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共11篇)(共11篇)
1.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络处理日常的业务、交易,即与供应商、顾客、银行、分销商和其他贸易伙伴的日常联系。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市建设五省区周边中心城市的要求。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农产品供货、房地产交易等,但全市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本文拟通过对我市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市电子商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电子商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电子商务开展滞后。表现在企业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上的不适应,企业主对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我市企业不仅整体规模偏小,而且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对我市外来投资企业、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开展过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到12,长期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不足3,开展较好的只有湘维公司、正大公司等少数企业,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
2、缺乏较成熟的市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目前我市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一部分依附于市外其它网站,一部分在市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怀化农业信息网、怀化房地产网,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湖南武陵城集团,湖南省湘维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市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3、货物供应市场还不成熟。电子商务的实现要经过商情查询到网上购物和实现交易等阶段。我市现有的供货市场如建筑、五金、粮贸市场等规模较小,很多尚属于小型店面,配给力量不强,货源的质量保证上,由于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假冒商品、伪劣产品、售后服务不能兑现等现象,使顾客对网上的消费心有疑虑,所以即使拥有上网条件的顾客,也愿意传统的选货方式。
4、金融市场还不健全。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将来要在网络上直接进行交易,就需要通过银行的信用卡等各种方式来完成交易,以及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与金融网络的连接来支付和收费。而目前我市各国有专业银行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业务还不多,相应的宣传和配套服务还没跟上来,近年来开展的银企合作主要还是局限在传统的合作领域。
5、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需要完善。从全国范围来说现有的行政法规不适应电子商务发展之处未得到及时修订,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较滞缓,从全市范围来看,我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对市外来投资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帮助。
6、电子商务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急需提高。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它的知识亟需普及。就我市而言,人员在计算机及电子商务方面知识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低,人员培训需要加强,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
二、解决目前电子商务问题的对策建议
1、加速企业信息化的进程。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加强企业信息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循序渐进地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率先推进基础比较好的几家市级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动全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建立电子商业社区。电子商业社区通过互联网,在同业、上下游企业间开展贸易和业务协同,以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信息障碍。四是在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在企业间实现信息采集、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以信息流向资金流、物流递进,以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升级,积极稳妥地开展电子商务。
2、政府积极参与,促进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政府的参与有助于引进技术、扩大企业规模和提高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应加强政府部门对发展电子商务的宏观规划,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市里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宏观角度加强行业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保证我市电子商务实现良性发展。构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交易安全,电子支付等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相应保障机制,成立相应保证机构。加强计算机的安全技术,有关部门应组织一支精干的安全技术研究队伍,集中力量尽快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认证技术、留痕技术等,并能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这些技术。通过各种安全控制分中心的协调作用,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
3、加强市场体系的培
育,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一是在卖方市场方面,当前我市应该加速物流中心如西部物流中心等的建设,提高物流、配送功能。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买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夯实基础。三是在市场需求方面,建好公共电子商品导购平台,保障人们发送到网络上的交易信息准确、迅速地在供应商、流通商、管理部门、银行、交通运输等部门之间传送。各企业的商品信息库建设是平台的基础,企业没有与平台标准一致的商品信息库,电子商务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建议商务系统会同相关部门建设怀化市电子商务网站,通过这种综合性商务门户网站带动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
4、加强人才培养。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市现在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加快电子商务建设步伐。同时鼓励教育部门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选派人员到计算机院校跟班学习,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要。
2.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1 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县农机化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真抓实干, 农机化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1.1 农机装备能力不断提高, 农机化作业水平明显提升
截止2012年底, 我县农机总动力已达149.75万k W;拖拉机保有量达5.5万台, 联合收割机发展到3652台, 水稻插秧机发展到4743台, 比2011年增加2134台, 提前4年实现了水稻插秧机械化, 其中玉米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的大力推广和使用, 切实解决了多年来影响我县全程农机化作业水平这一短板, 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4%。
1.2 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通过积极引导, 利用政策和技术优势, 扶持农民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走专业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截止到2012年, 全县共发展农机大户540户, 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50万元的农机大户375个, 拥有农机原值51万元以上农机大户165个, 农机合作组织40个, 农机协会1个。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农民和农业机械使用者的需求, 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1.3 农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落实, 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 把农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台车和每位农机驾驶 (操作) 人员, 形成齐抓共管机制。二是狠抓源头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和农机手的培训关、考核关, 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广大机手法制意识有所提高, 上牌办证的主动性有所增强。
1.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成效显著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自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以来, 争取资金规模逐年增长。2012年全县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了5354万元, 购置补贴各类农业机械4251台 (套) , 直接拉动农民投资1346万元。
2 当前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机干部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农机事业的发展需要有新知识、懂新技术、有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机生产企业, 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我县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技术力量缺乏、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一些技术人员对高新适用农机一知半解, 无法为农户提供规范的指导和帮助。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改革的滞后, 导致一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功能弱化, 农机工作裹足不前, 给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2.2 生产模式亟需转变, 农机服务体系需进一步规范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农户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农机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程度较低, 农机利用率不高, 不能发挥农机最大效益, 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3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我县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安全监管体系, 各项农机安全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 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基础仍较薄弱, 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和工作经费投入面临不足, 农机安全事故监管防控体系有待完善。
2.4 各级政府对农机化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实行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以来, 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县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规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亟需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但是, 我地区农民自我更新的能力不足, 大部分农民缺乏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能力, 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3 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农机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短期靠引进, 中期靠培训, 长期靠培养”的思路, 做好农机人才工作, 加强农机化科技人才的培养, 建设一支既懂农机又通农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
3.2 转变耕作方式,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 我县的耕作方式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已基本到极限, 增产的空间有限。必须彻底转变农民对土地难与割舍的观念, 走土地集约化经营, 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土地的紧密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事其它产业, 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在前郭县万亩良田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我们做过调查, 合作社通过走土地集约化道路, 每年可解放出200个剩余劳动力, 从事二、三产业, 可增加收入约160万元, 同时可对周边地区农业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加大农机监管力度
我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 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国家及相关部门没有出台农业机械强制报废的法律法规, 造成我县农业机械在册数虚高, 报废和即将报废的农业机械得不到有效治理;二是机械检验和执法手段都较为落后, 检验还停留在“一看、二听、三摸、四踹”的状态中;三是农机监管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 但缺乏必要的装备。因此建议县财政加大对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和工作经费的投入, 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 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3.4 加大农机化扶持力度
3.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公共信息;文化产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增加,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目前,我国已出现了一批人口过千万的城市,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信息化是未来城市管理的一大方向和趋势,透明开放的信息环境对于完善城市管理、彰显城市形象有着特别意义。当前,城市重大公共事件的发生都有赖于畅达的信息传播系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城市经济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和传播区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涵养的重要战略。石家庄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的产业环境和政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设施建设多方位缺失等问题。石家庄文化产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应积极实施全方位协同,文化品牌塑造,骨干企业带动,金融创新扶持,“走出去”和人力资源支撑等六大产业发展战略,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以石家庄市正定县为例,近年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名县、旅游大县、经济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依托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全县文化产业发展。这就必须建立强大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系统,将文化产业信息推广传播。经过分析,正定县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1)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正定县是国务院1993年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俯拾皆是,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称。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保5处,县保26处;有馆藏文物3812件,古碑刻300多通,三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79株以及大量保留完整的诗、词、歌、赋、名人逸事等。2001年又投资5100万元建成了长达1478米的明清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观光客人。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优势,正定县以建设“三国子龙故里、佛教临济祖庭、京外名刹之首、世界冠军摇篮”为抓手,打造文化品牌,着力增加文化名城内涵。“京外名刹之首”隆兴寺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6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以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业已享誉海内外,从这里走向世界大赛并夺得冠军的运动员有100多名。为进一步扩大赵云文化的影响,正定县近年扩建充实了赵云庙、复建了赵云故居;在文化中心广场矗立起了赵云雕像。依托临济宗在世界上的影响,多次筹办正定临济宗国际佛教文化节,研究整理临济文化,扩大了正定佛教文化的知名度。
(2)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区域文化氛围浓厚。“十一五”以来,石家庄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今年以打造城市新亮点、增添群众悠闲新空间、塑造名城新形象为中心,重点实施了城恒公园、常山公园改造、文化广场、天宁苑广场二期和体育广场5项公园广场工程,计划总投资近7000万元。另外,总投资达2512万元的中国乒乓球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将向游客介绍乒乓球知识、展出珍贵的历史照片、音像图文资料以及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用过的实物,弘扬中国乒乓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还有,在44个村建立了“村民中心”和科技服务明星站,新建了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场所,为村民搭建起一个学习、娱乐、交流、议政综合服务的平台,让农民也在精神方面充实起来。
(3)民营文化企业基础扎实,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正定民营文化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旅游、印刷、古玩、音像、书画、剪纸等经营人数不断增加,经营范围不断拓宽,逐渐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和艺术教育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这些文化企业和单位不仅丰富、活跃了全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为促进正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正定县抓住省会批发市场向二环以外和卫星城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省会大型批发功能的物流带建设,搞好原有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国际小商品市场建设进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品的流通搭建了大型的市场平台。
(4)艺术协会组织活动频繁,民间艺术产业蓬勃发展。正定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相继成立了民间艺术、书法美术、作家、收藏等10个协会,通过协会积极组织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各项产业的蓬勃发展。常山战鼓作为河北省民间鼓舞表演的重要代表,多次在重大的庆典场合表演,1990年应邀参加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之后便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比赛和表演,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很高的声誉,今年6月又受邀请参加了在唐山举行的全省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表演。另外,我县柏棠竹马、新城铺高照等民间艺术已成为价值较高的古典艺术形式,在传统节日、民间庙会、重大庆典场合进行演出。目前,常山战鼓、柏棠竹马、新城铺高照均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文化产业优势必须经由公共信息平台发布才能发挥最大作用。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文化信息,无疑是更符合时代特点、更具普及性的渠道和手段。所以,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是当务之急。具体措施要以网络设施为基础,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公共信息网络平台还应体现出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的特点。网络平台公布的文化产业信息明白易懂,使访问者能轻松查找所需的内容,并且保证所有的信息来源都安全合法,不存在浏览盗版信息的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经济和其他社会结构全面转型的时期。而在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同时,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公共信息影响下的公众信任与行为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公共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连接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纽带,调整与控制着整个社会活动。公共信息对于公众的群体行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有利的公共信息会强化公众的正向行为,不利的信息则会强化公众的负向行为,而公共信息对公众行为的影响又是以信任作为基础的。政府是全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发布者,又是最大的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所以,公共信息对公众信任及行为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者简介:曹静,女,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艺术设计。
4.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四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
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
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堽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
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2001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管理规定,对村级**管理、**决策、**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
5.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在区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逐步缩小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把它列入今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的议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6月份以来,我委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就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问题,深入芗城、龙文、龙海、漳浦、平和、南靖等6个县(市、区),听取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20多所学校,向40所学校发放调查问卷,向17位教育界的市人大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市人大代表、中小学校长 座谈会,还走访市直相关部门。
一、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义务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双高普九”工作扎实推进。
1、教育经费投入有较大跨步。2005年以来,特别是去年新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公布实施后,我市各县(市、区)能够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在教育事业费、中小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两免一补”专项资金、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都能基本按时拨付到位。对农村校、薄弱校资金安排,大都能做到倾斜照顾。芗城、龙文、龙海、南靖、华安、长泰集中了财力物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南靖县去年投入2000多万元为教育办十件实事,今年又决定投入3000万元再为教育办十件实事,2006年漳浦、2007年平和在财政尚较困难的情况下,分别挤出400多万元和700多万元追加教育投入。
2、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学校危房改造是改善办学条件和重要工作内容,学生的生命安全也引起各级领导及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至2007年3月,全市各县(市、区)已基本完成第二期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工作,共消除危险校舍22.49万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6.6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总面积25.79万平方米。华安县三年来共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新建、改建校舍37幢54888平方米,已实现全县学生不在危房中上课的目标。龙海市的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突出,2006年被省危改办授予“福建省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先进集体”。平和县近些年来利用社会捐资改造维修校舍资金共达431万元,加快了危房改造的步伐。与此同时,近年来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弥补了政府投入的不足,有力地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
3、学校布局的调整有序进行。各地教育部门早些年就把撤并校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他们本着“积极稳妥、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先建后撤”的原则,稳步推进布局的调整和薄弱校的重组整合。全市小学累计撤并399所,改扩建148所,异地新建20所;中学累计撤并20所,改扩建113所,异地新建 3所,共投入资金3.48亿元。漳浦县2003年5月实行《中小学校布局调态实施方案》,到2006年底,已撤并中学5所,小学66所,新建小学2所,九年制学校1所。南靖县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撤并五年计划,1999年以来共撤并中小学193所,建立农村寄宿制小学43所。龙海的做法是“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成熟一个合并一个”,先从50人以下的学校开始撤并。通过布局调整,教育资源初步得到了优化,办学条件有所提高。
4、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主管部门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主线,全面提高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些年来,教师的岗位培训工作也已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越来越高,目前,初中教师达标率96.6%,其中达到本科学历的30.2%;小学教师达标率98.3%,其中达到大专学历48.7%。漳浦县这两年每年都举办五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总数都在5000人以上。龙海还专门举办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班。为提高农村落弱校的教学水平,在市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全市普遍展开“百校千师送教下乡”的帮扶活动,已有参与活动的小学859所,其中城镇小学192所,“送教”的优秀教师达1215名,城乡教师结成2430对子,受益学生达十万以上。在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抓好师德师风的建设,也在我市各县(市、区)教育系统中普遍展开,以阮文发同志先进事迹为榜样开展的“崇师德、铸师魂、正行风、树形象”的活动,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问卷调查中,教师中的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师德师风建设现状表示基本满意的66.7%,满意的33.3%。
5、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得到重视解决。近些年来,特别是2004年5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颁布以来,我市能够按照通知的精神,坚持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有的全部放开中小学校,有的暂时划定部分学校,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并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关心、照顾。至2006年,芗城区已安排50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龙文区已安排13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芗城区的北斗中学,位于金峰开发区边,近年来共接纳267名流动人口子女,他们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平衡编班,一样享受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尽管我市近年来义务教育有新的发展,但全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与全省其它地市比较,我市义务教育的不少指标居于后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1、思想认识不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领域和不同的层面。有些地方领导没有充分认识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未能把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有的领导认为要搞均衡,硬件投入是主要的关键,而现在的财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教育行政人员认为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历史形成的,且不均衡的距离已越来越大,因此在均衡发展的各项指标和工作量面前“望而却步”;有的基层群众面对学校资源布局调整,有本位主义,有虚荣心,有安全担心等;全社会尚未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2、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来,我市大部分县(市、区)虽然也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离省定的标准尚有相当的差距。主要有:财政对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比例未能依法落实;大部分县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零预算,有些县“两免一补”配套资金没到位,有些县中小学危改配套资金未能到位,有的县将税改转移资金挪作它用,2006年我市税改转放支付专项资金总额为6229万元,只拨付3886万元,拨付率仅62.4%。调查问卷中,87.5%的的学校、75%的教师中的市人大代表认为我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困难是经费投入。
3、办学条件不适应。体现在:(1)校园面积小。芗城市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6.29平方米(省标12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3.74平方米(省标5平方米),漳浦县的一些小学生均校园面积太少,学校各用室与学生必需活动空间严重不足,学生做操都要隔日交叉进行。调查问卷中,认为学校校园用地和教学用房适应办学规模要求的,学校回复“适应”的仅31%,教师中的市人大代表回复“适应”的仅11%。(2)教学设备简陋残缺,城区中小学不少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设备较陈旧,农村学校更差。调查问卷中,认为学校图书室、实验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适应教学需求的,学校的回复“适应”仅10%,教师中市人大代表回复“适应”的仅17%。(3)D、C、B三个等级的危房还一定数量的存在。全市上报的D级危房面积还有9.38万平方米。(4)农村寄宿制学校住宿条件有待改善。有的县的学生宿舍,光线昏暗,通风透气差,洗刷处低矮潮湿,双层床轻轻一动就左右摇晃,食堂简陋,卫生状况不佳伙食既贵又差。(5)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力度不一,按省定计划,我市今年底将全部实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络的全面覆盖,但至今个别县力度不大,时间将拖至明年。
4、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全市城区(县城)与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的差距大,优质教育资源还呈现向城区(县城)集聚之势。由此产生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城区(县城)办学规模不适应需求。以芗城市区为例,近年来,随着市区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进程加快,芗城市区人口已从10年前15万人增至30万人,然而芗城市区的小学的建设没有与城市扩大同步、与人口剧增相配套,反而在10年内因旧城改造拆迁减少6所。市规划部门所作的2002年至2010年市区小学样专项规划,拟于2010年前建设10所小学,至今5年已过,政府未动工兴建一所,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因此产生严重的后果是:小学布局不合理,许多新区没有配置小学,适龄儿童难以就近入学;校园面积严重不足,平均班生额大大超标,优质学校更是“生满为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增加(2006年读一年级人数已有1580人,相当于一所标准化小学的学生数),小学办学压力不堪重负。二是农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机会越来越少。除了部分农村生均校舍面积高于城区外,我市农村学校不仅在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与城市学校差距大,而且在小学布局与教育资源配量上问题突出。“九五”期间为实现“两基”达标村村办小学,现在由于人口自然生育率降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等原因,使农村小学生源减少,在校人数锐减,学校规模普遍偏小(全市100人以下的小学还有505所),小学教师超编严重,音体美电脑课程教师难以补充,课改要求难以落实,教育质量无法保障,办学效益很难提高,农村与城市中小学毕业生质量两极分化的现象将越来越严重。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全市农村初中辍学现象严重,有的县教学质量相当差。
存在上述困难和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我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突出;当年为实现“两基”大量投资,造成历史欠账量大面广,发展缺乏后劲;大部分县财政比较困难,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未能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三、几点意见
为巩固和提高我市义务教育事业的水平,推进全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科教兴市”、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现实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城乡一体”、“规范发展”的观念,把它作为“十一五”期间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制定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计划。根据省政府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分类表”,我市的芗城、龙文两区为一类县,期限是2010年,南靖、东山、云霄、漳浦、诏安、长泰、龙海为二类县,期限是2012年,华安、平和为三类县,期限是2015年。要建立县乡镇干部考核责任制,加强分类督导评估,逐步实现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区域内中小学在经费投入、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平衡。
2、采取切实措施,构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投入、办学条件、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涉及到发改委、财政、人事、城建、规划、教育等部门,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当地教育发展情况,分安排建设资金,分批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加强城乡薄弱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乡镇要根据县级政府的统筹安排,划拨用地,调动村民委员会的办学积极性,共同建好学校。发展改革委等职能部门要从规划、项目等方面对城镇薄弱校和农村校予以支持。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依法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省定生均公用经费预算,兑现“两免一补”县级应配套20%的资金和危改配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教育费附加和税费改革转移支付都是教育的专项资金,要严格其使用去向,及时拨付使用,不能挪作他用。在强化政府投入的主导性同时,继续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
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根据我市教育资源的现状,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拉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规模的合理化,控制校生数和班生数,减少因规模过大或过小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构建公办、民办学校公平有序竞争的平台,促进共同发展。要充分发挥城市(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资源共享、以强带弱、结对帮扶等形式,促进农村薄弱校的改造和提高。要认真总结经验,本着实事求是与因地制宜、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原则,在确保适龄儿童入学和通学安全的前提下,有步骤稳妥地进行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区可举办高年级寄宿制学校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出现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按照规定标准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寄宿条件,配置生管教师与医务人员,消除卫生安全隐患,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要下力气解决芗城市区小学办学规模和学校布局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问题。要抓住小学布局规划这一“龙头”,依法落实2003年制定的《漳州市中心城区中小学专项规划》,防止规划随意变动,杜绝规划落空。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机制,解决好建设经费问题。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小学建设资金落实到位,争取在“十一五”期间能投建3—5所小学,解决新开发的商住小区居民子女就近入学,缓解办学压力。
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要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制度,切实将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两基”巩固提高和“双高普九”之中。要针对外来工子女安排就学计划难、管理难、教育难的特点,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经验,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6.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六
市政协农业产业化调研组
一、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本着政府引导、市场推动、龙头带动、基地示范、服务农民的思路,正在加快发展且初现端倪,在粮食生产上部分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初具规模
我市2001年被全省列为产业化示范市(县)以来,通过对内实施龙头企业强龙工程,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有粮食龙头加工企业1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3亿公斤,占粮食商品量的近40%,已成为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火车头。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滁州市级龙头企业6家,涌现了今麦郎、天鑫、康盈、正旺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万多户,建立了50万亩紧密型原料生产基地,辐射带动面积约80万亩以上。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兴起
目前我市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个,会员种植养殖面积达25万亩。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足“自我组织、自我运作、自力更生”的要求,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农民自愿互利的精神,严格按章程组织会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会员统一提供品种试验、技术培训、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
以稻业经济合作社、麦业协会、渔业经济合作社、鹅业经济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利用农业订单这一载体,上联龙头企业,下接普通农户,通过建基地、办展示园,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了我市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组织化程度,形成了“企业”+“合作组织”+“农
户”的产业化发展链条,带动会员增收致富,在我市龙头企业和农户间架起了桥梁。
3、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我市围绕粮油、水产、畜禽三大主导产业,由政府规划,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建设了三大基地:一是平原、丘陵地区150万亩优质粮油基地,水稻品种上实施了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后,品种由上年的70多个缩减为15个,其中丰两优4号、丰两优1号、两优6326、新两优6号、扬两优6号、皖两优16等6个品种的销量就达100万公斤以上,超过用种总量的90%以上,彻底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现象,为技术指导和产业化订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圩区乡镇23万亩特种水产品养殖基地。三是以金集镇养鹅生产基地,铜城镇、界牌镇生猪养殖基地,杨村肉鸭生产基地为代表的二十个畜禽养殖基地。
几年来产业化基地品种优质率和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得到了大幅提高,规模养殖和精养面积逐年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4、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我市通过鼓励企业申报农业“三品”(即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组织企业参加农展会,使我市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得到提升,影响力日趋扩大。现拥有绿色食品品牌10个,无公害产品2个,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市正旺米粉公司正是凭着绿色食品的品牌,同河南思念、三全菱等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并且每吨还高于市场价50元。康盈牌大米、齐大龙牌挂面、宗玉牌大米、天兴牌水产品以及大圹圩农场的倮倮牌大米等绿色农产品已经打入大中城市超市,品牌效应正逐步显现。
5、科技传播服务的机制已经形成首先是每年春季农委都分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班,印发技术明白纸,把关键技术培训到户。其次是通过基地示范片建设和科技入户指导,把关键性农业技术指导到户。三是农委与科技局联建了1608888电脑自动语音答询平台,与电视
台联合创办了“致富金桥”栏目、与电台共同创办了“农村大视野”栏目,提高了各项技术传播入户率。
二、存在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业化进程不快。我市的大米加工企业虽然有20多家,但企业规模较小,加工能力只有亿斤左右,加之农产品加工行业属于高成本、低利润行业,对社会资金吸引力较低,而争取银行贷款较难,造成了我市康盈等龙头企业因资金短缺,难以做大做强。
二是对农业产业化扶持缺少合力,政策支持力度不大。肥西、广德等产业化示范县都以政府文件出台了扶持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并且设立了专项发展资金,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而我市是由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个部门自行拿出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些措施,未形成合力,效果不大。
三是产业化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一是表现在我市农产品多为大米、挂面等初级产品,且加工比例小,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原产品销售,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二是品牌影响力不大。目前产品深加工度和科技含量都不够高,在农产品质量、包装差异较小的情况下,造成产品价格差异的就是品牌。目前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初有成效,但农业“三品”与邻近县市相比,数量增长不快,主要原因是申报“三品”需要一定投入,而我市许多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无力承担。三是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工作滞后。
三、意见和建议
1、强化政府指导,健全服务体系。建议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由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工商、税务、农委、财政、土地、银行等部门参与,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形成合力,加强对这一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请市农委对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使之不断健全和完善。
2、出台政策,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扶持龙头企业、申报“三品”、促进土地流转、激励农村能人和种植大户承包土地以及建
立产业化风险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加快我市龙头企业发展和土地流转步伐,使一大批农村能人脱颖而出。
3、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业“三品”,实施绿色战略,提高我市农产品品牌附加值。建议农委等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三品”申报工作,并安排专人提供一揽子服务。建议市财政对成功申报农业“三品”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减轻企业品牌建设的负担。建议经贸委将安徽名牌农产品纳入到我市名牌战略中来,对申报安徽名牌农产品成功的企业,按安徽省名牌产品规定进行奖励。建议科技局对企业新上高新深加工项目,要积极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并努力向上级争取项目支持。
7.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七
一、全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截至2011年底, 全市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28个, 其中农民主体组建25个, 乡村集体组建2个, 龙头企业领办1个。合作社场库棚占地面积28万m2, 库房面积6万m2, 合作社社员906人, 合作社服务的农户达62 000户, 注册资金9800万元, 农机装备总值2.8亿元, 装备农机具854台套, 其中拖拉机199台, 玉米联合收获机264台, 播种机140台, 配套机具251台套, 从业人员897人。全市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高, 运作模式规范先进, 效益较好的合作社达到10个。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一是成为推广农机化新技术的排头兵。近年来, 我市在玉米机收、深松整地、机械播种等主要农机田间作业环节, 农机合作社起到了重要作用。合作社充分发挥人员、技术、机械优势, 承担了全市50万亩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耕、种、收“一条龙”服务, 有效带动园区周围耕地实行农机规模化作业。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开展土地流转规模作业。我市已流转土地近10万亩, 合作社以低于市场10%的价格为农户进行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 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
二是农机合作社进一步降低作业生产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合作社做到了“五统一”, 即统一存放, 统一检修保养、统一管理、统一作业标准, 统一结算, 进一步降低作业生产成本, 提高作业效率。
三是解决了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合作社通过农户带地入社、租赁、代耕等形式, 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在春、夏、秋季节不用回家就可以把农作物种好、管好、收好。把大量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从事二、三产业, 成了名副其实的“工薪族”, 增加了农民收入, 繁荣了农村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四是解决了孤老病残等农村弱势群体的无劳力耕种、土地撂荒的问题。在农村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贫困户, 因没有足够的劳动力, 自己的承包地一直以来成为他们的负担。有了农机合作社, 这些农村弱势群体不再为土地管理而发愁, 农机合作社为他们提供优惠的全程农机服务, 促进了新农村的和谐和稳定。
三、农机合作社运营及效益情况
目前, 合作社装备的大马力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发挥作用较好, 主要为农民提供代耕、代收作业服务。每个合作社每年完成春秋整地面积3万多亩, 完成玉米机收面积1.5万亩, 实现作业总收入近200万元, 实现纯利润50~60万元。
四、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不平衡。
全市28个合作社有10个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高, 运作模式规范先进, 效益较好。有部分合作社管理不规范, 内部尽管建立了管理制度, 但没有完全依据管理制度办事。成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组织管理、统筹协调、对外交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致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凝聚力不强。
2.资金短缺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内新成立的, 经济基础薄弱, 积累少, 导致合作社资金短缺, 流转农民土地难度大, 制约了合作社发展。
3.人才缺乏导致合作社低水平运行。
合作社有经营管理头脑, 有农机管理经验的人不足一二人, 大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均是农机大户或农机手;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 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
五、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重点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中的建章立制、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提供政策引导, 及技术、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 并强化监督管理。
2.加快建设步伐。
按照省里建设合作社标准要求, 一是尽快完善场库棚建设;二是积极推广学习经验, 通过保底分红、二次分配办法, 引导农民带队入社, 扩大土地规模经营面积, 增加合作社收入, 实现合作社和农户共赢。
3.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
发挥农民在合作社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组织农机大户联合开展作业服务, 走农机合作化发展之路。同时, 加强跟踪指导和服务保障工作, 把合作社作为农机管理的延伸和补充, 为基层农机管理搭建新的平台。
4.全面提高合作社成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8.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八
哈尔滨人大 更新日期:2009.5.30
进入新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时代。如何应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人 口老龄化压力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渐弱化,建立完善新形势下社会化养老机构已势在必行。为了解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市人大内司委和市民政局组成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磊为组长的联合调查组,于2009年4月对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这次调研的重点内容是了解我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情况和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国办养老福利机构现状、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工作对策;民办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居家养老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全市敬老服务中心工作的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对策。
此次调查采取了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实地走访、抽样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组先后深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第三社会福利院,道里区敬老服务中心、抚顺街道办事处,南岗区荣市办事处、铁岭社区,凯锋老年公寓,工大集团老年公寓,春华德善老年公寓等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听取了市民政局及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区民政局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有市、区部分养老机构负责人、负责居家养老工作人员、街道社区有关工作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并下发调查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对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养老机构发展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市养老机构发展总的情况是好的。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民政部门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发展,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老年人口基本情况。据市老龄委的统计资料,截至2008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人达120.2万,占总人口的12.1%。城区老人为62.2万人,占城区总人口的13%,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5万人,“空巢”老人53.9万人,部分或完全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20.9万人。按照国际惯例,我市已进入老龄化时代。
(二)养老情况现状。我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主要是居家养老,尤其以农村所占比例更大,只有少数人,主要是五保户到敬老院养老;城市老年人到社会机构养老的比例稍大,但也不足2%。
(三)养老机构发展情况
全市现有登记的养老机构180户。其中公办的3户,包括市第一、第二、第三社会福利院,除收住部分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和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老人外,大部分床位收住社会自费老人。民办的177户,包括个人兴办的166户,社会组织兴
办的11户。还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179所,其中包括农村敬老服务中心3所、乡镇敬老院175所、农村敬老院1所。调查中发现,全市还存在一部分已经营业而未办理登记的民办养老机构。
全市养老机构合计床位8114张,其中,民办的6435张,入住老人3862人,入住率60.1%;公办的1679张,入住老人1561人,入住率93.03%。综合入住率66.8%。全市养老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335人,工作人员与床位数的比例为1:5.81,与目前实际服务老人的比例为1:3.90。
据调查,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以兼收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情况居多,占整个养老机构的81%。另有11%的机构只收住健康能自理的老人,还有8%的机构以收住完全不能自理及临终期老人为主。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政策方面有力扶持。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重视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关于加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促进老年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的通知》、《哈尔滨市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三项政府资助制度,开辟了两条“绿色通道”,实行了十项税费减免,支持鼓励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养老服务机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
(二)加大投入,资金方面多方支持。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对养老机构建设的投入,一是投资3000 余万元,对三所公办社会福利院进行面积扩充、功能完善,新增床位300余张。二是投资4000万元建设有600张床位的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道里分院。三是投资1.82亿元,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迁到呼兰利民开发区,床位由原来600张增加至2100张。四是开始对农村敬老院进行改造建设,在县城建设一批中心型敬老院,可增加社会养老床位1000张左右。
(三)强化服务,居家养老规范起步。近年来,我市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民间组织运作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组织架构,分工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的各项工作。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不断探索和创新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三、存在的问题
我市养老机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社会化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形成,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参与机构养老积极性不高。一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很多市民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社会化养老的优越性认识不到位,参与机构养老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个别部门对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在养老组织体系中有关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配合,各涉老部门之间缺少足够的协调沟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二)老年群体收入水平低,养老机构扩张发展能力受到限制。我市多数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实际消费能力较弱,一些低保户老人和没有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就更加困难。这就使我市的养老机构只能采取相对较低的收费,从而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成本运营状态。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经费紧张等问题,行业中高档次的机构少,扩张发展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三)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养老服务质量不高。一是全市养老机构服务内
容较单一,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只注重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专门的社会工作者、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后劲不足。
(四)一些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对养老机构的监督、指导和管理不够到位。一是由于基本建设、物价、免税、贷款、低保、医疗等优惠政策的缺失或者落实不到位,挫伤了一些养老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性。二是个别政府主管部门对民办养老机构缺乏政策上的指导,在民办养老机构的咨询、登记、审批、业务指导和监督过程中,缺乏宏观规划和详细、规范的政策依据,致使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呈现无序状态,甚至个别民办养老机构尚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四、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推进养老机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机构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使社会办养老机构的优越性得到社会的认可;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意识和对社会养老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乐于接受服务;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社会养老机构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并贯彻落实优惠政策,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目标,进行检查指导、考核验收。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形成工作合力。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逐年加强对基础性、示范性养老机构的建设,积极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享受的床位补贴和运营补贴等政策,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不断改善养老机构的状况,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制定落实政策,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深化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服务,对五保、“三无”等特困老人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扩大救助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完善城乡一体化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五保老人供养标准,将符合低保条件的“三无”老人、孤残老人、贫困老人全部纳入低保,对享受低保且特别困难的老年人和低保“边缘人”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四)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创办各类养老机构,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与自愿者相结合的要求,扶持推动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中心的社会化、网络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居家养老的社会覆盖面;加快农村敬老院整合建设工作力度,建立创新五保户供养长效机制。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开展专业化培训,加强对从业人员有关老年护理、营养、心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逐步设立分类齐全、系统完善的养老服务业技术标准。要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鼓励大中专院校学生、机关干部、社区党员、低龄健康老人等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要规范服务制度,拓宽服务渠道,采取多种灵活形式为老服务,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
关于白土窑大队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人:米志伟
社会调查主题:坝上农村的养老问题
社会调查地点: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白土窑乡白土窑大队
社会调查时间:2005年8月
住得最差的是老人,穿得最破的是老人,吃得最不好的还是老人……我村总人口1070人,其中60岁到70岁的老人有73人,70岁到90岁以上的老人有33人,其中孤寡老人16人。从小到大令我耳濡目染的是老人遭受儿媳唾骂,无人养老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心痛。老人为子女忙碌一生,到头来却落得无人养老,遭人嫌弃……于是,我针对坝上老农的养老问题作了调查,调查报告如下:
一、农村养老问题现状
无儿无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对本村孤寡老人周占富进行了采访。周占富,男,64岁,无儿无女、双目失明,不从事任何劳动,生活完全靠别人给养。从谈话中得知他的8亩口粮田已被弟弟耕种,每年弟弟给他两袋麦粒儿,最多300斤。除了大队每年给的4袋面粉,再无其他收入。当问及这些东西是否够吃时,周老汉哽噎了,“饿不死就可以了!”这就是他随后的回答。而她的医疗保障也只不过是捡破烂换来10块钱的止痛片。我为这样的回答而心痛,但伤心存疑惑:县里有养老院,村支部为什么不将他送到那里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又采访了村支书张守玉。他说,咱处于北方的坝上,县是贫困县、村是贫困村。村里的收入甚微,全村的孤寡老人的面粉前就将村支部的收入花去一大半,那么多人的养老费哪里掏得出呀,国家颁布了减负政策,也不敢往人头上均摊啊,再说村民们也不同意嘛,村里管的也只能这么多了。
有儿有女的老人怎样养老?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走访了村里的冯瑞莲老人。冯瑞莲,女,80岁。在农村80岁已是高龄,而她的养老问题却成了全村人的话柄。她有5个儿子1个女儿,当她被问及关于养老问题时,老人就一个劲儿的哭,不作任何回答;当再问及关于儿女的赡养问题时,老人就开始装聋了,回答了一些不相干的话。我想老人的儿女很是不孝顺,老人受了很大的委屈,但又顾及面子或是怕子女们知道自己说他们的坏话便难以启齿。对她的了解却是从旁人口中得知的。老人的口粮地让给二儿子种了,当她拿着口袋向二儿子要粮食的时候,遭来的总是二儿媳的一顿臭骂;再去其他的几个儿子那里,得到的却是同样的结果,还怪她把地给别人种了。老人有两个儿子住在城里却很少回来看望她,没办法只好去了总给自己脸色看的女婿家。吃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老人每天还得干繁重的家务活,打扫家,喂鸡、猪,做饭……样样离不开她啊。温饱问题好不容易才解决,更不用提医疗费了。当然有的老人儿女好些,可是老人的医疗问题却得不到保障,往往是病了无人管。父母为子女操劳一辈子,到头来无人养老,或是看脸色活着,为什么呢?
二、农村养老难的原因分析
首先,其实无论老人有无儿女,养老难的原因是一样的。农村人口素质低,农村经济落后,没文化使得媳妇女婿们不懂得爱屋及乌,没有爱心,也使得村民们毫无同情心,可见我们的礼仪之邦礼仪何在?没有文化使得人们不知亲情的可贵,不知友情、乡情的重要,使得人们不知什么是同情。人需要的不仅是物资的供应,他们还需要儿女的理解、关爱,以及心与心的交流。无知让老人们的这点需要成为奢求,用不可得;无知也让乡亲们变成了吝啬鬼,不
舍的掏出均摊在自己头上的几十块钱……硬是变成了鲁迅笔下麻木不仁的人了。人口素质低下已是农民养老难的根本原因了。
其次,农村经济落后。这是直接原因,我村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我村土地贫瘠,又没有草坡,农业收入微乎其微,全村几乎家家入不敷出。如果家里再供个高中以上的学生就得靠借贷度日了。用一位农民的话来说就是“我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我老妈呀!” 是啊!如果真是这种情况,即使是有孝心可也无能为力啊。难怪媳妇见了婆婆就像见了仇家似的,是贫穷让人变成了吝啬鬼。
第三,国家的分配制度是不公平。建国初期,为了推进工业的发展,国家颁布了好多有利于工人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工人退休之后可以向国家领取退休金。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受苦、受累的是农民;经济收入低,地位最低还是农民。农民同样会退休,但不会领取退休金,所以靠的依旧是田地、儿子啊!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农民做着最平凡但又最根本的贡献,农民老了之后却得不到最起码的生活保障,这就是不公平。如果农民也可以领取退休金,那些老人就不必为衣食而担忧了,更不会挤在儿女屋檐下忍气吞声了。
三、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我们都知道教育与经济一环紧扣一环,一环影响一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要实实在在落实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践“三个代表”创建和谐农村氛围。我国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民已经先富起来了。现在先富的人和地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于是,国家实施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计划,我想大西北的农村也像我们一样有着养老难的问题。据此我提出以下建议:国家应多向这些地区投资,兴建初、高等学校,将东南部的人才吸引到西北部去,用人才去培养人才,让人才再去创造财富。同时,各乡政府的基层干部、党员更应该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地为农民拓出一条致富路。
在分配制度上,国家应尽快地做出调整。现在国家虽然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农民的政策,收效却甚微。国家干预经济,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工业产品的价格也相应得提高了,所以,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没有改变多少。国家连续降低了3个百分点的农业税,农民的农业负担减轻了,可这点负担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也没几个钱,效果也不明显。希望国家的经济专家们同时考虑到宏观调查市场的经济作用,探索出一条直接有效且明显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通道。
今年农村已在统计年过六旬的老人,据估计要给予这一部分人最低生活保障金。虽然,这制度尚未落实,但人心已是一片费腾。希望国家尽快实施并将此制度改为农民退休金制度,相信这一制度的落实会成为农民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我地区现行的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既由子女向自己年老的父母提供经济支持、日常照顾及精神上的慰藉,其存在可以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认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高,也不平衡,尤其是在我北方的坝上,经济水平极低。农村老人的经济来源都靠中青年的儿女,在中青年的儿女中,“重小轻老”的现象还是很严重的,小的还没钱照顾呢何况老的?有些老人的儿女因生活琐事,不履行赡养义务;有些老人的儿女恶性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结果谁也不管这些老人。这样不仅老人经济困难,同时也给老人带来了精神方面的痛苦。
社会养老虽然初见端倪,但不是主流。社会福利体制还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还没有搭建起来,加之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中华传统美德也在日趋丧失,老农的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综观这两个层面,还是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所以我们得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九
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换句话说,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污染来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
通过调研和讨论,我们认为,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生态和环境质量,而且还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我们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和门类较为齐全的经济发展格局。
2004年,全市煤炭开采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作为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鹤煤集团,年产量达724万吨,占到70。全市发电量为31.3亿千瓦小时,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万和电厂二期、三期投产后,全市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全市水泥产量为335万吨,同力水泥公司是新型水泥企业的代表之一,年生产能力200万吨,三期、四期建成后,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800万吨。全市限额以上金属镁企业16户,年产量达8万吨,镁粉、镁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已成为全国优质金属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之一。
我市是河南省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肉鸡养殖基地,2004年畜牧业产值和加工产值双双突破30亿元。万头猪养殖场32个,年出栏肉猪108万头;30万只规模化肉鸡养殖场210个,年出栏肉鸡9728万只;肉类产量达21.6万吨,禽蛋产量11.8万吨;猪鸡粪便处理加工厂10余家;饲料生产厂家64个,年消耗玉米、麸皮等农副产品70万吨;大用、永达等企业肉食深加工品种多样,部分产品直供肯德基、麦当劳、德克士等洋快餐公司,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我市城市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新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河南省城市建设的亮点。老区的城市改造、道路、灯光、绿化、污染整治、市容市貌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淇河水质得到有效保护,为我国北方最清洁的河流之一。全市空气质量基本保持优良状况,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倡导绿色消费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环境和生态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我市这个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全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煤炭行业产生的煤矸石,目前全市累积存放1500万吨左右,占地45万平方米,合计670多亩,并且仍以每年50万吨递增;矿井水每年排放量在3160万立方米;矿井瓦斯气体每年排放量在4541万立方米。金属镁行业历史上积累的废渣已达12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1:12的比例递增。电力行业产生粉煤灰每年在36万吨以上,排放的废气在164亿标立方米以上。水泥行业产生的废气每年排放量在95亿标立方米以上。化工、造纸等行业,废气、废水的排放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根本治理。
委员们在调研和协商讨论中深切感受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容量形势、逐步枯竭的自然资源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如果继续走传统的经济发展之路,仍旧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那么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力将不可支持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阻碍快速发展的经济,并且会加大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贻害子孙后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城市转型模式,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我们认为,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部分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牧业生产加工五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城市生态建设也有了新的进展,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但这与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发展试点市”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市还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认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统筹规划和科学组织有待进一步完善,县区之间、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政府主导循环经济发展的领导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四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机制还远未形成,政策支持不够有力;五是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体系显得乏力,技术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六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导向还不够明确,氛围不够浓厚。
二、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亮点与前景展望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欣喜地看到,目前我市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具有鲜明的循环经济特色的环保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比如,在煤炭工业产业链中,鹤煤集团利用煤炭开采中伴生的矿井瓦斯发电,首先在四矿建成2×500KW瓦斯发电机组;在二矿、三矿分别建成的年选煤能力45万吨和150万吨的选煤厂,通过对原煤进行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节约了资源,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年产1.8亿块的煤矸石烧结砖项目正在积极运作。在电力工业方面,万和发电公司利用发电时产生的粉煤灰制砖,投资650万元建成了年产1000万块的粉煤灰灰渣制砖厂。在水泥工业方面,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利用电厂产生的粉煤灰和工业废渣作为配料生产水泥,年消耗粉煤灰30万吨、工业废渣15万吨;利用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余热进行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6万吨;对废水进行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在金属镁产业链中,维恩克镁基材料公司采用水煤浆代替原煤,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燃烧效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8。畜牧业方面猪鸡粪加工成有机肥料向市场出售,鸡血、羽毛、杂骨等下脚料加工成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等等。这些项目不但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物耗,减少了污染,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五大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全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前景。水泥厂三期工程建成后,本市产生的粉煤灰可全部就地转化,并消化部分外地粉煤灰,公司日产熟料将达到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之一。电厂二期、电厂三期和热电联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250万千瓦,成为重要的电力工业基地,届时本地煤基本上全部就地转化。晋煤东输、风力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后,我市将成为颇具特色的立体能源城市。煤化工项目、废弃物再利用项目以及企业之间的共生耦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拓展新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最近几年,我市将新上工业循环经济项目35个,总投资约11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全市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得到显著改善。
通过调研和协商讨论,委员们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景有了一些设想,认为完全可以在1—2两年内,把鹤煤集团、万和发电有限公司、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维恩克镁基材料有限公司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型的示范企业,构建较为完善的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循环产业链,带动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用3—5年的时间,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主导机制、公众参与机制、法制保障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建成清洁生产、垃圾回收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中水回用、绿色消费六大系统,使全市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量显著减少,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废水再利用和固体废弃物利用达到国家先进水平,把鹤壁初步建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市。
三、对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加以推进。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协商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营造全民参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浓厚氛围
10.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
一、近几年牡丹江地区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取得的成效
从1997年我们率先在西安区温村镇两个村示范推广了3台玉丰牌玉米联合收获机以来, 就以不同的方式, 通过不同的场合示范推广玉米联合机收技术, 增强了农民对这项技术的认识。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发动、试验示范和引导工作。进入21世纪, 由于省、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推进, 在农机大户示范带动下, 广大干部群众和农民朋友对玉米联合机收技术的应用效果给予认可,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新增玉米收获机械29台;2004年新增19台;2005年新增39台,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目前, 我市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在全省属于前列, 全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04台, 2005年实施玉米联合机械收获面积为30万亩, (2005年秋季雨水较多, 影响了玉米收割机的作业) , 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1.5%, 低于全国2%水平的0.5个百分点, 与目前推广该项技术走在前列的山东、河北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经验和做法
1.政府重视, 补贴资金到位
虽然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干部群众认可, 机具也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受条件、资金等因素的限制, 这项技术的推广与当前农民朋友的需求仍不协调。因此, 为调动广大农民朋友使用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 我们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 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争取推广补贴资金, 对购买玉米收获机农户进行补贴。2007、2008年市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共50万元, , 这些资金全部用于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2.加大宣传, 提高认识, 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服务
①召开现场演示会是最直观、有效的宣传形式
2001年以来, 我市每年都要组织召开不同规模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现场会, 通过这种直观、直接的形式, 让广大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对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进行宣传。2004~2005年连续两年在海林市组织召开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现场演示会, 现场会上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农机生产厂家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了演示, 我市领导四大班子、县 (市) 、区主管农村工作的领导, 市直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观摩指导工作。2001年以来, 共召开5次现场会, 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 观摩群众达210人次, 技术咨询190人次, 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群众、农民朋友对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认识。
②编写技术资料, 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是引导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通过农机科技下乡活动, 发放编写的技术资料, 并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多种渠道宣传玉米联合收获技术。2001至2008年共实施送科技下乡活动7次, 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套。2006年我们结合牡丹江市开展农业科技致富活动的大好时机, 组织技术人员结合本地实际, 编写了农机政策、科技知识宣传手册, 并印制了8000份, 在3月份进行大规模宣传。
3.开展机具的性能测试, 为农民提供可靠的机型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从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 我们对我市拥有的天津富康、山东玉丰等机型进行质量调查。2003年跟踪调查5台;2004年跟踪调查6台;2005年跟踪调查了 7台。目的是通过对这些玉米联合收获机在不同作业条件下的机具性能、作业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性能测试和调查, 并实施生产考核, 对机具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可靠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全市乃至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推广选型提供科学依据。
三、我市现有玉米机械化收获机具分析
针对玉米收获机的需求, 我市农机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外出考察, 经反复比较, 引进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示范推广, 我市目前已经引进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型按行走方式分, 主要有自走式、悬挂式两种;作业行数为单行和多行。
1.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自走式为多行, 特点是机型庞大、价格昂贵, 一般价位为:3行的15~20万元;4行的20~30万元, 投资回收期较长。
①国产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我市引进的机型主要有北京亨运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勇猛牌4YZ-3型玉米联合收获机、中收开拓者1460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等机型, 通过一段时间的对农户使用跟踪调查, 这些机械的区域适用性不强, 不适合在我市推广, 一是对收割行距要求严格, 要求对行收获, 对垄距不相适的地块, 作业过程中刮蹭严重, 损失较大, 另外扒皮效果不理想。二是我市玉米地多数是偏坡地, 不适合坡地作业, 玉米收获机组装后重心侧偏, 作业时机身不稳, 运输不方便。三是风扇风力不足, 收获含杂率高, 扒皮效果不好, 作业质量一般。四是玉米收获效率低、生产工艺差, 故障率高, 厂家缺少必要的零配件, 严重影响收获作业。
②进口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进口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引进国际公司1460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进行试验, 该机安装佳木斯联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 LY-665型6行玉米割台, 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割、摘穗、输送、扒皮、脱粒、储存、秸秆粉碎还田、自动卸粮等工作, 从作业效果来看, 其机动性能好、摘穗质量好、丢失率低、剥皮率高、脱粒效果好、籽粒损失低, 工作效率可达到每小时10亩。该机型的最大特点是一次收获, 直接脱粒归仓,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劳动强度, 与国产玉米收获机相比每垧可节约成本1000~1200元之间。
2.悬挂式玉米收获机
悬挂式 (背负式) 在结构布置上较为困难, 前悬挂时, 驾驶员不易看清割台、前端质量分配过重等。但这种结构优点:一是机身短、作业灵活、机动性好、操作性强, 而耗油量平均每亩7~10元, 再加上无需人工开道, 适合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种植地块小的现状;二是可充分利用现有拖拉机, 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少, 一般单行为0.85~1万元;2行为2.5~3万元, 投资回收期短, 适合目前农村经济水平低的特点;三是作业效率也较好。主要机型有哈尔滨华实公司生产的4YB-1型玉米收获机、山东向农公司生产的4YW-2型玉米收获机、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4YW-Q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黑龙江赵光机械厂生产的4YW-1型玉米收获机、山东海山集团生产的4YQW-2型茎穗兼收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其中天津富康公司的4YW-Q型全幅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效果较好, 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4YW—Q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该机可与铁牛55C、60L, 约翰迪尔600、654、724、804, 东方红700, 福田欧豹700等动力配套, 具有割台宽度大于机车宽度特点, 可在田间任意位置进行作业, 作业时在割台强制喂入链与扶禾杆配合使用时, 可完成割幅范围内任意种植行距的玉米收获, 实现不对行作业。该机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收获过程中通过性好、含杂率低, 果穗、籽粒损失率较低。收获机设有秸秆还田部分, 粉碎效果好, 收获后秸秆实现直接还田。同时根据用户要求, 加装二次扒皮装置, 可实现扒皮率达90%以上。
四、 (建议) 结论
玉米收获机的选购, 要根据农户经济情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 如果农户拥有拖拉机, 可以选购背负式机型, 目前与玉米收获机配套的拖拉机, 一般动力都在50马力以上。农户在选择玉米收获机时, 必须选择与自己现有拖拉机动力相匹配的机型。如50马力的拖拉机, 可与山东向农、玉丰、国丰等2行玉米收获机相配套;而拥有55、600、654、700、724等拖拉机的农户, 则可以选择天津富康、河北农哈哈等不对行机型或者3行的玉米收获机。从2008年试验示范的效果来看, 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4YW-Q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与国内其它机型相比, 在作业效果等各项指标相对较好, 农户可做选购参考。对自走式国产机型, 由于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农户谨慎选择, 建议用户选购进口机型, 如国际公司1460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等机型或在国产大型水稻、大豆联合收割机上安装佳木斯联丰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 LY-665型6行等型号玉米割台, 一次性完成玉米的收割、摘穗、输送、扒皮、脱粒、储存、秸秆粉碎还田、自动卸粮等工作, 从作业效果来看, 比国产玉米收获机收获效果好, 减少中间收获环节, 机具作业效率高, 工作性能可靠。降低劳动强度, 减少收获损失, 农民收回机具成本快, 是玉米收获一条捷径和玉米收获的成功之路。
五、下一步打算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农业立市”战略方针为目标, 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三农”为目的,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 紧紧抓住落实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有利时机,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步伐, 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新的突破。
2.工作目标:
从2008年开始, 力争用五年的时间, 发展玉米收获机200台, 使我市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00台, 实施玉米机收面积100万亩, 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50%以上。
3.工作措施:
第一, 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干部群众的认识,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二, 建设好玉米机收试验示范点, 争取每个县区至少有一个试验示范点, 充分发挥试验示范点的带动辐射作用;第三, 整合各种资源, 发展玉米联合机收。我们将根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把项目资金利用好, 争取地方财政支持, 提高农民的购机积极性;第四, 继续做好玉米收割机的质量与运用调研工作。
11.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一
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对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意义深远。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市农民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已经成为引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纽带。最近,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引导不参与、支持不干预、服务不包办”原则,以及“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提高”的思路,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投入、多层次合作的农民合作社发展路子,为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截止2015年,全市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885家,股金总额65.4亿元,入社成员16万余人,带动农户27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0%。其中,5A级合作社联合社示范社5家,4A级示范社12家,3A级示范社50家,2A级示范社162家,1A级合作社345家。农民合 作社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2011年,我市农民合作社仅有3341家,但到了2015年很快便发展到5885家,增长了76.1%,平均每年增长15.2%。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7家,增长了23.7%;省级示范社144家,增长了77.8%,市级示范社557家,增长了83.7%,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省均独占鳌头。
二是覆盖范围广。农民合作社经营范围涉及种植、养殖、林业、农机服务等农业生产各个行业。从产业分布上看,种植业3294家,占56%;畜牧养殖业1181家,占20.1%;林业201家,占3.4%;水产业201家,占3.4%;农机等服务业823家,占14%;其他185家,占3.1%。
三是品牌意识强。全市合作社已注册商标的297家,已通过无公害认证的282家、绿色认证的83家、有机食品认证的49家。特别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定已分别达到767万亩、65万亩和3万亩,寒富苹果、金海花生、法库牛肉等已经成为了区域知名品牌。
四是带动作用好。农民合作社逐渐成为承载涉农项目的主体,涌现出了康平花生种植、新民花卉种植、法 库蛋鸡养殖等行业领域的领跑者,引领作用日渐凸显,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如2015年农民合作社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27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个百分点。
五是扶持力度大。全市财政每年列支900万元专项资金,对2A—5A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给予10—20万元不同数额的扶持。同时,针对贷款额不超过300万元的合作社,按照央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的规定,在2014年与2015年分别拨付了210万元和251万元贴息扶持资金。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尽管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强劲,作用不断增强,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目标相比,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
1.发展质量不高。农民合作社联合起来闯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市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但从全市注册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情况看,质量却普遍不高。一方面,3A级以上合作社占比较低。具有一定规模的3A级以上合作社只有67家,仅占1.1%,大部分合作社规模 还比较小,牵动和引领作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空壳”合作社占比较大。据测算,注册前后没有进行任何经营活动的“空壳”合作社占比为30%。这些合作社重成立、轻运行,有的办社目的不正确,组建初衷仅仅是为了得到扶持资金,享受税收减免政策,社员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甚至一些合作社仅有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个桌子,没有经营、没有收入、没有分配,既影响合作社资源整合,又阻碍合作社发展壮大。
2.合作层次较低。一是服务范围窄。大多数农民合作社服务范围仅限于本乡镇,相当一部分局限于本村、本组的几户、几十户,跨乡镇发展的合作社非常少。二是合作环节少。多数合作社合作项目少、合作内容单一,基本停留在农资供应、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环节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营销网点等环节上还比较欠缺。三是产业链条短。尽管我市农业特色产业较多,但就合作社而言,主要经营模式还是生产、销售初级农产品,从事系列产品和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经营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3.内部管理偏弱。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全市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规范建 账的合作社占30%,有的没有专门财会人员,有的没有财务核算,有的在票据使用、资金监管、物资收发、产品销售、项目建设、成员账户等方面还不够规范。二是民主监督不到位。部分农民合作社的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有的合作社“一股独大”,少数人说了算,有的合作社财务收支、社务公开、经营决策、盈余返还等方面遮遮掩掩,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与管理、加强合作的积极性。三是档案管理不落实。农民合作社已购置必要的档案管理设施并收集整理档案的仅占25%,不少农民合作社在档案管理上没有抓实落实,有的形同虚设,有的财务账、合同等重要档案资料处于凌乱无序状态。
三、对策建议
农民合作社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载体。当前,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瓶颈,亟待发展农民合作社来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一定要结合实际,从抓典型示范、抓政策扶持、抓服务指导、抓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推进农民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抓典型示范,增强合作社引领能力。典型示 范社的引领作用是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农业部《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标准》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合作社法》和相关政策,通过举办咨询活动,解答农民疑难问题,使《合作社法》扎根农村,深入人心,让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分享发展成果。二是强化规范建社。严格落实《合作社章程》的有关规定,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民主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明确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和权利,履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构建“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联办、联心和联利。三是突出典型引领。总结推广农民合作社特别是新近涌现的联合社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加强4A、5A级示范社和联合社的创建,坚决清退“空壳”合作社,取缔脱离《合作社法》要求的各级示范社,积极营造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第二,抓政策扶持,增强合作社发展能力。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离不开政策的强有力扶持。坚持把农民合作社作为涉农项目的承载主体,加强沟通,统筹协调,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各 级部门在安排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等涉农项目时,同等条件下农民合作社须重点考量、优先安排。二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级政府应将扶持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设立专项合作社扶持资金或贷款贴息资金,支持合作社加强基地、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销售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优化金融支农功能。完善农民合作社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评定范围,鼓励涉农金融机构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期限,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和销售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合作社提供多渠道资金支持。四是加强软环境建设。落实支持合作社在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合作社非农建设用地和农业生产电价政策,探索设立发展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积极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市场化对接创造条件。
第三,抓服务指导,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构建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必须筑牢农民合作和联合的组织载体,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务。一是强化组织功能。指导农民合作社制定生 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做到统一组织经营、统一采购供应、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储运服务、统一产品营销、统一产品认证和统一技术培训,有效降低分散农户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和交易成本。二是强化服务功能。加强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培训平台建设,优化科技、信息、法律、财务、行政等服务意识,鼓励推进“农超、农批”对接,支持建立直销店或连锁店,逐步推广“农社”对接产销模式。三是强化带动功能。引导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培育一批规模大、有特色、品质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着力扩大“建一个组织、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我市农机信息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我市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06-09
关于岱岳区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12-28
我市外贸发展调研报告12-04
关于我市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01-08
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06-14
关于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情况的调研报告12-14
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调查报告12-17
加快我市房地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1-26
关于我市天然林保护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10-13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调研思考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