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精选11篇)
1.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一
浅析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药品主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只有具备以上几个构成要件才能判定为药品,但这一定义范围又过窄。而现的标准为是否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只有取得了药品批准文号后生产的产品才能叫做药品,从而进一步缩小了“药品”定义的范围。由于“药品”定义过窄和宣传不到位,近年来,我国医药保健品行业由于一些药商的随意开发和过度热炒,导致了产品宣传脱离市场环境,过于依重媒体宣传,盲目夸大产品功效的现象。一些不法厂商打政策的擦边球。披着“健字”、“食字”的仿药食品和保健品并大肆宣传疗效,误导、欺骗消费者。这些仿药食品保健品不符合“药品” 的定义也不具有真正的临床疗效,又规避了《药品管理法》对其监督管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使得市场的诚信度越来越低,这是药品市场混乱,特别是药品广告混乱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再者,市场放开、药品招标采购和平价药房的降价风潮,使医药商业的毛利率一路下滑。产生这种全行业增收不增利局面的首要根源是医药不分,这是制约医药商业发展最不利的因素。医生一身兼两职,既开方又卖药,医院拿走了药品流通领域大部分收益,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现象。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流通领域的经济主体、经营渠道、商品价格逐步放开,基本建立平等竞争、自由购销的流通体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医药商业批发和零售业务受到制药企业的挤压。进货量大、毛利率低这一整个医药商业的特点,主要是没有建立现代医药物流体系,信息系统升级缓慢,运营成本高,经营效能低。“一个药品从生产企业出来要经历七八个甚至十几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太多客观上促进了药价的上涨。”
医药批发经营配置不合理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的一种产业。我国医药行业长期被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顽疾所困。医药批发、经营企业历史上水平就比较低,基本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或连锁经营,但药品又恰恰是特殊商品,不是一般企业就能经营的。但是一个省就有几百或上千家药品批发企业,其中没几家是能上规模的规范企业,这不是经济繁荣的表现。经营模式的不合理配置,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阜阳市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医药行业的问题在阜阳这个特殊的地方更明显。阜阳医药经过了国营到市场经济的蜕变,从秩序经营到混乱的医药市场,又从混乱的医药市场到有序的经营,阜阳医药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转变,现阜阳市共有医药批发企业上百家,但只有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目前是全国比较大的医药集散地之一(除中药),其它的公司能上规模的很少。从市场监管角度和经营销售管理上都带来了很多困难,相对也会出现的药品质量问题。近几年在国家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当地药监部门监管严格之后,药品质量问题才得到控制有所好转。药品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它的质量,只有质量合格,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才会给人带来益处,反之药品是对人危害最大的物质甚至会危及到人的生命。从生产到销售其实主要是保证药品的质量。减少销售中的中间环节也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有药品在储存和运输中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一旦由于储存和运输中由于温控没搞好,会出现一些药品效价降低,达不到治疗目地也会危害人的健康。
2.目前除太和县华源医药有限公司属联合经营统一进货、统一仓储、统一销售外。其
它公司基本是各自为战,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空。有的小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没有集团公司一天的销售额多,相对运营成本就十分可观。按照《药品管理法》和GSP要求,凡是药品经营公司从硬件、软件到人员配置上都必须达到标准。对小的经营公司其实是一种浪费,因为小的经营公司经营品种有限,购进数量有限,有很多仓库空闲,设施设备闲置用不上。更有一些公司其实就起到一种中介公司的作用,为销售商提供便利自己没有的主打品种。更谈不上品牌建设和形成规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力,更没有抗风险能力。一旦市场变化就会牺牲很多的小企业重新造成新的人员下岗。阜阳是个农业城市,乡镇人员以除外打工为主,城市人口有很多从事医药经营,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由药品的定义可知药品是一种性质特殊的商品,所以医药经营企业只有了解、熟知、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企业在只有在保证合法、依法、守法经营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在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要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药品在生产、销售的环节能安全地周转到销售终端,最终到达患者手中。合法、依法、守法经营是一个医药企业的立足之本,下面就有关医药的法律、法规做一下简介:
(一)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药品管理法的作用: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增进药品疗效,保障人民
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而制定的法律并规定了法律责任,对从事药品生产销售起到了约束作用。
《药品管理法》规定:开办药品生产企业和发批企业必须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药品生产经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并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无《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1、药品生产必须具有
(1)药品必须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生产记录必须完整准确。
(2)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和执行保证药品质量的规章制度和卫生要求。
(3)药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
2、药品销售必须有具
(1)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药学技术人员。
(2)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和卫生环境。
(3)药品仓库必须制定和执行药品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冷藏、防潮、防虫、防鼠等措施。
(4)药品入库和出库必须执行检查制度。
3、首次进口的药品,进口单位必须提供该药品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方可签订进口合同。进口的药品,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的药品检验机构检 验; 检验合格的,方准进口。
4、禁止生产、销售假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1)药品所含成份的外称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处理:①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②未
取得批准文号生产的。③变质不能药用的。④被污染不能药用的。
5、禁止生产、销售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为劣药:
(1)药品成份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
(2)超过有效期的。
(3)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6、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患者,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二)严格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
质量是药品的生命,质量无法保证的药品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毒品,不但不能治疗人体疾病,反而贻误治病时机,危及患者生命。基础性工作是必须掌握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如果做不好,就很难保证药品质量,1、购进验收标准:在购进药品时,首先应注意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质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核,从资质审查上把好第一关。如不能完全提供合法资料的单位一般信誉度较差,最好不要与这样的单位发生业务。需索取相关资料备案:
(1)供货单位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营业执照复印件、GSP或GMP证书复印件,以上均须盖有供货单位的公章;
(2)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应索取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原件;
(3)还有双方签订的质量保证协议。以上资料齐全,才可签订合同,实施采购行为。
验收药品时,应逐批对照实货进行外观性状检查,对品名、规格、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等内容进行检查,发现外观异常者,不能验收入库。
2、在库养护标准:出厂的药品经检测合格后即可进入流通领域,在流通环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养护,若不注意养护,合格的药品可能就会变成不合格药品。药品需储存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储存温度分常温库0-30℃、阴凉库1-20℃、冷库2~8℃,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若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药物物理或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药品失去治疗作用,成为不合格品;部分药品需要遮光密闭保存;因此,做好药品养护,不只是能够避免不合格药品出现,也是保证药品安全的实际需要。
要做好定期养护工作,质管人员应对每一种药品的储存条件心中有数,严格按照储存要求将药品放在相应库区域储存,过高过低都要采取措施。若温度过高,一些栓剂就容易溶化,温度过低,一些液体就可能冻结或破裂;湿度过大,易吸湿药品就会吸水分解;湿度过低,过于干燥,药品包装如铝塑包装就容易干裂起边,铝塑与PVC板之间就会出现分离,片剂和胶囊就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污染变质。因此养护工作必须做好,否则质量合格的药品就会因养护不当变成不合格药品,对患者造成伤害也会带来商誉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三)、医药企业诚信经营
药品诚信经营体系建设,促使药品经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牢固树立药品经营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自愿向社会公开承诺诚信、守法经营,坚决杜绝经营假劣药品行为,自觉维护好全市药品市场秩序。与此同时,应建立诚信经营的长效机制,坚持“监管诚信与经营诚信共建、引导监督与企业自律互促”的原则,严格药品经营企业设置标准,严把市场准入关,进一步完善药品经营企业准入与退出机制,结合GSP认证和认证后跟踪检查,对涉药单位的药品质量管理情况实施量化评估、动态监控,建立详细的企业诚信档案台帐,实行不良行为登记备案,促使涉药单位提高信誉度,增加失信成本,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全医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四)、医药行业的出路:集中经营形成规模成立物流配送公司,提高竞争力
医药现代物流发展应进一步加快,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毛利一直在下降。目前国内
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 12.5%。2002年1月~9月,我国医药商业平均纯利润率仅有 0.59%。我国现在从事药品批发的企业多而小,近17000家批发企业中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只有10家,超过50亿元的只有3家-6家。这种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纯利润率低、批发企业数量多而小的状况维持下去,如何面对外资的冲击?由此可见,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当务之急。现代物流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随着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快发展医药现代物流是应对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要提高认识并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商业企业的竞争,关键就在物流,高效率物流配送是商业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发展医药现代物流一定要结合中国国情,与实施GSP和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要注意先进性和适用性并重,以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必须是软、硬件兼备,而不只是建设大仓库。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实行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经营,努力实现“降费增效”的目标。
其次,完善物流系统,降低运营成本,是扩大规模、增加利润的必经之路。物流业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运用现代化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拥有先进的物流体系已成为参与商业竞争的重要砝码。我国的医药商业既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如PSO系统、ESO系统、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又要结合自身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适合自己的配送模式,真正建立科技型的商业企业。医药物流中心也需要整合,要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可以选择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原因是成本低。物流是一门学问,物流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医药企业需要的东西很多,不一定都是自己要做的,还是发扬优势、突出主业、特色发展为好。
第三,可考虑重组做大做强,区域市场可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同地方是哪个的经营企业发挥本身的优势,相互协调、支持,既竞争又合作,以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较低的成本。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药市场营销正面临变革。一方面,国家针对医药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我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间大规模并购、重组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医药消费者的素质逐渐提高,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日趋成熟,尤其依赖于策划的医药行业将面临着医药操盘模式的创新。
企业经营中应坚持营销指导销售不受短期利益诱惑坚持管理的正规化长期:加强构筑面向未来的包合医药医疗健康与疾病管理保险金融等的完整的产业链从更高的角度赢得竞争。总体来看,对于我国医药行业来说,2009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促进因素,包括新医改方案带来市场扩容机会、专项整治带来的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新上市产品数量的增加、药品终端需求活跃以及新一轮投资热潮为产业提供资金流。二是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不稳、全程监管启动、药价政策改革、招标购药持续加压以及医药分开带来的变局。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行业自身变化规律的双重作用下,经济危机中的我国医药行业增长依然可期。
参考文献
《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于2000年3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医药流配送公司中心建设》汪云峰2008-03
2.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陇川县文化广电事业的发展现状
在2014年, 陇川县文化广电事业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化部门职能, 确保文化市场安全。一, 围绕创建平安文化市场为中心目标, 采取了定期不定期、专项整治和日常巡查相结合的方式, 在2014年, 共出动车辆41台次, 人员146人次, 检查全县文化经营户177家次。重点对校园周边文化市场进行检查, 收缴无证摆放游戏机6台。二, 扎实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在做好扫黄打非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 分别于3月和9月, 参加了各部门在陇川四中 (景罕中学) 和陇川二小校园周边安全启动仪式, 在校园内开展了“扫黄打非”进校园的宣传工作, 对中学生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 期间共发放宣传 (册) 单2700余份, 小笔记本630余本, 环保布袋380余只, 宣传受益人数达2400余人。
2.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文艺创作精品不断。组织参加和成功排演了2014年中国德宏目瑙纵歌狂欢节《文蚌圣亚》迎宾专场文艺晚会和其他景颇族八大名菜、水酒、织锦的参赛工作任务;举办了陇川县2014年目瑙纵歌节民族民间文艺汇演, 2014年阿昌族“阿露窝啰节”, 2014年泼水节民族民间青年歌手和舞蹈大奖赛等全县重大民族节日活动文艺演出。认真抓好群众文化活动、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工作和文艺下乡活动。参与举办了“警民共建、爱民固边”专题文艺晚会;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 联合陇川县侨联侨办、县统战部、县妇联、德宏州景颇民族文化工作团到国门拉影开展了“同饮一江水, 共度中秋夜”中缅边民文艺联谊晚会演出活动。举办了为期12天的民族广场健身舞蹈 (6套) 的培训工作;在拉影文化中心 (国门书社) 开展了2014年第二期农文网培学校培训;培训人员为拉影口岸的缅籍务工人员, 共有76名缅籍务工人员参加了培训, 指派专业舞蹈老师为缅甸密支那歌舞团新队员为期3个月的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文艺优秀作品《哦嘫目瑙》、《盏西哦嘫》、《嘞唻水酒》、《情歌对唱》代表云南参加了2014年8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
3.加快推进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2014年2月, 云南省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陇川示范点建设实施以来, 陇川县完成了10个点的设备安装工作, 目前各项工作运转正常。共举办7期“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管理员培训班;3期“边境村民学电脑, 建设数字文化新边疆”培训活动;在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 完成了10个示范点及县图书馆数字服务一体机安装2000册图书、100种期刊 (1000册) 的数字资源, 基层老百姓只需用手机扫描数字服务一体机的电子图书和期刊的二维码, 正版电子图书和期刊的内容就可以下载到手机里随时阅读。
在广播电视事业方面, 陇川县也取得了稳步的发展:
1.新闻宣传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 陇川县共编播汉语电视新闻《陇川新闻》148期;自采电视新闻稿件1200条;编播景颇语新闻51期, 载瓦语新闻51期, 傣语新闻27期;编播《科技之窗》53期;电视讲话3次, 编播公示、公告73条;编播《目瑙纵歌之乡》24期。积极配合参加一年一度的国家、省、州评稿活动。精选了《小课堂大传承傣族剪纸焕发生机》、《传承——让“斑色花”常开不败》、《创业致富的好当家——董保芳》、《齐心救灾共克难关》及汉语、景颇语、载瓦语、傣语新闻各一期到省、州参评。其中《传承——让“斑色花”常开不败》获得国家级电视新闻类二等奖、省级电视新闻类二等奖, 景颇语新闻获得省级民语播音类一等奖, 《小课堂大传承傣族剪纸焕发生机》获得省级电视新闻类三等奖, 《创业致富的好当家——董保芳》获得省级电视专题类三等奖。
2.确保广播电视转播工作安全运行。2014年, 陇川县完成了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大楼电力设施改造项目及户撒广播电视转播台10KV输电线路改线工程。完成高山台站陇川城子广播电视转播台基础设施建设初设工作。认真落实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盈江“5·24”、“5·30”地震发生后, 在做好电视转播工作的同时, 积极协助省广播电视局做好陇川县灾后广播电视设施安全检查工作。
3.圆满完成了陇川县“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并通过省级验收;配合县政府和云广网陇川支公司完成陇川县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验收工作。配合县委宣传部完成30套边境广播村村通响工程项目安装任务。
4.切实抓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截至9月累计放映广场电影63场, 观众人数54100人;放映农村数字电影574场, 观众人数86026人。
5.新闻出版与版权工作。一年来, 共受理、审核、办理、年检、备案、换证、许可事项43项, 其中新增网吧准入5项 (办理过程中) 、网吧变更经营地址1项、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1项、营业性演出备案1项、娱乐经营许可证变更法人1项、影像制品变更法人1项、影像制品注销1项、影像制品换证13家。
二、陇川县文化广电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成绩显著, 但是目前陇川县文化广电事业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文化方面。一是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到目前为止, 陇川县还没有文化馆、图书馆和文物陈列馆, 没有办公和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 因而在开展工作时困难重重。二是乡镇文化站内部设施不完善, 全县9个乡镇文化站都达到了“三级站”建设标准, 但是图书室缺乏书架、报刊架和阅览桌椅等设备。三是基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陇川县的地方财政较为困难, 图书更新不快、种类少, 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四是人员编制受限, 文化人才缺乏。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文物管理所长期引进不了专业技术人员, 工作人员常年超负荷工作。
(二) 广播电视方面。一是采编播人员缺乏, 广播电视设备更新换代快。二是电视转播台站无编制, 值班人员配备不齐, 现有人员存在老龄化及综合素质较低等问题。
基于陇川县文化广电事业的发展所面临的现实困难, 课题组建议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对策:
(一) 文化工作方面。继续抓好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示范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管理和指导, 使之真正成为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广农业科技的主阵地;继续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继续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项目和“雪炭工程”体育健身项目建设,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加强扫黄打非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重点做好印刷业和图书零售业的管理, 防止出现非法反动政治性书籍出现在陇川县图书文化市场。
3.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三
【关键词】民族地区;藏语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事业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西部的民族地区的教学也开始受到很多教育人士以及政府的关注。藏语的教学是为了后代可以传承民族的璀璨文化,通过藏语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使学生明白学习的本质。但是在民族地区藏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表现高昂的学习兴趣参与到藏语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这样学生很难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量的积累。因此教师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藏语教学的重要性
民族地区都存在着一些灿烂的民族习俗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伴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则肩负着传承这些民族习俗以及历史文化的使命,而藏语的教学就是传输这些民族习俗和历史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藏语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藏语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藏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可以发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乐观的成长。藏语与汉语一样是一种语言,通过藏语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藏语中的文化,这样学生的感悟能力有积极的影响,使学生明白藏语文化的本质,并促使学生主动地肩负起传承藏语文化的使命,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藏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处于我国的边陲,经济的发展不如东部地区那样快速的发展,当地政府对教育方面的投资有限,而且一些有关部门对教学没有足够的关注。因此,当地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一些教学设施较为落后,只能有简单的教室,教室里只有简单的课桌、板凳以及黑板,教师只能通过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固定的方式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表现足够的学习兴趣,这样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不同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学生的教学环境以及设施都很完善。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不低。而民族地区由于当地的教育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知识基础较低,较低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进行藏学的学习中,容易出现慢热的过程,就使学生对某一知识点很难有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但这样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使教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孩子们的辅导上,由于条件的限制,这样更加加大了教师的压力。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留在当地教书的教师,要么是一些老教师或者就是一些资历较浅的年轻教师,一些资历较深的教师都会选择一些更好地教学工作,因此就会导致当地教学质量得不到显著地提升。在藏语教学中,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错误的认知,认为藏语的学习没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这也如汉族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一样,没必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考试时也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这是这个错误的认知,学生开始忽略藏语的学习,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藏语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是被动的汲取知识,虽然在考试中也能获得一个不差的成绩,然而实际上学生的藏语能力得不到显著地提升。
三、解决民族地区藏语教学中的问题的对策
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导致当地无法在教育方面投入足够的教学资金,使学生学习的环境比较落后,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因为将教育搞好,可以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综合能力,更多的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固定的教学方式,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当然教师需要点名学生错误的认知,引导学生明白藏语教学的本质不仅是为了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也是对民族灿烂文化的传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将强师生间的交流,通过有效的交流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所存在的不足,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的帮助学生改进,而且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藏语的学习中,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民族地区的藏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当地无法在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导致教学设施的落后,也间接地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在藏语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固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藏语的学习中表现较低的学习兴趣,被动地进行知识的汲取,这样的学习方式很难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民族教学的重视,改善落后的教学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藏语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藏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样有利于教师制定更加有效地教学措施,对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平.藏民族地区的藏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9).
[2]白玛达曲.浅谈民族地区的藏语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7).
4.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四
一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一)假劣药品屡禁不止,行政监管不力,严重危害着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经过多年整治,药品市场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的问题和隐患.主要表现在: 1,药品质量保证体系还不健全,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没有完全得到严格遵守,有的企业单位质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2,弄虚作假骗取证书,制售假劣药品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3,药品使用单位以药养医,药价虚高.尽管国家对药价已多次调控降价,但消费者却并没有得到实惠,药价仍然居高不降,除了未实行医药分业的医药体制弊端问题,造成医院拒绝使用低价药品,导致药品降价就死的市场现象是其主要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药注册审批不严,药品降价就死,厂家再通过新药注册,改名换装”还魂”又高价上市, 4,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药品储存管理不善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由此可见,药品价格混乱,市场不规范仍与监管不力有直接关系.我国医药行业经营者质量安全诚信,价格经营诚信缺失现象已十分突出.(二)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医药企业的诚信建设缺乏量化标准,评价和监督难度较大医药企业承诺不兑现,合同不履行的现象普遍.而目前 对企业的信用测评科学依据少,人为因素多,评价和监督企业的诚信建设困难重重.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合理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没有为企业建立信用档案,难以给社会提供有案可查的信息和数据.由于对不讲诚信的行为没有约束机制,企业信用危机迅速蔓延.1,信息征集制度方面.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监管部门的信息采集,处理,发布手段较落后,信息收集与处理不够及时,信息发布的范围较小,效率不高;大多企业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管理软硬件,不能及时获取和反馈相关信息,信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2,评价指标,奖惩制度方面.未明确评价机构及人员组成;未制定信用等级评定的工作程序及投诉反馈机制;许多诚信问题都出现在行政和法律处罚范围以外,如何惩戒尚不清楚.评价指标中无增减分标准;不论是对”守信等级”的激励条款,还是对”警示”,”失信等级”,”严重失信等级”的惩戒条款,均未设定经济方面的奖励和处罚以及更严厉的市场退出机制.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存在日常监督检查不力,执法不严,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3,体制不顺导致执法缺位,失信成本偏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信用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社会信用管理体制混乱,管理职权的协调和再分配难度大,因而导致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对失信行为惩治不力,惩戒手段相对匮乏,企业失信成本低.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对企业可能在短期内可以带来更大的实际利益,使得一些医药企业缺失或动摇了信仰,信念,从而导致大量失信行为的出现.4,没有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消费者不仅仅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受益者,也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共同参与者.许多消费者维护信用的主动性不足,对发现的失信行为不能主动地去制止或举报,甚至对涉及到自己利益的失信行为,只要问题能够解决就行,而不去追究失信者的责任.(三),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非法夸大药品及保健品疗效,功能主治,严重误导消费者全国整规办指出,当前频繁发生的商业欺诈行为主要有11种,虚假违法广告和非法行医均位列其中.医疗机构重复建设,药品低水平重复生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医疗药品同类品种供大干求.为了促销,某些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者不惜发布虚假广告,也使违法医药广告久治难愈.商业欺诈的媒介呈现多样化趋势,网络,电视,短信已成商业欺诈的重要工具.2006年8月1日是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对减肥,丰胸,增高,药品,医疗器械五类电视购物节目实行”禁播”的第一天,但有各家卫视的各类禁播节目却没有丝毫收敛.据统计,近l0年来,与广播电视广告直接相关的法规及文件就不下l0个.2004年,广电总局就发过禁止播发非法医疗广告的通知)),但从未真正执行.从而导致网络,电视中虚假违法广告愈演愈烈.(四)思想道德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药行业的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思想水平,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医药行业的整体道德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为医药行业思想道德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时下,医药行业在思想道德认识上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奉行利益最大的原则,思想观念认识不清.医药企业是信用建设的主体,但是当前有不少企业对信用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意识到诚信是企业立业之本.有的对信用观念的认识只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没有上升到其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社会机制;部分企业没有尽药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见利忘义,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淡薄,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轻管理;少数人盲目追求利润缺失诚信,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发生经济规则和思想道德规则错位,为”赚钱”什么都干,甚至制假售假,坑害百姓,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利益关系导致监管乏力.部分新闻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广告把关不严.整治虚假违法医疗药品广告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利益阻碍了对医药广告的依法管理.二是以成败论”英雄”,以金钱为尺度.在医药卫生行业中,目前存在评价一个人成就往往以成败论”英雄”,以金钱为尺度,这样容易诱发利己主义.个别医生收受”红包”,不以为耻,反而振振有词地说”这是群众对我们医务工作成绩的肯定”.三是拜金主义.关注自我存在和自身价值,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不拿白不拿”,”按劳取酬”成为一部分人的IZl头禅,办事斤斤计较.这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与医药行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去甚远.二,加强医药行业诚信建设对策建议(一)坚持立法先行 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完备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体系,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诚信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健全的法制体系既是诚信的前提和基础,又为诚信规范的确立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在目前,我国诚信仍停留在道德范畴,没有与法律形成有效联结,我国的信用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约束功能不够强.因此必须进一步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全方位调整,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竞争行为,为企业的诚信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现阶段在立法的过程中,关键在于把握好法规和部门规章向法律的过渡,尤其应强调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向守信.(二)完善信用制度建设
信用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信用建设: 一是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包括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诚信监管体系建设和安全信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大部分,而这三大体系运行的基础和枢纽就是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因此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为手段.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管理科学,程序规范,严谨高效,智能评测,监督有效的计算机网络监管业务系统,全面推行规范化,科学化,智能化,高效率的电子政务监督管理运行机制,把法规制度转化成由计算机智能控制的业务规则和标准化流程.信息公开透明,可动态追踪和监控.强化监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严格按制度,按流程办事,预防工作随意性和违规操作.切实保证行政执法公平公正公开,有效防止滥用权利和以权谋私.从行政审批日常监管专项检查药物检验临床应用反应,广告监管,公示公告,信息发布等环节全面实现智能电子化监管,信息自动化采集和共享及科学的数据分析评价.同时,使监管信息成为企业信用信息的主要来源,成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建议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制定一整套信用等级制度和医药问题产品召回制度.建立从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的行业供应链管理体系,为监管部门提供从医药企业的行业准入生产经营过程,药品物流追踪,质量和价格监测分析消费者使用情况等经营,使用全过程的动态监管和服务,动态采集和处理企业信用信息,为企业经营提供在线信用认证和信用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发布企业信用状况,向社会公布诚信企业”红名单”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增设经济方面的奖励和处罚以及更严厉的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增大失信的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有效地监督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二是完善行业信用评价.作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信用评价工作对完善行业信用环境及行业评价指标体系,树立行业自身形象,推动行业自律,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着重要作用.l,建立信用信息征集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信用信息征集的征集原则,方式,方法(如:书面采集,电子网络采集,社会信用调查等),渠道,内容,标准,频率,工作程序.充分利用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等网络设施和媒介,最便捷,最大化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企业诚信状况,经营状况, 药品信息,用药安全等综合信息资讯服务,以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互动服务,创建安全,权威,可信任的公共服务和信息枢纽网络平台.2,完善信用评价制度.一是建立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明确评价机构,人员组成,等级评定的工作程序及投诉反馈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二是建立统一,全面,科学,可操作的信用评价标准.三是完善信用分类.在评价等级中对守信等级增设级别,拉大差距,再通过加大奖优罚劣的力度,树立典型等措施,充分发挥等级差异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3,建立信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对信用信息的披露机构,媒体,披露的工作程序,投诉反馈机制,披露原则,披露方式,披露范围以及披露要求等做出具体规定.(三)强化信用监督机制透明高效的监管体制是行业信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切实加强日常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部门要依法严格审查企业资质,不符合法定开办条件的,坚决不发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要严格产品注册审评管理,从源头上保证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依法惩治弄虚作假骗取注册证书行为.要严格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等各项认证管理,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发证.同时加强日常监管,通过跟踪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途径,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按照轻重缓急逐一限期整改;发现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必须先停产再整改.要强化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作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的法定责任,建立健全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及时发现,妥善应对群体性突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坚决打击游医药贩,规范农村药品购销渠道.2,强化综合治理,健全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新闻宣传等部门应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联合行动,进一步完善整治和监管措施,严厉打击违法药品广告行为,扭转药品广告市场混乱局面.发改(物价)部门要加强药品价格监管,严格药品价格审批管理,组织实施好已出台各项降价措施,进一步抑制虚高药价.另外,要把开展此次专项行动与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强化涉药单位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发现和查处涉嫌商业贿赂大案要嘉另一方面把商业贿赂行为作为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实际上,某一监管体系内有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常常隐含商业贿赂行为).要加大对信用状况差,存在商业贿赂行为单位的监管力度,同时严格市场准入和健全退出机制,把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主体清退出市场.通过治理商业贿赂,铲除假劣药品滋生蔓延的土壤,降低虚高药价,维护正常的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公安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彻查大案要案,严惩造假行为.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危害极大,是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必须严打,狠打.要以假冒知名品牌药品,假劣疫苗,假劣血液制品,擅自添加活性成分药品,假劣原料药,假劣一次性医疗器械等为重点品种,畅通举报投诉渠道,运用多种打击手段,依法严惩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对参与制假售假的企业,该停产,停业整顿的,坚决停产,停业整顿;该撤销药品批准文号的,坚决撤销药品号;该吊销许可证的,坚决吊销许可证.,对于触犯刑法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严禁以罚代刑,降格处罚.3,完善行业tJ我监督机制.企业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承担应尽的义务和社会责任;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tJ律作用,通过自律公约和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和约束企业诚信经营.各行业,各部门,各企业都要层层建立tJ我监督制度,有专人专管,保证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各类事故,事件的发生,增强tJ觉性,减少盲目性.建立专门的商业贿赂举报制度,由于商业贿赂比较隐蔽,取证困难,仅仅依靠行政执法,司法部门的力量显得薄弱,建议实行举报奖励制,提高群众举报的积极性,畅通线索渠道并加大对举报人的保护力度;(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5.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五
建议
摘 要 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总量不足,比例偏低;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人才效益受到制约;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难于保障等。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选拔机制;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结构;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人才统计分析体系;加快南疆三地州人才队伍建设。
一、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比例偏低。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培育下,新疆各类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目前拥有几十万人之多,应当说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也必须看到,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总体数量上,与中央提出的“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西部大开发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据统计, 2007年底,新疆总人口有2095.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271.26万人,占新疆人口总数的60.7%,而我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人数有89.5万人,占全区人才队伍总数的45.39%。其中,少数民族党政人才6.7万人,占40.20%;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85万人,占41.42%;少数民族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4.8万人,占15.90%;少数民族高技能人才4.2万人,占17.57%。如果按照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比例和人口比例相当的要求,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总体上存在总量不足、比例偏低的问题。(二)少数民族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1.从专业技术职称看,少数民族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重小。2007年,在全疆284535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中,尽管人数上已占到全疆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41.42%,但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13510人,仅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97%(远低于全疆平均8.5%、全国平均7.7%的水平),占全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37.54%,其中,正高级职称649人,仅占全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0.09%;拥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70521人,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27%,占全疆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51.02%;拥有初级技术职称的有141353人,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0.58%,占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总数的61.83%。从上述数据来看,初级职称人员超过了全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半数,而越到高级,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越小。2.从学历构成看,少数民族人才的层次结构偏低,高层次人才极其缺乏。在学历构成上,新疆的人才队伍总体处于劣势。
在全区党政人才、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这三支队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仅占34.06%,远低于全国平均51.11%和西部地区平均58.83%的水平;博士770人、硕士4740人,分别占总数的0.07%和0.41%,远低于全国平均8.07%和3.37%的水平,也低于西部地区平均7.85%和1.67%的水平。(见表1)而其中少数民族的比例则更低,这表明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是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我区县、乡两级和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具有大专和中专以上学历的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已经成为这些地方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主体,大学以上学历的比例过低,研究生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此外,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人才中,虽然学历高,但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科研能力较低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较之汉族教师和内地高校教师还是偏低,教师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所占的比例离国家对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普 通高等院校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表1新疆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大学本科学历人数及比重①
3.从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获奖项目所占比例来看,也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
1994~2007年,全疆有1623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奖励,其中,由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主持或参加的成果只有367项,占获奖总数的22.61%。2007年是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
获奖项目较多、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年,在118项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主持或参加的项目有41项,占34.75%。(见表2)表21994~2007年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参与项目数及比重②
从自然科学领域看, 1998年,自治区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共评选出177篇优秀论文,其中,由少数民族科技人才撰写的论文只有17篇,占获奖总数的9.60%。从连续几年获奖比例的统计来看,由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主持或参与的科技成果或是由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撰写的论文获奖数均未超过获奖总数的17%。
从社会科学领域来看,从1997年的自治区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至2007年的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共有808项成果获奖,其中少数民族社会科学工作者获奖成果只有215项,仅占全部获奖成果的26.61%。(见表3)表3 1997~2007年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奖项目中少数民族参与项目数及比重③
4.少数民族各类拔尖优秀人才的绝对数量较少,且缺乏创新能力。
据自治区人事厅2007年统计,全区国有企业、国有事业单位的192名特殊专业技术人才中,少数民族42人,占21.88%。其中,在13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中,少数民族3人,占23.08%;在17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少数民族36人,占20.45%;1995~2007年,在1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少数民族5人,占31.25%;在4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少数民族1人,占25%。以上各类拔尖优秀人才中少数民族绝对数量较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科带头人已经退休或快到了退休的年龄,某些学科的带头人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甚至一些学科没有了学科带头人。(三)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1.职称结构不尽合理。
少数民族中、高级人才缺乏的现象仍然很突出,特别是年轻优秀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更是缺乏。如前所述, 2007年,在全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超过了全疆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的一半,但越到高层次,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越小,特别是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32%,其中,正高仅占到0.26%。近62%的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只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而且,高级专 业技术职称人才近80%集中在自治区和地州市 两级。
2.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据自治区人事厅统计, 2007年全疆事业单位有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284535人,其中,教育、卫生两类人员有196010人,占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8.88% ,而工程、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只占到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6.08%和8.32%。经济和工程技术类,特别是金融、保险、电子、证券、生物工程、新材料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实用人才严重短缺。(见表4)表42007年新疆国有企事业单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分专业基本情况④
(四)区域分布不均,人才效益受到制约。
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区域分布的突出特点是:城市人才多于乡村人才,中心城市人才多于郊县人才,越边远的地区人才越少,而且这种不均现象特别严重。特别是人才集中在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北疆地区,而南疆地区在面积和总人口上都超过北疆,但拥有的人才数量却远远不及北疆。这样极不合理的人才分布会造成两个不良后果:一是人才严重不足,愈是需要人才的地方,愈缺乏人才;二是人才“相对过剩”,人才越集中的地方,人才闲置现象越严重。(五)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难以保障。
知识更新的主要途径,一是学术交流,二是信息渠道。据调查,在学术交流上,新疆有2/3的科技工作者没有或很少参加学术交流。在参加学术交流类型上,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学术交流的人员很少,这样,获得高水平的学术信息的机会也相对很少。在信息渠道上,新疆科技工作者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传统信息渠道,信息量少,速度迟缓。特别是一些基层科技单位网络基础设施尚不完备严重影响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
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培训。据调查,新疆科技工作者参加由单位组织或出资的培训时间,平均每年不到12天,而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参加各类培训的时间,平均每年不到9天。培训经费的不足,名额的限制,培训效果难以评估,培训没有针对性、实效性,培训教师水平有限,这些成为各单位培训工作中的困难所在。并且,低层次的就地培训占到了培训总量的2/3以上,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培训、出国培训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疆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选拔机制,多方培养,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要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求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注重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把更多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和相关制度。一方面,要加大对现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健全管理体制,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尤其是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奖惩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另一方面,则要在少数民族干部及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培养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打破在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论资排辈状况,促成队伍的合理流动,积极营造适应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良好环境,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这一培养机制应立足于新疆的现实,符合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少数民族干部的使用上尤其需要坚持“放手使用”的原则。只有放手使用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干部在实践中成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新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上的积极作用。
(二)努力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结构,尽快形成适应新疆现代化建设形势需要的合理结构。
通过这些年来的调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原来那种政治型干部多、经济型干部少,文化型干部多、科技型干部少,行政型干部多、管理型干部少,封闭型干部多、开发型干部少的状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高素质的人员比例过低和经济型、科技型人员总量不足等。衡量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是否合理、数量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应该从是否能够满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评价。从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看,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出的需求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新疆面临着繁重的发展经济的任务,需要大量的经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而长期以来,我们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侧重于政治、行政和管理类型的多,导致了队伍结构的严重失衡,所以,人才结构的调整应该向培养经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新疆具有特殊的区情,稳定也是新疆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人才结构的调整也不能轻视对政治型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也就是说,人才结构调整向加大培养经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调整的同时,合理确定政治型、经济型、科技型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是关键性的问题,而这一比例确定的依据是新疆现实和今后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结构符合新疆发展的需要。
(三)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由新疆特殊的情况决定的。新疆地处边陲,沙漠、戈壁广布其中,不少地方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而且这些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比内地发达省区要低得多,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关注民生。一方面,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条件,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事业中去;另一方面,通过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克服自然环境和经济落后给他们的工作所带来的困难,为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稳定新疆的人才队伍,吸引更多的人才,充分调动本地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此,建议实行新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专项津贴制度。
新疆地区工资收入水平远低于市场的人才价位,是导致人才外流或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在目前已经实行的国家与地方政府津贴制度的基础上,再实行新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专项津贴制度,加大稳定和支持新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专项津贴仍可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分别解决不同类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收入相对较低的问题。
(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并实施稳定人才的奖励制度。
要切实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激励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完善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要用特殊奖励制度留住和激励人才。要认真落实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政策,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舍得花钱重奖优秀人才,真正让优秀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在社会上
有地位、在政治上有荣誉,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五)不断完善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
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是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渠道和途径。为满足我区未来十年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量,建议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逐年扩大内地高校在新疆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适度调整专业;第二,为保证给内地高校输送高质量的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建议自治区在制定内地高校招生计划时,特别是理工专业的,增加“民考汉”和双语实验班的招生比例,减少“民考民”的比例,切实把好考生质量关;第三,国家应对新疆到内地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学费减半或免收学费的特殊政策。(六)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人才统计分析体系。
由自治区人事厅牵头,自治区统汁局、自治区民委等有关部门配合,建立和完善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统计与分析工作,建立少数民族人才需求信息和人才库,开展少数民族人才状况专项调查工作,为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人才开发政策措施提供全面系统的人才信息资料。(七)加快南疆三地州人才队伍建设。
南疆三地州在我区发展和稳定大局中占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加快南疆三地州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大意义。南疆三地州每年有80%的初中毕业生因无法升入高中学习而流入社会。这既是导致人均教育水平低下的主要因素,也为南疆三地州发展职业教育创造了很大的潜力,并避免了其他教育发达地区出现的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升级的改革成本,可以直接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发展职业教育。建议在办好现有南疆三地州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国家、自治区在喀什办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为南疆三地州培养少数民族各类职业技术人才。同时,南疆
三地州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的传播,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发展远程教育,让南疆三地州的各级学校和各族群众能够及时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南疆三地州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造成了人才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并持续不断地发生人才流失的现象。人才流失和缺乏是制约南疆三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将长期持续存在。面对这一困境,南疆三地州应在政策上、制度上想办法,以灵活、实用的人才工作政策机制用好本土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建议南疆三地州应设立“人才暂住”制度,鼓励外来人才在当地短期工作。尤其对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以设立人才公寓、发放人才津贴、提供子女免费就学等条件,面向社会招聘高层次人才进行短期服务,有效缓解急需人才的短缺问题。同时,在南疆三地州设立不同层次的专项科研技术项目,以项目吸引人才在南疆三地州工作,以项目带动当地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6.我国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六
姜富华 杜孝忠 2007-8-6 14:10:00
一、我国小水电开发利用历程和现状
(一)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各地结合江河治理,开始开发利用小水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下,国家决定开发利用丰富的中小水电资源,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经国务院批准,“七五”期间开展了第一批1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建设,“八五”和“九五”期间又分别开展了第二批200个和第三批3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到2000年底,全国共建成653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目前,正在进行“十五”期间完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工作。
在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中,为促进小水电和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分别以国发[1983]190号、国发[1991]17号、国办通[1996]2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主要有:
1.小水电建设资金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2.实行“以电养电”的政策。
3.小水电实行“自建、自管、自营”的方针和“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的政策,建立“发、供、用”统一的管理体制。继续贯彻大电网对小水电实行扶持让利政策,国家电网不要上收和变相上收由地方建设管理的农村水电电网及其供电区。
4.在统一规划下,省、地、县可以建设容量大于2.5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和高于35千伏的输变电工程,实行“谁建、谁管、谁受益”的政策。
5.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县与县之间联网,并与大电网联结,联结后与大电网是送电与售电的关系。
6.农村水电供电区可仿照国家给予大电网的政策,收0.02元/千瓦时电力建设基金,连同“以电养电”的资金和历年用于小水电建设的专项资金等,建立农村水电发展基金,实行有偿使用,滚动发展。
7.农村水电及电网企业执行缴纳6%增值税的政策。(二)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开发小水电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各地对开发小水电的积极性较高,近几年每年以7%~13%的速度发展。据水利部统计,截至2002年底,在全国1500多个县建成小水电站4.8万座,总装机容量达2849万千瓦,年发电量947亿千瓦时,分别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和年发电量的36%和36%;共建成800多个县电网和40多个地区性电网;小水电分布的地域约占全国的一半,全国1/3的县(市)和1/4的人口主要靠小水电供电;小水电供电区平均到户电价约为0.40元/千瓦时,低于全国农村平均到户电价(约0.60元/千瓦时);全行业资产达到1000多亿元,发供电年营业收入达460亿元,年实现利税81亿元;并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建设管理规程、规范及标准。
(三)成效和作用
1.加快了贫困山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小水电解决了大电网难以覆盖的老少边穷地区广大群众的用电困难,累计使3亿多无电人口用上了电,极大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一批建成的109个电气化县,从1984年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79亿元增加到1489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从8亿元增加到96亿元,年均增长1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3元增加到2303元,年均增长8%(1984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000年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2.加快了中小河流治理,改善了农业和农村生产条件,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开发小水电,使数千条中小河流得到初步开发治理,累计增加库容约500亿立方米,净增灌溉面积200万亩,近年来还解决了0.7亿多人、0.5亿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发展了以小水电为龙头的山区水利,提高了防洪抗旱和水利为农业服务的能力。
3.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我国小水电1年发电量相当于0.34-0.44亿吨标准煤,与相同数量的火电相比,可减少排放1亿吨左右二氧化碳。全国小水电供电地区约有0.2亿户农民使用电炊具,减少了用于燃料的木材砍伐量,保障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的实施。同时,对推动林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保林,起到了促进作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通过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企业一年上缴的税金,约占全州财政收入的40%,替代林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促进了森工企业的转产。
4.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水电开发利用管理模式,小水电技术及设备制造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目前,我国小水电从业人员约120万人,其中设计、施工人员30多万人。全国有100多个厂家可以生产小水电设备,年产量超过150万千瓦,不仅满足了国内发展的需要,还向50多个国家出口经济适用的小水电设备。我国还为6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数千名小水电专家,参与了50多个国家几百项小水电工程的建设,获得了较高的声誉。
5.开辟了国际合作的新途径。我国开发中小水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扬。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都在积极推广中国发展小水电的经验,一些与我国无邦交的国家也通过民间途径向我国学习。有60多个国家130多个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小水电网总部以及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小水电中心设在我国杭州,为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前景。
二、今后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
(一)资源条件
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根据最近水能资源初步复查成果,小水电可开发量为1.246亿千瓦,占全国水电资源技术开发量的35%,居世界第一位,广泛分布在全国30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全国的67%,中部地区占17%,东部地区占16%。而目前小水电装机容量仅占可开发资源量的23%,发展潜力很大。
(二)特点与优势
1.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2.小水电资源规模适中,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有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适合国家鼓励、引导集体、企业和个人开发。
3.小水电资源具有分散开发、就近供电、就近消纳,不需要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发电成本和供电成本相对较低。
4.可为“西电东送”提供有力的支撑。小水电是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电站的有益补充。
5.小水电是国际公认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相比,其技术比较成熟、造价低,非常适合于为分散的农村供电及电气化建设,其开发利用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
1.小水电上网受制约。由于小水电站大部分是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差,因此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比较差,再加上电力体制方面的原因,致使相当多的地区存在对小水电上网电量、价格设限的现象。据贵州省反映,全省大部分小水电站上国家电网的名义电价为0.12元/千瓦时,但因为电网经营企业认定的一部分“无效电量”不计价或者只按照0.02元/千瓦时计价,实际电价往往达不到0.12元/千瓦时水平;而地方县域网络小水电的上网电价也只有0.12~0.18元/千瓦时,这个价格低于许多小水电的成本。此外,电网经营企业在丰水期还常常限制小水电上网电量,近年来小水电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只有3500小时左右,不到设计利用小时的2/3,有的小水电站每年弃水量约40%,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
2.国家对小水电的税收扶
持政策未完全落实。为扶持小水电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税率和若干项目免征增值税的通知》中规定,县以下小型水电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可按简易办法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并可由其自己开具专用发票。这项政策大约只有40%的企业得到落实。主要原因是下游电网企业和用电企业要增加11%的税款而拒绝执行。
三、加快小水电发展的建议
1.区分不同情况和地区,国家采取不同的资金扶持政策。截至2002年底,我国仍有0.3亿人没有用上电。因此,对有水电开发条件的无电、贫困地区,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开发当地的水电资源,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积极培育电力市场;对其他地区,国家要在认真做好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实行以地方自筹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同时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资本进入小水电行业,实行投资多元化。
2.进一步落实对小水电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应明确单站装机在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企业,都按6%税率缴纳增值税。关于解决进项税抵扣问题,目前发电方呼声较高的解决办法是,先按17%的税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然后对超过6%的部分给予返还,实行即征即退,这样做,既能够解决11%的税负转嫁给购电方的问题,又可以确保增值税管理的链条不中断,也便于税务部门操作。
7.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七
1 中医药查新合同委托书中的问题
对科研项目创新点的表述不清楚。只有项目简介而没有具体创新性的详细内容;只有为什么立题, 而对创新点缺少科学性研究;缺少详细内容, 如有的研究项目提出了五个创新点, 但通过文献对比分析则皆都为已有的技术、方法和实验, 根本没有创新而言;尤其在一些具体实验指标上, 一些实验指标明明是别人早已做过的指标, 却偏要写上是自己首创或国内首创或首次实验, 另外标书中有些中医药项目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法、结果、数据表述不清楚、指标不明确, 含糊其词, 当查新人员详细询问时, 却被以技术保密等原因被拒绝告知。
2 中医药课题样本的真实性缺乏具体科学依据
无论是中医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 几乎都有一个样本大小的问题, 一般来说样本越大越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得出的结论就越可信。
3 不信任型的查新检索中心的用户为数不少
由于中医药查新工作人员的专业非用户课题所涉及领域, 对该专业了解不够透彻。因此查新用户对查新人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感到不信任, 对能否做出正确的查新结论持怀疑态度, 这是比较常见的。还有些用户害怕查新人员向别人泄露其研究内容, 拒绝写出其研究内容, 拿几个关键词来让检索人员出据查新报告, 此类事情屡见不鲜。
4 不重视查新过程型的用户
这种现象也比较普遍, 有些用户对中医药科研查新过程不太重视, 认为查新步骤只是走形式。提供查新委托单时草率了事, 不能详细地给出课题的技术创新点和查新要求, 也不向查新人员讲解课题的内容和研究过程, 留下的电话又常常是联系不上, 查新人员再找他了解详细情况很难联系。还有些用户将整个查新过程全部委托他人办理。而来办理这些事情的又都是外行, 对这个专业根本就不了解。这些都会影响查新报告的质量和结论。
5 找门子托关系型
有的中医药查新用户通过各种渠道和查新人员拉近距离关系, 希望得到查新人员的照顾和帮助, 不走查新的正常程序, 既要短时间得到查新报告, 又要求查新人员写他认为满意的查新结论。
6 急迫拿到查新检索报告型
主要表现为中医药科研人员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查新报告。
7 为了晋级对付科研成果型
主要表现在中医药科研人员为了晋升职称、加分、或必须要求有科研项目才可申报高级职称而被迫进行科研课题研究, 认为只要起个和别人题目不相同就行, 但却不知从何下手, 根本没有目的性, 盲目的申报性较大, 往往有意无意地将检索需求表达不清, 甚至有的故意提出一些生僻的不常用的术语作为检索词在内容上混淆, 像这种用户表达不清或失真, 使本来就不很专业的查新人员检出结果和作出的查新结论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很大的误差。
8 基层科研人员对中医药查新意识薄弱
近年来对晋升职称要求不断提高, 申报科研课题的医务人员及科研人员越来越多, 有的基层中医院科研人员意识薄弱, 现在还有不少基层科技人员尤其是地方医院的中医药专家对查新根本就不了解, 甚至不知查新是怎么回事, 起到什么作用, 该怎么样查新, 为什么要查新?当要立项或报奖或课题鉴定时上级部门要求查新了, 临时抱佛脚, 所有工作人员忙得晕头转向, 于是在查新工作人员身后紧催紧盯猛催, 目的就是快点拿到到查新报告。
9 重课题外在包装, 轻视里面具体内容型
一些中医药科技人员来查新时, 带来的材料非常齐全, 而且材料非常工整, 包装也好, 但仔细了解课题内容时, 没什么实质性创新的东西, 只是一些在原有传统方剂的基础上, 增加了二味药, 看不出有什么新颖、独特的地方, 项目也没有什么规模。
1 0 以为查新只是走过场
盖个公章走走过程了事, 很多基层中医药科研人员认为, 查新只是例行公事, 到有关部门盖个章就算完事。
1 1 大学或一些研究所的中医药科研人员对查新的认识
一些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对查新有相当的认识, 也很重视这项工作, 为了争取课题、尽早鉴定或者能报上奖, 他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其中有许多较新的植物资源开发或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 但是也有许多重复申报或研究的现象发生。
1 2 中医药查新有内容, 但内容不新
中医药科研人员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研究计划, 不管是品种选育或技术引进或中药提取工艺、或剂型改革或医疗技术的引进, 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这些见解和认识在本单位系统内也许是以前所没有的, 只是有些内容拿到社会上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已经不新或者新的程度不够, 或者有些创新的地方社会价值并不是很大, 或者是投入多产出少。国家对这些高科技领域科技人才的要求更加严格。对剂型改革或新药审批也很正规, 对有些传统方剂的审批在程序上也越来越严格。经我们认真检索后发现许多东西只是变换一种方式出现而已。
1 3 在中医药课题查新内容上扬长避短
高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往往很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 他们知道同一个品种或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技术怎样从不同角度去申报更有利。
1 4 对中医药科研课题查新检索持反感态度
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对查新工作持反感态度, 有的是其家属来帮助做查新工作的, 而其家属又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 对查新工作并不了解, 认为查新只是应付上级部门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项目能否通过, 关键是看与主管部门的关系如何, 根本没有认识到查新的重要性, 所以当他们来的时候, 一直是消极的态度。
1 5 检索策略单一型
中医药查新课题的新颖性是以文献检索的结果为根据的, 报奖人很希望检不出文献, 以证明该项成果在国内外的新颖性。但从科技发展继承性来看, 任何一项科技活动, 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 完全没人从事过的研究是非常少的。
认识不足产生的原因: (1) 宣传不够:根据地方基层中医药科研人员对科技查新的认识可以看出来, 中医药相关职能部门主管查新的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宣传不足使得为数不少的中医药基层科研人员还不知查新是怎么回事, 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 (2) 管理不到位:既然一些科研人员知道从不同角度去申报课题, 就说明他们有研究课题申报的空间, 而不完全是从研究课题的实力和课题本身的科学性、前瞻性出发。他们往往对检索环节和专家评审环节以及管理部门管理环节寄托着希望, 因为他们本身或同行曾经从中受益, 这说明中医药管理部门对科技查新的管理存在着漏洞。另外,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 由于项目申报时间很紧, 当科研人员初步完成项目申报书之后, 再去查新, 时间似乎不允许了, 所以出现了中医药科研人员给查新人员规定时间的现象。 (3) 缺少竞争:由于没有市场的竞争, 没有利益的驱动, 查新单位之间缺少竞争, 只是例行公事, 所以查新实践中出现种种弊端, 也表现出了对查新的种种不足认识。 (4) 监督不到位, 一些科技人员对查新环节抱有希望, 希望做得好, 写得好, 一方面是因为宣传不到位使其错误理解查新;另外查新环节上, 由于工作人员检索策略单一, 与用户交流被动以及由于查新单位文献支持系统不完善造成文献漏检、查新结果与课题意图不符等现象, 或者由于时间紧迫, 工作人员来不及认真看原文等等, 这将影响查新质量及查新结果。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说明上级监督不到位。针对我省中医药科研查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 致使数据库开发方面缺乏统一规划, 数据库内容交叉重复, 信息资源不够完整, 而且现有的数据库的还不够广泛, 有的标引深度不够, 检索软件功能不强, 易造成漏检。针对上述问题, 必须制定一项较为完整的检索工作策略, 关键是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 具备敏锐的科学思维能力, 捕捉信息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信息意识也是对现代医学信息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此外, 作为中医药信息人员, 既要懂得中医药知识, 又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 随时掌握当代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既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能够在各种信息咨询活动中, 利用Internet广泛的信息资源, 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的检索技术手段, 快速有效的满足用户各种形式的信息需求。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查新检索现状的调查分析, 指出了黑龙江省中医药科技查新检索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查新检索,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志美, 董建成.论我国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江苏图书馆学报, 2000 (2) :30~31.
8.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八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我国的医药市场将逐渐从国内竞争转变成世界范围内的竞争。随着进口关税的不断降低,国外药品将大量涌入,给国内的医药企业和药品带来强大的冲击;另外,中国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之众的大国,我国医药消费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外跨国大公司想通过投入巨额资金将中国变为全球的主要原料药材以及药品的生产基地,国内医药市场竞争也将因此变得更加激烈。药品作为一种关系医疗健康的产品,也已经完全从原先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内部经济体制的改革,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医药企业将面对汹涌的竞争环境,这就迫使我国医药企业不得不通过内视的方式发现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方法对策,以便提升医药企业财务与管理模式。
二、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陈旧落后
当前国内一些医药企业财务管理观念比较落后,简单的把财务管理与会计等同起来,认为财务管理就是企业会计。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企业会计只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部分,而并非全部,但是很多医药企业把企业会计看成是财务管理的全部。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一些医药企业将财务管理看成是简单反应和记录公司业务的一种形式,没有把财务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高度来重视,也没有将财务管理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来布局,医药企业缺少专业的财务分析、财务预警等功能,也没有对医药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和提升,以此满足时代发展和企业管理进步需求。导致医药企业在面对国际化竞争的时候无法充分发挥竞争优势,从而无法在当下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医药企业财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
财务信息是医药企业决策的重要基础,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是医药企业健康良好的发展基石。医药企业的决策如果是建立在错误的财务信息基础之上,往往容易给医药企业的战略规划带来难以估计的危害。当前医药企业最主要的财务信息失真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当前一些医药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十分淡薄,为了小团体利益,将厂家让利或者其它收入私存私放,没有通过正常的财务核算方式进行科学的管理,企业资产以及费用也没有及时的纳入财务核算,从而导致医药企业财务信息偏离真实,容易给医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带来不利的影响,出现财务账面错支、截留等行为;其次是财务制作虚假报表。目的是为了能够掩饰真实的经营水平,人为篡改会计报表。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类似状况就会发生两种会计报表,一种用来对外披露公布,一种是用在内部流通使用,这样往往给外界投资人群带来错误信息。最后是医药企业财务会计账目管理混乱,财务监督、核算等职能没有发挥作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系统性不强,工作效率不高。
(三)医药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
做好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帮助医药企业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的可信度和质量。当前我国一些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还很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监督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人员大多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这种管理模式下,就相当于右手查左手,检查工作形同虚设,各种舞弊行为就极其容易发生。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在投资决策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进行讨论和审批,从而导致企业财务资金的决策权没有约束。另一方面是在企业财务资金投入到项目使用过程中式,因为财务内部控制缺乏追踪管理,造成出现问题问责制度不健全,无法保证每项投入资金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应用。
(四)财务管理的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化
财务管理没能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化竞争趋势,一些管理方式依旧沿袭传统习惯。比如在医药企业市场渠道投资建设方面,只是简单的将市场经济利润作为衡量指标,只是看到开发一个市场带来的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看待,更没有将其它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够,没有将投资的收益性和风险性结合起来均衡考虑,导致投资决策过于草率。在成本管理上缺乏战略意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无形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对各种无形资产利用率不高,对无形资产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在存货管理方面主要以控制存货、防止存货损失为主,管理内容过于狭隘。在存货管理体制上主要以控制存货、防止存货损失为核心,管理手段有限,缺乏全局意识。
三、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改进方法对策
(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评价等在内的财务制度是医药企业适应国际化市场竞争所必须完成的内容,也是完善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必要工作。医药企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财务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通过制度完善也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要大力推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配备专业人才和部门,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加强企业财务控制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第二,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不断通过工作人员的执行和落实才能最终变为约束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通过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来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监督。第三,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电算化技术来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和精准性,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落实。只有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才能确保医药企业责权明确,实现权力制衡。
(二)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建立医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能够提前发现企业是否出现了财务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偏,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会偏离战略轨道。预警系统的构建主要是财务指标的选取。在选取预警指标的过程中,要选择能够准确体现测量企业销售经营活动和成本等方面的指标,指标特征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不但能够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能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引导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朝着预定方向前进。同时这些指标还能够反映企业危机现象的存在或者发展方向,从而在预警指标的协助下,企业能够及时的排除各种隐患,最终实现企业的高效经营管理。只有建立一整套全面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医药企业才能在国际化竞争环境下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财务风险防范。
(三)加强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尤其是在医药企业成本费用过高的情况下,要想在激烈行业竞争中保持发展优势,就必须有一套成本领先的战略,在同行中做到成本领先优势,这需要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成本的监控。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实行新的管理方式,实现从成本节约到成本避免的理念转变,通过财务杠杆和预算能力,避免各种不必要成本的支出,在事前做好成本控制预防工作。
总而言之,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当下追求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环节。在国际化竞争的大环境下,只有加强财务管理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处于不败之地。这也就促使医药企业必须通过发现当前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用创新的方法寻求各种财务管理的对策,促使医药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星.浅议医药企业的财务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3(21).
[2]魏凌波.H医药公司税收筹划研究[D].兰州大学,2012.
9.中国钛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九
一、中国钛工业的现状
1.1 钛白工业
中国的钛白产量在世界排名已经是坐二望一。中国金属钛的生产位居世界第四。我国钛白工业起步于1958年,自1998年以来发展迅猛,总产能从19~104 t提高到2003年的 6×105 t后,成为产能位居世界第二的国家。2005年产能又提高到9x1 05 t,2006年达到115xl04 t。钛白产量也相应上升,已从1998年的14X104 t提高到2007年的106 t。
产量及消费量统计。2006年全国5O多家钛白生产厂,产能超过万吨的有3O多家。目前仍有许多在扩建或新建的钛白粉厂,未来2~3年将新增产能超过2x1 05 t。有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钛白产能将由现在的128x104 t陡增至25X10 t。国内金红石型钛白产品不论产量、品种和质量都难以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国外高档金红石型钛白。钛白进口量从2000年的14.2x104 t增加到2006的25xl04 t。出口量从2000年的5.6x104 t增加到2006年18X104 t。主要是进口高档金红石型钛白,出口低端锐钛型钛白。近年来进口趋缓,出口大幅增加。但是,2007年国家执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来,进口增加,出口则逐步减少。
1.2 海绵钛和钛锭产能迅速扩大
2006年是中国钛工业迅速崛起的一年。海绵钛的产量及产能迅速扩大。1O家海绵钛企业共生产海绵钛18 037 t,比2005年增加了8 526 t,增幅为89.6%。其中遵义钛厂10 204t。钛锭的年生产能力达到40 6OO t。其中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12 000t/a,钛锭的熔炼能力以惊人速度发展。其中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钢股份特殊钢分公司、西部钛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具有完整的布料混料系统和8 t以上的大型真空自耗电弧炉,为中国钛加工业的骨干企业。
1.3 高钛渣及四氯化钛的产能和产量
近年来我国高钛渣生产随着钛自和金属钛需求和生产的扩展而迅速发展。仅钛白工业对钛渣的需求就有35xl04 t。采用小型敞口或矮烟罩电炉熔炼钛铁矿生产高品位钛渣(Tio ≥92%),是目前我国独有的生产富钛料的工艺。由于这项工艺技术较易掌握,投资小,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近年来还在发展,有近4O家企业生产,年产能约为2xl05 t。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四川攀枝花地区,最近又开始扩展至电力丰富的内蒙地区。攀钢集团引进乌克兰半密闭电炉熔炼钛渣技术,将其石墨电极改为自耗电极,建成25 000 kVA电炉,采用云南钛矿作原料,生产出含TiO 达到86%左右的钛渣,实现了钛渣生产电炉的大型化。高钛渣是制取四氯化钛原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就有24个生产厂家,设计产能约2x10s t/a。目前全国产能已接近5x10 t/a。
二、中国钛工业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中国钛工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海绵钛、加工材以及甚至深加工领域都已成为国内投资的热点。这对世界钛工业来说是件好事,但是,由于钛相对黑色金属来说属于小金属,因此过热投资可能会带来许多隐患。国内投资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出发,中国的钛工业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0.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十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有规模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起步及借鉴对象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起步也较晚,在改革开放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模式,直至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刚起步,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在1988年各商业银行被迫基本停办了票据业务。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方向陷入迷惘。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
我国各方专家机构通过研究,终于在1994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不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在1996年颁布了《票据法》,奠定了法律基础。至此之后,我国不断改进,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健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等,使得我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有规模及经营现状
至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建立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目前仍是票据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几个地区;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设立了票据分部,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规模已比较健全;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时至今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已达数十万亿,规模十分巨大,体系也相对较为健全。
二、目前阻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先天不足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起步晚,开始是照搬西方做法,经验严重不足,也是处于正在摸索建设的阶段,没能针对我国国情做出更好的发展策略,开始发展阶段受到了一些挫折,直至今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品种匮乏,法律法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完善的地方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票据的基础是信用,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2、市场主体缺位。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一商业银行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量中小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很低,阻碍了票据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3、交易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商业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使银行成为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不利于企业信用提级和分散资金风险。
4、票据市场法规不完善。法规许多内容已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局限性,但却没有与时俱进加以修正。我国法规的不健全使得许多新型的商业票据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行。
5、票据市场流通性偏弱。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许多专业票据机构,但受地域和规模限制,难以协调各地的运作机制,使得许多票据只能在部分地区流通,信用程度也普遍不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和风险。
三、商业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信用良好的大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低成本的运营资金,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浙萎缩,银行的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因商业票据市场发展造成的困境应当根据我国国情作出适当改变。
(二)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各类企业发行没有交易背景、纯粹为了融资的典型商业票据。我国的《票据法》将票据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支付和结算的工具。这反映了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还有诸多不健全的地方,市场经济活动还不能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
(三)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票据市场的违约行为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作用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商业票据评级有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起到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也有利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对于不为大众熟悉的发行人,通过对其发行的票据进行评级,使其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国外同业交流,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程度的提高,能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票据市场。
(二)国外较健全的商业票据市场可借鉴之处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加之其悠久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其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尤为值得我国借鉴。从发行人方面来看,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主体较为广泛,担保、资产支持等灵活的方案设计安排,使得商业票据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为其融资提供便利。其商业票据市场具有以下优势:融资成本低;监管约束较少,程序简便;融资效率高。另一方面,美国商业票据的投资者群体高度发达,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信托是最主要的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美国商业票据对其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风险可控;方案条款设计灵活。正是由于商业票据自身对于发行企业和投资机构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优势,它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得以发展成为美国货币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商业票据可以为中国提供些许启示,符合国内情况的商业票据的尽早推出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对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今存在问题的改革探讨
1、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条款设计是商业票据发展的动力。从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看,灵活的产品条款设计可以尽可能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从而推动市场发展。因此,商业票据在条款设计上应尽量丰富,积极推进票据业务和产品创新,拓宽票据品种,满足不同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的需要。
2、放宽扩大的投融资主体范围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重要基础。上世纪70和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和更多中小机构发行人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壮大。因此,放开投融资主体范围对于国内商业票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和支持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票据,对于保证市场上充足的产品供应有重要意义,而新出现的投资者在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对促进产品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3、简洁的发行管理程序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必要保证。美国商业票据获得发行人持续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程序较为简单,可以节约时间和发行成本。有鉴于此,国内商业票据在发行管理程序方面有必要较目前现有产品进行适当简化,这将有利于其获得发行人的欢迎,同时也将对探索新的证券审核与核准模式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4、进一步研究和健全法律法规和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我国现行滞后的法规,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更新票据规定,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也能促使票据市场的繁荣。而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商业信用体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遏制违约风险的程度。
5、尝试逐步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行为标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标准,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建立统一的票据监测系统,承兑行在签发汇票时应对承兑人的信息及时记入系统,贴现和转贴现行对于出票人的信息可直接从系统进行查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商业票据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发展,相信它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潘彦,《探究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前景及策略》,网络财富,2008,(7):86-88 [2] 胡晋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回顾》,中国货币市场,2008,(12):4-8 [3]《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证券时报网,2010-12-21
11.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十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写作;问题;措施
G633.3
少数民族学生写作现状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教师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结合在少数民族班级或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的班级汉语教学的经验,现就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的现状简单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少数民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背景及交通信息的落后,边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障碍尤为突出。而写作作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对他们学好汉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少数民族学生在写作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词语位置不当
修饰语位置不当也是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写作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前后互相对应的词语次序不一致,造成句子结构混乱。词语的位置不当影响整个句子的表达,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没有全面的、深度的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因此在汉语写作句子中往往会出现词语位置不当的不良情况,影响整体表达效果。
2.作文内容空洞
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少数民族学生的作文长期按照陈旧单一的作文模板,内容非常空洞,大多都是空话甚至假话,没有创造性,缺乏真情实感。有些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过程描写细致,但是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表达能力很差。
3.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在少数民族学生中有很大部分对作文有一种厌烦心理,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头疼,心情烦躁;还有些学生对写作文缺乏信心,缺乏提笔的勇气,缺乏作文的练习;还有一些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随便写完便交给老师,对老师的指出的错字、问题等批改意见置之不理等诸多问题,由于语言的局限性,使学生对汉语写作“敬而远之”,缺乏写作兴趣。
二、在借鉴优秀文章的基礎上,促进自身汉语写作水平
1.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阅读及背诵的能力
在学习汉语写作的初期,少数民族学生可以首先大量阅读优秀的汉语文章,背诵、模仿等形式,学习文章写作过程中的好词好句,不断积累成功经验,提高自身词汇积累量。
2.从口头表达起,培养笔头写作能力
一个人口语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反应了其笔头写作能力的高低。为此,少数民族学生应该多多同汉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不断学习汉族学生的日常用语习惯,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笔头写作的水平。同时,少数民族学生之间也应该多多进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鼓励促进,提高各自书面表达方面的自信心与准确率。
三、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确保少数民族汉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将阅读课与读写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将作文课同阅读课分离开来。教师在上阅读课的时候,经常会有意识的将文章拆分成若干区块,将文章结构讲的十分详细。这样的教学方式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容易让学生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不知道文章究竟在哪些方面值得借鉴,也不知道文章好在哪里。事实上,优秀的文章只能起到示范作用,在具体讲解文章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少数民族学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路,进而为学生介绍文章值得参考的写作技巧,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过程中。
2.保持作文形式的多样化
一般而言,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而对口头作文却采用忽视的态度。实践证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十分重要。一方面,口头作文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完善他们书写表达方面的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开设主题班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感,让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更好的促进学生口头作文的表达水平,进而提高学生汉语写作能力。
四、适度的进行作文指导,让少数民族学生养成列写作提纲的习惯
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作文前期的指导,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不断给予学生汉语写作方面的指导意见,让学生掌握写作的目的及要求,准确把握写作题目的意思,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好指导的分寸,不能讲的太多、太细,这样容易使学生按照老师的逻辑去书写作文,严重束缚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写作模式僵化。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采用在写作前分钟帮助学生反复推敲作文题目,正确理解作文意思的方法,既能够良好的点拨学生,也可以启发学生正确的写作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五、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与作文的批改过程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人们认为教师让学生辅助老师批改作文,是老师故意偷懒的行为,是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其实不然,老师自行批改学生作文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也会产生一定的弊端。由于每位老师对作文评价的观点不同,在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此时,如果让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到教师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来,既可以避免教师主观批阅作文的缺点,又能够让学生看到更多同学的作文,吸取其中值得借鉴的地方,相互取长补短,更好的提高自身汉语写作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相互分享作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全面发散自身的思维水平,顺应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六、善于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心
每一位少数民族的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个性和特点。而汉语写作是体现少数民族学生自我个性与特点的做好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观念,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不断鼓励学生突破自己已有的写作风格,借鉴其他优秀文章的写作模式,通过反复的咀嚼消化,提高学生在汉语写作方面的能力与水平。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支持与肯定。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充分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调动学生对汉语写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七、结束语
【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荐阅读:
医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7
医药代表常见面试问题及答案分享08-09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07-11
民族问题的调查报告06-13
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节日互动发展的研究11-06
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09-09
医药市场现状07-18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分析07-09
医药零售行业发展08-10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浅析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