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共10篇)(共10篇)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篇一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练习题
一、我知道,我会填。
1、30是个十,3个十乘4得()个十。就是()。
2、600是()个百,6个百乘5得()个百。就是()。
3、表示6个80的算式是(),结果是()。
4、计算200×8时,想法是:2乘8得16,在末尾添写()个0,就得到200×8的`积了,积就是()。
二、口算,我最棒。
40×6=300×4=50×9=300×1=50×0=700×7=
700×6=900×4=9×70=4×600=2×400=3×30=
三、我是公正小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4个70相加与70个4相加得数不同()
2、600×3就是:6个百×3=18个百=1800()
3、900×4,可先用9乘4得36,再在36末尾补上两个0得3600
四、解决问题。
1、蔬菜公司卖出花菜600千克,卖出的白菜是花菜的5倍。卖出白菜多少千克?
2、妈妈要买20千克大米,每千克大米4元,妈妈带90元钱够用吗?
以上就是数学二年级上册试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整十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的: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数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小熊的房子昨晚被大雨冲毁了(出示小熊房子被冲毁的过程),小动物们都热心地来帮助他。可他们碰到了数学难题,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二、探索新课
1.教学例1
谈话:他们需要木头,你看这3头大象来帮忙了(媒体出示例1)。
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生: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师:谁能列出算式?
学生可能列出的算式有:(1)20+20+20=60 (2)20×3
问:20×3怎么算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有几种算法:
(1)20+20+20=60
(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3)2×3=6,所以20×3=60。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出示学生的算法,并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那哪一种算法。
2.试一试
课件出示再来3头大象搬木头的情景。
谈话:照这样计算,6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们在书上列出算式,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算出来。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并指定2~3人说说算20×5是怎样想的。
3.练习
(1)松鼠背钉子。(每只松鼠背30颗钉子,5只松鼠共背几颗钉?)
(2)蚂蚁抬木板。(60只蚂蚁搬一块木板,搬8块木板需要多少只蚂蚁?
小熊的房子造好了(媒体出示),它想和你们玩游戏你们喜欢吗?
(3)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题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比赛,看哪个组算得又对又快。
三、全课小结
3.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篇三
1.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方式建议: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推拉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精心设计环节)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50×340×580×960×4
70×220×67×3050×8
(开火车口答,后两题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2.填空
6个十是5个百是()12个十是()
二、自主探索:
导入:冬天到了,我们要开展冬季长跑,积极锻炼身体。
1.出示例题情境图问: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解决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
⑴问:求女孩要跑多少米怎样列式?(400×2)
⑵400×2=?呢,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
⑶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①400+400=800
②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
③4×2=8—﹥400×2=800
问:你喜欢哪种算法?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引导学生用第2、3种算法口算。
过渡:刚才我们解决了女孩要跑多少米的问题,那男孩要跑多少米呢?请把书翻到70页。
3.完成“试一试”
①生尝试列式计算。(做在书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③班上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揭题:观察“400×2”、“400×3”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乘数一个是整百数,一个是一位数)
师板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问:计算这类题你喜欢怎样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①出示第1组2×3
200×3
指名口答,观察比较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联系。
②生独立完成其余3组题。
③开火车口答,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①生拿出准备的推拉卡片,同桌合作练习口算。
②班上开火车口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①生独立写得数,看谁算得对又快。
②交流。
③讲评。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①出示图,让生说说了解了哪些信息。
②生独立思考、解答。
③组织交流,说说解题方法。
方法一:32×2=64
64﹥32
不够
方法二:60÷2=30
30﹤32
不够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怎样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
五.课堂作业
书本71页第“4、5”题
六、挑战自我(想想有哪些填法)
()×()=1200
()×()=1600
()×()=3600
()×()=2400
()×()=1800
板书设计: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400×2=800(米)
想:4个百乘2得8个百
4.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篇四
《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口算乘法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本节课要完成的是第一项内容。本节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广阔背景。本节课,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与作用,探讨计算方法。对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地位]口算是笔算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在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口算范围的同时,为了学习新的估算和笔算做好必要准备。这样有利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生分析]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由“送报纸(送信)”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些情境下重点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产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乘法计算步骤及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过比较自主的选择合适算法总结出算理。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仅学会知识,而且能够会学知识。
[教学方法]为方便、快捷教学,把时间还给学生,打造高效课堂,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在PPT的设计中分四关。第一关:利用口算形式对以前整
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进行了疏理、回顾,起一个引子的作用。第二关:用PPT把情景图分片制作,避免条件与条件之间的混淆,让学生一目了然,节约时间,这一关也是本节课内容的核心。教师在此关还利用板书提示口算的步骤,突显、归纳重点,加深印象。另外还有对口算乘法补充即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位数,意在让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技能与技巧,学习新技能、技巧,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本节课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和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第三关组织练习活动用香蕉、苹果卡片等形式作口算训练,使课堂弥漫生动、活泼、愉快气氛。第四关还设计了提高题,锤炼学生逆向思维,满足优生的需要,向外拓展延伸,让
学生感受数学世界无穷的魅力。最后让学生谈收获再次回顾这节课中心内容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合作交流,迁移等方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1~3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让学生体会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获取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
学会口算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确定目标(课件)口算下面各题:
40×460×530×3300×7200×8 12×424×213×332×311×5 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
同学对以前的口算乘法掌握的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学习整
十、整百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质疑解难
1、提出问题(课件)(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板书)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4)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课件)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3)师小结: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时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0,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课件)(1)出示:42×1023×30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么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三、巩固练练习反馈纠正
1、完成做一做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课件)(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2、口算卡片完成练习十四1~2。
3、解决实际问题:练习十四3。
四、拓展延伸概括总结
1、拓展练习题(板书与课件)
5.《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教学反思 篇五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个过程中我以小动物的奥运会贯穿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一张图片,小动物们要举行奥运会了,为小动物们的依次出场做铺垫。由小青蛙和小熊在数射线上比赛的过程引入整百数的加减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猫的参与逐步的引入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的算式,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一地去解决问题,反馈,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来进行口算题目的抢答,最后让小朋友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下自我评价。
二、注重学生参与课堂,努力实践二期课改理念。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让绝大部分学生来参与课堂。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课堂,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题目的方法很多,有用算盘,用简图,用竖式,用算线等好多种方法。
三、通过抢答,巩固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加入了抢答这一个环节,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存在问题也很多:
1、虽然准备工作很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如算盘、简图、算线等方法,但仍然出现其他的解题思路,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今后需要不断研究。
2、本节课的重点没有突出,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出现很多解题思路,新授前复习还不够充足,因此在回答“几个百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问题上,还存在有的不会说,练习不够。
6.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篇六
威海市孙家疃小学
李婷婷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计算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我首先通过竖式笔算不进位的两道计算,复习回顾。然后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表演扇子舞的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29×3,再通过探究——圈一圈,算一算,找出准确计算29×3的竖式笔算方法,最后通过层层练习,巩固新知。整个过程在我看来水到渠成,但却问题百出。
一、学生探究活动中,应该做好引导铺垫
在引导学生计算表演扇子舞的多少人,怎样列算式的过程中,学生说29×3,我问:还没有其它方法吗?学生3×29。在这里学生只是明白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用乘法,从而更好的为探究做准备。学生如果明白了为什么用乘法,明白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在小棒的圈一圈探究中,就不会出现乱圈的现象。学生甚至也会想到用3个29相加来作为计算29×3的方法等,才能更深刻地明白算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看似探究却并未真正让学生探究。没有做好探究前的准备,探究的意义也就没有多少了。
二、学习数学是在纠偏中领悟
讲课过程中,作为一个没有经验的老师,对时间的掌控能力不强。为了减少学生交流时间,我犯下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全程都找做得好的同学演示。一路顺风顺水,却失去了数学课堂真正的魅力。看似完美的课堂,学生失去了讨论的激情。面对的台上正确的展示,做错的同学默默更改,虽然记住了这种方法,但是学习数学在他们看来并不快乐。小孩子往往在纠正别人错误的时候注意力非常集中,在纠偏中能让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乐趣,并引以为戒,知道哪种错误是经常发生的,更能强化学生对方法的掌握。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在生活,在课堂。课堂上我们讲的时候,如果孩子们说话,我们会严肃的警告他们:这叫做不尊重。但是在课堂孩子交流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过来问问自己。在课堂上,孩子的表达能力没有那么强,我经常打断,告诉他们怎么说。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老师在一旁说,就不愿意去表达了。同样孩子的积极性也不强,自信心也会降低。
相信孩子。他们是课堂的真正主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课堂成了我的一言堂。笨拙、生硬、不自然的评价怎么能抵得过孩子们天真烂漫的评价语。在课堂上应该确立孩子的主体地位,老师不能一味的说。
年轻教师讲课就是在走教案,很多人这样说。的确,在一年的数学教学中,虽然也时刻提醒自己以生为本,但是多多少少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前进,孩子们在和我一起的路上,或吃力,或轻松。更多的时候,我要做的不是埋头前进,而是静下心来想想和我一起成长的他们是不是累,是不是懂。
这在以后的教学中都得时时提醒自己。
四、用感性代替理性
无论是外出听课还是网上学习,我都非常羡慕那些优秀教师的语言,灵动,抑扬顿挫,不矫揉造作,课堂纪律非常好。而我一到课堂上,面部表情就开始僵硬,错误的认为只有表情严厉,孩子们才能遵守纪律,课堂才不至于混乱。实践下来,课堂纪律的确不乱,但孩子们的学习劲头都不那么高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少了。一群朝气的孩子俨然像一群懂事呆板的大孩子。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不融入他们,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学习呢?回想自己的小时候,也多么渴望有一个老师朋友,有一个温馨和谐的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地丰盈自己,用感性代替理性。
7.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篇七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连续进位)》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的方法,(积是两位数是教科书上主要学习的内容,积是三位数的情况补充习题上也有出现过),因此学生已经体会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也有可能是三位数,同时教科书第85页第7题已初步接触了本单元的第一次乘法估算(积是两位数),对估算方法已基本了解。故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是三位数)的估算方法,以及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的算理和掌握其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复习导入的内容是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积是两位数的乘法如3×18,复习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其算理及笔算过程,为例题的笔算做好铺垫。在新知教学处理上,我利用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加强估算与笔算的联系。教学例题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究欲望。根据教材要求先估算,估算部分教材要求达到的目的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去计算,而我在此基础上还追问了这样一个问题“38×4的积到底比150大还是比150小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积的范围。紧接着提出疑问“估算的对不对?让我们用竖式计算来验证。”由此产生笔算的需求。学生尝试笔算时,我仔细观察了第一小组学生的情况,有两位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答案是124,指名交流说算法时现在想来其实应该叫他来说,这样的话对于计算十位时不能忘记加上个位上进上来的数就更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可我当时叫了另外一位学生而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这样连续进位乘法笔算的过程就显得过于顺利了,如此情况也是一种遗憾。再说练习,对最后解决实际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预设不足,以往遇到此类问题解题策略是先计算再比较,而今天我们还可以先估算再比较,并且选择第二种方法更简单些,甚至还可以想280÷4=70(辆),70>69,答:装配69辆汽车够的。这题的解法是多样性的,而我在处理上还不够灵活,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8.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Q、3、2、6四张扑克牌、折叠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Q、3、2、6四张牌:把Q看作12,你能根据这4张扑克牌上的数算24点吗?
学生试算24点。
汇报算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112-2=10○22×6=12○32×3=6……
10×3=3012×3=366+6=12
30-6=2436-12=2412+12=24
引导学生找出上面各种算法中口算有“困难”的算式。(10×3=3012×3=36)
比较这些算式与以前学习的2×6=12、2×3=6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习几十乘几
(1)提问:10×3应该怎么算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2)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算法。
○110+10+10=30
○2一个十是十,三个十就是三十。
○31×3=3,再加一个0,所以10×3=30
(3)分析比较各种算法,在分析第三种算法时,教师在算式中用彩色粉笔画注:
(4)折叠式卡片依次出示下面三组口算题。
2×43×56×7
20×430×560×7
学生口算后,引导学生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试编一组类似的题目并口算。
(5)小结:我们口算几十乘几时,一般先想几乘几。
2、学习几十几乘几
(1)提问:你会口算12×3吗?
(2)学生讨论,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算法:
○112+12+12=36
○26×3=18、12×3就是2个18,18+18=36.
○31×3=3、2×3=6,合起来是36.
(3)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算法,在分析第3种算法时,通过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重点:1×3表示1个十与3相乘,即10×3=30,再算2×3=6,30和6合起来是36。
结合对第3种算法的分析,板书:
(4)教师指出:12×3的计算过程,也可以写成竖式。
学生试用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以下写法:
分析各种写法。请学生结合小棒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算。
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掌握一般写法。
(5)完成“试一试”:用竖式计算21×3,并指导学生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三、总结提升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体会。
四、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78页“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座练。
2、完成教科书第78页第4、5题。
交流:从图上你得到那些信息?
学生独立完成。
3、游戏:接龙数青蛙。
9.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强化独立思考的意识,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会优化计算策略,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意见,体验合作的快乐,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主题情境图、小猴卡通、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向你们介绍两只聪明的小猴!(出示卡通形象)它是小猴丁丁,它是小猴淘淘。这兄弟俩可能干了,他们种的水蜜桃又大又甜。这几年,*着卖水蜜桃,他们攒下了一笔钱,打算造一座新房子。瞧--造房子用的木头都买齐了(出示木头图)。可是兄弟俩看着一堆堆的木头犯愁了,木头太重,他们怎么搬得动呢?隔壁的3头大象知道了这个情况,自告奋勇地赶来帮忙。看!他们很轻松地用长鼻子搬起了一根根的木头。(出示主题图1)
小朋友,你能看出每头大象分到多少任务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原来,这些木头都是10根堆成一堆,每头大象都分到两堆,也就是2个十,2个十是20。)
【分析】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开头以大象们帮助小猴兄弟运木头为题材引入新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渗透了勤劳致富、助人为乐、团结友爱等思想教育。
二、活动尝试,探究新知
1、探究20×3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你想想看,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你能列个乘法算式吗?(出示课题:乘法)
(板书:20×3)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呢?(求3头大象运了多少根就是求3
个20是多少。)
20×3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先静静地自己想一下。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把自己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互相说说,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说。
(3)看书再想想
打开课本第76页,看看我们的学习伙伴小卡通们都是怎么想的,你的想法跟谁的一样?
(4)全班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你们小组各自用的什么方法,怎么算的?
(5)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
(结合交流过程,讨论“小辣椒”的方法:先算2×3=6,再在6后面添个0。)
小朋友想过没有,你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为什么可以先不看0?算好后为什么要添0?如果不添会怎样?(引导:二三得六,这个2实际是2个什么?得到的6其实是6个什么呢?)你觉得这种方法跟哪一种比较类似?为什么?(这种方法跟“小番茄”的方法是相通的:2个十乘3得6个十,是60。)
【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提了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特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继而引导学生讨论,接着看书拓展思路,最后全班范围内以小组汇报形式上台说算法,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与讨论,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优选适合自己的算法。这几步设计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自选算法,形成思路
(1)刚才我们知道了每头大象运20根木头,三头大象就运60根木头(板书:3头),照这样算,8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呢?(板书:8头)谁会列式计算的?
(指20×8=160)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口算时怎么想的?
(2)练习
4×37×85×6
40×370×850×6
4×3080×75×60
每组三题有规律吗?下面两题的结果为什么一样?都是怎么算的?(每组的下面两题都是先算第一题,再在得数后添一个0。)
给你一道题(板书:5×7),你能编出和它相应的题吗?(在下面板书:50×7,5×70)
你还能试着再编一组题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这样的算式多不多啊?(点上省略号)
【分析】及时巩固,有利于知识的内化。通过编题的环节,使得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述算法,形成口算思路,为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作准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应用能力。
3、探究14×2的计算方法
(1)在大象们的帮助下,丁丁和淘淘兄弟俩的新房子很快就造好了。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到桃园里摘了很多水蜜桃款待他们的好邻居。
(出示主题图2)谁来说说他们采桃的情况?(每只小猴都采了14个桃。)
2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点课题)
(2)14×2,怎样想出结果?
自己想一想再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各种算法。
(3)刚才都是讨论14×2的口算方法,这一题也可以列竖式计算!你知道怎么列竖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14
×2
------
讨论:先算什么?(用2乘14个位上的“4”,板书:4×2=8)8写在哪里?为什么?(在个位上写8。)
再怎么算呢?(用2乘14十位上的“1”)看上去是“1”,实际上代表多少?(1个十),那这一步实际算的什么?(板书:10×2=20)20写在哪里呢?
(在竖式里写20,其中0用虚线写。)老师这里为什么把“0”写得很轻?(渗透:不写这个“0”,“2”在十位上,仍然表示2个十。)
最后怎么办?(板书:8+20=28,在竖式里写28。)
14
×2
------
8……4×2=8
20……10×2=20
------
28……8+20=28
(4)看整个竖式,你觉得怎样?你有什么想法吗?(这个竖式能不能简化呢?)
怎样简化,你知道怎么算怎么写吗?
请一个学生上来板书,边写边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4
×2
------
28
提问:“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为什么可以直接写在“8”的前面呢?
其实这就是人们在计算中不断探索得来的竖式的一般写法。
提问:一般写法跟前一个竖式相比怎么样?(思考过程一样,写法简化了。)你喜欢哪一种?以后列竖式计算,我们一般这样写。
【分析】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
行“再创造”,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诉”,而是一种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师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4、教学“试一试”
(1)笔算:3×21
这里一位数在前,两位数在后,想想把横式写成竖式,最好怎么写?
板书:
21
×3
------
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总是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写在下面,一般写成这样的形式,计算起来更方便!等以后小朋友进一步学到多位数乘法,那时你就能理解这样写的方便了!
请大家打开课本P77,把这一题做在书上。(一个学生板演)
(3)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
可以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什么叫再乘一遍呢?
让我们用手指着刚才的竖式再算一遍!
以后算乘法,小朋友都要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
5、练习
(1)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用竖式计算
32×34×21
(做在随堂练习本上)
三、巩固反思,应用深化
小猴兄弟俩知道我们把他们造房子的事情转化成了数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又出了一些题,想把大家难住呢,你们有信心接受考验吗?
1、口答:
(1)一小时60分,4小时多少分?
(2)我今年11岁,**的年龄是我的三倍,妈妈多少岁?
(3)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多少?
2、下面的说法和做法对吗?
(1)求4个相同加数的和,就是求这个加数的4倍是多少?()
(2)50×8=40()
(3)
12
×3
----
6
3
-----
9()
(4)
12
×4
----
84()
3、抢答(略)
(出示乘法题口算抢答。)
4、(机动处理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70
4□×6>240
10.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十
整百整十数的笔算是在学生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存在的问题:
1、横式上的得数不写。
2、有的学生在写竖式时,总是把数字或符号抄错,如把230抄成320,把加号抄成减号。
3、有的学生竖式是写对了,但在具体计算时把减法当加法在做,或把加法当减法做。
4、有的学生口算了以后再把答案写在竖式上。要不就干脆连竖式也没有,直接一个横式。还有的学生先在横式上口算答案,再列竖式计算,造成横式和竖式两种答案。
5、有的学生当个位算好后,忘了进1或退1,造成百位计算错误。
6、有的学生一个竖式中既有退位点,又有进位1。也有的学生加法中写退位点,减法中写进位1,思路混乱。
7、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不过关,造成笔算结果错误,如12减9等于1,4加9等与15。
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经验也有失误:
1、我觉得规范学生的数字算式书写是很重要的,小到竖式从哪个位置开始写起,画横线用直尺比着画,都要严格要求。这样学生的竖式写法才能规范、整洁,引导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好习惯,抄完题再看一下,心里再读一遍,这样做虽然有点慢,但是长期坚持一定会强化学生的细心程度的。
2、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通过具体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竖式的练习,逐步使学生明白,笔算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比较简便。针对学生计算时的误算、错算,我计划利用每天晨读时间里的十分针进行口算训练,好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反思二: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这部分内容我 高估了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推算上,刚开始说算理,学生表达起来比较有困难。于是我帮助学生复习了数的组成例如,400是由4个百组成的。增加提问:400是有几个十组成的?通过这样的复习巩固学生的已学知识,并为新课做好铺垫。推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计算方法,因此在学习400+200=600这样的题目时,学生已经能够从4+2=6进行推算出来。通过推算我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到理解算理:因为4个百加2个百是6个百,所以400+200=600。其次,我通过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带头多说几遍,让其他同学学着说,还通过同桌互相说,开小火车说的方法逐步让学生习惯这样的说法和思维的方法。由于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学习230+180这样的题目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900-10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我在帮助学生理解后,又出了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巩固,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反思三: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这节课已经进入第三单元了,可以说,从这节课开始,是本学期比较重要的课了。计算一直可以说是孩子错误率最高的地方。所以在计算课上,不仅要讲清算理,更加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把计算的错误率降到最低。
今天的这节课比较简单,有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孩子们对于计算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如:300+200
当我刚写出这道题目,不少孩子就已经知道答案是500了。他们会说前不看后面两个0,用3+2=5,再添上两个0。想法是正确的,但是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孩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300是3个百,200是2个百,3个百加2个百等于5个百,就是500。经过两三道题的练习,孩子们都能说,并且清楚的知道:整百数加减法,只要看做几个百加减几个百就可以了。
整十数的加减法就是要把整十数看做几个十,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自己通过前面的学习迁移过来。如120-40=80(想12个十减4个十等于8个十,就是80。)
但是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了2个问题:1)孩子们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这个基础不好,就会提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错误率。我们需要在100以内加减法计算这方面提高学生的正确率。当然对于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多鼓励孩子们打草稿进行计算。2)如500+80这样的题(即整百数加整十数)部分学习困难生错误得较多。其实这是由于这部分孩子并没有正确的理解算理,只是学着把零去掉后再加,即500去掉2个0得到5,80去到1个0得到8,5+8=13,再添上1个或者2个0,把500+80错误的计算成130或1300,这说明他们并没有掌握把五百看成50个十,80看成8个十,50个十加8个十等于58个十的算理。对于学习困难生一定要正确地引导他们理解其中的算理,才能避免他们在出现类似的错误。
反思四: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目标,我是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这二个教学目标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 个过程中我以小动物的奥运会贯穿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一张图片,小动物们要举行奥运会了,为小动物们的依次出场做铺垫。由小青蛙 和小熊在数射线上比赛的过程引入整百数的加减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猫的参与逐步的引入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的算式,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一地去解 决问题,反馈,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来进行口算题目的抢答,最后让小朋友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下自我评价。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案07-09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论文06-18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09-05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1-29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1-30
两位数乘三位数竖式计算教学设计08-08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09-07
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