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2024-12-25

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9篇)

1.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1.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2.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若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则制气体时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1、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⑵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但无毒,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通风换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化学性质: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火焰。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本章知识间的联系: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一、爆炸

概 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 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 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

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课题2 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①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②是古代生物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④ 合理开采,综合利用,节约使用

1、煤

①称为“工业的粮食”

②组成:主要含碳元素,还含少量的氢、氮、氧、硫等元素 ③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主要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用作燃料;煤气泄漏,会使人中毒,有可能发生爆炸)④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

2、石油

①称为“工业的血液”

②从油井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不是产品 ③组成:主要含碳、氢元素

④炼制原理:利用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蒸馏使之分离(此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⑤石油各产品:汽油、煤油、柴油(作燃料);沥青(筑路);石蜡(作蜡烛)等

3、天然气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注意:(1)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2)、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3)、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可产生甲烷。在农村,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和改善环境卫生

6、西气东输:输的是天然气

7、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

二、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放出热量:如燃料燃烧放热(如化石燃料的燃烧)

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

四、燃气泄漏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根据燃气的密度决定,如果燃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则安装在墙壁下方,反之,则安装在上方。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的燃烧。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2、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3、汽车用燃料的燃烧。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禁止没有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1、乙醇

② 由高粱、玉米、薯类等经发酵、蒸馏而得,俗称酒精 ④ 被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的燃料。

3.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

器口,以免药液流出。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4.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2))给物质加热: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注意: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5.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6.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⒈原子、分子理论: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分子理论。⒉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7.两个重要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下列仪器中,不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试管C.燃烧匙D.蒸发皿

2.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由空气制氧气B.钢铁生锈,纸的燃烧 C.蜡烛燃烧,蜡烛融化D.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3.下列实验操作或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B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气体的气味C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D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4.实验桌上因酒精灯打翻而着火时,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A.用水冲熄B.用湿抹布盖灭C.用沙扑灭D.用嘴吹熄 5.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A、透明B.内壁上有少量水珠

C.内壁上的水成股流下D.内壁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倾倒液体B.装入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 7.烧杯加热时用石棉网的目的是()

A.加快反应B.在铁圈上易托平仪器C.减慢反应D.使烧杯受热均匀 8.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A.烧杯B.烧瓶C.试管D.量筒

9.要准确量取95mL液体,选用的量筒规格最好是()A.10mLB.50mLC.100mLD.200mL

10.下列仪器,能够用来加热大量液体的是()A.试管B.量筒C.烧杯D.广口瓶

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12、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A.0.5mL

B.1mL~2mL

C.3mL~4mL

D.5mL~6mL13、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14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为20mL则实际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20mL

D、无法判断

15、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质,调零后,将该物质置于右盘上,而砝码置于左盘上,当天平平衡时,砝码读数为9 g,游码读数为0.8g,对此实验操作实事求是的评价是()A此操作违反规定,无法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B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9.8gC此操作可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为8.2g

D此操作值得提倡,将错就错也能确定被称量物的质量 15.如下图所示,把下列实验所用的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ABCDEF

ABCDEF(1)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需要用。(填标号,下同)(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4)收集气体时时,需要用。

16.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枝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处(填字母)的火柴梗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17.指出左下图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1)。(2)。(3)。

18.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必须使用试管夹应从试管的_________套入,夹在____________。用手拿住试管夹的___________,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__上。若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试管跟桌面成___________,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集中加热,并且不时地来回移动试管。为避免试管内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有所不同。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20.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住的加热效果,李明同学取来3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 3 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a、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 b、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c、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实验结果如下表:

4分(1)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教版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篇四

1. 物质的用途

(1) 氧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钢等

(2) 氢气:充灌气球;作高能燃料;焊接、切割金属;冶炼某些重要金属;作化工原料。

(3) 二氧化碳:灭火、致冷剂、人工降雨、供植物光合作用或温室肥料、工业原料(如制汽水)

(4) 一氧化碳:燃料、冶炼金属(如工业上用赤铁矿石冶炼生铁)

(5) 金刚石: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钻探机的钻头

(6) 石墨:铅笔芯、电机、润滑剂(高温下)

(7) 木炭:作燃料、冶炼金属、制黑火药、制活性炭、吸附剂

(8) 焦炭:冶炼生铁

(9) 活性炭: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

(10) 炭黑:制造油墨、油漆、颜料及橡胶制品的填料

(11) 甲烷:气体燃料、化工原料

(12) 乙醇:燃料、化工原料、饮料、消毒剂、良好的有机溶剂

2. 制取氢气不能使用浓硫酸和硝酸,也不宜使用浓盐酸。因为浓硫酸和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得不到氢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使产生的气体不纯。

3. 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反应物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4. C和H2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无毒;CO有剧毒。

5. 钢的含碳量:0.03%-2%。机械性能:硬而韧,弹性好。

6. 生铁的含碳量:2%-4.3%。机械性能:硬而脆。

7. 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含碳量越低韧性越好。

8. ZnO、Al2O3致密。

二、酸、碱、盐

1.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2. 100mL生理盐水中含0.9g医用NaCl。 3. 常见的酸、碱、盐的用途:

(1) 盐酸: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人体胃液,帮助消化 ③制药 ④重要化工产品

(2) 硫酸: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实验室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 ④精炼石油 (3) 氢氧化钠:①重要的化工原料 ②可以与油脂反应,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NaOH) ③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4) 氢氧化钙:①实验室鉴别CO2 ②砌砖抹墙 ③改良酸性土壤或废液 ④工业上制取NaOH(Na2CO3+Ca(OH)2=CaCO3↓+2NaOH) ⑤配制波尔多液

(5) 碳酸氢钠:①制汽水 ②焙制糕点(蛋糕饼干等,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反应为NaHCO3+HCl)③治疗胃酸过多

(6) 碳酸钠:①蒸馒头 ②工业上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生产 ③洗碗(洗涤) (7) 氯化钠:①调味品 ②配制生理盐水 ③除去公路上的积雪 ④农业上溶液选种 ⑤工业上

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⑥作食品防腐剂 (8) 碳酸钙:①建筑材料 ②补钙剂(治疗佝偻病等) (9) 硫酸铜:①杀虫剂 ②配制波尔多液

(10) 治疗胃酸过多可以用:①氢氧化铝 ②碳酸氢钠 ③碳酸钙(胃溃疡者不宜)

11) 高锰酸钾:消毒(注意和硫酸铜杀虫区别) 4. 浓硫酸为粘稠状液体,无气味;浓盐酸易挥发,有酸味。

5. 注意几种微溶的物质(大多数相当于沉淀):Ca(OH)2、Ag2SO4、CaSO4 6. 把盐酸加热煮沸不可能除尽HCl。

7. 中和反应基本都放热。Mg和HCl的反应反应放热。

8. 关于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还原反应

(1) 常见还原剂(有还原性,得O):C、CO、H2

(2) 常见氧化剂(有氧化性,失O):CuO、FeO、Fe2O3、Fe3O4

★ 人教版语文中考成语复习资料

★ 人教版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有哪些

★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精选

★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 人教版初中生物复习资料有哪些

★ 人教版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

★ 小升初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

★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人教版

5.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五

Wait a minute! 等一下

A: How beautiful! 好漂亮啊! B: Thank you. 谢谢! :Big,big,big! Make your eyes big. 大大大,把你的眼睛变大。

Small,small,small! Make your eyes small. 小小小,把你的眼睛变小。

Long,long,long! Make your arms long. 长长长,把你的手臂变长。

Short,short,short! Make your arms short. 短短短,把你的手臂变短。 :Put your foot under your chair.把你的脚放在椅子下面。

Put your hand on your chair. 把你的手放在椅子上。

Put your arm in your desk. 把你的胳膊放在书桌里。

Put your hand under your desk. 把你的手放在书桌下。

Silly me! 我真傻! :I’m full. 我饱了。

Me,neither. 我也不喜欢。

The black one is a bird! 黑色的那个是只鸟!

6.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 托盘天平的使用

1.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即用天平测量出的物体质量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 托盘天平由托盘、指针、游码、标尺、分度盘和平衡螺母组成。

3. 物理使用方法(给物体测质量):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将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防止砝码生锈造成称量的误差),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

c) 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d)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4. 化学使用方法(给质量取物体):

a) 将天平水平放置,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 如果药品是粉末,在天平左右盘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如果药品易潮解或具有腐蚀性,在天平上放玻璃器皿。(可以先放后调平衡,这样就不用记录它们的质量)

c) 用镊子夹取砝码并放在右盘,移动游码,使天平的读数等于要称量的药品的质量。

d) 在左盘上添加药品,使天平平衡。如果天平不平衡,只能在左盘添加或减少药品,不能动砝码或游码。

e) 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

5. “左物右码”时,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左码右物”的做法虽然也能称出物质的质量,但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6. 称量干燥的固体物品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二、 仪器的连接

1.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

2. 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3. 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4. 需要用力的事情都要由右手来做。

三、 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

1.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 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四、 固体药品的取用

1.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2. 固体粉末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时先使试管倾斜,把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一倾、二送、三直立”)

3. 块状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操作时先横放容器,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一横、二放、三慢竖”)

4.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五、 液体药品的取用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中。广口瓶、细口瓶等都经过磨砂处理,目的是增大容器的气密性。

1. 取用不定量(较多)液体——直接倾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细口瓶的瓶塞必须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品腐蚀实验台或污染药品】;

b. 瓶口必须紧挨试管口,并且缓缓地倒【防止药液损失】;

c. 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必须朝向手心处【防止药液洒出腐蚀标签】;

d. 倒完液体后,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标签朝向外面【防止药品潮解、变质】。

2. 取用不定量(较少)液体——使用胶头滴管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应在容器的正上方垂直滴入;胶头滴管不要接触容器壁【防止沾污试管或污染试剂】;

b.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c. 用过的试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但滴瓶上的滴管不能用水冲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3.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使用量筒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 当向量筒中倾倒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余下部分用胶头滴管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时若仰视,则读数偏低;读数时若俯视,则读数偏高——倒液体时仰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多;倒液体时俯视,则量取的液体偏少】。

六、 物质的加热

1. 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防止失火】;

b. 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防止失火】;

c. 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以免引起灯内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d. 如果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e. 酒精灯内酒精含量不能少于酒精灯容量的1/4,也不能多于酒精灯容量的2/3。

2. 用于加热的仪器

液体:试管、蒸发皿、锥形瓶、烧杯、烧瓶(使用后三者加热时需要石棉网)。

固体: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3. 给试管加热的注意事项(括号内为操作的目的)

a. 试管外壁不能有水【防止试管炸裂】;

b. 加热时要有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握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c. 如果加热固体,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如果加热液体,试管口要向上倾斜,与桌面成45°角。

d. 如果加热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e. 加热时先预热,使试管在火焰上移动,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将火焰固定在盛放药品的部位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f. 试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灯的灯芯接触【防止试管炸裂】;

g. 烧得很热的试管不能用冷水立即冲洗【防止试管炸裂】;

h. 加热时试管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防止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

i. 加热完毕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口取出;

七、 洗涤仪器

1. 洗涤方法:先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试管容积的1/2的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 试管刷: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3. 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4. 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5. 特殊情况

n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n 如果玻璃仪器中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八、 闻气体的方法: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九、 几种药品的存放

1. 白磷放在水中。

有人说因为有水,所以白磷要放在细口瓶中,这是错误的说法。

2. 浓硫酸、浓盐酸用磨口瓶盖严。浓硝酸用棕色磨口瓶盖严。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浓硝酸见光易分解。

3. 硝酸银溶液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溶液见光易分解。)

4.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应密封于干燥容器中,并用橡胶塞密封,不能用玻璃塞。

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具有吸水性,容易潮解。碱能与玻璃反应,使带有玻璃塞的瓶子难以打开。

5. 金属钾、钠、钙存放在煤油中。(金属钾、钠、钙非常活泼,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十、 意外事故的处理

1. 失火: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2.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

3. 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7.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点 篇七

1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每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特点

①主族

②0族:He:1s2;其他ns2n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s1~2。

(3)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a.分区

b.各区元素化学性质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②根据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可将元素周期表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如下图),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线(又称梯形线)附近的非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称为半金属或准金属,但不能叫两性非金属。

【特别提示】

“外围电子排布”即“价电子层”,对于主族元素,价电子层就是最外电子层,而对于过渡元素原子不仅仅是最外电子层,如Fe的价电子层排布为3d64s2。

2 . 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

3 . 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①影响因素

能层数: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能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②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

①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1,单位:kJ/mol。

②规律

a.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总体呈现从左至右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b.同族元素:从上至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c.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即I1

(3)电负性

①含义: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

②标准:以最活泼的非金属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③变化规律

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4 . 电离能、电负性的应用

(1)电离能的应用

①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判断元素的化合价(I1、I2……表示各级电离能)

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

③判断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

多电子原子中,元素的各级电离能逐级增大,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电离能的变化出现突变时,电子层数就可能发生变化。

④反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8.人教版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八

解推断题的步骤:

1、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知识储备:

【以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2)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某些常见白色沉淀:

(3)红褐色沉淀:

(4)蓝色沉淀:

(5)红色固体:

(6)黑色固体:

(7)含有铜离子(Cu2+)的溶液为

色,例如:

(8)含有铁离子(Fe3+)的溶液为

色,例如:

(9)含有亚铁离子(Fe2+)的溶液为

色,例如:

一、框图型推断题

例题1、已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是最简单的有机物,也是天然气的主要

成分。请分析A、B、C、D、E五种物质之

间的变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2)写出A→

B+

C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是

反应

(3)写出B+D→A+E的化学方程式

请尝试归纳框图型推断题解题技巧:

练习1: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

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盐),B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C是一种易分解的酸,D和E均是可

燃性气体,其中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F是

能还原氧化铜的黑色固体,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______

D

E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C分解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二、代入式推断题

例题2:(2015广东)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它们进行击鼓传花游戏,条件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物质分别安排在A~G的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A的固本俗称干冰。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

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

反应。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

还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写名称)。

(3)当G换成另一个同类别物质时就能将花传回起点A,它是

(写名称)。

请尝试归纳代入式推断题解题技巧:

练习2:请你猜猜我是谁:如图牵手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A、B、C、D、E分别是木炭、氧化铁、二氧化碳、稀盐酸、氢氧化钠中的一种物质,其中C是碱,E具有吸附性。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C。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牵手时,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共有_____个,A和E____(填“能”或“不能”)牵手。

三、化学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题3:甲、乙均是液体,A、B、C均是黑色固体,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是一种气体单质,F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

C

F

+

点燃

E

A

+

E

点燃

B+

E

D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D______

E______

F______

甲_______乙______

请尝试归纳化学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解题技巧:

练习3:已知A、B、C、D、E、F

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

A

+

B

C

+

H2O

(2)

C

+

KOH→

D↓(蓝色)

+

E

(3)

B

+

D

C

+

H2O

(4)

E

+

BaCl2→

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

+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9.人教版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篇九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 性质 与水反应(碱可溶)

碱性氧化物大多数不Na2O+H2O=2NaOH,CuO+H2O=不反应。

上一篇:我和小四作文850字下一篇:高一写人作文800字:伟大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