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

2024-08-03

《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共13篇)

1.《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 篇一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

秋天是一副色彩艳丽的图画,这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

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来的山水画,也是山野对人们一年辛勤劳动的回报,文章用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来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优美的文章配合美丽的插图,使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自豪之情表露无遗。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也体会到这样的感情呢?我觉得那插图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时我用插图做引线,再配合课前找的和文章有关的图片,让孩子通过看图和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理解,再用反复的不同方式的有感情朗读,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感情。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学习的思路从田野引向人们,使孩子进行思考,寻找创造者一美景的人们,从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再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秋天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多美的画面啊!

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通过反复的吟诵,感受秋天的热闹。然后,在上美术课时,我带着学生到操场寻找秋天去。学生很高兴去寻找秋天的足迹,他们仔细观察,有的甚至把枯黄的落叶捡回来了。接着,我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再结合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的景色,画一画秋天的景象。结果通过画面,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里许多好词的意思。(因为他们通过画画把这些好词给表现出来了。)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热情。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彩笔画出那艳丽的秋天。许多学生有这样的感想:“哇!原来秋天真的这样美丽啊!”

语文课融入了美术,学生学语文就不会感到枯燥,效果也更好了。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2

《秋天的图画》这篇小短文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最后点明中心──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美丽的图画。

学完生字,我让学生拿出笔来,看看课文中写了哪几种景物把它们找出来,在下面画上小圆圈。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知画什么?有的画出一整句话。我叫大家暂停,对他们说:“课文中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有梨树。”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梨树”然后在下面画上小圆圈。这下,同学们懂了,快速地画出了“苹果”、“稻海”、“高粱”。“把这些景物在图上找出来,标上小红旗好不好啊?”我提出了第二个要求。这个任务同学们都爱完成,很快就画完了,看着图,让他们感觉秋天真得像幅画。第三个要求提出来了:“同学们读书,看到‘挂起’这个词了没有?梨树后面是挂着,苹果、稻海、高粱后面都是什么词呢?能不能用曲线画出来呢?”“能──”学生们兴高采烈。画完了,我紧跟着追问:“梨树上挂起了什么?”“灯笼──”“在灯笼下面也画上曲线,后面的同学们自己就能找出来,我看谁找得快,别忘了画上小曲线啊!”看着一只只小手在书上认真地画着,我说不出地高兴。“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轻松轻松,做个小游戏。老师说一个词,你们接一个词好吗?游戏开始了。挂起──”“灯笼──”“露出──”“脸颊──”……“真好,现在这样,男同学说前边的,女同学说后边的。”一声声稚嫩、欣喜的童音欢快地飞出教室。紧接着第四个求出台了:“我有两个句子,大家比一比,看那个好,记着要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啊。听好了:梨树上挂起金黄的灯笼。梨树上挂起灯笼。两句哪句好?”又是张竞文举起手,他慢条斯理地说:“是第一句好,金黄的是颜色,有了颜色就告诉了我们梨是黄的,我们就像看见了黄色的梨挂在树上。”“真好,掌声鼓励!”“那你们把‘金黄的’这样的词找出来画上括号好吗?”“又做游戏了!词语搭配开始,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我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玩”着,意犹未尽说:“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又一串带着赞美情感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这篇课文的处理我是根据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点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对待,当学生的心情与美的文字形成共鸣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还用指导吗?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不是老师范读引出来的,也不是老师强调读出感情逼出来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为一体时的情不自禁地宣泄。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收获到了成功。这样的阅读兴趣盎然孩子们能不喜欢吗?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爱上阅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我不会忘记这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你在上边画什么图画了,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去年教一年级,面对着天真可爱、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们,我时常想起这句话。因此我立志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画出最美的画图。一年级我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不给家长增加负担,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学第二册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也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读书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古人说的好: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的学生如果从小就养成这样的习惯,收获会何其多啊。<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3

秋天的图画是一副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这不正是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呼朋引伴地来欣赏秋天的图画吗?作者御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黄、火红为主色调,简单几笔,便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谁使球体去年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我们的思路从山野引向人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本课时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内容,应注重对难写字的范写,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各种方式的读中初步体会秋天的美。文本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情境交融,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及秋天带给人们的喜悦。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4

回想《秋天的图画》这一课的教学工作!首先,这是一组以“秋天”为主题的新选编课文,图文并茂,语句短小凝练,寥寥数笔就为读者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贴画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吗?”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并且以“梨树、苹果树、高粱、稻海会对他们说些什么?”为句式,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的第三个部分,我就是采用了个性化教学,没有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是引领学生自读自悟。

我在设计时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思考,主张张扬学生的个性,这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引导来代替指导,新课程中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通过朗读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从金黄的、红红的、火红的、蓝蓝的学生能回答这是五彩的秋天、多彩的秋天等。又从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说出秋天是有趣的。这是引导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虽有个性化的理解,也悟出了各色各样的秋天,但在朗读方面,总让人感觉意犹味尽,没有所谓的多彩的秋天,丰收的秋天等,可能低年级的学生还是要多一点的感官刺激,视觉的、听觉的、多多地、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我想效果会更好!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6

这是“市小学特级、骨干教师网上直播教学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时,周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能与那么多的专家、老师一同交流、一同碰撞、一同互动,是我的一种荣誉;能有机会领略执教老师的风采是一种享受;能幸运地聆听到几位特级教师的点评,更是一种学习。周小平老师执教的《秋天的图画》这一课,如同闷热夏季中吹来的丝丝凉风;如同在秋季里我们品尝着一个个鲜美的果实。从周老师的课中我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语文课堂中的“实、活、趣”。

一、实

1、抓重点,从学情出发,争取把生字读通、读准:

在本课中,有个生字“梁”比较特殊,它单个时读原声;可是组成词语“高梁”时,它就要读轻声。周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个语言特色,让孩子们体会到拼音的变化,扎实地掌握了它正确的读法。

2、在“合作学习”中识字,让每个孩子都实实在在地投入学习:

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检查读,读的好的夸一夸同桌,读不好的帮一帮同桌。你看,这是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的引导呀!每个孩子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都积极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这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参与学习的机会。

3、“上不封顶,下要保底”,让每个孩子都有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我们时时可以感觉到周老师的目光刻刻关注着每个孩子,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沐浴到她爱的阳光。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当周老师悄悄地走到一个孩子面前时,她弯下腰在孩子耳边轻轻地耳语时,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一股浓浓的爱,一股对生命的关爱。其实我们知道周老师的原意是想让这个学生推荐一名他认为在平时学生中比较有困难的孩子,从而了解底线孩子的学情,但它“雁过无痕”,非但没有让被检测到的学生觉得是一种自卑,反而感觉是一种荣耀。因为周老师说“哪位被他推荐到的孩子可是非常光荣的,请你自信地站起来读一读。”一位优秀老师的风采尽在于此,一种高深的教学艺术尽在于此!让我们不禁感慨“教育是一首诗,一首立体的诗”,周老师的教学不仅关注到孩子的现在,更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关注到孩子的未来。对孩子自尊的呵护,尤为可贵!比起某些教师在课堂上的“请你推荐我们班中几位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来读读”,实在是要高妙许多。

4、写字教学扎实而有效:

识字写字是我们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积极倡导要体现课改的新理念,但具体实践起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这部分教学后,让我们顿有所悟。你看,周老师她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时,大胆地把写字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了学生,完全地信任学生,让学生得到了满足。先让学生去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再请他们当当小老师来教教老师在写时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来做老师的老师,学生的兴致就来了,优越感油然而生,兴趣便随之而来。接着等老师放手让学生写字时,老师又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如此重锤敲击,不禁让我们想起“习惯比知识更重要”这响当当地呼唤。

二、活

我们说一堂好的课不仅学生要有活力,教师要有活力,而且整个课堂流程更是要充满活力。以读为主,用读来激活课堂,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升华,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读形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趣

1、情趣一:

情境创设,富有创意。本课中周老师充分利用了“学习伙伴”这一角色,来搭建学生自主探究的平台,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课伊始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呢!老师卖了个关子,这礼物其实就是本堂课要学习的第一句话。但是如此巧妙地一呈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不一样了。第二次出现刚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句中的秘密,这可是教学的重、难点。但经“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便使学生觉得更有意思更可亲了!

2、情趣二:

周老师巧妙地将课文中的第二句排成四行,引导学生去发现句式的特点。如此创造性地重组教材,排成四行以诗的形式出现,更容易让学生去发现,更容易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去理解去感受,使静止的语言符号流淌出了最动人的音符,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再孤独。

一堂课听下来,周老师那扎实的功底、精彩的设计、真实的情感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触动着我。听着听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吧?可能是旁观者清吧?我想也来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如果课堂上当学生发现我们小朋友的脸颊红红的就像一个个红苹果时,如果老师能及时捕捉到这个教学讯息,顺势一引:是呀,你还发现哪些地方也像这样说什么像什么了吗?可能就不会造成课堂上一时的“凌乱”现象。我想,精准、恰当的点拨不正是孩子们开启智慧的“魔法石”吗?

课堂是个大熔炉,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勇敢地让自己融入这个大熔炉中,不断地在这个大熔炉中锤炼自己、锻造精彩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7

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遵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原则每个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文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表现秋天丰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1、多种形式认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要认识8个字,会写8个生字,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分析字形,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形声字,顺口溜这些方式识记,这些方法趣味性强,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2、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可依据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悟其中的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闭眼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呢。

但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让学生喜欢哪句读哪句,并想想为什么喜欢。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至于为什么喜欢,孩子们却说不出来,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接下来就要靠教师的引导了,可是我只是抓住了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色彩,没能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

那么在我这节课当中,就可以这样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的脑海中闪现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通过梨与灯笼,苹果与脸颊,稻子与大海,高粱与火把的对比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接下来再让孩子们读,孩子们一定能读出自己的感受了。

当孩子们理解了这美丽的丰收的热闹情景时,以“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将丰收的景象转到丰收的原因,这样孩子们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也会油然而生了,还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想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话,由此加深了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这样学生自然就能读出对劳动人们的赞美之情了。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8

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可每次作文都让我头痛,因为学生词汇量太少,用不上好词、好句,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从何下笔,毫无头绪,到最后总得不到满意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水平上一个台阶,我在教秋天的图画时,让学生做了充分的课前预习工作。首先,我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到郊外到田野去认真观察秋天,因为平时孩子们不知季节变换。另外也可以观察一下校园的秋天,而且要求观察时有一定的顺序。其次,我也收集一些关于秋天的图片,做成幻灯片,让学生观看。最后,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的好词、好句,并记住它们。

接下来就开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但我发现刚开始,孩子们东扯一点西扯一点,感觉没层次,很凌乱。我就把事先制作好的幻灯片给学生看,按顺序,让学生依次说说图的内容。在学生说内容时,送给学生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用在自己的作文当中,尤其是一些比喻句,提示学生怎样把文章的内容写丰富。我发现接下来说的学生也纷纷用上了比喻句与拟人句,说得也更流畅了。

都说教育是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作文也一样,帮学生理好思路后,发现学生写的文章能按不同的景点进行展开描写了,而且文章的句子也美多了。

看来,要学生写作文,老师应该告诉学生写句子的方法,学生通过模仿,就一定会把句子写生动。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9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句子、诗,欣赏画面,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实践体验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一些体会: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给孩子一个充满秋意的课堂。

1.教师引述: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画,同学们想欣赏一下吗?(《语文园地二》习作要求: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并把它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色的几幅图画,选一幅图画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然后生生评价。

3.同桌相互介绍自己的画,师生评价。

因为是学生自己作品,这本身就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再播放舒缓的音乐,学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从唤起学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学生情感需要入手,让学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接受美的感染,为整节课铺设一个“美”的基调。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

二、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课改反复强调:“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师,在于能通过教材上例子,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学生无时无地不在运用语文,学习语文。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用联系的观念来处理教学,教学必然由单元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浅薄走向厚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选择性、适应性的特点,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据学生经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树立大语文观、大课堂观和新教材观,把语文教学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断语文教学的生活地联系,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材成为心中的活教材,这就是我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处理教材,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思考。

三、关注语言

积累,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只有积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力,极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了几句描写四季的诗句让学生猜,再听一首秋天的歌来引入新课,配上舒缓音乐,问:“能说一说你积累有关秋天的词句或诗吗?”“你能用学过的或自己背过的描写秋天的诗来抒发自己的感受吗?”学生结合平时积累的语言,说一说有关秋的词语和古诗。即检查了学生平时积累情况,又将积累与课堂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也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四、锦上添花与画蛇添足,预设与生成。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图画,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走进了文本描述的情景中,学生兴致浓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课堂需要反思。在遗憾中反思。在遗憾和反思中,带着新的收获,让我们再次走进课堂。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0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秋天在哪里?苹果成熟了,小声的说:“秋天在这里!”菊花开了,快乐的说:“秋天在这里!”稻子点点头,高兴的说:“秋天在这里!”

这个时候,我牵着孩子们的小手,一起去散步,走进秋天的怀抱,聆听秋天的声音,感受秋天的气息。在我引导孩子们去发现自然界的这些变化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秋天很神奇,都迫不及待的问我:“秋天为什么会如此的神奇?秋天还有怎样的秘密?”我神秘的笑了笑,不给他们答案。我想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当我带领着孩子们来到大树下,一看,哇!只见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随着秋风轻轻的飘落下来。孩子们的眼里满是惊喜,情不自禁地做着叶子飘落下来的动作。孩子们捡起那些漂亮的叶子,都说要藏起来,并开心地讨论着保存好的方法。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吹画——美丽的树林。我为孩子们准备了黄色、红色、巧克力色等颜料,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充分体验吹画的乐趣和掌握吹画的技法,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孩子们吹的时候,都发现了用力吹这个画很快就吹好了,不用力反而吹的慢。最后孩子们为树林添画上了丰收的果实。每个孩子都用心地将秋天留下来,都在为美丽的秋天惊呼。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既留下了秋天又学会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可有的孩子说我们捡的叶子都不好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讨论起来,最后决定把树叶画下来。首先将树叶浸在颜料里,再拿出来,印在纸上。一张清晰可见的树叶印在了纸上,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孩子们对秋天有了更深的认识,越加喜欢秋天了。

秋天的天气变幻无常,我请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天天注意天气预报,报告天气的气温,我就将他们纪录下来,再请幼儿数一数这个星期晴天、阴天、多云、下雨各有几天?预测一下明天天气是怎样的,想一想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己该穿什么衣服?从中让孩子们不断了解天气的变化,学会观察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为了让幼儿了解秋天的蔬菜,我请家长带幼儿到农贸市场上去看一看,认一认。回园后请幼儿说一说:秋天有哪些蔬菜?你喜欢吃什么蔬菜?你知道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孩子们都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趁此机会,我教育幼儿:小朋友多吃蔬菜,才能长的健康!少生病!同时也告诉幼儿蔬菜里有很多的营养,都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孩子们听了,都直点头,都说以后要多吃蔬菜。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不仅会让孩子发现秋天的秘密,还培养了幼儿的绘画技能、观察能力,更让幼儿明白了多吃蔬菜的好处,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秋天里,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去发现、去探索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奥秘吧!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1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课文,图文并茂,呈现出了丰收的景象和人们的喜悦心情。而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秋天丰收之美,更为主要的是在赞美创造这一美景的劳动人民。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课文中的插画为引线,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想象—有感情朗读这样一种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朗读展示自己的感情。在理解秋天的美景之后,我以“使秋天这么美丽的神奇画家是谁呢?”这么一个问句,使孩子的感情从欣赏秋天的美景转为寻找创造这一美景的人们。我再通过让学生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来加深孩子们对劳动者的敬佩感情。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2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教给学生相互交流的方法,放手让孩子相互补充、相互弥补等,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同时比赛朗读,以及及时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乐趣。

二、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二年级的写字、识字、认字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学习单先让学生自主预习,提前为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第一课时伊始,学生对学,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指出:其次是各小组分工明确,进行展示,同时出现问题及时质疑改正。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充分发挥小组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让小组内相互检测,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的教学模式刚刚开始中,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效果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性不高,缺乏自信心等等诸多原因。今后的教学还应在让全体学生都尽快适应行的学习模式上多下功夫!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3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一

《秋天的图画》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赞美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秋天的田野,感受真实的大自然中秋天的景色,学生获得了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再出示图,使枯燥的语句更加形象,学生乐学、爱学。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读的情境,重视朗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

二、注重识字写字教学

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游戏巩固生字。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我真切地感到:在课堂教学中,要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使教学形式由单一转变为多样,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封闭转向生成和开放,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多样化,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性不高,朗读没有感情,今后要多指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今后的教学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二

《秋天的图画》全文洋溢着浓浓的秋意,词美、句美、文本美!因此我想努力把美的意境带入课堂,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这种美感。我主要通过课件图片和分析重点句型让学生感知。本课自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重视学生的词语复习和积累。课上有两词针对词语的提问——你能用哪些词来形容秋天和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好词,学生的积极回应达到了我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参与朗读积极,情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激发。当然,在课堂的扎实和细致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一、重点句型分析不够透彻,比喻用法未提到。二、字词拼读上操练不够,以致读词出现错误。三、课堂上还需努力精简教师语言,做到紧凑明快。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4

【教学片断】

一、寻找秋天,搜集落叶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去体验秋天,把说话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言为心声。学生只有切切实实走进生活,走进自然,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这才会有自己的发现和体验,有了这种发现和体验,表达的愿望才会激发出来。

1、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识字1》后,知道秋天已轻轻地、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它正等着我们去寻找呢!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校园里去寻找秋天,搜集落叶。

2、寻找秋天,搜集落叶,要求:

请小朋友要细心观察,搜集的树叶量少形状多,动脑想想这些树叶像什么,可以用来干什么?

3、以下截取活动中的片断情景:

生1:看,操场上的小草都变黄,像一条黄地毯。

生2:这里怎么这么香?这里有桂花,这金黄色的桂花多香呀!

生3:草坪上有很多落下来的树叶,有红的、有黄的。

生4:快来呀,红红的树叶多好看。

师:你知道这红红的树叶叫什么吗?(告诉学生这是枫叶。)

师:小朋友把自己喜爱的落叶搜集起来,待会儿制作树叶画。

二、拼贴作画,想象表达

1、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拼贴树叶画。用采集来的各种落叶,两人合作完成一幅美丽的树叶画。这一活动,意在给学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设计出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组织学生介绍自己所拼的树叶画,集体评议。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欣赏。

【教后反思】

1、我根据儿童身心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周围环境,师生一起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去寻找秋天,搜集落叶。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活动中改变了传统的“秧田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完全改变了,学生在活动中情绪高涨,气氛特别活跃,他们善于观察、发现。学生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教师从学生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变成了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2、《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通融、综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的教材作为写话的素材,从其它学科中去悉心开采,寻找适合学生的写话素材,让写话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我在教学听说训练《秋天的图画》时与手工课进行组合,让学生通过贴贴、画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树叶画展现在眼前,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3、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这充分说明了作文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用语言表达生活。生活有多广阔,作文教学的天地就应当有多宽广。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通过让学生亲自采集树叶,制作树叶画,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话可说,每个孩子的感受都会与众不同。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放飞心灵,充分想象,引导学生把自己制作的树叶画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要介绍自己的树叶画,体现了学生真的想说、乐说、有话可说。学生说出作画的过程,介绍画的内容,集美术、手工、语文于一体。在做做、想想、画画、说说的过程中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最后,孩子们一边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一边讲着自己编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听得认认真真。在说说、做做、玩玩、写写中丰富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15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这种独具匠心的欲设,是学生学习本课文的起点。值得思考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要和学生平等地对话,要让学生真诚地说话,真诚地表达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一堂高质量的对话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中和学生阅读感悟,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老师的激发,点拨下有所感,在同学的启发下有所悟,在老师有深度的言语提炼中提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堂课中,针对自己的评价语,颇感不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练,情感真切,这要求自己要努力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及社会阅历。以同盟老师的一句话:语不惊人,誓不罢休。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

语文人教版第三册第1课《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伊始,我和学生以谈话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了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忽然觉得二年级的学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无论是在朗读方面还是在课文理解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也更加投入地进行教学,在对学生评价时,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句,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的,学生是每天都在进步的,请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2.《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 篇二

关键词:历史图画,历史教学,运用

历史图画是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编历史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 内容丰富多采, 据不完全统计, 新编教图画约在300幅以上, 占教材的2/5的篇幅。这些历史图画是形象化的直观教具, 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是强化历史课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如果不充分利用这些图画, 发挥它的作用, 那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 认真探讨历史图画在教学中的运用, 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图画资源,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成为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历史图画的种类以及其在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一) 历史教科书中的图画种类繁多, 内容丰富, 形象生动

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历史文物图。如朱德挑粮扁担、东汉集市画像砖、战国编钟等。2、历史人物像。如孔子像、孙中山像、毛泽东像等。3、历史遗址图。如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圆明园遗址、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4、历史古迹图。如明长城、故宫大和殿、河北赵州桥等。5、历史漫画和历史想象画。如时局图、快乐地聚宴呵!饱受奴役和压迫的法国农民、英帝国主义的野心等。6、示意图说明图。如西周宗法制示意图。7、历史地图。如春秋列国形势、清朝的疆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百团大战形势等。另外教师根据需要绘制的示意图, 灯片等也属于历史图画。

(二) 历史图画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材中的图画, 或以浓重色彩渲染战争场面, 或以简洁线条勾勒人物神貌, 或以严谨的构图描摹器物的形态, 或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形象的历史现实, 这些都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故历史教学中指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图画, 会让学生情趣盎然, 思维活跃, 兴趣倍增。充分利用这些图画, 为课堂教学服务, 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会出乎人的意料, 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增。

1、运用于导入新课, 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的导入新课对于上好一节历史课来说, 其关系十分密切, 一堂历史课, 如果有个好的开头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上好课打下基础。所以, 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导语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它将在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选择一张内容相关的图片, 做直观教具导入新课, 既形象又直观, 符合青少年形象思维丰富的心理特点。这样的导入, 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还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以及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直观的教具加上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 教学效果往往出人意料。如讲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一节, 可由学生先观察课本上《烧地契》一图, 从讲解这张图的背景、含义入手讲新课———土地革命路线。再如, 讲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 首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因股票交易破产被迫廉价出售的汽车》由学生来观察这幅图出现的背景, 作为高中生是能够看懂这些英语的, 就从这些英语来分析, 从而能轻易地引入股票市场, 导入到经济危机, 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从而与新授课自然衔接。

2、运用于突破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问题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 许多内容单凭文字叙述学生较难理解, 这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除此之外, 教材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概念, 理论性强, 往往难于理解, 对于这些内容, 教师有时反复讲学生也不一定掌握, 甚至越讲越糊涂, 往往重点不易突出, 难点不易讲清, 运用教材上的示意图, 或者教师自己设计的示意图, 配合教学, 则效果就不一样了。这些图示能起到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的效果。如讲西周宗法制时, 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指导学生看图, 教师讲解, 很快就能使学生掌握宗法制的内涵, 胜过空洞说教, 反复比喻。省时、省力, 效果又好。

3、运用图画补充文字表述的不足, 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认为, 学习知识的过程, 就是接受、加工、储存和运用信息的过程。语言能传递信息, 图表也能传递信息。文字与图画都能表述历史, 但它们表述的方式不同, 各有长短。人们说人教版新一代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应当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文字与图画表述同一历史内容时, 它们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另一层是文字与图画表述不同历史内容时, 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研究表明, 人在学习是时, 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5%、味觉占1%。学习同一个内容, 教师采取纯讲授, 学生在三个小时后能记住60%;如果让学生纯视觉观看, 三个小时后能记住70%;视听并用, 三个小时后能记住90%。三天后, 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为15%、40%、75%。说明视听并用的学习效果明显高于前两者之和。可见利用图画进行直观教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也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对于复杂的信息来说, 图表比语言传递的快。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问题用语言表述非常抽象, 难以表述完整的形象, 结合图画, 则可以把抽象的内容通过图画或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既弥补文字表述的不足, 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正是为了通过学生的多种知觉感官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 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如历史想象图《四知图》则非常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当时清政府把路权收归国有, 然后卖给帝国主义的事实, 学生一看就能知道所谓的“路权国有”的本质。

4、拓宽历史知识面, 增加学生的历史感

历史教材上的大量图画,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这些都有课文内容为依托, 但是不可能一一叙述。学生通过谈这些图画, 了解图画所表达的意义, 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还能通过这些图画证明历史、解释历史、再造历史形象。达到“左图右史”的效果。运用文物古迹图, 再现历史的真实情况, 增强学生的历史真实感;用历史想象图, 充实课文的内容;再如《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这张图片兼示意图, 图中所示大都会和手工业城市一目了然, 把隋唐时期各个城市的特色手工业等信息尽收眼底。再如《清明上河图》这幅由北宋张择端所画的著名风俗画,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 用它来学习北宋的经济状况, 可以说在教学上是又省时又省力, 还能大量增加学生对北宋时经济的直观历史感受, 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二、运用于进行思想教育

中国历史教学担负着双重的任务, 既要向学生传递历史基础知识, 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奋发进取的合格人才。中学历史教课书中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画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材料。这些图画具有生动、形象、鲜明, 符合初中生形象思维强的特点。因此, 我们应充分运用图画熏陶、感染学生, 使他们受到形象的思想教育。

历史知识还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和思想教育内容。利用历史课本上这些丰富多彩的图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历史图画能够把这些内容更生动、具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 效果往往会比空洞的说教强几倍。这些图画所描绘的历史事实熏陶、感染着学生, 使他们受到了形象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深刻挖掘历史图画所蕴含的思想素材,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可以起到生动、形象、深刻乃至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讲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暴行时, 以将圆明园烧毁前后的图片对比着在学生面前展示, 学生就会受到极大震憾!他们会产生对祖国无比的热爱, 对侵略者无比的憎恨的感情, 树立为国雪耻、振兴中华的决心。因此, 运用图画进行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力途径和方法。

历史图画还是美育的一种,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 通过历史图画的审美活动, 培养学生正确健康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获得美感来改造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

三、运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力总是与某种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能力的分类也是按活动类型分的, 中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活动时, 历史思维能力是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决定性因素。历史学习若按能力类型可分为阅读理解、阐述解释, 鉴别评价与问题解决。因此, 我们可以提出阅读理解能力、阐述解释能力、鉴别评价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这四项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能力, 要依靠三种水平的平衡发展。一种是再现性水平, 指对史实的记忆能力;二是逻辑水平, 指对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三是造水平, 指重新组合史实, 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历史图画是培养这三种水平的工具。历史图画是一种直观材料, 显示的是历史现象, 有的本身就是史实的再现, 这就为培养学生以史实为基础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从现象揭示本质要靠逻辑思维来完成。教师利用历史图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 以验证假设, 使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逐步提高。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他们在学习水平、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同一张图画在不同的学生看来会有不同的感受,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对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历史图画还能运用于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历史地理空间观念。运用历史地图, 加强学生的地理空间的概念学习, 使学生在学习中一开始就注重用地理空间概念去思考历史问题, 把历史事件人物等放在历史地理的空间中去, 既能增强历史感, 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历史地理空间观念。

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就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 也更加注重了考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历史图画正是高考文科各科知识的结合点, 因此,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图画作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高考能力测试的基本要求,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四、运用历史图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围绕主题、把握分寸, 合理取舍

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图画, 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紧扣学习的主题和研究课题,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切不可超越教学目标乱加发挥, 甚至是主观臆测, 牵强附会。如果运用的不好, 反而会把学生的思路叉开到其它地方去了。如那些曾经对历史的进步作过重要贡献或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是讲述历史必不可少的内容, 充分利用历史人物图, 适当介绍和补充一些性格特征方面的内容, 使学生对这些人物有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看历史人物图, 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人和这个人对历史所作的贡献, 而不是记住他的的外表、长相、穿戴。如果把握不准, 就很容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2、突出重点、紧扣正文、充分利用

在教学中利用历史图画, 要特别注意突出重点, 紧紧围绕重点内容和重点问题进行。历史图画是课文内容的补充说明和延伸, 是为课文内容服务的, 使用是必须紧扣正文, 充分利用, 尽量做到叙述精练、描绘贴切, 讲解有所侧重, 以突出重点, 使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与历史图画的直观形式能互相补充、互相照应。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否则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李敏, 《教师教学基本功》[M]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6年版

[2]冯克诚等, 《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3]阳谷、陈风, 《中学教育文萃》[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于右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5]林崇德等, 《历史教学心理学》[M]北京出版社, 2001年版

3.《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完本课之后,我对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在本节课的开始,我和学生以谈话的形式展开,激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使学生一下子走进课堂,和老师一起感受秋天的美丽,感受语文的魅力。一个有生命力的课堂首先就要和学生平等对话,要让学生真诚的说话,真诚的表达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使学生的个性知识体验被调动起来,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4.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燃烧的火把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朗读、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们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达到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想象和朗读体会,感受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理解“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句的含义,明白劳动的可贵。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说说你知道的描写秋天的词语,看谁说得多。

2、这么美丽的秋天,它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现在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秋天的图画。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回答,学生齐读课题)

现在正值秋季,课前让学生充分的观察秋天,搜集描写秋天的词语,为这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等。一开始让学生们有准备的畅所欲言,使这节课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二、观察图画,说说“我知道”

1、检查课前预习,鼓励学生们说说预习情况“我知道”,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什么?

2、(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现在让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亲身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说说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预习体会,认真观看课件。

这节课的主要思路就是以小组自主互助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设计“我知道”的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互相交流,交换自己的思想,学生明白了的教师就可以不讲

三、读课文,认读生字

1、小朋友们,现在把秋天的图画读出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课文)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读得怎么样。

4、小组合作,共同认字(课件展示)

梨树 灯笼 波浪 勤劳 高粱 人字 燃烧 火把

(开展各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当当小老师。(小组合作,共同认字)

(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来检查对方的掌握情况)

虽然放手让学生自学,但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还是要牢固掌握的,让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自由发挥自学课文,再设计这个环节的时候也是基本上学生自学、小组互学为主,但是这个环节我注重了评价的作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中质疑“我会问”,课中解疑“我会答”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通过点拨,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4、学生选读: 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质疑“我会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学习。

6、课中解疑“我会答”,小组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和学生共同解疑。有什么不明白的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7、朗读展示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辅导读出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多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个环节是整节课中最精彩的环节,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在这各环节中能在小组中解决得问题就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总结下来集体解决,对于学生提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积累,抓住重要的问题来导入整篇课文的分析。“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重学生的朗读,注重学生的朗读质量,各种形式的朗读穿插其中,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8、美读: 教师再范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想读的学生可以小声跟读,也可以在教师范读后,再美美地读,还可做动作配合读,要充分地读。

 学生评价老师读的怎么样。

 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读。

五、课后总结“找秋天,说秋天,写秋天”。

1、找秋天。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通过学习,小朋友们对秋天有了一定得认识咱们大家来找一找学校里的秋天,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学习。

2、说秋天。

小朋友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说说自己找到的秋天。

3、写秋天。

通过讨论学习和小朋友的发言,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下来,养成爱写话的好习惯。

让学生找一找秋天、说一说秋天、再写一写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如,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设计了写话作业,所以,让学生写一写秋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内容,结合这节课的学习,写之前先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说话练习,让学生有的说才会有的写,这个环节在这节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板书设计:

梨树 挂起 灯笼

苹果 露出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起 波浪

5.《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篇五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本课设计试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切身感受秋天的美丽,衷心赞美勤劳的人们。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难点:读准字音,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波浪、勤劳、燃烧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学写“灯”、“作”、“字”、“丽”四个生字。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结合课文抓好会写字的字(词)义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学写“波”、“浪”、“苹”、“劳”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秋天风光图片。

2、学生画好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图画。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巩固生字。

1、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秋姑娘交了朋友,今天,你们还想见她吗?只要你们把昨天学过的生字词认好、写好,秋姑娘就会出现。

2、(屏幕上出示生字词)学生先读生字词,再跟着老师书空写“劳”字和“丽”字。(板书:劳、丽)

3、小朋友们把昨天学过的知识记得真牢固。看,秋姑娘来了!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认识秋姑娘的基础上,创设富于童趣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已学的生字词。】

二、创设情境,丰富积累。

1、播放秋天风光图片。

2、小朋友们,秋姑娘美吗?你们能够用上学过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向大家介绍这美好风光吗?

3、过渡:有这么多描写秋天的好词语,秋天实在是太美了,就像一幅多彩的画。请小朋友们打开第1课:秋天的图画,你们能把课文美美地读读吗?

【设计意图:把秋天的美景搬进课堂,并让学生用上学过的词语来介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感悟秋天的美奠定了基石。】

三、披文入情,体验情感。

(一)朗读感悟,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听到小朋友们读得那么美,老师也想读,你们想听吗?老师读的时候,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秋天的美景,好不好?(教师配乐朗读)

3、听着老师的朗读,你们能想象到秋天的美景吗?

(二)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直观感受,调动情感。

(1)在这一幅图画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把它画出来。

(2)学生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3)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学生读后屏幕出示句子)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4)这句话写了哪几种景物?(板书:贴图片)

(5)小朋友们,请你们把这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四种景物的美?(学生自由读句子)

(6)谁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四种景物的美?(屏幕显示优美词语,并演示课件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景物颜色和动态的词语来体会秋天的美。

师随机:秋天有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还有火红的高粱,多美丽啊!(在“丽”字前面板书:美)

(7)老师小结:金黄的梨像灯笼一样挂着、红红的苹果像小朋友露出的脸颊、金色的稻海像波浪一样翻滚、火红的高粱像火把一样高高举着,你们喜欢吗?

(8)你们能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吗?请小朋友们自由练一练,看谁还能配上动作读?(学生自由练读)

(9)指名读并评议。

(10)四人小组配上动作合作读(每个小朋友读一种景物)。

(11)四大组配上动作合作读(每组读一种景物)。

(1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秋天的图画里看到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和火红的高粱。现在,请你们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你们一定会有更惊奇的发现!(屏幕出示秋天的其他景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上景物的样子和颜色。

(13)你们看到了什么?能像课文那样说一说吗(出示文字)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辣椒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直抒胸臆,渲泻情感。

(1)过渡:秋天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真令人陶醉!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喜欢秋天的小朋友正对着秋姑娘兴奋地喊道(出示第一句话和录音)。你们也自由喊一喊吧,看谁喊得最热情!(学生自由喊)

(2)指名喊,全班齐喊。

3、深入体会,情感升华。

(1)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

(2)一群大雁迫不及待地赶来了(板书:大雁简笔画),请看看大雁又是怎么回答的?谁来告诉大家?(学生说后屏幕出示最后一句话)

(3)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在“劳”字前面板书:勤)

(4)师总结:春天,农民伯伯撒下种子,常常给它们锄草、施肥。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忙着在田野里收割、在果园里摘果子。小朋友们,农民伯伯辛苦吗?正是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秋天收获的景象,才有了这幅秋天的图画。但是,“勤劳的人们”指的只是农民伯伯吗?

(5)我们身边许许多多正在努力工作着的人们都是勤劳的人。你们最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什么?

(6)下面,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读最后两句话,衷心感谢勤劳的人们!(学生自由读)

(7)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三)诵读体会,抒发情感。

(1)这么美的图画,你们想把它永远留在脑海里吗?那我们就一起把这篇课文背下来,先请大家自由背背。(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2)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合作背,你们愿意吗?第一句老师背前半句,你们齐背后半句,第二句四大组配上动作合作背,第三、四句老师来问,你们来答,清楚吗?(师生合作背)

(3)指名指着板书背,全班站起来配上动作背。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秋天的美,再读,赏词、品句,用心体会秋天的美,诵读,尽情抒发对秋天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之情。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从而使三维目标和和谐统一。】

四、拓展延伸,自由表达。

1、勤劳的人们画出的秋天实在太美了,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心中的秋天、也可以唱一首有关秋天的歌、还可以背诵赞美秋天的古诗或儿歌。(学生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多姿多彩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一幅秋天的美丽图画。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更是个收获的季节,希望你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都有所收获,用自己的努力画出最美的图画。

4、小朋友们,要享受秋天的美丽,我们不仅要读好课文,还要写好描写秋天的词语,现在我们来看看怎样写好“波”、“浪”、“苹”、“字”这四个字?(老师在屏幕上分析“波”和“浪”、“苹”和“字”两组字形,在黑板上指导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能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最美的话或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把它做成卡片送给秋姑娘。

2、抄写生字:“波”、“浪”、

板书设计:

6.《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 篇六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很多弊端, 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师的设计而轻视学生的需求, 强调词汇学习而轻视语言的应用, 强调完成读后问题而轻视思维的训练。相对而言, 图画书阅读是儿童早期英语阅读的更好载体, 儿童对图画书的叙述和表达有着天然而敏锐的观察、发现和领悟能力。图画书阅读相对于文本阅读是一种更有生产力、更有价值的心智活动, 也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英国的艾登·钱伯斯教授提出的“说来听听”的阅读分享模式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图画书阅读的兴趣,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度思考。他将阅读分享分为三种:分享热情、分享困惑、分享的关联性, 并提出四种表达方式:说给自己听、说给别人听、大家一起来发言以及聊出新点子。

当然, 二语学习中阅读分享活动的设计与母语学习的设计会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作为二语学习中学生的年龄要比母语学习的学生年龄大, 而且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滞后, 所以我们绝不可以照搬别人的东西。我校根据三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现有英语知识水平, 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分享活动。我们认为, 重要的是, 阅读分享的问题设计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使学生能够有话可说, 能够引起学生思维的深度思考。

本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为对象, 进行“说来听听”英语图画书阅读分享设计, 并就教学实践中的阶段经验和感受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设计问题、组织分享

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 精心地设计阅读分享的问题。问题设计首先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其次要保证交流中运用的语言简单而又利于发挥已有知识储备, 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 问题设计一定要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学生年龄段最关注的问题有联系,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全身心参与的欲望, 让阅读分享自然发生。这一阶段, 有以下具体的策略。

首先, 可以设计大众化的问题, 引发学生分享的兴趣。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 可以发出这样的问题:Have you thought what kind of book it is?How is your feeling about this book now?What is the difference from the beginning?这些启发式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书本的内容, 提高他们的兴趣。

其次, 可以根据不同内容的图画书, 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例如, 在讲I Am not a Pet一书后, 可以这样问学生:D o yo u w a nt to be this pet cat?Can we share your ideas?相信多为独生子女的学生一定会深有感悟, 有分享观点的意愿。又比如在讲It is not easy to be a mother主题时, 我这样问学生:W h i c h is more difficult, to be a mother or a kid?Talk about your ideas.Give your mother or the kid some advise。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使用I m u st/c a n/s h o u ld……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问题都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学生可以发自内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从而真正感受到“说来听听”的乐趣。这样做还能督促学生使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 实现学以致用。

经过一段时间分享活动的尝试, 学生渐渐对阅读有了一些兴趣了。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学生发表的观点模式化, 缺少新意和深度;学生在阐述独特的观点时语言错误较多, 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据此, 笔者认为, 在分享问题的设计上要能够抓住文本的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做更深刻的思考。

二、深入引导, 启发感悟

随着学生对阅读分享越来越感兴趣, 同时对阅读分享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加深, 为了能够进一步抓住每个学生的心, 让每个人都深深地沉浸在图画书里, 可以顺势进行第二个阶段的阅读分享活动, 让阅读分享在心灵深处慢慢生根发芽。这一阶段有三个策略可以执行。

首先, 为学生提供图书中的线索。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发现故事书中的发展线索, 以便帮助学生找出不同的故事层次, 提升他们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深度, 让他们真正走入图画书文本里, 从中感受阅读的无限乐趣。

其次, 以文本为载体并结合生活进行深入探讨。在阅读完成后, 教师可以提出以下一般性的问题引导学生:Do you like the story?Who/What do you like?在之前线索的帮助下, 引导学生大胆说说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故事, 同时以故事书为载体大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当然, 对待一些特殊的故事, 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有特点的问题或是活动, 激发学生参与“说来听听”的浓厚兴趣。

最后, 将讨论前后的结果进行对照。对照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的想法是否产生了变化, 并了解其观点变化的原因, 让每一次的阅读活动真正能够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清晰的结构和脉络能让学生很快理清自己的思路, 同时也能让他们借助这样的语言支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语言支持能够为学生顺利地进行语言表达和观点陈述打下充分的基础。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喜欢, 然后简单地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进行适当的板书, 供学生参考, 为学生进行更深层的交流沟通做好铺垫。通过“说来听听”可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如果当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到位, 也可以使用一些中文。学生比较青睐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因为他们有话可说, 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能够得到最深层次的挖掘。因此, 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总会有说不完的话, 情感的体验也最为真实。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阅读分享训练,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了, 对生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英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巩固。

三、主动参与, 自由发挥

阅读分享活动的逐步深入, 也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此时就可以进入到阅读分享第三个阶段, 鼓励学生尝试组织阅读分享活动, 让阅读分享活动更加顺理成章。

首先是鼓励学生进行分组形式的分享。为了使阅读后的“说来听听”趣味性更强或是感受更加深刻, 在阅读的一定阶段可以适当地尝试让学生小组自主分享, 并将本组讨论中最有意思的问题拿来和全班分享。

其次是设置问题投票环节。为了使学生的参与度更广, 使分组讨论更有实际意义, 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语言情况, 分别设计中文问题和英文问题两部分, 然后组织学生为自己喜欢的问题投票, 最后聚焦学生最热衷讨论的问题, 一起讨论分享。此时分享和讨论的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 以此开展“说来听听”的讨论活动, 内容的针对性更强, 更受学生欢迎。这种问题投票活动的魅力在于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每个人都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在讨论中他们既是提问者, 也是解答者。这样也可以使阅读分享活动自然生成, 而不再是老师强制要求参与的一项课堂活动, 真正地让阅读分享活动成为一种每个人内心深处自然发生的行为。

一段时间的尝试后, 通过对学生阅读分享组织和自由发挥能力的培养, 发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组织能力, 从而保证了分享活动的持久性。同时组织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学生设计的很多问题一方面可能受语言局限性的影响, 一方面思想性不够强, 所以可用的不是很多。但是老师切不可否定学生, 可以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归类, 然后对问题的形式、内容或是思想性提出一些明确的修改建议, 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让学生体会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设计分享问题, 引导学生用这些问题问问自己或是问问别人, 逐渐让阅读分享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进而从被动转为主动, 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图画书的阅读分享, 并非要求学生要具体读多少本书, 学会多少个词汇和句型, 或是掌握了多少语法规则, 而是要带着学生一起发现、感受, 挖掘阅读文本中的内涵, 并帮助他们在阅读文本中逐步感受到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感, 逐渐提高他们对图画书阅读的喜爱程度, 直至乐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受。而“说来听听”的模式在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深层发展、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等诸多方面都会发挥积极作用, 实实在在地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分享带来的快乐。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 “说来听听”的一般步骤是:教师科学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分享问题, 进而逐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最后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分享。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阶段性提升, 可以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阅读的趣味, 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和愉悦。

7.语文秋天的图画教学反思 篇七

2、《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尝试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

通融、综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单一学科的“知识壁垒”。因此,我注意吸收其他学科中的教材作为写话的素材,从其它学科中去悉心开采,寻找适合学生的写话素材,让写话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我在教学听说训练《秋天的图画》时与手工课进行组合,让学生通过贴贴、画画,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树叶画展现在眼前,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8.1《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篇八

一、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丽。

二、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呢?(春、夏、秋、冬。)孩子们真棒!春天的时候,到处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美丽极了。夏天的时侯,烈日炎炎,但是海边却是一片清凉。冬天,白雪皑皑,大树都披上了白白的厚棉袄,孩子们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堆雪人、打雪仗。(课件展示春、夏、冬的美景)那秋呢?秋天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初步学习描绘环境。师:对,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真是个好习惯。说到秋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树叶黄了,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课件同步展示树叶飘落下来的美景。)其实秋天不仅仅是这样的凄凉,它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课题《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走入大自然,去看看像图画一样美丽的秋天。谁能大声读读这个生字。(课件将生字“画”变色,强化孩子们的生字的认读,请孩子来读“图”字,读课题。)

师:你读得声音洪亮,字音准确,真棒!大家能像他那样再读一读课题吗?

孩子们连续读几遍。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看,秋天来了,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展示苹果。)哦,是果园的苹果成熟了。调皮生字宝宝们也高兴地躲在苹果后面和大家捉迷藏呢?看看哪些聪明的孩子能认出这些生字宝宝?(课件展示,随意点击苹果,请孩子认读,没有读准确,点击生字,显示拼音,注意边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生各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词语认读

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师:词语宝宝们也想挑战大家,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展示词语,请孩子们认读。课件展示,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请孩子反复练习轻声的正确读法。告诉孩子们,生字宝宝有时要变声哟!

(四)初读课文

1.孩子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要求:正确把生字读出,把句子读通顺。同桌纠正字音,或圈出读得好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2.质疑,秋天来了,哪里有美丽的图画? 孩子们自由讨论。

孩子们眼睛真巧,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美丽的山野。)

为什么说,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呢?(孩子们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

和孩子们一起谈论山野美景,归纳孩子们的发言:山野的颜色丰富多彩,有深绿色,浅绿色,黄色,粉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山野有丰富明朗的各种线条,形状,就像画一样„„

看到这美丽、丰收的山野,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高兴,喜悦„„”对,人们是喜悦的心情。那孩子们能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吗?请孩子有感情地朗读“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读出“喜悦”之情。

(五)细品课文

1.研读重点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看,山野里,成熟的稻谷,金灿灿的,一大片的一大片的,大家觉得像什么呢?引导孩子想象,就像金黄的大海。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出: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用动作让孩子体会动词,体会句式。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那山野里还有什么成熟了呢?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2.读读说说。

指导朗读:“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读出丰收的热闹,喜悦。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认识动词、描写颜色的词语;认识比拟句。

(六)升华、拓展

1.大家觉得秋天美吗?不仅山野,秋天到处是美景,下面大家来欣赏欣赏美丽的秋天。(课件播放美丽的秋天景象。)质疑:谁使秋天这样美丽?(指导朗读疑问句。)

孩子们自由讨论。课件展示答案。“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2.(课件展示)引导孩子们表达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对勤劳的人们的喜爱之情。

梨树说:“勤劳的人们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______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说:“勤劳的人们把我描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3.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1)边读边想象,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

(2)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3)美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用语气、动作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

4.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改编的小诗,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从孩子的视野、角度去认识和感悟秋天的美丽,秋天美丽的原因。自己试着编几句描写秋的小诗。

(七)我会写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课件展示,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的“波”“浪”和草字头的“苹”字。1.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组成,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2.学生练习写,并在生字旁边为其组词。3.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4.实物投影展示优秀的写字作业,请学生评价。

(八)我能行

1.诵读自己喜欢的关于秋天的小诗。2.摘抄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

3.描绘你心中的秋天,配上优美的小诗。

4.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制作卡片等。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 挂 苹果 露 秋天的图画 高粱 举 灯笼 脸颊

稻海火把

9.《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 篇九

一、“加法”手段

1. 增加辅助手段, 吸引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大部分科学类图画书语言比较平实, 以说明性文字为主, 有时会出现较难的生词或专用词汇。这些潜在因素往往会影响幼儿主动阅读的兴趣, 或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幼儿望而生畏。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图画书的内容, 添加一些适宜的音乐或视频以增添图画书的美感或趣味。比如, 在科学类图画书《莲花》教学中, 教师配上了一段抒情优美的旋律, 由于平实的文字有了音乐的衬托, 因此营造了丰富的荷塘意境。在看完一遍图画书后, 幼儿不禁轻呼“好美啊”, 产生了“还想再听一遍”的感觉。又如, 在科学类图画书《海豚》教学中, 教师增加了声光同步的一小段视频, 蓝蓝的海水, 跃动的海豚, 低低的鸣叫, 使幼儿如同置身于大海之中, 从而充分激发了他们参与阅读、了解海豚的兴趣。

2. 增加认知鹰架, 帮助幼儿参与科学类图画书的阅读

当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与图画书中的知识仍有差距, 或图画书无法最大化地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时, 我们就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感知、操作的支架式环节, 从而有效缩短了幼儿现有认知水平与教学目标中存在的差距, 并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比如, 在科学类图画书《莲花》中, 教师添加了教具“莲的一体图”, 将莲花、莲叶、莲藕、莲蓬等展示在同一画面上, 解决了图画书中局部画面所无法呈现的知识难点。又如, 在科学类图画书《看一看, 猜一猜》教学中,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放大的现象和规律, 教师让幼儿玩一玩放大镜, 亲身体验物体经多倍放大后的视觉效果。

3. 增加辅助背景, 指导幼儿读懂科学类图画书

科学类图画书中会出现较多的生词或专用词汇,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需求和原有经验适当增加浅显易懂的辅助语言, 以帮助幼儿理解和内化。比如, 在科学类图画书《好吃的水果》教学中,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理解专用名词“种子”, 教师及时用幼儿所熟知的同义词“籽”进行补充说明。但在运用辅助语言时, 我们不能抛弃科学类图画书原有的文字特点, 用过于夸张或叙事的语言矫饰其原有的语言面貌, 从而使其特有的说明性文字和专业用语的核心价值无法得以体现。

二、“减法”手段

1. 减少图画书中的部分信息, 让活动设计重点突出

科学类图画书中蕴含的知识信息非常丰富, 尤其是结构并列的科学类图画书会出现较多的专业名词。为此, 我们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 对知识内容做一定的取舍。比如, 科学类图画书《好吃的水果》既呈现了常见及不常见的多种水果, 又分析水果的主要结构, 还例举了不同水果的生长地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虽然这些信息都很可贵, 但难以在较短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内将这些知识全部呈现, 因此应选择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探讨, 这样话题才能深入, 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内化。

2. 减少“教”的痕迹, 在阅读中体现更多的自主性

10.《秋天的图画》习作讲评教学设计 篇十

丰望乡中心小学

宋亚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讲评,使更多的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作文的兴趣。

2、通过欣赏佳作,修改病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提高习作的水平。

3、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习作要求,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班每位同学都写了一篇关于秋天的习作,我欣赏了你们的习作,非常高兴,因为绝大多数同学的习作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要求。这节课,我们来评评本次习作的得与失。还记得这次习作的要求吗?(让学生回顾习作要求,以便评改时能抓住重点,明确评改的方向。)

(二)指导修改

1、本次习作有的同学观察细致;有的同学善于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有的同学富有创新精神;还有的同学进步突出。但是大家的作文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修改,让我们的作文更完美。

2、怎样修改作文呢?老师这里教大家一招。(幻灯片展示修改作文的方法,并说明六查的意思及对于三年级的要求重点是三、五、六查)

一查中心是否明确; 二查是否运用修辞; 三查内容是否具体;四查层次是否分明;五查语句是否通顺;六查标点是否正确。

3、按下面的要求小组初步评改。

(1)、初读习作,修改错字病句。删除重复啰嗦的语句。(2)、句子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3)、画出优美语句,用心感悟。(4)、初步写出评语。

4、教师小结学生初评成果,加以肯定,并要求再读习作再评。(1)、中心是否明确;(2)、是否运用修辞(3)、内容是否具体;(4)、层次是否分明;(5)、整体感悟,完成评语。(三)、评一评、议一议、学一学

1、出示佳作,教师讲评。

2、重点读读好词好句。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这两篇佳作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写景的方法。(1细致的观察2合理的想象3表达富有个性。)

4、虽然有许多同学的作文不如这两篇完美,但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断,也很值得大家学习,下面我们来个“精彩片断大放送”。

(示范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欣赏中吸取、借鉴、丰富积累,引发灵感,同时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出谋划策,修改病文。

1(出示病文)请大家先读读这篇文章,然后根据这次习作的要求看看这篇文章存在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修改意见。

3.全班交流修改。教师随机评点。(评价典型“病文”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修改方法,找到“治病”方案。作文评讲不能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而应是师生共评。无论是品味优秀之处,还是分析问题之源,或者是推敲有疑义的词句,教师都不能简单地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自己从中品出味儿来,看出得失来,推敲出结果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修改能力的提高。)

(五)、修改完善

1.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改”,经过你们这么一改,秋天就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如果你们能够运用刚才的方法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那么你们的习作一定会更加生动、精彩。

2.请大家对自己的习作自读自改。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

(通过修改实践,把赏评过程中感悟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在修改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要求学生课后再找自己的好朋友或父母亲提提意见,然后自己再仔细地修改,认真地誊写,教师将从中挑选3—6篇优秀的习作,附上简短的评语,印发给全班同学。

11.二年级《秋天的图画》的教学设计 篇十一

1、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德育点:

1、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2、培养学生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知识点:

1、认识8个字,会写8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点: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置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有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兴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2、认识8个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导、引

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模式:“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梁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来描写,把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描绘出来了。“谁使秋天这样美丽?”这一设问,把我们从丰收的景象引向丰收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8个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读一读本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激趣引读1、指导学生看图,导入课文。

2、范读。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4、检查读书效果

1、细心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学生自由读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通过画面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学生自主练习读书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读书的过程中,练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二、个性化阅读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2、根据学生的问题,相机引导。

1、个性化阅读,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提出问题,学生各抒己见。

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读书,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自主合作识字1、提出阅读要求。

2、描红临贴,指导写字。

1、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读一读本文。

2、认读生字。

3、端正姿势。

4、认真描写。

1、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有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一、再读感悟:

1、教师范读,给学生营造一个优美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情境,体会秋天的美丽。

2、电脑出示多幅秋天美景图。

1、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秋天的图画。使学生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官充分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深究研读:

1、秋天的景色这样美,是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

1、学生读文回答。

2、模仿写句。体会作者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三、品味美读

1、小组合作,互帮互学,读好每个句子。

2、指名读,检查阅读效果。

3、用电脑出示一些描绘秋天的优美的片段。

1、学生选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谁读得美。

3、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课文。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拓宽知识面,积累词句,培养语感,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扩展学习1、教师提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制作书签,画画,做贺卡等。

2、全班分工合作,办个小小展览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德育点:

1、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2、培养学生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知识点:

1、认识8个字,会写8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点: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置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有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兴趣,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2、认识8个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导、引

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模式:“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梁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绘出的山水画,它是山野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

12.《秋天的图画》教学方案 篇十二

学习目标:

1、 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会写“波、浪”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天的喜爱,愿意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秋天风光音乐片片断。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导入

1、 复习《识字 1》今天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2、 直观感知:观看秋天风光音乐片片断。

3、 引导回顾、表达: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

4、 总结学生感想,到如: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5、 出示课题并朗读,猜字谜(图):一个大镜框,冬天里面藏。

二、 朗读感悟

1、 初读感悟: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开候车,一句一句读,正音。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给好朋友听--评价

朗读展示: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教师引读课文,感知全文。

多种形式朗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句话,要读初感情。

2、 再读入情,练习背诵

看图找句子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三、 指导认字

1、 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自读正音。

2、 借助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读。

3、 重点学习下列生字:笼、浪、梁、燃、勤、劳

4、 交流识字经验

5、 总结识字方法: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有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6、 玩字卡游戏:

我说你拿

字卡词语接龙

抽字读句

四、 课后活动

创作一幅秋天的画,配上一句优美的话。

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再读课文

配乐师引读课文--齐读课文--背诵课文--开火车,一人读一句

二、 复习词语

1、 看画面照相应的词卡,带大家读

图画 梨树 灯笼 波浪 高粱 燃烧 勤劳

2、 比赛读词语

3、 摘苹果:教师摘苹果(词语),学生就背诵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

三、 指导写字

1、 字型分析、范写:

波、浪:都有三点水,左窄右宽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火字旁,捺变成点;

作:右边的上面一横长,下面的两横短。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上面一横是长横

劳:要与“旁”区分,这样记: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热闹。]

2、 学生书空、描红

3、 展示、评价

四、 拓展活动

1、 合作交流:自己创作的秋天的诗歌、儿歌、图画

2、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3、 推荐有关秋天的读物课后阅读。

教学后记

13.《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篇十三

小学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10分钟

授课课型:

新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图”“梨”“笼”“浪”“粱”“燃”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让学生喜爱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图”“梨”“笼”“浪”“粱”“燃”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秋天很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很美。小朋友想读读吗?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了,课文上生字的拼音帽子已经被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想想办法。(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问周围的小朋友;查字典。)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听课文录音。说说山野里都有些什么。

3、认识生字。

同学们,有一天大雄去了生字王国认识了六位好朋友,可是当他第二次去的时候竟然把他那六位好朋友的名字和模样给忘了。多拉A梦又碰巧不在。他的六个好朋友都生气不理他了。他好可怜啊,我们一起帮帮他好不好?我们想想办法,帮他把好朋友们都记住了,好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王国里的这六位朋友到底是谁。

“图”:是什么(看图);怎么记住这个字(放到课文中记忆);在课文中哪里出现了这个字(读相应的句子,指名读,分组读,等);

“梨”:是什么(看图);怎么记住这个字(放到课文中;形声);在课文中哪里出现了这个字;

“笼”“浪”“粱”“燃”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我想啊,靠着大家的智慧,我想大雄一定把生字王国的这六位好朋友牢牢记住了。你们都记住了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

三、再读课文加强理解

赛读,分组读。齐读

真是好美的季节,这么美的季节,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学生雀跃回答:想去秋游…...想去摘果子…...想去爬山…...想拾几片落叶做书签……

上一篇:银行笔试下一篇:神奇的鸡蛋实验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