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2024-07-08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17篇)

1.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一

中班美术优质教案《螃蟹》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学习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画出螃蟹身体并添加出八条腿等螃蟹其他的基本特征,能够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及其简单的生活环境,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优质《螃蟹》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画出螃蟹身体并添加出八条腿等螃蟹其他的基本特征。

2、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3、能够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及其简单的生活环境。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螃蟹范画图。PPT图片2、5米长的白纸上画好海底背景、蜡笔、记号笔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螃蟹的绘画步骤。

活动难点:

画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即两边的四只脚要对称。身体是各种形状的。

活动过程:

一、了解螃蟹的外形特征。

师:今天有位小客人来到我们班做客,它还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来猜猜看到底是谁?

教师读谜面: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打一动物)。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螃蟹)

(我班幼儿对猜谜语有很大的兴趣,因此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角色,提高了幼儿的兴趣,以及对其特征的理解。)

二、教师出示图片螃蟹(图一)。引导幼儿观察。

师:你们看它长的怎么样?(观察螃蟹的身体和它的脚)有几只脚(8只),一边有几只?(4只)每边都有4只,它们是对称的。那螃蟹生活在哪里呢?(海里)你们看:它长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回答)螃蟹有一对大钳子,还有八只脚,螃蟹是横着走路的,(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螃蟹走路的样子)教师:是的,这是一只神气的大螃蟹,今天它把他的朋友们也请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螃蟹长得什么样。

(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下一步做好准备,积累经验)

(出示图片二)

1、幼儿看图片二进行观察讨论,各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发现海底还有形状各异的螃蟹,不仅身体不一样,连脚也不一样,发散幼儿思维,展开想象。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

三、教师范画

1、师:海底里还有好多螃蟹没有来,你们猜猜看,海底里的螃蟹会是怎样的?(幼儿说身体的形状,老师画)接着要画螃蟹的脚,螃蟹有几只脚?是怎么样的(8 只)一边有几只?(4只)你们和老师一起数1、2、3、4,两边的脚是对齐的哦!还有两只大夹子;别忘了(要给他画上两只眼睛)嗯,最后给他添上漂亮的花纹。哦!一只螃蟹宝宝就出现了!

(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示范,知道画螃蟹的基本步骤)

2、他还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找出自己喜欢的红色,给他穿上,先拿起蜡笔宝宝沿着身体内侧涂一圈,(注意不要涂到线的外面)接着在里面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色,这样一件漂亮的衣服就穿好了。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螃蟹宝宝了?请一幼儿上来示范。

四、幼儿绘画

师:那你们还知道海里面还有哪些螃蟹呢?请你把它画下来。

提出绘画要求:

1、请小朋友先想好你的螃蟹身体是什么形状的,8只脚是怎么样的,然后再开始画,要和别的小朋友画的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有八只脚,左边四只,右边四只。(发挥幼儿的想象,有目的的进行创作)

2、幼儿自己绘画,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涂色均匀,不涂到外面。

3、幼儿围在桌子四周在整张长纸上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让幼儿用这种方法作画,这是整堂课的靓点,虽然孩子们站着画,但孩子们乐在其中,画得也很认真,由于孩子们站的方位不同,整幅画上画出来的螃蟹方向也不同,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成功感。各种姿态、各种形状的螃蟹跃然纸上。整幅海底世界里的螃蟹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五、展示作品

师:你们画的螃蟹宝宝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讲讲你们画得是怎么样的螃蟹,它在干什么?

(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体验到用不同的创作方式带来的乐趣。)

教学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朋友对螃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为欣赏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观察的目的,指导他们观察的正确方法,从而准确的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如果能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经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察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本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教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因为幼儿已有经验,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均匀。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扩展阅读:螃蟹属软甲纲,十足目,是甲壳类动物,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二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提问,语言活动,有效性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学中语言活动的重要目的是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而提问则是引导幼儿,展开师幼互动的关键。在语言教学活动《小螃蟹找工作》中,三次教学活动实施下来之后效果真的不一样,特别是活动中的两个问题:1.小螃蟹长大了,它想找一份工作,你能为小螃蟹介绍一份什么工作呢?2.小螃蟹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根据这个本领你可以为小螃蟹介绍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这两个问题都是一个很开放性的问题,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问题。可是问题的提出却出现了不同的效果。

二、情景回忆

第一次活动中提出问题:“小螃蟹长大了,它想找一份工作。你能为小螃蟹介绍一份什么工作呢?”幼儿能根据小螃蟹大钳子的本领来帮助它介绍工作,听了故事之后,小螃蟹利用大钳子找工作这一特点失败了,然后提出:“我们想想小螃蟹它有一个特殊的本领是什么?会吐泡泡的小螃蟹能做什么工作呢?”这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想了想,一开始有孩子提出关于这一本领的相关职业,可是说着说着,又回归到大钳子这一本领,不管教师怎么引导很多幼儿还是围绕着大钳子这一本领进行讨论。

在第二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乐乐班的教师对幼儿进行了活动前经验的丰富。在活动过程中,两个问题的提出顺序是一样的,与第一节教学活动不同的是,问第一个问题有的幼儿就能根据小螃蟹吐泡泡这一本领进行讨论,介绍相关的工作。互动效果明显比第一节教学活动好,在提出第二个问题之后,幼儿出现的反应与第一节教学活动出现的现象是一样的,我在这一环节中也是加以引导,可是还是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

在第三次教学活动中,提出第一个问题之后,幼儿能根据螃蟹的本领来帮它介绍工作,当有幼儿讲到螃蟹吐泡泡的本领的时候,我就重点把他引导出来,延伸下去,这样的互动效果在前面两节活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回答也是出人意料的,他们都是围绕海里的工作来给小螃蟹介绍,在肯定他们的基础上,继续加以追问:陆地上有什么工作是适合它的?在我抛出一个追问之后,幼儿能继续围绕自己的想法展开想象,并以教师的提问继续展开想象,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

三、问题所在

相同的问题通过三个班级不断地尝试出现以上不同的结果。影响这些问题达到预设的效果的问题所在是:1.问题提出的方式、方法。2.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教师给予的回应。这两个因素对于这节活动的互动效果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四、解决的方法

(一)问题提出的方式、方法。

1.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导思性———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从启发激励孩子的思维出发。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使问题具有导思性。

2.教师的提问应具有想象力———提问应设计出能培养幼儿想象力的问题。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做”改为“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孩子的答案就不局限于故事的原文了。

3.教师的提问应具有灵活性———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注意采用各种方式灵活地进行提问。让幼儿更快地理解提问的意图,从而延续对话。

4.教师的提问应具有双向性———常言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提问也是如此。应引导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

5.提问要抓住重点———根据提问重点突出的原则,提问应围绕教学目的和重点来设计,要有针对性。首先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所表达的中心内容,然后针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提问。

(二)幼儿的思考时间与教师的回应。

1.提问后给予幼儿适当的思考时间。每个人都有被人提问的经历,大脑在接收到问题信息后,需要思考组织成语言再表达出来。所以,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是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

2.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回应。

第一,善于接纳幼儿的各种答案,甚至是错误的答案。幼儿的回答不论正确与否,是否在教师的意料之内,其在师幼互动中都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不应把这些答案看做不好的“事故”,而应接纳幼儿的想法,通过幼儿的回答把握其思维路线,并抓住其中有意义的信息调整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

第二,以幼儿的回答为基础继续追问。追问是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通过追问实现了三个功能,一是让幼儿澄清了答案;二是在幼儿已有回答基础上延伸出新信息;三是对活动内容重新组织和导向,使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结语

3.浅析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幼儿园 中班 美术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215-02

近年来,家长对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发生显著提升。在幼儿园中班幼儿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因此,幼儿园应该对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加以重视。

一、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现状

就我国目前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特点:

1.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形式和类型单一

在我国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以水彩画和油画棒绘画为主,教学类型的单一使得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减少,进而对美术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中班美术教学的形式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作品,最后由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由于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教师通常不会精心准备美术课程的内容,这种现象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一定影响,单一的教学形式阻碍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进而对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幼儿作品缺乏多样性

在幼儿园中班的美术作品区,大部分作品都是色块作品,这种作品首先需要用彩笔勾线,然后再用水粉或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涂色。与其他形式的美术作品相比,色块作品限制了中班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作品形式的单一对幼儿美术学习的良性发展产生了限制作用。除此之外,中班幼儿的作品还存在雷同的特点,在同样的题目中,中班幼儿作品的结构和内容较为相似,这种现象不利于幼儿自身创造能力的发挥,降低了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评价不合理

在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对中班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幼儿的心理和生理仍然处于发育状态中,他们更容易受到教师评价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在对中班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常常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只针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的负面评价会对幼儿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引发幼儿对美术教学课堂失去兴趣,影响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二、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为了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故事化

与其他年龄的学生相比,中班幼儿对故事的喜爱程度更深。为了提升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美术教学变得更加故事化,通过故事形式的使用,将中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充分激发出来。对于中班幼儿而言,他们的经验较少,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范画的使用丰富幼儿的眼界,为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提供基础。以“海底世界”的故事化美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变化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当故事讲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海底世界的相关作品创作。教师通过对中班幼儿喜欢故事的特点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情境化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情景化的美术教学可以将他们的创造灵感和想象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在情景化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将不同的情境更加真实的体现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趣味化

对于中班幼儿而言,提升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中班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加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将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相关美术知识的学习。

4.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多样化

传统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形式的单一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应该将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的中班美术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折纸、水粉画以及水墨画等,为了使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可以结合中班幼儿的喜好和学习需求等,适当增加名画欣赏、印染画等内容。

对于中班幼儿而言,美术教学能够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并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我国的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中,幼儿作品形式和种类缺乏多样性、美术教学的形式单一、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不够合理。这些现象对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不良影响,对此,应该通过多样化、故事化、情境化以及趣味化的美术教学,提升中班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幼儿园中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4.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用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画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培养幼儿大胆作画及用色的能力,体验创造和成功带来的乐趣。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PPT课件,笔、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起兴趣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有八条腿,走路横着爬,嘴里还会吐泡泡!是谁呢?(螃蟹)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三、播放ppt

1.出示一个正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正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3.教师小结:将正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并涂上鲜艳的颜色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出示圆形、三角形、梯形,请幼儿讨论如何将这些图形添画成一只螃蟹.5.播放ppt,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知道螃蟹的眼睛、钳子、八条腿可以画成不同的样子。

6.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提醒幼儿画好螃蟹后可用彩色蜡笔添画泡泡,丰富画面。

7.展示幼儿作品,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画的螃蟹。

教学反思:

螃蟹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吃过螃蟹,捉过螃蟹。小朋友对螃蟹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节美术活动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使幼儿能很快的掌握螃蟹的主要特征。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引用猜谜的形式让幼儿猜猜,激起幼儿的兴趣。第二环节让幼儿看一看范画,说一说常见的螃蟹,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对螃蟹的认识,为欣赏下面千奇百怪的螃蟹打好基础。这样让幼儿进一步地了解螃蟹的特征,也为下面的画螃蟹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不常见的海底螃蟹,孩子们缺乏观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给他们观察的目的,指导他们观察的正确方法,从而准确的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中去。

在欣赏这一环节中,我如果能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有关螃蟹的知识经验,那效果就更好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没有让孩子用动作回答大螃蟹走路的姿势,也没有出示大螃蟹实物,让幼儿观察横着爬是什么样的?和幼儿一起学一学大螃蟹走路,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非常高。这个环节没有是比较有缺憾的。

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大螃蟹的形(奇、新、怪),有些幼儿绘画的大螃蟹还有了情节。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幼儿的作品上动态的螃蟹很多(孩子站的方位不同,所以画的螃蟹动态也不同),本活动在细节处理上还是不够,比如身体的和脚的连接。在教师示范画时,没有明确提出大钳子要画大一点,以致于有些幼儿绘画时会将大钳子画得很小,导致比例有些失调。在涂色方面我没有加强指导,因为幼儿已有经验,幼儿颜色涂得比较均匀。从幼儿的作品来看,孩子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作能力,整幅画面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画螃蟹》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373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猫》》:中班教案《猫》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美术表达能力,启发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画小猫,并有简单的情节,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猫》教案吧。

5.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五

活动目标:

1、练习同伴合作运动走,发展动作的灵敏度和协调能力。

2、知道螃蟹横着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安全教育:提醒幼儿注意活动安全。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球亮个、场地。

2、音乐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课题: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谜底:螃蟹)

2、引导幼儿回忆,唤起有关螃蟹的已有经验。

螃蟹长得什么样子?它是怎样走路的?请幼儿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

3、鼓励幼儿与同伴自由结合,探索学习螃蟹走路的样子。

4、教师示范讲解螃蟹走路的动作要领。

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或背靠背夹球,两臂侧平举,两手相握,模仿螃蟹横着走。

5、幼儿自由结伴扮演螃蟹,教师或幼儿扮演狐狸捉螃蟹,皮球被打落或自己掉落既被捉住。

螃蟹也可用夹子夹狐狸,阻止狐狸靠近。

6、教师小结:幼儿放松活动。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的流程比较清晰,幼儿也很感兴趣,选材适合中班年龄特点。活动的目标基本都能达到。活动中孩子尝试创编螃蟹横着走,吐泡泡、洗澡等动作时,有点乱,没有考虑到幼儿动起来的参与度强,如果分组进行创编效果可能会好些,最后游戏环节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适当的调整玩法。活动的内容太多,参杂的太多,如果以律动的形式贯穿整节活动会更好也更简单,孩子更容易学。

中班体育优质课教案《捉螃蟹》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744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小兔采蘑菇》含反思》:中班教案《小兔采蘑菇》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体育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练习幼儿平衡、双脚跳、钻、爬、跨跃的动作技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小兔采蘑菇》含反思教案吧。

6.中班美术活动教案《螃蟹》 篇六

1、学习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勾画并添加出螃蟹的基本形状。

2、体会在创作过程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纸、笔、垫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长方形,变成一只螃蟹,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长方形能变成什么?(幼儿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瞧,老师今天带来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幼儿:螃蟹)

2、请幼儿观察并讨论长方形是如何变成螃蟹的。

师:知道我的螃蟹是怎么变出来的吗?(幼儿回答)

3、老师演示电脑课件“画螃蟹”,让幼儿进一步明确长方形变螃蟹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回答将长方形添画出八条腿、两个大钳子和一双大眼睛,就变成了一只螃蟹。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7.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七

一、充分利用材料

幼儿园的多种材料、物品和器材都可以用于中班幼儿的平衡练习。

1.保持材料的平衡。如让幼儿用头 、肩、脚等部位顶沙包。由此类推,让幼儿手持物品锻炼平衡能力。如手持盛满水的水杯保持平衡走, 手拿小型托盘托网球保持平衡走,手拿乒乓球拍托乒乓球保持平衡走等。

2.在器械上保持平衡。幼儿的平衡练习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平衡板的站立练习开始,让幼儿从手脚并用稳定在平衡板上,慢慢到站稳,最后在平衡板上进行晃动、金鸡独立等练习。此类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脚踝关节的力量与稳定性(见照片1)。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创设不同难度的平衡桥,让幼儿练习在行进中保持身体的平衡。如可以用平衡木、梯子、轮胎,或者一张张椅子连接做成静止式平衡桥。当幼儿能够熟练地在静止式平衡桥行走后,就可以指导幼儿练习走摇晃的平衡桥。除了幼儿园大型运动器械中的荡桥, 教师还可在叠高的轮胎上搭建竹梯桥,或拼接平衡板(用三块平衡板拼接较适合中班幼儿,如果平衡板过多会使幼儿感到害怕而不敢走)供幼儿练习。

3.利用器材移动身体。如踩高跷游戏是很好的平衡练习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玩高跷的场地来提高幼儿平衡练习的难度,如在软软的地垫上踩高跷;用梯子作为障碍物,踩高跷跨过梯子等。在空旷的场地上,教师可以指导中班幼儿趴在滑板上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也可以利用斜坡开展俯冲滑滑板的游戏。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开展轮滑活动。

二、充分利用场地

我们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幼儿园里的各种场地组织幼儿的平衡练习活动。如我们幼儿园北面有一片小树林,我们常常组织中班幼儿在小树之间穿来穿去、绕来绕去,孩子们别提有多喜欢,有效地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觉。我们还借助幼儿园不同场地的特点,组织不同难度水平的平衡练习活动。如走平整跑道的跑道线难度较低,走沙池边和花坛边由砖砌成的护栏(见照片2)就有一定的难度,而走由高低不同轮胎组成的护栏难度就更高了。如果这些护栏是直线式的,平衡练习的难度较小,如果这些护栏是曲线式的,平衡练习的难度就较高。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平衡练习活动时,注意从难度小的开始,随着幼儿平衡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

三、充分利用平地

8.中班美术活动:花裙子 篇八

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女孩子特别爱漂亮,每天来幼儿园都会小聚在一起讨论自己的裙子,有的女孩还在区域活动时饶有兴趣地设计裙子。既然孩子有这方面的需求,再加上他们在小班时已掌握了简单的拓印方法,我设计了“花裙子”印章画活动,针对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利用身边各种材料进行拓印创作,给孩子们一个创作的空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创作的灵感,感受印章画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一组圆点的排列造型,感受圆点的不段变化带来的不同美感。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大小圆点,并自由组合装饰出裙子上的不同花纹。

3.能以积极快乐的情绪主动参加活动,体验印章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各种大小圆点的材料(铅笔、饮料瓶盖等),蓝色卡纸设计的不同造型的裙子(人手一份)、白色水粉颜料、盘子、KT版。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印章画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一组圆点的造型,感受圆点的变化美

(一)出示课件PPT(蓝色底上一排白色圆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看到了什么?看看小圆点们在干什么?(排成了一条直线)

小圆点们除了能排成直线,还能排成什么样的线条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出示课件PPT,让幼儿欣赏圆点排成的不同造型。

师:孩子们说了那么多,我们来看看小圆点们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1.欣赏小圆点排成的线条造型。

总结:看,小圆点们真的变成了你们说的弧线、斜线、波浪线。其实小圆点还会变化呢!

2.欣赏小圆点排成的形状造型。

现在小圆点又要变了,变出了好看的形状,一起看。(出示课件)

(幼儿通过欣赏知道圆点可以变出线条,变出各种形状)

二、欣赏由圆点装饰的图案,感受圆点组合画的美

(一)出示老师设计的花裙子印章画(欣赏作品),PPT课件

1.师:今天不光小圆点来了,还有许多的大圆点也来了,他们组合在一起,给一件东西进行了装饰,让它变得很漂亮了呢!

师:看,他们是怎样排的?(外面的是大圆点,里面的是小圆点)

组成了什么图案?(三角形)

总结:大圆点排在外面,小圆点排在里面,组成了一大一小两个三角形图案。

我们接着看大圆点小圆点组合起来又将变出什么?(花)

2.师:这回圆点又是怎样排列的?(大圆点做花心,小圆点排列成花瓣)

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小圆点可以组成很多好看的图案。

(二)整体欣赏花裙子的图案

1.师:大小圆点组合了这么好看的图案,是给谁装饰的呢?(揭晓答案)

总结:原来是裙子上的花纹呀。大大小小的圆点把裙子装扮得多么美丽。

2.师:大小圆点除了组成好看的花纹,他们还在裙子的哪里出现了呢?

总结:“原来啊,大小圆点还装饰了衣领、袖口、裙边。”

(老师范样)

3.师:圆点真神奇。如果请你来设计裙子,你会在上面用大小圆点变出什么图案?

(激发幼儿想象力,让其大胆回答)

三、尝试创作花裙子印章画

1.介绍材料。

师:老师已经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条裙子,可是今天的装饰方法有点不一样。我们要用印章的方法,请这些材料工具和白颜料来帮忙画小圆点。待会你们先仔细想想,这些铅笔、瓶盖怎么变成大小圆点?再请你选择一个圆点沾上白颜料,印在裙子上,用大小不同的圆点组成一个好看的图案。(老师可简单示范)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提醒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圆点在裙边,袖口进行装饰。

四、展示和欣赏作品

把幼儿作品贴出来,进行展示。说说你喜欢哪条裙子,为什么?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准备更多的各色颜料和不同颜色的裙子,让幼儿自主玩一玩,用不同的颜色拓印,装饰出更多好看的裙子。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活动内容,又根据孩子们已有的经验进行印章画活动。活动一开始,课件上的小圆点就吸引了孩子,孩子们以前学到的美术知识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引导幼儿观察裙子上的花纹时,我先出示裙子上的局部图案让他们欣赏,再让孩子们猜猜这图案花纹是装饰在什么上面的?在亮出整件裙子的一刹那,孩子们惊喜万分,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在欣赏、观察的过程中,对如何运用大小不同的圆点组合来装饰裙子有了明确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有灵感,教师提供的材料也很丰富,幼儿选择和设计创作空间很大,因此作品各不相同。当我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孩子们都不禁地鼓起掌来。

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充分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整个活动气氛轻松,活动内容层层递进,让幼儿充分体验活动的乐趣,乐在其中。

附:幼儿作品

9.中班韵律活动《捉螃蟹》教案 篇九

一、活动目标

1.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等动作。

2.迁移已有经验,创编螃蟹走路和伸脚动作。在教师体态提示下,根据音乐变化做出与音乐相匹配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和躲藏动作时,知道向左、右两侧看,努力做到身体不碰到同伴。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

经验准备:知道螃蟹的样子及其运动方式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看,这是谁呀? 幼:„„(螃蟹)2.提问

师:你们都认识他啊。那我们来看看,他是什么样子的? 幼:„„(很多脚,有两个大钳子)

师:看,这些都是他的脚,螃蟹有这么多的脚,你们见过他的脚可以怎么动吗? 师:现在你们都是小螃蟹,来伸伸自己的螃蟹脚。

师:嗯,小螃蟹们的脚动得可真灵活。这个好朋友都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它的芦苇丛里玩耍,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二)感受、演绎A段音乐

1.播放A段音乐,幼儿跟随教师听A段音乐,做螃蟹伸脚的动作 师:小螃蟹们,准备好了,我们一起去芦苇丛中玩吧。

师:我们先在芦苇丛中藏好(把小手背到身后藏好,站好),等音乐出来的时候,我们就出来打个招呼【放音乐,第二张PPT】

小螃蟹出来了,藏起来;小螃蟹又出来了,打个招呼。(前奏部分)挥一挥我们的大钳子,换一只(A段第一节—伸出右手摇一摇,背到身后;

反方向一次)

再动动我们的脚,扭一扭;换一边(A段第二节—双手叉腰,右脚跟点地,扭扭屁股,反方向一次)

师:小螃蟹们跳得真好,但是我觉得如果能更整齐一些的话就更好看了。谁来说说看,我们可以怎么做?可以先动哪条腿? 幼:„„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一起试试看。【再次播放A段音乐,组织幼儿整齐做出动作。】 师:果然,这次跳得更好看了!

(三)感受、演绎B段音乐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螃蟹吹泡泡。

师:小螃蟹说,跟你们一起玩啊,真是太高兴了,他很谢谢你们跟他一起跳舞。为了表示感谢,他决定向你们展示一项他的本领。看,他在干嘛? 幼:„„(吹泡泡)

师:真厉害,我们一起来学学看,一起来吹泡泡吧!(双手五指分开,放在嘴边,身体、头部一起从右往左,返回)再来一遍。2.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螃蟹走路。

师:真好玩儿,吹泡泡的本领一下子就被你们学会了。螃蟹说:你们学得真是太快了,那你们能学我走路吗?

师: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谁愿意学一学? 幼:„„(横着走)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双手侧平举,肘关节略弯,五指分开,抖动,脚做碎步向右、向左动)【多试几次】

3.播放B段音乐,幼儿跟随老师听音乐做吹泡泡、螃蟹走路动作。

师:螃蟹的两个本领都被你们学会了,那我们跟着音乐一边吹泡泡一边学螃蟹走路,试试看。【音乐,ppt3】我们吹一吹,走一走,吹一吹,走一走。师:让我们再来一遍好不好?

真是难不倒你们,我们把小螃蟹在芦苇丛里,和我们玩耍的音乐加上,一起来一遍好不好?【放音乐,ppt4,音乐有两遍-前奏ABAB段】

(四)感受、演绎C段音乐 1.引导幼儿创编“挠痒痒”的动作

师:小螃蟹玩着玩着,突然有点痒痒了,想要挠一下。师:你知道小螃蟹是怎么挠痒痒的吗?你们做给我看看。2.引导幼儿从不同方位创编多种螃蟹挠痒痒的动作

师:xxx,你挠了哪里,是怎么挠的?我们一起挠一挠。(提问多个幼儿)师:有这么多地方都可以挠痒痒,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把这些有趣的动作做整齐些吧!幼:…….师:我觉得拍手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可以先拍两下再挠痒痒,你们同意吗? 幼:„„

师:那我们就听着音乐来挠痒痒(前四节动作同A段—动动手、动动脚;A’段挠痒痒)【ppt5】

(五)听音乐,完整演绎

1.播放音乐,完整地做模仿螃蟹的动作。

师:我们今天向这位好朋友学习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跳个螃蟹舞向好朋友表示感谢吧!【ppt6前奏—尾声前】

师:小朋友们,跳得都非常好。小螃蟹可高兴了,想和我们一起再跳一遍。你们愿不愿意呀?

不过老师想请男小朋友和女小朋友比比赛,看一看哪边跳得比较好。先请女小朋友跳一遍。【再次播放音乐,完整表演螃蟹舞。】

(六)倾听并感受尾声音乐 1.引导幼儿倾听尾声音乐

师:螃蟹朋友说,今天和你们这些小螃蟹玩得可真高兴,可是,我现在要回家了。因为这里来了一位捉螃蟹的人,他要把我们这些小螃蟹都抓走。你听捉蟹的人来了。【音乐,ppt7,引导幼儿倾听音乐】

捉蟹人这么坏,害得我们不能和小螃蟹一起玩了。你们敢不敢来捉弄一下这位捉蟹人。幼:„„

10.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十

活动目标

1.能手脚着地侧身爬,发展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2.知道螃蟹横着走,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1.场地上画上若干直线。

2.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利用儿歌带幼儿做准备活动,充分活动身体。

小螃蟹,脾气大;(双手握拳上下挥舞动作及上下跳跃的动作)

不直走,横着爬;(原地踏步,再向一侧移动)

动不动的吐泡泡;(双手握成球状做螃蟹的一对前爪,放在头的两侧同时做蹲起的动作)

伸出两只大爪爪;(双手分别伸出食指和中指做钳子状,做体侧运动)

快快把人夹。(四散跑开,教师做螃蟹妈妈追逐幼儿)

2.引导幼儿探索手脚着地侧爬的动作。

3.进行“小螃蟹赛跑”的游戏。

4.教师以“螃蟹妈妈累了,请你们给妈妈找点水草吃”的游戏情境,要求幼儿朝指定的方向爬,并将找到的水草挂在脖子上,爬回来送给妈妈。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11.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 篇十一

1.分 离 焦 虑 的 概 念 及 意 义

“分离焦 虑”主要 指幼儿和 抚养者分离 时表现出的一 种不安情绪和行为, 是孩子离开母亲或其他抚养者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障碍,属于内化综合征。

陈鹤琴说:“大家都知道, 幼稚园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每个孩子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如果引导不好或严重的话,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生较大影响。焦虑还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这是因长期焦虑造成的。长时间的分离焦虑会严重影响幼儿的生理、心理,焦虑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并且容易诱发抑郁、孤僻、自卑等心理疾病。因此,在发现孩子不良情绪后,应予以科学引导,尽早让孩子摆脱困扰。

2.不 同年 龄 班 中 存在 的 分 离 焦虑 现 象

一般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小班幼儿身上比较常见, 此时幼儿年龄还小,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弱,在长时间与抚养者接触后,对于幼儿园这种大家庭似的生活环境不能适应,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这一方面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无所适从感,强化幼儿的焦虑情绪。每次开学,幼儿园的小班里都会传来阵阵哭声,很多幼儿都抱着家长不让走,这种情形屡见不鲜。

在我园2006年10月份学校组织的为期五个星期的教育实习中,我所在中班幼儿身上也出现分离焦虑。班上一名幼儿每天早上来园都会掉眼泪,找各种理由不让家长离开。幼儿经常性哭闹,不但会对老师及家长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幼儿的生理及心理产生影响。

在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5月18日的实习过程中,我偶尔会在大班幼儿身上发现分离焦虑情况, 如幼儿黄醒阳因生病在家休息了几天没来上学,病好后由爸爸送过来,到了教室门口爸爸要离开的时候,醒阳突然拉着爸爸不想进教室,要跟爸爸回去,说是想妈妈,后来在座位上哭了大半天才在我的多次劝导下停止哭泣。

为什么在这么多年龄段幼儿身上都会出现分离焦虑呢为了找到答案, 我以中班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此次研究。

二、问题的设计

⒈研究对象

南京市一所幼儿园中(2)班两名幼儿。

⒉研究时间

2006年11月13日至2006年12月8日 ;2007年3月1日至200年5月18日。

3.研究 方法

⑴个别观察法:对出现分离焦虑的幼儿,有针对性地观察。

⑵记录法: 将平时观察到的幼儿产生分离焦虑时的情况记录下来。

⑶访谈法:询问带班老师,该幼儿出现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老师是如何引导的,该用什么方法。访问该幼儿家长,该幼儿在家是什么情况,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

⒋研究的预期目标

⑴调查了解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⑵提出解决中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办法。

⑶简析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不同表现及原因。

三、研究内容(过程)

1.调 查 中 班 幼 儿 分 离 焦 虑 的 表 现

观察表明,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反映在痛苦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上, 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方式上。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

2.仔 细 观 察 后 的 结 果 (案 例 )分 析

(1)案例一 :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5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观察者:张静

小乐面带笑容走到身边:“老师早。”

“早 ,小乐。”

转头找爸爸,抓着爸爸的衣角,眼中含泪。

爸爸:“小乐,去玩吧。”

小乐:“我肚子疼。”

爸爸:“一会就好了,去喝点热水,和爸爸再见吧。”

小乐:“我头也疼,脚也有点疼。”哭着抓住爸爸。

老师抱住他,爸爸才离开,持续哭了一个多小时。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3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观察者:张静

小乐和爷爷在门外讲话,眼中带泪地说找手帕,不让爷爷走,带着爷爷到处找,小乐找不到手帕,爷爷说要走,小乐的眼泪就下来,我让小乐的爷爷先走,小乐在我劝说了将近二十分钟后才停止哭泣。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30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小乐%%观察者:张静

今天舞蹈节快要开始时,老师请家长先到门外去,老师要和小朋友讲一些事情,小乐一边哭一边抱着妈妈不让走,好不容易才在老师的劝说下回到自己的位置,中午妈妈要走了,小乐又抱着妈妈哭着不让走,老师挡着小乐,小乐的妈妈才走老师劝了好久,小乐才稍稍停住,小乐和我说想妈妈,要我打电话叫妈妈晚上早点来接。

吃饭时,毛毛指指小乐说:“他哭了。”小乐一边哭一边吃,还呛着了,吃一点吐一点,好久才吃完。

简析:小乐家长对小乐非常娇惯,比较溺爱。小乐由公公婆婆抚养,老人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再加上与父母在一起时间较短,所以家里的大人对小乐几乎是有求必应,大人对孩子却没什么要求。小乐本人很内向、胆小,甚至有点自私、孤僻,比较粘人,不愿意和邻居家的小孩玩;喜欢一个人玩;从不像其他幼儿一样邀请小朋友去家里玩; 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不喜欢与人交往;外出时,喜欢跟在大人身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小乐每天早上都不舍得家人离开。

(2)案例一 :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14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观察者:张静

妈妈说:“甜甜今天刚好了,还是要上幼儿园,跟妈妈再见吧! ”

甜甜声音很小地说:“妈妈,再见! ”

妈妈刚走 了两步 ,又回来说 :“哦 ,宝宝 ,你要记得 多喝水。”

甜甜一听妈妈这么说,又跑出教室门口,抱着妈妈的腿:“妈妈 ,我要你陪 我 ,陪我做完操 再走。”

妈妈说:“来不及了,宝贝,妈妈要走了。”

甜甜听着就大哭起来。

案例二:

观察时间:2006年11月22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在门外大声哭喊,抱着妈妈不让走。老师把甜甜抱住,甜甜用力向门外走,妈妈这时走到一半又折回来,甜甜哭闹得更厉害了,妈妈走后,甜甜慢慢停止了哭闹。

案例三:

观察时间:2006年12月1日%%班级:南师附幼中二班

幼儿姓名:甜甜%%观察者:张静

早上过来抱着妈妈又哭闹起来, 在老师的劝哄下停止了哭闹,并要妈妈早点来接,妈妈答应了,甜甜才安静地回到座位上坐好。

简析:甜甜是这学期新转来的插班生,刚开学时情况还比较好,前一段时间生病后,情绪(早上入园时)一直都不怎么好,加上爸爸妈妈有时走了又回来,调动孩子的情绪,这是造成孩子早上情绪不佳的原因。

⒊形成上述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原因

(1)家长的溺 爱。我对 小乐老师 、保育员及 家长的访 问后得知: 父母、祖辈对幼儿非常宠爱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

(2)家长不恰 当行为的影响。 这些家长 常常送孩子 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搂搂,可谓难分难舍,还有一些家长,当他无法制服孩子时,会不假思索地用“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的话制服孩子,无形之中使孩子对幼儿园蒙上阴影。其实家长不经意的语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 感染幼儿 ,诱发孩子 紧张、忧郁 等不良情 绪的发生与发展。

(3)幼儿自身 因素。幼 儿自身独 立自理能力 欠缺是导 致分离焦虑的又一个原因。而幼儿自身内向的性格是造成焦虑的另一个方面。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太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不愿参与各类活动,这样依恋的情绪情感就更强烈,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偶尔还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社会性焦虑表现得更剧烈。

四、讨论

1.中 班 幼 儿 与 小 班 幼 儿 的 分 离 焦 虑 有 什 么 区 别

根据我的观察, 中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幼儿自小 与父母分 离 , 由爷爷奶奶照顾 , 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很短,对于父母的依恋得不到满足,使幼儿的性格变得内向、胆小,不喜欢与人接触,使幼儿每次去幼儿园与家长分离时都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2)插班生。 由于经历了一学期 的小班生 活 ,对原来集 体已熟悉再加上此时幼儿的适应能力还不是很好, 来到一个陌生的集体,让幼儿一时不能适应,只要老师正确引导,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会好转。

(3)身体不舒 服。幼儿 因为身体 因素变得 比较脆弱 ,会产生一些焦虑情绪,不舍得父母离开。

而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最大原因是对陌生环境的不安全感和不适应,再加上亲人的骤然离开,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会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亲人要把自己丢掉,心中就会产生恐惧感,从而哭闹不休。

表现: 大多数幼儿都会选择以哭闹这种方式消除自己的情绪,引起家长的注意,小班幼儿哭闹的比例较中班多;少数幼儿则会用各种借口拖延时间,留住家长。

⒉如何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

(1)老师方面。像小乐这样的幼儿应与他个别交流、谈心 ,让他学会独立,不要处处依赖家长和老师,要让他学会与其他幼儿相处;甜甜这样的情况应该多关注她的身体状况,培养她与同伴、老师多交流。游戏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游戏中幼儿很容易放松,减轻焦虑感,所以要让幼儿多参与游戏,并且多人游戏能帮助幼儿在无形中锻炼与同伴的相处及语言交流能力。

(2)家长方面 。像小乐这 样的幼儿 应注重培养 他的独立 能力,父母要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以便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和感受,对孩子要多加关注,不要轻易满足幼儿的要求,对孩子不要溺爱。对于甜甜这样的情况,父母应与幼儿经常交流,消除幼儿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帮助幼儿尽快融入新环境。并加强家园联系,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早上送孩子时,送到就走,不要走了又回。

(3)同伴方面 。同伴对 幼儿有很 重要的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指出:同伴是社会化动因,是强化物、范型,能帮助去自我中心并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 同伴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减轻焦虑感。

五、结语

12.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十二

活动要求:

1、学习用手指印画螃蟹的背壳,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再用色笔添画各种动态的螃蟹。

3、结合画面学习讲述情节简单的故事。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红、蓝水粉颜料若干份,笔、幼儿用纸、抹布。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水底动物动作。

(1)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2)教师示范做动作,幼儿观看猜是什么动物。

2、教师出示范画并讲解示范。

(1)结合画面讲述故事内容。

(2)示范用手指蘸颜料,在纸上摁一下,成螃蟹的背壳。

(3)然后用水彩笔添画腿和大钳(鼓励幼儿变换腿和大钳的方向,画出不同动态的螃蟹)。

(4)最后添画。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画出几种不同的形态,启发自编情节,边讲边画,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

(2)提醒幼儿保持桌面、地面和画面的清洁。请幼儿互相欣赏各自的作品,并结合图画自己编故事。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13.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十三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幼儿通过参观农贸市场及爱家乡的谈话,知道了螃蟹是崇明的特产。上周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更加深了幼儿对螃蟹的兴趣。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观察螃蟹外型特征的基础上,用各种材料大胆表现,自由创造做出各种螃蟹,从而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螃蟹的基础上,用各种材料做螃蟹。

2、激发幼儿对做做玩玩的兴趣,培养幼儿大胆表,自由创造。

教学准备:

材料:橡皮泥、彩纸、火柴、剪刀、双面胶、固体胶、橘子皮、瓶盖等废旧物品。

环境:积木搭的蟹塘,内有实物螃蟹,教师用各种材料做的螃蟹

范例:长条纸折螃蟹的步骤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各种材料做螃蟹。

难点:用长条纸根据示范图做蟹。

教学过程:

一、欣赏重现

1、去蟹塘观察

谈谈螃蟹的外型特征,看看还有哪些螃蟹.2、我们一起来做螃蟹,请小朋友讲讲可以用什么做。

3、老师介绍:我用长条纸也做了螃蟹,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做的吗?。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你自己动脑筋,看着步骤图,自己折。

二、联想创作

1、请小朋友自由选择材料做螃蟹。

2、重点观察用长条纸做螃蟹的幼儿。

3、启发幼儿用多种材料有机结合,大胆表现。

三、展现交流

1、让幼儿把自己制作的螃蟹送至蟹塘。

2、给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螃蟹,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14.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初探 篇十四

关键词:中班幼儿,语言能力,语言交往环境,一日活动,家园共育

引言:

3~6岁的幼儿大脑发育迅速, 听觉器官越来越成熟, 发声器官也发育得比较迅速, 因此语言能力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在这个阶段,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最关键的, 如果忽略了, 则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语言发展。因此, 教师应遵循幼儿语言能力的特点, 对其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将以中班幼儿的角度出发, 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特点

中班幼儿一般是在4~5岁, 他们听觉器官和发声器官发育较为迅速, 词汇量也越来越丰富, 可以简单地与人交谈, 独立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可以复述故事, 表达自己的喜好, 喜欢模仿成人说话。但是目前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不完全, 说话语句不连贯, 欠缺逻辑性, 无法了解与表述现象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难以清晰表述复杂的句子, 关联词使用尚处于空白。

二、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现状

虽然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儿互相之间只相差一两岁, 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比如, 大班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交往能力, 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可以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而小班幼儿则只能简单地交流, 处于词汇积累期, 有些幼儿甚至话还没有说全。中班处于大班和小班的过渡阶段, 比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强, 却又不及大班幼儿,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会说很多的词组和句子, 但是在使用上依然不顺畅, 而且中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也十分不均衡。有的孩子语言交往能力强, 爱说爱笑, 有的幼儿却很少与他人交流,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即便是说话也是发音不清晰, 语序颠倒, 语句不完整。因此, 我们要加强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训练, 逐渐使他们学会表达, 更好地表达。

三、如何更好地培养中班幼儿语言能力

1.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 使儿童进入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 因此宽松和谐、充满尊重、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由以上理论可知, 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自由的、宽松的氛围, 鼓励幼儿, 为他们的说话安排一切机会与环境, 从而激起幼儿表达的欲望, 使他们乐于去说, 敢于去说。比如, 我们可以在活动室与幼儿亲切交谈, 鼓励幼儿说, 每天都设定一个有趣的主题让幼儿说, 比如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 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画片, 说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在幼儿说完之后, 老师要点头, 微笑, 鼓掌, 夸奖幼儿说得好, 慢慢打开幼儿的心扉, 使其乐于表达。当然, 我们也可以专门为幼儿开辟交流区、语言区, 来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

2. 运用游戏活动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为“注入式”, 幼儿能机械地背诵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但对作品深度的理解却远远不够, 影响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比如, 我们可以运用游戏活动来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因为幼儿年龄较小 (中班幼儿只有四五岁) , 不喜欢单纯的、无趣的说教, 一味地进行语言活动可能会降低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为此, 我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 来多增设一些游戏活动, 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使幼儿逐渐学会更多的词汇与表达。那么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都有哪些游戏可以运用呢?游戏种类之多是我们无法预估的, 但是只要是可以使幼儿从中积累词汇, 锻炼表达, 我们就可以拿来运用。如中班幼儿的听说游戏《猜莲子》、《顶锅盖》等。在《猜莲子》中, 大家一起念游戏儿歌《种莲子》, 由某一位幼儿“种”莲子。种到某一位幼儿身后, 由这位幼儿描述莲子在哪位小朋友身后, 大家一起猜, 猜对了换下一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需要念儿歌, 需要描述莲子的位置, 这样一来就刺激了幼儿的说话能力。

3. 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应用于方方面面的, 无论是上课时, 游戏时, 还是入园时, 离园时, 或是在路上, 在家里……都离不开语言, 离不开说话。幼儿的语言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教育活动的时间, 而应渗透在每一个时间段, 渗透在每一项活动中, 因为幼儿无论在什么时间 (睡觉时除外) , 无论参与什么活动, 都需要说话。因此, 我们应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语言能力。一日活动包括入园、户外活动、游戏、手工活动、如厕、午饭、午休、离园等一切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 我们都应该挖掘语言教育的机会, 引导幼儿多说。比如, 在入园时, 跟幼儿打招呼, 教会幼儿文明用语, 询问幼儿跟谁来的, 怎样来的, 路上有没有看到班里的小朋友;在户外活动时, 给幼儿讲清规则, 并要求幼儿复述;在手工活动中, 当幼儿画完一幅画或者做完一件剪纸作品、折纸作品时, 询问幼儿:这是什么?为什么画 (或剪、折) 这个?也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所做的手工作品当成一个动画片, 讲述一下主人公有什么样的经历……生活是语言的源泉, 只有丰富的生活, 才能有丰富的语言。在实际的一日活动中, 教师努力挖掘语言素材, 增长幼儿的知识, 引导幼儿多说, 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分析、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 一日活动中要注意丰富幼儿的词汇, 让他们掌握运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学会使用常用副词 (如现在、还、非常等) 和连接词 (和、跟、同等) , 要求幼儿理解词义, 并在一日活动中灵活运用。

4. 利用家园合作增强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 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的。在幼儿园我们时刻注重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训练, 当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要想使其有一个质的飞跃, 还需要幼儿家长接过“接力棒”, 配合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家长只顾着忙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幼儿, 不去与幼儿交谈, 不去引导幼儿说话, 是无法切实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因此, 我们应该多接触家长, 多向家长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 并告知家长幼儿的说话能力, 告知家长幼儿最近在园内所学的内容, 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在家里询问幼儿, 考查幼儿。比如, 六一汇演之后, 我们可以要求幼儿告诉家长自己表演了什么节目, 自己的同学表演了什么节目, 谁演的节目最棒, 最棒的节目叫什么名字等, 然后等家长来园接幼儿的时候, 告知家长今天需要训练的内容, 请家长配合完成。又如, 在训练学生待人接物之后, 我们也可以联系家长为幼儿创造一个真实的交往环境, 请自己的朋友、亲人来家里做客, 让幼儿帮忙招待客人, 训练幼儿如何接待, 如何与客人交谈。这样一来, 幼儿不仅训练了口语能力, 逐渐学会了更多的词汇, 巩固了在幼儿园所学习的内容, 同时也学会了待人接物, 学会了与人沟通, 以礼相待。这样一来, 对幼儿的训练与培养就是真实的、立体的、有效的。当然, 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 可以在幼儿看完之后问他:“这集动画片都有哪些小动物或者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动画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内容?”孩子就会很乐意地将给家长听。当然, 也可以在动画片播出的时候消除电视的声音, 让幼儿只看画面, 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动物或者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都说了些什么, 鼓励孩子大胆地发挥想象。这样一来, 幼儿不仅训练了口语能力, 也发挥了想象, 提升了想象力。在第二天的入园时, 家长可以跟教师交流, 自己孩子都说了些什么话, 哪些话说不好, 这样教师可以继续接过“接力棒”, 在幼儿园有针对性地训练幼儿说不好的那一方面, 从而快速地提高幼儿薄弱的方面,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此外, 我们前文中提到, 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差异比较大,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语言发展特点和运用语言的水平。因此, 在活动中, 教师要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提供宽松自在的环境, 注重个别引导, 实施有差异的语言教育, 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桥梁,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学龄前这个关键期, 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作为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人物, 要引起重视, 关注幼儿的语言水平, 借鉴、学习一些良好的语言教学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和语言活动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幼儿的语言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佳.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途径探析[J].科技信息, 2014, (11) .

[2]李娜.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 2013, (03) .

[3]王瑞.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4) .

[4]李瑞丽.听花开的声音——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3) .

[5]张杰.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10) .

15.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倾听并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动物再生的特殊本领。

2、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尝试仿编“小壁虎”的话。

3、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活动重点:仿编“放心吧,我们都有······”

活动难点:了解动物的再生本领。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螃蟹的奇遇》音乐《螃蟹歌》各种具有再生能力的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问好:和客人老师打招呼,客人老师下午好!

2、导入环节:今天除了客人老师来我们班级,还有一位小客人也来了,你听--《螃蟹歌》是谁来了?(小螃蟹)我们赶快请他出来吧!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螃蟹图片,请幼儿观察特征。

哇,这只小螃蟹可真威武呀,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这是螃蟹(字卡)。

有谁能说一说螃蟹有什么特征呢?(大螯,八条腿,硬壳······)

2、猜测螃蟹断螯原因,引出故事。

今天这只小螃蟹好像有点不太开心,为什呢?(断了一支大螯)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呀?为什么会断了一直大螯呢?(幼儿自由讲述想象)

3、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原来呀是小螃蟹被人捉住关在鱼篓里了,为了逃出去才不小心把自己的大螯给弄断了。小螃蟹非常的伤心,在河边走来走去。

你觉得失去一只大螯的小螃蟹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幼儿自由想象讲述)小螃蟹真的非常的伤心,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只小壁虎,你觉得小壁虎会对小螃蟹说些什呢?(结合壁虎尾巴再生的能力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小壁虎说:“放心吧,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新的大螯来!”那螃蟹最后能长出新的大螯吗?我们来看看没想到过了几天之后,螃蟹真的长出了一只新的大螯,他这才高兴起来。

原来螃蟹和壁虎一样也有再生的本领。

你看螃蟹又在河边神气的爬来爬去了,突然,他看到有东西在泥地里打滚,走近一看,哎呀,原来是一条被铁锹斩成了两段的小蚯蚓。真可怜。

你觉得蚯蚓还能像螃蟹一样长出一条新的蚯蚓吗?

4、完整讲述故事,了解动物的再生。

那到底能不能长成新的蚯蚓呀,哎,这个答案就藏在《螃蟹的奇遇》这个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你就知道了。(教师带动作表情完整讲述故事)好了,故事讲完了,蚯蚓能再生吗?能那他的再生本领和螃蟹,壁虎有什么不一样?原来蚯蚓的再生本领这么强,头和尾都能长出来。

那小螃蟹的再生本领是在哪里?(大螯)当小螃蟹受伤的时候小壁虎是怎样安慰它的呢?(别担心,我们都有再生的`本领,过不了几天你就会长出新的大螯来!)小壁虎和小螃蟹是很好的朋友,那如果小壁虎的尾巴受伤了,你觉得小螃蟹会怎么安慰它呢?

总结:小螃蟹的大螯,蚯蚓的身体,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还可以重新长出来,这些动物的特殊部位断了之后还可以再重新长出来,我们把这样的本领叫做动物的“再生”本领5、观看再生动物的图片,尝试仿编句式“别担心·····”。

除了螃蟹,蚯蚓,壁虎的个别部位可以再生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小动物也有这样的再生本领呢?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动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并猜猜看他们的那些身体部位可以再生并尝试仿编句式“放心吧····”)

总结:我相信你们都已经发现了,动物的世界可真奇妙,小动物们的再生本领会在最危险的时候分散敌人的注意力,保护自己顺利逃脱。

三、活动延伸

1、探究人类再生。

小动物们都有再生功能,并且各不相同,那我们人类有再生能力吗?

(头发,指甲,皮肤,胡子,眉毛血液·····)

2、懂得关爱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那如果我们的器官,四肢失去了会不会再长出来?

(不会)所以我们的身体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活动结束:

16.中班绘画《螃蟹》教案设计 篇十六

1.学习利用各种方法表现螃蟹的主要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螃蟹)

师带上螃蟹头饰:嘿嘿,我是螃蟹爸爸,瞧我长得多神气。今天我把我的孩子也带来了,请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孩子长得什么样。

二、幼儿观察、寻找特征

螃蟹有一个身体、八条腿、两个大钳子,走起路来横着爬。

请你来学学螃蟹走路的样子。(幼儿一起模仿,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三、幼儿操作

出示图片:照相馆里的叔叔给我的孩子拍了许多好看的照片,请你们看。种不同的螃蟹的特征,个别幼儿进行讲述)你们会给我的孩子拍照片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拍的照片最好看。

幼儿自选分组操作,教师进行指导,要求幼儿尽量表现出螃蟹的主要特征,同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四、结束活动

17.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螃蟹》 篇十七

关键词:范画,儿童主体,多元,多效,兴趣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创意美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使幼儿萌发对美的认识,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一、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被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中,教师也只是孩子的模仿对象,缺乏创意的引领与指导,从而导致幼儿的作品千篇一律,因此,出现了教师幼儿过度依赖“范画”的现象。

二、摒弃范画,多措并举

1. 课前调查,收集资料,了解基本情况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幼儿头脑中没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怎能有说的内容?又怎能画得丰富?我们要让幼儿知道更多周围的人、事、物,了解这些人事物的特点、习性等。例如,《我最高兴的事》,教师准备了《我最高兴的事调查表》,再根据调查表的内容,把幼儿最高兴的事分类、整理。

2. 课中多种媒介,提供多种支架

幼儿可通过对音乐、音响的听觉、想象而获得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进而引发相应的情感与情绪。例如,在《幻想旅行记》的情境活动中,老师放着轻音乐和幼儿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长出了翅膀。有小朋友说自己去了恐龙世界,有的说天很黑很黑自己走在小弄堂里出现了妖怪,有的说自己飞到了海洋看到好多鲸鱼。从幼儿情感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自然会有丰富的作品。

再如,恰逢母亲节主题活动,教师和幼儿商量送什么礼物给亲爱的妈妈。幼儿提出送最漂亮的鲜花给妈妈。教师提出去哪里弄这么多漂亮的花的问题。幼儿说可以把它画下来。幼儿画完花后把纸卷起来捧在手上,并问老师可有漂亮的纸。教师拿出粉色、紫色、蓝色的纸,又去拿彩带打成蝴蝶结装饰,做好后就像一束立体的花一样。教师问幼儿怎么想到要这样做,幼儿回答她看到过爸爸送这样的花给妈妈,她觉得很漂亮。

3. 课后点评,给予孩子“话”画的机会

幼儿动手、动脑后能创作出多彩的作品,他们有着自己的奇思妙想。教师不妨在评价环节前再增加一个幼儿说作品的环节,给他们一个机会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其他幼儿分享,更能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评价时可以多元化,不仅教师要点评,还要给予幼儿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权利。

三、多种形式“玩”画,提升兴趣

1. 小组、集体相结合

一般的美术教育趋向集体教学,幼儿个体创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合作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是一种体现了个体间协调作用最高水平的行为。它是一种社交活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助于满足他们的个体利益。小组活动给予幼儿良好的空间环境,使幼儿很好地体验合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2. 教室、户外相结合

创作源于生活,情境创设可以贴近自然,从生活中选取题材。比如,广阔的农田、夕阳朝阳、蓝天白云、各种动植物等。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用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认识自我,对幼儿创造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玩沙玩水》主题中,用胶水、白纸和沙子任意创作。幼儿的想象丰富多彩:有的说是恐龙,有的说是船等。教师给予幼儿宽松自由的环境,他们十分投入地围绕着“沙”进行创作,每幅作品都充满想象力且构思奇特。幼儿在畅所欲言中,有了灵感,并用灵感赋予作品生命力,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3. 家庭、园内相结合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满足不了幼儿的多种需求。而家庭美术教育不同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指导,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美术的熏陶。为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教师推出《绘画日记》,将在生活中孩子最直接的体验画下来,并进行讲述,家长帮助记录,共同成长。

4. 多种材料,无限创造

蒙台梭利强调,幼儿只有在一个宽松、自由、有秩序、生机勃勃、愉快的环境下,才会喜欢并且主动创作,才会无拘无束大胆地表现自己。由此,我在材料的提供上做出了改变。例如,作画的主要材料:用沙画纸、刮画纸、木板、轮胎、手套、衣物、纸筒、酒坛、石头等。辅助材料用沙、纽扣、铅笔削、乒乓球等。

参考文献

[1]俞淼.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探索[J].新课程,2013(11).

[2]高莉.在美术材料操作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力和创造力[J].实践教育,2010(6).

上一篇:工伤的认定及申请工伤所需材料下一篇:台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