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备考(精选13篇)
1.高三语文作文备考 篇一
内乡三高2014——2015学年秋期高三工作计划
一、复习进度安排
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2014.9—2015.1)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2015.2—2015.4)重在专题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15.5—2015.6)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第一轮复习:
9.1---9.31 文字、修辞扩展、压缩、虚词(18个)实词(120个)。
10.1---10.30高中教材一、二册背诵诗文、词语、仿句、句式变换、文言语语段。11.1---11.30高中教材三、四册背诵诗文、语法、病句、简明、连贯、得体、12.1—12.31 高中教材五册背诵诗文、文学常识名篇、名句梳理、诗歌鉴赏
1.1—31 现代文阅读、综合练习
二、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1、及早思考,明确到人。在开学初就明确了各个专题的具体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及早思考,深思熟虑,形成草稿。
2、具体智慧,完善学案。在授课前一周,将草稿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案。
3、统一行动,重视个体。在每周备课组会议上,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最终讨论确定正式学案。但由于文科与理科学生实际不尽相同,不同班级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还特别重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
4、学案确定后,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预习。
5、学案一般包括典型例题、知识讲解、课堂巩固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四部分。课后巩固练习主要是针对知识讲解的内容来命题。
三、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采取“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
学生底子薄弱,我对此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决定了第一轮复习起点不能高,容量不能过大。与其在高空作业,不如踏踏实实地给学生一些东西。因此我们采取了“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习策略,把知识全面的给学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
(二)构建立体式复习体制,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知识、方法、能力层层推进。
我们的学生学习自觉性是不高的,而且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更不高,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抓一个“实”字。要求“实效”,就必须实在的工作,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构建立体式的复习体制,让学生时刻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然,实在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求的高效,因此我们先夯实基础,再点拨方法,最后才提高能力,层层推进。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并不可怕,高考并不可怕。
(三)处理好复习中的四个问题,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以实效为前提。
1.课堂力求做到精致化。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而要敢于取舍,重点问题舍得用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提高学生必需的能力。
2.讲练比例要科学。第一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堂堂做”,这些都是不好的做法,这样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确立了教为考服务,以考促教的策略,合理分配好讲练时间。
3、学生主体作用要明确。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老师的惰性行为。因此在课堂上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了一个原则: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中去。
4、讲评的方式要高效。学情抓不住,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做到评前认真阅卷,具体分析,评中归类,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纠正。也可采取“自助”的办法,让学生讲方法,析错误,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
四、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本”为本,注重延伸拓展。
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东西,掌握的比较差。特别是文言文,很多学生再回头看的时候,感觉到很陌生,而且高考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跟课文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因此
确定了以“本”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的掌握课本,并注重向课外的适度延伸,力求课本与高考的要求的和谐统一。
语文组
2014/9/2
2.高三语文作文备考 篇二
一.必须要遵守一条高效的教学策略
知识要形成能力, 无非要经过“懂、会、巧”这样的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学生听懂教师的讲解, 对于语文这一科来说, 是不成问题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把“钥匙”握在自己手中, 那么学生会的依然是会的, 不会的依然是不会的, 或者说学生不会的经过复习后收获的只是可怜的一点点, 那又何谈一个巧字?那又何谈什么能力的形成?因此, 准确把握学生知识结构中哪些是会的哪些是不会的, 同时集中优势兵力把学生不会的知识点攻破, 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为高效的。因此,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能学不教”的这种教学策略就是我们每一个高三语文教师必须遵守的“铁律”。既然是一条“铁律”, 就说明它具有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 并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
二.必须要构建一个规范的教学流程
教学中的流程意识或板块意识反映着教师课堂教学的定位和追求, 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夺取什么分数。因此在遵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能学不教”这个教学策略下, 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教学流程。这个教学流程应包括“六个基本环节”。这“六个基本环节”是指“限时训练 (学生自主训练案) 、独立归纳 (学生自我纠错案) 、合作研讨 (小组交流反馈案) 、教师引导 (教师有效新授案) 、当堂训练 (学生梯度练习案) 、课后强化 (学生练习拓展案) ”。鉴于语文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一直处在被数学、外语等学科挤压的夹缝中, 一直处在一个令人尴尬的地位, 除了“课后强化”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其他的教学环节必须在课堂上完成, 而且六个教学环节是按照时间先后组合的, 一般不可随意搭配, 否则, 就会偏离教学的主线。但这里要强调的有两点: (1) 语文的训练主要应在课堂上解决, 这不是一种无奈, 而是一种直面现实的态度, 同时也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语文毕竟是国语, 就高中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来说, 学生毕竟会的多, 不会的少。不会的还分为知识性的和思维性的。如果我们主要讲学生思维上的不会的, 又哪来的时间紧任务重之说呢? (2) 由于语文学习不可能一步到位,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有时需要回旋反复, 有时需要重槌敲打, 有时又需要“轻拢慢捻”, 有时甚至需要以退为进。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 穿针引线, 因势利导。实, 不是僵硬死板。在遵循“一条主线, 六个基本环节”的前提下, 教师应实中求活, 活中求变, 变中求新。
三.必须建立一个“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
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自主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分组议论。传统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的、松散的, 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因此, 为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效果, 使合作学习小组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在班级开展合作学习前, 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学习的知识辅导和技能训练。关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目前有很多学生对这种学习的方式和呈现的形式并不了解, 绝大部分学生只是图个热闹而已, 这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好的学习效果了。因此对学生学习理念的灌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必须要找准一个有效的训练点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作文这四块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也是学生的难点之一, 具有极大“升值空间”的区域。抓紧、抓好、抓巧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今译、古代诗歌鉴赏和作文这四块, 就基本上可以决胜高考了。
就江苏卷现代文的阅读来看, 必考类是文学类文本;选考类是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如果我们在复习的时候逐一击破的话, 不仅费时多, 而且也会因为头绪多而让学生心生厌烦。我们必须看到论说类、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存在着很多的共同性, 它们的阅读方法与文学类的阅读方法自然也存在着很多的共通性, 因此, 我们可以在这三类文体中挑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作为突破口, 作为我们现代文复习的主打对象, 以求一点突破, 带动其余。
而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训练中, 还可以进一步的缩小范围, 我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散文的复习训练上去, 我们可以把散文的阅读训练作为具体的突破点。散文这个关真正突破之后, 其他各种类别的文体, 我们只需要做一些“补充性”的“专题”训练就可解决了。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就在引导学生熟知各个具体不同文体的特性, 如果说“散文”的阅读解决的是“主体性”的“大同”这个层面上的问题, 那么其后的“补充性”的“专题”训练就解决的是属于“枝节性”的“小异”这个层面上的问题。论说类文体有哪些特殊的要求, 实用类文体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学生只要见识一下, 马上就能“贯通”。
就文言文阅读来看, 重点在句子翻译上。就诗歌鉴赏来看, 攻坚点主要在答题的规范上。就作文复习来看, 突破点主要在行文思路上和思想的严谨深刻上。在这里, 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
五.必须要确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
做任何事, 确立目标, 明确方向, 应是首要任务。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如何确立教学目标, 都需要执教者认真思考研究。如果教学目标高、多、空, 显然是难以完成的, 只有明确、具体、科学、简明、切实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 收到良好的效果。主张一课一得, 不可贪多低效。“一课一得”, 即一堂课, 目标要集中, 任务要单一。单一不是说只有一个要求, 一项任务, 说的是少而精。就语文教学而言, 要求太高, 任务太多, 挤得满满的, 就会填得死死的。比如, 现在学生大多数在文学类阅读试题中失分较多, 而很多教师就去让学生去做题。每个阅读语段一般有四题, 四道题全做, 一堂课只能解决一个语段。这种似乎全面着力, 又处处不着力的方式就应该避免。而恰当的方式是首先要把具有同一类型试题的阅读语段选取出来, 然后每个语段各选一题。这样, 一个阅读语段只做一题, 一堂课可以阅读三个语段, 完成同一类型的试题三道。两至三堂课下来, 学生对这个知识点也就基本掌握了。然后再瞄准本题型的重点、难点, 采取层进式、序列式的训练方法, 不厌其烦地纠错, 步步落实, 真正做到“反复而突出”, 这样, 学生才容易学会, 才能记得清、记得牢, 才能举一反三而转化为一种能力, 所谓“百炼成钢”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六.必须打造一个有效的复习序列
写文章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则, 那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个原则也完全适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在复习中总是很被动的拿一本综合复习资料, 不排列、不整合、不增删、不损益, 从前到后, 全盘复制。重不重复不去想, 有没有遗漏不考虑, 今天的讲的与明天练的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也不去计较。复习零散且乱, 完全没有次序。要知道杂乱的, 就难免是盲目的, 盲目的, 就必然是低效的。因此, 只有建立一个“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单到繁复”知识序列, 我们的训练才能前后相承彼此照应的, 才能不至于因人为的疏忽而遗漏形成复习盲点, 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自觉的重复劳动, 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目前, 有很多高三语文教师喜欢拿一套综合的试卷来实行周周练、月月考。如果从有序性理论的角度来看, 毫无疑问, 这是低效的。因为, 前后的几套试卷, 它并不相承也不照应, 随意性很大。“随意”就是盲目, 就是不负责任。面面俱到、大海捞针、眉毛胡子一把抓, 以为只要将所有的“货物”都交给学生了, 接下来的就是他自己的水平和运气了, 一切与我无关, 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也是对学生潜能的最大的摧残。
七.必须要拥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使用的局限性, 需要其他方法加以补充。一种方法的大量而长时间的使用, 也会造成学生的乏味与疲劳。因此, 在训练的方法上, 要注重多样性, 要注重多种搭配与组合。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不同的刺激, 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限时训练中, 我们可以采用试卷训练、黑板板演、口头表达、同桌互动、小组竞赛等方式。对试题的选择中, 我们可采用“立体挖掘, 全景扫描”的方式, 充分利用好那些“知识覆盖面广, 可命题点密集”的文本, 来自己设题。所设置的练习题可以与高考题不一样, 就是材料中大凡有助我们自己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激活思维、形成技巧的材料, 我们都可以拿出来制题, 不限每篇文章四道题, 甚至同一类型的题目也不用担心它重复, 我们是训练, 不是为了评价, 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我们的需要, 我们学生的需要去进行多方位的训练设计。这些设计, 仅从形式上看, 与高考题不相吻合, 但却是符合应对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知识与能力的层级要求的。
八.必须要构建一个正确的教学内容
高三语文需要训练, 但绝对不是单一的机械的训练。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 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 而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 慢慢领悟、一点点地积累而习得的。语文是交际的工具, 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教学是以培养训练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有关的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趣味, 都要围绕和渗透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之中。而在语文高考中想拿高分, 是不能只靠应试技巧的,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扩展语句,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 文本阅读等, 仅靠一些应试技巧, 是很难决战高考的。因此, 高三语文教学应该包括两部分:语文应试和语文素养。想要让学生的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必须在语文素养这一块上下足功夫。语文讲究技巧, 语文更讲究感情与感悟。语文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因此, 在高三的语文课堂上, 我们应善于寻找材料中的契机, 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元素融入语文课堂, 让学生在接受训练之余也能接受文化、情感的熏陶。这绝对不是浪费时间, 而是站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对语文学科的一种审视。
九.必须创设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情境
著名的语言学家克鲁姆认为:成功的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通过各种手段去引导学生的思想进入某种环境。但这种环境不像图片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 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思维获得的, 在这种环境下, 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释放学生的潜能, 增强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设宽松、融洽、和谐的场景, 是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催化剂。如 (1) 课前三至五分钟演讲。 (2) 常备课外语文PK赛。 (3) 加强晨读晚练。即每晨一句话, 每日一成语, 每周一赏诗, 每周一古文, 每月一本书。语文学习不能祈求车载斗量式的大丰收, 它是积累性的学科。只要日有所进, 只要坚持不懈、集腋成裘, 必然收获不菲。
有人说高效的释放学生潜能的高三语文课堂是一个“阅览室”、“工作坊”、“游戏场”、“聊天室”、“大平台”、“旅游线”, 它充满了学生可以自主、自由、自控地阅读的氛围, 是一个飘荡着书香的空间。但面对着高考试题生硬的面孔, 我要说高效的释放学生潜能的高三语文课堂也是一个“竞技场”。既然要竞技, 我们既不需要赵括式的“纸上谈兵”, 不需要马谡式的“盲目自大”, 更不需要宋襄公式的“做作矫情”。我们需要是真枪实弹、需要的是真打实杀。我相信, 只要我们每一个高三语文教师都能当根据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形, 积极想办法, 拿主意, 那么高效的释放学生潜能的高三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势必指日可待。综
参考文献
[1]秦海地.惟实惟新高效高质[N].中国教育报, 2010-12-28 (6) .
[2]刘金玉.“十不”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语文课堂[N].中国教育报, 2008-07-11 (6) .
[3]李茂森, 孙亚玲.《论有效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性质及其价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6.19 (1) .
[4]苗建萍.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 2009, (8) .
[5]杨小薇.价值多元化背景下的课堂重建:课例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1.
3.高三后期语文备考教学思考 篇三
由此,围绕高考这个点,我们不妨就高三学生语文后期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和权衡。
首先,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技巧与分数结合的“完美期待”。
“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说这句话曾经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认识的话,与此类似的看法“百无一用是语文”,这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里是有相当普遍的认同。当然这里要稍加补充的是,大都认为语文可以较容易地为高考增加几十分的认识例外。捉摸不定,起伏跌宕,这是带着加分的功利眼镜看待语文复习的特点;天女散花、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对语文学习效果的急功近利;也有灵光乍现,却终究踪影难觅;等等,难于一一罗列。
其次,教学现状又如何?讲解训练与技巧答题结合的“高效模式”。
高考模式是指挥棒,分数是老师的心跳。模块训练,各个击破,这是老师常备的教学思路;文学是唯美或艺术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总能看到他们眼中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迷蒙;大千世界,学生总会将之浓缩为一两个标签,屡试不止,却总问为什么自己的理解模式不灵。
再有,人与文,师与生的配合情形又是什么呢?嘈嘈切切错杂,无声不胜有声。
看到“草绿”,就是春天,而文学里也许是冬日的温度;看到“明月”,就是愁绪,而诗人那里却要展示玉洁……忽略的是文字背后对人的关怀。老师满怀深情地分析,也许学生只听到了其中高考的频率和分值,又或许完全不与你一样的“见识”。师生的心律不齐,自然难得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了。
反思以上种种现状,虽不全部都是问题,但无疑有很多令人迷惑或者说短视的行为。
细思现状背后的综合因素,或许不难看到高三语文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偏离;学生学习的目的点的模糊和凌乱;如情感温度低落,思想力度的疲乏,即师生对审美作品的技术化肢解等等。
例如语言运用这类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关注点除了答题步骤以外,鲜有关心人文情怀。小说阅读,了解要素与主题之余,难于触及作者创作的初衷与情怀、人性的观照。古文学习,能解决读得顺畅和理解内容就是万幸,所以背诵为首要事务,解读字词句的意义已属不易,至于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经典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烂熟于心,却有意无意略过孔子等先贤博大的精神空间。芝麻与西瓜同时获取并不是不可能。而在高考压力与驱动之下,熊掌难得,得鱼为上。
我们的路,在脚下,语文的路,在心中。
再读庄子之“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语句,让人能很快拨开层层迷雾,找到可以“訇然中开”的语文的“洞天石扉”。那就是语文复习,无论哪个时期,回到圆心,靠近根本才应该是不二之选。因此,抓取高中语文的文字与情怀结合的脉搏,尤其是后期复习教学的这个路径和路牌,让语文之路走得更愉快与顺畅一些,我们也许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来:
授渔 这不难理解,基本的知识与技巧,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工具,熟悉并掌握这些技能,是走进语文天地的前提。
挖潜 在每个学生那里总有或多或少自己的特点与特长,个性的发现与激发,会体验到每个问题带来的能量感:富含哲理的文字,《都江堰》可以有理性的雄辩气势,感受与贤达思想的碰击;语文每个文字、语气的变化带来的奇妙的意境,恰如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风情无限等等。
律动 师生的节奏一致可,不一致亦可,旋律合奏和谐为佳。教与学的配合,老师的目的点指导明确,引导到门亦可,示例一二亦可;学科与学科的配合,语言文字的荣誉所有的学习之中,有意识地吸取、比较和融合需要之科学和思想。
升华 在回味脑海里走过的文词与作品中,思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自我感觉:和音乐一样,文词学习、运用和玩味,常常不自觉地印合自己心里的期待,抓住它,瞬间会感受到文字的天空可以那么辽远与开阔。阅读训练带来的岂止是答题的应手,更多的是心中的一吐为快和自我生长的快乐。
复习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也绝不只是抓分的训练。去除实用主义或者技术主义,高三后期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情感共鸣、思想穿透、个性激发。
4.高三语文备考发言稿 篇四
审时度势,适时而变
----江门一中2018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备考复习计划
江门一中
李 慧
从2016年广东省纳入全国统一命题,广东使用全国高考卷以来,语文面临着选考改为必考、阅读量增加、考测题型与分值变化等新问题,形势对我们的复习备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语文老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整体清晰的复习计划与适时而变的举措,是备考工作能有条不紊顺利进行的保证。
《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审时度势,适时而变》是本人今天发言的题目。
一、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审视这几年的语文高考题,不论是2016年让人感到有些突然的回归旧式“漫画作文题”,还是17年语言表述选择题出现的“得体题”,其实都是依纲靠本的考点检测。与其把时间放在漫无边际的猜测,不如把时间放在对基础考点的逐一落实方面。特别是高三的第一轮复习备考,对各知识板块复习更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们备课组按照知识板块和可利用的时间进度,制订了三轮复习计划。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夯实基础,总结方法,提升能力是我们第一轮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第一轮复习:(2017年8月1日—第一学期结束)(6个月)知识点专题复习,逐项过关。按“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展开复习,让学生构建起知识网络,紧扣考点,夯实基础,并通过专题讲练,逐项过关。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作文的序列训练穿插于整个复习阶段,一般为两周进行一次大作文堂上训练检测。语言文字运用客观题强化训练穿插于每周早午读时间,与默写训练交错进行。第二轮复习(2018年2月—2018年4月)(3个月)专项补差重点强化训练,全卷综合答题的速度和规范训练。第三轮复习(2018年5月-高考)(1个多月)根据高考新动向,结合各类模拟考,查缺补漏,进行适当的应试技巧指导与心理疏导,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从2015高考后一直疯传的2016年高考“任务驱动式作文”,到去年一再出现的高考默写篇目递增的小道消息被辟谣,复习过程中,各类备考信息泥沙俱下,在纷繁的信息中,高三语文老师要有备考的自信,不要被铺天盖地的信息乱了复习的阵脚,依照考纲考点,逐一落实,夯实基础,是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的关键。
二、审时度势,适时而变
“按部就班,夯实基础”的要点在于紧扣考纲考点与学生的实际,不要自乱阵脚,这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前提。但是不能因此就固步自封,对外界的变化不闻不问。全国高考卷明显对学生的阅读面、掌握的知识与运用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审时度势,适时而变”是一个应变的措施,也是高考备考的保证。面对考纲中“古诗文阅读”板块增加的“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内容,本届在高一将“古代文化常识”落实于导学案设置中,高二印发了“古代文化知识”补充资料并增加了相应的训练,高三将此落实于“早午读内容安排”中,并在相应训练与评讲中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面对考纲中取消选考模式,实用类与文学类必考的要求,从高二起,增加学生考测阅读量,加强对学生限时答题能力的训练。面对写作方面日益对学生提出的学会“透过现象展开分析,揭示事物内在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的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要求。我们的语文增设了阅读课,从高一的自主阅读,读书会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展学生阅读面;到高二的课堂明确阅读内容,课外学生剪贴时事热点写小评论;高三阅读课主要通过教师的“阅读资料补充”与“堂上小作文”形式交叉进行,让学生面对具体问题,快速展开思考,亮出自己鲜明观点,并在短暂时间内谋篇布局,理清思路,说明理由与根据。
总之,“按部就班,夯实基础
审时度势,适时而变”两点为今年备考的统帅,2017年江门一中高考取得较理想的成绩,我们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向他们虚心学习取经。
发言有不恰当之处,希望各位同行会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5.高三学生语文备考复习计划 篇五
第一轮复习从八月底到三月中旬,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从三月下旬到五月初,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从五月初到高考,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第一轮复习即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本期的重点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首先带领学生。研读20__年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其次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强化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第三轮复习,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采取这样的做法:
1。作文训练贯穿复习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每周分点按序指导和训练,内容是审题立意、充实材料、构思技巧、多样形式、语言文采和锤炼范文。
2.名篇名句的记诵贯穿复习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每周早自习时间测试教材一册书的内容。具体范围是考纲规定的五十首诗十篇文。
6.高三语文作文备考 篇六
2017学已经过去,回首一年的工作,感慨万千。高三语文组的教师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收获了很多。现对过去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三轮复习的每个过程。第一阶段,稳扎稳打,对高考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要面面俱到。为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做准备。第二阶段,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以第一轮复习为为基础,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促归纳,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第三阶段,模拟提高阶段。在模拟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而且坚决不再留任何尾巴,不把遗留的问题带到下一次的考试。
二、加强备课组研讨活动。
高三语文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带领学生梳理高考的各个知识点。为了更充分的备课,我们重视集体备课,认真研究每个知识点。每次开始一个专题的学习,大家都各展所长,寻找知识点理论知识、经典例题;备课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疑难点;课后不断交流,相互学习课堂教学经验。一学期下来,每个老师都收获了很多,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能力。
三、瞄准高考,狠抓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深入研究考试大纲,重视信息的沟通。在高三开始时就细致研究分析07、08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语文学科是一门特别注重积累的学科,很少有人能够不真抓实干就能取得成功。进入高三我们布置了学生以下几项常规性工作:按照高考考纲,每天积累易错的成语10个,必背古诗词2篇;每两天鉴赏一首诗歌,每三天完成一篇文言文阅读题;坚持写读书笔记,摘录优美句段和典型事例;坚持在每节课前3分钟开展语文知识积累小活动,通过这四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四、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大部分学生总觉得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高考语文成绩完全靠运气,而且到高三,各学科大量的做题,势必给可怜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没时间做语文看语文的局面。语文教学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在课堂上要质量,要效率。努力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语文营造良好的氛围。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
五、语文做题理科化,规范学生答题。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务必精选习题,优化训练。先以我们的复习资料的高考题引路。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经得起推敲和考验,思路比较明确。学生通过做这类题可以初步感知高考,对高考的内容、规律等有初步的把握。重视答题过程的规范性,牢记答题技巧和答题步骤。狠抓学生书面质量,让学生努力达到书写整洁美观的要求。
六、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对写作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我们及时留心社会热点,积累热点素材,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按照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系列,供学生阅读。二是我们鼓励学生阅读报刊,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读者》《中学生阅读》《青年文摘》、《意林》《作文素材》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可以广泛交流。
2018学高三语文备考策略
一、学习现状与对策
1、学生语文学习现状
目前我校部分学生语文学习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①态度不够端正。主要表现为不重视语文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太少等。
②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③知识凌散不成系统,成绩不够理想,能力需提高。
2、积极采取有效对策
①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来引导学生;②用具体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③用简洁精彩的课堂来吸引学生;④用科学合理的讲解来指导学生;⑤用高效扎实的练习来督促学生;⑥用不断进步的成绩来激励学生等。
二、上课方面: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掌握原理。坚决反对满堂灌,填鸭式。
三、作业方面:适当布置作业,及时收交,认真批阅。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四、四个环节:复习中应做好“讲、练、考、结”有机结合。“讲”:少讲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精选题目,多练典型,有练必评,做好错题反思,掌握方法,提高能力。重点内容强化练,难点问题反复练。“考”:提高针对性,考试内容应以考纲常考点、学生常错题为主。“结”:考后应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反思,改进提高。
7.由高考阅卷看高三作文复习备考 篇七
目前, 高中语文作文训练一般是按照三种模式来构建写作系列的, 一是如新课程教材, 按写作基本能力点编写, 如“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出事情的波澜”、“学会横向展开议论”等;二是按照文体, 一般从记叙文到议论文, 有的还有变式, 如杂文、评论类文、散文, 有的切分还细一些, 如写人记事类散文、文化散文、咏物哲理散文等, 总结一定的写作程式;三是按照写作技巧, 针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 或是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诊断支招, 如“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拟题”“如何开头”。除此之外, 笔者建议高三还可按照常见的“母题”来构建作文训练序列, 母题可大可小, 作为一个栏目, 就像《智慧背囊》那样, 从校园生活到家庭生活到社会生活, 一般杂志都是这样。另外, 阅读也可以这样, 和作文训练配套, 以作文来凝练思想, 厘清思维, 以专题阅读来使思想深刻, 使语言丰富。
2012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为材料作文, 虽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立意角度是多元化的, 但整体把握材料, 最佳立意无外乎围绕两个“母题”———“书信的味道”和“变与不变”, 一个显得唯美怀旧, 就像2011年的“旧书”, 一个显得很现代, 具有哲学思辨意味。材料中五人对话, 很显然有一个话题中心, 就是“变与不变”, 而这一命意并非横空出世, 奇崛突兀。命题者可谓循循善诱, 从书信日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一事, 娓娓道来———“其实何止是书信, 很多事情都在悄然改变”。也就是说, 材料明显分为两部分, 前面是引子, 后面是题旨, 或者说是命意, 从个别到一般, 要由此说开去。
学生围绕这两个母题可以发散、切分、衍生出很多子话题, 如“书信的故事”、“书信的情思、情愫”、“书信的魅力”等, 可以讲述与书信有关的故事, 或以书信作为全文的线索, 写人记事抒情, 或表达某种体验、感悟、观点。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有计划地进行“母题”构建, 积学储宝, 酌理富才, 确实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文章有“写不尽的母题”, 但高考作文有“写得尽的母题”。“写得尽的母题”即作品的主题万变不离其宗, 都离不开那些永恒的话题———战争、人性、爱情、亲情、历史、文化等, 只要平时注重积累归纳, 学生是可以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材储备的。纵观历年各省高考作文, 无论其形式如何变化多端, 但“只要掀起盖头来”, 揭开高考作文神秘的面纱, 其本质仍是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 诸如为人处事、认知事物、认知社会、省察自我等方面, 概括起来无非就是“道德之花”、“理性之光”两大方面, 通俗地讲, 就是中学生做人做事, 想事情、看问题。基于此, 只要平时作文训练体现一定的序列性和系列化, 是可以写尽这些“母题”的。我们向学生宣扬一种观点, 强化一种意识:所谓考场上的灵感无非是自欺欺人的遁词, 作文是可以事先准备好的 (当然指内容方面, 并非宿构) , 平时苦练基本功, 善于调动已有积累, 才是作文获得高分的不二法门。考场上, 学生只要恰当的链接, 链接平时写过的话题, 对经典、鲜活、新颖的材料进行适当的转化, 并注意扣合话题, 那么写作不再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如2012年的作文, 就可以链接很多话题。如“快与慢”“继承与创新”“文化反思”“传统遭遇时尚”“土节和洋节”“汉字”“旧 书”“诗意的生活”“铭记和忘记”“等待”“脊梁”这些话题, 其中有很多就是高考作文题。考场上在链接、转化时, 要注意一些问题。就是要深入挖掘两者的契合点。如我们写过“脊梁”, 一看到这个题目, 大家会下意识想到鲁迅的一段文字, “我们从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考场上, 不少考生巧妙地进行了链接, 这样写道:谁说时代在变, 人心不古?古有志士仁人, 今有“最美女教师”、“最美妈妈”、“最美司机”……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脊梁, 美好的人性从来都不会改变。
又如, “快与慢”和“诗意地生活”, 看似和“变与不变”八竿子打不着, 怎么链接、扣合高考作文题呢?不少考生指出:在快节奏、经济效益至上的时代下, 我们的心境发生了改变。我们失掉了一种诗意, 一种情怀。是的, 人生是应该充满劳绩, 但还需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我们变得冷漠, 迟钝, 我们缺乏一种悲悯和博爱情怀, 我们变得远离大地和河流, 我们蜷缩在火柴一样的盒子里, 除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 我们的心灵开始异化, 来扣合“改变”这一话题。
有一位考生作文题为《听听那冷雨》, 文中“冷雨”是一个独特的意象, 他寄寓着诗意的生活和一种平和安详的心境, 作者这样写道:
如果李清照等待的不是书信, 而是电子邮件, 她还会写出“云中谁寄锦书来”“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的浪漫词句吗?
余光中笔下的那冷雨是浪漫而怀旧的, 雨落在蹬三轮车的斗笠上, 雨落在牵手情侣打着的油纸伞上, 每一幅图景就像是老上海的电影镜头, 黑白无声, 但意境深远而悠长。但我们却听不到那冷雨了, 我听到雨落在柏油马路上, 冰冷的防盗网上, 落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 没有那种天籁之音, 有的只是潮湿的心和一身的狼狈。
书信, 只有摩挲信笺的质感, 犹存的磨痕, 才可以承载那沉甸甸的情感呵。便捷的代价便是过滤掉其中的款款深情, 用同一字体, 夸张的表情, 冰冷的机器, 呈现文字。而字里行间的情意, 便在光电传输中消失了。
但总会有尖利的汽笛声和刺耳的刹车声, 它们毁掉那冷雨滴落出来的静谧与安详。
8.高三语文作文备考 篇八
关键词:语文;复习;被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80-01
那是个起初没有显露出什么特别之处的高三毕业班。课前教室里风平浪静,我踩着铃声走上讲台,班长老气横秋地喊:“起立!”我鞠躬,班长更沉闷地喊:“坐下!”上课时课堂气氛平静得波澜不惊。也罢,毕业班嘛,生龙活虎激情洋溢固然不错,按部就班稳扎稳打更可靠。上完一节课,我这样安慰自己。
一开始我带着学生一门心思赶新课。上完新课,还有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还有层出不穷的模拟考试、检测考试、片区联考,还有什么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崇文区、宣武区、东城区、西城区等等等等的试卷等着我们,高考的迷宫该怎么走,学生们除了见过往年的高考题,没有深刻的认识,他们把自己的未来交给我。其实,我们当老师的喜欢学生跟着自己走。中国的教育成功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默契——老师是全知全能的,而高三老师是某一学科解读高考的专家,学生紧紧跟着老师,学懂吃透所考知识点,熟悉考点的要求,领悟出题人的苦心,识破试题中的迷雾,参透试题语言中的玄机,做尽量多的题,有了这样的准备,想不考高分都难。而这一切的素养,得靠跟着老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摸爬滚打,逐步培养。我们当老师的自信地认为,在认真复习迎接高考这个问题上,学生凭借聪明才智发挥主观能动性单打独斗是成不了气候的。
我在说一开始我带着学生们急急地上新课赶进度。既然时间宝贵,那么跳过新课,高三一开始就投入复习不好吗?不好,这是教材,是国家编印的课本,所谓的教学的根本。在教研室组织召开的复习备考会上,发言的专家和领导都强调高考复习要“以本为本”,就是要以课本为根本,切忌舍本逐末。我是一员讲究效率的战将,带领士兵们攻下一座城池,马上又开赴另一个战场,没有喘息的机会。不,喘息的时间还是有的,子夜时分,更深人静,学子们苦战一天,快入睡了,有心的他们会当窗感叹,对月抒怀。
学生们跟着我跌跌撞撞赶路。还好是语文课,课谁都听得懂;除了文言文,文章谁都读得明白;作文呢,学生写了十年作文了,谁都可以写够规定的字数。至于他们听懂到什么程度,读出文章中的哪一层意蕴,作文内容是否出新意文采是否华美,那就完全在于他们的天赋和平时的积累。
这个班的学生挺乖的,安分守时,上课秩序良好。可后来我发现这是表象。一次考试后,我批阅试卷,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写作文。放弃了60分的作文,学生的成绩之低可想而知。我很生气,在带上这个班一个多月后,在一次晚自习辅导时,我发火了。发试卷时,那些没有写作文的成绩很低的试卷被我念到名字后扔到地上。我说以后但凡考试,谁不写作文就干脆不要交试卷,五六十分的试卷我不批阅。我绕着弯骂学生:“一部港剧演一个年轻人被害死后变成鬼,求一个厉害的阴阳师,说他不甘心,要报仇。阴阳师说报什么仇啊,你快去转世投胎做仇家的儿子,花他的钱,败他的家吧!人世上的亲子关系未必全是温情脉脉——不认真学习,不认真对待考试和自己前途的人就是这样的败家子!”我义正言辞,用语言的利器刺伤学生们的自尊心,直指问题的核心。训斥完了,我才开始讲那套试题。下了晚自习,我走回去,远远地听见有学生尖着嗓子学我教训他们的腔调。感谢夜色保护了我:课堂上学生听我的,放了学的校园,听着学生的调侃,我总不至于再和他们论理吧?
后来我想挖苦或变相骂人不是个事,“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那么,鼓舞和正面引导才是战斗吧?老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化解矛盾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以后的考试中,学生在下面答题,我一边监考一边做题,包括写作文。写作文时我不高谈阔论,我要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和心声;我要让他们知道,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因为有梦想有竞争有奋斗而有色彩而有魅力有回味。这其实没什么,学生我当过,高三我也上过,虽然时间变了,时代发展了,但只要学生的本色和主要任务没有变,就有长久的内容可写。
再逢考试后发试卷讲试题,我收起了狰狞的面孔和刻薄的话语,对待懒惰的学生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成绩在60分以下的就是有勇气笑傲高考不写作文的“高人”。我不再纠缠这件事,言归正传开始讲解。最后,到了使许多学生头疼的作文,我告诉他们,好文章出自对生命和生活的爱。我分析某篇作文的内容要求,某种文体的行文特点等等,可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都涉及到了,然后我树立起了正面的榜样——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和我写的下水作文。看着学生们惭愧或了悟的神情,我想我胜利了,应该说是爱心和激励战胜了冷嘲热讽。
春天来了,高考近了,学生们一天比一天进入状态了,从早自习琅琅的读书声中,从课堂里凝神的面庞上,从考场上答题时严肃的神情中,从考试成绩一次次缓慢的上升中,我看见了我们共同的愿望升起的迹象。最使我感动的是,从春天开始,每天早晨我早读辅导或上课走进教室,讲桌上总有一只水杯里插着一束鲜花,开始是鲜艳的月季,天热了是飘香的栀子花。为什么我可以拥有这个春天最娇艳的花朵和夏季里最馥郁的清香?每一朵花为了仅仅一次的开放准备了世世代代,而我的学生竟然让这朵花在我眼前开放,在我身边飘香,这样的偏心与赋予中,一定有深深的爱与感念吧……对此,我感慨不已。我相信没有人在美好的情愫中能无动于衷。
正巧那年的世界杯在韩国日本开赛,我们实力不强的国足第一次进入三十二支决赛球队的行列,在世界杯的舞台上亮相。我的语文课正逢中国队和哥斯达黎加队打小组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看比赛吧!”中国队要打世界杯了,这是个意义重大的时刻,这个时刻荣誉和挑战同在,胜利和考验同行,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们在教室里观赛。虽然比赛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但有学生说,一切梦想和光荣都要靠实力说话,这不仅适用于一场比赛,也适用于高考和人生。看,我的学生已通过这场输掉的比赛赢回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吧?
9.高三语文作文备考 篇九
日期: 2011年8月24日浏览: 149次 字号: 大 中 小
第一、梳清理明,布将排兵。
上高三之前,首先是了解自身现在有什么,还缺什么。自己什么题答得好,什么题得分低,得分低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同学一定要心中有数。到了高三以后,更重要的是分析每类题的命题意图,掌握解题思路。特别应该弄清楚的是每类题的提升途径与提升步骤。结合自己高中两年来的学习,并依据高三学习要求进行一次全盘清点,这样才可以做到心知肚明,有的放矢;亦可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安排相应加强的措施。大战之前,布将排兵是很重要的。“阵势”布置得对,大家的高三实际上便成功了一半。
第二、率先而为,领先一步。
语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名句名篇的默写、文言文阅读,都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学们可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夯实基础。这些知识点不一定都很难,但掌握起来细小琐碎,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在暑期即便有自己无法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认真做过,也可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在高三开学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成绩焉能不迅速提升?
另外一项需要夯实巩固的是作文的材料。暑假,时间相对充裕,是进行作文相关素材积累的主要时间。假如一个同学想将“布鲁诺”引入自己的文章,那他就应该积累储备有关布鲁诺生平的情况,进而积累对布鲁诺的认识与评价,甚至还应该积累一些有关对布鲁诺描写性的文字,这样才有助于促发这位同学对布鲁诺的相关表达,让这些表达游刃有余。这些工作对高三自己学习的快速有效突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依托资源,蓄势而发。
语文的重难点是“读”与“写”。语文在“读”与“写”方面的提升与突破,仅仅依靠同学自身的勤奋努力,多做题,多写,多练,还是不够的。在正式进入高三之前,同学们应该在暑期,充分利用好资源。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明确能力提升的步骤与方法,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与心理。充分有效地规划高三学习计划。同学们做好了这些准备,就像山间的冰泉蓄满了水,只待一道春声,汩汩的江水便将奔涌而下,流成蔚为壮阔的浩荡气象。
总之,谋三件事,成一世功,即将升入高三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假期,为高考提前做好准备。
10.江苏高三作文备考 篇十
西部高原,是我血液喷涌的始泉。可如今的我与它遥隔几千公里处勾勒它,那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贫苦之地,那个只占全国1.8%面积的瘠薄之域。苍茫的黄土装扮了肃穆的山壑,如留守的老者沉寂在四方发达的中心,而忘恩负义的我却背弃了它。
我又哪里算得飘荡的游子,贪恋上轻松美好生活的我,只不过是个几番忘了家乡模样的囚徒罢了。奈何那位蜡黄、佝偻着的老人无数次潜入我的梦,把我装进他的瓶子里。我梦着他,他梦着我,看似小心呵护着我不受风沙的侵袭却又好似束缚着我不再离去。得以伏罪的我滑在脸上几滴与他肤色不相映衬的泪。在瓶子里的我看着人们都痴痴望着风干的朽木,又静静嵌着涸裂的枯土,最后都成了黄山的信徒。家乡儿女几征出发,不再归乡,留守的人们守护着一座又一座空洞的山,干涸的河,和那瘦弱的信仰。多渴望一场甘霖后便就成了另一幅画。
等一夜的清风却等不来酿酒,写一页的川水却换不到愁空。高楼林立间,我恍惚失去了所有,在瓶子里靠着老人肆意泪流。曾发誓要捍卫脚下的土,如今脱离地表就要盖高楼,分不清荒诞和流涎却一心追逐超脱。老人说,孩子啊,何时回家啊……
回头望,灯红酒绿间夹杂的人满脸无谓地宣泄着愤世嫉俗,可他却是亲手挖空养育他的山;高傲而又可怜的行走在沙尘飞扬的蛮疆的青年,不正是曾一心要走出穷乡的热血流放了他吗?从膜拜神的存在到觊觎着超世俗的那人,可是正在贪婪的席卷古木而去?盛满欲望的躯壳攀爬在堕落的高枝,看见雄鹰翱翔在旷野便佯装展翅的模样。那不是我家乡人们的模样,可为什么老人在颤抖,在流泪……
梦一宿的漫天烟火,繁星点点只敢黯然失色。郊荒野外,捱到清霜敷上苍老的脸庞才发现清风酿了酒,抓不住烟火只能目送,遗憾自己迷失在他乡却又去筑起另一座行宫。我是真的想回家。
那曾有着夏雨暖,冬雪凉,青木红叶伴山河的老人;那曾有着儿女风中唱与和的老人;那曾有着矿产无数的老人;那曾有着旖旎风光的老人……请带我回家。
嗅一缕山上青烟,抚一掌古木倦纹,行一路泥泞坎坷。只有梦尽,远隔万里燃起思绪。
11.高三备考的十大理念 篇十一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敬人是礼仪的一个基本原则,礼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尊重,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人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尊敬老师是一种教养、常识、美德、本分和天职。
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师”和“孝亲”的观念,是做人的基础。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从不忘怀,解放后在日理万机的繁忙工作中还接过几位家乡的老师来京观光、叙旧。“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尊敬老师,才能使老师的教诲、释疑、解惑像汩汩的清泉一样流进自己的心田。
二、绿云观——志存高远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高远的志向,是牵引人生小舟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航标灯和罗盘,它能指引你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它能激励你不断战胜困难,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达及人生的玉皇顶。
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乡村,有一位清贫的少年,每当有了闲暇,他总要拿出祖父在他8岁那年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幅已卷了边的世界地图看。15岁那年,这位少年写下了他的《一生的志愿》:“要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要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金俐峰;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拥有一项发明专利;给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捐款……”他一口气列举了127项人生的宏伟志愿。毫无疑问,那是一场壮丽的人生跋涉。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他就是上个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当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让他把那许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脚下,他微笑着如此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高三备考路上,一定要有高远的志向牵引,常常仰望星空,才会有不竭的前行的动力!
三、自信观——自信是金
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相信:我能行。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人生的任何成功,無不源于自信,无不为自信所孕育;自信尤如优良的种子,把它及早埋在心田,经风沐雨后,便可结出丰硕的人生之果。心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是诸种不良性格的根源,它将使人陷入自我挫败的误区。自信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自己实现某一目标的信心。
四、合作观——合作双赢
有一本书叫《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书中开篇点题:人类已经告别了孤胆侠客时代,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人类已经进入了携手并肩走天涯的合作双赢的时代。洛克菲勒家族就曾种下过一粒谋略的种子——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战胜国决定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可在什么地方建立这个总部,一时间颇费思量。地点理应选择在一座繁华城市,可在任何一座繁华都市购买可以建立联合国总部庞大楼宇的土地都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的,而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的每一分钱都肩负重任。就在各国首脑为此为难的时候,洛克菲勒家族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出资870万美金在纽约买下一块地皮,在人们的惊诧中无条件地捐赠给联合国。联合国大楼建起来后,四周的地价立刻飙升起来。洛克菲勒家族在买下捐赠给联合国的那块地皮时,也买下了与这块地皮毗邻的全部地皮。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凭借毗邻联合国的地皮获得了多少个870万美金。洛克菲勒家族收获了满园果香,就因为他们种下了一粒谋略的种子。
梳理一下小故事:在人生的漫漫长途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善于助人,乐于助人,人人助我,我帮人人,有时你在为帮同伴搬开前进中的石块的同时,也为自己搬走了一块绊脚石。洛克菲勒家族的举措,服务了世界,世界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要想收获,就先给予,世界的法则就是给我一滴水,回报太平洋,这种合作不是人人期盼的大福吗?同学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智慧的交流,一种思维的碰撞,一种才识的共享,能够很好地促使我们进步。
五、惜时观——朝乾夕惕
善待今日就是珍惜时间,珍惜时间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富兰克林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达芬奇说:“勤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要想取得成就,就必须珍惜时间。
对于我们高三学子,善待今日首先是要把握好每个“45分钟”,提高课堂实效;其次要科学规划好自己能支配的时间,统筹安排,千万不要轻易浪费一秒钟;再次要劳逸结合,切忌盲目的地延长学习时间。
六、同步观——与师共舞
高三学生整个的复习节奏要调整到与老师同拍。只有当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节奏”,在学生心海中引起深度共鸣时,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达到峰值。切忌自以为是,另搞一套,一定要使自己复习的频率与老师的课堂频率相同,这样才能激起最动人的思维浪花。
七、基础观——根深叶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唐代魏征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高考能力的形成源于厚实的基础,基础是根本,是出发点。复习应务本,本立而道生。如:物理131个知识点,要谙熟于心,才能灵活提取,学以致用。千万别好高骛远,远离课本,一味的钻难题怪题。难题不是钻出来的,难题是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迎刃而解的。离开基础抠难题,等于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徒劳无功、舍本逐末。在备考复习中,要自始至终关注课本和考纲,建立清晰的知识网络,不留盲点和误区。
八、考试观——历练成习
进入高三后,各种考试很多,诸如:过关检测、统一模拟、仿真强化等等,考试能很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积累应对答题的策略;同时教师可通过考试的反馈信息及时弥补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复习的策略,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高三学生应该把每次考试都视为对高考取胜的一个积淀,把平时考试视为高考。考前,以平和的心态,严阵以待,全力备考;考中,要全力以赴,力争使每次考试都取得成功(考试成功的标志:会做的题得全分,一分不丢);考后,关注的是对考试题目的反思,及早地查缺补漏,建议建立一个错题本,凝结、提炼答题的经验、教训。切忌考试成绩好时狂喜,差时大悲,高三需要平和的心境对待每次考试。一时的成绩低落不代表高考成绩不好,能把每次考试的错题都弄清楚,那么你的高考定能取得佳绩。
九、整体观——协调发展
高考考查的六科要齐头并进,尤其在第一阶段复习要特别关注差的学科,因为优势学科达到120分再提高空间有限,而劣势学科有广阔的提升余地。管理学上有一种“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要想装得满桶的水,就得“补短”。
十、坚持观——锲而不舍
学贵坚持。世间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做到;说它难,因为真正能够做到的,终究只是少数人。成功在于坚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任何成绩的取得,事业的成功,都缘于人们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探索追求;浅尝辄止,一曝十寒,朝三暮四,心猿意马,只能望着成功的彼岸慨叹,只能收获两手空空。生存的方式就在坚持不懈地努力,积跬步以至千里,汇小河以成江海。
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最容易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同学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呢?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同学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以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同学们:“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外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门捷列夫语)。天才缘于勤奋,勤能补拙。这里的勤,就是勤奋耕耘,勤勤恳恳,就是持之以恒地努力累积,它将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是通往成功殿堂的快车道。
12.高三历史二轮备考建议 篇十二
一、注意回归课本, 强化落实知识点
以《考试说明》为纲, 以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为依据, 扎扎实实地落实考点是复习迎考的重要环节。《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但过于纲要性, 对考点界定不够具体, 因此, 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来确定各专题的复习内容。例如《考试说明》关于的“新航路的开辟”规定就很笼统, 而课程标准就明确的提出,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感受探险家们用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将两者进行结合, 就可以确定在“新航路的开辟”考点中, 我们应该掌握哪些主要内容。因此我们在备考过程中, 不能毫无目标地“放羊式”任学生读书, 要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来复习, 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史学界研究动态, 及时更新史学观念
近年来, 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基本的史学观点、方法和素养的培养、考查。在史学理论方面, 要帮助学生了解几种基本历史观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年鉴学派史观等等。2009年江苏省历史高考题第7题: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 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 是基于它 (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因此, 在复习备考中, 适当渗透史学研究成果有助于师生高屋建瓴地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同时, 平时还要注意努力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全球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理性思考精神, 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思想和习惯, 培养整体思维。
三、补充史料,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高考历史对学生的考查, 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阅读获取材料有效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力立意, 在考查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试题考查内容并不拘泥于教科书上的表述, 而是注重新情境的创设, 鼓励考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 在高三备考复习中就要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资料, 可以是图片的、文字的、视频的, 并结合材料设置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讨论、分析。补充这些资料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另一方面也向学生还原了历史本来的面目。例如, 2009年江苏历史高考选择题第5题,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 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对于这道题, 考生必须弄清楚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等时期英国的外交态度有准确的了解,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关注与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
考查时事热点是近几年来高考历史试题的一个趋势, 如2009年北京文综卷第37题, 以货币流通考查古今中外经济史内容, 2009年江苏卷第20题考查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问题, 第18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这都与当前热点问题金融危机有关, 这也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对与2010年相关的周年历史纪念事件、大国关系、经济危机、民主法制建设、两岸关系、民生等问题, 都要将这些问题糅合到相关的知识点中去, 适度地实现“现实与历史的衔接”。
五、关注重点知识和各地命题信息
重点知识是高考试题中反复出现的问题, 如2009年江苏省历史高考题第12题考查的中美关系问题, 第15题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问题, 第21题考查的是我国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属于高考反复变换角度考察的问题。
因此, 高三一线教师要通过围绕重要史实与主干知识全方位立体式设计、变换题型, 以开阔思路, 扩大联想, 丰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经验, 练就学生的“火眼金睛”。
在关注重点知识的同时, 注意关注各地高考命题信息。在认真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 重点关注新增考点及《考试说明》上的例题, 充分利用往年高考题及各大市模拟试题, 查漏补缺。这几年, 江苏高考历史命题组主要由高校专家及中学教师组成, 复习中, 多留意江苏个大县市的模拟试卷, 把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对比, 找出共同点, 有利于指导高中历史复习。
六、有的放矢地训练, 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
盲目的训练耗时费力, 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事半功倍。树立“有效课堂”的理念, 训练时间与高考时间一致。尽量避免搞题海战术, 训练学生做题过程中不散漫、不拖沓, 解题一针见血的能力。
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高考阅卷组反馈出的信息来看, 高三学生想拿高分, 以上几种能力亟待加强。二轮复习中, 根据专题将历年来各地高考题集中起来进行训练, 因为高考题相对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通过训练、讲评、反思,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除了做题外, 笔者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材料, 引导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阅读、讨论。另外, 给学生提供一些试卷的标准答案, 模仿别人的答题方法, 尤其是在一些专业术语的运用和政治理论的运用方面, 久而久之, 答题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七、和谐师生关系, 注重非智力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温暖的师生关系决定着教育的成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新的高考录取模式, 使选修科目的地位下降, 学生漠视, 家长忽略, 课时缩水, 这种状况, 使选修老师抱怨。
13.高三作文备考的一点看法 篇十三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文考查在高考中也占了近半壁河山。然而,当我们进入高三倒计时后,作文教学该怎样进行?这是值得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和考生深思的问题
一、学生的写作实际
1、高三学生生活现状:面对升学的压力,高三复读学生将不可避免地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化课的学习上,整天过的是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加上周日补课,似乎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生活。
2、学生作文现状:因为生活的封闭、单调,缺少了源头活水,写起作文来是文思枯竭,迫于交差,只好搜枯肠,刮枯肚,刮点可怜的油水,糊弄成一篇作文样的东西应付老师。高三学生作文,让人见得最多的是“四不像”:正文之前先来一段“题记”;开头不管有理没理再来一段议论,却不知道针对谁的;文中便是大肆举例,例子总离不开孔子、孟子,爱因斯坦、爱迪生,要不就是中国共产党、商品经济社会;结尾高呼一句口号 “同学们,让我们„„(如“讲诚信”“变得沉稳”“做好‘凤头’”)吧!”形式不变,内容根据话题变化而变化,这样的学生自诩为“夹叙夹议”的作文,在老师心目中却是病态的议论文,批改作文无疑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3、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高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写作还有一定的热情,有人还可能做着文学梦,但一板一腔的作文训练慢慢便使他们的热情远去,到了高二,热情已不多,但还有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从此以往,到了高三,便什么也没有了。于是,高三学生最怕写作文,语文老师也最怕批阅高三学生的作文,便有这样的恶性循环。
二、教师教学现状:高三语文教学缺乏明确的检查评估体系,加上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情况(多数学生作文分数相差并不很大,即:考试中作文分数的离散度不大。多数学生只要发挥正常,均可以拿到基准分。但,不是有特色的作文不容易获得阅卷者的青睐,这样,作文得高分者(54分及以上)是凤毛麟角甚至给50分以上的作为。阅卷者评阅作文时的“趋中效应”客观存在)教师普遍认为高三作文教学投入大,见效慢,不划算,干脆不作为,或者少作为。作文教学轻描淡写。
三、作文备考对策
(一)高度重视,端正态度,全力以赴做好作文训练1.单凭积累一些作文素材,看几篇介绍作文技巧的文章,背几篇考场满分作文,是不能有效应对高考作文的。考场作文非练不能出成绩!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多做构思练习。天分是不能够选择的,但是可以转变的是写作状态。
2.树立信心,加强“规矩文”的写作训练,力求保证45分。3.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多做一些拟题、提纲和片段练习。4.坚持积累材料,不能仅是大致看看,要细心研究,并尝试写成片段,只有这样材料才是你自己的,才能在考场上运用恰当。
5.看同学和自己的优秀作文,并修改自己写过的作文,临考时注意扬长避短。
6.最重要的是写作态度:工整书写、文面整洁、标点使用规范、字数要足、限时完成!
(二)充分认识认识应试作文的特殊性1.应试作文必须符合“游戏规则”:绝对不能偏题,不要有明显套作痕迹,结构要规范,主题要明显,适当多点题,给人的第一感受甚为重要。偏题和套作得分会很低。2.50分钟完成近900字,充分调动自己的储备,关注真材实料、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思想和语言。
3.能正常发挥即可,求稳第一。首先做到扣题和布局合理,具体字词不必太计较。决定一篇作文档次的,是整体。4.材料作文最好在作文显著位置用一两句话概括材料,不能复述或照搬原材料。
5.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不要写危险题材,如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等。
6.卷面要整洁美观。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不要太小也不要超过格子,规范使用标点,特别是不能随意涂抹。7.文体要规范,在此基础上求亮点。
(三)了解一般的作文应考技巧
(一)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也不可有“心理障碍”(畏惧、过度犹豫)。至少读三遍,稳妥第一。辨清三种题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审题:1.确定重点(题眼);2.增补信息,化大为小;3.探究寓意。材料作文审题:
1、抓主要对象;
2、抓中心、寓意(为慎重起见,可考虑以材料的中心为文章的中心,如果材料里包含议论性语句,重点抓议论部分);
3、抓关键词句,确定2-3个关键词;
4、抓关系(材料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列、对比、因果);
5、准确理解“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切忌断章取义。如果作文题目太熟悉,要小心陷阱!太陌生时,不要慌张,只要合理转化,就能和平时储备找到联系。
(二)立意1.打开思路(平时多练习),议论文可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思考。2.快速确定中心(记叙文的思想感情、小小说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确保不偏题,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好的角度(较新、便于发挥)来写。3.关系型命题或话题,注意二者的辨证关系,最好以其中一个为侧重,兼顾另一个。
(三)文体与结构1.尽量运用熟悉的文体和结构。作文速度是考场制胜的重要因素,而速度本身又与文章结构的形成密切相关,应事先熟悉和掌握几种有特点、有创意、易把握的作文结构模型。
2.记叙文:1)情感、细节、波澜、人物形象丰满。多写生动鲜活的记叙文。2)应该有一些故事情节,至少是片段,议论要少。不要写太多人物。3)不要乱编故事,尽量不写科幻题材,千万不要为了好玩或搞笑去故事新编。绝对不能出现“最近,我在《读者》上读到了这样的故事” 之类的语句。3.议论文:①在开头第一、二段就明确地抛出你的观点!可开门见山、引用名言或指出现实存在问题引出。②论据丰富(古今中外正反典型事例+引用)、新鲜,一个例子不能超过七行。③例子举完后,来点原因分析、假设分析,增加议论含量。避免堆砌事例。④ 尽量过两段就点一下话题以及你的观点。⑤分论点的设置:主要是并列式、层进式、正反对比式。设置分论点,要注意它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如果不善于设置分论点,可考虑如下展开模式:a.扩大范围式:例如(全国题“诚信”),个人(要诚信)——社会(要诚信)——人类(诚信是普遍价值)b.正反对照式:例如(四川卷“坚强”),(甲)我们要坚强,因为……(乙)如果不坚强,那么…… ⑥尽量要联系现实。联系现实的策略,是批判式。针对社会上、人生中、人性里的某种负面的东西,展开简短的批判。如果你不知道现在的一些鲜活的例子,你可以泛泛而谈,如现代人的生存状况,道德状况等。避免繁琐的叙述。4.散文:①有些同学把自己乱写的文章就叫做散文,这是明显侮辱散文。不要写跳荡不已、不停分段、空对空抒情的所谓“散文”。② 记叙性散文和传统记叙文差不多,只是在时空上更自由,可以全文就写几个片段,结尾可以来点议论抒情,但是也是以记叙为主体的。③ 议论性散文不是胡乱就可以写成的,它其实还是议论文,只是允许加入一些描写,允许使用一些文采飞扬的词句,但主体还是议论。记住,议论性散文举例往往在前面500字,后面必须进行一些汇总,进行一些提升,还可以联系一些现实。【作文基础较好的同学可尝试,平时有把握方能运用于考场】
(四)选材、快速提取材料(名言、诗句、典例、社会现象等),确定详略、顺序 需要平时储存材料中有意识整理
排除最熟悉的,或将其作为略例,实在没有新的,旧的也要写,尽可能写好写透。论据一定要准确,绝不能张冠李戴,自编“历史”。
(五)拟题与首段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需要自拟题目,题目一般由两三个词语组成,尽可能包含话题和材料中的关键词,尽量要小,在此基础上追求生动形象和新颖。(可以平时准备十来个好标题,模仿或变换)议论文最好运用论点式标题。标题一旦确定,自己的文章就必须围绕标题来写,且在文中适当点题。
美化标题的方法:引用诗句、名言、格言、警句、歌词等;比喻、拟人,使标题更形象、生动;设问、反问、双关等。如《都是可乐惹的祸》《笑傲考场》《月有阴晴圆缺》《感情是帆,认知是船》。
开头:1.务必亮出观点。2.入题要快,第一段以3行左右为宜。3.仿句式开头要慎重。4.最好打草稿。4.熟练掌握三四种开头方式,根据需要选用。5.忌在第一节大量复述或引录“命题中的材料”,或出现错别字、病句,也忌讳开头像白开水,平淡无味。要多用排比、对偶等整齐的句式。
(六)行文 1.主旨句最好放在显眼的位置。学会多种点题方法,避免点题过于生硬(有贴标签之嫌)。
2.注意分段,至少5段,每段不超过5行,分论点可独句成段。
3.典型事例的叙述与分析注意凸显关键词,紧扣论点,突出重点,叙议结合。段落之间最好有过渡。
4.注重文采,适当多引用,使用反问句、对称句和修辞手法。5.结尾不能草率,时间够可以构思一下,平时准备三四种结尾模式。务必简短,争取有一定的文采,重申中心论点,扣住主题词。
(七)检查与修改
尽量通读一遍,改正错别字等明显错误(用单线划掉,写在旁边)。
(八)临场救急
1.拿不准:一是根据材料,设想多种立意,择取最佳立意。二是多写一两个关键词。2.缺材料:a.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己在周围环境中的所见所闻);b.学过的课本中的内容;c.课外读物(书籍、报刊影视等)中留在记忆中的活跃着的材料;d.以时间为线索,古往今来;中国外国远近各个学科行业领域等。e.再想一想有没有反面材料。实在想不出材料,也可尝试记叙文。3.写了不少发现文不对题(偏离中心或要求):一是如时间允许,坚决重写。并合理安排写作部分剩余的空白,让阅卷人能看清楚或找到。二是时间不够用,如果题目和中心是由考生自己定的可保留已写出的部分,用与之相吻合的题目取代原标题,再续写完。如果题目和中心是不可变的,可检查成文部分,删去不对题目或偏移中心的句段,(尽量少删节多留)然后,充分利用剩余时间,回到题目和中心上去。三是通过议论,找到联系,“拉回来”。4.交卷时间快到了作文还未写完怎么办?最重要的是写出结尾。(九)注意
1.漏写标题、字数不足、错别字扣分冤枉。
2.如果是材料作文抛开试题所给的材料,直接划入四类卷。机械套用考前作文或范文,最高进入三类卷。3.写作基础不牢,不要盲目创新。
【高三语文作文备考】推荐阅读:
高考备考指导: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11-16
语文备考应重视理论指导 教学反思(高三)08-13
典型的高三语文备考安排及有效的学习方法06-29
上海高三语文作文09-02
高三语文满分作文09-20
高三语文人物作文素材11-18
衡水中学高三联考语文作文09-21
高三语文议论作文800字11-17
上海高三一模语文--作文06-20
高三语文作文训练材料(第二周)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