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2024-06-26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共16篇)(共16篇)

1.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一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同心路初级中学 王慧君

摘要

本文结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相关经验,论述了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意义,一般步骤,注意事项,及良好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一般步骤 注意事项

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进入教学领域,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必然会成为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譬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省内外的化学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

(二)教学过程

学习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信息技术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象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使之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其规律。实践证明,正确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情境创设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2、机理解剖

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随教学过程同步控制。信息技术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速度,提高了课堂效益。

3、实验模拟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4、演示整合

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信息技术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习总结

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一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馈检测

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这一点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当前的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从属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四个不宜”。

(一)不宜替代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有的几乎整节课都在播放动态的画面、千姿的文字等,可谓十分丰富。教师成了“放映员”,丢掉了“主导者”的地位;学生成了“观众”,丧失了“主体者”的地位。其实,初三学生大多十四五岁,他们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如果整个过程完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很有可能扼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望提高,才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真正意义。

(二)不宜取代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当然对于一些限于条件,不能进行的实验,用信息技术模拟,也是可取的;或者实验中涉及有毒气体的,我们可以事先做好实验的实录,到时再播放。

(三)不宜照搬别人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注重择优,千万不要图省事,照搬不误。最好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实际和教者风格自己制作课件。

(四)不宜顾此失彼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在使用时,学生容易关注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教师应留心观察,随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总之,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的滥用。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究如何充分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信息技术,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真正价值。

2.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二

一、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清晰的画面, 生动的语言, 高仿真的实验, 可以对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产生极大的冲击力, 另一方面, 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的播放, 让学生边看边思考, 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复的多看几遍, 为他们深刻的理解化学原理打好基础. 而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的解决这个难题, 并能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于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 而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手段, 但初中生的实验技能很欠缺, 如何让学生尽快的掌握操作技能是每个化学教师十分重视的问题[2]. 比如, 在利用KMn O4加热制取O2的实验中, 一不小心会使实验失败, 甚至会发生炸裂试管的危险: 加热前要预热、反应结束的时候, 要先将水槽中的导管拔出再移去酒精灯等, 还有在利用H2还原Cu O的实验时, 要先通入H2一会儿才能加热, 否则会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在化学实验中, 有很多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稍有不慎, 或者操作不娴熟, 就会造成实验失败甚至发生事故. 假如利用多媒体课件, 反复的播放给学生看, 再结合少量的实践, 就会让学生很快的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要领, 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利于人文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渗透人文教育, 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 比如, 在向学生介绍生石灰、熟石灰以及石灰石三者关系的时候, 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首《石灰吟》的课件, 学生欣赏着绘声绘色的于谦的诗句, 不仅初步知道了生石灰是有石灰水燃烧产生的化学原理, 还使学生的心中会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只要能留清白于人间, 哪怕烈火焚烧, 粉身碎骨.

四、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学习, 会学习. 新课改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信息技术, 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空间. 比如, 在学习化学肥料、有机合成物以及温室效应等的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查阅网络资料, 写出自己对这些方面的认识体会, 班级里可以通过QQ群来进行交流, 说出自己的想法, 而且每个学生都能方便的看到别的学生的观点.

五、利于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

化学不是孤立的, 总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合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原理, 才能灵活的使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 在气体制取的时候, 需要学生在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而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就是利用了物理学习的压强与密度原理; 化学上学习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等, 与生物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从最近几年的中考化学题看, 也很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 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可以方便的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 增加CO2气体的压强, 就会使CO2气体溶解于水, 减少液面上的气体压强, CO2又从液体中逸出来, 教师可以将它做成课件, 很方便的让学生看到其中的物理原理, 此外, 在中考复习的时候, 每个学生可以在班级里的QQ群上或者在博客中进行讨论, 师生之间可以方便的交流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有关知识, 从而使学生学习的效率更高.

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注意点

信息技术为初中化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但也不是万能的, 没有任何缺点的. 在教学中发挥其长处, 克服它的不利因素.

1. 不能盲目的去代替实验. 多媒体课件只能起辅助作用, 只有那些无法在实验室里操作, 或者耗时特别多、危险性极高的实验, 才可以考虑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外, 其他的实验都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亲身操作. 化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多媒体课件只是让学生看与听, 它毕竟是平面的, 不能触摸的, 无法让学生亲身体会的. 事实表明, 即使教师做的课件再优秀, 甚至是百分之百的能模仿化学实验, 但都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也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

2. 不能代替教师.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共同的场所, 在课堂教学上, 不仅有着知识的传递, 还有着情感的交流, 因此, 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 毕竟它属于机械, 没有情感的传递. 假如教师的教学都是利用多媒体, 那么就无法引导学生的思维, 更无法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此外, 多媒体课件, 不能照搬他人的, 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 以及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课件, 力求每节课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恰到好处.

总之, 信息技术的运用, 增加了化学教学的手段, 优化了课堂, 使化学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但, 它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它有很多的局限性, 尤其是不能用它去代替所有的化学实验.

摘要:本文主要从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于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利于人文教育, 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利于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 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注意点等方面来阐释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化学,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王鹏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

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

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益。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再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讲述“CO2性质”前,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即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生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制取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管会出现水倒流回试管使之炸裂的情况;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在初中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CAI课件,即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O2、H2、CO2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CAI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每节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样在总复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课堂练习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这样可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方式、结果的正确与否给以立即判断,以矫正思维过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而且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拟试卷,可随时修改,随意排序、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帮助分析试卷、分析成绩;通过各种成绩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弥补不足,强化优势。

4.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四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熟练应用信息技术, 已然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和教育的培养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熟练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不断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中学化学; 信息技术; 课堂融合;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为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大量的时间, 我们看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日常教学中,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意义

课堂教学信息化是当前广大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媒体往往是化学模型、教学挂图等等, 而更多的则是使用语言进行详细的描述。这样的教学媒体对于教师展示教学内容形成了重大的挑战。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依靠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讲解对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讲授。在精细备课的基础上, 教师可能给学生呈现一堂丰富而精彩的化学课。但是, 一方面学生经过长期的同一模式的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出现了疲劳;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所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入, 久而久之, 逐渐积累, 导致对所学知识毫无兴趣。而信息技术因其多样性, 大大改善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性,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其直观性, 多元性大大提高了化学课知识的展示, 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 增加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精讲多练。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的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 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缩短了课堂使用时间, 增加了课堂的容量。信息技术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教师的教学操作中, 还是由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 或者对于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融合不足, 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干扰课堂教学的现象存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灵活性和交互性差

由于化学课使用的实验展示或者动画展示, 都是一些既定的程序, 所以他的灵活性和互动性比较差。从科学的角度来说, 任何实践都有失败的可能。但是, 在化学实验展示中所展示的所有实验都是非常完美的。这样的完美实验本来就有违科学精神, 久而久之, 容易让学生产生化学实验本该如此完美的错觉。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该将化学实验的展示和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让学生通过化学展示了解最完美的化学实验结果, 同时也通过化学实验操作了解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问题。另外, 动画展示过程或者科学实验展示过程往往缺乏互动性, 这完全掩盖了科学实验过程本来的面目, 也压抑了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互动和组织能力, 以及动手能力。因此,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过多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最佳的教学模式, 而应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

(二) 过多的直观展示抑制思维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因为其直观性、高效性和趣味性, 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该科目的学习兴趣。但是, 过多直观的展示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长期的动画展示会严重抑制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当前教育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 所有的课堂教学和知识讲解, 应以学生核心素养提高为目标。任何课堂教学应该优先提高核心素养, 其次注重学科教学。过多的信息技术手段也许能够提高该科目相关知识教学, 但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压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能忽视的。因此, 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使用教学媒体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 采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服务于课堂教学, 避免出现由过去教师无聊的满堂讲解转换为乏味的满堂视频, 出现课堂教学被信息技术所绑架的现象。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设想及展望

在教学中,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在未来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做到以下两点。

(一) 明确课堂教学的.核心和教育的培养方向

在当前教育发展阶段, 教学手段多样, 课堂模式和课堂实施手段层出不穷, 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或者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要思考并明确教育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 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学习能力, 能够坚持学习的人才。技术革新日新月异, 掌握一样技术已不能满足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须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能力, 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此, 在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 无论采用何种手段, 都应该以服务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 抓住这个核心, 根据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

(二) 熟练掌握各类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 服务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核心, 就必须首先掌握和熟练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特别是当前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 其表现形式多样, 可达成的效果复杂, 就是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和应用, 不断提升自己对于这些手段和技术的熟练运用,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自己预想的教学过程, 选用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和教学措施,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能有效提升化学教学的效率, 并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得极大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但我们要辩证地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关系, 才能逐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不断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隋旭东.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4) .

5.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五

丹阳市马相伯学校 吴小花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进入了课堂。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模型、挂图等,虽然形象、直观,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优化教学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许多重点、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出、突破;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等内容的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教学反馈不够及时和全面。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模拟动画

通过动画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氯化钠、水分子、蔗糖的溶解等。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这些使得学生可以从动画中深刻体会到微观世界的奥妙,形象地构建起自己对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如把水注入浓硫酸后硫酸飞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引起爆炸,组合装置中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从溶液中撤导气管引起倒吸等一些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对那些有较大危险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也可用动画模拟,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

实践证明,在化学教学中用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帮助理解物质的微观变化,将以往只用语言叙述,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用动画形象地展示出来,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样给出的感性材料生动形象,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趣味盎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应用实物投影仪优化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上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是削弱这一环节,而是应当更加强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直接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气体、沉淀的产生、放热或吸热、爆炸、燃烧等;要让学生闻气味:刺激性气味、果香气味、臭鸡蛋气味、特殊气味或无气味等。有些实验在讲台上演示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即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观察到。有时可以找学生代表来观察,如闻气味及感受反应后热量的变化。但大多数现象坐在后面的学生就看不到了。要想让每个人都观察清楚,教师往往要绕场一周,耽误课堂有限的时间,还未必有理想的效果。这时实物投影仪就可以大显神通了。将这些实验在实物投影仪下做,演示在大屏幕上,就可以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当堂的教学反馈。在传统教学中只能叫少数几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大多数人只是看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做练习自己不愿真正动脑动手。用实物投影仪就可以改变这种情况,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将本堂课的反馈练习布置给全体学生,待做完后随机抽查若干,并用投影仪将他们的练习展示在大屏幕上,教师点评。一方面 调动了全体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较多学生的练习得到展示和讲评,做对的有成就感,有错的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3、在课件中播放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中,如粉尘爆炸实验、自来水的生产流程、煤、石油的综合利用等,教师普遍感到学生提不起兴趣,对于工业流程、生产设备等,学生摸不着头脑,只能死记硬背,效果当然不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才是理想的,但往往受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想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而如果将有关内容摄制成录像或从一些资料库中摘取相关内容,穿插在课件当中,就可以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强烈的感性认识,使枯燥无味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如同现场参观一样,也让学生更加体会到科技是为生产服务,我们所学的理论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它是多么有价值,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及思考

由于所演示的课件是一段编好的程序,它的灵活性和交互性都比较差,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果盲目应用,必然会走进误区。如有的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叙述也被大段的文字课件代替,整屏整屏地展示课堂内容,让学生目不暇接,无法消化吸收,更谈不上思考。一节课基本上变成了操作计算机,教师只是操作事先设置好的计算机程序,课堂上没有活泼生动的气氛,更没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因此,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应当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若是把教师生动的课堂活动(语言、动作、演示等)都变成课件上冷冰冰的文字,就显得苍白无力,起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还有的教师把一些不需要用多媒体CAI演示的内容也搬上了电子屏幕,把一些像硫酸根。离子。氯离子。铁离子的检验这样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的实验也做成课件来代替课堂演示,这将妨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

要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两点:

1、课件的作用是辅教、辅学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

2、课件的运用要适用、适时、适度

课件要有适用性,应当是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掺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不在多,更不能滥,不必节节用课件,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

三、化学多媒体CAI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设想及展望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考试与知识面扩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学生不再是一味的要求他们能够解决难题,而是希望他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这一目的,许多科普知识被制成多媒体CAI软件出版发行或上传至互联网。这种电子图书以其信息量大。模拟动画等一般图书无法比拟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阅读和参考,扩大知识面。

网络化的多媒体CAI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化学习是一种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主地学习,可以不止一遍的重复学习。重复实验,可以在线咨询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料,进行探索。网络化学习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资源共享,并且减少了时间空间对化学教学的限制。因而化学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向着网络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6.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六

献县乐寿镇中学

胡建才 摘要 :多媒体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兴趣也起来了,但要取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量大、教学效果好、传统的课堂教学

现在的初中物理课程,在课程体系、教材结构,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都正处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这种改革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注重人的可持续性发展;注重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与物理教学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不仅是一种教学艺术,而且还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让计算机变成真正的教学工具,充分发挥新的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我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尝试着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以求更大的进步。

一:信息技术的特点

1、信息量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45分钟的时间往往非常紧张,物理课程中有些实验是老师在课堂上枯燥的讲,学生被动地听,收效很差,作业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时间处理。这些问题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之后,通过视频和

PPT等技术往往能轻而易举的得到解决。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了效率,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恰当地引入网络技术,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2. 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的结论、实验原理,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我在一所乡镇中学任教,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有一些实验(如电磁感应)的效果不是太明显,可观察性受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辅助教师把演示实验的过程及现象更准确、更清晰、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如:在演示“海波和松香的熔化实验”时,就可以把实物投影的镜头对准试管中的物质和温度计,并把它投影到大屏幕上,以便学生观察、比较并读数、记录。这样做,既使学生真切地看到了实验的步骤,又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加清晰可见,就比单独做一个演示实验或单独用一个固体熔化实验的课件进行演示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还有一些教材规定不允许做的实验(如托里拆利实验)、不方便做的实验(如用水柱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不能做的实验(如原子弹爆炸),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进行的演示实验,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出来,这样就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增强感性认识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让学生在“仿真物理实验室”

(物理实验软件)里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操作和步骤,待学生熟练掌握实验之后,再带学生进行真正的物理实验,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同时还可以减少实验仪器的损坏。

3、教学效果好

多媒体教学要讲直观、形象,尤其是碰到抽象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更应如此。在信息课中,提供给学生是良好的图形界面、互动式的学习环境,同时,声、光、色并存,使得学生在学习的途中,心理上比较放松,易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能较长时间保持在兴奋状态,另外,多种器官共同参与,给学生造成深刻的、积极的印象,学习效果良好。

4、利于探究式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往往重于学生的主体,学生在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下,被动地学习,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张扬,标称优秀思维品质的开放性、发散性,创新性得不到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信息技术介入之后,尤其是比较好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良好的交互性,合作性,学生个体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学习过程中的较大的自由度都真正使得学生从课堂教学中的“后台”走到“前台”,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很多人为的条条框框,这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给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掌握相当的多媒体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FrontPage等,只有这样,才能合适地选择教学软件制作相应的课件,才能真实地反映一些具体的物理过程(尤其是实验)。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众所周知,在网络课中,所出现的知识将非常地多,非常地广,要解决在教学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懂得相关的、尤其是跨学科的知识。再次,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也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要知道的是,信息技术虽然有很多的好处,但毕竟也有它的不足,换一句话说,网络技术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物理课都适用,教师为了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必须首先要认真地审视、分析教材,知道那些内容适合引入,那些内容不适合引入,这一点只有经过认真的考虑,才能做出决定。最后,在课件的制作中,对教师的排版、审美、色调的搭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等。

2、要注意趣味性

7.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化学,应用研究

化学作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加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化学的教育工作中, 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将化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领会化学知识, 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分析。

一、实物投影仪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运用

在化学教学中, 化学实验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 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去, 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各种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 比如溶液的颜色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使学生产生更深的印象。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 要求学生对试验过程和结果都要有深刻的认识。但是让每名学生轮流观察实验过程是难以做到的, 且在短暂的课堂上无法实现。如果将实物投影仪运用到教学工作上, 就会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例如, 高中化学讲到的CO2和石灰水的反应, 当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时, 石灰水变浑浊并产生沉淀。当老师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时, 由于所用器皿比较小,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 如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将实验过程放大, 那么即使是离讲台比较远的学生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实验过程, 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模拟动画在化学教育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 书本上讲到的许多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看到对应的化学现象。高中化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的有效途径, 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对金刚石和石墨这一同种单质的内部结构的讲解往往不够清楚, 使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如果将多媒体模拟动画用于这两种结构的教学中, 学生就会对其内部结构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例如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 我们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微观世界的奥妙, 准确地观察出两种物质的组织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教学, 可以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且在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实验中, 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 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还可以保障安全。例如在铝热剂的反应中, 就可以通过声音、图象的结合,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微观结构和反应方式的教学中, 利用模拟动画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原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 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等都有好处。

三、多媒体视频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学生对合成氨工业、肥皂制取等实验过程往往提不起兴趣, 特别是当老师讲解具体的化学工业流程、添加剂种类时, 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知识, 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将一些具体的工业流程摄制成视频, 并在课堂上放映。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试验过程、工艺流程等, 同时通过视频中图文并茂的讲解, 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是对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化学反应, 例如冶炼钢铁、制造乙烯等, 都可以通过摄制炼铁厂、乙烯化工厂的运作方式,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观察、理解实验过程和现象,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认识现代化学产业的技术水平, 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地引入信息手段, 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应注重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去,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知能力, 更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颖.在高师化学教学论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网络化教学的原理及方法”教学策略初探[J].化学教育, 2004 (09) .

[2]吾慎之, 王麟生.网络课程《中学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构建理念[J].化学教学, 2003 (09) .

8.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网络资源 合理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拓学生视野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逐渐活跃,网络资源的利用成为了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就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探讨。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资源利用的意义

比尔盖茨就曾告诫过人们“您的工作环境和您关于教育的观念将会发生改变,也会改变得面目全非。”网络将世界各个角落的个人电脑编织成网,实现资源共享,并在信息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它来进行交流和合作,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正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对当下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交流提供展示的平台,同时还可通过屏幕监控、广播教学以及视频播放等,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其著作中提到:“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这与当今网络资源教学正好不谋而合,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热情,同时也可实现新素质之“道”,达到信息技术之“器”。

二、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需要才上网,有需要才开网,相信不少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都是通过这种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的,例如:在文字资料搜索中,不少教师首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找寻相关信息,当学生寻找到相关信息后,随即将网络断开,若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聊天或玩游戏,则采取要求学生暂时“下网”的方式来进行警告。尽管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学生滥用网络资源的情况,但同时这也使得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教师动不动就用“断网”来警告学生,势必让学生有种被“威胁”的感觉,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反感情绪,致使学习热情大打折扣。为此,只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络资源利用方法,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决策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和判断是非的良好习惯。

2.建设内容丰富的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新課改对学生的自主权利非常重视,故教师应在学生自主权的基础上,来实现上网调控。在上课之初教师可让学生对平日学习中常用的网站进行推荐,教师对这些网站进行汇总,再对这些网站进行分析,从中选取实用性较强的绿色网站,将其放置到校园网中,便于学生进行讯息分享和资料检索,同时还可起到开拓学生眼界的效果。打破师生之间的时间和地域的局限,将师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形成兴趣小组,并教导学生网上资料上传及下载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信息共享,逐渐养成爱网、用网的意识。同时充分网站窗口的效用,及时发布、宣传信息技术的相关资料,尤其是电子文献信息,可使学生的眼球被快速吸引,进而踊跃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热爱挑战、冒险等性格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热情和掌握教学知识。

三、利用网络多元评价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

伴随着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大部分学校都构建起来了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环境来开展信息技术课程,这就为信息技术教学创造了非常好的先天条件,为信息技术评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可通过网络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教师也可为学生建立起单独的成长电子档案,同时将学生教学中所展示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保存,为客观系统的评价提供资源,这些点点滴滴都记录着孩子们最真实的表现。

教师在每学年,首先依靠学校服务器,根据不同班级为每一位学生建立起以学号和名称为名的文件档案,将其作为他们的电子成长档案,并将每次学生的任务或作业完成作品放入其中,使其更加全面地将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展现出来,此外,这也是掌握学生时间运用能力以及网络资源运用技巧的重要方法,系统的评价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为下一步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由于电子成长档案并不是对学生的最终作品和结果进行展示,而是对学生在完成作品制作整个过程的展示。此外,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构建起一个多元的评价系统,同时,这种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学生也更加乐于接受,对帮助他们反思、提高学习和操作技能有着积极作用。

网络给我们带来丰富资源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只有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了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才能够真正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薛明霞.网络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协作学习的研究[J].手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20l0(08).

9.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九

摘要 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样,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也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平、正确的价值观的重任。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应成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德育教育;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1-0065-0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突出了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这一教学目标,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渗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落实教学改革目标,塑造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除了在教授学生具体的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素养的目标之外,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品质,在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形成正确权利义务观念,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履行各项社会义务,具备优良的社会责任感。

抵制各种诱惑,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的传播更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互联网上的暴力、色情、个人隐私等一些不良内容容易影响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

因此,在日常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在传授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周围的各种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责任意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在学校的机房完成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操作计算机,在选定计算机座位的时候应该事先按照教师安排好的座位进行对号入座,而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选择,经过多次的重复,学生逐渐养成了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上课之前、下课之后计算机机房的一些必要的整理工作,如室内卫生、关闭用电设备及门窗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完成,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化技术教学,突出强调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在学生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主动地探究未知领域的知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的特点,确定各种学习主题,最大程度地创设各种适合中学生特点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具体的任务有意识的学习、探究,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养成,将会促使学生学会终身学习,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知识更新的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其意义是深远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是否具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能力。目前,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从小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呵护,在很大程度上缺少与别人的沟通合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置一些团队合作的问题,使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小组合作来完成。通过合作,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了解,最大程度上汲取别人的优点,使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小组合作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能使部分在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挖掘自身优势,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可以利用的素材,来实现学生情感上的升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只要教师加以留意,这种资源随处可见。例如,在讲授EXCEL时,教师可以根据表格里提供的各种数据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可以这样设置: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下面是我们的小记者通过调查得出的一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着深圳经济发展的各种信息,下面我们通过EXCEL表格,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项的平均值、对数据进行排序、制作相关的图标来实现对深圳经济发展更直观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学生除了掌握EXCEL的数据处理的方法,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增强了爱国热情,实现了情感教育的升华。延伸信息技术教育课堂,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清醒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采用各种方法来实现德育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渗透。充分利用各种课内、课外资源实现德育教育的效果。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逐渐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笔者在讲授完EXCEL的使用以后,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每个学生去采集自己家庭近三个月的家庭消费支出情况,这些支出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并制作成图标的形式。这一生活化的问题,既能使学生关心自己的家庭变化,同时也能使学生看到家庭收入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综上,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延伸课堂教学,实现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0.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十

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谌德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运用

摘要: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作为学科教师,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本文就从我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出发,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教育领域中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师一味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老套路,许多教师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中推广和应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他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系列学科教学课件,在课堂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而地理是这门学科,它反映的是千姿百态的地理风貌,变幻莫测的自然奥秘,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教师用动画显示

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地理教学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出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断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由风搬运而来的(即“风成说”)。从而学生也提高了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态特征、人文特点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现代教学媒体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因而,新教材中大量活动内容成了一大亮点,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学生探索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初步形成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如七年级上学期,在教学“地震火山带”时,同学们会联想到“5·12”汶川8.0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学们纷纷上网查寻资料,了解到这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地区、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如何预防地震等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上网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真正学习到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我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节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使得师生互动。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介绍黄土高原三大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边指图边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点看法。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提供了更多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这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就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

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成败,取决于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是否能取得教学实效。实效性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科教学的归宿。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是辅助性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切忌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这样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和画蛇添足之嫌。突出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围绕“实效”,慎用媒体,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以教学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扩大课堂容量,杜绝用多媒体代替讲义和小黑板。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就在此。教育技术改革与实践成功与否的标志,最终还应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无论何时都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水平作文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控制学习,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三、不能忽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因多媒体的存在而放弃课堂。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就从传统课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技能的指导者,也就是由讲解员变成了导航员,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搜集学习信息,从而将演讲式的教学过程转向讨论式、推导式的教学过程。这方面我采取在学生视听之前或之后,教师或提出问题,激励探索;或开启思路,提出方法;或强化要点引起注意等,使措施得以落实。第四、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要注意其合理性。多媒体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关键还在于教师开发、利用的教学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与教学内容相适宜,课件出现的时机是否适时、恰当。如果设计过于繁杂,画面过于华丽,出现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事倍功半。所以开发和运用教学软件时,一方面应注意简洁明快,注重实效性、辅助性。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软件出现的最好时机,要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依据,在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时出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随时都可能有创意灵感产生,把那些繁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直观易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快乐、牢固的效果。这种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信息教研周刊》 2011年第10期

[2]《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11.浅谈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学科;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48-0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中广大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初中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对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变化由静变为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兴趣一产生,就会自觉的、积极的去接近它。而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且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卢姆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能力

经常在化学教学中使用的讲授法与演示实验相比,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会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视觉听觉及想象的空间,为他们的自由探索、大胆尝试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可以利用信息的加工处理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学习。如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与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比的方式,会使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它们的不同之处。化学实验现象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极大的好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好奇能形象、准确的加以解释,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地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增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识。学生仔细地观察化学实验,他们就会在“好奇”中得到更多的有用的东西,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更加自觉地进行观察。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种探究性的、以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为主的学科。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基础,“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载体,而教师通过“问题”进行设计信息技术课件、动画等形式,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地产生学习的需求。因此,恰当的化学“问题”与信息技术手段结合,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信息技术能更直观地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从而能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比如,通过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历史上比较严重的污染事件的严重后果;通过模拟,想象到气候变暖对全球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样,学生学习就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信息技术的动画手段能使化学教学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清晰化,使学生困惑的问题明朗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基本概念及变化规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而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只是单一地通过讲解来使学生理解知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感兴趣,也很难理解,即便是记住了,也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能彻底理解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化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搭桥铺路,让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化学概念、规律和法则。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把抽象变形象,不仅学生爱看,而且容易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借助多媒体,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知识,同时,揭示化学知识的本质规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其课堂效果事半功倍。这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种教学过程注入了新型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与实验相结合促进课堂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能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等。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好多媒体,就可以一改往日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崔静.中学化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M〕.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27

12.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十二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内容的单调乏味变成生动有趣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化学的兴趣至关重要,将影响整个化学学习的过程和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化学实验成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武器。然而,基于教学设备和教学时间等的限制,学生对实验的接触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演示,更多的时间仍是传统的说教。这就使化学教学出现了“有实验学生兴趣高涨,无实验学生兴趣黯然”的现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课堂教学的手段变得丰富多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运用电视、电影、录像剪辑、动画制作、投影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段将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将单调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真实有形的素材情境,并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好奇心,思维方式上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带着丰厚的兴趣学习。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挖掘教材中的娱乐元素,将静态的场景变成动态

1. 巧用漫画形象幽默的教材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号,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巧用漫画,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深刻的问题简单化,对人的认知活动有调节和支配的作用,便于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漫画,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起到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

漫画诙谐幽默,富于哲理。运用漫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还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拓宽思路,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制作动画直观生动的教材

动画教学是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必然的产物。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所在,利用动画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分子、原子的教学历来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非常棘手的内容。概念抽象难懂,学生认知薄弱,直观教具缺乏,教学形式单一。凭空讲解,既费时,又费力,效果不佳,重难点不易突破。运用Flash制作分子、原子、分子分解、原子结合等动画,并生动形象地投影出来,直观性强,学生易理解,接受快。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举出大量的事例,将分子的构成、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同时也认识到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样,不仅深刻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还为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人物卡通画知识个性化的教材

以前,知识属于纯粹的理论,只有一些生硬的文字,无情的数据,冷漠的表格,满满的篇幅,与生活中的人物没有任何联系,更谈不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现代信息技术能将知识人物化,个性化,更具有人情味,更符合学生心理需求。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以漫画、动画、录相、投影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把语言难以描述的问题、晦涩难懂的内容轻松感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生活中的素材,将课堂外的变成课堂内的

化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能将生活中的化学场景搬到课堂教学中来,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现在,教参后面配有现成的教学光盘,市场上有专门的化学教学软件,里面收集、制作了大量的教学素材情境和教学实践活动。如空气中各气体的作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酸碱盐、金属和金属材料等内容,除了课堂教学中采用大量的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外,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舞台。利用教参配套的情境素材和教学实例的光盘,以电视、录像或投影为载体,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将课堂外的生活情景大容量地搬进课堂,使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轻松获取知识。这种以电视、录像为线索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感知学习信息,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获得明确的学习目标,更准确地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加之电教媒体特有的形、声、色等多种功能的有机统一,延长了学生注意力,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学习状态,将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

教是为了不教。信息时代的教育最终必将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状态下的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展示知识的空间是一块容量有限且擦去后无法再现的黑板。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教学时间内,教师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将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说教、板书等简单低效劳动上,往往教师“神采飞扬”“滔滔不绝”,学生“兴趣索然”“昏昏欲睡”,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撑,使我们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多角度的刺激,这就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广阔而真实的学习舞台。现在,教师可以综合利用方方面面的信息,将大容量的教学信息预置在计算机内,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行随时调用、反复调用、任意切换,轻松获取。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的信息平台,学生们对其很着迷。利用网络,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而主动去获取新知识,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健康的综合发展。

在互联网的信息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只要你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具备获取信息的工具,每个人都可以是学习的高手,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网络的真正乐趣。网络技术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由,为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展开自由飞翔的翅膀。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最为理想的环境,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正是“催化作用”的具体体现。

1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十三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天长市炳辉中学

周风云

摘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数字技术重现物理实景、应用软件和互联网的使用等方式,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出色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开拓了师生的研究视野,促进了师生的创新意识,真正实现了“格物致知、悟物穷理、信息引领、改革创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有效应用

一、物理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大格局

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声、光、热、电、力的现象,揭示其规律,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一门学科,这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最合适的用武之地。众所周知,近年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有效手段,它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物理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融合,达到整体优化,以高效实现课程目标。

(一)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关系密切。

在中学各科课程中,物理应该算是与信息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信息技术的前提是各种设备,而信息技术的硬件设备都是在建立在物理学发展基础上的。物理学是自然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技术和工程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倘若没有物理学的发展进步,是无从谈起什么设备的,更不要奢望所谓的信息技术了。在许多高校,物理学和信息技术是作为同一个专业设置的,这一点我们从基层中学的分工现状也能看出:许多中学的信息中心(或称“电教中心”、“数字校园建设办公室”)的负责人、管理人员,以物理教师兼职或转任居多。物理学为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进步做出了尤其重要的巨大贡献,从某种角度讲,物理课也理当从信息技术的进步中获益。

(二)物理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多样。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

借助于网络技术,利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虚拟实验室操作,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电学实验课时,通常会告诉学生,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错、电压表不能超过量程、电池组不能短路等,并且很多实验限制学生自己操作,这些规定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益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网络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开放性操作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了虚拟世界的真实体验。组织学生在网络技术环境中进行多媒体实验操作,通过网上人机对话,学生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在网上畅游,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共同获取新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自主观察模拟实验,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习成果和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模拟实验、观察实验,并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的能力,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提高对问题的发现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三)突破难点,拓展思维,扩大师生知识层面

信息高速时代,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多元化知识库、资源库、信息库,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逐渐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动、针对性强等特点它们很多能够提供在线同步教学、课堂教案、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借助于网络论坛、校讯通、QQ群,可以实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从而实现知识信息的交流共享。

14.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十四

郏县新世纪小学牛世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也悄然走进了课堂,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较好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青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倡导新理念、新思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了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过去思想品德课上“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打天下”的语言说教式的教学模式,把道德行为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了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兴趣、思维。为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推动思想品德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呈现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下面笔者就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并结合自己的思品课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音乐导入,开端激趣。

上思想品德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教学人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我的朋友圈》中《朋友挨个数》一框时,上课伊始,我播放了周华健的歌曲《朋友》的Flash,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的跟着吟唱,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欣赏完之后,我不失时机的提问“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吗?”“你了解自己的人际关系吗?„„”这种视听结合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兴趣盎然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2、形象欣赏,讨论激趣。

《思想品德》课程追求的品德教育,不是追求德育或道德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因此,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教学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男女有别》中《我们的交往很正常》一框时,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些学生很熟悉的异性交往不正确方面的情景和材料,欣赏完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谈情境中异性交往的是与非,最后讨论出了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多媒体展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

1、联系社会生活。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讲人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手足情深》中《五十六朵花》一框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感受到了我国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这个泱泱中华大国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时政背景。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时政联系比较紧密,为此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可联系当前的时政背景材料进行教学。如本人在上人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飞天梦想》中《神舟五号》一框时,如果讲神舟五号就显得有点过时,不能体现与时俱进,为此我就在网上下载了神八飞天的视频材料,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感受。

3、联系现实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我在教学时政热点科学发展观时,学生对这个概念不是很理解,于是本人就联系现实生活,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材料,这个视频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某地招商引资,引进了许多企业,于是乎经济大干快上。但是这些企业都没有上环保设备,最后导致该地大气和水污染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最后企业不得已,只得投巨资安装环保设备,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例子。学生通过观看这个材料后,教师再联系郧西的环保实际加以适当讲解,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如果没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辅助,学生是不会理解的这么快的。

4、联系时事热点。

思品教学不可能不联系时事热点,为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和情感教育,如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我都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视频材料,通过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受到形象直观的情感、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运用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使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朋友,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课件制作科学美观,符合学生感知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的制作的PowerPoint本身素材很不错,但在制作时忽视了色彩搭配,字显得过小,严重影响了教学较果。为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课件制作中,要坚持科学美观,要注意课堂结构,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讲究美学,注意色彩对比,特别是文字呈现要醒目,易辨认,注意背景色,冷暖色适宜,字特别是不能过小,但也不能过大,若过小,学生远距离看不清;若过大,使媒体板面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在媒体“板书”(不是黑板板书)设计方面也应着重体现四点:一是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给学生以较好的视觉感受;四是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的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5.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十五

现在大部分的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又显得枯燥无味, 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反观游戏, 学生都是那么迷恋, 尤其是网络游戏, 它对于学生甚至是成人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 人们能废寝忘食地沉迷于游戏世界之中, 不管多复杂的游戏规则都能兢兢业业地去学习, 而在课堂学习中这种努力探究、刻苦钻研的精神却很少存在,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让我不禁去思考能不能借鉴游戏的模式去完善我们的课堂, 把游戏带入课堂, 努力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游戏时代的学生习惯于在游戏中自我探索、总结经验;习惯犯了错可以重来;习惯与团队合作;不喜欢被人指示如何做。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增强现代信息意识, 掌握收集、处理、应用、传递及评价现代信息的方法, 技术性很强且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休憩相关的学科, 在其教学中融入同样与多媒体技术密不可分的游戏, 这本身就是对寓教于乐, 把游戏娱乐功能与信息技术教育相融合的最好诠释。

一、游戏导入, 刺激想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而计算机的知识繁多, 不易于理解掌握, 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反而会觉得枯燥无味, 相反如果能用有趣的游戏导入, 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

例如, 在教授Power Point超级链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超级链接做一个“走迷宫”的小游戏:学生利用鼠标走出迷宫并且不能触碰障碍物, 如果碰到了障碍物就会触发链接, 页面就会自动链接到失败页面, 学生重新游戏。学生在完成这个游戏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也去制作这样的游戏。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游戏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 制作这个游戏需要几个页面?第二, 每张幻灯片上需要安排什么内容?第三, 在这个游戏中迷宫由什么组成的?设置的动作是什么样的?触发的方式是什么?第四, 每张幻灯片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联系?这四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超级链接的载体组成、链接方式、链接目标等。

二、游戏练习, 掌握知识,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的硬件设备等原因并不能使每个学生完全地投入到一些课程的实施中。例如, 在计算机硬件组成这个章节时, 我们一般是用一台计算机作为演示, 展示它的各个部分, 再依次传递下去认识各个部分的名称, 虽说学生也能了解到各个硬件的名称但是由于可以拆开的计算机数量有限, 所以学生对于各个硬件部分并不能真正认识, 此时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Flash小游戏——电脑组装:第一关要求把分开放置的计算机硬件图片与名称连接起来, 如果错误就重新游戏, 成功就进入下一关电脑组装, 把主机的各个部分成功放置到正确的位置则为过关。学生通过Flash游戏虚拟地进行电脑组装, 虽说不能真切地触碰到电脑零部件但是相比以前教师展示、学生观察的教学模式而言, 学生知识是否掌握则能通过这样的游戏得到检测。

三、游戏竞赛, 小组合作, 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学习方式, 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同样需要用合适的方式促进小组合作。例如, 当学生对课程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后,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学习竞赛, 把全班分成几组, 利用PowerPoint自定义动画, 设计几个关卡, 每下一个关卡在难度上都是递增的, 每个关卡包含10个计算机基础知识, 都是以不同的动画方式出现。小组间相互考计算机知识, 在竞赛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其他小组设置障碍的技术从而改进自己小组的内容, 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复习了计算机的一些知识, 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激发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更促进了竞争意识。

四、游戏应用, 自主创新,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任务之一。日常的很多游戏都是用艺术的手段创造出一个个虚拟的奇幻世界, 游戏者在游戏中依据规则运用他们生活中的经验、知识以及想象力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如果在教学中学生也能发散自己的思维, 自主创新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成功的。

例如, 在学习Flash动画的时候, 学生已经能掌握补间动画、引导层动画以及遮罩层动画之后,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完成流星雨、放大镜、变脸、隐身等小游戏, 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和深化, 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16.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利用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整合体会

[中图分类号]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86

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在素质教育改革已全面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必须。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化学学科教育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从2011年9月开始,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笔者仅就我校开展高效合作课堂探索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作用、现状、对策等方面,谈一谈自身的几点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课堂教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关注学生成长的生理特征,因此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化学学科的教学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皆备,多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使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震撼力,能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既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又增加学习的兴趣,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微观化学具体形象化。譬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时,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炼铁厂车间生产的片段,有生铁冶炼、细铁丝的燃烧、铁管生锈过程、木炭的燃烧、树木的光合作用等特写的画面。对于微观的化学世界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师生在合作课堂中能直观形象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对物质变化的本质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课堂的教学更加真实、生动、具体,让学生在兴奋状态下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第三,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增强化学演示实验的可控性。如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太快,瞬间完成,学生根本来不及观察,对反应过程更是无法看清,也就无从做出分析和判断。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即可将这些化学变化逐步分解,人为地模拟控制物质变化的快慢和进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仔细观察、思考。在信息技术的配合下,教师的教学掌控度、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不断提高。

第四,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遵循教师的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制作课堂课件时,可以技术性地穿插重点知识,有效地解决一些知识难点,还可以加大合作课堂的教学信息量、训练量、思维量,从而达到合作课堂教学的高效益、高效率。

第五,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和学生仅仅通过45分钟的探讨难以完成学习上质的飞跃。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或在家里、或在宿舍、或在教室详细地浏览到各种各样的优质课件。在学习、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众所周知,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不到三分之一,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可达四分之一,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能使记忆的知识达三分之二。多感官同时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并获取知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计算机能非常直观地、多方面地提供学习经验,这可以使一个年轻人在大约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用传统教学方式需几年才可达到的水平。正因为信息技术整合的化学教学具有这些作用,它在高效合作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开展、加强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工作非常重要且必要。

二、我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困难

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各级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学校在计算机设备的配备上已迈出可喜的步伐,从无到有建立起计算机实验室,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部分教师也偶有短期培训的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起步晚、发展慢、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原因之一:现有的化学课堂教学课件不精,主要靠教师自己制作课件,难以满足在合作课堂教学中的要求。原因之二:现阶段我校多媒体教室数量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在合作课堂教学中的需要。全校40个教学班只有2间多媒体教室,再加上有时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会议等活动占用场地,其他教师公开课、研讨课也用到多媒体教室,化学教师真正能使用的时间少之又少。

目前,我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资金短缺和设备配备远远不足,很难对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化学教师也无法正常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

2.化学教研组集中研究时间少,多数教研活动都为

“单兵作战”“各自为政”,交流探讨时间难以得到保障。

3.我校化学教师在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上水平不高,不熟悉课件制作流程。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因为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化学教学中的设想而焦虑不安,而掌握课件制作的人员却又不太了解化学教学的手段,很难制作出令人满意的课件,这就使课件设计与教学目标相脱节,也使得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的策略

根据我校的目前状况,若要全面推行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教学,就要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化学教师等高度重视,共同创建出一个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物质基础条件。

首先,教学设备要实现现代化。上级部门要尽可能地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更新、升级现有的电教设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就要有良好的电教设备作基础。而学校不是生产单位,只有依靠政府部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才能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其次,化学教师技能要实现现代化。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化学教师进行课堂课件制作的培训,提高师资技术水平。要使信息技术在化学合作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就要制作出大量优质的化学教学课件;要制作出优质的化学教学课件,就必须经常对化学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知识的培训。让化学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化学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化学教学课件的制作技术,熟练设计出实用的课件,把合作课堂的需要更高效地表现出来。

再次,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优化、共享,使化学课堂课件实现现代化。从目前情况看,化学教师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教研组无法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课堂课件的集体研究,制作化学课堂课件则显得势单力薄,难成气候。更有甚者,直接全盘使用他人的课件进行授课,授完课或作短暂的交头接耳,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去深入交流探讨,更谈不上合作。在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将化学教师组织好、协调好,就要求学校领导强化管理,建立起全校的课堂课件研究的信息交流平台,每两周开展一次交流与探讨活动,解决、分享整合化学教学中的困惑、心得,共享化学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只有政府部门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教学的指导,学校领导强化教育管理,化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技能,齐心协力,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化学课堂教学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关于正能量句子励志下一篇:有你陪伴真好初中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