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汇报

2024-10-11

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汇报(精选8篇)

1.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汇报 篇一

岔河中心小学在校生909人、教职工41人,于2011年9月成功并校迁至新校区。更新了硬件设备,整合了学校资源,完善了学校的管理制度。我校的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以学校的发展为宗旨,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上,用新的理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为打造出具有时代气息,充满生机的学校而不懈努力。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实施工程,使学生具有强壮的体魄,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我发展、终身发展,我校推出了手工艺制作、健美体操、民乐艺术等特色项目,实现“以艺增智,以艺冶情、以艺健体、以艺见长”的特色建设目标。

根据各年级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我校手工制作设置了5项综合实践活动:一二年级——折纸、三年级——纸浆画、四年级——编中国结、五年级——丝网花、六年级——剪纸。从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如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校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折纸又称纸艺,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他们知识范围以外的东西。一张小小的纸片,在学生那稚嫩的小手里面创造出一个个可爱精致的造型、小摆设,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同时也让家长感到自豪。折纸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能陶冶学生的情商,做到了智商情商的协调开发。

纸浆画以纸浆为主要材料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纸浆画颜色鲜艳,并具有浮雕效果,。彩色画泥可以在木、瓷、玻璃、石、纸等多种材料上绘制,干后即可成品,制作纸浆画是一种充满童趣的活动。纸浆画的材料很简单:卫生纸、乳胶、水粉色。卫生纸要吸水性好、易软、易烂的。水粉色可根据需要购买单支或盒装的,一般来说12色的就足够用了。通过纸浆画的课程孩子们的手,脑,眼,都得到了锻炼,纸泥、浆画装饰感很强,孩子们做完的作品完全可以挂到家里做为装饰画和艺术品为自己的儿童房添彩。也使孩子对多种工具表达的探索兴趣有了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学生还用这种方法装点生活,美化教室。

丝网花是用丝袜制成的,所以又叫“丝袜花”。这种花色彩艳丽,质感独特,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随意造型,而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可是鲜花所达不到的, 丝网花品种丰富,凡是在生活中能够见到的花卉都能够做成丝网花。像荷花,玫瑰,蝴蝶兰,牡丹等等。你看,同学们通过老师的讲解,不仅认识了各种花卉,还培养了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说:好景不长在,好花不长开。然而制作丝网花不仅可以留住时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性情,使学生手脑得到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

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丰富,同时作品的命名都有中华民族特有吉祥美满的象征。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从简单的吉祥结、纽扣结的打法开始,到基本结的组合和变化。在学习过程中用心观察、勤于动手,从制作中国结的过程中得到艺术智慧的启发。学生将这些亲手编织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结送给亲友,不但是一种深深的祝福,也是学生自信的开始。

2.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汇报 篇二

关键词:林区,林业,信息化建设

1 森工林业信息化现状

1.1 信息化应用有一定基础

起步比较早, 应用比较多, 办公自动化、木材销售、森林防火、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档案、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管护系统都已经应用多年。

1.2 网站建设情况较好

森工总局网站、各部门子站都已经上线。

2 林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

森工林区目前还没有建成林业专网, 森工总局到各林管局、林业局没有一条专线连接, 相对于其它省份, 基础相对薄弱。

2.2 发展不平衡

森林资源管理战线应用多, 防火应用比较好, 政务管理、辅助决策、社会建设应用少。

2.3 部门主抓信息化, 部门间缺少协同

各部门站在各自的角度、根据各自的需求开展信息化, 专业性强, 协调性差, 造成数据共享困难, 重复建设。

2.4 系统开发早, 技术相对落后

黑龙江森工的信息化软件, 基本都是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技术, 需要更新换代。

2.5 局部、零散的信息化, 没有形成整体信息化

资源战线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比较多, 但基本上都是林业局档案员在用, 森林调查队员在用, 资源管理层、决策层并没有得到信息化的有力支持、没有形成战线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比较多的战线尚且如此, 其他战线的问题就更多。

3 国家林业局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3.1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

3.1.1 总体框架

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 “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 “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

3.1.2 2015年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利用各个环节的应用, 80%以上的省级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 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完成8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80%的省级单位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联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

3.2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业务系统建设工程:

3.2.1 林业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工程

3.2.2 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建设工程

3.2.3 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系统建设工程

3.2.4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经济运行系统建设工程

3.2.5 生态文化与教育培训系统建设工程

4 森工林区的林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4.1 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森工林业专网、各单位机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4.2 森工总局实现无纸化办公。

4.3 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培育、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应用。

4.4 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实现在线处理。

4.5 森工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5 目前的工作重点

5.1 森工林业专网建设

森工林业专网, 主要是指各林管局、林业局与总局通过专线互联, 保证一定带宽、安全有保证的网络平台。森工专网的建设, 骨干网络需租用中国联通、移动或者电信三大运营商的链路, 具体与哪家运营商合作, 需要从各运营商的线路在森工的覆盖情况、专线租金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

5.2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应用

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是国家林业局林业信息化的明确要求, 总局内网办公系统已经开发完成, 系统可以与传统的办公模式并行一段时间, 逐步过渡到无纸化办公。

5.3 总局及部门网站应用

总局及各部门的子站已经上线, 要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 重要的是各部门要高度重视, 并及时更新对应板块的信息, 信息中心做好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6 需要领导决策的几个问题

6.1 成立总局信息化组织领导机构

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而且是长远的事情, 需要成立以总局主要领导为组长, 各分管战线领导为副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6.2 明确总局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权

明确总局信息中心为信息化管理部门, 负责森工林区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组织、协调、规划和实施工作, 以便信息化建设能够统筹安排、科学管理、有序发展。

6.3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持, 信息化建设比较好的省份, 包括吉林森工, 信息化软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的投入, 在“十二五”期间每年都在1000万以上。

6.4 运行维护费用

信息化建设还需要稳定的运行维护费, 其中网络运行费每年需100~200万元, 其它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也在100万以上。

6.5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3.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汇报 篇三

关键词:特色项目;多媒体技术专业;产学研合作平台;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f2012)08-0017-02

在技术发展史上,计算机、通信和广播电视一直是三个互相独立的技术领域,各自有着互不相同的技术特征和服务范围。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三个原本各自独立的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一门崭新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最经济的交流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广电、电信、邮政、电力、消防、交通、金融系统(银行)、科研院校、旅游、广告展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业事单位。根据调查,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制作公司、建筑设计公司、包装装潢设计公司、软件公司、出版社、印刷厂,以及各行政、企事业单位都迫切需求多媒体制作的人才,多媒体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建设好多媒体技术专业,必须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形成显著特色。构建特色项目,以特色项目促进多媒体技术专业建设,是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获得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缩短学校与企业的差距,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于专业

根据市场反馈,现阶段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瓶颈在于社会所使用的技术比学校所讲授的技术更加先进,而且无法确定目前所招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是否需求依然旺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需要抓住市场上正在使用的技术及技术的走向。

1 校内创建多媒体工作室。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不够完善,没有对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给予较大的激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践的积极性不高。长江职业学院现有的教学实验条件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但没有搭建一个让学生能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平台,没有实现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创建多媒体工作室并扩大对外交流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既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又能提生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多媒体工作室的主要职能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相应项目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式教学法奠定基础。学生是多媒体项目开发的主力军,教师在学生进行项目开发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彻底改变传统实训教学的“一人一机”、“独立实训”的教学模式。学生按项目开发小组进行分组,每个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并且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角色轮换,这样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参加项目开发的积极性和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工作室的开发设计涵盖范围为:网站设计与制作、平面宣传和广告的设计、计算机动画制作、视频剪辑与制作。工作室与市场上的广告公司、网站开发公司及多媒体相关的设计公司合作.由合作方或者负责教师联系提供项目,工作室负责开发完成。工作室以项目开发为主体,提高学生的项目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习锻炼机会,让学生熟悉多媒体专业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模式,为学生就业后轻松上岗提供帮助。另外,与公司合作,也可以增加教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教师的项目开发经验得到完善后能将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反馈到教学中,加强产学研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

2 校外建设实训基地。成立了工作室之后可以为校企合作搭建桥梁,掌握了前沿技术的教师可以带动高校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交流,也可以扩大与企业的接触机会,让更多企业看到工作室展示的成果,对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更信任,可以让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为校企合作打下基础,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满足专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企业配备业务强、技术精,并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责任心强.有相应技术职务的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到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中,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企业承担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在学生取得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基础。企业指定专人配合学院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等工作,并负责对实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企业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提供部分实践岗位,承担“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任务。企业及时提供行业企业发展动态,参与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实际工作当中,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快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平台,学生与教师介入到企业科研与生产,把教学、科研、顶岗实现三者有机结合。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后.可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深入企业,提高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培养高水平技术应用性人才.提升社会服务功能,达到理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

二、建立职业资格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是对高职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客观评价,也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依据。多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为目标来组织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程与相关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直接对应,按照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的考核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进度计划、学生岗位能力进阶和职业资格考证基本对应,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即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过程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时效性,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传授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本专业的培养特色。在专业教学中推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可参加湖北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英语三级、四级证书与计算机二级考试证书;通过对图像处理及网页设计课程的学习,参加Adobe公司的认证考试,取得Adobe公司平面设计师认证证书和Adobe公司网页设计师认证证书;专业课程的综合学习结束,参加由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的考试.取得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资格证书。

以特色项目促进多媒体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达到校企共建特色专业、校企合作双方共赢的目的.学生所学即在企业所用,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桦等.在改革实践中建设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J]计算机教育,2010,(10)

4.特色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四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本学期共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77名,教职工38名。

二、特色项目确定情况

我校确定的特色项目主题是“打造雅和文化共享幸福人生”,该主题涵盖范围广,其中包括典雅和美的环境文化;儒雅和睦的教师文化;文雅和乐的学生文化;温雅和畅的课堂文化;高雅和谐的精神文化。

针对此特色主题,我校优势所在:

1、环境文化:环境文化建设,继近年的校园文化建设,环境文化我们已经有一定基础。我们对环境文化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

2、教师文化: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占比例大,性格开朗,均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研、文体活动,如:体育比赛,节假日聚会等。

3、学生文化:我校一直坚持德育为首的教学理念不变,况且成绩可喜,总结了一套德育教育的优秀教学方案、策略。另外,我校的学生来源以各乡、镇、村为主,学生从农村来,在农村已经基本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恰好对我们的养成教育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4、课堂文化:

针对课堂文化的构建,我校借课改的**,积极探索研究制定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前期的摸索,教师,学生都能基本认可本模式。模式突出三个特点:课前预习、集中展示、当堂训练。

5、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各级主管部门的指示为依据,教导教职工以“今日不留遗憾事,明朝定是辉煌日”时时告诫自己。同时,要求“管理人员真正做到静专思主管,教师真正做到静专思主教,学生真正做到静专思主学”,努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为我校精神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持。

三、学校气氛的创设

我校位置特殊,我们已经意识到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提高自己办学特色,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提高自己的对外品牌……

为此,学校领导班子历次召开会议,研究商讨特色教育的方案和主题,教师会议也是放到首要议题来讲、来议。目前,我们学校上下对我们的建设主题已经达成共识,全校上下戮力同心,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四、校长落实特色学校建设情况

我校特色建设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达到人文化和物文化的完美结合,使其彰显的内容达到极致,使教师、学生都能感觉到学校其实就是“家”!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五、教师参与特色建设情况

特色课程教师已经到位。体育、艺术类教师都经过专业培训,专业基本功扎实。随着我们教师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我校教师参与特色建设将会更加得心应手。

六、课程与学生参与情况

5.市内涵建设特色学校创建汇报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市评估验收组领导、专家一行莅临我校,验收、指导学校内涵建设工作,我们深感荣幸。受校长委托,将学校概况与创建工作开展的做法和取得的丁点成绩,向各位汇报如下。

我校又名响水县红十字博爱小学,是江苏省第一所博爱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2060名小学生,89名教师。全县孤特困儿童、残疾人子女160多名聚集在我校,享受食宿学全免的义务教育。可以说,区位、生源、教师都无优势可言。但是因为博爱的特色,国内主流媒体的多次报道,使得社会的关注度一直居高不下。虽是小学校,却承载了太多闪光的荣誉,我们没有退路。群策群力,攻坚克难,走内涵发展之路,让学校内涵体现在增进爱生如亲的感情中、反映在增厚敬业乐教的底蕴里、表现在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中和增长教书育人的才干上。

重创建,统一思想定位早

汤校长到任以来,一直十分注重学校的内涵建设。今年年初,申报创建市级内涵建设示范校后,随即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任组长,指导小组成员制定创建方案,细化任务,做到季有重点,月有活动,周有督查,把内涵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并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国旗下讲话,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全校教职工做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内涵建设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年来,全校上下“思想共识,行为共约”,以“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百姓;教好一名学生,振兴一个家庭”为宗旨,以“规范有序,温馨和谐,科学发展,彰显特色”为办学理念,全校上下全员参与学校内涵建设,多着并举,多管齐下,利用县创建“教育均衡县、教育现代化”契机,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着力打造基础教育品牌学校。

厚底蕴,教学研究作先导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学研究之风直接关乎学校内涵的厚重,我校下大力气转变“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大兴教学研究之风,增厚敬业乐教的底蕴。

博爱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多舛的家庭背景造成他们自卑、孤独、任性、不合群,有的甚至品行不端、桀骜不驯。还有众多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成绩欠佳。“蹲下身子看学生,满怀希望待成长”, 汤校长带领团队扑下身子、深入课堂搞调研,天天随机听课,亲自编印随堂检测题,当堂检测,亲自批阅,发现问题,蹲点解决。对重点难点问题,分学科组召开分析会,一起找原因,寻对策。形成了平心静气抓质量、实实在在搞调研的良好氛围。由于一把手校长身体力行,主持省级课题《小学数学待进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老师们真正领略到问题即课题,自觉主动地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课题研究蔚然成风。在她的引领下,全校60多名教师参与了各级课题研究,3个市级课题、1个省级课题正申请结题。一年来,有近20篇论文发表。

真备课,高效课堂仿课少

我校在全县率先装配了电子白板教学设备,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的常态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要求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加以改变。

为解决电子备课常见的几十秒下载一学期教案,上课与备课两张皮现象,真正利用好现有设备——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根据县局提供的表格式样,创新电子备课形式,采用让老师们根据选改的幻灯片确定教学思路,落实教学程序,拟定每张幻灯片出现前后师生做什么,形成教学简案,并将形成的文字与幻灯片对应匹配打印好。这样,不仅便于检查核对时一目了然,也断了老师依赖网络教案的思想,逼着每个老师备课时必须钻研教材,选择对心路的幻灯片,自觉磨练自己的备课与上课能力,增强了集体备课时研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模仿别人的课、和网上一模一样的课越来越少,青年老师独立备课的能力明显增强。我们的这种“幻灯片+注解式”的备课方式已成为县教育教学工作特色,得到县局领导的多次表扬。

增修养,书香校园传经宝

为引领师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除县局规定的师生必读书目外,学校还为每位老师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发动学生自主订一份报刊杂志。同时引导广大师生从读校本教材《成语多棱镜》到诵读国学经典名句,继而编演古诗韵律操形成学校特色,现在发展到诵读《弟子规》。晨诵午读将县局的师生必读篇目落到了实处。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做到。我校紧紧围绕“三个一”“四个有”展开工作。“三个一”即每学期每名教师最少熟读一部文学或教育名著,至少撰写一篇高水平读后感,至少讲一个读书感悟故事。“四个有”即教室布置有经典。筛选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诗句张贴在教室内外、办公室等墙壁上,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师生言谈有经典。在师生中开展“经典名著伴我行”活动,鼓励师生到图书室借阅经典名著,利用课余、业余时间阅读,在课余交谈中有意无意交流名著内容。三是课堂教学有经典。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上好阅读指导课,推荐阅读书目。学校每学期安排阅读指导公开课,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和经验,交流读书心得。四是课间活动有经典。除积极引导学生晨诵午读外,学校将优美的古诗创编成节奏明快的韵律操,大课间师生边吟边舞,让经典滋润心田。学校还花数万元,给每个学生配一本《弟子规》,并借助双创契机,配足图书,确保生均拥有可读书的数量。确保每天午后一节课师生同读时间,用阅读点亮人生;自编自演校园心理剧(《争做文明响水人》获县二等奖),娱乐自我,感动他人。在成功面前,孩子们挺直自信的腰杆越走越远。

提内涵,专业发展引领好

“打铁还须自身硬”,提升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上,一把手校长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上班、听课、科研,样样做好表率。中层以上领导的教学“五认真”随时随地接受她的调、查。因此,校领导干部的教学工作都比普通教师更认真;在提升素养方面比普通老师更积极;在读书活动中,读书心得带头写;在学校调研考试中,成绩是年级靠前的;在论文发表上,篇数要比别人多。我校的校园不大,但想找个人不太容易,往往将对方的手机打爆了也没人接听。由于近年来班级生数猛涨,班额数也增加,校园用房吃紧,教师没有办公室,只能坐在教室后面办公,为了不影响学生听课,分管教学的两校长一上班手机都调整到静音,老师们纷纷仿效,这个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但是在校外,我校的校信通短信平台名声却异常响亮,因为学生监护人每天都会收到学校发出的学生课外作业详单。而对评优晋级等教师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学校更善于创新,由参评教师自己做评委,丢筐数桃,自测自评,相互监督、相互打分,教师在评比中看到差距,在互信中增进团结,在竞争中激发动力。

我校现有市县骨干教师多为中层以上干部。其中,市名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教学能手3名。本学期,我校又有3名教师申报市学科带头人、2人申报市教学能手、2人申报教坛新秀。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学校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公开签约,让每个青年教师与市县骨干教师结成对子,在业务上互帮互学。在青年教师的帮助下,老教师们个个能熟练操作电子白板上课,告别了上课一支粉笔一张嘴、提块小黑板上台讲的历史。在老教师的引领、督导与鼓励下,青年教师信心倍增,在各级培训、教学展示活动中,成长提速。一年来有3人次在县优课评比中获奖;在市基本功统一考核中,今年和去年两年中有13人获得优秀等级。

“风物长宜放眼量”,目前,投资300多万元的教学楼已经进场施工,我校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教育均衡创建正待国家级验收。随着硬件的改善,内涵的提升,我们坚信:明天一定更美好!

6.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汇报稿 篇六

一.专业基本情况说明

2002年开始申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同年获得省教育厅批准,与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六届毕业生,毕业人数650余人,现有在校生158人。2006年被确定为院级第一批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水利部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山东省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二、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1.建设目标

围绕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合作,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成特色鲜明的水利部示范性专业,引领山东省及全国水利行业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争做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2.建设内容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突出职业能力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建成高职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建成满足专业生产性实训需要、设备先进、“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构建专兼结合的社会服务“专家型”、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展多种技术培训,提高专业辐射能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为: 立项被批准后,即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派出人员外出调研学习,借鉴示范建设经验;学习示范建设文件与现代教育理论,开展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大讨论,转变创新办学理念;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确定专业建设目标、措施与方法,确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改革的方法途径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逐步实施。

3.资金利用情况

建设专项资金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项管理、分年实施”的管理原则,项目建设实行组长负责制,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对项目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绩效实行管理,确保了专项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顺利实现项目建设目标。

截止到目前,已完成专业建设投资1432万元,占预算资金的92%。其中,实验实训设施建设投入590万元,完成预算投入的98.3%;师资队伍建设投入资金140万元,完成预算投入的70%;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投入资金240万元,完成预算投入的80%;教学资源库建设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预算投入的100%;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投入资金100万元,完成预算投入的100%;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投入资金12万元,完成预算投入的120%;专业群建设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预算投入的100%,各项建设目标均取得较好的建设效果。

三.专业建设与改革成效

(一)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建设之初,我们立即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委员会由学院领导、系部领导、教研室教师、企业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指导专业建设;

(其职责是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结构、审议专业改革的可行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规划;指导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协助组建和管理校外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计划;研究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探讨解决方案;评价教学效果和毕业生的质量,指导、推荐毕业生就业。)

派出人员到青岛、济南、潍坊、烟台、淄博等地市,深入与专业相关的生产企业及兄弟院校,进行就业市场调研、行业调查、企业专家访谈、探讨学习示范建设的先进经验,根据调查材料进行职业分析、岗位群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了专业定位、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变频器、电子技术及单片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技术改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适应市场需求、有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

即: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采用校企结合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构建课程体系,课程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基于社会调查与行业调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路、构建依据,通过多次会议深入讨论“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标准,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能力的需求”与论证,确定出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并确定出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的新模式;

其构建过程如表示。

(三)以建立培养机制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院校建设的核心,学院以打造一只高水平教师队伍为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采取了重投入、强师德、建机制、换理念、炼队伍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效果。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有效改善了专业师资队伍双师素质结构,双师比例达到90%,形成了一只专业方向涵盖面广、知识结构优化、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较高水平课题研究的专业教学和科研梯队。其中,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10名,在行业具有影响力、擅长解决技术难题的技术能手8名,从企业、行业聘请兼职教师达到30人。

成果: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7项;有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获科技二三等奖,3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主编公开出版规划教材10部;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8篇;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三是素质优。院级优秀教师2人,水利厅嘉奖5人,水利厅三等功5人,优秀共产党员,4人,专业带头人2人。教师素质展示

(四)以工学结合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实训环境日臻完善 按照“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化”的建设原则,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5个,扩建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4个,新建了校外实习基地10个,总投资590万元,满足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教学需求,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达到82%,建立和

完善了实习实训相关制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校内实训基地展示

(五)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社会服务能力增强

通过三年建设,校企合作企业达到了30家,(校外实习基地展示)满足了专业课程校外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的教学需求以及部分学生的就业需求。与淄博三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日照立卓光电有限公司、济南展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思科系统公司中国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工业控制实训中心、电子设计及应用实训中心、通信技术及应用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场所,企业投入的设备总价值达到80余万元。为日照江诺、日照立卓等企业提供技能培训,3年累计为企业培训员工800余人;借助电子生产工艺实训中心的技术设备,为日照立卓等企业提供电子产品的生产和调试服务,完成8000余块LED模块等电子产品的生产和调试任务;设立山东省库区移民剩余劳动力培训基地,三年来先后培训职工1600人次。

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等形式,深入开展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工作,积极承接企业横向科研课题,先后与日照江诺电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日照金茂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设备改造或新产品研发8项。

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作用,使其成为生产实习实训的教学基地、学生的就业基地、教师的实践锻炼基地、校企科研开发和设备研发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展示

(六)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年来,本专业累计毕业生180余名,国家外语等级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8%以上,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100%,一次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达到87%,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达到97%以上。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参加的全国、省部级电子设计竞赛,获得获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参加的山东省、水利部级技能竞赛,获得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7个。

获奖成果展示

四 特色与创新

1.创新“岗、课、证融通,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基于生产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

2.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融教学做于一体,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7.特色专业项目建设汇报 篇七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引领,班级建设

我校是一所招收初中后学生为主实行五年制职业教育的职业学院, 生源主要来自江苏各地, 进入我校的学生大多数认为自己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 在初中阶段, 他们得不到老师的称赞, 与同学相比也觉得矮人一等。初中阶段的高强度的应试教育让他们对学习有拒绝排斥的心理, 针对这样的学生, 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可以通过专业引领的方式, 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顺利地掌握职业技能, 从而重新建立信心, 以良好的状态成为一名职业人。我校园林专业的班级建设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入学阶段的专业引领

学生报到后, 及时进行专业引领十分必要。我校学生入校的第一周会接受专业引领教育。在引领过程中, 专业老师在介绍课程设置的同时, 更多的是告知同学们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在职业院校的学习过程完全摒弃了初中阶段老师满堂讲, 课后拼命练的学习方法, 而是做中学, 学时做;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考核也不再是一张考卷定成绩, 更多的是对同学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 每一个环节达到了要求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成绩。有了这样的认识, 学生对学习的拒绝心理会有很大的缓解, 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也会对手把手教他们的老师表现出足够的尊重, 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聘用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

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他们担任班主任可以为学生做专业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能力, 使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他们可以指导学生选修专业课程, 还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我校园林专业在班主任配置方面尽量启用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专业教师兼任的班主任和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师比较熟悉, 容易了解学生在其他专业课上的表现, 因此便于对班级学生的学习及其他方面的管理, 督促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来说学生比较佩服专业课程的教师, 容易接受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专业教师担任的班主任的思想、行为都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专业教师实在紧缺时, 系部会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进度, 聘请当期授课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指导老师, 专业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专业讲座、个别指导、班会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引领, 为班级良好学风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在专业领域模拟创业

目前大学院校内学生创业的项目很多, 练摊、家教是非常常见创业模式, 而结合专业创业的可能不多。我校在这方面有比较成功的尝试。我校为有志创业的同学搭建了一个平台——创业园。园林专业的同学们在园内开设了花店, 学生通过竞聘成为店长或店员, 从进货到业务接洽到后期服务全由学生自己承担。经过这样的历练, 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动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在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服务意识方面的锻炼也为今后他们在职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绝大多数同学在店长或店员的榜样作用下, 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班级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 班级管理工作做起来就顺风顺水了。

四、聘请校外行业专家来校专业引领

我校园林专业长期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邀请的专家, 有园林工程领域的总工程师, 有园艺方面独树一帜的专家, 还有工艺 (盆景) 大师, 他们在园林行业积累了多年的经验, 工程专家给学生们带来了工程实践中的案例;园艺专家诗情画意地描绘园林植物配置之美, 工艺大师把学生领进他的花园, 手把手地传授盆景艺术。经过专家引领, 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 统计表明, 我校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90%以上。

五、组织富有专业特色的活动

强化专业特色的班级活动, 使学生保持对专业的热情是我校园林专业班级建设的另一特色。园林专业有自己的特色社团———园林景观协会, 园林专业的班主任老师借助学校的“思诚读书节”的平台引导学生做专业读书手抄报, 假期作业包括园林素描、栽活一、两盆盆栽植物、当地树种调查等, 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提高了自我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 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和个人特长。

诚然, 专业引领在班级建设, 尤其是良好学风形成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班级建设过程中还要考虑各班学生的特点, 注重尊重学生的意愿,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对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兴趣给以支持和鼓励。班级建设应注重多元化, 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 发挥学生特长, 让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条件, 结合专业学习, 有目的的各方面协调发展。

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引领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热爱的情感, 对自己未来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利用专业引领进行班级特色管理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班级管理的效果, 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将来的班级管理中不断的探索, 我相信一定会找到一种适合本专业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 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能提高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能力, 使我们的职业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8.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 篇八

【摘 要】以汽车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为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设施完善、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高职汽车类专业开展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特色专业 课程一体化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53-02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广西教育厅于2011年开展了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到2013年,在全区范围内共设置300个特色专业及600门特色课程。第一批获得立项的专业已经结题、验收,为促进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体系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在2011年被遴选为教育厅、财政厅“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重点建设专业。两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完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等内容,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试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设施完善、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高职汽车类专业开展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模式。

一、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思路

根据《关于开展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提出的“以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实验条件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特色课程体系”等要求,在深入调查和分析广西汽车后市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后,以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按照学院“建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创一个品牌”的办学思路,依托学院组建的“水电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市场急需的汽车电子技术和电动汽车方面的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建设为根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建设成为规模适度、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

通过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建设,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汽车技术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基地。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功能,拓宽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形式,培训汽车电子技术方面专门人才,为区域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南宁市作为北部湾开放开发的核心区域,汽车的保有量居全区之首,在巨大的汽修行业中,技术日新月异,对一线技术工人和基层管理人员的用人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大量以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汽车维修工作为主,覆盖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和检测、汽车检测、汽车装配、售后服务等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原有的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为主、训练操作技能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市场需求。通过召开行业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工作分析会,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和南宁市汽车维修市场现状,针对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并实践“双证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过程既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又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很好地解决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二)校企合作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院“建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创一个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为着力推进汽车类专业建设和特色化发展,真正为产业发展和学生服务,成立了由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汽车类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南宁的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明确了本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就业岗位和岗位晋升规律,深入剖析了汽车制造、维修企业、机动车检测管理部门的装配、调试、维修、质量检验等技术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构建了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具体如下:

1.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首先,将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基本技能、维护保养、检测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内容融入“专业基础技能”、“专业专项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过程中,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其次,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并借鉴汽车行业相关企业认证的教学模块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最后,在具体实训项目的设计、实施和考核中均按这些资格认证的要求进行,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行业许可证考试等内容融入核心模块的教学中,使学生取得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2.重点打造五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研讨、咨询,根据劳动部门职业资格等级证的能力要求,确定汽车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与排除方法、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等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开发学习情境、确定教学组织、实施开发评估、反馈四个步骤设计学习情境,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思路,做好课程描述、学习情境划分、学习项目(任务)设计、考核方式改革等工作;将职业证书的考核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实现核心课程模块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技能训练项目化、综合实训岗位化。

3.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贴近生产实际、融入行业标准、便于学生和企业职工自学的核心课程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突出项目化教学的高职特色,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编排内容,由工作任务引出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反映当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发展趋势。

4.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借鉴国内外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自身实际,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取常见故障设置学习情境,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工作顺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学习工作单的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革学生考核“一考定局”的传统模式,专业课考核从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期评成绩由期末终结性考核成绩和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期评成绩=日常考核(30%)+实训操作考核(40%)+终结性考核(30%)。过程性考核又分别由日常考核成绩和实训操作考核成绩组成,终结性考核在期末进行,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全面考查学生理论知识是否达到预期要求;日常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每个任务均作评价;实训操作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课程结束时或每个情境教学结束时进行考试。

(四)实践教学设施完善。具体如下:

1.基地建设。按照“双证融通、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遵循“携手汽车维修企业,构建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及原则,依托南宁汽车服务业的优势和中锐教育集团的合作群体,通过校企共建、引企入校等方式开展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共建400 m2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2.内涵建设。为做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依托南宁,服务地方,校企合作,以产促学”的指导思想,以水电职教集团作为平台、中锐教育集团为依托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职能和“企业老总”、兼职带头人的作用,采用资源共享、相互技术支持方式,通过双主体办学、校企合作群等模式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与企业联合共建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极大地改善了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性实训等工学结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效率。

(五)师资队伍建设。具体如下:

1.专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专职教师通过送出培训、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和教学机制激励等方式,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团队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教师参加说课大赛、微课竞赛、实践能力竞赛、教学评比等活动,强化培养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自学和进修等形式提高业务素养等。

2.专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类企业中顶岗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工程实践项目,并根据每个教师的发展实际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确保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企业保持一致,使教师能真正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提高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教师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使教师更加熟悉设备操作、实训基地管理。

3.依托行业企业建设兼职教师队伍。依托南宁汽车后市场服务业的强大优势,与广汇广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长久鑫广达汽车服务公司、中锐教育集团及其合作群体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由校企双方共建兼职教师资源库。两年内,从企业聘请16名技术总监、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并到校任教,他们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对工厂情况熟悉,通过他们的有机融合,有效整合了校企资源,提升了教学团队技术服务整体水平,充实、完善了教学队伍的结构,保障了教学顺利实施,使培养出的学生更适应市场需求、更满足企业需要。

【参考文献】

[1]朱萍.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创新与探索——以广西财经学院审计学专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3(28)

[2]庞松鹤.高职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实践——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作者简介】姜金堂(1961-),男,湖北仙桃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构造与维修。

上一篇:四年级状物作文:我的小兔存钱罐450字下一篇:高三生物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