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激励性评价

2024-07-24

开展激励性评价(共11篇)(共11篇)

1.开展激励性评价 篇一

让科学活动有“ 据 ”可评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评价策略的研究

评价环节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评价环节”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①评价前对幼儿探究过程的观察倾听不充分;②评价的目的性不强,教学目标偏离,教学效率不高;③评价形式单一,多以说教为主。的确,评价作为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整个活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正确有效的评价不仅能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形成概念,而且评价的激励作用还能提升幼儿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如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等,从而促进其自身发展。

“据”从字义上讲,有四种解释①凭依、依仗②介词:依据③占据④可以用作证明的事物,凭证(凭据、证据)。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充分地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通过各种感官、多种方法操作感知或者比较发现客观事实,不断积累经验,从而较为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因此本文中,“据”的含义引申为“可以用作证明反映客观事物所需的材料或数据,如幼儿的记录册、作品、照片,教师随笔等信息材料,有“据”对于科学活动的评价是前提,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据”的收集,“评”的基础

俗话说,有“据”便有“理”;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据”的收集非常关键,无论是来自教师的还是幼儿自己的,都将作为评价的证据和信息。

1.观察倾听,记下幼儿活动中最真实的表现

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和倾听以把握整个探究过程;同时,要与幼儿的行动、思维过程及想法相协调,一旦发现幼儿的某一特定行为或想法时,便可以用简要的方式,快速扼要地记录下幼儿所说的话或用录像拍摄下幼儿的探究行为,从而为下一步的评价和学习做准备。

◎文字记录

文字记录是一种试图直接建立在证据之上的评价方式,这些证据来自于教师的观察和倾听幼儿所获得的经验及收集到的作品样本。鉴于教师不能全天候的、每天记录或集体教学中记录下幼儿的所有想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做记录:(1)记录在探究过程中能够反映幼儿想法的行为和对话。(2)经常定期的收集幼儿的作品。(3)个案记录。

例:幼儿在科学探索“蝗虫”活动中,教师的随笔记录为接下来的评价及课程的调整与实施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10月20日

老师抓到一只蚱蜢,数数只有五条腿,自言自语:“是只五条腿的蚱蜢”。任俊宇听后便说:“我知道蚱蜢也有再生能力,他会再长出新的一条腿,我在家里的百科书里看见的。

10月23日

我们把户外抓到的蚱蜢都放进了2号养育箱,孩子们非常开心。中餐时,我看见两只蚱蜢交配,于是小组邀请幼儿来观察,王瑜仔细地观察后说:“戴老师,蝗虫交配后,也要死的吧?”看来他已与原有的“蚕蛾交配后死亡”的经验相链接了。我说:“不会”。

◎影像资料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利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能够即时重放的特点,拍摄下幼儿的探索过程、结果或精彩瞬间,在评价环节中进行回放。幼儿在观察视频或照片时不仅能重温自己的探索过程,而且对体现评价的真实性更有认同感。

◎学习记录

为了收集和分析每一个幼儿学习的信息,在科学探索中,还可以运用表格的形式建立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记录档案,纪录下教师从观察、交谈及幼儿探索中所获得的证据,以便等到探究活动结束时,对每一个幼儿进行客观地评价。(见以下图表1,表附文后)

2.图像记录,留下自主探索中最感性的经验

图像记录是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式,要使图像记录真实、丰富和有效,必须要在幼儿获得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让幼儿在科学探索中,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探究过程、发现以及感受和体验,这是幼儿得出探究的结论、分享交流及评价的基础。

◎连续性观察记录

组织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是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之一,植物什么时候开花、结果或凋谢,需要幼儿长时间仔细地跟踪观察,才能获得植物生长的经验。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植株的生长过程,教师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观察记录册,让幼儿用绘画记录下自己连续观察的结果和感受,使得在评价中更有“据”。

例:科学“认识桃树”活动中,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到桃园观察,幼儿对每一次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同时,教师用简短的语句记录下幼儿的真实感受。

◎个别化操作记录

除了以上观察记录册的使用外,图像记录还可以用表格、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幼儿的发现和认识,并在记录后让幼儿说明记录的内容;教师也可在幼儿的图像记录上用文字做些简短说明,使记录更明白易懂,也为活动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过,图像记录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绘画技能,因此,一般更适宜在中、大班进行。

例:科学活动“种子的生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对种子进行观察记录,并将看到的请老师用文字记录下来。

例:科学小实验“硬币小水池”,幼儿通过实验操作,在记录单上用数字清晰地记录下自己的探索结果,并作为“证据”在评价环节中给予呈现和说明。

◎班集体日志记录

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经常会创设一些墙面环境用于呈现全班幼儿的探究计划和某一阶段的探索结果,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的代表。

例:科学活动“乌龟”,师幼共同创设了“护龟行动”计划表,各小组记录下在照顾乌龟过程中所发现的秘密,这些信息为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对认知趣向及课程内容的调整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综上可见,图像记录作为一种表达的形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探索科学的兴趣,使幼儿获得清晰的、深刻的印象,提高幼儿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为教师评价、总结幼儿科学经验、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材料。

二、“评”的跟进,“据”的提升

教师依据不同的评价目的和内容,需要相应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收集评价信息。教师在科学活动中除了观察幼儿的表现,倾听幼儿的心声外,还要对收集的证据、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了解幼儿已有的、零星的感性经验来判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评价的目标和方法,进而帮助幼儿在分享交流过程中明了事物间的关系,逐步形成科学概念。

1.活动进行前,教师为主的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通常被称为前测评价,即证据、信息的收集来自教师对幼儿以往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的评价。教师通过非正式的观察、日常交谈、翻阅幼儿的图像记录或成长档案等方式了解、分析和评价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的认知、能力水平及科学品质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幼儿个体或群体的科学活动内容、目标及探究方式。诊断性评价往往反映在教师的备课教案里对教材、教学内容及幼儿的分析中。因此,主要以教师作为主体进行评价。

2.活动过程中,不断调整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的,是在幼儿认知、能力与态度情感形成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探索过程进行的评价。它是教师基于对幼儿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作出的发展性评价;既是教师及时获取教学信息,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调整接下来的幼儿探究策略,改进探究方法的有效手段。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通过观察、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来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和认知水平,因此说,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评价——反馈——调整”的过程。

3.活动结束时,不同形式的总结性评价

通常,教师会在一段教学活动结束时实施总结性评价,以确定和掌握幼儿个体或群体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经验、情感态度及幼儿科学探究方面的发展,这对幼儿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意义。

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图像记录信息,如观察记录册、班级日志、操作记录单等材料,也可针对幼儿不同的探究过程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总结和评价。

◎图示法,更直接地表现探究的步骤

评价环节中,结合“图示”进行评价,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大班科学活动“彩色陀螺”,幼儿自主探索制作小陀螺的方法,当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当幼儿讨论后,教师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图示”进一步说明制作陀螺的正确步骤及关键点,清晰明了。

◎动画类,更生动地反映探究的结果

针对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确定总结性评价的重点及内容,然后用flash动画与表格相结合,动态地呈现幼儿探究的结果,以帮助幼儿总结经验,形成概念,幼儿非常喜欢。

例:中班科学活动“小蜗牛作客”,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照顾蜗牛的经验,确定评价的内容为“蜗牛的食物及大便颜色的关系”。评价中,教师针对幼儿回答随意点击表格,相对应出现的动态的蜗牛让幼儿更生动、形象地了解和验证了自己探究的结果。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评价,都要体现评价的激励性;都需要教师全面、真实地收集和分析幼儿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来确定评价的内容、目标,以便更为科学、正确地做到有“据”可评。因此说,有“据”可评让幼儿真正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和重视,对他们每一个幼儿探究和发现的关注、支持和鼓励。

2.开展激励性评价 篇二

笔者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主要采用调查法 (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 , 观察法和文献法。

教师问卷的调查对象为福建省漳州市某县某小学的78名教师, 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为该校六个年级 (24个班) 随机抽样的266名学生;教师访谈的对象为六年级数学老师、四年级英语老师和一年级语文老师各1名, 学生访谈的对象为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学习程度较好、学习程度一般、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各三人。

另外, 笔者还通过25节常态课和15节公开课的随堂听课, 对教师课堂的言语评价行为进行观察。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对评价对象的认识存在偏差

通过观察, 笔者发现教师是以学生个体为主要的评价对象, 忽视了学生小组和学生全体。而对全体和小组的评价可以提高班级的向心力, 促进学生个体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 从而达到促进整体和个体发展的目标。

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激励性言语评价, 没有考虑学生的需求, 不能有效发挥激励的作用。对成绩好的学生, 老师主要对他们的认真听讲进行评价。但有31.2%的学生认为, 教师表扬他们, 他们也不会因为教师的表扬而做得更好。因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较强, 有更高层次的需求, 教师的激励对他们来讲, 缺乏力度。对学习程度一般和学习程度比较差的学生, 教师喜欢鼓励他们回答问题, 调查中反映有67%的教师认为激励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 这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她们认为让学习程度一般与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 一方面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教师的评价在此又容易走入另一个误区, 新课改的要求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对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而言, 长期得不到教师的鼓励, 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言也是一种挫伤, 而有些问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太难了, 教师的鼓励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反而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访谈和问卷的结果都表明, 这种情况在低年级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为低年级学生对教师评价的依附性较强, 教师的评价对他们的情绪波动较大,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频率一定要力求公平。

评价方式不恰当, 忽视方法的互补性

从课堂的随堂观察来看,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主要采用表扬、鼓励、批评三种方式。对回答正确的学生, 教师一般是给予表扬, 反之则给予批评, 对回答半对半错的学生, 教师只是让他们坐下, 通常不进行评价。对上课不认真、做小动作、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 教师通常采用批评的方式。而对平时做作业很慢或没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 则给予比较严厉的批评。

而激励作用的调查结果表明, 在266个学生的回答当中, 有27.4%的学生认为, 当他答错时, 教师的批评让他不想再回答问题;62.8%的学生认为, 当他答对时, 教师的表扬会让他喜欢回答问题;78.3%的学生认为即使他回答错了, 教师的鼓励也会让他下次还想回答问题。有72.2%的学生表示“老师说我上课讲话, 我会听老师的话改正错误”。有23%的学生认为“本来我就不想做作业, 老师还说我做作业做得不好, 我干脆不做了”, 同时有18.7%认为“我已经很努力把作业做好, 可老师还是说我做得不好, 我不想再努力了”。在“如果老师经常夸我做的作业有进步时, 我将继续努力”的选择中, 有89%的学生选择“是”。

教师使用语言激励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 主要采用表扬、鼓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方法, 对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相结合、集体激励和个体激励相结合、学生自我激励、表扬和批评要有力度等方法都很少研究和运用。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方法也影响了言语激励评价的效用。

教师不能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进行语言评价,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教师没有接受相关培训, 对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激励理论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 即使想提高自己的言语评价水平, 也不知道怎么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有效激励学生。

评价语言模糊, 缺乏针对性和情感性

评价语言的模糊和缺乏针对性一直是语言激励评价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在我们的观察中, 发现教师评价语依旧存在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对学生的鼓励、表扬还是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都比较单一、抽象。这种形式化的评价语言既满足不了学生被认同的需要, 又不能为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改进建议。

教师用于表达个人感情的评价语也很少, 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很喜欢某某”,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带有教师个人感情色彩的评价语。

追溯其原因,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只有21%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和各方面的爱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而56.2%的教师表示对学生的性格根本不了解。对学生缺乏了解导致教师无法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进行有差异的评价, 这是造成评价语单一模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问卷调查中, 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对教学工作的热情只是“一般”, 据笔者了解, 有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分配的硬性任务太多了, 学生的水平又参差不齐, 太难教, 大多数教师都感到很累。对教学感到很累和缺乏热情的教师自然无力、无心对学生进行有热情和有感情的激励。

除此之外, 笔者还发现, 教师的激励性言语评价主要用于对学生的听讲、回答问题、做作业等学习结果和态度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努力与否、学习的方法恰当与否、情感体验正确与否都很少评价和引导, 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 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激励性评价的主体是老师, 即使有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但老师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 不仅没有相互取长补短, 反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这些都与课改的精神不相吻合。

激励性言语评价运用的反思

激励性评价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坚持集体与个体激励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对全班和学生小组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各学习程度的学生交流学习经验, 增加学生的发言和表现机会,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全班和小组评价的重视, 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以及讨论与合作的积极性,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改善学生学习的氛围, 提高激励作用的有效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频率要相对公平。课堂教学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是为每一个学生敞开的, 要做到兼顾每个学生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公平地给予他们表现与被关注的机会。

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隐性分层激励策略, 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分层激励性评价方法, 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基础上的, 按不同标准和等级, 使被评价者都能得到不同层次发展的评价方法。这种方法, 注重学生的个体内差异比较, 注重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要做好这一点, 首先,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同时要有一双敏锐和擅于捕捉变化的眼睛, 能观察到学生的行为细节和被评价后的反应。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分层设定标准。这种标准是隐藏于教师心中的标准, 是变化动态的标准, 是让学生跳跳能摘到果子的标准, 是对每个学生都即有压力又有动力的标准。最后, 要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学生的即时反应选用不同的评价语言, 做好这一点, 教师平时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否则, 即使了解学生差异, 也不能用语艺术、幽默, 富有针对性。

评价要注意方法的互补性

学校要专门组织教师开展激励评价以及教育、心理等方面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培训, 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育反思等途径, 让教师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激励评价。比如正向、负向激励相结合, 以正向激励为主的方法。在运用这个方法时,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对学生错误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 引导学生恰当运用自我激励和同学参与激励相结合的方法。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自我激励, 调动他们发展的内驱力, 因为教师的激励毕竟是外因, 外因还要靠内因起作用。要引导学生相互品评和观摩, 让学生互相学习优点, 改正不足。但采用这种方式, 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 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 在互评中及时予以正确引导。

另外, 激励性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但前提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 而对于有厌学倾向的学生来说, 即使激励性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语言都具有激励作用, 但对他的激励作用也不大, 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激励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原本的学习动机, 针对有厌学倾向的学生, 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找出厌学的原因, 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激励性评价来激发他们。

评价的语言应带有情感

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很少表露出教师对学生的肯定、热爱之情。评价的语言缺乏情感, 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师只是教书, 在学生面前就是一副严肃的面孔。这一方面是教师的师生观滞后, 还停留在传统的学生是处于依附地位的观念上, 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 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缺乏感情。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 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同时减轻教师负担, 让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 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赞扬, 对错误诚恳批评, 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参与评价、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 促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 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3.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 篇三

一、 爱生──激励性评价的基石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象,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尤其要注重发挥同学之间的互评作用,来自同伴之间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4.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教学反思 篇四

1、课堂上互动交流时,进行适时的激励性评价。

在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时,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身边谦让、分享、助人的事例。关于谦让,陈启鑫说:“女士优先。”我的点评是“绅士风度。”好可爱的一个男孩!关于分享,殷红梅说:“刘群群和我分享了她在期末考试中前进了几个名次的快乐。”我当时特别激动,深情地看着刘群群说:“的确不容易。咱在努力,别人也在进步,虽然只是几个名次,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满含着老师对她成功不易的理解,她深深地点了点头。

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有些湿润。关于助人,刘晓娜绘声绘色地说:“在体育课上,老师让跑四圈。当跑到最后一圈时,已是精疲力尽、想放弃。这时有一双温暖的手抓住了我,并告诉我加油说我能行。朋友的鼓励给了我自信。我跑完之后心里特别感动感激,真正感受到了别人帮助自己的快乐。既然接受帮助是那么高兴的事,我何不多帮助别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喜悦呢?况且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她的这一番话足以让我们仰视!老师当时的点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别人的帮助,刘晓娜心存感激。

不仅如此,她还做到了接受别人帮助的最高境界——主动去帮助别人。我们都得向她学习,满怀感恩之心去生活,在别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学习《竞争不忘合作》一课时,老师问同学:“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一般的学生都找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作为竞争对手,并下决心赶超他。当问到全班第二名的宋瑞兰时,她说:“我自己。”思维太活跃了!我当时给的点评是:“自己就是最大的敌人,超越自己你很了不起。”那节课让我发现了她身上所拥有的自强不息的美。

2、课下与同学用纸条谈心交流时,坚持用鼓励性语言

当学生成功时,告诉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当学生失败时,告诉他:“别灰心,你只是暂时没赢!”或者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吸取教训,转败为胜!”有时直接告诉他:“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言弃!”

当学生努力了希望还很渺茫时,轻轻地告诉她:“既然失败来敲门,成功肯定在路上!”

见到为追逐梦想而埋头苦干的同学时,告诉她:“有梦的孩子不言累。为梦想而拼搏,虽苦犹甜!

当学生抱怨时,告诉他:“只为成功想办法,别为失败找借口!”

看到书写特别漂亮工整的孩子时,我会写:“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

对于课堂发言积极的,我会写:“课堂上来自你的声音总能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乐观坚强的学生,我会写:“你总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真好!”

我还会告诉所有的学生“知识不偏心,特爱勤奋人!”“每天进步一点点,奇迹就会发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孩子,加油!”“天道酬勤!”“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等等。并且在每个鼓励性评语后加一个笑脸,用笑脸点亮孩子的心灵,用赞美预言孩子的成功。

5.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语100句一 篇五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51、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52、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53、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54、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55、他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6、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57、你真聪明,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

58、你真的很能理解人,而且能和同学合作得非常好!

59、科学家总不忘在研究后整理好材料,看,这一组就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60、你是一个很负责的材料员,每一次实验后都能把材料整理得整整齐齐!

61、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特别欣赏你!

62、你这节课的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3、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64、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6.发挥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作为一名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语文课上给予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应该有热情的支持,有充分的肯定,有真实的尊重,有温馨的提示,也有委婉的批评,让学生学得活泼、自信、愉悦。在教学过程中,着力构建以激励性评价为主体,以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评价目标多维为特征的小学语文评价新体系,有效地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重语言,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实践中,我发现语言激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语文课上的评价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根据发生的情况随机应变,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激励性评价语言要求准确、规范和个性化。我们要用激情满怀的话语激励人,用机智风趣的话语鼓舞人。

上课时,我对敢于发言的学生,特别是有独到见解甚至敢于对老师的观点提出疑问的学生,总是给予充分的肯定,大加赞赏。对没有回答上来的,我也从不训斥,而是让他坐下来想一想,说:“老师相信你一会儿会回答的。不过,要好好听,一会儿我还叫你回答。”等同学们回答差不多的时候,我再叫这名同学,他就回答出来了。这时,我带头给他鼓掌,不会让他带着任何遗憾坐下。对于平时胆子比较小、性格内向的学生,我在叫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尤其小心,生怕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我往往叫他们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特别是有陌生人来听课的时候,我总是把这样的机会留给这些学生。<

记得在一节校级语文公开课上,我上的是《群鸟学艺》,我提了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一位平时成绩比较落后的孩子举手发言,当我叫他起来回答时,他又紧张地说不出话来,两只手紧紧地抓住衣服。我想他既然能举手,说明他一定是经过仔细思考的,他应该会回答,于是我面带微笑,耐心地鼓励他:“大胆地说吧,老师相信你能说得很好。”在我的鼓励下,他轻声而又认真地回答:“学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像课文中的小燕子一样虚心好学,认认真真,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位同学说得真好,但我没有用平淡如水的“好”字来对他进行“廉价的表扬”,而说:“你真是只可爱、勇敢的小燕子。”同学们笑了,他也松了口气,会心地笑了。这样一来,我相信他下一次会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的二 重体验,让评价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见证

让学生充分享受求知和成长的快乐。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语文、理解语文、欣赏语文、表现语文、创作语文的能力”往往通过体验而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我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个体发展和个性生成,让学生在收集、丰富和欣赏成长记录的过程中成长,体验学习的快乐,降低学习与考试焦虑,使所有学生特别是语文成绩还有待提高的学生,也能在慢慢积累中逐步萌生成就感,有效地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增加了学生的成功感。

我在班级的墙上设计了“学无止境”学习园地,把学生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如作文、书法、图画等贴在墙上,让学生在自我欣赏和成功体验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愉悦和快乐;课上参与朗读、背诵、角色扮演等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推动学生经常性自我反思和自主调节。让学生参与评价,成为评价过程的主体,使语文、新课标关于“学生是学习过程主体”的理念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表现性活动,基于进步与成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强学好的信心。一位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老师,我一直以来都很自卑,感觉自己真的很笨,因为每次考试都不如别人,所以我曾经想过放弃读书。自从您设计了学习园地,把我的画贴在墙上,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后,我又重拾信心,发现自己也有比别人好的地方,老师,真的谢谢你!”促进了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三 重竞争,让评价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载体。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有着好胜心强,而持久性差的心理特点,因

此在课堂中我适当地使用了竞争激励评价,这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你和某某同学一直是不分胜负,这次他能做好,而你没做好,我想你一定不甘落后,对吧?”这样做能激励学生奋进,激发学生的斗志,学生自然会相互比拼,竞争而上。竞争的形式比较多样,从内容上看,可以是朗读、表演、说话等竞争激励;从数量上看,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竞争激励,也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激励。我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是“我是最美那朵花”,分成四组,每组为一朵向日葵,内容包括智慧、纪律、劳动等,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

四 重情感,让评价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阳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激励要求教师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温暖和爱,进而奋发向上。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用心上课用情交流。激发学生良好的心理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热情,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情感激励。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

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对学生错误不加指责,而是报以善意的微笑,让学生悄然领会自己的错误,这样做,既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教师在课堂评价时,要有积极、合适的表情,而不是单调的一种表情。如在学生朗读时,读到紧急关头,老师也要带着焦急的神情:“你们看,他读得多好啊,情况好危急。”如果读到悲伤的语句,教师应该带有悲伤的表情:“是啊,好可怜的孩子啊,我们在你的朗读下,看到了可怜的孩子。”再如读到开心的语句,教师应该面带笑容,充满激情:“太棒了,谢谢你给我们带来欢乐!”

7.浅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激励性评价 篇七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表现或学习结果,通过富有情感的言语或合适的方式予以鼓励的评价方式,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新兴的教学评价主张。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受师道尊严等观念的影响,师生之间处于一尊一卑的对立关系,在教学评价活动中,教师所给的往往是所谓的“教诲”,这种教诲又往往是训诫式的,使得学生只有听的份,没有辩的份。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可见,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求学欲望,而激励性评价则能使学生“宁愿进学校”求学。这是因为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激励性评价有如下特点:

(1)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励性评价的出发点就是平等地看待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者角色,更多地是一个导引者,其作用就是指引学生不停地向前探索知识。当学生取得成绩或获得一些进步时,鼓励其继续努力;当学生一时失败时,则鼓励其继续努力以克服困难。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完成学习任务。

(2)充分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现实。学生毕竟是学生,受年龄、心智发育、生活经验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而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为教者往往不自觉地将学生与自己作类比,一些在自己看来简单的问题,如果学生解决不了,就容易对学生持否定态度。这其实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激励性评价则要求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不要简单地对学生持否定态度,而要有包容精神,当他们解决不了时,要耐心地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探索解决办法。这种评价法要求教师有尊重客观的精神和宽宏包容的精神。

(3)更注重情感交流。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的言辞要富有情感,而且必须是真实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爱心,要真诚地与学生交流,以真实的情感支撑鼓励的言辞和行为。只有这样,激励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激励性评价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认可。初中生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相对较重,激励性评价更适合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特别是充满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激励性评价显得更有价值。

二、激励性评价的价值

(1)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新课程理念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基础;只有在和谐课堂上,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最佳互动效果,教学活动也才能得以良性推进,学生学习效果也才能最佳化。激励性评价由于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毫无疑问地能促进师生之间情感融洽,最终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形成。

(2)有利于学生心智健康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健康、积极的心理氛围中的孩子,其心理发展也会倾向于健康;反之,则有可能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为学生建构起一个健康的、活泼的、积极的心理成长环境,学生每天在这种氛围中受到熏陶,心智就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激励性评价能增进师生和谐,进而促进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能使教学活动超出预期地向前推进。此外,由于和谐关系的存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就能放得开,更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师生双边互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三、激励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热爱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怀着热爱的情感,才会真正地去激励学生。语文教师所执教的学科本就是人文性的,充满着人间真情,因此,语文教师对学生尤其要有热爱的情感。面对刚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较重的初中生,语文教师更需要有热爱学生的情感作支撑。由于爱的存在,当学生学习活动中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时,教师不会简单否定,而会微笑着鼓励他不要放弃,要继续努力;由于爱的存在,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绩时,教师会真正地高兴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争取更大的进步;由于爱的存在,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平等地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合作,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总之,热爱学生是实施激励性评价的总前提。

(2)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师职业的人,也才有可能对学生进行不断的激励。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职业,那他就是在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个人,如果做着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心情就会烦躁。在烦躁心情影响下,教师有可能会耐心地激励学生吗?其自身内部大量负面情绪都等着发泄,哪会有工夫去激励学生?所以,实施激励性评价还需要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

(3)充分了解学生。激励,应当是鼓励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向前行进。于是,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心理水平、日常生活遭遇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当前的语文能力和兴趣情况。比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对语言知识类兴趣浓一些,还是对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类兴趣浓一些,需要教师多与学生接触交流,从交流中充分掌握情况。有了这些基础后,课堂上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便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8.“满堂夸”是激励性评价吗? 篇八

笔者曾听过一节课,感受最深的是这节课的课堂评价。整节课“某某、某某你真棒”,“某某、某某你真行”的赞扬声不绝于耳。不管学生怎样表达,怎样表现,教师都会给予表扬。有时教师口头表扬还嫌不够,甚至要求学生齐竖大拇指或致以掌声......笔者有些困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一味的表扬是否也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满堂夸”是激励性评价吗?

对话*反思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学生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做出积极努力。而即时评价是教师运用语言(有声语言、无声语言)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这种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评价方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们把即时评价的功能大多定位在“肯定”、“表扬”、“激励”上。课堂上教师们不再吝惜赞美之词,通过“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表扬”“激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勇于探索。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适当表扬的评价方式,的确在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价值导向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世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过与不及都不好,当“表扬”作为一种“激励机制”,“成功教学”的典范被广为推广时, “满堂夸”也以此名义堂而皇之的出现,并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然而细观现在的“满堂夸”,你会不难发现:

一是夸的频率太高。只要学生开口,就给表扬,整堂课赞美之词不绝于耳。由于种种原因,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价值观、是非观,他会对教师的表扬信以为真,长此以往,这种铺天盖地般的表扬不仅难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诱导学生养成随意应付的品质,从而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二是夸的语言或方式过于单调,且没有针对性。好多教师往往对学生采取不负责任的诸如“你真棒”、“你能行”、“嗯,不错”、“好,还行”等等语言枯燥而又缺乏智慧的“廉价”肯定或表扬。试问各种情况,怎一个“好”字了得。初中学生正由感性认知阶段向理性认知阶段发展、他们已具备一定理性思维和评价能力,这种敷衍般的表扬,很难真正打动和激发他们。积极投入而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评价,不仅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也很难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的持久。

三是夸的没有分寸。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要赏识、激励、宽容,就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否则就是与新课程的评价标准相悖。于是,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否准确,是否完整,一律以“好,不错”夸之。但他却忽略了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夸要有度,如果一个孩子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将来走向社会,可能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吗?

赏析*引领

人的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绪、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积极的课堂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鼓舞,受到鞭策,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教学知情相融。因而教师在课堂上会想尽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温馨的评价氛围。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满堂夸”。殊不知,“夸”也是很有学问的。

一是夸的方式要丰富,多样。而不是只要学生开口,你就给他“表扬”,“给他掌声鼓励”这种单调的评价方式。其实,有时“无声”的语言更胜过“有声”。面对学生的精彩之处,教师一个赞赏的眼神,肯定的点头,或是饱含鼓励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激励和赏识。 

二是夸要有针对性。要力求具体,不能无原则的盲目表扬。否则会给学生模模糊糊的感觉,分不清对与错。空泛、笼统的表扬只会给人一种带高帽的感觉,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还会使学生越来越自我膨胀。

9.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原创

激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而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下面笔者浅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做法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进步,才能真正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二、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毫不吝啬对学生表扬与激励,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持续发展。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少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有了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短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你读得真好!” “你口齿清晰读的流利而有感情,你真棒!”“老师觉得,你的水平可以能当一个播音员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深深地被感染了呢?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教学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融入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时,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字,再写上一句“老师喜欢看你写的字:干净、漂亮!”;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与鼓舞。

五、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教师注意激励性语言的轻重。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大小,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激励性语言的强度与效果呈抛物线形:开始,两者间成正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则自然减退。所以,在以激励性评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时,初始阶段的激励性语言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特别是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一定时间内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对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较达成功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性评价。而对那些平日学习较为懒惰、少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的次数可以多些,此时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性评价。举个例子:我们班的一位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们反映他回答问题时紧张的大喘一口粗气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商量要多多鼓励他,及时表扬他。只要他举手就给他机会,并始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渐渐地他不仅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克服了紧张的毛病,也对自己有自信了。因此,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日趋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次数也要随之递减,以保持其对激励性评价的渴望,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持续。激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赏不过时”,而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要及时,激励性评价也是如此。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而这种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魅力,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总之,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课堂评价如果多一点欣赏鼓励,多一点期待关注,多一点尊重宽容,多一点浓厚的人情味,就可以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在一次次充满真诚与个性的评价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健康成长!

作者原创

激励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心理学研究显示:鼓励、肯定、赞许能增添人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获取成功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鼓励、肯定、赞许的次数越多,他们良好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因而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下面笔者浅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的几点做法和广大同仁分享:

一、注重创设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实施课堂有效评价的重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和亲切的话语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民主、平等互助的课堂环境。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愉悦的、高涨的情绪中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这种氛围中学习、进步,才能真正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己得到充分发展。

二、丰富激励性评价语言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许多老师毫不吝啬对学生表扬与激励,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自尊和自信,鼓励学生持续发展。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不少老师的激励性评价方式单一,一段时间后,学生也就有了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激励性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被赏识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就能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短文后来讲,如果老师这样来评价学生: “你读得真好!” “你口齿清晰读的流利而有感情,你真棒!”“老师觉得,你的水平可以能当一个播音员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深深地被感染了呢?怎么会不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教学高潮就这样形成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三、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的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更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爱和肯定。有时老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温暖学生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内对一门功课学习的热情。

四、评价要融入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时,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字,再写上一句“老师喜欢看你写的字:干净、漂亮!”;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无疑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与鼓舞。

五、把握好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教师注意激励性语言的轻重。教师激励性语言的轻重,直接影响着激励性评价效果的大小,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激励性语言的强度与效果呈抛物线形:开始,两者间成正比,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效果则自然减退。所以,在以激励性评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时,初始阶段的激励性语言的强度可以大一些。特别是针对某些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即使他们取得点滴进步,也要以较大的强度给予激励。

一定时间内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合适。太少,对学生情感触动轻微,起不到激励性评价的作用;太多,容易使学生不以为然,默然视之,形成疲塌的心态。对于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的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次数要吝啬,只有在其取得较达成功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其感受到获取激励性评价的不易,从而努力投入以获取激励性评价。而对那些平日学习较为懒惰、少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的次数可以多些,此时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激励性评价。举个例子:我们班的一位性格内向的孩子老师们反映他回答问题时紧张的大喘一口粗气再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商量要多多鼓励他,及时表扬他。只要他举手就给他机会,并始终以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渐渐地他不仅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克服了紧张的毛病,也对自己有自信了。因此,可以看出在老师的激励性评价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又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但是,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日趋提高,激励性评价的次数也要随之递减,以保持其对激励性评价的渴望,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持续。激励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赏不过时”,而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要及时,激励性评价也是如此。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的激励性评价正是对他们学习成果的赞许与肯定。而这种肯定,特别容易满足学生要求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投身学习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激励性评价的魅力,渗透教师的关爱、包容和鼓励,这样就能为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往返的殿堂,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10.激励性评价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篇十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学科教学(思政)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本”,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是我们班主任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本文从班主任的角度探索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及如何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首先我们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次要善于抓住激励契机,善用激励语言,对学生的优点进行正面强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班主任

曾听人说,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带领另一群不完美的人共同去探索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初登讲台,感触尤深。不得不说,忙碌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底色,紧张的学科教学,还有忙不完的班级琐事,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按下葫芦起来瓢,真是心有余力不足的感觉。同事戏言:忙碌吧,忙碌吧,不在忙碌中爆发,就在忙碌中灭亡。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信心,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关于激励,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于你。由此可见,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还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对这些优点进行正面的强化,即进行激励性评价。

一、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激励性评价的前提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难想象,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打击、训斥”的教师,他们的生活是健康快乐的。在我们训诫学生的同时,我们自己 1

也在感受自己的愤怒和学生的不快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所以电视剧里的“教导主任形象”通常都是戴着一个黑框眼镜的古板、严厉的形象,好像他们看到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训斥的理由,这样的角色通常都是惹人厌的。

近段时间天气变化较大,学生普遍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因此迟到和上课睡觉的情况也逐渐多起来。某天早上我一进教室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场面:大部分人在趴桌子睡觉,其他的在吃早餐或者小声聊天。于是我的火气一下子就冒上来了,以将近120分贝的嗓音把他们狠狠训斥了一顿,从班风学风不好、我们的个人意志不坚定到这样的状态今后我们能够上什么样的大学,把大家说的都惭愧地低下了头。相对于学生的沉默以对,整个上午我都处于焦躁的状态中,备课无法集中精神,跟同事说话也带着火药味。终于冷静下来之后我想想训斥学生的活真是吃力不讨好,得不偿失。很多高中生都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一是住校环境确实不好,二是学习压力太大,许多高中生在第一节课上不清醒不足为奇。我用发火去遏制学生的睡眠,其实就是在用自我去压制本我,而这在成年人身上都很难做到,何况是高中生。所以我的愤怒只是让学生和我都体验了负面情绪而已。如果我能让他们感觉到我是爱他们的,也许他们就更能接受我的教导;如果我让他们养成更良好的睡眠习惯,对能够早睡早起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正面强化,他们就会更感激我;如果我对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期的他们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上课睡觉的情况应该会少很多。

并不是我不爱我的学生,而是缺乏耐心,在最不理性的时候做了不理性的事情。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其实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用心学习、克服困难,那么学生就会更加热爱这位老师,同时也会更加愿意向老师期望的方向去表现。“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宽容和理解,诚挚和友善,平等和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

事实证明,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代替训斥和责任,不但有助于放大优点,同时也可以缩小缺点。做一个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的班主任,不但受到学生欢迎,自己的工作心情也会好很多,同时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正能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正面强化,激励性评价的积极作用

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的环境当中,他们就学会了责备;如果学生生活在赞美的环境当中,他们就学会了自信。华生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习惯,而习惯是通过学习将由于遗传对刺激做出的散乱、无组织、无条件的反应,变成有组织、确定的条件反应。我们希望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即对相应的行为进行强化,一般来说正面强化比负面强化要有效的多。如果学生做出某些符合我们期待的行为,我们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就感,那么他下一次就会更倾向于朝我们

期待的方向来表现。这就好比上幼儿园时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奖励小红花,我们都有这类经验,如果哪天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小红花,心情就会特别好,回到家爸爸妈妈也会夸我们这一天很乖,这样我们第二天为了再次得到小红花也会倾向于表现好,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班主任要承认学生不同差异,经常表扬、鼓励不同学生不同层面的不同进步,正确运用评价激励。

班里有个很聪明的孩子,却也很有个性。他似乎以不合作为乐,欲要忽略他,却又苦于他惊人的号召力,在他的带动下,自习课讲话、不交作业这些都是常有的事。为了“改造”这颗苗子,我着实头疼了一番。先是与他的父母沟通,了解这个孩子的个性及发展历程;又主动与他谈话,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还翻阅了一些关于青春期孩子心理方面的书籍。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实他也只不过是想要吸引别人的注意,想要被肯定。

接下来的课上,我常常找他回答问题,总是想办法表扬他。印象很深的是计算价值量的那节课,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知识点。他先是自信满满地上讲台给大家演算,后来发现竟算不出答案,大家就在下面起哄,我看向他,他红着脸说要雪耻,要重新算一遍,结果还是不对,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稍微指点了一下,他满脸感激地连声道谢。我相信他的那声感谢是真心的,因为之后他明显“驯化”了很多。刚好那会有学校举办的经典诵读比赛,我知道他朗诵很不错的,就顺势要他组织训练。那次比赛在年级、校级都拿了奖,他的组织能力和朗诵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家对他的认识也得到很大改观,对他来说,可谓是名利双收了。因此我觉得要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不但要关爱学生,还要了解他们的需要,因势利导,及时点拨。

诗人王小妮在《上课记》中说过“在生活的角落,每个孩子都在发光”。王小妮把自己的工作变成了一首教育诗,由她的笔描绘出来的那些同学,各显各的神通。关爱孩子,用心去温暖他们,尽力去挖掘学生的优点并使之不断发展,这是我们时代最好的灵性教育。使学生仰慕有时候比使学生敬畏的教育效果要好的多。

三、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是水做的动物,给他什么容器,他就长成什么形状。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营造班级良好班级氛围,每个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良好表现得到及时的肯定,都能够体验成功,这就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每周的主题班会课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平台,根据不同主题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如我与榜样在一起,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你是我眼中的天使。我曾做过这样一次班会,给每位学生发一张便签,让他们在便签上写上另两位同学的优点,之后把愿意分享的学生的便签当众念出来。便签里提到的学生都很惊喜,他们没有想到在其他人眼中的自己竟是

这么优秀。后来我把大家的便签都教室后面贴成了一课心愿树,让学生每天走进教室第一眼就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后来很多学生都努力使自己表现得更符合那些优点。还可以在教室里专门设一块班级明星区域,根据量化评比及学生成绩,参与课外活动情况等评比相应的班级明星、文明学生等。这些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即榜样的力量,在整个班级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

1、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使用激励性评价。如果有人激励我们跳一跳我们就能上月球,我们一定会认为他疯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再加把油我们就能从三本到二本,我们也许会更加努力。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够得着的区域实施激励性评价。我们的评价时不仅符合当时情况,并且还要提出期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只要努力便能成功,可以实现更高的目标。

及时有效。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当一个学生尽心尽力为同学为班级服务时,我们应当及时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出了一期精美的板报时,我们要及时表扬他,当一个学生主动捡起在地板上的一张纸时,我们也要表扬他;即使一个学生好心办坏事时,我们还要肯定他动机是好的,然后告诉他怎么做会更好一些。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参与学习的热情。在对学生作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尽可能地诱发师生之间的“亲密接触”,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客观真实,寄情于理。曾经听过一个老教师的课,他上课的时候不管是叫哪个学生回答问题他都会给予表扬,即使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他也会说“哎呀,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这种行为还是很好的,”诚然,这种评价不但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感到难堪。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给出合适的理由,并且还要符合学生的情感判断标准。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时不仅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优点诚心赞扬,对其自尊悉心保护,对其不足耐心引导。而且语言要适度,情感要真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心育人,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客观的分析、归纳,给予合情合理的评价。

2、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的方法

激励语言的应用。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教育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启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一句入微而深情的关注、一声充满温馨和期待的呼唤、一段恰如其分的赞美—— 都饱含着教师真诚的关爱、深深的理解、殷切的期盼,像春雨润物,营造出催人奋进的、和谐的育人氛围。高中的孩子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羞耻感也在增加,他们不会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喜欢主动表现自己,在参加班级活动时尤其是创造性活动,学生经常会害怕自己做不好而干脆不做。所以为了让学生敢于、愿意表现自己,我们可以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在语言激励评

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出语的慎重和得体。第二、要让对方明确地接受并理解。第三、语言激励与其它身体语言密切配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制定可实现的目标。老师在希望学生做好某件事时,可以给学生制定具体的、对于学生来说可实现的目标,并在他们努力的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肯定和鼓励。最近学校在组织“唱红歌,诵党情”比赛,学生们经过多番讨论选定了《大中国》,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原本歌曲的旋律很激昂,但是学生由于害羞都捏着嗓子唱。后来我只好选出了两位领唱,给他们定了目标,只要比隔壁班唱得好,进不进决赛都不要紧。后来只要隔壁班开始唱歌,我们班学生唱歌就特别卖力。渐渐地,整个班演唱的精神风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俗话说的好,“信任就是最好的褒奖”。老师的信任既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肯定。上周学校要开家长会,为了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家长的到来,政教处特地要求各班进行班级文化布置,时间只有两天。于是我找来班长和宣传委员,告诉他们文化布置的任务很重要,也会很辛苦,但是老师事情太多没有办法自己做,相信他们能够在两天内做好。时间太赶,我对这件事一直没抱希望他们会做好。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回去马上组织全班讨论,定出要在什么位置布置什么东西之后,宣传委员牺牲休息时间出去买,然后又发动很多同学在课后把这些东西都贴好,在家长们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个非常富有文学和艺术气息的学习殿堂。

在成长记录袋中运用激励性评语。一字一句总关情,激励性评语关注学生心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从评语中得到向上的动力。评语的撰写要注意几点:第一、要增强人情味,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真实情感;评价的对象、内容、语言要具体,不能滥用一些空话、套话。第二、思想交流的最高境界在于两者心有灵犀,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正是如此。教师通过评语指出学生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或某些方面的发展意向时,要努力做到含蓄委婉,语言不宜过于直白、尖刻,学生能神领、意会即止。第三、要轻松活泼,谐中有趣。评语是教师给学生的“礼物”,不宜过于沉重、呆板,应用贴切恰当的形容与学生微微而谈,寓教于生动风趣的文字,让学生在愉悦中正视现实,改正错误,轻装前进。

11.把握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航向 篇十一

一、评价激励,呼唤真诚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一定要真诚而亲切。只有发自肺腑的表扬与鼓励,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现在的课堂上,经常看见从课始到课终,“真不错”、“读得好”“你的见解很独特”等,这样的表扬漫天飞,课堂评价缺乏感情,机械化的表扬声学生不会喜欢,长此以往,使表扬变得廉价。

在口语交际《做什么事最快乐》的讨论交流中,一位学生说:“我觉得看图书最快乐。”笔者肯定道:“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愿你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帮助别人很快乐。”笔者赞许地点点头,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还有—位学生说:“我觉得上陈老师的课最快乐。”笔者赶紧走上前,握着他的手:“谢谢你的鼓励,我一定更加努力,把语文课上得更加有趣。同时,老师也希望你用心听讲,给老师提一些建议,好吗?”在教学中,教师没有用“好”等字眼敷衍了事,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对快乐的不同体验,针对不同的发言适时给予真诚的评价,使许多学生都从评价中不同程度地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只有真诚的评价,才能真正激励学生,点燃学生心灵的智慧火花。

二、评价激励,注重客观

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要肯定学生的进步,又要及时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让学生清醒、客观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地改正与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在揭示寓意时,有的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会讨乌鸦欢心”;还有的学生认为,“狐狸还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很有创意”。这些观点虽有个性,但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笔者进行这样的评价引导:“你们的见解很有个性,但是狐狸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再次深^讨论,得出结果:狐狸是狡猾的,它的目的是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骗人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课堂激励评价应该有一个标准: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独特体验的前提下,坚持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知识的科学性。当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时,就应不厌其烦地进行点拨;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时,就应该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

三、评价激励,指明方向

评价激励,需要指明方向。对学生课堂表现优劣的界定固然重要,但提出相应的改进或调整的决策才是教师的教学目的。否则,被评价为“读得真棒”、“很会思考”的学生很容易产生骄傲情绪;被评价为“还需努力”的学生往往会陷入茫然。

有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丑小鸭》时,有这样一个片断。教师问:“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谁来读读?”这时,教师请一位没有举手的学困生来读,这位学生犹豫了一下,读了起来。读得很慢,有些生疏,把“映”读成了“ying”。在其他同学的轻声提示下,又马上改了过来。这时教师评价道:“你读得很认真也很努力,虽然把‘ying读成了‘ying,但马上又纠正过来了,这很好。”随即教师又征询:“能再读一遍吗?”这位学生读后,教师称赞道:“你进步得真快,如果能在朗读时加上动作就更了不起了。敢不敢再加上动作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加上动作又读了一遍。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道:“了不起!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你也变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鹅了。”这位教师在激励学困生的同时,及时地抓住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并且提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使学生知难而上,战胜畏缩的情绪,变得勇敢、积极起来,进而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评价激励,需要多元

课堂激励性评价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比如点头、微笑、竖大拇指、鼓掌等。如教学《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片断。一个学生用非常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笔者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这么读,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学生觉得教师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对也知道自己朗读的感情处理有误,及时地进行了调整。然后又用轻柔的语调再读了一遍,笔者点头表示赞赏。学生得到了肯定,积极性更高了。

上一篇: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自查报告下一篇:学习新党章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