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2024-09-25

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13篇)

1.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一

为了解当前**家长学校的现状问题,提升家长学校在社会教育中地位与作用,加强家校互动,共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高,近日,**妇联联合共青团**县委、县关工委、县教育局利用暑期时间对家长学校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中,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有关领导、专家、学校负责人、老师及家长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全县家长学校的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县家长学校的现状特点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到全县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74所公办高中、初中、中心学校和5所民办中小学,收回问卷50份,回收率63.3%;发放家长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64%,并用相同内容电话调查家长300人;走访县领导5人,县教育局领导3人,县有关专家、教师17人。

(一)家长学校的组织领导健全从收回的问卷来看,所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配齐了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大多数家长学校的校长均由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兼任,学校的中层领导或教学骨干兼任了家长学校的校委会成员。如**五小,由一名曾担任过乡中心学校校长的副校长兼任,学校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和六个年级的年级组长为家长学校校委会成员。

(二)家长学校规章制度较完善每个学校都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做到了每个学期有工作计划、有课题安排、有总结汇报,有10多所学校还有家长学校开办的照片资料、讲课资料等。如**镇五小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员制度、优秀家长评选等制度。

(三)家长学校经费保障相对较好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中,除了8所学校没有填报经费保障情况外,其余71所公办、民办学校都在办学经费上单列了专项经费给予保障,最多的是3000元,最少的是1000元。

(四)家长学校教学活动能够开展调查显示,**所有家长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两次活动,最多的开展了四次活动。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活动时间不固定,有的在学期初,有的在半期考试后,有的在期末前,个别的在发生特殊事情时。活动内容主要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形式举行。县城中小学还与移动、电信等部门建起了家校沟通的校信通平台。

二、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家长,都在认识上存在着对家长学校重要性认识不够高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将家长学校办学情况列入管理考核内容,对家长学校活动没有具体明确的刚性要求,从而导致对家长学校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散;而主阵地学校一方,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考试成绩上,应试教育特征特别明显,而没有把家长学校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扩展,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格局的重要环节;在家长一方,对家长学校知之甚少,除了开家长会或班主任偶个打个电话联系外,根本认识不到家长学校的功能、作用,在调查中,甚至还有30%的家长从未听说过家长学校,更不用说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了。

二是保障力度不够大。思想认识上不高直接影响家长学校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师资保障力度不够大,所有的家长学校师资均是由行政领导或年级组长兼任,没有专门从事家长学校教学、研究的师资力量,从而使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没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其次是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大,虽然每个学校安排了1000-3000元不等的办学经费,但这仅仅满足家长学校的一些资料性准备工作,解决了不了家长学校办公经费、师资补助费、活动设施费、场地费等,成为制约家长学校的一道瓶颈;第三是活动时间保障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我县中小学家长学校普遍存在活动时间不足的问题,按规定,家长学校每学年活动四次,而我县中小学中,一年活动达到四次及以上的不足20%,80%的学校一年活动一次到三次,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

三是活动平台载体不够丰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县大多数学校的家长学校活动仅限于期中期末开展部分电话交流,抽样选取少数学生家长参加家长会,城区部分中小学建立了校信通,活动平台载体少,活动形式单

一、呆板,学生家长参与率不高,积极性不够,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范围小、频度低、效果差。四是活动内容过于单调。从调查情况来看,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方面(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纪律方面(学生在校情况表现)和家长辅导方面(辅导家长如何协助孩子适应生活),对孩子的身理心理成长规律特点、家长教育能力、儿童保健、法律常识等方面,很少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在活动形式上,主要以学校确定的主讲者一言堂为主,缺乏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互动。五是家长学校教师组成不够合理。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中发现,家长学校的指导人员基本上为本校教师,占90%,其中学校管理人员占43%,聘请的专家、有经验的家长仅占10%。在家长学校任课的教师中,来自本校的老师所占比例更高,一些农村中小学全部是本校行政管理人员、老师,城区学校个别是有经验的家长和在儿童教育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专业人士。因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在家庭教育指导上的水平和能力上的不足,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六是教材使用不规范。我们从调查中看出,我县所有的家长学校均没有稳定、有效的教材,所有的课程都是根据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或老师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全面性。七是教学管理重形式轻内容。尽管各个家长学校设定了管理目标,拟定了家长学校规划,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但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际中,没有认真的去抓落实,使家长学校流于了形式化。

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对家长学校重要性的认识。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一是政府要重视。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家长学校建设,为家长学校提供政策、人力资源和经费支持,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学校入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把家长学校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指导考核力度,提供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化教育格局的前提条件。二是学校要重视。学校要明确办学宗旨,将家长学校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范畴,建立健全工作组织机构,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项活动,并为活动提供必需的活动场所及场地设施、师资、经费等保障,为家长学校活动有计划开展提供物质基础。三是家长要重视。家长是家长学校的主体,家长学校是为家长服务的,家长要把家长学校作为了解孩子身心特点、获取育儿知识、交流育儿经验、提高育儿水平的重要阵地,理解、关心、支持、参与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共同推动家长学校往良性轨道上发展。

(二)加强家长学校办学工作研究。一是要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理论指导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二是加强家长学校热点、难点工作研究,特别是当前广受诟病却又无可奈何的应试教育、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的优化、留守儿童的心理矫正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家长学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出谋划策;三是要强化教学质量管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只有注重质量,才能保证家长学校有效进行。为提高教学效果,家长学校要一手抓授课内容,一手抓讲课技术,在丰富内容的同时,提高讲课的艺术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对教育教学质量高的教师,予以一定精神和物质奖励。四是要建立家校互动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加强家校互动,为学生家长及时提供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以对学生关心负责的态度去打动家长的心,引起家长共鸣,达到点拨、劝诫和引导的目的,为家长教育培养孩子提供科学指导。

2.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二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素养,现状调研

我校的建工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课程改革, 体现课改精神, 使工建专业课程体系——“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件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努力做到“理论——实践”嵌入式, 项目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研制工民建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结合实习开展了中职学生的状况调查, 我系有关研究人员选取淮安市几所有工民建专业的职业学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

一、调查结果

(一) 中职学生的来源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应届毕业生, 也有极少部分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在社会上工作几年的初高中往届生, 还有初中没有毕业的春季生。

(二) 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

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 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学生错别字连篇, 不会写请假条, 文化课测验只有几分……此类情况在学生中相当普遍。学校又为生存保证生源, 招生几乎达到来者不拒, 客观上进一步造成生源质量差, 文化层次低的现状。他们对文化基础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由于生源质量偏低,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没有热情, 文化课几乎成了“大酱碟”, 需要了就“沾一口”, 否则就弃之一旁。

(三) 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 知识结构偏低, 接受能力不强, 缺乏对现有专业和将来岗位性质的明确认识, 大多数都不能正常接受基础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素养再教育, 在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对许多事物都缺乏应有的兴趣, 尤其是谈到学习就心生厌烦。有的学生虽然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生水准, 其综合素质较差, 学习中职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有一定得难度, 往往因为上课听不懂和跟不上学习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来学习是被父母逼的, 学什么和他们无关, 学不学无所谓, 对学习缺乏兴趣, 上课不认真听, 课后从不主动学习, 更谈不上刻苦努力。

(四) 中职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中职学生所学专业选择大多数是由父母来为他们做主, 学生入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并非很了解。为此, 各中职学校都很重视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以往的做法是, 新生入学后一至二周, 学校按专业分别将新生集中起来进行一至两天的专业教育。这种集中式的专业教育满足了学校的要求, 节约了时间和空间, 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不少学生对专业知识认识仍然不清。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知识基础薄弱, 且对职业区别缺乏感性认识。专业教育不足,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清, 导致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 或对专业不感兴趣而厌学。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难学好专业知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中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百般的家庭溺爱使相当多学生养成了唯我独尊的陋习, 长期怕吃苦、怕受累的坏习惯使学生养成了懒惰的性格, 对学习“四大皆空”, 真正地达到了“六根清净”的境界, 教材越改越简单, 学生的学习结果确实越来越糟糕。

(二) 行业分配不公, 使更多的青年不愿意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 在职业类中学好好学习, 最多只能学到一点技术, 最后还是工人阶级一个, 靠打工那点收入, 今后能满足我现有的生活水准吗?于是, 学习技术就无所谓了, 最好有个好爸爸好妈妈, 给自己找一个工作轻松、收入不低的好职业, 否则就是家长无能。

(三) 社会竞争不公, 学习好坏无所谓, 只要有关系、有门路, 学习不好照样可以较好的工作岗位, 不择手段寻找优越就业岗位的思维主宰了年轻而又缺乏鉴别力的学生群体,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就是在这样的不断滋生并扩大的。

(四) 学习工民建专业的学生, 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或是家里亲戚朋友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作。这使得这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 认为在学校学不学无所谓, 学不到专业知识也无所谓, 反而毕业后到建筑工地无论是做施工或是做监理工作, 是有人带有人教的。

三、中职工民建专业学生教学计划改革迫在眉睫

3.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一、对现状的总体分析和评估

六年来,全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基本解构,“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结合越来越紧密,职业教育特色明显;开发出一大批优质课程,带动了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带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是,课程改革任重道远,特别是课程实施层面和行动导向教学层面尚需攻坚克难。

1.全省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

(1)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课程意识不断加强

教师问卷问题40:你对所在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

A.好(21%)B.比较好(52%)C.一般(24%)D.差(3%)

教师问卷问题38:您所在学校领导对课改的重视程度

A.很重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35%)B.重视,积极行政推动(37%)C.基本重视,作为重点工作布置(18%)D.不太重视,没有实质性推动(8%)E.不重视(2%)

数据统计显示,各学校课改都在全面启动。特色纷呈的符合职教规律和地方特点的多种培养模式在积极探索,各层次的课改培训不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逐步树立,教师教育观念逐步转变。据统计,9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校在推行课改,教师对学校课改满意率为73%,学生对学校课改满意率为66%。86%的教师认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职业教育必然选择。69%的教师认为项目课程的实施给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好处。六年中,87%的老师参加过2天到一个月时间不等的课改培训,8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课程理念发生了转变,并认为培训在课程理念的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课改培训形式多样,包括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磨课听课、知识竞赛等。91%的专业教师、72%的文化基础课教师都不同程度投入课改的实际工作。92%的专业每两年对课程方案、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德育课程内容丰富充实,“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德育课程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四门德育必修课程之外,《社会与生活经济》等一批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礼仪、环保、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课程、校本课程使德育课程内容逐渐完善和充实,形成了系统化的德育课程体系。调查显示,94%的学校开设校本德育活动课程,61%的学校开设实践性的创业就业类指导课程,83%的学校开设社交礼仪、环保、心理健康类的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三以一化”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在开发、实施、评估三个层面都有所展开。据统计,57%的学校专业制订了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的课程方案,68%的专业课程具有新理念的课程标准,31%的专业课程基本实现项目化,67%的专业课程部分实现项目化。与此同时,各学校的专业实训条件也围绕新课程的实施有机地改善和调整。教师、学生对学校专业实训场室条件满意率分别为72%和67%。70%以上的学校计算机机房和多媒体设备完善,使用率较高,教师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比较积极。“三以一化”课程体系基本形成。

(3)课程研修氛围逐渐形成,专业课程团队逐步成长

教师问卷问题22:颁布《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来,您和同事、同行之间的业务讨论和交流

A.明显增加(26%)B.有所增加(46%)C.同以往一样(26%)D.有所减少(2%)

教师问卷问题21:学校教研室层面的有关课程的研究活动次数是每月

A.无(9%)B.1次(25%)C.2次(33%)D.3次(14%)E.4次(15%)F.5次以上(4%)

教师问卷问题24:参与课改以来,您主讲校级以上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的情况是

A.无(9%)B.1次(25%)C.2次(33%)D.3次(14%)E.4次(15%)F.5次以上(4%)

数据统计显示,很多新的知识处置、创造性的课程实施都是在围绕课程的校本研修活动中展开。在课程开发、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专业教研室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团队在课程集体开发和实施的行动过程中逐步成长。教师集体备课共同实施为18%,集体备课、个体实施为34%。对行动导向的、与新的课程体系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实施层面不断研究和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情境教学、工学交替、企业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占专业教学的41%。专业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加强,能宏观了解、透彻把握相关职业活动的占29%、基本了解的为59%。85%的学校认为培养的学生企业基本满意。

(4)学生评价改变明显,评价体系有望形成

教师问卷问题45:学校倡导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

A.课堂表扬或批评(20%)B.作业、周记的批语(12%)C.考试的试卷和测验试卷(13%)D.经常的谈心交流(14%)E.家访交流(9%)F.让企业人士来评价(9%)G.所有老师、家长、学生等参与定期的面对面评价(11%)H.专门的作品展示会(7%)I.其他评价(5%)

数据统计显示,82%以上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看平时表现与学习态度。各地区、各学校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普遍展开。无论是教师卷还是学生卷反馈,以考试(笔试)为主要形式的唯成绩评价方式在职业学校已经逐渐退出主导地位,而全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各学校普遍开展。与此同时,对课程的评价、对课堂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在改变,94%的老师认为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师自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渠道对自己进行评价。85%的学校建立了对课堂评价的新标准,65%的专业有对课程实施后的总结和评价。多元化、多主体、专业性的职教课程评价体系有望形成。

(5)课程管理体制创新,校企合作特色明显

各职业学校在学校层面探索管理体制的创新。以专业部为主,处室服务的二级管理体系成为导向性学校管理体制,62%的学校已经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很多学校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成立专门机构,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品质进行管理;专业教研室已兼具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学生教育的多种功能,成为职业学校最基本的課程管理单位。82%的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与企业共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86%的学校有明确的课程改革制度或建立了相应的制度。

六年来,职业学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扬主体性,各显神通,探索出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的方式和路径。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层次接触,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堂教学、专业教育、课程评价等各个层面,最大限度展开校企合作,使职业课程具备职业特性,最大限度为学生创造企业的学习氛围。

教师问卷问题25:您所在学校聘请企业人士作为专业的辅导员

A.每班都有(10%)B.有些班有(54%)C.基本没有(29%)D.没有听说过(7%)

教师问卷问题27:您认为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

A.很浓,很有企业文化氛围(17%)B.有一些专门布置和企业特色(62%)C.有一点墙面的布置(18%)D.基本没有(3%)

教师问卷问题34:您每年下企业的实际时间是

A.一周-二周(23%)B.一个月以上(32%) C.一周不到(14%)D.没有下企业(31%)

2.问卷显示的全省课程改革的明显不足

(1)德育隐性课程相对薄弱,文化基础课程缺乏职教特质

目前,84%的德育课还是以讲授为主,德育显性课程存在学科化、概念化教学现象。德育隐性课程缺乏宏观构架和整体设计,缺乏氛围和序列,与显性课程割裂明显。据统计,只有34%的学生认为学校社团活动和兴趣课堂开展得好,30%的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学风好,26%的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是较关心或很关心的。职业学校尚未形成大德育的课程观念,机制缺失,育人队伍相对单一。文化基础课内容囿于传统学科内容的束缚,缺乏职教特质,常常是单独开辟一个简单的专业模块以作迎合,而整体内容不具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84%的文化课老师认为职业学校的文化课只是内容难度比普通高中有所降低,其他方面区别不大。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实施中,教师授课方法单一,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欢迎率不到25%,教师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2)课程实施推进相对缓慢,课堂教学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目前,职业学校课程开发方法相对成熟,课程开发观已经树立,但专业教学法的培训和指导缺乏,课程开发和实施无法同步推进。不少学校课程开发停留在开发方案、标准、教材层面上,课程运营环境、课程资源、课程实施方法跟不上。课程改革从开发层面进入实施层面需要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学生问卷问题20:在教室上课时,你主要是

A.坐着听讲、记笔记(78%)B.研讨交流(13%)C.小组学习活动(8%)D.上台汇报展示(1%)

学生问卷问题21:在实训场室上专业课,你们主要是

A.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练习(17%)B.按照老师布置的步骤练习(63%)C.为了做一件产品小组共同工作(11%)D.按照教材上的习题练习(9%)E.为企业加工产品(0%)

数据统计显示,只有57%的学校有新的课程方案,68%的专业课程有新课程标准。目前,专业课39%还是在教室进行,只有37%的专业課在专门的场室进行。虽然在很多学校都有精彩纷呈的课堂范例,但职业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是比较单一。在教室进行的课程,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主要还是以学生坐着听教师站着讲为主,进行互动交流的课程方式很少,学生自我展示的方式更少;在实训场所进行的专业课,基本还处于模仿老师的操作进行练习,按照教师布置的步骤进行练习的阶段。真正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以项目课程为载体的专业课程还未普及。

二、对课改推进工作的建议

1.克服两种错误心态,加强校级指导协调

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渐变过程,是有计划分步骤的课程变革。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着两种病症:一种是急躁症,希望课程改革快速推进,急于见到成效,期盼通过行政推动达到效果,在推进遇到阻力时,又无法创造性开展工作打破僵局,急躁冒进;另一种是观望症:对课改无动于衷,课程理念不思转变,变革自我行为习惯困难,始终处于等待和观望中。职业学校应克服这两种错误心态,宏观构建,点滴入手,创造性地开拓工作,推动课程改革进程。

课改涉及职业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工作不是现有的学校组织架构所能顾全,需要在学校层面建立一个专门的课程改革领导和工作小组(机构)予以指导协调,校长应为组长并切实参与工作。该机构按校领导的决策,提供工作实施方案;沟通纵横信息,掌握动态;视工作需要进行跨部门、跨处室的协调;协助教务部门开展校级课改活动,对部、室的课改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课改工作应常态化,建立常规予以保证。

2.完善职教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学习体系

职业学校应宏观构建职教课程体系,注重专业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等主体课程之外的各类隐性和显性课程的开发和深化。其中,公共选修课和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问卷问题26:你们的专业选修课开设

A.你喜欢,对自己很有帮助(41%)B.一般,和其他专业课没有区别(36%)C.没有选修课(23%)

学生问卷问题27:你觉得你们学校的兴趣班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

A.开展得很好,大部分同学都参加(34%)B.一般,一半以上的同学没有参加(41%)C.很少(19%)D.根本没有(6%)

职业学校通过选修课让学生了解职业和企业,用来自社会和企业的活生生的素材和案例,以主题等方式组合实施。选修课和社团活动要重情景、重行动、重感悟反思、重职业素养培养。这样的课程才能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行为、情感产生综合而有效的影响。专业课程改革在由开发向实施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还必须构建学生的专业学习体系。改变学校教学管理只致力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局限做法,构建学生课前(预习、咨询)——课堂(汇报研讨)——课后(深化拔高)的专业学习体系和氛围。

3.组织专业教学法培训,倾力课堂教学改革

课改必须改课。职业学校的课堂应该是鲜活而灵动的,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学习专业、感受生命价值的所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实施,必须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与之匹配,构建体现项目课程特性的新型的教与学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寻求开放、快捷、灵活的学习途径。随着课改在学校全面实施,下一步工作必须聚焦课堂:及时推出好课的标准、好教师的标准,引导课堂层面课程改革的方向;在继续做好课程开发技术培训和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的同时,着重开展对专业教学论指导下的专业教学法的研究;形成相对固定的与专业贴合的以学为主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体系,组织较大规模和范围的培训,指导课堂层面的课改实施。

4.适度规范教材使用,广泛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问卷问题19:您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教材的

A.完全按教材内容上课(5%)B.基本按教材顺序上课(23%)C.有一些调整,补充一些相关知识(46%)D.教材只是参考书,按自己对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学(26%)

教师问卷问题46:除专业教材外,您及同事所采用的课程资源有

A.网络(18%)B.图书馆的专业书籍(10%)C.专业杂志和报纸(10%)D.各种教具、挂图、模型(11%)E.积累的补充资料(11%)F.往届学生的作品(8%) G.社会和市场上的产品(7%)H.各类案例(8%)I.参观企业生产现场(7%)J.企业人士的报告会、讲座(5%)K.其他(5%)

学校应适当规范专业教材的使用,以教研室为单位,集体讨论,相对固定,自成参考体系。职业学校师生更应摆脱对专业教材的依赖,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中,把教材作为参考书,以项目为载体,活化专业领域知识技能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共享课程资源。教研部门对以教材为代表的课程资料的管理和服务要建立一条完整的机制和体系,帮助和指导学校、教师开发、掌握和利用专业课程资源。

5.注重系统专业教育、开发引导学生发展

学生问卷问题7:你对将来就业的岗位清楚吗

A.很清楚(15%)B.较清楚(28%)C.了解一些(33%)D.不太清楚(22%)E.一点不知道(2%)

学生问卷问题13:你对专业的感情

A.一直很喜欢(21%)B.学习后,越来越喜欢(41%)C.不太喜欢(23%)D.无所谓(12%)E.不喜欢(3%)

学生问卷问题11:学校安排你们接触对应专业企业的机会

A.很多,每学期一周以上(15%)B.较多,一学期2-3次(23%)C.不多,一学期一次(33%)D.一次都没有(29%)

数据统计显示,职业学校必须建立指导学生专业成长的专业教育系统,抓好从招生前的专业宣传、入学后的专业教育到毕业生的持续跟踪调查等学生专业学习全过程的所有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浓厚企业文化氛围、浓郁专业学习气氛、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专业学习环境。

职业学校重视教育,强调管理,而对开启学生心智、引导学生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现时的课程改革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职业通道,但仅靠改进和匹配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不能解决全部教育的问题。必须研究职校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探索将学生引上成才之路的办法和措施。职校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也是专业和职业的被动选择者,对他们的开发十分费心费力,现在职业学校广泛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分类分层教学、“三创”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都或多或少包含了开发的元素,但往往自发、零散和无序,缺乏整体的设计和系统的运筹。开发课程与开发学生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对应关系,都必须遵循“设计导向”的原则,它们的方向、目标和行动路线均有共同处,区别在于开发课程是以既定目标出发,规划行动路线,学生处于静态;开发学生是从学生出发选择目标与行动路线,学生处于动态。在课改实施过程中,开发学生应是隐伏运行的一条主线。开发学生对中职教育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应提上研究日程。

4.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四

关于对《周口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量化赋分细则》的讨论意见

根据上级安排,我们XX中心学校于2013年8月21日上午组织辖区内各中小学校教师对《周口市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推荐量化赋分细则》进行了学习和讨论。整个讨论过程热烈积极,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赋分内容和标准客观全面、准确具体,导向明确。本细则从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15分)、从事教学工作年限(15分)、任专业技术工作年限(15分)、考核(15分)、任现职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业绩(240)等五项指标进行量化赋分,共300分。细则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突出导向,赋分内容和标准客观、全面、具体,有效规避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教师比较满意。

二、细则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公平、公正。

5.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五

瑞安市**学校:杨** 我校地处瑞安市**街道**社区,是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共有27个教学班(其中初中教学班7个,小学教学班20个),1213名学生,在编教师人数64人,学校主要获得荣誉有:温州市示范学校、温州市绿色学校、温州市文明学校、温州市一级社区学校等称号。

下面就我校的少先队相关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一、当前基本情况

据本校统计,目前全校小学部共有班级20个,在校小学生902名,少先队员902名,入队率100%,有少先大队辅导员1名,中队辅导员20名,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5%;参加过少先队培训的辅导员4人,占20%。

二、调研情况总结汇报

为了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始终认为少先队工作的成功与否,在学校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我校少先队工作努力更新观念,提升理念,讲究方法,活跃实践,切实提高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少先队组织在完成少先队工作的各项任务的基础上,对重点工作进行了重点以下几方面的活动。学校结合本校的特点开展“雏鹰少年”活动,用评选“星级班级循环竞赛”等形式创新活动形式,在评选的基础上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在品德生活、学习、体育、综合能力等方面设立“七彩阳光卡”激励制度,起到了少先队的育人作用。“民族精神代代传教育”方面。学校依托升旗仪式、主题演讲、班队会等形式对学生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小队员心灵从此播下了爱国种子,增强了民族荣誉感。

三、学校少先队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少先队工作没有独立的学习课程资料。虽然我校确定将每周二下午第三节作为主题班队课,但是由于缺乏相应学习教材,在队课的实施环节出现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沦为班级说事的班会课,更严重的直接将队课变成上其他功课。这使得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有时候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程度不高。

2、辅导员缺乏培训机会,少先队相关工作经验缺乏。除了大队辅导员外,大部分的中队辅导员没有机会参与少先队系统知识及活动操作类的培训(除主题队会观摩活动外)。这种情况一方面使辅导员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经验的不足使得他们在活动的操作方面明显缺乏相关工作经验。

3、缺乏足够的活动基地与社会资源。由于学校地处一隅交通不便等原因,少先队活动社会资源缺乏,缺乏足够的校外人士参与少先队活动中来,校内因校安工程基建工程原因导致学生活动室严重缺乏,相关的活动开展缺少场所,少先队特色也无法彰显。

4、少先队活动与教学为先思想的冲突。大部分辅导员教学任务繁重,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在安排工作时往往将教学摆在第一位,学校组织的少先队各项活动往往遇到思想上的抵触导致活动不能很好的落实,对少先队工作采取应付式的工作态度导致活动开展的不扎实,不到位。

四、对校少先队工作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可以适当将学校班主任与中队辅导员工作分离,按照国家八部委《关于进一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要求,认真指导校做好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工作,选派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少先队辅导员,让更多有志于少先队工作的教师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同时建议少先队上级组织能下派专家具体指导学校开展少先队工作,让学校少先队工作得到提升。建议上级部门以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为目标(尤其是中队辅导员),以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提高进行少先队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开展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少先队工作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扩大参与面,全面提升少先队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

此外,建议上级教育组织对少先队辅导员的人员配备及待遇落实情况进行强调要求,切实落实少先队辅导员的相关待遇,以调动和保护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开发少先队课程教材并予以使用。针对农村学校特殊情况,建议上级教育组织尽快组织精干力量,结合实际开发一套少先队主体教材,真正落实队课,体现少先队育人特色。

3、整合社会资源,更好的支持少先队建设。少先队工作的成功离不开人(谁在工作),物(如何支持),地(活动场所);辅导员力量不足可以通过内引外联加强,相应的器材与设施不足也可以通过购置配备,活动场所的不足却只能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及时的建设。只要有合适的人在必要的条件下去开展少先队工作,我相信少先队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五、几个在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1、少先队入队的问题

从平等的角度来说,我赞同全员入队的观点与做法,但是现实的做法有几个方面建议改良。

1)新队员入队年限可否提高一些。新队员入队一般都是小学一年级孩子,处在连自己名字都写不熟练的年龄,对少先队的认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然,可否在有充足的队前教育后,在二三年级再行入队。

2)可否在新队员入队进行先申请后审批再入队的方法,自愿申请、条件审核、光荣入队。让加入少先队成为一种真正的光荣。

2、红领巾佩戴的问题

红领巾作为少先队员的标志,时刻飘扬在少先队员的胸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是目前有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我们注意。一是天气炎热的问题。二是红领巾重复使用导致破损脏旧的情况。所以我建议是否可以用其他方式佩戴红领巾。比如只在规定的特殊日子里佩戴红领巾,像周一升旗仪式时、学校重大活动日时,国家重大节日时才必须佩戴红领巾,其余时间可选用队徽替代。

3、主题队会的问题

现如今的主题队会存在仪式环节繁琐耗时过大、准备工作量大的问题。对农村学校条件来说,照此全面实施有极大难度,如何简化这类程序并顺利实施?

6.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六

为全面加强学生小餐桌监管,严防食物中毒和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发生,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6月1日正式履行餐饮服务食品监管职能以来,集中时间对部分学生“小饭桌”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主要围绕学生“小饭桌”从业人员资质、消毒设施、环境卫生等重点环节进行逐一排查。现将调研报告总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无证经营“小饭桌”情况严重。在调研的16家“小饭桌”都没有办理任何许可证,且都不挂牌在家属楼内,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2、基本卫生不达标。由于“小饭桌”大多都设在个人住宅内,学生们到那里吃饭就象在“自己家”一样,使用餐具不分你我,大家围座几张桌,共享大锅饭、大锅菜,除了少数几家“文明意识比较强”的“小饭桌”之外,大部分“小饭桌”都没配备卫生消毒用具,在疾病的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存在着潜在的隐患。食品从业人员也未进行健康查体,健康状况不明。食品加工场所不符合应有的卫生要求。

3、卫生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不健全,没有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操作流程不规范,业主采购原料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没有按规定索票索证,食品原料质量基本处于无人把关状态。

4、餐饮具用前未消毒。有的虽有餐饮具消毒柜,但检查时均未使用。

5、食品加工人员未着洁净的工作衣帽,也未经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和法律意识。

6、进货渠道混乱,无进货台帐。多数学校周边“小饭桌”食堂进货渠道较混乱,且没有进货台帐。有的是从集贸市场进货,有的是小食品市场进货。甚至有的购进“三无”食品,经营者常只考虑价格因素,而忽略了对食品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

二、对策

1、制定标准,将“小饭桌”纳入监管范围,即把“小饭桌”纳入监管范围,实行许可管理。同时,根据多数“小饭桌”设在租用民房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可操作的标准,实行了承诺制度。

2、抓好监督检查。加强对学校周边“小饭桌”食品原料的采购、贮存、加工等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督导,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监管”,坚持师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务实求是,明确责任,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方针,尽一切努力杜绝或减少学校周边“小饭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

4、加强宣传培训。加强对学校周边小餐桌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利用报刊、广播等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对假劣食品的鉴别能力,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5、落实食品安全岗位制度。建立完善从业人员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完善落实食物中毒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

6、加大政府投入,在校内建设规范化食堂。学校加强食堂的内部管理。监管部门规范提高食堂的安全水平,加大对不合格“小饭桌”的取缔力度,不断规范学生“小饭桌”市场秩序。

7.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七

一、全市教学教研工作正在进行着积极深刻的转型

1. 组织保障,精细管理。管理在教研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统筹性的,有一个好的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好的总体思路。为了应对积极的转型,学校管理也采取了细化的管理模式,各个职务、各个部门都分工明确,校长、副校长各行其职,都分管好自己的具体细化分配下来的工作。

2. 完善制度,注重落实,教学教研专项督导的内容落实较好。制度的落实是在管理框架之下的下一步,如果有好的制度,但是没有进行实施下去,那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学校在改革过程中需要将制度进行完善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落实。落实制度的优势在于: 第一,可以使管理分配的工作得到具体落实,同时可以使工作在落实中得到更加完善。第二,学校教研专项督导工作的内容可以得到落实,这也是主要的进步之处。

3. 校本培训,各具特色。如康巴什五小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开通了教师博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 鄂前旗上海庙学校强化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每学期组织教师赴区内外名校考察培训,聘请教育专家进行教学指导,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极大的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乌审旗一中先后组织教师考察学习课改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对全体教师进行全方位的再培训; 鄂前旗中学分批次分别到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黑龙江莫旗汉中等课改先进校全员轮流培训,并且在学期初要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体验式培训”,等等。

4. 教研推进教改的局面初步形成,教科研工作得到长足发展。课题意识正在进一步强化,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将课改需要突破的难点和问题自主转化生成课题的工作正在推进,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融合正在进行中,教科研引领课改的作用得到了加强。特别是以旗区为单位区域推进教科研融合课改的工作正在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东胜区率先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区域教研整体机制; 达旗、准旗、伊旗、乌审旗、鄂旗正在积极筹划构建区域推进教研教改的运行机制; 其中,乌审旗已在推开区域整体教改的实践中,一边推进一边完善运行机制; 康巴什、鄂前旗的校本教研特色比较鲜明; 杭锦旗正在着手筹划新的整体推进的方案。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注点聚焦到课堂已成全市基本共识。

5. 全市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开。课程开发正在从理念向实践转变,多数学校都在开展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活动,开发校本课程,已基本成为共识。重视内涵发展,学校办学特色愈加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1. 校长在主抓教学方面存在一些无奈。主要是因为校长工作的繁杂,校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行政职务,行政职务的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而校长的教学工作一般比较少,因此在实施改革路线的时候,难免有时候会有一些理论与实践并不匹配的情况,这样的麻烦之处就在于很多细化的工作在实施中并不是所计划的那样,所以校长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有时候会非常“忙”和“累”,但是尽管如此,工作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

2. 当前的课程改革存在“理论导向多,针对性强的分析指导和改进措施少”的倾向。当前的很多课程改革都还停落在一种理论层面上,也就是说宏观层面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要多于真正的实践分析工作。虽然全市也会召开校长培训课程,督促工作进行落实,但是很多时候,具体的实施还是需要的一定的具体分析的。缺少过程性跟进指导,也缺少操作性较强的运行机制。

3. 教研部门指导常规教学的职能发挥不够。教研工作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教学质量和策略的研究及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其重要的职能。目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行政部门的行政工作要远远高于实践教研工作,很多的工作停留在一种表面的走马观花的层面,这事要值得注意,而且必须要去改正完善的一个环节。

4. 教学反思缺乏思考的实质。大多数教师课后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反思”,但大多过于简单,多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以及对教学重建的深入思考,教师往往不知道反思什么、如何反思。还有些“课后反思”是临时拼凑的,为应付检查之需。

5. 教研推进教改的工作在旗区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成为制约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改进措施

1.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专门的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全市优质教研资源的深度整合,完善教研指导教学的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强化对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过程监管与分类指导,加快构建全市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与监测反馈机制,可以分学段、分阶段、定时间、定科目实施教学质量监测,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措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反馈与指导工作,为学校开展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提供可信的依据和高质量的专业指导。如能在全市整体推进此项工作,必将全面整体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2. 进一步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在过去标准化培训的基础上,结合全市课改的实际需要,今后的教师业务培训多需要采取定制式,要求培训的专业化和实操性更强。

3. 进入课改深水区,为支持全市课改进一步深入,支持教学质量进一步全面提升,支持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构建全市区域内的教学教研与信息化建设和定制培训紧密结合的综合支持体系及运行机制,已十分必要。

8.学校养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篇八

一、现状分析

1.学校常规教育方面。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指导训练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多、引导践行少,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枯燥,对学生支配行为能力差异和心理素质差异,缺少全面分析和疏导。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实践能力较差,受挫能力差。

2.教师教育观念方面。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重视部分学生的发展,忽视对后进生关爱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深化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3.家庭教育方面。当今独生子女式的家庭结构,使得部分家庭教育“溺爱有加、关爱不足”、“重智轻德”,导致孩子唯我独尊,脆弱娇气,缺乏为他人、为父母着想的意识和受挫能力、动手能力等。

4.社会环境方面。当今社会,影视文化和网络等传媒快速发展,各种信息不断冲击着学生。这些信息中,既有健康向上的,也有低级趣味的。久而久之,学生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主要对策

1.明确要求,坚持引导激励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要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激励。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各年级段养成教育目标要求,使养成教育首先做到“有规可依”。其次,通过开展评比校园文明之星、读书之星、劳动之星等,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学生比进步比学习,增强上进心,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之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展现学生个性特长。

2.精心设计,细化德育内容。近年来,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以及《守则》、《规范》和德育目标,从文明礼仪、学习纪律、安全卫生、劳动生活等“一日行为规范”训练入手,分年级、分学期设计了具体的养成教育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措施,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式的进行教育,从而使养成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3.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学校要充分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比如开展“讲诚实守信,做文明学生”、“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等主题教育活动和特色活动,运用“诚信讨论”、“道德实践‘五个一’活动”、“手拉手活动”等方式方法,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或者创设道德践行和情感交流的平台,以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4.家校携手,形成育人合力。首先,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制订家庭教育常规、举办家长会和家長开放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形式,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让教师和家长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其次,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和各部门的支持,整治、净化周围社会环境,谋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步进行,形成合力,发挥德育整体教育功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5.与时俱进,增强德育工作时代感。目前,环保意识、责任意识、吃苦精神、合作精神、诚信教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为此,我们要针对现状,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有重点地分年级确立教育重点,加大教育力度,同时结合新增内容要开设一些特色活动课程。另外,心理健康问题在小学高年级呈现出趋升态势。为此,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服务,为更好地建设青少年的精神家园不断努力。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班人。高度重视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品德修养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应当加强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探索新途径,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国家的日益强盛担当和负责。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实验小学

9.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九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为了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8年后,本文以四川为例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做了研究。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对象。四川地区,20所中学随机抽查了800多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放了调查表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1份,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413人,占48%,女生458人,占52%。还和600名普通高中学生的自评量表成绩做了对比研究。材料:scl—90症状自评量表,包括90题,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是”与“否”,然后计算出1o个量表(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惊恐、偏执、精神病性)分。

2、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试,然后评分。

数据分析用spss16。量表包括的10个因子,每一个因子着重反映受试者的某一个方面的情况。

3、评定程序。在开始评定前,先由指导老师把要求向受检者交代清楚。然后,让学生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一次评定一般约20分钟。评定的时间范围是“现在”或者是“最近一个星期”。评定结束时,指导老师应仔细检查自评量表,凡有漏评或者重复评定时,均提请自评者再考虑评定,以免影响分析的准确性。

二、结果

1。中等职业学生自评量表结果与常模的对比

从表1中的数据可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常模比较,得分远远高于中国常模,也就是说无论在总分还是各个因子水平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中国常模。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也许从全国或者全四川来说,本文调查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调查的是四川地区,此区域经济文化相对来说落后一些,是不是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关注经济落后地区中等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的课题。

2。中等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自评量表结果的比较

从表2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显著性的差异,普通高中的学生普遍比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精神病性和强迫症两个因子上,普通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这可能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使心理欠健康,但是在敌对和恐怖两个因子上,职业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普通中学的学生,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两个因子可能使学生性格乃至人格上的不完整,从而影响个体的工作或者生活。

3。公立中等职业学校与私立职业学校学生自评量表比较结果

从表3中的数据可知,两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着差异,从总分来分析,达到了非常显著性的差异,私立中职学生普遍比公立中等职业中学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在其他几个因子上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比如,偏执、敌对、焦虑和躯体化四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高于公立职业中学的学生,差异显著;而在精神病性、忧郁两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十分显著。在恐怖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显著性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差异非常非常显著。在其他几个因子上私立学校的学生得分还是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但是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我们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形式多样化,大力发扬私立学校,在本文调查的区域内,私立学校的学生人数远远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数,那么怎样引导私立学校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三、影响中等职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业压力直接影响职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看,就业率相差很大,最高就业率近99%,而最低就业率35%,学前教育、妇幼、酒店管理和数控专业就业率比较高,而以前的热门专业电子商务、电算化会计等专业就业率低。目前,就业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对就业质量更少考虑。很多中职学校宣传的就业率含有很大水分,把学生推出校门有个岗位就算就业,导致有的学生6月份就业8月份失业,造成实质上的未就业,严重影响中职教育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我们调查了400位家长,孩子毕业后工作单位的情况,情况如表4,这样让一些家长认为,上了中职再就业和初中毕业直接就业没什么两样。因此,必须对学生的就业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2。主观原因。,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但是我们研究发现,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在初中时基本都是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我们对这部分学生调查发现,进入职高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最想上的还是普通中学,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对此耿耿于怀,久久不能调整自己。

10.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十

关键词:双师型 中职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67-01

一、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现状

1.学校高度重视,认识水平普遍提高

我校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意见》是国家职业教育的战略导向。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大纲》规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职业和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职业基础知识和技术能力以及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初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目标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我校结合学校实际、专业实际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学校内涵发展有机结合,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我校通过教师技能比武大赛、信息化大赛、现场演练等多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在黑板上“做工”,教室里实践,只会说不会做的落后局面。

2.“双师型”教师规模不小,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几年来,在学校多方努力下,“双师型”教师比例、结构趋于合理,并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以上;教学一线“双师型”教师比例已占70%以上;“双师型”教师从业资格80%以上为中高级;“双师型”教师专业对口率接近100%。目前,“双师型”教师已是我们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然而与其它地方一样,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困扰。第一,“双师型”教师证出多门,标准不一。在认定过程中,个别部门基本是走过场摆样子,导致“双师型”教师证书水份高信誉低。“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有讲师级以上教师职称,又具有职业院校某专业类别中级以上相应从业资格的教师。可调查却发现许多持证“双师”根本不具备职业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第二,标准降低导致对“双师型”教师认识出现偏坡。理想的“双师”型教师建设目标应该是教师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既能从事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技能训练教学和指导(即教师加师傅型教师),同时还应具备与专业能力相应的科学和技术研究能力。可见,作为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其门坎是高而不是低。第三,政策措施乏力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本来“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主体是职业学校在编教师,可是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特别是职业实践能力方面却缺乏动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十年有余,至今在政策层面出台激励措施的做法仍为鲜见。在这个问题上,学校作为用人单位具有积极性,但出台内部政策又受到诸方面的制约和限制,也是无可奈何。第四,遴选人才的作法导致学校用人上难以自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涉及教师来源结构、培养培训、职务资格、兼职聘用、管理机制等一系列问题,需政府层面统筹研究拿出配套措施,这些问题虽不可一蹴而就,也是亟待解决。而目前我市职业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双师型”教师的来源问题,也是迫在眉捷的问题。职校教师有两个途径,一是社会招考(主要是大学毕业生)来职业学校教师招考,二是学校根据需要自聘的兼职教师。二者皆陷校方于两难境地。社会招考往往是学校想用的“技能型”、“实践型”专业人才很难通过通用科目考试,而擅长考试的大学近期毕业生考进来又在实践教学中派不上用场。学校聘用兼职教师受到政府各部门的诸多限制属基本不可能,即使可能工资待遇问题又得违纪违规操作。这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上的瓶径。瓶径不破难以实现“双师型”教师补充机制的良性循环。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与思考

1.调整政策导向,引导学校自主聘用“双师型”教师

建议政府部门放弃强制性增长的指标,让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工作。面对职业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困境,学校已有共识,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水准决定着学校的未来。相信学校会把这样事情办好。政府的责任是引导、协助、督促。

2.制定积极激励政策,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根据国务院通知精神,学校施行绩效工资势在必行,未雨绸缪要事先设计政策,在岗位津贴、技术津贴、课时标准、晋级职称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让教师们看到前途和希望,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勤学苦练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走向实效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规划、计划才能很好实现。

3.调整用人机制,为学校提供人才支持

以往职业学校的发展是低水平的,已满足不了信息化条件下社会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学校有变革提升的强烈愿望。而目前的人事、财政体制和所施行的政策对学校选取任用“双师型”教学人才限制很多。在没有新的政策出台前,有关部门应适度放开政策限制,灵活对待职业学校用人选择、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约束。教师的招考过程中更多的尊重用人学校的意见,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增加实践项目,在报考条件上要求实践履历等。在资金方面允许学校创收用于课时津贴并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4.加强“双师型”技能培训工作,提升“双师型”教师水平

针对我校“双师型”教师现状,应加大“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把社会培训资源与优质学校资源有效整合,利用一段时间,最好是假期,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从而普遍提高职校各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技能水平。同时号召学校在有条件的专业开展校本培训活动,以求自我发展。

11.聚焦民办学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十一

1.办学条件的不足。

在政策的允许和政府的鼓励下,我国民办学校可以说是异军突起,至2008年底全国有民办幼儿园85562所,民办小学3510所,民办普通中学5012所,民办职业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2798所,民办高等学校402所,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17.4%,0.55%,3.1%,18.6%和2.1%,已初步形成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极大满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在表面蓬勃发展的同时这些民办学校在办学经费、生源、师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隐患。

经费问题:

目前民办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学生的学费,一般都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很难在校舍和教学仪器设备上进一步改善,而现行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要求依赖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的修建、教学设备的添置和更新,加上聘请教师的高薪,使部分民办学校举步维艰。以至于有些民办学校开办几年至今,仍蛰居于租借的校舍之中,而无属于自己的教育场所。

生源问题:

从事基础教育的民办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办学设施较为完善、教学设备先进齐全、一般都实行寄宿制的“贵族学校”,由于收取高额的学费,生源主要来自于极少数“富贵”家庭,一般家庭根本无法问津,学校的工作重心不是放在教学上,而是用在招生上。另一类是建在外来务工人口密集或城乡结合部距离公办学校偏远的所谓“平民学校”,其服务的对象主要为进城务工或经商家庭的子女,以及无城镇常住户口和公办学校服务半径以外的子女,这类学校虽收费不高,但随城市的发展、商业经济圈的变迁,务工人员的大批流动,使这类学校的生源极不稳定。一些民办职业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成立虽然是和国家教育部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一线技术人才的号召相适应,但普通百姓依然认为只有上大学才是最佳出路,因此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都是些考学无望的“差生”,生源不足可想而知。而一些民办高校的招生更是不容乐观,我国民办高校大都起步于90年代末,正赶上公办高校扩招,在信誉、软硬件等都无法与公办学校抗衡的情况下,生源的不足是理所当然。

师资问题:

民办学校不但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而且现有的师资在年龄结构等方面也极不合理。他们招聘的教师一部分是退休的老教师,这部分人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但年龄较大。一部分是大学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虽有热情但经验不足,还要面临着职评、住房和医疗保险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他们大都先在民办学校打工,一旦找到合适的公办学校就要走人。还有一部分聘用的是公办学校的兼职教师,精力很难保证,有些还要躲躲藏藏,怕被本校领导发现。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必定会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今后的学校发展。

2.办学宗旨不端正。

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在我国境内的所有学校及教育机构都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的教育教学标准和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都必须坚持的办学宗旨。但部分民办学校的办学宗旨却有悖于此,借办学捞钱,甚至把学生的集资和巨额学费直接用于其他非教育项目上,有的借办学之名骗取国家大片廉价土地,日后用来房产开发或待价而沽。一些学校为了争夺生源大搞宣传,包将来考上重点,包送出国的许诺铿锵有力,报载:滁洲一民办初中招生时许诺三年后包能考上重点高中,结果在去年的中考中无一人考取,真是一纸空头协议,三年光阴虚度。更有甚者,宿州的一所民办职业技校在收取学生的学费后,办学者携款潜逃了,留下的是一片仍未交房租的出租校舍,同学们是欲哭无泪。

在教学内容方面,一些民办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片面强调语、数、外、物理、化学等科目,而忽略轻视了历史、自然、社会等知识的传授,严重存在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

3.许多民办学校的内部管理混乱,社会信誉差。

民办学校在我国的出现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加上一些办学者原先并不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有的为了尽早分上这杯羹,在对教育法不熟悉,没有制定任何内部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便匆匆上马,如有的学校校长、主任、教师职责与义务不明,财务管理混乱,学生家长与学校矛盾重重,以至闹上法庭。一些学校的党、团和学生会等组织也不健全。

在日常操作中急功近利,不能从根本上内强素质。表现在招生上,一些民办高校每到高考前后便以回扣的方式诱使在校生回老家搞招生,难怪有人形容其为“招生传销”,有些民办高校通过各种途径搞到考生的地址,便纷纷寄去录取通知书,闹出一考生收到50封录取通知书及80岁的文盲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笑话。

虚假的宣传,招生的混乱,管理的不力,质量的平庸无不影响着部分民办学校的继续生存。

二、发展我国民办教育的思路

1.应当充分重视民办教育的社会作用。

毕竟民办学校在我国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其自身内部或所处外部环境都还存在不少问题尚待解决,对于民办学校的一切问题,我们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依据,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应以“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为指导,使民办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其最大作用。

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并举是世界教育体制的普遍模式,90年代末,美国的民办学校占42%,日本占39%,韩国占46%,而我国的民办教育到2008年底仅占6.1%,即使近年来在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过这几年教育投资的高速增长,现在教育预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3%。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的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的庞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大力发展和扶持民办教育可以缓解国家教育投资的不足。

2.民办学校应当端正办学宗旨,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我国的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办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办学主体不同,但办学方向必须一致。

办一所学校同办一家工厂不同,工厂的产品不合格只会危害一代人,而学校的“产品”不合格将会危害几代人,切不可只教书不育人,在课程的设置上必须统筹兼顾,要注意学生德、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军训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进行国情教育,挫折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从总体上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

其次应当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民办学校作为新生事物有其先天的劣势,要想和公办学校竞争,在社会主义教育园地站稳脚跟,求得发展和壮大,关键在于办出特色,提高质量。民办学校一般都收费较高,“贵族学校”更是如此,这种高额学费必须与社会,家长的高期望值成正比,办学者如果只顾收取高额学费,而不在提高教育质量、办学特色方面下工夫,则只能是自掘陷阱、自套枷锁。目前一些赢得社会信誉的民办学校,如安徽新华职业技术学院就是注意瞄准市场需求,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宿州下关中学坚持“培养能力、发展特长、办出特色”的办学目标,除按国家教委规定的各科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大力强化外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增设《法律》等课程,使通才教育和英才教育相结合,努力把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合格人才的任务落到实处,求学者趋之若骛,在校生已达五千余人。

还有,必须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例如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的民办教育已有几百年历史,但大都规定民办学校必须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原则,反对以赢利为目的,而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办学校更是如此,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任何学校和教育机构都不能以赢利为目的。民办学校的公益性指的是学校应以传播文化知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为宗旨,而不能通过高额的学费来达到营利的目的。当然考虑到民办学校的特征,可以提高一些收费标准,包括创办“贵族学校”都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让受服务者物有所值,花高价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服务,能够享受到优越的教学环境,让少数大款把钱花在教育上比用几十万元买条狗玩强的多。

3.主管部门应大力扶持,加强监管。

作为各类民办学校的相应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和肯定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民办学校所处的困境,应当给予民办学校宽松的外部环境,包括资金和政策的扶持。

稳定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质量的保证,主管部门应努力帮助民办学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要在政策上使公办和民办学校的教师享有平等的待遇,例如在教师资格证制度上,民办学校教师达到任职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同样应承认其教师资格。还有每年可以选派一些有经验的公办教师对口帮扶。在住房、医疗保险、退休金等方面应协助民办学校制定相应政策,摆脱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再者,要保证民办学校教师在政治和业务进修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有同等机会。

在资金上主管部门应协调金融部门保证民办学校教学设施的及时到位,学校不同于工厂,资金临时不到位,可以少开几台机器,少生产些产品就解决了,而作为学校,教师和设施的不到位,影响学生的学习这是无法弥补的。

在扶持的同时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民办学校的审入制度,国家要鼓励民间办学但要绝对控制乱办学,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者的资质,确实有条件者才允许办学,特别是初等教育,它是一种基础性的国民教育,其发展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初等教育的审批更是慎之又慎,确保初等教育这一国民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

另外,对于民办学校主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包括教学、财务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严防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民办学校以后的路该怎么走,需要办学者不断探索和改进,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扶正,以及相关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尽早出台。

12.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十二

每个单位都会计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了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会计岗位设置一般有以下: 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岗位设置与企业规模,管理要求都有关系,财务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多岗一人,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此外,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普及之下,单位基本设置了电算化岗位,会计电算化岗位是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岗位。

2会计专业岗位及主要技能

出纳岗位主要技能: ①熟悉国家财务政策、会计法规,了解税务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 ②熟悉银行结算业务和报税流程; ③熟练签发票据、办理结算、报销费用等业务处理流程; ④汉字及阿拉伯数字的正确书写; 计算器、 电脑、点钞票的熟练操作; ⑤熟练使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 ⑥良好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往来会计的主要技能: ①往来数据的整理、发送,具体往来数据的复核; ②未达账项关注程度; ③有往来对账工作经验,熟练操作办公软件、金蝶或用友ERP软件; ④异常情况的沟通与处理; ⑤有银行各类单据处理经验, 有信用证处理工作优先考虑。

成本会计的主要技能: ①较强的成本计算专业理论知识; ②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购销存模块; ③熟悉财税知识; ④仓库管理能力; ⑤本核算及分析技能; ⑥会分配料工费; ⑦知道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的构成。

会计主管的技能要求: ①精通国家经济法律政策、财税法律规范、财务核算、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等财务制度和业务; ②熟悉国家会计法规,了解税务法规和相关税收政策; ③熟悉行业以及公司经营范围、业务流程以及会计核算方法; ④熟悉银行业务和报税流程; ⑤良好的沟通及书面表达能力; ⑥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财务处理软件; ⑦认同企业文化。

3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用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目前会计人员流动性较大,眼高手低

跨省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职工的就业心态不良,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频繁更换工作,也会给企业带来不便。

3. 2就职人员对会计的理解过于狭窄,领略不到会计的真正含义及会计应该做的事项

会计人员缺乏责任心、失去了学校的培养目标,简单地认为会计就是针对税务账而已,其实会计是分为多种会计,会计的基础工作还是以统计为主,结合会计上的方法求出结果。

3.3学校刚毕业的学生缺乏会计的基本技能

连基本的报表、科目理解不了,编制报表更不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缺乏主动性与吃苦精神,基本功不够扎实,目前都采用电子计算机,故手写的数字都不规范,据了解,学校不重视基本功的培养。

3.4学生缺乏数据分析,效益分析,预期指标分析能力

目前企业招收会计人员的要求是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新的会计人员要有团队精神,公司也经常会对员工进行文化、思想、精神、职业操作方面的培训,包括拓展等各项学习。所以财务部的核心力量还是强大的。未来企业招收的会计人才应掌握以下能力: 会进行绩效考核、税负率指标分析,年度销售及利润核算能力的开发。

4适应企业,加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建设对策

4.1改革原有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

( 1) 明确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培养目标。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在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决定着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调整,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等。因此,应充分进行市场需求调查,确定合适的会计实用技能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各技能目标制定出来之后再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制定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 2) 根据技能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体现就业需求,职业资格考试及技能训练要求。比如,学校近几年毕业生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会计出纳、超市收银、 企业出纳、库管等工作,根据此信息,可以通过压缩基础文化课程,开设收银实务、出纳实务、纳税实务等课程, 更好地适应就业需要。

( 3) 有针对性地制定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方案。实践性教学的指导方案有一般课堂教学的实训教学指导,也有各学科综合实训的教学指导,还有毕业实习的教学指导。 为方便各学科以及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实践性教学指导方案应明确技能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建议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

( 4) 大力推进会计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机结合。改革过去满堂讲授理论的做法,积极采用行动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单据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经济活动过程 。

4.2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 1) 走出校园,有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会计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现有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考虑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轮空,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实践锻炼。通过让教师到这些单位顶岗实习、 理论指导等方式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方法,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改变多年来会计教育落后于实际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及时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与信息,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2) 鼓励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社会调查和课题研究是会计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的一种易行且效果较好的方式。社会调查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灵活多样,既可由学校集体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查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等实际情况,收集校内模拟实训资料。也可以针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就业趋势开展专题研究。

( 3) 打造优秀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训指导教师对实训学习情景的创设、实训流程的设计、进度安排、内容的组织、手段的运用、学习过程的监控起着主导作用,是实训教学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建设一支专兼结合、 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教学水平。要鼓励学校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或挂职锻炼,提高实战经验; 参与各种审计、评估、代理记账项目,优化知识结构;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各种国家、省级的专业培训进修,学习其先进的实训教学理念和方法,开阔视野; 聘请高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参与实训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4.3模拟企业真实场景,建立仿真实训室

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是全仿真模拟企业会计环境的综合模拟实训室,目前,我校的模拟仿真实训室建设内容已包括会计分岗位模拟实训平台、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平台、 纳税申报平台、会计电算化实训平台。实训内容包括主体企业、客户企业和相关部门三个部分,建有电算化操作工位和教师控制台,可同时容纳几十人参加实训。通过仿真模拟实训,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设计、会计凭证的填制与传递,训练学生的分单技能和会计电算化处理技能。模拟实验方式与校外实习方式比较,更具有经济、省时以及便于对实习内容按教学要求进行再加工、再设计的特点,是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场所。

4. 4与会计师事务所及代理记账公司建立深度校企合作关系

13.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十三

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 丁步洲 FN特教学校

魏善庆

一、FN特教学校基本情况简述

FN特教学校正式成立于91年12月,前身名为阜宁县聋哑学校,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一所集教育、康复、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聋哑、智障儿童入学的九年一贯制公办义务教育特教学校,兼收脑瘫、自闭症等多重残疾学生,特殊教育基地,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为“FN特教学校”。

FN特教学校创建于90年8月,前身名为阜宁县聋哑学校,经过十八年的努力,发展成为集聋儿语训、聋童教育、培智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基地,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为“FN特教学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666m2,校舍建筑面积4200 m2,现有12个教学班(聋9个,培智3个),在校学生122人,另承担全县205名随班就读学生巡回指导及师资培训任务,在职教职员工47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其中本科12人,专科22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3人,市、县学科带头人2人,百余人次在各级教学竞赛、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

二、FN特教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导言

1、调查背景及原因

校园文化是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深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受FN特教学校委托,盐城市农村教育研究所负责协助FN特教学校进 行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现状的诊断,根据既定方案,诊断工作组一行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调查、诊断和分析。

2、调查范围

我们此次调查主要针对FN特教学校教师、家长,所以选在FN特教学校校园。

3、调查目标

本项调查的首要目标是了解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诊断目前FN特教学校文化建设的优势与不足,形成一个初步的诊断意见,提供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及建议,促进FN特教学校今后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结构式访谈

访谈对象选取:对个案学校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及随机抽取的10位FN特教学校在职教师进行结构式访谈。

访谈者:研究者本人、大学专家和经过培训的研究生。有时候,有些对象不方便由研究者本人访谈,因为在研究者(个案特校管理者)面前,有些对象的访谈在真实性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多数访谈由来自校外的大学专家和研究生进行,这样实际上也就将自我诊断与他人诊断结合起来。2.问卷法

由于访谈法的实施需要很多时间,所以不能面向更多的人。本研究将通过问卷法来从更大面积的人群中获取诊断信息。我们将面向所有教师(包括接受过访谈的教师,问卷法可以促使接受过访谈的教师进行书面思考,可以 使思考更深入)及30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关心学校文化建设的家长,实施问卷调查。

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被调查者的一些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涉及学校文化建设的本体,主要内容与访谈基本一致,要求被调查者将学校文化建设的有关意见写下来。

3、方法选择原因

与其他调查方法相比,我们所选取的方法简便可行,样本更具代表性。

4、问题的设计和依据

根据所调研的方向和目标决定,问卷中所设计的问题与FN特教学校自身文化建设有关,通过访谈寻找FN特教学校应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5、收集程序

我们采用每人一份问卷的形式,因此被调查者的回答可以直接记录在问卷上。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通过调查员的讲解来帮助被调查者回答问题。

6、调查时间

我们于2010年12月15、16日在FN特教学校校园进行调查。

(三)、调查成果

1、基本情况

共发出教师调查问卷45份,收回45份,有效问卷43份。共发出家长调查问卷30份,收回30份,有效问卷28份。

访谈学校校长1人,中层以上干部8人,在职教师10人。

2、分析总结

问卷及访谈的问题主要有:(1)目前,FN特教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怎样的?诸多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主要体现在哪里?

A、FN特教学校的形象和成就:

FN特教学校占地面积学校校园占地面积6666m2,校舍建筑面积4000 m2。近年来,FN特教学校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下大力气添置设备,改善环境,学校整体上基本上实现绿化、美化、净化,学校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变。

近年来,在“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突出“墨香校园”主题,育人环境优美;建成办公局域网络、多媒体教室及闭路电教网络系统,建立了县特教信息网站,网络文化特色鲜明;成立“教科研沙龙”,创办《阜特导报》、《阜宁特校教研》,创设教师专业成长平台,优化管理,促进发展;从大德育人手,主导健康文化方向;成立“职业教育指导处”,开发社区资源;以“翰墨书华夏文明、椽笔写自强人生”为主题的创建写字特色校工作不断深入,初步形成特色;由于注重培养师生综合文化素质,办学效益大为提升,现被南京特教学院设为实习基地,与扬州特校结为联谊互助学校。先后被评为“阜宁县先进教育集体”、“盐城市特殊教育先进办学单位”、“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

优、劣势分析:近年来,FN特教学校以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氛围,学校硬件建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但FN特教学校当前的情况距离学校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特别是校舍改造和校园文化氛围建设,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学校资金十分紧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2幢教学楼和2幢综合楼 都是预制板结构,且年久失修,安全隐患较大;教学功能性用房不足,对照江苏省合格特校办学标准,尚缺各种标准康复训练功能室、语训室、劳技室、音乐室、家政室等28个,教师宿舍也不能满足需要。FN特教学校有水泥球场1个,没有羽毛球场、排球场,体育器材不配套,体育设施还不能发挥其功能作用。FN特教学校上级虽然配备了远程教育收视、播放设备,根据教育发展,需要配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语音教学设备等,但设施老旧,且无专业背景的教师发挥作用。

B、FN特教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情况:

阜城镇是县政府所在地,FN特校地处通榆北416号,与新客站比邻。FN特教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全县的36个乡镇及社区,还有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等。家长的职业、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呈多元结构;结合分析大致情况如下:经济状况较好且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占8%,经济状况较好但文化层次一般的家庭占12%;本地区家长多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家教水平不高,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家教指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家长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更关心子女的理想和前途。

优势:1、学生来源自然增长,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和发展的机遇。2、家长观念的发生变化,对孩子的教育得到更加重视。3、由于家长来自四面八方,蕴涵着许多可供开发的教育源泉。

劣势:1、学生来源成份复杂,层次差异较大,对学校管理和教育的要求更高。2、大部分学生家长属于社会底层人民,相对弱势,不少因家长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和效 果不佳。3、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差异程度较大。

C、FN特教学师资队伍情况:

全校在岗教职工47人,专任教师37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9人,专科学历的有13人,7人为中师学历,专科以上占在岗教师的82%;38人经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22人,初级教师1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14人,占36%,35-49岁20人,占51%,50岁以上5人,占13%。

师资队伍的优势是:具有良好的特教教师比较专业的职业素养,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其中青年教师居多,易于接受新观念,新思想,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劲和活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校级以上的教学骨干力量12人,有一定数量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

师资队伍的劣势是:非常冒尖的具有专业引领作用的县级以上教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还比较少,历史上参与研究并结题的有市级课题2个,教育科研水平整体偏低,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部分教师因为年龄大,知识结构老化,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始终处于低层次水平;年轻教师实践经验缺乏,需要锻炼培养;此外,工作与家庭、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待遇偏低、特教工作对象特殊,环境封闭、压抑等,对教育教学工作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D、FN特教学校校长及领导班子的素质和形象:

FN特教学校现有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德育处主任共9人。年龄结构:28-35岁2人,36-45岁6人,46-55岁1人;平均年龄35岁;学历结构:本科6人,专科2人,中专1人。校长:38岁,江苏省阜宁师范学校毕业,1996年6月盐城教院中文专科毕业,2002年7月江苏教院教管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特教语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1991年8月阜宁师范毕业,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从教20多年,先后在阜宁县杨集中学、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工作,先后任杨集中学教导处主任、杨集镇成人中心校校长职务;2001年8月起,担任杨集镇中心小学校长职务;2005年7月至今,担任FN特教学校校长、支部书记。校长个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素质全面,勤于思考,精通业务,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实际沟通能力;事业心责任感强,为人谦和、诚实、正直,善于反省自身,有较强自我总结、自我修正的能力;工作求真务实,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够不断地开拓进取,把工作推向前进。这些优势有助于校长站在时代发展、改革的高度,统揽全局,领导全体教职工不断创新,推进学校健康发展。

由于本地区处于东部沿海政治、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学校虽事务繁多,但校长仍挤出时间外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然而,因特殊教育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学校科学管理、人本管理水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

领导班子的优势是:班子成员老中青结合,年轻干部虚心好学,易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发展潜力很大;老年干部办事稳重、干练,作风正派;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相互取长补短,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工作作风,既能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又能相互支持配合,统一意志;班子员分工明确,责任心强,各自主管的工作都能出色地完成。

存在的劣势是:班子成员大多缺乏系统的管理经验,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还有待提高;干部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和片面性,部分同志由于长期在比较封闭的特教学校任职,性格偏激,工作中缺乏大局观念,干部之间的综合谐调性与团结协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这些劣势因素的存在,制约着学校向更高的层次突破。

E、FN特教学校的校史和教育思想:

FN特教学校正式成立于91年12月,前身名为阜宁县聋哑学校,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发展成为一所集教育、康复、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聋哑、智障儿童入学的九年一贯制公办义务教育特教学校,兼收脑瘫、自闭症等多重残疾学生,特殊教育基地,2005年8月正式更名为“FN特教学校”。

FN特教学校办学理念:“文化育人,和谐发展”。

FN特教学校校园“三风”:校风“健康健全,和谐发展”,教风“营造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人生”,学风“努力实现自我做真人,融入主流社会求真知”。

FN特教学校育人目标:“补偿身心缺陷,发展个性潜能,培养自强精神,建构和谐人生。”

FN特教学校长远办学目标:“以学生个性发展为追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方向,建数字化学习校园,创文化型特色学校,达到:‘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育人环境网络化、学生发展个性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校办学特色化’的五化要求”。

优势:经过十八年的建设与努力,FN特教学校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能够履行特教学校的职能,同时初步厘清了学校办学的理念、目标思路,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劣势:FN特教学校办学历史很短,文化积淀不够丰厚,许多工作机制有 待完善,文化建设需逐步向深层次发展,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F、FN特教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研究:

FN特教学校成立了“读书沙龙”,“教科研活动中心”,许多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进行学历提升的学习培训,参加专业培训与定向的专业学习氛围空前浓烈。学校也出台的多项激励措施,投入大笔资金,造浓学习氛围。

FN特教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有效教学,认真落实打造听课特色工作,先后组织了“盐城市特校有效教学观摩现场会”、“阜宁扬州双语教学研讨会”等教学研讨活动,与吴江、常州光华特校达成联谊,并开展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教学研讨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盐城特教教学竞赛,各级有效教学论文竞赛,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绩:FN特教学校在职教职员工百余人次在各级教学竞赛、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老师分获市教学竞赛一、二等奖,一大批同志在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奖,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篇,省市级发表15篇;两个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研究并结题;新培养市学科带头人1名,市教学能手1名,中学高级教师3人,涌现出一大批教学骨干;学校的听评课工作扎实高效,氛围浓烈,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面上质量明显提高。

优、劣势分析:从调研汇总的情况来看,近几年,FN特教学校走质量立校、科研兴教的发展方略,已经收到了较明显的成效,上述成绩的取得算是教科研工作的破冰之行,但由于起步晚,时间短,教科研兴教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必须持之以恒,在教师发展为抓手,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推进学校工作面上发展。

G、FN特教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惯例:

除重大传统节日活动外,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助残日、每年“六 月一日至七日”为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教师节,FN县慈善基金会募捐日,每年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每年12月5日为校庆日,每年上述时段FN特教学校都要组织重大的校内外活动,联系社会,宣传学校,提升学校的文化品味和对外知名度。

FN特教学校组织书法、绘画、广播操比赛、助残日文艺汇演、小型冬季运动会等活动;先后组队参加了省特校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会;先后组织开展了职工乒乓球赛、八十分大赛、书画作品展,学生乒乓球赛、书法作品大赛、双基比赛、国歌比赛、师生篮球赛。坚持开办家长学校,坚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书法、手工、刻纸、剪纸、乒乓、篮球、绘画、舞蹈等8个兴趣小组,并拟创办校报《阜特导报》、校刊《射河文萃》来传承文明、弘扬校园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优、劣势分析:FN特教学校有着较好的文化活动传统与文化活动平台支点,内容丰富,师生娱乐活动多;只是在学校文化特色的创建上,似乎未体现出具有特色的项目亮点,平均着力的结果是热闹一阵,风过无痕,建议FN特教学校立足于打造学校特色亮点,创建文化特色项目,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H、FN特教学校学校的管理和制度:

FN特教学校从基础入手,强化规范化管理工作,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修改、整理、分类,汇编成册,讨论通过,使学校教学、常规、财务、考核、德育、安全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通过改革管理模式,全面实行教职员工岗位目标责任制、班级管理量化积分制,开展新世纪“雏鹰少年之星”评选活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在评估机制创新上作有益的尝试,实行民 主管理,财务支出规范,公示及时,受到教职工们的理解支持,形成育人活力,多途径提高工作水平。

优、劣势分析:经过十八年的建设与努力,FN特教学校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工作机制运行良好;但在当前绩效工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原的工作机制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这是新的工作挑战,同时也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发展机遇,制度文化建设需逐步向深层次发展,这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2)为什么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了某些优势而某些问题又发生了,原因有哪些?

FN特教学校为了突出办学特色,争创特色学校,从二个方面狠抓特色建设工作。一是写字教学特色工作已经启动,成为FN特教学校工作新的亮点。FN特教学校已将写字工作作为主体特色工作来抓,校领导一班人多次到先进学校学习取经,并与国家级写字特色学校建湖第二实验小学建成了帮扶对子,组织全体老师现场取经学习,收到了明显成效,老师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特色活动开展工作热情很高;学校每天设立半小时的写字课,规范写字姿势,常抓不懈,初见成效。二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方面。FN特教学校抽出精干力量,专门成立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处”,潜心研究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发新的职业项目,联络就业工作单位,为学生的就业及有效的职后教育创造条件。同时注重优化外部环境,争取多方支援,大力做好爱心助残工作。

教职工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管理还须加强,优化管理、以学生为本的思路须更加突出。同时还须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推动FN特教学校健康持续发展。(3)对于目前的现状,你感觉怎么样?感觉哪些问题是迫切需要改变的?

总结起来,未来二至三年内FN特教学校发展急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特殊教育内涵发展得还不够,要继续走内涵发展之路。

2、学校从事特殊教育的领导和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专业人员素质也亟待加强,因多年未进新的专业人才,教师专业化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存在断层现象,急需强化校本教研,延引合格人才。

3、所需的校舍及设施投入要跟上,否则将影响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

4、管理的精细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结合绩效考核工作要求,考核方案要进一步修订,考核工作力度要继续加大。

(4)在下一阶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在众多需要改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更迫切,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开始?

下个阶段,我们可以从学校设施条件的改善,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从规章制度的修订入手,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从整体设计校园发展方略入手,打造系统的校园精神层面文化;从强化师资与科研入手,为学校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起来,在下个阶段,FN特教学校可以着手从以下几个迫切的问题入手:一是拆除所有C有危房校舍,重新规划建操场,对各幢楼采取防震加固措施,整治校园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实现校园净化、美化、绿化。二是结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修订,对所有的规章进行修订,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三是改造、更新、添置设施设备,实现教育设备现代化。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打造名校,培养名师。五是研究开发地方教材,创办特色FN特教学校。(5)如果按照刚才您提的建议来推进文化建设,还需要学校和上级组织提供哪些支持?

总结起来,需要六个方面的支持与到位:一是领导的认识要到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领导的重视程度是特教发展的力度,不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在发展特殊教育上态度不积极,认为普教尚未发展好,特殊教育又能怎样?需要加强引导,使认识调整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将特殊教育的发展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来。二是政策倾斜到位。上级的许多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不到位,甚而将特教当成普教来办,忽视了特教特殊的发展需求,要将上级对特教及弱势儿童的关注落实到政策层面上。三是资金投入要到位。资金是基础是保障,是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要本动力所在,其重要性不必多讲。四是舆论宣传要到位。特教事业是社会文明的窗口,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宣传的力量不可忽视。五是FN特教学校的文化建设方案要系统,不能头痛医头,要有整体观念与整体规划。六是FN特教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全体职工的坚持与坚守,不能当作突击性的工作来做,要通过长期的发展进得深厚的积淀,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四)、限制条件。

本次活动调研时间较短,可能会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一定问题,比如,资料搜集不太详细,情况了解不到位等。若能有更多时间,一定会使调查过程更加完善。

(五)、结论和建议。

结论:总之,通过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数据说明FN特教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应加强和完善。通过调查,我们不仅充分了解了FN特教学校教职工及家 长对于FN特教学校目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看法及态度,而且也能为加强和完善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诊断的参考依据。

通过调查,FN特教学校应更加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重视校园景观建设,搞好绿化美化,重视校园综合治理工作,还有,教师要修养师德,应当从事业出发,构建理解、协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要尊师、勤学、守纪,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宣传教育工作队伍,以高质量地完成党交给的宣教任务。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建设这支队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队伍的力量,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工作能力等等。总之,FN特教学校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需求的论断与分析。

根据对FN特教学校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源现状、办学条件等基本情况的分析,以及各利益群体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期待和需求,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需求为:

(一)学校定位问题,学校要发展成一所真正意义的“江苏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江苏省现代化学校”,才能满足本地区社会的要求,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

(二)学校必须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维修改造,改善硬件环境,目前有4幢楼需采取防震加固措施,安全隐患系数较大,校舍不足,设备紧缺,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解决师资问题。缺乏专业化的师资人才,必须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打 造名校,培养名师。

(四)结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的修订,对所有的规章进行修订,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人本化,提高领导班子管理水平,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基础。

(五)培养学校发展新的突破点。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通过改善学校形象,进一步提高学校声誉。

(六)抢抓机遇,谋求文化建设备深层次发展。当前要抓住“创建江苏省合格特校”及“创建江苏省现代化学校”工作的契机,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抓住校安工程改造机遇,努力改善学校硬件建设。拆除所有C级危房校舍,重新规划建操场,对各幢楼采取防震加固措施,整治校园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实现校园净化、美化、绿化。抓住地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的机遇,谋求上级的资金投入,改造、更新、添置设施设备,实现教育设备现代化。紧跟普教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机遇,研究开发地方教材,创办特色FN特教学校。

四、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与展望。

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的比较分析,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FN特殊教育学校要立足于文化建设,加快发展,建设一所富于文化建设内涵的现代化的特殊教育学校。

在客观分析学校现实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学校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创建一所“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管理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县级特教学校”达到“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育人环境网络化、学生发展个性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校办学特色化”的“五化”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其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必须坚持:“整体规划,系统打造;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持之以恒,循序渐 进;全面发展,办出特色。”

学校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未来二至三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分五步走:

第一步:实施塑造学校形象工程。整体规划,系统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志发展方案。在此基础上,创建学校常规管理特色学校,更新观念,改善环境,优化队伍,提升学校声誉,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的自信心,全面推进学校工作。

第二步:实施培养“名师工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与教育教学管理先进的兄弟学校结对子,把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可塑性强的年轻教师派出去培训学习,全力打造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三步:抓住“校安工程”建设机遇,新建、改造和扩建标准化的教学楼和综合楼,改善师生工作和学习环境。

第四步:加快信息化建设。力争在2012年配备信息技术教育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用信息化建设带动学校现代化建设,争取在11月上旬通过省现代化建设验收。

第五步:走内涵发展和开放式办学之路,培育亮点,形成新的特色。

盐城师范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

FN特教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诊断项目组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项目组成员简介:

丁步洲个人简介.1951年12月生,江苏阜宁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江苏省特级教师,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农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魏善庆个人简介.1972年11月生,籍贯阜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北京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在读,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特教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名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培养对象,现任FN特教学校校长、支部书记职务。

管靖霞,1975年生,青海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研究生。杨

上一篇:春耕行动下一篇:新村小学汇报材料(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