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学做人

2025-01-31

读论语学做人(共10篇)

1.读论语学做人 篇一

读论语学做人 作文 500字 陈琳

小学生作文:读论语有感 600字 小学生作文:读论语,学做人 700字 小学生作文:《读论语有感》 700字

小学生作文:三省吾身(读论语有感)700字 初中作文:读论语后感 800字 小学生作文:感悟做人 1000字 初中作文:做人要有平常心 600字 小学生作文:做人要做一个好人 400字 小学生作文:学会感激——学会做人 300字 小学生作文:写字与做人 400字 小学生作文:做人的秘诀 600字

小学生作文《读论语学做人》约500字左右,作者陈琳,请您欣赏。公文易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评论本作文读论语学做人——“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六合区马集镇中心小学 五(2)陈琳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意思是说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的错了。自古以来,人类最不可避免的就是犯错,而最害怕的却是承认错误,最悲哀的是不知错,可最糟糕的是知错而不改过。伟人也有出错的时候,但世界上没有不可原谅的错误,只要你肯承认错误,你的过错就减轻了一点;只要你意识到那是错误,那你所犯的错误便减轻一半;若你还知道去改正,并以行动去证明你在改正所犯的错误,你的错误即可原谅。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人为镜”。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忠言逆耳却利于行,“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让我们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吧。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只有做到过而且能改正,才能让生活更有意义,让生命更有价值。“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让我们小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反省自己,多检讨自己,乐于听忠言,善于讲真话,知错能改,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指导老师:范如刚2008、7、23 读论语学做人 陈琳 500字

>> 不是您想要的?去 小学生作文 浏览更多作文。

2.《论语》第四讲做人之道 篇二

大家读《论语》里面经常出现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君子是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做人要做君子。“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做人始自于人格与内心。内心完善来自于自我修养,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风度。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如何做人主要靠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做“好”人。这正是我们现代人做人的起点。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论语·里仁·4.23》。约,约束、收敛、不放纵。着实,不浮泛。凡谨言慎行皆是约。鲜,少也。人能以约自守,则所失自少矣。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能说。不该做的事情,一件也不能做。如果真能够这样,犯错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虽然说不要怕犯错,以免由于害怕犯错而什么都不敢做,反而失去尝试的机会,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但是尽量减少犯错,仍然十分必要。减少错误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莫过于谨言慎行,时时自我节制、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言行。大部分人都克制不了自己,往往一时兴起,便脱口而出,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的人,错误必然很多。自爱自重的人,知道自律的重要性。用心克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一来,错误自然大幅度减少。最好的办法,仍然是想妥当了才说,想妥当了再做。谨慎小心,时时约束自己的言行,当然最为妥当。养成自我约束的自律习惯。不放纵自己,不吹嘘自己。不让自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以免闯祸。孔子对人宽厚,不重表面形式上的输赢,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的标准的高低,明知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有这样一个故事,颜回有一次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人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

了。”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那人说:“我把脑袋给你。你错了怎么办?”颜回说:“我把帽子输给你。”两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把。”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老糊涂了,只好把帽子摘下,那人高兴地走了。后来孔子告诉颜回:“说你输了,只是量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跪在孔子的面前说:“老师重大义而轻是非,学生惭愧万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15.15》” 孔子说:“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就不会招人怨恨了。”躬就是反躬自问,自厚并不是对自己厚道,而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于别人错了的,责备人家时,不要像对自己那么严肃。这样处世做人,对上级也好,对同事也好,对部下也好,怨恨就少了。这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精神。凡事多作自我批评,这既是儒者的反躬自省功夫,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倡导的思想修养。这样一来,怨恨也就随之而起了。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孔子才语重心长地教诲我们,要我们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这样来减少怨恨,造成一个宽松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大家看,孔子告诉我们的做人标准,不是苛责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时间、精力,用来“苛责”内心。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想问题。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1.16》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于我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我不了解别人,则不知道别人的是非邪正,不能亲近好人,远离坏人,这倒是值得忧虑的。当然,说是这么说,要真正做到却是不容易。几天前读了一篇题为《请客》故事。故事说小羊请小狗吃饭,小羊准备了许多鲜嫩的青草给小狗,小狗看着一桌

3.读论语有感(论语与修身) 篇三

读论语有感

虽然读过很多遍论语,但其中的为人处事的人生哲学仍然让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论语中雍也第六中的一条“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来谈谈我的感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这才是君子。”

“文质彬彬”是一种中和之美,它几乎可以涵盖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层面。下面我就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从人的性格方面来看,有的人直率粗犷,说话直来直去,可谓之“质”。这样的人虽然待人坦诚,但是其言语往往过于直率而容易伤人,粗野而不中听。有的人温文尔雅,说话文绉绉的,可谓之“史”。这种人虽然待人温和,但是其言语往往过于修饰而显得虚假。孔子认为,君子的理想人格应是文采与质朴配合得当,既质朴而不粗野,既文雅而不虚假。二者不可偏废。然而有的人认为君子的“质”胜过“文”,甚至认为君子有“质”就够了,不必需要“文”。譬如:“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意思是棘子成说:“君子质朴就够了,还要文采做什么呢?”子贡说“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质朴,质朴如同文采。如果把虎豹和犬羊皮上有文采的毛都拔去,那么虎豹的皮就如同犬羊的皮了。”自贡所说的话,可谓是深得孔子所言“文质彬彬”之旨。

第二,从文学创作方面来看,有的人注重质朴,有的人注重文采;甚至于一个时代的文学也显现出或重质或重文的倾向。譬如:《礼记·表记》:“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意思是虞和夏的质朴,殷和周的文饰,都达到了极致。虽然虞夏也有文饰,但是没有胜过它的质朴;虽然殷周也有质朴,但是没有胜过它的文饰。很显然,孔子是在用文质概念观察一个时代的特征。在孔子看来,虞夏是质胜文的时代,而殷周是文胜质的时代。又譬如:魏徵主编的《隋书》这样总结南朝与北朝文学的异同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则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 1

论语与修身

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南方文学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清绮的风格而偏重于“文”,北方文学从总体上来看呈现出质朴的风格而偏重于“质”。这种有所偏颇的文风都难免其不足,所以魏徵提出他心目中理想的文学风格是“各去所短,合其所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4.学什么要先学做人作文 篇四

周末,我们应邀参加居委会的颁奖大会,会上老主任宣布了“文明之家”的名单,并为大家宣读了评选理由。

“......在这个家里,上有一老,下有一小,老的热心,小的礼貌,一家常住人口虽只有三人,却各自分管着自己的任务,有条不紊!老的勤劳,从早忙到晚,关心邻居;大的工作勤勉,在小区里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就连小不点,小区里的老人孩子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我坐在下面,想着老主任说的话,其实无不围绕着“文明道德”。孩子的姥姥是个典型的勤俭持家的家庭妇女,勤劳,热心,乐于助人都是她的`优点。所以在她的影响下,我虽比不上老太太,但也绝对不铺张浪费,好吃懒做。小家伙嘛,还是在他上学前的一件事让我扭转了他的道德品行。

在我们小区常常有一位双眼失明的拉二胡的残疾人,他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却凭着一双巧手和敏锐的耳朵拉得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曲子,所以我们就暗自称他为“阿炳”!只要我从他身边走过,总会往他面前的小桶里扔个钢镚,钱虽不多,但却表示我对他拉小曲的谢意。

有一天晚上,我带着儿子准备到超市购物,再过红路灯时,我们看到了马路对面的“阿炳”,他自顾自的横行马路,若不是有好心的行人提醒,险些酿成大祸。我正在庆幸着,却听见儿子嘟囔:“晚上交通已经够乱的了,他眼睛瞎了还出来乱跑什么嘛!”

儿子这个始料未及的话语让我愕然了,我突然意识到儿子的道德观念淡薄,不会关心他人和为他人着想。我反思自己:导致这种现状,是我这作父母的教育失职啊!”于是,我开始重视对儿子的“道德教育”。

(一)阅读经典故事

儿子最为享受的就是坐在我膝上,听我声形并茂地朗读故事,所以我就有意地挑选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绘本。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白雪公主》等,这些童话故事让孩子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乐于助人,从故事中悟出真善美的正确道德标准。

(二)言传身教

文明,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凭空说教不如“言传身教”,我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在上下楼时我会主动谦让他人通过,有年纪大的长辈搬抬东西时,我会主动凑上去搭把手......日子久了,儿子开始仿效我,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尊重他人。记得有一次,在楼前的拐弯处,有一个母亲骑着电动车带着孩子,也许是拐的有些急,一不小心摔在了地上,儿子不由分说的连忙跑过去,抱起了小弟弟,那位母亲站起来感激的搂着我的孩子亲了又亲!我很欣慰的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三)“2+3”的育人模式教育

儿子入学了,学校的“2+3”育人模式(2张通行证:学习习惯的优秀+行为习惯的优秀;3张王牌:少年军校+国学经典+特色教育)让我很庆幸选对了学校。学校让孩子们背诵《弟子规》《孝经》等国学经典,目的不就是既要授知识更要育人吗?如今孩子不仅仅对这些国学琅琅上口,还能时时以这些经典约束自己,比如“亲爱我,孝何难”“路遇长,疾趋揖”“长者立,幼勿坐”等等一些礼节。通过学习,儿子已初步意识到了生活中我们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5.读《做事与做人》有感 篇五

《做事必先做人》顾名思义,就是你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人”,简单的两个字,却包含了许多的道理。有首歌曾唱道:“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如何才能写好“人”字呢?

《做事必先做人》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在这些众多的道理中,我觉得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只有做到了诚实信用,才能把人做得堂堂正正。

一个诚实信用的人,可以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前不久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个感人的事情。有一位年轻人,因为生意失败,欠下几十万的债务,更可悲的是年轻人不久后死了,而几十万的债务似乎就成了一张空纸。这位年轻人的父母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们在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中毅然承担了儿子的债务。老俩口没有什么收入,只能平时省吃俭用,靠卖菜,捡废品来一点一点的还债。在替儿子还债的这几年里,老俩口几乎没有吃过肉!几年后,两位老人靠着自己的毅力,终于还清了儿子的所有债务。债主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钱还能要回来。这两位老人替子还债的事迹还登上了“感动中国”,当主持人问到是什么让他们不放弃的时候,这两位老人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啊,多么令人感动的精神啊!一句承诺,一生守护。

生活是公平的,其中也有因为不诚信而付出惨痛代价的。

曾有一位企业家,起初因为自家产品质量好且为人诚实守信,生意做得很红火。但是后来,这家企业因为想赚更多的钱,就在产品的质量上偷工减料。刚开始,这家企业确实是赚了不少的钱,但是慢慢地,产品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消费者便不再购买这些产品了。该公司的业绩一落千丈,最终也只能是倒闭收场。

有的时候,诚信与失信就在一念之间。

有一次,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花盆打破了,那个邻居是出了名的臭脾气,有时候为了一点小事都可以在家门口骂上好几个小时。当时我很紧张,生怕那个邻居出来指责我,我想暂且不理就是了,随口说是调皮的孩子弄得就行了。可是,我转念一想,《做事必先做人》那本书上说: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先学会做人,而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若我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那以后还谈什么干大事呢。我鼓足勇气,敲开了邻居家的门,一五一十地把事情告诉他,并向他诚恳地道歉。那邻居似乎很惊讶,忘了责骂,只是一味地说着没事。我回到家,欣喜若狂,不是因为没有被责骂,而是因为我做到了诚实信用。

6.“悟国学,学做人” 篇六

——古塔区国学教育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石油小学 六年一班 高舒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古塔区“悟国学,学做人”系列主题活动动员大会!

我作为古塔区全体小学生的代表能在这里发言感到非常荣幸。在六年前,我刚刚踏入校门的时候,我的母校石油小学就开展了“经典阅读活动”,使我们非常受益,今天古塔区教育局在全体小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活动,必将使我们受益终生。“悟国学,学做人”活动通过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的诵读及领悟,进行感恩教育、亲情教育、诚信教育,从思想观念上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自身修养,使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有利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我们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为使我们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奠定基础。

我作为一名石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从小父母和师长就教导我们

真正的学习是要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做人比做学问更为重要。而“悟国学”是我“学做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学中的很多内容,出自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生活及其思考,是中国

人的“教子书”,也是中国人的成长史,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古人曾说过:“初入社会学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

家姓》以便日用,读《弟子规》以明义理„„”。国学中不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同时还启发孩子珍惜光阴,求学上进,知荣明耻,恪守孝道。“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则是博爱思想的体现。《弟子规》中的尊老爱幼,《三字经》中的勤奋自立,《论语》中“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精髓„„潜移默化中规范我们的行为,教会我们做人之根本。使我们用国学理念思考和感悟人生!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学国学,学校组织我们利用课余或晨读时间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还采用比赛、汇演、排情景剧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去学习。而且,我们知道,国学学习中,只求强记、不求甚解的传授方式已不足以承担起“国学”复兴的重任。因而,学校没有把它变成一种单调呆板的学习形式,而是赋予了它更时尚的内容---“悟国学”!感悟内涵、感悟情境、感悟情感、感悟心境!

当校园里我们用稚嫩的声音诵读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我们的心也会逆着时光溯源而上,仿佛看到数千年前,夫子育人的场景。同样,从国学中我们体悟到了感恩的美好,领悟到了亲情的真谛,感悟到了诚信的可贵。从国学中,我们学会了要做自强不息的王者!学会了永不放弃、积极进取!学会了坚持不懈、勇于追求!从国学中,我们更学会了如何“做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古塔区以“悟国学,学做人”活动为契机,构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此次活动,充分汲取了传统教育中科学的方法,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相信,通过此次“悟国学,学做人”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使我们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一定会使我们在道德、文化及做人的修养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最后,祝“悟国学,学做人”活动圆满成功!

古塔区全体学生代表

7.学做人要诚信作文 篇七

诚信说起来不难,但要做到诚信却不容易。要坚守对别人的承诺也许很容易,只要按照说好的去做就行了,但若由于种种原因你不能履行承诺时,诚信则成为了一件让人很为难的事,它就变得不容易了。

诚信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行为。你履行了对他人的承诺,不仅表现你有守信的优良品质,更表示,你在尊重别人,同时别人也会尊重你。诚信也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种良方,你若坚守两个人之间的承诺,说到做到,就会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同时也可以得到别人的信任。两人就可以成为知己,而你若不守承诺,失信于朋友,从长远来看,对你的人生是很不利的。

曾经,我有过失信于人的事。本来与朋友约好一起去外出玩耍,但因为妈妈买了一大堆好吃的东西放在家里,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守家。因此我失信了,让那个朋友等了几个小时,而我一直都没有去。因此我失去了这个好朋友。这让我得不偿失,失去了最宝贵的财富。

诚信能够体现一个人、一个集体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一个人在坚守诚信时,旁人能够看出他道德修养的程度。诚信无疑是体现人在修养方面的一面镜子。“有的企业失了诚信的事”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它缺少的就是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丧失的是道德良知,因此诚信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

8.读《做人做事36字诀》有感 篇八

数学组 张月

经过假期一段时间的认真阅读,我发现《做人做事36字诀》一书中,每个字诀都包含着人生的一个方面,同时每个字诀之间又互为统一,互为照应,从中我懂得了很多道理。结合平常的教学工作,我认真领悟了书中的黄金法则,认为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去借鉴的地方。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感想:

1、少批评、多赞美

优秀的老师不会对学生使用赤裸裸批评的办法,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忧虑的心理,也会影响老师的工作效率,阻碍教学灵感的产生。只有沟通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鼓励能够让学生重新找回信心,坚定自我,能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取得不一样的突破。真诚、热心的赞美,才能让学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少说话、多倾听

上帝给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叫我们少说多听,专心听别人讲话。当遇到学生犯错时,首先应该多倾听,然后理智地去处理事情,而不是习惯性的上来就是一通批评、责怪,只有这样才更容易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力。

3、多请教、多积累

“满招损,谦受益”“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年轻人应该多向单位的老教师请教、学习,他们有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多向他们学习可以减少我们走一些弯路。而谦逊是十分重要的品质,在向老教师求教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相信单位的同事也都喜欢谦虚的人。

4、学会换位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看一看,反过来,可以检视自己有什么疏漏。“善解人意”正是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具体表现。我们能够考虑到别人是怎么思考的,别人和我们的矛盾在哪里,找到关键点,才能更好解决工作中的矛盾。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是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何乐而不为?

5、保持积极的态度

工作要充满激情,你才能感染周围的人。别人看到你的积极态度了,才会看到你的上进心。积极的工作态度可以改变你的工作状况,继而改变你的人生。把积极的思想存入大脑,每天夸奖自己一次,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9.读《论语 学而》有感 篇九

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 学记》)

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 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当然,这不是《论语 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

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为何差异如此之大呢?这里,我不得不感叹一下,那些把国学经典当快餐文学读的人了。

曾遇有朋友夸耀自己已读了《史记》《老子》《孟子》《孙子兵法》等等好几本国学经典,自称通其关窍,不过数周。当时,我是甚羡慕的,甚崇拜的,如今回看,不禁讶然,朋友何其才也,于数周间,通其关窍,吾不如也,恐周树人先生亦不如也,真乃国之大才也!

其实写,读《论语 学而》有感,这个题目我是十分羞愧的。在我这篇小文中,切实的说,也就写了《论语 学而》中的两句话,而举证参考了他人之作,取巧也,自身感想又太贫乏,真才实学不多,甚至没有,亦谈了不少题外话,个中因果实是力有不逮也,自身才疏智浅,不自量力矣!疑在有哗众取宠之嫌!似为满足虚荣乎?当真愧不能当,但实在于《论语 学而》有感,故作此文以记之,又无力于作题目,只好姑且妄之。请读者姑且听之,万望见谅。

如有同道者,望能指点一二,吾当应了孔老夫子那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读《做事与做人》有感 篇十

这本书是思想宝库,人生的指南。所选的文章在明晰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性强,发人深思,对于读者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处理人际关系,高效从事工作和学习等方面都有好处。

像本书的第一篇文章《五十年前的梦想》,讲述的是一个英国教师整理旧物时,发现五十年前他所教的学生许的人生愿望,于是他把愿望以书信形式寄给以前的学生,看学生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吗?结果有人实现了,有人没实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让儿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面前!

还有一篇我最喜欢的《珠穆朗玛墓地》,讲述的是登山是这样一种运动:你上山的时候,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在这个行当里惨败者永远比成功的人多,攀越就要冒险,冒险难免挫败。但这种一代接一代不懈追求的勇气和精神,却远比一次短暂的胜利更为永恒!

上一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下一篇:2018教师党员年终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