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2024-09-06

《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精选13篇)

1.《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篇一

初级汉语语法课教案《“不”和“没”》

初级汉语语法课教案《“不”和“没”》   一、教学对象 初级班汉语   二、教学内容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用法,能够准确的区分其不同点。 2、学会在交际中熟练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 “不”和“没”在运用中的区别   五、教学方法 1、精选学生熟悉和和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语法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法点的练习。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复习语法点。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用具 PPT   八、教学环节和步骤 一、组织教学(2分钟) 复习对话 老师:你们最近学习忙吗?学生:不忙。 老师:杰克昨天生病了,他今天来上课了吗?学生:他在他的房间休息,没来上课。   二、讲练新课(20分钟) 否定副词“不”和“没” 一、相同点 1、“不”和“没”+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否定 例:―杰克今天来上课吗?  ―他在房间休息,他不来。 ―杰克今天来上课了吗?―他没来。 ―你的胃好吗?―我的胃不好。 ―你的胃好了吗?―我的胃没好。 2、在动词前用于过去和现在 例:―杰克生病了,他这几天在教室吗?―他昨天不在,今天也不在。 ―杰克生病了,他这几天在教室吗?―他昨天没在,今天也没在。 二、不同点 1、“不”可以否定将来,“没”不可以否定将来 例:―杰克明天来上课吗?―他明天不来上课。 ―杰克明天来上课吗?―他明天没来上课。(×) 2、“不”+动词表示主观愿望;“没”+动词表示客观陈述。 例:―你吃饭吗?―我不吃饭。 ―你吃饭了吗?―我没吃饭。 3、“不”可以用在“一般”“常常”“经常”或习惯性的事前面,“没”不可以。 例:―杰克经常回家吗?―他经常不回家。 ―杰克经常回家吗?―他经常没回家。(×) ―你一般吃早饭吗?―我一般不吃早饭。 ―你一般吃早饭吗?―我一般没吃早饭。(×) ―你吃辣椒吗?―我不吃辣椒。   ―你吃辣椒吗?―我没吃辣椒。(×) 4、“不”可以用在“喜欢”“爱”“想念”“羡慕”“害怕”“讨厌”“恨”等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前,“没”不可以。 例:―你喜欢运动吗?―我不喜欢运动。 ―你羡慕他的车吗?―我不羡慕他的`车。 ―你讨厌下雨天吗?―我不讨厌。 ―你恨那个伤害你的人吗?―我不恨他。 5、“不”用于否定事物的性质、状态。“没”用语否定事物性质、状态的变化。 例:―那棵树绿吗?―那颗树不绿。 ―春天来了,那棵树变绿了吗?―那棵树没变绿。 ―今天天气好吗?―今天天气不好。 ―今天天气变好了吗?―今天天气还没变好。 三、课堂练习巩固(8分钟) 用“不”或者“没”填空 (1) 玛丽明天有事情,  来上课了。 (2) ―你写作业吗?―我 写作业。 (3) ―你写作业了吗?―我   写作业。 (4) ―你常常上课迟到吗?―我常常上课  迟到。 (5) ―你吃面条吗?―我  吃面条。 (6) ―你害怕虫子吗?―我  害怕虫子。 (7) ―你想念你的高中生活吗?―我 不想念。 (8) ―这件衣服漂亮吗?―这件衣服 漂亮。 (9) ―那杯水变凉了吗?―那杯水 变凉了。 (10) 他的病还 好。 四、课后作业 两个同学一组分别用“不”和“没”编写五个简短的小对话,下次上课进行对话练习。

2.《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篇二

一、歌唱的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包括曲艺、戏曲、话剧、歌剧、歌唱等多种艺术形式,由于种类很多,因此在说与说、说与唱、唱与唱上都互有区别,有的更接近生活,有的离生活远一些。歌唱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是将生活中的语言艺术化、音乐化。但是,语言前加上“艺术”两个字,那就不同了,它比生活语言更夸张,更强调语言的发音质量。

以歌剧唱法为例,在演唱时就必须充分发挥共鸣的作用,使歌声变得更洪亮、更具有穿透力,以便满足大剧场所有观众的欣赏需要。所以,歌剧唱法很注重声音的戏剧性效果,而歌唱语言也因此更加艺术化。

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与民族的审美观点形成了不同的唱法,与此同时歌唱的艺术语言又随着唱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1. 唱法的不同

以当今我国约定俗成的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为例,我国民族唱法强调语言的清晰和韵味,歌唱时母音的形成比较集中、靠前,因此声音较为明亮,民族唱法所演唱的歌曲给人一种细腻、委婉,犹如小桥流水般的听觉美感;而在美声唱法中母音的形成较靠后,强调位置的统一和声音的连贯,演唱时全身共鸣腔体充分发挥,因此声音饱满、圆滑、具有穿透力。由此可见,唱法的不同也会造成语言艺术的不同。

2. 风格的不同

乐曲风格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在同一歌词的作品中,如果曲作者不同,歌曲风格各异,那么歌唱的吐字发音和语言也不相同。像毛泽东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就有赵开生、劫夫、瞿希贤三人三种类型的谱曲。赵开生谱曲的弹词开篇,演唱时要有评弹说唱的风格,用带苏州方言味道来半说半唱;劫夫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民族风格较强,因此要用民族唱法演唱,演唱时强调字头清晰,音色语调适中,不夸张;瞿希贤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更强调音乐形象稳重这一特点,要用美声唱法演唱,强调自然、清晰的咬字。

二、歌唱艺术语言中的汉语拼音

在人声这个乐器中,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乐器都没有的,就是配合歌声同时发出传情达意的诗词歌赋,我们通常称为歌唱的语言。

人类中的语音由两种音构成:一是元音,一是辅音,汉语拼音中称为韵母和声母。现代汉语对于元音和辅音的定义是:“气流在口腔或咽部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如:b、p、m、f、d、g、k、zh、r、s……是辅音。气流振动声带,口腔咽部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如:a、e、i、o、u都是元音。”歌唱,主要是唱好元音,因为人声发出来能延长的音基本上都是元音。由于语言不同,元音也有各式各样的,元音是语言中的重要部分。我们的演唱都要唱在元音上,因此要正确把握元音。

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1.辅音发音时,气流在通过口冈腔、口腔的过程中,一定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而元音发音时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的最主要的区别。2.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3.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歌唱时,五个元音全在咽腔内,各有各的位置和形状。元音是用舌位和嘴唇张开的大小来改变音响,实际上是腔体的改变。喉器在元音的变化上虽然不是一个位置,但我们唱歌时也不能随意安排,否则声音就乱了。因此,唱时喉器的动作越小越好。我们要把a、e、i、o、u这五个元音唱得既清楚又充分得到共鸣。唱i时喉器不要太高,唱u时也不要太低,保持住较稳定的状态。在生活里往前的元音就往后拉一点,反过来生活里很暗的元音u要稍微往前一点,基本是折中的,这样会使五个元音既清楚而喉器的状态动作尽量小;完全不动是不可能的,但稳定是必要的。

1. 汉语拼音的一般规律

把两个以上的音素通过语言发音器官的协调动作把它们拼合成一个个音节,从而形成了语音,这就是拼音。现代汉语拼音一般拼合规律有4种:

(1) 无声母、有韵母(如:a (啊) )

这类字咬字发音时自始至终都没有声母,只有单韵母存在。在唱拖腔时只是韵母的自身延长,收尾时也是韵母的自身发音的收势。

(2) 无声母、有复韵母(如:ai (哎) )

这类字也是没有声母,与 (1) 不同的是它的韵母是复韵母。它发音时从一开始就是字腹与字尾相拼而成的复韵母。拖腔时随音乐时值延长,字腹成分“a”由多变少,字尾成分“i”由少变多,至最后为字尾一个音素的纯正收音。

(3) 声母+韵母(如:he (呵) )

这类字由声母的辅音和韵母的元音组成。两种性质不同的音素同时存在,歌唱咬字发音时必须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字腹,同它来解除声母的阻碍。这类字没有字尾,拖腔时是字腹自身的延长,收尾时注意收势。

(4) 声母+复韵母(如:mei (美) )

这类字发音时要先完成后面的复韵母———字腹与字尾拼合,再用之解除前面的声母的阻碍。拖腔时复韵母中字腹成分“e”由多变少,字尾成分“i”由少变多至最后的纯正收音。

通常还有两种拼音的方法:

(1) 两拼法。

在拼音过程中,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相互拼合,这就是两拼法。这种两拼法常常出现在节奏欢快的歌曲演唱中。

例如:《打起手鼓唱起歌》 (韩伟词,施光南曲) 中的第一句:“打起手鼓唱起歌,我骑着马儿翻山坡。”歌唱者必须用“两拼法”,咬字吐词,才能在快节奏中把字唱清楚。

两拼法的歌唱发声咬字吐字的特点主要是快,字头的声母咬得准确、咬得快;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两拼法的拼音速度虽然很快,但是在咬字、吐词、拖腔、归韵、收声的任何过程中都不能含糊,只要心里有准确的语言概念,在歌唱中用“心”念字,唱任何快速度的歌曲都能把每个字唱清楚,并与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歌“字正腔圆”的目的就不难实现。

(2) 三拼法。

凡是由韵头 (声母) 、韵腹 (无归韵的韵母) 、韵尾 (有归韵的韵母) 三部分构成的音节,在歌唱咬字吐字的过程中,三部分自然连续的拼音方法就是三拼法。这种拼音方法只用在有韵头的音节中。歌唱者在演唱中,凡遇到这种情况,必须使用三拼法来表现节奏缓慢的歌曲,使字音在韵腔的过程中变得更准确、更自然、更清晰。

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 (刘半农词,赵元任曲) 中“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一句,歌唱者可以用“三拼法”来咬字吐词。

“三拼法”在歌唱中咬字吐词的特点是:慢而有序,韵头、韵腹、韵尾交代得非常清楚。在韵母韵腹的拖腔过程中,如遇到归鼻韵的韵母时,只是心想着这个鼻韵,但并不急忙归韵,否则在韵腹拖腔的过程中由于过早归韵,容易形成难听的鼻音。因此,在快唱完这个字到了要交代韵尾的时候,才能快速敏捷地归韵。

掌握好歌唱中汉语的元音、辅音,是为了更好地增强歌唱艺术的表现力,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我们通常所说的“字正腔圆”。歌唱者需要有美好的声音,但同时也必须具备熟练清晰的发音技巧,在演唱时使自己的情绪与歌曲相融合,从而达到情景交融,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使歌唱艺术拥有更高的生命力,从而达到歌唱艺术的升华。

摘要:声乐艺术自始至终贯穿着语言的咬字发音, 要解决技巧问题、表现问题、音乐形象的雕琢等, 都必须立足在语言、咬字、发音的重要环节上。对于歌唱者而言, 掌握好外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和掌握本国语言的发音规律是同等重要的。“字正腔圆”是歌唱语言表现中心环节。

3.《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篇三

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性;提升方略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不单单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指在整个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师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审美原则的支持下(且遵循教学规律),运用一整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潜能,从而使得对外汉语教学充分地彰显出艺术性和个性化,使得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其充满魅力。广义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指凡是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范围(一切教学环节的运用)的教学艺术。但是,为了探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提升方略,依然需要站在外汉语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弊端视角下来分析,才能保障研究的有效性及价值。

一、浅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弊端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是“灌输式”,再加上呆板的板书教学,往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个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1)难以真正理解汉语。对于全世界不同民族的学生来说,“灌输式”教育模式不符合他们的审美及价值观,硬性地灌输给他们知识,只会与他们的思想观念碰撞,而不是融合,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地理解汉语教学内容。(2)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灌输式”教育模式比较枯燥乏味,且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理念不同,对于外国学生来说,“灌输”是对他们创造力的不尊重,且缺乏自主探索的乐趣,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汉语的美,从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难以保障教学质量。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往往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尤其对于外国人来说,汉语本身就具备巨大的学习难度,强硬地灌输给他们理论知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可以说是白学,没有任何受教育价值。因此,“灌输式”教育模式难以保障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

二、浅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提升方略

通过剖析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弊端,对提升教学艺术性方略进行探索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强化备课

为了有效地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优秀的教师需要使得每一节课都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才能有效地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需要从备课抓起。教师需要在备课环节上功夫,花大量的时间去潜心地钻研教材,并且将教材内容吃透,即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要详略得当),并且圈定好教学范围,把握好教学深度及教学进度。这是宏观层面的备课,从微观视角分析备课,教师需要充分地了解并掌握教材的特色、学时安排、体例等,并且对每一教学课时内容充分地掌握(包括生词、课文、语法、练习等等)。另外,教师还要及时地找出教材的不足之处,事先对错误点进行纠正及修改,而且最好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将教材出错的地方(如印刷错误)修改过来,及时地避免学生预习以及思考出错。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事先调查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如指掌,如了解学生的母语特点、汉语水平、个性特征、民族心理等,这样做的目的为:尽可能地降低由于思想观念不同引发的教育问题,而且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汉语学习活动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全面地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的艺术性打好坚实的基础。在上述条件下,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过硬的心理学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身的感染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且提升其教学质量。

(二)优化讲课

讲课包括教学时间安排、教学节奏控制、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等。就教学时间安排而言,为了有效地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需要在心中对复习旧课、新课学习、知识点讲解、本课小结、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时间安排做到合理分配。对于知识点比较难的内容,应当采取慢讲多练的模式,安排学生反复地进行练习,帮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反之,对于简单的内容,则可以采取快讲略讲的模式,为难点创造更多的教学时间。同样,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均要遵循弹性原则,保障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科学合理,从而有效地推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提升,保障教学质量。就教学节奏控制而言,为了有效地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需要将教课的语速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针对汉语水平较差的学生,要保持慢语速,而且保证口齿清晰,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发音,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针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快语速,保持抑扬顿挫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独特的魅力;同时,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感觉到一种新鲜感与刺激感,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提升教学质量及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打好坚实的基础。就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言,为了有效地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征、母语特色、民族心理、汉语水平、抗压能力等),针对性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想方设法地消解学生的情感障碍、消极情绪等,教师要时刻保持亲和的态度,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而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轻松、愉悦、生动、活泼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且将高涨的学习热情转化为学习行动力,从而全面地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带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提升。

(三)丰富课外活动

除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能够有效地推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能够起到该效果。现代化教育,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全面地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因此,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中国特色的丢手绢游戏、中国特色的蹴鞠比赛活动、中国特色的猜灯谜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文化意蕴),并且能够将其与他们国家的活动形式相比较(类似活动),自主地找出相通点和不同之处,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如中国传统蹴鞠与西方现代足球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尽管学生用汉语可能表达得不是特别的清晰,但是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有效地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除此之外,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将活动学习的主动权回归给学生,可以借鉴国外自由的教育模式(柏拉图教育模式等),与学生保持互相尊重、相互促进的关系,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模式有机地融入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之中,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汉语信息,同时与他们国家的文化相匹配,从而帮助学生吃透汉语。在此基础上,待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汉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时候,鼓励支持学生自主地开设课外活动,如创建兴趣爱好社团、定期自主地进行诗歌朗诵会、自主地学习中国舞蹈等等,教师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并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即可。总的来说,丰富课外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全面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帮助学生吃透汉语,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同时,弥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优化其教学质量,展现出对外汉语教学特色,即艺术性。

三、结语

总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提升,需要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谈起,且通过强化备课、优化讲课、丰富课外活动等形式来实现。当然,也需要在课堂教学板书的制定与呈现上下功夫,板书要适当地呈现,不得滥用,而且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的辅助,在提升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同时,全面地提升其艺术性,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但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教师保持高涨的教学热情,且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满足教学需要。同时,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得教育手段更加丰富多彩,教学理念更加地契合社会发展步伐等,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及艺术性的提高。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本文的分析阐述旨在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质量,提升其艺术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参考文献:

[1]叶云芳.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三种艺术性辅助语[D].兰州:兰州大学,2012:1042-1043.

[2] Lu Saiju.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Skills of [J].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2009(5): 246-247.

[3] Wang Fangzhou.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Hunan:Hunan University,2014:1033-1035.

4.《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 篇四

蜡染和扎染都属于我国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以靛蓝(蓝靛)染料在纯白棉布上染上蓝白相间的图案,用于生活中纺织品上的图案,如:门帘、桌布、服装、服饰等。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发明创造的运用防染的技艺从古至今源远流长,蕴含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成为民间传统印染工艺的瑰宝。通过欣赏蜡染与扎染作品,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蜡染、扎染作品,感受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教材中选用了湖南凤凰县民间染布大师刘大炮的印染被面《喜庆丰收》,传统题材的贵州蜡染作品《贵州苗族彩色蜡染作品》《三都苗族蜡染布兜》,现代题材的蜡染作品《静物彩色蜡染艺术壁挂》。题材与内容有民间、传统、吉祥喜庆的动物、植物图案作品,也有现代题材的蜡染静物壁挂。展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作品与现代色彩静物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美感。让学生看到我国蜡染和扎染传统手工艺在创作中得以传承创新。

本课属于“设计· 运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的防与染的技艺,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作出具有情趣浓郁、充满蜡染和扎染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悦目动情的情感,从而升华为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作为在第二单元的活动之一,展现了这种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教学思路】

鉴于本课涉及蜡染和扎染两种不同的染布技艺,可分别进行教学。蜡染、扎染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蜡染工艺染色部分采用传统的浸染数次、然后在空气中氧化显色数天,在初中短期教学中难以实现。为了便于课堂教学的实施,采取蜡绘的方法适用于短时间教学,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扎染需要开水煮染、流水漂洗、熨斗熨烫等工艺,在有条件的学校安排此类课程的教学非常必要。

考虑到九年级学生在操作技术水平和难度的把握上,可以使用电磁炉加热蜡,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煮染工具的操作。

综上所述,两个内容的课程都可以以鉴赏作品、分析造型美感、了解知识与技能、教师示范、提出实践要求,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作品的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在学具准备中要考虑学生分组的情况和教室空间的布局,尽量安排妥当,利于学生顺利进行操作,这也是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和完成作品的必要保障。完成操作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整理好作品与学具,养成正确使用学习用具、爱护学习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学习蜡染、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蜡染封蜡、手绘着色、脱蜡操作技法及要点。扎染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解决措施及方法:重点对比说明,突出知识点。

制作方法:

蜡染工艺主要突出以加热的蜡描绘显现织物本身色彩部分。防止冷染色温度过高使蜡融化影响染色效果。

扎染工艺是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称线勒扎结),或在织物上缝纫(称线缝扎结),用以防染,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由于染液在织物上因扎结而有不同程度的浸染,因而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成为扎染的艺术特色。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色,效果更佳。

艺术特征:

蜡染作品会出现冰裂纹,形成蜡染的独特效果。

扎染作品被防染的织物图形部分纹理呈放射状,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美。

难点针对具体,着重强调:

蜡染制作采用适合课堂教学的蜡绘方法,在图形设计上重点考虑如果是多色,先染或绘制浅色部分,然后再绘制深色图形部分,最后把需要留下的部分封蜡。绘蜡时要浸透到纺织品的纤维中,这样防染效果会得以保证。脱蜡时要彻底清除蜡质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作品需要洗涤,为了防止掉色,可蒸锅加热固色。

扎染最重要的是捆扎用力结实,这样能有效防止染料染进植物纤维中,花纹染色后才会结构清晰。除了漂洗力求洗净以外,特别注意拆线时不要剪破织物以免功亏一篑。

教学用具:教学PPT、相应图片资料、电磁炉、蒸锅、熨斗、蜂蜡、石蜡、混合蜡、各色直接染料、蜡刀、夹子、包装绳、白棉布、报纸、毛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建议】

设计方案

有条件的学校:蜡染、扎染两种不同染布工艺,可以依据条件选择,每部分内容可安排2~3 节课,分为:

第一节课:欣赏作品,讲解知识,分析作品,设计绘制图形、色彩草图,完成布上誉稿。

第二节课:蜡染教学环节,封蜡、绘色(图案描绘)单色或多色,有条件和时间充裕安排蒸锅固色(半小时)。扎染教学环节:捆扎、缝制图形,煮染、漂洗、拆线晾晒。

第三节课:蜡染课:脱蜡、整理、展示、评述总结。扎染课:熨烫整理、展示、评述总结。

【教学评价建议】

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听课笔记的评价(随堂或课后)。

对操作有序认真的小组和负责任的组长进行鼓励和适当奖励(如课堂加分等鼓励措施)。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内容:制作工艺效果、设计艺术效果、学习态度表现等。分等级评价为优秀5 分、良好4分、合格3 分、不合格3 分以下。

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充分、符合实际。

教具准备充分,步骤清晰、目标明确。

有效教学、学生学习态度、操作规范、作品效果良好。

【相关教研提示】

课堂教学方面:对蜡染、扎染工艺教学多种方法的研究。

针对本课课程如何利用地方资源的研究。

专业课程方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传统工艺——蜡染、扎染,如何带领学生开展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活动。

【拓展篇】

教师大胆尝试用面糊糊代替封蜡防染,丙烯或纺织染料作为染色剂,采用纸质纤维代替布料纺织品,颜料点染、浸染等便捷的制作方法,来达到工具使用简便,容易推广和实现蜡染扎染的传统制作工艺艺术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勇于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创新意识。

5.教案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篇五

教学题目: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041201042 朱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以及在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2.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三大改造对促进生产力的作用以及人民公社化对生产力的阻碍;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

3.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图片,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总结能力。2.通过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3.此外教师还贯穿讲述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重大努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建国初期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经济上能和政治上一样取得优秀成绩。

2.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3.分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性。

二、教学重点

1.“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教学难点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历史教学论

四、教学提纲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二)一五计划(1953-1957)

(三)三大改造(1953-1956)二、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一)中共八大(1956)

(二)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三)八字方针经济好转(1962-1966)

三、文革时期(经济遭到全面破坏)(1966-1976)

(一)周恩来

(二)邓小平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

[PPT1]教师: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经历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然后自然经济解体,接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最后陷入绝境,新中国就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下建立起来了,面对这样的经济状况,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下面我们来学习第四单元第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二)讲授新课

[PPT2]教师: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按照经济建设的三个不同时间段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过渡时期,主要讲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其中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是重点内容。第二个板块是十年探索时期,主要讲中共八大、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严重困难以及“八字方针”指导下经济好转的一些情况。其中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重点内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教训的总结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第三个板块是文革时期,主要讲经济遭到全面破坏的一些原因、表现以及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时经济得到恢复的情况。

[PPT3]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两段反应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的文字材料,请同学们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是怎样的经济状况?

学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水平十分低下,工业也十分落后。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新中国

历史教学论

成立初期,我们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确十分低下,工农业的生产水平都非常的低下,国民经济已经面临全面崩溃。我们来看当时上海的一位资本家对我们执政党的评价,他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们来看看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是怎么回答的呢?毛泽东代表共产党人作出了这样的回答:“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于是建国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板块的第一个子目国民经济的恢复。

[PPT4]教师:首先我们来看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根据刚刚展示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初国民经济基本上是面临一个全面崩溃的情况。那么建国初国民经济为什么会面临这样一种状况呢?有何表现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P50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文字,找出原因和表现。

学生:原因:a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b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c多年战争的破坏;

表现:a交通瘫痪;b通货膨胀;c人民生活困苦;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果,在书本P50也有提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那么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以后,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就像刚刚我们XX同学说的,国名经济恢复工作完成之后,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那么国民经济恢复好了,国家进行了什么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板块的第二个子目第一个五年计划。

[PPT5]教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下面这些材料,思考一下老师的问题。

学生:新中国的工业生产水平极其落后。[PPT6]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根据XX同学的回答,再结合书本上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一五计划是在农业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的背景下展开的。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五计划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50下面和P51上面的文字,总结一五计划的内容。

学生: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

历史教学论

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PPT7]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我们来看本节课的第一个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已有的知识、老师之前讲的内容和书本上的内容仔细思考老师的问题。

学生:a、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b、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c、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补充。)接下来看一下一五计划的成就。[PPT8][PPT9][PPT10]图片展示成就。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成就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呢?[ppt12]大家来看一下这张一五计划工业建设成就分布图,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公路和桥这些交通建设,其他的工业建设均集中在东北。[PPT1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呢?这也是课本P53学习延伸的问题。

学生:首先,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交通十分发达;其次,工业基础好;此外,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PPT6]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五计划的重要意义。这个很简单,书上都有,就是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教师:[PPT13]下面我们来学习三大改造,先看内容,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要求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请同学们把这个实质写在课本的对应地方,以后考试会经常遇到。最后我们来看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这个也很简单,书上也有,请同学们划一下,就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教师:以上内容都是新中国在过渡时期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下面我们进入了十年探索时期,这一时期我们的经济建设有成功也有失误。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本节课的第二个板块十年过渡时期。

[PPT14]教师:我们来看第二板块的第一个子目中共八大,首先我们来看中共八大的背景,刚刚老师也提到了一些,其实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就是我们过渡时期的成就。接着我们来学习中共八大的内容,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51的内容,概括总结中共八大的内容。

学生:大会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确立了当前的主要任务。

历史教学论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XX同学回答的很好,中共八大一方面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以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两一方面也确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另外大会还确定了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就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最后我们评价一下中共八大,它对主要矛盾的分析和主要任务以及建设总方针的确定都是正确的,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坚持。

[PPT15]教师:中共八大是我党在十年探索时期的一次正确的探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党在十年建设时期的一些失误探索。我们来学习本板块的第二个子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次会议的内容,在书本P51最下面有介绍,大家看一下就是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接下来,请同学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评价这条总路线。

学生:①反映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②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助长“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发展。

教师:(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XX同学回答得很不错,总路线的确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出人民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也助长了经济领域里“左”的错误。正是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

[PPT16]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PPT17][PPT18][PPT19][PPT20][PPT21][PPT22]图片展示“大跃进”大办农业、大办工业的情况。[PPT23]大家看一下,理想对照现实,大办钢铁,全民大炼钢铁,留下的是荒山秃岭,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大办农业,浮夸的高产背后是荒芜的土地。

[PPT16]我们来看“大跃进”的表现,主要是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失误主要体现在忽视客观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危害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农业生产下降。

[PPT24]下面我们来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一些情况,大家看左边这幅图和图边上的两幅对联,再看看右边的图,人名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生产的积极性。

[PPT16]下面我们来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就是盲目扩大合作化

历史教学论

规模,提高公有化程度。失误主要表现在违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规律,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危害是严重脱离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严重挫伤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最后我们来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就是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出现了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大家看这张图片,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又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广大人民生活状况不断下降,饥荒严重,食品紧缺。

[PPT26]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们来看一下八字方针对于调整国民经济的效果。1962年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1965年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八字方针纠正了经济上“左”的错误,但是没有彻底清算。

[PPT27]教师:虽然十年探索时期,经济上有很多的失误,但是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建设成就。我们来看这些图片。

[PPT28]最后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大家对第二板块的学习情况。

[PPT29]教师:最后我们来学习第三板块文革时期,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53第一段文字和文字下面的两幅图表。我们可以看出文革爆发后,我们国民经济遭到了全面的破坏。我们来看一下文革发展的一个历程,1966年文革爆发,经济遭到全面破坏,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1975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国民经济迅速回升,但是不久之后邓小平被打倒,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的实质就是系统的纠正文革的“左”的错误。

[PPT30]教师:最后我们来思考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合作探究,在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总结?这也是课本P53的本课测评。请同学们认真思考。

学生:1.经济建设必须以国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跃进的经验教训)2.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3.正确分析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健全民主与法制。(文革的经验教训)

教师: 点评学生回答,补充不足。

(三)巩固新课(课堂小结)[PPT31]教师:我们来梳理小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哪些是积极探索,历史教学论

哪些又是严重失误。讲解表格。

[PPT32]教师:这是本节课内容的一个框架,同学们可以根据框架回想巩固我们刚刚所学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6.《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情感,增强主人翁意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2、能力: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知识: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地位、作用;懂得坚持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教学难点: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的原因。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并与同学交流。

2、老师:查阅资料,做好课件。学情分析: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

一、导入: 连连看导入

教师:大家有没有玩过连连看,今天我们通过另一种形式的连连看,来认识一下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看一下连连看题目,注意六兄弟,和两位母亲,待会儿我们用得到,问题先放着,一会儿我们再解决。

一起看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本节课课本的标题以及小条目,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对我们意识的要求,常用来回答怎么做的问题。能力目标需要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升,知识目标是我们这节课最先要掌握的。再看一下课本标和小条目,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为什么要看这些呢,因为有的时候,这些标题就是某些材料题的答案,比如:2012泰安中考33题,其中答案有四点,有三点出现了标题或者小条目:为正义高歌,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行为不同结果不同。因此在学每一课时的同时,大家要养成有意识的去记这些标题的习惯。

二、教师:下面我们分别学习,首先看第一个条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师:第一、完成自主探究的第1题(在课本上找到答案即可,空留着学完这课时再填,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1、大家应该听说过福尔摩斯,他是一个虚构的才华横溢的侦探,擅长推理,下面我们就根据课件提示,来挑战一下这位神探。通过推理得出其余五兄弟的身份,然后总结它们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并且帮助这五兄弟找出他们母亲(要求:分组推理,说出推理过程和结论)

先看老大、老

二、和老三,学生推理完成,出示答案,了解这三种经济成分。同样的方法处理老四老五。最后展示幻灯片:分清谁最亲,理清思路。

2、巩固练习:

(1)判断: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2)连连看(学生连,课件展示答案)

教师:第二,完成自主探究第2题

1、出示幻灯片:我们来探讨,我国的经济“火车“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转换问题,根据自主探究题目和经济”火车“图示,可以转换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各是怎样的?

2、出示幻灯片:请你来小结,得出结论: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巩固练习:判断:

(1)在我国,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师:第一个条目我们已经完成,再来看第二个条目: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教师:完成自主探究第3、4、5题

1、出示幻灯片:大家来思考

请同学们观看课本46页漫画,回答问题:他们为什么走不快?他们怎样才

能走得快?

教师:走不快,问题出在哪? 学生:鞋。

教师:只有鞋吗,我们穿多大的鞋是有什么决定的? 学生:脚。

教师:也就是说,脚的大小决定了鞋的大小,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走得更快呢? 学生:穿合适的鞋。

教师:也就是说鞋要适应脚才能走得更快。

教师:其实这幅漫画的内容很简单,但背后却蕴含着一个深奥的道理:那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正如脚决定鞋,鞋要适应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要适应生产力,而我们的生产力国情决定我们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也是适应生产力国情的。

教师:观察三幅照片,说说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怎么样? 学生: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教师:与此相适应,我们国家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 学生: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教师:观察两组照片,说明了什么? 学生: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教师:国有经济的母亲是谁? 学生:公有制经济。

教师:那么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什么?用自主探究哪一题来回答?

学生:第5题。

教师:我们国家应该如何对待公有制经济?

学生: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教师: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显示了强劲的活力,对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观察下面的图片,分析个体、私营经济的作用。(课件展示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观看课件材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的态度是怎样的? 学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教师:出示时事点击材料,进一步明确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

4、教师:完成自主探究第7、8题

教师:出示时事点击材料,总结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基本国情决定的:

生产力低且不平衡。(3)、公有制地位、作用:

主体、基础、基本力量、根本保证(4)、非公有制地位、作用:

重要力量、重要组成部分。(5)、符合三个有利于

四、课堂小结

根据自主探究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概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练习

1、选择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由学生进行讲解,教师补充完善。

2、辨析教师进行方法指导,学生总结答案。

六、板书设计 基本经济制度

1、经济成分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作用

4、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

7.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特点分析 篇七

英语是开放性和包容性很强的语言, 大多数词语都源自于其他语言, 如拉丁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等五十多个语种, 其中也包括汉语。汉语借词要进入英语的词汇系统, 必须接受英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 以符合英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从汉语借来的英语词语通常采用音译、意译、音意合译和音译加词缀这四种方式产生。这些词语进入英语后都必须经历“英化”改造后融入英语语言的词汇体系和语用表述系统。1989年版的《牛津英语词典》里收录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一千三百多个, 加上日常生活中未被收录的词, 估计在两千个以上。这些借词涉及中国的艺术、科技、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本文通过自己收集语料, 就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从文化和构词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从而加深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感悟更多的语言现象。

笔者从媒介的角度把收集到的艺术类汉语借词 (不包括派生词、功能转换词) 分类如下:

二、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历史成因和文化影响

上面列举的艺术类词汇基本属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范畴,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艺术对英语国家和英语语言的重要影响。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后, 英国出于海外扩张的需要, 与当时中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1637年中英两国开始直接建交后, 随着西方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了解的深入, 一些反映中国传统艺术的汉语借词应运而生。pipa (琵琶) 、Peking opera (京剧) 等艺术类英语词汇都是在那段时期里出现的。二十世纪至现在的这段时期, 中国经历了几次重大社会变革,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多, 大量反映文娱生活的艺术类借词涌入英语。可以说, 中国国力的增强, 频繁的国际往来促使这段时期艺术类汉语借词得以快速增长。

三、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构词法

艺术类汉语借词渗入英语后, 一方面逐渐为英语同化, 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其特有的语法特征。从拼写形式来看, 两个音节的艺术类汉语借词一般不采用分写式, 而采用合写形式, 如penjing (盆景) 、erhu (二胡) 、qinyi (青衣) 、daomadan (刀马旦) 等, 如为专有名词, 一般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Yuju (豫剧) 、Erhuang (二簧) 、Yi Ching (易经) 等。从数的形式来看, 借词中的名词多反映英语名词的曲折变化, 即多数可数名词通过加后缀 -s变成复数, 如sheng-shengs, erhu-erhus等。从借用形式和词汇特征来看, 艺术类汉语借词主要采取音译法和音译混合法等。音译法指通过汉语词汇的发音转变成英语词汇的方式, 艺术类汉语借词大多数使用这种形式。如xun是汉字“埙”的音译, Jingbai (京白) 、wudan (武旦) 、qinyi (青衣) 等都是根据汉语拼音拼写而成, 而且通过对语料进行分析, 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发音转化语主要由中国官话 (普通话) 的发音为主, 另外, 有少数音译词是由方言的发音转化而成的, 如tao (道) 、Wu-ts'ai (五彩釉) 都来自于方言的音借词。音译混合法是将原词一分为二, 一半音译, 一半意译构成借词的一种方式, 如音译混合词Peking opera (京剧) , 它由汉语借词Peking和英语词汇opera组成;Nuo dance (傩舞) 有汉语借词Nuo和英语本土词汇dance复合而成。

总之, 通过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 可以看到英语借词构词法的一些规律, 以及影响中国和英语国家交流的艺术方面的社会文化因素。从英语语言学研究这一角度考虑, 借词能促进民族语言的创新和发展, 能丰富语言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还能填补借入语言的语义空白, 丰富构词方式。由于英语词汇发展很快, 笔者能力有限, 收集的语料不够全面, 还做不到完整反映英语中艺术类汉语借词的全貌。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中外艺术不断融合, 大量艺术类汉语借词正在进入英语, 将作为笔者日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课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陶岳炼.从英语中汉语借词看中国文化的影响[J].台州学院学报, 2006, (2) .

8.全球的汉语桥和日本的汉语潮 篇八

中外互惠的“酵母”

继去年在北京召开首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之后,5月10日~11日,在日本京都这座拥有多处世界遗产的名城又举行了首届世界孔子学院论坛,24个国家和地区的75所院校(其中有51家孔子学院)参加了此次论坛。

主办此次论坛的为立命馆孔子学院,被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评价为全球最佳单位之一的该院,不仅派生出了九州的立命馆亚太大学孔子学院,还把学堂推向东京和大阪,开设了品种、特色多样的科目,其中“克服弱点讲座”、“汉语水平应考讲座”和“文化讲座”尤受欢迎。此外还举办专题研讨会、系列讲座(如“中国经济与法律”)等,拓展了服务范围和合作伙伴。笔者作为该院副院长参与了论坛的筹备,主持了交流经验的全体会议,在此做一剪影。

论坛上各国同行披露的实践活动表明,发挥各自优势的因地制宜办学,造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优势。特别是在培养商务人员等高精尖项目,以及展览、演出、夏令营等形式的文化体验交流中,不乏使与会者受启发的事例。

孔子学院的迅猛发展也让人喜忧参半,以致近来出现“软着陆”的呼吁。孔子学院是借鉴德国歌德学院之路而设立的,歌德学院花了半个世纪才设立120余所海外分支机构的创品牌功夫值得借鉴,孔子学院也不妨稳扎稳走,以免走向大轰大嗡、泡沫破灭。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本届论坛就宣布∶总部今后方针为“稳步发展,保证质量”。

近来有媒体指出,有人把孔子学院当摇钱树或政绩项目。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歌德遗言“让更多的光进来”,和于丹教授在本次论坛传道的《论语》中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启示我们应放手广结人缘、善用业缘以促进语缘。论坛代表对汉语的感情和运用力普遍很高,一些“老外”取了中国名字(如澳大利亚的Groot先生和南非的Corkin女士分别自称“顾佐罗”、“晶晶”)。

我院正、副院长都是中国公民,参会的海外院校中近半数派来了华人。“海外兵团”在“走出去”的国际形象工程中发挥着骨干作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将3000万华侨视为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而在近百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教汉语的无数(仅日本就好几千人)母语使用者,就成为以柔力催化中外互惠的“酵母”。

语言不通如隔雾观花

受语言障碍制约的交往如隔雾观花,而掌握了共同语言就能入室登堂。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和田中角荣互赠格言“言必信,行必果”和“信为万事之本”。“言”字符合孔子语“言不顺,则事不成”,“信”字的“人+言”和《论语》结尾的“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也有深意。莅临本次论坛的中国驻日大使王毅,就以能言、善解而为“知日”典范。

安倍晋三2004年作为自民党干事长访美,因下届首相非他莫属而备受关注,但首次讲演居然由当地志愿者传译,闹出错漏百出的国际笑话。保守派论客古森义久在其2000年出版的《亡国的日本大使馆》中,抨击日本委任驻外大使多论资排辈而不管对口与否,以致十多年来有三届驻美大使因语言不过关、知识不充分而打不开局面。而值得玩味的是他还把矛头指向几位“媚中”大使,及在中国接受语言培训而“移情亲华”的历代众多外交官。然而日本政府的对华工作又不得不靠这批人,因为外交离开语言就寸步难行。

1992年日本天皇访华时有一段表述文化亲缘的话,日文原义为∶少年时代读过为儿童编写的《三国演义》,其中出现的白帝城,李白曾加以吟咏,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开头的这首诗,自己也是在少年时代习得。日方译文中错为“三国志……书中引用李白的……”,暴露出了译者和校阅专家在文法和表现上的不到位(包括疏忽书名号),也不知《三国志》是史书而非天皇所指的那本通俗演义,而《三国演义》中根本无此诗。事后汉学泰斗竹内实指错时建议,应删去“书中引用”以免谬传。

美国理财大师吉姆·罗杰斯在日本泡沫经济滑坡时就看好中国,劝告国人把学汉语当作适应新世纪的有力投资,并身体力行地雇中国保姆教女儿自幼学汉语。以往美国家长教育孩子吃饭别剩,说要想到发展中国家儿童还吃不饱;如今督促子女努力学习,则搬出当心让中国人抢了饭碗为由。

孔子学院率先在韩国登陆和在华留学生中韩国人跃居第一的事实,刺激了日本靠向汉语桥。韩剧《冬季恋歌》在日本掀起了追捧裴勇俊的狂潮,而和“韩流”并行的“汉风”则更多地集中于关系切身利益的汉语潮。2005年松下电器公司在中国录用的新职工超过本国的同期人数,日本最大的综合贸易商社——三菱商事也随形势变化,规定新人一律先接受汉语培训。汉语人才的供不应求,使教、学双方尝到了甜头。全球孔子学院日新月异的繁殖超出推广者的想像,根源就在于中国的超前超常发展,打造了可惊可喜的“卖方市场”。

笔者以亲身体验感慨桃李满天下:学生中不少人在制造、服务等行业成为中日交往骨干,也有研究热门的中国而在短期内当上副教授者。通过自费或大学派遣、拿中国政府奖学金去留学者出路最佳,到香港、广州留学各一年的一男生,痴迷地每天啃记几个小时辞典,最后如愿以偿进了美国金融咨询公司;另有男生在北大(留学后又预定入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同声传译硕士课程,或有望赶上北大造就的精英样板——日本汉语教育学会会长古川裕教授。

日本学汉语者愿望和水平的提高,近来是一派超乎期待的强势。立命馆学园的三万多在校生中学汉语者逾万,笔者供职的国际关系系里,选汉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中约三成完成必修后,在“副专攻”课目群进行大量多能深造;时常有选学法、德语的同学临就业时发现汉语吃香,而不计学分插班听讲;一女生执意要去上海工作、结婚、定居,猛学汉语之余还四处讨教如何能抓住中国男人的心。笔者带队到上海短期培训的学生受高速发展的震撼,甚至有一个不慎在黑店被狠敲竹杠的男生回国后不久又去中国长期留学。这些都说明人们把学汉语提到了人生设计的高度。

“零存整取”式的

精神、物质财富

孔子学院作为非学历型的民间大学校,提供可回炉再铸、长期打造的机会。而语言教育投资的回报更有无形或间接之功,其影响极为长久。笔者在课上详介《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名研究生着迷到把全部台词倒背如流,而且为显示会话能力还特地带母亲去了趟九寨沟,现在她在企业法律部门兼任涉华事务。大凡学到中上程度的日本人,不乏这类和汉语“结婚”并常“探亲”(访华)者。其不为厌华论调左右的友好态度,会反映在工作中并影响周围,对中国也可以说是一笔可观的“零存整取”式的精神、物质财富。国内有议论说资助孔子学院不如先解决国内教育普及问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孔子学院在加深外界对中国的理解和好感方面有一种外转内润的曲线波及作用。

国家汉办2002年起每年举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去年组织了“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置重点于青少年的这两着棋很适用于日本,因为日本学汉语者在高中不过是学生总数的千分之一,而在超过八成的大学中设的汉语课多半浅尝辙止。而立命馆附小学生们和温总理一起背唐诗的感人场面,提示了从娃娃抓起、由文化入手的捷径。不少大学生选修汉语的契机就是被优美的音韵打动,对中国的兴趣也往往源于高中教的中国历史、古典文学等。

9.《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篇九

【主备人】

【教学时间】

【序号】 【课型】复习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农业的概念及其类型;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掌握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认识渔业、林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理解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知道工业的概念,说出工业与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掌握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区,掌握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我国农业、工业的分布特点,形成空间地图概念。【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及相应图片。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农业(P74—78)

1.农业的概念: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分类: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的分布

﹤一﹥、种植业:我国种植业集中分布在_____部______区。西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的_____、_____和______地区。同步练习:

1、北方旱地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为_____,主要发展农业部门中的____业,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的______地区(地形)。

2、北方旱地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一线。

3、B地表示的地形区为________,主要的粮食是______。

4、A、D、E三地发展农业,A地适合发展______,D地适合发展______业,E地适合发展绿洲农业,形成这三地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气候要素是______。

﹤二﹥林业: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______。上图中,我国的三大林区分别为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三﹥、畜牧业:

(1)、我国的畜牧业可分为牧区畜牧业和

农耕区畜牧业,两类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为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我国的四大牧区:A、____________; B、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3)、在我国的四大牧区中,代表畜种为三河马、三河牛的是________牧区,盛产牦牛的是______牧区和_______牧区,盛产细毛羊的是________牧区。

﹤四﹥、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右图是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使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布局:(1)种植业宜在________。(2)渔业宜在________。

(3)经济林(茶、果树等)宜在________。(4)用材林宜在________。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二、工业(P82—P89)

1、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

2、工业发展的条件: ①自然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的分布:

①、我国工业分布________,从整体上看,_____部地区工业分布密集,_____部地区工业分布稀疏,呈现出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②、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四个工业基地。(如下图)。

A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其工业中心①是_____,②是_____。B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其工业中心③是_______,④是______。C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其工业中心⑤_____,⑥是_______。D、是_________工业基地, 其工业中心⑦___________。

4.高新技术产业

分布: ①、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多依附于______,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特点。

②、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巩固练习

1、下列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是()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南部

2、我国耕地面积较小,人均耕地不足,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A.多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B.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把草地、山坡开垦为耕地

D.围湖造田,填海造陆

3、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农作物分布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A、土地

B、水源

C、地形

D、气候

4、下列工业基地自北向南依次是()

A.辽中南、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 C.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D.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5、发展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最主要的条件是()。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C.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D.雄厚的科技力量

6、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带,位于下列哪一省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交通运输和文化)

【主备人】

【教学时间】

【序号】 【课型】复习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3.理解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环境特征对饮食、服饰、民的影响。【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的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教学难点】我国主要的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分布图。【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课件。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铁路干线

1、铁路网分布:东部地区铁路网_____,西部地区铁路网_____。

2、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数字表示的铁路线名称14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⑨_______⑤⑩_______11_______12_______13_______14_______●⑨⑩12●●B⑧●●A●11F⑦●C●●DG⑥E13●

2、写出下列字母表示的铁路枢纽名称。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F_____G_____

3、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输:运量大、价格便宜,受天气条件限制小

公路运输:方便、快捷、灵活,可以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 水路运输:价格便宜,但易受天气和水位条件限制 航空运输:速度快,但价格昂贵、运量小,易受天气限制。管道运输:主要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总结:

短途,数量不大,容易变质腐烂,宜用___________。

贵重或者急需,数量不大,而且运输距离远,宜用____________。大宗笨重货物,运输距离远,宜用__________。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云南傣族衣服一年四季都比较单薄,是因为他们多生活在_____带、_______带地区;青藏高原的藏民的传统服饰是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北方居民多以________为主食,是因此北方多种植_______,而南方人多以______为主食,是因为南方地区多种植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因此传统民居多墙壁______,窗户______;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墙壁_______,窗户______;黄土高原地区就是取材,多传统民居________。巩固练习

1、交通运输方式中,被称为“门口到门口”的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2、目前已经建好的沟通西藏对外联系的铁路干线是()

A.青藏铁路

B.滇藏铁路

C.川藏铁路

D.新藏铁路

3、下列铁路干线中是东西走向的是()

A.陇海线

B.宝成一成昆线

C.京九线

D.焦柳线

4、下列铁路干线中,经过省会城市最多的是

()A.京广线

B.京包线

C.京沪线

D.陇海线

5、乘火车沿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的重要铁路枢纽有()A.北京 郑州 株洲

B.北京 天津 徐州

C.北京 郑州 南昌

D.北京 株洲 郑州

6、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穿的“不对称”的藏袍,是为了适应()A.青藏高原上稀薄的空气,防止缺氧 B.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C.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要求 D.青藏高原上饮食习惯 板书设计:

10.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的词序 篇十

汉语词在句中的次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变化也比较小,“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古今都是一致的。古汉语中有时谓语放在主语前,“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贤哉,回也。”

这种倒装是强调谓语,这种倒装句大体上和现代汉语是一致的。但是,古代汉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实际上只存在于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到汉代就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但由于一些写文章的人习惯于做古,因此在历史古文中也常常出现,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书有一定的帮助。

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词序是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到动词前面,这种宾语前置并不是表达一定语气的一般的倒装句,而是有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遇有以下三种条件,宾语都要放到动词前面。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疑问代词“谁”“何”“奚”“安”“孰”“恶”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2、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

3、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墨子·鲁问》

4、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

5、方此之时,尧安在?《韩非子·难一》

6、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7、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史记》

8、圣五有百,吾孰法焉?《荀子》

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

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如第一例,“谁”放在“敢”前面。前置宾语放在助动词前,副词和动词之间。

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1、子归,何以报我?《左传》

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

3、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4、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

6、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蜀道艰险到这个地步,嗟叹你们远路的人为什么要来啊)

7、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

(学习从什么开始,又到哪儿终结)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汉语中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例外,只有“何如” 也常说成“如何”,但这两种格式在先秦就已经是凝固形式,意思已经不是“象什么”而是“怎么样”或“怎样”了。例如:

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

2、与不彀同好,如何?《左传》

古书上“如何”又可以说成“若何”“奈何”

3、先生助之奈何?

4、使归就戮于秦,以适寡君之志若何?《左传》 “如何”“若何”“奈何”当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它词语,成为“如„„何”等格式,意思是“对„„怎样”。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列子》

6、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

7、巫妪,三老不求还,若之何?《史记》

二、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 这一类宾语前置实际包含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未”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从有书籍记载以来,还没有过地动仪这种东西。)

4、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

5、以国之多难,[未]汝恤也。《左传》

6、[毋]是剪弃。《左传》

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 许行》

8、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9、莫余毒也已!《左传》

(楚国统帅令尹子玉自杀身死,晋公高兴地说:“再没有人危害我们了”)

10、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发也。《商君书》(这条道路被堵塞已经很久了,而当代君主没有谁能打通它。)用否定词“弗”“勿”表否定的否定句,一般不带宾语,偶尔有带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前。如:

11、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韩非子·孤愤》

12、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战国策》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严格。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不少否定句代词宾语不前置的例子,例如:

有事而不告我。《左传》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三、宾语用代词复指。

所谓“宾语用代词复指”是说动词的宾语前置,在宾语和动词之间插入一个“是”或“之”字,这个“是”或“之”仍然是代词,作用复指提前的宾语。有的语法书把这种“是”字或“之”字叫做助词。例如:

1、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八年》

2、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3、谚所谓“辅(颊骨)车(齿床)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左传·僖公五年》

4、寡君其罪之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

([晋大夫说]我们的君王正担心着他自己的罪过,还敢过问鲁国的危难吗?)

有时还用“实”复指,如:

5、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辅。《左传》

前两个例句用“是”复指,后两 个例句用“之”复指,这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特殊句式,同上面所讲的两 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不同的。它的宾语不限于疑问代词或代词,往往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试比较:

宋(何)罪之有?《墨子》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更法》

(古代的政教各不相同,[我们]效哪一个古人;帝王不相因袭,[我们]遵循谁的礼制)

这种格式,宾语前置是为了强调宾语,试对比“今吴是惧”和“今惧吴”、“其虞虢之谓”和“其谓虞虢”,复指宾语前置的句式比一般的动宾式语气要强得多。

现代汉语中没有这种特殊的宾语前置的句式。我们需要注意,不要把这种前置宾语误认是全句的主语,把“是”或“之”看成另有所代。这样就会同另一句式混淆起来。试比较: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

不复,寡 人是问。《齐桓公伐楚》

岂不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同上)

都是名词+“是”+动词,一个是主+宾+动,一个是宾+“是”+动,这种情况我们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认真辨别。会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是”字既可以作前置宾语,又可以复指前置的宾语,因此两种句式有时候在形式上就发生了重叠。

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还可以在宾语前面加上语气词“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

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

7、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成公二年》

8、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

9、[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

(只是确守仁,只是实行义

唯„„之为)

这种“唯„„是(之)„„”式,语气很强烈,不仅突出了宾语,而且还表示动作对象(即宾语)的单一性、排它性。“唯利是视”就是只考虑利,而不考虑别的。现代汉语中还保存了一些 这种格式的成语:“唯利是图”。

这种宾语前置用代词复指的格式,宾语本身也可以是代词,遇到这种情况,复指代词只用“之”而没有用“是”的。如:

10、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

11、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论语·阳货》

由于这种前置的代词宾语再加复指的格式形成的是“是之谓”“此之谓”的的结构,已经是一种凝固结构。例如:

12、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叫它)

13、此之谓不朽。《左传》

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译作“这就叫做”,但古今的结构却不同。现代汉语的“这”是主语,而“是”、“此”是宾语,“谓是”、“谓此”,直译“叫它作„„”。又如:

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四、古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时的词序问题

古汉语表示行为数量,同现代汉语有两点不同的地方: 1)现代汉语表示行为的数量,一般都要用动量词,古汉语不用。2)现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量词放在动词的后面作补语,而古汉语是把数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例如:

1、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文公十六年》

2、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九距之。《墨子》 “七遇”是接战七次,“九设”是“设置了九回”,“九距”是“抵挡了九回”。又如:

3、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古代汉语中还有一种表示动作行为数量的方式,即把数词用作谓语。例如:

4、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战国策·赵策》

11.《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语音,听力,自信心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 目前除了满族、回族、土家族等民族通用汉语外, 其他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在现如今高等教育领域中,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参差不齐, 而在部分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由于存在少数民族语言学校, 所以部分少数民族生源从小开始接受的均是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直至大学毕业, 汉语水平不高, 制约其未来发展。笔者本人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 这类问题极为普遍。在高校招生及课程开展中, 也有专门的少数民族班, 其中所用的教学语言也都是少数民族用语, 但为了学生大学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笔者所在的单位特别针对少数民族班级学生开设了“汉语艺术语言基础”这门课程, 由此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艺术语言水平,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专业建设的拓展提供平台。

根据工作实际, 在教学实践中发展,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艺术语言颇有难度, 主要体现在母语根深蒂固,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很难迅速的理解、掌握并应用;因学习、生活环境导致应用汉语机会不多, 没有更多的实践, 难以巩固等。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 力争更好的服务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艺术语言的学习。

一、语音基础教学

一般汉族学生进行艺术语言基础学习时, 都从呼吸和字音开始。这里的“字音”主要是针对汉族学生所存在的不同口音以及汉语字音标准规范的一项学习内容。同样, 少数民族语学生在学习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时, 重中之重也应该放在“字音”上。针对字音, 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字音讲解;二是利用比较, 挖掘与其母语中的共同点开展教学。首先, 正确的字音讲解应将我国标准普通话当中的声母、韵母进行规范教学, 使学生明确正确的发音特点和口腔状态。少数民族学生深受母语影响, 母语特定的发音规范及习惯会直接影响汉语语言的学习, 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字音及因素过度的不规范、平翘舌的混淆、部分鼻韵的混淆以及部分声调的错误。以朝鲜族学生为例, 朝鲜族语言中并没有“r”“l”之间的区别,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导致学生对这两个音的混淆, 难以辨别;再比如, 朝鲜语中并没有平翘舌之分, 因此导致很多朝鲜族学生在说汉语时, 平翘舌问题严重, 无法正确的掌握平翘舌, 影响正常的舞台表演;再比如朝鲜语当中并没有汉语中的“阴阳上去”4声调之, 而朝鲜语中的语调又没有极为详尽的规定标准, 因此受母语的影响, 朝鲜族学生在说汉语时经常被他人认为语调奇异, 引发不必要的误会。那么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教学时, 就应该因地制宜,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及大纲, 对症下药, 从基础层面打好基础, 纠正学生自小养成的错误的语音习惯。其次, 要多利用“比较教学”。何谓比较教学?简单的说比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向学生呈现两种材料或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事物, 求同寻异, 以此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在汉语艺术语言教学中应如何使用比较教学法呢?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一,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字音不准、混淆的问题, 以其母语与汉语作为比较对象, 挖掘其中共同特质, 帮助学生展开学习。第二,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四声声调时缺乏足够的认识, 应找寻少数民族语言极具特色的语音范例与汉语语音范例进行针对行对比,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不论是字音、平翘舌还是四声语调, 这些都是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时的难点, 这个过程不能枯燥的死记硬背, 应该在比较过程中, 反复训练, 逐步得到提升。

二、听力辅助教学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 模仿性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在学习过程中就要不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其中听至关重要。学生从小进入学校之后, 主要是对书面语言的学习, 以阅读理解以及作文写作为主。其中汉族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 他的语音环境自然是在汉语环境中不断的重复听说, 进而加强汉语能力。而少数民族语学生则不同, 以朝鲜族学生为例。朝鲜族学生在离开课堂后, 在家庭圈、朋友圈中基本都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 缺少汉语言环境, 这就使得朝鲜族学生汉语水平无法通过日常生活得以提升和加强。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以少数民族语为母语的学生在正确的字音、语调的专项练习的同时, 应开展阅读欣赏的专项听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听觉训练中又应该以让学生能听清、能听懂、能分辨为标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汉语字音标准。此外, 还应通过不同体裁文本, 让学生感受汉语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可以从短文、散文、诗歌出发逐渐过度到新闻、评论;从童话中分辨不同人物角色的语音变化再到经典片段中的独白、旁白及对话中感受不同环境、场合下的语气变化。最后还应注意, 在教学环境的营造方面, 教师应时刻保持规范、正确的汉语语音表达;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也应该如此。

语言学习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周边环境的优劣也会极大的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水平。语言学习始于耳闻, 听力教学作为辅助, 在语言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三、自信心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朝鲜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并不喜欢使用汉语交流, 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平时的生活圈子朝鲜族同胞比较多, 不需要使用汉语;二是汉语表达水平有限, 无法准确的表达本人内心想法;三是汉语水平差, 害怕别人嘲笑。第一种原因对于与朝鲜族同胞交流时不存在问题, 但一旦需要与汉族或其他民族交流时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沟通障碍, 而这种障碍一旦来到万众瞩目的舞台上, 加之后两种种原因的综合作用, 很容易对学生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刺激, 从而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因此, 要想让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 就必须建立其自信心, 有足够强大的自信才能勇敢的站上舞台, 不断的进步。

自信心的培养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关注:

第一, 认识正确的语言结构。朝鲜语是典型的sov型语言,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宾动结构。因此, 在语言组成方面有别于汉语。比如, 汉语会说“给我一碗米饭”, 而朝鲜语会说“米饭一碗给我”。这种朝鲜语的语言结构与汉语有着极大的不同, 为了能让朝鲜族学生掌握正确的“说”“写”, 除了要加强语音训练之外, 还应改主意正确的语言结构的学习。

第二, 自信心源于超越自己。很多人认为, 自信心的增强应该是不断超越他人而得来的。其实不然, 自信心的营造应该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超越自己, 不断的产生自信心。这就要求在教学环节中, 应把学生主体作为一个比较对象, 昨天的水平与今天的水平相比较, 刚才的水平与现在的水平做比较, 这就比较容易积累自信, 对汉语学习产生持续的动力。

一般来说, 在学习的起步阶段, 我们可通过在学习时不断超越自己来获取自信心;在学习的中期, 除了保持对自己的不断超越, 还可以尝试激励学生在学习以及汇报中尝试新的变化;自信心的获取一方面是通过不断的超越得来的, 而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训练积累的。因此, 每日的基本功训练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自信心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心态, 应始终起到推动训练的积极作用。

《汉语课标》中指出:“汉语教学应该注重实效, 努力营造轻松、和谐、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通过不同内容的话题,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对其来说很困难同时又很简单。很困难是因为常年的母语交流, 使得汉语并没有“用武之地”, 导致汉语水平无法提升, 更别提在艺术语言呈现上能够获得出色的表现;很简单是因为,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汉语作为普遍通用语, 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有更广阔的舞台空间, 可以使学生迅速的得到提高。在汉语艺术语言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注意要细节打磨, 逐步提升, 通过大量、严谨的训练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语音、通过标准的听力训练,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听觉标准, 通过自信心的建立, 帮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舞台上勇敢的张开嘴、自如的放出声。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艺术语言基础教学不仅关系着本地区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 同时也可促进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 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推进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太平武.中国朝鲜族[M].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2.

12.《汉语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教案 篇十二

需要掌握的知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七十七国集团”。新加坡独立后的经济发展;韩国经济的发展;泰国、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印度经济的发展;西亚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对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认识、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新加坡与韩国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影响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这一运动的兴起,标志第三世界的形成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这一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通过对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讲述分析,使学生认识:抓住机遇,吸收外资和技术,依据国情,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是东亚、东南亚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

教学设计示例

难点: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复习提问】

运用多媒体展示北京现代和悦达起亚千里马等汽车的图片。提问:这些汽车是我国与哪国合资制造的汽车。(韩国)

【导入新课】教师指出汽车工业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它的形成是在60、70年代。这一时期韩国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其中的经验有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讲授新课】

一、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亚非会议

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主要是因为与会国之间存在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阴谋破坏,使会议难以顺利进行。“求同”的基础是反对殖民压迫,争取独立发展。“存异”是指与会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周恩来的讲话阐明了中国的立场和原则,使与会各国更了解中国、更相信中国,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因而,使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它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代表团的努力下,会议取得了成功。

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它标志着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主宰亚非各国人民命运的终结,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独立地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亚非会议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它的圆满成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大大提高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巨大的鼓舞,加快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亚非会议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找到了消除隔阂、增加团结的共同基础。它所反映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种精神对亚非各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

不结盟运动是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结果。民族解放运动中大量亚非拉国家的诞生,为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基础;50年代在亚非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反对集团政治的中立主义为不结盟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团结起来,反殖反帝的共同要求与斗争是不结盟运动形成的动力;而殖民主义的衰弱和美苏的对抗则为不结盟运动提供了客观条件。不结盟运动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兴起,逐渐成为国际事物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随着以后的不断发展,至今已经发展到100多个成员国。第三世界崛起后,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反映在联合国的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不断提高,当然由于历史的和自身的原因,他们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困难 1.原因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2)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束缚 2.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第三世界国家随着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进而提出改变的国际经济关系,建立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要求。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存在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初级产品价格,提高工业产品的价格,恶化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条件。为改变这种状况,为了发展民族经济,第三世界开始了为建立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就是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举措。

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利用联合国讲坛,利用石油等原料为武器,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做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发展落后,与发达国家抗衡的能力不够强,这一斗争任重而道远。

三、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亚洲各国中,战后起飞时间最早的是日本。请同学们回忆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

教师总结:日本发展原因要点:1.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2.大力发展科技;3.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4.抓机遇及美国援助。在60~70年代兴起的是新加坡和韩国。

1.60-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经济的发展

到70年代,它们的经济出现了高速度增长,特别是新加坡和韩国增长率超过了10%,被称为“70年代经济发展的奇迹。”请同学们看地图,找到新加坡地理位置。新加坡面积很小,只有618平方公里,资源匮乏,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60年代以前,它只是从事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但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一个工业发达、贸易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国家。这无疑会给我们很多启示和鼓舞。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过:我们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们了解人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关键。因此,它们特别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今天的新加坡已是一个发达而美丽的花园国家。新加坡令人神往,与它同时起步的韩国经济发展情况又怎样呢?

韩国自然条件也不好,资源除钨和石墨外,极其匾乏。60年代以前,尽管有美国援助,但经济发展仍很困难。从6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根据国情,制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终于取得了突出成就。国家大部分投资集中在钢铁、汽车、电力等工业部门。今天的韩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中、低档汽车的主要国家,韩国步入了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被人们誉为“亚洲的又一个日本”。新加坡、韩国的发展无疑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由学生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台湾和香港的发展状况。

提问: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什么?

a.据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调整国策,发展高科技;

b.抓住机遇,吸引外资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加强与世界联系。2.泰国、马来西亚的发展

去新、马、泰旅游如今成为国人旅游时尚。咱们班也有同学去过,请大家稍加交流,联系所见所闻介绍泰国、马来西亚的发展及原因。

泰国、马来西亚注重与邻国合作,吸引外资;在保持传统农业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多样化;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以上介绍的国家,从国土面积上来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小。南亚有一个国家与我国较相似,地大人多,它就是印度。3.南亚的印度

印度独立后,采取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混合”发展的政策,开展绿色革命,实现粮食自给有余,还大力发展了科技,它们发射了自己研制的人造卫星,建造了自己的核电站。80年代末,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12位,其中,工业生产总值名列发展中国家第四位,农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今天的印度,还只能被称为发展中国家。90年代印度的经济和科技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13.走进汉语的世界教案 篇十三

许艳

一: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学难重点: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教学时间:2课时

一、导入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再看看诗人秦观写给好友苏轼的一封“信”(回环诗):

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

技巧高超。回文诗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世界

上为中国仅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回文诗是既可顺读又可倒

读的诗体,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它

将汉字遣词造句的独特奇妙之处发挥的淋漓尽致!

可见汉语的妙处!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言文字应用》这本书。这本书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则规范我们的语言,二来也能让我们更好的来应对高考。2.材料一:汉语热 WTO和北京申奥成功后,汉语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在日本,开设汉语课的高中数量从1986年的40多所增加到今天的近500所。

在韩国,已有近2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汉语考试已被正式列入韩国外语高考科目。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有近800所。

在法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大学有100多所,150多所中学开设汉语课。在德国,去年将汉语纳入许多州的中学会考科目。

在南非,其最大的电视公司已开始向全国播放汉语教学节目。

据统计,全球100个国家有超过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汉语,世界上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3000万。一方面是海外的汉语热,一方面是国内的汉语危机,可谓“冰火两重天”。3.材料二:如果说,汉语热成为连接世界与中国的新桥梁,那么当人家架起了桥梁的那一头时,我们这一边的桥墩可千万不能出现裂痕。英语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余光中

二、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学生阅读书上的故事

①杯子被子——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②“男狗”“女狗”——涉及词语的搭配

③我给了他一刀——汉语中量词的用法:动量词一般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词的量;名量词表示名物的量

2.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三、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1.语音特点: ①汉语有声调

②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③普通话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例子:看得懂听不懂的文章。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语言学家?赵元任

2.词汇特点: 双音节词占优势

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里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中,双音节词占70%以上。合成词占优势在汉语双音节词的构词上来看,世界语言中三种构词方式“派生、重叠、复合“在汉语中都存在,其中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练习: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英语

爸爸生病了,我家客人络绎不绝,阿姨和姨父刚刚走,舅妈和舅舅就来了,婶婶和叔叔还来不及开门呢,姑妈和姑父的问候电话就打来了。3.汉语语法的特点 词没有形态的变化。

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虚词重要而丰富。

例:君恩深似海,臣忠重如山

。在每句话的后面加同一个字,要使得意思完全相反。

是洪承畴的自拟联,后来他降了大清,有人加了两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语序的作用重要。

例:①清朝有个王少香,学习写诗(这应该是好事),但他连平仄都搞不明白.好在他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他的父老乡亲,没有几个人懂得文墨,人们觉得他能写几句诗很了不起.十个,百个,千个,万个的捧,他就觉得自己真的是诗人了。有一年,“诗人”到了北京。仍然保留着爱写诗的习惯,而且动不动就赠人一首.后来他的作品传到了李九溪那里,看后他批了“放狗屁”三字.有人见了说:"你骂人怎么这么狠呢?"李九溪说:"这可是第一等评语啊!还有二等三等呢,那才叫恶骂呢?"这下人们可糊涂了. 李九溪解释说:“‘放狗屁’是说人偶尔放了个狗屁,其中还有人味,所以是一等评语.第二等是‘狗放屁’是狗而不是人了,好在这狗屁不多,不是终日放屁,列第二等.第三等则是'放屁狗',以放屁得名的狗,就全是狗屁了。”

②“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③某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存在问题:好喝酒 寻找原因:酒好喝 改正措施:喝好酒

四、在古诗里品味汉语的委婉含蓄特点:两诗有何异同。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两诗中除了有表示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外,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要判断句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什么时候,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文化知识去体会,这些特点,使是个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深远隽永。李白的这两首诗呈现出“朦胧美的原因就在于此。” 赏析第一首:

此诗一上来就写吴苑的残破,苏台的荒凉,而人事的变化,兴废的无常,自在其中。后面紧接以杨柳在春天又发新芽,柳色青青,年年如旧,岁岁常新,以“新”与“旧”不变,不变的景物与变化的人事,做鲜明的对照,更加深了凭吊古迹的感慨。一句之中,以两种不同的事物来对比,写出古今盛衰之感,次句接写当前景色,而昔日的帝王宫殿,美女笙歌,却一切都已化为乌有。所以后两句便点出,只有悬挂在从西方流来的大江上的那轮明月,是亘古不变的;只有她,才照见过吴宫的繁华,看见过像夫差、西施这样的当时人物,可以做历史的见证人罢了。赏析第二首: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

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烘托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不但耀武扬威,而且荒淫逸乐起来,于是,花朵儿一般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将上面所写的一切一笔勾消。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写出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比较异同:

此两诗都是览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近似,但越中一首,着重在明写昔日之繁华,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而以结句写今日之荒凉抹杀之,转出主意。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所以其表现手段又各自不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变化多端的艺术技巧。

五、课堂练习:

1试把下列文字翻译成中文On AQuiet NightI saw the moon light before my couch,And wondere di fi twerenot the froston the ground.I raised my headand looked out on the mountain moon,I bowed my headand thought of my far-offhome.。出示答案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课堂小练习㈠判断下列句子

①来中国以前我不学过汉语。

②我眼睛近视,所以昨天不看见你。③我一直对战争片没感兴趣。

④她的男朋友以前没抽烟,没喝酒。⑤他才丢了钱,昨天再丢了书。⑥今天我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⑦我没听清楚,请又说一遍吧。

①②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没”,③④两句表示经常性的情况,应该用“不”,⑤⑥两句表示已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又”,⑦句表示未发生的情况,应该用“再”。㈡、“或者”“还是”

①你用汉语还是英语讲都可以。

②他每天晚上12点还是1点才睡觉。③你喝点什么?啤酒或者可乐? ④你们是明天回国或者后天回国?

①②两句是一般陈述句,不能用“还是”,应该用“或者”;③④两句是疑问句,不能用“或者”,应该用“还是”。

六、总结

汉语在声调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婉含蓄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存在使汉语具有无穷的韵味。

二: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用词上的不同之处。

3.提高现代汉语的运用能力,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教学重点: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 教学难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教学关键:了解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教学方法: 理解——分析——掌握

教学过程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汉字结构的方法中,以形声造字和方法最常用,因而形声字也为最多。

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是否可判断出,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ai”呢?

二、语法的变化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2、句式的变化

陈胜者,阳城人也。

3、词类的变化

古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

“衣锦还乡”(“衣”作动词“穿”讲)

三、汉语词语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多音节词为主。

2、词语的词义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

3、词语的消长变化(1)社会生活方面:

“和谐社会”、“小康生活”、“三个代表”、“三农问题”、“保先教育”、“白领、个税改革”等。

(2)网络用语方面:(3)科学技术方面: 如:“数字电视”、“纳米技术”、“克隆”等。

此外,还有与人们生命密切相关的医学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新词“非典”、“禽流感”等,也是一时炙热。

(4)国际用词方面: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谈”、“反恐”等。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如新的城市名称。

4、词语的替换变化

(1)社会因素:如把“世”改成“代”(2)观念的改变:“车夫”——“司机”,“戏子”——“演员”,(3)语言表达:“足”——“脚”,“面”——“脸”,“目”——“眼”,“口”——“嘴”。三、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熟悉汉语的方言分区。

2、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了解方言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普通话和方言

1.提问:什么是普通话?学生回答,明确: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1955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定的。

2.中国有哪些方言?明确:根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成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3.江口方言主要属于哪种方言区?

三、师生互动:

等刚刚哉-----等一会儿

你莫黑我----你不要吓我

我着你黑老火了好没----我被你吓死了好不好

搞饭了没-----吃饭了没有

黑吗秋岗---黑、脏

嘎公、嘎婆----外公、外婆

改放还(hai)------解放鞋

哭乃包--说孩子爱哭

哪站来?二天个来--什么时候来?过两天来

出善(蚯蚓),春关(蜻蜓),爪冒官(蚱蜢),格早(跳蚤),七饭----吃饭

慢港----等一下,一会

自强,阿强----这样,那样

没,莫----不

港港哉----一会儿

海缺子----西红柿

娃娃崽----男生

妹妹崽----女生

七----去

千翻,-----形容某人很作怪 [一般形容女生] 鸟啦----感叹词

发曹----发疯

满满-----小叔

凉凉-----阿姨

白白-----伯伯

你是哪王子的-----你是哪里的你从哪个狼场来-----你从哪里来

自王子的嘎包子才相阴偶---这里的肉包子好便宜

嘎(第三声)---肉

颗颗哉---一点点

崽崽子--小娃娃

老仔仔--老公公

衰包==傻子

克心波=膝盖,牙包谷--下巴

铁嘎--火钳

拿根我稀哈--拿给我看一下

四、高考链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08江苏卷)(B)

A.识别/博闻强识

模仿/装模作样

剥削/生吞活剥 B.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C.箴言/缄默无言

蠕动/耳濡目染

粗犷/旷日持久 D.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08重庆)(D)A.对峙zhì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à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监察chá

趁机chân

披荆斩棘jīng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切磋qiâ

正当防卫dàng

姗姗来迟shā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08安徽)(B)

A.清澈/掣肘

殷红/湮没

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

蛊惑/商贾

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

整饬/炽烈

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

戏谑/琐屑

惬意/锲而不舍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08四川)(B)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全国卷一)(C)

A .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B .倏忽(shū)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 .靛蓝(dià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ã)

白头偕老(xiã)D .手帕(pà)相互龃龉(yǔ)

麾下(huī)

探本溯源(shuò)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08山东)(C)A、仲(zhòng)裁

阿(ē)谀

入场券(quàn)

捕(pǔ)风捉影 B、袅娜(nuó)

勒(lēi)紧

嚼(juã)舌头

百孔千疮(chuāng)C、精辟(pì)

躯壳(qiào)

横剖(pōu)面

一语中的(dì)D、柏(bǎi)树

模(mó)具

配给(jǐ)制

否(pǐ)极泰来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中学初三毕业感言日志下一篇:下水道疏通清理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