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精选19篇)
1.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 篇一
本年度我担任高二(4)——(9)、高一(5)共七个班级的地理教学工作,任高一、高二段地理备课组组长,下学期还管理学校的网站。本年度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和业务活动,从不无故缺勤,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团结同志,协调同事们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和其它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教学工作中我做到:
1、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从不潦草从事。包括新课和所有的习题课,都写教案,都认真作题研究教法。在备课中不断引入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网络信息,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举例深入浅出,尽量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的突破难点和重点,我还制作和搜集了大量的课件来辅助教学,尽量使用课件上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形成和培养、深化,先打好基础,再扩展发挥。不搞题海战术,不搞偏题怪题;注重素质教育,尤其是落实还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听课,学习其他同事的优点长处,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5、对于备课组长的工作,我认真组织本备课组成员进行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详细记录有关内容,搞好教研活动,认真组织课题研究,为保证高一高二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以及保证学生顺利通过会考,我钻研考试大纲,分析总结教学重点,担负起本年度大部分复习资料和测验、段考、期考的出题工作。
6、另外,我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备课教案资料齐全,建立了学习地理的专业网站,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调整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学期期末考试,我任教的高一(5)班在平行班级中,平均分、优秀率名列第一。我任教的高二所有文科班里,期中考试中也取得了教好的成绩,各班平均分都达到70——80多分。
这学期就要结束了,通过又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在教育教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注意到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尽心尽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1.公务员(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2.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3.文秘室干部近三年工作总结
4.三年来个人工作总结
5.春节个人工作总结
6.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7.国税人事工作总结
2.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 篇二
一、探讨新课堂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在课堂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针对中小学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 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和归宿, 构建独特的教学模式, 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目的。
高一第一次地理评价测试前, 课堂上学生大胆地提出:老师, 考试了, 怎么还没有考试提纲啊?我当头一晕:哪有学生向老师索要考试提纲的?后来才发现, 他们“地理能力”全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结果。这一切, 让我陷入了深思, 我们的教学模式怎么了?学生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
那节课我并没有责怪学生, 而是顺势把他们带入了另一话题:我的课堂, 我选择。在50多人的课堂里,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 我让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他们心中的课堂。“我想在天文台上课。”是啊, 咱怎么不充分利用学校的天文台呢?“我想到野外上课。”走出课堂就是大自然, 有多少地理知识蕴藏其中啊。“老师, 我想到电脑室上课, 那里有许多许多信息。”网络丰富了我们的知识。“老师, 上课时我可以讲这个问题。”是啊, 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
学生的课堂, 学生选择。而他们选择的也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动、合作。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需要交流, 教学更应该如此。单纯的教授只会让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味, 而课堂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 以师生对话为背景构建的教学方式, 反映了从师生互动到学生之间的互动, 引导学生成为独立而成功的课堂者, 并在课堂中一起学习的理念。
二、我的课堂, 我做主──课堂合作方式的实践
课堂合作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方法,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创设情景。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 然而主动是需要培养的。创设情景对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至关重要。通过各种手段, 创设生动学习环境, 拉近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师可通过图片、录像、动画片、学生表演、时事热点等多种形式, 以活动为载体, 设疑激趣,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景中。如《海岸带的开发》一课中, 导入新课时播放了Flash, 载入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和迷人的海岸图片──普吉岛、巴厘岛、西班牙阳光海岸等等, 让学生感受海岸风光的“3S”情怀──SUN (阳光) 、SAND (沙滩) 、SEA (海浪) 。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海岸带开发的欲望, 让学生在愉悦中进入学习状态。
2、合作学习。
合作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 而不是科学研究。合作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合作深层次、尖端的问题, 而是学生研究自身感兴趣的现象。合作学习是学生从未知到已知的自主探求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 它更是一种经历, 它包括经历挫折与失败。因此, 合作性学习主要有五个要素。明确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 运用各种手段, 精选案例评价, 激励。在《陆地组成部分》一节中, 学生分组对家乡中的地貌、植被、土壤、岩石、河流、沟谷等进行考察, 课堂上分组展示成果, 达到了主动合作、合作交流、共享资源的效果。
3、合作交流。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课堂研讨活动, 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如何提高珠海海岸旅游品位”这一问题中, 学生集思广益, 提出了创造旅游文化节、沙雕大比拼、海底婚礼等具有现实意义和创新精神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运用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并时刻注意留给学生独立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体验在实践中获取成功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为主体, 但教师始终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1)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2) 教师要促进合作活动的开展; (3) 教师要促进合作交流过程中的积极互动; (4)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
三、地理课堂, 我评价
合作式学习方式, 在学习经历了一次一次的合作活动后, 他们所获得的更重要是一种能力、一种对问题对事物进行科学合作的能力、一种严谨的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该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呢?为此, 我大胆实行了“地理课堂, 我评价”的评价模式, 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参与行为及自己的学习参与行为。学生可以用书面、口头形式对本次合作活动各小组及其成员进行评价, 对未能如愿表现的小组或成员进行鼓励, 达到了优化师生关系、学生关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于海燕.
[2]《重视课堂上的合作、合作、竞争》.洪彩华.
[3]《主动、合作、合作》.孙榜.
[4]《主动、合作的合作学习概述》.马军.
3.高中地理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地理学习方法;对比分析地图数字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展开,与之相适应的中学教材也层出不穷。就目前采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来说 ,新课改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倡导通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达到使具有多种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充分发展其潜力的教学目的。纵观现用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高一为必修一、必修二,课程内容比较全面,既包括自然地理,也介绍人文地理;高二为必修三;高三为选修,同时要復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面对这么多的学习内容,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肯定有不少困难。那么,怎样才能学好高中地理呢?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由此可见,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助推器”,能够使你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下面是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一些有效学习高中地理的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知识联系,融会贯通法
我们知道,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初中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初中地理中区域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统地理,特别是人文地理的基础。因此,具备必要的初中地理知识是学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好多同学的初中地理知识很欠缺,只会死记硬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影响到高中地理的学习效果。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复习一些初中地理的知识。一是可以抽点时间(读报刊杂志的时间即可)浏览一下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图知识、大洲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基本情况、中国分区地理等内容,加深这些基础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当涉及初中知识时,及时查找区域地图或复习初中相关内容,注意高初中知识的有机联系,把系统地理知识落实到具体的地理区域中去理解、分析、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融会贯通。例如,在高中地理上册“全球性大气环流”一节中,“海陆热力差异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的内容,就涉及到初中的海陆分布、印度、蒙古、西伯利亚、夏威夷等具体地方,及时复习熟悉这些地方,才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范围及其移动和影响等内容。
二、对比分析法
1、框图分析法。许多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要搞清楚这些联系,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对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理清思路,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常用的方法就是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方框图来表示。例如:
2、列表对比法。有些地理知识在概念、内涵、成因、特点等方面容易混淆,为了区别这些知识之间的不同、突出其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列表的方式,通过对比来了解每个知识点的不同,这样即可以区别不同,又可以简明扼要的的列出要点,不失为学习地理的一种好方法。例如表1:
三、数字记忆法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地理知识,用数字来记忆,既形象又快捷,只要你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我在教授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节内容时把整节内容概括为“367”三个数字,它分别代表三圈环流、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整节只用了三个数字就把重点和难点总结了出来,既减少了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头绪,又方便学生学习。再如,在学习地壳变动这一节内容是,可以这样总结:地壳变动中的“2”包括:(1)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 :内力作用、外力作用;(2)岩浆活动可分为:侵入活动、喷出活动;(3)岩浆岩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4)地壳运动按方向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5)地质构造分为:褶皱、断层;(6)褶皱按形态分为:背斜、向斜;(7)断层的组合形式为:地垒、地堑;(8)板块的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四、图书对照法
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各种地图,常用的地图有挂图、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等,借助这些地图,我们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图”“书”对照法,通过一边看书,一边读图,把书中用语言表述的内容转化成图上所反映的各种信息,最后达到离开课本,就能在图上读出所有内容的熟练程度。
五、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要学好地理,不仅要学好书本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特别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地理问题,同时,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就会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然后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1、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如气象观测,我们可以观测云的形状。课本中所讲的晴、多云、阴等天气状况下,天空中的云量有什么不同?雨天的云是什么样的?
2、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饮食:南甜北咸,东酸西辣;服饰:西藏居民习惯穿藏胞;民居:北方房屋墙体厚,屋内有火炕,南方人习惯睡木床或竹床。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谚语、成语、诗歌等与地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谚语:天上积雨云,地上雨淋淋——云与降水的关系;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水与冷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阵春风一阵暖——春季降水与暖锋之间的关系;春雨贵如油——我国春季降水少的特点。
地理的学习方法是多样的,学好地理,必须认真总结、善于观察、经常前后联系对比、勤于思考、勇于探究,在思考问题是多用理科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
[2]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手册》.薛金星主编.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8.
[3] 《地理课程论》.王民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8.
4.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篇四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5.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 篇五
地理试题所考查的主干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知识,也包括了基本原理性的知识。基础知识是学生地理素养的表现,也是对书本知识的再现。地理高考坚持以“理”为主,重视核心的地理知识,强调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强调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和评价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基本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理解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
能力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在上述四项能力中,尤其获取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值得格外注意。
考试力图体现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地理课程要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的。考试也非常关注这些方面。
在近年的文综高考中,第36题是地理学科内的综合题。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地理高考的要求。该题一般都有一幅地图,考查区域地图和其他图像图表的阅读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行空间定位,考查区域
6.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 篇六
通过此次培训学习,特别是一些专家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和教学案例的分析,我深感受益匪浅,极大地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教育教学理念,调动了理论联系实际,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实际的积极性,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理念,并非否定学科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而是给它以新的内涵:不再把知识和技能视为仅供记忆和存储的定论,而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不再认为知识只有确定的意义和客观的尺度而认为它还具有不确定的意义和主观的创意,基本质在于运用它进行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的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判断王动选择的能力和品质,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界回归。
二、倡导新的教学模式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填鸭式”、“满堂灌”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限制他们的自由发挥,同学们学到知识但不会学习。与之相反,启发式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老师只是把学生领入知识的大门。学不学和怎样学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三、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在本次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观摩学习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专家们对教学的指导和解读,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老师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反复研究学习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并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将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我的教学生活中。
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浅论高中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不论何种学习, 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是最根本的。高中地理知识面广, 要点难点多, 很多学生, 尤其是刚进入高一学习的学生难以分清主次, “眉毛胡子一把抓”, 导致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难以提高学习成绩。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总结归纳基本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基本点, 例如国家的基本地形地貌, 山川河流的分布, 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等等。
2.形象式和联想式强化记忆。基础知识的掌握既要靠平时强化记忆, 又要善于寻找一些特殊方法, 包括运用形象式和联想式的方法帮助快速记忆, 例如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可以用“一小一大, 一高三低”联想记忆, 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3.灵活运用地图或者简图。地理基础知识的记忆, 尤其重要的是要灵活运用地图或者简图, 例如学习必修三 (湘教版) 美国农业时, 一定要抓牢三图, 即美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用图理解, 用图记忆。
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原理, 提高能力
地理知识“多而散”, 然而隐藏在“多而散”下的是它们的内在联系。
1.自然地理方 面 , 尤其是必修 一 , 难点是地球 运动、大气 环流和洋流等知识点。一些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困难, 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大气环流为例, 必修一 (湘教版) 地球大气环流方面, 有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分布、季风环流等相关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由易到难, 一环套一环的关系, 热力环流是基础, 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可以充分利用热力环流的简图, 使学生弄清楚热力环流的成因, 理解热力环流图, 并掌握三圈环流图, 加上考虑海陆热力差异, 让学生得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和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分布情况。让学生考虑东亚和南亚的风向, 自然会发现东亚和南亚的风向随着季节发生变化, 引出季风环流这一特殊的大气环流, 方便对季风环流中风向、源地、性质、原因、地区分布等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 理看似彼 此分离 , 在教材中属 于不同部分, 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善于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让学生深入理解它们的因果关系, 明白原因和原理, 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下面列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人多的地方、沿河湖海、交通枢纽、旅游胜地、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既有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 又有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在考虑城市区位因素时, 对于历史悠久的古城, 例如四大文明古国优先重点考虑自然区位因素; 对于历史较短的城市重点考虑经济地理区位, 例如郑州、大庆、丹东;特殊的城市, 例如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就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外交, 也就是政治文化地理区位。讨论城镇空间分布这一人文地理知识, 必须配合该城市的历史,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综合考虑。
从半球看, 地球上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 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从纬度分析, 在北半球, 人口多集中在北纬20°~ 60°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从海陆关系看 , 人口分布集中于趋向沿海地区; 从地形看, 人口大多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平原地区, 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可以看出: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力。现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纬20~60°地区;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2%, 结合这些因素 , 就可以发现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每个地区的发展潜力不同, 就决定了该区的经济类型, 决定了人口的地区分布差异。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是一个地理现象的两个方面, 要全面认识地理现象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统观全局, 才能得到一个恰当合适的答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 整体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
三、培养地理观念, 整体认知地理
1.地理观念的培养。所谓地理观念的培养,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有效学习。首先, 树立整体观念, 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了解地理是一个整体, 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 就会影响其他要素, 甚至改变整个地理环境。比如阿斯旺大坝的修建, 这项工程主要是为了改善当地的水文特征, 但它的修建影响了当地的土壤、生物等要素, 甚至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都是基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也是对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锻炼。其次, 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既要求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能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甚至生存。既要满足当地人的需要, 又不可以损害他人利益。联系地理学科的整体性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一个主要线索。要让学生明白, 社会的发展要建立在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为让学生树立积极观念, 培养符合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这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 将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2.综合考虑多种要素, 构建地理知识框架。地理环境是多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对各个要素, 我们都进行过系统学习, 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进行分部整合。例如:《旅游地理》中需要对我国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省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的分析和评价, 将需要的地理知识整合做整体研究, 也就是构建地理知识框架。例如, 学习了气候, 要全面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就需要知道该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成因及与之相应的文化、经济, 这样不仅构建了该地的气候知识框架, 而且全面了解了该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在考试中, 对这种整合后知识点的总体考察, 也是一个热点, 并且是学生答题的难点, 在课堂上应注意整合知识点, 构建知识框架。
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更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探究各知识点之间的深层联系, 形成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 树立地理观念, 从根本上解决地理学习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羽翔.参与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海峡科学, 2010 (2) .
[2]李芹.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 .
[3]梁亮峰.高中地理课程有效教学刍议[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12) .
[4]季刚林.新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产生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1 (9) .
8.关于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高中地理 探究式学习 策略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地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实施探究式教学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注意革新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探究式教学法含义与特征
1.探究式教学法含义
探究是一种求真的活动,是一种对知识质疑并研究、调查、
检验的活动。探索式教学法以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引,根
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对“探问”“质疑”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研
究,从而为学生构建具体的知识体系,并形成科学的求知观念
和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2.探索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一是以科学性的问题为线索。学生以提出的具有科学性的问题为依托,通过小组合作开展讨论探究活动。问题提出的依据是客观现实中的实体和现实现象,问题的提出与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相关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兴趣的导引下对科学现象根据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解释。
二是探究教学法以学生活动主体。在问题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只提供问题和所需的事例,整个观察、思考、讨论的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探究完成。教师在过程中仅仅是起到指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对提出的问题自觉主动探索、解决,掌握事物的属性和现象发生的起因和结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使知识掌握得更深刻。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1.紧密联系实际,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就高,学习的主动性就强。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丰富的生活地理素材,寻找学生熟悉的或常见的地理知识话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回归地理的本质特征。如:讲授“季风”的成因,如果缺乏必要的感性材料,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不妨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夏天游泳时,当你中午赤着脚,踏在岸边泥地上感觉怎样?”“入水后感觉怎样?”从这些简单常见的实践问题中让学生了解这都是两者比热容不同的缘故,再进一步拓展到陆地和海洋的关系也存在类似的比热容的区别。这样讲述就把一个知识难点通过实践中的简单类比化解了,并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
2.利用地理图表进行探究式学习
观察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地理问题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地图和图表,通过综合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充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观察成果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进而探究出地理原理和规律。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图表,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供了可能。而许多学生习惯于“师问生答”的学习过程,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图表系统的教学功能,教学中宜采用观察式探究教学,活化图表,让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如关于“南方低山丘陵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究,教师先给出下列资料: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地的地形图,坡地比重、河流中泥沙含量、粮食单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等数据;然后探究——该地区土地耕作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从因地制宜考虑,该地区应该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请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提出几项具体对策。
3.开展合作学习,以合作贯通探究式学习方法全过程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能力”。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三个原则: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前提;引入适当的竞争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监控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掌握了这三个原则,教师就可以以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分配恰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开展探究式的合作学习。比如在学地球运动内容时,教师只给一个主题:给你一个地球仪,你能用它来做哪些地理实验(允许添加一些必要的辅助器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为自己处在某一个小组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集体荣誉感,为了使本小组获胜,各成员都会积极的努力搜索文献、制作模型等,其结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驗的探究意识,还可以有效的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活动
常见到课堂探究因时间限制而出现中期热火朝天,后期草草收场的局面。有些本该由学生探究而自然地获得的结论,却改为教师“告知”结论,或变成了公布答案。这就背离了“探究式”教学的本来意义。课堂教学时间虽然有限而宝贵,但为了真正达到探究的目标,教师要精当安排教学时间,不要盲目追求探究活动课题的数量,而忽视了探究质量;要精选探究课题,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获取所有的知识。对于重要的地理事实、概念和相关的思路,可用讲授式的教学最快捷地呈现给学生,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具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从而避免出现因受时间和教学任务所限,使得探究活动不充分,不深入的局面。
总之,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使教与学的重心从仅仅获取,积累知识转移到学会学习,积累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自主的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林秀春.从高中地理课程跨文理设置议研究性学习的开展[J].地理教育,2008(5)
[2]杨林仙,邓秀艳,钟作慈.把握及处理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教材探讨[J].地理教育,2008(5)
[3]杨少,英赵芳.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地理教育,2008(5)
9.高中学生个人学习总结 篇九
思想方面:总体上看是缺乏自信,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现象上表明是不适应。也许真的像《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所说,我非法随着变化而变化,无法适应变化、享受变化。当然这一学期中不可能没有闪光点,当然前方或许充满迷雾,更多艰难。但我仍会以那种坚韧不拔、坚持到底的心走完成任务段荆棘之旅。
学习方面:这只是一个开始,并不意味着结束,一两次失利并不能代表什么;但也不意味着我可以继续这样下去。从各小点来讲,方面,我个人认为良好学习方法,仍有欠缺,也许这就是成绩总是提不上来的致命点,学习习惯并未形成一个完备体系,当然就我个来讲,我认为仍有无限的潜力,二万五千里“长征”才刚刚开始,我这只“笨鸟”可要先飞喽。
在生活方面,我认为生活自理能力有待提高,在学校组织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并不算突出,在今后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我光要在学习上大展鸿途,在各个方面都要有所涉及,使自身的综合素质能有所提高。
10.高中地理老师个人简历 篇十
姓 名:周xx 性别:男
婚姻状况:已婚 民族:汉
户 籍:重庆 年龄:29
现所在地:广州 身高:1.75cm
联系电话:135**27758
电子邮箱:jianlisky@qq.com
求职意向
求职目标:高中地理老师
工作年限: 职称:
期望月薪:面议
求职类型:全职
到岗时间:随时
校园任职
7月-8月 重庆市地理中学 地理学科(实习教师)
1、深入高中课堂参与教学设计,教案分析,课堂教学工作。
2、训练成绩分析,试题解析,心理辅导,危急情况处置等班主任管理工作。
.5月-.4月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团委副书记
1、团委工作处理,出色完成上级交付工作;
2、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反复锤炼。
.9月-2014.1月 东北师范大学厚普公益学校 地理组教师
1、教案书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设计得到实战锻炼;
2、训练地理绘图能力,锤炼地理绘图功底。
9月至今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 班长
1、班级管理,协助上级高效完成工作;
2、上传下达,冷静果断,合理高效。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xx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
毕业日期:2015.06
专 业:地理科学
主修课程:高等数学、地理教学论、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地貌学、第四纪环境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普通物理、无机化学等。
奖项荣耀
2014- 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第二届团委副书记聘书
2014-20 师范大学学生骨干培训班(高级班)结业证书
2014-2015学年 师范大学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证书
- 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技能证书
CET-4,优秀的听说写能力
计算机二级,熟悉计算机各项操作
普通话二级甲等(91.7),标准的普通话教学语言
自我评价
11.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习兴趣 悬念
笔者根据多年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通过以下几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
一、课前构思,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诱发兴趣
引言,它虽不是课的正文,如果处理得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复习地球的运动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9月10日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9月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这时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月9日11时。中年人以3000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月10日,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月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悬念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我在复习“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炎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的学习兴趣。“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不能仅凭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断给自己提出问题,在好学深思中发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设置悬念,培养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设计多种直观的教学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比如,在复习九月星空图时可这样描述:晴朗的夜晚,遥望苍茫的天穹,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暗蓝的星空天幕上,银河闪烁,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相辉映,大熊(座)、小熊(座)母子相偎。色彩鲜明的挂图,伴以形(生动的描述,给予学生的已不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的拟人化的情景,学生学来有趣,记忆牢固。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往往可以把复杂纷繁的地理事物由近及远、由陌生变熟悉、由难于理解变得易于掌握,而科学的记忆方法则可降低难度,增加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图像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复习讲水资源利用问题时,我选了一幅叫做《宇宙乞儿》的漫画。画面上地球伸出两只手,哀求道:“请施舍点水给我吧!”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幅画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在讲完人类与环境后,我选了“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漫画,画面上的地球被拟人化,“头”上大汗如雨,“脸上露出惊慌、痛苦和挣扎的表情,工厂及汽车排出的废气包围地球,一片已被砍伐破坏的森林。图下解说词:“啊!地球出汗了”。让学生看完这幅漫画后,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这幅宣传漫画揭示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什么后果?漫画教学,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其味无穷,易启迪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
如在复习地形的变化一节,上课伊始,提问:“你了解这座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接着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中,可能吗?为什么?”促使学生内心矛盾冲突,激发学习动机,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又如,陆地自然带的教学,因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和差异。教师可以将教材彩图转绘成彩色投影片。教学伊始投影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对比,然后归纳综合导入新课。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五、掌握地理授课技能,实现知识迁移,提高学生的兴趣
课余,学生看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后问:“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却反而比广州暖呢?”书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一边读图,一边回忆过去学过的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很快发现了主要之点:虽然两城市都濒临大海,但是广州地处大陆,而台湾四面环海,因此对于台北来说,冬季风的影响小了,海洋的影响大了。这样,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极大地调动起他们追求知识的积极性。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而掌握技能,实现知识迁移则是运用的表现之一。在学习中,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深化、活化,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更高层次发展。
12.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 篇十二
一、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
我国教育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影响严重, 当前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体系中的角色还不明确, 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其价值角色单一化严重。教师灌输式的讲解, 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在新课改积极推行“发散创新学习”模式的背景下, 将“分层次多元化”这一比较显著的“创新”因素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需要得到贯彻与实施, 进而成功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也是当前实际可行的教学方法之一。
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必须要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做起, 首先, 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前提, 进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出来;其次, 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观察, 善于体会主要展开的形式, 加强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再次, 长期坚持“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创造性;最后, 要坚持实践教学的模式, 让学生养成善于将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 提升地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1. 坚持课堂教学目标的贯彻。
在课堂上推行问题解决学习模式过程中, 高中地理教师要坚持教学目标的贯彻, 以层次推进的方式开展, 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达到“双赢”的局面。例如, 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时, 这节知识涉及很多的名词、概念以及原理, 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此时, 教师应该将本章知识中地球自转与公转作为讲解核心, 要明确重点讲解内容是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影响制约。如太阳色球、日冕等等太阳活动对于地球无线电的具体影响等等。而本章知识还涉及了其他八大行星, 而这些知识可以稍微点拨与引导一下就行了, 这样既定的教学目标就非常明显, 能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而学生在探索相关问题时也不会因为本章知识点太多而忽略了重点, 甚至茫然无措。
2. 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
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划分, 其目的是开展“因材施教”, 做好因势利导。课堂教学设计之前,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预习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 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重难点知识普遍掌握的程度等等, 展开一对一的解析, 进而制订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系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 才能对细化的教学设计展开针对性的实施, 有侧重地对教学涉及的步骤顺序进行安排。例如, 在学习“大气压强”相关知识时, 教师应该在题进行收集, 大气压强这章知识中所涉及难度比较大的知识有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 而这些知识点图例剖析的解析度也比较强, 需要作为重点知识圈注。进而在课堂教学中明确问题的所在, 有针对性地开展, 必然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 注重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 对操作进行细化。
高中地理教师在细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坚持“温故而知新”的基本原则, 还要适当地通过触类旁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进而对前后的知识进行对比, 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 而且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跨越式发散性思维。例如, 在学习“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时, 讲到长三角的社会区位优势之时, 同时可以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貌地质的知识进行讲解,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冲积平原、水文气候等相关概念知识进行巩固, 之后再将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相互结合起来, 并设计涉及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习题, 及时地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可以找出学生理解知识的盲点, 得知问题所在便能有效开展二次习题解析讲解。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在一次教学活动中罗列数量众多的具有相同本质的高中地理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善于将知识进行积累比照的良好思维习惯, 最终课堂的气氛被活跃起来,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推进需要注意的细节
1. 改善观念。
现代教育教师处于引导“角色”, 应该在实践的教学中坚持“释放”学生思考模式的教学理念, 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 敢于质疑, 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量。例如, 我们在学习“四季交替交换成因”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将每一个季节对应的各个地区的自然带的相关知识结论作出附带提示, 若是缺少某些条件之后某一自然带的乔木植被特征会怎么样, 一旦缺乏这些条件应该如何进行处理才能实现对应的效果等等, 随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 最终共同解决眼前的问题。
2. 想象力的释放。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最有效的催化剂便是想象力, 而实现想象力发散的前提就是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的要求必须对学生联系思维能力加强。例如, 在学习“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时, 对这个难点进行解析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构筑球形光影的模型, 鼓励学生基于已经掌握的关于“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进行想象, 并进行对应的勾画, 而教师充分担当“引导”的角色,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讲解, 以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创新, 才能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实现对地理知识的发散性探究。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高中地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不断的冲击, 当前正以颠覆的形式进行改革, 其目的是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瓶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营造多元化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仅要将新课改的主题思想贯彻实施, 还要共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向好的方向改革与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注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 进而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从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入手, 并尝试性提出问题解决学习模式应用的具体措施, 以供广大高中地理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沈俊,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1 (67) :166-167
13.高中学习地理的方法 篇十三
1.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特点表现为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其突出的工具是地图和图像图表,其突出的规律、原理是地理事象的分布和地理变化过程,地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中突出品质是批判性和战略性。
2.高考会考对地理考查要点
地理高考和会考都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考查核心知识(主干知识),强调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地理课程改革的思想,选材广泛,材料新颖,创设全新情境,体现公平,联系实际,解答现实问题,具有时代气息,关注热点问题,考查人文素养,重视培养人文精神。
3.不同的地理内容,学习方法有不同的要求
14.地理教师个人总结 篇十四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15.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 篇十五
一、精心设计地理实验, 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
进入高中阶段, 有些地理知识是比较抽象和难懂的,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设计地理实验, 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相“碰撞”, 从而在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 成功打开学生的地理兴趣之门。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大气运动中气温对于空气运动的影响”时, 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材料或工具, 精心设计地理实验, 以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1) 把一张普通用纸 (不能太薄太软) 剪成直径约8cm的漩涡形; (2) 用胶布 (日常使用的透明胶就可以) 把一根15cm长的丝绒线的一端粘在漩涡形纸的中心位置; (3) 点燃一支蜡烛固定放在讲台上, 用手捏住丝线的一端, 把制作的漩涡形纸张吊在蜡烛上方约15cm处 (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的结果是:漩涡形纸开始旋转。教师在实验过程中, 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和互相交流, 引导同学们开展讨论, 然后对同学们的猜想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 使学生明白: (1) 蜡烛上方的空气分子因受热而膨胀上升, 蜡烛周围的空气分子因相对冷却而产生下沉运动, 从而导致空气的对流; (2) 由于空气的对流, 使漩涡形的纸发生旋转。为了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直接参与, 教师还可以鼓励同学们走上讲台, 亲自操作和体验。这个小实验非常简单, 实验过程也只是短短几分钟, 却因为其直观性和趣味性, 成功地“化解”了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 开启了学生的地理兴趣之门,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
学习地理并不只是为了考试和升学, 而是具有明显的实用性。所以, 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指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以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地理兴趣。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内容时, 可以为学生拟定“考察项目”, 进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从本地地理情况的实际出发,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走访”, 从“原料、交通、场地的布局、劳动力资源”等方面, 对本地的工业园区进行调查, 并利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 指出工业园区的综合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知识运用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大作用, 认识到学好地理知识的重要意义, 从而提高了中学生对于学好地理的思想认识, 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兴趣。又如, 教师在讲授“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时, 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 了解到城市与郊区所存在的“城乡温差”, 然后,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找出原因, 从而使学生了解到, 由于城市中的工厂、家庭和车辆的热量排放, 以及城市建筑物较郊区高而密集, 使城市变成了“城市热岛”, 即城市气温要略高于郊区气温。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 在城市中呈上升气流, 在郊区则为下沉气流, 从而在城郊之间形成一个热的环流, 形成所谓的“城市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身边处处都是地理知识, 地理知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从而激发了探究兴趣, 提高了地理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现代课堂中重要的教学辅助设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不仅可以使单调枯燥的说教变得丰富多彩, 还可以通过灵动而直观的动画、录像、图形、文字等, 将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而生动, 增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感知能力, 提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 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时, 可以借助教学软件, 利用动画演示, 模拟“热力环流”的运动现象和运动过程, 并配以简要的图解, 从而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使抽象的地理知识难点得以迎刃而解, 有效优化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16.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研究 篇十六
关键字 高中地理 教学 自主学习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的自主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一)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高中生与初中生相比,学习的主动性逐渐增强,学习目的也比较明确,社会责任感也逐渐增强,这些因素都成为自主学习的优势和前提。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认知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完全有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料。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计划性也不断增强,已经有能力比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高中生已经开始意识到掌握基本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能够自觉性的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可行的。
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但包括自然地理,而且也有人文地理的内容;其次,地理这门学科具有开放性特点,研究空间地域的综合,既包括大气、陆地,还有海洋、太空;最后这门学科还具有实践性的特点,研究方法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实地观测、模拟分析等等。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本身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特征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地理这门学科正是能够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性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地理课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可行的。
(三)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是推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力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习资料也在不断的变化。传统高中地理学习资源主要是地理教材、地图册、辅导资料、音像资料等,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后,地理学习的资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态。这些新的技术可以使许多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都变得简单易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观念,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不仅可以产生较强的记忆力,而且还能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在智力。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与学生要象朋友一样。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学会尊重学生和包容学生,能够关注和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
(二)注重联系实际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学习并不是不需要老师,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承担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老师的主要任务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讲述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自主的到实际生活中找答案。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设置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教师在课前通常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查书刊、看录像、上网搜索等等,但是这些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学生来完成,这样不但老师节约了时间,而且也使学生发挥了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高一地理中有《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一节,这些资料完全可以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甚至会比老师得到更新的资料。“城市化过程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时候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一个空间,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规定小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各个小组通过搞调查、剪报纸、上网下载等等方式,各班级的同课题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图片文字等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图文并茂,利用学生的资料进行教学,真正达到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场景。
参考文献:
[1]左世荣.变教为探,拓宽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空间.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3).
[2]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J]2001-6.
[3]张钧祥.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中的教学评价构想[J]教育实验通讯,2000,(4)).
17.地理教师考核个人总结 篇十七
地理教师考核个人总结1
时常飞逝,紧张而又繁忙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忙中有乐,忙中有得。本学期我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这里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学期来给我的帮助和关怀,感谢各位班主任老师和各位同仁给我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这一学期我的工作情况。
一、认认真真付出,踏踏实实工作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工作是本学期工作中的重点,因此我本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的。我作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钻研新教材的体系、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特点,备课时便想好每一个环节用什么方法去创设情境,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去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我本学期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制作课件,我力求每一节课的课件都能用Flash制作成动态,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在进行课件的思路创作和具体制作时,花费了我大量的课后时间,有时很累,但是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因为我的课件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时,我觉得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再苦再累都值得。我的课件不但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教研员和区内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方面才刚刚起步,今后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钻研,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坚持教学策略,向课堂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达成率,在这方面,我们曾经在组里讨论过,听了同行的做法,有很大启示,可以说每一节课我都在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落实。比如:课前提问,有时以大屏幕的方式出题让学生口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条来答。上课时注重分层次教学和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第一节新课下课前5分钟左右都要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测查。尤其是尖子学生做到课前提问,巩固练习时还要提问。在上课过程中还注意兼顾中等学生和较差的学生,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就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教的班级分为两种,普通班和实验班,这就给我的教学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同样备课快班学生觉得吃不饱,而普班学生又觉得吃不了,因此我发现这个问题后从开学初第一周的第二课时开始便作调整,同样的课我要备两套教案,快班学生注重知识的扩展和加深,普班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在普班,有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我就将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结成对子,尤其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让学生好的学生对自己结对的伙伴实行监督、考核,然后我在上课时抽查。这种方法很适用,并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我所教的班级课堂达成率有所提高。但还需要继续学习与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有时新课内容较多时,便没有时间检测课堂达成率。
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本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的教学成绩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期末质量临测中成绩比较突出。
我在下学期的工作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选单元练习题,进行阶段性同步练习。3.多听杨老师和其他地理教师的课,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还要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崭新的姿态去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地理教师考核个人总结2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本学期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工作总结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地理教师考核个人总结3
20__年高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我们学校的文综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我认为有两方面:一是学生数多,人们说“优生多”,但对于文科班来说,差生更多;二是基础差,虽经高三一年的努力。但见效并不大。主观原因,我认为学生花时太少及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本届学生,是我在高中教学中的第一届学生,应该说我是相当重视的,无论备课、上课,还是批改,我都力求做得完美,我把这一年当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下面本人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工作总结
也许文科生早就听到他们的师哥师姐们讲过,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也许是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从而“爱屋及乌”;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
二、加强政、史、地三科协调,以提高综合成绩为目标
在高三这一学年中,特别是第二学期,任教同一班级的三科教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计划,不要各自为阵,要经常交流对班级的看法,我认为将全班学生分给三个任课老师,每位教师专门负责一部分人,平时与他们谈心,这样可以提高班级的文综成绩。其次,鉴于文综考试的特点,在试题的设置方面,往往综合性较强,因此三科教师要加强学科的探讨,更能把握命题的趋向。
首先要准确理解每一个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的科学含义和限定条件;其次是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毫无遗漏地予以掌握,不能“挑肥拣瘦”,也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决定知识的取舍,更不能为了盲目地赶进度而放弃对某些知识点的复习;再其次是对所学知识能灵活加以运用,能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会运用基本知识去分析、认识一些具体问题。
地理教师考核个人总结4
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地理教师考核个人总结5
回顾20__高三地理教学工作,心中有许多感慨。记有位老师说过,一个没有上过高三的老师,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师,他的教学生涯是不完美的。到四中任教以来一直私底下暗暗使劲,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关注高考信息,坚持每天都要做一份试卷或一道地理高考题目,以此来激励自己提升业务水平,以较充足的信心上高三,不要误人子弟。尽管在高三任教期间经历了许多的煎熬和挫折,但是,自己总算挺过去了,并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受益匪浅,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指导,让我也成长了许多,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注重细节、讲求效率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备好每节课
为了把课备的更全面,更深入,每节课我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教参上的,备课系统上的,以及网上的。综合教材,资料,练习以及高考信息来备课;充分考虑学情、研究学生各阶段的学习状态,课前利用各种空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各阶段的学习状况,让学生对前面的课堂教学进行反馈,如知识点是否讲清楚,哪些内容还需要补充,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讲学生更容易理解等等。同时,尽量与其他老教师错开课,经常去听课,向他们请教。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我才能充满自信,做到深入浅出,游刃有余。
2、“讲清楚、说明白”上好每一堂课
每一次步入课堂,就都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去感染了全体同学,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参与我每一节课的教学,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把本课的知识重点学完,并把难点剖析清楚。据《中学生心理学》了解和实践证明,中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20多分钟之后精力开始涣散,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就要用一些小幽默或地理小故事或开个玩笑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把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处理一些空间性强、理论性强、区域性强或综合性强的知识点时,我经常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三复习课的每节课容量都是很大的,涉及的难点和重点也是非常多的,从我的角度而言,我总是强调:讲清楚、说明白,注重条理、高度概括总结。并及时通过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和掌握。
3、及时检讨、总结反思
每上完一节课,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希望在课堂上不要留下任何的遗憾,力求完美。上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反映、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上有疑惑时,我课后一定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然后把这一特殊情况写在教后记中,在下节课的复习中及时弥补,并通过一些经典题目加以巩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我不断地探索、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板书设计、语言组织等细节,以期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4、全批全改、及时面批
坚持全批全改,通过作业、练习的批改,寻找学生的知识缺漏,经常利用课间操、下课期间、自习课等课余时间及时找学生面批,及时反馈并加以辅导。这样不断发现问题,又不断反馈给学生改正,使得教学过程逐渐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要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精讲精练,定期测验,反复练习。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习卷,并且及时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习,练习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
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我坚持每天课后在黑板布置一道具有较高思维价值的附加题,让学生在课后研究探讨,然后利用自习课前几分钟讲解或让学生上台为同学讲解;指导学生整理和归纳错题集,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归纳总结地理知识的能力,并经常利用课前10分钟时间,将好的错题集展示给学生,引导他们如何科学地做好个人的错题集;坚持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从网上收集各地最新高考模拟题,并从中挑选出一些较有能体现高考意图的题目及时穿插到日常复习课中,或进行筛选处理后,整理成单张练习让学生课后及时练习,并抽空讲评。从高二年开始,任课班级较其他班多训练的题目在上千题以上,这为他们在高考中发挥出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全程辅导、点面结合对于文科生而言,地理在政史地三科中是最难的,很难得分,部分文科生对学习偏重理科性质的地理感到确实困难,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相当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女生)。鉴于此,我就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对学生心理舒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找学生谈心,拉近师生距离,对于地理学科薄弱的同学更是多表扬,多鼓励。
注意跟踪辅导,特别关注那些地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利用上下午放学时间下班辅导,全程跟踪他们的全部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完成、复习等,在下班辅导期间,特别观察差生做作业的过程,及时给予辅导。结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缺漏,精选辅导材料,给他们“开方”发单张练习,并独立讲评,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知识缺漏。对于优生,则不定期给他们各省市最新模拟题,并精选后组卷让他们练习,讲评提升。
二、全面介入,一同成长
在高三(15)班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努力注重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经常开展班会和学生日常教育,对一些行为表现较差进行帮助教育,经常与科任老师沟通协调优秀生和差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为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出谋献策,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烦恼,帮助他们释疑解惑。经过高二高三两年的时间,学生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更加喜欢读地理,并经常与老师交流学习情况,这对日常课堂教学更有效实施提供了基础。在过去的一年,我始终与他们同呼吸,共患难,与他们一同成长。
三、关注信息、把握走向
及时获取高考信息,了解高考动态,特别关注宁夏、海南、东北等名校的教学试题,通过看题做题、研究题型,加强对高考走向的把握和理解,参加高考信息交流会,经常与其他重点学校教师联系,探讨有关教学的问题。还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不断提高对地理新课标的认识,并通过学习经常反思分析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和心得,不断地推动自身思想观念转变,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力求每堂课、每份练习的讲解更加有效,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我还积极参加校内外教研活动,虚心向老教师求教,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收获颇多,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任教班级在每次大小考中都取得较好成绩。对我而言,这一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学习的机会,不管是日常教学还是育人,我都力求做到尽心尽力,尽善尽美,以无愧于学校、家庭和学生。
18.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 篇十八
强化学习理论是科学的学习理论, 自从诞生起就对教育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中正确运用强化理论, 将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地理新课程的实施, 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塑造良好的学习行为。
本文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 对他们的地理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分析, 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探索强化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
一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现状分析
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 对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运用的真实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1. 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问卷的编制
第一, 问卷的设计。针对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应用水平, 依据经典的迈克卡对学习策略的划分, 将中学生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维度, 结构如表1所示。
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指导语;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如年级、性别等;以及30道以陈述形式出现的单项选择题。要求被调查者按照自己的实际地理学习状况对每种学习策略进行评定, 评定分为5个等级, A.从不;B.很少;C.有时;D.经常;E.总是, 各等级分别记0~4分。分数越高, 表明学习策略水平越高。
第二, 被调查者的选取。随机抽取高级中学高一和高二4个班级共235名学生, 共计发放问卷235份, 回收233份, 回收率99.15%;有效问卷为229份, 占总回收问卷的98.28%。
2. 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调查结果分析
分类别策略运用如表2所示:
3. 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 总体情况。通过对地理学习策略运用水平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 在30项具体的学习策略中, 有5项策略被25%以上的学生认为“从不”使用, 有8项策略被30%以上的学生认为“很少”使用, 有15项策略被3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时”使用, 仅有4项策略被20%以上的学生选择为“经常”使用和2项策略被20%以上的学生选择为“总是”使用。所以说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比较低。
就认知学习策略而言, 有27.9%的学生表示学习时总是会在重要的地理原理、概念下面做标记, 并有28.4%的学生表示学习新内容时总会记笔记, 说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地理的态度很积极。而只有10.5%的学生表示喜欢通过画知识点间的联系图分析某一地理事物, 13.1%的学生喜欢列提纲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 表明学生的组织学习和概括归纳能力比较弱。
就元认知学习策略而言, 每学期都会制定地理学习目标的学生有8.7%, 每月都会制定地理学习计划的学生有9.6%, 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地理学习没有计划性。有20.5%的学生经常会在学习地理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表明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比较低。在问及上地理课的注意力时, 有11.8%的学生表示经常会走神, 表明多数学生课堂上可以跟上老师的节奏。在涉及阅读地理材料方面时, 只有24.5%的学生会选择先泛读后精读, 这表明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偏低。
就资源管理学习策略而言, 有14.4%的学生会经常性地选择每天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有21.8%的学生会经常性地在地理考试时依据时间情况对题目进行取舍, 只有17.9%的学生表示可以总是按时完成地理作业, 可见学生的地理时间观念十分淡薄。对学习环境的调查显示, 只有19.7%的学生觉得会经常受到同学交往、家庭矛盾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不能专心致志, 16.2%的学生会经常性地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1.8%的学生会经常利用假期或闲暇出游的机会来观察地理现象, 搜集地理知识, 充分说明了学生们并不擅长管理和营造自己的地理学习环境。在地理学习的努力程度方面, 只有19.2%的学生常常认为自己可以学好地理, 10.9%的学生会在遇到地理学习难题时总是去直面困难、寻找解决的途径, 16.6%的学生总是认可取得地理好成绩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由此可见, 学生们在地理学习方面努力程度不够, 对自己的地理学习严重缺乏自信。当遇到地理难题时, 只有17.9%的学生常常会寻求老师或同伴的帮助, 只有13.1%的学生会通过网络、电视寻找答案, 只有12.2%的学生会总是求助于地图、地理杂志等辅助工具, 说明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较差, 对学习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第二, 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的运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策略应用水平较低, 频率不高;应用策略缺乏主动性, 积极性;策略应用不系统, 不规范;地理学习策略匮乏, 获取途径较少。
第三, 影响因素。从学科方面来看, 中学地理课普遍被认为是副科, 社会和学校较轻视以及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都使得学生往往不重视地理学习, 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少于其他主科, 久而久之, 地理学习的水平势必下降。
从教师方面来看, 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教育教学理论困乏, 在教学中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 缺乏地理学习策略的教学和引导, 如何真正教会学生会学地理十分重要。
从学生自身来看, 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 片面的成绩取向是他们的唯一动力, 很少把学到的地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相联系, 学而不用, 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却不知所措。
二强化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地理学习策略
1. 及时反馈, 即时强化
斯金纳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做出反馈, 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 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的反馈越快, 强化效果就越大, 越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信心。
地理教学重在落实, 落实的关键在于学生课堂上的掌握程度, 这就需要极高的课堂时效, 及时反馈必不可少。如在学习气压带、风带时, 每学完一种环流就应及时通过提问或察言观色来了解学生对环流的成因、影响因素、假设条件的掌握程度及他们的学习状态, 然后及时给予正强化或负强化, 并调整教学策略, 使知识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这样学生便不会把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混淆。由于反馈得及时, 学生的正确认识及时得到强化, 便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 循序渐进, 逐步强化
强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由一定的环节组成, 是逐步累积强化的过程, 每个环节环环相扣, 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 前面的环节是后面环节的基础, 是更高层级的深化, 符合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地理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承前启后、环环相扣的联系, 只有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 才能谈得上怎么办。因此, 在学习高中地理时一定要先易后难, 由浅入深, 由因及果, 先知识后原理, 先基础再能力, 层层递进, 潜移默化。比如学习地图不外乎是为了看图, 析图, 用图。看图就是获取地图上最基本的地理信息,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析图就是阐释和描述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这需要丰富的地理学科知识做储备;用图就是根据地图来探讨和论证地理问题, 这需要看图和析图做基础。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不断地通过读图、析图、用图、绘图的重复, 逐级强化才能逐步提升, 真正提高识图能力。
3. 注重过程, 合理强化
强化理论强调行为是在过程中习得的, 过程主宰着学习的结果。注重地理学习过程, 终会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地理教学过程, 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激发他们的潜能, 发挥彼此的主观能动性, 在过程中进行强化, 在过程中解决问题。在学习地理知识时, 要理清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 如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的形成和演化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各个要素在整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弄明白了过程, 便可分析出结果。
三小结
学习策略是中学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对营造中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们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都有重大意义。本文借助调查问卷、理论分析等方法, 对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进行调查, 分析表明: (1) 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应用水平较低, 频率不高; (2) 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应用缺乏主动性, 积极性; (3) 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应用不系统, 不规范; (4) 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匮乏, 获取途径较少。
针对存在的问题, 结合相关理论、地理新课程实施的背景、地理学科的特点、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依据强化学习理论, 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高效、积极主动、系统规范的地理学习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地理学习策略。科学合理的地理学习策略, 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也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地理学习兴趣, 形成“我要学, 我会学, 我爱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从而促进地理学习的科学化、专业化、兴趣化, 确实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提升地理学习水平。
摘要: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地理教学也面临比较紧迫的压力。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构建一套高效、实用的学习策略,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旨在调查分析高中学生地理学习策略现状的基础上, 依据强化学习理论, 提出促进高中生地理学习的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强化学习,高中生,地理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桑青松、江芳、王贤进.学习策略的原理与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
[3]吴伟强.谈高中地理的学习策略教学[J].教学月刊 (中学版) , 2009 (12)
[4]王俊伟.浅谈地理学习中的记忆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0)
[5]李思思.强化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8 (4)
[6]徐达奇.运用强化理论提升课堂教学水平[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3)
[7]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1)
[8]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11)
[9]龚少英.我国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心理科学, 2003 (1)
19.活动设计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体会 篇十九
【关键词】活动设计;高中地理;学习体会
高中地理课程是一门社会教育与人文的课程,与社会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地理课程还有着科学性的特征,我们在高中地理中学习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能够亲自体验地理现象,总结地理规律与特征,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那么,在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中应该如何设计活动才能够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呢?
一、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
实质上,开展任何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地理学习成绩,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的参与进来。为此,我们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设计出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发挥出同伴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去探究。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应该密切配合教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中选择出具有价值的来设计活动。
二、注重参与性,实现自身的发展
普遍缺乏自制力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通病,我们渴望得到发展,但是也有着一定的依赖心理与叛逆心理,且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我们也普遍有着一种烦躁的心态,针对这些特征,要想真正的学好地理,必须要有参与性,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发展。
我们应该与教师成为朋友,虚心的学习,与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此外,还要逐渐把握好学习活动的主动权,满足自己独立性成长的需求。在自主学习阶段,应该不懂就要问,请教老师,请教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提升自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人们已经进入了学习化社会,自主学习的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很多高中生的整体学习观念较为落后,因此,必须要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主动的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人的学习观念与学习方法,让教师给予自己针对性的指导,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激发出自己参与活动设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优化地理学习成果,也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此外,各种学习实践都充分的证明,兴趣是我们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自己对所学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活动之中,反之,若自己对于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无论教师采取多么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事倍功半的,为此,我们应该扩大阅读量,提升自己对于地理活动设计课程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区域发展阶段》的学习时,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匹兹堡的材料,针对这一材料来开展联想,在课后,自主的归纳出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再分析我国东北工业基地的没落原因与应对措施,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活动设计的效用。
四、利用模型与实物来设计活动
模型与实物具有形象、直观的特征,观察模型与实物能够营造出一种形象的情境,利用模型与实物来学习已经在各个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种方式能够帮助自己快速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够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关于“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虽然教材中列举出了关于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种子与果实的图片,但是仅仅从表面来观察这些图片是难以达到理想的活动设计效果的,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到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之间的区别。为了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这一知识点,可以在课后去植物园观赏豌豆、花生、松球果、梨子、苹果等实物,在这种模式下,思维就会更加的活跃,也会在自己头脑中建立去被子植物同裸子植物之间的区别,该种学习模式比传统机械式学习模式的效果更加的理想。
又如,在“地形”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高线图的内容一直都让人感到困惑,为了为自己营造出一种直观的情景,可以使用细铁丝制作出可以伸缩的模型,将其放下就会形成高线地形图,将其拉起来则是山峰模型,待学习到有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模型进行演示,这便可以看到实际地形与高线地形图之间的转化过程,扩展自己的形象思维水平,这样自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五、活动要涉及学习重点与难点,帮助自己实现质的飞跃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除了利用模型与实物来开展活动之外,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习重点与难点来确定活动内容,这样才能够达到优化活动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河流地貌”的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是不可能带学生来进行实地考察的,为了深入理解相关的概念,在课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预习,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这种实践的模式能够让课堂活动变得更加浓烈,也可以在无形中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福平.初中地理教材的“活动”课文分析及其教学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2]曾发生.地理教学课堂活动初探——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09(04)
[3]韩瑞.对“参与—活动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拓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06)
【学习高中地理的个人总结】推荐阅读:
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总结07-10
高中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哪些06-10
第三种学习方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论文09-23
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07-02
高中地理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008-13
高中历史学习的几点总结07-21
高中生学习总结范文09-05
高中化学研修学习总结11-05
高中英语学习经验总结09-18
高中物理高效学习方法技巧总结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