直接面对学生及家长宣传创造有利条件,使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初、中、高级人才缺一不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各初、高中学校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技能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办校内职普融通班或与中职校采取1+1+1合作办学。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参观职业学校,引导初中毕业生科学定位,合理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绝不允许简单粗暴强行分流。各初、高中学校要以初中入学人数为基数,动员流失生和参加中考未能就读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保证中职招生入学人数。其次,中职学校要主动配合,营造良好氛围。各中职学校要积极主动地与初、高中学校联系,为其提供宣传内容和资料,介绍职业学校的特点及优势,展示学校办学成就,专业设置特色,使初、高中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流。同时,要为初、高中校内职教班、高中通用技术课、初中技术课提供师资、实验实习设备支持。要宣传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意义及中职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典型事迹,不断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中职招生工作。

同志们,扩大中职招生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招生任务而努力工作。

4.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 篇四

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副厅长 陈小春(2008年1月18日)

同志们:

2008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是在全省卫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精神,回顾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部署2008年的工作任务。厅党组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家望同志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2008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及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精神

近期,卫生部先后召开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总结了近几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精神。2007年11月20日至22日,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近几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听取了江苏省、浙江 省推进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情况介绍,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能与重点工作任务,并对2008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了部署。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会议指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提出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未来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贯彻落实的目标是“健康中国2020”,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卫生工作,特别是公共卫生工作在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负有十分重大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卫生工作要责无旁贷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指出,疾病防控工作是卫生工作的基本、核心内容之一,但她的意义又远远超出了卫生工作的范畴,是国家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本要素。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具体体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清醒地认识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强化履行公共职能的意识,科学确定到202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总体思路、策略、措施。要求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方针,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把维护健康权利、保障生命安全作为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作为我们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中之重的工作。

会议强调,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就是履行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疫情报告和健康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干预和控制、实验检验评价、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研培训技术指导等七项公共职能的能力。今后一个时期要完善机制、落实职责,进一步加强以科学、规范管理和培训为主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不断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认真做好爱国卫生工作,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完善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与社区疾病综合防控工作的有效合作机制,认真做好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10年世博会的卫生保障工作,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注重实践,贴近现场,增强服务意识。

(二)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精神。2008年1月15日至16日,卫生部在南京召开了2008年全国卫生应急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总结近年来卫生应急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2008年重点工作。会议期间,卫生部发布了卫生应急工作标识,与会代表观摩了南京市卫生应急工作演练,参观了社区卫生应急工作。卫生部部长陈竺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法全面推进我国卫生应急工作” 的讲话。陈竺在讲话中就近5年来的卫生应急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指出,5年来卫生应急工作在完善法制、体制、机制、政策、制度、预案、规范、策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卫生应急工作在开拓创新中逐渐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卫生应急工作思路逐步明确,卫生应急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卫生应急制度规范和预案建设逐步完善,卫生应急能力建设逐步增强,卫生应急协调机制逐步建立,卫生应急国际交流合作逐步拓展。

会议要求,要充分认识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卫生应急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卫生应急工作是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的重要体现,始终是政府的重要责任。面临新的形势,要不断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认真学习和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卫生应急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各地要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和各级政府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合理规划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任务,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发展的基础;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工作。突出今年保障奥运的卫生应急工作重点,及时防范突发事件风险,并以奥运会为契机,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加强卫生应急基层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效实施《国际卫生条例》,加强卫生应 4 急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国际间、地区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交流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

二、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继续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正规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全面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有效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疾控体系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认真制定了市、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建设方案,完成了全省市、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现况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了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现状及需求情况,确定了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目录,完成了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大大提高了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全省疾控系统分子生物学、禽流感参比实验室、流感实验室等网络实验室。加大了各级疾控机构及接种单位冷链设备装备力度,经过3年努力,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已配齐免疫规划用冰箱。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及有关技术骨干培训,提高了全省疾病控制与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级监测和四级报告系统,切实加强了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全省县及县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全部实行 了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到了95.4%。启动了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信息月发布制度。完善了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工作定期督查和指导机制,强化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完善了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处臵以及实验室管理、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疾控机构目标管理与逐级考核机制,促进了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霍乱、人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

1、重点急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一是加强了霍乱的防治。进一步完善了霍乱监测方案,加大了疫源检索力度,全面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衡阳等老疫区没有发生疫情。邵东县发生霍乱疫情后,立即派出省级专家组赴现场指导疫情处臵,当地卫生部门迅速启动霍乱防控应急预案,4例病人、2例带菌者均及时得到了有效救治,没有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二是依法科学开展SARS与人禽流感防控。进一步完善了SARS与人禽流感防控预案及相关工作制度,加强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与报告,健全了与农业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了全省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全员培训与应急处臵演练。桃江县发生禽流感疫情后,当地卫生部门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了人员不感染。永州市报告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省、市、县立即组织专家逐级排查,及时排除了SARS和人禽流 感。三是狠抓狂犬病防控。省政府十分重视狂犬病防控工作。年初,省政府召开了预防控制狂犬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甘霖副省长在会上作了专题部署;5月下旬至6月上旬,省政府又组织卫生、农业、公安、药监、工商等部门负责同志,带领7个工作组对重点县市区进行了督查并向全省通报了督查结果。省狂犬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对宜章、桂阳等重点县市区政府下发了狂犬病防控工作督办函48次,督促各地严格按照省政府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我厅将狂犬病防控工作纳入了全省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明确了专人负责,进一步调整、完善了防控方案,组织开展了狂犬病暴露人群和动物狂犬病带毒情况监测,建立了狂犬病人个案调查与报告制度,加强了与农业、公安、药监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完成了市、县师资培训,加大了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各地将犬伤病人救治经费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畴,提高了犬伤患者就诊率。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张家界、常德、衡阳、郴州等地的市、县、乡政府层层签订了狂犬病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将狂犬病防控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年终考核内容,并逐级开展了狂犬病防控工作督查,张家界市还实行了狂犬病防控工作不力诫免谈话制度。2007年,在全国狂犬病疫情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我省共报告狂犬病人334例,较2006年减少了25.3%;其中,张家界全市仅报告4例狂犬病病人,较2006年减少了40例。四是进一步加大了鼠传疾病防控工作力度。在重点地区开展了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及流行性出血热等鼠传疾病监测,加强了有关地区鼠 传疾病防控能力建设。洞庭湖区鼠患发生后,省厅立即组织召开了环洞庭湖区鼠传疾病防控工作会议,组织开展了鼠传疾病应急监测,紧急启动了鼠传疾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迅速印发了10万份鼠传疾病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先后派出5个省级工作组赴有关市县督导鼠传疾病防控工作。在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客观、准确地介绍了洞庭湖区鼠传疾病疫情及防控工作开展情况,正确引导舆论,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有效平息了境内外有关媒体的过度炒作。

2、艾滋病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大高危人群筛查力度。新建了53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全省初筛实验室达到406个,11个市州的确认实验室已于9月份开展确认工作。国家级、省级哨点和监测点达到55个,疫情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VCT门诊累计咨询6万多人,检测5万多人;组织对5.2万名司法、公安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进行了HIV抗体检测,报告感染者251例。截至2007年12月底,全省共报告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42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98例;感染途径中,性接触感染占40.5%,经注射吸毒感染占39.2%。二是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县级以上党政干部艾滋病政策宣讲全部完成,大部分地方开展了乡、村干部艾滋病政策宣讲,接受防艾政策宣讲的党政干部达到1.6万人。“世界艾滋病宣传活动日”期间,长沙等地组织开展了宣传警示牌进宾馆、防艾电影进工地、文艺节目汇演、青少年防艾知识大型图片展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艾滋病防治意识与能力。三是继续推行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新开 设22个美沙酮门诊和2个流动服药点,全省门诊总数达到48个,累计服药8800人。全省建立了42个针具交换点,针对注册吸毒者近3万人。娱乐场所干预工作全面开展,培训同伴教育员3955人,免费体检3.1万人次,累计发放安全套52万只;在长沙、衡阳、常德建立了男男同性恋者干预工作组,采取了针对性干预措施。四是认真做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工作。各市州及48个县市区开展了艾滋病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累计治疗艾滋病病人691例,正在接受治疗511人,接受治疗的所有人员都进行了CD4检测。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对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3、结核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大结核病人发现与报告力度。2007年全省共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200178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1781例,涂阳肺结核病人29834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病人27507例。2006登记的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0.7%,新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1.7%,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80.1%,均达到了WHO和国家标准的要求。二是大力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通过采取电视播报防控结核病专题节目、专家义诊、免费咨询等形式,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全省共发放宣传画册600多万份,开展义诊咨询近12万人次,刷写固定和一次性标语43748条。三是圆满完成了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工作。我省5个抽样点于2007年4月1日按时启动,共纳入初治涂阳病例269例,完成任务数的105.4%;复治涂阳病例88例,完成任务数的103.5%,初诊病 人痰菌阳性率、涂阳培阴率、污染率均符合国家要求。四是在长沙县启动了乡镇卫生院结核病诊治新模式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县级指导、乡级诊断、村级治疗管理”的结核病诊断治疗管理新模式,进一步规范病人报告、转诊、追踪与归口管理。

4、强化规范管理,推动免疫规划工作上台阶。进一步规范了预防接种单位的设臵与管理,建立健全了免疫规划工作分片管理、逐级督查考核、每月书面报告与通报等制度,组织开展了计划免疫明查暗访,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通报。全省免疫规划工作明查暗访抽查的适龄儿童“五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在95%以上。加强了流脑与乙脑防控,全省将适龄儿童A群流脑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组织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了乙脑疫苗接种,全省乙脑发病数较去年下降了42.8%。进一步加强AFP病例监测,在部分重点县市区开展了脊灰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分别强化免疫了214万人次和116万人次,进一步巩固了无脊灰成果,有效控制了麻疹疫情,全省麻疹发病数较2006年下降了38.5%,麻疹病例数由2006年全国的第3位下降至第9位。组织对医疗机构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工作进行了抽查,设有产科的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街道)卫生院的适龄儿童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均达100%,及时接种率均在95%以上。调整、充实了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完善了我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与鉴定操作办法,及时对各地上报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进行了鉴定。

(三)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扎实开展查病治病和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制定了急血防控应急处理预案,明确了急血防控工作责任,实行了分段承包责任制,科学设立哨卡对下湖接触疫水人员进行劝阻、逐一登记造册并跟踪检查,严防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全省仅报告17例急血病例,其中,有6例为外省感染病例。进一步加强了查螺、灭螺工作,超额完成了计划垸内外查螺、灭螺任务。二是完成了《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修订工作。组织专题研究分析,广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条例修订工作的调研,积极向省人大、省政府汇报我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多次组织对我省《条例》草案进行修订与完善,2007年11月30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我省《条例》,《条例》将于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三是大力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的宣讲活动。组织省血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各疫区市、县负责人近400人,参加了国务院血防办在我省举办的《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宣讲活动启动会。会后,各疫区市、县也按照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血吸虫病防治有关政策及防控知识。全省共举办报告会210场次,发放宣传单400多万份,对3019名党政领导干部、3685名村干部、2084名血防专业技术人员及9185名疫区群众进行了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有关领导及疫区群众的血吸虫病防治意识。四是组织开展了血吸虫病疫情控制达标和病人推算工作。为实现全省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的目标,组织各地开展了细致全面的自查,对各地自查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国家专家组抽查后,宣布我省通过了疫情控 制达标考核预评估。病人推算工作进展顺利,300个行政村的查病现场工作已全面完成。

(四)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先后配合中央电视台《科教探索》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全现场》栏目制作了职业中毒及铅污染预防教育片,央视首次播放了我省职业病防治工作节目;组织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长沙火车站广场等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场所开展了现场宣传,在健康报、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大众卫生报等报刊上刊发了职业病防治宣传文章,在长沙晚报和三湘都市报开办了职业病防治专栏,进一步加强了“湖南职防在线”网站建设,组织全省50余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了湖南省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培训班,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职业病防治政策,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开展了以农民工为重点的职业健康监护,加强了对矿山、冶金、钢铁等行业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职业病相关信息网络直报。共对18000余名从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对62家单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9600余人次,省管单位的职业病危害监测覆盖率近100%。

(五)扎实做好卫生应急工作。

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相关工作制度,建立了由70多名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库,实行卫生应急专家信息化管理,重点开展了卫生应急管理干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演练,全省报告的12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得到了有效处臵。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卫生应急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的卫生应急意识和能力。我省部分地方遭受洪涝和干旱灾害后,先后派出20个工作组对各地救灾防病工作进行督导。同时,多方筹集救灾防病经费和物资,向灾区下拔了共483万元救灾防病经费,发放了价值300多万元的救灾防病药品与物资。灾区卫生部门按照预案的要求,加强了灾害相关疾病监测,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和疫情日报告与零报告制度,狠抓各项救灾防病工作措施的落实,成功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

(六)全面做好慢性病、地方病及其它疾病防控工作。加大居民食用盐碘含量监测力度,超额完成了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任务,开展了伤害监测和死因监测工作,完成了第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工作。继续做好慢病与糖尿病防治试点以及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调查工作,认真实施了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和农村地区癫痫防治管理项目。

一年来,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帮助的结果,是全省广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向关心、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省广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 吸虫病防治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重大疾病的防治任务仍然很艰巨,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体系尚不健全,经费保障不到位,工作职能、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等还不完善,特别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还比较薄弱,疫情监测报告没有完全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不规范,部分地方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还不够到位。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关于2008年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2008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2008年全国疾病控制工作和卫生应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体系,加强疾控体系规范化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能力,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预防控制,及时有效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完善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能力为核心的疾控体系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 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均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能力,既是党中央对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预防保健需求、适应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必然要求。认真做好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疾控体系建设十分迫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紧抓好。

一是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体系。要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医疗机构传染病登记与报告制度,落实医院疫情监测、登记、报告以及院内感染控制等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自觉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与督导,积极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等工作。要加强对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免疫规划、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结核病防控督导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努力使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网络。

二是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政策体系。为进一步做好新形 势下我省艾滋病防控工作,我们在广泛征求各地及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湖南省实施〈艾滋病防治条例〉办法(草案)》的立法论证报告,省政府法制办已将其列入今年立法计划。《办法》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责,在艾滋病人管理、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干预以及保障政策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办法》草案将广泛征求各地意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讨论研究,积极献计献策,确保《办法》能切实解决当前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有效促进我省艾滋病防控工作依法可持续开展。今年还将积极争取修订《湖南省狂犬病防治办法》,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做好狂犬病防控工作。

三是切实抓好疾控机构技术装备建设。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装备疾控机构的实验室设备将陆续发放到各地,各市、县疾控机构要安排专人负责,切实做好2007年采购的实验室设备的验收、安装和使用工作。这次中央财政装备的主要是一些疾控机构开展业务工作必需且价格较贵的仪器设备,各地要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疾控机构基本配臵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尽快配齐其他必需的设施设备,保障基本检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各地要建立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专门台帐,规范实验室操作流程,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四是切实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对于方便流动儿童接种、及时掌握预防接种信息、促进预防接种的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认真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科学安排,周密部署,逐级开展人员培训,全面 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所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制乡镇卫生院公卫办及其他具备条件的接种单位必须尽快按要求使用国家统一的软件,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尚不具备条件的接种单位,所在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负责有关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已使用其它接种信息系统的单位和地区,务必按照要求尽快完成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对接;不能实现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对接的系统,要立即停止使用。

五是进一步做好疾控机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深化疾控机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规范业务科室设臵与人员配备,完善疾控机构管理规范与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实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体系,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能力。

六是切实完善各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当地政府保障疾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公卫办的人员、工作经费,将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承担防保工作的村医要给予劳务补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卫生事业费的分配中,要对疾病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经费实行倾斜,对政府财政拨款的增量部分要重点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工作。今年,我们将再次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疾病控制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和基建负债情况调研,妥善解决基建负债问题,修订、完善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科学核定疾控机构的人员编制,健全疾控机构在财政保障下的良性运行机制。

七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 工作,除了必要的硬件设施之外,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的培养、吸收、开发和使用放在更加突出位臵上。要严格疾控机构进人关,真正将那些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录用到疾控机构来,逐步降低非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断优化人员结构。要将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具有开拓进取意识、有培养潜力的年轻人提拔到管理岗位,加压力,挑重担,促进人才成长。要建立健全人员培训机制,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参加培训,重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切实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能力。

(二)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

1、切实做好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对适龄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是预防疫苗针对疾病的重要手段。做好免疫规划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要扩大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在现行全国使用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上,增加甲肝、流脑、乙脑、麻腮、麻风、麻风腮、无细胞白百破疫苗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钩体疫苗及炭疽疫苗接种。这是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一是要统一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扩大免疫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卫生决策,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甲肝、流脑、乙脑等对群众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对于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增强国民身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生民健康的亲切关怀,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在我国免疫规划工作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和在我国举办奥运会是2008年全国公共卫生工作的两大机遇,卫生部已将其列入了今年要求做好的四件实事之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扩大免疫规划的重大意义,一把手务必亲自抓,要认真组织对本辖区免疫规划现状及实施扩大免疫后存在的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收入减少、工作实施经费不足、冷链设备缺乏、基层执行能力不足、新老疫苗接种程序衔接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分析,尽快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一次专题汇报,加强与发改、财政、药监、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足额落实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冷链运转等经费,妥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认认真真将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因工作不力或措施不到位而导致扩大免疫规划不能按要求开展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要精心组织,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牵涉部门多,各级疾控机构及接种单位工作量也将大幅度增 加,加之部分新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生产供应不足,国家将不断调整、完善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部分地方的具体方案近年内也因此会有所变化。各地要按照省厅即将下发的我省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扩大免疫规划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扩大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与支持免疫规划工作的氛围。宣传教育是做好扩大免疫规划等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要充分利用我国计划免疫30周年及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之际,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扩大免疫规划的重要意义、有关政策及具体内容,普及扩大免疫规划知识,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识,引导群众自觉配合落实扩大免疫规划各项工作措施。

四是要调整充实人员,切实加强人员培训。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各级疾控机构及接种单位免疫规划工作内容与工作量将大幅度增加,接种落实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各地要根据实际,尽快调整、充实免疫规划工作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免疫规划工作队伍。要切实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加强基层接种人员对新纳入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有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执行扩大免疫规划的能力,保证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

五是要加强规范管理,保证预防接种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加强接种单位与接种人员管理,明确接种单位责任区域,规范接种 行为。要合理确定预防接种周期,提高接种门诊开放频率。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预防接种模式,在偏远、贫困地区,大力推行以村为单位的接种模式,方便群众接种;以乡镇、社区为单位接种的地区,要大力推广定点接种、巡回上门接种,保证预防接种落实。要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用疫苗及注射器接收、分发、使用与报废管理制度,坚决杜绝浪费,严禁使用过期失效疫苗或注射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制定科学、合理的异常反应鉴定程序与制度,及时做好异常反应的诊断、鉴定与处理工作,严禁在一类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时走过场,逐级上推责任。要规范预防接种补助经费的管理,建立健全专门台帐,按时将补助经费落实到具体接种单位与接种人员,提高接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协调教育部门对学龄儿童开展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者进行补种和强化免疫,登记造册,建卡建证。要按要求做好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及时录入与上传儿童接种信息。

六是切实做好疫苗针对疾病防控工作。要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认真落实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工作,按程序开展第二、三针的接种。要积极引导免疫规划儿童以外的人群主动接种乙肝疫苗,有效控制乙肝。要做好AFP病例的监测报告工作,重点地区要切实做好脊灰强化免疫工作,确保无脊灰成果。要进一步完善麻疹消除方案,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切实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和高危人群强化免疫,有效控制麻疹暴发疫情,逐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

2、切实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一是做好流动人口和娱乐服务场所服务人员的宣传干预工作。开展娱乐场所和建筑工地负责人艾滋病防控知识培训,强化艾滋病防控工作责任与意识,指导落实艾滋病防控工作措施。针对近年来湘西南地区性传播感染人数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湘西南部分地区农村集贸市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有效控制艾滋病疫情。二是切实做好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协助有关部门开展在押艾滋病人管理模式试点,积极探索监管场所艾滋病病人的治疗模式,进一步理顺艾滋病治疗体制;稳妥推行艾滋病人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做好社会艾滋病病人的治疗工作,降低治疗脱失率。三是进一步加大疫情监测力度。要进一步健全监测网络,完成湘潭、益阳、张家界3市确认实验室的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场所初筛实验室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管理,提高检测质量。加强被监管人员和司法系统新进“两劳”人员等重点人群的监测与筛查,做好男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情况的摸底调查,加强性病门诊的性病监测、报告与规范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与报告疫情。四是要落实其他综合防控措施。要切实做好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及清洁针具交换点的管理工作,认真实施以人为本的关爱救助,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开展对艾滋病防治综合示范区工作的评估和经费使用效益情况的分析,总结、推广综合防治工作经验,提高艾滋病防治能力。要组织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各地全面落实各项防控工作措施。

3、进一步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病人主动就诊率,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基层医护人员及时发现与报告结核病患者与可疑患者,及早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发病率。继续巩固归口管理工作,加强医疗机构与结核病控制机构的配合,抓好医疗机构结核病人登记、转诊、规范治疗,做好网报病人的追踪工作。继续抓好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结核病防控能力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结防能力和水平,落实乡村医师对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减少治疗中断和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逐步推行县疾控中心组织指导、乡镇卫生院诊断与治疗、村卫生室督导管理的结核病控制模式,方便群众就医,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和管理水平,全面完成WHO和国家提出的DOTS覆盖率100%、新发涂阳病人发现率70%、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85%的任务。

4、切实抓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继续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方针,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网络,全面落实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一是奋力推进血防达标工作。2008年是血防工作中期规划的最后一年。按照国务院血防领导小组的要求,我省要以行政村为单位全面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并通过国家的正式考核验收。同时,还有安乡、赫山等8个县市区要达到全面控制目标,宁乡、涔澹、西湖要达到或者重新达到传播阻断目标。各地要认真制定实施计划,采取有效措施,如期实现血防工作近期目标。二是认真抓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的落实。以人畜粪便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疫区农村沼气池建设工作,完成在渔船民集中停靠点和码头公共厕所的建设工作,大力推广围栏封洲禁牧,力争做到“整垸推进,不留缺口”。继续在适宜地区开展安全放牧、家畜圈养、托牛所等工作,在重点疫区村要全面推行家畜管理员制度,对牛、羊等大中家畜全面实行圈养,尽力使以牛为主的家畜传染源对湖州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三是大力宣传《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要采取多种形式将《条例》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宣传到疫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千家万户,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使血防工作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四是积极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救治工作。组织对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全面调查,建立符合内科救治标准的病人名单数据库;规范救治定点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根据救助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给病人提供质优、价平、规范的服务,严格定点医院的淘汰制度。对符合手术条件且愿意手术治疗的巨脾型和结肠增殖型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全部救治;对符合内科救治条件的晚期血吸虫病人给予一次救治补助。五是继续抓好人畜同步免费化疗工作。把化疗工作继续作为降低疫情,保护疫区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抓紧抓好。组织血防人员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洲滩湖面,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口,服后再走,回访到户。协调畜牧、渔政、交通等部门积极参与家畜化疗工作,保证化疗质量和化疗覆盖面,取得同步化疗的最好效果。

5、认真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职业病危害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外出务工的贫困百姓,一旦患病,难以治愈,是农民因病返贫、致贫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部分地方,职业病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重点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职业卫生等技术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进一步充实市、县职业病防治力量,明确乡镇防保人员及乡村医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覆盖面。要及时收集和报告职业病防治有关信息,做好重点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个体与私营企业职工的职业病监测工作,指导落实基本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发病率。一旦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等情况,要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治工作。

(三)进一步抓好其他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

切实做好鼠疫、钩体及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工作,加强监测点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钩体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认真抓好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切实加强重点地区疫情监测,大力宣传防控知识,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与卫生习惯。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采取控制措施,严防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

继续做好SARS与人禽流感等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控工作预案与相关工作制度,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报告与筛查工作,完善与农业部门信息通报与联防联控机制,落实综合性医院预检分诊制度,扎实开展防控知识培训与应急演练,依法科学做好SARS与人禽流感防治工作。目前正值流感流 行季节,各地要做好流感哨点监测和暴发疫情监测,科学预警预测预报;一旦发现流感暴发疫情,要及时做好疫情核实、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及病毒分离鉴定等工作。

近年统计数据表明,我省约90%的狂犬病死亡病例没有及时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处理伤口及接种狂犬疫苗。各地尤其是狂犬病疫情尚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地区,要加大狂犬病防控知识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犬伤病人监测,及时登记、报告有关信息,建立疾控人员提早介入、主动引导犬伤病人落实疫苗接种及伤口处理等机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伤口处理及狂犬病疫苗接种费用,减轻群众负担,提高犬伤病人伤口规范处理率和疫苗及时接种率。要建立健全狂犬病人逐例登记与报告制度,继续协调有关部门按要求落实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控制疫情。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

(四)认真做好地方病、职业病及其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充实市、县级职业病防治力量,大力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重点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职业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加强职业病监测,指导落实防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发病率。理顺麻风病防治体系建设,做好4所麻风村的建设与病人归并工作,落实麻风病人的发现、治疗和管理措施。按时完成改灶降氟工作,认真做好中央财政支持我省的其他疾病项目实施工作,大力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积极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慢性非传染病防控模式。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008年,我国将首次举办奥运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国际交流活动之一,由于参加人员多、流动大、范围广、时间长,做好奥运会的卫生保障与卫生应急工作不仅是北京和其他奥运项目举办地的事情,也是全国卫生系统的事情。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2008年卫生应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入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卫生应急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进一步健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技术机构内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工作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和各项工作制度,健全预案动态管理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预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与调用制度,逐步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指挥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要认真做好各项救灾防病的准备工作,确保灾后不发生大疫。

(六)严格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应急专项经费的管理。近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对重点疾病防控与卫生应急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建立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对下拨的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管理,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定期书面报告经费使用情况,并在项目结束后逐级汇总、上报项目执行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挤占、挪用,27 扩大免疫规划接种补助经费、结核病报病管理费以及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等经费一定要按时足额补助到项目具体实施单位和个人。对虚报有关情况骗取中央和省财政补助、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有关负责人,并将根据具体情况停止拨款、暂停安排新的项目或收回专项资金。

5.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 篇五

一、稳定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有新进展

1.以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土地流转。一是要在研究流转工作机制上下功夫,重点是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土地流转的力

度。二是要在引导流转形式上下功夫,积极推广股份合作流转,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运行机制,努力规范委托流转,积极推进季节性流转。三是加快建立健全以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设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力争2/3以上的县(市、区)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3/5以上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每村有1名土地流转服务联络员,力争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总流转面积达到670万亩。

2.以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为目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总结推广温岭市经验,每市至少确定1个县,选择1个乡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将试点地的承包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用途、地类、等级、是否是基本农田等情况详细登记入册。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编制承包土地gps定位信息和空间位置分布图。

3.以保障土地承包权益为目标,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规范化建设。各县(市、区)要全面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规范化建设,建立仲裁员定期培训制度,健全调解仲裁流程、工作规则等制度。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有新加强

1.以健全村经济合作社治理机制为目标,推进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切实贯彻落实《**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全面发放村经济合作社证明书,积极指导村经济合作社申领组织机构代码证。深入推进村经济合作社“十有”建设,每市确定1个县开展“十有”建设和社务公开试点。做好村经济合作社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同步开展换届选举试点,全面做好村级换届选举前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

2.以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石为目标,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认真贯彻落实浙委办〔2009〕75号文件,集体经济薄弱村要重点依托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项目建设,以创新帮扶转化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鼓励村经济合作社对集体统一经营的各类土地或通过土地流转,结合政府扶持的土地整理、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开发村集体所有的现代农业项目。支持村集体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村级留用地,发展集体物业项目。总结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加强对集体经济发达村的资产财务管理,加大推进以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及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力度,新增股份经济合作社100个,尚未开展改革的县(市、区),2010年都要开展试点,已开展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提高经济薄弱村村组织运转经费补助标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村主要干部的基本报酬。2010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增长5%。

3.以提升村经济合作社功能为目标,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推广绍兴县、余姚市“三资”管理经验,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内容由“资产”转变为“三资”;二是有条件的地方要将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向“三资”委托代理中心转变,落实人员、经费和场所;三是农村财务监管网络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转变,全面实行会计委托代理、会计电算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乡镇、县创建活动。新增10个计算机监管网络县。四是村集体资产财务监管由“四位一体”向“村级民主监督、乡级会计监督、县级审计监督、实时网络监督、岗位责任监督”的五位一体监督体系转变。

三、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有新创造

1.完善农民负担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向村级组织收费审核制和村级组织向农民收费申报制度。按照“限额控制、源头审核、分类订阅、重点监控”原则,出台村级组织公费限额订阅报刊实施细则,既保障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又符合村级公费订阅报刊限额规定。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相协调的机制,开展新农村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相协调的相关课题调研,正确把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与农民负担政策之间的界线,使减轻农民负担与新农村建设两促进。

6.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 篇六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造林绿化工作和林下经济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的重要内容,做好这些工作,对于巩固和发挥我区“山青水秀生态美”的品牌优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治区党委、政府专门召开这次会议,目的是总结今年以来林改和造林绿化工作,启动配套改革

试点,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更好地推进林业改革发展。昨天和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林改、造林绿化和林下经济发展的现场,举行了配套改革启动仪式;刚才一些市县作了发言,等一会,自治区党委陈际瓦副书记、自治区陈章良副主席将作重要讲话,国家林业局张蕾司长将作培训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狠抓落实。借此机会,我代表自治区林业厅就今年以来全区林改、造林绿化和林下经济发展,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作简要汇报。

一、深入分析当前工作态势,准确把握工作着力点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紧紧把握有利时机,迅速行动,积极配合,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突出工作重点,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林改和造林绿化活动,全区林改工作平稳、健康、有序推进;植树造林活动高潮迭起,工作成效显著。至5月底,全区林改勘界9100多万亩,占年度任务的87%,累计勘界1.35亿亩,占总任务的67%;发证4600多万亩,占年度任务的48%,累计发证7600多万亩,占总任务的38%。至5月28日,全区完成植树造林30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86%,其中:山上造林完成269万亩,山下绿化完成32万亩。完成义务植树8100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02%。全区有240多万农户参与“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共植树2400多万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国家林业局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林业厅,对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今年以来全区林改和植树造林工作,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声琨书记、马飚主席、际瓦副书记、章良副主席等自治区领导率先垂范,多次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全区共有33位省级领导、47个中直区直单位参加了植树造林活动。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带头、亲自检查,全面落实林改责任制,支持建立造林绿化工作机制。二是部门配合,合力推进。财政、发改、农业、水产畜牧、法制、金融等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林改政策的制定工作,交通、建设、水利、农业、教育、国资、工青妇、铁路等区直和中直驻桂单位积极配合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对掀起全区林改和植树造林新高潮,起到了极大的示范促进作用。三是加大力度,丰富形式。在林改方面,百色市尽管是去冬今春旱情最严重的市,但他们迎难而上,积极抗旱救灾,林改、造林绿化工作和林下经济发展都很有成效,实现了改革和发展两不误、双促进;玉林市尽管林地面积大的县较多,工作压力较大,但实现了较高的勘界率和发证率;梧州市的配套改革和林下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区前面;横县林改工作的各项指标整体比较均衡。在造林绿化方面,来宾、玉林、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百色等市都启动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植树造林活动。四是突出重点,成效显著。林改突出抓好进度、质量、社会稳定和改革成效等四个方面工作,植树造林山上突出了退耕还林、珠防林、海防林等五大重点,山下突出了通道、城市、乡村和单位园区等绿化重点,有效地改善了全区城乡生态环境。五是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各级新闻宣传部门与林业部门紧密配合,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乃至全国都引起了较大反响,国家林业局还专门派人深入我区调研,在全国推广我区植树造林经验。

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林改方面,一是部分地方对深入推进林改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对去年“先易”今年“后难”没有足够的认识,面对困难和复杂局面,思想准备不足,进入状态较慢;有的县缺乏紧迫感,抓林改的力度有所放松。二是各地进度不平衡。有4个市的年度发证完成率未达到40%;仍有9个县(市、区)年度勘界任务未达到60%、有49个县(市、区)年度发证完成率未达到40%。三是部分地方林改的质量不高。个别地方村组的承包方案质量不高,有的村组承包方案雷同,没有做到“一村一策”、“一组一案”;有些地方的档案材料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四是林改的难度增大。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遗留下来的山林纠纷等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三跨”等权属争议开始凸现,维稳压力不断增大,集体林地“三过”问题的解决难度也增大。此外,还有部分市县(市、区)没有新增到位林改配套经费;部分地方还存在设备不足等问题。

在造林绿化方面,一是各地造林进度不平衡。目前,已有3个市已经完成了全

年造林绿化任务,还有3个市的任务完成率低于80%,最慢的市只完成任务的54.4%。二是重点林业工程进度偏慢。全区沿海防护林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世行贷款项目造林工程等重点林业工程,完成造林面积仅占任务的60.4%。三是造林绿化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山下绿化标准和水平整体偏低,严重干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成活率;

精品不多、亮点不多,自治区要求今年建设的公路绿化示范样板带、江河河段绿化示范带和村屯绿化示范点的进展不理想;石山地区的造林绿化急需加强。

在林下经济发展方面,一些地方对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推动发展的主动性;部分县(市、区)没有对林下经济发展开展深入调研,底数不明,思路不清,找不到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鼓足干劲,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确保稳定,全面完成全年林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打好林改攻坚战

今年是全区推进林改的第二年。目前林改的主体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配套改革已进入启动阶段,林下经济发展正处于摸索阶段。完成今年的林改任务,对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至关重要。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林业改革发展寄予厚望。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采取非常措施,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打好林改攻坚战。

今年林改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林改的总体部署与要求,加快推进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完善支持林业发展保障新机制。具体地说,在主体改革方面,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勘界面积1.47亿亩,占全区集体林地面积的70%以上;累计完成发证1.26亿亩,累计完成发证达60%以上。在配套改革方面,大力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在配套改革试点县(市、区)范围争取实现全年新增林农林权抵押贷款5亿元以上、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面积万亩以上;积极培育林业产权交易市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抓好均衡推进。要以抓林改落后市县尤其是落后大市县、抓发证进度为着力点,促进改革的均衡推进。一要倒排工作任务。从现在起,到年底只有大约200天的时间。各市县,尤其是林改进度较慢的市县,要对照工作任务,倒排工作时间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一天,把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个人。二要强化力量整合。各地、特别是进度落后市县,要千方百计整合技术人员,确保有足够的技术力量投入外业勘界、内业整理和登记发证工作。三要强化经费保障。配套经费还不到位的市、县,要积极筹集资金,确保按要求配足林改经费。同时,要配齐配足林改设备,为推进林改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四要强化督促检查。要根据时间节点,加强工作进度的督查;尤其是要强化对林改落后市县的督查,帮助这些市县分析原因,落实工作措施,尽快把进度赶上去。

(二)严格操作程序。一要严格执行林改政策。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认真执行改革政策,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平等落实到户,使集体经济内部成员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权益。二要规范推进改革程序。要高度重视村组改革方案的制订,使村组改革方案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和要求;要切实提高外业勘界质量,确保宗地位置清楚、四至界线勾绘准确、宗地因子采集完整;要及时签订承包合同,及时进行内业整理,按规定进行公示、公告,依法颁发林权证。三要质量服从进度。质量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四要规范档案管理。加强档案管理,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三)抓好纠纷调处。一要继续深入做好隐患排查。今年开始全面推进林改的市、县,要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大排查,摸清林改前山林纠纷的底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理清调处思路。二要处理好重点、难点案件。对历年累积下来的疑难案件,要逐件分析梳理,特别是加大对“三跨”矛盾纠纷案件的调处力度,力争取得重大突破。三要实行科学调处。要针对“三跨”和“三过”问题,健全机制,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要先易后难,逐个突破;要坚持以调解为主、仲裁为辅,尽可能减少诉讼;要研究制定实施林权纠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快配套改革。一要加快建立支持林改的公共财政制度。自治区财政厅与林业厅已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共财政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暂行)》,各地要认真执行政策,健全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二要积极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要改革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办法,简化森林采伐类型,推行采伐公示制度,简化采伐审批环节,加快设立森林采伐管理“一站式”对外服务窗口。三要大力推进林农林权抵押贷款。各试点县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快担保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林农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加大对特色和优势林业产业的贷款扶持。四要积极推行政策森林保险。加快建立由保险监管、林业、财政合力推动,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林农多方参与的森林保险体系。五要加快培育林权交易市场。各试点县要积极研究制定林业产权交易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市、县,要加快组建林业产权交易所。配套改革的非试点县(市、区)也要积极探索,不断强化林业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优化林业改革发展环境。

三、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

自治区党委、政府于去年年底作出了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于今年4月8日印发了2010年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各市县及有关部门的造林绿化任务。最近,自治区人民政府又印发了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意见,明确了2010年至2015年全区造林绿化的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和政策措施。各级林业部门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造林绿化工作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发扬务林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林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作风,围绕“一个中心”(做大做强我区“山青水秀生态美”的品牌和优势),突出两大版块(以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发展速丰林、发展油茶产业、加强森林经营为重点的山上造林版块、以通道绿化、城市绿化、村屯绿化、石山地区绿化、单位园区绿化为重点的山下绿化版块),严把“三道质量关”(种苗质量关、栽植质量关、管护质量关),强化六项重点措施,全面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全力推进北部湾生态屏障和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建设。

(一)着力做好种苗保障和造林管护。林业部门要立足当前,掌握各地苗木供求动态,做好苗木调剂工作,特别是百色、河池、崇左等严重受旱地区,种苗损失大,更要加强种苗调剂工作。要着眼长远,规划和指导建设足够的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基地,尤其要注重抓好油茶优质种苗基地建设,培育良种壮苗,确保“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的用苗需要。要强化苗木的经营管理,加大种苗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杜绝劣质苗木用于造林绿化。同时,要加强科技服务,搞好新造林后期管理,建立全方位管护体系,加强造林成果管护,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种一片绿一片生态化一片。

(二)着力加强石山地区造林绿化工作。我区的大石山区主要位于西北部,分布在6个市30个县(市、区)。去冬今春的严重干旱给我们警示:治旱的根本在生态,生态的根本在造林。当前,要借鉴区内外石山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点经验,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逐步提高大石山区水源涵养能力,彻底解决治旱难题。

(三)着力继续开展好“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等专项活动。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区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下达2010年“百万农户种千万棵树”活动任务的通知》要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植树任务切实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屯、到农户,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加强对植树农户造册统计。同时,要按照“大种树、优生态”造林绿化活动的要求,与教育、工青妇等有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好“千校植万树造林绿化行动”、“劳动模范林”、“广西百万青少年造林绿化行动”、“植百年巾帼树,造家庭幸福林”等专项造林绿化活动。

(四)着力打造精品和典范。无论是山上造林,还是山下绿化,各地都要有打造精品的意识和行动,既要全面整体推进,又要注重打造精品和亮点。在山上,主要是打造速丰林和油茶高产示范林亮点,在山下主要是打造通道、城镇和村屯绿化的精品。自治区已明确要求,今年各市、县要建设一定数量的高速公路绿化示范样板带、国道和省道线路绿化示范样板带,西江主干道涉及的7市32县(市、区)也要建设一定数量的绿化示范带,各地各单位要扎实推进好这项工作。同时,要认真组织好“广西绿化模范城市”、“广西绿化模范县(市)”和“广西绿化模范单位”评选活动。通过加强宣传示范,带动全区面上的造林绿化工作。

(五)着力加强造林绿化督查。各级林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造林绿化工作的督查力度,特别是督导员要尽职尽责,真正发挥作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落到实处。要加强与交通、铁路、水利、农业、建设、教育、共青团、妇联、工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有关造林绿化的督查工作。

四、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强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灵活、产品种类多、就业潜力大、市场空间广,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实现从平面林业向立体林业跨越、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跳跃的“助推器”,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生产力、铺就农民增收致富路的“新引擎”。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发展林下经济高度重视,将它作为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节约林地资源和建设林业强区的重要举措来抓。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编制全区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各级林业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牵头编制相关规划,选准突破口,打开新局面,确保实现今年17个配套试点县(市、区)林下经济产值达到20亿元、全区新增林下经济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目标,为到2012年全区发展林下经济万亩、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农民群众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受益主体、实施主体,也是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力军。要通过组织现场参观、计算收入对比、举办政策讲座等方式,进行大面积、广覆盖、高密度的宣传发动,推广林下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经验,全面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林业开发建设的干劲和热情,进一步筑牢发展林下经济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部门协作,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实现兴林富民,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群策群力,密切协作,同唱“一首歌”。各级林业部门要主动加强沟通衔接,发挥工作合力,积极做好规划编制、项目整合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龙头示范带动,扩大产业规模。要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在贴息贷款、扶贫开发、种养补助等方面倾斜支持,积极培育生产大户、专业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发挥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推进林下经济向大规模、深层次发展。要通过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配套,扩大产业规模,以加工业的大发展来带动林下经济的大发展。

7.厅长在污染源普查会议上的讲话 篇七

2011-06-08

同志们:

在昨天的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郭剑彪厅长对宣传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报告中表示,“十一五”期间,行业舆论领导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宣传先进,弘扬正气,讴歌交通精神,展示发展成就,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他对“十二五”的宣传工作提出要求,明确任务,他指出,要完善新闻宣传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要完善宣传工作大网络,搭建宣传工作大平台,构建宣传工作新格局;要提升舆情监控研判与及时应对能力,为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他还要求在实施交通文化提升工程时,既要培育和评比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培训发掘宣传先进个人;在实施行业形象提升工程时,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保证浙江交通在各级各类媒体的报道数量、质量持续增加,使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日益彰显。郭厅长肯定宣传工作的成绩,这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明确目标“十二五”目标,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结合精神文明会议和宣传会议精神,一起学习一起抓好落实。

这次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是厅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和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交通运输新闻宣传工作,研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部署今年的重点宣传工作。下面,我代表厅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以来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简要回顾

厅党组一直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十一五”,尤其是本届党组以来,在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和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导下,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上,我厅是唯一以新闻宣传工作为主题作大会发言的省份,这意味着我省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

总结近年来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历程,我们突出推进了以下工作:

第一,抓队伍,构建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做好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建设一支精干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为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我厅于2007年组建了新闻宣传中心,2009年正式获省编办批准。11个市交通局也先后组建了新闻宣传机构。新闻宣传的专门机构牵头抓总,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能够把新闻媒体的策划优势、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和通讯员队伍的信息优势有效整合起来,发挥了系统内部的“宣传部”作用,有利于实现新闻宣传的专业化运作,变被动宣传为主动宣传,提升宣传工作水平。近年来,我省在中央、省级核心媒体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的重点报道数量逐年快速递增,其中2010年达到近300篇,比2007年增长4倍。

与机构建设同步,全省各级交通部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尝试,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全省交通系统“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运转高效、反应灵敏”的宣传工作机制已逐步建立。如省公路局建立了季度通报制度;省港航局借助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内河复兴呼吁造势;嘉兴、湖州的典型宣传、衢州的交通文化宣传、舟山的大桥经济宣传、温州的突发事件应急宣传等也都各具亮点。

第二,抓渠道,打造新闻宣传工作平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离不开新闻媒体尤其是核心媒体的配合支持。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各地宣传部的重视与支持,与核心媒体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关系。在省级层面,分管副省长王建满每年邀请中央和省级核心媒体“一把手”座谈,通报交通工作情况;省厅主动向省委宣传部沟通汇报,力争将行业宣传纳入省委的宣传重点。2010年省委宣传部茅临生部长专程来我厅调研,批示有关媒体定期与我厅对接,为交通运输发展做好宣传服务;建立了省厅与核心媒体的“高层会晤机制”,厅主要领导亲自与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媒体主要负责人沟通;完善恳谈、走访机制,由厅分管领导带队,定期组织新闻恳谈,定期进行媒体的走访沟通,有效地结合了部门的宣传需要和媒体的报道取向。在各市、县交通层面,也纷纷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立了交通部门与媒体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杭州交通局建立了新闻发布会制度,每月一发布,每月一重点,很好地搭建了与媒体的互动平台;宁波交通局以《阳光热线》为平台,积极应对热点问题;丽水交通局设立制度,广泛征求跑线记者意见,大大增加了稿件采用率。在行业报和新兴媒体方面,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着力为中国交通报浙江记者站、交通旅游导报创造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其专业记者队伍和行业通讯网络优势,使之成为行业宣传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如中交报浙江记者站,无论是报道数量还是报道质量,已连续7年名列全国首位,在扩大浙江交通在全国交通的影响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又如交通旅游导报,紧紧围绕厅党组的中心工作,在策划、采访、撰稿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发挥行业宣传的主阵地作用,特别是有关行业发展重大题材的重点报道,其思路、模式、深度和及时主动性,均得到了行业内外和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在新兴媒体方面,我们高度重视网络宣传,将“浙江交通”网站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网站已连续八年在交通运输部网站共建考评中荣获第一名,目前每天的访问量达50万人次。今年春运的雪灾通行状态通报,达到了日79万人次的点击率,连续五天在46家省直单位中名列第一,毛光烈副省长批示“值得全省各地借鉴”。省运管局主动尝试新媒体,创设了浙江交通运输手机报。

第三,抓特色,凸显新闻宣传工作亮点。新闻宣传必须体现行业特色,才能凸显亮点,抓住公众的“眼球”。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社会关注度高,民生关联度大,急难险重任务多。根据行业特色,我们坚持三个“抓亮点”。一是在交通先行中抓亮点。去年,全省交通以总结十一

五、谋划十二五为契机,强势推出“交通十一五成就”宣传,仅在中央和省级核心媒体就推出了15篇有份量的深度报道,全面解读交通对于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引领作用,树立了交通部门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应对金融危机中打头阵、破难题、夯基础的“先行官”形象。二是在服务民生中抓亮点。交通就是大民生。近年来,全省交通积极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顺群众所盼,解群众所急,推出了嘉善城乡交通统筹发展试点。我们积极组织总结宣传,展示交通形象,提炼了“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以体制为基础,以政策为保障”的嘉善经验,得到了中央领导和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省政府召开专题大会进行了推广,并出台了全省性的指导意见。三是在应急考验中抓亮点。近年来,抗雪保畅、抗震救灾、奥运安保、世博安保等重大考验接踵而至,全系统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全力以赴,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感人的场景和事迹层出不穷。新闻宣传部门在第一时间介入工作,记者、通讯员和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们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艰苦的精神,奋斗在抗灾安保和新闻报道两个第一线,通过媒体报道、宣传片、画册等各种形式对交通的应急考验工作和能力进行全景式的反映,集中展现交通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第四,抓策划,创新新闻宣传工作方法。做好行业新闻宣传工作,不能围着媒体转,而要媒体围着我们转,这就必须加强新闻策划。近年来,我们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策划宣传。譬如,今年3月12日,我省在北京举办了“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介会,并和交通运输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以会议报道为契机,系统策划了宣传方案。会前在浙江日报头版刊发长篇通讯报道;会中组织各大中央主流媒体作新闻报道,其中经济日报还上了头版头条;会后组织了“记者基层行”活动,深入了解各地的贯彻落实措施和进程,在有关媒体上作跟踪报道。通过强势宣传,使浙江建设“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思路、举措,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推进氛围,提升了交通运输业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此外,围绕重大宣传主题和重要事件,邀请相关媒体到基层采风,也是宣传中心工作的成功方法。

二是借助大型活动策划宣传。譬如,2007年我厅联合省文明办、省总工会组织开展了浙江交通“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评选,通过网络参与投票的网民超过200万人次。举办了大型颁奖晚会,多名省领导为感动人物颁了奖,很多观众被感动人物的感人事迹感动得热泪盈眶,交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事迹,给全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泰顺县交通局成功策划了“6.19”公路文化节,依托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加强泰顺交通文化建设和宣传,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第二批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三是引入公众参与策划宣传。譬如,去年我们举办了“生态交通浙江行”活动,邀请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参观考察交通运输生态建设的现场,被不少主流媒体全程报道。行业外人士对行业的评价,更容易为社会所接受,这是跳出交通宣传交通的重要途径,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杭州市交通局在内河航运宣传中,精心策划了“走访内河、感受低碳水运”活动,也同样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十二五”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去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相继在合肥、西安召开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和座谈会,连续对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新闻宣传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在今年4月份召开的座谈会上,李盛霖部长、高宏峰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李部长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李长春、刘云山、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关于交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从交通运输业的本质属性、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弘扬交通运输职工的时代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意义等四个方面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李部长强调,下一步的宣传工作要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第一,宣传交通发展成就与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分不开;第二,宣传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载体与创新,以及对黄金周等重大活动的重要贡献;第三,加强交通运输队伍甘于奉献、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宣传;第四,注意对群众关心的涉及交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

高宏峰副部长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改革发展稳定。媒体的关注点以及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行业的社会形象,影响到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的正确制定与顺利实施,影响到构建团结和谐稳定的交通运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此,对舆论导向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高度重视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交通运输部门行政能力建设的一大课题,也是一大考验。”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和部领导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站在交通行业发展对宣传工作的需求,和宣传工作自身所处发展阶段这两个层面,分析把握行业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一)从交通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看,对舆论引导提出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厅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了到“十二五”末,争取现代交通三大建设取得新成就,使浙江交通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努力打造畅通浙江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三个构建(大力构建港航服务体系、综合路网体系、现代物流体系)、三个能力(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行业管理能力、支持保障能力)和八项行动(港口平台打造行动、内河航运复兴行动、路网完善提升行动、交通物流培育行动、城乡交通统筹行动、生态交通建设行动、安全质量强化行动、人才科技保障行动)的具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两项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给浙江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机遇和挑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新需求,面临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考验,建设高潮持续、各种矛盾凸显和发展方式转型仍旧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这些都迫切要求行业新闻宣传工作在舆论引导上发挥重要作用。纵观全局,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亟待加强舆论引导的力度。

第一,在事关交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必须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争取交通发展先导权。核心是善于通过宣传,凸显交通工作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上的定位和作用,从而使交通工作得到领导的重视,得到各相关部门的支持,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把交通工作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交通发展的强大合力。

当前,有几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抢占舆论制高点。一是关于交通适度超前发展的问题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问题。对此,社会上有不同意见,迫切需要正面引导。二是关于海洋经济发展中交通的作用和定位问题。宣传好交通运输部门在发展海洋经济中的大局意识、先行行动和举措实效,宣传好交通运输部门在海洋经济发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三是关于浙江交通重大创新典型再提炼问题。近年来,围绕浙江交通三大建设,我省在港航强省、交通物流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很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要宣传好交通的重大创新举措,做亮典型宣传,使省级交通部门的探索创新,上升为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关注的工作举措。

第二,在交通服务民生问题上,必须找准舆论引导着力点,打造行业品牌。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今年“两会”也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议题,制定完善了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交通就是大民生,围绕民生、民意、民情,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形象社会满意度,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浙江交通“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首次从规划角度提出了民生交通概念,这体现了浙江交通深刻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建设理念和“惠民、奉献、服务”的核心价值理念。浙江交通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高速路网和农村公路建设、城乡交通统筹发展、生态交通五项行动、文明创建等工作,都直接惠泽浙江人民。在交通服务民生的宣传上,必须转变传统“灌输式”思维定势和宣传方式,要善于以小见大,从细节看全局,从受益者角度谈变化,挖掘生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形象直观并富有感染力地树立交通形象。

第三,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必须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维护行业形象。交通工作点多面广,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当前又处于发展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热点、难点问题肯定不少,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如收费公路的发展与管理问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廉政和质量问题、治理公路“三乱”和超限超载运输问题、道路水路运输的安全监管等问题,都容易成为媒体炒作的热点。出现个别负面报道并不可怕,但如果应对不力,任其发展,就可能放大事态,严重影响行业形象。必须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关键要构建宣传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舆情预警和研判机制,确定舆论引导的基调,积极稳妥地加以应对,因势利导地开展宣传工作,增强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二)从宣传工作所处的发展阶段看,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提出目前行业新闻宣传工作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两点判断。一方面,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我省交通新闻宣传工作已具备较好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近年来,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坚持打基础,夯实发展后劲,一年抓一两个重点,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提升全行业宣传服务保障能力这一目标扎实迈进。2008年,重点抓行业宣传的体制建设;2009年,重点抓宣传队伍素质和宣传资源建设;2010年,重点抓宣传工作的机制建设和战略合作关系构建。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各级交通部门的新闻宣传意识明显增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特性和规律的认识逐步到位,宣传工作队伍不断强化,体制机制渐趋完善,与媒体关系更为密切,为实现宣传工作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另一方面,与行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宣传工作成效仍不够显现,宣传报道的层面和影响力还不能适应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所谓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就是要突破这个瓶颈。近年来,行业宣传报道的数量明显提升,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日常性、动态性的报道多,特别出彩的精品报道少,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报道少。做任何工作,都要抓亮点,抓闪光点,宣传工作也不例外。宣传工作的亮点是什么?不只是简单的数量上的增加,而是多出重点报道。

什么叫重点报道?就是在重要媒体、重要版面(时段),及时反映交通核心需求的新闻报道。主要包含四大要素:一是服务中心工作,指的是宣传报道的导向,必须贴近中心,围绕厅党组关注的重大事项、中心工作做好重点报道。否则,宣传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报道做得再好也只能是“隔靴搔痒”;二是体现工作亮点,指的是宣传报道的内容,必须以中心工作为导向,紧紧依靠业务部门和基层交通部门的实践和探索,加强协调和沟通,及时发现、挖掘、提炼工作亮点,形成重点报道的素材;三是稿子写得到位,指的是宣传报道的质量,必须借助记者的大手笔和宣传部门的审核把关,写出质量较高、内容到位的宣传报道;四是重要媒体报道,指的是宣传报道的层面,必须依托核心媒体的宣传平台,抢占宣传报道制高点,提升报道的层面和影响力。这四个要素,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其中第一个要素,主要是宣传的理念问题。第二个要素,主要是宣传的组织协调问题。这两个要素主要是行业宣传内部的事,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做到位。第三个要素,需要一定的积累,但我们有行业媒体的专业记者队伍力量可以借助。最难的第四个要素,需要与媒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近年来宣传工作的积累,我们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基础。因此,推动宣传工作的跨越,已经具备基础条件。而要切实承担起新形势赋予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新使命,唯有切实实现从“打基础”到“促跨越”的深刻变化。我们要增强行业新闻宣传工作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依托现有的良好基础,乘势而上,取得行业宣传的重大突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今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报告对宣传工作的新要求,以重点报道为龙头,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健全宣传工作网络,加强宣传主题策划,提升宣传层次和质量,积极争取媒体的支持,妥善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大力宣传交通发展成就、先进典型,营造鼓劲向上的舆论氛围。

三、2011年行业宣传重点工作和要求

(一)2011年行业重点宣传工作

1.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抓好交通精神和交通风貌宣传。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夯实广大干部职工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重点做好两项宣传工作。一是要以总结十一

五、谋划十二五为契机,以迎接、庆祝党的生日等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为节点,在全行业深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纪念活动;二是结合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开展的“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报道方案,依托高平台,借势宣传交通成就、亮点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

2.做好海洋经济发展宣传大文章。按照省厅“关于贯彻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五个加快”(加快建设港航强省、加快搭建港口大平台、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通道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完善舟山海岛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积极宣传交通运输部门在海洋经济建设中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先行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工作成效,宣传设在我厅的“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和成效,树立交通运输工作服务海洋经济国家战略的先行官和生力军形象。各级交通宣传部门,尤其是沿海各市交通局(委)、港航(务)局要将此项工作作为今年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出成效,抓出特色,抓出亮点。此外,要关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示范区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宣传好交通运输先行发展,尤其是大物流建设对于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工作成效。

3.抓好一批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一是做好交通“十二五”规划宣传解读。结合群众关心的交通热点问题,解读交通“十二五”规划,推出亮点、突出重点,在交通适度超前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构建收费公路和免费通行公路“两个公路体系”等方面加大舆论引导力度,赢得社会共识。必要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二是做好统筹城乡交通发展宣传。借省政府召开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契机,系统总结梳理我省统筹城乡交通发展成果,进一步总结推广嘉善经验,以郭厅长在嘉善调研时提出的“两创新、三保障”为重点,组织相关报道。同时,要加大水上康庄工程宣传力度。三是做好交通物流培育行动宣传。重点围绕物流信息平台的深化完善工作、中日韩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推进工作、物流龙头企业和物流园区的培育建设工作、物流工作机制体制的构建工作等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尤其要以科学发展观在浙江交通的生动实践为导向,宣传好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对于服务转型升级、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重大作用和明显成效。四是以创新社会管理为重点,做好交通行业社会管理创新宣传。今年,省委将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召开全委会,各级交通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创新社会管理的认识,认真总结梳理行业内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省厅将以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信息化助推行业管理创新等为重点,开展相关宣传。五是加强生态交通和平安交通宣传。围绕生态交通五项行动计划,及时宣传浙江交通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运输方式转变、科技进步等方面亮点和成效。围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双基”建设、安全生产规范年等活动,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建设和交通应急处置救援能力宣传。六是结合国务院出台内河航运发展意见,做好我省内河航运复兴行动计划和迎国检宣传工作。

(二)以重点报道为抓手,全面提升宣传工作水平

加强重点报道,既是检验行业宣传工作的标准,也是提升行业宣传服务保障能力的抓手。今年行业宣传工作要切实贯彻落实厅党组提出的“进一步提升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频率和质量”的指示精神,狠抓重点报道这个“牛鼻子”,在行业新闻宣传跨越式发展上起好步。围绕加强重点报道,省厅今年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重点报道培训。邀请省委宣传部鲍洪俊副部长作专题辅导,树立重点报道理念,拓宽重点报道思路,掌握重点报道技巧。根据需要,在今年下半年组织重点报道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组织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和各地的成功经验的活动,努力使行业宣传队伍“融入全局明方向,协调沟通理线索,整合资源建平台,提升能力出精品。”

二是试行“行业重点新闻报道计划”制度。参照省委宣传部的做法,省厅将召开首次“重点报道策划会”,由厅宣传中心牵头,实现人民日报、新华社、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核心媒体与交通部门的对接与沟通,使更多的行业宣传素材纳入核心媒体的报道计划。在此基础上,省厅将试行“行业重点新闻报道计划”制度,把全年的重点报道排出计划表,由厅宣传中心牵头,会同合作媒体和相关单位,共同抓好组织实施。

三是强化重点报道的动态沟通机制。要充分发挥省厅的宣传平台优势、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基层通讯员队伍的信息优势并形成合力,借助QQ群等现代通讯工具,围绕重点报道进一步强化动态沟通机制。沟通的重点,主要是省厅牵头组织实施重点报道的新闻素材征集;各地的重大新闻素材,可以借助省厅的宣传平台优势提升宣传层面,从而形成行业内外互动、上下畅通、宣传部门和业务部门协力的新闻宣传工作新机制,形成大宣传格局。

(三)强化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行业宣传服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机构、人员、经费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其他成员配合抓”的新闻宣传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配齐配强宣传干部,配备必要的宣传设备;落实宣传经费保障,将宣传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加大行业指导力度。厅宣传中心要发挥自身优势,在努力完成厅党组的宣传任务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交通宣传部门做好重点报道工作。要深入基层调研,帮助理清宣传工作发展思路。对于基层重点关注的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重大宣传报道,要尽可能地提供帮助和支持。公、港、运、质和机场管理局、各市交通主管部门也要以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所管行业、所辖单位和县区交通部门的指导。

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大《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落实力度,完善行业新闻宣传工作网络;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适度调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重点报道量和重大主题宣传策划的比重。通过考核引导全行业新闻宣传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上一篇:两个人相爱的句子下一篇:走的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