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2024-06-19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1.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一

《小船》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小船》这首歌曲,歌词用了比喻的手法“爸爸是船,妈妈是帆,小船摇着我的童年”,抒发了对美满温馨的家庭生活的渴望、赞美。歌词为F宫调式,一段体结构,4/4拍。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均为4小节,第三乐句扩充为8小节。全曲为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曲调委婉流畅,十分适合儿童演唱。第一、二、三乐句中巧妙地运用了休止符和弱起拍,使音乐避免了拖沓充满了情趣,从而使演唱气息更易让孩子们掌握。学习目标:

1、能够深情地演唱《小船》。

2、了解4/4/拍的含义。

3、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4、认识全音符,了解和准确掌握它的时值。

5、能用声断气连的唱法演唱歌曲。

6、能用领唱、齐唱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目标的实现,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层面的实现在音乐课堂上都要依托学生的亲身的体验,在体验中模仿,在模仿中探究。下面就我这节课做以简单的小结。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歌曲。

这节课的情感目标是体会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小船》是首让人感到亲切,温暖的歌曲,朴实无华的旋律中洋溢出对父母深深的感激,使人眷恋那份浓浓的、难以割舍的亲情。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充分挖掘歌曲中透露出的浓浓情意,以培养学生音乐听觉为目标,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各种环节,通过“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在这首轻柔音乐的伴奏下感受四四拍的音乐,让全体学生引起共鸣,体会到家的温暖。

二、运用已有的知识体验牵引新授知识的理解。

已有经验的迁移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为让学生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在教学设计上,首先选用进教室时的歌曲《小白船》,请学生唱一唱,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3/4 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伴随着音乐用动作来感受、表现。当学习《小船》让学生说出拍号时,孩子自然会用以有的经验去分析、去思考,这其实就是学生探究学习的一个过程。前面情景的创设,为后面的探究与发现作了更好的铺垫。

通过此次上课,备课,也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作为音乐老师,要根据学生的

情况,把音乐知识与技能融于活动之中,并隐性成线,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逐步获得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情感的激发,忽略音乐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永远只是有丰富表情但无实质内涵的人,无法让学生真正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2.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二

本单元以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而展开学习, 在不断深入讨论过程中又学习了表示同意和不同意的表达方法以及由情态动词should构成的被动语态。为了能够增强学生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 第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创设与本课话题相关的情景, 如谈论青少年日常行为规范、校规、家规等。围绕着教学目标, 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辩论一些学校规章制度。学生在使用所学目标语言进行辩论时, 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 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 同时学会关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规章制度, 对周围世界进行比较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中学过关于规章制度的讨论, 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should I do?”中学过情态动词should的用法。本单元谈论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又和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话题——家规、校规及其他规章制度, 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 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 掌握“be (not) allowed to d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难度不大。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由谈论各种规章制度, 发表自己的观点, 并陈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家规、校规进行修改, 并为一些组织机构制定新的规章, 体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新课程理念。

(二)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教学的对象是初三学生 (以中等生为主) , 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所以对英语学习的模仿力很强, 但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自信, 害怕表现, 但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笔者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有更多的说英语的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有一些学困生由于基础薄弱, 对完成某些任务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采取小组奖励的办法, 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 鼓励小组中的优秀成员主动帮助困难生学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 语言知识目标

1. 掌握语言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学会表达 agree 和 disagree。

2. 对目标语言的听力训练。

(二)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了解和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规范自己的言行, 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 正确看待“家规”“班规”“校规”等, 并能认真遵守;理解父母、教师的合理建议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 教学重点

1. 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get earspierced

(二) 教学难点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步骤 1:导入 (5 分钟)

T: An exchange student comes to our classtoday. He wants to know some rules about ourschool.

通过投影展示以下活动名称, 学生以四人一组活动, 各自谈论在学校里能做哪些, 不能做哪些。

What rules do you have at our school?

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 every day.

We should not arrive school late.

We should not take mobile phones .

……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blackboard, fightw it hothers , arrive school late , take mobil ephones等等。

多媒体呈现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新知。

( 二 ) 步骤 2:呈现 (25 分钟)

1.Introduce the new structure: allow sb. to dosth. / don’t allow sb. to do sth.

多媒体呈现 :

Teachers allow us to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Teachers don’t allow us to eat in the classroom.

2. 小组活动:

全班50人分成12组, 每组4人

游戏规则:

(1) 用纸片做成12个签, (其中有2个签画有小红旗) , 由组长抽签, 抽到带有小红旗的签的两个组进行比赛。

(2) 第一轮用am/is/are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比赛小组每人2次机会, 但是不能重复出现句子, 否则为失败。第二轮用am/is/are not allowed to结构说句子, 规则同第一轮。获胜小组会得到一面红旗并在全班中挥舞以示胜利。

(3) 在重新抽签 (不含已参加过的小组) , 规则同2.

参考短语:sweep the floor, fight with others, eat in the dinning hall, eat in class, take mobilephones等, 可以自己自由发挥。

设计意图:由熟悉的结构引入新的结构, 并采用小组活动使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其中熟练短语和句子结构, 达到开口说的目的, 有助于学生理解下一环节, 从而使新授课的内容达到高潮。

3. 被动语态:

(1) 定义 : 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

(2) 构成 : 助动词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助动词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

(3)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情态动词+ be +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

(4) 用法:当我们不知道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没有必要指出谁是动作的执行者, 或者只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时, 要用被动语态。

4.复习过去分词的构成 :

(1) 规则变化

watch---watched practice---practiced

study---studied stop---stopped

(2)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

am/is /are---been have/has---had

write---written do---done go---gone

5. 教学1a

(1) 教师明确任务要求, 给出一定的指导。强调重点词汇:teenager, choose, pierce。

(2) 让—位学 生大声朗 读1a中的句子。 确定学生理解了每个句子之后,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agree or disagree。

(3) 在学生掌握了结构be allowed to的基础上, 进—步介绍带有主观态度的新结构: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告诉学生这—结构增加了情感态度, 表示应该被允许和不应该被允许。

(4) 学生完成1a之后, 让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agree or disagree. Why?

6. 投影展示练习

我会做: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快速抢答做4个转换句子, 将allow sb.to do变成be allowed to do并用投影展示答案。

1.They should allow us to have part-time job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e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spend time with their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he teacher should allow Anna to finish thepict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ents should allow children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We should be allowed to have part-time jobs.

2.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spend timewith their friends.

3. Anna should be allowed to finish the picture.

4. Children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own friends.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la中的句子, 投影展示练习这个环节巩固了学生allow的用法。

7. 教学 Section A - lb, 2a, 2b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Section A - 1b, 2a , 2b进行听力练习。

(1) 认识新词汇:teenager, earring, get their earpierced, do homework with friends

do part-time jobs, too wild / young / silly …, not serious / calm / old…enough

(2) 教师先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并且给出—定的指导。

(3) 让学生朗读其中的句子, 问题。

(4) 播放录音, 核对答案。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录音能提高学生听的质量和信心。

8. 练习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The telephone _____ (invent) by Bell in 1876.

The trees may _____ (plant) in spring.

Teenagers should not _____ (allow) to drive.

English _____ (speak) in Canada.

Math must _____ (study) well.

答案:

was invented , be planted , be allowed , is spoken, be studied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被动语态。

(三) 步骤 3: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列出青少年应该被允许做的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 列表之后进行 free talk。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重点结合Section A -1c和Section A - 2c的内容进行小组活动, 以便能更自然, 更正确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通过投影展示语言结构和交际中要用到的词组:

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词组:too wild, too silly, too young, not serious enough, not old enough, not calm enough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情境, 真实而富有趣味, 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巩固了本课的新知。

(四) 步骤 4. 小结

1.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内容复习Grammar Focus.

2. 总结并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重点知识。

(五) 步骤 5:作业

1. 用结构 be (not) allowed to do 列出课堂上介绍的—些事情;

2. 用 should, must, may 等情态动词各写出 5 个被动语态的句子。

(六) 步骤 6:板书设计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 评价内容

本节课通过展示练习, 巩固与拓展这两个环节, 如果全班80℅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学习或完成句子, 那么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本课的教学难点即得到突破。这是评价本课是否成功的更重要的标准。

(二) 评价方法

小组活动汇报, 基本全体学生都能说出一个正确的句子即可符合标准;

3.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三

《2011版义务教育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们能说出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 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1.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

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已知起点

(1)话题方面: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动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动物介绍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

(2)知识方面: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

(3)技能方面:

多数学生能够熟练介绍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在视听时抓住细节信息。

(4)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喜爱并重视英语。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语言技能目标

(1)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2)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4) 演:能为故事配音。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 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好课前预热。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级上册第39页的歌谣)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导入,为学生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3. Puzzle

为学生们讲述“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从而引出单词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所代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核心词: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 核心词的引出,使师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标词汇的引入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类名称。笔者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的名称呈现于黑板上,并带领学生一同数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标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已知语言进行有效复习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帮助学生们复习第三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并为”故事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故事中”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动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这样的设计很轻松的由“故事前”过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

4. 故事文本的呈现

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1)问题的呈现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动画,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先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们更积极的熟悉故事内容,进行思考。

(3)问题的升华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观动画,完成目标词汇的输入

让学生们带着第二个问题,再次观看故事动画,并由此问题的呈现,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们功能性语言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帮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名称,并在适当时运用句型:Its … It has …来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体态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动物之间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做动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突出了英语课堂的特色,让学生们愿说、敢说、并有内容可说。给学生足够语言可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认读单词比赛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认读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认读能力。于是笔者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此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故事中出现的八种动物单词的记忆。激烈的音乐,从听觉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快速出现的动物图片,在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迅速认读单词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跟读、模仿

设计意图:在故事文本的处理上,笔者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地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 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进行配音。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了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笔者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二)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2. 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3. 奖励制度

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组评价

4.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四

2013年2月高婕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需要师生共同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教学环境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我校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努力发展创造性教学,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发展思维潜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可我们学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可音乐教学设备不齐全,如:钢琴只有一台,打击乐器几乎都没有.说真的,要想把音乐课堂上的丰富多彩是很难的,只能进行了“互动式”教学实践,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音乐老师。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音乐也不例外,因此,每周音乐课都被他们期待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小学生守则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因此,在上课的时候他们都比刚来时做的更好了。歌唱方面也许是以前经常锻炼,表现非常好。小朋友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虽对乐理知识掌握的不够,但是模仿能力比较强,而且也能熟练掌握。其中主要原因是没有接受过长期的训练,还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性格内向也是原因之一。因此,利用音乐课及课外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打好基础是当前首要任务之一。

四、教材分析:

作为全新的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已下基本理念: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以审美为中心;

3、以文化为主线;

4、加强实践与创造。

五、教学目标

在音乐教学中,德育因素无处不在,它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它就会像“和风催物、春雨润田”那样在潜移默化中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六、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七、具体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自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八、主要教学措施

1、面向团体,因材施教;

2、以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对音乐进行表演,使学生得到合作的体验。

5、音乐教学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体验、创造音乐,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6、改革评价机制。

7、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且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丰富校园生活。

八、提优补差的途径:

(1)、通过课堂教学。(2)、通过艺术节活动。

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五

南昌市青山湖区五联小学

涂水旺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优美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及按观察顺序描述的方法。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翠鸟的美丽、可爱、机敏,理解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翠鸟的文字资料、图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起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2.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翠鸟的。

三、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将平舌音、翘舌音归类读,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他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形,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然后再认真读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然后边观看军乌图片,边口述翠身的外形特点,注意有顺序地描述。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五、对比读下面两段话

1.课文第一自然段:“它长得可真漂亮„„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它十分漂亮,头上的羽毛是橄揽色的,还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对比朗读后让学生自由议议,感觉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六、教师小结

过渡:翠鸟不仅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还是捉鱼的能手呢,读二、三自然段,比一比,谁把翠鸟读活了?把你最喜欢的词和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指导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灵活、神速。

七、对比读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体会‘贴着”、“蹬开”、“像箭一样”用词的贴切再找出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用词的难确、形象、生动。如:

1.一眨眼,翠鸟又轻轻地落在苇秆上了。

2.一会儿,翠鸟又站在苇杆上了。

八、小结本堂课学习的收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掀起过渡

翠鸟那么美丽可爱,你想捉一只来饲养吗?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想的,老渔翁怎么说的?

1.自由谈最后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可能提出下列问题:

(1)老渔翁怎么知道我们想捉翠鸟?

(2)老渔翁的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听了老渔翁的话,脸有些发红,并打消了这个念头?

3.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读来理解,有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积累好饲、佳句

把喜欢的词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按下来。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向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四、总结学习本课收获

五、课后活动

6.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六

执教:武平县实验小学河东分校

王晓蕾

教学目的:

1.感受管弦乐曲《鸟店》活泼、欢快的情绪,理解不同乐段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运用情景模拟,音乐律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熟悉乐曲。感知乐曲节奏变化、旋律走向。能从乐曲的演奏乐器、节奏变化、旋律走向的不同来划分乐曲的段落。

3.熟悉乐曲、了解音乐创作的意图,充分发挥孩子对小动物的爱心,灌输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美好景象。

教学重点:

在音乐体验活动中感知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自己的音乐体验去感知和表现乐曲的不同情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钢琴、串铃、碰钟、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播放第二段主题二旋律)

1.生初听乐曲。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们来感受下,这段音乐的节奏适合走路还是跑步?你们可以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模仿走路或者跑步。

2.请几个同学跟随音乐的节奏走路,其他同学用“啦”哼唱旋律。

3.我们来听听这段音乐重复了几次?发生了什么变化?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现呢?(设计意图:分辨主题重复出现的不同,用由少到多逐步增加人数的形式表现重复。)

二、完整欣赏音乐:

1.师: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完整的聆听一遍乐曲,需要你们边听边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当你听到熟悉的旋律时举手表示。第二个任务: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卡片,请你们根据听到的情绪把这些卡片进行排序。

2.孩子们,根据你们刚刚卡片的排序,我们来给这首乐曲分段,从情绪卡片我们看到乐曲可以分成几段?是的,乐曲可以分成四段,接下来我们一段一段来欣赏。

三、分段欣赏:

(一)第一乐段:

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表现的是什么时间的情景?你会用什么动作表现?

乐曲一开始,小提琴轻柔的颤音描绘了东方出现的曙光,时钟发出了“当当当当”四声,告诉我们现在是凌晨四时,门外的雄鸡也随即啼叫起来。接着,这个乐段的主奏乐器大提琴演奏一段优美、抒情的旋律,告诉我们:一个美丽的清晨来到了。

(二)第二乐段:

1.这一段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跟随你熟悉的旋律轻声哼唱。

我们听到的非常熟悉的旋律就是第二乐段的优美的主题二,它的主奏乐曲是小提琴,那么其实第二乐段还有另外一个主题,那就是欢快的主题一,由单簧管主奏。

3.表现主题二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钢琴,把主题二的旋律用“啦”哼唱一下。来,让我们加上歌词唱一唱。接下来,我们邀请打击乐器和我们一起来为乐曲伴奏吧,来,看看都有哪些打击乐器?对,是串铃和碰钟,王老师请这边的同学负责串铃的节奏,这边的同学负责碰钟的节奏,我们先来分组练习一下,没有轮到的同学可以自己在心里默读一下节奏。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为这段乐曲伴奏,那没有领到乐器的同学,请你们担任演唱的任务,用优美的声音把歌词唱好。

第三乐段:

1.乐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发生了什么事?来,让我们继续往下听乐曲。

第四乐段:你觉得猫想做什么?你们猜它的预谋成功了吗?为什么?从情绪引导出故事情节。

四、再次完整聆听:

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完整地再听一遍,注意聆听的要求:

第一段:用动作表现生活场景

第二段:用打击乐器为主题二伴奏

第三段:用肢体和表情表现情绪

第四段:用笔画出你想表现的线条。

五、简介曲作者,揭题:《鸟店》

孩子们,这首曲子其实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鸟店》,这是德国的作曲家莱克写的一首管弦乐曲,是一首描绘性标题乐曲,像之前我们听过的《森林水车》、《在钟表店里》都是属于描绘性标题乐曲,这种乐曲的特点就是作曲家根据标题进行创作,并把标题告诉听众,让听众也按照标题的提示来欣赏和理解音乐。那王老师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你们乐曲的名字呢?是因为音乐有多样性,我们每个人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想象都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闭上眼睛,边听乐曲边想象一下作曲家想表现的是什么画面,并请你在脑海中把这些画面编成故事。

六、安静地再次完整聆听乐曲,想象画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有趣的曲子《鸟店》,鸟店的鸟儿生活在鸟笼里,虽然躲过了猫的偷袭,可是它们还是非常可怜的,为什么?

七、律动出教室:

7.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4、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5、指导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学情分析:

这是写学生熟悉的地方,比较容易写。结合“综合性学习”了解家乡的环境,写一写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 事先收集家乡环境的资料,选择感触最深的内容写具体。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

2、通过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还应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揭示主题。

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

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0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选材。

(1)过渡: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一写家乡的环境,你想选择哪一方面来写?主要写什么?(板书:选择材料。)

(2)学生交流准备写的内容。

(3)小结:从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视,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清楚,选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3、理思路,学写法。

选题一: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思路点拨:

1、开头简单明了。

先要仔细观察,看看周围环境怎样,是受到破坏,污染严重,还是受到保护,环境优美。开头简单介绍自己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场所及其大致情况。

2、着重描写调查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最后再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描写内容。

示例《学校周边环境对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我们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辅导班、书店等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分类写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3、结尾提出建议。

既然已对周围环境作了清楚的调查,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结尾就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列数字说明法:

引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能增强调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示例我从网上了解到:就保护听力而言,一般认为每天8小时在80分贝以下听力不会有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声级70分贝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这段文字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而把这样一段材料写入习作中,让读者来认识噪音对人的危害就更有说服力了。

选题二:想象几年后的家乡环境的变化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

选取最能体现家乡面貌的一个方面,如家乡的绿化、家乡的小区建设、家门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为你习作的对象。任思绪飞扬,大胆想象,展望几年以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表达具体。

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如,可以选择令人感触最深的环境变化进行描写。写变化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一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地描写,以表现家乡崭新的面貌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畅谈感受。

家乡的环境有如此大的变化,身为家乡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别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习作中。话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诚。

前后对比法:

描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对比进行描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把家乡变化后的“新”与“美”展现出来,以突出此次习作的“变化”这一主题。

示例啊,真美!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qíqū)不平的泥路,现在已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着花和树,小鸟在枝头歌唱,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将以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路与现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进行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的路变化之大。

选题三:写环境调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点拨:

1、开篇做好交代。

因为是写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诸多要素。要让读者看个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吗?当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当时哪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原因在哪儿?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或别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点,把事情记录下来。

3、谈内心感受。

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在叙事时可以写写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参与同学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当时场面的有趣。

4、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及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可使事情的叙述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传神。

示例只见弟弟瞪(dènɡ)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蚂蚱捉住了。蚂蚱拼命地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

这段话对弟弟的动作、神态等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读着便可想象出当时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学生写作,尝试为文

1、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2、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很多同学都完成了本次习作,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节课的板书设计。

二、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三、指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小组内评议。

评议要点:(相机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修改,展示习作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找出习作中最欣赏的一点,并给对方提一个意见。)

2、佳作赏析: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誊写习作

8.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⒊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日历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面地认识日历。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总结:年历多种多样,漂亮极了!同学们想不想拥有一件属于自己的年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年历。出示板书:(制作年历)

二、小组合作,共同制作 ⒈出示2016年年历卡。⒉小组讨论、交流。

⑴仔细观察2016年年历,发现了什么? ⑵年历卡上有几个月? ⑶一年12个月怎样排放? ⑷你知道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如6月1日儿童节,9月10日教师节,父母或亲人的生日)⒊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⑴准备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

⑵我们可以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⑶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

提示:(1月1日是星期几?要注明是哪一年的年历。设计图案要新颖,有创意。重要日子,用彩色贴纸或彩笔标出来)

小组同学开始动手制作活动日历。⒋展示交流。

你是喜欢哪件作品?它的优点在哪里?

三、拓展练习

感受活动日历的实际运用。

小组开展问答游戏:学生提问年、月、日有关的问题,看活动日历回答。

四、延伸实践

你会制作明年2017年的年历吗? 板书设计:

9.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九

本课谈话导入引出学习的内容《夸父追日》,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接着,质疑“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指导朗读:“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让学生感悟夸父不怕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为下文的理解和朗读指导作好铺垫.再以三个词语贯穿着整篇课文,细细地品读课文,从课文中体会感悟夸父的精神。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复述课文,通过初读,熟读、感情朗读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复述课文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本课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复述,复述较机械性。背诵是对原文一定不漏、不变的陈述,而复述可以去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更改部分内容和表达方式。所以让学生由机械性复述过渡到活用性复述,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去思考的问题。

在这一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语文素养,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还要提高。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多看看课外书,重点多看一些教学有关的书籍,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10.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十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音乐新课标》中的“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为指导思想,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小猫钓鱼》是一首叙事歌曲,音乐活泼风趣,通过小猫钓鱼时的两种态度和两种结果,教育孩子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同学经过半年多的音乐学习对音乐课有了一定的兴趣,能够初步分辨乐曲的情绪。但是力度对音乐的影响孩子们还把握得不太好。

本课欣赏的歌曲大多数孩子可能听过这个故事所以对教学会有一定帮助。

3、教学方式:

采用了创设情景、对比体验与表演的教学方法,视听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

4、技术准备:

Flash歌曲动画,小动物头饰,powerpoint课件 三:问题框架:

1、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 问题:

如何理解力度对表达情绪产生的影响。表演时不怯场。对策:

在完整听完歌曲后分段细听,重点句可以拿出来反复练习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四: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技能目标:

1、体验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2、通过歌曲情节的变化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

知识目标:体验力度在本首歌曲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体验歌曲活泼有趣的音乐情绪。教学难点:体验力度在本首歌曲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游戏。

师:小朋友都见过小花猫,谁愿意模仿一下可爱的小猫?(个别模仿)

(设计意图:模仿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通过模仿创设情景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呀?

(设计意图: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结合音乐来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三、初听《小猫钓鱼》:

1、师:你觉得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情绪:活泼、欢快)

四、聆听《小猫钓鱼》第一段:

1、聆听歌曲第一段,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小猫钓到鱼了吗?

2、大屏幕出示歌词学生看清歌词内容,指名回答问题。

3、师小结:这只小猫只顾着去捉蜻蜓,不专心钓鱼,看!一条鱼都没钓着,真是让小朋友们为它感到遗憾。

4、再次聆听歌曲第一段。师提问:那一句话让你听到小猫没钓到鱼?

5、抽出““哎呀呀,哎呀呀,三心二意的花猫,一条小鱼也没钓着,哎,也没钓着。”一句让学生感受力度变化。(解决难点)

用对比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对比聆听、模唱,感受不同强弱对情绪的影响。

6、编创动作:表现三心二意的小猫。

生随歌词内容即兴创编,请学生表演小猫三心二意的样子。(设计意图:在学习“怎样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文章中提到,教师可借助音乐童话故事为学生兴趣切入点,在帮助学生理解之后;再欣赏,借助联想法创 造意境,诱发美感,直接模仿,做到听、动结合,帮助学生去体验音乐。加入表演让孩子们在课的中间休息一会,符合一年级小同学心理特点。)

五、聆听《小猫钓鱼》第二段:

1、师:大家想办法帮助小猫,怎样才能钓到大鱼?(生发言)

我们看看猫妈妈是怎么说的看大屏幕

师总结:对!你们说的都很好,小猫已经接受了小朋友给它提的意见,终于钓到了大鱼。我们都为小猫感到高兴!

2、听第二段

体会“”嘿呀呀,嘿呀呀,一心一意的小花猫 一条大鱼上钓了,嘿!上呀上钩了!一句力度的变化。(再次解决难点)

学生自己体会用弱、强、不同力度的效果,对比感受第二段歌曲情绪的变化。(可以加入这一句与第一段的情绪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在聆听第一段音乐,教师指导感受了力度变化的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己运用力度的变化试着演唱这句歌词,从而体会歌曲情绪的变化,又再次解决教学难点。)

3、编创动作:表现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小猫。

六、创编几个简单动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1、师生共同总结:

这是一只知错就改的小猫,专心的做一件事情,终于钓到了许多鱼。

谁能表演一下小猫钓到鱼的高兴的样子。

七、找几名同学带上头饰表演(设计意图:请同学表演加深对歌曲的理解,提高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八、小结、拓展:

进行思想教育:回家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把《小猫钓鱼》的故事画出来;

口头创编两、三句《小猫钓鱼》的故事续集„„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为了让孩子们可以用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叙述性的童话歌曲,曲调诙谐幽默,情绪活泼欢快,童趣盎然。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讲述了一个富有教益的故事,使他们在音乐声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歌曲为大调式,混合拍子,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节奏轻快,采用倚音,以及六度的大跳,描绘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猫形象。第二乐段将节奏拉开,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结束音的下滑音更为歌曲画龙点睛,唱后身临其境、耐人寻味。

教学重点和难点:能积极参与音乐童话剧《小猫钓鱼》表演和创作,体验和表现音乐形象的不同情绪的变化。

在设计时,我抓住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作为教学的突破点,由主人公“小猫猫”和“猫妈妈”、朋友、小朋友的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想象、模仿音乐情绪,从而创造音乐形象,在最初的学习,为之后的表现和创造做好铺垫。因此,我这样来设计了本课:首先,创设情景,播放学生熟悉的律动,在轻松的律动中表现、想象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表现音乐形象做好铺垫;然后,由《小猫钓鱼》的故事用简短的话语引出本课课题,再由“想知道用音乐演、唱的《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快速地引入音乐的聆听和感受;再由“歌曲中有几种情绪的变化?在什么地方?(或在哪个乐句)”一问,带学生一步步学习歌曲、理解歌曲,为表现歌曲(音乐情绪和形象)打好基础;在表演时,同样利用角色,来想象、表演,展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在这课学完后,我回头来想,觉得在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有几点比较重要:

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设计有效可行的教学环节和方法;

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

11.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十一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新年选编了四篇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课文后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 拓展”。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读懂课文内容,但是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目标导向: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8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通过读书和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读懂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4.完成“口语交际习作”、“回顾 拓展”。过程与方法: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课前应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予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提高自学能力。4.教师在教学时尽可能要注意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2.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3.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5.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6.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

《十六年前的回忆》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灯光》、1课时 回顾 拓展 1课时 《为人民服务》 2《一夜的工作》

1课时 课时习作 4单元检测 2课时 课时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②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方法 1.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品读李大钊语言、行动的语句,结合背景资料,体会李大钊视死如归的精神品质。

体会课文中对比描写的作用。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教学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如: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 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b 被捕时:

⑴ 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 分角色朗读。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 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 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⑶ 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⑷ 指导朗读。

四、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五、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3.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4.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5.交流展示、评价。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坚决地说

忠于革命

被捕时:不慌不忙

视死如归

被捕后:瞅了瞅 没说

坚贞不屈

11* 灯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密、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覆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作适当点拨引导,加深学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 1.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加强朗读、默读,体会感情,从中受到教育,培养语感。3.抓住中重点,加以指点,重点理解。【教学时数】一课时(24)【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板书课题)《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3、通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词。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思考,互相讨论。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4、重点讨论:“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发言,积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回忆往事的这部分内容。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2.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随想、心灵的独白„„

五、延伸课外,提升情感 1.找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

灯光

一声赞叹

(多好啊)

幸福生活

阵地

火光

憧憬未来

(多好啊)

生命换取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彻底、鸿毛、送葬”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演讲稿的特点。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4.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方法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能明白全文围绕课题讲了那几方面的意思;左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课

1.初知作者: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2.析课题:这篇课文是一篇演讲稿,是毛泽东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3.探究主人公: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会令毛泽东如此敬重?(可以用课件播放相关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并补充。)4.讲明背景: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演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在6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和这篇文章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读通课文:指定6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要求: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字词:可以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①生字:鸿、鼎、旺、炊。

(可以点4名同学上台板写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尤其是“鼎”字,共12画,第6画为重点。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②词语:固、鸿毛、法西斯、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

(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

三、再读,梳理文络

1.默读,用“~~”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者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批注在课本上。(可以放一段轻音乐)2.交流找出来的中心句,适当修改后,让学生板书。

四、复述课文

1.依据黑板上的提纲,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传统但却很有效的环节,放在课堂结尾,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又能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使课堂回归到课文的整体。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明确中心

学生带着思考题自读全文

1、本文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思想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来写的。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二、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一层

(1)朗读第一层

(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

(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

(完全、彻底)

(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3、讲读第二层: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

(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4)小结:

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5)板书(死的意义)轻于鸿毛 重于泰山

3、讲读第三层

(1)第一大组读课文

(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

(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

(5)板书(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讲读第四层

(1)第二大组读课文

(2)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的意思

(3)给这段课文划分层次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然后师生讨论订为4层)

(4)思考:第1层与2、3、4层是什么关系?(因果)

(5)思考: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6)利用学生对(5)的回答板书: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讲读第五层

(1)第三大组读课文。

(2)理解:“哀思、寄托”的意思。

(3)思考: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4)板书:(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三、课堂练习。

1、划去下列词语中错误的读音。

困难(nàn nán)还(huán hái)要兴(xīng xìng)旺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精()兵()简()政()

(2)死得其所()

3、填空。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先总述___________________;再从(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分述,最后指出开追悼会的目的是。

学生自读全文

四、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一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

五、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你们的汇报中,我知道了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还知道了张思德同志──我们队伍中的一员,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时候,我想起了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让我们谨记党的宗旨及毛泽东爷爷的教导,从现在起,好好掌握本领,将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

六、小结

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写作特点:

(1)文章在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板书设计】

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重於泰山

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读记记“审阅、陈设、极其、转椅、隔壁、记录、浏览、思索、热腾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

2、深入解读教材,正确引导学生“解疑”。

3、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

4、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方法结合起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方面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人格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在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感受;深入了解教材,引导学生质疑;抓住课文的难点进行教学 【教学时数】一课时(27)【教学进程】

导入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不止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还可以让学生读读生字词并结合课文理解。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哪些词用得特别好,突出了周总理的“劳苦”“简朴”?要求学生先找出句子,再找出词语。学生找出的词语可能有:一尺来高、一句一句、相当长、极其简单、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找出来之后,让学生说说,用上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3.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诱导。比如,学生如果讲到“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中的“极其简单”用得好,说明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时,教师可追问:能不能把“极其”换成“相当”“很”“十分”等词语呢?以便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用词的准确、贴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周总理身患重病后,仍然每天坚持工作二十多小时。经常是一个会还没结束,另一个会又等着他参加。有一段时间,由于过度劳累,总理的嗓子哑了,医务人员只好在总理去开会前,用药水给他喷喷嗓子。周总理干起工作来,经常是顾不上吃饭,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只好带上点干粮,请总理在途中的汽车上吃;有时这个会刚开完又去参加另一个会,来不及吃饭,工作人员只好用开水泡几块饼干,递给总理,在开会时喝下去,算是吃饭了。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四、小结 是啊,周总理是那么的简朴那么的劳苦,他身上还有许多的优秀品质,下去找找有关周总理的故事,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作业布置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生活简朴——陈设简单、食物简单

工作劳苦——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态度认真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习作前,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课堂上交流。

2.由于本次习作与口语交际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不必重新创设情境,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列习作提纲以及习作后的讲评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方法 课前让学生充分准备,课上创设自然、宽松的环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小组交流,最后说自己怎样为理想努力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交际情境 1.故事感染激发

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发交流愿望 a 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b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二、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a 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b 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习作评改 1.自改自评

a 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b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c 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2.互评互改 a 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b 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3.全班交流 a 指名朗读作文。b 师生评议

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六、作业

下来同学之间多交流,开成文字,抄写作文。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交流平台,交流令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回顾令人感动的细节,小结表达方法;对于日积月累部分,教师介绍背景,学生感情朗读;课外书屋,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人物书名,鼓励课外阅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a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 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五、作业:

读背积累运用并抄写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kě wù chōu ti kǒng bù()()()()xīng wàng āi sī chōng jǐng gé bì()()()()

二、给多音字组词

jiā()xuē()xīng()jiá()xiāo()xìng()

三、选词填空。

1、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激励 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画画。

2、所以还需要(提醒 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 警告)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3、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明 发现)这个道理。

4、参加会议的代表(持续 陆续)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5、这孩子的门牙歪了,要及早(纠正 矫正)。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1、近义词。

恐怖——()沉着——()茂密——()

2、反义词。

尖锐——()含糊——()幼稚——()

五、选择关联词语天空。

不是„„而是„„ 宁可„„也„„ 与其„„不如„„ 不是„„就是„„

1、黑板上的小猴()李文画的()马捷画的。

2、周总理()浏览一遍就算了,()一边看一边思索。

3、()浪费时间在无聊的电子游戏上,()抓紧时间多看点书。

4、那位妈妈()自己不吃饭,()让孩子饿着。

六、按要求改变句式。

1、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改为反问句:。一群宪兵带走了父亲。

改为“被”字句:。

3、看,那不是出海的渔民满载而归吗?

改为陈述句:。

4、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五、选词填空(6分)

格外

更加 渐渐 常常 居然 果然

1、过了清明,天气()暖和起来了。

2、久别重逢,大家()亲热。

3、妈妈说今天外婆要来我家,()外婆来了。

4、学校图书室的书,应该()爱护。

5、他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受到大家的表扬。

六、成语练习(10分)

1、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成语。(4分)水中捞月()雷霆万钧()干脆利索()瞠目结舌()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一)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1、按“灾情危急”、“奔赴战场”,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1分)

2、从“奔腾不息”、“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日夜兼程”、“气壮山河”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1)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2)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

12.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对鲜花》教学设计 篇十二

沙窝乡渔坝小学:石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清楚明白地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高倾听、应对、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发明的成就感,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的成就感,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搜集人类从大自然受到的启示的资料及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谈感悟。

1、《自然之道》、《打扫森林》启示人们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不可随意地干预大自然的发展,要保持大自然地生态平衡。

《黄河是怎样形成的》启示人们要重视环保,切不可乱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导致灾难的产生。

《蝙蝠和雷达》、《人类的老师》介绍大自然的奥秘,介绍科学家从动植物身上学到的启示。

2、师:大自然有它的神奇和美妙,我们可以研究大自然,探索奥秘,从而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科技,丰富生活,介绍各自收集的资料。

二、展示成果,自主交流。

1、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大自然启示的资料。

2、多媒体展示仿生学图片,让学生有感可发,有话可说。课件出示并讲述下列事例,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

鲸在水中游荡,发明潜艇。鲸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舴的速度。

蜻蜓,飞机设计师根据其翅膀末端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到生活、军事上是一个是很成功仿生学例子。

三、学生交流,展开讨论

1、同学们,看了上述报道,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发言,师引导。

2、分组讨论:围绕保护仿生学发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更多仿生学发明的设想。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列方面任选一项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发现;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自己的发明设想;自己尝试实验或设计发明的情况。

四、互动交流,汇报:

1、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话清楚、大方、语言顺畅连贯,通过过渡评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评议两三名同学来激励学生;听的同学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或听完之后举手向汇报的人请教,形成台上台下的互动交流,学生不能解答的教师可做解答或引导课外去查阅资料、实践探究。

2、评选“最佳创意奖”“查阅资料能手”“超越自我奖”等,进行精神奖励:全班鼓掌、打节奏为获奖同学唱一支歌曲。

3、评一评:哪一组问题总结得好。

4、自由发言:由仿生学发明开始,说说大自然给人类的启发。

5、分析总结出一系列进行仿生学发明的建议和构想。

五、小结。

同学们,大自然不愧是人类的老师,它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维护生态平衡,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人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促进了人类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条件。我想,大家一定还想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还有更多的感受想对伙伴们说吧。

六、拓展延伸

1、认识大自然,以及什么是仿生学发明。(课件出示)

2、交流了解,你知道多少仿生学发明。

3、你受到怎样的启发?你想发明什么?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

启发想象创新求进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

设计理念: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充满兴趣。在教学上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启发引导,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学生选定习作内容,并围绕主题,进行习作。过程与方法:在习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自评与师生互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和愿望。

教学重点:激发生活经验和情感,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发写的冲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确定习作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围绕“有关大自然的知识”进行了说话训练,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到位。紧接着同学们分别从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收集发明的事例,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发等方面进行了口语交际。

我们知道,在进行介绍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比如:介绍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先说一种大自然现象,再说人类在大自然中的活动并得到的启示;发明的事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发明的过程,并谈了自己的感想;动植物的启示,同学们从动植物的外形或功能上受到启发有了自己的发明设计。

小结:本次习作可以写自己本单元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心得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或者是最有话说的方面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料。设计理念(写的时候,不要有写法上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不受形式的束缚,重在把心中所想、所感及时的写下来,让学生感到写就是倾吐,是件快意的事情。)

二、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1、发现:提出问题,观察问题(过程和启示),解决问题。

2、经过: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整体介绍或具体场面,心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收获。

3、心得:活动的印象,活动的简介,谈感受,最后点明中心。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巡视时,对少部分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可以是内容选定上,可以是写作顺序上,还可以是语句斟酌或标点符号等方面。

设计理念(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写真实、写具体是小学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时,要鼓励学生如实表达,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写具体。此外,要让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达,提倡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引导正确的文风。)

四、修改习作 完成初稿

写完后,自己先默读习作,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具体。然后读给同桌听,互相提问补充、在初稿上修改。

设计理念(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教学中的交流评价主要体现在:写前交流中,互相启发思路;习作后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交流写法,加深对自己习作的认识;讲评作文中,互相激励,提高习作水平。习作的交流评价重在鼓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始终以乐观和愉悦的心情来写作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段的学生要做到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再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口语交际方面,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同时,注意对学生良好习作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综合性学习,要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走生活化语文教学之路,围绕话题在多个回合、多个情境中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口语交际方面,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能力目标:创设互动、合作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交流、评议、激励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和身边小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大方自然发言,认真细致倾听,文明礼貌交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交际内容、情境,培养学生的认识、评价能力和交际应变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

1、学生: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搜集国际、国内新闻,或用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周围最近发生的事情。从搜集、了解到的新闻事件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练说几遍,再想一想自己对这则新闻有什么看法。

2、教师:⑴ 制作“动物运动会新闻发布会”课件。⑵ 从新近的电视、广播等节目中选取几则国际、国内新闻,做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小小新闻发布会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二、交际过程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三、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习作)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5、„„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上一篇:2011-2012学年10药剂药物分析半期考试卷下一篇:学校公益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