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2024-08-03

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精选7篇)

1.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市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达112家,入社社员达1450人,服务农户近51058户,作业面积222.9万亩。合作社注册资金超百万元的达64家。合作社拥有拖拉机1467台,其中大中型755台,水稻插秧机367台,水稻联合收割机5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36台,合作社资产总计16349.2万元,农机固定资产13018万元,场库棚面积20万平方米,农机服务总收入5484万元。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基本情况

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前,我市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88个,农机维修网点735个,农机经销点248个,各类农机户26800户,其中农机服务专业户670户,农机大户(农机固定资产20万元以上)160户,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农机作业合作社17个、各级农机协会13个。,我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机作业合作社――北镇市新立农场农机作业合作社,该社以乡镇农机站为基础,吸引农机大户入社,统一作业、统一管理、分车核算、自负盈亏,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联系点”。建立了全省第一家民营农机专业合作社――北镇市吴家乡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该社旱田冷棚育秧新技术和“五包、两定、一分散”统种分管经营服务模式在全省水田区得到广泛推广。

,全市各类农机户发展到30154户,其中农机服务专业户2460户,农机大户573户,农机科技示范户(农机固定资产50万元以上)79户。近两年来,全市农机主管部门抢抓机遇,积极引导扶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我们本着“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坚持发展、规范、提高的原则,相继培养起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北镇市双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经过发展壮大,现在拥有10×100米育秧冷棚14座,久保田水稻育秧播种机组一套,水稻插秧机29台,其中久保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1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台,大中型拖拉机9台。经过三年的资金积累,农机固定资产达400多万元。20为稻农机械育插秧1.8万亩,利用自己拥有的3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引进跨区作业机车近百台,实现水稻机收达13万亩,按建社初衷,目前已经达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合作社的标准。黑山县新兴镇三喜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60万元,购置水稻插秧机44台,购置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2台,目前拥有水稻插秧机62台,其中久保田高速插秧机2台、久保田手扶插秧机60台、久保田水稻育秧机组一套、拖拉机11台,农机固定资产达到540万元。实现水稻育插秧4000多亩。凌海市翔翼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23台(套),其中水稻联合收割机(久保田588)6台,久保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5台,久保田水稻育秧机组一套,农机资产总值达260万元,年合作社与稻农实现了订单作业3000亩,完成水稻机收1万多亩,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

二、创新机制,因势利导,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实施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坚持把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措施来抓,明确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总抓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农民,特别是农机大户自主创新各种类型的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六种形式:

一是在主要农作物单一品种上实现全程机械化,具备从种到收各个环节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应用先进的农机新技术,为入社社员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目前,我市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已形成规模,水稻主产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拥有育秧大棚、育秧机组、插秧机和水稻联合收割机。如黑山县三喜和为民,北镇市双丰、新立和绪全,凌海市翔翼等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玉米从精量播种到联合收割的全程机械化已初见规模,北镇市绪全、新立,太和区兴和等农机专业合作社为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以种子公司和乡镇农机站牵头,吸引农机大户和农民入社,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机作业服务。义县东润农机专业合作社以东润种业为基础,吸引农户入社,与农民签定作业订单,提供优良种子和现代化机械作业,按标准和技术要求育种,并负责种子回收,2010年与农民签定订单多亩,实现了企业与农民双赢,今年计划购置更多新型农业机械用于订单作业。三是以种粮大户为主购置大型机具,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北镇市绪全、旭东、世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们承租土地几千亩,实现玉米、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粮食得到了增产,达到了节本增效,降低成本和增收的目的。四是以农机技术骨干发起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们懂技术能修理,会操作,并针对不适合当地实际的机具进行简单改进。如义县志成、北镇市广华、凌海市新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他们为适应本地种植品种特点,改进适用的机具,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作业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五是以组织农业机械参加“南征北战”跨区作业为主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如黑山县三喜、为民、海中,凌海市翔翼、利民等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水稻机插秧到机收割实现跨区作业,黑山县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2010年组织4台水稻联合收割机从重庆、广西、湖南、浙江等地转战到黑龙江、吉林,历经80多天,作业面积超过1万亩,实现收入50多万元。六是以农村能人为主,借助资金雄厚的基础,吸引农户入社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经营服务方式上按照市场的需求,产生了订单经营服务、协议合同服务、承包租赁服务、跨区作业服务、“一条龙”经营服务等形式,经营服务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壮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满足了农机户和广大农民的需要。

2.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二

一、正在探索和实践中的四种农机合作模式

第一种模式乡村干部主导型。由基层组织牵头, 把有机户和入股土地农民联合在一起, 统一调度机具, 统一作业标准, 分户经营, 秋收结算;统与分有机的结合, 统的优越性和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使得现代设施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察右后旗当朗忽洞苏木补力图村支部书记孙来动员本村农民自筹270万元, 以自己的名义借贷80万元, 购置8套喷灌圈、904大型拖拉机2台、354中型拖拉机7台、配套机械20多套, 成立了以农业机械为龙头的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使得全村5000亩耕地实现了统一规模经营。以种植马铃薯和红萝卜为主, 实行“五统一分”经营方式, 即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作业、统一销售、统一核算, 分户经营, 农田作业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服务, 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人均收入达1.5万元。其中农机服务合作社对全村5000亩喷灌圈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质量、结算方式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收费价格低于市场价, 深受农民的欢迎。

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窑滩村村长崔喜财动员37户村民合作出资, 按亩摊钱, 每亩地农民自筹400元, 建起马铃薯喷灌圈7个, 面积达3500亩, 膜下滴灌1000亩, 共计4500亩设施农田, 其中有7人自筹资金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购置大型拖拉机、旋耕机、大型翻转犁、马铃薯四行播种机、中耕培土机、马铃薯收获机各3台, 总资产达100多万元, 能够满足5000亩马铃薯全程8个环节机械化作业任务, 农机合作服务方式为“六统一分”, 即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种植、统一浇水、统一施肥、统一结算, 分户经营;机械化作业质量和作业标准得到提高, 农机合作社社员的收入也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模式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农户成了“本家”, 合作社成了“长工”, 较好的解决了新形式下分散种植与机械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第二种发展模式是农机大户主导型。农机合作社以农机服务队的方式, 服务马铃薯产业基地和机械化膜下滴灌示范园区。察右后旗胜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由5户农机大户共同发起, 2010年5月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 总投资达380万元, 在贲红何家地建设农机大院一处, 内设车库8间, 机具棚1处, 维修车间1间, 配件库一间, 现有大型拖拉机4台, 中型拖拉机15台, 配套机具45台, 实行定向服务与分散服务相结合, 定向服务面积1.3万亩, 零散服务面积0.35万亩, 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 统一作业标准, 统一服务价格, 统一机具管理, 将机具出租给合作社机手进行作业, 累计作业面积4万多亩, 纯收益25.8万元。

第三种发展模式是农机合作社与种粮农户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反租倒包等形式推动土地流转, 进行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察右后旗乌兰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拖拉机2台, 中型拖拉机6台, 配套机具8套, 机械资产达160万元, 马铃薯储窖2座, 仓储7600吨, 该合作社是一个为当地农民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 产中生产服务和产后农产品流通服务的综合性服务组织。在产中生产服务方面, 合作社租用农民土地1500亩, 种植3个马铃薯喷灌圈, 同时服务三个马铃薯种植大户, 面积达900亩, 还为当地农民提供农机服务800亩, 共计3200多亩。秋季将农民的马铃薯统一收购, 销往安徽、浙江、福建及东三省, 最高的一年外销马铃薯600多个车皮。

第四种发展模式是农机部门发挥自身优势, 围绕服务办实体, 办好实体促服务。凉城县农机局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全局干部职工自愿集资入股, 承包农民土地1000亩, 打井配电, 全部实施机械化膜下滴灌, 购置大型动力机械四台, 配套机具11台,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体现出四大优势:一是全程农机作业威力得到充分发挥, 引领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充分显现;二是农机技术队伍得到了锻炼, 技术服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三是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专业化生产的特点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经营效益显著;四是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 缓解了工作业务经费不足的困难。充分展示农机服务实体的优越性和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强劲。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的地方对建设和发展农机合作社认识不够高, 重视不到位, 畏难情绪严重, 找不到下手处, 工作单打一, 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的能力弱, 不能把农机合作社建设、示范园区建设及全程机械化膜下滴灌项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纲目不清, 说到底是工作不研究, 思想不到位。

二是底数不清, 情况不明。个别地区对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缺乏深入调查和研究, 对本地区机具拥有量和服务需求量缺少科学的规划, 胸中无数。

三是思路不清楚。作为农机部门负责人, 应该是深入领会并完整地把握本地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思路, 并从本地区农机装备和服务内容、方式及功能的实际出发, 提出本部门富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农机服务发展新思路。就目前来讲, 乌兰察布市农机发展思路必须要与节水设施农业相结合, 整合各类农机资源, 形成合力, 扩大服务半径, 增强服务功能。

三是已建成的各类农机合作社服务功能单一, 服务半径小, 资金紧缺, 收益不高, 在整个农村经济中起不到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 充分认识建设农机合作社的重大意义, 增强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乌兰察布市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农牧业产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已经逐步培育并形成了马铃薯、玉米、甜菜、蔬菜等几大主导产业, 特别是马铃薯“薯都”的确定, 马铃薯种植规模已经达到400万亩的规模, 形成了后山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带, 产业化的发展必须要求规模化经营, 专业化生产和标准化作业。没有完善优质的农机化服务支撑, 这些要求将成为一句空话。其次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全市270万人近有6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力度越来越大, 这些转移出去的人口大多是青壮年, 如此规模的人口大转移, 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走出去的青壮年农民大多数对自己承包的土地进行了转包或代耕, 为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农村的这种现实社会条件, 要求农机服务必须是全程的服务, 功能齐全的服务, 必须起到引领支撑作用。第三, 随着本市节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对农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艺的要求, 需要先进节能的大动力新式机具与之相配套服务, 这样才能保证现代设施农业高产优质高效。

建立农机合作社能够有效地整合农村各种农机资源, 提高机具的利用效率, 增加农机的作业收入, 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同时通过合作社较强的实力能够进一步更新新式机具, 强化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农机合作社通过各种形式完善的配套服务, 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因此, 我们必须把农机合作社建设这项工作当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 放在心上, 抓在手上, 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既要抓数量上的扩张, 更要抓质量上的稳定提高, 二者不能偏废,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直至抓出成效。

(二) 摸清底数, 确定好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条件。

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搞其它工作一样,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从乌兰察布市的农牧业生产实际出发, 建立农机合作社必须与当地设施农业相配套;必须与当地的农业产业相配套;一要摸清家底, 通过调查了解摸清机具的分布状况;摸清每个地区的机械化作业服务水平情况, 以及农民对农机服务的认识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要科学地规划好建设农机合作社的数量及分布位置, 并制定出分年度实施计划。计划要切实可行, 富有操作性。三要坚持建设标准不动摇, 保证农机合作社建设质量。每个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必须达到“五有”, 即有一个好的领办人, 有较强的服务手段, 有一套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有一个较为宽敞的办公服务场所, 有固定的服务基地等, 力争实现三个“经得起”, 即经得起一看, 经得起一问, 经得起一用。

(三) 完善配套政策, 确保建设农机合作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要完善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的配套。从去年的工作情况看, 市级财政的补贴资金已经落实到位, 旗县市区的配套到位存在一定问题, 需要农机部门做好宣传和沟通工作。争取各级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使每个旗县每年都能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建设和购置机具的加补贴。

二要国家农机补贴资金发对合作社实施重点倾斜。农机补贴资金除用于节水设施农业的补贴外, 重点倾斜农机合作社购置机具。体现出各项资金倾斜农机合作社的政策。

三要积极扶持农机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农机部门在实施节水设施农业项目过程中所需的农机服务项目都要交给农机合作社来完成, 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保证服务质量, 让农民满意, 让农机合作社有钱可赚。

3.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吉木萨尔县;农机;专业合作社;问题

1 農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吉木萨尔县农机服务产业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东风进一步壮大,农机专业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有规模、有水平、有效益的农机大户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共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9个,注册9个,4个合作社发展良好,集体经济实力逐渐壮大。入社社员达到145人,服务农户7100户,入社经营面积3200hm2,拥有农机具459台架,合作社资产总额1780万元,其中:农业机械原值1730万元, 配套设施面积47100000㎡。合作社今年上年度总收入达136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累计110万元。合作社主要承担土地整理、节水灌溉田间工程施工安装、代耕、田管、农副产品的拉运等服务项目。去年通过合作社正常运营,年服务总收入达到1320,较上年增长36万元。农机合作社的运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效整合资金,提高机具利用率。

2 发展农机合作社的主要措施

2.1 政策上给予支持

自农机合作社成立以来,共争取财政配套资金110万元,农机管理部门争取各类项目资金80万元,优先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2 投入机制上实施多元化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县财政补贴政策;二是逐年加大对新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比例;三是鼓励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利用资金入股、技术入股、机具入股等方式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2.3 不断优化农机合作社发展环境

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争取机具库房等用地安排,对合作社建造机具库房、购置机具维修检测设备和农机信息网络设备给予多方面支持。

3 农机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3.1 促进经济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

采用大型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农机田间标准化作业质量,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二工镇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番茄酱厂2000 hm2耕地农机化作业任务,进行大型机械连片作业、田管和拉运,平均亩产比周边非大型机械作业地块增产600~800kg。

3.2 推动土地连片作业和规模经营

在农业生产经营中,以农业机械使用为主线,促进农业生产、拉运等多领域实现了现代装备的应用,较好地参与并处理了机具配置、作业环节合并、农机维护保养和机库场地道路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使农业机械应用领域、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进一步增强,带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合理流转。如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担企业承包土地进行规模作业,取得了效果显著,2012年农机大户经营收入达10~15万元。据统计,通过农机合作社的带动,2012年入社机车收效达到6.5~8万元,比入社前增收1.5万元。

3.3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放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通过技能培训后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

3.4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和作业标准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行,降低了作业成本,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激发和带动了农机户的发展热潮。去年该县农机总动力达191200KW,保持年增长3%的幅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7.7%,高于全州农业机械化水平1.4%。通过使用大马力配套农业机械,全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面提高,很多作业项目都能实现标准化,特别是收获和运输作业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标准。

4 存在的问题

(1)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少,农机品种单一。农机作业服务不能够涵盖全面,不能满足该县农机综合作业和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2)农机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

(3)资金投入不足。组建农机合作社需要资金的比例较大,农民手中持币量严重不足,金融部门放贷资金有限,且周期短,严重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5 今后的发展方向

5.1 合理集约经营土地,实行土地连片种植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入股进社,或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扩大土地规模面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5.2 规范管理,稳步发展

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在章程制定、股金设置、工商登记、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盈余分配等方面加以规范,跟踪服务,强化监督,严格实行的“三级”监管机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奖惩机制,确保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

4.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四

近年来,在各级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带动下,在各级农机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烟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8个,入社社员2124个,资产总额2亿多元,服务农户42万户。预计到年底将达到232个。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烟台市现有的208个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从领办主体上看,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农机大户牵头。主要是多年从事农机作业服务,装备实力优、服务范围广、经营能力强的大户,以自有的机械为主体,吸收其他农机户加入。这种约占71%。二是农村能人带头。这个能人的成份主要有村委主任、农村致富能手等,这些能人一般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懂经营、会管理。如龙口市冶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吕德光原来从事农机和汽车维修;莱阳市正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牵头人王天国也是搞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为主业;莱阳益昌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王培利是村委会主任,他自己不经营农业机械。这种形式的约占10%,三是集体农机队牵头。一般在集体经济比较好,原来的农机队建制保持较好的村,以集体农机队机械为主体吸收其他农机户加入组建。这种约占15%。四是企、事业单位牵头。如莱州市莱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由莱州市农机公司牵头,龙口市兴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威龙公司葡萄生产基地牵头。海阳市海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由海阳市农机推广站牵头组建。这种形式的约占4%。

从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上看,主要有松散联合和股份制形式两种,大部分的合作相对比较松散,即: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统一安排作业,实行单机核算,按作业量多少分配,农闲时各自为战。少部分合作社是按照股份制的形式运作,社员按出资多少分红,新机械购置、基础建设等生产性投入大家共同分担。也有许多合作社两种形式兼而有之,即:核心成员实行股份制,外围还有一部分成员属于松散联合的形式。

烟台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寥寥无几,2009年猛增到84个,2010年再翻一凡,达到182个,到今年上半年已发展到208个,虽然增速比上年放缓,但仍比上年增长14%,全年的增长幅度有望达到30%,仍然处于快速增长时期。

二是群众积极性比较高。尽管在目前的合作社中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那些有经营头脑的大户、能人对发展合作社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一方面,国家的扶持政策使他们看到了合作社发展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许多领办人也希望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做点事。比如莱阳正大合作社的王天国,他发起成立合作社的目的之一是想通过合作社把当地的农机大户联系起来,统一提供机械存放、维修和配件供应的同时,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效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社员也受益。

三是库房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随着大型农业机械不断增加,机械的存放场地成了机手最烦难的事情。合作社的库房和场地建设是获得政府奖励政策的一个必要条件,机手也迫切需要,加上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环境的整治也要求家家户户的农业机械能够有序停放,因此,广大有机户建设农机大院的愿望非常迫切,各级农机部门也积极支持引导,帮助协调解决用地问题,加快了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上半年,全市新建、扩建农机大院达30多个。

二、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作用越来越突出。农民外出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的形势下,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实施者。通过推行从种到收的订单服务和“一条龙”作业模式,真正成为了农民的“田管家”、“田保姆”,使更多的农民有条件从事其他产业增收。烟台水果产业比较发达,苹果套袋、大樱桃摘果期间,雇工的日工资在80—100员/人/天,而且非常难找,粮食生产完全依靠合作社、依靠机械。特别是在今年的三夏麦收中,面临三次降雨天气,夏粮生产没有因此收到影响,农机合作社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次是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机械装备强,而且人员素质较高,相对一家一户的模式,更能够按照农业标准化的技术要求组织生产,更容易接受和使用现代农机化增产增收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达到增产增收之目的。通过开展订单作业,农机合作社可以尽可能实现连片作业,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机车作业效率,减少了空运转,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合作社还可以发挥机械优势,积极承接流转出来的土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

三是可以显著提高农民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农机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协作意识,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利,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避免了自身利益受到侵害。随着合作社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客观上要求社员不仅要掌握机械操作知识、农业生产知识,而且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方面都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农民的现代意识,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三、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我们各级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合作社法》,按照农业部和省农机办的要求部署,从烟台实际出发,着力做好指导、服务和扶持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指导。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为了搞好合作社建设的指导,我们首先从规划入手,2009年,我们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通知》,明确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建设标准、组织形式以及促进措施等。为了树立典型,2010年,我们又制定了《烟台市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标准及考评细则》,在全市开展了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三星级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0多家。为了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2011年,我们又提出了开展“五个一”促进活动的具体措施,即:年内,每个县市区都要抓好一个合作社的合作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推出一个合作社典型;举办一次合作社培训班;总结整理出一套规范的、实用性强的合作社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新创建一个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的示范社。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目标考核的主要依据。

二是全力搞好服务。首先是协助农民搞好合作社的注册登记,帮助他们准备好相关资料,指导他们召开好成立大会,与各级工商部门联系沟通,为注册登记提供便利条件。其次是帮助他们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协调,帮助协调解决合作社场地库房建设用地,协助办理相关手续;帮助他们建章立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理事会制度、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等。再是搞好技术培训服务。市、县两级农机部门每年都要采取举办合作社培训班、组织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合作社相关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2009年以来,全市举办合作社培训班12次,组织参观学习30多次。

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农机创新示范项目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不限数量,实行多购多补。对农机合作社购置大型机械的,利用市、县两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进行累加补贴,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烟台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补贴对象,重点就是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市级购机补贴资金70%以上都用于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补贴。从2009年开始,我们又安排专项资金,对设备技术含量高、作业经营效益好、服务范围规模大的优良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和补助。各县市区也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出台扶持政策。2009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农机合作社专项奖励资金230多万元,共有40多个合作社获得了奖励。

四、我市农机合作社面临的问题

目前烟台市农机合作社建设刚刚起步,功能、设施尚不完备,合作社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资金不足,限制合作社发展步伐。大部分农机合作社都是以自有机械入社,近年来开展作业的收入主要用在新机械的购置上。尽管购机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仍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一些大型高性能机械,由于价格太高,补贴资金有限,机手只能是“望机兴谈”。另外合作社在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资金缺口更大。

(二)管理机制急待完善。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尚属少数,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参考,处于边摸索经验边开展工作,由于社员分散经营,合作社自身发展资本积累较困难,发展壮大面临压力。

(三)各级政府对农机合作社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合作社在本区域实行代耕制,实行土地集约化,扩大经营规模,尤其是在库房和场地建设方面,需要所属市、镇街政府及行政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有的地方对农机合作社的工商登记管的较死,存在注册手续繁杂、效率低的现象。

(四)农机装备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烟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装备主要是耕作机械、播种机械、收获机械等,需进一步装备排灌机械、植保机械等,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

(五)社员素质急需提高。广大社员开拓市场、驾驭市场和抗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较弱,市场调研水平和信息捕捉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相关技能。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机械,技术掌握不够全面,不适应农机合作社大发展、快发展的要求。

(六)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突出。耕地不连片,极大地影响了农机标准化的实施和大型农业机械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作业成本增加,严重制约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农机合作社是农机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加以扶持引导,在机制上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机合作社工作。企业都知道产品质量是立足之本,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应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盲目贪多,搞合作社大跃进,而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重点地加以引导和扶持,保证合作社的建设质量。唯有如此,才能保持合作社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保护好、调动好广大农民发展合作社的积极性。

(二)加强管理、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要在“管”字上下功夫,农机合作社的管理运行不能简单地把分散的农民集中起来,必须像其他市场化运作的企业一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要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履行经济管理、效益返还等制度,在保证社员得到最大效益基础上,自身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各级政府要运用多种手段给予支持。一是资金上的扶持,包括财政可以考虑提供启动资金、业务部门可以以奖代补,更多考虑合作社规模的壮大方面,比如,购置机具中的比例额度是否可适当提高;二是在政策上扶持,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及时主动地了解、帮助、支持合作社解决在经营范围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三是在先进农机具的开发、研制、推行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性扶持;四是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农机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租凭承包土地实施大规模作业。

5.泰安市泰山区农机化发展分析报告 篇五

按照代表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农民利益的指导思想发展农业机械化,至力于运用机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是泰山区党委政府发展经济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机管理部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市中区城区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尽快形成泰山区“小农业、大农机、产业化、外向型”农机化发展局面,成为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农机化促进法,科学管理有效服务的重要课题。

一、农机化发展趋势

泰山区作为市中区,农机化发展在普遍意义上存在特殊性。了解其发展过程,把握发展特点与规律,认清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农机化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机化发展过程

我区二十年的农机化发展经历,农业机械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是集体投资向个人投资转变。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集体农机保留并继续发展,全区粮食种植耕播收获机械以集体所有统筹使用为 主,这种方式维持了近10年。到1995年,受集体农机机械利用率低,经营服务方式难以满足农民需求的冲击,以及小麦机收供求关系变化的鼓舞,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购置大型农机具进行自主经营。当年个人农机投资上百万元,标志性地转变了农机化投资渠道。

二是购置使用向投资经营转变。小型拖拉机进入农民家庭当初,仅作为劳动工具自购自用。大型农机具进入家庭后,凭借质量好效益高抢占了农田作业市场,迫使小拖拉机转向适应性运输服务。到这时,自走式农业机械全面实现自主投资自主经营,从根本上完成了农机由使用工具到投资经营的转化过程。

(二)农机化发展特点

综合我区农机装备结构,经营服务领域,社会化组织成度及农业生产实际状况,目前农机化发展呈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1、“小而全”。小是指农业小,粮食种植面积全市最少。但涉及粮食种植耕作收获、植保排灌机械;加工、养殖、综合利用与设施农业机具;保护性耕作和运输机械基本上都有装备和应用。这一特点表现出农机化得到全面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是机具保有量少难以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经营。

2、“小而专”。小是指农机具量小,而农田作业机械、秸杆饲草加工、小型拖拉机建材货场物流运输已具有较高的专业经营水平。农机专业化经营能充分发挥机械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益。但就全区而言,由于量小导致占有开发经营服务市场能力下降,会直接影响农机专业化经营的稳定发展。

3、“小而散”。是指农机专业经营规模小,社会组织程度比较松散。农机行业协会缺乏紧密性组织建设和长年性活动,很难形成有力的组织协调能力,致使一半左右的有机户目前仍处在单个与盲目经营中。这种现状给整合农机装备资源,走社会化组织经营道路造成一定阻力。

(三)农机化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投资性经营转换了其家庭工具角色,农民以及农机专业服务使农业生产分工越来越明确。重新分工形成现代农业基础上的产业链,即农机作业加工户为粮食生产加工及秸秆利用提供机械化服务,在保障种粮户粮食丰产丰收的同时,围绕节约型农业利用机械技术,提升农副产品商品价值,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减少农业机械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化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经济驶入市场化与现化代的快车道。

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种植面积减少,农机运输受城区交通条件限制,造成我区农机作业、运输及加工三大服务市场萎缩的压力,提示政府部门今后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机跨区经营上。借助市中区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优势,未雨绸缪积极引导,壮大农机装备实力,发挥农机培训功能,转变农机管理理念,坚持农机社会化组织、外向型专业化规模经营发展道路,促使农机服务尽快形成产业,是市中区农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机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促进法为农机化发展开通快车道

市场经济下的一、二产业,应在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互为市场中协调发展。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为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扩大农村销售市场,要适时向第一产业进行反哺。国家颁布实施农机化促进法,宗旨是用法律形式发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资源二次分配,调动农机科研开发、企业生产和推广应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与市场竞争能力,以巩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农机化促进法明确了政府部门扶持促进发展农机化的责任,要求依法用科学技术和信息资金支持,引导带动广大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利用先进机械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将为全区农机化事业带来空前发展机遇。

(二)农业减免政策为农机应用拓展空间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免农业税费,增加农民收入政策的落实。一方面,种粮成本降低,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对农机需求增长直接增加农机应用量。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农机依赖性增强,用先进机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的愿望,也将反馈到农机投资和应用上。农业和农民对农机需求从量到质的双重增长,势必为农机化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三)农机购置补贴为发展增强活力

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水平,引导农民积极购置大型农机具参与农机化建设,正在实施的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方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购机热情。上半年全区新增小麦联合收获机21台,农民一次性投资近18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多。按购机金额30%补贴比例,鉴定玉米联合收获机购置合同8台,比计划指标超额60%,相比去年新增机械数量翻了一翻。

我区大型机械农田作业市场已见萎缩的形势下,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带动作用,引发农民自主、理性与经营性农机投资热,为全区外向型农机发展增强了活力。一是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作业质量好、经营效益高的机械更快地投入农业生产一线实际应用。二是为尽快形成我区专业化农机经营产业打下基础。三是进一步拓宽城郊无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障。

三、农机化发展中的关系变化

政府管理部门负有农机化发展中扶持与限制、推广与应用、管理与服务多项带有矛盾性的职责。从实际出发找准调解矛盾的焦点,增强宣传发动、管理服务和开拓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提升管理服务效果。

(一)扶持与限制关系

促进法和管理条例赋予政府部门发展农机化双重责任。一是依法大力扶持;二是依法加强管理。而管理措施中必然包含限制因素。扶持与限制是矛盾的,原因是农机化参与主体??农民受传统经济意识和单纯计划经济模式影响,遵循规则发展的理念不强,一些机手对政府扶持政策存在依赖性,对部门管理措施认识不清。这种矛盾心理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宏观调控作用,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压力。这是需要加强培训教育、宣传引导来认真加以解决的。

扶持与限制又是统一的,两者出发点和落脚点相一致,都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方针,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与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近十年间,农机化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作用力很难正常发挥。政府部门及时调整政策改善农机发展环境,利用资金扶持创造条件,目的是为农业提供有力支持。但这种扶持决非盲目代替,而是引导带动农民积极性全力促进农机化向即定目标稳定发展。“八五”期间,政府部门正确运用油料补贴和管理杠杆启动农机发展高潮证实,只要充分认识扶持与限制的特性,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手抓促进,一手抓管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定能够开创农机化发展新局面。

(二)推广与应用关系

农机推广应用先前是一体的,产生农机经营性服务后分成两项内容。现阶段农机推广应用大都涉及购机户与用机户两个主体,尤其是大型农机具。推广应用的分离变化,给农机推广者划成两大主攻方向,一是农机投资经营方;一是农机使用方。小麦联合机收与跨区作业发展现状,就是引导应用市场要求激发投资愿望达到的推广效果。玉米联合机收发展较慢的原因,在用机方需求市场没有全面开放。今后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推广应用,要在推广机械的同时,注重开发应用市场,搞好机械技术应用示范对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用机认识,双管齐下实现玉米联合机收推广应用预期目标。

(三)监理与服务关系

农机牌证管理和安全监督是保障农机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认清监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做好监理中的配套服务工作,是把握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主动权的关键。

6.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六

临邑县农机局孟宪雷

近年来,临邑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农机办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意见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合作社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全县已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18家,另有10家合作社已纳入2011年上半年工作计划,现正办理手续。其中,临南振兴农机合作社和德平镇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获得5万元和10万元的扶持资金,富民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已经达到了省级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标准。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18家农机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900余万元,社员450余人,拥有各类农机具500余台套,服务覆盖农户3600余户。从组织形式来看,合作社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农机大户引领成立。即农机大户、农机经营能人等利用生产、经营服务等优势,根据农机户需要而进行自愿联合和合作。如鸿利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二是村组织组织成立。主要是村负责人利用自身管理优势,联合农机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如翟家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于安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三是农机部门组织成立。主要是乡镇基层农机部门组织牵头,利用技术、服务、信息等优势把农机户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如德平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春晓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四是纯资本带动。主要由几个有一定经济实力、头脑灵活的人联合,利用资金、管理和政策优势,以股份合作模式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如佃祥农机专业合作社、春胜农机合作社等;五是农机经销商与购机户之间的合作,主要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农机经销商利用农机经营和售后服务优势,组织当地某些购机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如兴隆镇鸿运如辉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

1、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的主力军。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和跨区作业市场中凸显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农机化作业进程,提高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据统计,2010年三夏期间,全县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78.34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25.2万亩,占总量的32.2%。三秋期间,全县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45.6万亩,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11.2万亩,占总量的25%。

2、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夏秋农机跨区作业的中流砥柱。三夏期间,全县共组织2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参加跨区作业,完成小麦机收跨区作业9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300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万亩,占总量的45%。三秋期间,全县共组织150余

台机械参加三秋农机跨区作业,完成跨区作业面积7.8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总收入达170余万元,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4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83万元。

3、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大都眼光超前,思路开阔,接受新事物较快,善于研究新政策,并积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置新型机械,起到了宣传带动、推广应用的作用,逐渐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如兴隆镇依靠合作社保护性耕作基地建设,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前来授课,现场讲解,推动了免耕播种技术的广泛推广;德平富民合作社联合农机经销商举办了小型玉米机械展示会,激发了广大农户购机、用机,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积极性。

4、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土地规模流转和经营的强大主体。农机专业合作社凭借独有的资金、机具和技术优势,可以将农民手中大量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搞土地规模化经营。合作社统一组织供应种子、化肥、农药,统一耕、种、收,统一田间管理,既降低了经营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又为大型、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德平富民农机合作社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广大农户开展土地流转经营和管理。富民合作社负责人自2009年秋季承包1000亩土地,全面推广小麦联合收获-玉米保护性耕作、玉米联合收获-小麦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种植小麦、玉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

三、农机部门的推动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资金保障、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实行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1)实行政策倾斜。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支持发展先进成套农机装备。(2)强化资金扶持。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采取“先建后补”的办法,鼓励、支持农民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库棚建设、示范推广新型机械、维修设备等补助。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搞好典型示范。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高效益。把规模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服务综合化、人才层次化作为当前合作社建设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重点打造德平富民合作

社、临南振兴合作社等亮点,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向省级农机合作社建设标准迈进。

四、发展局限和措施

一是合作社规模小。从全县情况来看,一般合作社投资户也就是十几户,最多三十几户,并且多以机械入股为主;机械设备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合作。

二是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管理机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各项业务管理界限模糊,容易出现权责混乱。

三是群众对合作社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群众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知识普及,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正确引导,规范管理。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增强合作意识,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培植典型,促进发展。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

7.泰安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七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政策扶持;示范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155-2

近年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扶持,吉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绩,有力地支持了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我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1 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128个,合作社社员14622人,服务农户77335个,从业人员9428人;合作社拥有各种农机具25893台(套),其中,拖拉机8551台,配套农具13441台(套),收获机1628台,插秧机1393台,资产总值达到91573万元。合作社服务总面积925万亩,作业服务总收入达到91934万元。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是在近5年发展起来的,在我省农机化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模式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购机补贴资金的不断增加,我省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机具数量不断增加,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随之发展和完善。

2.1 主要做法

2.1.1 强化了组织领导 全省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方式、科学发展主题,强化了对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了建设目标和领导责任。

2.1.2 加大了扶持力度 我省一直重视新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就确定了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倾斜的指导思想,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农机合作组织的购机需求。几年来,全省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几乎都得到了来自国家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现代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等资金扶持,壮大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实力,提高了他们的作业服务水平。

2.1.3 规范了经营管理 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日趋壮大的同时,内部经营管理也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都能够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制订或修改完善了合作社章程,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社的职能和任务,明确了社员(股民)的权利和义务,做到了管理民主、制度完善、产权明晰、服务到位。

2.1.4 加强了技术培训 今年,我省采取不同形式普遍加强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包括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开展新技术推广、机具维修保养、跨区作业和安全生产培训,参加大型农机作业和机具演示现场会,到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参观学习和座谈交流等。

2.1.5 拓宽了服务领域 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从耕整地、播种到收获,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等基本上由农业机械承担。在此基础上,他们还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和跨区作业,进一步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

2.2 主要模式

几年来,经过探索与发展,我省也形成了几种不同发展形式与运行模式的合作社:一是农机大户带机联合型合作社。由一个拥有较大规模农机资产、形成一定的服务实力的农机大户牵头,多个农机大户自愿联合,以实物出资、带机入股组建的农机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标准,实行单机核算,多劳多得,按作业量和作业收入统一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和公积金。二是以专业户共同出资、财产共有式的合作社。合作社对机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作业、统一核算,利益按专业户投资比例共同分配。三是与承包流转土地经营相结合的合作社。以农机合作社为依托,承包经营土地,达到规模化作业、集约化经营。四是由农机经营户或中介服务组织组建的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以市场信息为纽带,统一向各农机户发布作业信息,统一调配作业机械,扩大作业内容和作业面积。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合作模式,但还不成熟,有待逐步发展壮大。

2.3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效果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能够有效地保证土地耕作质量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标准化生产,增加粮食生产能力。二是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劳动力,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分离出来从事其他劳动。四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规模经营、劳动力转移、机械创收等多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3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制约,诸多不利因素也限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3.1 土地规模经营相对滞后,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

由于我省农村大部分土地分散经营,土地状况、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不相同,没有实行土地流转,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就日趋突出,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提高缓慢,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机械作业的优势不明显。

3.2 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不够,资金短缺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绝大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很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使合作社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加强信息与技术交流。农业保险还没有在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没有纳入农业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而且其成员几乎无法向项目建设提供劳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我省个别地方尚未详细解读扶持政策,更没有研究制定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很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几乎难以得到有效的政府扶持。

3.3 合作社管理体制不优,限制了农机部门作用的发挥

目前,我省农机部门对合作社还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靠政策扶持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中,农民投资比例过高,国投比例过低,权属不好划分,主管部门很难规范与监督。农机专业合作社任何经济问题都由理事长自己说了算,只考虑眼前经济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在项目落实之前,愿意承担项目实施方案中任何条款,而项目落实、机具到手,情况就发生变化,农机管理部门没有更好的办法,出现自由发展的趋势。合作社发展后劲不足。折旧费没有按规定提取,虽然制定了关于提取折旧费的相关办法,但执行力度难,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存在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后劲不足的问题。

3.4 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完善,人员素质较低,影响了合作社作用的发挥

一方面是合作社管理人员不适应当前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机手素质较低。现有农机手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低,对新型机具了解的不多,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不能完全正确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很难保证机械高效优质地发挥作用。同时,农机后续服务跟不上,缺少维修、配套等服务,影响了发展速度。

4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根据我省省情,全省上下要积极借鉴兄弟省份及地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逐步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推进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4.1 积极稳定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实行土地连片种植

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农机具等要素入股进社,或者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实行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通过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进一步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机大户作用。突破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引导农民要尽最大可能实行连片整地,使农业机械从家庭自用型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化,从而大大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为农机化事业发展提供空间。

4.2 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投放力度,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现代农机合作社倾斜,实行优先补贴、多购多补,进一步实行累加补贴;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直接补贴给农机合作社;各级财政要配套一部分合作社场库棚建设资金和业务部门必要的管理经费;在银行信贷上给予优先扶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将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支持主体,在财政、税收、信贷、政策性保险、用电、用油,特别是用地上给予支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二是政策扶持。协调落实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免收道路通行费,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免除登记及审检费等政策。支持现代农机合作社承担各种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建设项目,将现代农机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机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科技研究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多渠道争取现代农机合作社建设资金,强化合作社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免费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三是项目拉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现代示范区配套设施建设,拉动农业开发、优质粮工程、良种补贴、优质麦生产、水利专项等项目集中向现代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的项目区投放,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现代农机合作社。

4.3 加强合作社管理,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针对现阶段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不大、市场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实际,要重点培植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为其提供购机补贴、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通过其不断的发展壮大,逐步为农机服务组织提供龙头支撑。二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内部管理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利用农闲季节定期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管理水平、操作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4.4 依法发展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做好典型示范、推广工作

在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稳定、发展,逐步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其有序健康发展。要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加强典型宣传,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树立农机社会化服务先进典型,推广示范点的成功经验,示范带动其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积极引导和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使基层和广大农民群众增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信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内在动力,掀起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高潮,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上一篇:销售部门人员的冲刺口号下一篇:宿管犯错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