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员

2024-07-02

化学分析员(共10篇)

1.化学分析员 篇一

第一章

分析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课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

(2)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试剂。

(3)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不要大声谈笑。

(4)实验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将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及时并如实地记在报告本上。根据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5)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工作地段的整洁。火柴、纸张和废品只能丢入废物缸内,不能丢入水槽,以免水槽堵塞。

(6)实验完毕后,将玻璃容器洗净,公用设备放回原处,把实验台和药品架整理干净,清扫实验室。最后检查门、窗、水、电、煤气是否关好。

1.2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

实验室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分析化学实验室在安全方面主要应预防化学药品中毒、操作过程中的烫伤、割伤、腐蚀等人身安全和燃气、高压气体、高压电源、易燃易爆化学品等可能产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以及自来水泄漏等事故。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水、电、煤气和易损的玻璃仪器,并常碰到一些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者易燃、易爆的物质。由于不正确或不经心的操作,以及忽视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往往都有可能够造成着火,爆炸和其他不幸的事故发生。因此重视安全操作,熟悉一般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注意安全是每个人的责任,发生事故不仅损害个人健康,还会危害到他人,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决不要麻痹大意,但也不能盲目害怕而缩手缩脚不敢做实验。

安全措施是为了保护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决不是实验的障碍。为此必须熟悉和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环境和水闸、电闸、灭火器的位置。

(2)使用电器时,要谨防触电,不要用湿的手、物去接触电插销。实验完毕后及时拔下插销,切断电源。

(3)易挥发的有毒或强腐蚀性的液体和有恶臭的气体,要在通风柜中操作(尤其是用它们热分解试样时),绝不允许在实验室加热。

(4)为了防止试剂腐蚀皮肤或进入体内,不能用手直接拿取试剂,要用药勺或指定的容器取用。使用浓酸、浓碱及其他具有强烈腐蚀性的试剂时,操作要小心,防止腐蚀皮肤和衣物等。浓酸、浓碱如果溅到身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洒到实验台上或地面上时要立即用水冲稀而后擦掉。取用一些强腐蚀性的试剂如氢氟酸、溴水等,必须戴上橡皮手套。

(5)不允许将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引起意外事故,自行设计的实验必须和教师讨论,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

(6)对易燃物(如酒精、丙酮、乙醚等)、易爆物(如氯酸钾),使用时要远离火源,敞口操作如有挥发时应在通风柜中进行。试剂用后要随手盖紧瓶塞,置阴凉处存放。低沸点、低闪点的有机溶剂不得在明火或电炉上直接加热,而应在水浴、油浴或可调电压的电热套中加热,用完后应及时加盖存放在阴凉通风处。

(7)热、浓的高氯酸遇有机物常易发生爆炸,如果试样为有机物时,应先用浓硝酸加热,之与有机物发生反应,有机物被破坏后,再加入高氯酸。蒸发高氯酸所产生的烟雾易在通风橱中凝聚,经常使用高氯酸的通风橱应定期用水冲洗,以免高氯酸的凝聚物与尘埃、有机物作用,引起燃烧或爆炸,造成事故。

(8)汞盐、砷化物、氰化物等剧毒物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氰化物不能接触酸,因作用时产生氰化氢(剧毒!)。氰化物废液应倒入碱性亚铁盐溶液中,使其转化为亚铁氰化铁盐类,然后作废液处理。严禁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废液缸中。用过的废物不可乱扔、乱倒,应回收或进行特殊处理。不可将化学试剂带出实验室。

(9)酸、碱是实验室常用试剂,浓酸碱具有强烈腐蚀性,应小心使用,不要把它洒在衣服或皮肤上。所用玻璃器皿不要甩干。在倾注或加热时,不要俯视容器,以防溅在脸上或皮肤上。实验用过的废酸应倒入指定的废酸缸中。

(10)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吸烟,一切化学药品严禁人口。切勿以实验用容器代替水杯、餐具使用。决不允许用舌头尝试药品的味道。实验完毕后需将手洗净,严禁将食品及餐具等带入实验室中。

(11)要特别注意煤气或天然气的正确使用,严防泄漏!在用煤气或天然气灯加热过程中,火源要与其他物品保持适当距离,人不得较长时间离开,以免熄火漏气。用完煤气或天然气灯要切实关闭燃气管道上的小阀门,离开实验室前还要再查看一遍,以确保安全。用完煤气后,或遇临时煤气中断供应时,应把煤气龙头关好,如遇漏气时,应停止实验,进行检查。

(12)使用高压气体钢瓶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例如在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室中所用的各种火焰,其点燃与熄灭的原则是:前者先开助燃气,再开燃气;后者先关燃气,再关助燃气(即燃气按“迟到早退”的原则开启和关闭)。乙炔钢瓶应存放在远离明火,通风良好,温度低于35℃的地方。钢瓶在更换前仍应保持一部分压力。

(13)实验过程中万—着火,不要惊慌,应尽快切断电源或燃气源,用石棉布或湿抹布熄灭(盖住)火焰。密度小于水的非水溶性有机溶剂着火时,不可用水浇,以防止火势蔓延。电器着火时,不可用水冲,以防触电,应使用干冰或干粉灭火器。着火范围较大时,应尽快用灭火器扑灭,并根据火情决定是否进行报警。

(14)使用汞时应避免泼洒在实验台或地面上,使用后的汞应收集在专用的回收容器中,切不可倒入下水道或污物箱内,万一发现少量汞洒落,应尽量收集干净,然后在可能洒落的地方洒上一些硫磺粉,最后清扫干净,并集中作固体废物处理。

(15)启开易挥发的试剂瓶时,尤其在夏季,不可使瓶口对着自己或他人脸部,以防万一有大量气液冲出时,造成严重烧伤。

(16)如果发生烫伤或割伤,可先用实验室的小药箱进行简单处理,然后尽快去医院进行医治。

(17)使用自来水后要及时关闭阀门,遇停水时要立即关闭阀门。以防来水后发生跑水,离开实验室前应再检查自来水阀门是否完全关闭。

(18)实验完毕后,值日生和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应负责检查门、窗、水、煤气是否关好,电闸是否断开。

1.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实验室内备有小药箱,以备发生事故临时处理之用。下面介绍一些遇到意外伤害时的处理办法:

(1)割伤(玻璃或铁器刺伤等)

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如轻伤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擦洗伤处,涂上紫药水(或红汞水),必要时撒些消炎粉,用绷带包扎。伤势较重时,则先用酒精在伤口周围擦洗消毒,再用纱布按住伤口压迫止血,立即送医院缝合。

(2)烫伤

可用10%高锰酸钾溶液擦灼伤处,若伤势较重,撒上消炎粉或烫伤药膏,用油纱绷带包扎。

(3)受强酸腐伤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擦上碳酸氢钠油膏。如受氢氟酸腐伤,应迅速用水冲洗,再用5%苏打溶液冲洗,然后浸泡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中半小时,最后敷上硫酸镁26%、氧化镁6%、甘油18%、水和盐酸普鲁卡因1.2%配成的药膏(或甘油和氧化镁2:1悬浮剂涂抹,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势严重时,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当酸溅入眼内时,首先用大量水冲眼,然后用3%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最后用清水洗眼。

(4)受强碱腐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1%柠檬酸或硼酸溶液洗。

当碱溅入眼内时,除用大量水冲洗外,再用饱和硼酸溶液冲洗,最后滴入蓖麻油。(5)磷烧伤

用1%硫酸铜,1%硝酸银或浓高锰酸钾溶液处理伤口后,送医院治疗。(6)吸入溴、氯等有毒气体

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汽以解毒,同时应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7)汞泄漏

立即用滴管尽可能将汞拾起,然后用锌皮接触使成合金而消除之,最后撒上硫磺粉,使汞与硫反应,生成不挥发硫化汞。

(8)触电事故

应立即拉开电闸,截断电源,尽快地利用绝缘物(干木棒,竹竿)将触电者与电源隔离。

(9)火灾

酒精及其他溶于水液体着火,可用水灭火;汽油、乙醚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可用沙土扑灭;导线或电器着火时,先切断电源,用CCl4灭火器灭火。

以上事故如果严重,伤者应立即送医院医治。

1.4 实验室中的一些剧毒,强腐蚀物品知识

实验室常会用到一些剧毒或强腐蚀的物质,为了正确使用和处理这些物质,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性质和处理办法。(1)氰化物和氢氰酸

如氰化钾、氰化钠、丙烯腈等,系烈性毒品,进入人体50 mg即可致死。甚至与皮肤接触经伤口进入人体,即可引起严重中毒。这些氰化物遇酸产生氢氰酸气体,易被吸入人体而中毒。

在使用氰化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大量使用这类药品时,应戴上口罩和橡皮手套。含有氰化物的废液,严禁倒入酸缸。应先加入硫酸亚铁使之转变为毒性较小的亚铁氰化物,然后倒入水槽,再用大量水冲洗原贮放的器皿和水槽。

(2)汞和汞的化合物

汞的可溶性化合物如氯化高汞,硝酸汞都是剧毒物品,实验中应特别注意金属汞(如使用温度计,压力计,汞电极等)。因金属汞易蒸发,蒸气有剧毒,又无气味,吸入人体具有积累性,容易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切不可以麻痹大意。

汞的密度很大(约为水的13.6倍),作压力计时,应该用厚玻璃管,贮汞容器必须坚固,且应用厚壁的,并且只应存放少量汞而不能盛满,以防容器破裂,或因脱底而流失。在装置汞的容器下面应放一搪瓷盘,以免不慎洒在地上。为减少室内的汞蒸气,贮汞容器应是紧闭密封,汞表面应加入水覆盖,以防蒸气逸出。

若不慎将汞洒在地上,它会散成许多小珠,钻入各处,成为表面积很大的蒸发面,此时应立即用滴管或毛笔尽可能将它拾起,然后用锌皮接触使其成合金而消除之,最后撒上硫磺粉,使汞与硫反应生成不挥发的硫化汞。

废汞切不可以倒入水槽冲入下水管。因为它会积聚在水管弯头处,长期蒸发、毒化空气,误洒入水槽的汞也应及时捡起。使用和贮存汞的房间应经常通风。

(3)砷的化合物

砷和砷的化合物都有剧毒,常使用的是三氧化二砷(砒霜)和亚砷酸钠。这类物质中毒一般由于口服引起。当用盐酸和粗锌制备氢气时,也会产生一些剧毒的砷化氢气体,应加以注意。一般将产生的氢气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后再使用,砷的解毒剂是二巯基丙醇,肌肉注射即可解毒。

(4)硫化氢

硫化氢是极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它能麻痹人的嗅觉,以至逐渐不闻其臭,所以特别危险。使用硫化氢和用酸分解硫化物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5)一氧化碳

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使用煤炉和煤气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中毒。煤气中毒,轻者头痛、眼花、恶心,重者昏迷。对中毒的人应立即移出中毒房间,呼吸新鲜空气,进行人工呼吸,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常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有苯、二硫化碳、硝基苯、苯胺、甲醇等

这些有机化合物也是很毒的,它们又常用作溶剂,用量大,而且多数沸点又低,蒸气浓,容易引起中毒,特别是慢性中毒,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和加强防护。

(7)氟

氟单质常温下为淡黄色的气体,极毒,与水反应立即生成氢氟酸和氧气并发生燃烧,同时能使容器破裂,量多时有爆炸的危险。氟、氟化氢和氢氟酸对玻璃有较强的腐蚀性。氟是氧化性最强的元素,只能呈-1价。单质氟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氟酸再与盐反应;通入碱中可能导致爆炸。水溶液氢氟酸是一种弱酸。但却是腐蚀性最强的氢卤酸,如果皮肤粘到,将一直腐蚀到骨髓。氟可与所有元素发生反应(除氦、氖、氩)。

(8)氯

氯单质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可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剧毒,与水部分发生反应,生成氢氯酸与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分解放出氧气,并生成次氯酸,氧化性很强,可用于漂白。氯的水溶液称为氯水,不稳定,受光照会分解成氢氯酸与次氯酸。氢氯酸是一种强酸。氯有多种可变化合价。氯气对肺部有强烈刺激。氯可与大多数元素反应。

(9)溴

溴单质在常温下为深红棕色液体,可溶于水,100g水能溶解约3g溴。挥发性极强,有毒,易蒸发成红色蒸气,蒸气强烈刺激眼睛、粘膜等,能损伤眼睛、气管、肺部,触及皮肤,轻者剧烈灼痛,重者溃烂,长久不愈。使用时应带橡皮手套。

溴的水溶液称为溴水。溴单质需要加水封存,防止蒸气逸出危害人体。溴有氧化性,有多种可变化合价,常温下与水微弱反应,生成氢溴酸和次溴酸。

其他遇到的有毒、腐蚀性的无机物还很多,如磷、铍、铊、铅的化合物,浓硝酸、碘蒸气等,使用时都应加以注意,这里不一一介绍。

1.5灭火常识

(1)一般有机物,特别是有机溶剂,大都容易着火,它们的蒸汽或其他可燃性气体、固体粉末等(如氢气、一氧化碳、苯、油蒸气)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到火花时(点火、电火花、撞击火花)就会引起燃烧或猛烈爆炸。

(2)由于某些化学反应放热而引起燃烧,如金属钠,钾等遇水燃烧甚至爆炸。

(3)有些物品易自燃(如白磷遇空气就自行燃烧),由于保管和使用不善而引起燃烧。

(4)有些化学试剂相混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引起燃烧和爆炸(如将红磷与氯酸钾混在一起,磷就会燃烧爆炸)。

万一发生着火,要沉着快速处理。首先要切断热源、电源,把附近的可燃物品移走,再针对燃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灭火措施。但不可将燃烧物抱着往外跑,因为跑时空气更流通,会烧得更猛。常用的灭火措施有以下几种,使用时要根据火灾的轻重,燃烧物的性质,周围环境和现有条件进行选择:

① 石棉布:适用于小火。用石棉布盖上以隔绝空气,就能灭火。如果火很小,用湿抹布或石棉板盖上就行。

② 干沙土:一般装于砂箱或砂袋内,只要抛洒在着火物体上就可灭火。适用于不能用水扑救的燃烧,但对火势很猛,面积很大的火焰欠佳。砂土应该用干的。

③ 水:是常用的救火物质。它能使燃烧物的温度下降,但一般有机物着火不适用,因溶剂与水不相溶,又比水轻,水浇上去后,溶剂还漂在水面上,扩散开来继续燃烧。但若燃烧物与水互溶时,或用水没有其他危险时可用水灭火。在溶剂着火时,先用泡沫灭火器把火扑灭,再用水降温是有效的救火方法。

④ 泡沫灭火器:是实验室常用的灭火器材,使用时,把灭火器倒过来,往火场喷,由于它生成二氧化碳及泡沫,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而灭火,效果较好,适用于除电流起火外的灭火。

⑤ 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小钢瓶中装入液态二氧化碳,救火时打开阀门,把喇叭口对准火场喷射出二氧化碳以灭火,在工厂实验室都很适用,它不损坏仪器,不留残渣,对于通电的仪器也可以使用,但金属镁燃烧不可使用它来灭火。⑥ 四氯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沸点较低,喷出来后形成沉重而惰性的蒸气掩盖在燃烧物体周围,使它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它不导电,适于扑灭带电物体的火灾。但它在高温时分解出有毒气体,故在不通风的地方最好不用。另外,在有钠、钾等金属存在时不能使用,因为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灭火器外,近年来生产了多种新型的高效能的灭火器。如1211灭火器,它在钢瓶内装有一种药剂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效率高。又如干粉灭火器是将二氧化碳和一种干粉剂配合起来使用,灭火速度很快。

⑦ 水蒸气:在有水蒸气的地方把水蒸气对火场喷,也能隔绝空气而起灭火作用。⑧ 石墨粉:当钾、钠或锂着火时,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石墨粉扑灭。

⑨ 电路或电器着火时扑救的关键首先要切断电源,防止事态扩大。电器着火的最好灭火器是四氯化碳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当在着火和救火当中,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乱跑,因为这会由于空气的迅速流动而加强燃烧,应当躺在地下滚动,这样一方面可压熄火焰,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火烧到头部。

1.6 实验室三废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所用化学药品种类多、毒性大,三废成分复杂,应分别进行预处理再排放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1.6.1 实验室废水处理

1.稀废水处理

用活性炭吸附,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对稀废水中苯、苯酚、铬、汞均有较高去除率。

2.浓有机废水处理

浓有机废水处理主要指有机溶剂收集、焚烧法无害处理,建焚烧炉,集中收集,定期处理。

3.浓无机废水处理

浓无机废水,以重金属酸性废水为主,处理方法有:

(1)水泥固化法

先用石灰或废碱液中和至碱性,再投入适量水泥将其固化。

(2)铁屑还原法

含汞、铬酸性废水,加铁屑还原处理后,再加石灰乳中和。也可投放FeSO4沉淀处理。

(3)粉煤灰吸附法

粉煤灰包含SiO2、Al2O3、CaO、Fe2O3等,属多孔蜂窝状组织,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当pH 4~7 时,Hg2+、Pb2+、Cu2+、Ni2+去除率达30%~90%。

(4)絮凝剂絮凝沉降法

聚铝、聚铁絮凝剂能有效去除Hg2+、Cd2+、Co2+、Ni2+等离子。

(5)硫化剂沉淀法

Na2S、FeS使重金属离子呈硫化物沉淀析出而除去。

(6)表面活性剂气浮法

常用月桂酸钠,使重金属沉淀物具有疏水性上浮而除去。

(7)离子交换法

是处理重金属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

(8)吸附法

活性炭价格高,利用天然资源硅藻土、褐煤、风化煤、膨润土、粘土制备吸附剂,物美价廉。适用于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

(9)溶剂萃取法

常用磷酸三丁酯、三辛胺、油酸、亚油酸、伯胺等,操作简便。萃取剂磷酸三丁酯可脱除高浓度酚,含酚废水多采用此法处理。聚氨酯泡沫塑料吸附法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去除率达99%。表面活性剂Span-80对酚去除率也达99%。

4.废酸废碱液处理

对废酸废碱液,采用中和法处理后排放。

1.6.2 实验室废气处理

化学反应产生的废气应在排风机排入大气前做简单处理,如用NaOH、NH3·H2O、Na2CO3、消石灰乳吸附H2S、SO3、HF、Cl2等,也可用活性炭、分子筛、碱石棉吸附或吸附剂负载硅胶、聚丙烯纤维吸附酸性、腐蚀性、有毒气体。

1.6.3 实验室废渣处理

化学处理、变废为宝。如从烧碱渣制取水玻璃,盐泥制取纯碱、氯化铵,硫酸泥提取高纯硒,也可用蒸馏、抽提方法回收有用物质。对废渣无害化处理后,定期填埋或焚烧。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 徐伟亮 主编,础分析化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05 3 王明德,赵清泉,刘廉泉,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 大连理工大学《分析化学实验》编写组,分析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5 李雄志,杨仁柱,分析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 吉林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实验,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7北京大学化学分析化学教研室,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 柴华丽,马林,徐华华,陈剑鋐,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9.金谷,江万权,周俊英,定量化学分析实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10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编写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1陈焕光,分析化学实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12 阮湘元,苏亚玲,分析化学实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化学分析员 篇二

1 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简述

分析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化学组成的测量学科, 其宗旨就是判断化学物质的组成成分, 含量以及构成。而化学分析是一种方法, 其使用原理为:通过物质的化学反应以及物质的成分构成判断化学物质的成分计量。一般情况下, 化学分析需要使用到的仪器为测量玻璃器皿、各类化学试剂以及称量工具。

2 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简述

仪器分析同样是一种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物质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之上的, 例如, 仪器分析可以分析光、电、热、磁、音波等的物理量, 通过分析结果达到测量的目的。仪器分析所要使用的器械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 例如, 显微镜。仪器分析除了测量物理量与物理性之外, 还可用于物质的状态分析, 物质的价态或者微区、超痕等的分析。仪器分析成为化学分析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3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异同点

(1)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相同点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同属于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方法, 都可以作为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式。化学分析具有精确性, 一般用于高含量或者高常量的分化组合分析, 例如, 化学分析的误差值可控制在千分之几之内。一般的化学分析仪器误差值都会超过5%, 没有办法分析高含量或者高常量的物质。另一个相同点为: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在使用原理上具有一致性。

(2)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不同点 (1) 二者的使用界限明显, 适用范围差异大。化学分析的适用范围比较广, 主要用于分析物质含量为半微量或常量的化学分析。化学分析的精确度比较高, 是一种高精准的分析方法, 但在精密度方面精确性却很低。例如, 化学分析对常量或者半微量的物质进行分析, 可以又快又好的测量出其含量, 误差值的范围非常小, 可以控制在0.1%左右。但是将化学分析用于微量测量时, 其测量结果却不明显, 甚至会检测不出物质的微量成分。仪器分析主要适用于微量或者痕量分析, 其精确度不如化学分析, 但是精密度却远远超过化学分析。例如, 仪器分析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 其微量成分会以准确数字呈现, 但是精密度的误差值范围较大, 与化学分析相比误差值可以控制在1%左右, 甚至会更大。

(2) 二者的目标不同。在教学过程中, 化学分析需要被掌握的内容主要为:滴定分析法、微量分析法、分析结果处理以及数据误差分析。学生要掌握化学分析的原理与分析方法, 严格区分二者量的概念, 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熟练运用化学平衡理论, 并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分析问题。仪器分析需要被掌握的内容主要为:根据测量物的光、电、热、磁、音波等物理性分析物质的构成、基本信息, 学生还要领会仪器分析的原理与概念, 对分析方法与分析过程熟练掌握。相反, 根据分析对象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分析。

4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的关系

(1) 仪器分析以化学分析为依托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 只是二者的侧重点有多不同。仪器分析以化学分析为依托, 在很多方面, 仪器分析都要借助于化学分析来实现分析目的。例如, 化学分析的分析样式、分析处理。仪器分析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标准容器测量, 其中标准容器测量就是使用的化学分析方法。

(2) 化学分析逐步渗透仪器分析随着分析化学的发展, 化学分析逐步渗透仪器分析, 在仪器化、自动化、复杂化方面更加明了。化学分析的设备会非常昂贵, 但是分析精确性高, 节省时间, 能够在式样多、微量物质上使用。但是化学分析的准确性要依靠仪器分析的校正, 虽然仪器分析不可替代化学分析的再造价, 但是仪器分析的使用领域化学分析不可替代。二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

5 结语

综上所述, 学校开展分析化学这门课程, 实施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 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学校以及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内容,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要加对大分析化学的关注, 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两大重要支柱, 一个为化学分析, 一个为仪器分析, 二者在分析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分析化学的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存在相同点, 但也存在不同点, 二者的关系非常紧密, 相互补充, 互为表里。本文就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简述、仪器分析简述、二者的异同点以及二者的关系四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

参考文献

[1]方苗利.浅析分析化学中的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J].学周刊, 2015, 06:13.

[2]王海波.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州化工, 2015, 03:161-162.

[3]阿合买提江·吐尔逊, 哈及尼沙.分析化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 (06) :157-158.

3.化学分析员 篇三

绿色化学

实践

4.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篇四

再读教材,获益匪浅。在大学时代,看惯了逻辑紧密,层层递进的专业书,那时看教材,只觉得教材牵涉面广,知识散乱。现在看来,教材之所以这样安排,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在初中阶段,学生对于抽象的化学现象与反应受限于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所以教材需要将知识浅显化,螺旋式进行学习。但是不论是在解决真实情景问题还是在书面解题,都要求学生对知识具有整合总结能力,这正是我们的中学生欠缺的能力,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传授的能力——如何自己学习,如何让书本散点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整体构架上,初中化学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在内容安排上,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下四方面:

1.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

知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而且包含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方法。掌握事实性知识是基础,而掌握方法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对能力而言,知识同样也是基础,无知者必无能,这是一般的道理。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掌握基础知识是不矛盾的。

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化学事实和概念、化学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化学的发展 化学与实际。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形成的基本观念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分类、化学的社会观、化学的价值观等。本教科书在选择内容时,优先确定这些化学基本观念,以此为核心选择那些能形成和体现这些基本观念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在每一单元中都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地位,引到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

(2)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知识经济显现优势、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不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求,在内容的选择上进行弹性化设计,适当拓展内容。教科书安排了“资料”、“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并在一些课题后安排了“拓展性课题”。

3、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教材内容的选择不回避微观,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尽可能将宏观与微观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教科书力图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认识物质,是本教科书在内容选择和呈现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4、加强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教育

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体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

5.化学习题教学分析 篇五

不少教师反映:“新教材很难教,课本上没有讲的,练习中偏偏会出现,我们只好看习题来讲课”“跟初中和小学比,高中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又要搞(探究)活动,又要应对高考,不能不做大量的题,不能不赶进度,我们很是困惑”“由于要减负,课本讲的太少、太肤浅,课本一减再减,可是题的难度一点都没有减少,学生不得不找来大堆的书去做大量的‘超纲题’”„„(参见国内互联网各有关)这表明,由于改革不到位、相对滞后,练习设计不能被教师理解,造成教学困难,练习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薄弱环节之一。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练习设计的主要问题

上述意见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教科书编写方面的练习设计,二是课程实施方面的练习教学。这两方面都受到旧认识、旧经验的干扰,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就教科书这方面而言,综观当前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会发现,虽然各版本普遍注意了练习题的实践性、开放性,并且不同版本有所差别,但还存在下列问题。

1.缺乏整体思考、理性思考,练习设计的整体性、适应性不强:练习题与练习题之间联系不明显,“各自为战”,相互之间跨度较大;基础性练习题安排得比较少,练习的整体缺少“坡度”,难度突跃式增加;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有顾此失彼现象。

2.设计思路不够广,某些教科书的综合性、情境性、开放性、实践性练习题数量较少或者缺乏真实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一些练习题跟以往的练习雷同。

3.例题较少,缺少必要的解题指导,造成课文、练习“两张皮”的现象„„ 上述问题有的跟教科书编写者对练习的认识有关,有的是思路限制所致,还有一个原因是压缩教科书篇幅、降低售价的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对练习的认识,需要加强对练习设计的研究,加强对练习教学的指导;需要扩大视野,寻找新思路、新措施,需要博采众长,吸引更多的人,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关心、参与这方面的工作。

二、启发:Introductory Chemistry的练习设计 Introductory Chemistry(《入门化学》)是美国 Pearson Education公司出版的一本高中化学教科书。该书针对学生“解题技能薄弱,学习被动、机械”等问题,将练习作为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的工具。其练习设计思路鲜明,颇具特色。

(一)练习设计“模块化”

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方面,Introductory Chemistry的编写者认为:“没有什么比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具有指导性的、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的练习更为行之有效了”。[1][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书通过修订扩充了练习的数量(全书共18章,平均每章练习多达147道),并将练习分布在下列“模块”中。

“练习系列(practice problems)”是为学生自主考察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设置的。每个“练习系列”通常包括3或4道基础性练习题,给出第1道或前两道练习的解题过程,其余练习则需学生自主完成。

“练习补丁(work patch)”是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的,其中的问题多涉及准备性知识,难度比“练习系列”稍大。如果学生不做或者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问题,其后续学习就会遇到困难。

性练习分两类:一类是“章节练习”,一类是“单元综合练习”。这两类练习均强调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重组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

除教科书内的练习外,在其配套书──《解题指导与练习册》(Problem Solving Guide and Workbook)中也安排了很多的例题、练习、章节测验题与综合测验题。该书指导性强,具有明显的“导学”功能。

必须说明的是,对于每章100多道练习,并不要求学生全做,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学生可以自主地跳过某些练习题目甚至某一练习模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练习路径。

(二)注重练习与“课文” 的交叉编排

上述练习模块并非“孤立”存在。在教科书内,“练习系列”“补丁练习”与“课文”交叉编排、密切融合,利于发挥练习的反馈、调节、整合等功能;教科书内的练习又与《解题指导与练习册》中的练习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练习系统,如下图所示。

[1](XIII—XIX)

(三)注重解题策略的训练

学生解题技能强弱与解题策略的掌握密切相关,Introductory Chemistry将解题方法总结编排进教科书之中:(1)对重要的练习进行解题方法总结并以表格形式编排在边白处;(2)在“学习技能”专栏中将全章涉及的方法性知识进行汇总,并附有例题和补充练习供学生参考;(3)将大量的解题方法知识安排在《解题指导与练习册》中,供学生阅读。

(四)大量的例题示范

Introductory Chemistry的编写者认为:“书中例题的设计与重要解题方法的总结与编排是非常必要的,可起到参考与示范作用。”

[1](XI)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该书很注重例题的示范功能,注重例题的“全程化”设置:不仅在教科书内“练习系列”模块、“学习技能”专栏中设有一定量的例题,在《解题指导与练习册》中也安排了大量的例题,放在有关的练习之前。

从以上几方面可看出,Introductory Chemistry在练习设计方面颇有特色,其整体设计思想与具体编写方式都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三、思考:重新定位练习的功能,搞好练习系统的设计(一)转变观念,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练习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传统练习的功能主要是巩固和强化,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实,练习也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编制恰当的练习题不但能巩固、拓展、深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通过练习可以进行教学反馈、教学调控,促进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练习过程应该是学生继续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既然新课程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发展,练习又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科书中的练习就应该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基本出发点,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道理。但是,这个浅显的道理却受到了“应试”的很大冲击,对新教材的一些忧虑、困惑根源即在于此。其实,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行,升学考试一定会作出相应的变革,只不过其渐进性特别重要,不能急剧转型。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探索包括练习改革在内的课程改革之路,不能墨守成规,依旧把练习作为应试、升学的“敲门砖”。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实在是舍本求末、太可惜了。

(二)积极探索,搞好练习系统的设计

就促进学生发展而言,教材中的练习系统比单个的零散的例题、习题更加全面、系统,更加有效,这是不言而喻的。对练习进行、系统的设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练习的功能。

在进行练习系统设计和练习教学时需要注意处理好练习与课文、练习与练习间的关系,注意形成练习的系统结构,使练习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

“课文”与练习的关系实质上是“学”和“习”的关系,两者之间应该密切联系、相辅相成,而非相互分离:练习是辅助学生理解、巩固、深化“课文”的工具;“课文”则是练习设计的源头,对练习提供基础和指导。在处理“学”和 “习”时,要从实际效果出发,可以先“学”后“习”,或者边“学”边“习”,或者“学”中有“习”,“习”中有“学”,互相促进。

为了便于学生、教师理解和使用,可以设置“基础性练习”“提高性练习” “补充性练习”“性练习”等不同的功能性练习模块以及“补充学习”“例题示范”“解题策略”和“方法小结”等附加模块。不仅要注意同一模块中练习题间的联系与跨度,还应注意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与跨度,加强练习的层次性、针对性、适应性与选择性,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

例题具有很强的示范与引导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是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科书中不应当出现例题“缺位”或者“不到位”的情况。

要处理好教科书中练习与配套练习册中练习之间的关系。教科书中的练习应该注重基础性,使其成为配套练习册中练习的基础。配套练习册的编制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教科书的“简洁性”,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练习活动提供一个较大的选择和拓展空间。

传统练习的结构大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知识和技能训练题分量很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练习题太少(有的几近于没有),很难适应使学生全面的需要;(2)记忆性的“知道”水平题太多,令学生感到困难、厌烦的题太多,而学生比较喜欢的实验题很少;(3)实践性的练习题太少,几乎全部是书面练习,反映化学学科特点不够;(4)提供生动情境的题目很少,绝大多数是抽象的“纯粹化学”问题;(5)综合性练习题很少,制约学习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一定要重视做好整体的规划、设计。

(三)拓展思路,改进练习题的编制

练习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地进行问题解决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是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高境界,除了要搞好练习的系统设计,加强练习的计划性、系统性之外,还必须搞好练习题的编制,努力克服经验的消极影响,使练习题有新的风貌。在这方面,练习题的编制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搞好练习题的编制,要做到:[2](34—39)1.重视练习题的趣味性

要使练习具有趣味性,教师平时要注意发展、社会中的热点,注意它们跟化学的联系;注意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

2.重视练习题的开放性

过程开放或结论开放的练习题,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会应用知识,促进学生通过思考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3.重视练习题的情境性、真实性、实践性

有的放矢地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来为练习题设置真实的情境、实践的情境,不但有利于让学生了解实际,促进他们逐步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在实际中分析、提取问题,体验问题(习题)解决中的困惑和解决后的喜悦,还能使他们认识有关知识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生动、活泼地展开学习活动,使他们不但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效地得到发展。

实践性练习既包括完成实践性任务,也包括解释、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在实践情境中的练习。实践性练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应低估的重要作用。传统的练习设计中,实践性练习很少,需要大力扭转、纠正。

4.重视实验手段的运用 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实验训练,特别是实验思维训练,仅靠少数几节实验课是远远不够的。以实验为题材适当地编制一些练习题,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他们增进对化学的了解、对科学和科学过程的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5.解决好练习题的基础性和综合性问题

综合性练习题能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习水平,要给予重视,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要达到较高的综合水平,需要一定的基础,对这一点绝不能忽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因此,要做好基础性练习题和综合性练习题的和谐配合。

要使练习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能忽略。但绝不能驾轻就熟地走老路,搞重复训练、搞“题海战术”。要努力创新,改进基础性练习题的编制,避免枯燥乏味、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使基础题合理组合,配置适当的情境,使之成为结构化的系统;或者跟新知识的学习结合,作为新知识学习的起点,都是改进基础性练习的有效途径。

在改进练习题编制的同时,应该注意增加问题解决指导和示范例题,不出怪题、偏题和脱离实际的题。只有注意上述各项,才能使练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力手段和途径之一。

(四)变“照书教”为“用书教”,发动广大一线教师参与练习教学改革 跟传统教材不同,新教材给教师留有较大的空间。要摒弃过去的“你编书,我教书”模式。在练习方面,即使教材编写作出了充分的改进,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其他条件作出选择、调整、补充,包括进行必要的铺垫。

实际上,不少教师在练习编制乃至高考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完全可以在改进教科书练习设计乃至高考命题改革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要做到变“照书教”为“用书教”,需要以校为本开展研究。练习教学的校本研究可以就下列问题展开:

1.怎样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现”

练习的教学目标是多方面的,往往不是一步就可以实现的。技能、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的目标,需要多次练习才能学会或初步形成,需要反复学习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加强练习的计划性,做好整体的设计和安排。这里所说的计划和整体安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加强练习设计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各章、各节练习各有侧重,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相互配合;(2)加强练习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安排,逐步提高要求,又能及时地做恰当的机动调整。

2.怎样做到“既全面,又有重点”,加强练习的针对性

所谓“全面”,就是要全面地理解、落实练习的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光注意全面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握重点。为此,要深入地学习课程标准,深入地研究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现状。要弄清各章、各节练习的主要任务是哪些,学生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练习,加强练习的针对性。

教学时间有限,练习一定要少而精,必须选择覆盖重点内容、代表各种类型的最典型的练习,通过练习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即便是对于知识技能的练习,也要全面地予以考虑,并且有所侧重。

3.怎样培养、激发、保护、发展学生的练习兴趣

练习兴趣跟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兴趣等联系在一起,可以从这些方面展开探索。

重复练习不但效果有限,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练习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减少重复练习,要注意变换练习的内容、方式或形式(变式),实行一题多变,力求“举一反三”,来提高练习的教学效率,同时又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怎样分类指导,注意个性

所谓“分类指导”有两个含义:(1)根据练习的类型具体地进行指导。在练习教学中,教师要对练习进行分类。通过分类练习,使学生对某一类的练习有整体的认识。(2)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指导。教师在分类指导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这包括学生知识的基础、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教师要对症下药,不能以一概全。比如,碰到大多数学生都不会的练习,要在课堂上对全班讲解,个别学生不会的可通过课后答疑的方式进行。

6.初中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篇六

一、命卷思路

本份试卷主要考查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三节的知识点,难度约8:1:1,试卷题型:选择、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三种题型。本份试卷能较好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和形式力求与“课改”接轨,加大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能力考查。试卷共25题,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试卷主要特点:

(一)主、客观题的题量和分值比例恰当

选择题

填空与简答

实验与探究

题 量

赋分

题量

赋分

题量

赋分

32836

132

试题覆盖面大,涵盖知识多,重点突出。客观题的题量和分值控制较好,提高了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从考查内容上看,注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化学问题的能力,形式多样活泼,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试卷的命题主题上符合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面向全体学生,不出偏、难、怪题。在考试内容的选择上,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初中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今后发展有利的知识内容上。

(三)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22.如右图所示,该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将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2)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B试管收集到气体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体积比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从有关水的知识,考查氧气和氢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考查化学用语。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有1小题,共32分)

1.指出仪器名称:

a: b:

c: d:

2.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Ⅰ: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用该方法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中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

A、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内

B、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C、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3)除了用上图方法收集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欲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尽可能不含空气)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收集到气体的集气瓶要________________(填“正放”或“倒立”)在桌上。

(4)如果锥形瓶中的反应很剧烈,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填编号)。

①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②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锥形

活动Ⅱ: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1)实验室用制取二氧化碳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

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经收集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检验集气瓶里是否是二氧化碳,应往集气瓶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通过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根据题目给出信息和图片做题,考查化学用语书写,考查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鉴别、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问题等等,并对知识进行迁移。

(四)注重试题的生活化,试题力求源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以将茶叶与茶水进行分离,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填操作名称);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__。

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该过程发生_______变化(填“化学”或“物理”)。

(2)家庭生活中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方法_______________;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背景,考查实验操作、净化水方法等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7.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氧气能________________。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人们检验菜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菜窖的人的生命构成危害的方法是进行___________试验。

19.在人类摄入的元素中,(1)如果缺少了 元素,会导致骨质疏松;(填元素符号,下同):(2)缺少 元素,会引起贫血;(3)缺少 元素,会引发发育迟缓,智力低下;(4)缺少 元素,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7.现代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研究 篇七

一、现代分析化学

1. 发展历程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在社会的生产、人们的生活当中,便可见分析化学的踪迹,例如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以及道士的炼丹。但是此时的分析化学仅仅被当做是一种技术,没有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直到上世纪初才正式确立了分析化学学科及其地位。分析化学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共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浪潮:一是二十世纪之初,基于溶液平衡理论的产生及所取得的成就,化学家将其应用到容量分析当中,从而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二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基于物理学方面的大发展,仪器分析开始得到应用。三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基于计算机以及生物、材料等各个学科的迅猛发展,分析化学积极融合这些学科的发展成果,使现代分析化学的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特点

现代分析化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使用的方式方法来看,现代分析化学利用当前各个学科的最新前沿成果和最先进的分析仪器对所要研究的物质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第二,从研究的目的来看,现代分析化学不只是对物质进行简单的测定,而是要获得物质多个方面的信息,包括物质的形态、空间构象、生物活性等等,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对这些信息进行实时追踪。

3. 发展趋势

⑴向高灵敏度发展

分析化学从产生之初便致力于追求高灵敏度,这也是研究人员的永恒需求。由于新科技元素的注入,现代分析化学在灵敏度方面得到极大提高。例如当分析化学融合激光技术以后,推动了各种光谱技术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分析的灵敏度,甚至连单个原子的检测都变为了可能。由此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其他更先进技术的应用,现代分析化学在灵敏度方面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2)解析更为复杂的物质

目前,人们已了解到的化合物超过千万种以上,而且新的物质又不断出现,复杂物质的解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与生命科学领域相关的生物大分子,在化学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是开发新的技术,使色谱、光谱和质谱技术能够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它们的联用,在分析复杂的物质,尤其是生物大分子方面能够取得良好的分析效果。

(3)分析操作的智能化

随着当前电子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现代分析化学也开始步入到智能化的时代。通过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设定规范的程序,便可以实现样品的采集、分析检测和结果处理等整个过程的自动化。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还能实时对分析进行监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分析化学的智能化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化学计量学

1. 发展历程

化学计量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已成为分析化学中一支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分析化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测量仪器,通过这些仪器的使用,研究人员可以获取大量的分析数据,这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化学分析中数据的获得可以变得轻松、快捷。正是由于现代化测量仪器的出现,为化学计量学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随着分析化学进一步向前发展,由于测量仪器的使用,研究人员很容易获得分析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很多,研究人员如何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便成为了新的问题。此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为数据的分析提供极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得化学研究人员可以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这种情形之下便产生了化学计量学。

2. 在化学中的应用

(1)在多元校正分析法中的应用

当前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物质的分析,例如药品的含量测定、大分子蛋白的结构检测、化学合成物的性能检测等等,这些使得化学分析的检测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研究人员对结果进行定性或者定量分析。当通过现代分析仪器获取到测定数据之后,研究人员一般使用多元分析法来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在该方法使用过程中,通过优化相关实验,可以使分析的研究范围得到扩大。目前,化学计量学中的很多分析方法,如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等,已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多元校正分析法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2)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应用

生物学家在研究人脑组织的时候,提出了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概念,此网络由很多的单元相互连接而成,借此来研究人脑神经的网络。通过这个网络,研究人员可以解析相关数据,并能够解决网络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数据,所以被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有报道证实,有关ANN的图谱分析已经应用到了蛋白质的结构预测等方面。此外,分析化学中的遗传算法也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

(3)在波谱化学中的应用

化学分析研究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也在思考如何在已有光谱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快速、便捷的定量分析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化学计量学为该想法的实现创造了可能。当化学计量学融合到波谱化学中时,可以使包括平滑、变换、最优化等在内的多种技术得到应用,从而使化学分析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三、小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分析化学以及化学计量学也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为了使现代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所理解,研究人员需要具有现代分析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的思维,并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同时,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吸收各学科的先进成果,应用到现代分析化学及化学计量学中,不断提高它们的地位,以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洪渊.原始性创新是21世纪分析化学面临的最根本挑战[J].中国科学基金,2003,(05):257-261.

[2]黄丹.浅谈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今日科苑,2009,12(08):78.

8.化学分析员 篇八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学观

中图分类号:G633.8

0.引言

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之后,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发生改变。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中一门主要学科,其教育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改变。实验,是化学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化学课程的改革,主要就是对化学实验观念的改革。绿色化学观是化学实验必须培养起来的新观念,有利于自然生态的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1.绿色化学观的概念

绿色化学观,就是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它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意识从源头防止和规避环境的恶化,空气质量水平下降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要认识到人类社会是可持续并协调发展的,只有对资源和能源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杜绝浪费现象,才能够为人类生活营造一个绿色的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态环境。绿色化学观要求我们必须要革去以人为中心进行活动的各种观念,要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进行化学实验前,除了要分析物品对人的危害外,还要分析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从而形成新的道德观念。绿色化学观贯穿整个化学课堂,是化学课堂的核心理念和必须坚持的原则要求教师要正确树立起这种观念,做到用无毒无害的化学用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危险品,对化学试验后产生的废弃液体和物品等依照环保的方式正确处理好,对化学课程中的相关实验采用直接一次串联的方式完成,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化学用品的循环运用。

2.高中化学实验培养绿色化学观的措施

2.1采用微型实验或者串联实验

所谓微型实验是指原来形式比较大,对化学药品剂量要求比较多的情况下,对各个化学设备采用规格比较小,对化学药品剂量采用原来的成分比例进行计算后,将其剂量大量减少,并保证能够实现同样的实验效果而进行的化学实验。例如,在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时,用饱和NaCl的酚酞试剂浸润充分的滤纸代替食盐水的装置,用导线将铁钉缠绕在旧电池芯的两端作电源和电极,接通电源几分钟后,在阳极端的滤纸上滴入一点碘化钾—淀粉溶液,会发现试纸立即变蓝,可证明阳极生成氯气;在阴极端的滤纸,发现试纸变红,证明阴极生成了NaOH而使酚酞试剂变红。可见,微型实验能够有效地简化化学装置,操作便利,有利于减少试剂用量和能源消耗,进而缩短实验时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实现绿色化学观。另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将化学课程里几个有内在相关联系的实验串联在一起进行,将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空气污染,减少资源浪费现象,从而实现绿色化学观。

2.2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化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依据自己的实验经验,对有毒害的化学物品进行成分分析,并采用作用反应效果相似的无毒害的化学药品进行化学实验[1]。对于一些不能被替代的化学药品,如进行氯气实验时,可形成一个从氯气的制备开始时就对其进行除杂,收集和尾气处理做好预防空气污染的实验设计,使得该实验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杜绝了空气的流通,从实验环境的改变中来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有毒有害的物品的讲解,并向学生讲述它们是怎样发生作用来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还有必要对学生讲解说明那些化学仪器和设备药品是可以进行回收利用的,并及时做到在实验时学生对剂量的用量进行把关,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量,防止浪费,及时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进行规范,使化学实验操作正确,减少化学实验事故的发生,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2.3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废弃物和剩余药品

绿色化学实验要求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地对化学物品和化学气体进行有效地回收利用,从而减少化学资源浪费现象,保证化学资源的循环利用[2]。在完成化学实验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以及由于教师在进行实验时没有预算好药品的剂量,造成药品的剩余等物品,这时候教师必须要对此类物品进行无毒无害地处理,并要将它们的处理方式口述并演示给学生看。对于毒害性的化学物品,应该将它们带远离居民区,并將它们埋于地下。对于碱性或者酸性较高的废弃液体,可以在进行酸碱中和后,在将该液体排放[3]。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时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废弃液体和物品等进行思考分析,并寻找出解决的方式,从而加深对废弃物品处理的印象,在下一次实验中自觉地做到处理废弃液体。

3.结语

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实验上,要采用无毒害和无污染的实验品,通过无毒害无污染的手段来完成零污染零排放的化学实验,在实验的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时刻注意对环境质量的保护。其采用的化学实验品往往也都是可再生的、不会产生废弃物可循环再利用的,做到在化学实验进程中物质与能力转换时,每个原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并释放出最大的能量。绿色化学观的形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锡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绿色化学观教育[J].成才之路,2013,12(33):55-57

[2]朱文祥.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J].化学教育,2014,11(55):7-10

[3]张月梅.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的方法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15(8):168-169

作者简介:徐明亚,性别:女,籍贯江苏省常熟市,1971.9年出生,

9.高二化学考试分析总结 篇九

本次考试化学单科有效人数185、双有效137,分列九科1、2名。取得这样成绩与这一学期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本学期化学组注重抓好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注重抓好教学各个环节。当然在本次考试中也发现诸多问题,例如:基础知识仍然丢分较多,常规题目掌握不牢问题尤为突出,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化学组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与措施,在本学期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一如既往的抓好集体备课

要做好集体备课,真正发挥集体智慧、发挥合力,必须更加精细化集体备课过程,真正做到四个“明确”:1.明确到人:明确主讲老师,提问问题明确到学生2.明确到课:备课内容明确分工,精细到每一课时每一节课3.明确习题:备课组老师精选习题,明确随堂练习提问问题以及作业习题、能力拓展习题4.明确环节:明确导入新课方法、情景设置、重难点突破的方式方法。

二、培优扶弱

l.以奥赛为契机,加强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对优秀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帮一帮扶行动。(优带弱)

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弱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弱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弱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三、深抓规范与落实

1.作业全批全改,特殊学生要面批

2.单元检测要及时,继续用好A、B卷,(A基础考察B能力提升)

3.规范答题要求,抓书写、化学用语,合理安排自主自习。

四、搞好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就是成绩,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多谈心,及时把握学生思想脉搏,给予学生及时正确指导。

10.高中化学 试卷分析 篇十

一.选择题

1.考查的是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掌握情况。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每一组错误答案中都有一种非常容易判断出来的物质。A项中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项中的氯气是单质,C项中的纯碱是盐不是碱。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对。

2.考查的是除杂问题。学生对A项中的碘单质的溶解性的掌握容易出错,误以为不溶就直接选了。而B项的知识学生已经忘了,所以很多学生在B和C中随机选了一项,即使选对也是蒙的。所以这样的知识应加强练习。

3.考查的是氧化性顺序问题,如果是填空题则有一定难度,但本题是选择题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选错。建议老师讲解的时候按填空题讲,在实验班最好用图像分析。

4.考查的是实验能力,相对比较还算很简单,大多是平时讲课时重点强调的内容,而且每个选项中的错误都很明显,A项不应该用水润湿PH试纸,这样做会对所测溶液浓度稀释。B项给试管加热应倾斜45∠。C项中摇匀就已经完成实验了,再加水会造成浓度偏低。所以只要是平时学习的学生都会选对。

5.主要考查漂白粉,氯气跟碱反应,次氯酸弱酸性三个知识点。

主要问题有:①不能正确书写记忆相关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错误书写次氯酸钙{CaClO、CaClO3}。③将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与有效成分混淆。

6.主要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有:NaHCO3分解、Na202跟水及二氧化碳的反应,CO2跟石灰水反应,钠的焰色反应,过氧化钠的颜色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错误是表述规范性不好。例如“Na2HCO3、NaH2CO3”等,化学方程式不配平、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却写成化学方程式等。

7.主要考查托盘天平使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本题主要错误有: ①计算错误,将正确答案“11.43”计算成“1430”、“11.7”、“5”等。②大多数数学生错选、漏选,很多学生将BA顺序颠倒。③将已知选项“D”错选为“C”等。

分析:天平使用知识最选在初二物理中学习使用,到初三,高一化学中学习使用,再高三至少是第四次使用,但学生的回答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操作是本学期的重点实验之一,但很多学生回答误差分析的问题却有较大困难。这些问题值得各位深思。

08.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原理、钾跟水反应、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等。

8,9考察离子共存,学生对离子共存的条件和规律掌握不是很好,如:氧化还原,复分解反应型不共存。以后教学过程中要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减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失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如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等中书写的要素。且要规范解题格式,强调书写工整,以便将来更好的适应高考网上阅卷模式。

10.考查氧化还原实质,对中等难度的习题,学生不能运用规律解题。以后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的教学。讲清概念、定义、原理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讲清是什么,还要讲清为什么,让学生从源头上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切勿强化死记硬背,更不要凭印象解决问题。

11.本题主要问题有:①学生不知道这四个重要反应。②不按要求回答,该写离子方程式去写成化学方程式,该写化学方程式去写成离子方程式。③书写离子方程式规则未掌握或未形成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技能等。

12.考查的是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问题,这类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只要学生能够列出电荷守恒关系c(Na)+2 c(Mg)= c(Cl)+2 c(SO4),代入数据就可以解决。由于此类题刚刚讲过,学生做的也很好。

13.考查的是物质的量浓度公式的有关计算,需要注意的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质的体积加溶剂的体积,必须用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密度。而且需要注意物质的量的单位是mol/L,必须把密度的单位换算成L.14.考察的是气体的收集方法,必须注意管口的方向,由图.2可知此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由图3可知此气体溶于水,综合考虑正确的是NH3.+

+

15.考查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1Cu 与 HNO3如果稀的话生成生成NO;如果浓的话生成NO2。○2Cu 与FeCl3溶液反应只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3锌与浓硫酸生成SO2,锌与稀浓硫酸生成H2。○4铁与盐酸无论浓稀都生成H2。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1○3。

很多学生忘记了锌与浓硫酸生成SO2。造成错误。16.硫酸铵在强热下分解,生成氨,二氧化硫,氨气和水。3(NH4)2SO4 =强热= 3SO2↑+6H2O+N2↑+ 4NH3↑

氧化产物是N2和还原产物是SO2,物质的量的比为1:3,很多同学因为方程式书写不上,配平错误。导致选错。

17.本题考查硫酸根的检验。应该先加足量盐酸,再加氯化钡溶液。否则,排除不了,银离子,亚硫酸根的干扰。很多同学错选成D.18.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学生感到无难度,但解题方法不对,他们都写了化学反应方程式,该题只要找出硫的价态变化就可以,因为产生0.5molCO2,由此得出有0.5molCS2,即1molS,由1mol负2价S到1mol零价S,转移2mol电子,也就是转移的电子数目是2NA。

19.是前1993年的高考题,该题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一道题,学生由于分析能力不是很强,实验装置图又较特殊,学生答的准确率并不高,该题在解答时注意题的主干所描述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还有持续通入X,再点燃X时使试管内的固体发生反应,生成了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20.考察有关过氧化钠反应转移电子数的知识,该知识点虽然很简单,但是学生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过氧化钠中二个-1价的氧有一个转变为-2价,一个转变为0价,所以转移电子数是1个,被氧化和被还原的质量比为1:1。

21.是一道中等难度的离子共存分析题,实验班学生能答得很好,但是普通班学生答的不是很理想,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对硅酸沉淀不熟悉,有很多学生想不到。

2.学生一看到加入H生成沉淀即马上想到AO2,忽略了量的关系。这一点一定要加强练习。还有OH加入到AL中的情况也是一样的。

3离子方程式书写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普通班同学,必须多做题加以巩固。

4.氢氧化铝和氨水反应问题。

总之这道题难度不大,没有计算,没有图像,没有数据分析,而这种题是高考必考题,所以以后老师再出独立作业时应该多设计这样的类型题。

22. —3++

—此题是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的实验题。当溶质是液体的时候涉及到溶液的稀释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溶液配制需要的仪器,配制时的正确操作顺序,注意事项以及误差的分析。

学生对这道题答得相对比较好,多数都能正确回答,得分数比较高。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需要盐酸的体积在计算的过程中利用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或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进行计算。1.18g/cm×V×36.5%=0.25L×0.1mol/L×36.5g/mol 算出V≈2.1mL(因为选用的是量筒来量取液体,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有少数同学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了。

其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的仪器容量瓶必须有规格,因为容量瓶只有一个刻度线,必须用250mL容量瓶才能配制250mL的溶液。有个别同学没有标出规格的,要加强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最后,在误差分析的题中,溶液注入容量瓶前需恢复到室温,这是因为液体受热膨胀体积不准,导致误差。有少数同学答容量瓶只能在室温时使用,还有容量瓶受热膨胀,都是不准确的。实际上液体的受热膨胀系数要比固体大得多,所以容量瓶的膨胀可以忽略,主要考虑液体的膨胀。要求学生要掌握答题的切入点和思维的缜密性。

以后关于实验,要多给学生一些形象的讲述,最好有实际的操作,能够让学生掌握的更加扎实。

23题.: 此题是考查氧化还原计算。拔高题。学生这道题答得相对不好,少数学生能正确回答。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上一篇:小微贷款金融中介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下一篇:运输局党委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