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文化与黄石区域经济发展(4篇)
1.矿冶文化与黄石区域经济发展 篇一
关键词:大学城;区域经济;发展前景
新增长理论揭示了人力资本特别是专业化人力资本对一国或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而作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生产和供给主要部门的高等教育,对知识的积累、技术的进步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提高作用甚大。因此,发展高等教育是明智之举。但经济社会的存在决定了高等教育的内容和发展方向,高等教育不可能离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为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研创新,归根到底,都要通过融入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来实现其最大功能和核心价值。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强调了专业化分工的知识积累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教育的专业结构如果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相互适应,则人力资本积累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就会相互强化,这不仅有利于“边干边学”的人力资本积累,而且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如果二者不能相互适应,则教育投入的一部分会成为人力资本的专业转换成本,从而产生资源浪费。
大学城的评价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问题。因为大学自身定位不同,那么他们的发展重点必然不同,必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一样,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大学的校园扩建和多个大学的综合建成的大学城他们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一样。
发挥集聚功能,汇集高素质人才,吸引优势高校入城发展。大学城不仅仅是本地高校的集聚地,更应吸纳国内甚至国外名校的加盟。发挥大学城的辐射功能,满足地方加快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高等教育的愿望和要求。
大学城除了常规性的高等学历教育外,还可利用园区内师资和教育场所的共享优势,举办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特别是大学后续教育;也可借助城内的办学条件和潜在的培训市场,吸纳各类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国际技术、技能认证机构到城区内设立或联合开设分支机构。各类培训机构在城区及附近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学术交流,将加速中心城市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为中心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大学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联动效应和城区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城市文明程度得以提升,促进了区域文化事业的发展。新建的大学城一般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在大学城内修建不同风格的建筑,这比在老校区上建设要容易得多。新建校园的人文景观使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园区内整合、升华,一方面可以陶冶在园区内就学的学生,培养其人文精神、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成为所在城市的文化中心,吸引更多的市民和周边地区的人群来参观,如果做得足够出色的话,可以集教育,旅游于一体。
现如今对于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目前理论界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阐述,由于阐述的角度不同其概念和内涵也有所不同。
北京大学吴志攀教授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1],沿海地区展开教育资源竞争,以带动人才战略、技术升级和产业换代及文化发展。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背景下,教育被列入第三产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可能也有必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研究北京地区高教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以及高教向边缘发展,向沿海发展,向企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发展正面临着新一轮资源配置,高等教育走廊和远距离校区就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表现。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与交通及通讯事业发展的相关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
宋宏教授则认为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是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等多门学科所一直关注的学术命题[2],也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跃升为大众化之际有关大学改革的实践命题。我国的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系统的建构需要从再造共生单元、创新共生模式、完善共生界面三个环节着力尤其需要以具有系统性的战略思路和方案加以推动。
刘志民教授提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互动程度不高,表现在高等教育投入不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乏力等方面[3]。作为社会管理者,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提供环境保障;高等院校应主动出击,发挥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主导作用;企业应积极配合,促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
在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日益紧密的今天,我们通过对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现状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紧随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大学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与大学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让长三角地区大学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如何将长三角地区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等问题,进而提出高长三角地区大学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达到区域经济与长三角大学共赢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志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首都教育为视角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0).
[2]宋宏,程雁雷,夏焰.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系统的建构(J).学界,2008,(02).
[3]徐文俊,刘志民.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11,(03).
2.矿冶文化与黄石区域经济发展 篇二
关键词:区域文化;区域经济;影响
1. 区域文化的内涵
在区域社会发展过程中,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包括价值观念、人文心态、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在内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的文化总和。
文化是一个含义广泛、内容丰富的概念,人类学家泰勒曾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含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区域文化是具有一个地域特色的文化,概括性来看,它主要具有综合性、共享性、区域性、创造性等特征。其中,综合性是区域文化的基本特性,既融理论、时间、发展于一体;共享性是指这种文化是可以传播和共享的;而不同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文化具有的明显的区域性;区域文化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制度与技术的创新,进而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百色市区域文化是一种壮乡文化,具有民族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民族特色鲜明,在百色区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基本关系分析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是社会系统的两个较大的子系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不管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人在历史过程中为维持和繁衍自身生产所必需的消费品所产生的结果,它都是人本质的一种体现,都是自然界本身的一部分。从社会发展的研究来看,我们会发现,有些地方即使在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以及资源禀赋方面非常的相似,但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出现单单从经济因素方面是解释不通的,我们只能从文化因素方面进行反思,并以此来解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奇迹”和“欠发达”现象。通过长期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落后的文化所带来的不可能是先进的经济,而滞后的经济同样也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意识。即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约束的关系。
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这种相互促进和约束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区域经济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区域文化提供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同时,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是由区域经济来决定的。而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或者制约上,一般来说,优越的区域文化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区域文化则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百色市区域文化也一样,其民族性、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性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同样,区域文化中所形成的一些价值观、财富观等也会与现代经济基本准则存在一些矛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区域文化对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3.1 区域文化为百色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持
区域文化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区域文化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上的支持。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值观很容易出现分歧,并且受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影响,人们在利益追求中很容易迷失方向,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文化来指引。文化可以说是人们共同认同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可以让人们在复杂的谁会环境中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取向,确保人们经济价值观念、意识的正确性,使得市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区域文化要持续有力地为区域经济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百色市区域文化显现“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质朴憨厚”等民族气质,这种民族心性和气质代代相传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开放性发展,作为一种精神上和智力上的力量一直影响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3.2 区域文化对百色区域间经济融合的影响
区域文化形成后,以其独有的方式对区域内的人们的思想、思维方式、行为等产生影响,使得区域内的人们以这种文化来标榜自己,区域文化体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种带有明显趋于特色的文化模式形成后,在较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这使得区域文化具有了独有的特征,人们才可以向外界展现自己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这种稳定性对于区域间经济的融合则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区域内的人们认可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之后,就很难接受和认可外界其他的文化,而这种对其他区域文化的抵触是会影响区域间的交流的,进而影响区域之间经济的融合发展。
3.3 区域文化差异对百色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区域经济还是非常明显的,并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的产生和区域文化的差异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甚至用这种差异性来对百色市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进行解释。百色市的12个县区中,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差异的出现除了资源禀赋、发展机制等不同之外,区域文化的差异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并且区域文化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3.4 区域文化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逐渐增大
区域文化可谓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现在百色市越来越重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方面的重大促进作用,通过对外宣传自己独居特色的区域文化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区域文化的魅力来吸引投资商和游客,提高地区的市场竞争力。总的来说,区域文化在促进区域创造经济价值方面的作用也不断增大,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4. 区域文化促进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策略探究
4.1 确保经济政策制定与文化政策推行同步
科学、有效的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是符合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的,因此,要做到更好地运用区域文化来促进百色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文化政策的推行要保持同步。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经济落后地区往往在文化上也比较封闭,导致人们在对新事物方面接受程度相对于发展地区都比较差,在封闭的环境中经济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因此,要推動区域经济的发展,就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文化政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破除人们思想上的障碍。
4.2 加强建设,促进区域文化发展
要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就要不断加强百色区域文化建设,使文化的力量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首先,通过强化区域文化建设,可以改善区域内的民风,让区域文化更具特色和吸引力,从而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其次,文化底蕴是经济发展的潜力保障,加强区域文化建设,丰富区域文化底蕴,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此外,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这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创建都是有着这深远的意义的。百色固有的先进生态环境理念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不可多得的思想源泉,也是百色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4.3 注重人文精神培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反映,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在区域经济推动过程中充分的发展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就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把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发展的细胞中,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发展中的方式分为内化和外化两种,内化主要表现为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构建,从而坚定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信念;而外化则体现于科学社会制度的建立上,通过建立科学的社会制度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区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间是一种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约束的关系,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提高区域文化的软实力,使区域文化最大程度的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充分发挥区域文化推进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海舰,王松.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2).
[2] 刘孙义.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分析[J].今日南国,2009.01.
[3] 黄朝流.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4.03(06).
3.矿冶文化与黄石区域经济发展 篇三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以创新问题为出发点的弗里德曼(J.R.P.Friedmann)的“中心-外围”模型认为:区域发展是通过一个不连续,但又是逐步累积的创新过程实现的,而发展通常起源于区域内少数的“变革中心”,创新由这些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周边地区依附于“中心”而获得发展。因此,发展本身就包含着极化过程,根本的革新只是在相对数量较小的城市地区形成的,这些地区决定了发展过程。弗里德曼把这些地区称之为“中心”。剩下的所有地区是依附性的“外围”。
弗里德曼又进一步引入社会、政治因素,按他的观点,中心之所以能对外围区施加影响,除了它的创新活动比较活跃,因而成为区域发展的源头之外,它还具有使外围区服从和依附的权威和权利。基于不断进行的富有成果的创新,中心区域的权威施加到外围地区。弗里德曼也认为,随着区域经济与空间结构的发展,中心对外围的优势并非长期保持不变,会缩小不均衡,最终达到空间经济一体化。
由上述模型及其理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化发展的高级形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官、学、研的联合协作,是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的“集合体”。与高科技产业园一样,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化发展同样可以起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较强的创新聚集效应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而且通过企业聚集,形成较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同时,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它渗透到各行各业,可大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一个好的创意能带来新的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力可以推动产品热销,为产品拓展市场开路。
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才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虽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中首先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发展与规模效应,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型产业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都市经济的发展,商务成本的提高,都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导致一些传统工业的衰退和外移。城市发展必须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方向。文化创意产业是贴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种新型的内生发展模式。
区域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区域竞争力的支撑,而区域创新又是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推动因素和源泉。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智力与文化相结合的产业,能够有效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引擎,推动产业区域经济结构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还包括:美化与活化区域环境、提供就业、吸引居民与观光、提高房地产价值、吸引高端人才等。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提升产品利润,促进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优势的形成,往往根植于特色,在特色之下,自然会有产业集群化的显现。
国际经验表明,大多数大城市在实现工业化后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催化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因为文化创意产业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着巨大的作用。创意的本质是创新,具有裂变效应,而创新能力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之一。
遵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政府首先要从法律和制度方面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产业环境,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资产,是文化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还需给予投身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以财税政策方面的倾斜,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中,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一个产业要形成国家竞争优势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政府一定要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的支持。
此外,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打造自我品牌、区域品牌和民族品牌,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树立起本区域本民族的优势品牌,提高区域和国家的竞争力。
4.矿冶文化与黄石区域经济发展 篇四
【关键词】联动;文化产业;博物馆;发展
【中图分类号】C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67-02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合作已成为各地文化产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包括陕西省的西安、成阳、渭南、铜川、宝鸡、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该经济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设施比较完善,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导下,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今后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一、关中一天水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一)关中一天水区域发展提出的背景
1、《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出台。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标志着关天经济区的发展上升到全国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层面。《关天规划》明确要求加强两区域文化交流和文化协作,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区域文化繁荣的局面。《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出台,对于完善国家发展战略空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发挥地区优势和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深入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中国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就进入改革开放的历程,但是在文化这个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的领域,其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大约在2000年,国家才开始从产业与市场的角度去考虑文化问题,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产业”在这一年首次写入中央文件。
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力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应对社会道德滑坡危机,打造出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民众的爱国情怀。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和贪污腐败蔓延,国家还试图在伦理道德上提高民众的思想水平。增强文化影响力“文化强国”的战略,旨在通过提升软实力增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二)关中一天水区域发展的理论基础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在马斯洛看来,高级需要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而文化的需要正是我国现代化改革取得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特定水平后,对于精神生活的内在要求,文化的市场因此更为广阔。
2、文物保护法的确立和不断完善
文物保护法确立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是文物、博物馆界所推崇的关于文物保护和利用关系的一个指导方针。就“合理利用”而言,急功近利者和秉持可持续发展理论者的解读可能完全不同。众所周知,法律上,文化遗产资源属于中央政府所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大多数文化遗产资源则归地方政府管理,在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驱动下,地方政府往往舍弃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属性,更多地强调经济资源属性,使得事实上的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变为滥用。文化遗產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实际利用上必须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一样需要慎之又慎,保护利用是为了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博物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见证和关键环节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对于物质追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精神生活,尤其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提高民众物质生活的同时,又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任务。
独特的城市文化使城市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也成为各个城市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举措。博物馆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设施,博物馆旅游是一种更具文化内涵、陶冶游客情操、满足游客高层次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的旅游形式。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博物馆的发展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整体的繁荣程度。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博物馆的文物是靠收藏、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现在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全球化给博物馆发展带来了挑战,经济实力增长的民众不仅有闲暇时间也有经济能力投入到文化消费中,博物馆不可避免成为一般民众的文化消费点。在全球化带来的旅游压力下,文化遗产有效利用和保护成为问题所在。
从文化机构的角度出发,博物馆本身承载着传承文化的功能,其所服务的对象针对全社会所有成员,而且还要尽可能保护全体社会成员在接受文化信息上的平等权利,若没有法律支持和政府政策的倾斜,实在难以完成其所承担的社会义务。毋庸讳言,目前我国法律在支持博物馆发展方面是缺位的,博物馆的非营利性文化机构的法律地位并没有得到确立,民间资本对博物馆的支持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法律对于民间捐助博物馆的举动没有细致且吸引人的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博物馆在吸引民问捐款方面因而无计可施。博物馆不是实业,不能由市场支配,政府必将在市场无法起作用的领域进行资源重组和调配,因此博物馆的发展非常依赖政府的政策。这次国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使得“关一天”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光明的前景。
三、关天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合作基础和发展方向
(一)旅游资源基础
关天经济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等类型,既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又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众多的资源类型为旅游一体化整合、提高整体吸引力提供了基础,而其中最具优势的资源集中于历史人文方面,是国内典型的人文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中的文化要素包括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中国始祖文化,大地湾、北首岭、梁带村、半坡等原始遗迹文化,周秦汉唐等中国盛世文化,麦积山、法门寺、大雁塔、楼观台、龙门洞等宗教文化,以及关山、秦岭、渭河等山水文化。关天经济区可从大区域整体文化入手,形成独具特色的整体性旅游形象。
(二)交通设施基础
便捷的交通條件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关天经济区交通设施良好,贯通东西的陇海铁路是这一区域的铁路交通动脉,随着宝天高速的开通,高速公路也横贯这一地区。目前关中地区已经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畅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区域内部通道和对外交通干线网络化。根据《关天规划》方案,关天经济区下一步将继续大力发展公路及铁路交通,扩建西安、成阳国际机场,新建宝鸡机场,迁建天水机场。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所有县(市、区)通高等级公路,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两环三横四纵六辐射”高速公路网络。
(三)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首先,民众的经济实力普遍得到增长,大多数民众不仅有闲暇时间也有经济能力投入到文化消费之中。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收藏和展示机构,不可避免地成为公众的消费点之一。经济全球化进程给博物馆发展带来新的、迫切的挑战,之所以说全球化的挑战是新的迫切的挑战,那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展开,博物馆在民众生活中已成为或将要成为一个被关注的角色。
其次,旅游压力下,如何保持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平衡。
旅游热是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明显的社会现象。作为文明古国,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国向来最引以为傲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文化遗产成为旅游资源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全球化进程中公众的需求,是拥有文化遗产资源的遗产所在地人民的利用诉求,也是遗产所在地政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在这种旅游压力下,博物馆面临着如何保持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这样—个严峻的问题。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全球化给博物馆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已经越来越显著,博物馆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转变自己的服务理念,关注观众的需求,争取立法保护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只有这样,在全球化进程中,博物馆的发展才能争取到外部支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最后,“关天”经济区形成区域联动化发展。
关天经济区内各城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互补性较强,要充分发挥其旅游资源优势,区内各方用“大旅游、大发展”的思想指导一体化发展,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打造统一的关天经济区旅游品牌,树立关天经济区的整体文化形象。要加强关天经济区内各城市之间的交流,推动各市旅游共同发展。以提升区域旅游形象为目的,建立政府、企业联合的宣传促销机制,把一些品位度较高的旅游景点进行打包宣传促销。
【矿冶文化与黄石区域经济发展】推荐阅读:
文化与国家发展06-10
谈经济文化与行政文化的互动关系--揭示文化对经济与政治有效结合的中介作用09-27
徐州经济与文化发展10-23
让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共舞06-16
简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06-16
城市发展与文化遗址保护10-15
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07-21
闽台区域文化作业答案10-17
高校女性体育文化发展模式与路径论文09-21
中小企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