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学习教案(共15篇)
1.成语故事学习教案 篇一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宝塔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8、成语故事
主备:李家大山小学 审核:宝塔路片区五年级语文组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课文《成语故事》,向同学们讲述了三则精彩而有趣的成语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健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在教学时,应注意这样两条:第一是将这三则故事看作一篇课文去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从而发现这三则故事的相似之处,明白这类课文的基本特征,为日后的举一反三做好准备;第二是让学生读明白故事和寓意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故事的词句入手,读出词句所讲述的故事,并从故事中抽取蕴含其中的道理,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形象思维到理性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2. 学会生字,理解“张口结舌”、“ 惊叹不已”、“点睛之笔”等词的意思,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4. 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5. 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遇事爱思考、分析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个成语的意思,并能联系生活说说寓意。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一些成语故事,摘抄一些成语故事的寓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自相矛盾》,明白成语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成语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自相矛盾》。
教学难点:理解《自相矛盾》的寓意所在,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资料链接:《自相矛盾》见于《韩非子•难一》,也见《韩非子•难势》。写的是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盾都能戳破。旁边的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什么矛也戳不破”和“什么样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时存在,是相互矛盾的。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相抵触。
一、预习导学
1、熟读《成语故事》,至少3遍,做到正确、流利。家长评价:
2、比一比,再组词。
矛()买()锐()壁()逼()茅()卖()悦()臂()副()
3、查《成语词典》,写出下列成语的词义和寓意。
自相矛盾:字面意思: 寓意: 张口结舌:字面意思: 寓意:
4、写出几个你知道的成语故事的名称,并写写它们的寓意。
二、课堂研讨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宝塔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游戏——“成语接龙”,愿意吗?
2、看来同学们掌握的成语还真不少呢!不管是生活中,还是书本上,我们常常要用到成语,到底什么样的词才能称为成语呢?(课件出示,揭示成语特点)
3、有很多成语都是由一个有趣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今天我们就学习《成语故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2、指名读3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内容。
3、这些成语故事只是单单的为了讲故事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要让我们去感悟体会)
(三)精讲《自相矛盾》
1、同学们,这是一个写得很精彩的故事,既有人物语言,也有人物动作、神态,刻画得有声有色,你能和同桌合作,读好这个故事吗?
2、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①“夸口”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而“夸口”? “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看图指一指。)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②正当他说得唾沫四溅之时,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看看插图,此时这个楚国人是表情,周围的人又是什么表情呢?
③课文用了一个词,是“张口结舌”,你能表演出来吗?刚刚还夸夸其谈的的楚国人,此刻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呢?
④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发呢?(大声地读寓意)
在生活中,我们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或是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谁愿意说一说。
3、复述《自相矛盾》。
三、当堂训练:
1、楚国人这样夸自己的盾:“。”他又这样夸自己的矛:“。”如果你就在旁边,会想:。
2、《自相矛盾》中的楚国人张口结舌,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常常用“自相矛盾“来形容。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习字册。
2、把成语补充完整。
()口()舌 惊叹()()()牙()爪 电()雷()()()之笔 自相()()()()充数()龙()睛
3、按要求写成语(至少3个)
①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②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③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夸口-——张口结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宝塔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1、精读《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明白其中的寓意。
2、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练习背诵《画龙点睛》。教学重难点:
精读《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明白其中的寓意。资料链接:
《滥竽充数》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写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其中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见于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这两条龙便乘风飞去,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健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查《成语词典》,写出下列成语的词义和寓意。
滥竽充数:字面意思: 寓意: 画龙点睛:字面意思: 寓意:
2、用“ ”画出《滥竽充数》中带有关联词语的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练习用“不要„„而要„„”口头造句。
3、熟读《画龙点睛》,能背出来就更棒了,家长评价:
二、课堂研讨
(一)精读《滥竽充数》
1、谁来解释一下课题的意思?(说说“滥”、“竽”“充”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可进行比较:a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b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练习朗读。
3、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傣禄。”
“居然”什么意思?如果你是南郭先生的同行,你可能会想?南郭先生又会怎么想呢?
4、看插图,南郭先生后来又怎么装不下去的呢?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5、如果你看到了流浪街头的南郭先生,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对于今天那些“滥竽充数”“以次充好”的厂家,你会对他说什么呢?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宝塔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6、出示成语寓意,大声读一读。
(二)学习《画龙点睛》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美中不足)
2、“点睛”的结果怎样?
3、“游客们惊叹不已”,他们会说些什么?(在想象、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
4、张僧繇“点睛”的作用是什么?
5、“点睛之笔”在现实中的运用是什么?
(包装,好的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劣质产品加上好的包装,就是“滥竽充数”)
6、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奇怪——不信——佩服
三、当堂训练。
1、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①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总是„„ ②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不要„„而要„„
2、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他最后逃走是因为。你想对他说:“。”
②霎时间,只见,被点上眼睛的龙。游客们,无不 张僧繇的。
四、巩固练习。
1、背诵《画龙点睛》,家长评价:
2、阅读《成语词典》中关于“寸阴尺璧”的解释,回答问题。
【寸阴尺璧cùn yīn chǐ bì】寸阴:日光的阴影移动一寸,指极短的时间;璧:古代一种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一寸光阴比一尺璧玉更可贵。形容时间宝贵。三国·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1)“寸阴尺璧”中“阴”的意思是
。(2)词典一般对成语的出处、典故都酌情引述,“寸阴尺璧”这个成语出自
,通过画线的这段引述,我们知道古人
。(3)用“
”画出这个成语所比喻的意思。(4)与“寸阴尺璧”意思相近,都是形容时间宝贵的成语有
、等。
3、仓皇逃走的南郭先生以后的情况又会怎样呢?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围绕一定的中心续写作文“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4、语文实践活动:和你的好朋友利用双休日时间,编辑一份“成语小报”吧,还可以在班级互相交流、评比哦!(选做)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总是 装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宝塔路片区五年级语文教学案
不要„„而要 逃
画龙点睛 奇怪——不信——佩服
2.成语故事学习教案 篇二
一、准确定位,寻找“学习故事”的切入点
(一)帮助教师们树立信心
在学习和创作“学习故事”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总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为了帮助教师们树立信心,我们确立一个信念,就是相信教师是有爱、有能力的成长型思维者。
我们为教师制定了三级目标:
初级:有爱,能看见孩子的闪光点,发现孩子的“哇”时刻(看见)。
中级:有心,能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发现孩子的兴趣点(看到)。
高级:“有智”,能激活孩子原有的兴趣,发现孩子的黄金线索(看懂)。
(二)目标制定的思考
初级目标:让教师树立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点燃教师爱的激情,从找孩子的缺点变为找孩子的优点,从发现孩子的“哇”时刻来感动教师,唤醒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为有爱才有故事,教师只有心中有爱,才能看到孩子的闪光点,才能发现孩子的“哇”时刻。
中级目标: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让管理者与教师明白写“学习故事”不仅是发现孩子的优点,更是为了解和理解幼儿,所以,要静下心来观察幼儿,看幼儿做什么,倾听孩子说什么,从观看和倾听中发现孩子的兴趣,再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设计课程。因为有心才有发现,教师只有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高级目标:不仅激活孩子原有的兴趣,还要不断培养新的兴趣。教师能从孩子社区生活经验、家庭文化等多方面分析孩子兴趣的黄金线索,从而扩展、引导幼儿的兴趣。因为有智才有创造,教师只有创造,才能激活孩子原有的兴趣,发现孩子的黄金线索。
(三)策略与实践
目前,我们在初级目标实施阶段。采用的方式有:
1.给予教师自主的权力。长期以来,教师做观察记录大多数是“任务型”的,每月多少篇,是幼儿园规定的,观察记录的作用大多数是应付检查、评估。为鼓励教师主动记录,我们做了两个改变,首先是内容改变,不记录孩子的缺点,记录孩子优点,记录孩子积极的表现,记录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其次是数量改变,没有数量要求。第三是没有模式要求,不必照着新西兰“注意——识别——回应”三段式写。用什么方式写,想写多少,教师自己做主。赋予教师自主的权力,让他们成为“学习故事”的主人,而不是一个听命于领导的服从者。
2.用典型激发教师。发现教师在“学习故事”中的典型事例,运用典型激发教师爱的激情。如:六一幼儿园的王芳芳老师,在寻找孩子“哇”时刻中观念转变大,我们就分享她的故事。白云幼儿园刘伟老师谈管理者的故事,故事感动了老师,激发大家去关注自己班孩子的“哇”时刻。
3.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学期结束时,每个实验园以团队的方式,人人分享本学期最感动自己的学习故事。一位老师交流后说:团队智慧无限,感动无处不在。
二、走近教师,与“学习故事”同行
(一)营造良好氛围
“学习故事”对于我们教研员来说,与普通教师一样都是新事物,我们与教师一同学习。起初,我们从网上找到北京刘婷老师的《相信你,会学习》、刘晓颖和姜素琴的《学习故事带来的选择和改变》、周菁和温迪的《走进“学习故事”——来自新西兰幼教课程改革的启示》以及专著《儿童观察》共同学习。在加入全国课题组后,我们一道接受相关培训,研读《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一书。
然后是同写。教研员、管理者、教师共同写故事和感悟,共同成长。我写的感悟和故事有《学习故事且行且慢》《“哇”时刻给予教师成长》《照着写名字》。并将这些体会和故事放到QQ群供大家讨论。教研员与教师并肩工作,让教师感到此项工作的重要,同时也消除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二)凝聚共同愿景
有一次,我看到“法国护士为婴儿洗澡”的视频,很受感动,便上传到QQ群,并组织大家讨论。白云一幼的魏凤谈到:如果我们老师能给孩子这样的安全感,让孩子完全信任我们,那就是师生之间最完美的境界。白云一幼的刘伟说:除了感到“有爱”,也想到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最舒适开心的,但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以成人的标准和规则来要求孩子、甚至强迫孩子,让孩子的成长充满了成人和社会的功利性影子,失去自己的天性。通过讨论大家深刻认识到,做专业的幼儿教师,只有爱无技能,不行,而只有技能没有爱也不行。要理解孩子、懂孩子,必须两者皆有。而“学习故事”的精髓就是做有爱、有专业的幼儿教师。最后大家相约:以法国护士为榜样,做一个有爱心、有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三、用心培育,静待花开
(一)专家指导,理清思路
我们邀请周菁博士和付雁老师来为老师进行培训,运用“学习故事”案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识别分析。老师们明白,“学习故事”理念与《指南》、《纲要》精神是一致的,不是新花样,也不是另搞一套,是贯彻《指南》的一个抓手。
我们请周老师和付老师走进幼儿园,看老师为幼儿创设的学习环境,听老师说实践的感受和困惑。周老师和付老师在交流现场解答老师们的困惑,化解了老师们在开展“学习故事”工作中的难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如何尊重和激发幼儿的想法、围绕幼儿的兴趣支持他们的学习、多听多鼓励幼儿,在环境创设中体现幼儿活动的线索,这些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改进的方向。这样的培训接地气,有实效。
(二)共同学习,分享交流
每次参加全国培训班回来后,我们都要组织外出培训老师汇报交流。但汇报不是将专家讲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让老师们谈在培训中自己感悟最深的一点,或者是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或是对某个理念的理解等。如:2015年4月第一次北京培训,交流时从“分享你的学习感动”开始,请所有到北京参训的学员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这次学习的感想。老师们说的是“看不难,看到难,看懂更难!”“孩子是有能力、有信心的沟通者和学习者!”“读懂孩子,从观察开始!”“学习让我转变了看待孩子的视角,要相信每一个孩子!”然后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汇报自己的收获。如:贵阳市白云一幼魏凤老师的汇报,始于“走进新西兰”,终于“写好学习故事的小妙招”。不仅全面细致地梳理和回顾了三天的学习,还总结和归纳了“学习故事”撰写方法。贵阳市六一幼儿园王芳芳老师真诚地述说了“我的认识”“我的转变”“我的打算”,反映出一线教师在亲历研究和学习后,对“学习故事”理念的理解。
(三)团队合作,锻炼成长
3.学习故事:“乌龟”赏析 篇三
一、幕起
一次早锻炼活动中,教师和个别幼儿用各种小器械创设不同的路径。一下子路面上铺满了圈圈。可是这样的路径孩子们不怎么感兴趣,圈圈也遭到了“冷落”。就在这时,可可和希希选择“套人”,可是套人游戏并不受其他孩子的欢迎。而钦钦的一个动作引来了一股热潮,由此展开下面一系列的活动,拉开了美丽的序幕。
二、剧况
1.山穷水尽疑无路。
“玩什么呢?”可可一直捏着圈圈毫无头绪,身边的希希同样模仿、重复可可的动作,两个人显得格格不入。
没有共鸣的“套人”游戏
“玩什么呢?”希希也时不时冒出她的疑问来,小眼睛一直看着我。
“你可以去找找好朋友,看看他们在玩什么?”我又把问题抛了回去,静观其变。
2.柳暗花明又一村。
两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钦钦弯着腰背着圈圈走了过来,好似一只小乌龟。
钦钦“小乌龟”朝这里走来
“哇,有只小乌龟闹,真有趣。”我用手指着钦钦的方向。
“我也要做小乌龟,我也要做小乌龟。”可可兴奋地说。
就这样在小乌龟钦钦的带领下,一群小乌龟在场地上东走走、西逛逛,在散步的过程中我尝试引导小乌龟邀请其他同伴加入他们的队伍中。
一群小乌龟开始游园
3.此兴悠哉。
有了幼儿生成的情境性游戏,但如何能在情境中保证幼儿的运动量呢?
“小乌龟们,跟着乌龟妈妈一起去树林里找食物吧。”听完了乌龟妈妈的话,一群小乌龟立刻来到了妈妈的身边,准备出发。
通过前期已创设的小路、小桥等,这一次小乌龟们走过小路,爬上小桥,来到了树林中,利用自己身上的乌龟壳将食物顶出来。
“我顶到了,我顶到了。”高个子花花一下子就将球顶了出来。
“我不行,老师,你帮帮我。”妍妍向我求助。
“妍妍,没有采到食物没关系,再试试就有可能成功哦。”我没有立刻帮助,而是尝试让孩子自己尝试解决。
尝试了几次,妍妍始终不行,而高个子花花小乌龟又顶出了一个球。
“妍妍,这个给你。”
就这样,花花和妍妍开始一起顶球,妍妍在同伴的帮助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谢幕
有了乌龟妈妈带领下的第一次采摘之旅,小乌龟们继续出发……
分析评价
情境性游戏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转化为主动,同时可以使幼儿对活动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喜欢情境性游戏,户外活动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体育活动要尊重儿童的个人兴趣,主张支持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展开锻炼,从而体验体育活动的丰富与有趣,激发对体育活动的热爱。提供适宜的器械,创设适合本年龄段幼儿的情境,幼儿自主选择并游戏,这样的户外活动是快乐的,是孩子们真切需要的活动。本次“乌龟”剧,实际上孩子们欣赏着自己演绎的“童话”。
这也让我对情境性户外活动进行一些思考:
一、亮眼效应
《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教师更多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关注幼儿自主活动。这时候教师的“亮眼”更能得到体现,关注幼儿,适时引导。例如案例中如何保证幼儿的运动量,教师则根据《指南》中教育建议:“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来创设情境游戏”。
二、平等效应
在活动中,教师已不是教师,而是幼儿的伙伴,在平等中互动,让游戏变得更加丰满。教师随时转换角色,蹲下来与幼儿一起创造美丽,创造精彩。
如在案例中,教师扮演乌龟妈妈,与一群小乌龟过障碍、顶球等游戏。教师根据《指南》中提到的“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这一教育建议进行共同游戏。
三、同伴效应
往往教师的“退缩”能带来更精彩的镜头,就以案例中的幼儿来说,同伴的帮助与支持更能发挥彼此的最大价值,这是一般的教育所不能媲美的。
例如面对案例中可可和希希的无助,我选择静观其变。在社会领域中,《指南》建议: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教育策略
就本次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实况来说,情境性的辅助,能激发小班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与持久性,让原本单一、机械的活动变得有趣、好玩。
一、“赞助商”策略:多元材料,玩出精彩
《指南》健康领域教育建议中这样强调:“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的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提供多元的器械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的材料,顺应孩子的兴趣进行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幼儿自尊、自主的表现,真正在活动中发展交往能力。教师就像一个“赞助商”一样,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器械。作为“赞助商”的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现,得到教师支持性的肯定,幼儿游戏的表现才会更投入,才能真正玩出精彩。
二、“助产士”策略:及时介入,点拨游戏
在活动中教师应善于观察个别幼儿并关注,如同“助产士”及时介入并点拨,鼓励幼儿扩大交往的范围,就能玩出新花样。另一方面教师将幼儿的一个动作进行“放大”,创设可爱的动物形象,一下子让幼儿与器械有了亲密互动,两者巧妙嫁接,让游戏变得富有情境性,同时幼儿的积极性也得到体现。
教师巧妙的点拨,让幼儿在绝境处重生,发挥了游戏的最大价值,这样的点拨与引导,能启发幼儿在以后的户外活动中自由创设出更多元的游戏情境,让游戏变得更加好玩、有趣,给小班户外活动赋予了生命力。
三、“恋爱家”策略:冲出重围,快乐体验
拥有了情境的载体,如何在此载体中放大游戏范围,与其他器械巧妙牵手呢?“恋爱家”的牵线搭桥很重要。在活动中,乌龟们一直来回穿梭,其他动作能力与活动量没有充分体现,而锻炼场地上的其他路径也无人问津,乌龟们与路径牵手,正好解决了各自的烦恼。
《指南》中健康领域中其中一项教育建议:“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可见活动中的乌龟们通过走、爬、跳等多元动作的配合,冲出重围,获得了成功体验,充分调动了小班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幼儿的运动量。
4.成语故事的教案 篇四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教案,欢迎来参考!
1、学习《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两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两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两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一抓一放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
生回答
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
生思索回答
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成语故事》。带领学生读课题。
1、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则故事《自相矛盾》。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听过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吗?
生:听过或没有
师:有人听过。那有人能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吗?
生回答
师:那自相矛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了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2、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这则故事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生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生字词。
“矛
盾
楚
锐
戳”
请学生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请学生自己说一说在写这些生字词时有哪些注意点。最后让学生组词。
3、师:好。本课的生字词我们就学到这里,我们来看这里“矛”这里的“矛”是什么意思呢?盾呢?
矛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杆的一头有金属枪头。
盾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来遮挡提防兵器。
师: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字“戳”,这是一个动词,同学们你们能做做戳的动作吗?
生拿出笔纸。让他们听指令做动作。第一次“矛”戳不穿“盾”,第二次“矛”戳得穿“盾”。同时讲解并板书
戳不穿→→矛
不锐利
戳得穿→→矛
很锐利
盾
很坚固
盾
不坚固
师:文中的楚国人是怎样夸奖他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一找,用∽∽∽画出。
生找到后请生朗读。
师:你们注意到楚国人说此话时的提示语了吗?
突出“夸口”一词,夸口是说大话的意思。让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夸口”的语气。
师:听了楚国人的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我们的同学都很聪明,看出了这个楚国人的破绽。其实看穿他的不止我们同学,文中的路人他是怎么问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由生读出路人的话。
师:那路人问完之后,那个楚国人有什么反应?请一大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个楚国人的神态?
生:张口结舌。
重点讲“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了。
师:这里的“张口结舌”可以换成哪些词语呢?
生:瞠目结舌
哑口无言
目瞪口呆
师:到这里,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不要夸口,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师:现在你能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了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在黑板上抄下寓意。
师:最后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A同学当楚国人,B同学做路人,其他的同学读旁白。
1、师:《自相矛盾》我们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则故事。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
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
腮
俸禄
奏
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
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他为什么要充数?
他为什么能充数?
他充数的结果如何
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
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
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
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4)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
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今天的作业是:
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两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
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
5.苏教版成语故事教案 篇五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2.板书:8、成语故事三则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①轻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②拼读生字,记住字音,字形。
③朗读课文,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④画出不理解的词。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幻灯片)。
②分析哪些字音易错。
③文中哪些词不理解。
④指名读课文。
(三)指名书写。
(四)布置作业。
6.大班教案故事大比拼故事素材 篇六
儿子用饼干逗大象玩,他用饼干在大象的鼻子前面绕圈,大象的鼻子跟着饼干绕,卷着卷着觉得很痛,还吃不到饼干,大象很生气,父亲看见了追着打调皮的儿子,然后帮大象把鼻子恢复原样。
儿子又来到螺旋角山羊的旁边观看。父亲过了一会也过来了,他看见山羊的角像刚才大象的鼻子一样,也是螺旋型的,以为又是儿子捣蛋弄成的。就责怪儿子说:“你怎么又把山羊的角变成螺旋形的?”儿子委屈地指着栏杆上的牌子说:“这本来就是螺旋形的山羊。”
7.成语故事学习教案 篇七
一、依据单词讲故事,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
每单元都会有很多单词需要学生记忆。教师进行单元教学时,可以提前将核心词汇进行组合,编出一个小故事。学生再进行相关课文的学习时,就能够非常轻松地将这些单词记忆清楚。
例如教学课文Holiday Fun,教师可以将museum这个单词提取出来,为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a story of mine during the holiday. I went to visit Shanghai museum, and foundlots of cans and bottles. They were very strange and old, but they were beautiful. I guessed they were made in the ancient...”
可能很多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单词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对这些单词进行讲解,其中cans表示“罐子”,guess表示“猜测”,ancient表示“古代”,而made则表示“制作”。然后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museum的含义。这时学生迅速重读课本,得出museum的含义为“博物馆”。
在上例中,教师以某个单词为出发点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当学生看到提示的单词后,很快就能想到这个单词的含义。
二、依据课文讲故事,让学生迅速了解课文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非常重要。苏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均选自童话故事。教学这些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先讲解一遍故事大意(该步骤也可挑选学生完成),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再进行相关课文的教学。由于学生脑海中已经对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带着兴趣去学习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教学课文The King’s New Clothes时,教师在上课前先向学生提问:“相信大家都喜欢听童话故事,那么大家谁听过《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呢?”学生一听说要讲故事了,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纷纷表示自己听过这个故事。教师继续提问:“既然大家都听过,谁能为我清晰地描述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呢?”学生纷纷举手。教师随机点到一位学困生,让他给大家讲述。这位学生学习不好,讲故事却绘声绘色。学生讲完后,教师进行表扬:“这位同学讲得非常好,不仅很清晰地讲述了故事情节,而且口语表达清晰,言语通顺,大家以后要向他学习。听完中文版的《皇帝的新装》,大家想不想听我给大家讲一下英文版的呢?”学生们积极应答。在这样自然又热烈的氛围中,教师进入到相关的课文讲解过程。
三、依据实例讲故事,让学生迅速掌握语法
语法知识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一个学习环节。很多学生一听到要学习语法,马上就起了抵触心理。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将故事与语法学习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语法。
例如教学Then and Now这一单元时,主要内容是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的区别。如果直接讲解定义和区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理解起来比较费劲。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昨天我去照相馆取照片,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是我今年暑假去北京时照的照片。有意思的是,在我取回照片并打算将它放进相册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十年前的一张照片,也是在北京照的。大家仔细看一下,两张照片都是在同一地点照的,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们仔细观看后,说有区别,区别在于老师的样子变了,身后的景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十年前的照片和十年后的照片是不一样的,那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英文表达中能是一样的吗?”在学生表示不能后,教师继续引导:“对,那么大家想知道英语是如何区分过去和现在的吗?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好吗?”这样的提问形式可以营造一种悬念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语法的学习。
在进行语法学习时,教师所讲述的故事应尽量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为主,使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更轻松地接受学习内容。
8.巧借成语学习文言 篇八
成语大多来源了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借助成语来学习、巩固文言知识,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一)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1.成语中有不少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如:
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
信口开河(合) 要宠招祸(邀) 云集景从(影)
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
信而有征(证)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
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 暴内陵外(凌)
疾恶如仇(嫉) 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
焚林而田(畋) 胆战心惊(颤) 拨乱反正(返)
2.成语中仍保留着许多古今异义词。
(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如:
曾经沧海(曾:曾经; 经:经历)
言过其实(其:他的; 实:实际)
提纲挈领(提:举起; 纲:纲绳)
身体力行(身:亲身; 体:体验)
求全责备(责:要求; 备:齐全)
十年树木(树:培植; 木:树木)
消息盈虚(消:消失; 息:滋生)
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 以:表凭借)
(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如:
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
便宜行事(方便)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
掌握成语中这一现象可以避免望文生义,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成语中也有兼词。
如:付诸东流(诸:之于) 居心叵测(叵:不可)
心不在焉(焉:于此)
4.成语中也保留了文言的部分省略形式。
①省略宾语。如:
引(之)以为戒 述(之)而不作
②省略谓语。如:
一字(值)千金 一言(重)九鼎 再(鼓)衰三(鼓)竭
③省略介词“于”。如:
运筹( )帷幄 付之( )一炬 置之( )度外
祸起( )萧墙 防患( )未然 鹤立( )鸡群
5.成语中也有倒装形式。
①宾语前置。如:
时不我待(时不待我) 人莫予毒(人莫毒予)
何去何从(去何从何)唯利是图(图利)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
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如:
夜以继日(以夜继日)德以报怨(以德报怨)文以载道(以文载道)
一以当十(以一当十)
②介宾短语后置。如:
绳之以法 相濡以沫 嗤之以鼻 持之以恒
掉以轻心 无济了事 重于泰山
(二)掌握词的活用
在文言中,词的活用是很普遍的。这种现象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
1.名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一般动词。如:
有口皆碑 不毛之地 不翼而飞 不蔓不枝
口蜜腹剑 衣锦还乡 无所事事 先礼后兵
春华秋实 朝秦暮楚 粉墨登场 苗而不秀
月晕而风 春风风人 一鼓作气 沐猴而冠
②使动用法。如:
祸国殃民 汗牛充栋 兵不血刃
生死肉骨(肉骨:使白骨长肉)
③意动用法。如:
草菅人命 鱼肉白姓 幕天席地 友风子雨
2.动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
集思广益 混淆视听 追亡逐北 量入为出
见多识广 鉴往知来 救亡图存 得不偿失
②使动用法。如:
闭月羞花 劳民伤财 触目惊心 骇人听闻
降龙伏虎 惊心动魄 痛心疾首
生死肉骨(生死:使死人复生)
③意动用法。如:
幸灾乐祸 不耻下问 相知恨晚 羞与为伍
3.形容词的活用。
①活用为名词。如:
激浊扬清 拈轻怕重 乘坚策肥 扶弱抑强
删繁就简 吐故纳新 披坚执锐 扶老携幼
舍近求远 改邪归正 推陈出新 化险为夷
积少成多 扶危济贫 去粗取精 成人之美
②活用为一般动词。如:
目空一切 自圆其说 自强不息 独善其身
急功近利 身先士卒 自高自大
③使动用法。如:
大快人心 平易近人 富国强兵 赏心悦目
丰衣足食 正本清源 竭泽而渔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④意动用法。如:
不远千里 厚古薄今 是古非今 兵贵神速
甘之如饴 贵耳贱目 登山小鲁
4.名词作状语。
在文言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仍可从成语中取证。
①表示比喻,意为“像……一样”。如:
星罗棋布 水深火热 雷厉风行 风驰电掣
龙腾虎跃 蚕食鲸吞 蝇营狗苟 灰飞烟灭
珠联璧合 狼吞虎咽 斗折蛇行 鳞次栉比
瓜剖豆分 星罗棋布 风起云涌 涣然冰释
虎踞龙盘 川流不息 壁立千仞
②表示态度,意为“像对待……一样”。如:
兄事其友 役虏其夫
③表示处所,意为“在……”。如:
街谈巷议 道听途说 风餐露宿
④表示使用的工具、方式,意为“用……”。如:
车载斗量 刀耕火种 口诛笔伐
言传身教 耳闻目睹
⑤表示趋向,意为“向……”。如:
东奔西跑 上窜下跳 左顾右盼 前仰后合
⑥表示动作的频繁和经常,意为“每……”。如: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江河日下 日理万机
⑦表示情况不断发展变化。如:
蒸蒸日上(日:一天比一天地)
9.成语故事学习教案 篇九
事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活动教案——--民间故事活动目的:
、理解民间故事所蕴涵的意义。
2、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3、掌握讲故事的技巧。
4、培养学生热爱民间文化。
活动准备:
美术校本课程教案,学生用一周时间收集民间故事一两篇。
课时安排:
2课时
活动步骤;
、理解民间故事蕴涵的意义。
2、学生收集民间故事两篇以上。
3、故事交流。
第一课时
傻丈夫,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下面为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啼笑皆非,它却蕴涵着很深的意义。
老师(或学生支持人)讲故事。同时用多媒体打出故事内容,并且播放街头流行曲《你话我傻》。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读了这个民间故事,你觉得故事里的人物怎么样?这个故事仅仅是给人当作笑料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分组阅读、欣赏、讨论。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好,现在请每组推荐一两个代表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组的意见……(小结)。
老师:我们加田有很多民间故事,大家听到过的有那些,和同学们讲讲。
学生互讲故事。
老师:大家回去之后每人收集一两篇的民间故事,注意要写上收集故事的时间、地点,还要写上讲故事人的姓名。下周的《民间文化》课交流。
第二课时
民间故事交流,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老师(或学生主持人):大家先分组交流、阅读、欣赏、讨论。各组推荐一两篇你们认为好的故事在全班交流,并且说说它蕴涵的道理。在讲故事时要注意口气和表情。
学生分组交流、阅读、欣赏、讨论。
小组推荐,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10.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篇十
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考查题型及其特点。
2、激发热爱成语的热情,培养积累成语的好习惯。
3、把握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六种思考方向。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词组或短句。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而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可以说,能不能正确书写使用成语,能体现一个人语言素养的高低。
二、了解中考考查题型。(1)、(2013年临沂)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炫耀 决别 逢场作戏 苦心孤诣
B.荣膺 诓骗 人情炼达 一泻千里
C.奥秘 凌驾 转弯抹角 进退围谷
D.驻足 屏障 恪尽职守 闲情逸致
(2)你能准确书写吗?(近五年临沂中考任选十个)
1.遍稽群()2.郑重其()3.锋芒()露4.莫衷一()5.通()达旦6.进退()谷
7.()声匿迹8.断章取()9.十拿九()10.家()户晓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清吴研人《痛史》)八年级下册《喂----出来》 莫:不 衷:折衷,断定 一:一致 是:正确。
(3)2013临沂)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华灯初上,沂河湖心岛上的“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令人叹为观止。B.可怜天下父母心,进入九年级,妈妈对小明生活上的照顾越来越具体而微。
C.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D.近日,游客在埃及神庙刻“到此一游”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深恶痛疾。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出自《孟子》)七年级上册 周素珊《第一次真好》 具:具备 体:形体 而:只是 微:微小
(不能形容抽象事物,反义词:硕大无朋。近义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4)(2012临沂)下列句子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他望着八百里沂蒙起伏的群山,文思泉涌,一首《沂蒙颂》一气呵成。
B.对于各种网络游戏,一些年轻人沉溺其中,乐此不疲,浪费了不少宝贵的青春时光。C.得到朋友的鼓励与支持,她勇敢地走向赛场,成为当天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真是相得益彰啊。
D.教语文的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出处《史记》)七年级下册 布封《马》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更为。彰:显著,明显。考查成语的范围
1.课本中出现的重要成语。
2.耳熟能详、应用较为广泛的成语。需要:全面透彻的理解成语的意思 1.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播出时,人们都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悄无声息,真是万人空巷啊。2.下午两点钟,他们终于登峰造极,爬上了五岳之尊—泰山的顶峰,一览众山小。3.春节去海南度假,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祖国的沧海桑田,不由得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4.发令枪响后,刘刚同学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获得第一名。
1、这套卷帙浩繁的史书所记朝代不一,编撰人员不同,却有相同的体制。
2、犯罪分子通过走私毒品发财,纯属火中取栗,最后只能落入法网。
3、此次美食节的举办将展示各地风味小吃3000多种,每一位到场的市民都可以大快朵颐。
4、政府的官员若是尸位素餐的话,国家怎么会进步呢? 积累成语,五条建议:
1、广泛涉猎,勤查词典。
2、了解出处,记准意思。
如:出自古代寓言及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塞翁失马”。出自历史故事。“篝火狐鸣”出自古书文句。“见贤思齐”“水落石出”
3、尝试造句,便于应用
4、有争议词,慎重使用。《九下语文学习与探究》98页
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月是晶莹的玉盘,让静谧的夜空变得美轮美奂,拨动诗人的心弦。
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它可能发出美轮美奂的光彩,可能发出巨大的热能,温暖无数人的心。
王蒙
5、网络新词,不提倡用。
不明觉厉十动然拒细思恐男默女泪
齐读:汉语,是全世界最美丽的语言。她博大精深,一个字里面就可能蕴藏着一个道理。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的血管里流淌着相同的文化因子。让我们正确运用我们的语言,强壮我们中国人的“中国心”!
三、把握辨析成语使用正误的六种思考方向。
1、符合语境: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C.2010年央视春晚,台湾魔术师刘谦卷土重来,他的精彩表演再一次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
D.本来大家都谈得很开心,可是这个人一出现,在场的所有人都哑然失笑,气氛顿时沉闷下来了。
2、符合对象: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于丹教授在文学、心理学、历史学方面都有相当造诣,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将《论语》讲的深入浅出,广受欢迎。
B.学校女子舞蹈队正式组建,十三四岁的女孩,正值豆蔻年华,舞出了生机,舞出了活力。C.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友好相处,相敬如宾,其乐融融。
D.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3、注意褒贬: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罄竹难书。
B.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的抹桌子,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C.很多像“T细胞”这样中外合文式构成的词语都堂而皇之的涌入了《现代汉语词典》。D.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4、注意谦敬: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希望我的发言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下面请大家畅所欲言。
B.我们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把工作做得更好。C.表演前,小孙微笑着对评委老师说:“各位前辈,下面,学生可要 班门弄斧了,还望老师们不吝赐教。”
D.刘辉在给编辑的回信中说:“承蒙错爱,拙作得以在贵刊发表,文中仅是 一孔之见,还望老师多多批评指正。”
5、避免重复: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七月至九月,随着一份份录取通知书飞进考生家,多少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B.六一晚会上,两位小朋友模仿的小品让我们都忍俊不禁。C.限制官员权力成为中国政府当前的当务之急。
D.在广州读书的美籍华裔留学生爱德华,正津津乐道的谈论着中式英语的是与非。
6.避免矛盾: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A.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B.建筑工地上管理混乱,材料随意乱放,错落有致。C.李明兴冲冲的跑到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角。”
D.我俩虽只是萍水相逢,却有一种说不清的亲切感。
四、小结: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让我们学好成语,运用于写作,写出我们自己的困惑与求索,眼泪与欢笑,疼痛与希望!《成语运用,课堂练习》答案:
11.中班学习故事:双色棋 篇十一
“双色棋”游戏的材料是这样的:一个圆盘上设计有红色、蓝色两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30个有序排列的圆形小孔,另有红、蓝两色圆形木质钉子各15个以及1~6的点子骰子一个。教师设计的玩法是:两名幼儿面向而坐,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所示圆点数在自己面前的颜色底板上插上相应数量的钉子,先将钉子全部插完者为胜。
这天,涵涵选择了这个“双色棋”材料,因没有玩伴,他独自玩起了游戏。第一次,骰子掷出的是“1点”,他将一枚红色钉子插入自己面前的红色底板的第一排第一个小孔。第二次,骰子掷出的也是“1点”,他将一枚蓝色钉子插放在自己对面的蓝色底板的第一排第一个小孔。第三次,骰子掷出了“2点”,他拿起两枚红色钉子插入红色底板的第一排第二、第三个小孔……接下来,他依次掷出“3、5、4、6点”,并按照一次蓝一次红的顺序将相应数量的蓝色和红色钉子分别插到底板上。在拿取钉子时,除了“5点”那次以外,其余的几次涵涵都是一次性拿出所需数量的钉子,再一个个插入底板的。当红色钉子全部插完时,涵涵将所有钉子放回圆盘中间的盒子里,结束了第一轮游戏。
接着,涵涵对着不远处“红白小人”的材料若有所思。过后,他离开座位来到辅助材料区,拿了一红一蓝两支水彩笔和一個空白骰子。重新坐回座位,涵涵开始用水彩笔在空白的骰子上涂色。他涂了一面红色一面蓝色,便开始同时掷点子骰子和自制的红蓝色骰子玩起了游戏。当涵涵掷出红蓝色骰子上的空白面时,他停了下来,又拿起水彩笔在骰子上涂了一面红色一面蓝色。接着,涵涵又转动骰子,观察起骰子的六个面来,在确定自己已涂了两个红色面和两个蓝色面后,涵涵又拿起水彩笔将最后两面涂成了一红一蓝。看着手里每一面都有颜色的骰子,涵涵脸上露出了微笑,并将水彩笔放回原处。
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涵涵每次都同时掷颜色骰子和点子骰子,根据骰子上所示的颜色和点子数取相应的钉子进行游戏。第一次,他掷出的是“红色”和“5点”,他依次取出五个红色钉子插入红色底板。第二次,他掷出的是“蓝色”和“2点”,他取出两个蓝色钉子插入蓝色底板。之后他分别按照骰子“蓝色”“6点”和“红色”“3点”拿取相应的钉子插在底板上。在游戏过程中,涵涵一直延续着第一次操作的方法: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次序地插钉子。但在接下来掷到骰子“红色”“5点”时,涵涵停顿了一下,发现圆盘上红色底板的第二排正好有五个空着的小孔,于是他拿起红色钉子从第二排的最右边开始插了起来。在游戏快要结束时,涵涵突然发现如果将手放在底板下方,还可以用手指“顶”的方法让钉子“跳动”起来。这个发现让涵涵十分兴奋,于是他改变了原有从上往下插的方法,而是先将所有钉子都插到底板上,然后按所掷颜色骰子和点子骰子的情况,运用新办法(用手指从底板下面顶上来)将底板上的钉子依次拿走……
二、学习了什么
观察发现,涵涵的数概念(按数取物、目测数群)发展非常好。首先,在第一轮游戏中,他就能准确目测骰子上点子的数量,并拿取等量的钉子进行插放。他基本上都是通过目测一次性将所需数量的钉子拿在手中,然后一个个插入底板的。在第二轮游戏中,涵涵通过目测判断出可直接从第二排的最右边小孔开始插,这说明涵涵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变通思维。其次,涵涵在游戏过程中能够主动迁移习得的经验和进行再创造。事后在和涵涵的交流中得知,他自制骰子的想法源于对另一份材料“红白小人”中颜色骰子的观察。涵涵发现两份材料有些类似,便迁移经验,自制了一个颜色骰子。在自制颜色骰子的过程中,涵涵并非一次就成功的。第一次他只涂了一面红色和一面蓝色,但很快发现颜色骰子只有两面不够用,于是进行了两次涂色调整。每一次的涂色,涵涵都同时增添一面蓝色和一面红色,以确保骰子上两种颜色一样多。在最后一次涂色前,涵涵还通过反复转动骰子的6个面来确认骰子上红色、蓝色的数量,这说明他已能对一定数量的物体进行等分。
在游戏过程中,涵涵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首先,涵涵的专注性非常好,在操作材料的15分钟时间内,他的注意力一直在材料身上,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次,涵涵能尝试新的玩法,从自制颜色骰子到后来改变游戏方法,每次都是积极思考、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另外,涵涵的学习习惯也比较好。他能按照自己设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每次游戏结束后也能将材料放回原位。
三、下一步该怎么做
1.调整材料的投放。观察发现,目前的材料对于涵涵的挑战已不大,所以我们后续拟针对涵涵的情况调整材料的投放,促进涵涵数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增加钉子的数量,以便他能够持续进行计数活动并进行比较。又如,提供记录纸,以便他能记录红、蓝底板上的钉子数量,在一个人模拟双人游戏的情景中有效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创造合作游戏的机会。观察发现,这次涵涵是一个人模拟两个人在玩,后续我们拟为涵涵创造一些机会,鼓励他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合作游戏,以进一步促进他的数概念发展,并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尝试运用数学语言,从而外显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期待合作游戏也能为涵涵进行创意游戏提供可能。
12.一个数字化学习者的故事 篇十二
1994年我从一所普通专科学校——重庆师专毕业, 被分配到川、渝、黔交界的山区小镇初中当化学教师。在这个交通和信息都非常不发达的地方工作和生活, 我迷茫过, 埋怨过;可是在每天傍晚对着群山发呆的时候, 我的胸中却心潮澎湃。在默默地工作了4年后, 我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5000元买了一台586电脑。从此, 我的生活与电脑结上了缘, 人生的道路也变得开阔起来。
求学记
利用大学时学过的一点286电脑的基础, 通过自己的摸索, 逐渐掌握了Windows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1999年当地的一些条件好的学校开始装配计算机网络教室, 可是我对于网络知识却是一片空白, 于是, 我先后自费到重庆大学参加了Novell网络和Windows NT网络知识的培训, 并获得了当时热门的MCSE (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 证书。通过学习, 我掌握了局域网组网技术, 也见识到了互联网, 并且认识到了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学习平台。这些学习经历为我以后成长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数字化学习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网记
刚买电脑那会儿, 我所在的小镇除了几个单位装有电话外, 还没有私人能装电话的。为了上网, 只好半夜偷偷把台式电脑从宿舍搬到办公室, 利用163账号拨号上网。幸好得到了当时的校长, 也是我现在的好朋友邓正益的支持, 因为互联网的确让喜欢学习的我们大开眼界、兴奋不已。由于网速慢, 上网费用高, 再加上来回搬动电脑也很累人, 所以每次有机会上网, 我俩都非常珍惜。在这个偏远的小镇, 正是通过这偶尔的几次上网点亮了我们心中的明灯, 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样的上网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我的学习需求。在接下来的几年, 每个周末, 我都要乘一个小时的车, 到山外附近较热闹的镇上网吧去上网。用这几小时的网吧时间搜集资料, 拷贝在16M的U盘上带回学校, 然后用一周的时间来学习U盘上的资料。
2003年, 电信宽带终于进入了这个山区小镇。在我的建议下, 我们学校成为第一个客户, 装上电信宽带用ADSL连上了互联网。随后我利用自己学到的技术, 很快把整个学校变成了宽带小区, 每台电脑都能连上互联网了。从此, 这个偏远的小镇学校踏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我们也告别那些艰辛上网的日子, 让自己的数字化学习之路更宽阔了。
翻译记
随着电脑在中小学的普及, CAI课件制作成为当时的一个新的潮流。我的第一个课件是利用PPT制作的, 并获得了县级一等奖。在后来大部分时间里, 钻研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我的兴趣所在。后来我成为当地知名的课件制作高手, 甚至远在重庆市区的教师都翻山越岭百余公里坐车到这山区小镇请我帮忙制作课件。同时, 我总结的关于制作课件的一些经验和技巧文章也时常发表在相关刊物上。可是随着制作的课件越来越多, 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发现这项工作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开始厌倦做课件, 并通过网络学习一些新的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的知识。
在2001年, Intel未来教育和WebQuest进入了我的视野。通过对这两类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 我豁然开朗。原来学习是可以通过学生利用电脑和网络自主进行的。进而我又思考:有没有比这两种模式更好的方式呢?在互联网搜索中, 我无意间发现了MiniQuest, 这是一种比WebQuest更简单, 也更容易在中国实施的网络主题探究式学习模式。于是, 我开始尝试着翻译相关内容, 希望让它能像WebQuest那样被国内教师所知晓。由于当时互联网上还没有出现博客等可以让个人发布信息的平台, 于是我把翻译好的介绍Mini Quest的文章投给了当时向国内教师介绍和推广WebQuest的惟存教育网站。很快, 我就收到了站长柳栋老师肯定的答复, 文章也经过柳栋老师的修改后发布在惟存教育网站上。随后这些文章又被《信息技术教育》 (现更名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采用, 公开发表出来。从此, MiniQuest开始被国内教师知晓, 并经由柳栋老师和《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的推广在华东和华南中小学普及开来。现在MiniQuest网络探究式学习模式被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材所收录, 成为官方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之一。
通过这段经历, 我发现翻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的途径。在后来的几年中, 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主编王黎明老师的鼓励下, 我又译介了一系列的介绍国外教育技术的文章, 进而成为了《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域外采风》栏目的主持人, 也为后来成立“教育中文翻译”网站打下了基础。
博客记
2003年, 喜欢追逐新技术应用的我成为中国第一批教育博客。在当时的博客先驱毛向辉和柳栋老师的鼓励下, 我开始了我的Web2.0之旅, 并逐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数字化学习者。
其中有这样的一则小插曲。当时博客在国内刚起步, 技术界的毛向辉和教育界的柳栋打赌:2003年会不会出现第一位校长博客?在博客圈看到这则消息后, 我立即向我学校当时的校长邓正益展开攻势, 并试图说服他写博客。这位和我一起学电脑的年轻校长接受了我的建议, 在我的帮助下很快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旋即, 前面的赌局便有了结果, 邓正益成为中国校长博客第一人。
利用互联网, 我拼命地吸收着网络上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并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意想法发布到个人博客上, 同时也通过博客认识到了许多同我一样的数字化学习者。目前, 我的个人博客“教育技术资讯” (http://www.donews.net/zhyujiang/) 已经成为我与其他数字化学习者学习和交流的一个平台。
2006年, 通过博客, 我认识了民间教育人士、数字化学习者余扬。在共同的理念和爱好的推动下, 我们一起创办了“教育中文翻译”博客网站 (fanyi.edu2do.com) 。这个网站在“翻译即学习”的理念指导下, 招募志愿者向国内教师译介国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成果。现在这个网站凝聚了一大批数字化学习者, 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化学习的社区“益学会” (edu2do.com) 。
掘客记
近几年, 以博客为发端, 维基、播客等Web2.0应用迅速在国内普及开来。在数字化学习历程中, 这类以分享和创造为主题的网络应用让我个人体会到这是一种非常棒的学习工具。2006年初, 我在广东教育学会网络教育分会的年会上提出了在教育中推广Web2.0, 得到了桑新民教授的认可, 并作为了当年网络教育学会的工作目标之一。随后, 我通过网络协作, 与上海师大苏州博士后工作站培训部主任齐伟, 以及余扬一起创办了“教育掘客”网站 (edudig.net) , 开始了Web2.0为教育服务的探索。
教育掘客是专门为教育领域服务的社会化网络书签网站, 帮助教育界认识收集、分享教育资源的协作平台。这个网站在2006年的全国教育特色主题网站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许多教育技术专家和教授也在其博客中推荐这个教育Web2.0平台。
13.《渔夫的故事》教案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形象。明白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教学重点:
1.从课文中相关语句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
2.能够总结出智慧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中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体会渔夫与魔鬼不同的人物形象。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在上新课之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一本书——《一千零一夜》(出示),它是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也叫《天方夜谭》。它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都是关于正义、智慧战胜邪恶的故事。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记》、《阿拉丁神灯》等。而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也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预习反馈
过渡: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相信对于课文的生字新词和内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1.出示词语
撒网塞满黄铜胆瓶锡封桅杆所罗门
笑逐颜开披头散发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智慧起誓规矩
(1)“撒网塞满”,请学生试读,相机正音并指导辨析多音字
(2)“黄铜胆瓶”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该容器
(3)“锡封”,请学生试读并说意思
(4)“桅杆”请学生试读,说意思
(5)“所罗门”,请学生说理解
(6)“笑逐颜开、披头散发、无恶不作、恩将仇报、倒霉、智慧、起誓、规矩”,指名
读,相机正音
(7)齐读词语
2.故事中涉及到了两个人物——渔夫和魔鬼,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渔夫撒网捕鱼时,捞到了一个黄铜胆瓶,揭开锡封后放出了一个魔鬼,魔鬼恩将仇报要杀死渔夫,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
3.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都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请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来说说。(相机板书)
三、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形象
1.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渔夫的聪明和魔鬼的凶恶,请分别用“——”和“﹏”划出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出示)
2.反馈交流(预设)
(1)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①这段文字是从魔鬼哪方面进行了描写?(外貌)
②对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想法?(外貌描写可以表现出魔鬼凶恶的样子)
③这段文字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排比、比喻、夸张,将魔鬼凶恶的形象具体生动的表现出来)
④自己边读边想象魔鬼凶恶的样子,可以适当的加进动作或表情。
⑤指名用朗读表现出魔鬼的凶恶。
过渡:除了这一处,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魔鬼的凶恶?
(2)一听所罗门早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①说说你对这段话是怎么想的?从“立刻”可以看出魔鬼凶恶狡猾的本性,本来因为惧怕所罗门而求饶,可听说所罗门死了,就立刻凶相毕露。
②能模仿魔鬼的样子把他说的话“凶恶”的表现出来吗?
③文中能体现魔鬼凶恶的语言还有很多,主要集中在哪些段落?(7—15段)
④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来读读魔鬼与渔夫的对话,只读对话,注意要突出魔鬼的凶恶。
⑤分角色展示读。
过渡:面对凶恶的魔鬼,渔夫表现的很有智慧,哪里看出来了?
(3)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 ①此刻,渔夫的想法说明了什么?(渔夫已经从害怕中镇定下来,他在考虑用智慧勇敢地战胜强大的对手)
②哪里看出来的?(“一定”这一词中也突出了他的自信,所以才有下面与魔鬼充满智慧的对话。)
过渡:还有能体现出渔夫聪明的地方吗?
(4)“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设圈套,使魔鬼重新被封印)
3.仔细观察大家找出的这些的句子,它们都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外貌、心理、语言,更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
你能尝试用恰当的描写方法体现出人物形象吗?(出示)
a.白雪公主非常美丽,她„„
b.可怜的老人行乞到他面前,他„„
c.因为考试作弊,考卷被老师没收后,他„„
请任选一题,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体现出人物形象。
反馈练习
四、揭示道理
1.刚刚我们从相关语句的描写中了解到渔夫和魔鬼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那么,面对如此强大和凶恶的魔鬼,力量与其相差悬殊的渔夫不但没被杀死,反而把魔鬼重新封印,原因是什么?(智慧、聪明、冷静)
2.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不可战胜的)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了中国一个类似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
2.完成《学案》相关的练习。
板书设计:
渔夫的故事
魔鬼: 凶恶外貌 语言 心理
14.《趣味成语》教案 篇十四
一、播放笑话视频
刚才我看到同学们都在捧腹大笑,你们在笑什么?(含笑九泉指的是去世的人)是啊,含笑九泉,指的是死后感到欣慰。看看他,正是因为没学好成语,才闹了这么大的笑话。好吧,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轻松的心情一起进入成语王国吧,(出示课题)你们看,成语国王来啦!
二、播放动画故事
(小朋友们,欢迎你们进入成语王国,为了迎接你们的到来,我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就是有趣的动画故事,你们可要认真看,仔细听哦!)
播放视频:画蛇添足。
成语国王可真热情啊!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答“画蛇添足” 你真聪明,成语国王奖给勤学组一颗聪明星。(哈
哈,小朋友们,你们可真聪明,其实成语王国里有不计其数的成语。它们大多来源于生动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点击课件
成语一般来源于:1.生动有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蜗补天。还有?2.也有的来源于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
3.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这类成语都由一段真实的历史形成。)看来成语王国还真是博大精深,有着无穷的宝藏,要想最先寻得宝藏,必须用你们的智慧闯过道道关卡,各组成员,行动吧!看图猜成语(点击课件)
一、看图猜成语
待会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画,根据图画的内容来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大材小用)你可真厉害。(开门见山)真棒!(一举两得)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这幅呢?(三长两短)一下子就抓住了图画的特点,请坐(小题大做)你也很出色。你们可真是积极动脑的孩子
(心中有数)到底对不对呢。你的思维真敏捷(小心翼翼)恭喜你!答对了。(鸦雀无声)老师佩服你的智慧。
恭喜你们,轻松闯过第一关。掌声送给自己。继续迎接挑战。
二、巧填成语
看,那里有一片成语植物园。看谁能做一个植树小能手,把这些植物种进合适的花盆里。(你真是个优秀的植树能手。谁能帮帮他。看来
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
呀,这里有一个成语动物园,可惜那些贪玩的动物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能帮帮他们吗?谢谢你们让这些动物找到了家。
动物们邀请大家去观赏美丽的五彩池。你看出这里有哪些颜色了吗?你们真出色!
游览了这么久,我们到数字岛去休息休息。比试比试,谁知道的数字成语最多。你最棒!你积累的成语真多!
成语王国真是五花八门,让我们流连忘返。成语国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游戏,让我们轻松一下。点击课件
三、你演我猜
请一个同学来宣布游戏规则。大家都明白了规则吗?谁上来表演? 学生读要求。
(捧腹大笑、你真是出色的小演员。狼吞虎咽、你演得真是惟妙惟肖。鸡飞狗跳你演得真是活灵活现。闻鸡起舞。你们两配合得真是天衣无缝)你们眉开眼笑的时候,成语国王却在唉声叹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最近一些广告商为了宣传自己的产品请了许多成语去代言,可是这些成语却被改头换面了。你们看看它们是在为哪些商品代言呢?你们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再告诉老师。
这些成语为商品锦上添花时,却被商人们改得面目全非,你能帮它恢复本来面貌吗?
你们真是妙手回春!帮国王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听,国王情不自禁地为你们鼓起掌来了。
千万别得意,更有挑战性的还在后头!
四、妙语著文章
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百花齐放图)哪些成语跳出了你的脑海?不着急,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想到的成语越多越好。(一分钟讨论)讨论好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动成语王国的列车,继续去寻求宝藏吧!(师:小火车往哪组开?生:小火车往这组开!)(拔河图)
你们积累的成语可真多,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两幅画写得栩栩如生。别忘了用上刚才积累的成语哦!学生写句子。(师巡视指导,发现好的作品做记号)
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画了*的同学念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情不自禁地鼓掌)
15.成语故事学习教案 篇十五
本研究选取一年级“10的认识”为研究案例,采用绘本教学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并在实际教学中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沉浸于绘本故事的情境中,达成学习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数学绘本设计理念
从思维发展水平的角度看,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之间, 正在逐步形成类结构和序结构,并在它们的基础上综合反思形成数结构.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思考方式.学生需要体验“实物→点子图→数字符号”的抽象过程,才能够真正建构起数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如何让学生有效地体验数字抽象过程? 数学绘本提供适合的突破口.在绘本故事中,学生可以与故事人物进行“交流”,以“同伴”的身份,陪同故事主人公体验数学发明、发现的过程,在故事中体会数学的抽象、简洁的特点.因此,绘本教学是适合一年级学生的.
一年级的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始,学生在分类与比较的基础上,学生建立数概念,体验数学思维.“1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数学符号语言,是形成数学思维、书写、学习习惯的开始.而其中“10”是计数的一个转折点!10不仅是一个数字,它让学生第一次接触了数位,了解十进制,了解作为单位的“10”.由于该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以及认知规律、特点限制,位值制这一思想方法只做简单的渗透.在四年级上册“认识多位数”的学习中还要重点介绍十进制计数法、位值制思想方法等.因此本研究选取一年级“10的认识”为研究案例,进行实践探究.
二、绘本教学实践课堂实录
(一 )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教师演示课件,展示改编绘本故事《农夫卡卡》.
师:生活在非洲草原的卡卡已经学会了很多数学内容,他认识了1~9,他还学会了什么都没有可以用0表示,他现在看到什么都想数一数.
【设计意图】绘本故事是一年级新生熟悉的故事形式, 利用绘本故事,能够有效地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沉浸于故事情境中.
利用绘本故事简单回顾以往知识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 )自主探究 ,体验数字抽象过程
师:卡卡的牛又生小牛了,大家来数一数他现在有多少头牛了? 你觉得卡卡会怎样表示这些牛呢?
教师发下学习单, 学生在学习单上把这些牛转化成习惯的抽象方法.
师:孩子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可以画○,代表牛,也可以用√,可是我觉得你们用了太多时间了,画这些真的太麻烦了.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生:可以直接写数字.
师:数字该怎么写,需要再创造一个符号吗? 现在不用回答老师这个问题,仔细思考,我们看看卡卡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绘本故事 ,学生和绘本故事人物一起学习.学生扮演“小老师”,利用学习单自主探究学习.练习单从十头牛,到摆石子,到数字逐步完成抽象的过程.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抽象、简洁的特点.本环节结束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时保持学生好奇心与注意力,进入下一环节.
(三 )突破难点 ,初步理解位值含义
师:快看,卡卡漏掉了一头牛.他现在一共有多少头牛了?想一想现在卡卡应该怎么数呢? 他还可以用手指表示吗?
生:手指不够用了,得想其他的办法.
师:你可以帮他想其他办法吗?
生:可以从头开始数,已经数过的可以记录下来.
师:想一想你打算怎样记录?
生:可以把牛关进笼子里.十头牛一个笼子,一个笼子就代表一个十,代表十头牛,这样数笼子就可以了.
师:的确是一个方法. 一个笼子表示十头牛,留在外面的就可以从头开始数.思考应该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它呢? 如何和外面的牛区别呢?
生:可以写在不同的位置.
师:我们可以将数字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代表不同的含义.“十”我们就可以记录为“10”,前面的1,我们可以理解为有一个笼子,代表了一个十.外面没有牛,什么也没有就是0,所以0写在后面.
【设计意图】数学的发生、发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孩子最直观的体会就是,我需要数数,可是手指头不够用了,需要想办法.“如何记录? 如何区分? ”这些问题是可以激发孩子思维的“冲突点”,引发学生思考“将数字符号放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含义”,以此为突破口,初步理解数位的含义.
有的学生可能会直接写出数字“10”,可是为什么要这样写“10”?为什么不是“01”?为什么不是创造出一个新的数学符号?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都是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十进制”?学生可以通过数手指的活动初步形成“10为一组”的观念.但是对于“一个十”与“十个一”等价的观念,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理解上的困难,需要经历实际的动手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在理解10的含义和书写规则(十进制)后,应该对于百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猜想,如在10的基础上,可表示为“1个10和1个1”(11),以及两个十(20),可以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并能够说出自己对这些数字理解的方式.
(四 )联系生活 ,巩固练习
师:你们已经知道数字“10”长什么样子了.咱们教室里面有没有“10”呢? 有哪些东西可以与10有关呢?
1. 图 中有 ()个小动物.
2. 请把左边的 8 个小动物圈起来.
3. 请把从右数第9个小动物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完成练习单上的练习.
【设计意图】 学生积累更多生活经验 , 获得抽象的素材 ,深入体会数学抽象过程.
三、绘本教学实践总结
1. 紧扣 《课标 》,绘本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本着充分体现《课标》的精神,绘本故事从导入到自主探究,每一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2. 沉浸学习 ,绘本贯穿学习
沉浸理论是由匈牙利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于1975年首次提出的,该理论可以解释当人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到某一情境当中去,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并且过滤排除掉所有不相关的感觉和知觉,全身心进入到一种沉浸的状态中去.
本教学利用绘本故事贯穿教学过程, 学生沉浸于故事中,在愉悦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达到学习目标,是沉浸理论在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一次成功实践应用.
3. 巧提问题 ,创设思维冲突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只有当学生的认知结构与目标结构存在不平衡状态,才能够发生同化或顺应.认知冲突的激发,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认知结构的不平衡状态,能马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中有了冲突,才有了思考的必要性,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真正的学习才由此开始.在绘本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中,通过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
摘要:优秀的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儿童讲故事,图画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明练,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使用.合理地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绘本故事,学生既可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体验数学发展抽象的过程.本研究以绘本的创意教学为研究的突破点,结合教学实例,力图探索绘本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形式.
【成语故事学习教案】推荐阅读:
成语故事比赛教案10-31
三年级成语故事教案09-23
四面楚歌成语故事教案11-18
四字成语故事-天马行空成语故事09-12
四字成语故事-牛鼎烹鸡成语故事10-09
古代成语故事故事07-03
历史成语故事07-13
成语故事典故09-30
中国成语故事英语07-06
名人读书成语故事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