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精选10篇)
1.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 篇一
世纪学校生活老师工作内容及要求
生活老师应富有爱心、责任心,对负责的每一位学生给予父母般的爱,善于观察、了解、熟悉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
一、负责年级:小学一二年级。
二、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
1、每天早6:30督促学生起床洗漱。
2、协助班主任带领学生去餐厅就餐,打饭过程中为每个孩子从窗口将饭端出来,遇有热的饭菜帮助学生将饭菜端到指定餐桌。3、8:00后,清理学生宿舍,将学生物品排放整齐,叠被子,清扫宿舍。
4、上午上课过程中要在一二年级教室附近,配合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活动。
5、中午11:20协助班主任带领学生午餐,要求同2。
6、下午2:30学生上课后,收拾内务,要求同3。
7、晚5:20协助班主任带领学生晚餐,要求同2。
8、下午上课过程中要求同4.。
9、晚上协助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活动。
10、晚上7:30督促学生洗漱,就寝。11、7:30后协助班主任巡视学生正常休息,避免出现打闹、磕碰现象。
12、在整个管理期间要管理好学生的物品、食物等,避免学生错拿、偷拿东西。
三、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和相关规定来要求、管理学生。对生病或有困难的同学要予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四、经常与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联系,反映学生生活问题,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五、上课期间主要由当班教师负责,生活指导老师协助管理;就餐时间主要由生活老师负责,班主任协助;宿舍管理由生活老师负责。
2.实验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 篇二
一、在总务处、政教处和公寓管理员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思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二、要热爱本职工作,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制度,协助政教处制定公寓管理办法和住宿生守则,做好文明公寓创建工作。
三、选好公寓长,安排好学生的轮流值日,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作息制度,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增强安全意识,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检查公寓的安全隐患,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按时打扫卫生,(包括公寓房间内的床上、地面、有具摆放和公寓外的走廊、楼梯、下水道、垃圾箱等)。学生的被罩、床单、枕巾等要每月洗换一次,确保公寓干净整洁。
六、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指导学生自理生活(含洗衣服、叠被子、洗脸、洗脚、刷牙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七、一日三餐要整队就餐,起床熄灯以鸣哨为信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禁学生偏食、挑食和买吃零食。照顾好生病的学生,根据需要通知食堂做病号饭,病情严重的要及时报告学校,并通知家长。
八、要认真登记住宿生基本情况,做好学生钱物的寄存工作。管理好公寓房门钥匙和公文柜钥匙。
九、每天放学后、晚饭前、睡觉前都要核实学生人数,一般情况不允许学生私自外出,星期天、节假日要有家长亲自接送,没有家长签字不允许学生离校。
十、发现学生严重违纪要及时报告公寓管理员,发现外人到公寓捣乱要及时与保安联系,并报告学校。
3.小学生活老师的岗位职责范本 篇三
1.每天学生起床时,叮嘱上铺学生远离灯管,以防意外情况发生。
2.每天晚自习结束前要检查教室、楼道窗户的插销是否插牢固;每天下班前和上班后首先检查宿舍窗户的插销是否插牢固,并将检查情况详细填写在值班记录上。
3.每天晚自习结束前要检查教室的灯、电扇等电源是否拔掉。每天下班前检查宿舍灯、电扇电源是否拔掉,并将检查情况详细填写在值班记录上。
4.学生就餐时,一二年级学生由生活教师排队带到餐厅就坐,统一就餐。三到六年级学生,由生活教师排队带到餐厅,组织学生排队买饭就餐。饭后,一二年级由生活教师带回宿舍休息,三到六年级学生由生活教师指导学生洗涤碗筷,统一带回宿舍休息。
5.每周家长接送学生必须持接送证接送,否则不准学生离开宿舍。若发生无证将学生接走的,一切后果由当班教师负责,并追究带班人员的责任。
6.生活教师平时要做好安全预案的教育及演练工作,让学生熟知预案,明确演练的意义,牢记演练内容,掌握自我保护、自救的方法。
7.学生户外活动时,带班教师必须在场组织活动,做到学生在哪,教师在哪,否则按脱岗处理。
8.洗漱时,老师要组织学生安静有序地洗漱,防止学生烫伤。老师不要让学生接触任何电源,防止出现意外伤害。如果教师不按要求去做,出现不该发生的事情,由教师本人负责。
9.学生淋浴要按规定的时间,有教师带领进行。淋浴前教师要提前调试水温,淋浴中要精心照顾每一位学生,淋浴后叮嘱学生小心行走,以免发生地滑摔伤事故。
10.做好宿舍内的卫生、保洁和管理工作。学生的洗漱用品要排放整齐,寝具要叠放整齐。
4.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 篇四
开 题 报 告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于2012年4月向大足区教育委员会申报立项,承担大足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今年9月获得正式立项,今天,我们正式开题。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研究的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的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有的可能还不到十岁,离开了父母,周一至周五都要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在常规的教学时间里和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学习。但一到了放学后的时间,学生的课余生活单一枯燥、精神生活较为贫乏的情况就凸显出来。一般来说,农村小学放下午学的时间为16点左右,而就寝时间为21点左右,这期间的空档长达5小时,加之早晨从起床到上课有1个多小时的空余时间,这漫长的课余时间孩子们该如何度过?有的学校不论学生年龄大小、年级高低统一安排上自习,低年级不到10岁的孩子,一两个小时坐下来特别难受,他们还不懂得怎么去自习;有的学校把学生交给生活老师照料,生活老师的编制和精力有限,不可能给孩子们组织大量适宜的活动,一般就是由他们散着玩儿,安全又成了一个大问题。由此,寄宿生课余生活成为困扰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这一实践研究,并提出课题立项申请,旨在通过研究探索一种较为成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生活、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寄宿。
2.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的研究以儿童心理学、管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的新观念:为人性的终身发展奠基。
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不再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掌握,而是必须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重要的任务。基础教育应该教会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理解、学会共生,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
(2)新课程教育理念:
新课程关注的是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人性。“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均衡教育观,为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指明了方向。(3)现代教育理论: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4)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习逐步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其心理发展主要特点是: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自控力很低);
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形式过渡期);
逐渐形成具体意识和较稳定的个性(个性还不稳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外研究现状
日本学者石角完尔曾在《美国的超级精英教育》一书中分析了美国人才辈出的秘密,认为“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学校”,美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有着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而且管理严格,从小养成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开发了学生的能力。美国寄宿制学校之所以能够造就大批精英,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学生放学后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如果说“美国实力的源泉在于寄宿制学校”,那么美国寄宿制学校成功的秘密就是优秀的课余生活。
国外的一些学者、专家对小学生的课外活动研究得比较多,也有很多较为成熟的作法,但是仅针对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就更不系统了。
2.国内研究现状 课余生活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大多数人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常常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由地与小伙伴跳绳、飘洋牌、扔沙包、打陀螺、玩官兵抓强盗等各种形式的玩法津津乐道,人人都有一肚子的经验和美好回忆。而对当下的儿童来说,这些无忧无虑的玩耍形式已经离他们很遥远。各项研究表明现在的小学生课余生活单一,仍以学习为主,自由活动时间较少,同伴间的互动也较少。而寄宿制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这片天地里,应该如何让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很值得去研究和探索。
当前,国内对寄宿学校和寄宿生的研究非常多,但主要是期刊论文,没有专著。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寄宿生生活状况的研究。寄宿生健康卫生情况研究,还有对寄宿制学校肥胖儿童的调查研究,以及寄宿制学校学生合理膳食研究等,这些研究都肯定寄宿制学校课余时间应该有所作为,寄宿制学校应该改善学生的寄宿生活质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发现:学校不能开展学生所期望的课余活动;寄宿学生课余活动形式单调;教师对寄宿学生课余活动开展情况评价不高;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开展学生课余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寄宿学生心理慰藉凸显真空。②寄宿制学校办学研究。在寄宿制学校普遍建立后,许多学者提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模式的变革,如张传武(2006)提出构建“三功能一主体”的寄宿制办学模式,该学者试图指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必要性及出路,但是没有从课余生活这个角度来论证这个办学模式。③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的研究才露尖尖角。随着我国西部农村大批寄宿制学校的落成,寄宿制学校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出现了许多关于寄宿制学校利弊、寄宿生生活、寄宿制学校办学形式等方面的研究,但对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较少,而且多是现状的描述,对原因分析和对策建构的研究少之又少。总的来说,涉及课余生活研究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是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都认为课余生活的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发展,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学术界对课余生活的功能、内容、类型作了详细的阐释,对本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国内对外课余生活研究共同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始终不敢离开课程和教学这两个母体,视之为课程和教学的延续,而忽视课余生活本身具有的主体性和独立性,从而限制了学生课余生活理论探索。我们认为课余生活应该是独立于课程的,是与课程并驾齐驱的学校教育的两个系统。
经查证,到目前国内外系统地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校课余生活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国内只有青岛某小学在尝试研究,这表明此课题还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背景中探讨学生的课余生活,希望能够推进课余生活研究本身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学术意义在于,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研究促进课余生活研究本土化、理论化;弥补农村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研究不足的现实;深化课余生活的内涵和拓展课余生活的功能。
实用意义在于,了解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现状做出分析并运用教育理论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助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开发、组织和实施寄宿制小学课余生活,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丰富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农村小学寄宿生的课余时间得到有效管理。
2.强化农村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课余时间有效管理的意识。
3.撰写以“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时间的有效管理”等方面内容的论文。
(二)研究内容
1.调研农村小学生课余生活的现状,分析原因,找准问题。2.丰富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研究。
3.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全体寄宿学生。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内寄宿生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查阅有关评价对象的文献,以获取评价资料。
(2)行动研究法:主要研究教育实践中寄宿生的行为。(3)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观察、问卷、测量等方法进行。(4)经验总结法: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总结。(5)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以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典型的教育叙事、教育案例。
五、课题的组织管理
1.领导小组:
组长:杨雪军
成员:刘宽珍 刘大敏 吴中涛 王恒荣 2.课题小组:
课题主持人:杨雪军
课题成员:刘宽珍 李珍 陈徐静 王恒荣 吴中涛 李道东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4--2012.6)完成课题申报和论证,成立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撰写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该阶段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课题的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12.9--2014.1)第一阶段(2012.9--2012.11)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现状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目前我校寄宿生课余生活现状及成因,课余生活对他们的成长的影响和他们希望获得什么样的课余生活? 第二阶段(2012.12—2014.1)
农村小学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体模式研究。
该阶段主要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探索丰富我校寄宿生的课余生活的方法和措施,构建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管理策略,形成寄宿生课余生活管理具体模式
3、结题阶段(2014.3—2014.6)汇集各种资料,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该阶段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将在课题实施阶段中积累的点滴的、零散的、片面的感性认识、经验和教训,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七、研究预期成果
(一)教师个人的教研论文、典型案例。
(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三)探索出适合我校和寄宿制小学学生课外生活的管理策略和具体模式。
(四)改变我校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学生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八、经费预算
业务培训:1000元; 购置相关资料:1000元; 各项活动经费:15000元; 日常办公经费:5000元;
我们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一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先进学校的教研教改经验,积极投身本课题的研究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探索管理方法、构建管理策略、形成管理模式。最后,祝愿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大足区季家镇中心小学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组
5.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习惯调查报告 篇五
遵义县喇叭镇乐声小学
调查时间:2013年8月25日 调查地点:乐声小学
调查内容: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生活习惯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座谈 走访 观察 调查对象:112名寄宿生(3--6年级)调查人:杨先华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寄宿生的相关生活情况,对农村小学寄宿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和掌握,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研究出相适应的策略和措施,加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探寻农村寄宿制的管理的路子提供可参考的有效数据。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受经济浪潮的诱惑,大批农民工涌向经济发达区,劳务输出已成为我镇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农民外出务工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由其爷爷、奶奶或处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丢到其它亲戚家请人代管,根据我调查,我校住校的143人中,有75%的父母不在家,有关15%的同学即使家长在家但其文化水平较低,而由此而形成了一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同时,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 撤并了一大批农村村级小学,实行集中办学,这造成了一部分中小学生的家庭住址远离学校,来往不便。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难题,方便农村边远地区孩子上学,一大批农村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农村寄宿制小学更好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办学效益;更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源减少、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家长接送不方便等实际问题。由于家庭环境和校园同伴生活的特殊性,逐步地暴露了寄宿生诸如自私、怕苦、攀比、骄妄、浮躁、责任心薄弱、优越感过强等弱点。因此,寄宿生在学校的生活习惯教育研究理应成为现代社会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我校地处遵义县喇叭镇偏僻的乐声村乐庄组,学校2009年就已经开始实行办起了寄宿制,到现在我校实行小学生寄宿就读已有4年的历史,现有寄宿生约150人,孩子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卫生差。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他们不会打理床铺,床上乱七八糟,地板难于下脚,床底杂乱无章,分不出那些是垃圾物品,哪些是生活用品。二是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他们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的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酒现象;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卫生习惯差等现象。因此,对寄宿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及生成的原因的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规范》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行为习惯”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家庭教育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造成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一)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
1、孩子缺少了做人的良好家庭教育
现在的家长因为对人生产生了新的思考而导致孩子的世界里缺少了做人教育。例如:有的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孩子无所适从,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再如: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有些家庭婚姻破裂,孩子失去家庭温暖,沐浴不到父爱、母爱;有的家庭父母长期“内战”,特别是一些家庭由于第三者插足,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启蒙内容不能只是“呀呀学语”,更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一个好人。
2、学校的影响
(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对德育的认识上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不良导向带来学生可塑性发生偏差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集中体现了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诚实守信、加强实践、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网络文明、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但切实实施这些规范有待于整个社会去进一步关心。如果我们带着追究的勇气去再问为什么要修改时,我们就会发现,这是时代所需,防止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影响小学生。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少年儿童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
(1)市场经济对小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由于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其驱动力是逐利思想,商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就是为了盈利,所获利润的高低成为评价市场行为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因此很容易导致拜金主义的产生。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挺而走险。在道德观念上,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少年儿童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法制逐步健全,政策逐步配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威力逐步加强,外界条件有所好转,但资本主义反动势力的影响,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资产阶级腐朽文化的冲击,都严重地腐蚀着少年儿童。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赌博色彩的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二是坏人教唆,不少少年儿童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寄宿生寝室生活方面。
为了更好的开展寄宿生在寝室生活中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工作,我们首先要了解掌握寄宿生在寝室的生活习惯现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和个案研究我们发现寄宿生在寝室的主要问题是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偷盗、说谎、不讲卫生、东西乱放等。调查发现:将近40%的寄宿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不能自理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1、就寝铃后,仍有约42%的同学成群结队的人上厕所,导致就寝半小时后还安定不下来。有15%的同学睡姿不正确,冷天仅脱外套,绒衣裤、毛线裤、袜子不脱,而且衣、鞋脱后放置无序,造成晚上上厕所的同学把衣、鞋踢的满寝室都是,后面上厕所的同学找不到鞋,闹出声响,吵醒了全寝室的同学,有时把两边寝室同学也吵醒,甚至把全体寄宿生都吵醒。
2、夏天驱蚊、蚊香放在床头,睡觉不老实,睡着后烧了好几床被子。寄宿生晚上睡不着觉,翻墙出去到田间捉黄鳝、到附近小卖部买零食,跑到村民田里偷水果。起床铃响后赖床,20分钟内不能完成洗漱整理内务的工作,被子不铺,或滚筒或草草叠起,床单不拉平,随身物品、换洗衣物乱放。
3、良好的卫生习惯没有形成,根据调查显示,有15%的男生在早操铃响后起不来更来不及洗漱,甚至经常有约11%左右的人不能按时早操或不早操,下操后也不洗,有值周教师查寝时发现,几个同学没有洗脸洗脚,还不承认,因为25%的毛巾是干的,寝室里空气中充满异味,令人无法进门。
4、寝室生活无序,物品摆放零乱,毛巾架上毛巾乱放,杯具、肥皂、洗发水、脸盆、塑料桶、鞋随意摆放。寝室值日生不履行职责,不负责整理打扫保持,致使床底乱鞋、乱袜、乱砖头,垃圾成堆。
5、寝室里还经常发生偷盗现象,约有16%的孩子眼睛见不得别人有学习用品、零食或钱等东西,否则就趁人不在,就把别人的床铺、书包翻得乱七八糟。
(三)、寄宿生的客观方面原因:
①情感沟通的缺乏。孩子在情感沟通方面有需求这是正常现象,家长具有理性思考,选择让孩子寄宿,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不可否认,寄宿作为一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特点。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无论寄宿或不寄宿,留给孩子身上的交流时间都很有限。但也有30%的家长和孩子的相处交流时间因为寄宿的客观原因减少了。两者合起来看,共有82%以上的家长和孩子情感沟通时间减少,而我们的寄宿生又有多半的孩子需要父母能多留给他们一点时间。如果两者的矛盾不能协调统一,那我们的寄宿生的性格行为就会偏失方向。
②自我约束的缺乏。孩子有他的天性,他们往往是率性,又是任性的。他们矛盾于随意和遵守规则之间。寄宿生和走读学生相比,更需要自我约束。但有些寄宿生在家是别人迁就他们的居多,所以从小就缺乏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锻炼。从寄宿生表现的普遍整理内务差,闹矛盾事件多等情况可以看出,寄宿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一成多的寄宿生存在暴力倾向,且六年级比五年级寄宿生差。这些都表明,有些孩子在缺乏监护人的教育管理后,自我约束能力不高。
③寄宿生寝室良好生活习惯没有形成。寝室值日生制度流于形式,值日生不做操,要整理寝室内务。因个人物品乱放,做操的20分钟整理不完,扫完地就没有多少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没有形成打扫、整理内务的习惯。学校要组织寄宿生整理内务。穿衣、叠被、洗脸、刷牙都要组织学习,部分寄宿生在家一切都是大人包办的,来到学校还没有脱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从寄宿生寝室生活现状和原因分析的结果来看,为了每个寄宿生的每一方面的发展,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寄宿生的发展趋势,适时引导,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在寝室卫生、内务整理、内务保持、行为习惯等方面,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饮食生活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出,有35%的学生对饮食生活极为挑剔,经常有人提出不吃这,不吃那,这样不好吃,那样不好吃,尽管学校一再教育和强调,但一顿饭后,饭厅里扔在地上的东西很多,有8%的同学随意乱倒饭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撤并学校的学生到完小就读,使得原来就不充裕的校舍更加捉襟见肘,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这里还不包括学生的浴室、餐厅、食堂、厕所等其他配套用房,学生的活动场所就更小。由于没有资金建造新的学生宿舍,有的只能把教室改造成宿舍,还需要添置床铺、改造门、窗,加装防盗门等设施,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也可以说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2、寄宿制管理经验匮乏与高品位管理之间的矛盾。
农村寄宿制小学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是初次探索,无成功经验可谈,而家长和社会都对寄宿制寄予厚望。如何保证寄宿制在安全服务的同时,又能全面发挥育人功能?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4、由于处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完全小学学前班还难以取消,特别是山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如果完全小学取消学前教育,很多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甚至部分学生没经过学前教育,达到读一年级的岁数就直接送入学校就读一年级,这就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早期教育。
6、按所需岗位给足人员编制
近二十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按1:23的更生比例来给农村小学配教师编制。但是实际上,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编制离此比例甚远。寄宿制小学建成后,食堂、宿舍管理都需要一定的人员,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小学只好再次压缩教学人员,这样,专任教师的负担就会变得很大。很多教师每周工作量都在20节课以上,还要管理寄宿生,课余时间除了批改作业、备课外,哪有心思和精力去研究教师的角色定位,去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为了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按农村寄宿制小学所需岗位给足人员编制,才能保证农村寄宿制小学健康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6.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 篇六
我校依据《东西湖区财政局、教育局关于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工作的通知》、《东西湖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及《东西湖区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和贫困生给予生活资助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把此项工作落到了实处,让寄宿生和贫困学生家长切实享受国家的惠民政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在接到上级部门下发的通知,认真学习了《东西湖区义务 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和特困家庭寄宿生资助发放管理办法》,深刻领会了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了“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和特困寄宿生资助工作”专题会议。为使资助贫困生家喻户晓,我校首先通过校务公示栏及学校班主任会、校讯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惠民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申报程序。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杨国高校长、彭帮武书记为评审组长,副校级干部为副组长,六----九年级年级组长和班主任、部分班级家长代表及政教部门成员为小组成员的领导机构,并制定了《三店学校关于贫困家庭寄宿生申领补助资格的评审意见》,由该组织机构负责本校特困家庭寄宿生资助评审认定工作,政教处负责具体工作的操作和落实。
二、严格评审程序,确保公开公正
在对贫困生的评审过程中,学校根据一百九十八名住读生的家
庭经济状况,采取先让学生或家长自己申报,然后由学校会同班主任等进行摸底调查,依据“特困寄宿生的界定标准”认真审核填表、居委会审核盖章等方式确定贫困生初定人员,然后召开审核会,对学校分配的名额进行民主评议,对初定人员进行审查、核实、评定,最后确定具体人员的办法进行公示、上报,确保那些真正需要从经济上帮扶的学生一个不少,享受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优惠政 策。
三、落实相关政策,补助发放到位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我校评审领导小组明确实行谁签字谁负责 责任制,严格按照《东西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 费补助和特困家庭寄宿生资助发放管理办法》及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 运作,确保了区下达给我校的资助贫困生名额及寄宿学生数全部落实 到位,让家长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整个补助发放过程做到了求真务实,程序规范,透明度高,资助工作有序有效,家长与社会反响良好。
我校在此次补助发放中,共有30名贫困住读生享受了贫困生生活补助费(每人500元),198名住读生(小学部32人;中学部166人)领取了寄宿生生活补助。这次补助发放共发放贫困生补助15000元,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部12000元,中学部83000元,共计11万元整。
7.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 篇七
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汇报材料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专项资金管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生活费发放的工作步伐,确保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对我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备专人具体负责。我校于2012年12 月成立了“雷江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和“雷江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审小组”,分别负责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评审认定工作。办公室设在行政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操作。
1、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韦仲晶(校长)副组长:李京贵组员:韦荣明 卢敏辉
2、评审小组成员:
组长: 韦荣明
成员: 韦绍文 朱雪兰 李江良 韦梅川 李爱新 张凤仙 曾秀芬韦志锋
杨兰芬 韦国京 韦翠丰 黄秀梅 陶素华 杨春花游锦忠 黄世吉
二、财政资金落实到位。
2013年春季学期镇中心学校下达我校专项资金85500元,已全部发放到位,享受生活补助费学生171人,每人每学期500元。
三、严格资助范围、对象和标准。我校严格按照《武鸣县教育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工作实施办法》精神,对资助范围、对象和标准严格把关。首先,由学生自己申报,再由占班级总人数10%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组进行评议,评议小组长由班主任兼任。其次,由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和认定。最后,对每次资助情况都要进行公示,发放时受助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必须
亲自履行签字手续。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资助的范围、对象和标准完全符合国家资助政策。
(一)公示补助名单
我校将确定得到享受生活费补助的学生名单在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公
示栏进行张榜公示7天以上。
(二)强化资金管理
我们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入专户管理,实行封闭运
行,保证专款专用。
(三)资金发放方式
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至每个困难学生手中,我校于2013年4月19日由
学生本人或监护人签字后学校把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费存入学校食堂专用账户,以直接提供就餐的形式向受助学生提供就餐。
三、宣传工作
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出宣传板报及向学生
家长分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
四、存在问题:
时间比较仓促,对困难学生摸底时间不够,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家庭情
况了解不彻底。个别学生自身家庭并不十分困难,也申请了“贫困生资助”
资金。
总之,学生资助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但我校在贫困寄宿生
生活补助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组织实施过
程中严格按照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确保我校每位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能够享
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
武鸣县两江镇雷江小学
8.寄宿制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篇八
新的学年,新的学期,我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提升质量、树立形象”工作主线不动摇,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突出办学特色,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设施水平
1、充实和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加强教学设备设施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教师一张嘴巴,一条粉笔上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建立一套管理机制,切实抓好图书、自然仪器、音体美劳器材、教学用具、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等资源的管理与使用,使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创建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为载体,推进校园文化景观和文化形态建设,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立足本校实际,因校制宜,选准特色教育切入点,深入发掘学校及周边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的办学优势,不断深化办学特色的内涵。
二、提升教育质量,深化素质教育内涵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全体教师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教育质量,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
2、落实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管理,落实课程计划,是全面提高教学
质量的前提。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师按照课程表上课,促进课程计划全面实施。特别是体育、艺术、音乐、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确保课程计划全面有效的实施。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围绕“两读”(读懂课标,读透教材),聚焦课堂,突出“有效”,继续开展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人人上“达标课”及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特别要开展以“立足规范管理,促进常态实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规范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准绳,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紧紧抓住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等教学环节,切实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要切实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质量要“高”,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和活动总量,严禁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深化校本教研。要在学期初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而且在安排教研内容时,要立足本校实际,针对突出教学问题进行研讨,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7、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根据《寄宿制小学常规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教师教学质量管理进行检查与指导,发现问题,敦促整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要积极探索教师不断提高和学生不断发展的多元
评价体系,发挥考试与评价的检测、反馈、导向、激励、调控功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
三、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德育实效性
1、拓宽德育教育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信念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将基本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深化、细化、常态化。开展贴近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大队活动,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性。
2、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关健因素。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激励机制,加强班主任的学习和培训,引导班主作正确处理“德”与“智”的关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3、规范学生管理。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活跃,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的新办法,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对学生教育做到入情入理入微,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特别是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着重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减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5、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法纪教育。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重视习惯养成的反复训练,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多渠道、多层面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重视德育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每周的“升国旗仪式”、“班队活动”、“早会课”都要有计划、有专题、有目的地进行强化教育;学校建立“红领巾广播站”、设置好人好事表彰栏、班级设置“文明行为记录本”,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征文、书画、演讲、讲故事、诗朗诵、歌咏、科技小制作等比赛活动。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
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教体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激励人、发展人、成就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建立健全师德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不断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楷模。教育和引导教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自觉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要坚决制止和依法处理从事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
2、加强业务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继续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在岗研修、网络学习等方式,开展教
师专业技能(教学设计)竞赛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施新课程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促使一批教师成为各级各类业务骨干。要针对目前小学非语数教师缺乏的状况,合理地做好教师的任课安排。
3、搭建成长平台。扎实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教学评优和教师论坛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组织各种互教互学及对话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与培养,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4、加强关爱教师工作。切实可行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改善他们的办公、吃、住等条件,维护教师的权益,深入开展送温暖、帮扶特困教职工活动,进一步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五、规范学校管理,创建和谐学校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管理水平。要增进团结,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的关系,校长应是教师行为的表率。校长、教导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到相互沟通、积极配合,而不相互怨恨猜忌、斤斤计较。努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工作氛围。
9.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 篇九
(2014至2015学年第一学期)
新的学年,新的学期,我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突出均衡发展、素质教育、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四项重点,全面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开启兰香小学发展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
一、工作目标
以学生为本,唱响生命教育主旋律,关注孩子的终身发展。以教师为本,高扬校本培训特色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学校为本,树立校园文化新理念,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教学常规管理
1、落实一张课表,不随意挤课、占课、挪课,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组织好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考试,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做好培优辅差的工作。
进一步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环节监控,认真落实校长值日巡查、巡课制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执行一张作息时间表,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和教师坐班制。
3、落实“两操”活动,每学期一次的“运动会”。
4、全力做好“音体美基本功竞赛”工作。
(二)教研工作计划
1、常规教研,做好校本教研。
2、上级教研
3、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突出问题。
(三)德育工作计划系列教育
1、组织好每周一次升旗仪式;
2、开展国旗升旗手的训练;
3、组织开展少先队工作计划和“教师节”、“十〃一”、元旦庆祝活动。
4、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5、上级安排的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四)安全工作计划
1、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治理
2、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计划与后勤管理。
(1)坚持索证制度和建台帐制度,追求后勤管理合法化与规范化。
(2)加强过程管理,随时了解市场价格,确保后勤开支开源节流、经济实用。
(3)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推行财务公开,努力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
3、做好水、电、校舍等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搞好财务管理工作,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创建平安校园保驾护航。
4、做好国有资产的登记造册工作和校园管理、校舍维护工作。
(五)、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创建“洁净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提升学校底蕴和品位。
(1)环境文化:净化(环境卫生)、美化(教室、办公室、校园、走廊等)、绿化、规划。
(2)活动文化:开展师生读书活动等。
(3)人文文化:团结协作的教师团队建设,校本教研活动,校务公开,制度建设等。
(六)、强化岗位管理,推行制度管事。
1、全体教师及各管理部门要认真思考自己负责的工作,拟写好各种工作计划和总结,做好过程记录。(班务学生到校点名记录、教务记录、教研记录、后勤管理记录、校务记录、安全教育、家庭教育记录、少年宫活动记录及留守儿童家访等记录)
2、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制度,尽可能体现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尽可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制定关于教师表彰奖励方面的制度,改进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工作思路
(一)、提升教育质量,深化素质教育内涵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全体教师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师的工作行为,为学生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夯实基础。同时,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人才观,用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教育质量,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实现教育的内涵发展。
2、落实课程计划。加强课程管理,落实课程计划,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师按照课程表上课,促进课程计划全面实施。特别是体育、艺术、音乐、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向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确保课程计划全面有效的实施。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围绕“两读”(读懂课标,读透教材),聚焦课堂,突出“有效”,继续开展各个学科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人人上“达标课”及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特别要开展以“立足规范管理,促进常态实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是规范和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准绳,是学校教学管理中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紧紧抓住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查等教学环节,切实加强过程管理,规范教师行为。要切实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质量要“高”,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要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和活动总量,严禁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深化校本教研。要在学期初制订好教研工作计划,而且在安排教研内容时,要立足本校实际,针对突出教学问题进行研讨,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7、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根据《小学常规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教师教学质量管理进行检查与指导,发现问题,敦促整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要积极探索教师不断提高和学生不断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发挥考试与评价的检测、反馈、导向、激励、调控功能,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
(二)、坚持育人为本,增强德育实效性
1、拓宽德育教育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信念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将基本道德规范、养成教育深化、细化、常态化。开展贴近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少先大队活动,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性。
2、加强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关健因素。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激励机制,加强班主任的学习和培训,引导班主作正确处理“德”与“智”的关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3、规范学生管理。随着社会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活跃,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的新办法,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尊重学生成长和认知规律,对学生教育做到入情入理入微,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特别是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着重加强少年儿童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减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5、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法纪教育。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重视习惯养成的反复训练,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多渠道、多层面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重视德育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每周的“升国旗仪式”、“班队活动”都要有计划、有专题、有目的地进行强化教育;学校建立“红领巾广播站”、设置好人好事表彰栏、班级设置“文明行为记录本”,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要经常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征文、书画、演讲、讲故事、诗朗诵、歌咏、科技小制作等比赛活动。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质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激励人、发展人、成就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建立健全师德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高尚品德,不断增强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楷模。教育和引导教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自觉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和引导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要坚决制止和依法处理从事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
2、加强业务培训。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继续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通过集中培训、在岗研修、网络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设计)竞赛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施新课程水平,积极创造条件促使一批教师成为各级各类业务骨干。要针对目前小学非语数教师缺乏的状况,合理地做好教师的任课安排。
3、搭建成长平台。扎实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教学评优和教师论坛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提升,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组织各种互教互学及对话研讨活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研讨的机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与培养,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
4、加强关爱教师工作。切实可行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改善他们的办公、吃、住等条件,维护教师的权益,深入开展送温暖、帮扶特困教职工活动,进一步健全学校教代会制度,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四)、规范学校管理,创建和谐学校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管理水平。要增进团结,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的关系,校长应是教师行为的表率。校长、教导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到相互沟通、积极配合,而不相互怨恨猜忌、斤斤计较。努力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和谐工作氛围。
2、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一方面,构建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另一面要严格执行制度,不能让制度成为摆设,束之高阁。严格按照制度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从而规范教职工的工作行为。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认真落实《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细化管理办法,落实管理机制,实行档案管理、全程管理与监控教学行为,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对教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育科研的工作过程性监控,提高教师工作责任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严格落实寄宿制小学绩效考评办法,对师德欠佳和工作应付了事的教师要及时劝诫和处理;要根据教师的个性和特长,结合本校实际安排工作,做到人尽其才,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按照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的规定,严禁巧立名目,擅自收费;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加强收支规范化管理;健全学校经费稽查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切实加强各类支出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5、落实扶贫助困制度。进一步关注扶持弱势群体,帮助贫困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严格经费的管理,不得挪用、截留,要设立专门项目,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的身上,真正发挥扶贫助学的作用。
6、继续完善教代会民主监督制度。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全面推行教代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扩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充分发挥教职工参政议证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收费公示制度,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7、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做到安全教育制度化,安全检查经常化,防范演练规范化。要认真贯彻落实《平安校园创建及管理办法》,强化校园治安综合治理,要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整治,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活动;要切实落实普法教育规划,做到普法工作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切实提高师生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加强“创安”组织建设,学校保安,制定创安活动计划;要积极推行一周安全提醒活动,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强调安全事项,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教育,要积极开展地震逃生、溺水急救、消防疏散等演练,提高师生自防、自救、互救、互助能力。防患于未然;要落实班级点名制度,对缺席学生教师应在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层层签定责任状,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
(五)、加强家庭教育,乡村少年宫建设
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利用乡村少年宫这块阵地,逐步构建课内和课外结合、校内和校外配合,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建立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百姓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独具我校特色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区域现代家庭教育,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通过信息渠道沟通家校联系,使教育工作做到科学化、社会化,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小学生。兰香小学
10.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自查报告 篇十
生活补助费发放自查报告
根据《云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检查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认真的完成了寄宿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并在每发放后及时的对我乡寄宿生补助发放工作进行自查,现将我校近年来发放工作自查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李发文 乡教办主任 副组长: 李仕文 栗树片区校长
陶明发 沙坝片区校长
严世贤 满富片区校长 王家有 曼郎片区校长
成员: 左光辉 乡教办会计
胡发勇 乡教办支部书记
阮仕锦 乡教办工会主席
罗青成 乡教办师训员
李文海 乡教办土建员
施富群 乡教办业务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教办,由左光辉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开展寄宿生生活补助专项检查的相关业务。
二、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一)财政资金——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及营养餐费的管理和使用
1、领导重视,严格进行资格认定与审查。
根据文件要求,我乡每都成立了以教办主任为组长、片区校长为副组长的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了教办与片区联手的形式成立了寄宿生评审委员会。学校严格对寄宿生进行资格检查监督与核实,按照先自己申报、然后审查、再公示7天,最后上报。
2、认真落实,坚决将补助及时发放到位。
我乡在发放的过程中都是由学生家长领取资金,并有学生亲笔签名,任何人不得代办,严格按审定后的人数与金额进行发放,一律不准截留或占用资金。
(二)、学生伙食费收缴
实行各寄宿制学校自收自支,各片区学校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坚决做到专款专用。学期末进行一次内部审计。
三、资金来源状况
(一)、财政补助
1、各学期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如下(小学):(1)、2011年秋季我乡寄宿生 1106人,上级下达指标922人,每人补助 375元,合计345750元,我乡于2011年10月全部及时发放到位。2011我想特困少数民族寄宿生71人,上级下达指标71人,每人补助250元,合计17750元,我乡于2011年10月全部及时发放到位。(2)、2012春季学期我乡寄宿生1059人,上级下达指标1030人,每人补助375元,合计386250元,我乡于2012年5月全部及时发放到位。
2、营养餐费补助——含中学
2011年秋季学期收入172443.36元,支出172443.36远;2012年春季收入671877.95元,支出671877.95元。
3、学生伙食费收缴情况
我乡实行各寄宿制学校自收自支,全乡没有实行统一标准,最高每学期每人500元。
四、管理费——食堂从业人员经费
(一)财政补助
2012年我乡食堂从业员30人,每人按720元计发,共计金额64800元。
(二)自收自支
我乡寄宿制学校实行在财政补助的基础上提高标准,但不超过一定的比例,比例为1:100计算。
五、学生食堂基本设施状况
我乡共有11所寄宿制学校,其中3所为永久性食堂,分别为:栗树完小、曼郎完小、白水完小,3所有固定的食堂和就餐地点;8所为非永久性食堂。有食堂但没有固定的就餐地点。并且就餐面积不符合标准。
六、食堂安全卫生及管理水平状况
(一)、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自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以来,是个很有压力重中之重的问题,这块工作在社会中得到了极其的关注,我乡学校结合实际高度的重视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避免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及导致的不良后果。我乡学校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更加坚决有效的措施,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监管,严肃纪律,有效防范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和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坚决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切实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把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学生营养改善工程重中之重的内容认真抓好。
(二)、构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体系。
学校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学校建立健全食堂食品安全责任体系。以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责任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明确各类人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形成责任到 人、层层抓落实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格局。抓好食品原料采购环节,建立采购索证索票制度,粮、油和盐等食品采购签订协议;严格按要求抓好食品储藏环节;抓好食品加工供应环节,按相关法规要求,生熟分开,严禁供应凉拌、隔夜和变质食品;强化食物监测制度,学校在发现问题时做到及时汇报,把食物中毒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
我乡进一步加大完善学校食堂基础建设力度,在学校规划、建设(包括改建、扩建)过程中统筹考虑食堂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学校校舍安全工程等相关教育工程,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有关要求,设置好食品原料处理、食品加工、贮存等场所,配备相应的冷藏、清洗消毒、防蝇防鼠、洗手等设备设施,改善了食堂卫生条件,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四)、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学校结合各校实际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每月定期对学校各项食品安全防范工作进行落实,做好食物中毒事故的防范工作。各校对学校二次供水蓄水池、设施实行加锁并定期清洗,确保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对食品、原料、餐具及厨房、仓库实行加锁保管,落实专人看管,学校一律禁止无关人员进入食品贮存和加工场所,严防不法分子投毒。同时积极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学校师生用水和保证消防安全。
(五)、各校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积极推进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活动,普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假冒伪劣食品识辨知识,增强师生员工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建立和完善报告制度,有专人及时将学校食堂日常监督检查、食品安全隐患情况等向教育办公室报告,重要情况会同当地人民政府向上级监管部门报告。栗树乡教育办公室将于每月28日前有专人报送营养改善计划信息不少于2条。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未能及时到位。建议上级部门能否在开学初(春季:3月;秋季:9月)即把补助指标下达到学校,学校及时开展工作,在学期初将补助费发放到贫困寄宿生手中。
2、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面小。我乡寄宿学生主要来自农村,位置偏远,道路崎岖,经济极为落后,家庭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外出打工。由于补助指标有限,同村学生有的得到补助,有的没有得补助,造成学生闹意见,不利于学校管理。建议上级部门能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加大补助面。
3、建议上级部门在补助费的发放上根据本县情况出台文件:(1)孤儿、父母有残疾的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足额发放;(2)其他贫困寄宿学生按上级下拨的补助费减去孤儿、父母有残疾的学生补助款后余下的补助费平均发放给贫困寄宿生。(此建议妥否?)
总之,三年来我校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严格按政策、按文件做到了专款专用,及时发放,认真自查并总结备档,不存在任何问题。
云乡栗树乡教育办公室
【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工作职责】推荐阅读:
寄宿制生活指导老师管理职责10-24
麻黄山中心小学寄宿制管理工作总结07-08
谈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队伍建设研究08-19
北京寄宿制小学简介08-14
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券09-29
四年级寄宿生生活补助名单10-07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2-05
关于申请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报告08-28
寄宿制学校宿舍管理工作总结12-12
寄宿制四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