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

2024-11-22

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精选14篇)

1.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 篇一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一、专业名称

服装表演

二、专业代码

67020

4三、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职高、中专、技校毕业生)/初中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面向模特经纪公司、服装公司、房地产公司、汽车销售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等,从事舞台服饰表演、形象展示、产品代言、专业礼仪服务与组织策划等岗位的工作。

初始岗位:时装模特、商业模特等。

发展岗位群:模特表演编导、模特经纪人、公关营销策划、服装设计师、文秘等。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扎实艺术表演功底,1具有模特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专业模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有较好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知识能力

(1)具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艺术学和美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3)掌握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

(4)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专业知识能力

(1)扎实的服装表演能力。

(2)相关表演艺术门类的表演能力。

(3)较高的服装表演编导、组织、策划能力。

(4)有较好的表现服装内涵及设计能力。

(5)较高的服装营销和公关策划能力。

3.职业素质与态度

(1)热爱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2)热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七、职业证书

通过服装模特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高级证书,或通过ACI国际职业模特资格证书、中国演出家协会颁发的经纪人资格证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公关员职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

2.专业课

(1)专业基础课:音乐基础、舞蹈基础、化妆、服饰赏析与搭配、服饰赏析与搭配现代推销理论与技巧等。

(2)专业核心课程:模特技能、服装表演编导、服装设计基础、公共关系、市场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等。

(3)专业选修课:摄影基础、秘书实务、广告影视表演、模特经纪与管理等。

3.综合实践课

校内专业实训、校外顶岗实习、专业采风与调研、毕业汇报。

(二)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1.模特技能

本课程通过服装表演不同风格的步伐、造型、表情、转体及组合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服装表演的基础知识和表演技能,培养学生的舞台概念及基本的舞台感觉,为今后的服装表演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服装表演编导

本课程讲授服装表演编导的概念、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步骤,使学生掌握不同表演主题下服装、音乐、舞美、道具的选择,学会策划和组织不同类型的服装展示活动,具备控制演出活动的能力。

3.服装设计基础

本课程讲授时装画的概念、人体的基本知识、服装的表现、时装画表现技法及各种面料、服装配件及首饰的表现方法,使学生有较好的服装设计能力,能准确表现服装内涵及设计思想。

4.公共关系

本课程通过讲授公共关系的含义、要素、特征,公共关系的发展脉络,掌握公共关系的职能、组织结构、对象,公共关系的调查策划与传播,公共关系心理

等几大模块,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公关能力。

5.市场营销实务与案例分析

本课程结合营销实践具体操作、策划活动案例的学习,通过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观念、营销环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消费者行为、目标市场的确定以及市场的营销战略。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生师比不低于13∶1。由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兼职教师所占比例≥30%。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师资任职资格及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

2.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其中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20%。

3.兼职教师应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或五年以上行业一线工作经历。

4.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0%。

5.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80%;专业核心课程至少配备相关专业中级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2人。

6.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和素质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教学场地及实训场所基本要求:专业排练场、形体房、演出剧场、美容化妆实训室、摄影实训室和多媒体教室。

2.教学设备基本要求:音乐播放器、音箱、DV摄像机、电视机、DVD放映机、演出服装和道具、舞台灯光设备等。

3.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满足服装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要求以及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训要求的相对固定的实训基地;能够配备专门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

4.信息网络教学条件:为专业教学、科研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三)教材及图书、数字化(网络)资料等学习资源

1.优先选用反映当代服装表演专业艺术发展水平、特色鲜明,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的规划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应≥30%。

2.拥有一定数量特色鲜明、有较高水平的自编校本教材。

3.拥有一定数量的服装表演专业图书、刊物及专业音像资料库、多媒体网络课程等数字化专业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

2.关心学生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建立健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建议

1.建立“知识+技能+实践”的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突出项目成果评价。

2.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

3.注重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

4.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加强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

(六)教学管理

1.配备合理的专兼结合教学管理队伍。

2.具备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教学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4.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

十、继续专业学习的深造建议

毕业生通过职业能力培训获取更高级别的职业资格,如取得美国认证协会(ACI)国际职业模特认证管理中心颁发的中级(注册国际职业模特)、高级(国际高级职业模特)等。

2.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 篇二

一、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

高等数学上任何概念的产生, 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而是从实践中来, 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才产生了一个数学概念。以高等数学课的三大教学内容之一微积分为例, 微积分主要包含极限、导数 (微分) 和积分三大内容, 无一例外都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产生了这些数学概念。

极限概念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极限的概念?在介绍极限的概念之前, 我们首先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圆周率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提出了这些问题, 很自然的, 就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再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说的:“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 以至于不可割, 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就是极限思想在几何上的体现, 这说明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极限的概念, 如果没有极限的概念, 没有极限理论, 不管圆内接多边形边数有多大, 始终只是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 要想得到圆面积的精确值, 就必须借助于极限的概念和极限理论, 这个例子有力地说明了极限概念和极限理论的产生来源于实际应用的需要。

我们在讲述导数概念的时候, 同样也要先引入导数概念产生的意义。现在大多数教材上都是从为了求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和求曲线切线斜率这两个经典的实例, 抽象出它们解决问题的共同实质———函数相对自变量的瞬间变化率, 导致有了导数的概念, 变化率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凡是牵涉瞬间变换率就是导数。例如, 加速度就是速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 角速度就是旋转的角度对于时间的变化率, 线密度就是物质线段的质量对线段长度的变化率等, 这些都可以用作导数概念来源于实际需要的案例。同样微分概念的产生是为了求当自变量增量很小时, 能既方便又有较好的近似程度的函数值相应的增量;不定积分的产生源自于已知一个函数的导数, 为了求它的原函数;定积分的产生可以认为是为了求平面曲边图形的面积、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等。总之, 微积分中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 实际上, 任何一个高等数学概念都有它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因此我们在高等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高等数学概念产生背景的教学, 在引入一个高等数学概念之前, 必须详细介绍这个数学概念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 让学生完全了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及作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有助于学生对高等数学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二、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学

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 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才能体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才能体现出它真正价值的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 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体验数学的作用, 领略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强大的威力, 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 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么,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加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教学呢?

1. 少讲解题技巧, 多讲实际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注重数学的解题技巧, 而忽视了数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教学, 比如介绍了两个重要的极限公式后, 多数教师把重点放在两个公式在求极限时的应用技巧, 而很少或者根本不讲这两个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其实这两个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是比较普遍的。例如, 重要极限公式一可以用来证明并回答我们前面提到的圆的面积为什么等于圆周率乘以圆的半径的平方;重要极限公式二可以向学生介绍在求连续复利中的应用;在介绍微分时一定要讲讲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引出导数概念后多讲些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应用是学习高等数学动力的源泉, 要使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高等数学的动力, 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高等数学的作用和魅力, 从而调动他们学习高等数学的自觉性。言而总之, 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高等数学的应用教学。

2. 加强数学与各专业知识的应用联系。

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 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 主要不是为了研究数学, 而是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方法, 解决在自己所学专业中遇到的问题。这对我们从事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各种高等数学知识, 还要弄清楚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知识的联系, 每个专业中用到了哪些高等数学知识, 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是重点。比如, 工程技术类专业, 就要联系导数、积分在工程技术类的专业课中的应用讲解;计算机专业就要加强函数级数展开在计算函数值上应用的讲解;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则要注意导数在经济学中应用的讲解;生物学专业则要注意微分方程在生物学上应用的讲解。几乎每个专业的专业课都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 我们高等数学老师必须要进行深入了解, 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才能体现高等数学在专业课上的作用, 才能吸引学生学好高等数学。

3.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

数学建模是体现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它不仅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 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 通过抽象、简化, 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所以我们一定要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去。那么怎样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去呢?我们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 多收集一些数学建模案例, 当然先从一些简单的案例入手, 比如我们在介绍微积分中求函数最值的时候, 就可以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实际上微积分中很多数学概念的产生背景里也有数学建模思想, 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探究, 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融入到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中去;当然, 加强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的方式有很多, 开设数学实验课也是一种数学的实践教学, 它可以把高等数学上一些抽象的问题用计算机软件形象地表现出来, 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问题, 有比较具体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教师要牢固树立实践与应用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是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们广大工作在一线的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千方百计, 想尽一切办法在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课程教学质量。

摘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而高等数学理论的高度抽象性, 使独立学院很多学生望而生畏, 产生畏难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 本文结合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生源特征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和阐述了加强“以应用为目的”的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为提高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关键词:数学理论,数学应用,数学建模,独立学院,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明勇.浅谈如何提高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J].北京:今日科苑, 2010, (16) .

[2]刘霞.独立学院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5) .

[3]袁慧.在独立学院中加强数学应用性教学的探讨[J].教学研究, 2011, (5) .

[4]张杰明, 等.关于提高独立学院数学教学质量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6) .

[5]邓美兰.将数学建模融入经济数学教学中的探索[J].考试周刊, 2011, (43) .

3.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 篇三

【关键词】遗传 教学 理念 创新

【基金项目】《遗传学》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南京师范大学重点项目)和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南京师范大学)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45-01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由遗传学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组学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衍生出的一批新技术和新理论已成为生物科学的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对整个生命科学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性影响。加强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等师范学校是培养中学老师的主要基地,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中学的教学产生着重大影响,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富于创新意识的合格中学老师,是高等师范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鉴于遗传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核心地位,在高等师范学校的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强调和重视中学教学的要求和理念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在如下主要方面需要加强和改革。

一、调整教学理念

面向所有授课群体,提高生物学习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是中学生物新课改提出的全新课程理念。与注入式的、以课本为主的中学传统生物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高等师范的生物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生物课程教育模式和理念,将决定我们的学生步入中学生物课堂后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因此需要将中学生物课程理念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纳入高等师范的生物课程,并将其作为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些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基础教育生物新课程理念相同,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构建大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理念;体现大学教育要求的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理念;适合高等生物学教学法课程目标的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理念。

二、精选教学内容,使高师的遗传学教学与中学的教学内容相衔接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基础和主要理论支撑,与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医学等各生命学科之间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融合。遗传学的知识体系,是在遗传学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将遗传学的一些里程碑式的知识点凝固而形成的学科体系,它将随着遗传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地发展。

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本科阶段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授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的新内容和对现有教学内容去粗存精等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精选教学内容,保持遗传学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学科特色性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遗传学课程建设情况、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是衡量生物学相关学科、专业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加强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创新, 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高等师范的遗传学教学,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优化上除了要考虑上述要求外,同时要考虑中学的教学需要,使大学的遗传学教学内容与中学的教学内容相衔接,不仅要对中学内容实现全覆盖,还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扩充和提升,使学生在从事未来的中学生物教学时,能够“登高望远”,而不会“捉衿见肘”。

三、将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的要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中学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是倡导探究性学习,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导中学生探究性学习?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如何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些都是中学老师必需面对的重大课题。为了满足中学教学的这一新要求,高等师范就一定要强调研究性教学。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提供教学资源、提供学习建议,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控制,关键环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激励、引导和指导,并及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使学生从理解和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和研究式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创新学习方法,为未来的中学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四、精选实验内容,使其在中学教学中能学以致用

遗传实验课程历史悠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实验内容在不断地扩充、更新与深化,从早期的细胞遗传学实验、微生物遗传学实验发展到现代的分子遗传学实验。但是,高校的《遗传学实验》课程的课时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不断缩减。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既能验证遗传规律,又能培养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精选实验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高等师范大学,要考虑中学的实验条件,有针对性地优化实验内容和操作环节,使在大学阶段所开展的实验内容在中学也能开展并符合中学的教学要求,所以师范大学的遗传学实验内容不能一味追求高、精、尖,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学接地气。

五、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以讲述、黑板板书、模型或标本展示等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学生在教室里听老师的教导,观察老师演示的实物、标本、图表等,授课速度较慢,便于师生交流。但是,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小,对遗传学庞大的信息量和快速发展的新成果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应对了。另外,一些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以及一些抽象难懂的生命过程,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下也是很难理解的。多媒体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在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授课速度较快,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大,而且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像、动画和音频等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学中难懂的现象和过程。在遗传学的教学过程中加入视频影像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完整性。这在遗传学的理论教学中效果明显。例如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自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易位的细胞学特征等都可以用小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另外,在实验课程中,很多实验材料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如药剂的处理,样本的采集,试剂的配置等都是老师准备的,学生并没有参与。我们可以将这这些环节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以弥补学生无法参与这些过程的不足,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有完整的认识。

基于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势,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的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高等师范不仅要加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培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全新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根据中学的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对在中学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使其不断完善和推广。

总之,遗传学是研究的热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如何搞好中学遗传学内容的教学工作,不仅是中学老师的任务,也是高等师范相关教师必需探讨和重视的问题。

作者简介:

4.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 篇四

用数学史指导独立学院高等数学的教学

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简称HPM)是当前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面临的困难,讨论了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最后给出了一些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可供尝试的做法.

作 者:叶建兵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基础科学部,江苏,泰州,22530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4 关键词:数学史   高等数学   HPM   独立学院  

5.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 篇五

本册教材总体要求

1. 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会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升和毫升,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搜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解答稍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

3. 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知道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

4.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5.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碱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6.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六

摘要: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社会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素质高,能力过硬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也是企业争抢的对象。作为高校,更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是高职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之一,所有的教学围绕着逻辑推理和命题演练展开,培养学生传统数学能力的同时,加注素质教育的新方法,让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从而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素质教育;方法

一、引言

现在学校都在改革,倡导素质教学,并有效的结合各个科目联系实际,应用到课堂上,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人文知识、专业技巧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拓展、以及修养、礼仪、道德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培养。高职院校的数学素质教学指的是对学生思维逻辑、数理规则、逻辑变通以及抽象图形和事物的认知和接触辨析能力,不仅包括数学的公式运算,还有相关数学知识、运算方法、分析要领和数学领域的科研方向以及与相关学科相关联部分的桥梁知识,例如,计算机,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计算机方面学习和知识运用。数学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缜密的`知识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负责、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精神,一个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数学素质教育,虽然当前我国的数学素质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在困境中改革前进,本文简单探讨一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方法问题。

二、高职院校中关于高等数学素质教育的相关培养内容

1.对高职院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培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己钻研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乐于探索真理,帮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在课堂上,围绕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把理论知识学通吃透,在教师的指引和传授下,掌握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对拓展学科进行更一步的学习,因此,高等数学是一个基础学科,如果没有好的数学基础,会对今后的难度更高的学习造成阻碍。

2.对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通过有效的课堂书本知识,而且还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来着重培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去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兴趣。在高等数学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以后工作最有帮助的一项能力。

3.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建模与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的抽象与模拟,建立数学模型需要对问题作归纳和抽象,需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验证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数值计算方法对数学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高职院校中关于高等数学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教师经常给定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职院校中的高等数学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专业的衔接和应用,不能局限与书本的公式、概念和定义,那样就成了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且完全没有实际应用能力,毫无专业技能可言。因此,要经常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公式、概念,建立灵活的数学思维模式。怎样把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有效的和教学相结合呢首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一定要注意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发散素材,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题目,给定题目之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步骤明显,让学生先是跟随教师的指导方法,逐步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式,在自己头脑中加深印象,逐渐锻炼形成自己的发散思维模式,再做其他题目时,灵活的举一反三,得心应手的处理问题。另外一个途径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这样更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对公式、定理的掌握更加深刻而灵活,寻找突破点,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思路去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当学生能够用很多办法解决一个问题时,会尝到攻克难关的喜悦和兴奋,逐渐培养起学生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数学观念,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意识去思考问题。高等数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培养出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运用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数学就是严谨的、认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战胜难题的一种信心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学会用数学的观念去观察、思考和解释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难题,通过对空间、数量关系、模型和变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全方位多角度的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运用抽象的数学思维去解释那些抽象的问题,将数学的方法应用到专业技术问题层面上,高效的解决事件难题,培养学生那种严谨、完善、精益求精和求实的科学价值观和态度,形成那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对知识的追求过程,高职数学课堂的素质教学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时,就是学生求知欲的体现,教师通过科学的解答为学生们解释难题,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敢于挑战的习惯,培养今后工作中认真、迎难而上的态度,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立.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析[J].中国期刊资源网,,(4)

[2]赵英丽.谈高职数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J].期刊:教书育人,2009,(8)

7.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 篇七

一、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提出

长期以来,学生对高等数学持有偏见,他们认为“高等数学”枯燥、冰冷、抽象,学习数学就是概念、性质、定理、证明、结论和应用,从而一谈到高等数学,就望而却步。同时,由于高等数学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继承与积累[1],以教为主,优点是教师可以系统地把所有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缺点是学生被动地听, 没有积极思考,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其结果是,虽然大部分学生靠这种灌输记忆的形式基本上掌握了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了数学水平,但在教学中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也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 提高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中国数学会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该项赛事不仅能发现和选拔优秀数学人才,而且能为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积累经验。利用每年一次的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水平,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等数学竞赛也是常规数学教学的有益补充[2],教师可以利用高等数学竞赛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改革的推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竞赛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很多学生认为学好高等数学没什么用,因此学习热情不高。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开展,则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们都想通过数学竞赛验证自己的数学水平,特别是想考研的学生更以此作为实战训练,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成功的乐趣。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虽然近几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发展迅速,影响力很大,但参赛的学生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要使竞赛发挥更大的效应,必须融合到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而由于日常高等数学内容庞杂,深浅程度不一,教师对相关内容的高等数学竞赛题目的主要思想、主要题型也只能点到为止,不可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因此学生需要自学和相互讨论来扩充和提高自己的知识,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3],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三)有利于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高等数学肩负着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任,利用竞赛有利于高等数学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在竞赛之前,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高等数学竞赛培训期间解题技巧和拓展知识的系统训练,深层次地拓展了数学基础课程的相关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 并极大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合理地将数学竞赛的内容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与现行的教学秩序并不矛盾。如果学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只能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来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研究学生,利用竞赛因材施教

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从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学能力等方面找出他们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恰当选择一定难度的数学竞赛题,不要让学生感到把竞赛加到高等数学教学中是件“受罪、难受”的事,而是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设计目标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讨论及合作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数学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之开拓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竞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引入数学竞赛,研究创造出自己的适用实效的方法,增加学生的乐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和智力的培养,采取“多定性少定量、多自学少讲解”的教法[4],给出难易适当的竞赛题,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结合启发式、互动交流式、目标式、合作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竞赛题,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而且使学生开拓思维,增加了创新能力。

(三)开展学法指导,实施竞赛愉快教育

大学生数学竞赛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竞赛的结果又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其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在布置作业时给出少量的数学竞赛题,引入“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 “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四)以“适当少量”为原则,利用竞赛进行应用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所在专业,注意数学技术本身的应用[5],对竞赛题的引入采取适当原则,利用竞赛对高等数学日常教学进行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在课堂练习或习题课上,插入适当少量的竞赛题型,为强化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开展高等数学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数学竞赛内容时,要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提高数学竞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按照正常教学计划授课,布置批改作业。不要每个知识点都列举与数学竞赛内容紧密相关的例题,使学生感觉到难,从而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教师在高等数学日常教学中适当引入数学竞赛思想方法,淡化竞赛运算技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学习数学本身就是给学生带来思想方法上的训练,而不是单单为了获奖。

(二)防止“为竞赛而竞赛”

举办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把教学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身上,过度引入数学竞赛的内容进行拔高,使学生为了竞赛而竞赛,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提高。注意以数学竞赛带动高等数学教学的开展,要使全体学生通过大学生竞赛而感受到学习乐趣,从而使得日常教学活动向深入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数学竞赛是当前高等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在日常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高等数学竞赛有助于促进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要继续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探索,从而使得高等数学竞赛更好地为高等数学教学服务,使得学生的数学水平有实质性的提高。

摘要:文章从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数学竞赛对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并指出了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策略,及目前在教学中开展高等数学竞赛应注意的问题。

8.把数学建模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 篇八

关键词:数学建模 数学模型 高等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b)-018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当代科学技术重要标志之一的数学,在各行各业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已成为衡量研究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数学建模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作为承担培养国家科研人才重任的高校,承担着普及和推广数学建模的责任。全国高等学校数学课程指导委员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每年组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来促进和培养大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但是很多高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学生,多数学生对数学建模了解不够,这种现象极大地阻碍了数学建模的普及和发展,也阻碍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在所开设的数学课程中融入数学建模内容,使学生接触、学习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1 数学建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我校是一所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公共课,传统的高等数学的内容和方法与医药学的知识联系不紧密,很多学生不了解这门课程对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到底有什么用,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学,缺乏学习的兴趣。而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主动探索,努力进取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力措施。如果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将高等数学与数学模型,尤其是医药学模型有机相结合,体现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的思想方法,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理论和方法巨大的应用价值,充满学之以用的渴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是在实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将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简化与假设,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并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和验证的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全面地。发展的、变化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会极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建模是开放性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这正是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取得宝贵的实践经验,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

1.3 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数学建模是不仅仅只涉及数学一个学科,而是包含物理、化学、医学、经济等众多领域,综合性极强的项目,这就对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具有深厚数学基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对新知识和新事务强烈的渴望和汲取,教师只有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把先进的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教给学生,才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能极大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

2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2.1 数学建模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作用

与初等数学相比,高等数学的许多概念更为抽象,如果直接给出概念,很容易出现不易理解和应用的问题,如函数的极限、连续、导数、定积分等。实际上,这些概念的形成的本身就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直观的实际问题解决过程来引入相关的概念,使学生深刻领会概念的本质,了解利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例如:(1)可以用“如何求变速直线运动的变化率—瞬时速度”和“如何求细菌繁殖的变化率—增殖速度”兩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导数的概念,使学生领会导数的数学本质就是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许多类似问题的变化率如化学反应速度、边际成本等都可以用导数来解决。(2)可以用“如何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如何求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两个实际问题来引入定积分的概念,使学生领会定积分的数学本质就是通过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的步骤所得到的具有特定结构的和式极限,当这个和式的极限存在时,就把这个极限值称为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定积分。许多实际问题如不规则平面图形的面积、液体压力、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心脏输出量的测定等都可以用定积分来解决。

2.2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

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要想使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的价值,就要在教学中结合不同学科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经验。例如:(1)在极限部分使用细菌繁殖模型、药物吸收模型。(2)在连续部分使用巧切蛋糕模型、椅子平稳模型。(3)在导数部分使用水面上升速度模型、经济学中边际需求和边际利润等模型。(4)在导数的应用部分使用小血管中的轴流问题模型、易拉罐设计问题模型、咳嗽问题模型、磁盘最大存储量模型。(5)在定积分部分除了教材中的应用外,又使用了牙弓长度模型、单位时间内的血流量模型、心脏输出量的测定模型、资金流量的现值模型。(6)在微分方程部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模型、溶液稀释模型、种群增长模型、牛顿冷却模型、新产品销售量模型等。

任何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应用数学时,才能真正达到完善。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意识,为了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义仓,赫孝良.数学建模实验[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91-106.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 篇九

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有力渗透,首先需要从事高等数学教学的教师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以及丰富的数学史知识。因此,高校应定期组织高等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史培训,提供一切机会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高度重视数学史在推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补充自己的数学史知识储备,为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史知识的灵活应用待定基础。

2.2采用多样化的渗透方式

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应该多样化,具体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借助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契机,通过发放数学卡片、校园广播、校园报纸等多种形式,将高等数学的重要人物介绍、名题由来、前言成果等数学史内容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耳濡目染丰富有趣的数学史知识;另一方面是积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积极搜集与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史知识,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真正做到讲明、讲透、学深、学透。

2.3增加教材中数学史知识的比重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资源,不仅是知识讲授的重要载体,而且还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基础资料。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数学教材内容过于侧重理论知识,对相关的发展背景知识摄入过少,不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因此,适当增加高等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知识的比重,不仅可以为数学知识讲解铺垫基础,而且有助于高等教学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推进,进而提升学生的高等数学综合素养。

2.4坚持深入浅出的渗透原则

数学史作为数学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对数学知识点的发展演变过程的展示,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路进行启发。在实际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时,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数学基础,坚持深入浅出的渗透原则,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将知识内涵讲解出来,切实让学生全面理解有关知识,深入领会数学公式或定理的产生背景、采用方法与使用符号等。

3结语

将数学史渗透入高等数学教学之中,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提升高等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虽然数学史与高等数学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多优势,但在实际渗透过程中还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科学合理发挥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避免过度滥用;另一方面是灵活穿插数学史知识,杜绝生搬硬套。只有根据实际所需将数学史渗透入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数学史的价值最大化,也才能切实促进高等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徐东方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菊芬,吴芳.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几点做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2]夏燕清.高等数学教学中渗入数学史的作用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10.高等数学教学课件 篇十

开篇第一课要首先简单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历史,从欧多克斯、阿基米德、牛顿、莱布尼兹等数学家对发现微积分的贡献,谈到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即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从常量到变量,结合我国庄子的《天下篇》、刘徽的“割圆求周”到赵州桥的建造,都深刻地揭示了微积分中的“以直代曲”“不变代变”的辩证思想。同时介绍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工具,将主要内容用一条线穿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明确告诉学生微积分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

近几年来我主要从事自考院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过关率不高,有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对学好高等数学没有信心等情况。我决定,必须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应尽可能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数学概念,让学生逐步明白学习高等数学不是简单地从“高三”到“高四”,更主要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明白基础不好未必就学不好高等数学,只要方法得当是可以学好高等数学的。

三、注重教学效果

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将单纯的教育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平等对话、合力互动、教学相长的友好合作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因此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观念,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另外,教师要注意调控好个人的情绪,不能随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教室。良好的教学情绪,积极的教学情感,能唤醒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使之精力充沛,兴趣盎然。

好的提问方式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发辩论,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1、重视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我看来,大学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每次授课结束时明确提出下次授课的具体内容和预习要求,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问可提,才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2、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所提的问题,并学会做出恰当的评价。以鼓励为主,学生提的问题越是多样就表明他们预习效果越好,然后鼓励他们把这些问题分类,教师因势利导地再提出新的问题,并在讲解过程中逐步使学生理解所提问题的价值,分析问题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中的含义。

四、重视数学概念和定理的讲述

在讲叙数学概念和定理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还要向他们传授这种抽象、概括问题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内容中抽象概括,找出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建立定积分概念时,通过对两个具体问题一一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的计算,可以看到:前者是几何量,后者是物理量,实际意义并不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是相同的。排除其具体内容,抽出其本质特征,即单从数量关系看,都具有一种相同结构的特定形式,从而抽象概括出定积分的普遍性定义。

分析与综合是数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分析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到”已知的过程;而综合则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到”未知的过程。两者对立统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所以在讲解一些证明或者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两者一定要结合着用,先用分析法来探求解题的途径,再用综合法加以叙述。比如在证明一些中值定理的命题时,我们常用的“构造辅助函数法”,就是利用这种思路去找辅助函数证明结论的。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易、从多方面思索答案的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驱动下,学生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体现在:(1)在问题求解前要尽可能提出许多设想,多种解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从多方面去探求原因,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其最好的解答方法。(2)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重点要放在对题目的分析过程上,把教师精讲和学生的多练结合起来,选择有代表性的范例,从多方面分析题目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要重视习题课

习题课是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运用和深化。通过上习题课可逐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上好习题课呢,我以为应注重下面几点。

1、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抽象与概括的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和归纳与演绎的能力。习题课上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对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和法则进行梳理,使学生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联系。

11.本科高等数学课堂的“区别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区别教学;高等数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O13-4;G642

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他们之间的学习能力便存在着较大差异,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在程度与范围方面也各不相同[1]。因此,如果教师机械地按照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将会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发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独特优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认识并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区别教学”。本文将以高等数学课堂为例,详细阐述实施“区别教学”的三个主要措施:1 因材施教,2 分层教学,3 合作学习[2]。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区别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发掘者”。教师就必须善于发掘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区别教学。例如,在大一新生中,有些高中数学基础比较好,计算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而有些数学基础不太牢固,但喜欢并善于抽象思维。针对这两类学生,教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微积分中的极限时,会涉及到用“ 语言”去定义极限[3]。然而,该“ 语言”对于许多大一的新生来说十分抽象难懂。因此,教师不能不加区别地对所有学生都要求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极限的准确定义。针对第一类计算能力强但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首先有意识地淡化“ 语言”。强调极限的计算,充分发挥他们计算能力强的特点,同时也在计算中培养自信、寻找感觉。在充分的练习之后,当他们对极限有一些感觉了,再去强调“ 语言”。这样学生便不会很反感,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针对第二类计算能力弱但抽象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去深入理解“ 语言”,让他们体会到该定义的准确与简洁,体会到该定义是几百年来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智慧的结晶。通过抽象思维,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的美,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分层教学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针对那些特点不那么突出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能力及潜能差异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不同的教学速度、难度与深度,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导致学习差距逐渐增大,同时也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把学生分层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的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大致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有天赋且有兴趣,勤奋努力,脑筋灵活;第二层:能力一般,但学习认真,积极主动;第三层:能力较差,态度消极,上课不认真。针对第一类学生,要充分的开发他们的数学潜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出较高的学习目标。为他们设定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同时还可以让他们适当地接触一些小的科研题目。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在数学方面的潜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于第二类学生来说,要利用他们学习态度认真的特点,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提出一些有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其创新意识。最后,对第三类学生就需要老师付出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关爱与鼓励,多给他们信心与肯定。同时,为他们准备一些简单且基础性的数学题,来改变他们对数学的消极的态度,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下面以微积分中泰勒中值定理一节为例[3],我们详细说明上述分层思路。泰勒中值定理主要涉及到泰勒展开式的公式及其几个变形。这一节是个难点,很多同学认为不好记忆,不好理解。按照上面的分层思路,教师不应该对所有同学都是一个要求。针对第一类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掌握所有公式及证明过程。同时,还应该让他们充分了解泰勒展开式的作用。例如,在常微分方程的分支理论中,经常会通过计算泰勒展开式的系数去了解系统的定性性质。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相关论文中寻找一些简单的题目交给学生去思考、研究。让他们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泰勒中值定理。对第二类学生,则只需要他们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而对于第三类学生,可以不要他们掌握证明过程,只需要记住泰勒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做基本的近似计算即可。

三、合作学习

上面两个措施充分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但教师同样需要想办法去缩小这些差异,让学生之间充分互补,发挥各自优点,改掉缺点。另一方面,有些时候需要学生们分工合作,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以便在最短时间内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

具体来说,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能力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一般为3-6人。首先教师进行统一教学,在此过程中针对一些典型例题对学生们提出问题。让各小组的学生去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方案。然后总结出这道题的主要知识点和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由教师对每个小组的结果进行指导与评价,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的合作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利用自己的优势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别教学”在高等数学的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区别教学”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姜新生. 个别化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思考 篇十二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命题教学,教学过程,修养和能力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门科学, 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利用高度抽象性, 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事务的本质规律, 才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要求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 遵循思维的规律。其实数学就是一种思想方法,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的进步, 数学居功至伟。尤其是到了现代, 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拓宽了数学的应用领域。高等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因此, 学好高等数学相当重要。我就自己这两年的教学实践, 谈一点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抓住学科联系, 深化命题教学

数学各专业联系广泛, 高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综合学科。所以其中有许多定义、定理及结论都与几何有关, 很多都是由几何直观得出来的。诸如:二分法、定积分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周期性等。这些问题用几何直观 (图形图像) 的方法都能很容易地找到解决的方法, 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高等数学还跟物理学、经济学等有密切联系。利用这些学科的联系, 我们可以更容易理解高等数学中的概念、命题和结论。例如对于路程来说, 一阶导数代表速度, 二阶导数表示加速度, 无形中加深学生对一阶导数, 二阶导数的印象。还有位移与向量, 做功与向量数量积等。因而, 恰当地运用几何直观、物理学等来分析、处理问题往往会很容易地找到解决的办法, 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注重设计教学过程

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与否是学生能否吸取知识, 能否学好高数的关键。好的教学过程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不好的教学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厌烦, 对高等数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 选择恰当的方法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实践, 我认为, 应重点把握好三个原则。

1. 灵活多样性原则。

高等数学的教学应该灵活多样, 可以借助一些历史典故。在概念或理论教学中可以引入历史典故和数学家的故事等数学史知识, 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例如, 通过介绍牛顿、莱布尼兹的生平及其对微积分理论的贡献引入微积分的概念, 讲解数列极限概念时可借助刘徽的“割圆术”, 等等。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类比和对比, 这样在讲解和阐述概念或理论时可以得心应手。例如在讲解二元微积分时注意比较与一元微积分相关概念和计算的异同点, 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我们也应切实注重知识的递推性, 如后次复习前次概念重要定理证明注意铺垫, 预备知识的合理阐述等;教学中还要注意总结,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在课程结束时要及时归纳总结本课内容间的联系, 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把握好课堂提问和释疑的时机, 调节好课堂互动的节奏等。

2. 课堂应变原则。

要有适应课堂的能力, 能机智地进行教学调控。课堂应变能力是种很重要的能力, 遇到不同情况, 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这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要密切注视学生的情绪变化, 当学生出现迷茫的眼神时, 要反思哪里没讲清楚, 最好再讲一遍。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 得出最终的结果, 知他们之所思, 释他们之所疑。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发言、表情等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后还应该跟学生进行交流。有些特别重要的内容, 既是重点, 又是难点, 这个时候, 不仅需要课堂上的尽心尽力讲解, 而且要从批改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总结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没有效果时, 还要加大课堂习题量, 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自信心。

3. 激情原则。

要想让课堂情高涨, 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感兴趣, 讲课时充满激情, 要用良好的精神状态、丰富的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学生满怀激情听讲学生感到数学课生动而不死板, 直观而抽象, 上数学课是享受而不是受罪。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

1. 要爱岗敬业。

首先做一名的老师, 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一定要怀有真诚的信仰和强烈的责任感, 只有这样, 才会爱上这个岗位;其次要敬业, 要尊重自己的职业, 以认真的态度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发扬乐观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 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贡献一切。

2. 要有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只有对高等数学教学进行创新, 才能使它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 使它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 才能让高等数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要博学, 这是当今时代发展所决定的。

(1) 高等数学是大学各个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课, 是各个专业的基础课, 这一特点就要求数学教师一定要具备必要的管理、经济、法律知识, 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和素养, 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 高等数学教师在自己专业方面还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数学发展史, 应该熟悉中外许多数学家的生平, 以及他们所做的主要工作, 并将这些历史和这些名人轶事贯串于课堂之上。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数学趣题,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罗素悖论,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 介绍给学生, 调节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可以扩大数学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3.小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 篇十三

一、课前准备

1.认真领会《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段的总要求和评价建议。2.了解并熟悉全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具体教学内容,弄清全册教材的重点、难点及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了解学生在这一年段所应达到的基本水平和这一年段对学生的评价建议。

3.全面了解所任班级的学生。要经常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有关的思想动态,尤其是摸清学习困难生的有关状况。

3.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有关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教学总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来阐述);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

4.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好每一课时的教案。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学法”。教师要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一般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5.新授、练习、复习、数学活动和单元练习、试卷评析等不同类型的课,都应有教案。每学期教案总数不少与教学实际的总课时数。

二、课堂教学

1.数学课的课堂教学应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成为师生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2.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师要积极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课堂上构建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独特见解。

5.注意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自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准时上课,按时下课。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态亲切、自然;精神饱满,坚持讲普通话;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

7.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三、作业与测评

1.课堂作业应在课内完成。低年级不布置课外作业,中、高年级平均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内。各年级还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并布置适量的课外实践作业。

2.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向学生说明书写要求及注意事项。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每次作业时做到字迹端正、格式规范。

3.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不仅要看答案,还要看解题过程,并做到批改符号统一,成绩采用等级形式。订正时也要统一要求,订正及时批改,注明批改日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应做简要记录,及时讲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可当面批改,给予耐心指导和帮助。

4.学习成绩考查应重在平时,除了笔试,可适当安排口试。严格控制测验次数。

5.命题必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精神和学生实际,试题设计科学,题意表达明确,题量适中,具有适度的开放性。

6.对测试情况要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课外指导

1.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予耐心、细致的辅导,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14.我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篇十四

河南工程技术学校

基础部

黄绍东

摘要: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高等数学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需要改革。本文就我校高等数学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及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问题提出了一点建议。关键词:高等数学;课堂效率;学习方法;研究型教学

在整个高等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程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几乎是所有理工类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甚至还作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项措施,被列为部分文科的教学计划之内。可以说,高等数学现在已经深入到生物、医药卫生、管理以及人文等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医学中广泛应用的CT(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仪)的研制(医学中CT理论的首创者Cormark及第一台CT机的制作者Hounsfield因而荣获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无一不体现着高等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巨大生命力。

新世纪信息社会的高科技就是数学技术。鉴于高等数学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中展现出的独特魅力,高等数学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各个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数学教和学的变革也势在必行。2005年11月,教育部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在同济大学组织举行了首届“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共同讨论高等数学的教和学。

高等数学不只是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而存在的,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围绕贯彻“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强调理工渗透,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高等数学的教和学进行相应的改革: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提倡研究型教学方式

我国专科教育基本上都是实行课堂授课制,并且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是要通过课堂对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改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提高课堂的效率。直到整个教育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我们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过程有教师、教材、学生及教学手段四大要素,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是在这四个要素上做文章。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手段停留在“粉笔+黑板”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校普遍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教材和教学手段基本上已经定型,最终,我们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应该从教师和学生身上出发,考虑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以及他们之间应该遵循的最佳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这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共识。在当前条件下,课堂授课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本质上是一个需要理性和抽象思考的场所,我们不能单纯的以老师讲的多少来判断教学形式的好坏,讲得少不代表没有思考,讲的多也未必就是思考充分。关键是否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我们应该建立在形式上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机械、呆板的完全依靠教师的“指令”,什么都是“等、靠、要”,更应该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方式向研究型转变。转变教学理念,推行研究型教学方式,是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向知识传授与探索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研究型教学的转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授课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更新授课内容,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热情,变“教材”为“学材”。讲授时重点突出、难点清晰,大专中高等数学的讲授不同于中学,课时少,内容多,不容我们面面俱到。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多下工夫,重在讲思路、概念、突出内容“少而精”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质疑、探究问题和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并且创造宽松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注重通过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精心设计习题、作业、等,规范作业管理,引导学生消化和扩展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尽量的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5开课之初即让学生明确学习高等数学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求知者,提高学生的应变、创新能力。

归根到底,我们要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将传统的“传道授业”向师生共同研究的教学方式转变,使课堂教学真正进人理想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的,确立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考试课程,但也是最令学生头疼的一门课程。高等数学的及格率是所有科目中最低的几门之一,成为许多学生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主要障碍。我在授课之余随机的询问过部分同学,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去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摆正学习心态,克服其恐惧心理其实,同学们对于高等数学的担心,一部分原因是高等数学的高度抽象性,使得同学们学习起来有点困难。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同学们对高等数学课程本身的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惧感大多来自于高年级同学们的“经验传授”。新生在入学后,高年级的学生告诉新生高数如何难学和高数的及格率最低之类的“经验”,再加上一些夸大的道听途说,从而使得新生产生恐惧感。针对同学们的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消除同学们对高等数学的恐惧感。让他们明白高等数学是一门深奥但更是一门有趣的课程。要增加对这门课程的自信心,不要畏惧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成功的学习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要想达到这种最佳学习心态,我们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轻松、愉悦和成功的喜悦。因为情绪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对学生身心有着潜移默化、深刻有力的影响。积极、愉悦的情绪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信心并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愉悦是学习最佳心态的催化剂,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感到愉悦的话,学习就会积极主动,思维也会更加敏捷。成功的喜悦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每一点成绩,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在整个高等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保持这种心态,那么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就会很容易消除。2 开设习题课,高等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强化练习才能够融会贯通。由于在平时的上课时间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于记录教师讲授的新知识,从而学生自己用于强化的时间很少。如果纯粹的让学生在课下强化练习,又会有些问题模糊不清,通过自己看书也无法解释明白,需要老师的讲解。但是因为高校里的特殊情况,学生又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从而造成问题的积压,给下一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针对这种情况,开设习题课就显得有必要了。习题课的学习时数保证在正课的三分之一即可。习题课以学生做题为主,老师讲解为辅,基本上把习题课的自由权放给学生。高等数学学好的关键就是多想多做,多做是为了熟能生巧和真正的应用,是学好高等数学的前提;而多想则是充分发挥联想、举一反

三、拓展思路,是学好高等数学的根本。其实高等数学既是个活学问也是个死学问,学好、学懂高等数学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多想多做来完成。否则就会出现上课听懂了,下课就不会了;现在懂了,以后又不会做了的情况。我们开设习题课,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时间去多想多做。帮助学生掌握技巧和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等数学具有精确、抽象、技巧丰富的显著特点,而高等数学更是集中体现了这一风格,整个高等数学都建立在以极限为基础的精确语言之上。它的精确性,经历了一百余年的锤炼,可以说是字字千金。高等数学中的“极限”等抽象概念构成了高等数学的坚实基础,正如列宁说过的“自然科学的生命是概念”。高等数学具有丰富的技巧,如变更问题法、提出辅助问题、倒推分析法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数学技巧的帮助,高等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才显得得心应手。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从精确、抽象的角度用好这些技巧,掌握住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尽快进入高等数学的神圣殿堂。要有重点的听课。一节课往往内容多、节奏快,因此我们应该要求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有重点的听,要学会合理的分配精力与体力。还要教会学生看书和做练习,教会学生在看书时抓住主要概念、定理,并尽量自己推导出其他的概念和结论,充分领会书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在做练习时多考虑题目背后的方法和学习技巧。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高等数学的学习。高等数学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我们只有集思广益,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实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得高等数学的教与学真正适应高等教育的变革,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

上一篇:个人网站网页制作论文下一篇:竞聘词范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