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解析

2024-07-26

音乐鉴赏解析(精选11篇)

1.音乐鉴赏解析 篇一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音乐教育作为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下,高中音乐教师要对音乐教学积极探索和研究,下面是就爱阅读为大家准备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1

高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是近几年高考基本能力学科的开设,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2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上,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地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能力。比如欣赏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和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4、采用多种方法,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县方设法的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其具体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观看视频,对各单元的内容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⑵ 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打拍子、打节奏,逐步的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的学生有困难,但是从长远和整体性来看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音响设备,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便哼唱旋律,反复练习,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⑷ 课堂内让同学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主体主动的参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的学生的情绪高涨,是的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泼。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学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中学生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学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出音乐中最纯净的美。下一页更多精彩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此外,在音乐欣赏课上我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音乐,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4、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课外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按学校的计划,举办了各种有意义的的文艺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音乐知识竞答等等。

四、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一种表演方式,即唱、奏、舞等来表现,通过学生的表现情形来打分。也希望音乐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音乐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学生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范文篇4

音乐鉴赏在高中音乐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怎样才能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高中音乐鉴赏课体现优质高效的特点,是当前高中音乐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充分想象

要想让获得音乐感知则必须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获得音乐体验。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感知、领会音乐的过程。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是主体,教师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去领会作品,进入作品所描绘的世界当中,受到音乐的感染,才能抓住音乐作品的本质。讲通、讲透音乐知识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在欣赏相同的音乐作品时,学生也会依据自身经历与生活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呈现不同的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课中不宜过多讲解音乐内容,而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与创造空间。

二、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增强师生互动

创建科学高效的音乐课堂,常常以师生间的合理互动为前提。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可以大量增加师生互动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就是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利用设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办法,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对话式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教师的角色由此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学生则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课堂基础理论知识,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个体间的交流与互动,共同享受同学间的音乐感悟,可以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自多个方面增加自己对音乐的认知。教师应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对那些存在显著错误的、与科学道理相违背的看法要及时给予指导;而针对那些立意新、创造力强的意见,则要给予鼓励和表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

三、加强体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体验式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与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学生与教师处于平等地位,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巩固原有知识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体验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各种问题当中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展示各种音乐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对音乐学习产生强烈愿望,进一步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师可以反复播放经典音乐,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如赏析《黄河大合唱》时,首先要求学生必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初步认识,才能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战火纷飞年代的意境,在具备一定的感情基调以后,教师可以展示设计的问题,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达到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与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相比,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绪和情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自理解音乐主题开始,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然后结合音乐内容和创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构成与体裁,感悟音乐作品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赏析者本人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它利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觉等多种器官的参与,在赏析作品时具有认知、强化、研究、评价等多种情感体验与升华。所以,要求学生加强体验音乐情绪和情感的过程,在当前的审美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有效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丰富音乐鉴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自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的学习当中,提高音乐鉴赏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很多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捕捉到学习重点,有时还会出现偏差。有时教师也易将精力用于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上,而用于钻研教材的时间过少,不能进行认真的教材教法设计。做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发挥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和长处,才能使高中音乐鉴赏课得到成功。

总之,高中音乐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人们对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视,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也必须提到提高,因此广大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致力于研究课堂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与发展创新,积极创造有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水平。猜你喜欢:

以上关于“[反思]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反思,最新音乐鉴赏教学反思”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2.音乐鉴赏解析 篇二

特色题年年有, 今年特别多, 这句话尤其适合2011年的高考古诗鉴赏题。翻阅2011年古诗鉴赏题, 不难发现, 不少题目突破传统的命题模式,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然, 万变不离其宗, 不管题型如何变化, 考查的内容和实质是不会变的——透过题目形式的变化, 把握答题的内在特点, 这正是笔者解析此类题目的意图与意义所在。

一、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 完成题目。 (2011年湖南卷)

春暮西园

高 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 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 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

【解析】综观近几年湖南高考卷, 似乎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吸引人们眼球的高考试题, 2011年的古诗鉴赏则可谓是一道让人“大跌眼镜”的考题——命题人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古诗鉴赏题的命题模式, 要求考生“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其题目开放程度之大, 可谓前所未有。当然, 命题人的“无为而治”却能让考生“大有可为”——答题时考生可根据自己最擅长的诗歌鉴赏知识, 或从语言, 或从形象, 或从表达技巧, 或从思想内容角度对诗歌作出赏析。

【答案角度提示】①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②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作具体分析, 也可以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③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 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④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 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 但言之成理也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 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1年江西卷)

清 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蜇,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 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 隐居绵山被烧死。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用典的出处。这首诗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通过高考设题来使教学“回归教材”, 显然是江西高考命题人多年不变的方针。2011年则是江西卷“回归教材”体现得最充分、最彻底的一年, 试卷与教材的关联几乎可以说是接近全方位的, 古诗鉴赏即为其中一例。该题最大特色是巧妙和教材内容联姻。“人乞祭余骄妾妇”的典故出自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中《王好战, 请以战喻》一课的第2则, 该文写的是齐国有个人经常到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 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文章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的无耻之徒。该诗颈联的两句是关键——上句的齐人和下句的介之推是“贤”与“愚”的典型代表, 不了解这一点, 要回答尾联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显然是有困难的。

【参考答案】《孟子》或《齐人有一妻一妾》。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 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全国大纲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 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 (1056~1121) :字美成, 号清真居士, 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②寒声:指秋声, 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 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解析】线索往往是记叙文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 “诗词犹文也”, 不少优秀的诗词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 使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在一个完美的意境之中, 而这条线索, 往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 或者像古人所说的“一篇之骨”“一篇之眼”中。有时, 从诗歌的线索入手, 也就相当于掌握了理解诗词的钥匙。该词线索分明, 由傍晚时分到更深夜半——傍晚天色昏暗, 一庭凄冷, 寒声阵阵, 又没有亲人 (或友人) 的音信;更深夜半时分, 人们各自走远, 主人公独对孤灯, 难以入眠, 孤独凄清——词人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安排材料。

【参考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

四、阅读下面的诗, 按要求作答。 (2011年天津卷)

骤 雨

(宋) 华 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 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 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 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 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有人说, 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 你认为好还是不好, 为什么?

答:

【解析】该题从文学作品的谋篇布局角度设题, 属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范畴。这虽是一道见仁见智的考题, 但必须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考生可借助记叙文的倒叙和插叙方面知识思考——从前六句来看, 五、六句属倒叙, 从全诗来看, 五、六句则属插叙。倒叙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使文章产生悬念, 更能引人入胜, 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则有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可使文章脉络清晰, 结构紧凑。解答该题, 应抓住这两句诗与全诗的关系角度入手——这两句诗是交代雨中牧童来历的, 主要作用是以雨中牧童的表现来衬托骤雨之大。

【参考答案】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 先声夺人, 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 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 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 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或者答:“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 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 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 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 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题目。 (2011年浙江卷)

蝶恋花·出塞 (清)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 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 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答:

【解析】从题目可知, 该词是一篇边塞怀古之作。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 表达江山多更迭的兴亡之感, 接着描绘塞外因战事频繁而导致的萧索之景。下片前三句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沉思, 不停的纷争, 不息的战火, 将这荒凉的塞上留下了无数的幽恨怨怼, 更使这里平添了几多悲凉;最后又以景语作结, 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整首词幽隐地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解答该题, 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可借助记叙文的写作手法知识, 既然是问“开篇”的特点, 就可考虑总领全篇、开门见山等方法, 然后结合该词内容说明其作用。

【参考答案】总领全词, 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六、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2011年湖北卷)

登 城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 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答:

【解析】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 用“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 虚实结合, 浓淡配置, 相互映衬, 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 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 跌宕起伏, 更凸显其壮观。该题从诗歌的“结构”角度设题, 可把文章过渡句的知识迁移过来, 抓住过渡句“承上启下”的特点, 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说明其作用。但笔者认为, 对刘诗, 倘若考生抓住由第三句的“实”过渡到第四句的“虚”来思考作答;对苏诗, 抓住由第三句的“静”过渡到第四句的“动”来思考作答, 也不失为合理的答案。

【参考答案】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 并与蒙蒙细雨叠加, 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 为描写雷电蓄势。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③。

【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 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

【解析】“构思脉络”也是谋篇布局的方法之一, 属诗歌表达技巧范畴。解答该题, 可从题目中的“忆”字入手——全诗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 把诗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倾慕怀念, 结合得水乳交融。诗人为何“忆”李白?因为李白“诗无敌”及“思不群” (第一联) , 因为李白的诗歌就像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和鲍照的诗歌那样清新与俊逸 (第二联) , 因为诗人和李白两人分别在各自的地方思念对方 (借景抒情) (第三联) , 因为诗人希望与李白再次相聚, 把酒论诗 (第四联) ——全诗以赞诗起, 以“论文”结, 由诗转到人, 由人又回到诗, 过渡极其自然, 抒发了诗人对李白及其诗文的赞誉和怀念之情。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 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 转为对李白的思念, 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题目。 (2011年上海卷)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

引领①还入房, 泪下沾衣裳。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 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答:

【解析】从考查内容上看, 该题应属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范畴——借助 (动作) 描写来表达诗人情感。该诗写的是游子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前四句通过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来说明他的无法入睡;中间两句“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归”点明诗歌情感。后四句通过“出户彷徨”、“引领”而望、“泪下沾裳衣”等动作进一步写游子的忧愁。全诗共十句, 除“客行”二句, 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 这些行动一个紧接一个, 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

【参考答案】“我”揽衣而起, 出门徘徊, 伸颈远望, 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题目。 (2011年辽宁卷)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 (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 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 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 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 流入洞庭湖。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答:

【解析】该题“特”在命题人未能提出明确的鉴赏角度, 这给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审题难度。因此, 解答该题, 首先要弄清楚命题人的考查意图, 明确设题的角度——题干中的“画境”、“真景”主要属诗歌的形象方面;“两者的关系”涉及诗歌的行文思路, 属表达技巧方面;而整个题目还涉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方面。在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即赞赏画家画艺高妙的前提下, 可根据题干要求答题——先描述一句的“画境”, 再描写二、三句中“想象的真景”, 然后说明最后一句还是“画境”, 最后点明“画境”和“真景”的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 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 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 望着归雁, 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 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 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十、阅读下面的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2011年广东卷)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 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 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 颠倒红英间绿苔。

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

答:

【解析】该题主要从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设题。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刚学会啼叫的小黄莺, 如酥的细雨, 开始发芽的小草, 无不显示了初春的生机与美丽;而“最是一年春好处”的直抒胸臆, 更是表明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可谓是点睛之句。下片抒发了花开易谢、年华易老、美景易逝的感慨, 诗人即使“醉倒”也要趁花开多看看, 不要等到春天逝去、年华老去再后悔, 则从另一角度印证了春天中最美好的时节——早春。上片侧重写景, 用“莺初解语”“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来表现早春的特点;下片侧重抒情, 由珍惜春光联想到珍惜年华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

【参考答案】早春 (初春) 。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题目。 (2011年北京卷)

示秬秸①

张 耒

北邻卖饼儿, 每五鼓未旦, 即绕街呼卖, 虽大寒烈风不废, 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 且有所警, 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 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 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 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 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 北宋著名文学家, 曾官太常寺少卿。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 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 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

答:

【解析】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 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 本诗就是其中一首。诗歌前面小序交代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 接着描写卖烧饼的邻居的艰难生活:每日五更起床, 沿街叫卖, 哪怕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不间断。最后, 作者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 点明了本诗的题旨。诗歌的教育方式是运用典型事例说理, 通过对北邻卖饼儿卖饼一事的叙述引出观点教育孩子, 没有空洞的说教。谈论自己感受时, 应全面把握诗歌的内容, 尤其要抓住最后一句思考, 然后围绕“职业无高低之分, 不论干什么, 只要立志高远不懈努力, 就一定会成功”这一主题, 选择自己擅长的写作角度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第一问, 教育内容:要点一,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要意志坚定, 不畏艰辛。要点二, 要有追求, 持之以恒, 勤勉而不懈怠。教育方式:要点一, 艺术性, 以诗诫子, 而不是枯燥说教。要点二, 形象性, 以卖饼儿为榜样, 激励自己的孩子。第二问略。

3.音乐鉴赏解析 篇三

关键词:音乐鉴赏 建议方法

在高中教学大纲中,全面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应该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快速的构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音乐鉴赏作为高中音乐教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他是传播音乐教育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非常有利,也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于美感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我们的音乐教师,应该在以上种种的要求上,努力的去提高自身的素质,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方法,让音乐鉴赏成为高中音乐教学中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为此笔者结合了很多资料文献,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希望能给高中的音乐教师们一些帮助。

一、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我国新的教学大纲当中,充分强调了学生对于音乐兴趣爱好的位置,以及音乐审美能力的位置。强调了以音乐教育开发创造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全面和谐的个体。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然后进行教育和教学,音乐也是分很多类型的,有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迪斯科音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欢不同,然后再设计欣赏的时候分成不同的区域,我们可以让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一组,让喜欢古典音乐的学生一组,让喜欢摇滚音乐的学生一组,让喜欢迪斯科音乐的学生一组然后进行赏析,然后把自己欣赏出来的内容供大家分享。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心得体会,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会大大增强。让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一下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更好的让学生对音乐进行鉴赏。学生只有对音乐鉴赏课有了期待,才能够把音乐鉴赏课学的更好。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平等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得意识,然后主动积极的和教师进行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然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说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还会增加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灵活的运用新教材

在现代新课标的人教版的教材《音乐鉴赏》当中,其中有一节是“貝多芬”,我们可以讲述一下贝多芬大家的生平经历。比如说贝多芬一生坎坷。在他年仅26岁的时候,他的听力就渐渐衰退了,然后他在四十五岁的时候耳朵就已经完全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可想而知。我们应该学习贝多芬先生的那种对音乐执着热爱的精神,应该充分的领悟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的那种为了理想而奋臂呐喊的精神。我们不仅仅应该只是把音乐鉴赏当成一门课程,还应该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制作人骨子里的那种精神,把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养成一种不屈不挠,遇见困难不退缩,坚强,有骨气,有韧劲的这种高尚的品质。让学生们带着感情来学习,让学生们充分的将审美的体验贯穿于整个课堂当中。体验音乐的价值和音乐的灵魂,让学生感知艺术的力量。

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得感受和感悟。比如说在教材中还有一节是主要“对祖国河山的礼赞”进行音乐鉴赏和分析的,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外,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在感受我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让学生感知自然的魅力,感知音乐与自然相结合的效果。

三、将音乐与文化结合在一起

在我国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中,强调了以学科之间互相综合。这必然成为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进行音乐鉴赏的时候,如果能够把各科之间相互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水平无疑是非常有利的。比如说在醇厚的中原韵当中,有一首“孟姜女哭长城”欣赏当中,我们可以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孟姜女和范喜良成婚以后,新婚三天便被小人恶语相告,在冬天到来的时候大雪纷飞,孟姜女便做了棉衣送给丈夫,可是当孟姜女到了长城脚下,却得知自己的丈夫早已经因为劳累致死。虽然说这仅仅只是童话,但是这一亘古不变的爱情故事却流传至今,教师可以充分的将音乐文化与高中的语文教材结合在一起,让文化与文化之间交流比如说新教材中高密度的集中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其中直接描写爱情的就有《我愿意是急流》、《邶风·静女》、《迢迢牵牛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共六篇,涉及爱情的还有《卫风·氓》、《孔雀东南飞》等。让音乐鉴赏与古诗词,与古代的爱情故事相结合,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对学生们增加古代文化的认识。再比如说例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时,可结合历史上高山流水觅知音的著名故事,接着再欣赏《流水》,学生就会从音乐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四、努力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音乐教师应该在自己得歌声、语言动作还有琴声等等方面加强自身素质,让学生能够感知音乐的魅力和美感。不应该只是在专业课上达到一定的水准,还应该充分加深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悟,将学科与学科联系在一起,通过对音乐的领悟和感知,向学生渗透诗歌、美术、影视方面的内容。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新要求,还应该利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比如说计算机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网上下载知识等等,不断的吸收文化知识,改变教学方法,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才能够更好的教好音乐鉴赏课程。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必然的一种发展趋势,也对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涯中有一定的意义。我们现代教学当中的音乐改革,是非常适应21世纪当前社会的一种改革模式,我们要应该长期的坚持下去,让教师坚持创新的理念,坚持创新教学的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感知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梁侠宾.音乐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兴趣的培养[J].广西教育,2007,(34).

4.《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解析 篇四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2.端居 《年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解析。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作业:

清代冯浩《王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敌’字险而稳。”请仔细思考并解释之。

.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沓逸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老师笔记《2.端居 《2006年志鸿优化》诗歌鉴赏习题解析》。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籍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

清代冯浩《王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得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5.鉴赏打击乐 音乐鉴赏 篇五

11小教数科(2)班 蒋晨微 11150313 何为打击乐?凡用打、击方式发声的乐器(打弦乐器除外)统称为打击乐(器)。因此打击乐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只能就其中一些风格类型进行介绍。

中国打击乐主要有锣鼓乐、秦腔打击乐、腰鼓等。

1、中国锣鼓乐:这是一种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宏壮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东方神韵著称于世。从古至今,锣鼓乐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是作为一种音乐类别,它始终伴随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不断繁衍、传承和发展,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奏的艺术品种而深深扎根于民间音乐沃土之中,并始终发挥着它那无可替代的社会精神效应。

而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文化悠久,各地锣鼓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结合本地区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特点,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地方风格特色。如苏南士番锣鼓,以不同乐器,按一定的数列结构原则而轮番领奏为其特色;苏南士番鼓,以同鼓、板鼓的鼓段独奏为其特色;淅东锣鼓,以多鼓与十面锣为其特色;西安鼓乐,以多鼓与双云锣为其特色;潮州大锣鼓,以多面斗锣和独特而优美洒脱、威武粗犷的司鼓技艺为其特色;安徽花鼓灯,以挎鼓演奏与狗锣的特殊音色和用法为其特色;山西太原锣鼓,以钹与镲对奏为其特色;山西绛州花敲鼓,以群鼓齐奏,以及鼓槌的多种技巧变化为其特色;四川锣鼓,以川钹与马锣的特殊音色为其特色;土家族打溜子,以头钹、二钹的独特音色与前后拍快速交替演奏为其特色等,这足以说明存在于中国锣鼓乐共性中的独特性,也正是这些独特性,构成色彩斑斓的中国锣鼓乐。

2、秦腔打击乐:秦腔艺术是祖国戏曲艺园中既古老又艳丽夺目的一朵奇葩,秦人爱之谓曰“老树新花”。这朵红花在其生长绽放的历史长河中,打击乐艺术完全融入其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甚而是舞台表演艺术中的“权威”与主导者。打击乐在秦腔戏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世界何其大,舞台又何其小,中国戏曲艺术却将这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浓缩在小小的舞台里,使大千世界变小了,小小舞台变大了。而打击乐以自身独具的艺术功能和丰富的表现力,活灵活现并有声有色地驰骋穿梭在这个舞台上。打击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凭借着特有的艺术功能,在戏曲舞台上得到广泛普遍的应用。戏曲打击乐不仅能够打出剧中人物外在形体的动态与静态,而且还能打出人物内在感情的喜怒哀乐,从而达到声形并茂和声情并茂,使声、形、情通过观众的视觉直观和听觉直感,融洽成统一的观感,享受到戏曲艺术之美。这正如马凌元先生所说:“高水平的打击乐艺术家,以炉火纯青的技艺,巧妙地运用每一个锣鼓点,并准确地配合剧中人物的外在形体之一举一动,而且还能巧夺天工般打出人物的内在感情节奏。这正是我国戏曲打击乐的高明之处。”(摘自《秦腔打击乐》乐谱第1页)

3、腰鼓: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最初流行于陕西,后来在全中国发展流行。在表演的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其中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了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

过去,腰鼓多在喜庆节日和庙会中演出,活动开始前,要由庙会会长(由各村推举产生)先组织祭祀活动,称为“谒庙”:舞队在伞头的带领下,敲起锣鼓,吹着唢呐,有时还要抬着整猪整羊和其他供品前去寺庙烧香敬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在庙内广场踢打一阵,意在娱神。“谒庙”结束,正月初八九后,腰鼓队便开始了挨门拜年活动,俗称“沿门子”。当地有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唢呐直响哩,屁股底下棍撬哩!”群众也都坐不住了。这时,腰鼓队按村中情况依次走串各家,在主家院中、窑前表演一阵,伞头根据各家情况,触景生情演唱几段吉利秧歌,以表贺年之意。主家则认为腰鼓队进院入户敲敲打打、跳跳唱唱,可以消灾免难、四季平安。

国外打击乐主要介绍非洲打击乐和美国骤停打击乐。

1、非洲音乐在祭典仪式为祖灵的媒介,巫师治病重视的是节奏打击乐器,打击乐器又以鼓为重心,鼓最能表现充满节奏活力的非洲音乐,巫师借鼓乐咒语仪式的活动,以求得超自然的力量。因此鼓、鼓手、巫术是充满禁忌,诸如女性不得吹打乐器禁忌等,神秘的巫术仪式中可以感受到。皇家或巫术的鼓手,需要通过层层的考验才足以胜任,非洲鼓,在非洲人中具有神般的崇高地位。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非洲手鼓。手鼓掌握着节奏,而节奏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不在,生活在非洲西部的曼丁族人,天性乐观,在劳动和生活中,不断的歌唱,用他们那天才的音乐情感表达着快乐。在非洲原始,美丽大自然中,无论在白天、傍晚、夕阳西下或是繁星满天的夜晚,他们以歌唱感谢虽然贫穷但觉得幸福的一切。在所有跟劳动有关的事物上他们在热烈的歌唱。在男女相恋,招待客人时更要美妙的歌唱。很久以前每当他们/她们唱的高兴的时候,他们就以双手击打着拍子,或击打着身边能击打的所有东西,打出欢快的节奏,跳出开心的舞蹈,就这样非洲手鼓Djembe诞生了,从此非洲手鼓再没有和曼丁人的文化,宗教,歌唱,舞蹈分开过。在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中,非洲手鼓如虎添翼,增加了无穷乐趣.非洲手鼓在日常生活中不但演奏着节奏,而且还传递着信息,他们这时给节奏赋予固定的信号,传达着他们想表达的具体事情.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用走出屋去,就已经知道村里所发生的一切,因为非洲手鼓的鼓声已经把当时的情况传达到每个人的脑海中。非洲手鼓是一个宗教神性的鼓,在很多的宗教活动中都有它的身影。并可以用于出战时的战鼓,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中。在非洲,非洲手鼓不单单是乐器,它传承着非洲大地的传统,思想,艺术,历史,和所有能传承的一切!

2、Funky Breaks(骤停打击乐);放克(魂克)是一种美国的音乐类型,起源于1960年代中期至晚期,非裔美国人音乐家将灵魂乐、灵魂爵士乐和节奏蓝调融合成一种有节奏的、适合跳舞的音乐新形式。放克“不再强调旋律与和声,而强调电贝斯与鼓的强烈节奏律动”。放克歌曲通常建立在单一和弦上的衍伸性即席伴奏,不同于节奏蓝调和灵魂乐围绕在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如同其他受非洲音乐影响的音乐,放克通常具有一种借助电吉他、电贝斯、电子琴以及爵士鼓作伴奏而成的复杂的舞动感。放克艺术家们有时还会加入由萨克斯风、小号和长号演奏的“管乐部分”,以便加强乐曲的节奏“冲击感”。

6.音乐鉴赏解析 篇六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⑥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 ①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翡翠鸟。⑤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⑥旆,旗。

7.创设情境鉴赏音乐 篇七

一、优化环境, 创设愉悦性情境, 激发鉴赏兴趣

兴趣是学生鉴赏音乐的基础动力。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必须创设鉴赏教学的愉悦性情境。高中音乐鉴赏课, 如何创设愉悦性情境?首先, 音乐教师要把学生从资料、书本堆积如山的常规教室带到音乐课专用教室, 让学生从文化课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 进入一个全新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优化音乐课专用教室环境, 必须突出音乐艺术特点。例如:教室墙面可涂刷五色音符, 张贴音乐艺术家图像、关于音乐的名言, 还可用玻璃橱柜陈列音乐家的雕像、音乐书籍、小型乐器等, 教室前面的钢琴上还可摆上一小花瓶, 插上几支鲜花。上课前, 可以播放一些优美轻盈的背景音乐;课间, 教师可以用亲切真诚的语言跟学生谈一些音乐艺术的话题……浓烈的音乐艺术氛围、令人轻松愉悦的环境, 将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音乐鉴赏萌生渴望与期待。

二、丰富媒介, 创设感染性情境, 强化鉴赏感受

强烈的鉴赏感受, 来自鉴赏音乐对学生感官的强烈刺激。对学生感官的强烈刺激来自于鉴赏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所创设的感染性情境。《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认识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的重大作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电脑和网络资源, 不断更新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鉴赏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信息技术, 丰富教学媒介。在利用语言、肢体动作、实物、板书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 要善于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 围绕鉴赏内容制作或剪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片段制作课件, 在鉴赏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展播, 为学生创设音像交融、视听结合的感染性情境。鉴赏音乐《松花江上》时, 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九一八事件实录片段。这一段带血的历史, 撞击了学生的心灵, 唤起了他们切齿的“恨”。再展示蒋兆和的《流民图》, 图中流民哀鸿遍野、流离失所的景象, 带给了学生情不自禁的“悲”。当《松花江上》音乐响起, 全体学生表情凝重, 全神聆听。作品起伏跌宕、悲伤激愤的旋律, 牵魂动魄、催人泪下的感情色彩, 深深震撼着学生的心灵。鉴赏《牧歌》, 教师在屏幕上打出四个词语———蓝天、白云、草地、羊群, 学生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景象, 随即《牧歌》音乐声徐徐响起, 学生极快的感受到了音乐的优美、宽广、飘逸。

三、组织演练, 创设体验性情境, 丰富鉴赏体验

丰富学生鉴赏体验, 是学生感受和理解鉴赏音乐特点与风格的有效方法。音乐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鉴赏课内“唱、奏、演“, 创设体验性情境, 丰富学生鉴赏体验。现实生活中很难再听到劳动号子, 鉴赏《劳动号子》时, 为了让学生体验号子的高亢与激越、紧张与激烈的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两个演练情境:一是为正在比赛的自己班篮球队加油。让学生假想全班师生就在操场上观看比赛, 教师带领学生高喊“***班, 加油!”喊声响彻云霄。二是师生合演过滩号子。学生熟悉声部后, 教师在教室内画地标示险滩处, 老师“掌舵”, 带领学生驾船快速过险滩, 学生边“划桨”边喊着过滩号子。在演练中, 学生将深切的体验号子的高亢与激越、紧张与激烈, 从而理解船夫与大自然拼搏的无惧无畏。同时, 音乐教师也要尽可能在课堂内适时为学生“唱、奏、演”, 创设现场效果, 直接带给学生情感、思想共鸣。如在鉴赏《阳关三叠》时, 我用埙吹奏主题音乐, 学生立即对音乐所表现的关外黄沙弥漫、古道迷茫的意境和忧伤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收到了很好的鉴赏效果。

四、综合学科, 创设启示性情境, 增强鉴赏理解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在音乐鉴赏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有意识地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 把鉴赏内容与其他学科所获知识联系起来, 为学生创设启示性情境, 使学生从其他学科相关知识中得到启示, 引发联想, 从而准确理解音乐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思想感情, 理解音乐创作手法与创作者的表现意图。鉴赏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 教师首先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地图, 引导学生联系地理知识, 了解维吾尔族集居地新疆与中亚各国及印度、蒙古等国接壤, 古称西域;联系中国历史知识, 了解该民族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 民族性格开朗外向, 自由奔放, 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听赏音乐时, 学生从维吾尔族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特征得到启示, 维吾尔族音乐与中亚、印度音乐风格近似, 民歌《牡丹汗》, 旋律明朗奔放, 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真诚、豪放的个性和开阔坦荡的胸怀。《1812序曲》是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 较难理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首先展播1812年俄法战争视频片段, 让学生回顾1812年俄法战争史实, 了解音乐背景;再逐一播放作品中各个音乐主题, 如俄骑兵主题、法军主题, 感受各个音乐形象。学生了解了作品背景, 熟悉了音乐主题, 欣赏全曲时, 学生可循着1812年俄法之战这一特定历史线索, 展开联想, 全面感受音乐, 享受这一艺术大餐。

五、设置问题, 创设思辨性情境, 提高鉴赏能

“音乐是听觉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学生在听赏中常常遇到疑惑, 在鉴赏教学中, 音乐教师要善于根据鉴赏内容和学情, 精心设置问题, 为学生创设思辨性情境, 引导学生边听赏边思考。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 进行思考、探究、辨别, 有助于理解作品的题材内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 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提高。在《影视与音乐》鉴赏课中, 鉴赏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音乐, 学生不理解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血腥场面用纯洁的童声合唱作为背景音乐。为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蚂蚁和大象站在一起时, 就形象而言, 你有什么感觉?大灰狼和白绵羊在一起, 就气质而言, 你有什么感觉?小女孩纯洁的童声合唱, 与屠杀犹太人的德国纳粹, 就人性来说, 你有什么感觉?通过答问, 学生就会发现并理解电影音乐的"反向衬托"这一表现手法, 从而感受到纳粹的残暴, 以及对小女孩命运的同情, 也理解了这个场景对辛德勒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

六、开展活动, 创设实践性情境, 拓展鉴赏视野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 “音乐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指定或自选专题, 主动搜集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资料等进行交流, 以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音乐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专题, 组织音乐鉴赏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设实践性情境, 拓展学生音乐鉴赏视野。比如开展“我最喜欢的音乐推荐活动”, 学生可在校园网上向师生展示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相关的文字、乐谱、图片、音像等资料。比如开展“鉴赏心得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在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或校园网音乐鉴赏专题论坛用文字描述或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鉴赏心得, 交流鉴赏体验。教师可在校园网上开辟音乐鉴赏专栏, 经常向学生推荐鉴赏作品, 并上传相关资料。此外, 每上完一次新课, 教师还可把课内鉴赏作品的相关资料上传到鉴赏专栏, 学生可在课外参考教师推荐, 自由选择作品进行鉴赏, 或重复听赏课内鉴赏的音乐, 增加鉴赏实践。

8.感悟音乐魅力 对话音乐鉴赏 篇八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鉴赏;以兴促趣

音乐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德、智、体、美、劳等五种素质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性的艺术形式之一。高中音乐教学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和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情况下,对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一、结合传统讲解,增添乐曲价值“引趣”

音乐教师合理的讲解是激发兴趣的传统手段,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我们不能因为改变灌输式教学就抹杀掉教师课堂讲解的效果。在音乐鉴赏中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例如《二泉映月》的作者瞎子阿炳,他生平与音乐风格的关系;民间丝竹《中花六板》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苏州历史名人,如唐寅、孙武、沈括、蒯祥、范仲淹、顾炎武等,相关的园林建筑如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狮子林、环秀山庄等;扩展讲解苏州评弹的历史与故事等。通过讲解这些理论知识,为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乐曲打下基础,同时也激发出学生欣赏这些乐曲的兴趣,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兴致更浓。

二、借用音乐器材,感知乐器乐音“激趣”

乐器走进课堂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体验乐器的激情。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结合学校条件与师生能力,把一些乐器带进教室。在鉴赏音乐的前后适当地演奏这些乐器,或者让擅长的学生当堂表演,使学生对于这些乐器有了兴趣和印象之后,再欣赏乐曲时就会注意这些乐器在乐曲中的存在,会更加感受到乐曲之美。例如:在欣赏江南音乐时,可以将二胡、琵琶、扬琴、笛、萧等乐器带上课堂,让学生熟悉其声音与形状的特点,再去欣赏《春江花月夜》等乐曲,学生一定会更加投入,更加细致的去听。另外,随着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一些小型的打击乐器,如手鼓、沙锤、响板、串铃、钹、撞钟等,每次上课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一些节奏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加入新奇元素,开阔视野见识“勾趣”

新奇感与好奇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鉴赏中,让学生接触以前没有听到过的乐器所演奏出的乐曲。如风笛、排萧、马头琴、盖那笛等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音色独特、柔美,同学们通过对各种不同乐器的欣赏,了解它们上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了解到各国、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优美的音乐,会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尽的热情。

四、融入时代气息,使之有其所好“展趣”

当代的高中学生普遍喜爱流行音乐,而对传统音乐缺乏应有的热情。作为理性认识还有待完善与提高的高中学生,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特点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什么流行歌曲能轻易地让学生着迷,而对正统的音乐教学学生却提不起几分兴趣呢?因为高中学生是一个即面对成年的压力又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的特殊群体,其喜怒哀乐比成人明显,渴望自由,追求精神上的寄托,且流行音乐更能反映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而正统音乐思想意义深奥,学生一般难以深刻理解。对于此种情况,我们应该在正统的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欣赏,了解作品及歌曲的创作背景等等。例如:在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时,可以将陶喆的歌曲《苏三说》作为导入。学生们在正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听到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一定倍感新奇,学习情绪也随之提高,于是教师可以很顺利地带领他们进入了新课的教学中。同时,也可以播放一些戏曲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流行音乐作品,例如周杰伦的《霍元甲》、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等,使学生们意识到,戏曲也不是一板一眼的,它同样可以具有时代气息,同样与时代并进,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艺术正是现代音乐创作的源泉。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调控不同手段促使学生在音乐鉴赏中提高音乐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只要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倾入更多的革新理念,最终会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培养出自我音乐审评观,进而真正达到喜爱音乐、了解音乐、品味音乐。

参考文献:

[1]蔡菲.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10(4).

[2]熊恩梅.高中音乐教学要弘扬民族音乐[J].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1).

9.音乐鉴赏解析 篇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

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剌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6.本文谈论的核心问题是

A.人类大脑的特征B.对称性

C.分辨左右的意义D.不对称性

7.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于打破对称性,找到在功能上更直观方便并且不对称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千草之间也诀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9.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美好。

参考答案:

6.D7.B8.C9.A

★ 《包容》现代文阅读答案

★ 春晖现代文阅读答案

★ 扶贫现代文阅读答案

★ 春卷现代文阅读答案

★ 《回家》现代文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 名医现代文阅读答案

★ 补漏现代文阅读答案

★ 现代文目送阅读答案

10.影视作品鉴赏音乐剧《猫》鉴赏 篇十

《猫》的剧本取材于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1939年创作的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而从小就对这首诗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安德鲁·劳伊德·韦伯,1977年开始着手为《擅长打扮的老猫经》编配音乐。

由于起初这首诗没有戏剧情节,没有戏剧张力,不具备创作为音乐剧的条件,韦伯只打算写一些在舞台上演出的散曲。在1980年的爱德蒙顿音乐节上,韦伯公演了他写好的几个片段。艾略特的遗孀瓦莱里·艾略特也参加了音乐节,并且带给韦伯许多艾略特没有发表的诗和故事。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世界名曲的《回忆》的原型《魅力猫——格里泽贝拉》。

后来韦伯与特雷沃尔·努恩等人经过共同努力,《猫》剧诞生了。音乐剧《猫》的音乐与舞蹈一样非常动人。全剧近三个小时,共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之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全剧几乎有舞必有歌,随着不同角色的出场不断地变换音乐主题。从猫之命名、Jellicle舞会之邀、到唱反调的搞怪猫、再到年华褪去的Grizabella,音乐从最初的由远渐近,到摇滚乐风的「The Rum Tum Tugger」,以及《memory》,配乐从大提琴沉稳的弦乐低音,中间大提琴木管乐的舒缓,慢慢到铜管乐来势汹汹的气势,无不令观众陶醉其中不能自拔。而在剧中四次出现的《回忆》(memory)更是已经和《猫》剧紧紧地连系在一起,成为该剧的招牌和象征。在音乐形象的铺垫方面,《猫》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这样不同形象通过各异的音乐来达到的,如,如犯罪猫,它无恶不作,甚至绑架德高望重的领袖猫,每当有它出场,音乐都显得阴森恐怖;小偷猫,它的音乐通常是伴随着跳音,形象地表现出他们的鬼祟,令人可笑又可恨。

在音乐结构安排方面,全曲主要有三个主题,它们穿针引线般将剧中各个角色联结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有群猫聚会的欢快的《杰里科猫之歌》的主题;有表现领袖猫的柔美的长笛主题动机;有表现核心角色魅力猫的阴郁伤感的主题动机。在全剧中,这些主题在不同的情节中以重复,模进,紧缩,扩展,变奏等形式出现,贯穿全剧,给人以提示和渲染情节的作用。而其余神态各异、性格迥异的猫,则由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的音乐来表现。

在音乐衔接推进方面,音乐剧中音乐的衔接是自由、宽容的,它并非将音乐排在了第一位,而由各个不同的因素,如对白、舞蹈、剧情共同来完成表达。在全剧的立意框架下,音乐的衔接则是利用剧情、利用对白、利用舞蹈、利用音乐的层层递进升华进行转换。有用一只人类的鞋的掷出来打断猫的合唱,用对白来缓解聚会的热闹气氛,缓解观众神经,用独舞过渡,表达舞会的开始,用接二连三的欢乐舞曲积攒情绪,为之后情感的爆发做铺垫。

《猫》像一个大杂烩,吸收着各式各样的体裁形式。整体风格上显得轻松活泼、诙谐有趣,表现了作曲家的鬼斧神工、丰厚的作曲功底。在其中,以爵士乐为主,表达聚会的欢快,同时快节奏、快速度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极大的调动了观众们的热情。除了爵士乐,还有西方传统的有代表性的宗教音乐,来表现猫族的虔诚。剧中还穿插了剧中剧的富有民间风格的苏格兰风笛音乐;还有优雅的舞剧;当然,缺少不了具有时代感的流行音乐。它们的每段分曲独立存在,节奏丰富,旋律动听,时而俏皮、时而奔放、时而冷艳、时而伤感、时而无奈、时而讽刺、时而深沉、时而热闹、时而冷漠、时而狂欢、时而歇斯底里、时而温馨从容。

剧中的名曲《memory》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随着它安静平和的曲调,讲述了一只被称为“魅力猫”的动人故事。“魅力猫”—— Grizabella,曾经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只猫,可是它厌倦了猫群的生活,离开了猫族去到了人类的世界。但是,它并没有因此感到快乐,当她最后回到猫族的时候,它已经变的蓬头垢面,落魄不堪,再也没有了昔日的 “魅力”。所有的猫们都厌弃、远离、歧视它。不属于任何一处的它,只能整日和memory度过。有过昔日辉煌又有如今糟粕的她,深情地唱出了她对幸福与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触动了猫们的心灵,唤起了猫族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最终她获得了升天重生的机会。

《memory》的确是一首不同凡响的歌曲,那提琴组挥弦拉出了的阵阵悲伤深深地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魅力猫”的表演者是有英国音乐剧“第一夫人”之称的依莲·佩姬,那一双水灵动人的眼睛,更让人从内心对“魅力猫”产生了怜悯。虽然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写的“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强的表达,但由演唱者带有一丝微笑的唱出这句歌词的时候,却那样地让人心痛,让人不敢去想在这微笑的背后隐藏了多少的心酸和悲痛,这样的坚强又是经历了多少伤心才换来的。当歌曲到达高潮时,伴奏突然由低音提琴巧妙的切换到了高音提琴,将歌唱者所表达的情绪升华到了极点,道出了“魅力猫”内心深深的渴望:

Touch me 靠近我吧!

It is so easy to leave me 离开我是如此的容易

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就让我独自留在凄凉的回忆里

Of my days in the sun 回想那些曾经灿烂的时光

If you touch me 但如果你靠近我 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 你就会了解什么是幸福

Look, a new day has begun...看,新的一天,已经到来„„

11.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音乐教学 音乐鉴赏 高中情境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训练学生审美心理、完善人格和激发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而音乐鉴赏课是高中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也是促进高中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那么,怎样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欣赏音乐,进而进行音乐创作,而这一切都要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必须调整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作品,深人体会作品的情感。学生慢慢学会了欣赏音乐作品,就会增加自身的自信心,从内心深处喜欢上音乐欣赏,激发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比如教学民歌部分时,学生觉得民歌没意思,不喜欢听。教师可选择通过精彩的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课堂开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展示两句乐谱,分别是《沂蒙山》的民歌和《十五的月亮》,引导学生唱这两首歌,再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最后再说明《十五的月亮》的源泉是山东民歌,是在民歌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样引导学生明白了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学好民歌对于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趁此机会指出本节课要和大家一起鉴赏民歌,感受民歌的风采。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融入音乐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融入鉴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师,还应努力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鉴赏的积极性。例如,在京剧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这一节中,课前教师可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氛围,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在快乐体验的同时又学到了相关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教学,并享受表现之乐,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三、多层次、多结构、多角度挖掘音乐的情感内涵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音乐里有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卷、丰富的人生、美妙的世界,对音乐的处理、表现与情感的把握要做到准确到位、细致入微、声情并茂、以情动人。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简单聆听、重复演唱、乏味讲解等,要通过对构成音乐基本要素的剖析、分解、比较,并简介音乐家生平、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容形式与风格特点等,最大限度地挖掘音乐情感的内在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每个学生身上都有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和情感水平,以及一定的能力特点和情感特点。音乐本体也存在着多层次、多结构的特征和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让学生逐步掌握音乐本体结构,理解音乐的内涵。教师应当掌握学生这三方面的水平,适当地把音乐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大脑中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诱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者、表演者、欣赏者、创作者的多重角色的活动中,从多个角度上理解音乐的多层次、多结构内涵。

四、开展研讨性的专题音乐欣赏活动

学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状况普遍存在,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不喜欢陈旧的教材,不习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他们对教师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而感到失望、无助。其实,教师不必要担心他们会因为受到社会音乐的负面影响而步入歧途。高中阶段,学生的道德感已逐渐形成,在约束自己的行为上也更显得理智,他们更有判断事情利与弊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可以做一些大胆的改革,可通过辩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来判断什么样的音乐是适合他们学习和欣赏的,让他们自己来理解什么是值得欣赏的作品,什么是糟粕。相信教师不用再费九牛二虎之力来束缚学生选择欣赏的对象,一切难题都可通过学生自主了解和分析来树立正确的欣赏方向。对一些好的音乐作品,我们可通过研讨性的形式一起探讨音乐的艺术价值。学生通过自主的研究和了解,使自己对音乐了解得更透彻,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挖掘了学生的探索潜能,更让他们的审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目前主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把太多精力聚焦在课件制作上,而不管与教学内容有没有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上一篇:自荐信范文地铁乘务员下一篇:小学英语个人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