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12篇)
1.《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 篇一
一、激趣,引题
(出示詹天佑的照片)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了解这个人物吗?对于詹天佑我们都不是很熟悉,课前我建议同学们多方面搜集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再一起读一篇写詹天佑的文章。让我们一起穿越时间的隧道,回到近百年前的旧中国,感受一下当时发生的故事。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了解这个人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地、认真地读一遍课文,读后谈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
同学们谈出了对这个人物的总体印象,现在让我们再次深入地读读课文,体会体会,你眼中的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边读书边在书上做一些批注。读后在小组中交流。(自由读,小组交流)
四、集体交流学习体会
请你谈谈自己对詹天佑这个人物的看法,并说出依据,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然后把你的观点用最简练的几个字概括出来写在黑板上。(学生完成板书)
在学生谈体会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如出示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勘测线路的艰难,以便指导读出感情。
在学生充分结合课文理解人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结合课外掌握的资料来谈。
五、突破难点,理解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线路
读课文第五、六段,质疑。引导学生再认真读这两段,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懂它,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一起合作学习。
自学后交流,谁读懂了到前面来给同学们讲一讲。(可画图讲解)学生讲解后,出示课件验证理解得是否正确。
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激发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值得我们崇拜吗?
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他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这条铁路刚刚竣工,你会为它取个什么名字呢?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名字写在课文的插图上。
老师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够亲自坐上火车走走这条路,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一下前人为我们留下的这一伟大杰作。
2.《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 篇二
师:同学们,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 我们认识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他就是———
生:詹天佑。
师:他, 怀揣一颗爱国之心, 历尽千辛万苦, 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自主研发的铁路——京张铁路。现在, 老师带着大家走近京张铁路, 一起领略它的风采。 (播放京张铁路影片及背景音乐。)
师:看到如此宏伟的工程, 你有什么想说的和想问的吗?
生1:詹天佑真伟大!
生2:我想知道, 詹天佑是怎样修筑铁路的?
生3:他修筑铁路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评析:第二课时的导入, 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承上启下, 通过播放影片, “看”京张铁路, 运用建立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简洁的导入, 自然巧妙, 收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过程:一枝一叶总关情
1. 初读课文第二部分, 理清思路。
⑴学生朗读第4、5、6自然段, 思考:詹天佑接受任务后, 围绕这条铁路的修筑, 做了哪几件事?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可以批注在课文旁边。)
⑵学生阅读课文后汇报并归纳出詹天佑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教师板书。)
评析:“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让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自己阅读, 体现了自主学习;通过给段落拟小标题的形式, 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又渗透了学法指导。
2. 教学“勘测线路”, 感受詹天佑的“爱国”。
⑴詹天佑怎么“说”?
师:詹天佑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相关句子。
生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作人员这样说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我从“经常”这个词语看出, 他不是只说了一次。
师:同学们, 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 詹天佑慷慨激昂地勉励工作人员——— (学生齐读该句话。)
师:看到有些工作人员偶尔粗心, 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他们——— (女生齐读该句话。)
师:同学们, 詹天佑一次次地说这句话, 反映了他怎样的工作态度?
生:一丝不苟, 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 我们表扬他。 (集体鼓掌肯定。)
⑵詹天佑怎么“做”?
师:同学们, 持着严肃认真工作态度的詹天佑是怎样做的呢?谁来汇报你找到的文中相关句子?
生读。 (略)
师:每次读这段话, 老师总是非常感动, 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那份感动。现在,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在音乐中静静倾听老师的朗读, 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播放音乐, 教师范读。)
师:同学们,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詹天佑带着工作人员去勘测线路。
生2:我仿佛看到在高高的悬崖上有一个执着的背影, 他就是詹天佑。
师:同学们, 詹天佑为了修筑京张铁路, 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哪位同学能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入情入境地读读这些句子, 用最真挚的朗读来打动自己, 打动别人? (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詹天佑怎么“想”?
师: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不仅身体上受苦, 也遭遇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学们, 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
师:詹天佑爱他的女儿和家人, 但更爱我们的祖国, 不管遇到怎样的压力, 他没有退缩, 下定决心要修好铁路, 要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现在,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 用坚定有力的朗读, 读出詹天佑的决心。 (生齐读。)
⑷归纳小结, 引出“爱国”。
师:同学们, 回顾第4自然段不难发现, 作者在这一自然段中把詹天佑勘测线路时的语言、行动和思想作为重点来描述, 就是想告诉我们詹天佑有着强烈的———
生:爱国之心。 (板书“爱国”。)
评析:教师以关键问题引导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勾画有关的语句, 通过分析詹天佑“说、做、想”的语句, 引导学生联想, 再现当时情景, 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感受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3. 教学“开凿隧道”与“设计‘人’字形线路”, 感受詹天佑的“杰出”。
(1) 教学“开凿隧道”。
师:詹天佑有决心修好铁路, 但在修筑京张铁路的施工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 第一个难题就是——开凿隧道。 (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
师: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是最艰巨的工程, 詹天佑是怎样开凿它们的呢? (出示居庸关山势险峻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文本叙述中分析得出居庸关的开凿方法是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方法, 并画出示意图。接下来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学习任务:詹天佑又是怎样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每组汇报完后把八达岭开凿隧道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2) 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詹天佑不仅遇到了开凿隧道这一难题, 还面临“坡度特别大”的困难, 他又是怎样机智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6自然段, 看看詹天佑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朗读。)
师:谁来说说, 这次詹天佑采取了什么方法?
生: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谁上台来与老师配合, 演示火车是怎样经过“人”字形线路的? (学生上台配合教师演示, 再请一名学生做解说员, 解说动画演示。)
(3) 回顾第4、5自然段, 引出“杰出”。
师:同学们, 回顾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件事, 你有什么体会?如果让你来夸奖詹天佑, 你会想到哪些词语?
生汇报并归纳出:詹天佑不愧是一名杰出的工程师。 (师板书“杰出”。)
师:让我们带着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 深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生朗读。)
评析: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这两部分, 教师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式, 先引导学生分析居庸关的开凿方法, 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画出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从中领悟詹天佑能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地形采用不同的开凿方法的聪明才智。对“设计线路”, 则采用直观操作演示的方法, 再现火车运行的情况, 给学生以切身的感受, 从而体会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人”字形线路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三、结尾:似曾相识燕归来
1. 小结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课文的第二部分, 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三件事中, 感受到了詹天佑不愧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 再“看”京张铁路, 照应开头, 升华情感。 (播放京张铁路图片及音乐。)
师 (深情解说) :现在,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望京张铁路, 缅怀詹天佑不朽的风采!世纪沧桑, 大自然可以改变很多很多。但是, 詹天佑用生命书写的“人”字, 永远留在了华夏大地! (板书:人字形简笔画。)
师:詹天佑, 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 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这是一个值得每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 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这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 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京张铁路虽然默默无言, 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
3. 拓展延伸。
(1)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詹天佑说吧?那么, 请用最真挚的语言, 最真实的情感, 写下想对詹天佑诉说的话语。
(2) 在我们国家还有许多像詹天佑一样的爱国志士, 请收集他们的故事与同学分享。
3.《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与评析 篇三
评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61-01
《詹天佑》是语文S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的主要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激发学生向詹天佑学习、为国争光的愿望和决心。笔者认为,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说话、读书、写作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提升语文能力。
一、创设说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是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充分说、尽情说,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我们经常在电视或杂志上看到一些名人,你能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名人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也对其有所了解和认识吗?
生1:我知道有一些演员、歌星等,他们可有名气了。
师:那么,谁能说一说我国建筑史上的名人?
生2:隋朝的李春,他修建了赵州桥。
师: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国建筑方面的伟大人物,他就是詹天佑。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把自己心中的詹天佑形象说来听听,谁来说?
生3:他是一位有名的铁路建筑师。
生4: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
……
师:詹天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说、广泛说、有针对性地说,学生对詹天佑这一人物有了迫切的了解意愿,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而且在具体的说话语境中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供读书契机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各种读书契机,让学生多读、尽情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了解得更加透彻,有效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
师:请大家大声读课文,再说说你对詹天佑的认识。
师相机板书:
一丝不苟 聪慧
以身作则 意志坚强
爱国 胸怀大志
…………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詹天佑精神品质的句子吗?请大家把这些句子再读一读。
生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进行周密计算。
师:从刚才的阅读中,我们了解到了詹天佑是一个值得我们敬佩的人。那么,你能带着敬佩的语气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生2有感情地朗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生3读)
师:课文中体现詹天佑品质的句子还有许多,请大家找出来,用自己心中最想表达的情感读一读。
【评析】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杨再隋先生指出:“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充分而有效地读书。”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以读为主要形式,让学生自由读、默读、细读、评价读、赏读等,使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情、形、味、神获得了比较深刻的体悟。
三、营造写的氛围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写作氛围,使学生的阅读情感得到有效抒发,增加其对文本中人物的深切情感,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
(课件播放有关詹天佑的部分影像资料)
师:一代伟人詹天佑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杰出的才干、强烈的爱国心已矗立在我们心中。此时此刻,你能为詹天佑谱写一首你心中的赞歌吗?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可以是小诗、读后感等。(生自由写)
【评析】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在学生充分说、自由读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设计,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让学生充分说、尽情读、自由写,加深了学生对詹天佑这个人物的认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四
宁陕县江口小学:陈晓玲
这篇课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把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经过写出来的。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在课上,我主要通过五个层次来体现德育目标。首先,导入时,引用爱国名言,先营造一点爱国的氛围。接着抓住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为切入点,初步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之情。进而由此层层深入,展开教学,进一步感受詹天佑面对嘲笑,毅然接受任务,引导学生体会这毅然的背后却蕴含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再进一步体会面对环境险恶这一困难,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感受詹天佑高度民族责任心。在此基础上,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最后,让学生谈感受,说体会,想对詹天佑说什么,想对自己说什么,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德育目标就这样一步步、一层层落实到了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在整堂课中,教师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得课堂
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但读的遍数和时间还不是很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在教学中过多强调去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5.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五
台营小学 赵小伟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记叙,很有代表性。
教学本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围绕中心词,主动探索的学法;画一画,浅显明白;演一演,生动有趣等教学方法。例如:课文写“勘测线路”这一段,由于内容长,我先让学生自学: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哪种品质?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又如在开凿隧道时,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讲解“人字形”线路时,我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用粉笔刷当火车,请学生示范开火车,讲述情形,然后让大家用橡皮当火车在文中插图上试开,边读边理解。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心悦诚服,不住地称赞“詹天佑的确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学生通过读书、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有了较深感悟,从而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学习中处处都需要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了启发,对学生起到了导行的作用。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但读的遍数和时间还不是很充分。
2、教学修筑京张铁路那一部分是时,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为铺垫,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但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6.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六
说到欣慰的地方,我觉得在生本课堂上,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前都是我在精心的设计,想形式,想内容,想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现在孩子们通过前置性小研究,他们自己查资料,自主学习、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当然,在课堂上,并不是资料的堆积,我也渴望有思想的碰撞,问题的深入。今天,我的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能够灵活运用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理解、谈感受、进行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插入查找的故事以及积累的名言进行深入的学习,我觉得挺好。更难得的是孩子们在生本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写一些小诗,去多读一些相关的文章。我认为他们的能力就在这样的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就本节课而言,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们从字里行间感受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培养孩子们乐于表达的习惯。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我觉得目标达到了。以前吧,我会找到外国报纸轻蔑的话语让学生去理解,我也会想办法让他们抓住黄沙满天、狂风怒号让他们去体会、想象,今天,都是他们自己去找寻的,也自发地运用了一些方法去深化感悟。我想,老师讲出来的和学生自己去获得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关于詹天佑杰出方面,我想肯定也还要花一个课时去研究。这也给我的生本课提出了一个难题:这样上下去,一篇课文要好几个课时才能上完,是不是可以以单元为中心,进行一两篇这样细致的研究,其余的就可以带过去呢?另一个困惑就是班级还有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有时在课堂上就扮演了沉默的代言人,我一堂课是不能兼顾全体的,该用怎样有效的办法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呢?有怎样好的评价机制能去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呢?
从我个人方面来说,在这个环节中,我心中拟定的汇报小组和上课请到的小组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小组要在我的不断引导中去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可面临着这样一个空间,我显得很是拘谨,害怕自己去打断,害怕我的声音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一阵阵犹豫和矛盾之后,孩子们所要达到的高度就没有体现出来,该我追问、升华的部分也没有深入。铃声一响,才发现学生应该可以走得更远一点。另一个就是在前置研究时,我让学生用了充足的时间做准备,课堂随机的生成和疑问就少了,显得很是呆板。要做成一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面临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我还有多少坚持继续往前走。
7.詹天佑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七
毕晨维
教学目标:
①学会11个生字。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詹天佑》或查找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 资料。教学重点:
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画图、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路线和开凿隧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进一步了解20世纪初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著名的工程师——詹天佑。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回顾
1、默写词语。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字词,初步学习了课文。你们都掌握了吗?好,上台来默写几个词语,谁来试试?念:要挟、毅然接受、嘲笑、有力回击。那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
2、那么詹天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谁能用文章中的句子来说说。
三、细读
1、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默读4-6段,边读边思考,他遇到了哪些困难。
2、指名回答。
3、学习第四段:克服“勘测线路”的困难
(1)轻声读课文。思考: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2)他是怎么说的。指名读他是怎么说的。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勉励就是——生:鼓励。
鼓励,有鼓励,鼓励之中还有什么?自己好好读读詹天佑的这句话体会体会。自己小声读读,不妨读出声来,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鼓励之中还有什么?
是啊,是鼓励也是要求,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来试试。(指名读)假如你就是詹天佑,我想问问你,你要求工作人员不能有一点马虎,决不能说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话,你不觉得这样太苛刻了吗?
对,詹天佑就是这样一个一丝不苟,对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他的话我们该怎样来读呢?请你自己体会着来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引读
(3)他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去做的呢? 自由读——指名读
谁来说说,詹天佑的哪些行为感动了我们,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范读 ——自由读——指名读
(4)遇到这些困难是怎样的精神在支撑他呢? 指名读他是怎样想的。
教师引读:是呀,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自由读: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4、学习第五段:开凿隧道。
(1)师: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自由读第五段。
(2)教师画图,学生区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
老师画了两幅图,谁来说一说哪个是居庸关隧道,哪个是八达岭隧道? 你从哪里知道的?读读课文。
(3)根据两个隧道不同的特点,詹天佑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开凿呢?画一画。
5、学习第六段:设计“人”字形线路。
(1)开凿隧道,詹天佑所表现出的杰出智慧就已经让人赞叹不已,可是在青龙桥附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就更令人拍案叫绝。自由读第六段。
(2)师:列车究竟怎样过山呢?明白吗?请同学看大屏幕,师说明。
6、学习第七段。
师:詹天佑正是凭着满腔爱国情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终于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看着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
四、小结
师: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具有杰出才干和爱国情怀的名字。
《詹天佑》教学反思
毕晨维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二、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三、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8.课文詹天佑的教学反思 篇八
确定好后,就开始进行备课。想想学讲计划的要求,看看自己的科研课题“引导质疑主动解惑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我觉着它们是相容的,目的是一样的: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课前自学——点题质疑——检查自学——交流收获——理清脉络。
课前学生都能主动获取一定的知识,结合自己的题目质疑,能去主动获取课文内容,从而把握课文内容。学生课堂上发挥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主动获取知识,交流所得。看出来学生初步掌握了课文内容。尤其在交流多音字这一项,没有想到学生竟然发现这么多,我本以为只有那几个易错的明显的学生会发现,真是不可小估孩子。这样一交流,其他学生又多了几个多音字正音,做到了学生自主学会,有主动讲出来。同时他们既然能发现,也就说明他们真正读进去了,找到了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看来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字的掌握也是如此,这个对于他可能不牢固,那个可能我不会读,并不能统一学生的认知。结果也是让人满意的,学生朗读课文几乎没有出现字音错误。
9.《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 篇九
我利用优质资源课配合录像中的宋老师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我在场使这种新方法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感受:
一、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我在反复观看优质资源课的基础上决定先让同桌研读课文相关内容后尝试画示意图,而后让学生观看宋老师录像中制作的课件动画,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二、在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引导学生从搜集来的资料入手,去深入体会当时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并引导学生多遍朗读詹天佑想法的句子,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大概是受优质资源的牵制,我总想充分利用其优势,所以留给学生读的时间并不充裕。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10.《詹天佑》说课稿 篇十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_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詹天佑》(板书),下面我将对本课理解进行说明。【说教材】
《詹天佑》是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的精神”中的精读篇目。这篇课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塑造出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学生实际等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2、体会詹天佑爱国的情感和创新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文学习,养成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习惯。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
之所以这样确定本课的重点,主要是因为隧道开凿法和“人”字型线路。突显了詹天佑的创新和杰出才干,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詹天佑的丰功伟绩。【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体现了詹天佑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而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我把它作为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说教法】
本课我准备采用关键词语推敲法、导读式教学法、图示法进行教学。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本文是一篇蕴含着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传记。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来引导。
【说学法】
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以及课标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品味、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这里我主要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铁路建设者工作的视频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如:回顾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詹天佑爱国热情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我还让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做好铺垫。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利用以上几个思考题读懂重点段,分四个步骤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步:默读课文,思考以上几个问题;
第二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如:毅然,不怕、也不怕、精密、周密、一点儿、亲自、扛着、背着、攀山越岭等等。让学生采用换词法、填补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思维训练,理解句意。同时,我再用引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
第三步:理解讨论詹天佑的爱国热情,通过他的所说、所做、所想三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为中国人争口气”就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思想动力。这样一来,学生就清楚地明白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口气的坚强决心,正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
第四步:回读全段,自读自悟。
在学生突破了难点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反复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最后请学生将感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抓住课文的空白点进行大胆想象写一段话;可以以话外音的形式进行感情丰富的朗读;可采用人物评说的方式;还可通过采访詹天佑的工友恰当“真实”地表现人物……
这时,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进入第四个环节。
四、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我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对“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加深理解,并要求学生运用学法,自学五、六自然段进行学习方法的再次体验。
为了表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这两个自然段举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两个最“经典”的例子,所以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会这样引导:“同学们,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设计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
在冠以“工程师小助手”头衔的“诱惑”下,每位学生画画讨论的积极性会很高,都会认为自己的设计图纸是最佳的,在他们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成为他们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
学生展示成果后,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开凿隧道的示意图以及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的路线。
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解决,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
五、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詹天佑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写你想对詹天佑说的话。
【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很简单,两个中心词:杰出、爱国;通过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来突显詹天佑的杰出和创新;通过勘测线路时他的所说、所想、所做来突显詹天佑的爱国热情。这一板书,简单明了,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勘测
11.小学语文《詹天佑》 说课稿 篇十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X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詹天佑》,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我将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设计。
首先,说教材。
本课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十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本单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篇课文重点记叙了如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长效,依然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为学生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其次说学情。
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本年级学生的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形象思维已获得良好发展,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把握人物形象、探究主旨方面存在欠缺,这些都将是我组织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再次,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自由朗读,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销祖国的思想感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和爱国情怀。同时,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接下来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阅读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等方法,同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与之对应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利用集体的智慧突破学习难点。
接下来说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我将对第二课时进行详细阐述,为了更好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设计“语文小讲堂”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和图书收集有关詹天佑的有关情况,然后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从而导入《詹天佑》,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和动机。
二、合作交流,问题探究。
该环节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将分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我会播放朗读录音,组织学生听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情感。第二步,学生采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圈画感受深刻的句子勾,我会巡视点拨,指导朗读,适时纠正,请同学示范朗读,我会作出点评。
第三步,带着问题进行研读,我会通过PPT展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研读。
1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又怎么想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2詹天佑如何开凿庸居关八达岭隧道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四人为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我会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进行巡视,对讨论热烈、分工明确的小组提出表扬,并关注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最后以小组代表的方式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詹天佑在勘测道路时严厉恳切,尽职尽责,充满大胆创新精神,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
本环节设计意图是通过品读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探究能力。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这一环节将设置“我说颁奖辞”活动,通过ppt视频播放詹天佑的事迹,引发学生直观感受体验,之后模仿“感动中国”为詹天佑写几句颁奖词。这样的设计即加深了对爱国精神的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在课程结束之时,我将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和概括本节课所学知识,以此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布置作业,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詹天佑为国争光,他是我们的英雄,其实现代社会也有这样的人,他们或许是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也可能是奋战在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中,谁又是你认为的英雄呢,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最后说板书设计,我将采用多媒体板书和书面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板书呈现朗读技巧和主要问题,书面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
真心希望我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12.《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情感,感悟教学重点
由于课文内容与现代生活比较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不熟悉,小学生难以明白为什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说是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我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使学生对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对詹天佑的这种爱国精神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灵活教法,突破难点
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和在青龙桥设计“人”字形路线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采用了画图法和课堂表演法,让学生较直观地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
“画图法”是让学生简单地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 这样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詹天佑》教学设计与反思,说课】推荐阅读:
詹天佑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11-27
詹天佑的课文教学反思01-22
《詹天佑》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07-06
《詹天佑》教学案例及反思02-02
记叙文《詹天佑》的教学反思08-03
詹天佑获奖教学设计07-04
詹天佑 教学设计 教案09-27
詹天佑教学设计无图10-21
《詹天佑》教学设计(详细讲解)11-08
小学课文《詹天佑》教学设计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