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

2024-06-16

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精选8篇)

1.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 篇一

研究现状及分析:

2013年9月,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程学习要求,建设良好教风、学风和考风,我们学校开始实施已改革好的《深圳大学本科课程考核规定》。该规定全面规范了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提高型附加题、平时成绩、成绩评定、考试纪律等课程考核各环节。此外,该规定强调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为了丰富课程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过程性考核规定,课程平时成绩的要求应该包括除考勤外的个人作业、团队作业、随堂测验、课堂讨论、课外阅读报告、课程设计、实践实验、调查报告、期中考试等要素。

过程性考核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一个新的有意义的改革。根据文献阅读和其他学校的实施结果,过程性考核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可是,大多数的文献和期刊对于过程性考核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没有多大地提及与研究。在过程性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它的成功有赖于老师和学生的有机参与,如果该考核脱离老师或学生,那么该过程性考核就只能成为无稽之谈。因此,为了促进我们老师和学生对学校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的理解以及促进其实施,我们小组通过文献、期刊阅读以及通过针对大三不同专业学生的“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所做的问卷调查,对过程性考核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2.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 篇二

我国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发展,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许多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却往往忽视考核方式的研究和改革。

本文根据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实际, 结合课程考核对教学的重要功能, 分析目前考核方式存在的诸多弊端, 提出基于过程性考核的课程改革模式, 以期切实推动高职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人才培养质量的阶段性检验和评价往往要通过课程考核来实现。课程考核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 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考核的重要作用, 可以概括为鉴定作用、教学作用、调控作用[1]。

1 传统的高职专业技能课考核存在的弊端

长期以来, 我国高职技能课程考核过分强调“知识为基础”的原则, 而忽略了“能力为基础”的原则, 存在以下问题[2,3,4]。

1.1 考核内容结构不合理

在高职专业技能课程考核中, 仍普遍强调对知识型内容的考查, 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个人特长、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考查不足。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查结果具有片面性。

1.2 考核形式单一

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常用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和开卷的方式, 这种考核方式有利于统一组织和公平客观判卷。但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驿学习兴趣地培养, 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1.3 忽视过程考核, 考试时机单一

近年来, 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在总评成绩中纳入一定比例的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成绩包括出勤率、书本作业完成率、课堂表现等。可以说这是课程考核的一次进步, 但还是不够的。课程考核是对整个课程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全面性、总结性地检查和评定, 一次期末考试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考查点, 要提高考核信度, 在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的基础上, 需要在课程教学进程中分阶段提取多次考核信息。

1.4 考试范围狭窄, 考核内容的结构不合理

考核内容局限于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学生平时学习起了负面地导向作用。它无形中鼓励死读课本, 把全部注意力和学习时间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 造成了学生求知兴趣、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的后果。

2 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课考核模式构建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主要是培养物业管理应用性人才, 着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 根据课程特点与目标, 应采用以考核知识的应用、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为主的过程性考核, 强调表现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 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课过程性考核模式应包括表现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2.1 表现性考核

表现性考核占40分 (总考核分数为100分) 。该项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目的在于通过考核能及时地、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具体考试形式应包括学生出勤, 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及小测验, 课堂问答及讨论课的表现等三项。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其中出勤占10分, 用于考核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出勤情况, 这为培养学生日后的工作纪律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小测验完成情况占15分, 这主要考核学生的作业和测验的完成程度及完成质量。作业内容主要以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主, 并有少量的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分析内容。教师也从批改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批改后根据情况在课堂上对作业和测验作讲解分析。另外15分用于教师上课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考核, 提问可在平常授课中穿插进行, 也可专门设讨论课进行。

2.2 终结性考核

2.2.1 卷面考核

卷面考核占30分。是对学生理论上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结果性的考核, 注重考查学生全面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它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统一、公平的测试环境。该项考核可以是闭卷, 也可以是开卷, 其“试题”最好是以“教考分离”的形式从试题库中随机提取。少出死记硬背的定义、概念、公式等表述性题目, 少出一些只用一种方法、只有一个答案的题目, 多出一些综合思考题、分析题及应用题, 试题侧重理论联系实际, 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 避免考试中的偶然性。在考察学生收敛思维的同时, 也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 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几种答案。如果考试强调能力, 则必然引导教学走上“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正确轨道。在阅卷的时候, 对于创新精神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即使不符合标准答案, 但只要分析阐述言之成理, 就不能完全否定。另外, 本着“考试是为了证明学生懂什么, 而不是为了证明学生不懂什么”的原则, 应避免出怪题、偏题。

2.2.2 技能考核

2.2.2.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的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30分。技能性考核是指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的点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是指在一个教学项目结束时, 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地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则是对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的事例进行引导性评价。

2.2.2. 2 技能性考核的基本程序

在应用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进行技能考核时, 主要采用小组评价方式进行。所谓小组评价, 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 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 结合学生校内实操和课堂情景展示, 以一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 (或指标) 来实施相对正式的过程性技能考核。

以小组为单位实施的技能考核主要用于其基本程序是:

(1) 被评价同学的自我陈述 (一般不超过5分钟) ;

(2) 被评价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同组同学依据评价表所列各项评价内容评议该同学, 并提出学习建议;

(4) 整理评议内容, 抄写在评价表上;

(5) 小组同学根据评价情况,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学习成果”3个方面分别给该生评定一个评定分值成绩;

(6) 小组长综合小组同学意见, 确定该同学的最后评定分值成绩。

在实施小组评价时, 被评价的同学会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小组评价之后, 还有学科教师组织的评价小结, 主要总结小组评价中一些好的事例与做法。比如, 好的学习经验、好的评价方法等等。

2.2.2. 3 技能考核的工具———考核量表

(1) 制定技能考核量表。技能考核量表作为考核工具, 具有提供评价依据与记录载体的重要功能。编制技能考核量表,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评价的内容主要以学生的技能展示过程、学习态度为主, 编制的量表要能反映能力形成过程和体现学生素质的逐步提高; (2) 评价的主体兼顾教师、学生与同学; (3) 评价的方式分为分值评定、资料呈现与文字描述3个部分。技能考核量表使得过程性评价成为一种正式的、有影响力的、有约束力的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过程。规范了学生的评价行为, 提供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环境, 从而为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2) 确定过程性评价指标 (评价项目与评价标准) 。物业管专业技能课评价指标, 应紧紧围绕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设置。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物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能的基础上, 具体掌握客户服务岗位、工程管理岗位、环境管岗位等一系列服务的内容、操作程序和要求, 这些评价指标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能力提高的过程。同时, 在制定评价标时, 要把卷面考核不能很好反映的学生的态度和素质的提在过程性指标中加强。如学生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等。

3 结语

物业管理专业技能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成绩=表现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期末卷面考核成绩 (前两项成绩要在期末卷面考核开始前提交) 。它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 较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80.

[2]陈立贵.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5) .

[3]罗映霞.对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11) .

3.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 篇三

关键词: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79-03

大学教育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还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着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与学行为的生机勃勃的教学过程[1]。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过程性考核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课程教学的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进行了有效探索,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为此,学校建设了三套不同的信息系统,为实现过程性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一、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讲授型课堂居多

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师生互动性少,学生学习能动性不足,普遍存在到课率低、学生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2.大课堂

大课堂教学人数多,为组织好教学,教师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用于学生考勤、请假及到课率的测算,在作业布置、收发及纸质形式的过程性评价中,存在批阅作业,组织考试、阅卷、统分工作繁杂、周期长的问题,同时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负担。

3.目标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主要以目标性考核(期末考试)为主,最终的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大,一般70-80%。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20-30%。而平时成绩的给分,因学生众多,教师主观随意性过大,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主要依据教师的主观评价,缺乏透明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平时成绩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有部分课程为规避这种不公平性,完全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课程考核成绩,从而更造成了评价的单一性。

由于以上各种问题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有效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在这种无效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教学不满意,产生厌学的情绪,为应对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得不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无法真正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目标。

为确保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药科大学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

二、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教学过程性考核模式

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在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的实施中,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中国药科大学设计、开发、建设了三套系统,即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过程性考核思想的指导下,其技术支持包括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图1所示的三个系统中任意一个,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出题,学生登录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答题结束后,系统自动判分,并自动统计得分情况;教师通过这个结果,能轻松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及时将答题情况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知识点讲解,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提高课堂效率。

师生的交互过程以信息技术系统为支撑,学生的答题、得分情况,分数统计等信息由系统自动保存,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量化记录,并且可依据课程的发展变化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考核成绩进行权重设置。此模式可应用于所有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等)等的过程性记录。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该系统的引入优化了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并使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简单易行。同时,记录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可控性,规范了学习行为,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三种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介绍

1.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简称CRS)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在其教学过程中最早应用,借用计算机投票系统组织大班教学,及时了解学习反馈[2]。该系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收集每个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或者问题测试的反馈结果,极大地提升了课堂互动及过程性考核的效果,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得分情况。2008年以后,这种新型的设备及教学模式在美国高校及世界著名高校迅速得到普及。国内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引入该类型的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由学生终端、数据采集基站、教师多媒体电脑等设备组成。教师在教师机上安装互动软件,该软件是基于PPT的一个插件,通过PPT软件进行各种题型的设计,课堂上教师播放PPT,并开启互动,学生通过终端选择答案完成答题反馈。结束之后,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及时展现在PPT上,实现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由系统记录并可以导出保存。通过该系统收集的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及重点,提升教学效果。

系统优点:基于近距离无线技术的通信方式,学生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基站、学生终端就可以随时组建系统,不依赖于互联网,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环境。整个互动反馈(答题)过程能够迅速、实时、直观的展示,过程和结果能直接通过PPT展示给学生。

系统缺点:每个学生必须人手一个学生用终端,增加了学生的费用负担;另外对终端的管理、ID分配及发放比较麻烦,必须要将终端ID与学生学号一一做好对应,学生容易遗失;接收反馈的范围仅限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内等。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课堂点名、随堂考试、随堂调查、发起对教师的评教等功能。

2.课堂互动考核APP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校园WIFI的开放,教师教学的课堂纪律也随之发生变化,经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状况,教师除了在提高自己讲课的生动性上下功夫,就只能对学生下禁令,但是“堵”起不了作用。对于此种现象,宜疏不宜堵,基于此,中国药科大学通过对“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开发了基于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课堂互动考核APP系统。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课堂互动考核APP的功能实现上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基本一致。该系统基于Internet,由学生端APP、教师端APP、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端组成。教师在后台管理端出题、组卷,进行考试时间、题目分值等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手机APP中点击“开启考试”,系统生成随机密码,教师现场告知学生。学生登录手机APP中的考试模块答题,答完题后,输入随机密码提交考试。教师可设置按答题情况立即反馈到学生APP上,也可由教师课后批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考试结束后,教师管理端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及得分情况。对于一门课程的多次考试,教师可以对每次测试设置权重,最后得出加权后的平时成绩。

系统优点:将在课堂上禁止学生玩手机改为疏导学生利用手机为教学过程性考核服务。该系统的课表数据、学生数据自动与教务系统同步,教师只需要在系统出题并做简单的设置,相对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操作更简单。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机,不需要单独购买终端,降低了使用的成本和管理成本。另外任意一个教学班以及教师自动组成一个即时交流群组,采用类似微信的交流模式,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时交流讨论与答疑,不受课堂范围限制。

系统缺点:依赖于互联网或校园WIFI,学生必须都有智能手机能够安装APP。此系统还会造成一种“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假象,因此对教师关于此种模式的认知及课堂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此外学校管理部门需要改变思想认识,对此类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教学过程性考核的新模式进行规范。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点名、随堂测试、随堂调查、评教,课后师生实时交流讨论、答疑等。

3.网络考试(题库)系统

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是基于课程题库的一套正规的考试系统,其考试模式与普通的集中安排考试接近,考试地点在学校机房。该系统的重点在于课程题库的建设,教师可在题库中建立数千道试题,可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配对,以及文字类型的主观的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型等题型。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该系统基于校园网,主要在学校机房完成考试工作,由学生考试端、教师端、服务器等组成。教师收集大量的试题,根据课程章节建设好题库。针对某一次考试,教师建立考试方案,对考试时间、批次、安全控制(禁止学生在考试期间打开某些软件如浏览器、QQ等)、抽卷规则等进行设置。创建组卷规则,包括题型、数量、分值、难易程度等。创建好规则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定数量的试卷,将此考试方案分配给课程相关的学生。考试过程中,学生屏幕为全屏状态,学生考试完成后提交试卷,对于客观题型,成绩及时评出。如果有主观题型,需要教师在电脑上通过管理端评分。评分结束后通过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导出各种成绩、试卷报表。

系统优点:基于课程题库的考试系统,题目丰富,可以组卷生成大量的试卷来确保每个学生的考试试题不一致性,杜绝舞弊行为;通过系统设置可以阻止学生用U盘,打开浏览器、QQ等软件,可以组织高要求的正规的阶段性考试,尤其对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的统一过程性考核适用。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表显示功能,能保留每个学生的答题试卷包并导出保存。

系统缺点:需要集中组织学生到机房考试,受机房数量限制,学生考试及教师操作均需要在电脑安装客户端。

系统应用情境:适用于课堂教学的阶段性考核(如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甚至期末考试,也适用于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作业题等。

四、结束语

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程考核引入了上述三套教学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配合提高平时成绩与期中考试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的占比的策略,在推行加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课前预习、随堂、课后的全面考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其课程考核成绩不再是期末突击就能拿到高分,必须通过平时努力学习,认真听讲,才能有好的成绩;对于教师,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进行过程性考核的动力。课程过程性考核力度的加强,必然形成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促进课堂交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燕,史静寰,涂冬波.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09——与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 5).

[2]张萍,Eric Mazur.Peer-Instruction——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0(8):69-71.

4.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 篇四

《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动态网站开发的入门课程,理论和上机课时各占50%,属知识和技能并重的课程。前期学生学习的其他Windows 窗体编程经验在刚开始的Web 窗体设计和创建时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还是后期的页面链接跳转、信息在不同页面间的传递共享以及页面和数据库间的信息交互,这些都是先期课程不曾涉及的内容,这些理论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对于上机实践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学习举足轻重,它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有力指导,所以在课程考核时,我们既要考核“知识”,又要考核“技能”,采用“知识+技能” 的方式。为突出知识和技能的同等重要性,期末考试中,该课程采用50%理论闭卷考试+50%上机闭卷考试的形式,考试内容分为“应知” +“应会”。“应知” 针对的是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部分;“应会” 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技能。此外,结合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实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平,引入了基于过程的考核方式,以便不断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错误,帮助纠正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靠突击的不良习惯,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避免教师只顾埋头讲授,不注重教学效果的情况发生。“3+X”过程考核模式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中应用的方案设计

过程考核,即多方位、多形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考核,关注的是对学生的认知性学习过程和形成综合应用能力的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2010 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文件《北京联合大学关于实施教学品质提示计划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课程体系建设优化计划” 的“建设思路与主要内容” 中指出: 要注重“3+X” 过程考核方法改革,其中“3” 是指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和读书笔记,“X” 是指教学过程中关于考核的频率,每门课程至少要3 次,过程考核可以采取小问题、上机练习题、小报告等多种方式。

结合我校“3+X” 过程考核模式要求和该课程特点,设计考核方案如下: 一是期末考试均采用上述的50 分理论(闭卷形式)+50 分上机(闭卷形式),内容分为“应知” 和“应会” 两个层面。二是读书笔记: 必须含课堂笔记(可采用标注在书或笔记本上,对于文字较多来不及做笔记的也可拍摄成图片)及对其的整理和补充,对阶段性课堂或教材知识点的梳理,阶段性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回顾理解、思考和疑难问题,参阅其他相关参考书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课前预习等。读书笔记的检查设定为1-2 周检查一次,最后平时成绩中的读书笔记总分为抽测平均值,给学生留下提高改进的机会。三是“X” 次小测验: 含期中考试,要求类期末考试,给学生一次模拟期末考试的体验,且期中考试在平时阶段测验成绩的比例必须占到50%;其他小测验可以教学周安排,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贮备网络试题库,考核学生对已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教师下一步教学进度调整的依据。多次小测验成绩可以按照难易度加权平均,在平时成绩中可以占到一半的比例。《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3+X” 过程考核评分标准设计

重视过程考核,第一堂课时就将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重视过程学习的重要性,也提示学生该学期该课程的努力方向和学习方法,下面是该课程的一些得分细则。

平时作业的形式有个人独立完成的紧跟课堂进度的单项练习、以小组形式完成的较为综合有一定工作量的项目模拟开发。平时作业得分标准设计“3+X” 过程考核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

学生的学习认知是个由浅入深、逐步积累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关注学习过程,加大过程考核力度,必然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给过程考核的实际执行带来难度。此时可以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实现网上作业提交、批改、点评等功能,尤其可以借助网络测试系统完成过程考核的测试要求,减少执行难度,保障过程考核成为可能。由于本课程就是讲解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因此也是作为本课程学习成果的体现,开发了一个基于“3+X” 过程考核的《动态网站设计与开发》课程课外学习量化考核评价系统。该系统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用户权限,分别具有以下功能:

4.1 教师用户

注册登录之后,可以发布课程的公告信息、注册相关学生信息,上传学生课后学习需要完成的各类任务资料(如PPT 课件、微课程视频课件等),在线出题,由系统自动批改客观题,主观题手动批改后将成绩上传,在线统计考勤、在线批改作业、网站可以自动计算测验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成绩、课后学习(如微视频的观看)成绩,按照教师指定的“3+X” 考核标准计算平时总成绩,教师也可以在线和学生交流、答疑、互动。

4.2 学生用户

学生在教师对其身份进行了添加之后,可以登录系统修改个人详细信息及密码,可以在线测试,查看测试结果,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后学习、提交作业、查看教师批改结果,可以看到本人及全班同学的本次阶段性平时成绩、历史平时成绩记录和期末平时总成绩等。结束语

5.中学教师过程性评价实施方案 篇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我校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关注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和调控的功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平日的考核以对教育教学工作过程评价为主,注重考核成绩积累,在平日考核的基础上,期末进行终结性考核。把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内容,建立校园过程性评价平台。

一、“他评”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外部机制。

通过评价主体的扩展,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和监控。

1、学生、家长评。

1)、手拉手书信,搭起沟通桥梁。

我们始终认为:“学生、家长的满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设立了“连心桥”信箱,由“校长助理”负责整理来自家长的“手拉手书信”。学校通过“手拉手书信”及时向家长传递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邀家长到学校听课评课,参加“与课改同行”系列活动;家长通过“手拉手书信”赞颂了学校老师的高尚师德,对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为学校提合理化建议;学校还通过“手拉手书信”在学生和家长中征集“心中理想好教师的标准”。迄今为止,30余封的“手拉手”书信将家长与学校的心连在了一起,家校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做到无障碍沟通。

“很高兴,我们又通过手拉手书信进行交流了。您们辛苦了!学校组织的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觉得新鲜有好玩,有了积极参与的意识,并能够投入到活动中,在玩中去体验,去竞争。我觉得这样很好。看着孩子每次拿到鼓励的小奖状,回到家后高兴的样子,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学习上有了困难,老师都会耐心细致的讲解,不厌其烦。孩子的点滴进步,老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表扬„„”——钰钰的妈妈。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你们好!收到学校的书信后,我首先问自己的孩子:你心中理想的教师是什么样的?孩子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们的老师都是好老师。他们关心我们,讲课好,同学们都喜欢。我想孩子是不会说假话的,他的感觉是真切的,他的表达是不掺一点杂念的。„„这就是师德的体现,点点滴滴,润物无声。„„”——桥桥的家长。

2)、“友情传递”,引导家长反馈。

学校定期向家长发放“友情传递——教师工作调查表”和“学生、家长对教师工作量化评价表”,了解每一名老师在家长心中的满意程度,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建议。“师德闪光集”中的事例激励全校教师工作再上新台阶。真正双向的“评价面谈”是最重要的环节。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师的表现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有效的改进指导。

我们从“友情传递”上了解到新工作的崔老师,不怕脏臭,为一年级学生洗屎裤子;负责送班车的迟老师自己掏钱让有急事的孩子搭出租车等感人“小事”。从“友情传递”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每个家长的需要,如:有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够建立乘车学生通讯录便于联系;有的家长希望班主任老师能够和他的孩子一桌吃饭,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坏习惯;还有的家长建议上下午的加餐中喝奶的次数多一点。这些事情都不大,但却包含着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期望。学校尽量满足每一个家长的要求,马上落实家长的反馈,让家长满意不就是要从这一件件小事作起么?

3)、通过家长开放日、公开课的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的评价意见。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2—3次面向社会形式多样的开放活动。“微笑小天使 欢乐大家庭”元旦庆祝会、“欢乐英语 欢乐家庭”展示活动(即校家庭英语大赛)、“大家庭的风采”教师才艺展示活动、“幼小衔接讲座”等。家长到校可打乱级部、班级推门进课堂,填写“听课反馈表”。

此外,学生、家长还可以在“小爱心沟通桥”上反馈住宿生活的烦恼和对“爱心辅导”的要求。学期末,由他们共同评选出校“爱心教师”。

2、同行和管理者评。

实行三个机制:激励、竞争、淘汰机制。在教师中(包括合同制教师)全面尝试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根据承担任务、取得成果多少评优,校长基金每月分级分档奖励。文明处室、龙头级部的评选以及期末教师“创新奖”、“智慧奖”的评选,促进业绩突出、创新型教师的发展。

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实行三级网络管理、全面推行“九查”制度。为保障“二分钟候课制”“每月备课检查制”“不定期听课制”“听说读写随机质检制”等制度的顺利实施,严格推行“九查制度”(即教师自查、同组互查、组长初查、顾问主任细查、校长深查、弱项重点查、项项全面查、平日分散查、期中期末集中查)。

1)、每位级部组长拥有权利和责任。各级部组长每月对本级部教师进行 学常规检查,如:备课、科研档案、学生作业、课堂常规等,分析采集的信息,及时掌握工作中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帮助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完善。这是反馈——调节——矫正的过程。级部组长还要带领本级部教师进行级部月工作自评,学校汇总各级部“自评”结果。

2)、“一日视导”重指导。所谓“一日视导”,就是由教学顾问、校领导、业务干部、教研组长、教师代表通过全面深入地参与班级活动,跟踪听课、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充分了解教师的日常课堂常规,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信息。掌握课堂教学现状与教师教学水平、进行德育工作的研究与探索。“一日视导”后,班子成员及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有关教师,与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分层目标评价”突实效。学校对新教师、骨干教师及名师进行分层管理、分层评价。新教师求规范,骨干教师求创新,名师扬风格。

分层评价预期效果:

就新教师而言——得到帮助;获得咨询的机会;改进工作; 提高和建立自信心。

就骨干教师和名师而言——增加工作的满足感;激发动机;取得共识,增长才干;支持创新,促进教师发展;巩固成绩。

二、“自评”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

“自评”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通过“自我评价”,促进自我发展。教师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要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从而通过评价变管理中的“他控”为“自控”。

1、每位教师建立“自我成长档案”。成长档案中包括“自我评价篇”、“教育教学篇”“科研篇”、“创新特色篇”、“荣誉篇”和“阶段反思篇”等。教师们自主制定三年奋斗目标和近期奋斗目标。“教科研篇”、“创新特色篇”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荣誉篇”和“阶段反思篇”使每位教师不断得到成长的不竭动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自我成长档案”的建立做到了信息反馈迅速。从“教育创新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教师在实施过程性评价探索中,有许多创新的点子和切实可行的做法,于是,就邀请这部分教师与大家交流,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火花、相互借鉴、共同受益,使评价研究得以不断深化;在“科研篇”中,我们了解到教师科研进展情况、实验实施过成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于是,就有针对性的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指导。

“自我成长档案”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展示、交流的平台,每个教师都能够体验成功、寻找不足,及时调整、及时控制和及时改进。期末,学校也将教师的“成长档案”纳入考核中,评选“课改首席”等。

2、设计相关“自评”工具。“自查量表”等工具的运用帮助教师对自我发展优势与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3、开展“四自”活动。这“四自”是①自选内容,即自己选择教学内容;②自请听课,即自己请学生家长进教室听放心课,自己任意请其他教师、领导及教学顾问听提高课;③自看录相,即学校尝试将试点教师的课录制下来,课后自看录相;④自己评课,自己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写出课后反思。“四自”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高玲老师看完自己《认图形》一课的录相后说:“自己上课时胸有成竹,不太紧张,认为自己已将教学顾问提出的建议落实到课堂上。看完录相后,从教态、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发现许多不足的地方,于是我又主动找教学顾问滕老师研究改进的方案”。老师们通过进行自我评价,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教师互评和领导评更能使教师心悦诚服,促使教师在完全自愿中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通过“评价手册”的设计,体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6.教学过程考核办法 篇六

教学过程:考核分数25分

1、教学设计8分,主要考查常规教案的设计。学校每期检查四次,每次均评出A、B、C三等,其中前三次月检分别计1.5、1.0、0.5分;期末最后一次总评分别计3.5、2.5、1.5分。如一人同时任教两科的,其中分值大的科目占70%,分值小的科目占30%。中心校或教育局在检查时受到批评或通报批评的分别扣除2分或4分。

2、教学批辅8分,主要考查作业批改和辅导的情况(含试卷批改和课外辅导作业),学校每期检查四次,每次均评出A、B、C三等,其中前三次月检分别计1.5、1.0、0.5分;期末最后一次总评分别计3.5、2.5、1.5分。中心校或教育局在检查时受到批评或通报批评的分别扣除2分或4分。

3、任教一个班的语文,或一个班的数学,或一个班的英语,另外还任教了几个班的小科(如政史地生音美劳微等科目)的教师,在教学常规检查时,如发现没有备课每次(在其他任教科目的得分中)扣1分,被评为C等的,每次扣0.5分;如发现没有作业每次(在其他任教科目的得分中)扣1分,作业被评为C等的,每次扣0.5分;

3、考试检测3分,除学校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及月考以外,语、数、英每期单元检测或综合考试不少于5次,理、化不少于4次,九年级政、史、地、生不少于2次,要求科任教师全批全改。期末教研组统一检查,检测每少一次扣1分,全批全改每少一次扣一分。

4、培优辅困1分,各位教师必须做好培优辅困工作,有计划、有记载1分。

5、制卷数1分,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负责制一份试卷,制一份及以上的1分,没有制卷的0分。

6、监考2分,监考迟到早退的每次扣0.5分,缺勤的每次扣2分。

7.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 篇七

一.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构建的必要性

1.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使“实用口才”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的构建势在必行。

教学改革能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尤为关键。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郭海霞副教授在《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中系统阐述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总结下来, 高职学生的学习呈现以下几个值得教师关注的特点:

1)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有一定的学习目标但学习意志力不强。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 但是他们面临挫折时, 就缺乏迎难而上坚持到底的意志力, 而且现在的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普遍很差, 这与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

2)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往往急功近利。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缺乏高层次的需要, 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 大部分同学的求学目的, 就是为了将来自己有一份很好的职业, 但自身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并不多, 更谈不到兴趣,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发现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 就会产生厌学心理。

3)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低下, 自主学习意识薄弱。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仍然需要在别人的督促下进行学习, 而且完成作业的时候,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现象。学生的自主意识也十分薄弱, 极少学生会在业余时间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一来, 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创新教育方式不是很适应, 绝大多数同学的再学习能力不强, 很难获得学业上更大成功。

4) 对不同的课程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高职学生在学校生活的重心不是学习, 而是社团、恋爱等其他事情, 他们对教师的课的质量缺乏关注, 教与学严重脱节, 教学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 对那些按新的课程标准开发出来的课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相当高的。

2.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与过程性考核方式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一般采用终结性考核方式, 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是分数和通过率。传统的评价方式就是期终考试, 只能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却无法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不能准确地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内心体验, 也难以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忽视了改进与激励功能。因此, 单凭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 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而过程性考核, 就是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分阶段的考核, 侧重对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进行监督和评价。它是教与学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 是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的重要措施, 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在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课程的内涵开发建设和课程改革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成效。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 这样的考核方式是为学生服务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享与合作的精神、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社会的责任感的增强。所以, 近年来它在不少高职学院课程教学中被推广使用。

二.“实用口才”课程考核机制构建

经过几年的教学尝试, 笔者将“实用口才”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标准确定如下:

“实用口才”课程过程性考核机制解读:

1.“实用口才”课程为考查科目, 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 总分100分, 其中出勤占20%, 最后一次口头测试占20%, 另外60%属于过程性表现分。这一内容再配合我校过程性考核文件中缺勤次数达20%或请假次数达30%重修这一要求, 就可以保证学生的到课率, 让自主意识薄弱、学习坚持度不高的同学至少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2.过程性表现60%的具体内容及分配比例:

首先:小组测试分30分, 每班分若干小组, 每周一测试, 测试题在上周课结束时公布, 测试时每组轮流派一代表参加测试, 测试要求完全脱稿。测试由老师打分, 最后全组算平均分, 分数算科目成绩的30%。这样既能保证班上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过一次有准备的测试, 也能让学生通过积极准备的过程有效提高表达质量。

其次:小组积极表现分占10%, 每次上课都有分组讨论探索环节, 这时小组积极参与, 派代表发言, 按表现次数加分, 分数占总分的10%, 即加分上限10分。

再次:个人自主表现分占10%, 在“牛刀小试”或其他分享表达环节中, 主动上台表现的学生, 按次数加分, 上限10分。但每人一学期自主上台次数至少为3次。

最后:综合表达质量分10%, 学习积极性上来了, 但每个学生的表达素质和学习态度依然会有差异, 为了体现这一差异, 我们用10分为每位学生的表达打评价分。

3.奖罚制度:

加分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团组织的以口头表达为主的活动, 每参加一次加5分, 获奖再加5分。

扣分项目:上课玩游戏一次扣5分 (五次以上者取消本课程考试资格) ;睡觉一次扣5分;影响课堂教学秩 (如随便讲话干扰老师上课等行为) 一次扣5分。

三.“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的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给积极学习的学生以新的挑战, 他们认识到, 要全方位地在这门课程中获得好成绩, 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对于平时学习不努力想浑水摸鱼的学生来说, 这又是一种压力, 在这种压力的促动下, 尤其是以组为单位的群体压力下, 他们只能被动学习。同时过程性考核理念渗透到作业、出勤、互动参与、实训演练、测试等环节, 达到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兴趣的教学目的。

2.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每个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任务完成质量等因素记录课堂成绩。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习的效果在学期成绩评价上能够得到体现, 这使学生更加重视平时课内外相关活动的参与。

3.融洽了师生关系。过程性考核机制中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机会, 课堂气氛活跃, 团队意识和学习兴趣都有所增强, 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4.进一步促进了教师的角色转化。过程性考核方式赋予了老师考核学生较大的灵活性,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不断进行综合判断, 有更多的机会来实践利用考核分数引导学生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老师逐步从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 建立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课程意识, 在内容设计时更加着重于导学,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各种任务。

过程性考核机制的建构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科学公正地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应该成为“实用口才”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学习意志力不高、主动性不够、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普遍匮乏这些特点, 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课程需要进行大胆变革。该文主要探索“实用口才”课程考核机制的构建。笔者发现建构过程性考核机制, 能从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能取得高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用口才”,过程性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 2007 (30) .

[2]郭海霞.《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6月.

8.毕业班过程性考核方案 篇八

[关键词]自学考试教育;过程性考核;教师;教学

一、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政策出台背景

1.自学考试简介

自学考试模式是舶来品,最初来源于德国的大学“宽入严出”的管理模式。西方人认为,“宽入严出”既能为好学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又能通过有一定难度的考试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把关,确保学生真正掌握技能。如果学生在学期间不努力学习,他们将无法顺利毕业。该模式在西方已实行多年并受到普遍认可。在中国,自学考试制度于1981年正式建立,国务院转发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行办法〉的报告》(国发[1981]8号),几乎与1977年的高考恢复同步。自学考试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也给高考失意者或已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员及因文革等原因憾失高等教育学习机会的青年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自学考试发展的瓶项

自2008年以来,自学考试的发展遇到瓶颈。全国各类自学考试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下滑,部分院校甚至倒闭关门。自考教育不再受青睐,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是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以外语外贸类为主要专业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而言,招生显得更加困难。

另外,自学考试教育受到挤压也受到高考扩招的影响。高考扩招政策使得自考生源质量、数量不断下降。近年来,厌学、不自觉、基础薄弱的学生越来越多,面临因无法通过所有科目的考试而无法毕业的窘境。这些情况的出现,势必影响今后的学生对自学考试制度的选择。

二、过程性考核及其出台细读

为了防止不断萎缩的自学考试市场继续下滑,提高自学考试学生的毕业率,在各自学考试院校的呼吁下,广东省自学考试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开(开放)学院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方案》,其中规定省考科目学生成绩将由30%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与70%统考卷面成绩加权合成。学习过程考核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方面。该《方案》第四条第二款规定,课堂考勤占30%,测验占40%,作业占20%,课堂表现占10%。另外,为保证该《方案》得以有效实施,广外公开学院出台了《公开学院学生课堂考勤管理暂行办法》,旨在规范管理,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监督,为教师高质量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在2008年出现自考院校生源下滑的现象之后,这两项新政策均在2009年及时酝酿而成,并在2010年得以实施。

1.过程性考核在国内外教学课堂的应用

“过程性考核”理念的理论依据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McGinley等认为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可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相结合。在中国,过程性考核越来越受到重视,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发挥与改进。如卢安指出,理想的过程性评价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水平,而远非仅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吴维宁提出了多种建议,如学生成长记录,与学生互动谈话,让学生做演讲或展示,举行小型辩论赛等。这些活动可拉动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此外,对于同一问题教师应看到学生的“多解”,例如在翻译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

2.任课教师拥有过程性考核分数给予权

在《关于加强公开(开放)学院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方案》实施之前,学生的统考科目成绩评定办法是根据其在统考当中的表现而评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负责教学,不直接参与对学生进行评分。即使一个学生平时表现出努力、积极的一面,在课堂活动中也体现出其学习进步的成果,仅因一次统考表现失误而被判定成绩不合格。随着《方案》的出台,学生在该科目的最终学习成绩不再以统考的卷面成绩为唯一定论,而是将30%的过程性考核成绩给予权力赋予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该部分分数的评定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综合评定,包括考勤、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等方面。

3.过程性考核对自学考试教学的影响

自学考试教学本与过程性考核“无缘”,因自学考试重在学生“自学”,即靠学生自身努力学习取得合格成绩毕业,强调“结果”,教师主要负责教学及学习最终效果;而过程性考核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纳入成绩评定当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改变了以往以学习结果作为唯一定论的评定方式。过程性考核的实施初衷虽是减少考试失分的偶然性,提高通过率与毕业率,改善自学考试体系的科学性与市场竞争力,从而吸引更多生源,以促进自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因而此次“结缘”也因自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方案》实施的五年过程中,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因加入过程性考核而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良性效果。本文根据广外公开学院商务英语系教师采访调查对过程性考核的反馈,总结出过程性考核对教学、自考教育的影响。

(1)教师的地位得以提高

任课教师获得学生成绩评定的30%分数给予权,虽然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但实际上也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往教师手中无权利,有的学生并不忌惮老师,因此课堂出勤率较低,也偶有发生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甚至不尊重教师的行为,任课教师对此也束手无策。把课堂出勤状况作为过程性考核当中的一个环节,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震慑力。

(2)教师有更多的课堂发挥空间

作为一门外语类课程,同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等必须与时俱进。令人遗憾的是,在以往的自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过分看重所谓的考试、考点,以至于多数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均围绕“考点”进行教授,学生也只围绕“考点”进行复习。在过程性考核政策提出之后,教师可不必仅针对所谓的“考点”进行讲授,而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因需施教”,摆脱教材、考纲和考点的束缚。过程性考核给予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也颇受学生欢迎。

(3)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自考教育很容易使教师、学生误以为上课的目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应试教育”,这种观念早就被证明极其落后。应当说,负责任的教师都应提倡“素质教育”,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过程性考核实施五年来给予了任课教师很大的权力,使得任课教师可以补充更多的教学材料,采用更丰富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不再完全“为考试而讲”,而可以拨出更多时间“为需要而讲”。这种教学设计更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更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更符合自学考试教育的初衷——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

综上所述,“过程性考核”在中国已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认同。自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发展遭遇瓶颈时出台相关的对学生过程性考核分数的评定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赋予了教师更多的权力,使一线教学工作者得以发挥其教学能力,无论是对学生及老师,或是对自学考试教育体系的发展都是及时的“灵丹妙药”,也是对自考教育得以发展延伸的一个新途径。在可能的情况下,如能下放更多的权力给予教师,向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修学分制度看齐,采取更灵活的分数评定制度,自考教育制度必将会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陈琼,吴娜.新时期广东外贸企业发展环境及财务风险管理浅析[J].会计与审计,2011(12).

[2]戴家干.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科学发展[J].教育研究,2008(08).

[3]卢安.过程性评价方式探析[J].教研新论,2012(09).

[4]吴维宁.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6(06).

[5]夏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的变迁[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上一篇:2022年1月毛邓三代表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Unit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ll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