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防控措施(共10篇)(共10篇)
1.矛盾纠纷防控措施 篇一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农村社会矛盾存在的问题和产生原因,我认为,要预防和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必须在党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执政水平
1、加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对待群众的意见,做到认真负责,不推诿、不失职,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对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措施,要通过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行政事务,形成浓厚的依法办事氛围。
2、改进工作作风,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广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职能部门要注意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大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1、既要注意快速发展,又要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开发征地和城镇改造、环境污染等涉及到的补偿、搬迁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较高,如解决的结果达不到群众的要求及条件,最终势必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因而,我们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依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长久之计。
2、统筹发展,夯实化解矛盾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让最广大的群众分享到科学发展的成果,营造化解矛盾的良好社会氛围。虽然农村近年来发展较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教育、医疗、水电、通信、交通等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别,造成农民心理不平衡,不满情绪日增,遇到适当的机会就会爆发,形成集体上访。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工农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发生的基础。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当前农村有相当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普法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普法宣传工作中,重点在于守法和用法,教育公民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村级组织的配合,采取各种形式,依托各类宣传载体,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使群众遇事后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按照政策办理,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乡镇、村组调委会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法律服务水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当调解手段无法解决矛盾时,应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矛盾,通过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认真解决好群众的问题,防止因久拖不决而酿成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控预防机制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要把开展依法治村同健全基层组织结合起来,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强化监督机制,让群众充分享有知事权、议事权、决事权和监督权。要切实抓好农村干部的法律知识学习,充分利用各种成人教育阵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法律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
2、充分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一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调处机制。针对新形势下,农村因征地、土地、山林和婚
2.矛盾纠纷排查 篇二
为了解决学院内学生矛盾纠纷,学院加大了排查力度,以便尽早的解决学生各种矛盾纠纷,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
第一条 矛盾纠纷排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努力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二)坚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的原则。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要依照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妥善处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持“小矛盾不出班级,重大矛盾不出校园”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对发生在校园内的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依法果断处置。
(三)坚持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对在校学生的说服教育,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第二条
对矛盾较大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指定责任部门预先落实有关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第三条
定期排查矛盾和纠纷,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种矛盾纠纷情况。要集中排查,快速反馈,及时采取措施。
第四条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制,将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以及领导干部和责任人(值班老师)。
第五条 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加大调处力度。
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学生
科
3.矛盾纠纷处理制度 篇三
为了维护我校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及时有效地解决师生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特制定如下制度:
1、党支部全面负责学校发生的各级各类矛盾纠纷的处理,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
2、教职工的矛盾纠纷由校务成员委员会、教研组具体负责解决。
3、学生的矛盾纠纷由班主任、政教处具体负责解决。
4、各主管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此项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查工作,要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单位和萌芽状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5、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各类不安定因素,部门领导必须积极有效地予以解决,若确实问题严重,主管部门解决不了,部门负责人要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领导。
6、各主管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协调工作,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和各类不安定因素要落实责任,明确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限和目标,不发生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
4.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篇四
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据调研资料中不完全统计,淮滨、光山、浉河 3XX 县(区)1 至 4 月份共排查调处各类矛 盾纠纷 1856 件,调成 1821 件,调成率 98.1%,其中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 16 起,防止 群体上访 36 起、361 人,防止民转刑 32 起,制止群体性械斗 68 起。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其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
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对稳定工作构成压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主导性因素,能否及时妥善化解 矛盾纠纷,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 此项工作,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定期排查调处,党政主要领导 同志不论工作多忙,都定期接待群众上访,并坚持以人为本,深刻体会群众的困难,舍身处 地的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单 位、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从而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 层,解决在初始和未萌阶段。
(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健全人民调解机制、坚持各项制度是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XX 县乡都 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他们一是建立健全了乡(镇)、村、村(居)民小组三级调解组织。乡(镇)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由主管综治的副书记兼任,成员由综治、司法、公安、法庭、民政、土地、计生等部门的有关人员和聘请懂法律、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村级调委会一般 是由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和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族长组成,村党支部书记或村长 任调委会主任;调解小组是随湾就片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实行亲帮亲、邻帮邻、长者教育年轻人等方式,促使群众自觉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维护稳定
和谐。调研的 3XX 县区共有乡(镇)调委会 64 个,村调委会 876 个。
二是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 在村、村民小组分别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点,选配信息员。XX 县城关镇共成立信息网点 85 个,选配纠纷信息员 85 人,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纠纷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捕捉纠纷信息,以避免重大的纠纷因信息反馈不及时导致矛盾激化的现象发生。XX 县 2004 年共排查矛盾 纠纷 604 起,调解和调成率均为 100%,无重大矛盾发生。三是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各项制度 第一是坚持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村级每 10 天、乡镇每半月排查一次,节假日集中排 查。在排查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 相结合,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相结合。确保“三早”(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 决)。第二是坚持分级负责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明 确责任,逐级调处,及时报告调处结果,防止工作推诿、扯皮、懈怠等造成不良后果。第三是坚持“两所两办”(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联调联处制度。对涉及跨地 域、跨行业、多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分管领导及时召开联调会议,共同制定调解方案,各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化解矛盾。第四是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和领导包案制度。即村(居)两委对本行政村内,乡镇主要领导 对辖区内,县直单位领导对系统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包案调处。县区主要领导、XX 县的主要矛盾、重大问题带头落实调处措施;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有越级上访苗头的矛 盾纠纷,亲临一线组织指导,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第五是坚持督办督查制度。根据每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情况,抓好一般矛盾纠纷的调处、落实,强化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督查督办,并实行跟踪回访,对处置不合理或群众不满意的,继续调处并做好思想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三)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各种矛盾纠纷分门别类,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分类调处。一是坚持预防为主,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XX 县城关镇在工 作中坚持“三个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法律与人情的统一、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统 一)。他们不断总结现实矛盾调处的经验,对诸如拆迁、殡葬制度改革等可能出现的矛盾纠 纷正确预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浉河区在调解工作中坚持“两让”(强让弱、辖区采取 内让外)和“三到位”(调解到位
、协议书到位、监督到位)。XX 县在调解工作中坚持“三 个依靠”(依靠基层组织广大基层干部、依靠法律规定和党的方针政策、依靠和充分相信绝 大多数群众)。
二是用足用好政策。对企业改制、城建征地拆迁、XX 市管理、计划生育、退伍军人安置等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纠纷,一方面深入群众中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把落实政策作为关键措施,靠落实政策取信于民,抓落实政策稳定人心,用落实政 策化解矛盾。三是严格依法办事。对涉法上访案件重视初信初访,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协调 法检两院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涉法信访人符合法律援助的,政府及时提供法律援助,以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如浉河区法院今年前四个月提供司法援助 4 件,减免诉讼费 80000 余元,避免了两起涉法案件的激化,既减轻了党政机关的信访压力,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 权益。对家庭、婚姻、邻里、赔偿等方面的纠纷,XX 县三空桥乡的经验主要是依靠村和村 民小组的调解组织,采取说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以情感人,做到了小矛盾不 出组,大矛盾不出村,就地化解。该乡十几年来无命案发生,近几年也无越级上访、无群体 性治安案件,2004XX 省综治先进乡,XX 省综治委表彰。
二、当前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当前矛盾纠纷呈现出面广量大、触发点多、突发性强、升级快、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形式多样化的态势。目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主要类型有:
(一)企业改制引发的矛盾。在国有企业转制的过程中,突出表现为下岗职工的安置、拖欠 工资、医疗费、拖欠以前的集资款、工龄买断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如 2004 年浉河区造 纸厂 50 多名职工到区政府上访,反映破产后补偿不到位等。
(二)由于街道改造、XX 市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近几年,XX 市建设较快,由于历史的 原因,面临着诸多矛盾。表现在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单位拖欠征地款、补 偿费或逾期不能安排回迁或变更迁住、或违犯合同条款等。
(三)XX 市管理引发的纠纷。一些下岗职工、个体户或失业人员出于生计,不懂得通过合 法途径寻求生活出路,而是违章违规,其行为被制止或受到处罚后,于是对有关部门有意见 甚至产生对立情绪。
(四)干群关系引起的纠纷。有些基层干部,滥用职权或越权,有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 风粗暴,在依法行政或执行政策过程中走样,破坏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关系、干 群关系。
(五)灾后重建引发的纠纷。XX 县乡。XX 县 2004
年曾因灾后重建迁址及补偿问题引发了
农民 30XX 县政府上访。
(六)计划生育和帮贫扶困引发的纠纷。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和帮贫扶困工作中引发的矛 盾时有发生。如在收取超生子女社会扶养费工作中,一方按政策收取,另一方借种种理由拒 不上交。在执行低保政策时,一方面因资金限制低保名额有限,另一方面家庭的确困难符合 低保条件的人过多。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艾滋病人的救助等问题也日益凸 显。
(七)退伍军人、军转干部的安置引发的纠纷。事业单位人员富余、企业改制、加之直管部 门的拒收造成退伍军人安置困难、上岗困难、政策落实困难。军转干部有些遗留问题的解决 尚未达到个人满意等都是引发矛盾纠纷的因素。
(八)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引发的纠纷。多发生在落选村干部个人与村集体的债务纠纷。如欠 发的工资、村干部以个人的名义分摊的集体债务等。
产生以上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措施不配套。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生活中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亟需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调整,但现在有些政策相对滞后,与基层的实际情况不太 吻合。
(二)依法治理措施乏力。一些部门和行业依法管理无力,执法监督不严,给一些人以可乘 之机,损害群众利益;一些干部和群众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要么不懂法,要么不依法办 事。反映在干部身上表现在不依法行政,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处理事情有失公正。表现 在群众身上为遇事不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而是意气用事,动辄上访闹事。
(三)有些党政领导不够重视。表面上看有些党政领导对调解工作重视,但实际上少数地方 党委、政府工作只流于开会、发文件等,没有很好地抓落实,对事关大局的矛盾纠纷领导同 志不出面、不协调,忽视了抓早抓小和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以至于矛盾激化,影响了社 会稳定。
(四)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缺乏战斗力。虽然乡镇、村、村(居)民小组三级调解组织已经建 立,横到边,XX 市的调解组织网络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当前矛盾纠纷涉及的当事人多、部 门多,往往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难以解决;另外,基层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权限、方式和 效力都很有限,调解人员的素质与当前复杂的矛盾纠纷很不适应,加之调解组织无经费,调 解人员无报酬,长期以来调解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调解队伍不稳定,制度得不到落实,
作用很难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很薄弱,导致许多问题由小变大、积少成多。如浉河区仅 2004 年就因各
种原因调整了 100 多名基层人民调解员。
(五)涉法上访案件的增多。个别案件在司法机关没有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处理,是涉 法上访案事件发生和增多的直接动因。个别群众对司法机关处理程序、方式和结果的偏面认 识,以及对信访工作上的错误观念,使得本应在司法机关处理的案件却通过上访渠道而大量 流向党政机关。
(六)上访成本低。一方面群众利益受到侵害,如果起诉到法院解决,要交纳诉讼费,判决 后如果债务人不履行,申请强制执行还需要再交执行费,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不少群众上访 只需出单程路费,XX 省赴京上访还有专人接待、吃住费用全免,成本很低。加之近几年由 于控制上访,加重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使群众通过上访解决问题期望较高,这也 是造成有些地方上访量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三、意见和建议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中 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在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矛盾纠纷 调处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的同时,要认识到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 到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中的重要作用。把人民调解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抓 紧抓好。要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要严格落实 领导目标责任制,强化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对于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热点纠纷,各级领导要亲自出面协调处理,防止因处 理不及时、方法不当引起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酿成群体性事件或刑事案件。
(二)在调解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调解的过程就是法制宣 传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分布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在调解工 作中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进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增强公民的 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 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增强其学习、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从而减少由于素质低、工作失误引起的纠纷。
(三)整合力量,构建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信访办 等都具有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应结合实际,把这些力量整合起来,使人民 调解、
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机制。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领导
牵头,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安排布置任务。二是建立矛盾纠 纷预测预防制度。各部门根据工作中掌握的情况,深入分析和科学把握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规律,对可能引发不安定因素的苗头及时通报信息,提前进行调处化解。三是建立矛盾纠纷 排查调处责任制。在每年年初的工作目标中,明确各部门在矛盾纠纷排查中的责任,并签订 目标责任书。
(四)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巩固和完善乡、村、组三级调解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五)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努力提高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各级财政应拨出专项 资金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司法行政机关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人 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从而提高“三率”(调解率、调成率、调解协议的履行率)。
5.矛盾纠纷工作汇报 篇五
克市第十九小学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总结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2人,教学班共31个,其中双语班6个,培智班1个;在校学生1068人,我们立足学校实际,扎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学校领导结合校委会、教职工大会、年级组会议、以及教师QQ群,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和建议,从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内容来看,无一起涉及教师与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由于学校办学规范,不断加强管理,重视构建“和谐校园”,可以说没有出现一例矛盾激化的事例。这与学校领导加强管理,重视避免出现内部矛盾和纠纷是分不开的。
从学校来说,做到校务公开,增强管理透明度,也是减少矛盾纠纷的一贴良药。该项工作,学校行政、工会十分重视,很早就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凡大事、重大决策及时公开。优秀表彰、各类先进推荐、各项工作考核结果做到及时公示,无疑义后再予以定局。如果出现矛盾纠纷,甚至事态进一步激化。我校的对策就是提供畅通的申诉渠道,热情及时予以解决或答复。如果教师、家长有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主管领导负责解决,主管领导不能解决的提交行政会议、教代会讨论解决,学校解决不了的也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矛盾,落实“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因此,经过层层排查,学校没发现一起矛盾纠纷事件。克市第十九小学二〇一四年五月六日
6.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 篇六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有关精神切实解决好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学校安定稳定,决定成立学校矛盾纠纷调解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一、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孙东华
副组长:肖爱娟、许钗
成 员:池云容、林燕玉、陈雪清、林娟敏、林演妹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肖爱娟
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
附1: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长乐市北山小学
二0一三年九月
附1: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1、组长:全面协调和安排部署领导小组工作。
2、副组长:全校教职工思想动态的了解,掌握学校内部教职工之间的矛盾以及可能影响教职工工作情绪的各种因素的排查与解决。
3、孙东华:全体教学人员工作安排、考核工作等方面问题的排查与解决。
4、肖爱娟:全校师生的生活、工作、工资、待遇、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等工作的落实、排查及纠纷解决。
5、陈雪清:教职工考核、评优、晋级、职称等工作中矛盾的排查与纠纷的解决。
6、林娟敏、林演妹:负责信访和上报工作进展情况。
望各负责人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及时上报矛盾和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纠纷排查调处情况,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长乐市北山小学
7.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篇七
内容提要:矛盾纠纷,是人与人之间因为感情、利益等因素形成的对立现象,其产生的过程有着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交杂和转换。矛盾纠纷源于社会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不同领域。当前,我国三期叠加,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突发,总体呈现出类别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调处疑难化的特点。而县、乡、村三级及中介组织调处机制不畅,导致矛盾不断积累,社会冲突显现。只有建立高效、灵活、便捷的调处机制,通过多方联动、主动出击,才能达到“小事不出村、中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良好调处目标。
关键字:矛盾 纠纷 调处 原因 特点 机制
目 录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
(二)人口与资源发展不平衡是主要原因。
(三)新旧体制转轨是直接原因。
二、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一)类别多样化。
(二)主体多元化。
(三)内容复杂化。
(四)调处疑难化。
三、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现状
(一)政府机构健全但运行不畅。
(二)中介组织专业但下沉不到基层。
(三)旧有村级调解机制打破但新机制未全面形成。
四、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一)分级负责,分级办理。
(二)清仓见底,集中交办。
(三)统筹协调,包案解决。
(四)利用中介,多元调处。
五、参考资料 完善我国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我不是潘金莲》,一部反映上访的电影成为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影视教材,矛盾纠纷是当下社会的热点,总结形成一套调解机制非常有必要。矛盾纠纷,是人与人之间因为感情、利益等因素形成的对立现象,其产生的过程有着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交杂和转换。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从性质来说,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它有着起因、经过、高潮、化解、结束的一个发展过程。社会矛盾纠纷要历史的看、全面的看、发展的看,才能把握其实质及脉络,在解决中才能切中命门,综合利用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以利引人,以道化人等方法,最终解决矛盾纠纷。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矛盾纠纷从大的方面来说源于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不同领域,在打破旧的格局形成新的格局过程中,所发生的利益碰撞。从小的方面来说,是你有我无、你大我小、你强我弱、你多我少的对比和斗争。主观因素是直接原因,受到道德、情感、认知等方面的支配;客观因素是根本原因,受到利益、体制、等方面的支配。
(一)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为了激发社会活力,改革开放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社会主义就是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一个阶段的主旋律。随着多年来政策、资本等资源的积累,东部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富有,城市要 比农村富有,权贵阶层要比劳苦大众富有,区域中心要比周边城市富有,而且差距越拉越大,“先富带动后富”的机制并未形成,反之出现为富不仁、为官不为等现象。这种不平衡是矛盾纠纷的根源所在。
(二)人口与资源发展不平衡是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人均基数少。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认清的一个基本情况。人们获取生活和发展的资源是有限的。二是差距因素多。资源向来具有集聚性,虽然现在取消了城市与农村户口,但是绑架在户口上的原有福利待遇机制并未取消。这一少一多恰恰是人口与资源不平衡的体现,在本来就不多的“雪”上增添了一分不均的“霜”,是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原因。
(三)新旧体制转轨是矛盾纠纷产生的直接原因。体制的变革是社会的转型,在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会带来深刻影响。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元的利益主体共存,这是长期将会保持和发展的一种趋势。改革任何时候都会有新利益集团和旧利益集团的斗争,这个博弈过程反映在方方面面。如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住房保障体制等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领域,都是矛盾纠纷多发地,各种各样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也是产生矛盾纠纷的直接原因。
二、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内容 一是社会资源配置失衡的矛盾和纠纷。社会资源包括土地矿产资源、公共卫生资源等。由于在社会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失衡,从而引发了社会矛盾。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纠纷大量涌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拆迁补偿问题逐渐成为热点。二是社会公共管理秩序方面的矛盾和纠纷。在社会公共管理秩序领域,出现的矛盾和纠纷是很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治安方面的矛盾、公共交通方面的矛盾等。三是历史遗留领域的矛盾和纠纷。由于历史时期主观条件的限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无法做到完整无缺。加之一些部门、行业在贯彻执行改革政策的过程中并不十分彻底,使一些矛盾和问题积少成多。四是婚姻家庭方面的矛盾和纠纷。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婚姻家庭方面的矛盾和纠纷逐步升温。
三、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当前,我国三期叠加,处于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突发,呈现出矛盾纠纷的数量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群体越来越多样,同时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推动下,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具体有以下特点。
(一)类别多样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纠纷类别增多。从行业来看,有劳动保障纠纷、有企业商务纠纷、有住房保障纠纷、有交通运输纠纷等;从区域来看,有城乡纠纷,有国际纠纷等;从数量来看,比如有个人与个人的合同或者婚 姻纠纷,个人与群体的维权性质纠纷,群体与群体之间对抗性质的纠纷等。
(二)主体多元化。当前,社会处于大流动、大沟通、大竞争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交流频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层次不断深入。随之而来的是这种纠纷体现在方方面面,有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纠纷,有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纠纷,有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纠纷等等。
(三)内容复杂化。矛盾纠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会发生到的。它是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交杂着多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不断转化。有时很难从一方面窥其所用,对与错、好与坏、正与邪都是或多或少存在着的,没有完全的大正大反。比如,一件案件中,有政府的政策主要导向,也有群众的意愿要求,还可能有公务人员的执行倾向,三者寻找一个平衡点可能非常复杂。
(四)调处疑难化。类别多样、主体多元、内容复杂,直接对治理者来说就是调查要素多、调处时间长、沟通主体多,调处疑难非常头疼。怎么样寻找一个突破口,捋出一条脉络来对于解决问题非常重要。哪些合法?哪些不合法?哪些是正面要素?哪些是负面要素?是适合单一沟通?还是适合团体作战?这都是调处方必须面临的种种问题。
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现状
(一)政府机构健全但运行不畅。从我国行政机构设置来看,矛盾纠纷解决的职能部门已经健全,从政法、综治部门到司法部门,再到信访部门都有着不同的机构和职能,各 级各部门在协调处理矛盾中大多也都明确了相关负责人。从表面来看,可以说机构健全、人员齐备、考核到位,但实际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是缺人手,乡村一级面临的矛盾案件非常多,但矛排、矛调部门的人员多是单兵作战,其他好多是兼职,精力上无法保证。其次是缺经费,尤其是现在公车改革后,无人愿意下乡,误餐补贴、交通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工作很难开展。第三是缺培养,矛调工作所要求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老同志嫌麻烦不肯干,新同志缺经验干不了的现象也很多,但这方面的培训、培养投入还是不足。
(二)中介组织专业但下沉不到基层。律师事务所、仲裁机构、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中介组织,有着专业的法律知识和队伍,但多是在县城中心服务,无法真正下沉到基层提供上门讲解和咨询服务。群众的疑惑和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这就导致法院门庭若市,中介组织门庭冷落。
(三)旧有村级调解机制打破但新机制未全面形成。以往村里的矛盾纠纷是靠乡绅、乡贤来调解处理的,比如一些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退休老干部凭借多年来的威信和工作经验来进行调解,大家也比较信服。后期由于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较多,思想多元化,有的人甚至道德沦丧,对同姓、同族、长辈和对政府组织的认同感在下降,原来的调解机制已经被逐步打破,现在出现的村规民约等形式效力不足,村干 部有时也怕得罪人,所以也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时也会拿一句“有事去找政府”来推卸出去。
五、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机制是一个综合体,包含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制度规范、思想教育、文化宣传等方面。这里主要以县乡村三级调处作为探讨重点。
(一)分级负责,分级办理。村级以下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村民自治要求,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设矛盾纠纷协调员。坚持以乡(镇)基层为主体,县、乡分级负责、分级化解。对乡村涉纪信访问题,县级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涉及违法犯罪的,司法部门依法办理;调查后不属于纪检监察机关办理的,按普通信访事项办理。对中央、省交办进京非正常上访事项,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公安部门主要领导“三包案”;对进京赴省非正常上访事项以及市交办重要信访事项,严格落实“四包一”措施,由一名县级领导、一名乡科级干部、一名村(社区)干部、一名公安民警包一名重点信访人员;对一般信访事项,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明确包案领导和承办责任人,依法按政策办理。既强化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又严格落实分管领导“一岗双责”,通过层层分解责任,严格落实到人,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逐案建立了台账,做到信访人基本情况、反映诉求、包案领导、具体责任人、处理过程、化解情况、后续措施、稳控情况八个明确;做到责任落实全程留痕,资料证据有备可查。
(二)清仓见底,集中交办。对列入专项治理范围的信访事项,认真排查、集中梳理、弄清底数、分清类别,按照属地和问题性质进行划分,依照事权,集中交办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同时,召集纪委、政法委、信访局、公安局召开信访联席会议,重点对进京非正常上访,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非正常上访以及接待处理群众反映涉纪的信访事项进行排查摸底,全部分类建档。
(三)统筹协调,包案解决。进一步落实信访问题包点责任制,按照县级领导包乡(镇)、行业分管包单位的原则,推动问题解决。对本县内跨乡镇、跨部门的信访事项以及其它重大信访事项,分管县领导直接牵头协调,包案解决。对县级包案领导仍不能解决的,由责任单位写出书面申请,报县级包案领导加注意见,提请县政府常务会或县委常委会研究解决。
(四)利用中介,多元调处。实践证明,调解和诉讼并非化解矛盾的唯一途径,法律援助服务、仲裁、行业部门的咨询协调、信访部门的分流处理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认清问题实质、对阵下药、命中要害才能够有效化解。
8.矛盾纠纷化解经验材料 篇八
(2018年6月 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多领域、跨地域利益冲突日渐凸显,单一纠纷解决方式已不能及时高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县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和中央、省、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系列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积极整合调解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探索成立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中心,进一步丰富了人民调解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并完善了多元调解机制,收到较好成效。
一、准确定性定位,建立健全机构
**县矛盾纠纷第三方调解中心由县综治办牵头、相关部门参与指导,依法在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落实了专门办公场地和办公经费,与县医调委合署办公。中心设立调解、接待及候调大厅、调解员办公室,在接待及候调大厅配备触摸屏、墙面显示屏,在调解大厅安装视频监控,对调解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同时实行派驻制,在县法院、县交警大队、攀莲派出所、北部乡镇、南部乡镇成立调解工作室,结合各部门、片区
2人权利的原则;五是坚持免费调解的原则;六是坚持接受综治、司法行政、法院等部门监督指导的原则。
(三)规范“八步程序”。一是受理矛盾纠纷:中心工作人员对当事人口头申请、书面申请、网上申请的纠纷进行受理登记。二是确定调解人员:当事人可以从大调解网站专家库里了解调解员的基本情况、业绩、专长等,自由选择调解员,也可以由中心工作人员指定调解员。三是调查核实:中心受理纠纷后,向双方当事人了解纠纷事实和双方的诉求,向双方当事人和相关单位收集资料。对重大疑难纠纷,由中心组织相关专家讨论,最后确定调解方案。四是告知相关事宜:调解员调解前向纠纷双方宣传有关法规政策,及时告知双方的权利、义务。需要技术鉴定的,告知当事人申请各种技术鉴定。五是开展调解:调解一般在中心或中心派驻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员也可主动上门开展调解。六是制作调解协议: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应注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双方责任、达成的共识、履行方式和期限等。对有履行期限的调解协议,建议双方申请司法确认。七是回访纠纷:了解当事人对调解员、调解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对有履行期限的纠纷进行回访,了解协议的执行情况。八是整理卷宗:中心对每件受理的纠纷建立统一规范的档案台账。
四、完善工作机制,保障高效运行
将机制建设作为保障工作正常运行的“火车头”,建立一系列符合实际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和水平。一是建立前端引导机制。中心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网站及手机APP。当事人可以通过中心大屏或手机APP从调解员专家库里选择调解员;可以通过阅读调解员之前调解的成功案例,提前衡量需调解事件的可能性结果;可以通过阅读登载的相关法律法规,较快地查询到自己最迫切需要了解的相关法律条款;可以通过中心QQ群、微信群等与中心专职调解员进行互动交流,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答疑,并开展对当事人心理疏导及调解的前端引导。二是建立联动调解机制。一方面,针对疑难纠纷,中心可以第一时间整合专职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发函邀请相关调解组织调解员参与调解,相关调解组织也可以发函邀请中心调解员参与调解。另一方面,中心采取进驻部门、进驻乡镇的方式与相关调解组织联动化解矛盾纠纷。三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县大调解办为第三方调解中心的主管部门,县司法局、县法院为中心的业务指导部门,定期对中心调解工作进行指导,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均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相关要求进行,做到公正公平中立。
9.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小结 篇九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半年来,泰山社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调解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
泰山社区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经常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群众的来信来访问题,这次我社区根据上级的要求,一是适时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委员会、谈心室、调解室、会议室和办公室,面积达18平方米,二是明确了领导值班制度,每天都有一名社区人员现场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调解制度进一步规范,主要上墙的制度有“社会矛盾调处中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图、调解组织网络图”等规范制度,保证了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多方配合、调解成效显著
社区接待的来信来访很多,到目前为止,已接待来信2封、来访7多次,其中化解了邻里纠纷、婆媳关系纠纷等数起重大矛盾纠纷,为政府分了忧、为群众解了难。
三、围绕党工委中心工作开展工作
调解工作是街道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要为群众服 务,又要为经济服务,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紧紧的 1
围绕党工委工作的中心开展工作,把党的政策宣传好,解释好、贯彻好、落实好。
四、发挥主观能力性,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
调处工作不能被动应付,而要主动出击,根据街道的重点工作、重大活动,归纳具有倾向性、苗头性、普遍性的矛盾进行研究、分析,去伪存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能够做到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每季度调解工作人员组织退休党员、群众学习党的路 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有关来访工作条例,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做到来信有登记、来访有接待、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谋,并自我加压,做到一般上访解决不过午,重点问题解决不过夜,重大问题解决不过三,全心全意为街道服务,为经济服务、为群众服务,做上访人员的贴心人,做一名合格的调解员。
泰山社区
10.学校矛盾纠纷 篇十
门楼寺小学于2015年6月16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学校进行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其它方面的矛盾纠纷排查。现就学校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师与教师矛盾纠纷排查
1.我校有8名教师。我校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各位教师做好安抚工作,宣传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关心他们工作和生活,鼓励他们自立自强。
2.学校与周边居民没有纠纷,相处融洽。
3.我校严格收费标准,没有在收费问题上引发矛盾纠纷的情况。4.我校无因教师、学生发生意外伤亡事件引发矛盾纠纷情况。5.我校无因学校校园和学校周边治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情况。
二、学生与学生矛盾纠纷排查 1.我校无学生矛盾纠纷情况。2.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友爱。
3.我校每天利用校会、班会对师生进行矛盾纠纷教育。4.有应急预案,每期组织学生心理教育。5.我校学生与教师之间无矛盾纠纷。
三、排查整改措施
1、学校日常心里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遵纪守法意识教育、“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
2、制定矛盾纠纷应急工作方案。重点排查制定实用性强的矛盾纠纷应急处理预案,教师熟悉心理学。
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我校的安全工作,使我校的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矛盾纠纷排查情况及整改措施
门楼寺小学 2015年6月16日
2015年门楼寺小学矛盾化解、纠纷排查工作方案
为维护学校稳定,创建平安校园,化解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学校特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中心,从本校实际出发,通过深入排查,摸清各年级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积极措施,集中开展对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我校创造一个和谐安稳的环境,通过一系列措施,力求高效高质的完成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任务。
二、总体目标: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素质和法制观念,减少学生违纪事件,夯实常规管理,保持校园秩序的稳定,强化学校治安保卫工作,实施警校共建,社区共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三、学校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
四、学校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会议制度:每月定期召开由校长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研究分析本单位存在的矛盾和纠纷及不安定的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处置,做到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患于未然。
五、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责任制:校长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各种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任到人,做好疏导、平息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千方百计把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六、发生重、特大紧急情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及时赶赴现场,加强指挥工作,协调有关力量,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和安全职责,做好各项救援、调查和处置工作,把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七、加强行政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严格按时到岗,尽职尽责,及时掌握处理师生中间的矛盾纠纷。
八、学校工会、政教处等部门应经常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举办法制讲座、关工委讲座等对师生进行法制警示教育,教育广大师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增强对不良思想的识别力和抵御力。
九、排查的重点内容:
1、排查、消除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杜绝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不冷静、不理智行为,防止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循序渐进进行教育培养的工作。
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各年级中进行教育管理,通过班主任了解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矛盾,及时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年级长或政教处或副校长室汇报,征求解决问题的意见。
3、各任课教师及其他教职工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和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主动进行教育处理,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告诉班主任或年级长或副校长室汇报。
4、定期召开家长会,征求家长意见,及时调查家长对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存在不满的情绪,解决个别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纠纷。
2015年门楼寺小学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第一条 矛盾纠纷排查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原则。把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调处上来,努力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
(二)坚持依法、及时、就地处理的原则。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过程中,要依照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妥善处理,切实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坚持“小矛盾不出班级,重大矛盾不出校园”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对发生在校园内的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依法果断处置。
(三)坚持教育疏导、防止激化的原则。要注意工作方法和策略,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手段,加强对在校学生的说服教育,解决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第二条 对矛盾较大的重点单位和重点人群,指定责任部门预先落实有关措施,提前化解矛盾。
第三条 定期排查矛盾和纠纷,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掌握各种矛盾纠纷情况。要集中排查,快速反馈,及时采取措施。
第四条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制,将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以及领导干部和责任人。
第五条 对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加大调处力度。
2016年门楼寺小学矛盾纠纷及整改措施
我校对全校进行了两次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的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立即开展了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的全面排查,现将排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安全稳定工作是做好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当前是本学年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日,特别是最近发生的罗山中学事件等各种问题集中显现的关键时期,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当前我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切实树立起了安全稳定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后勤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后勤主任、教导主任、和教师值班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了任务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实施过程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我校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精心的部署,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主管组长负责学校的制度、安全责任的落实、及安全设备设面的排查;教导主任负责师德方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的排查;教务处主任负责学校和周围环境的排查;各班主任负责学生之间矛盾的排查。
(二)、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及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1、在安全教育方面我校组织了全体学生安全教育主题会,并要求各班每周将本班安全方面列入到班会内容中去,排查学生间的矛盾及及时对学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做好班务日志。
2、在排查中我校对师德修养方面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在教师中开展了互评互查活动。
3、对于特殊学生,学校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及特殊儿童档案,及时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动态。
三、安全隐患排查情况。
1、在师德建设方面我校领导班子能够严格执行学校制度,注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并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感恩、养成方面的教育。因此我校教师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问题,都能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工作方面能团结协作。
2、教师与学生方面我校每学期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放在首位。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歧视挖苦学生、严禁各类违反师德规范行为的发生。倡导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良好师风。并能严格实行师德考核制度。教师与学生之间无矛盾,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3、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明显的大矛盾,小矛盾已经经过协调得到化解,在学生中无与社会青年有纠纷的学生,各方面状态良好,无安全隐患。学校与保安、临工之间,教职工家庭、邻里之间均无矛盾纠纷。
4、学校的防火、防盗设施完好能正常使用,各处围墙坚固,无安全方面的隐患。
5、由于学生放学途中有很多家庭盖房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已经和村民及时进行沟通并对学生进行了放学途中的安全教育。
6、我校辅导员安全值班制度完善,并能严格执行。
四、排查整改措施
1、学校日常心里教育和安全管理教育。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遵纪守法意识教育、“三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工作。
2、制定矛盾纠纷应急工作方案。重点排查制定实用性强的矛盾纠纷应急处理预案,教师熟悉心理学。
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查漏补缺,不断巩固我校的安全工作,使我校的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2016年矛盾纠纷及整改措施
【矛盾纠纷防控措施】推荐阅读:
学生矛盾纠纷化解08-14
矛盾纠纷调解记录09-10
信访矛盾纠纷排查10-28
农村土地矛盾纠纷探析06-20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07-08
矛盾纠纷排查研判制度07-10
社区矛盾纠纷分类化解08-14
矛盾纠纷化解经验材料08-23
矛盾纠纷工作制度09-26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