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精选14篇)
1.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一
经济活动分析在电厂管理中的实践和应用
摘要 电厂要实现经济管理,降低成本是关键,通过我们多年的实践,经济活动分析在降低成本方面起到指导性作用。我厂是一区域型热电厂,装机容量2×15+1×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3×75+1×130 t/h,供热面积150万米2。自2001年投产以来,通过经济活动分析,我们总结出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是煤炭,而影响锅炉燃烧效率的是煤炭的挥发份和灰分。供热标煤单耗与锅炉的燃烧效率直接相关,燃烧效率高则供热煤耗低,反之亦然。在煤炭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发电和供热标煤单耗是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运行调节水平的主观因素。
引言
我厂是1998年兴建、2001年投入运行的区域型热电厂,装机容量2×15+1×30MW,配套3×75+1×13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供热面积150万米2,工业蒸汽客户110多家。在热电厂运行初期,发电标煤单耗、供热标煤单耗和厂用电率等各项指标均比较高,经过几年深入研究、不断改进之后,目前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其间经济活动分析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入手:对煤炭成本的分析
影响电厂成本的最主要因素是煤炭,因煤炭成本占到我公司生产成本的90%以上,占到总成本费用的70%左右,所以,煤炭成本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制约煤炭成本的主要有煤价、发电、供热标煤单耗、煤种和煤质的单一性。
1.1 对煤炭价格的控制
煤价由市场控制,我们尽可能采购低价格的煤炭。2004年下半年全国煤炭涨价后,为了避免上涨幅度过大,我们与一家供应商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保证在合同期内煤炭价格是市场最低。这份合同保证了我公司在两年内煤炭价格居于全市同行业较低水平。
1.2 对锅炉燃烧效率的分析
热电厂投产后经过一年的设备试运行,我们总结出影响锅炉效率最重要的煤炭指标是挥发份,摘录一段2002年搞的经济活动分析如下:“通过对我厂锅炉一年来燃煤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燃用挥发份22~27%、热值5200~5700Kcal/Kg、灰份12~16%的山西煤对锅炉效率较高,基本可达到甚至高于设计值。同时,由于灰份较低,锅炉受热面磨损很低,可大大延长设备检修周期。燃用本溪煤,挥发份12~15%,热值5000~5600Kcal/Kg,锅炉效率较低约76%,标煤产汽量不足8.7吨。今冬入厂的山西煤锅炉效率远低于6月份入厂的山西煤,标煤吨煤产汽量约低0.6吨左右,并且,对风帽的磨损也很严重。
11、12月三台炉停炉时由于磨损严重,已更换风帽数百只,更换数量近半,而在此之前从未换过风帽。”所以,在2002年我们提出了煤炭的采购要求:挥发份含量在25%左右、灰份在12~15%之间,以提高锅炉效率。另外灰份高会增加设备磨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锅炉带负荷能力,在高峰负荷时有帮助。但灰份高同时增加了上煤时间和灰渣量,提高了劳动强度,所以应进行控制。另外煤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灰熔点,灰熔点一般应高于1350℃,过低容易结焦,酿成事故,并且焦渣不好清理,处理难度大。另外,煤种不宜过杂,应保持相对的单一或稳定。煤种过杂,锅炉吨标煤产汽量上不去。
1.3 对标煤单耗的分析
在煤炭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发电和供热标煤单耗是影响成本的关键,也是一个体现运行调节水平的主观因素。供热标煤单耗与锅炉的燃烧效率直接相关,燃烧效率高则供热煤耗低,反之宜然。发电标煤单耗则和机组的运行方式、参数的精细化调节程度有关。为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我公司在2002~2003年进行了锅炉经济燃烧的探索,现摘录一段2002年的经济活动分析如下:
“经理论分析,排烟损失在锅炉热损失中占的比例最大,而我厂锅炉的烟气含氧量高时接近10%,这说明空气过量较大,空气过量造成排烟量及排烟温度增加,增加了排烟损失及受热
1面磨损。因此我们提出:减少入炉风量,以降低烟气含氧量,力争降至6%左右。”
“2002年冬季供暖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床温较高,锅炉出力只能到72t/h左右,影响发电量和厂用电率指标的实现。经分析比较,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二次风进行调整,按燃烧份额不同,实行按层布风,使锅炉出力增至77t/h,由此提高发电量。”为降低发电标煤单耗所采取的措施
另外,经过多年运行实践和经济分析后,我厂为降低发电标煤单耗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循环水串供暖改造,因为按照热电分摊比的计算,厂内蒸汽损耗都计算在电比内,所以回收凝汽器的余热,可节省大量蒸汽。在没有采用循环水供暖的2005年,采暖季发电标煤单耗为361.87g/kw.h,采用循环水供暖后的2006年,采暖季发电标煤单耗为270.98g/kw.h,降低了90.89g/kw.h,降幅为25.12%,节约标煤5237.29吨,节约成本323万元,效益非常可观。因两个采暖季机组运行方式基本相同,所以基本能准确反映循环水供暖的效益。因为我们的改造资金不够,所以目前只做到循环水串供,具体做法就是对汽轮机组进行一些小的改造,直接将循环水串到高温水中供暖,这样比较节省投资,但实现的效益不如完全的循环水供暖。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可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2005年我公司扩建了一台25MW的机组。对于热电厂来说,选用大容量、高参数的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比低参数、小机组要好很多,这是在前期机组选型时应该考虑的。在2002年以前,很多地方都喜欢选择12MW的机组建小型热电厂,因为那时煤炭价格低、运行成本低。现在煤炭价格较2003年上涨100%左右,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成为电厂是否盈利的关键,所以应重点考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减小设计的电动机功率与设备匹配以降低厂用电
另外,在设备选型上要求电动机够用就好,一般设计院把电动机都选的比较大,造成浪费。我厂的一期工程基本就是大马拉小车的状态。二期扩建时,我们将设计的电动机功率减小到与设备匹配,这样二期扩建的#4锅炉的厂用电率比#1~#3锅炉低将近3个百分点。5 电动泵的改造
为节省厂用电,我厂将热网电动循环水泵和锅炉给水泵改造为汽动泵,我厂热网循环泵电动机功率为500kw,是全厂最大的电动机,在采暖季厂用电消耗占到总厂用电量的10%左右。2004年将其中一台改为汽动泵,年可降低厂用电率约1个百分点。当然,我认为在热负荷比较高的情况下,采用汽动泵并不一定经济,因为它要占用一定的厂用汽量。从总体和长远来讲,采用变频调速技术改造电动机比较好,节电效益可观,就是设备投资大。6 对费用的控制
除了生产指标外,我们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对费用指标也进行了相应控制。通过制定各部门办公费用指标、交通费用指标、通讯费用指标等,对办公费进行控制。通过制定年初的各项费用预算,对维修费、差旅费、保险费等费用指标进行控制。目前各项费用基本都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职工也逐渐养成了节约的习惯。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活动分析可在企业节约成本、内部挖潜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使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
2.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二
统计分析, 是一项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的工作。统计方法就是实现这种统计分析所要应用的数理统计原理, 例如以样本数据为基准, 进行总体分析, 或者通过测量、描述对产品展开特性分析, 由此建立对应的产品数学模型等。这种数据模型能帮助事业单位对产品的生产、销售进行监督和管理, 从而达到质量监测的目的。根据产品数据模型, 我们更能及时改进产品的质量问题, 改善产品的销售策略。
统计方法从根本上说只是一种决策工具, 但其功能显著体现在实施有效市场预测、预测性方案, 以及开拓销售市场方面。合理地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势必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 财务分析的主要工作方法即是集中数据, 进行各类不同层次的统计分析。财务和统计虽然隶属于两个领域, 但却存在着密切联系, 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在财务分析工作中, 能够简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 扩展财务的职能, 推动财务管理方法的现代化进程。从内容上来说, 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不只是给事业单位提供财务信息, 还包括对事业单位的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可靠的分析和预测。如此一来, 事业单位能够实现对日常经济事物的高效控制, 也利于进一步实现工作质量考核。
二、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 对预算情况实施有效控制
通过对单位预算编制进行考核和分析, 确定单位的预算情况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是否符合财务和会计准则, 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单位的发展需求。在遵循“量力而行, 尽力而为, 开源节流, 统筹兼顾, 保证重点”的工作原则下, 确保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适应于单位的经济发展趋势。另外, 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经常性对比单位生产工作在不同年份的同期数据, 分析为什么会有变化, 这种变化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引导单位有所改进。
(二) 对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展开深入分析
通过构建资产负债表, 了解单位的资产负债即时情况。这份表格能将单位日常业务活动、经营业务所得到经济效益数据化, 将单位的资金流向、周转情况和使用率数据化。根据资产负债表, 可以衡量出单位的负债水平是否合理, 负债承载力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完善的资产负债表还能体现出其他一些问题, 例如存货储备、资产流失情况、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占有率等。
(三) 对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详细分析
单位各项收入、支出都应集中起来反映在收支情况表里。根据收支情况表分析单位现阶段的收入、支出概况, 及时把握各项资金的来源和走向, 了解整体资金的运作, 判断单位的收入与支出是否平衡。根据收支情况表, 我们还能分析单位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核查各项资金的用途是否正当, 单位是否存在滥用资源或者以公谋私的不良现象。
(四) 合理分析财务管理现状。
这项分析措施, 可以通过分析单位的各项管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健全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统计分析方法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 统计人员应当采用适应于本单位的统计分析方法和财务分析模式。要做到这点, 要求统计人员详细了解本单位的业务情况和实际工作环节, 有针对性的应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 指标分析比较法
在统计分析中最常采用的指标是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具有数据直观、反应详细、说服力强的优点, 共有“完成情况、动态、比较、比例”这四种主要类型, 适用于分析实际完成进度, 审评预算计划。它对于分析预算和实际执行力的差值和其成因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要深入分析实际执行力和预算方案的可行性, 那么就需要借助动态相对指标, 通过分析动态相对指标, 对比不同时期的相同指标, 已达到凸显该时期财务状况的目的。
(二) 差额分析法与连环替代法
差额分析法和连环替代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两个主要分析方法, 其构成的指数体系被用以分析财务数据中出现的差值、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三)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可以通过基础数据的比较, 更深入地反映出动态财务状况。这种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法包括有:效率比率、构成比率、相关比率三种具体的分析法内容。可以集中的、系统的反应出单位里不同部门的财务状况。同时这一分析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在同一时间反应不同行业的财务状况也成为了可能。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要获得长足发展, 不但要转变单位职能, 更要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统计分析方法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就越发显得迫在眉睫,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都致力于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实践证明, 这的确能够有效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优化财务管理机制,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分析能力的拓展和深入研究也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开展财务分析, 可积极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管理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特点, 我们应当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特点和发展趋势, 多研究统计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方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 促进统计和财务工作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应斌.统计分析方法在民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01) .
[2]樊秀娟.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 2010 (10) .
3.试论统计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统计 高校 人事管理 现状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177-01
人事统计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重要内容,高校管理中的薪酬制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发展规范等工作都需要统计,人事统计工作中可通过科学、有效的统计方法总结高校发展及变化规律和特点,同时人事统计工作可全面、及时、真实的反映教职员工的变化、组成结构、数量以及分布和发展情况,可以为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实现高校内部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人事制度以及员工薪酬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统计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高校人事管理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将主要针对统计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及具体应用职能进行分析。
1 统计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1.1 各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常出现重复、交叉作业
高校内部人事管理职能部门有很多,但目前很多部门为了尽可能提高部门整体工作效率,都积极引进了一些现代先进软件进行辅助工作。比如人事主管部门应用的是统一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社会保障部门则采用的是社保系统金保工程软件;编制管理部门采用的是编制管理软件;教育主管部门采用的是人事劳资年度报表软件以及教师资格证管理软件;财政主管部门采用的是预算管理软件,还有一些新兴的数据平台。这些系统软件的内容其实很多是重复填报的,但是由于高校并没有设计一个统一的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一些相同的信息数据并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很多基层工作人员由于重复性工作而苦不堪言,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针对每一个管理软件的数据质量也难以确保,因为极易出现人工失误。
1.2 尚未建立完善的统计机构,缺乏高素质人员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充分重视人事统计工作,在人事统计工作实践中,很少配备有专职的统计工作岗位人员,很多统计在职人员都身兼数职,对于他们而言,人事统计工作仅仅是一部分职责,导致人事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强,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统计工作仍属于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大多数高校人事统计人员都是以一种被动、应付的态度来完成来自上级各管理部门下发的劳动工资季度报表、劳动工资统计报表、每年一度的人事统计报表等统计任务。但是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报表。
1.3 基础投入缺乏,极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各大高校管理工作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人事统计工作并没有引起各大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信息基础建设投入相对不足,人事统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低下。而近年来高校人事统计需要处理的数据逐渐增多,但是人事统计工作却并无明显变化,且部分高校领导者为了一己私欲常常会出现虚报、瞒报、漏报等现象,严重影响人事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统计在人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2.1 人事统计服务职能
2.1.1 综合建设服务
各大高校需要评估学生管理、高校办学水平等,都必须依靠详细、系统的指标体系,而每一个评价指标也有相应的要求和标准。为了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筛查、评选,都需要利用人事统计的相关数据作为主要参考依据,能够直观、客观的分析这些评价指标之间的差距,并且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同时,人事统计可准确反映高校津贴发放情况,可为绩效工资考核制度、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1.2 可为高校人事管理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人事统计可量化人事管理工作中的现象,比如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储备、人员规模和变动、机构结构调整、职称构成等诸多内容,通过人事统计的量化准确、全面、及时反映出来,有利于提高人事决策正确性。比如目前各大高校正在执行“岗位聘用制度”,制定了明确的工勤、专技、管理控制目标,要求各大高校应结合当前各岗位人员现状研究出一种最为合理的岗位聘用方案。如果想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必须由人事统计来提供关于人员的准确情况,才可以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 人事统计的监督职能
及时统计监督人员构成情况,便于高校领导者更好地了解高校各岗位人员需求情况,有利于长远规划人才引进计划,提高人才引进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实时监督进行绩效前后,相关工作人员的变化情况,可更好的掌握实施绩效后高校组织管理及结构变化以及人员流动特点,有利于及时发现绩效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减少管理成本。同时人事统计可动态监督高校建设中的相关指标,有利于及时发现高校管理问题,进一步改进、完善高校建设规划,促进高校长久、健康发展。
统计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服务职能以及监督职能,是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必要需求,然而目前高校各管理部位各自为政,统计人员素质低下,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未来各大高校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统计职能。
参考文献
[1]冯蕾.人事统计数据利用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以新疆农业科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0(5).
4.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四
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重庆市渝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侯文川
试论QC小组活动在施工项目
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已有31年之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工程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QC小组活动是群众参加企业质量管理的新发展,是解决施工质量问题,提高施工企业素质的一种好形式,是施工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解决施工现场实际质量问题,改善和提高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活动,至今,仍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取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施工项目管理QC小组活动的开展
1、QC小组活动开展目的
QC小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开展QC小组活动的目的,就是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为目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知识,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去解决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因为工程质量好坏,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归根到底决定于操作过程,决定于直接操作工人。施工项目QC小组的建立,应吸取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参加质量管理,就是强调人的因素来保证施工质量,用施工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组织QC小组活动就是发挥操作工人的聪明才智,结合运用质量管理科学方法,掌握自己操作岗位上的质量规律,并结合日常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有效管理措施和改进工艺。QC小组活动应该紧紧围绕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通过改进质量管理,以达到预防和持续改进的目的。其基本任务就是 1
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质量(包括施工过程质量、成本、文明施工、工期)问题。自觉地开展有关质量的管理和改进活动。
2、QC小组活动内容
⑴做好日常的检查(三检制)测定和管理图表的原始记录; ⑵选择质量活动课题,制定措施及实施计划; 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质量分析活动,提出实施意见; ⑷开展技术业务学习;
⑸参加有关组织的QC成果发表会。进行质量课题活动的顺序: ⑴选定课题的理由; ⑵掌握现状,收集整理数据; ⑶分析问题的原因;
⑷找出诸因素中哪些因素影响最大; ⑸制订对策表;
⑹根据对策表进行现场实施; ⑺与目标进行比较、检查实施结果; ⑻防止问题再发生的措施。
3、QC小组的活动程序
QC小组的活动程序为PDCA循环,就是严格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开展活动。为实现各项目标开展各种层面的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而每一循环均使质量水平提高一步。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PDCA循环,它是“交叉前进、立体上升”的循环。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除各工种为完成某个分项工程或某道工序需做若干个 2
小循环之外,还要注意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即各工种工序不但要有自己的“步步登高”的多次循环,对单位工程而言,各分部工程之间,又必须要形成一个“节节上升”的整体循环,完成总体形象。实践证明严格按照PDCA工作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关键抓得住,原因易查清,措施落得实,成果能巩固,工作有条理,施工质量会得到提高。
QC小组在活动中应注意广泛的群众性和民主性,要通过集体活动,依靠大家想办法出主意,充分发挥小组的群体优势。
二、QC小组活动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的效果
近年来,我公司非常重视QC小组活动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由于QC小组活动的开展,广大员工积极参与QC小组活动,员工的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同时通过QC小组活动,对一些施工工序、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改进。我公司施工项目部QC小组多次获得市级、区级先进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QC小组成果多次获奖,为企业在建筑市场上树立了信誉。
如我公司建造的中渝·滨江一号工程,由于天气和材料原因,填充墙砌体开裂现象严重,业主要求为“精品工程”,为达到其目的,项目成立了QC小组,进行技术攻关。通过QC活动的开展,针对填充墙砌体开裂现象,研究解决对策,制定措施及实施计划,最后使填充墙砌体的施工过程操作准确,控制了填充墙砌体开裂现象。并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标准。QC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改进意识,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该工程在2011年获得了区、市优质工程称号。
大量的实践证明,QC小组活动带有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和完整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能把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不但能取得技术效果,而且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
三、QC小组活动与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融合,是提升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
推行应与全面质量管理有效融合,才能使QC小组活动能广泛、深入地发展,QC小组活动要坚持“小、实、活、新”的原则,结合运用数理统计工具。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必须结合贯彻ISO9001标准,使小组成员充分领会ISO9001标准中8.4数据分析的应用这个要素,运用统计方法对QC活动中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发现各种活动所呈现的反复性,并从中提示出规律的东西,作为判断、决策和解决质量问题的依据,从而预测和控制施工质量。
5.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五
1.1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进行的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与其运行情况的决策、计划、调节并监督与服务的过程,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保证能够取得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与企业的职责是分开的,国家的政府不能直接经营企业,但是却担负着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即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也就是说,目前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的各级政府。
1.2经济信息的概念
6.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六
统计检验方法在教育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教育信息中包含大量的信息,当抽取部分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相关因素的.关系的时候,需要用统计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验证或者对比.根据统计检验的结论,可以指导教学过程,调整方法,促进教学,对教育信息化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论述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运用t-检验和Z-检验的方法对相关教育信息进行分析.
作 者:孙路路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南京,210003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12)分类号:G40-051关键词:统计检验 t-检验 Z-检验 教育信息处理
7.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七
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统计学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逐渐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 利用计算机快速、有效的应用能力, 将统计学所涉及的领域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响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多元统计分析作为一种综合的分析方法, 拥有多种统计分析的方式。其中主要包括了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应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分析的方式。
判别分析, 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要分析方式。将多个不同的样本构造成为一个特别的函数, 根据与样本相关联的量变的变化, 判别分析出想要知道的未知函数属于哪一个所提供的样本。这种通过判断的方式寻找问题答案的分析过程就是判别分析。判别分析在社会中应用广泛, 它涉及了医学、气象、图像识别等多种领域, 用判别数据的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
主成分分析, 是一种归纳、整理、避免重复的分析方式。为了简化复杂的数据, 将多个可变量综合整理为一个整体, 应用新组合的无关变量群体替换原有的相关变量的群体, 经过层层组合, 将多个可变量因素归纳成为少数的主成分群体, 通过少数群体所凸显的主要问题分析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解决因多个相关变量互相干扰所带来的困扰。主成分分析适合解决综合性问题, 将多个可变量数据组合成为一个综合的变量, 逐层递减, 逐渐减少可变量的数据, 最终实现解决复杂问题的愿望。
聚类分析, 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分析方式, 根据它的名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 这是一种将同类属性的可变量因素综合在一起的统计分析方式, 将相同类别、相同性质, 可以互相关联的因素, 合理的归纳在一起, 这就是相互整合的聚类分析。聚类分析作为多元统计分析方式中的一种, 应用图表合理的展示所要分析的数据, 相比较经典统计学而言, 聚类分析更为直观、具体。
二、多元统计分析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实例
(一) 判别分析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
判别分析, 作为一种判断式的分析方式, 在宏观经济中应用广泛。在医学领域、气象预报中, 判别分析是一种主要的数据统计分析方式。
1、判别分析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案例
判别分析对于医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将针对呼吸内科的应用案例, 对判别分析的实际应用进行合理的解释。
如果一个人的肺部产生阴影, 那么可能产生的原因是肺癌、肺结核、乙肝、或者是肺气肿。在不知道具体患有什么病症的前提下, 通过应用判别分析的分析方式, 将多种可能含有的症状综合整理成为一个函数, 然后通过患病者的患病状况, 研究患病者是否含有咳嗽、咳血、发烧、体重减轻等症状, 将患病者的患病状况视为一种可变的因变量, 通过对因变量的统计分析, 研究患病者患有哪一种肺部的疾病。通过这种判别式的数据统计分析方式, 可以合理的分析出患病者属于哪一类的病症结果, 通过对于因变量的分析, 将患者想要了解的未知问题对应的寻找已知的答案, 为医护人员以及病症患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判别分析的方式, 可以提高医护人员解决病症患者医疗问题的速度, 为医疗事业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使真正患有疾病的人员可以在最佳的治疗时间进行医治, 以延长患者的生命, 再次用宝贵的生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使仅仅患有肺气肿的人员, 可以以最快的时间排除自己可能患有癌症或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为患者以及患者家人带来一份安心。判别分析对于医疗事业的影响深远,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判别分析可以提高医疗诊断的效率, 用最快的时间诊断出患者的病情, 为医疗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时间, 促进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2、判别分析在气象预报领域的应用案例
在气象事业中, 可以通过提供多种可知的样本, 例如阴天、雨天、晴天、多云、雾霾天等多种可能出现的天气样本, 将多种天气汇集成的样本制作成为一个总体的函数, 根据气象台所侦察到的多种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对应的放置在已经知道的样本中, 选择最适合的样本作为想要了解的未知函数, 在判别分析的判定下, 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天气状态进行整理, 根据气象观测中显示的风力情况, 云层厚度等所有可变因素, 预判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为未来生活的出行条件提供便利的因素。判别分析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十分的深远, 它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态,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 聚类分析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
聚类分析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范围也是十分的广泛的, 在社会生活的多种领域中都存在聚类分析的统计分析方式。聚类分析, 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它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中国灾害的预报, 聚类分析也同样产生重要的作用, 在预报洪水、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中, 聚类分析的效果要比其他的统计分析效果好很多。作为多元统计分析方式中的一种统计方式, 相对于其他的统计数据分析而言, 聚类分析可以通过图表的展示, 更为直观、明朗的呈现数据的变化过程。
1、聚类分析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状态的分析应用案例
对于我国各个省份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状况, 可以根据聚类分析的方式进行整理、归纳、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的方式, 可以首先将中国各个省份的城市居民生活状态绘制成为一个图标, 将省份的名称以及城市居民的住房建筑物投资、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城市就业人数等多种与城市居民经济水平相关联的可变量数据显示在图标中。可变量数据经过整理后, 再次简化数据, 将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 使数据的图表呈现方式更加直观。经过合理整理后, 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分析方式, 将相关联的样本进行分类, 将中国各个省份分成不同的类别。通过聚类分析的方式, 可以直观、清楚的将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出来, 方便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进行宏观调控, 使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可以得以改善、提高。
宏观经济, 是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及经济运营状态, 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的掌控及其调整, 直接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多元统计分析作为一种统计、分析数据的方式, 可以根据过去原有的陈旧数据, 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从现有的数据中, 分析未来数据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于数据的掌握情况, 可以改善社会中多种领域范围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由经典统计分析分支出来的多元统计分析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善、提高。经过时间与实践的探索, 多元统计分析衍生出主成分分析方式、聚类分析方式、判别分析方式、对应分析方式等多种分析方式, 这些统计分析方式涉及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 在宏观经济的应用中影响着社会中医学、科技、农业、电子科技等行业的发展状况, 对社会的总体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确的数据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方式满足社会发展中的多种发展需求, 促进社会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升。
摘要:多元统计分析作为经典统计学发展中的重要分支, 对社会宏观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影响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的状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多元经济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 探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宏观经济,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1]朱小梅.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0) :5-6
[2]刘君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 (中旬) , 2015, (7) :168
8.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八
■ 定额编制中统计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的应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采用国家GB/T4754—2002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该标准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重要国家统计分类标准,依据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经济活动的类别进行标准分类。行业分类标准共分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并对每一个类都按层次编制了代码。
统计上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暂行标准由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制定,适用于统计上对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企业划分规模。该标准以法人企业作为划分规模的对象,以从业人员数、销售额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为划分依据,规定大型和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各项条件的下限指标,若其中一项达不到则下划一档;对企业规模的认定,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上年统计年报进行划分。
统计分类标准化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用水定额编制中采用国家制定的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为规范统计分组,满足对统计信息管理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用水定额编制涉及面广、行业特征强的特点,保证用水定额的通用性与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 定额分析中统计指标体系的应用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用水定额分为工业部分和城市生活部分。常用的工业用水分析指标有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工艺水回用率、锅炉蒸汽冷凝水回用率、单位产值新水量、单位产品新水量。其中单位产值新水量是指每生产一万元工业产值的产品所需要的新鲜水量,而单位产品新水量指每生产单位数量的工业产品所需要的新水量。这两项指标为独立性指标,能客观地反映出新鲜水使用的多少,能够有效地限定新水的使用情况。但是,单位产值新水量反映的问题比较笼统,可比性较差,可作为综合性的指标,而单位产品新水量却能直观、系统、全面地反映出用水效果,并有较强的可比性,在使用中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执行中,应以单位产品新水量为主,以单位产值新水量为辅,只有针对产品零碎、杂乱的轻工、电子等企业使用单位产值新水量定额,而对于广大企业的多数产品,则使用单位产品新水量定额。
城市生活用水分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城市公共用水。居民生活用水考核指标大多采用人均日用新水量,并根据楼房、平房、有无上下水及洗浴装置、热水供应等不同的居住条件规定各不相同的用水标准。公共用水考核指标采用人均日用新水量、床均日用新水量、万元营业额日用新水量、单位面积日用新水量等指标。
■ 定额编制中统计表式设计的应用
由于城市用水定额涉及行业、产品众多,编制用水定额项目繁杂,因此统计表式设计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统计表设计总的要求是:简练、明确、实用、美观,便于比较。标题设计要简练,统计表的总标题,横栏、纵栏标题应简明扼要,以简练而又准确的文字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资料所属的空间和时间范围。计量单位要明确,统计表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如果表中各栏的指标数值计量单位不同,可在横行标题后添一列计量单位。为保证统计资料的科学性与严肃性,必要时统计表应加注解或说明。统计表应设计成由纵横交叉线条组成的长方形表格,长与宽之间保持适当的比例,表的上下端应以粗线绘制,表内纵横线以细线绘制,做到美观大方。城市用水定额工业部分按行业大类单设表格,共有分类代码、类别名称、产品名称、单位、新水定额、生产规模、调整系数、备注等项目,形式整齐划一,便于比较。城镇生活部分也按行业大类单设表格,共有行业代码、类别名称、项目、单位、新水定额、调整系数、备注等项,涵盖了城市生活用水的各个类别。
■ 定额实施中统计调查方法的应用
1.访谈法。访谈法是由访谈者根据调查研究所确定的要求与目的,按照访谈提纲或问卷,通过个别访问或集体交谈的方式,系统而有计划地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在用水计划调查核定工作中,既可以主要依靠访谈法搜集资料,也可以将访谈法与其他方法结合运用,而且后者往往效果更佳。
2.观察法。观察法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收集到真实可靠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运用观察法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如实记录与调查目的和计划有关的一切客观情况,决不能因为个人好恶或长官意志任意歪曲事实,一定要真实、全面、系统地说明有关情况。
(2)全方位原则。社会中绝大多数事物都是由多层次、多变量所构成的。因此,我们在实施观察法时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有关调查主题的一切客观情况进行全面、立体的观察。
(3)求真务本原则。观察法除了要求观察必须全面外,还要求观察做到“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
(4)法律和道德伦理原则。和其他的一些统计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宗教场所观察时,还要遵守一些特殊的法律、政策、风俗习惯和教规等。
■ 定额制定中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1.经验法。亦称直观判断法,运用专家(有关业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统称)的经验和判断能力,通过逻辑思维,综合相关信息、资料和数据,提出定量估计值的方法。
2.统计分析法。是把用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均值、概率分布等确定合理用水定额的方法。
3.类比法。以用水条件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及典型定额为基准,分析出类比关系,类比出相应定额。
4.技术测定法。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测分析确定用水定额的方法,如采用以水平衡测试为依据,经用水分析后确定定额。
5.理论计算法。根据用水技术要求和设计水量,用理论公式计算生产用水数量而确定定额的方法。
9.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九
摘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量逐渐增大,这样提高了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村经济管理,可以大幅提升管理的效果。对此,本文立足高中生角度,对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现状做了简单介绍,然后提出了一些看法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手段;建议
长久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命脉所在,对农村经济予以管理是维系国家发展的根本。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形势的变化,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陷入到了一定困境,一些农业经济发展上出现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导致农业经济受损。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村经济管理进行革新优化,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成效质量,为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并未达到预期,而且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地区的农村,由于经济水平发展的差异,导致信息化的经济管理也存在水平上的差异。综合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管理的实情来看,目前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化网络。信息化网络是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信息化网络的建设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不仅基础设施缺乏,而且网络规模较小,无法达到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就导致不少地区的经济管理工作还是需要依赖人力,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错。第二,信息化管理的成本较高。农村和城市最大的区别就是农村人口分散度很高,基本上是这个地方一群人,那个地方一群人,分散程度高,就导致信息网络建设的成本投入很大。而在这方面,政府资金投入还是有限的,对于资金缺口则需要农村人民自己补齐。但是大多数农民对于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不愿意缴纳这些费用,从而在较高的成本下,导致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发展进度较慢。第三,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要实现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在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人才流向基本是从小城市流往大城市,而农村地区更不可能吸引到高水平的人才了。没有了专业人才的`支持,就使得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一直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进行,工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不是很好。比如在农业经济信息统计这方面,缺乏专业性的统计人才,就容易导致经济统计数据出现失真的问题,无法准确反映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各部门合作,推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对于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缓慢的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相互协作,群策群力,推动信息网络的建设。首先,规划部门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网络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使信息网络建设覆盖农村的绝大部分民众。其次,建设部门在信息网络的建设中,要注意质量的控制,严把质量关,确保建设质量较高,能够让信息网络高质高效发挥作用。
(二)吸引企业投资,有效解决资金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成本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而且无法改变。鉴于这种情况,就可以吸引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尤其是农业相关企业,引导这些企业和农户达成合作,然后出资进行经济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由此不仅可以解决成本问题,也让农民和企业实现了联动,对于经济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三)加强专业人才的吸收引进工作
农村对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部门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专业人才吸收引进。一方面要做好大学生回流已经,建立起农村经济管理大学生基地,挖掘大学生人才资源。另一方面要通过内部培训挖掘人才,针对目前的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队伍,要展开专业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加高等级的工作技能。同时,也可以从相关部门选拔人才,组成预备人才梯队,保证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才充足。
(四)要对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创新
当前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形式产生,这些新媒体给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开辟一些便捷的渠道,因此要对这些手段加以创新,使其能够运用在经济管理工作当中。比如,微信公众平台,目前手机在农村已经普及,由此就可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建立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阵地,通过微信实现信息的采集和传递,这样就可以减少基础信息网络建设的繁杂工作。此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信息化手段,扩大农村经济信息管理的渠道范围。
三、结束语
在农村经济的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些不足,比如基础网络建设不完善,成本高等问题。对此,要加强各部门合作、吸引企业投资、展开人才培养和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最大程度推动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市场,,(47):225-226.
[2]慕海菊,陈维兴.信息化手段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OL].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7):21.
10.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
【摘 要】文章首先针对金融数学的概念和应用进行分析,而后进一步在此基础之上,对于确定性数学方法和不确定性数学方法的应用特征展开分析,能够帮助实现对金融领域数学学科应用状况的简要了解。
【关键词】数学;金融;经济;分析
金融市场的存在与发展历史悠久,但是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在对数学的运用方面,一直都进展缓慢。这种滞后的进展来源于多个方面,但最为主要的方面在于,金融交易活动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因素,其中人的因素占据了大部分,诸如心理因素等,都造成了金融工作环境中的复杂特征,进一步妨碍了金融领域中数学参与的进展。
一、金融数学的概念与应用
随着金融体系自身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已经不同以往而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与传统的金融体系相比,现代金融学开始将诸多学科包容到这一体系中来,其中不仅仅有经济学和数学,也包括了诸如心理行为学和社会学等,在重视人的心理以及行为变化的基础上,开始采用数学的方法展开对于金融学的分析。而所有这一切,都在20世纪后期不断涌现出来,一方面,更多的适当的数学方法开始应用在金融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另一方面,这些金融问题也向数学和统计学提出了实践环境中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这样的推动力量,促成了金融学和数学的融合,并且逐步形成新的学科,即金融数学。在这个新的学科领域中,现代数学工具的.大量应用成为不容忽视的特征,并且进一步推动着金融与数学的融合,并且数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为金融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容置疑的支持。
从广义的角度看,金融数学是指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金融经济运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而从狭义而言,其主要作用于不确定条件下的证券组合选择和资产定价理论。从应用特征和方法的角度看,金融数学通过随机控制、分析、微分、规划、统计、非线性与线性分析等方法,来处理金融环境中收益优化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并且用于处理在金融市场存在失衡特征的情况之下,实现金融风险的综合管理。具体而言,金融数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如下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在金融投资与收益的应用方面,任何与预期实际收益存在的偏离,都可以视为金融风险,必然会对发展构成进一步的影响,通常会选用不确定行数学方法和确定性数学方法来实现对于金融风险的测度。在这样的数学体系中,不确定数学理论负责将投资期间可能损失或收益抽象的随机量,借助方差、数学期望与标准差进行衡量,而确定性数学方法则借助于风险环境中各项指标确定数学变量,并且进一步利用相互关系把数学公式、函数、模型表示出来,最终实现对于风险的控制,协调交易市场环境。其次,数学在金融预测与决策的应用同样不容忽视。考虑到金融交易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对未来的通胀率、存款余额、保贴率进行有效的预测,对于决策者的决策优化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价值。对于这一方面,通常会采用最小乘二、修正指数、二次、一次、三次指数、三点法、两步预测、曲线预测等方法来展开预测,并且采用诸如边际分析、无差异曲线、规划决策、极值选优、最小成本、最大产量、期望值法等来实现决策支持。
二、金融数学的理论框架与应用
从金融数学内部方法应用的角度看,其所涉及到的数学工具种类繁多,并且在研究领域各有所长,诸如随机分析、微分对策、随机控制、数理统计、泛函分析、数学规划、鞅理论、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非线性分析、分形几何等都是该领域中常见的分析方法。甚至于在当前信息技术空前发达,计算机运算能力不断提升的整体背景之下,神经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更为复杂的边缘学科,也开始出现在金融领域之中,在期货市场的仿真研究中,遗传算法也因此屡见不鲜。对于这样的应用,金融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共同构建起了其框架结构,并且产生了金融数学在应用环境中所产生的若干分支,包括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套利定价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套期保值理论以及期权定价理论等几个主要方面。
限于篇幅因素,本文仅对常用的数学方法中的不确定行数学方法和确定性数学方法的应用进行阐述。由于这二者主要用于实现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以及收益的??化,因此在金融环境中的应用最为频繁,其发展也相对成熟。
确定性数学方法主要负责通过对金融投资环境中的各种风险因索确立起评估指标,并且展开进一步的分析,最终将这些因素,以及其中相应的关系抽象成确定性的数学变量和计算公式或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演算得出数值结果,用以衡量金融投资的风向。债券收益率、债券价格、股票价格和股票指数是投资风险分析的常用指标,都是确定性数学方法应用所产生的综合性评价结果。但是如果只是采用确定性数学方法,是不能够准确对所有的风险因素以及其间的复杂关系展开全面切实的描述的。因为在金融环境之中,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并且想要对一个金融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应当划定对应的研究目标系统边界,而这个边界的确定,以及对边界内部变量的确定,其准确程度本身都会存在偏差。因此不确定性数学方法,从统计的角度,形成对于确定性数学方法的有效补充,意义重大。不确定性数学方法通过注入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方法展开,其最基本的应用在于将投资过程的可能损失或收益率抽象为随机变量, 然后用数学期望和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可能损失或收益率的平均值和波动性,并且进一步实现降低风险的目标。
三、结论
对于金融领域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长足进展。除了上述方法以外,马尔可夫预测法以及卡尔曼滤波法等,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作用。实际分析工作中,数学的价值已经毋庸置疑,得到广泛认可,未来的发展,必然会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深入,为金融领域的控制提供坚实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开菊.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3).
11.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质量控制;重要性;措施;分析
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建筑工程从业人员,要认识到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熟练掌握质量控制的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质量控制,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保驾护航。
一、建筑工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的含义
所谓质量控制,是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技术和活动。在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要涵盖整个工程的各个环节,从细节入手,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质量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标准四大原则。
以人为本,就是重视人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人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质量第一是质量控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质量控制的直接目的。建筑物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势必会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之前,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出正确的预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把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科学迅速的应急方案,确保问题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彻底解决,保证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照国家标准来判断建筑物是否合格,杜绝偷工减料现象。
(二)现存的质量控制问题
现存的质量控制问题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前和建筑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前还没有办理施工的有关手续,施工的项目、图纸以及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工人的技术水平等也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擅自开工,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些施工单位由于管理、工人素质等原因,在施工过程中不严格遵守国家的质量标准,存在着偷工减料、盲目缩短工期等问题。此外,政府的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处罚力度远远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未能对建筑单位和直接负责人作出公平公正的处罚,致使一切单位和个人仍然存在侥幸心理,不能高度重视工程质量。
(三)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就建筑工程本身而言,施工工序和项目十分庞杂,而施工的周期却很短。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项高质量的建筑工程,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公司而言,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严把质量关,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让客户满意,获得经济效益,让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二、质量控制的具体步骤
根据建筑工程的先后施工顺序,我们可以将质量控制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针对建筑工程在施工开始之前准备工作提出的,主要包括办理有关手续、全面检查施工材料、图纸审计和技术交底等。具体内容如下。
1.制定项目质量方案
质量方案的制定应由项目经理计划和组织,有专业团队制定方案细则。质量方案应该科学、全面,覆盖建筑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并将质量方案通知到每一个建筑工人。明确责任制度,责任到人,组织质量监督小组和制定详细的奖惩规定。
2.了解工程项目
在施工开始之前,有关人员要了解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和占地面积。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吸收借鉴其他建筑单位或建筑项目的经验,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
3.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施工单位应该选派专人对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等进行质量控制。对于钢筋水泥等重要的建筑材料,要反复查看和核对这些材料的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明、质量检验报告以及复检报告等,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进口材料还应检查进口许可,并测试化学成分是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不使用厂家不明,没有合格证明的材料。
4.图纸审核
在建筑工程开工之前,工程师或相关技术人员应从施工角度和工程质量角度,仔细分析施工图纸,针对施工图纸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有效的修改意见。
(二)事中控制
所谓事中控制,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跟踪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把质量关,不忽视任何一个质量死角。比如说在进行钢筋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方向、顺序、电流、速度,以减少材料的变形。在焊接金属构件时,应先焊立,后焊平;先焊短,后焊长;先焊对接缝,再焊搭接缝,从中间到两边,从里到外进行焊接。
2.慎重修改图纸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图纸进行修改,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确保修改的正确性,在通过审核之后,方可发布执行。
3.检查验收
每一道工序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质检人员签发质量合格单,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对于重要的材料、建筑构配件、工序等需要进行复检,确保工程质量。
4.推行责任制
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有专人负责质量控制,推行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复检制度和奖惩制度,做好交接工作,对于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解决,对责任人作出处罚。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主要是指验收工作。验收工作可以分为分部验收和竣工验收。分部验收是指施工的过程中期验收。竣工验收是指工程结束之后的整体验收。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不符合国家要求时,建筑单位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确保工程的如期竣工。
三、有效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建议
第一,全面落实样板制度。实践证明,实行样板制度给施工人员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实物标准,有助于施工人员把握实际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建筑工人的整体素质,减少普遍性操作错误的发生。
第二,加大工地现场的巡查力度。对于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改进,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出现。
第三,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农民工、临时工占到建筑施工队总人数的60%以上。在工地现场直接参与建筑施工的工人中,70%以上都是临时用工性质的农民工。农民工缺乏专业知识,操作水平良莠不齐,无法保障建筑工程的竣工质量。在正式开工前,建筑施工队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术、工地纪律、职业道德、质量监控等多个方面,要对参与培训的有关人员进行结业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目的是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从人员素质方面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竣工质量和使用年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从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个方面做好質量监控工作。把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要充分重视每道工序、每个细节;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质量问题,严把质量关,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竣工。
参考文献:
[1]张红飞.论房屋建筑工程分析及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投资,2012(03).
[2]王建军.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2012(09).
12.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统计预测,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预测
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但是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离不开统计工作的支持。本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借鉴其他学者对于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结合统计方法以及统计软件 (Ex-cel、SAS和Eviews) 对企业某一指标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 再将其与多因素结合进行回归分析预测, 两种统计预测方法相结合, 使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自身和市场能够做出准确评估。
(一) 时间序列分析法。序列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并且具有某种统计规律。企业在发展中的经营管理决策往往需要分析企业的历史发展情况, 并且与其现状相结合, 找出序列值的统计规律, 预测发展趋势, 进而避免随机因素的发生使得管理者做出错误的管理决策。
1、数据的采集。此处选取中国农业银行1979~2012 年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下文直接用各项存款来指代) 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数据如1 所示。 (表1)
2、非平稳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法。使用SAS绘制1979年至2012年各项存款的时序图, 如图1所示。 (图1, x=各项存款) 根据时序图 (图1) 从时序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序列蕴含着曲线递增的长期趋势, 属于非平稳序列, 可以利用曲线模型来对其进行拟合。对时间序列进行曲线拟合是通过SAS系统中的NLIN过程实现的。对1979~2012年34个观测值进行非线性趋势拟合 (NLIN) 。在NLIN过程中一共允许选择五种迭代方法, 它们分别是:牛顿迭代法 (NEWTON) 、高斯迭代法 (GAUSS) 、马科特迭代法 (MARQUARDT) 、梯度法 (GRANDI-ENT) 、错位法 (DUD) , 其中前三种迭代法的迭代功能强于后两种, 此处对该序列使用高斯迭代法 (GAUSS) , 拟合的模型结构为“x=abt”, 待估参数的迭代初始值为“a=1.2, b=1.1”, 通过SAS系统进行NLIN过程, 得出本次迭代收敛, 得到的拟合模型为:xt=656.4×1.1635t+εt。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拟合效果, 将原序列值和拟合值联合作图, SAS输出结果如图2, 图中红色曲线为原序列的观察值, 黑点曲线为拟合值。通过该图可以看出拟合的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再通过拟合的曲线进行下一期的预测 (即2013 年各项存款) , 可以从SAS的输出结果中得出2013 年的预测值为131673.2011 亿元。如果想继续预测2014 年的各项存款余额, 可以直接利用xt=656.4×1.1635t+εt对其进行预测。 (图2)
根据拟合模型和实际观测值可以计算出估计标准误差为:
在9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 其预测的近似置信区间为:
即在131102.5645 亿元至132243.8377 亿元之间。
(二) 回归分析预测法。回归分析是应用极其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它基于观测数据建立变量间适当的依赖关系, 以分析数据内在规律, 并可用于预报、控制等问题。
1、数据的采集。此处仍对中国农业银行1979~2012 年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Y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再选取4 个影响各项存款的因素, 即国内生产总值X1, 进出口总额X2, 财政收入X3, 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X4对其进行回归分析。运用EViews来对其进行回归分析, 以预测中国农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在未来时期的规模和水平。 (表2) 其中: (1) 1995年4月, 农业发展银行部分业务划转农业银行, 故自1998年4月起, “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数据为常规、专项业务合并数据; (2) 1995年8月,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将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 其业务管理和金融监管分别由农村信用社联社和中国人民银行承担。1995年年底, 农村信用社以省为单位正式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故自1996年结转数起, 各项存款不再包括信用社以及信用社存款准备金, 1996年各项存款转数为6939.43亿元, 此处1996年各项存款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银行境内合计人民币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各项储蓄时间序列比较分析表; (3) 1981~198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平均发展速度为, 1979年和198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是在1981年数据的基础上按平均速度推算得到的; (4) 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来自于中商情报网以及SMM网讯。
2、计算相关系数。根据表2 的数据, 利用Eviews的corre-lations分析功能, 我们可以得到相关系数表。 (表3) 表3 第一列表明, 各项存款余额与其四个因素之间, 均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关系。据此, 可以建立以各影响为自变量的一元或多元回归模型。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各项存款余额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形式, 可以利用Eviews来绘制相关散点图。
3、建立一元回归组合预测模型。由于相关系数与相关图一致表明, 若进行各项存款余额一元的回归预测, 可选择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指标作自变量, 建立直线回归模型。也可以先分别用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一元回归预测, 然后构建一元回归组合预测模型。
根据数据资料, 利用Eviews对各项存款余额与各主要对各项存款余额 (因变量) 与国内生产总值 (自变量) 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分析结果, 如表4 所示。 (表4) 分析结果表明, 回归方程为y1=0.213750x1-1870.225, 它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 将影响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增加0.213750 亿元。
对该回归方程进行数理检验: (1) 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 (t检验) :由于tyx1=77.58350>t0.025, 32=2.0369, 所以检验表明中国农业银行各项存款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显著的; (2) 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F检验) :由于F=6019.200>F0.05 (1, 31) =4.152, 所以检验表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是显著的; (3)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即r2检验) :从以上Eviews分析结果可见, 中国农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和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为r=0.997352391, 可决系数r2=0.994712, 修改后的可决系数为0.994547, 这表明所拟合的回归方程是优良的, 可用于回归预测。
同理, 可知各项存款余额与进出口额、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之间均通过相关系数显著性、回归方程显著性及拟合优度等检验, 并得到如下一元回归方程和估计标准误差:各项存款余额与进出口总额回归方程为y2=0.402196x2+146.3625, 估计标准误差为5354.005;各项存款余额与财政收入回归方程为y3=0.980909x3+1914.656, 估计标准误差为3941.889;各项存款余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回归方程为y4=0.317748x4+3464.002, 估计标准误差为4824.353。
根据上述分析, 已知分别以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为自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其预测标准误差依次 (按模型y1、y2、y3、y4排列) 为:2261.308、5354.005、3941.889、4824.353, 将标准误差与因变量平均数23100.374 (785412.71/34=23100.374) 比较计算相对误差指标 (误差比率) 可知, 一元回归方程中y2误差率最小, y1误差率最大。将预测方程按误差率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y1、y3、y4、y2。
根据统计学5 和预测学6 理论, 预测模型的误差越小, 其预测精度则越高, 可靠性越强。这里可根据误差比率系数来确定各模型在组合预测中的权数。
一元回归方程之间误差指标的比例是:9.79%∶23.18%∶17.06%∶20.88%=1∶2.3677∶1.7426∶2.1328。
设总权数为1, 误差最小的y1的权数为x, 按误差率比例分配权数则有:, 即:x+0.4224x+0.5739x+0.4689x=1
解得:x=0.4056, 即y1的权数是0.4056, y3的权数0.1713, y4的权数是0.2328, y2的权数是0.1902。
设y为组合预测值则有:
y=0.4056y1+0.1902y2+0.1713y3+0.2328y4
为了比较稳妥地反映各个自变量当前变动趋势, 我们主张用最近三年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预测期自变量的值。如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值推算 (设预测期为2013年) :近三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2013年预测值为519322×1.1506=597531.8932 (亿元) 。
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进出口总额2013 年预测值为285043.4106 亿元、财政收入2013 年预测值为140112.2447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2013 年预测值为428863.5425 亿元。
将各自变量2013 年的预测值代入相应的一元回归预测模型,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4 个一元回归预测值:y1=0.213750x1-1870.225 =125852.2172 (亿元) ;y2=114789.6821 (亿元) ;y3=139352.0178 (亿元) ;y4=139734.5349 (亿元) 。
将y1、y2、y3、y4代入上述的组合预测数学模型, 我们可以对2013 年中国农业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作出如下预测:
y=0.4056y1+0.1902y2+0.1713y3+0.2328y4=129279.8572 (亿元)
本文的时间序列分析和回归分析对2013 年中国农业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预测分别为131673.2011 亿元和129279.9095 亿元。据调查, 由中国农业银行2013 年前三季度报告可知10 月31 日中国农业银行年末各项存款为118025.44亿元。根据比较, 回归分析的预测数据更加接近实际情况。
时间序列分析法主要优点是考虑时间序列发展趋势, 使预测结果能更好地符合实际, 但是忽略了其他因素对观测指标的影响。使用该方法的关键是根据企业发展情况, 选择适当的时间序列模型预测该企业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性, 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而回归分析预测则可以将与企业有关的经济指标或有影响的指标放在一起进行相关的分析比较, 为企业管理决策者寻找促进和阻碍企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供了依据, 及时地为企业未来制定有效的、明确的发展计划。
参考文献
[1]杜家龙.国内生产总值回归预测新探[J].统计与决策, 2013.9.
[2]王春峰, 万海晖, 张维.组合预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 1991.1.
[3]徐国祥.统计预测方法的特点研究[J].Statistical Research, 1999.2.
[4]庞皓.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计量经济学 (第二版) , 2012.
[5]黄民文, 朱建平.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13.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三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经济学与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各种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不仅对学校管理者管理学校帮助很大,对大学生自身的校园生活帮助很大,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走向社会应聘、劳动关系的处理也有指导意义。本文就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对学校管理学生、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作用进行探讨。
现在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主要有六种:
1、“抽屉式”管理:在现代管理中,它也叫做“职务分析”。当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大中型企业,都非常重视“抽屉式”管理和职位分类,并且都在“抽屉式”管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建立了职位分类制度。
2、危机式管理: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为改变状况,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曾经掀起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
3、一分钟管理: 目前,西方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一分钟”管理法则,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内容为: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及一分钟惩罚。
4、破格式管理:在企业诸多管理中,最终都通过对人事的管理达到变革创新的目的。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5、“和拢”表示管理必须强调个人和整体的配合,创造整体和个体的高度和谐。在管理中,欧美企业主要强调个人奋斗,促使不同的管理相互融洽借鉴。
6、走动式管理:这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它主要是指企业主管体察民意,了解实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这种管理风格,已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上述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可以发挥一下几个作用,指导学校如何管理好学生,学生如何管理好自身的发展。
1、大学生要具备管理自我的能力,首先要具备基本理论,大学生可以从很多突进学习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书的话很多,不过你通过网络就可以搜到很多实用的教材,一般从几大模块出发来寻找,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薪酬、考核(KPI、BSC等)、培训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胜任力模型等,最好是有学到什么概念就上网去找相应的PPT课件或者文章,这样才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可以观看杜拉拉升职记等影片,从实践中理解更多。把自身当做人力资源,制定合理的计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对自己进行管理和开发。
2、实施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实践组建高效学生干部队伍借鉴实施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科学实践,以提高干部队伍遴选效率,增加准确性,为后续的各项学生工作开展铺平道路。学生干部是辅导员进行大学生管理的左膀右臂,一个高效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学生管理活动的开展和实施有着巨大的榜样作用。目前,干部遴选过程中的主观成分过大,科学性欠缺,往往造成学生干部遴选结果的偏差,学生干部队伍工作效率折扣,干部集体形象受损,极大的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甚至造成大学生干部队伍与普通学生的脱节和代沟。
3、借鉴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理论对大学生社团组织进行变革班级、宿舍、社团组织等都是大学生团体组织,目前的大学生组织结构基本保持着多年的延承,但是,社会发展不断加速,大学生特点趋于多元化、时代化,很多原有的组织结构基本失去作用或是严重阻碍组织发展。我们需要借鉴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理论对当前大学生及其群体特点进行细致的系统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结构变革,使组织结构更适应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
4、应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法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开发基本过程类似于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具有巨大的借鉴和实践空间。但是,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开发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简单通过大学生业余活动、社会实践等载体来进行潜性培养,大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往往出现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盲目动机。如果引进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法,明确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培训与开发程序、实施严格培训过程,那么将极大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针对性和效率。
5、在大学生勤工俭学、助学等领域实施薪酬管理实践
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多,在校生通过学校组织的各项助学、勤工助学岗位进行自助和能力提高实践,但是,薪酬的设定却出
现明显的不科学现象,并没有实现薪酬分配的效率原则,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塑造了不良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虽然暂时解决了物质的贫穷,却用形成了态度的错误培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科学的薪酬管理将直接培养大学生良性竞争意识,提高助学与服务校园的效率和效果。
6、在大学生管理上实施全面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目前,虽然高等教育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借鉴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缺乏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学生管理的系统性研究和实践。大学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大学生管理上实施全面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将结合相关理论教育,从实践环节深化大学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使大学生从相关的被管理实践中适应、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方法。同时实现大学生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
学校有选择地借用企业的管理方法来管理学生,有利于实现大学生毕业后角色转换期和不良症状的减弱或消除,直接与社会化人力资源管理接轨;学生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对自我进行管理,有利于完善自己的学习、工作能力,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学习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并且运用于实践,促进了学校和学生的双向发展。参考文献
1、王云丽《.论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引导要要要兼论大学生人力资源化》
14.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十四
2008-06-11 14:37:49 | 来源:烟台税务局 | 作者:
office软件是计算机装机必备软件,普及面广,操作相对简单。该软件中的excel和access数据库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充分利用其功能,可以极大地提高税收管理工作中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它可以应用于日常税收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税收统计方面的应用这里所说的税收统计不仅仅局限于计统部门的统计,是包含计统、征管、税政等方面的广义的统计。日常税收工作的统计分析往往涉及到很多税收数据,使用较为原始的方法,费时又费力,如果使用高级语言数据库则会遇到技术瓶颈,无法突破。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对相关的税收数据进行加工,省时省力,又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支持。例如税收排名统计,按照老办法需要从CTAIS中分类导出入库数据,然后再使用分类汇总等办法进行统计,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使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五分钟内就能作出相同效果的统计结果。同理使用该方法对其他会统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将以往需要一到两天才能处理完的统计工作,在半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完成。
再例如基层局流转税管理人员每月初都需要报送“增值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统计表”。该表内容复杂,既涉及企业申报信息,又涉及企业入库信息,同时还需要综合减免税审批、政策性退税等信息。如果使用综合征管软件提供的明细查询功能,要在4-5个模块中进行分户查询,然后再将查询出的数据填入表中,既费时又费力。对于享受优惠政策企业较多的单位,填制该表需要半天或更长的时间,并且容易遗漏出错。将access系统的“设计”与excel表中“数据透视表(图)”结合起来,就可以轻松实现上述要求,整个过程同样仅需要5分钟,数百倍提高工作效率。
二、日常税收管理工作方面的应用日常税收管理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如行业税负、单个纳税人税负、所得税贡献率、税收预警系统的预警指标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等。以往只能使用人海战术,到相关系统中查询数据,然后汇总,及时性、准确性较差,不能及时地反映征管质量、税源监控的情况。运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税收预警系统中,一户纳税人可能在不同的预警期间出现多个预警指标,预警信息比较分散,找起来比较麻烦,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就可以很快地将该户纳税人不同预警期间的所有预警指标集中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预警指标落实工作的针对性。
再例如,税负分析是日常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可以非常便捷的计算出一个单位的所有纳税人不同纳税期间的税负及行业税负,并进行排序。
三、税务稽查,纳税评估方面的应用。
CTAIS上线后,税务机关拥有了纳税人越来越多的信息。如何高效快捷准确地利用这些海量的信息为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服务是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利用office中的excel和access数据库强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选案方面的应用。税务机关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选案标准,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从CTAIS数据库、金税工程及税收预警系统中就可以很快选出待检查对象。
例如,将一个行业税负低于一定标准,销售收入、税收收入、存货变动大于一定标准的纳税人作为选案标准。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就可以快速准确地选出符合条件的待检查对象。
2、税务稽查和评估过程中的应用。对稽查和评估对象进行稽查和评估时,有大量的计算、统计、分析工作要做。如,试算平衡、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完工产品入库单位成本、产成品出库单位成本、产品成本的结转等等。利用office数据处理方法都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结果。
例如税务局对一户汽车生产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时,在对其车辆成本进行核查时,从企业的电子帐中调取了车辆组装零件的明细,运用office 数据处理方法,还原出了每一辆车的零件使用情况,发现有许多出库零件未用到车辆上,车辆成本核算不准确,存在销售零部件不计收入的问题。
四、office 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势
(一)即时性强。税务机关可以根据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需要,随时进行数据处理。
(二)操作简单,易学实用。进行相对复杂的数据处理时,不用编程,特别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
(三)数据处理功能强大。可以将大量的、分散在CTAIS、金税工程及税负预警系统的纳税人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纵向、横向比对分析。并且可以实现比较复杂的明细查询功能。
(四)高效便捷准确。日常税收征管的数据处理五分钟左右即可完成,相对复杂的数据处理半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数百倍提高工作效率。
(五)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税收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征收、管理、稽查、评估到量化指标的考核都可以应用。并且,只要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人都可以操作使用。
随着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税收数据的来源与途径越来越多,数据处理已经渗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用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去处理海量的税收数据,并得出准确的结果,成为税务机关的当务之急。Office数据处理方法正是符合了这一特点,它为基层税务机关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了提高工作效率的一项工具。office数据处理方法如果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本可以满足基层税务机关工作中数据处理的要求,有效提升基层税务机关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近年来,各地税务机关在加强数据管理、深化数据分析应用、探索信息化支持决策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有效地进行税收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水平,一直是税务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并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基础数据采集、分析主题选取、分析方法、制度管理等方面对税务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加强数据采集管理确保数据分析质量
数据质量是开展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只有保证税收数据的真实、完整,才能不断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促进税收征管质量提高。
一是不断拓展和完善信息采集渠道,确保采集数据的完整性。数据资源的齐全、完整是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的基础。首先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要求,尽可能准确、完整地录入纳税人信息,如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运用状况、税款缴纳、债权债务、违法违章等各类涉税数据。其次是引导纳税人应用网络等先进的电子技术报送涉税资料。最后是与外部单位交换涉税信息。实现国、地税、工商、质监、国库等部门信息交换与共享。
二是加强管理考核,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和效率。数据资源的真实、准确是数据处理分析应用的关键。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数据运维制度,维护软件、硬件和网络安全,确保数据的运行质量。制定数据操作规范,明确征管业务的操作内容、方法、程序,指导税务人员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税收业务。建立经验交流机制,将数据运行中的好经验、好方法,收集整理、归类发布,变个体经验变为群体经验。其次是明确职责。征管部门负责把好数据采集关,确保源头数据的完整、准确;计统部门负责数据的核算、分析、监控;信息中心等部门负责数据的发布和处理。第三应加强考核。依托税务相关考核软件,统计、分析出税务人员的办事数量、办事效率、办事质量,促进税收数据的规范和准确。第四实行监控。充分利用数据集中优势,通过程序检测,将数据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告知相关机构进行分析、整改,并随时监测整改情况,规范操作行为。
浅析如何强化工商部门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
作者:王 淮 罗东来 来源:灌南工商局 时间:2009-11-23 12:39:56 随着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分析利用,为工商工作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免费试用华天动力协同OA系统 HR/ERP等企业软件注册免费试用
随着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分析利用,为工商工作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当前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一、当前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现状
总体来看,目前工商系统信息化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分析利用的工作主要限于两个层次:一是通过信息系统软件采集市场主体原始的、基本的登记事项信息数据,并进行简单计算处理加以利用,以支撑整个工商行政管理业务及各个软件系统的运转。二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一些市场主体信息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和加工,产生出符合一定条件和格式的报表,并进行一些初步的数据查询与统计。因此,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数据应用系统的开发机制有待加强;数据利用工作还属于初级或者是比较低层次的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应用涉及面窄,层次较浅,手段单一,作用有限;缺乏有效的组织保障和业务支持,数据应用职责不明确;数据来源渠道单一,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加大。
二、深化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的方向
(一)强化基础信息数据利用。要开发市场主体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系统,采取数据抽取和信息交换的方式构建基于各主要应用系统数据源的信息基础平台,在集成平台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应用。建立健全数据分发机制,市局定时将数据以区县局为单位自动分发回馈给各基层局。各基层局以市局回馈的数据为基础,从加强区域管理出发,对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二)强化区域经济综合研究。要依托工商信息数据资源,为政府、企业提供经济信息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开发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实现对所有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各类经济主体的数量、发展趋势、行业分布状况、注册资金情况等经济信息报表,从而为市场主体调研和生产经营提供支持。
(三)强化重点行业分类管理。注重条线数据分析工作,要在宏观层面上重点加强按行业、按经济类型、按规模等分类,研究制定各类分类管理办法,把信息数据处理细化到各项管理工作中。要依托案件系统对一段期限内查办案件进行分类分析,掌握辖区内经济主体一定时间内违法违章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以便基层制定相应的监管防控措施。
三、如何开展好信息化数据处理应用工作
(一)确保数据质量。目前,系统中仍然存在数据项采集不全、关键项录入错误等问题,导致信息系统生成的数据的可信度不高、可用性不强。因此,要把数据质量看成系统软件运行的生命线,在基础数据录入时,做好比对,加强前台数据录入监控,从源头上保证数据无差错。
(二)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是确保系统软件协调高效运转,提高数据应用水平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要根据数据集中和管理责任上移的实际,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加大培训力度,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并能熟练地从各个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应用。
(三)搞好协调配合。要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管理的职责分解到各级机关的每一个机构,各司其职,业务部门负责业务牵头和数据质量管理,信息中心负责技术保障,通过运管例会制度等形式,集中研究解决各类软件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保证各类软件协调运转。
(四)注重实际需求。要充分了解各类业务需求,了解各个层次对数据利用的不同需求,了解在各自的工作流程和环节中所需用到的各类数据要求,并进行相对固定,需求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进行修正。要对各类数据应用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对现有系统能够提供相关功能的,通过现有软件进行加工提取,对现有软件不能提供的,专门开发软件进行处理加工。要对各类数据进行加工预处理,形成固定的格式和表单,储存在数据库中,下次使用时可以直接调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加强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思考
盱眙政府网7月12日报道 地税数据省级集中后,各级地税机关都在探索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诸如加强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业务、技术部门工作职责,建立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流程;健全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机制与管理制度;培养地税人员的数据处理应用意识,强化对地税干部操作应用软件的培训,等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这些实践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低水平上,税收数据应用规模和效果有待挖掘,数据处理应用对地税工作的支撑与推动作用尚未凸显。
具体而言,目前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
不少基层地税机关仍然沿用听汇报、报资料、送报表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信息化方便、快捷获取信息的手段未能很好利用。有些同志甚至某些领导干部,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税收数据的处理应用对税收工作起不了什么作用,没有将数据信息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的强烈意识,对已经形成规模的数据信息关注不够,敏感性不高。
二、数据质量不高
数据处理应用必须建立在数据信息真实、完整、逻辑关系正确的基础之上。近年来,尽管各地采取些许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但数据采集面窄,数据失真、不完整、逻辑关系不符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数据应用价值较低,制约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可以这样说,数据质量差已经成为深入开展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主要障碍。
三、软件功能不全
尤其是基层地税机关自行开发的查询软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地税人员数据分析、税源监控工作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软件设计时技术不规范、接口不标准,软件功能不全,查询结果不准确,软件更新升级滞后等。
四、应用范围不宽
从数据来源上看,对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应用多,对其它系统的数据、企业端、外部数据应用少。从数据应用领域上看,在税收日常查询统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方面,进行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多,对税收政策给经济带来的影响、经济与税收之间的关系分析应用少。从数据应用手段上看,基本上都是利用软件查询功能来进行数据分析,申请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性分析少。
五、数据处理不规范
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组织形式怎样?是单独成立一部门来承担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好,还是以松散的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好?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开展具体工作等系列问题没有可借鉴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同时,当前数据处理应用工作也缺乏考核评价机制,使数据应用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六、干部素质不过硬
地税系统税收数据处理应用专业性人才匮乏,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干部较少,既懂业务又懂技术还具备数据处理应用能力的干部更是凤毛麟角。部分地税干部对税收业务、应用软件操作、数据处理分析基本方法不了解、不清楚,也不愿意从事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做好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树立“信息管税、数据管税”工作理念
信息管税、数据管税,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树立税收风险管理意识,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进而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国家税务总局已将“信息管税”确立为税收征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税收数据的处理应用将成为税务系统一项常规的重要性工作。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观念,使他们成为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坚定支持和倡导者,让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成为领导决策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其次,要加强对地税干部数据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对数据应用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地税干部从心理上接受并愿意从事数据处理应用工作。
二、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要加强宣传、教育与引导,不断提高地税干部对税收数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软件数据采集标准和定义,规范操作步骤和流程。强化税收业务及应用软件操作培训,尤其是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的培训,使所有岗位操作人员都熟悉本岗的操作技术及相关业务。设置数据质量监控岗位,强化数据质量考核,落实责任追究。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加强企业端及外部数据的采集,为数据分析、应用提供素材。
三、讲究数据处理应用方法
完善现有应用软件查询功能。加强软件查询功能的开发与完善,使软件支持多口径查询与自定义查询。完善软件数据接口设计,保证数据后期能够被共享使用。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软件操作人员通过软件查不出需要的数据信息时,可以向本级数据管理部门提出数据支持申请。数据管理部门根据业务申请,运用技术手段从现有应用软件中提取目标数据,供各部门使用。
四、扩大数据处理应用范围
加强宏观、行业、微观税负数据分析。通过宏观税负指标分析,弄清税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更好地预测税收收入发展趋势,提高税收预测准确度。通过行业税负分析,揭示行业税负之间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发现存在问题的行业。通过微观税负与行业税负比较分析,发现税负偏低企业,为纳税评估或税务稽查提供疑点数据;充分利用广泛数据进行税源分析。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了解企业规模等情况,通过分析生产经营成本、利润和税负等指标,对企业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质量进行评判。同时将从工商、银行、统计等部门获取的外部数据与纳税人申报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税源状况,提高税收征收率;加强税收政策实施结果、经济与税收关系分析。通过对经济、税收及社会财富分配等相关数据的深入研究,寻觅规律,为后续税收政策调整提供可靠建议依据,维护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进步。
五、明晰数据处理应用思路
明确征管、规划、稽查、税政等部门在数据处理应用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实行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统一归口管理,指定或设立一个专门部门,具体承担数据处理应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考评与数据技术处理工作,运用专业技术手段对税收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为业务部门与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建立数据处理应用管理工作制度。明确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对数据处理应用工作实施考评,促进数据处理应用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六、提高工作人员素养
在系统内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又懂一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税务干部,作为税收数据处理应用专业人才储备,多给予数据处理应用工作人员实践及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其素质,逐渐培养一支能够满足税收数据处理应用工作需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对一般地税干部的操作技能与业务培训,使其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软件操作与数据处理方法,不断增强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提升税收管理质效奠定基础。
基层税务机关建设集约式专业化税收数据管理机制推进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探讨
随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税收数据管理在税源管理乃至整个税收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税务部门的重视。加强数据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税收数据的一般应用已经难以满足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内在需求。加强税收数据深度利用应成为税务部门数据管理的核心和重点。建设集约式专业化税收数据管理机制,应是推进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有效路径。
一、影响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主要因素
(一)基础数据管理还不扎实。一是来源不统一。多个税收管理软件并行,由于数据采集标准和要求不尽相同,容易造成数据不一致。同时,来自税务机关外部多个部门不同口径的数据引入,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的风险。二是更新不及时。税收数据处于经常变动之中,税务机关如不能及时将变更的数据信息录入,可能引起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三是录入不准确。四是数据不全面。税收数据大部分仍以申报纳税有关数据为主,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外部数据还不能有效引入,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并可能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五是安全应加强。海量的数据信息给存储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部分数据涉及到保密要求,需要进一步做好数据存储、备份、恢复和数据库监控、维护三方面的运维工作,并对无效信息进行定期清理,减轻系统负荷。
(二)数据利用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在原有的数据管理机制中,缺少专业性的数据利用组织机构和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流程,一般由各税收管理部门按业务分工自己负责数据的提取、分析和结果发布,存在多头应用、多头发布的现象,没有统一的税收数据分析口径和信息发布渠道,很容易造成各部门的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甚至背离。而随着数据集中的层次越来越高,面对海量税收数据,已经不能简单地一次性分析比对,必须经过多道复杂程序,对基础数据进行抽取、加工和转换,提取出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在数据流动增值过程中,利用程度越深,程序越复杂,数据失真风险相应加大。各个部门各自为战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税收数据深度利用的需要。
(三)数据分析方式仍显简单粗放。数据利用系统在构架、标准、口径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没有建立起专业化的数据算法模型和应用平台。大量核心分析实际上仍部分由人工完成,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同人员对同一数据的分析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比较常见的利用方式局限于报表浏览、检索查询、税负分析、数据比对等,一般基于汇总、分类、简单计算基础之上的,应属对原始数据的“复制式”展现和对税收现象的“陈列式”描述。同时,数据利用较多地侧重于对基层具体征管行为的指导和监督,对税收经济关系刻画、管理决策参考、政策效应分析等应用相对不足。
二、形成税收数据风险的管理要素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仍缺少有效的数据质量监测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及时性。同时,在税务部门多年积累和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的信息数据中,有很多是无效数据、垃圾数据,不仅长期占用系统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二)缺少专业性数据利用支持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税收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表现为海量数据,特别是深度利用不仅涉及经济理论、税收业务、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数理分析等学科知识。数据深度利用需要专业化的数据管理机构提供支持。目前,税务部门数据管理机构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设立专门机构对税收基础数据进行集中采集、清理和安全维护等管理。这种模式是在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为完成系统整合或数据集中进行的数据准备,似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没有完全上升到为税收管理和科学决策服务上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限性。另一种是挂靠于信息中心等内部某一部门,抽调有关业务部门的人员集中办公,负责分析整理数据并根据自己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税收业务的分析。这种模式似是一种功能的集中,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工作流程监督和保障决策效果。
(三)数据管理与税源管理衔接不紧密。现代意义上的数据管理应依据流程再造理论,在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的基础上,按数据采集、分析、利用的一般流程,对单项税源管理流程进行整合再造,强调对数据流的控制和监督,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依照数据管理主线来整合业务流程、优化岗位设置、规范业务处理,仍以单项的、分散的、独立的数据管理为主,数据分析利用往往难以与税收管理业务相衔接。
三、建设集约式专业化税收数据管理机制的建议
探索实行税收数据集约式专业化管理,即将税务部门内部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的单项数据管理工作进行集约整合,建设数据管理专业化服务团队,采取独立开展工作的方式,集中运用专业手段对税收数据信息进行监测、考核、分析和处理。
一是数据质量监测考核。按照各级在数据质量管理的重点,建立一级数据审核、二级数据校验、三级数据监测的分层级的集约式专业化数据管理机制。一级数据审核,即由基层分局数据管理岗,负责对本单位采集的涉税信息进行准确性、完整性进行初步核对,确保录入项目没有漏项。二级数据校验,即由县级局负责对基础数据进行一般性校验,包括数据是否完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等,并对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交换信息取得的异类数据转型归并和审核比对。三级数据监测,即由市级局负责对数据进行深度逻辑审核,动态监测税收数据质量。同时,在市、县局设立专职数据考核管理岗,集中负责对下的数据管理质量考核,按期发布考核报告并予以奖惩。
二是数据安全维护。市、县局负责数据定期清理维护,滤除无效的垃圾数据,提高可用度;负责数据信息安全和技术维护,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库维护、系统性能监控、数据访问权限设定、数据保密等方面的维护管理;负责建立和落实对数据的更正、删除、补充等数据管理制度,保障数据操作手续完备、程序规范。
三是数据一般分析利用。市局主要负责税收收入数据管理,以县级局为统计单位,分地区、分单位、分行业、分税种以及分时间对税收收入数据进行横向、纵向比对分析和监测预测,出具总体情况;征收管理数据管理,以县级局为统计单位,对县区级征收管理各项数据指标进行分析监测,出具单位个体指标和横向比对有关情况;税源管理数据管理。对各县局按有关要求提供上报的重点税源纳税人和重点行业纳税人直接进行分析监测监控;以县局为分析单位,对全市“双定”业户的定额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对分析;以县级局为统计单位,从税种收入、行业收入等方面对社会税源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和监测预警。县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对本县区局及所属分局、基层分局有关税源和征管数据的数据分析整理并向有关方面出具数据指标报告,市局数据管理中心发布数据的协调应用,对数据修正事项的审核、权限内办理或协调上报处理工作等。基层分局数据管理岗主要应负责对具体纳税人的数据分析、监测预警,本单位税源和征管数据的纵向分析、监测预警,其他数据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等。
【试论统计分析方法在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推荐阅读:
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10-03
生产统计分析在经营活动中的运用11-03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06-15
移动应用在传统企业中的应用分析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