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和谐社会的(12篇)
1.道德是和谐社会的 篇一
微笑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李真顺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实在、符合国情。我以为小康生活也好,和谐社会也罢,微笑是其中的润滑剂。下面着重谈谈微笑。
1、微笑是什么?
微笑是略带笑容、不显著、不出声的笑。因此,我建议各位从现在开始面带微笑,养成微笑的习惯。
2、为什么要面带微笑?
因为,微笑,是人类的天赋,我们不能再浪费它。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能通过一个人微笑的外表,看到他内心的真诚、热忱与自信。真诚、热忱、自信,能够融化世界上的一切坚冰。没有发现哪个重要人物,出席重要场合是不面带微笑的。在著名的APEC会议上,各国首脑总是笑容满面的、从容镇定的出现在镜头前面,因为他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他的国家和人民。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谁愿意跟一位整天横眉立目、愁眉苦脸的人打交道,甚至和他打招呼。微笑,几乎可以称为我们每个人前行当中的护身符。每每谈到这里,我就会想起中国著名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梁实秋先生关于笑的一段精彩论述。他说:笑脸是不常见的,常见的是可以刮下一层霜的冷脸;好象刚刚吞下农药的苦脸;一张睡眠不足的病脸;以及满脸横肉的凶脸。他说,其实脸不必笑的像朵花,只要面部肌肉稍微放松,嘴角稍微咧开一点,就会给人相当的舒服感。为什么不呢?!
可以说,微笑是我们走遍世界的通行证。这里的走遍世界并不是说,足迹遍及五湖四海才叫走遍世界,而是在我们的生命流程里,处处能以微笑面对的话,在人生旅途中将会成功得多。
笑,真的那么神奇吗?
3、我们一起做个实验
先做一个微笑的表情,来体会胸腔的变化。微笑,对,嘴角上扬。怎么样?有什么感觉?这样一做,胸中立刻豁然开朗。我们说办事强求不成,不求不成,唯变通可成,这样一笑就有了运作的空间,就有了回旋的余地。因此,微笑着是好办事的。一个微笑的表情,可以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它:喜上眉梢,眉开眼笑,眉飞色舞、笑容可掬,继而心花怒放。难怪有人说,我们脸上一微笑,实际上你的心在笑,肝也在笑,胃也在笑,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在笑。(笑)多好啊,我们知道,微笑时,我们的肌肉、神经,全身都是放松的、快乐的,这当然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有利于我们的智商发挥(经常听人们说,一紧张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忘了,如果全身放松的话,就会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有利于我们的情商控制(所谓盛怒之时,微笑三秒,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的。对于周围的人,他们一定可以受到您饱满情绪的感染。朋友的拥戴,领导的信任,部下的支持,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助推力。
与此同时,我们再做一个伤感的表情。跟我做,嘴角下搭,这样一做,立刻感觉到胸闷气短,哪哪都不得劲儿,哪哪都哭似的,压抑的很。你看对方这样一个表情,你会唯恐躲之不及。按老百姓的话说,太丧气了嘛。倒是也有几个成语来形容:眉头紧蹙、紧锁双眉、愁眉苦脸、愁肠百结、心灰意冷。接下来,就会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如履薄冰,陷入恶性循环。
以前,有首歌叫:笑比哭好。好象是王结实、谢莉斯的重唱歌曲,说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我看要是能笑还是笑笑笑笑笑!笑比哭好。
4、整理照片的启示
面带笑容照相也是好看的。我们经常看到的集体合影,随着摄影师的一、二、三“茄子——”,这一片茄子声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到哪里都拍照。大家知道,现在无论是买胶卷,还是冲扩,小店里总是每卷赠你一本小像册,于是,此行此册、彼行彼册,这一本,那一本,哪哪都是照片。上个礼拜天我们在家里把照片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我发现:儿子的张张精神;爱人的也精神,也精神就不是全都精神。有朋友问了,说那是不是“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呢?”当然不是!我发现我的爱人,凡是微笑着的,显露出笑容的,都可以称得上玉照,不笑的,没有笑容的,就不好盾,那就打入另册。(笑)可见这个笑容,对女同志来说是很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在男人心目中形成美与不美的印象。对男同志来讲也是如此,一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微笑着向你走来,那魅力是无法阻挡的。我看在坐的女同志都同意我的观点,一个个笑的多可爱。(众笑——)。
5、流行日本的微笑训练班
前些天,有位朋友从日本回来,他说日本自去年以来,微笑训练班比比皆是。
我们知道:日本,大和民族,武士道精神,干什么都“咳”一声,充满了火药味、战斗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来临,地球村已不再是神话,天涯若比邻成为事实。中国已经入世,以后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世贸,遵守统一规则行事是入世的基本要求。因此,面对全球的大市场,你不会微笑是不可以的;一个不善于微笑的民族,将是十分危险的。
在微笑训练班上,每位学员的面前都摆着一双卫生筷,我们吃饭用的筷子。第一步,是将筷子从封套中取出,别进嘴里。
第二步,是将筷子从嘴里取出,保持住嘴形。
第三步,是在这样一个嘴形的基础上发出“哈哈”声,你如果“哈”不出来,请你往两边看,看看你的左邻右舍,一个个龇牙咧嘴的样子,真好笑,结果就会大笑特笑起来。一个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笑。好在在座的朋友都有一张生动的面孔,不用如此这般再加训练,就会笑得自然。记住:伸出手去是必要的;微笑以示也很必要。让我们以笑容展现我们的自信。笑出开心、笑出真诚,笑出热忱、笑出灿烂,直到微笑着走向我们的成功。
6、微笑的诗(有首小诗是这样写的): 微微一笑并不费力,但它带来的结果却是那样的神奇。得到一个笑脸会觉得是个福气,给予一个笑脸也不会损失分厘。微微一笑虽然只需几秒,但它留下的记忆却不会轻易逝去。没有谁富有的连笑脸都拒绝看到,也没有谁贫穷的连笑脸都担当不起。微笑给你的家庭带来和顺美满,微笑支持你在工作中万事如意,微笑更能为你传递友谊。对于疲劳者它犹如休息,对于失意者它仿佛鼓励,对于伤心者它能给予安慰。
解语之花忘忧之草的美名它当之无愧。它买不来借不到偷也偷不去,它只有在给人之后才显露它的意义,这就是微笑的真谛。
7、微笑的词(更有首歌中唱到): 给你一个微笑,让春天在你身边环绕,给我一个微笑,让甜蜜把我心胸拥抱,我们在微笑中真诚相邀,你的微笑我的微笑搭起心之桥。不用说深深深深的爱,只是轻轻地微笑,啊,微笑,微微一笑。
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无限美好。
讲到这里,我想插句话,听起来诗情画意,但生活当中就是这样,不信,请给你的爱人一个灿烂的笑脸,给你的孩子一个温馨的笑容;给你的同事一个真诚的微笑,看你能收获什么?收获的一定是美好。歌中进一步唱到:
把春天写在脸上,象阳光把每一个日子照耀,把甜蜜注满心底,伴歌声撒遍天涯海角,风雨人生有了共同的微笑,我们的梦就不会在失望中飘摇。不用说深深深深的爱,只是轻轻地微笑,啊微笑,微微一笑,那份爱就会通向天荒地老。(长时间的掌声)
8、点睛的话
“笑有助于消化,笑能减轻压力,笑是长寿的秘方。让我们从今天起真正地掌握并运用它。”“悲伤、悔恨、挫折的泪水在商场上、事业中毫无价值,只有微笑可以换来财富。只要我们能笑,就永远不会贫穷。”
渴望快乐的朋友们,渴望成功的朋友们:
很好地学会微笑吧,只要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会回报我们更多的欢笑!
(掌声——)
谢谢朋友们的掌声,让我们挥洒智慧、笑口常开,创造无限精彩!再见!
2.道德是和谐社会的 篇二
然而, “路漫漫, 其修远兮”, 在这一巨大的工程进展过程中, 我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与挫折。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道德的问题。例如“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微笑局长”事件等等, 都令人毛骨悚然。但丁说过,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 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而在如今这样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 很多人为了追逐利益, 为了享受金钱所带来的“幸福”与刺激, 不惜伤天害理, 草菅人命。窥一斑而见全豹, 中国的道德现状令人堪忧。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
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 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中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如同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一样, 无数个兴旺发达的家庭细胞构成繁荣昌盛的社会这个生物体。因此, 家庭的发展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相应的, 家庭美德的建设又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在当代作家方方的作品中几乎都涉及到了道德的问题。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讲述的是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主人公黄苏子在亲情淡漠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从小性格孤僻。“她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从不因她是小妹而格外照顾她, 父母不因为她是家中小女而对她多一份怜爱, 就仿佛她是一个多余的人。”在大学时代美好的爱情梦破灭之后, 她养成了暗中骂脏话的习惯, 以此发泄内心的抑郁。工作之后, 黄苏子也曾期望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 而高中时代的追求者为了报学生时代的仇, 费尽心机地接近她, 而后又在鸡窝“琵琶坊”得到并羞辱了她。这件事像刀尖一样刺痛了黄苏子的心。从此, 黄苏子就变成了两个人:白天的高级白领黄苏子, 夜晚的低贱妓女虞兮。在对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生活进行尝试的过程中, 黄苏子感到了无比的刺激与前所未有的满足。而结局却是如此的凄婉, 一个捡垃圾的老头识破了黄苏子的真实身份, 而后在威逼敲诈不得的情况下老头杀死了黄苏子。听完这个故事, 大家都十分惊讶, 惊讶的是这个黄苏子, 为什么如此糟蹋自己?究其缘由, 爱的缺失是导致她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幼年时期爱的缺失, 成年时期爱情的缺失, 工作中友爱的缺失。而在这一根本原因中, 幼年时期家人对黄苏子的冷漠又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说:“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 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 是个人的记忆。他的记忆是随身携带, 而能使他想起自己本身的各种限度和环境的意义之物。记忆绝不会出自偶然:个人从他接受到的, 多得无可计数的印象中, 选出来记忆的, 只有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有重要性之物。因此, 他的记忆代表了他的‘生活故事’, 他反复地用这个故事来警告自己或安慰自己, 使自己集中心力于自己的目标, 并按照过去的经验, 准备用已经试验过的行为来应付未来。”黄苏子就是这样, 成长中爱的缺失成为她永久的记忆。而在周围冷漠的世界中, 黄苏子对爱的渴望却与日俱增, 最终在人格分裂中走向灭亡。试问:如果当初黄苏子的父母对她多一点怜爱, 如果她的姐姐们对她多一点关爱, 她的人格会如此分裂吗?她的内心会如此变态吗?她的命运会如此凄惨吗?当然, 答案众说纷纭。故事中黄苏子的社会道德不断缺失, 她的家人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黄苏子结局如何,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那就是家庭美德逐渐在生活中的淡化。在这一淡化的过程中, 不知出现了多少“黄苏子”。尊老爱幼自古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家庭美德中的第一要点, 但时下八旬老人无人赡养, 幼小孩童惨遭虐待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家庭美德沦丧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向和谐的方向发展似乎还有很多困难在等着我们。
小说《水随天去》是方方采访了一个英俊的少年杀人犯后, 根据案情创作的。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少年水下爱上了正处在离婚风波中的天美。天美比水下年长十五岁, 按辈分是水下的姨。可是天美的丈夫三霸因为在城里赚了钱有了小三, 因为小三怀了孩子便要与天美离婚。为了守住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创建的家业, 天美至死不离。在天美最痛苦和最脆弱的时候, 是水下给予了她温暖和爱。两人后来成了实质性的夫妻。但这样的爱情是违背伦理纲常的, 尤其是在乡村, 天美与水下的爱情是永远见不得阳光的, 只能躲在幽暗的角落让爱情蔓延。单纯而又执着的水下为了让自己爱的人得到财产, 过上她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水下最终选择了杀害三霸, 成为了阶下囚。这个故事是那么的凄婉, 很难说水下对天美的爱可以称得上是真爱, 只是他的这片热忱与执着让人感动。在这个故事中, 三霸作为丈夫, 他并没有担负起作为丈夫的责任, 而是寻花问柳, 还与小三生下一子。他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家庭美德中夫妻和睦美德的要求, 也是与现行婚姻法相违背的。正是由于三霸对婚姻的背叛才让天美失去了爱的港湾, 天美才想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寻求爱与温暖。故事中最终的受害者便是水下这个不懂得真正的爱应该是什么的鲁莽少年。三霸也最终自取灭亡。小说虽并未提及水下锒铛入狱后父母的悲痛, 但可想而知, 水下是家里的独子, 他的入狱对于其双亲意味着什么, 那种凄楚想必人人皆知。而三霸的家人除了天美, 还有他的表哥表嫂外小说从未提及, 但他的家人对于三霸的死又将是怎样的反应, 想必伤痛绝不亚于水下的双亲。正是由于天美与三霸的婚姻纠纷而导致水下的陨落, 导致几个家庭的破裂与伤痛。由此可见:夫妻和睦在社会关系的平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与之相关联的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关系到社会的正常秩序, 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方方的小说虽然属于艺术的范畴, 故事不一定都属实, 但它毕竟是作家对于现实的一种观照。无论它是否真实, 它都是作家方方对现实的艺术反映, 都是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创造出来的。所以, 透过方方这类新写实小说家的作品, 我们仿佛看到了现实社会中虐待儿童﹑虐待老人的惨状或是因婚外情导致的凶案, 以及其他因家庭美德的沦丧而带来的无数家庭的伤痛和对社会的危害。“家”是派生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起点, 与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而只有社会稳定了、和谐了, 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迅速平稳地发展。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才能建设成为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基石”的:基石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家庭美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 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对它的重视与重建已刻不容缓!
摘要:众所周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包括六大基本点, 而其中第一要点便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而和谐社会的第一要素就是社会的稳定。但当下由于家庭美德不断丧失而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现象时常出现。针对这一情况, 本文通过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简要阐述与分析, 联系实际并结合对方方小说的解读, 以此论证家庭美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这一观点。
3.我是和你相爱的人 篇三
那是一次很平常的相识,却演绎出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1924年春,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博克22岁的时候,他在伦敦参加了一次天文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女天文学家普丽西拉。
当时,普丽西拉33岁,比博克大了整整11岁。
但是,博克却爱上了普丽西拉,他爱她爱得义无反顾,甚至如痴如醉,于是,他就坦然地向她求婚。
面对博克的真挚和诚恳,普丽西拉接受了他的爱情。于是,他们结成了伴侣,相依相爱,彼此知心,演绎了一段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
在幸福的爱情生活中,博克和普丽西拉彼此鼓励,互相合作,写下了著名的作品《银河》。
可是,当他们在美好的爱情中幸福相伴的时候,普丽西拉却忽然得了重病,她丧失了全部的记忆力。
面对着重病中的普丽西拉,博克没有一句怨言,他对她更加关爱呵护,每天总是细心地照料着她。普丽西拉虽然已丧失了记忆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博克的爱仍然让她无比感动和幸福。
每天早上,普丽西拉一醒来,第一句话总是说得无比深情,她对博克说:“亲爱的,我爱你,可你还是要告诉我一次,你叫什么名字?”
博克深情地看着她,说:“我是和你相爱的人。”
我是和你相爱的人,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又是那么沉甸甸。
后来,普丽西拉病情加重,奄奄一息,她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紧紧握住博克的手,轻轻对和她相爱一生的这个男人说:“亲爱的,你将来到这个星云里来找我吧,我们将观看恒星在眼底下形成!”博克深情地点头。
和你相爱的人,就是心灵时刻和你贴得最近的人,就是和你知心的人,就是时刻牵挂着你的人。
和你相爱的人,就是和你分享快乐、分担忧愁的那个人。
“我是和你相爱的人。”有了这一句话,已经足够了。
(编辑/杨逸)
4.道德是和谐社会的 篇四
“八荣八耻”观是和谐社会精神基石。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方面努力,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如果一个社会耻辱不分,甚至以耻为荣,人际必然冷漠,社会必然无序,哪还谈得上社会和谐?“八荣八耻”观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涤清社会风气,树立社会纲纪,打牢和谐社会精神基石,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描绘的美好生活蓝图,更让人民群众满怀喜悦和期待。但是,如今社会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一些领域和地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不少人心中已经成了奢侈品,觉得那对自己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有些人甚至在刻意“踩路道德”,动辄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加以嘲笑和奚落,更有人公开叫喊“越堕落越快乐”。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起来,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誉、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成为顽症。
我们应走出一个认识误区,即相对于改革和投资等问题而言,精神领域的东西可以先放一放。这个偏向的后果今天已很明显,我们的社会正在为这些“虚”的东西付出很大代价。我们当明确的是,如果人的道德状态不断恶化,当耻不耻,以耻为荣,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良性作用,再好的规则也会遭到破坏,经济社会当然也无法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国古代思想家向来重视荣辱观念。孔子日:“行已有耻,使于四方。”孟子云:“耻之于人大矣。”明末爱国学者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八荣八耻”道德观,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并注入了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无疑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必须品而不是奢侈品,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知耻知荣,才会弃恶从善,才会见贤思齐,才会把良好道德逐渐内化为行为习惯。
5.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读后感 篇五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这是地产大亨王石口述,优米网出品的著作。王石在书中讲述了他六十岁只身前往哈佛求学的心理历程,用一贯平实的言语为自己的“怪异举动”做出解释。通观全篇,王石的人生轨迹大致如下:32岁开始创业,50岁时使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52岁登上珠峰,60岁前登上全球7大洲最高峰,60岁只身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人类历史文化的渊源,并成为中美民间文化交往的“大使”
感慨之余,更多敬佩之情。我觉得王石有三点值得我辈学习:一、务实认真的态度;要么不做一件事,做了就脚踏实地地做好它,不玩虚的,登山如此,求学也如此,碰到语言障碍竟然像小学生一样埋头苦读,一年觉得学的不够,又主动增加二年,直到达到目标。二、与自己不断较劲的恒心;王石无论在企业经营,登山,学术造诣各方面都已经是中国甚至全球的佼佼者,但他总是把成绩当过去,眼光始终注视未来,我想除了他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外,还与他对人生价值所在的思考是离不开的。三、特立独行与中庸大度的完美结合;王石及他的万科是极其有个性的,包括他们的“不行贿”、“运动”等企业文化,但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无奈,他们谨慎地保持着个性,同时努力与社会融合,在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用先进的理念引领着社会前进。
成功是和自己的较量!在较量中打败自己,打败自己的骄傲,打败自己的满足,打败自己的怠惰,打败自己的狭隘,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蜕变,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为多彩的社会增添一抹彩!
6.道德是和谐社会的 篇六
大众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的道德观与之相适应.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中,我们应该承认适当利已的合理性,不但要推崇精英道德,而且也要弘扬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的大众道德,这样才能让道德教育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大众道德的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基本道德和特殊道德的关系,使人生过程不断地进入一个道德化的过程,进入更高的道德层次,从而德化人生,构建和谐社会.
作 者:张颖夫 廖其发 Zhang Yingfu Liao Qifa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大众道德 精英道德 道德层次7.道德是和谐社会的 篇七
石国亮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充分吸收前人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资源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不仅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内涵,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战略性推进,也为包括道德能力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一、和谐社会呼唤道德能力
人类文明的历史,如果以“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来看,也是一个从不和谐逐渐走向和谐社会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的“太平盛世”,就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社会。柏拉图所要建立的理想国,实际上也是一种和谐社会。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同样可以划分为社会逐渐走向不和谐的阶段、和谐社会的形成阶段以及和谐社会的反思和调整阶段。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从来没有停止对道德能力的呼唤和探索,许多思想家、教育家曾不同程度地论及人的道德能力。在中国古代孟子的“性善说”中,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端是人“不学而能”的“良能”,是“不虑而知”的“良知”(《孟子·尽心上》)。在这里,他实际上是把“良能”、“良知”看作人自身具有的向善的要求和能力。洛克对人的能力和人心的能力作了区分,他所说的人心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指道德选择的能力。康德也曾谈到:“只有有理性的存在者有能力依照对法则的概念而行动。也就是按原则而行动。这就是说,有一个意志。”(《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论及的也是人在道德领域的能力。20世纪几乎所有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家都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教授特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是培养公民的道德推理、道德判断的能力。可见,人类追求和谐社会文明的历史,也是不断追求道德能力的历史。
道德能力,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本质要求。与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和谐社会相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高水平的和谐社会。前者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社会的和谐局面,后者则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能够激发最广大人民的创造力的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能够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前者建立在少数群体剥夺多数群体、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基础之上,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它是不能长久的,后者则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在社会主义这种高水平的和谐社会中,道德能力建设不仅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存在,而且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着方向引导和重要的精神动力。离开了道德能力建设,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就失去了基础。这是其一。其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甚至首先是指人们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人们和谐宁静的心理精神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或者换句话说,比之于构建社会生活的和谐秩序或状态,构造人们心理—精神的和谐秩序或状态要更为复杂、更为深刻、更为根本。惟其如此,一种真正优良而持久的社会生活秩序和谐才有可能,也才值得人们信赖和期待。这就必然引申出一个基本的理论判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政治和法律的事情,而且也是道德能力的事情,因为只有通过道德能力的方式而不是政治法律的方式才能真正深入人们的心理与精神世界,关照人们的心理—精神秩序问题。其三,从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哪一项都离不开道德能力的提升。可见,只有真正加强道德能力建设,才能真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还必须看到,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能力建设的要求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公民道德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能力建设的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还不完全相适应。而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相应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甚至出现了道德能力滑坡的现象。一些原有的道德规范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因而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滋长。经济活动中,掺假制假、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偷税漏税、不讲信用等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道德能力的作用更加有力地彰显出来。就是说,道德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知识,一种规范,更多地是表现为一种判断能力,一种选择能力,一种评价能力,一种行动能力,一种创新能力。可以这么说,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需要道德能力。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所有这些都表明,如何在谋求科学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道德能力建设的水平,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二、道德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和谐社会呼唤道德能力。道德能力建设的探索及其实践,反过来又推动了人类历史上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没有全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努力,社会和谐便无从谈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道德能力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道德能力具有导向功能,有助于人们主动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价值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最广大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之上的。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新事物,人们还不完全理解,甚至会做出有悖于和谐社会的行为。大力加强道德能力建设,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有助于人们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选择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共同价值观念,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支持并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2)道德能力具有激励功能,有助于激励最广大人民的创造活力,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发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这就离不开道德能力的激励功能。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物质利益的需求是人的思想活动产生的客观原因,也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的首要条件。但是,绝不能因此就忽视精神的激励功能。道德能力作为精神激励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把人们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上来,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有助于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和创造潜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3)道德能力具有调节功能,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人际环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但客观现实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社会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难免引起心理上、情绪上的变化,不满、焦虑、怨恨等情绪就可能随之产生。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有效的缓解、消除,就有可能使人产生过激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这就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道德能力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中,道德能力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功能,它有助于在一些繁杂的道德境遇中迅速做
出道德评价和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选择,有助于人们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使之由不适应、不平衡向适应、平衡转化,从而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4)道德能力具有控制功能,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安定有序的和谐局面。维护社会稳定,是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没有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就无从谈起。而全社会的强有力的道德能力,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全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在主体思想意识和外部行为的状态发生以前,对主体进行有效控制,未雨绸缪,把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消除在发生之前;可能增强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防范危机成本,减少社会震荡。
三、用道德能力引领和谐社会建设
道德能力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关涉诸如个人的心理品质、社会的道德环境等诸多因素。比如,如何把道德能力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极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如何加强弱势群体的道德能力建设,扩大道德能力建设的覆盖面;如何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形成全社会支持道德能力建设的合力;如何建立科学的道德能力建设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等等,都是迫切需要我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
铸造道德能力,最根本的是应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首先,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则国就有希望。现在的青少年若干年后将走向社会,他们的道德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其次,青少年时期可塑性强,是进行道德能力培养的好时机。而且,这一时期培育起来的道德能力,比较牢固,好坚持,不易蜕变。第三,对青少年进行道德能力建设不仅重要而且紧迫。当前,受种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道德能力建设的状况不尽人意,一些青少年道德能力缺失,智力的发展与道德能力的发展严重失衡。以中小学生为例,他们欺骗老师、欺骗家长、欺骗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更可怕的是,某些同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大学生诚信危机也许表现得更为突出,作弊严重、求职作假、拖欠助学贷款还款、拖欠学费等更是让人甚感忧虑。加强青少年的道德能力建设,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第一,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追求,纳入青少年教育的总体规划。客观地说,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们对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的。尤其是在制定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目标时,比较多地是强调道德知识的培养。强调道德知识的培养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道德知识是社会人的内在东西,是形成道德能力的先导和基础。当然,道德知识教育本身也存在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即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不断充实和完善道德教育的内容,改进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全面地把握道德的理性知识。但是,道德教育只停留在知识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转化提升为道德能力,才能完成道德活动。也就是说,道德知识是为道德能力服务的,道德能力培养应该成为道德教育的着力点。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一些青少年中错误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原因并不是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不好,而是由于对道德的“错知”、“假知”、以及对“真知”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引起的。因此,对青少年道德教育来说,必须把道德能力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纳入教育的总体规划,通过让他们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能力。重点是教育引导他们在面对道德是非时,学会判断;在面对道德困惑时,学会取舍;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学会选择;在碰到挫折和压力时,学会心理调试;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青少年在道德能力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也是道德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因为,个体道德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外在教育引导,就是借助他律性的方法引导道德主体遵守和践
行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能力的一种形式。如灌输、说服、激励、批评、环境陶冶、奖惩等等,都是从外部强化人们对道德规范接受和践行程度,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德,从而发展道德能力。但是,道德在本质上讲是自律的,是人内心中对自我的自觉要求。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思想相对比较活跃,在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很自然的会站在最前面。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毕竟是外在的,容易游离于他们内在的道德需求,而使他们失去主动性。同时,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往往是“批量化”的活动,可以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但难以细致具体,缺乏个别的针对性。因此,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必须树立青少年是主体的观念,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他们在道德能力建设中的主体功能,注意培养他们道德的自我锻炼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陶冶能力,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履行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本领,使其表现出一种良好的、稳定的心理状况,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第三,建立知行统一的青少年道德能力建设模式。道德本身是人的一种实践理性,人在道德认知教育中获得的“道德心灵之花”,不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结出客观的道德之果,而且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检验、确证、巩固和完善。过去我们不仅对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且在道德能力的培养问题上,也是比较多地强调了教育,对道德能力实践要求得相对较少,不利于道德能力建设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遵循道德能力形成的规律,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组织青少年参加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军民共建活动、志愿者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雷锋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工厂和农村调查活动、是与非或善与恶或美与丑专题演讲及专题辩论活动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让青少年感受社会道德生活,加深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践行能力;鼓励他们发挥创新能力,努力去分析新的道德问题,正确认识负面道德现象,捕捉蕴含新的道德生命力的社会规则,提出新见解,主动自觉地进行道德评判和选择,从而发展相应的道德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统一的道德能力建设模式,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此外,还可以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有意识的道德能力训练。道德能力有其培养的一般规律,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多样化的道德思维训练,如道德概括能力、道德猜测能力、道德思维的敏捷性、求同求异的道德思维训练等,对发展青少年的道德能力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8.关于社会道德的句子 篇八
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人先要点亮自己的心灵,才能燃起别人的心灯。
养成文明习惯,塑造良好人格。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礼貌之风为每一个人带来文明温暖和愉快。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
9.论当今社会的科学道德 篇九
摘要 科学的价值和使命就是:追求真理,造福人类。做基础研究,当然主要是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科学发展既要有道德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支撑,又不能离开它们的约束和规范,这是被许多优秀的科学家所实践和明证了的精神品质。科学道德是人们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导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 科学道德 科学精神 学术诚信 社会道德责任感
一.科学道德要求
科学道德是科学共同体内部和科学工作者个人在从事科学研 究和处理科研成果时的内在自我约束标准。在科学目的上,以追求真理性的认识和人 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原则。在科学态度上,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因追求个人名利而违背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理性良知和社会道德责任感。学术诚信就是研究 生在诚信的原则下追求真理,研究学问。它一般包括:实验或调查报告要有充分的客 观依据,不能歪曲作假、主观臆想,随意改动数据;学术论文著作要反映自己的思想 观点与研究成果,避免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一稿多投及论文间相互署名等现象发 生;对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评定要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建立并认真贯彻 双盲评审制度,树立权威性,充分发挥学术奖惩机制的作用;正视学术不诚信现象,并给予积极回应,切实维护学术环境的净化。第二,谈问题: 目前,少数研究生在科学道德、学术诚信方面存在诸多不良表现: 篡改或伪造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获取科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任何研究要想获得 科学、客观、可靠的结论,都必须尊重实验事实,来不得半点捏造或伪造。研究生认真 做好科学实验,不仅仅可以获取客观、可靠的实验数据,而且有助于培养自身敏锐的观 察能力和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某些研究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不经过亲自实验研 究而是编造实验数据,或是直接挪用改造已有文献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结论。这些做 法严重有悖于“忠实于原始数据”这一科学研究工作者基本的道德原则。而伪造、篡 改实验数据带来的后果要比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更为恶劣,甚至有可能引起科研事故造 成巨大损失。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当今学界反映最强烈、最为严重的学术诚信缺失行为正是 大学学术研究活动中的抄袭与剽窃行为。为了达到评奖、评优、毕业等目的,部分研 究生利用各种已发表的文献,通过肆意剪辑拼凑的手段来杜撰编造论文。在毕业论文 中,大量引用他人论文片段、实验数据和图表等而不加注明出处的现象比比皆是。更 有甚者,将别人的成果略加改头换面便据为己有,肆意剽窃他人科研成果。而网上和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代写论文的广告,说明代写论文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也有一定市场。
二.科学道德缺失行为
成果交易、侵占他人科研成果的行为时有发生。学术工作者为共同分担发表费并完成学位阶段规定的 论文指标要求,而相互挂名的情况时有出现。由于北京、上海等地户籍政策中,专利 等科研学术成果具有很高“含金量”,近年高校中甚至出现“专利挂名”灰色市场。这种以私利为目的的“分享”行为和上述的“剽窃”、“编造”一样,都是严重有损学 术道德、学术诚信的恶劣行为。此外,学术研究只有建立在广泛涉猎他人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吸收他人成果中的思想精华,才能做到推陈出新。在论文中是否注明所用成果 的出处,不仅体现了作者是否尊重参考文献的所有者以及是否具备起码的学术道德 , 而且也是为后续研究者研究提供检阅资料的方便着想。一些研究生在引用他人研究成 果时,没有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对待论文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列出并未阅读的参考 书目,对参考文献做伪注。有的研究生引用别人的数据和观察,却是改头换面,不加注 释。论文重复发表。许多高校都规定了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要公开发表一定数量 的论文。于是部分研究生通过一稿多投的方式,把一篇论文同时投给多个刊物,或是 将已发表的论文改头换面后向另一刊物投送。一稿多投的行为,在我国的期刊界、学 术界是严格禁止的,但总有些研究生把同一篇论文略加改头换面又拼凑成新的论文去 投稿,或把相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排列组合或表现方式变成多篇论文去投稿发表,还有 将翻译后外文论文投稿的情况出现。如果任由科学道德沦落、学术不诚信滋长,不仅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 沦丧,贻误年轻一代学人的成长,还会损害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造成重大 危害: 污染学术环境,败坏学界名誉。学术活动作为知识的探索、研习、应用和传承活 动,就需要对客观真理的热诚追求和忠实服务,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基于诚实性、客观 性基础之上纯朴的学术氛围,离不开追求真理而向善务实的学术道德。而不正的学术 观念及造假行为却逐步地吞噬着学术活动赖以安身立命的道德底线,严重的损害了学 术界的名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质量,造成学术竞争的恶性循环,带来社会资源浪费,从而形成泡沫、虚假的学术环境,也会使正直学者的尊严、权益 受到威胁和伤害。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直接关系到学术的健康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质 量,如果研究生科学道德沦落、学术诚信缺失,学习态度功利化,不再把学术研究看做神圣的事业,就难以专心踏实做学问,学识水平得不到提高,学术能力大大降低,培养质量便无从谈起。败坏学风,贻误学术新人的培养。学风是学者们在长期的研究活动中养成的一种 学习风气,它表现为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观念决定态度,态度指导 行为。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者们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在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 术风气的影响之下,学者们很难坚持对学术良知和学术精神的追求,最后,导致不正 当行为的产生。大学是培养高级知识分子的场所,也是追求真理的圣殿,研究生这一 特殊群体便是一大批高级人才的代表者,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可以说对社 会的进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现实中历历在目的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造假事件 等,无疑会给追求学术价值与学术精神的正直学术研究主体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学术造假现象会影响研究生们正确的学术道德观的建立,科学研究的真实性、严谨性 是科研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缺乏严肃的科研作风,其学术研究工作的质量必然会受 到影响,甚至走向伪科学。腐蚀学术,不利于学术的后继发展。
道德约束力,既包括内在的道德约束力即科学工作者思想上的自觉约束,又包括外在的道德约束力即科学共同体对违反规范行为的制裁。功利主义的继承人穆勒在论述道德约束力的理论时就注重道德的自觉性和道德良心的培养。他指出,“一切伦理体系的最后约束力是我们自觉心中的一种主观感情”,这种主观感情就是良心。“人要做违犯我们是非标准的行为必定要冲过这个感情的重围,并且假如我们终于违反这个标准,这团感情大概后来要变成了悔恨,而重视于心上”。从穆勒的论述中可见,内在的道德约束力必须通过科学工作者内心的力量来起作用即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良知的敬畏。这种内心的道德力量的形成,必须由科学工作者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觉地将科学共同体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内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不过,在这内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科学工作者的思想境界、文化背景等内外条件的不同,致使形成的内在的道德境界、道德情操也有高有低,而在这种低的内在道德情操支配下的道德行为的选择出现偏差,做出越轨行为,就不足为怪了。就像现在报纸披露的大量的剽窃、抄袭事件等。而且,由于内在的道德约束不具有强制力和威慑力,固很难达到扬善惩恶的效果,必然更加削弱现实中科技工作者对科学道德责任实际承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外在的道德约束力是科学共同体通过舆论制裁、经济制裁等来引导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方面发生变化,自觉地实践道德行为和习惯。现在有些国家在科学共同体内制定了一些较为严厉但大家都自发遵守的行规,谁违背了将失去诸如申请课题、加入团体协会、参与评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严重者被开除等,以此来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不过,尽管最近几年来媒体揭露了大量科学不端行为,但大多时候是遮遮掩掩,语言不详,连违规者的名字都不敢提。更为严重的是,在许多情况下,科学不端行为暴露并被披露后,某些权威学者或行为人所在的单位本着家丑不可外扬和事属小节的心态,对这种恶劣行为不但熟视无睹,不予处理,而且极力袒护,更有甚者反过来对被侵权者予以“制裁”。这些情况又给其他作弊者以心理上的侥幸,致使剽窃、伪造者越发大胆起来。因此,以舆论制裁和经济制裁为主的外在道德约束并没有达到其约束效果。功利主义的泛滥,功利即功效、效率及便利。即在科技活动中,行为主体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科学的功利观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动力,一种催化剂,也可促使新的科学研究迅速投入到实际运用中去,促使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此同时,科学技术本身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而,由培根等学者发展起来的科学功利主义得到人类的支持和拥护。不过,由于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行计划经济,个人利益被禁锢起来,片面强调集体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人们的科研积极性。而现在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思想上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矫枉过正”,又出现了过分强调科学的功利性的趋势。再加上现今社会大环境是,以追求物质利益和生活享受为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变化,人性中本身固有的贪图享乐的欲望被不断激发、膨胀。而作为社会群体一部分的科学工作者自然也不能超脱于这一社会环境之外。某些科技工作者在许多不正当的甚至是邪恶的物质享受、权力诱惑前,“暂时”的丧失或“永久”的出卖自己的科学良知,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前些年曾有一所知名大学的几位教授,公开宣称他们亲眼目睹了水可以变成油,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将其称作“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又一大发明,将对世界文明产生划时代的意义,”直到一起经济案件的发生,才彻底揭开了“水变油”的骗局。这种闹剧的产生,归根结底他们不过是为了“名”和“利”而已。
学术研究是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是 探索真理、追求真知的过程,是扎扎实实、潜心研究的过程,是逐步积累、循序渐进 的过程。学术活动不仅创造物质价值,也创造精神价值,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事业。学术研究没有捷径,也不容弄虚作假。学术研究的真谛在于求真,但造假抄袭、伪造 数据等各类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却是对学术创造的否定,是对学术 “求真” 本质的否认。而如今不良学术之风的盛行,如果不严抓学术道德规范,整个学术界、知识界很有可 能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恶性循环之中,它使真正潜心钻研的人得不到肯定,并腐蚀了许 多极具创作潜力的学术研究主体,动摇了他们恪守学术道德的信心,还严重损害了学 术得以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础。面对这些问题和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第三,谈措施。首先,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 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 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 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积极贡献。在成 长过程中,不断的蜕变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只有深刻认识到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当代研究生们才能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踏实的科学风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俱进的思想路线,贯彻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与超越,不断推动学术进步。其次,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强学生求真务实精神。求真求 实永远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诚信注定与科学无缘。有什么 样的学术品格和氛围,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 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高校广大学生和科 研工作者形成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创造活力;有利于建立开展科学研究的 良好秩序,提升科研水平;也有利于促进高校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创新 型国家建设。三.科学道德缺失原因
当前我国在科技工作者的考核制度、评价体系等方面,现行政策与实际情况严重脱钩。在实际运行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和办法,缺乏良好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缺乏学术民主和学术争鸣的氛围。在对科学工作者的考核方面,现行的考核标准一般都是以发表论文的数量来统计,《科学》杂志登多少篇、《自然》杂志登多少篇等等。科技工作者为应对考核,经常将本可以写成一篇好的论文拆成多篇,论文数量凑足了,质量却下来了。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方面,评价体系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因评价者水平不同导致评价结果各异;二是评价人有时因为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及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评价工作;三是评价人滥用职权,利用工作之便拒绝接受同行竞争者的论文,或推迟发表竞争者的论文,甚至将他人的论文或研究计划的信息占为之用或传递给他人;四是评价中存在着“马太效应”,有的评价人对著名的专家、学者过分迷信,认为他们的科研成果都是高水平的,对他们所提交的成果审查只是过过场而已,而对未成名的科技工作者的成果则予以贬低,缩小其影响。这些不良的科研评价误导了科研实践,助长了科技界的越轨行为。国外针对上述问题制定了很多规定,如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严格规定了评审人员的行为准则和义务包括保密义务、明示原则、明确责任等。遗憾的是我国至今仍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出台,以致对某些人的失范行为一直停留在纸面声讨和旧事重提上,没有给失范者以真正有力的打击,对道德堕落现象显得难有作为。
科学不端行为中的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都是对他人精神财富的非法无偿占有,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对这种个人不能自律,单位和行业又管不了或不愿管的违法行为,只能找其他地方来管,这当然就是法院。比如,法院可以根据著作权法来审理剽窃问题。不过,理论上虽是如此,但现实执行起来却有很大的出入。虽然著作权法规定了对抄袭、剽窃行为,视情节轻重,罚款100~5 000元人民币,但在实践中则极少执行。况且这区区几千元人民币的罚款,与其利用不端行为所获得的精神和物质利益相比简直微不足道,难以起到惩戒作用。而且,还有许多的科学不端行为目前法院或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法治有待健全。
四.维护科学道德
科学道德是人们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导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科学道德在古代已有萌芽,在近代开始形成并相对独立化,而在最近几十年里,科学道德问题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追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是科学研究中道德失范行为日益严重,引发科学道德危机。所以,无论是打好学科研究的基础,还是完成科学研究的实践,都离不开科学道德的支撑和约束。在不正之风的影响和利益的诱惑下,有的科技工作者以钻营代替研究,以权术代替学术,有知识、缺文化,有物质、缺精神。科学道德的底线都不要了,难成人才,何谈大师!建设诚信教育的完整体系;建设利于诚信和创新的文化环境;建立对科学研究中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建立科技活动利益关系规范和相应制度,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改进现行的各种评审制度和相应的问责制、信息公开制度;改革现行的考核评价、评估与奖励制度,革除弊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等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监督体制,完善与科研科技活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是科技界的一项基本建设,它既是一个战略性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建设,又具有紧迫性。拥有高尚的品质和纯净的心境,不怕艰苦,勇于创新才是合格科学家应有的品质。总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的日显,科技发展对科学道德的要求也日甚。现代科技文明与道德文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翼,科学道德的进步将为科技进步插上腾飞的翅膀,带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
10.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 篇十
问题一:经济建设遮蔽道德建设,何以走出边缘化困境?
“经济决定论”是经济建设对道德建设遮蔽的典型表现。“经济决定论”以经济因素取代道德伦理,或认为道德伦理是经济发展的简单产物,试图凭借“物”的方式与手段去解决所面临的各种生命问题。马克思认为,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一般而言,对于后者的认知与确证形成社会道德伦理规范。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人们逐渐把道德伦理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从而使人类的整体实践活动日益打上伦理价值烙印。毫无疑问,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的第一个实践活动,为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是,生产力实践是社会道德产生发展的前提基础,与道德从根本上属于不同层次的范畴,必须深人研究两者间如何联系以及存在什么样的中介,防止把两者间关系简单化、机械化。
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才是人们道德伦理产生的直接依据。道德并非如康德所说是先验的、形而上的绝对律令和至善的东西;也并非由人的生命、人的自然本性所决定,道德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和社会历史性。马克思认为,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道德生成的一般规律。再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口而新的需要又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促进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产生,进一步引发新的道德伦理诉求。在新道德伦理建构中,人们需要批判继承传统道德文化,同时从新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新道德原则并加以确立。显然,道德建设并非可以由经济建设直接取代或单凭经济物质方式和手段就能圆满完成实现。科学认识道德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助于人们对道德建设的地位、意义、途径、方法的观念认识不断走向自觉。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体系,是一个包含思想理论、理论信念、道德准则、精神实质和社会风尚的价值认同整体,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发展要求,它必然成为我国社会道德构建的思想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道路的深刻总结和理论自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实践状态不断走向理性自觉.而且体现了人类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活动方式不断走向理性自觉。即:科学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发展关系。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客观世界本质与发展趋向的深刻反映和深度把握,同时也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底蕴,体现着对人类社会乃至对整个客观世界所肩负的道德责任感和意识情怀。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只有把道德建设自觉落实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施方案体系当中,把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自觉提到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来,将发展经济与道德、文化建设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发挥它们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作用,防止简单地或变相地以一方取代另一方的畸形或极端发展趋向。问题二:道德伦理苍白无力,何以重塑道德权威?
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构筑了一整套宏大严密的儒家伦理教化系统,追求以血缘家庭和家族为基础的伦理社会秩序,契合了小农封建社会和大一统政治需要。该教化系统以君权和神权作为支撑,存在着一整套严密的以科举人仕为潜在目的、以化民成俗为显性目的的教化网络。它既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系统,也包括士大夫的谕俗乡约、村落的家规族法、民间的祭祀礼仪、佛庙神道、戏剧小说等一系列非学校系统。传统儒家伦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化模式本质上有着非平等性、非开放性、非反思性的特征,人们对教化内容只能遵照服从,不能置疑、挑战其权威性和合法性。
工业文明进步使人们从传统农业文明社会自然形态中解放出来,并赋予人们以主体性,客观上要求对道德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方面进行必要创新。文艺复兴之后,“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田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在这种情况下,道德教育从天国降到尘世、从彼岸世界回到此岸世界、从皇权走向世俗,道德教化的平等性、开放性、反思性品质不断生成和强化。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纯粹式自上而下威权宣谕式教化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君权与神权的超越性道德权威支撑消解后,理性化的现代性由于其工具性与形式性而不能提供这种道德权威的替代物。相反,功利主义、工具理性、感觉原则等现代因素导致道德虚无主义或道德相对主义,造成或加剧现代精神信仰失落与道德准则软弱无力。那么,何以重塑道德权威?
法律和公共伦理制度伦理建设是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石。从当前来看,社会转型客观上造成现代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公共领域,如:现实社会交往与网络交往,形成了在公共领域活动着的主体与公众所追求的价值和目的多样化。公共理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结果,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公众普遍认可的价值与秩序规范,是现代社会法律秩序与公共伦理秩序的基础与根据,是利益分化与价值观念多元化现代社会实现整合的必要方式,它本身不具有形上普遍性,但具有经验普遍性和尊重包容差异性的现代性特征。
我国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重塑道德权威的重要角色。政府积极引导示范,不仅能够宣扬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而且能够赋予法律和公共伦理以权威性。18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
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卢梭曾经指出,对道德风尚进行的历史研究使他扩大了眼界,使他看出一切问题在根本上都取决于政治,而且无论人们采取什么方式,任何民族永远都不外是它的政府的性质所使它成为的那种样子。从我国当前国情来看,法律和公共伦理的实施需要政府积极推动,我国道德建设还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整合和引导示范。因为我国缺乏西方深厚的法律文化底蕴和成熟的市民社会土壤,单凭目前利益分化、甚至相互冲突的社会团体组织显然缺乏构建现代道德的自觉动力和能力。另一方面,如果政府对道德建设放任自流则只能导致严重的无政府状态。尤其是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情况下,一些基层政府空壳化、科层化,治理和服务能力暇乏,部分村庄共同体不断走向涣散解体;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存在的不正之风对农村道德建设产生极大负面作用。必须通过积极改革、加强廉政建设,促使各级政府承担起道德权威重塑的重要角色。
问题三: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何以实现和谐共生?
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物。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文化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价值规范体系,并且提供了特定时代公认的、普遍起制约作用的个体行为规范。有的学者指出,面对日益突显的现代性问题,“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政治革命向文化批判的转向,正是现代性问题背景下哲学主题的转换。’顺要继承、弘扬传统优秀道德文化,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神为底蕴,融合马克思主义实践精神和科学民主精神,创立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民族性、人类性伦理道德,在精神文化上真正葆有“精神的自我”。
实现对传统自在文化的自觉批判是当前社会道德建设的任务之一。立足于传统道德文化批判基础上进行道德建设,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才能免予丧失民族文化身份与历史根基。农业经济基础上构筑的是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它主要关注“是什么”,以经验、人情、保守为内容特征;工业文明和现代市场经济则要求建构自觉型文化模式,具有理性、开放、契约的特征。传统文化精神或文化心理是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人的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和文化模式的集中体现,它关注社会的“实然”而不探询其合理性,其文化基因缺乏迈向“应然”的批判性向度。这种文化理念或对传统一味眷恋,或对社会当下一味赞同,形成非理性、非反思
性的“实证主义”心态,从而陷人重复性、保守性的惰性泥沼。推动自在文化向自觉文化转型并非全盘否认和抛弃传统道德文化。事实上传统道德文化存在着许多优秀成分:忠信仁义、尊老爱幼、宽容忍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天人和谐等等。这些道德成份无论于古今中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历史意义,可以矫正市场经济工具理性和物化意识过度张扬导致的社会道德危机。
11.论现代社会道德关系的发展 篇十一
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导致了道德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从熟人道德关系为主向生人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直接道德关系为主向间接道德关系为主发展.从固定道德关系为主向变动道德关系为主发展.把握这些发展,对于学科理论研究和人们社会实践都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作 者:郑永廷 邓泽球 作者单位:郑永廷(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邓泽球(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系)
12.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目标 篇十二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基于“基本道德规范”,把“诚信友爱”作为和谐社会道德方面的基本特征,从而把它提到了作为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目标价值的突出地位。这对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诚信,我们知道,有过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诚信。在中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分属于不同层次,“诚”指的不是“诚实”,而是“尽心”或“尽己”。“信”则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意思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对他人许下的诺言应当履行,但这个“信”只限于特定的人即朋友。对传统诚信所作的现代性转型的结果就是:舍弃传统高境界的天人合一之诚,把它作为基本道德要求,将传统狭隘的朋友之信扩大为适合非熟人社会的普遍之信,按对法律、规则、契约的尊重和信守来重新界定诚信,即把诚信理解为是对维系社会、市场和各种交易的法律法规契约准则的尊重和信守,使之适用于所有公民所有市场主体。这种诚信又叫规则诚信。我们现在讲的“诚实守信”所要求的就是规则诚信。从“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来看,这不仅仅是对规则的信守,还要求有类似于善良人们之间的友谊这样的关系;互帮互助,依赖的是社会成员的合作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
友善主要指与人为善的态度,友爱还包括友善的情感,它具有构成一种深情的关系即友谊的潜力。随着社会交往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友爱的使用也发生类似“信”的变化,即更为广泛,而不限于同胞手足和好朋友之间,例如扩展到对海啸受害地区灾民的慰问救助等。
从上面的讨论来看,诚实守信是对自己所承诺的事情的信守,平等友爱是用友善的态度和情感对待所有他人。互帮互助和融洽相处也是个人社会生活最需要的人际交往价值。诚信友爱成为人的道德品质,社会大多数人都诚信友爱,诚信友爱就成为社会经常持久的行为方式。
诚信友爱与其他道德价值都是有联系的。要使社会能够真正拥有这些价值,需要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进步。也因此,要求我们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反思我们目前的道德规范情况。
1)对道德的理解。我们过去认为,道德的突出特点是:以体现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为善恶标准、以必要的自我牺牲为前提来调节个人与社会整体的矛盾,因此强调用节制或牺牲个人利益的原则和规范来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但是,个人与集体或共同体的关系,只是人们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现代社会还有一个方面,即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对这类关系的矛盾调节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而常常是通过平等协商、互利互让来达到的。
2)缺乏适用转型关系的道德规范。对道德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区分,是观念上的,在现实生活中,两种关系是交织一起的。经济体制改革后的许多经济关系,现在看来都存在道德规范严重滞后的情况。由于道德关系与经济关系的交织,矛盾冲突某种程度上是道德规范的冲突。
3)道德传统上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我们现在的三大类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也是用于个人的。随着现代社会中组织或机构作用的突出,要求有相应的组织道德规范。经济关系表现为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多种关系。利益分化不仅发生在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中,而且在群体与个人利益之间。社会中许多矛盾冲突由这类利益冲突而产生。例如,“霸王条款”,就是以单位、集体的名义侵犯个人利益。因此应开展组织道德的相应建设。
4)道德情感的作用。在我们已有的“爱”的要求中,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公物、爱岗爱幼”,要求的大多是宏观的爱。但是,对社会微观的彼此之爱却没有。特别是,市场经济讲竞争效率,导致强硬的无情的作风流行。社会假定的看法也是:好的`领导者是强硬的并且必须做出果断的决策,这种决策必须是基于效率的而不是出于对人们的爱。许多矛盾冲突甚至灾难由此引起。例如,陈家山煤矿事件,撇开单纯利润动机不说,缺乏最起码的爱是重要原因。
5)调整多元文化企业的伦理规范问题。经济全球化,调节经济关系的伦理道德也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能否用我们的道德原则来调整多元文化的企业经济关系?无论是引进来建立的三资企业,还是走出去发展的我国跨国企业,都需要有彼此可依赖的共同的行为形式,这关系到企业合作行为的可信性与效率性。
【道德是和谐社会的】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06-09
中国女性的堕落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社会问题09-05
道德讲堂社会公德篇08-08
我国当今社会道德现状09-22
社会道德建设心得体会10-02
加强公民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07-24
从小悦悦事件看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08-20
道德讲堂发言稿--见义勇为社会精神09-05
怎么写社会诚信道德倡议书精选范本推荐1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实践报告要求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