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经验感悟(共10篇)(共10篇)
1.高考备考经验感悟 篇一
中考复习点滴感悟
各位老师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初三化学的备考经验。在短短一年里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又要系统地复习,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我谈谈我们科组在复习时的一些想法,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们的做法很常规,复习的主要手段主要可以概括成:
一、主干知识复习
二、测试
三、习题、测试题讲评
我先以《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用语》为例简单谈谈主干知识的复习。
一、主干知识复习
对《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时,我们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梳理框架
《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可以说是化学的骨肉,这部分内容知识繁多,需要学生下大功夫进行记忆。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我想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学生自己要多总结,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自主总结所学到的知识。问题是该怎样有效地总结?实际化学上对无机物的研究,无非有两条主线:对于某种元素来说,是研究它的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而对于具体的某种物质,主要是围绕物质的组成、结构(对初三来说就是化
学式)、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制法(包括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和用途来展开。初三化学更多的是注重第二条主线,我们力争帮助学生梳理出这样一条主线、一个框架,要求他们在不看书的情况下从这几方面来反复回忆、反复总结,实际上我们从新课开始就这样做了。这样不仅能让他们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掌握到化学的学科方法。这样做还有一个优点是在时间上会有很大的弹性,比如可以利用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的时间来进行。
2、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
我们发现,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很容易像背书一样把化学计量数也背下来,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求学生只记忆物质和反应条件,写化学方程式时再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此外,我们特别强调以反应原理为指导来记忆化学方程式,能用原理记忆的,就不去死记硬背,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可以总结为助燃性,让学生明确:单质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而含碳氢或碳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金属与酸、盐间的置换反应,酸碱盐间的复分解反应更是强调从反应原理来进行记忆。部分反应没必要拓展其原理,我们就要求学生通过多写的方式记忆。
另外,我们建议学生把练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都写一写。例如下题,尽管题目并没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但我们还是会让学生写出来。
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可用生石灰做某些食品的干燥剂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为蓝色
3、针对学生基础,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
我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谈谈我们的处理方法。跟教材的编排一样,我们在复习时把这个单元分成了3部分:
(1)碳的几种同素异形体及其性质(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复习时我们首先进行知识的梳理,我们会展示出提纲(不同程度的班级,提纲不同,基础扎实的班级提纲的空间会大一些),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前提下自主总结知识,把提纲补充完整,并用红笔不熟悉的地方标注出来,然后通过学生的展示把知识梳理一遍。以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为例,对于基础较弱的班级,我们会在提纲中给出具体的化学性质,要求他们写出化学方程式,再逐条性质展开复习。而对于学得比较扎实的班级,我们只在提纲中体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3点,要求学生回忆是哪三点化学性质,并把性质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在复习时间的安排上,碳和碳的氧化物我们各用一课时进行复习,而第三课时上,我们除了复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外,还会让学生书面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将整个单元的知识再次整合一遍:
(1)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能够通过化学反应得到哪些物质?又有
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画出知识网络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不同的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写出你使用的方法及依据的原理。
我们认为这样鉴别题不仅能很好地把知识串连在一起,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在复习过程中尽可能多设计、多使用这样的问题,像鉴别真假黄金、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是我们会使用的问题。
4、重视实验
我们科组从新课开始就非常注重实验的教学,力求让学生把握好教材上所有的实验。对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我们尽量让学生代替教师进行演示,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对于不容易观察的实验,我们借助投影仪投出实验现象,如果用投影仪的效果也不好时,就拿着试管走下讲台一一向学生展示现象,对于没有危险性的实验,我们会留一套仪器在教室里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操作,或者安排分组实验。
复习时教材上的实验也不容忽视。第六单元就有不少实验,单靠干巴巴地讲实验、回忆现象的方式并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但如果像上新课那样把实验一一进行演示,时间上又不允许,我们的处理方法是:复习到相关性质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实验内容,然后播放实验视频,必要时会结合视频的播放进行实验的分析。跟上新课时一样,对于基本没有危险性的实验,我们会留一套仪器在教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操作。
《化学用语》属于理论知识,虽然初学时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因其几乎贯穿着整个初三,经过一长段时间的学习,到了复习时可以说很多难点都突破了。复习时可能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是把第三单元以及第四单元化合价、化学式的内容揉合在一起进行复习的。具体复习时,对于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我们会在复习前测一套基础题了解学情,发现问题后采取针对性地复习。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我们的复习思路是这样的:
①学生举例: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
②由化学式判断分子和原子的方法,总结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类别
③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④原子结构
⑤原子和离子的关系,离子
⑥学生画出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⑦微粒的特点,实验:氨分子的运动
⑧由原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引入化合价(复习的重点是化合价的应用)
⑨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⑩化学式及其相关计算
对于化学式相关计算的复习,我们以做基础题为主,复习时我们会在黑板上写出计算公式,然后出一些典型题让学生反复练,由易到难,尽量覆盖所有的题型,并且会一一检查,落实到每一个学生,隔
一段时间还会练一些变式题。
例1.(2013 兰州)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治疗H7N9亚型禽流感的有效药物之一,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C15H28NxO4。试计算:
(1)帕拉米韦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则x的数值为()(3)32.8g的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为()g(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
例2.已知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2)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4)多少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70g?
(5)480g硝酸铵与多少克硫酸铵(NH4)2SO4的肥效相当?(6)纯度为80%的硝酸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杂质中不含氮元素)
二、测试
我们的一轮复习基本上以教材章节为顺序,会配以测试,测试内容以复习的进度为主。此外,根据具体情况我们还会测几套综合题。改卷时我们会做好错题记录,汇总各班测试时暴露出来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三、习题、测试题讲评
复习阶段的时间很紧,习题、试题的针对性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要做到有针对性,关键是要了解哪些是学生不懂的、常错的,我们要求学生做练习时用红笔标出不懂做的题和做错的题,再将练习册收上来检查,统计学生遇到的问题,选择错误率较高和比较典型的题目进行统一讲解。习题课上,我们尽量把同类的题目放在一起讲解,并且会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如下题,讲解时提问:“怎样实现有条理地找出所有的仪器而没有遗漏?”学生大都说把所要用到的仪器都背下来,而我们的方法是引导他们从实验的每一步骤中分析出所用的仪器,称量用什么?量取用什么?溶解用什么?明确所有的仪器后再看看缺少的是什么。当然,扎实的同学可能一眼就能看出缺少什么仪器,但我觉得这样的思考方式还是很有必要掌握的。
(2013 海南)19.(3)在实验室中,用固体物质甲和水配制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药匙、胶头滴管和。
在测试题的讲解上,我们会充分利用改卷时做的错题记录,提高讲解的效率。比如以下这道经典的题,经过一长段时间的训练,这样的题大多数学生都会答得很完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讲评试卷时就不讲这种题了,取而代之的是把做错这道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一一指导,隔一段时间再考察,大大提高了针对性。
(2013 海南)23.为检测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纯度,取该样品12g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3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共42.6 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四、一些感悟
1、热爱是核心
我觉得我们的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很核心的一点是我们首先要热爱我们的化学、热爱我们的教育。热爱会在无形中督促我们把教学工作做勤、做好,而且我想这种热爱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感染着他们。
2、关注学生
如果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习,那一切好的方法都犹如纸上谈兵,起不到任何的效果。怎样让学生愿意学呢?俗话说“亲其师才信其道”,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非常注重与学生沟通,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当学生上课频繁走神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感到沮丧时,我们都会和学生谈谈心。当然,要做到时时刻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很难,但我们会尽量去做。
3、不断学习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想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钻研,多看书,不拘泥于化学方面的书籍。我基本上每天睡前都会读一些书,像常青藤系列的《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都非常不错,我想这些书多多少少都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最后我想说感谢,感谢我的师傅陈树花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感谢科组里老师对我的支持;感谢李燕老师的信任,把这个交流的机
会给了我们并对我们的发言材料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大家的聆听;感谢化学,她带给了我们幸福。祝愿大家今后越来越好!谢谢!
2.高考备考经验感悟 篇二
“太慢了, 太慢了, 走了大半天, 才挪了一点点, 于是我打它、赶它、拉它, 蜗牛气喘吁吁, 蜗牛用尽全力, 蜗牛眼泪汪汪, 可还是走得很慢很慢, 我累了, 气了, 想放弃了……”
文章所写的多么像我刚刚带文综高考时的切身感受!我时常抱怨学生基础太差, 资质太差, 学不得法, 成绩很差, 使我教学无成就感, 使得我甚至想放弃自己的职业。而且与别人交流后发现这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 我周围好多同仁, 我们普通中学的很多老师都深深地被这问题困扰。可一味地埋怨, 一味地恨铁不成钢, 结果呢?学生厌学, 教师职业倦怠, 师生关系恶化, 成绩自然不会有突破。
还是这篇文章启发了我, 甚至可以说挽救了我和我的学生。“坐下来, 停下来, 歇一歇, 我发现蜗牛憨厚可爱, 我感受到它奋力地朝目标迈进的顽强, 当我轻而易举地帮它挪开障碍物, 我得到了它的微笑, 看到它在舞蹈, 于是我心旷神怡, 我发现, 以前光顾赶路, 错过太多太多, 原来天那么蓝, 凉风习习, 溪水潺潺, 路边的小草碧绿, 小花娇艳, 我贪婪地欣赏, 我恍然大悟, 哦, 原来是上帝叫蜗牛带我去散步。”
我深深地被文章震撼了, 从此, 我不停地反思, 我调整, 我改变, 我创造, 所以我收获满满, 我今天已非常富有。
短短几年来, 我已第四次带文综高考, 我和基础很弱的普通中学的学生, 凭着和谐的师生关系, 合适的教与学的方法, 顽强和勤奋, 创造出一个个高考奇迹。这几年, 我的文科状元分别考出216分、233分、240分等好成绩, 我们地理科年年有越过一本线的学生, 多的时候达4人, 我校的本科人数也逐年分别突破60大关、70大关直至90大关。回望这几年高考备考, 我特别想和同为普通中学的同仁们交流和分享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
我们地理科的基础知识纵横千里, 包罗万象, 而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 地理基础弱 (有不少初中根本没学过地理) , 思维能力差, 学法单一不变通, 所以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 让他们在复习时尽量不走弯路。在高考的第一轮复习中, 我特别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 总结规律, 找出特点, 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架构。我详细地给学生讲解主干知识, 强化关键知识点, 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然后进一步教他们把握知识点在系统中的纵横坐标位置, 从宏观上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综合化的知识体系, 做到心中有数, 条理清楚, 因果明确。至此, 学生才算拥有了高考底气。
二、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高考复习轮次, 各个学校有各种做法, 很多学校采用3轮复习, 沛鸿中学管老师说他设计四轮复习, 而我一般只做两轮。第一轮主要帮助学生细化知识, 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框架;第二轮主要是帮助学生有效提高成绩, 所以我只做了几个重点知识块的专题复习和有效答题的专门辅导。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复习节奏, 智慧取舍知识点 (如今年针对艺术生复习时, 我就大胆放弃地球运动知识块, 《选修1》我只复习人口再生产类型和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实践证明, 我的复习安排合适我的学生, 能使他们在高考中顺利达到他们应有的高度。
高考复习资料成百上千, 让人眼花缭乱, 选对资料很关键, 第三中学用《三年五年》, 沛鸿中学用《世纪金榜》, 邕宁高中用……“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经过大量比较, 精心挑选, 反复斟酌, 我和我的学生们选定了《导与练》。事实证明选择是明智的, 其题型题量难度都能与高考接轨, 更重要的是适合我的学生实际, 对备考帮助很大。
三、借他山之石攻玉
我是特别喜欢且积极去参加市里组织的高三视导课活动的, 它能使我开阔眼界, 增长知识, 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在脑中纠结许久的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对我的复习备考有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一直深刻记得第三中学凌玉墩、刘立昌老师对地球运动知识块的精彩演绎;第二中学李盼月老师对区域地理复习的精辟诠释;第八中学龚老师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块的完美归纳;第九中学梁仙老师对气候知识复习的深入浅出;武鸣高中扬冰老师对高考题目中隐含信息的挖掘……我深深地感谢众多的优秀老师给予我无尽的帮助, 使我能走捷径吸取教学上的精华, 再变通地传授给我的学生, 使我的教学水平进步较快, 使我的学生受益匪浅, 使他们的高考成绩日新月异。
四、面批面评, 个性化指导
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地理基础很差, 有不少是从高一才开始学地理, 到了高三总复习, 学生真的觉得地理难度太大了。我清晰地记得今年这一届的覃静 (三本目标生, 高中之前从没有学过地理) , 在市一模她考30分后, 她的家长恳求我:“老师, 求你了, 想想办法, 让我们覃静在高考中地理考个45分, 这样她就有本科读了。”我当时就给他打下包票:“放心, 这孩子听话, 勤学好问, 我保证让她考50分以上。”还有我们今年的一号种子韦晓柳同学 (一本目标生) , 文综是弱项, 地理在高一、高二时经常不及格, 年级组给我们文综组老师下铁令, 一定要让她的文综成绩飞跃, 达到200分左右。可是高考分数是不能靠大话垒出来的。我决定按这几年我一直做并已证明能快速提高成绩、很有推广价值的方法去辅导这两位学生。在重要的考试后, 我对她们面批或面评试卷, 让她们自己讲答题思路, 答题顺序, 答题时间分配, 分析她们的卷面, 然后当面指出她们各自哪一点哪一步存在问题, 指导她们怎样去解决, 使她们在往后的考试中不断地进步, 不断地自信, 最后胸有成竹地走进高考考场。今年高考, 在全区文综平均分仅135分 (历年最低) 的情况下, 韦晓柳文综考了180分 (地理估分72分) , 高考总分514分;覃静总分470分, 文综168分, 我和我的学生、家长都满意了。这种方法有效, 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业余时间, 所以我每届也只能复制到几十个目标生身上。
五、一个好汉三个帮
我带的每一届高考生取得的成功, 都离不开紧密团结、相互协作、群策群力、无私奉献的年级组老师和教研组老师。我们每届高三文综组老师一般有6人, 每人虽有明确分工, 但却又抢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信息的收集、资料的选择、试题的编印、包括学生的考试心理辅导, 都汇集了众多老师的智慧和经验。我们地理教研组全校虽然才四人, 但也全力支持高三工作, 资料库、题库的建立、更新, 市一、二模考试的评卷工作都是全地理组老师加班加点合作完成的。看到我的学生们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我内心充满了对这些共同奋进的同事的深深感激。
六、用爱创造奇迹
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很多老师并不陌生, 我更是年年月月运用, 它使我心灵日益恬静, 在收获高考奇迹的同时更收获了人间至纯至真的爱。我的大部分学生, 他们中考成绩大多数是B和C+, 可想而知他们在高考路途中走得多么的艰难!可他们又承载着自己的理想和家长、老师的期待, 所以他们中有一部分是咬着牙向前爬的, 如果我们老师还不给他们鼓励, 还不帮助他们搬掉学习上和心理上的障碍, 而是一味单调地严格要求, 甚至埋怨挖苦放弃, 弱小的他们怎么走得出荆棘曲折的高中之路!而且还可能在心理上产生逆反, 从而学习失去动力, 凡事都没兴趣, 甚至养成种种不良习惯和建立不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对我的学生, 我真的爱得有点过分 (我女儿说的) , 有学生屡受分数打击有点学不下去了, 我会及时地从他们的情况出发巧做分析, 甚至编一些虚假的低分高出的故事, 慢慢地引领他们走出低谷, 让他们和我自己都坚持不放弃。我做班主任时还死缠烂打地“强迫”所有科任老师都用这种“大爱”的方法来“哄”学生学习和做人, 因为我坚信“亲其师, 信其道”。当然, 现实好像也很青睐于我, 今年我的高三 (4) 班就考了22个二本 (艺术生) , 令我更欣慰的是他们乐观、自信、顽强, 热爱学校和老师。
3.用“经验”感悟“策略”之美 篇三
这类习题的重点是假设,学生在已经学会替换的基础上,进行假设习题的学习与练习,就会经常出现利用替换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的现象,因为它们之间的直接数量关系已经不是很容易找到,有的是显性的,可以直观出它们间的数量关系,但是有的却是隐性的,没有直接的数量关系可以寻找。这时,教师不妨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从方法入手,逐步感悟到策略给数学带来的美。
一、引导学生体验策略
为什么学生对于这块知识不能好好掌握呢?原因是这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支撑,所以我决定就从我们的身边生活入手。
上课开始,我就拿出了英语本和数学本共8本。我说:老师在小店里刚刚买来了一些数学本和英语本,共8本,付了3.4元,数学本每本0.5元,英语本每本0.3元,每本数学本比英语本多0.2元,买上来以后,我不知道英语本和数学本各多少本了,你能不能帮我算一下呢?学生因为这样的知识迁移很接近他们的生活,所以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一些生活小常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方法有好多种,我把学生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枚举。
1.倒推法。这位学生是这样想的:如果这些本子我现在不要了,那么小店就得给我3.4元,那么我再拿着这3.4元去买本子,就会算着去买,如果每本的价格都一样的话,那么一定是8的倍数,现在3.4不是8的倍数,说明一定有其他的本子也买了,这样我再根据一本数学本与英语本相差0.2元,那么我先买4本数学本与4本英语本,这样用去3.2元,与现在的3.4元还相差0.2元,就是相差一本数学本与一本英语本的价格,所以我就知道了买了5本数学本与3本英语本。
2.列表法。
英语本是3 本的时候,就出现了与题目相符的数字,所以得到数学本5本,英语本3本。这时学生的方法实际上已经可以得出结果,但是因为这种方法比较复杂与繁琐,我就让学生进行了方法的比较,让学生在体验这种方法的弊端后,再让学生尝试假设法。
二、鼓励学生运用策略
在教学这类假设问题时,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类题,我找了一些这样的题进行分析,并且自己做了几题,经过对教材的理解与对题目的分析,我终于找到了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小奥秘,并且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讨论与试验,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用这种方法做时,正确率明显提高,而且一些平时对这类题不是太懂的同学也会做了。
方法如下:12张乒乓球桌上一共有34个同学在比赛,你知道正在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几张吗?
平时学生做时方法很复杂,先假设全部为双打,再算出相差的人数,再进行比较,哪个量相差的就求出哪个量,再求出另一个量。今天我教的方法是这样的,用一句话来解决这样的问题:看作A先求B。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是看作什么的,为什么会相差呢?是什么量相差的,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学生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策略的渗透。
假设看作全是单打:每桌有2人,共12张,应该是24人,现在有34人,还多10人,是谁多的呢?是双打桌上多的人,一张双打比一张单打多2人,多10人就是多了5张双打。12×2=24(人)(全是单打应有的人数);34-24=10(人)(现在有34人,还多出来的人数,也就是双打多的人数);4-2=2(人)(一张单打与一张双打相差的人数);10÷2=5(张)(10人是双打多的人数,每张单打与一张双打相差2人,也就是有5张双打);12-5=7(张)(一共的减去双打的张数就是单打的张数)。
在分析的时候,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你们是看作什么来做的?如果是看作单打,那么就先求的是双打的桌子。如果是看作双打的,那么就先求的是单打的桌子。这样一说,学生在做时就不会出现太多的错误。
4.深度感悟,积淀活动经验 篇四
[摘 要]数学知识不能直接进入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只有经历一定的数学活动,才能感悟知识,才能习得知识。以“秒的认识”的教学为例,引领学生深度感悟,用心体验,帮助学生积淀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秒的认识;活动经验;深度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08-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而,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属于学生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用心感知、感受、感悟,帮助学生积淀数学活动经验。下面笔者以“秒的认识”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设动境,用身体验――感知
【教学片段1】感知1秒
师:知道1秒吗?仔细听一听,1秒到底是怎样的?(课件演示“秒针走1格”)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我听到了“滴答”一声!
师:其实,“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1秒钟吗?
生2:我“啊”一下就是1秒。
生3:我拍一下手是1秒。
生4:我“呵呵”笑一下就是1秒。
师(大笑):大家都喜欢用声音表示1秒。能做个动作表示1秒吗?
生5:跳一下。
生6:扭一下腰。
生7:跺一下脚。
师:你们的方法真多,请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1秒有多长。(小组活动)
师:你们觉得1秒的时间是怎样的?
生(齐):太短了。
在上述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将1秒有多长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的体验活动。教师用“你能用其他方式表示1秒吗?”“能做个动作表示1秒吗?”“请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1秒有多长”这三个问题,打开学生活动体验的“大门”,也使得学生手、脚、口、脑并用,在趣味盎然的体验活动中,感知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知识技能不等于活动经验,1秒的长短属于知识技能范畴,可以用语言或文字加以描述,但用个性化、动态的动作来表示或演示,则属于内隐的活动经验。可以说,数学活动是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的前提,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创设富有内涵的感知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进而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布思境,用情体验――感受
【教学片段2】分的认识
师:刚才你们已经感受到1秒的短,现在送上一段音乐。请估计这段音乐的播放时间大约有多长。(课件播放1分钟音乐)
生1:我拍了52下手,估计是52秒。
生2:我打了61个节拍,估计是61秒。
生3:我采用的是点头方式,点了60下头,估计是60秒。
师:到底是多少秒呢?我们边听边看。(再次播放1分钟音乐,同时呈现秒针走动的画面)能看出来是多少秒吗?
生(齐):60秒。
师:是呀,秒针走了一圈,正好是60秒。看来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猜想多少秒?是比较准确的。再看看,秒针走60秒是怎样走的,分针又走了多少?(播放音乐,呈现分针、秒针走动的情况)
生4:秒针从12走到12,走了12×5=60(小格),正好60秒!
生5:分针走了很小的1小格。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那么分针走1小格就是――
生(齐):1分钟。
师:播放同样的一段音乐,秒针走60小格,分针走1小格,这说明――
生6:60秒与1分钟相等。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同一段音乐播放了三次,学生的感知从朦胧到清晰。第一次估计时间,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被激活;第二次观察秒针的情况,学生能够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三次把秒和分联系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1分钟=60秒”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问题、有思考、有体验、有感受。经历数学活动是学生积淀数学活动经验的前提和关键,但经历活动并不等于积淀经验。如果学生漫无目标、断断续续地经历活动,是难以积累活动经验的。学生只有带着明确的目标参与,并且持续不断地感受,才能使得知识技能与活动经验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三、置情境,用心体验――感悟
【教学片段3】1分钟的作用
师:1分钟的音乐很短,一转眼就过去了。那么1分钟里到底可以做哪些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请拿出信封里的一封信,估计一下,你能在1分钟里读完这封信吗?
师:估计能读完的打“√”,不能读完的打“×”。现在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钟面;“滴答”声为背景;学生自由阅读)
师:读完了吗?读完的同学给自己打一个五角星。真不错,这封信有350个字呢!读完这封信,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生1:1分钟看起来很短,其实用处很大!
生2:我们不能浪费每一分钟。
生3: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许许多多的1分钟构成的。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师(拍手):不错,非常了不起。一分一秒虽然短,但用得好,可以做很多事,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一分一秒,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已经向学生提供相对丰富的阅读材料,使学生体会和感悟1分钟的价值,懂得珍惜时间,但这种来自于外界的阅读材料,还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为进一步增强这种共鸣所带来的感受,教师采取1分钟读信的方式,让学生先估计,再尝试,使学生的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数学活动经验,不能单纯地依靠数学活动来积累,数学阅读也是学生获取前人经验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相对小学生而言,阅读和实践应当是齐头并进的,阅读配上实践,更有利于学生深度感悟经验的重要性。如上述教学中,如果仅是阅读或实践,学生的感悟并不深刻,但同时经历,学生就会由衷地感叹“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1分钟用途很大”。这样的感叹是教师说教所不能达到的。
史宁中教授说过:“我们必须清楚,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传递的,只能靠亲身经历。智慧并不完全依赖知识的多少,而是依赖知识的运用、依赖经验,教师只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磨炼。”让学生经历过程,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感悟数学经验,并在活动中积淀、丰富这些经验,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高考感悟 篇五
那些没有上线的孩子,心里一定很沮伤,感觉眼前一片黯然,他们中有的其实平时成绩很好,只是临场发挥由于心态不稳没有考好,我们父母虽然失望,但不能情绪失控,要开导孩子,正确的树立人生观,不气馁,不暴躁,重拾信心,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做自己生命里的强者。
两年前,我儿子的高考情景,就像昨日重现,历历在目,深有感触,想想高考前夕,那时,所有的考生家长,正煎熬着这难忘的今宵,毕竟这十二年风雨兼程的求学之路,将在这短短的三天决定成败,决定人生的前途,哪位家长和孩子不紧张,不着急呢?十二年来的求学之路,真的不容易,人世间干什么最辛苦?
孩子们上学最辛苦,要想学好,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脑力和心力劳动!高考,不仅考的是孩子的学习结果,更是考的那些为爱付出:辛勤汗水和心酸泪水的家长!
高考虽然是人生的转折点,但不是生命的全部,输了高考,并不代表是输人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要你努力拼搏,条条大路通罗马。
虽然很多有成就的人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但并不等于不用功读书,也可以成功。你学到的知识,就是你拥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可以手无寸铁,香港首富李嘉诚也没有上过大学,年少时挑着货郎满大街的叫卖,不畏艰难坎坷,在曲折中勇往直前,终于功就名成,登上了风靡全亚洲巨商的宝座,富甲一方。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新东方创始人俞洪敏,都是历经两次高考,才考上大学,自主创业屡次失败,不被人看好,但他们从不灰心,努力执著坚强,百折不饶,在奋进中崛起,最终成为了多少青年人创业打拼的励志片,人生道路上拓展的楷模!
真的要提醒: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父母,不要过分地施加压力给孩子,他们的学习任务已经够辛苦了,一份优秀的成绩,真的来之不易,我们父母要理解,不仅在生活上要关心,更要在情感上给予安慰,及时地排除他们心灵上的障碍,使他们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一个称职的家长,更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医生!
记得,两年前我儿子高考,分数快出炉时,他很紧张,忐忑不安地对我说:“妈,如果不能达一本线该怎么办?”“那上二本”“如果不上二本线,那该怎么办?”我故作轻描淡写地说:“达不到二本线,那就跟你爸外出打工,做一名光荣的农民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释放自己的青春热情,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打拼的艰辛!”当时儿子激动地拥着我的肩头“妈你真好,真的通情达理”短短的几句话打断了儿子的顾虑。当然我心里也挺着急的,不过没等我们查询,老师发来短信,本一如愿以偿!
人生中有些事情发生了,我们都要学会适应,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不要过分的自责,当你很累很累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呼吸,告诉自己应该坚持住。因为上天只会给我们能过得去的坎。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谁说你注定会失败,谁说你没有美好的未来。你永远不知道,命运会给你多大的惊喜。关于明天的事后天才知道。在一切变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不开心的日子,不要因为一点瑕疵和困难,就放弃一段坚持。不要轻易放弃心中的理想,它就像生命里的一盏明灯牵引着我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博学多才,才有资格选择人生,否则,只能迫于生计。感悟高考!
6.感悟生命高考满分作文 篇六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颗闪亮的星星,它会照亮心中的每一个角落,它会驱赶所有的邪恶,它会为我们照亮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而在我的心中,也有一颗“星星”,它时常激励着我,激励我前进。
那是一个十分严寒的冬天,外面寒风刺骨,街上行人寥寥无几。我身着厚厚的羽绒服,带上围巾、手套,全副武装后,上街去买东西。这时候,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身着破烂的棉袄,上面满是灰尘。一双小手裸露在外面,冻得通红,寒风无情的刺激着她的脸,小脸冷得发青,寒风钻进她的衣服里,冻得她蜷缩着身子。她用小木棍在垃圾堆里寻觅着什么。这时候,她好像意外发现了什么宝藏似的,不禁喜形于色。她将一个塑料瓶小心地放进了身旁的口袋里。“哦,我明白了,她在捡塑料瓶,应该是卖钱吧!不过这么冷的天,在外面捡瓶子,多辛苦啊!这也卖不了多少钱啊!”我满怀好奇,走上前询问,“小妹妹,你捡这个来卖钱吗?这个能卖多少钱啊,这么冷的天,你一个人啊?”那个小女孩挺活泼开朗的,她没有拒绝我的问题,她说:“我的外婆生病了,医生说要很多钱,我家里穷,拿不出这么多。外婆对我很好,我不可能不管吧,我捡瓶子来卖钱,能卖一点儿是一点儿。”我听完这番话,心里对哪个小女孩不知道是同情还是敬佩,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我掏出兜里仅有的准备买东西用的5块钱,递给她说:“我只有5块钱,你拿去,虽然很少,不多算我的一片心意,希望你的外婆早日康复!”小女孩用极其惊愕的目光看着我,说:“谢谢,不用了,我自己可以赚钱的.。”说完,她推开我的手,我可以感觉到她手掌的冰冷。我看着她远去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我被她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她用自己的双手替外婆攒医药费,她不要别人对她的同情,也许在她看来,那是一种施舍。这个场景一直保存在我的记忆里面,这个女孩远去的身影也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是她让我学会了自强的美好,让我明白了无论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她让我懂得了未来是自己创造的。她,她的精神就是照亮我生命的一颗红星。她照亮了我未来前进的路!
7.对体育专业高考训练之感悟 篇七
1. 文化成绩和体育成绩是体育高考工作的两个重心, 不能失去平衡。
体育专业高考要求双上线, 如果对这个问题定位不清, 文化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各行其事, 考生就会因没能实现双上线而无法考上大学。对此, 我在制订、实施专业训练计划时合理安排运动量, 特意留给考生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体力。同时, 采取体育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和任课教师捆绑式的考评制度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增强了人文关怀力度, 为体育考生创造了良好的训练、学习氛围, 极大地提高了体育考生的考试成绩。
2. 准确把握体育考生文化课学习的切入点。
体育考生往往文化课基础较差, 各科成绩不均衡。通过平时的调查、记录, 我将考生大体分为两类:基础太差的和基础较差的。然后通过教导处进行分班教学, 把基础太差的编到慢班, 降低教学难度, 从基础层面切入, 紧紧抓住课本知识。把基础较差的编到正常班进行教学, 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
3. 经常对考生进行树雄心、立大志的理想教育。
我经常鼓励考生, 使考生彻底摆脱“考文化课没有希望, 考体育专业没有出路”的消极思想, 使考生对自己有了准确的定位,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在各种岗位上任职, 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由于就业的良好循环, 我校近几年来体育考生越来越多, 成绩也越来越好。
二、健全训练制度, 规范训练手段
1. 建立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层层递进的训练制度。
高一阶段的任务是:选材组队, 建立兴趣小组。主要挑选一些安静心率低、最大心率高、训练后恢复快的学生 (文化课成绩中等) 作为训练对象。具体做法是:接受测试的学生先静坐休息10分钟, 测10秒安静时脉搏, 次数乘以6记作N1;被测试学生从立正姿势开始, 按30次/30秒的速度完成深蹲起, 最后一次起立时, 测即刻10秒脉搏次数乘以6记作N2;休息1分钟后再测10秒脉搏, 次数乘以6记作N3。心功能指数=N1+N2+N3-200/10。心功能指数越小, 说明该生的心功能越好, 心脏潜在做功能力越大。这些学生就可以作为训练苗子重点来抓。训练内容以提高六大身体素质为主, 力争为高二的训练打好基础。
高二阶段的任务是:调整好训练模式, 制定好单元训练计划。传统的训练模式分为运动负荷———恢复———营养三个模块。通过多年的实践, 我觉得没有营养作支撑就没有体力, 恢复不好就承受不了第二天的训练量, 于是, 我将其调整为营养———恢复———运动负荷这一模式。比如, 在力量训练中, 一是多采用克服自身重量做练习, 二是多采用中小负荷的快速力量练习, 并且无论是什么样的力量练习都要紧密地贴近专项动作。我一般把单元训练计划分为单双周来进行。以单周为例, 如下表:
高三阶段的任务是:把全年训练计划分为四个阶段:8~10月为基础训练阶段;11~2月为冬训阶段;3~4月为竞赛考试阶段;5~6月为后期管理阶段。在四个阶段分别召开四次讨论会, 每次都在进入训练阶段的前一周召开, 针对本阶段的管理训练制定方案, 解决考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考前一月周训练计划 (4周) :系统训练周→模拟训练周→恢复训练周→比赛周。
2. 加强模拟训练, 调整心理适应。
考场如战场, 没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作支撑, 就不可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更别说超水平发挥了。运用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手段, 能使考生在考试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失误。为此, 可在专业统考前组织考生参加运动会, 使考生了解测试程序,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三、要注重专业考后管理, 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体育考生专业考试后期的管理特别重要。我认为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对专业考试成绩好的和差的两类学生分别进行心理疏导, 要做到正确分析, 区别对待;二是解决好考生如何安心学习文化课的问题。要有计划地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 , 使其逐步适应由“动”到“静”的学习环境;三是要细心研究招生计划,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文化课成绩合理填报志愿, 实现其预定的目标。
8.物理中考备考的六点感悟 篇八
这里所说的三个基本是我们在物理中考复习中要十分侧重的三个方面,其一是基本概念要清楚,其二是基本规律要熟悉,其三是基本方法要熟练。
1.关于基本概念。我们以实例加以说明,如速率,它的意义含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速度的大小,另一方面是指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表示路与时间的比值,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表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不同的地方,速率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2.关于基本规律。我们也举例说明,如V=s/t、V=(vo+vt)/2这两个经常用到的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是定义式;而后者则仅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才适用,属于导出式。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关于基本方法。物理的基本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积累法、实验法、建模法、观察法、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比较法、逆向思维法、放大法、比较法、转换法、类比法、科学推理法、归纳法等。这些方法渗透于物理教材的各个章节中,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深刻领会和运用。
二、复习要立足教材,侧重知识整合
物理新课教学,一定要吻合教材“先现象后本质”“先宏观后微观”“先部分后整体”“先特殊后一般”的结构顺序,这个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而总复习则不能完全按照这样的顺序去简单地重复,它要求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来进行考虑,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归纳和整理分散在相关章节中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点,把“力、热、声、光、电磁”五大部分已经学过的概念、定理、公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分类列表与框图的形式,将其串成线、连成网。我们通过这样的整合,进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构成有机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就能从现象到本质地对其有一较为完整的认识,极大地方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对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三、复习要强调探究,提高实验技能。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相关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与分值呈现上升的趋势。因此,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并掌握题型及要求,就成了解答科学探究及实验题型的的关键。科学探究及实验题主要考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1.对实验过程的感悟。2.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各种仪器的作用。3.在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4.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物理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实验。5.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自主设计性实验。在复习中强化科学探究和实验操作,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在要求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之上,对每一个实验及相关的内容做全面的、系统的复习,然后再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细心地观察现象,认真地分析结果,如此,便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彻底弥补知识的不足。
四、复习要联系实际,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
调查显示,全国各地的中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十分薄弱,他们在面对某单一的知识考查时,也许能较为顺利地通过。但是,面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并且结合生产生活中的物理情景时,就会一筹莫展,表现得束手无策。这种现象就提醒我们,在物理复习中,一定要对物理情景的教学加以高度重视,要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尤其应该注意要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譬如能源、环境等。坚决杜绝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方法,努力做到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单调的概念、呆板的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从而大踏步地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
五、复习要重视画图,更要让学生学会识图
图形是作为一种语言存在于物理学科中的,学习物理就不能离开图形。不管是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还是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其表述手段依靠的都是图形语言。因此,对于物理学习来说,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不失为一种重要而又有效的方法,而且它对日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极不寻常的意义。在物理教材中,《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画图诸如“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属于作图类题型;另一部分是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分析现成的图形,属于识图。有时识图比作图还难,它要求学生不但要能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还要能在比较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比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学生常常很难分析出已给的电路图是并联、串联,还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运用等效替代法,将所给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那么,电路的连接点就能比较容易地被识别出来,进而使相关的问题迎刃而解。
六、复习要关注热点,把握考试动态
9.感悟命题趋势 深思备考方略 篇九
1、请研究二次函数y x2+4x+3的图象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多地写出有关结论。解(1)图象的开口方向:(2)顶点坐标:(3)对称轴:(4)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5)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6)图象与y轴的交点关于 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7)最大值或最小值:(8)y的正负性:(9)图象的平移:(10)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 向上(-2,-1)直线x-2(-3,0),(-1,0)(0,3)(-4,3)当x-2时,y最小值-1; 当x-3或-1时,y 0;当-3 x-1时y 0;当x-1或x-3时,y 0 抛物线y x2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x2+4x+3 为2(11)对称抛物线: 抛物线y x2+4x+3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为y-(x+3)(x+1)串 “知识点” 通过这道题目的学习,已经基本上把二次函数的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网络,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设计意图:
2、根据中考试题串联题目 已知: ②若买2支圆珠笔、1本日记本需4元;买1支圆珠笔、2本日记本需5元,则买4支圆珠笔、4本日记本需 元. ③如图,已知函数y x+b和y ax+3的图象交点为P,则不等式x+b ax+3的解集为 . 1 求方程(组)或不等式的解 2 x 1-2 x O x y 1 P y x+b y ax+3 2 根据方程组的解,求4x+4y的值 3 根据图像解不等式 串“题目” 这样串题目是我有时分析试卷的一种方法,供同行参考。分析试卷,不能大手一挥说 “请同学们看到试卷,从第几题到第几题”,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总结方法,使学生做一题明一路。设计意图:(2)链条一环环,题目变变变(1)以题带知识,应用促理解 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堂效率方法二: 3 等腰梯形改为矩形 一图多换 4 等腰梯形改为正三角形,边长为6 一图多换 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小正方形AEFG,点E、G分别在AB、AD上,点F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试说明线段BE与DG之间的关系.BE⊥DG BE DG A B C D E G F A B C D E G F 2 1 M 一图多变 一图多变 BE⊥DG BE DG A B C D E G A B C D E G A B C D E G A B C D E G F F F G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H P Q R 一图多变(08义乌)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 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 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
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 问题的突破(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 a,BC b,CE ka,CG kb a≠b,k>0,第 1 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5为例简要说明理由.(3)在第 2 题图5中,连结DG、BE,且a 3,b 2,k,求 的值. 真正不会学习的人,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设计意图:
心得体会: 在复习中最忌教法单一,本来数学就抽象,加上复习又常走老路,吃倒饭。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试题、九年级学业考试试题进行变式、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复习内容“旧貌变新颜”。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堂效率方法三:(2)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1)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 如图1,在等边△ABC中,P为BC上一点,D为AC上一点,且∠APD 60°,BP 1,CD,求△ABC的边长.一法多用 △ABP∽△PCD 3 ① 将等边三角形拓展为等腰三角形
1、如图2 1,在△ABC中,AB AC,D、E分 别在BC、AC边上,且∠ADE ∠B,AD DE。求证:△ADB≌△DEC 图2 一法多用 ② 将三角形拓展为四边形
2、如图3(1),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 3cm,BC 7cm,∠B 60°,P为下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接AP,过P点作PE交DC于E,使得∠APE ∠B。(1)求证:∴△ABP∽△PCE;(2)求等腰梯形的腰AB的长;(3)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E:EC 5:3?如果存在,求出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 一法多用 3、如图4 1 ,AB⊥BC,DC⊥BC,垂足分别为B,C.(1)当AB 4,DC 1,BC 4时,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AP⊥PD?如果存在,求线段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AB a,BC b,AD c,那么当a、b、c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在直线BC上存在点P,使AP⊥PD? 图4
4、如图5,正多边形A1A2A3„An ,只要当∠A1PQ ∠A2时,总有△A1A2P∽△PA3Q ③ 把三角形推广到正多边形
* * 感悟命题趋势 深思备考方略 2011年3月30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林 宇 海口市初中数学2011年中考备考在线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初中数学中考的有效复习研讨时间:第八周,4月13日晚上,8:00 其他时间自愿参与评论、留言、跟贴交流讨论 研讨地点: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初中数学 my.hersp/611686/blog.aspx 网络教研:在“研讨交流”栏目进行。各学校及个人把中考备考的计划、备考中的一些做法、论文等上传到此栏目中。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直属、区属各初中学校九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七、八年级备课组长。届时欢迎全体初中数学老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一、课改形势下数学中考的发展趋势分析
二、海南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展望与
复习策略
二、海南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展望与
复习策略 1.中考的性质 2.命题思想 4.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5.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展望及应对 6.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3.命题要求 1.中考的性质 性质――初中学业的终结性评价。功能――“一考两用”,即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2.命题思想 以《标准》为依据,结合《考试说明》。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设计考查问题。重视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考查。重视数学活动过程和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中考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进一步推动基教育课程改革。3.命题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反映时代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立足学生发展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对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应用性试题应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科学地设置开放性试题、动态探究性试题、阅读理解题等新题型,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加强对数学活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考查。防止编造人为的、繁难的证明题;杜绝非数学本质的、似是而非的题目。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整卷难度 0.48 0.5 0.43 0.39 0.49 0.57 0 0.1 0.2 0.3 0.4 0.5 0.6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难度 难度 得分率 年 2005年―2010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题整卷难度变化情况 难度结构 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70% 20% 10% 较难题 难度在0.3以下 中档题 难度在0.4~0.6 容易题 难度在0.6以上 三类试题分值所占百分比 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内容结构 考查内容领域所占比例 数与代数(50分)统计与概率(14分)空间与图形(46分)45% 40% 15% 题型结构 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56分 6 56分 6 56分 6
三、解答题 110分 24 110分 24 110分 24 整卷 12分 4 18分 6 24分 8
二、填空题 42分 14 36分 12 30分 10
10.高考物理备考经验 篇十
一、把一切思路落在纸上
初中做题的时候,我会先完成全部思考,确定应该怎么做后,才会将答案落于纸上。但是,升入高中后发现,我再也没办法这么做了。以力学题为例,每当我在脑海中思考的时候,不是丢了一个力,就是弄错了某个方向,再不然就是想起这个公式而忘了另一个。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原因,主要是高中物理涉及的知识点太多,很难全部记清。比如,高中比初中多了“矢量”这个重要元素,公式也是翻倍增加,仅靠抽象的想,根本无法构建起解题的思路。这时,需要把所有能想到的思路、知识点、公式都写在草稿纸上。
还以力学题为例,看到题干后,第一件事就要把题干描述的情景大体勾画出来,如有几个物体、处于什么情景下等。接下来,要把所有会出现的力以及方向都清晰地标注在图上,这样计算的时候才不会漏掉。另外,把和这道题相关的公式也列出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解题方法。其他类型的题目同理,电学题要画出电路图,光学题要画出光的传播方向等。总而言之,就是要把物理抽象的思维模式呈现出来,形成具象的解题思路。
二、把一切问题留给自己
在学物理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有很多明明之前做对了的题,之后再遇到,突然发现自己不会做了。出现这种现象,通常只有一个原因:在第一次做这道题的时候,借助了课本、参考答案或他人的帮助。也许是当时翻阅课本查找了几个公式,也许是忍不住看了一眼答案,获得了一个提示,又或者是他人给予了一些指导。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没把这些小小的提示放在眼里,其实恰恰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才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当时我们从头到尾凭借自己的力量做题,就一定会发现自己在这些思路上的不足,从而补上缺口。所以,在面对问题时,要给自己多留点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实在想不起来,再去寻求帮助。而且通过帮助解决问题后,一定要牢记自己在哪一步上出现问题,多找相似题型练习,然后把这一个欠缺作为考试前的重点复习对象。
三、把一切复杂归于简单
物理题难,难在过程复杂、要素多样。但物理题又是简单的,因为不论多么复杂的过程,都可以分解成简单的小过程来处理。而且,不管高考听起来多么高端,它都是以考查基础为主的,即便是难题,也是由不同的基础知识整合而成。所以,实在没必要一看到题干上一大堆已知条件就慌了手脚。一点一点地把杂乱的条件分类,什么条件是可以用在什么过程中的,什么条件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一一整理后,这道题都包含了哪些方面就豁然开朗了,还担心不会解题吗?
高考物理复习原则
1、同步训练模式。平常根据自己的课程进度进行训练。
同步训练模式中整个题目都是按照知识块来进行分类训练。每个知识块都有基础题、拓展题、创新题等。基础题主要是巩固你的基础知识,做到灵活运用、理解透彻。
拓展题也是考试中在这个知识点所涉及到的最难点,考查你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创新题体现在考试的方向,考查你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对探究过程的考查。
针对这些内容列出每个题目的“考查点是什么”,让自己潜移默化地理解老师出题的意图,逐步掌握在每一个知识点老师出题的奥秘是什么,从而全面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2、方法能力训练模式。按照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进行训练。
方法能力训练模式,让你在学习到一个小阶段时,通过方法能力的专项训练来提高解题的能力。能够从方法、技巧的角度再来看待题目、看待知识。通过方法技巧的学习,能够不断体会和总结出对于不同知识适用什么样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3、错题突破训练模式。让你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错题突破训练模式,让你在每一个小阶段的时候,都能够轻松的复习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目,能够分析自己做错的原因。可以逐步缩小自己错题的范围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的范围,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很多好学生都采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学习。
4、考前突击训练模式。让你快速掌握必考题目。
考前突击训练模式,是让你在最后阶段,面对考试前时间有限的情况,怎么办?根据自己的经验,把认为最重要的题目、常考的题目在这里找出来,在最后的时刻,只要有3到5天的时间,把这些题目认真的做一遍,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物理应试技巧
(1)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最容易丢分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一般有5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最少是2个,最多是5个。这类题型的得分标准是只有全对才得分,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考生在选择时,必须根据题意进行具体分析。有些多项选择题是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回答这个问题包括几项内容,对这些问题,要从整体上去分析;有些多项选择题是写出一个概念或问题,再以另外的方式或语言给出几个备选答案,对这类问题则需要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答案排除掉,剩下的可能就是正确答案。
(2)单项选择题。这类考题一般是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句子,然后给出四个备选答案。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求考生把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这种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不但能考核考生的记忆、理解能力,还可考核考生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回答单项选择题时,如果能准确地认定正确答案,说明考生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如果不能准确地认定正确的答案,则需要采用排除法,即首先将错误的答案一一排除,逐步向正确的答案逼近,最后经过分析思考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3)判断题。这类试题看似容易,实际上最容易出错。有些判断题,第一印象似乎正确,仔细分析,则会发现问题,因此对这类题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对于那些问题出得十分肯定的判断题,更应该认真分析,这些问题常常是考核考生是否掌握了市场营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果考生概念不清,是容易判断错误的。
(4)填空题。填空题主要是考核考生对市场营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这类试题主要是凭考生的记忆来填充,也属于容易丢分的一类试题。有些考生在解答填空题时,仅对确切记住的考题进行填充,而对没有记住的考题则完全放弃,这也是一种比较机械的做法。实际上,对那些没有完全记住、或把握不准的考题,也不应该完全放弃,而应通过前后联系,结合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填充。
【高考备考经验感悟】推荐阅读:
高考备考、高考目标书、高考奋斗08-06
高考备考情况11-11
数列高考备考建议07-31
高考化学备考方案09-03
高考政治备考建议10-20
高考备考资料捷径11-25
针对高考失分点制定高考备考方略08-24
高考数学一轮备考计划08-24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09-01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