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2024-07-30

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共15篇)

1.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一

一、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

备课工作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课之前, 教师通过备课活动事先了解教学基本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编写教学计划, 在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后, 在课堂教学中按步骤进行,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 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准备工作, 还要针对教学对象做好准备工作,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教师通过日常的观察和了解, 从学生的听课反应、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种途径来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学习习惯等, 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订教学计划, 这样才能够让整个教学计划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 从而为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利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常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 所谓开始其实指的就是上新课之前的几分钟, 我们通常把这几分钟的时间称为课前导入环节。在历史课堂上, 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精彩的导入, 利用有趣的导入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 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会令学生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 会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从而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 笔者在讲《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这节的内容时,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设计了这样一段课前导入语:“前段时间, 一个婚礼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很多国家的电视台都对这场婚礼进行了直播报道, 这场广受关注的世纪婚礼的主角就是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 如今, 在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国家都保留着皇室, 其中英国的皇室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室。为什么英国会形成这种既有皇室又有内阁、议会的政体呢?等学完今天的内容, 我们就能够从中找到答案”。这段导入由于借助了王子和王妃的婚礼话题, 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作用。为了保证导入的有效性, 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导入内容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 要注意导入形式的灵活性, 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起一个好头。

三、注意恰当的设疑

为了争取课堂时间, 很多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 给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 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偶尔学生有一些疑问, 教师也会用“课堂时间有限, 课下再思考和讨论”作为托词, 这样长此以往就使得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知识的“容器”, 丧失了学习的主体作用。这种看似高效率的课堂事实上并没有让学生的能力获得多少提升, 仅仅是记住了一大堆机械刻板的知识而已。因此, 聪明的教师一定要懂得在课堂上留白, 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 通过设疑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这样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会很明显。例如, 笔者在讲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时, 当讲到“洋务运动”的时候, 由于这部分知识在初中时曾经学过, 于是针对这部分内容, 笔者就设计了几个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洋务运动时期,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有哪些?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这些企业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企业的创办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就这样, 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自然就总结出了洋务运动的目的、影响等重要知识, 这样通过自己总结获得知识, 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总结、归纳的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在课堂上彰显,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高效的课堂不是看课堂上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是要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多少知识, 掌握了多少知识, 因此, 在高效课堂理念的引导下, 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历史课堂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使得教与学实现有机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历史课堂, 才是素质教育理念下所需要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建辉.高中历史有效课堂的实现[J].现代阅读, 2011 (20) .

[2]杜振铁.如何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 2012 (45) .

2.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二

【关键词】 初中 政治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28-010

目前我国初中的政治学科教学的主要是内容主要就是各种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以及法律和道德的有关知识,但是初中生对于这些内容普遍都觉得比较枯燥和乏味,对政治学科都不会发自内心的去喜欢,也不会主动去探究政治学科的内容和知识。初中生学习学习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只是单纯通过教师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然后进行死记硬背,但是这样只是局限于知识的记忆,相关知识的内涵并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初中政治的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提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初中政治学科的现状,进行仔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政治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初中政治教学的不足

(一)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缺乏兴趣

在我国的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其缺乏基本的兴趣,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知识由于考试的原因,学生普遍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心理压力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的教学内容太过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师模式不够灵活。这就造成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

(二)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

初中政治包含社会形态的演变和政治法度以及法律制度等等范围,而学生只是对政治书本里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对于其深刻的内涵并没有进行深刻的了解,只是设计政治知识的要点进行比较粗略的解答,不能很好地整合和分析材料和知识。

(三)初中政治教学形式缺乏创新

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还是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随后进行知识的记忆,学校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模式一直在我国教育界延续没有得到创新,使我国的初中整治的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大幅度的提升。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的课外知识得不到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一直都是一样的,太过陈旧。

二、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初中整治的教学观念

提高初中政治学科的课堂效率改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对每一个学生做到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形成师生互相尊重的局面。所以需要政治课堂常新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动态,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尽心精心的设计,为高校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在初中政治课堂上,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始终在比较的明确的目标的指导下,还有教师的不断引导,可以主动的去谈论和探究初中政治的相关知识,促进高校课堂的建立。

(二)设立情境教学,创立高校课堂

初中政治教材知识一种理论成果,是一种比较抽象的间接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将这种理论化的教材知识转化为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以基础,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们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受到学习政治知识的乐趣。学生通过练习实际生活,可以对初中政治产生兴趣,进而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主动的对生活中的社会事件进行深入的探索,提高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

案例分析: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的教学知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力》,明确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认识和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不断进行问答交流,或者模仿法庭进行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模拟判案过程,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对消费者的九项权力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使学生提高探究学习的动力,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提升,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把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活跃。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把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提高政治学科教学的课堂密度和知识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课堂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在《珍惜学习机会》的教学过程中,经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其中,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上学路上》的一段片段,通过如此形象逼真的画面,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引入,提出相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来讨论,教师应该在旁边进行适当的讲解,教师和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让学生们知道当前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珍贵,让他们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将初中政治的课堂气氛进行活跃,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政治学科建立高效课堂,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大面积和大容量的去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最主要的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的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主观的自主性学习,转变初中政治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着手采取具体的措施,构建初中政治教学的高校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尹继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赤子(上中旬),2015,21.

[2]骆彩玲.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3,

14.

[3]王志鑫.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

[4]谢秀珠.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机制——“导学案”教学实施的点滴体会[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5]吴志钦.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

3.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三

课题研讨会简报

2012年2月21日,夏茂林、蔡方平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初高中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等,在区教培中心,参加了生物学科《推进多元学习,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12·5”课题研究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活动。活动由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生物教研员陈良老师主持。

首先,陈老师对两个工作室的情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对此次研讨活动的目和任务做了详细的阐述,对研究工作也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陈老师从区总课题入手,与大家一起分析了生物学科如何学科化,生物学科的具体研究目标和任务,如何积极推进多元学习,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等问题。其中,陈老师特别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课题学科化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体系建立起来,才能有效实施研究。

陈老师提出了本次课题学科化研究,要以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为研究主体,应尽快落实相应研究任务,两个工作室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引导工作室成员积极主动投入到研究中去的要求和希望。同时,陈老师对课题学科化研究应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展望。他说,希望通过三年的课题学科化研究,能够取得优良的研究成果。第一,通过研究能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第二,通过研究能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三,通过研究能在师与生、教与学、主导与主体三者关系的认识与实践上有所突破。第四,通过研究能使生物学科的先进课程理念得到全面充分的落实,真正建立起高效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

之后,陈老师还组织大家对什么是高效课堂?课堂由哪些要素构成?如何优化各种课堂因素?如何才能使各课堂要素高效?各课堂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整合优化各种课堂因素?什么是多元学习?什么是生物学科的多元学习?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多元学习?什么是多元教学?多元学习与多元教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多元学习与高效课堂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

接着,夏茂林、蔡方平名师工作室的代表,分别对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规划进行了介绍。中心组成员代表陈红老师对课题研究的方向、任务以及具体操作也进行了交流,并希望能从“十一五”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最后,陈良老师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汇总、评价和指导,并对与会教师提出了课题研 1

究的具体要求或任务。

一、每一位与会成员都要认真选择研究内容或问题,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务实开展研究,注意积累研究资料,善于建立课题研究建档,及时梳理和总结,在本学期以前,形成初步的文字资料。

二、在下学期继续研究,要本内,提炼形成一篇具有一定实践效果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三、希望两个工作室与中心组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最终实现生物学科课题研究成果和价值的最大化。

经开区高级实验中学范富强(供稿)

4.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议以及有效措施 篇四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学常规是成就优秀教学质量的“规”和“矩”,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们突出了课堂教学常规的管理。

1、加强备课管理,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有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前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关系课堂效率高低和教学的成功与否。为了确保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们学校一直要求教师每周组织教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成立各学科备课组,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实地参与并督查。每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以课堂教学反思和课堂教学设计研讨为主,教学反思以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每次集体备课都指定中心发言人,指定的中心发言人主要以学科骨干为主。集体备课时由中心发言人认真梳理和总结下一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逐一细化,内容要求尽可能全面,要紧扣教材并根据学生实际有所拓展。各备课组全体教师对中心发言人的设计展开讨论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一节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针对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监控与指导方面,我校也做了一此尝试,如我校开展“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方式”调研活动,要求听课的教师分别记录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然后组织研讨,从而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答问的有效性。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实施课堂教学监测,全方位地对常态课堂教学进行动态监控。对随意调课、放羊式上课、无人上课等教学违规事件实行处罚。期末我们还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评价活动,让学生对其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校将每位教师来之于学生的评价进行总结归纳后与教师交流,同时通过学校家庭联系卡广泛征求家长们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情况记入教师教学工作档案。实施严格的课堂教学监控措施,使我校课堂教学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二、重视以研促教 让教研成为提升课堂效率的强力引擎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能力。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不断反思自我的教学过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修正完善自我的教学思路和行为,因而,我们注重开展了三个活动。

1、积极开展典型案例研讨活动

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重点开展了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学校先后花了数万元资金购置了教学音像资料,开通了班班通教室,学校充分引导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集中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借助名优教师课堂教学视频录像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个教学水平。在活动时让教师一边观看,一边根据需要随时回放片段,定格了解细节,反复解读,反复研讨,引领教师在反复研讨优秀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行为与理念,发挥集体研讨的优势,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水平。案例研讨作为我校一种常规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为了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展开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提高课堂实效,重点抓了校内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的组织落实,学校成立了听课评课活动领导小组,要求所有教师都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组织开展。活动中每位教师既是示教者,也是听课评课者,既被人品评,也品评他人。活动形式多样:有同一内容多人分别施教,再进行比较评课,长短优劣,相得益彰;有同一人连续示教的不同的教学内容,评其处理教材等系列能力,总结其中优劣,让上课者和听课人均从中受益。同时学校还组建听课专家小组,并针对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研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充分展示了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又推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同时也为后期教师集体备课提供依据,提高了集体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3、大力开展校际经验交流活动

我们立足本土开展教学研讨,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整体合力,优化课堂教学。从校本实际出发展开教学研讨,要求克服教研中的“拿来主义”,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到外面好的教学经验,我们只是拿来就用,脱离了实际,也会变得毫无用处。一是教学教研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每位老师均要发言,说道自身长处;二是“教学能手”教学经验交流会,推介其教学的经验。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强化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形成了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良好格局。

三、实施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 谋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通过评价使教师不断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们主要以两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一是教师自我评价,其方法是:教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弱点,在一定时间内,选择方案中的某些评价指标,在教学活动中用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教学,以发现问题寻求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二是同行(同教研组)评价:方法是同科教师随堂听课,在听课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价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教学的看法,并与评价对象交流。同行评价的目的是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正是借助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来优化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优化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5.构建初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五

一、“培植”兴趣,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点燃学生思维之花的火石,是促使学生思维飞翔的翅膀。实践证明,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堂,首先是学趣盎然、学情高涨、互动充分的课堂。我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视课前准备,注重应用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植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真正的主人”。

1.创设情境,巧妙“布阵”。

在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巩固新生的政权》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播放《抗美援朝》的精彩视频:美军登陆朝鲜;美国飞机频繁入侵中国领空狂轰滥炸;美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审时度势决定出兵;彭德怀临危受命,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头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上甘岭的激战……一幕幕布生动、鲜活的历史镜头,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设计提问:(1)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生的政权巩固了没有?共产党面临着哪些敌人?(2)为了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情景创设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教学预设。经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很快理解了新中国诞生后内忧外患的复杂历史背景,以及共产党为了巩固了人民的政权从经济、政治、军事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

2.情景体验,想象感悟。

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表演历史小品,进行情景体验,实践证明,情景体验能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求知欲和创造力得以激发,课堂变得活力四射。在学习八年级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时,为了学好下一节“《南京条约》的签订”,我让学生表演中英谈判的小品,一开始学生不知所措,我启发学生想象英军陈兵海上,英国人蛮横霸道,目空一切,中国人则垂头丧气,悲观失望的悲惨现实,然后要求学生针对英方的无理,中方的悲愤与无奈对当时的人物形象,进行加工。通过对教材的再阅读再认识,学生纷纷要求上台表演。小品体验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想象洞开。“英方代表”提出了许多的无理要求,而这些要求和《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大同小异,通过小品体验学生顿时体会到这个条约的不平等性以及对近代中国的影响,顺利地实现了预设目标。同时,学生在小品体验中理解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感悟出“落后就要挨打”的这个硬道理,从而激发出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感。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时,针对教材内容生涩抽象的特点,我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先播放了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后美国大萧条惨状的视频,然后因势利导,提出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资本家宁可把大量粮食和牛奶倒进海里也不送给那些贫民?(2)假如你是当时美国总统,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挽救美国?(3)罗斯福的“新政”会不会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这个资本主义肌体上的“顽症”?磨刀不误砍柴工,趁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之际,我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进行自主学习:第一组,搜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的信息;第二组,搜集罗斯福个人经历和当选美国总统的信息;第三组,搜集“新政”的主要内容的信息;第四组,搜集“新政”的作用和影响的信息。然后依次由“小教师”(小组中心发言人)上讲台进行交流,最后由我和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经过分组学习,学生对1929-1933年的世界大经济危机和罗斯富“新政”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教师“放权”于学生,使得本来枯燥难懂的知识,学生学得轻松自然,省时高效。因此,教师只有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驱动他们内心深处热爱生活、探究知识的原动力,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进而去完善自我,才能实现“高效低负”教学。

二、精讲精练,构建学生坚实的“知识大厦”。

一堂高效的历史课堂最终以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为衡量标准。教师只有将教材了然心中,讲解深入浅出,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快捷。在课堂上我精讲精练,注重历史知识的强化落实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史时,针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两条主线: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主线,我采取了“讲故事”和“放电影”的方式。对两条主线上的重要的知识点,例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采取“提葡萄”法,即教师提问抽查知识点,学生落实课节知识点;或采用“串葡萄”法,即教师梳理线索,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规律,学生对比记忆,强化训练,过关落实,帮助学生构建起中国近代史坚实的知识体系,同时照顾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学生。

三、张弛有道,展现历史学科特色与魅力。

高效绝非“满堂灌”,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教师如果只是一味追求讲解历史知识,历史课就会失去特有的光彩,学生就会兴趣全无。“红花还需绿叶衬”,我注重在网络上搜集历史视频、人物、故事在课堂中运用,展现出历史学科独特的魅力。

1.借助历史视频,再现历史情景。

在学习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我播放了隋朝大运河和“贞观之治”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仿佛身处风云激荡、气势恢宏的盛唐时代,一睹唐太宗大胆变革,虚心纳谏,“励精政道”的千古一帝的风采,很快理解了隋朝灭亡和贞观新政出现的必然趋势。这样,通过播放视频解决了教师讲不清楚或讲解后效果不好的问题,使历史教学面目一新。

2.提炼历史素材,启迪历史智慧。

在历史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做一个智者。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古代日本为什么能摆脱困境走向维新?(2)拜占庭帝国为什么会在千年之后由强盛走向灭亡?(3)通过学习会得出什么结论?对你有何启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分析出原因:善于学习,大胆变革有益,而封闭保守、不思创新有害,进而归纳出相应的历史规律。当学生获得一定历史的“密码”时,探究的自信倍增,就能在学习中以史为鉴,虚心好学。

3.精选历史故事,塑造学生人格。

我经常挖掘一些典型的历史人物及其人生经历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下第6课《邪恶的轴心》时,我发现学生对希特勒很感兴趣,于是就讲了希特勒的故事:小时候,希特勒的爸爸让他当公务员,他不干。他认为当公务员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时间不能由他支配,会受约束。希特勒想当一个画家,他认为当画家背个画夹可以到处画画赚钱,时间可由自己支配。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有些天资,但缺乏自制力,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不用功。我指出:正是这种性格影响了希特勒的一生,使他发动了二战变成一个战争狂人,给人类带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最终为历史所淘汰。我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严于律己,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这样寓教于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则一箭“多”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堂高效的历史课是师生、生生充分互动的过程,是内外因的有机结合。其中,激活学生的兴趣是前提,学生轻松快捷地获得知识和能力是核心,教师的教学艺术与魅力是关键。

无疑,实现历史教学的“高效低负”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历史教师只有“苦练内功,独辟蹊径”,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6.六化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篇六

关键词: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51-01

在当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低效”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难点问题。课堂教学效果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枯燥,死气沉沉,学生在能力方面更得不到发展。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构建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笔者认为,以“六化”来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一、师生关系要融洽化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目标设置要合理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难以实现。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目标,关注弱势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只有人人都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才是高效的课。

三、课堂教学要情景化

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在情景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又不能再现,更不能重演,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让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师要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想出多种办法拉进逝去的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要问题化

古人就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问题化,即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要在知识的关键点、能力的增长点和德育的渗透点设计一些有价值的、综合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不可过度设问、泛泛而问或无疑而问,因为过犹不及、无效提问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开放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答案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五、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高效课堂应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等。

六、课堂小结要条理化

高效历史课堂中的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归纳总结,在课堂小结中一定要使知识结构条理化,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当然,这里的归纳可以是传统的教师总结,如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表格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作“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7.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七

一、教学准备与设计

第1条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了解初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第2条明确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方面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这五方面在三 ~ 五级的分级标准要求,分期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第3条加强文本解读。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知识体系和整体结构,领会编写意图。细读单元(模块)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在全册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研读课时教材内容,制定具体、清晰、可实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文化)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第4条通过课堂观察、谈话、作业、检测等途径,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确定每堂课教学起点。

第5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两人及以上的备课组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主讲人讲课、集体讨论修改、个人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等步骤开展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第6条坚持用英语授课。确保使用规范、易懂的教学用语。模仿课文录音,确保呈现准确的语音语调。

第7条布置学生的练习自己要先做一遍,把握难度,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解决预案。及时做好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8条根据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情景设计要坚持“新旧结合、以旧出新”的原则,努力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要体现情景的真实性、趣味性和直接性。

第9条根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体现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第10条立足文本。既确保教学内容的落实,又要有一定的拓展,使拓展活动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

第11条要为学生的讨论、交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最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特别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第12条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围绕一堂课的核心语言和能力目标,运用听、说、读、写等多种语言实践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合作,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

第13条适时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第14条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交流,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完整回答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恰当的纠正,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15条体现不同课型的差异。听说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课侧重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复习课要注意语言知识巩固与语言技能培养的结合。

第16条合理运用教学辅助手段。遵循简便、有序、有效的原则,真正发挥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的作用。

第17条板书应体现教学重难点。确保板书正确、规范,力求整洁、美观。

三、作业与评价

第18条作业布置应目的明确。既关注语言知识的巩固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19条精心选编作业。针对学情分层布置作业,确保每天都有必做和选做作业。作业难度和量适中,减少机械性抄写,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作业形式应多样,做到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相结合,巩固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相结合。同时加大对预习作业和口头作业的检查指导。

第20条及时批改。记录、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做好个别辅导和查漏补缺工作。

第21条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利用对话、问答、练习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评价。要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描述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22条期末或学年考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口试考查学生口头运用英语的能力,听力考试着重检测学生获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笔试考查在语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读、写技能。建议口语测试占试卷比例不少于10%,听力测试占试卷比例不少于20%。试卷难度控制在0.75-0.85左右。

第23条评价主体应多元化。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等。

四、教学资源

第24条营造校园英语环境。努力为学生提供多种原汁原味的视听读材料,用足用好图书馆、语言实验室、校园网络、宣传窗、黑板报等教学设施,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

第25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通过朗诵、唱歌、演讲、表演、制作英语小报等活动,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展示、交流和体验成功的平台。

8.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八

--以醴陵市贺架家桥中学为例

调查目的:通过对贺家桥中学师生对历史学科认知的调查,了解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

调查时间:2014年2月27日到2014年5月1日

调查对象:贺家桥中学初中三个年级9个班的学生以及在校的部分教师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等等。

长期以来,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教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也存在偏见,将其归于“副科”,不予以重视。而历史学科的真正意义,确是博大精深的,随着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的提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和现代公民意识方面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新一轮的课程课改,以前所未有广度和深度在全国范围为内迅速展开,使我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历史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中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农村地区,课程改革却没有完全深入,仍旧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其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一、师生对历史学科的基本认识。

主要以贺家桥中学为例,贺家桥中学是醴陵市的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不管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学生整体素质等各方面都具有代表性。以下是对其三个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

1、问卷发放和收集情况。

初一

初二

初三

总计

发放问卷数

120

120

350

有效问卷数

5100

115

3202、问卷反映的部分基本情况。

你喜欢历史学科吗

初一

初二

初三

喜欢

40%

35%

36%

不喜欢

19%

47%

30%

一般

41%

18%

34%

你所接受的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初一

初二

初三

讲述式

50%

70%

20%

划重点、背诵式

50%

30%

80%

师生互动型

历史课重要吗?

初一

初二

初三

重要

15%

20%

77%

对历史是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初一

初二

初三

22%

10%

12%

78%

90%

88%

学生认为学好历史学科最有效的方法有如下:

(1)多听历史故事

(2)多看历史剧

(3)考前老师挑出重点,多背诵

(4)考前做好和记好练习册

(5)认真听课

总之、通过问卷分析以及实地与老师和学生交流,发现历史学科在农村中学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误解,在很多老师、学生看来“历史课不用认真上,也不用认真学,应付考试关键在于背诵”,真正喜欢历史学科,认真学习历史学科的学生是非常的少,认真上好历史课的老师也不多。具体来说,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觉得比较难回答,答案大多集中在“讲故事的学科”,“研究过去的一门学科”……在我所交流的学生当中,他们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只是认识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两个方面。也许和他们现在所学的知识相关,关于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对于我们个人价值情感的熏陶、提升我们到的修养境界这些方面他们很少认识到。现任历史学科的部分教师对于这门学科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在交流中,关于怎样上好历史课,他们大多认为“历史学科是一门以老师精彩讲述为主的学科”。我们不难发现老师们,在很大程度也没有发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历史学科也可以从个方面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对于历史这门课程还没形成全面的系统的认识、由于认识不够全面,所以就直接导致了老师和学生对历史的误解,如问卷中反映的不喜欢历史学科;部分认为历史学科应该以讲述式为主、以背诵记忆力取胜;同时认为学好历史学科在于多听历史故事、多看历史剧、考前老师挑出重点,多背诵等等。

2、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他是一门记忆性较强的学科。首先、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学的好与坏,对他影响不大,因为他们认为其不能体现一个人智力,就算学的很好也只是说明他的记忆力很好,不会像数、理、化一样因学得好而誉为“天才”值得骄傲与炫耀,历史学科学的好,在现实当中也很少会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特别表扬;其次,在部分学生和老师看来,学好历史学科关键是为了升学,提高成绩关键在于初三这一年,只要后面这一年多花时间多记、多背,之前学的好与差都没什么关系,因此我们在问卷中也发现,初三学生对历史学科认知也与初一初二有所不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想法,绝大多数同学尤其是初

一、初二在历史课上经常不听讲,做其他科目的习题或者作业,态度上极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也很低,更谈不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了。

二、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历史学科教学。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以及实地访问,以烟洲镇中学为例,笔者认为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1、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

部分农村地区,由于缺乏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新课程改革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以常宁市烟洲镇中学为例,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烟洲镇中学在2011年也展开了“五环渐进式”试点教学,但是为期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由于导学案设计的巨额印刷费、教师工作量的几急剧加大、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必须具备较好的基本素质等都对其开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再加上,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升学的压力,学校被迫中止实施。由于这些客观的因素使部分农村地区新课改只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因而对于历史学科,根本没有唤醒大家对其的重视,历史学科的社会作用,育人功能,也未被发觉,部分学校历史课,也仍旧为传统的教学模式。

[L]

2、应试教育的“毒瘤”。[/L]

[L]“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应试教育下升学率视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它压倒一切,代替一切。随之而来的是种种错误做法:擅自削减或占用历史课时,使历史教学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等做法都曾经风靡一时,虽然现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改革,各个地区的教学思维观念都在转变,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应试教育的“毒瘤”不管在学校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学生的的意识里还是仍有地位,例如学校不重视历史学科,把历史学科当“副科”,关于历史学科的教学用具缺乏如学校没有历史教学参考书、历史挂图等;历史课教师因为所教学科不受重视,也不认真对待;学生,由于历史课本身的特点--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也从不把历史学科学的好当做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上述做法都使历史学科教学无法正常有序的进行。[/L]

[L]

3、师资力量的缺乏。[/L]

[L]长期以来,由于各项待遇的差异,高校历史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城镇学校,农村初中的专职教师却寥寥无几,造成了农村初中历史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农村兼职历史教师约占整个历史教师队伍的80 % 以上,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于主科,无力他顾,对历史课往往采取敷衍搪塞,完成任务的态度。再加上兼职教师大多年年变动,使他们无心去熟悉教材,钻研教法和自学深造,所以很难上出优秀的高质量的历史,长期使用的讲述式法,和重点知识背诵法,“一讲到底” 以读代讲,这种把教学看成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流于形式的应付,大大削弱历史知识的教育作用。这种令人索然无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锐减,也就导致学生们长期以来误解历史,认为历史考试就是死记硬背、历史课就是讲故事,也根本不需要预习、复习。[/L]

三、建议与对策

通过分析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为了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近一步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农村历史教学能否积极有效的开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尤为重要。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热爱历史教学。

无论社会上如何看轻历史,无论人们觉得历史课多么无关紧要,无论评价机制多么不利于自己,我们历史教师一定要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兢兢业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好历史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不但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打下人素养方面的基础。

(2)改进教学方法,遵重学生主体地位。

A、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化,教师要尽可能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落后模式。历史课不应只用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而应依照学生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多方法。如“讲读议练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等。改变“课课一个样,常常一个腔”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历史。

B、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每册都有两三节活动课,组织学生做好活动准备,并且搞好活动评议,这样既可以调到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组织七年级下册的学生编辑《历史手抄报》,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历史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榜样示范和人格感化作用

“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老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且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能与时具进,把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注重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精神饱满,情绪振奋的状态下教学。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年轻人的心灵来讲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历史教育功能和目标实现的主要实践者,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感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身的人格感化学生。

2、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推动农村历史教育发展。

重视历史教育,强化政府行为,为历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2003年,胡锦涛同志又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社会的进步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此,各级政府要把对历史教育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上升到治国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1)加大对历史教育的资金投入的力度保障历史教育经费。

资金不足是影响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生活苦难,财政捉襟见肘,学校根本无法筹集到足够的教育基金,要办好平困地区教育,就不必须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第一保证教师基本工资,及各种补贴,缩小地区间差异,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老师深入农村。

(2)、积极组织历史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例如常宁市每个学期都开展了“送课下乡活动”,请优秀教师送优质课到农村课,将优秀的教学方法,传送到农村,给农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主要针对于语、数、外、化学、物理等,历史学科基本被忽视。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予以重视,不能将历史学科至于一个黑暗的角落,要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应该多组织历史学科的教育活动。将更多的历史教育资源引入到农村,积极组织历史教育资源下乡活动,从而唤醒农村对历史教育的重视。

3、转变学校历史教学观念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机构,要时刻铭记我们新时期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新时期我们是素质教育,我们不能一切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学科的社会价值,对于历史学科,我们要予以重视,充分发挥他的社会功效,不能停留在死记硬背层面上。作为学校要注重优秀历史教师的培养,多开展形式多样历史教育、教研活动。例如、请外校历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使本校老师能够开拓视野,取众人之所长,补己之不足。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辟历史课第二课堂,用故事会、历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育中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丰富他们的心理活动,把他们培养成为开拓型的建设人才。

[L] [/L]

四、小结

新课程改革既给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让农村历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暴露,又给农村历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唤醒了他的危机意识,同时也为农村历史教学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指明了方向。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广大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时机,转变观念,不失时机的为农村历史教育工作作出贡献,如果我们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相信我们的农村历史教育必将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附录、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初()()班 性别:男()女()(请在括号里打勾)

为了了解大家学习历史的基本情况,更好的指导大家学习历史。我们特意的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本问卷不涉及对学生个人、具体学校的评价,只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以期为同学们学习历史提供帮助。

以下问卷内容,希望您能认真填写。卷问的设计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请在相应的序号上画“√”)以及相应位置简答。

我们尊重和保护你的回答,并对你积极而真诚的配合致以衷心的感谢!

杨芳

2014年3月5日

一、选择题

1、你认为历史课重要吗?

□重要 □不重要

2、你是否喜欢学习历史课程

□很喜欢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3、你喜欢学习历史课程是因为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与世界 □自己本身就对历史感兴趣 □为了鉴往知今,认识现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为了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为了应付考试 □老师讲的非常精彩。

4、不喜欢学习历史课是因为

□历史本身就枯燥无味 □表示不喜欢历史教师讲的课

□学生认为历史课程要记忆的东西太多 □其他

5、当你看到听到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或影片时,你会去寻找资料,追踪分析或与他人进行讨论吗?

□是 □说不准 □不

6、你喜欢通过下列哪一种途径了解你感兴趣的事?

□主要从教师处获得 □主要由自己查资料获得 □其他

7、你所在班级的历史课的教学方法。

□ 以老师讲为主 □ 划重点、背诵的方式。

□ 老师引导、学生成立小组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的师生互动型

8、你希望历史课的教学内容是

□补充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 □重点传授学习方法 □划出重点,便于考试

9、你对你的历史学习状况满意么?

□很满意 □ 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10、历史成绩不好的原因是

□对该课程不感兴趣 □没有认真学 □ 认真学了,学不会

11、你学习历史是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呢 ?

□ 是 □ 否

12、在历史学习中,你以什么方式记忆最有效?

□理清线索 □ 死记硬背 □ 理解记忆 □ 反复看书□ 其他方式

13、认为学习历史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必需的 □有作用,但不是必需的 □无关重要 □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二 简答

9.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九

一、对初中历史传统教学的思考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在上课时一个人从头讲到尾,教师讲得津津有味,但是学生却听得一头雾水,难以理解虽然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会利用教材上的图片来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但是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和质量较低

二、运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的作用

如果教师将历史图片运用到历史课堂中去,再对这些图片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就能够对相关历史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学生愿意学,成绩自然就会有所提升在使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然后对他们的提问进行分析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展开与历史图片有关的讨论活动,给学生指定一个讨论的范围,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除了可以利用历史图片来进行历史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这样就能够让历史更加立体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三、利用历史图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一,利用历史图片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我们知道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的难点,而这些难点同时也是重点,但如果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那么就完不成教学任务例如,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教材中的《隋的统一与大运河》这一节,关于隋朝的运河分布和规模大小的问题,是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隋朝的大运河地图展示给学生观看,并且让学生分组对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和中心点,以及大运河连通的水系和分为几个部分等方面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回答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隋朝大运河的具体情况

第二,利用历史图片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历史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利用历史教材上的部分插图和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图片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内容的学习理解比如,七年级上学期的历史教材中的《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节,对于甲骨文和青铜器,很多学生都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有关知识

第三,利用历史图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存在我们几乎都是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历史,虽然文字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还是不能够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实性比如,对于八年级上学期的历史教材中的《鸦片战争的烽烟》这一节,鸦片战争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由于那是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学生很难明白鸦片战争的具体情况,那么教师就可以展示历史图片或播放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鸦片战争的存在,并且记住这一国耻虽然教材中有与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够让这一历史真实地展现出来,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其他历史图片或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四、结语

10.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十

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信息技术手段通常是利用“课件”来体现的, 于是“课件”就成为优化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 应用“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辅助”教学, 历史课程是主体, 是目的;“课件”是手段, 是载体, 是“桥”和“船”, 彼此之间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所以, 在整合过程中的一切行为, 都应围绕课程目标和改善学习这个中心, 整合的灵魂就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就得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 为学生设置情景, 设置问题, 让学生发现和掌握规律, 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每一节普通的历史新授课而言, 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良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就能使历史的课堂教学日臻完美, 效率日益提高。

一、信息技术在导课中的应用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在导入新课环节时, 可选择使用信息技术, 创设历史氛围, 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的心理,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尽快融入教学情境中去。

就历史学科而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意义尤为重大, 历史有“过去性”的特点, 学生不能直接接触历史。而历史学习又必须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 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 实现历史事件的再现。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经验替代。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 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在课堂教学中, 运用信息媒体技术, 通过大量的地图、图片、表格以及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 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 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 再现历史场面, 让学生身临其境, 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 通过内心体验, 引起情感共鸣, 自觉地接受熏陶。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这课时, 我截取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录像和主题曲, 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后心潮起伏, 他们的学习激情已经被唤醒, 他们或议论纷纷或眉飞色舞地跟着唱, 自觉融入了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之中。再如对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的导入, 我以音乐电视片《松花江上》作为开场, 这一曲当年曾在中国的大江南北, 长城内外广为传唱的歌曲, 凄凉而悲怆, 唱出了东北人民对美丽富饶的家乡的热爱, 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人民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的悲惨。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消除了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 为本课内容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也就顺利过渡到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板块:“九一八事变”。

二、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唤醒学生主动体验、探究的欲望, 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历史的知识, 在探究中发展历史知识的目的。

历史学科还有“具体性”的特点, 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史实, 如人物、事件、标志、意义等, 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和历史概念。信息技术的直观表现手段和表现艺术, 使学生能看得深广透彻, 听得清楚明了, 借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进行学习。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因此, 教师的职责应当是引导和唤醒, 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积极学习的心理。

在学习8年级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课时, 我利用电影《火烧圆明园》的一组镜头:从辉煌壮观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结晶在大火中化为残垣断壁……这是怎么了?又是为什么?于是, 在短短的时间里, 生动的历史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圆明园, 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 这使学生感到喜。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清之精华在圆明园”, 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 这使学生感到悲。然而圆明园被谁毁?是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教学设计, 就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 优化了学生的自主体验。

三、信息技术简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用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 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使学生易学、乐学。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 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 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 学生感到陌生, 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理解历史知识生成的过程, 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形成长久记忆的, 而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无声为有声,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 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的想象能力。

例如, 在学习“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一内容时, 对于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及路线, 学生较难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 我在课堂上使用动态的图进行演示, 这一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又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一课时, 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难以理解。在教学中, 我同样利用几幅动态地图, 通过流动的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 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录像片的有关资料, 学生在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图像刺激下, 清楚地了解到战争进程, 理解了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 也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四、信息技术在问题设计中的应用

古人言:善教者, 必善问。对同一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对同一问题实行不同的教学安排, 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设问时机、问题呈现形式、问题变式尺度等方面精心设计, 可以减少课堂的隐形浪费。一堂课的效率高低, 往往取决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互动的源头是课堂提问, 问题的有效性决定了历史课堂效率的高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学生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问题设计的情境化, 是优化问题设计, 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有效的问题, 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问题的情境化, 符合了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好奇心强, 想象力丰富。教师通过努力创设问题情境, 来利用和强化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特征, 就可以达到开发学生能力, 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我在公开课《难忘九一八》一课中, 以问题探究法贯穿课堂, 利用视频和图片资料, 依据教学目标, 创设一个个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九一八事变”这一主题中, 我将学习目标化解为3个小问题:即“九一八事变”的制造者是谁?地点在哪里?造成怎样的后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这段视频资料, 这样就使信息技术不再是点缀, 而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的环节了。同样, 在“西安事变”这一主题中, 我也是先设问, 然后让学生带几个小问题去看相关的一段视频, 之后, 学生很快就回答出了西安事变的时间、发动者、发动的目的。然后, 在这样的历史氛围中, 及时地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蒋介石被扣押了, 该如何处置他呢?大家畅所欲言, 讨论热烈。教师简单归纳后, 通过西安事变相关图片资料的展现, 再向学生提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给你什么启示?你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品格?这样的步步设问, 逐层深入, 既落实了基本知识点, 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1.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十一

魏光凤

课堂是基础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当前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从学生的角度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能够即时显现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是短效,后者是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其一是显型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的教,使学生的学大倒胃口,从而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其二是隐型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学(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发展,阻碍学生学的所谓教是糟糕透顶的误人子弟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对学习历史有兴趣,喜欢历史学科,会主动学习历史,教师的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这一新的要求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抛弃以往呆板的填鸭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采取措施,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方法为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的关键是好学,因此,历史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只有当学生有了兴趣才能培养其历史能力,促进历史的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发展。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结合教学实践, 我认为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记住时间、人物和事件经过就可以,必须学会发现现象的本质、由现象而学会归纳历史规律,这才是真正会学历史。人们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才能引发其智慧火花,这个目的实现的最佳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能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形成学生独特见解和观点的方法,如提出“是不是华盛顿拯救了美国?”“你如果是谭嗣同会不会逃走?”等论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的同时,一定要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式和方法、技巧。

其次以广博学识,旁征博引激发兴趣。要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必须使学生佩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精通业务、博览群书。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以知发趣,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我常常采用“轻松一刻”、“课堂小辩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在讲课中适当插进一些与历史有关的传说、笑话故事,有时就针对某些历史问题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课堂小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他们用更全面的眼光来分析历史问题,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

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引导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三、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问题的设计,首先足以让学生真正开启思维而进行一番苦苦思索的;其次又应当是使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思维成果,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品尝到问题解决的喜悦。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促使他们自觉投入到对有关历史问题的探究中去。这样的问题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才能作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习“伏尔泰启蒙思想的意义和影响”时,课本中这样描述:“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此时我就引导学生思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些?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互相探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大的活跃状态。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贴近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扼杀历史的活力的隔离现象,就是把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各种方式和事务分离出来。他特别强调: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很明显,他强调的是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有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时事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将经过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古今结合,拓展了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了解了新闻时事,进而帮助学生了解和关心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

五、用心交流,把爱献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

爱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的头脑装进另一个人的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之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一建立,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学习打下了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然后得以肯定。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不妨说一句鼓励的话,它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用鼓励学生的方法使之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如找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谈话时,我常说这样两句话:“过去不代表未来!其实你很聪明,并不比别人笨,只是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这句话就像给他们注入一支兴奋剂,会使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因此,不少后进生进步很快。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我常说:你是老师教过的最出色、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老师以你为荣,希望你在历史学科上能有更出色的表现。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充满学习的热情。

12.初中历史学科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建议 篇十二

1. 全校要进行集体早读或朗读,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如每日三餐前后分别朗读10分钟,每节英语课课前朗读5分钟,坚持一个学期就可以提升全校英语学习氛围和成绩。(初一、初二学生可以朗读教材和英文报刊;初三学生可以朗读教材、英文报刊、各地中考试题)比较好的英语报刊有:初中学生英语辅导报、二十一世纪英语报、中国日报英文版等。

2.“背诵” 是学好英语的唯一出路,学英语实际上就是背诵英语,但背诵内容一定要短小精悍,每天坚持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和短小的文章。背诵英语不仅使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也是提升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3. 英语教学的最小单位应该是“短文”,而不是单词或句子,在短文中教单词、句子和语法,比较长的文章要分解成小的短文来教。

4. 对于单词知识、语法知识的讲解要等学生把英语读熟、背熟后再进行讲解和运用训练,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解决两极分化、消灭差生的唯一方法。

5. 务必做好小学英语――初一英语的有效衔接教学。(用1个月―2个月的时间解决)

(1)强化字母、音标教学,培养拼读能力,杜绝差生掉队;

(2)选用小学教材,复习巩固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单词(600―700个)、句型、语法和话题;

(3)做好学法指导,注重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6. 采用电教设备,利用课外时间开设英语视听教学课,使学生亲身感受西方文化,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7. 重视课前5分钟“Free talk”“Duty report”教学设计,师生用英语自由畅谈。

英语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紧密相联,为了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英语、说英语的氛围中,课前5分钟闲谈是必要的,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把一节英语课的课前5分钟拿出来给学生“闲谈”,让他们用英语互相问问好,聊聊吃了什么,穿了什么,买了哪些东西,进行了哪些运动,但是,要求尽可能多用些学过的单词或句型,目的是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看上去似乎浪费了5分钟上课的时间,但实际上通过闲聊,不但活跃了思维,培养了说英语的习惯,而且还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欲望。另外,以轮流制坚持每天的 Duty report。从易到难,最初只向全班汇报星期、日期、天气、出勤,随着进度,学生自觉加[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入了 Introduce Myself 句式、My family、Our school、My friend 的一些情况,学以致用,说得真实。接着,逐渐地能在 Duty report 中讲述英语故事,有当天发生 的`事,有耳闻目睹的往事,也有阅读过的书籍。然后就故事提出 2-3 个小问题,供其他同学回答。这时使学生“毫不设防”地进入了“角色”,无意识的在听说训练中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在此之后开始新课,首先就创设了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学生身上的原始动力,有利于学生“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增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8.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利用课外时间开设“English corner”。

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设“English corner”,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的交际环境下,畅所欲言。内容以围绕单元话题为主,进行漫谈式的学习,说你想说的,包括日常生活、理想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等等。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有意识的去探讨或解答学生的疑问;这样学生在交流、探讨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提升了自我判断能力、自我赏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物和场景来学习英语,并通过自编自演的英语小品,创意制作英语小报和贺卡,写英语书评甚至设计英文个人主页等活动,这样学生已从在活动中单纯学习英语知识转化为在活动中用语言进行交际,用英语进行创造。

从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9.课堂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

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任务使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交际,因此,课堂教学除了重视口语教学外,阅读与写作教学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它们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体现在英语词语、句子、背景、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读与写的任务是相互依赖的。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先读,感受,进而挖掘出写作

思路,然后再写。 具体做法如下:

(1) 通过阅读、对话和文章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充实写作素材,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原有知识,感知文章内容。

(2) 通过阅读、对话和文章调动学生作为读者和作者的经验,提炼写作框架,列出常见文章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段与段的衔接方法,段内句子层次的推进方法等。

(3) 通过提问对所读材料进行分析,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布局,以此整体把握文章,对文章的宏观和微观语言现象有比较透彻的认识。

(4) 整合全部知识,确定主题,开始写作。学生整理前三点内容,开始写作。这样完成由感知到思考到动手实践这一全过程,尝试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并将阅读材料当作写作范例来对待,规范语法结构。

10.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考试评价、增加口语测试评价

(1)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体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

(2)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3)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表现出主体性并有发展的趋势和效果;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运用了合理的评价手段;

(5)英语教师的教师的基本功及其对学生的影响;

11、加强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建设

教育理念(教育的目标);教学技能(备课、导入、提问、授课、布置作业、评价、落实教学目标、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学等技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听力水平、写作技能、阅读技能等);尤其大量阅读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摒弃传统的、错误的语法概念。

12、教师要吃透“英语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及内容”, 创造性地挖掘、使用新目标教材。

13、教师要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3.立足学科特点,构建高效课堂 篇十三

一、注意教学方法特征, 提升综合运用实效

1.运用典例教学方法, 提升实效。 在重新整合教学方法之前, 我们要能够把握好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 然后按照教学内容, 筛选相应的方法, 进行重组, 从而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比如在教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的内容时, 我以典例法为主, 以讲授法和讨论法为辅助手段。 这样, 不但能促使教师的指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还能促使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尽力展现,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又如在课堂导入伊始, 我先让一部分学生策划“买铁观音”的剧本, 并在课堂上表演:某一天, 郑某和卢某去外来到铁观音摊前。 店主马上笑脸相迎, 打了个招呼:“兄弟, 买铁观音吗? 这里的铁观音是上好喝的! 甘醇圆润! ”郑某弯下身子, 偷偷地对卢某小声地说:“货比三家, 才不会吃亏! ”他们起身要走。 见状, 摊主马上用手往他们一指, 大声喝道:“你们品了我的铁观音, 必须得买, 不买就是嫌茶不好, 坏了我的商业信誉。 ”两人因为年小, 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 随便买了半斤的“铁观音”走了。 回到宿舍之后, 他们越想越生闷气, 于是就把此事向消费者协会举报。 问: (1) 你觉得摊主所作所为正确吗?为什么? (2) 郑、卢两人的举报有什么效果?

2.巧妙进行互补, 扬长避短。 在进行组合教学方法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能够注意尽可能发扬长处, 回避短处, 只有如此, 才可能发挥独特优势, 还应结合实际情况, 选择其他教学方法弥补不足, 强化效果, 最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学习《法律护我成长》时, 我运用疑问式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 对典型性案例进行分析, 以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巧妙启发, 促使其进行积极自主探究、善于合作交流, 从而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并懂得要如何依据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二、把握教学内容目的, 巧妙重组教学方法

1.优化重组方法, 深入理解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内容, 我们应合理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 我们要以教学内容为前提, 优化重组授课方法, 使得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理解知识, 有所收获。 如在教学《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的内容时, 我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作为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理解, 使之学会知法守法, 并且能够用法护法。 由于这是比较抽象的, 尽管内容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圈, 但还是不能够较好地理解掌握。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假如说我们只是一个劲儿地讲授教材上的内容, 无疑只会显得枯燥无味, 从而加深终极目标实现的难度。 教学前, 我们必须备好课, 如收集与教材相关的法规、案例等;能够注重、联系实践活动, 精心指引学生进行社会问卷调查等。 在课堂教学中, 要能够对各种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如案例探究法、比较学习法等。 当然, 在运用过程中, 我们必须注意到案例的典型性、情境的合理性、问题的层次性等, 从而使得学生深入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2. 择取不同教学方法, 实现终极目标。 要实现教学目标, 必须学会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不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那么即使再怎样花拳绣腿, 仍会失去原有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以目标和任务为教学依据, 从而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组合, 教学更能“对症下药”、更具有方向性, 进而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方法的效能, 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如学习《法律护我成长》的内容时, 我对目标进行精心设计, 如下: (1) 基本认知能力———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所具有的特殊保护作用, 掌握司法保护意义、家庭对学生保护的具体含义等。 (2) 过程及方法———巧用设置问题及典例剖析, 指导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探究, 从而认知法律常识, 并学会通过法律进行自我保护。 (3) 情感教育和培养价值观———培养其法律意识, 使之感受到社会等关爱;善于与违法犯罪作坚决斗争, 怎样善于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则是教学难点。 关于这些预设的目标, 我们可综合性地、灵活地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情境法和探究合作教学法, 培养其自学能力, 强化其问题性学习意识, 提高学生探究、剖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立足实际学情, 整合优化教学方法

整合优化教学方法, 适应学情。 教学相长, 有机统一。 “教”是为了“不教”, 促进学生的“学”。 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们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阶段的身心特征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并进行优化、综合运用, 从而使得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 学有所获,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实效。 教学《成长不烦恼》一课时, 由于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在身心上有了明显变化, 也面临不少困惑与矛盾。因此, 在本课教学之前, 我收集和青少年心理和生理问题的相关资料, 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这些资料, 结合运用讨论法等促使学生理解、体验青春期的身心特征, 并关注直面困惑, 找出合理的有效的处理方法, 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情境中深化理解, 强化记忆。

14.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十四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低效”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构建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

一、师生关系融洽化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课堂效果反应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做积极地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学习中的难处,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学生的鼓励和批评才具有实际效果,否则产生负效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从而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目标设置合理化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切合实际,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置三维教学目标时,首先要研究课标,准确理解课标要求,根据课标要求再把握教材,分析挖掘教材,找准“课标”与“教材”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目标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显得冗长繁多,难以实现。最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分层目标,关注弱势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只有人人都获得进步和发展的课才是高效的课。

三、课堂教学情景化

高效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是“在情景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历史知识有过去性的特点,历史又不能再现,更不能重演,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多种教学情景,让历史课堂教学情景化。教师要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想出多种办法拉进逝去的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保持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问题化

古人就有“不悱不启、不愤不发”之说。高效课堂的教学内容必须问题化,即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要在知识的关键点、能力的增长点和德育的渗透点设计一些有价值的、综合拓展等方面的问题。当然也不可过度设问、泛泛而问或无疑而问,因为过犹不及、无效提问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设计问题要具有探究性、开放性、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使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答案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五、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效课堂应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提供多种辅助性教学材料,以利于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特别要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开展课堂分组讨论;举行辩论会;举办历史讲座、讲演会;对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和遗迹等。

六、课堂小结条理化

高效历史课堂中的课堂小结是对整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对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归纳总结,在课堂小结中一定要使知识结构条理化,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和简洁化,结尾归纳,条理分明,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当然,这里的归纳可以是传统的教师总结,如通过幻灯片或电脑设计条目清晰的表格都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也可以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引领下,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作“本课小结”,列出“本课小结”中各要点所包含的知识细目,并勾勒出全课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使历史学科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总之,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必须功夫下在课前,组织落实放在课中。备课必须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仔细推敲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做到高效严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此外,在目标的检测上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吴洪洋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J],安徽教育,2007,(01).

[2]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年05月.

[4]张广利,《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天津教育》2008年05期.

15.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十五

2017年5月,学校研究课题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 我和我的学科组同事, 按照学校课题组的统一要求, 开 展子课题“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的课题研究工作, 取得了成效。现将在 这一年的时间里, 我个人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与教训做如下的总结, 以便以后更好地开展课 题研究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努力改进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初中学科课堂教学模式, 探索初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提高学校的学科教育教学质量。(2)促进我个人在教师专业方面的发展,提升我的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3)让我的学生在我的学科课堂上想学习学科,会学习学科,激发学生内在对学科课的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学科能力,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科学素养。(4)减轻学生在学习学科过程中的学习负担,降低我们学科教师的工作强度,使学科课堂 教学得到良性发展, 通过与同事的合作研究, 用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特点的初中学科高效课堂 和有效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组研究的要求和《黄麓镇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基于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和近年来实施的翻转课堂的学习经验, 我和我的学科组成员统一采取的是 “学 案导学,五步三查”模式的研究方法,以达成“以学定教” ,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效率,促进 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及成功的经验 1.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本教学模式主要以“导学案”为载体,充分发挥“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课前学 生合作自主预习, 教师批阅学生预习案。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自我思考, 分组讨论, 积极竞争发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与答疑。及时总结、反思。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跟踪练习及合作拓展延伸。最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采取以下 5个步骤 进行课题研究: 第一步,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编写导学案, 明确提出课前预习的目标(任 务)、预习的内容(根据目标驱动,对于有些难以自主学习的内容或实验部分,则制作相应 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学习。)、预习达成检测题、预习中存在的困惑, 由学科组审核后在下节 上课的前一天印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 度、效果。(课前完成)。第二步,学生围绕困惑进行对学、群学,提交相应的学习问题单(课前完成)。

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 “展示”学习成果,初步解决组内部分同学在课前 预习中的困惑问题,谓之“小展示”;教师“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课中完成)。

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先由学生将学习中 存在的困惑说出来, 由班级学生进行解决, 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考题进行精读解读, 或进行个 性化的指导或进行实验探究、总结, 使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内化, 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课中完成)。

第五步,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当堂检测进行“三查” 测评,及时发现问题,予以集体或个别辅导与讲解(课中完成)。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自主完成课后巩固练习或拓展性问题(课后完成)。

2.课题研究的成功的经验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 我体会到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的本质是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 对所学习学科知识、技能和学科科学思想的吸收和内化的过程。因此, 课题研究的成功的经 验主要有以下几点:(1)课前师生的准备: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已有的知识、方法上的经验, 确定导学案【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资料(课本或其他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学习达标检测(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和有挑战性的方面)】。其次,教师指导学 生在课前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预习案内容, 学生小组可通过表格反馈并提出建设性探究问题。最后, 教师要做好收集信息, 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及困惑在学生之间互学的初 步解决情况,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或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2)课堂师生的互动教学:首先,教师通过情境导入,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立足师生有效平等对话, 积极创设和谐氛围,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 采用多种方式高效调动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包括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注重学生动手、动脑和学习过程体验,促进知识和方 法生成,通过点拨、反问、追问适时拓展形成思想和能力,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 标。其中, 注重学生多种形式展示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第三, 适度的当堂检测 学生学习效果, 促进学生对学科学科的学习自信心的养成和激发学生对初中学科的学习兴趣, 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最后,课堂注重课标三维提炼和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通过教学, 体现个人、小组内或小组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设过程;体现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特点,注重新课程课堂语言锤炼,体现对学生积极性评价和充满人文情怀。

(3)课后的师生巩固:根据教学内容的目标,给学生布置适量的、用于强学科生对学习的 课后巩固练习, 以及进行周测试题循环评估反馈, 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拓展延伸。同时, 教师 每节课后, 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反思, 以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促进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 有效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理性成果

通过在“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 的实践过程中,我的欣喜地看到在学科课堂教学中, 学生学习学科兴趣提高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了。学生能够根据学习内容 和学习的特点自己主动构建所学习的学科知识的单元体系, 敢于问一些有挑战性的学科实际 问题。如九(3)班的陈月同学和、九(4)班的都英伟同学;还有些学生还能够积 极预习后面的内容,反映了对学科学科学习与探究的强烈欲望,正是通过课题的研究, 使我认识到师生关系比往届更融洽了, 这归功于我在教学中要摆正教 师的角色位置, 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服务者。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讨论、探究, 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从而达到解决学科问题,提高学 生学科素养的目的。

四、研究后的思考

通过一年来的初中学科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觉得还 不够成熟。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案中对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视频材料没有。通过学习一些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的 教学经验介绍来看, 3~5分钟的视频教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 认识、理解是有帮助的, 但这方面由于自身能力和学校现有条件的限制无法帮助学生, 使课 前自主预习的效率打了折扣。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前对“学案导学”落实不够,预习真实效果较差,也直接导致这 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上不够高效。因此, 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根据导学案进行很 高效的自主预习上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想出办法予以解决。

上一篇:高考作文经典美句辑录下一篇:懂得低头,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