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技术培训计划

2024-08-31

人员技术培训计划(精选14篇)

1.人员技术培训计划 篇一

人员培训

一、目的为提高员工的素质,增进自信心、知识、技能、开发员工的潜能,引导员工言行和责任心与工厂的企业文化相融,使员工具备与企业发展的相应素质、业务能力。

二、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工厂各部门。培训分为外出培训和内部培训两种,外出培训包括脱产培训、外聘讲师、听公开课、拓展训练、外出考察等;内部培训包括工厂内部培训、部门内部培训等。

三、职责

3.1 人力资源部是工厂培训工作的直接管理部门,在培训中的主要职责:

A 负责工厂培训和学习的平台的建立和管理。

B 负责建立和完善工厂培训制度体系及培训整体方案的设计与规划。

C 指导、协调、督促工厂各部门开展部门内部培训工作。

D 负责组织调研员工培训需求,协助员工个人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工厂、月度培训计划及组织实施。

E 负责考核、考评工厂的工厂的培训管理,建立、维护工厂培训档案。

3.2 各部门培训职责:

A 配合人力资源部调研本部门员工培训需求。

B 配合人力资源部做好入职前培训,制定职前培训具体日程安排。

C 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其他培训相关工作。

四、培训计划

4.1 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根据工厂培训目标,独立调查各部门培训需求和计划,于每年12月份制定工厂下培训计划。工厂培训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发至各部门。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计划的调整,交总经理审批。

4.2 月度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对各部门的培训计划及完成情况进行分类、汇总、整理,编制《月度培训计划表》、《月度培训统计汇总表》。呈报总经理办公室。

五、培训类别

5.1入职前培训制度;

5.1.1目的:使新入工厂的人员了解公司的概况及工厂的规章制度,以便新员工能更快融入工厂,更好的胜任和投入未来的工作。

5.1.2 对象:凡工厂新进人员必须参加本工厂举办的职前培训。

5.1.3 时间:每月15日及30日晚上(遇周日顺延)。培训时间为1.5小时。

5.1.4 内容:工厂历史与发展、工厂组织机构与设置、工厂产品介绍、员工手册(规章制度与福利等)、工厂的企业文化(道德、情操和礼仪等)、工厂安全与防护及劳动与卫生等。

5.1.5 培训方式:讲授或看光碟

5.1.6 实施机构:人力资源部

5.1.7 培训考核:由培训老师按培训内容依培训考核表执行考核。

5.2 新员工岗位培训制度;

5.2.1 目的:对本工厂新录用的员工培训,保障其在短时间内符合工厂该工种的相关要求。

5.2.2 对象:本工厂新录用的员工,办理完毕入厂手续之后正式上岗前的人员;工厂内部的转岗人员。

5.2.3 时间:根据工作岗位的特征进行3— 7天的全天培训。

5.2.4 内容:从事工种的基本知识、安全防范与操作规程、业务技能、岗位职责、岗位的协作与配合和岗位在部门的作用等。

5.2.5 培训方式:参观现场、讲授或看光碟、实际操作实习与示范、培训日记。

5.2.6实施机构:人力资源部组织、部门专业人员支持与配合。

5.2.7 培训考核:由培训老师按培训内容依培训考核表执行考核。

5.3晋升、储备培训制度;

5.3.1 目的:保障任职前满足职位要求、按管理原则有效的执行管理活动,达成管理目标、开阔视野提高思维分析层次。

5.3.2 对象:

5.3.2.1 与工厂有劳动协议的在职员工,累计考评为2个A以上,且无记过处分记录;

5.3.2.2 由其本人书面申请;

5.3.2.3 经其部门与人力资源部评审合格,报总经理核准;

5.3.2.4 与公司签定相关培训合同之后。(培训合同见附页)

5.3.3 时间:根据工作岗位的特征进行3— 12个月的临时通知组合式培训,时间尽可能安排在不耽误其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进行。

5.3.4 内容:管理基础、组织原理与原则、领导能力与员工管理、人际关系处理、组织协调能力、拓展、想象能力与观察能力和业务技能等。

5.3.5 培训方式:讲授或看光碟、培训日记、外派、外聘老师、讨论、演练等

5.3.6实施机构:人力资源部组织、部门专业人员支持与配合。

5.3.7 培训考核:由培训老师按培训内容依培训考核表执行考核。

5.4工伤、质量事故现场培训制度;

5.4.1 目的:预防类似工伤、品质事故发生,改善该工序的操作规程,提高员工的警惕性。

5.4.2 对象:发生工伤、品质事故者本人及操作类似工序的所有员工。

5.4.3 时间:发生工伤、品质事故之后的24小时内,(发生工伤事故较重者可痊愈后进行补培训)培训时间为不少于15分钟。

5.4.4 内容:发生工伤、品质事故的原因,改进预防措施及正确实施方案与保障。

5.4.5 培训方式:现场进行讲授与示范

5.4.6 实施机构:发生工伤、品质事故部门组织实施

5.5新产品、新工艺生产前培训制度;

5.5.1 目的:保障新工艺、新产品生产的正常实施,提高新工艺、新产品生产的效率,对新工艺、新产品生产品质进行预防。

5.5.2 对象:涉及新产品、新工艺生产的所有工序人员。

5.5.3 时间:新产品、新工艺生产前必须进行完毕。

5.5.4 内容:新产品、新工艺的工艺内容、操作规范、品质要求与规范及重点工序的防范。

5.5.5 培训方式:现场进行讲授与示范。

5.5.6 实施机构:工艺部和生产部组织实施。

5.4.7 培训考核:由培训老师按培训内容依培训考核表执行考核。

六、培训管理制度

6.1 所有与工厂有劳动协议的员工均须遵守本培训管理制度。

6.2 本工厂员工或部门接获培训通知,应准时到培训地点报到,逾时以迟到论,扣考核成绩3分/次,因公持有其部门主管或以上人员的证明不在此限。

6.3 培训期间不得随意请假,如确因公请假须示部门主管或以上人员的证明,否则以旷工论。

6.4 培训上课期间迟到、早退,依下列规定办理。因公持有其部门主管或以上人员的证明不在此限。

6.4.1 迟到、早退达4次者以警告论;

6.4.2 迟到、早退达4次以上8次以下者以旷工半天论;

6.4.3迟到、早退达8次或以上及旷培训半天者均以旷工一天论;

6.5 培训上课时严禁吸烟、喧闹及从事与培训无关的事情;

6.6 培训上课时严禁会客(紧急事故例外),接听或拨打电话。

七、其他

7.1 所有培训内容必须以书面资料的形式在培训前准备完毕,如需分发给学员,则交付原件至人力资源部统一印制。

7.2 各项培训的举办,应以不影响工作为原则,培训通知则须在培训前2小时通知到受训部门。

7.3 本工厂从业人员之受训成绩及资历作为考评、晋升的参考。

7.4 在实施培训时,参加培训的学员应签到,人力资源部应了解出勤情况,对工厂有关培训方面的资料备案存挡。

7.5 各项培训结束时,应举行测验,由主办部门或授课老师命题及负责监考和评分。

7.6 各项培训测验缺席者,事后一律补考;补考不出席者,一律以零分处理。

2.人员技术培训计划 篇二

关键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知情选择,知识,态度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发展至1 300多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所约31 000多个,技术服务人员达12万人之多,在农村形成一个庞大的技术服务网络体系[1],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得以顺利发展。但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甘肃省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因此,在贫困地区如何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满足育龄群众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调查拟确定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在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的实际水平,并着重了解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的需求,为进一步探索基层地区有效开展优质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7年4—7月,我们对甘肃省38个乡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中(其中:东部地区14个、中部地区9个、西部地区15个)正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119名技术人员,采用封闭式问卷形式对其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态度及避孕节育相关知识进行了调查研究。

1.2 调查内容

1.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和职称等情况。

1.2.2 基本内容:

包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及态度,服务人员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政策的认识情况和服务人员对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识的知晓情况。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pi Date软件进行双遍录入,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相关的指标。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对119名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简称乡级服务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88.24%的服务人员年龄集中在20~39岁;90.00%以上的人是汉族女性;85.71%的人已婚;63.83%的人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3.87%的人为初级职称,仅13.45%的人为中级职称,还有22.69%的人无职称。东、中和西部地区技术服务人员分别在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所学专业、职称专业和现有职称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乡级服务人员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及态度

在3个地区接受调查的技术服务人员中,76.47%的人对现行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表示完全可以接受,中部地区完全接受的比例最高(80.56%)。他们认为对一个家庭来说,最好有1个孩子(无论男女)的占53.78%,以西部地区最高(58.33%);其次认为应该有2个孩子(无论男女)的占23.53%,以东部地区最高(27.66%)。所有人员中,有90.76%的人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但在“如果只能有一个孩子,您想要男孩还是女孩”的选择中,仅60.50%的人认为“无所谓”。各地区仅在“如果只能有一个孩子,您想要男孩还是女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乡级服务人员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政策的认识情况

东、中和西部地区中有95.80%的人认为知情选择是一种权利;92.44%的人对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政策持赞同态度,其中以东部地区较高(95.74%);93.28%的人认为推行的知情选择政策可提高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并以中部地区较高(97.22%),西部地区较低(88.89%);90.00%以上的人认为推行知情选择政策可提高计划生育服务质量,有利于妇女健康。对各地区计划生育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政策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乡级服务人员计划生育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我们对从事计划生育临床工作的乡级服务人员在放置IUD环后注意事项、皮下埋植避孕术后注意事项、月经周期定义、月经间期放置IUD环的最佳时间和剖宫产后正确放置IUD环的时间等30道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测试题进行调查,并根据其权重每题赋值1分,共30分计算,换算为百分制=每人实际得分/30分×100分。结果显示,乡级服务人员中,避孕相关知识得分不及格者比例较高(83.19%);3地区中,以中部地区及格率最高(36.11%),东部地区及格率最低(2.13%),对各地区在避孕节育相关知识及格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注:得分≥60%记为及格;<60%记为不及格。

3 讨论

20世纪80年代,为遏制当时人口的急剧膨胀,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特殊需要,乡级计划生育服务在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应运而生,构筑了坚实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底层,已成为基层开展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质服务的主体服务机构[2],肩负着为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系列化服务的重要职能。

3.1 乡级服务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正处于低生育水平状态下的计划生育工作阶段,计划生育工作已从单一的控制人口数量转到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上来,政策和策略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然趋势,也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乡级服务人力资源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3,4]。本调查结果显示,现有的乡级服务人员中大多数的人为初级职称,仅13.45%的人为中级职称,还有22.69%的人无职称,这与《全国“十五”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乡级服务人员配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强化技术服务的质量管理,提高乡级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全方位地控制、协调和发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

3.2 乡级服务人员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知情况

乡级服务人员是基层开展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服务的执行者,政策的落实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的推行与他们密切相关。因此,乡级服务人员对开展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调查发现,乡级服务人员对现行生育一孩政策的可接受性较高,但他们认为对一个家庭来说,最好应该有2个孩子的比例达到了50.00%左右。从乡级服务人员对知情选择的认识来看,绝大多数计划生育服务人员赞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政策,并认为推行知情选择政策可提高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妇女健康。这对政府开展计划生育知情选择工作是十分有益的,只有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对知情选择的认识到位了,他们才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推行,促进知情选择工作的快速发展。

3.3 乡级服务人员避孕节育相关知识水平现状

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需要有扎实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理论知识和技术服务技能,而咨询和随访是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目前,从对乡级服务人员掌握的避孕节育相关知识的调查结果来看,从事计划生育临床工作的乡级服务人员对放置IUD环后注意事项、皮下埋植避孕术后注意事项、月经周期定义、月经间期放置IUD环的最佳时间和剖宫产后正确放置IUD环的时间等常用避孕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体水平较低,不同地区间计划生育服务人员对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差异(P<0.01)。而知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的效果,特别是对咨询、随访工作效果的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严峻,特别是人员配置及避孕知识水平的提高亟待解决,建议政府加大投入,针对不同地区计划生育服务情况调整人员结构,改善人员素质,提高服务人员的避孕知识和服务水平,为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云嵘,常勇杰.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状况及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1,9(1):33-38.

[2]张心傲,宫美英.充分发挥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功能[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6):379-380.

[3]岳建生,高明.困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发展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4,12(6):380-381.

3.定制人员风险投保计划要量体裁衣 篇三

海外项目涉及金额大,从业人员多,工程周期长,施工企业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安全形势难测多变,风险无处不在。人员的安全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通过保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是常用的抵御风险的手段,但是将哪些风险以何种方式转移给保险公司是困扰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

总承包要按类购买保险

根据自身的优势,对外承包工程的总承包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以设计为优势的总承包商,以施工安装为优势的总承包商,以融资、设备采购和项目管理为优势的总承包商三类。对第一类和第三类总承包商长期派驻现场的人员,由于驻留时间较长,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公司应考虑有针对性地为这部分人员购买长期的、稳定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对医疗条件较好的国家,可考虑为员工购买境外医疗保险。对于交通运输情况较差、环境恶劣的国家和地区,应为员工购买附加险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对第二类总承包商而言,由于派驻现场人员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在上述保险采购原则的基础上,应该认真研究各种保险方案及其免除责任条款,提高意外伤害险的保险金额。

分包商须买紧急医疗救援服务险

设计分包商虽然主要工作均在国内完成,但仍然需要派遣设计人员到现场进行设计和现场服务,因此这部分人员的保险采购策略与第一类总承包商中的设计人员类似。首先,分包商自身素质和条件都需要达到要求,在对项目进行充分评估的基础上,为所有相关项目人员购买附加险和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保险。但在进行保险采购时,应先确认紧急救援服务是否已经由业主或总承包商提供。对大型的工程项目而言,通常业主或总承包商会为整个项目购买紧急医疗救援服务。

为当地雇员购买当地保险

海外工程建设有很强的属地性特点,通过本土化战略,利用当地承包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力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因此,很多承包工程企业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雇用当地人任职行政管理人员、会计、工程师、保安、司机或是施工工人等。通过本地人力资源的组合和开发,可以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融合在一起,从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在雇用这类人员时,必须根据当地相关劳工法的规定为其投保。这类保险为强制险种,并且需要向当地的保险公司购买。一旦漏保,可能会引发当地有关政府部门的责难,甚至带来很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需要注意,在非洲等条件落后地区,保险公司以及紧急救援往往不能提供及时的服务,因此从项目安全管理方面考虑,主要应依靠当地治安力量,预防伤害发生。此外,最好选择与自己公司具有长期业务往来的保险公司,这样可以简化理赔手续、缩短理赔时间,方便索赔。

4.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篇四

1、各临床科室 年护理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1)每月组织2次业务学习,学习内容 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为主,有签名,有记录。(2)每周1次护理业务知识提问(晨间提问),主要提问临床护理应急预案,专科急危重症抢救程序等,有记录。

(3)对新上岗护士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理论考试、一项技术操作考核,有成绩记录。科室理论考试内容以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为主。保存卷子。

(4)科室每月组织一次业务查房,以提高护士专科护理水平。

科室业务学习、业务查房、业务考试的组织工作可以指派高年资、或高职称护士主持,以提高工作效率。

2、护理部

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培训,无执业资格的护士为N0级;工龄小余3年护士为N1级;工龄大于3年护士及小余3年的护师为N2级;4年以上护师及1-3年主管护师为N3级;4年以上主管护师为N4级。

1、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理论培训主要以基础知识、核心制度、医院感染预防知识为主。技术操作培训以科室岗上培训为主。理论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N0级护士作为实习护士,不能单独执业。培训主要由科室安排基础护理知识内容。重点培训“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了解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

(3)每 个月对N1级护士进行理论知识考试。考试重点以 护理应急预案和护理技术操作告知程序为主。

(4)每半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一次理论考试。考试内容为综合护理知识。

(5)护理部每个月组织一次技术操作考核,主要以N2级以下护士为主,具体考核计划见计划单。

(5)每月组织1次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由各临床科室护士长针对专科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座。

(6)外出参加护理学术会议的人员学习回来进行讲课。

5.财务人员培训计划 篇五

成本会计 第一阶段工作目标:

协助陈总监,于2005年11月30日前,完成2005年3-7月份资产负债表账务工作。

实施途径:

了解饮食业成本核算知识,结合本酒家特点,对3-7月每份凭证进行成本费用拆分。陈总监负责提供指导、协助以及对数据进行汇总。

预期效果:

清除财务部前期积压的未处理数据,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提供衔接。人才素质要求:

对成本核算理论,有初步的认识,能够应用于前期财务数据清理。第二阶段工作目标:

按照本酒家成本、费用的拆分标准,熟习数据获得途径,独立完成各部门成本项目的核算。

实施途径:

在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协助陈总监处理日常成本费用单据的核算。

预期效果:

使财务部工作协调畅顺,走上正常轨道,对公司经营发展提供核算、监督及指导作用。

人才素质要求:

6.公司人员培训计划 篇六

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二)培训方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中医药人员培养机制,如外出参观学习、上级医院进修、中医类别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三基继续教育、专家专题讲座、疑难会诊讨论、参加学术会议等;

2、搭建发挥社区中医药人员作用平台,如建立中医团队,参与全科团队工作,在社区、家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六位一体”特色服务;

(三)人员培训既要保证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也要保证正常的医疗秩序;

(四)各类人员培训具体要求:

1、中医类别医师

(1)已在卫生机构中从事中医药服务工作。

(2)新进入卫生机构工作的中医类别医师。

(3)按“分层、分类、分岗”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缺什么,补什么”的继续教育。

(4)按照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要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五)培训内容

1、胁痛的中医治疗张立德

2、丹毒苏爱平

3、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陈仕玉

7.人员技术培训计划 篇七

1“三区”科技专项人工管理模式

1.1 管理模式

“三区”科技专项的参与方包括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科技人员派出单位(简称派出单位)、选派科技人员(简称选派人员)、选派人员的接受单位(简称接受单位)、接受培训的科技人员(简称培训人员)、培训人员工作单位、培训机构等,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如图1所示。“三区”科技专项包括需求遴选、人员遴选、签订协议、执行任务、考核验收5个环节、24个步骤,如图2所示。

1.2 工作机制

从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职责分工看,国家科技部主要起统筹、指导作用,省市两级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起统筹、组织作用,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起组织、执行作用;从科技人员来源看,制定了“以省为主、国内调剂”的选派人员遴选原则,培训人员只从“三区”县产生;从工作流程来看,实行了国省市县四级科技主管部门逐级审核制度;从补助经费构成看,实行了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即中央财政分别负担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50%和100%,东部地区自行负担;从绩效管理分工看,派出单位、受援单位、选派人员签订三方协议,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

2 建设“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可行性

2.1 工作任务的长期性决定

“三区”科技专项将持续到2020年,涉及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1 272个县。如果采用人工管理,一个单位需要1~2名专职人员,则各级科技主管部门需1 500~200 0名专职人员,各派出单位需要200 0名专职人员(按每个单位派出10名选派人员推算),总体需要3 500~400 0名专职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多为行政事业人员,本身具有繁重的工作任务,因而在短期可以行政强制推动“三区”科技专项管理,但连续7年将面临工作人员精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当前全国县级科技主管部门职能弱化、面临被拆并的机构改革背景下[4,5,6],县级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这项工作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消极对待的苗头。政府为此增加行政事业编制难度很大,还与“养事不养人”的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相悖[7,8,9,10]。这就要求构建全国信息化管理平台。

2.2 管理环节的复杂性决定

“三区”科技专项有5个环节、24个工作步骤(如图2),其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量都不小,其中人员遴选、协议签订两个环节的工作量尤为繁重,许多步骤都需要在数个单位往返。比如,在签订协议时,首先由接受单位提出需求,然后传递给选派人员,选派人员修改后又返回接受单位,接受单位盖章后交派出单位,派出单位盖章后将协议返回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科技人员与接受单位;如果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为协议不实,还需要重复这一循环。这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全国2014年的工作推至2015年开展已成定局,迫切需要依靠信息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3 主体类别的多样性决定

“三区”科技专项的参与主体具有多样性,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既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又要求每个工作环节、工作步骤的各个参与者都整齐划一地执行。整体工作效率由最慢的执行者这块“短板”决定,因此,有必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减少个人对政策理解与个人工作方式的差异对整体工作的影响,让各参与主体在标准化的框架下进行组织管理工作。

2.4 参与人员的动态性决定

第一,培训人员连续2年不变的可能性很小,选派人员自愿退出、身体原因、工作岗位变化等会导致人员调整;第二,需求单位多为企业,企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行政事业人员的流动性要大;第三,管理单位的管理者也会有一定的动态变化。如果不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以及人员信息数据库,人员的变化就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

3“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框架

3.1 设计思路

按照“一体、全能、高效、实用”的思路构建“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一体”指由科技部建立全国统一的“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地方不再单独建立平台,各地、各单位、各参与人员都从这个平台登录和操作。“全能”指在“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上能够实现人工管理模式的所有功能。“高效”指大幅缩短以人工劳动为核心的服务周期,尽可能实现全程电子化办公,减少纸质信息交流,力争从发布计划到签订协议在1~2个月完成,确保当年的任务有10个月以上的执行时间。“实用”指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设计平台功能,过滤掉不必要、花哨、实用性不大的功能,最大程度方便使用者。

3.2 功能构建

“三区”科技专项管理平台设置通知公告、选派工作、培训工作、材料报送、用户信息五大功能,基于以下考虑:第一,人工管理模式的5个工作环节是将选派和培训工作放在一起设计的,人工操作可以分清楚,但是对于计算机而言需要层次清晰、作用尽可能单向的流程,应将选派和培训工作分开设计,人工操作的各环节置于其中。第二,选派需求是由接受单位提出的工作内容需求,包含需求单位(接受单位)信息和对选派人员的工作任务;培训需求是“三区”单位提出的希望得到培训的人员需求,包含培训人员信息和培训人员的要求,两类需求并不一样,放在一起容易引起混淆。第三,人工管理模式下会出现通知层层转发的情况,耗时、低效、不必要,有必要设置通知公告栏来发布通知公告、通报进展和重大活动等。第四,目前没有要求上报统计数据、总结材料、日常工作简报等,但借鉴其他科技项目管理经验,预设了这一功能。第五,用户信息管理是所有信息化管理平台必不可少的功能。具体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对比图1与图3可以发现:第一,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没有改变,即信息化管理的功能模块并不会改变人工管理模式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作用关系;第二,图3中的工作环节没有了先后顺序,各功能模块独立运行,可同步推进,且各环节中的参与主体相对比图2更为清晰;第三,图3的功能模块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设计的,图2的工作环节是站在方便管理者的角度设计的。

(1)通知公告。由科技部发布通知公告,年度工作安排的红头文件以PDF文档发布,纸质文件不发或只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不再另行发文件,确保全国步调一致。

(2)选派工作。选派工作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的操作流程如图4所示,包含28个步骤,归纳起来有3项重要工作:第一,选派人员遴选。县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大范围发布需求征集信息并筛选出有效的需求,市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对本市需求进行汇总和分类并向有关派出单位发布,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在本地区范围组织遴选本地区各市不能满足的选派人员需求,本省级行政区不能解决的选派需求毕竟是极少数,各省级行政区一般不会轻易要求科技部在省际协调人力资源,因此选派工作的重点在省市两级科技主管部门。第二,协议签订。派出单位、接受单位、选派人员容易理解成三角关系,但是“三区”科技专项就是解决“三区”实际困难,选派人员既然自愿报名,就证明能够解决困难,应首先由接受单位(即需求单位)提出协议内容,科技人员做适当修改,派出单位把好政策关就行,因此,选派协议实质上是单向关系。第三,选派人员的绩效考核。图4中的绩效考核虽然只是一个步骤,但实质上却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功能模块,之所以不独立,是因为放在这里比较完整且符合用户的一般思维习惯。

选派协议期结束,由县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绩效考核。首先,由选派人员对协议完成情况作自评价;其次,由接受单位对选派人员打分并作出评价(不合格、合格、优秀);第三,县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确认,对选派人员与接受单位的分歧作出仲裁;第四,绩效考核结果逐级报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选派人员的派出单位。绩效考核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不再图示。

(3)培训工作。培训工作程序包含14个步骤,如图5所示,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有两项:第一,培训人员遴选。由县级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培训人员的遴选工作,要较大范围发布需求,且要为这些需求的真实性负责。第二,培训机构执行协议内容。培训机构一方面要根据培训人员的需求找出共性需求并制定培训内容,另一方面还得安排好培训人员的生活、住宿,并要确保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的人生和财产安全,因此就培训工作而言,培训人员仅是参与者,国家和省、市级科技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审核,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与培训机构的难度大、责任重。

(4)材料报送。派出单位、选派人员、培训机构等都可能上报总结、简报等材料,对此,普通的邮件交流功能就能满足,在此不作细致阐述。同时,科技主管部门还有可能需要相关的成效统计数据,目前科技部的整体部署中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作为信息化管理平台应予考虑。然而,许多国家级农业科技项目的统计数据设计得过于复杂,比如,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有70项统计指标、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有99项统计指标、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专项计划的统计指标更是超过了130项,这些统计指标的设计更多地考虑到了系统性、完整性,涵盖了创新、转化、推广各个环节,过于从形式上强调科技支撑全产业链、科技支撑经济发展。这些指标有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各专项的统计指标重复较多,容易出现累加效应,导致数据失真;二是没有体现各专项的特点,如果统计指标雷同,那就证明专项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三是部分数据获得的难度大、实际意义不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建议“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按照“相关性、真实性、易得性、系统性”从高到低的重要顺序,紧紧围绕“三区”科技专项的2项任务构建如图6所示的统计指标体系:一是选派人员为“三区”提供服务的方式包括产业公益性技术服务与指导、创办领办专合作社或企业、开展技术培训等;二是为受援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统计指标试行一年后可作补充性调整,之后应保持稳定性。

(5)用户信息。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初始用户名和密码由管理系统分配,登陆后可以修改。派出单位、接受单位、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工作单位须实名注册,填写单位实名、地址与密码等简单信息即可。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由于在需求征集时填报了实名与身份证等信息,管理系统即可自动识别,科技部审核通过后就可用实名和身份证号登陆管理系统。

3.3 运行机制

(1)职能分工。科技部是管理平台的建设责任主体,其办事机构是管理平台的开发与维护责任主体。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在管理平台的操作权授权给相应的办事机构。派出单位、接受单位、培训机构、培训人员工作单位是注册用户,主要行使执行科技主管部门任务的职能,同时行使本单位的管理权。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是系统生成用户,选派人员负责执行选派协议任务,培训人员参加培训。

(2)权限分配。按照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分工,从高到低设置6级用户权限:科技部为1级用户、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为2级用户、市级科技主管部门为3级用户、县科技主管部门为4级用户;派出单位、培训机构、接受单位、培训人员工作单位为5级用户;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为6级用户。各级用户在各功能模块的权限分配如表1所示。在通知公告模块,通知公告由科技部用户发布,其余用户均只能查看或下载;在选派工作模块,接受单位要填报选派需求,派出单位要填报、审核选派人员信息与协议内容,选派人员要编辑协议内容,科技主管部门主要进行统筹和协调、审核各项工作;在培训工作模块,主要是培训机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和培训人员工作单位之间围绕协议进行的操作;在材料填报模块,主要是选派人员、派出单位、培训机构的工作进展简报、统计数据,以及各主体填报的工作总结。

注:“①”为编辑,“②”为查看,“③”为审核,“④”为填报

(3)经费保障。管理平台所需经费由3部分构成:一是软件开发费用,约需15万元左右;二是系统所需的硬件投入和运行费,可以租用科技部下属事业单位的硬件,运行维护费用每年约需1~2万元;三是聘用专职平台管理人员1名,根据2003—2013年北京市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预测(如图7)。按预测,2015—2020年支付的专职管理人员工资约为103.8万元,加上平台开发与维护费约20~25万元,到“三区”科技专项实施期限结束,平台管理成本不到130万元。2014年,中央安排专项补助2.2亿元,照此推测,专项实施期限结束将累计安排专项补助15.4亿元,平台管理成本约占0.8%(不含其它行政管理成本)。

3.4 注意事项

信息化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科技人员每参加一个项目就有可能参与信息化管理平台,但许多项目管理平台在开发时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感受[11,12],人性化、程序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要避免这些问题。

(1)突出人性化。要围绕“一体、全能、高效、实用”的思路构建,开发时当方便科技部管理者与方便其余用户发生冲突时,应以方便其余用户为第一原则。不能强制要求用户登陆次数、上报信息等任务,选派人员、培训机构等不能因为完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任务而影响协议的执行,更不能让信息化管理平台成为各用户的工作负担。

(2)突出程序化。要让各级用户在使用时产生强烈的层次感,每个功能模块进入后要开展的工作程序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该干什么、干了什么、接下来干什么一目了然。操作程序要尽量避免出现循环与嵌套,这会使各功能的逻辑关系变得复杂、降低平台运行速度。要求单位在填报人员信息时、科技主管部门在审核时等工作环节与步骤可实现连续、批量操作。

(3)突出自动化。第一,各级用户登陆管理平台后能够自动显示该用户权限的功能模块,过滤掉无权的功能模块;第二,进入各功能模块之后能够自动显示该用户权限的操作类型,过滤掉无权的操作类型;第三,数据统计要能够自动按级别进行汇总、能够查询,汇总时要避免重复累计的情况;第四,能够按照需求进行聚类,据此有针对性地向相关派出机构发布需求,做到精准发力;第五,可据单位地址自动判断是否属于中心城区;第六,在管理平台系统内填了手机号码的用户,可向这些用户推送短信;第七,在填报选派人员与培训人员的个人信息之后能够自动建立用户信息库(不必再注册),同时能根据技术领域、专业技术条件判断其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1)平台的科学性及适用性。通过分析“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的任务长期性、管理复杂性、主体多样性、人员动态性等特征,明确了建设“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科学性与适用性。该平台建成后,在满足人工管理功能的前提下,一方面理顺了各参与要素的作用关系,厘清了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基本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管理,必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平台的功能。“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想紧扣工作重点,设计的五大功能能够满足工作需要,解决了人工管理的诸多现实问题,打破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行政界线,可实时掌握各地、各类、各环节的整体工作进展,形成全国“一盘棋”,有利于加强督促。

(3)平台的运行机制。明确了“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管理主体、职级及权限分工,并在没有管理工作经费的前提下测算了平台的开发、建设及管理成本,认为直接成本仅占该专项总经费的0.8%左右,平台的运行可行、有保障。

(4)平台的风险防范。在平台开发建设阶段,要注意防范过分强调平台的科学性而忽略了可操作性与适用性,总体上要突出管理的人性化、程序化和自动化。在平台运行维护阶段,要注意防范唯“平台管理论”而忽略了人在平台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比如,工作通知发布后,各需求单位不会主动关注,还得依靠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推介、宣传;再如,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之后,各种参与主体之间虚拟联系会成为主要沟通方式,特别是选派工作不能落地、虚报人员信息、违规考核等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就比人工管理模式下要大,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还要加大督查力度。

4.2 政策建议

建议尽快启动“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制定好“两衔接、一升级”的配套政策。

(1)要做好与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衔接,为信息化管理平台选择适宜的建设与维护主体。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其中规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三区”科技专项是公益属性,符合政府购买的条件,然而,现在“三区”科技专项多数由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事务工作,《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财综〔2014〕96号)第六条规定:“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也就是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具备政府购买的主体资格。对于“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主体选择,有两个解决方案:方案一,选用符合政府购买条件的单位;方案二,将现有相关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调整为公益二类。

(2)要做好与科技体制改革的衔接。2014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提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将整合成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三区”科技专项应属于基地和人才专项,“三区”科技专项信息化管理平台也应纳入国家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要考虑好平台之间的衔接。

8.人员技术培训计划 篇八

关键词: 财会人员 财会人员培训 素质提高 财会人员职业道德

【分类号】F233

企业财会人员素质指财会人员的自身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主要知识体系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律法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账面处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资金调控能力、电脑操作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等。此外高级财会人员还必须具有市场预测和投资决策能力,但目前我国财会人员现还不能达到以上标准要求。财会工作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安稳发展社会经济,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提高企业财会从业人员的素质,而培训财会人员的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了企业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1]。

一、财会工作中财会人员存在的问题

财会工作主要出现以下几个问题:财政信息失真 、假账 、小金库等现象。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财会人员专业技能薄弱,工作中出现科目记错、方向记错、计算错误、报表不平等,计算税务过程中,对国家法律制度不了解,记错税种,报错税款,致使工作中出现失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薄弱 ,有些财会人员会在领导的压力下,计划偷税漏税,被金钱利益诱惑,有意篡改,做假账,账外设帐等,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对国家、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归根结底,财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财会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2]。

二、加强财会人员培训的工作分析、培训建议

(一)培训内容的选择

在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 财会人员必须熟悉国家的财经政策和各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银行结算制度,随着税法的改革多样化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推进,知识库也在不断翻新,所以我们要对会计人员的知识不断地進行更新补充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财会、金融、税务、审计等知识,还要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动态,税收政策等,这样才能使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将错误率降到最低。

《会计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应当加强” 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日常业务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职业道德有以下规定:敬业爱岗,熟悉法律,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部分会计工作人员,见钱眼开,丧失了道德底线,做假账,将部分收入隐性化,有利于会计核算之外,形成“小金库”,而他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的严重性,一部分人又存在着严重的侥幸心理。所以教师在培训中应着重分析利弊,并从爱岗敬业,诚信原则出发,对财会人员就进行道德教育。

其次我们在培训中应该注重写作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训,财会工作的模式本身决定了财会工作需要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通常需要编写年度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算、年度决算分析、财务工作总结等等,这些都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言简意赅地把公司的财政情况展现出来,既能向企业展示自己个人的工作成绩,又能让领导全面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此外计算机能力也至关重要,首先计算机能力是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的本质要求,又例如大型企业分公司分布在全国各个地方,各类型的分表报表都是通过网络传递,如果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没有良好的写作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就能真实、准确、快速地反映本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可能会导致企业领导的决策失误,造成企业小应有的损失。

(二) 培训教师的选择

选好培训老师是加强财会培训的重要基础。选择的原则是与财会人员素质的基本条件一致的,培训教师应该是既有深厚的知识理论又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根据不同企业,以及不同经验学历的会计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要求讲课通俗易懂,善于举一反三,实际、高效、实用,语言清晰简洁,通俗易懂方便培训对象理解、掌握。语言生动,富吸引力,则课堂效果更佳。选聘培训教师时要敢于创新思路,打破常规,既可以从所在地区的高校聘请知名学者专家.也可以从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税收部门、银行部门、预算单位有则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中选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培训工作。

(三)培训时间的安排

财政部在1998年1月发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规定: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不少于68小时.其中接受培训时间不少20小时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间每年不少于72小时.其中接受培训时间每年累计不少24小时[3]。

培训时间应该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保证质量数量。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时间必须保证,这是基本。同时,任何一位会计人员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处理,但是一般情况都是月初、月底比较繁忙,也就是说企业选择培训时间可以以月中为主,月初月末尽量避免脱产培训。另外,一次参与培训的人数不宜过多,应该按照会计经验以及个人意愿分配成组,培训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4]。

(四)培训效果的保证

加强对培训的检查与考核,企业要加强对培训的检查与考核.既要对培训教师检查与考核.督促教师一丝不苟地指导教学,学生组织测评,并对于表现不佳的培训教师进行指点或者替换,借此保证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学员,进行检查考核,维护上课课堂纪律,检查笔记,组织实习与测验。并表彰参加技术资格考试,参加考试可以优化知识结构,并且提升个人含金量,以及企业整体水平。

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并取得会计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可以对其发放奖励,

奖励方式包括物质奖励,奖金等,达到鼓励的作用。保证培训效果,避免出现部分人员培训不认真,培训走过场,混日子的现象[5]。

结束语

面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人才竞争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综合培训,通过强化对财会人员职业道德 、知识、政治法规、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培训,才能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才能顺应经济时代的潮流,保证自身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力.对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的思考.[M],西部财会,2013,(10)

[2]李华.浅谈如何是加强财会职业道德建设.[M],财经界(学术版),2013,(02):124-125

9.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计划 篇九

始终以“安全第一、乘客至上、有车必供、礼貌待客”为行业服务宗旨。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培训学习力度,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切实优化服务质量,加强道路运输安全源头准入管理和后续监管,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强化整改,落实责任,确保少发生或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长治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适用范围

**县新太行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全体从业人员。

二、培训内容

1、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

2、国家《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山西省《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长治市《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及《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

3、《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

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

5、安全行车知识、职业道德、违法教育培训;

6、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注意的安全事项;

7、雨、雪、雾、冰等特殊天气的安全行车知识及应急措施;

8、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

三、培训时间

1、集中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平时分组教育培训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1小时;

2、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培训;

3、特殊时段上级有关部门安排的教育培训任务;

4、日常学习和例会学习相结合,必保从业人员培训学习达24个学时。

四、培训工作的组织

教育培训及安全例会学习工作、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机安室、办公室及其他人员参加。

五、培训要求

1、各项培训要有计划、方案、总结、培训结束后整理存档备查;

2、受课人选用具备专业知识,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受课,必要时可以外聘;

4、培训时,要保持安静,认真听讲、并进行测试,成绩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

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以本单位自主培训为主;

6、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做到人员、内容、时间三落实,并注重实效。

10.护理人员在职培训计划 篇十

初级培训

一、培训对象:40周岁以下的人员

二、培训内容:基础护理学知识、三级训练(护理学分册)、《护士条例》、技能操作(静脉输液、皮试液的配制与实施、心肺复苏、生命体征的测量)

三、培训目标:基本知识合格成绩85分

技能操作合格成绩90分

四、具体实施:

1、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每月考核一次,每年考8次。

2、技能操作组织各科室进行培训,每年考2次。

3、每名护士一年连续8次考试合格者,可进入中级培训。科室出现不及格者,每名次扣护士长20元,累计相加;科室人员成绩全部及格的,奖励护士长50——100元,并在例会上通报。

4、每年8月份公布合格人员名单并升级。

中级培训

一、培训对象:40周岁(含)以上人员及初级考核合格人员

二、培训内容: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操作(科室常用两项)

三、培训目标:考试合格成绩90分

组织业务查房一次,全院护理讲课一次

四、具体实施:

1、每年理论考试2次;技能操作考核1次。

2、连续3次考试合格者且组织讲课及业务查房效果优秀者,可进入高级培训

3、。每年8月份公布合格人员名单并升级。

高级培训

一、培训对象:中级考核合格者

11.人员技术培训计划 篇十一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他们承担着教学实验准备、实验室建设、科学研究以及教学日常管理等各项工作。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过硬、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是搞好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的根本保证[1]。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实验技术水平, 除需进行培训外, 更需加强考核管理。没有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 就不能激励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笔者结合近年来我院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情况, 就如何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谈谈体会。

1 过去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存在的问题

我院以往对实验技术人员考核采取2种方案。方案一是定量考核, 因为过细的量化, 导致实验技术人员每做一项工作都要先计算工作量, 推、拖无法核定的工作, 他们经常为工作量争吵, 严重影响工作。方案二是取消量化, 进行定性考核, 年终由学院、管理职能部门、系部根据实验技术人员的述职进行投票。划定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年终津贴发放、晋升晋级的标准。这样导致实验技术人员乐意为领导做事, 不愿为教师服务, 使得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间矛盾重重, 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实验室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对策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认为对实验技术人员单纯采取定性或定量考核都不科学, 都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结论。针对实验室工作的多样性、灵活性、复杂性、特殊性等特点, 结合本院实际, 我们把定性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 制定出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科学、公平、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2.1 考核的基本原则

遵循科学、客观、适用的原则[3], 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合理, 以充分调动广大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顺利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2.2 考核方案的制定

我院实验技术人员分布在5个系部 (形态学部、机能学部、生物病原学部、化学与生物化学学部、中医系) 和一个科研中心。实行的是系部领导下的模块管理体制。学院在制定方案前必须深入各系部广泛听取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意见, 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讨论, 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系[4]。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 政治思想。包括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工作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总分20分。

(2) 工作质量。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实验技术水平, 实验室建设, 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及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的管理等, 依据教师、学生的满意程度来评定。总分70分。

(3) 合作精神。主要包括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的配合及相互间的合作。总分10分。

(4) 实验教学。参照教师工作量标准, 1个标准实验教学学时为1分, 按实际工作量计算。

(5) 实验准备。每10个标准实验准备学时为1分, 按实际工作量计算。

(6) 实验室建设。包括实验室规划、评估、考核、创新、档案管理材料上报等, 由系部分管实验室主任核定计分。总分为10分。

(7) 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账、物、卡是否相符, 由系部分管实验室主任核定。总分为10分。

(8) 科学研究。参照教师的考核标准, 按实际工作量计分。如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72分, 在一般公开刊物发表一篇论文36分等。

(9) 社会工作。参照教师标准, 按实际工作量计分, 如任工会小组长6分、班主任30分, 参加学术会议一次6分等。50分封顶。

(10) 低值耐用品、易耗品的使用及管理。包括物品的请购, 登账入库、出库, 合理使用。总分为5分。

(1) (2) (3) 为定性考核指标, 总分为100分, 由系部主任及全体教师进行客观评定。 (6) (7) 每项总分最高为10分, (10) 为5分, 由于其量化操作难度大, 其具体分值应在定性考核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2.3 组织实施

考核于每年12月下旬进行, 按照考核指标体系严格执行。定性考核由系部主任及全体教师客观评定, 定量考核由系部分管实验室主任核定。

2.4 统计结果

定性和定量的分数相加就是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分数。根据分数确定优秀 (总分300分以上、定性分数90分以上) 、合格 (总分200分以上、定性分数75分以上) 、基本合格 (总分150分以上、定性分数60分以上) 、不合格4个档次。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晋升、晋级、评定技术职称的依据, 并与年终奖惩挂钩。公

论实践教学中的指导语教学

童清玉, 童八金

(龙岩卫生学校, 福建龙岩364000)

关键词:指导语;实践教学;护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0) 01-0119-02

大多数患者对医院环境有一种陌生感, 需要通过护患之间充分而良好的沟通来消除。患者在就诊或住院过程中接受治疗和护理时, 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所使用的指导性言语称为“指导语”。医护人员如能正确而适时地对患者使用指导语, 就能较顺利地达到治疗和护理目的, 反之, 不仅会增加治疗和护理的难度, 也不利于患者康复。本文就实践教学中的指导语教学加以论述。

1指导语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模式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 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 增加了对患者及其家属和服务对象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及时沟通等内容,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意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护生除需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外, 还必须学会正确使用指导语。在以往的护理教学中, 教师对指导语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在《人际沟通》中有一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但由于人际沟通独立于实际操作, 教学效果差[1]。笔者认为指导语教学不应独立进行, 而应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

2指导语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2.1教师示范教学

教师示范教学时要使用规范通俗、又有一定专业性的指导

布考核结果以增加考核透明度, 实验技术人员应对照考核结果自我督促、找出问题, 不断改进工作。

通过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 笔者认为在考核过程中除了要考核其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外, 更应重点考核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课开设质量、实验室建设以及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情况。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量化, 才能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客观。

语。如经鼻插入胃管操作, 教师准备好用物, 认真核对床号姓名后进行操作时, 先使用规范的指导语:“31床李某, 你今天要做手术, 按医生嘱咐手术前必须把这根管子插入你的胃里, 以减轻手术后不适。现在我要为你插管, 会有点不舒服, 有呕吐感, 我一边插, 请你像吞面条一样把管子吞下去, 我们一起努力, 争取一次性成功, 好吗, 谢谢!”然后再开始操作, 插管时边鼓励边指导, 如“很好, 就这样”。当患者想呕吐时, 指导患者“请深呼吸, 很快就好。”当插管到口咽部时, 继续鼓励患者“你太棒了, 我们配合得很好, 马上就成功了”。教师演示时应将指导语贯穿于熟练的技术操作中, 把模型人完全当作患者对待, 让护生感受到操作练习的真实性, 认识到指导语与操作技术同等重要。2.2护生模拟演练

组织护生3~5人一组进行操作练习时, 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教师示教的规范操作, 包括指导语的使用。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注重护生是否与患者沟通交流, 强化其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如在妇科检查实践课上, 在操作前教师要求护生先想象患者就诊时害羞又紧张的表现, 然后在双合诊时对患者使用指导语:“请不要紧张, 深呼吸, 放松腹部, 很快就好了”。如发现护生在练习中遗漏指导语, 则要求其重复该项操作。

2.3真人互换练习

在模型人身上护生无法感受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护患交流, 护生在操作中容易随意及不规范, 为了使护生真切体会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就个别可操作的项目实行护生互换练习[2]。如注射法实践课中, 护生先在模型人身上

[1]陈实, 李崧.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146.

[2]李红军.医学院校实验室实行模块管理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2) :182.

[3]顾玉平.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管理初探[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3,

[4]彭刚, 董希敏.实行量化考核改革教师管理[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7) :55~56.蒉

参考文献

[1]陈实, 李崧.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22) :146.

[2]李红军.医学院校实验室实行模块管理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3, 5 (2) :182.

[3]顾玉平.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管理初探[J].实验研究与探索, 2003, (22) :121.

12.护理人员培训进修计划 篇十二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

质,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的医学模式,针对我院在职护士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进行强化在职教育,现将2007年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如下:

1.新分配的护士,实行岗前培训,先集中进行政治思想,专业思想,医德医风及院规教育,然后进行基础理论和基础护理操作训练,经考试合格后转入临床。

2.护理人员巩固专业思想,做好三基与临床相结合。

3.护理部每月举行一次护理业务学习。

4.护理人员100%参加“福建医学”教育。

5.中专护校毕业自学高户人数达80%以上。

6.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福清护理学会举办的每月一次护理学术讲座。

7.选送护士长及表现优秀的护士参加福清市,福州市护理学会举办的各种护理学习班。

8.邀请市里有经验的专家为护理人员讲课。

2007年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多种形式并存,做到自学与短训相结合,缺什么,补什么,使护理人员进修、培训,年培训大于等于10%。

海口医院护理部

13.护理人员培训计划1 篇十三

在不断深化护理服务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为加强医院护理工作,提高我院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内涵建设,根据省厅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修定各级护士培训计划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培训,使护理基本理沦、基本技能操作合格率达100%,有效 提升各级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培训计划:

(一)N1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1)做好岗前数育,教导爱岗敬业。

(2)抓好“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3)工作中要求掌握核心制度,各班职责,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技术。(4)了解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2.培训方法:

安排各科室轮转,2年内完成脊柱科、关节科、外科、创伤科、康复科轮转。护士长要经常组织召开新护士座谈会,了解其工作及有何困难情况,并对其工作进行评议,以求不断克服缺点,尽快成长。

(1)新入职护士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接受护理部组织的“岗前培训和服务规范训练。

(2)护士长应结合每个护士制定出具体培训计划。(3)须加强临床护理实践,以临床非技术性护理工作为主。(4)参加所在科室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5)新参加工作的护士应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工作时,要仪表端庄、态皮和蔼、工作认真、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指挥、尊敬教学老师、勤奋好学、搞好团结。(6)出科前由轮转科室负责进行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核,并就其服务态

度和工作表现作出鉴定。(二)N2护士的培训 I.培训目标:

(1)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技能。(2)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及护理专业知识。(3)熟悉对危重病的观察方法,并掌据急救披能。

(4)能规范书写护理文书。2.培训方法:

(1)护理部结合医院情况定出培训内容。

(2)各科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制订的培训内容,结合临床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学习。

(3)书写护理病历,不定期由护士长检查审核。

(4)科内培训基础护理操作:如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无菌技术操

作等。

(5)组织考试:每月按护理部的部署,组织基础护理操作考试。(三)N3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具有综合护理能力和专科护理技能(如监护、康复等),属于定向培养。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管理才干,达到较高的任职水平。

(1)具有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并精通专科护理理论及技术。

(2)能解决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不断更新知识、新技术、能运用护理理论程序,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3)掌握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能运用护理理论、技术和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身心整体护理。

(4)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预防保健及数学的能力。,2.培训方法:

以护理部培训为主,内容以“临床护理实践指南”、“护理管理学”为主。技术操作以专科技术操作和危重患者抢救技术操作。

(1)科内应安排以危重病人的护理抢救工作为主,做好抢救记录,并不断总结抢救经验。

(2)担任护生及进修护士的带教工作。(3)参加院内及科内理论授课。

(4)鼓励自学或参加本科及大专的深造,也可以脱产学习等方法进修。(四)

N4护士的培训:

1、培训目标:

有计划、分步骤地在ICU、急诊室、手术室、消毒供应室等专科领域为试点,以点带面,开展实施。

(1)掌握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系统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临床专科护 理操作技能,具备一定专科教学能力,能够指导下级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工作。(2)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具备使用专业期刊的能力,能结合专科临

床护理实践,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或综述。2.培训方法:

(1)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的专科护士培训。

(2)积极联系到二级以上医院进行实地培训3个月以上。

(五)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

1、培训目标:

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管理能力强的护理管理人才。

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80%以上。2.培训方法:

(1)集中培训与边工作、边培训的方式相结合,利用业余、护士长例会等时间,组织护士长学习管理知识、管理技能。

(2)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参加省市护理管理培训班。

护理部 2013年1月3日

2013年度在职护士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各级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护士“三基”理论水平及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积极配合医疗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2013年度各级护士在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外出进修学习等继续在职教育的基础上,护理部特制定2013年各级护士的“三基”操作及理论培训计划及考核方法。

一、培训内容

(一)本科毕业(毕业后一年)

1、培训目标(1)巩固大学理论知识,掌握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操作,学习有关专业的理论知识。

(2)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操作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诊病人的抢救配合及监护。

(3)掌握与病人的沟通技巧,能独立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正确书写护理病历。

(4)阅读本学科进展状况资料,能完成临床教学工作的资料收集整理。

(5)参加科研及学术活动,培养科研能力。

2、理论要求(1)沟通技巧。

(2)护理服务礼仪文化。(3)医院感染基本知识。(4)医疗护理法规与规章制度。(5)护理安全防范措施。(6)护理职业安全防护。(7)操作相关理论学习。(8)外语以自学为主。

3、操作要求(1)熟悉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无菌操作+七步洗手法、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氧气吸入、各种铺床法、口服给药、保护带的运用、集尿袋更换、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2)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操作:输液泵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本专科护理操作。

4、达标要求(1)护理服务病人满意率达到95%。

(2)理论知识考核≥90分;护理技能考核≥90分(3)出科考核≥90分

4)撰写护理综述或论文1篇。

(5)参加护理部技术培训、业务学习10次。

(6)参加技能指导培训1次/月;参加护理查房≥4次。(7)参与病区质量控制

(8)参与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并参与一项质量管理任务。

(二)专科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专科毕业后1年,中专毕业后1-2年)

1.培养目标(1)掌握生活护理和简单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2)掌握一般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

(3)能与病人进行日常生活和常规治疗的沟通交流。(4)具有常见病病人的护理知识和解决其护理问题的能力(5)具有和其他护士及医务人员合作工作的能力。(6)具有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的知识。2.理论要求(1)基础护理理论。

(2)基础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常规。(3)沟通技巧。

(4)法律法规与护理伦理道德

3.操作要求(1)熟悉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无菌操作+七步洗手法、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氧气吸入、各种铺床法、口服给药、保护带的运用、集尿袋更换、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2)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操作:输液泵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本专科护理操作。

4.达标要求(1)护理服务病人满意率达到95%。

(2)理论知识考核≥80分;护理技能考核≥90分(3)出科考核≥90分

(4)参加技能培训1次/月,参加护理查房(中专≥2次;大专≥4次)

(5)参加护理部技术培训、业务学习>12次。

(6)参与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并参与一项质量管理任务。

第二阶段(专科毕业后2-3年,中专毕业后3-5年)

1.培养目标(1)掌握骨科疾病护理及身心护理,具有良好的社会保健知识。

(2)具有临床护理、卫生宣教及疾病预防的能力。(3)思维严谨,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4)能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实施个性化护理。(5)通过自学、成人高考等在职学历教育。

2.理论要求(1)专科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常规。

(2)急救知识。(3)护理心理学。(4)沟通技巧。

(5)参与病区质量控制小组活动,并参与一项质量管理任务。

3.操作要求(1)熟悉掌握基础护理操作:无菌操作+七步洗手法、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口腔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氧气吸入、各种铺床法、口服给药、保护带的运用、集尿袋更换、心肺复苏+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2)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操作:输液泵的使用、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本专科护理操作。

4.达标要求(1)同第一阶段1-6。

(2)科内实习带教业务学习讲课≥1次。(3)撰写护理综述或论文1篇

四、培训方法 1.对部分本科新护士实行一对一“带教负责制”,全

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及专业理论技能。

2.在规范化培训结束阶段实行临床能力评估,进行临床知识、临床技能、临床思维、执业态度等临床能力综合评估考核。

3.参加护理部护理业务查房

4.参加操作技能指导培训

五、考核规定

(一)由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组成培训考核管理小组,分别对参加培训护士进行阶段考核和轮转考核。

1、护理部根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临床实践,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等)和思想政治,工作态度(包括职业道德,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阶段考核。

2、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制定科室规范化培训计划,护士长定期检查科室培训人员基础护理完成情况,每个科室轮转结束后,由护士长对其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

(二)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积极参加并严格执行培训计划

(三)对参加培训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核方法将按护理部“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严格执行。

(四)护理部年终对培训完成情况进行集中审核,对不能完成计划及相关要求者,相应延长培训时间。

14.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 篇十四

医院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培训实施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更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与能力,促进护理人员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继而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的核心举措。其中护理继续教育对象包括护士、护师及以上护理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护理专业技术、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工作的护理人员。由此可以发现医院护理人员数量巨大,仅我院每年就有2107名人员需要培训。并且培训需求多,我院2015年开设培训课程60场,培训总人次达到12216。而护理工作中夜班性质所定,如何有效开展培训成为难题。因此,为了给护理人员提供便利的培训选择,本院开发了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供护理人员选择相应课程培训。护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来参加培训。

1系统简介

护理部事先提供每月(或年度)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上课时间、教室、参加人员层次[2](适合哪些层次),限定的人员数量等。然后由系统管理员将课程信息录入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中(供所有在职护士在内网使用),并设定课程限定人数及截止日期等。在课程预约开放后,护士根据对应的课程级别、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来选择课程。在培训当日根据预约给予签到,同时给予课程学分。

2系统设计

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3]主要包括三个模块:培训课程管理模块,课程预约模块,课程学分管理模块。同时数据库中增加多张表:课程信息表k_hyyy,预约登记表k_hyyy_mx和实际签到表k_hyyy_score.

预约登记表表包括会议ID,课程名称,人员层次(N1-N5),开放预约人数,开始预约时间,结束预约时间,状态,学习方式,学分等字段。

已预约人员表包括序号ID,人员库ID,会议ID,修改时间,操作者等字段。实际签到表和已预约人员表结构相同。

课程管理模块能够显示未开放预约的课程和已预约课程历史记录,并对课程预约登记表操作:新增课程预约、修改课程预约、删除课程预约、查看课程预约人员等。如图1:

“新增课程预约”功能模块,将护理部提供的培训计划转化成课程的形式录入数据库中,插入预约登记表各字段,包括课程名称,对应护理人员层次,课程开放人数等信息。

“修改课程预约”功能模块,对于未结束预约的课程,可以修改人员层次,开放人数等关键字段信息,并同时修改预约登记表各字段。

“删除课程预约”功能模块,对于需要取消掉的课程,系统管理员可以删除预约登记表特定课程记录。

“查看课程预约”功能模块,可以查看已预约人员名单,同时可以删除特定预约人员。

课程预约模块,显示所有开放预约培训会议、截止预约时间、剩余人数、是否已预约等。并提供相应操作:预约会议,删除预约。护理人员只能查看对应层级的课程,例如N0级的护理人员不能查看到N1级课程的相关信息。选课成功会将此记录添加到预约成功历史记录中。如图2:

课程签到模块,将对应课程的所有已预约人员显示出来,并提供刷卡签到功能,签到成功即可获取学分。对于不在预约表中的人员,刷卡即提示未预约,无法签到。

3总结

采用在职护理人员培训系统后,我院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培训管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护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的安排时间参加培训,自助选择课程。对于护理部门,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合理规划培训课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流程在我院取得了显著成果。

参考文献

[1]吴显卿,高秀娟,王芸,张晶.国内护理人员在职培训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2):56-60.

[2]孙婷,沈国丽,来鸣.分层培训在护理人员在职教育中的实践与研究发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6):520-622.

上一篇:普益乡治安巡防队工作职责下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