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2024-12-13

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明确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准确制定学习目标研讨活动”、“立足语用教学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研讨活动”、“把握课标理念精髓,落实学习语言文字”专题培训及第一片区研讨活动。虽然每次的培训时间较为紧张,但每一次的培训都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明确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准确制定学习目标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活动一开始,所有学员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课文可教内容进行三五人讨论,再由小组交流,最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在活动上,所有学员积极性很高,作为一向不爱发言的我,很荣幸被推选为小组代表进行二次发言,短暂的发言让我觉得任何一篇课文,在进入教材之后,就不仅仅只是一篇课文,而是给学生提供语言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这应该需要我们对课文进一步地细致解读,去捕捉课文特有的“语言点”进一步探索课文语言表达的个性“奥秘”。

盛石老师和潘老师的讲座让我更加明确一篇课文,我们要“紧扣课文的特点,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课文所独有的语言训练点,然后不再重文本阅读分析理解,独具匠心地进行课文独有的语言实践,让学生习得方法,提升素养。”这是大家期待中的语文课堂。我向往着,并朝它努力着。

同时,老师还指出:我们要挖掘教材的价值,包括教材的原生价

值和教学价值。从老师的讲座中我明白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教材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终目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传播信息的方法和智慧,也就是言语智慧或言语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真价值。

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语文技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虽然面对的是一篇篇课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语文课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是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确定本体性教学内容。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必须落实的生字、新词、教学和课文朗读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还需要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我们将这些新授内容称为“发展性”教学内容。

回顾自己的语文课,教学流程表现为:“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练习(总结提升)”,现在想来,其实就是专家口中的“教课文”。通过培训,我们应该依据语文课程的任务、课标的目标要求,设计的是一种“语言学习型”的教学流程,其教学流程应该是“认识领会——实践运用——迁移运用”的过程。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学习方法的教学都应该这样设计教学流程。

近期的研讨活动非常实用,给我们这些还未找到教学方法的迷茫者做了一次理论上的升华和提高。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我们研究的步伐并没有停住,好多的理论都还需要我们好好消化,好好交流,并痛

痛快快的实践实践。希望我们都能在盛石老师和潘晓彬老师的引领

下,探索小语教学的道路,真正的让语文回家。

2.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感悟语言

1. 画面铺垫, 激情促学

现代教学技术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先进工具。现代媒体能创设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 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 提高他们观察、想象及赏析词句的能力。例教学《小露珠》第一节时, 我用电脑演示露珠的出现过程, 因为小露珠的出现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 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见到小露珠, 但不易见其渐渐出现的过程。学文至此, 学生迫切希望亲眼目睹一下小露珠出现的过程。于是, 我利用这个现代教育媒体的最佳作用时机, 通过电脑演示将视觉效果 (小露珠的出现过程) 与听觉效果 (小蟋蟀的叫声) 有机地结合起来, 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枯燥为生动。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在此刻被化解了, 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为其形式之新颖, 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 从而产生了乐学情绪, 积极投入到文章的赏析中去。

2. 音乐渲染, 读中自悟

一首《摇篮曲》能使你回到儿时妈妈的怀抱;一首《义勇军进行曲》会让你热血沸腾, 心中敬意油然而生;同样《春天的故事》会使你眼前出现邓小平主席正领着全国人民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前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就要借助音乐的独特魅力为我们语文教学服务。如《二泉映月》一文中阿炳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如果仅凭教师苍白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饱含深情的语言, 领略阿炳非凡的艺术才华, 体会阿炳热爱生活、追求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这显然是不够的。于是, 我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 用电脑出示了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阿炳的塑像, 并播放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二泉映月》, 饱含深情地范读课文, 《二泉映月》使同学们一步步地走近阿炳, 你听, 那琴声委婉连绵, 像痛苦的叹息, 又像深情的赞美;随着旋律的升腾跌荡宕, 乐曲进入高潮, 由悲愤而怒号, 由怒号而憧憬。从舒缓而又起伏, 恬静而又激荡的琴声中, 学生们感受到阿炳那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在悲伤慨叹自己的经历坎坷, 漂泊无依;他在愤怒质问:月光虽明, 世道却暗, 泉水虽甜, 人世却苦, 水面虽平, 人间不平;他在拼命抗争, 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在深情赞美恩重如山的师父和给自己创作灵感的清泉明月。听着这如歌如泣的美妙音乐, 学生们不禁泪花闪烁, 捧起课本开始细细品读。没有讲解, 没有问答, 你能说学生没有感悟课文中的语言吗?你能说学生的情感没有泛起涟漪吗?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唤起回忆——积累语言

“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 只有读得多, 记得多, 积沙成塔, 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达到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如果仅用一个硬邦邦的“背”字, 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积累语言了吗?事实显示:不能。机械的记忆费时大, 收效小, 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 我凭借现代教学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 精心组织教学, 努力使学生学得好, 记得牢, 用得上。例如《三亚落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 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为使学生轻松积累, 记忆深刻, 出口成章, 下笔成文, 我先让学生用“”划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美美地饱读, 然后电脑出示与文中景色相似的镜头进行定格, 并相机询问:“看到这个镜头, 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个词语?”镜头不断改变, 于是“玉屑银末”“赤朱丹彤”等优美词语, 学生立刻变书本的为己有。于是我趁热打铁, 鼓动学生打开笔记本摘录好词, 加深印象。由易到难, 由词到句, 甚至到段, 再引发欲望, 打开思维, “看到这个镜头, 你想起了文中的哪个好句?”依旧是原来的镜头, 要求不同, 学生的收益也不同。此时有了重点词的铺垫, 文中佳句从学生的口中顺利地涌出, 没有一个“背”字, 学生轻松快乐地积累了语言。

阅读课如果仅着眼于课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然在课堂中穿插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片段或知识来丰富学生语言, 但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 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了现代教育媒体, 事情就好办多了。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 作者的描写令人神往, 波光粼粼的多瑙河, 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著名的国家歌剧院, 这一切的一切, 如果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学习, 学生会显得意犹未尽。于是, 我布置学生跑图书馆, 上网浏览, 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查询一切有价值的资料。于是, 河水清澈、景色秀美的蓝色多瑙河呈现于学生们的面前了;各大著名音乐家的资料罗列于教室墙壁上了;国家歌剧院就像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了, 就连宋祖英在国家歌剧院所开音乐会的情景也被学生制成录像搬到了课堂上, 再配上幽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就这样, 音乐之都维也纳由静变动, 由虚为实, 学生们一边欣赏这美丽动人的画面, 一边用文中语言为其作讲解, 积累语言, 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如果长期积累, 我相信学生记忆仓库里的词句肯定会丰富多彩, 层出不穷的。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时空——运用语言

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 (下转第28页) (上接第27页) 的目的, 然而, 运用语言大都需要气氛、场景。现代教育技术以视听同步化, 图像动态化, 再现生活、景物、事件等优点, 克服了传统教学“四面楚歌”的现象, 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从而打开话匣子。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 “语淡而味不薄”, 一个普通的农庄, 一次鸡黎饭的普通款待, 但在这朴实平淡的描写中, 蕴藏着浓厚的情味。如何引导学生从“淡语中”尝到“不薄之味”呢?首先, 我先让学生理解诗句, 再加以丰富的想象。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绘制成美丽的风景画, 接着再根据诗句“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展开合理的想象, 诗人与友人“把酒话桑麻”时会怎么做, 怎么说呢?然后再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表演。于是课堂沸腾了, 学生们争着展示自己所绘之杰作, 抢着与伙伴一露自己能说之口才。最后, 我请出小组代表来到实物投影前, 让学生的精彩之作展现于每位学生面前, 让学生与学生“把酒话桑麻”。农村的恬静、简朴, 友人间的饮酒闲谈, 无拘无束, 在借助实物投影的同时, 被学生们演绎得淋漓尽致, 此时的课堂, 学生哪来的学习负担, 此样的课堂, 学生哪能没有学习兴趣呢?

3.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 几何语言

一、教师讲课语言要求严谨性、板书条理化,符号书写规范化,都会给学生起到示范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使用的语言要与课本上表述的语言相一致,做到语言规范化。因为教师的口语与板书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不能忽视。教师不要把学生尚未学过的字词句带到教学中来,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教学困难。如在讲了两条直线垂直后提出问题:

“OD是∠AOC的平分线,OE是∠COB的平分线,问OE与OD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由于尚未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生会由于不懂“位置关系”这一词语而造成解题困难,这样的困难完全是由于教师语言疏忽而产生的。

二、在定理、定义的教学中要对定理定义的内容作出详细讲解和强调语言表述的严谨性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它是这样定义的: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它强调 “两组对边 ”因为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它不是平行四边形。它强调 “四边形 ”若是其他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那就根本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这个定义可以作为判断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就要看它是否满足: ① 是四边形; ② 一组对边平行; ③ 另一组对边也平行。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条件 ① 排除其他边形。条件 ② 排除了没有一边平行的任意四边形,条件 ③ 排除了梯形。因此,我们说,学习几何语言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是了解和判断平行四边形这样一个几何事实的必备条件。

三、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先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铺垫,再引导出规范化的几何文字语言

教师语言的规范化,并不排斥教师在不失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较为通俗、浅显的直观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进行较为抽象的几何对象的教学。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作铺垫,再引导出规范化的几何语言。 如给出“过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中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直线?”,有部分学生回答“可以画一条直线”,理由是:“每两点”仍然是“两点”,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所以,尽管他们画出了三条直线,但只“敢”回答“可以画一条直线”。这显然是对过“每两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就是“一共可以画”几条的意思不理解。故在教学中可以把问句改为“……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这样的语言较通俗,学生答题时就不易发生错误。同时,再向学生指明,问句中“一共”两字是可以省略的,从而学生理解这种较为规范化的语言。

四、加强文字语言与结合图形的符号语言互译能力地训练

强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者的互译是培养学生掌握几何语言的重要手段。教学时,不仅要求把概念符号化,而且能正确画出它所对应的几何图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将定义、公理、定理、命题等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符号化的意识,训练学生文字语言符号化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论证几何的后继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文字语言符号化——所谓文字语言符号化就是文字语言向符号语言转化。

五、几何语言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于初中阶段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是循序渐进的,由开始的“说点儿理”到“说理”“简单推理”,到最后的“符号表示推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符号表示推理” 可以采用分步走的策略。 如在教学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让学生论证一些写好已知、求证并附有图形的证明题,先是一两步推理,然后逐渐增加推理的步数,主要是模仿证明。可以一开始采用部分填空的方式。先扶着学生走,等到学生熟悉这块知识和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并自己画出图形来证明,每一步都得注明理由,用综合的方法写出证明过程。这样的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六、培养学生养成逆思顺写的良好习惯

要求学生能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写下证明过程前,有一个前期的工作要做,那就是要教会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推理的过程,且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证明思路,理出一条线索来,通常可以采用分析法。有的学生在书写证明过程时,往往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像踩着西瓜皮,这是因为不会分析思路的原因造成的。所以要加强思路分析的训练,尤其是加强分析法训练,以培养学生逆思顺写的习惯。可以在教学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单元中专门安排一两个课时,学习证明题思路分析的习题课。

4.语言培训心得 篇四

一、了解了英语绘本的定义

1、“绘本”一词来自日本,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指的是文字与图画相辅相成的,通过两种媒介的互动来讲述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它的介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能够提供给孩子学习英语的真实生活情境和丰富的词汇,能协助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而其中很多优质的绘本来自英语国家,让孩子通过阅读英文绘本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原味。

2、英语绘本阅读”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阅读水平,利用所能找到的英语绘本书籍和网络材料,进行选择与分级,并结合各课时的教学设计,通过将教材内容与绘本材料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能阅读到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语绘本材料,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了解了小学生英语绘本的特点

1、具有故事性和情节性,故事梗概简明,同时存在交叉叙述和省略跳跃,往往用最简洁的文字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2、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超越现实,通常以动植物为故事人物展开叙事,在题材和内容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3、语言简单重复,诸种语言的整体输入、自然习得以及语感的培养

4、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多元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针对小学生英语绘本的特点,利用图片环游法可以启发学生主动观察、预测和思考,侧重理解和欣赏所学材料。小学生对于图片更加敏感,颜色鲜艳、内容新颖的图片更能吸引小朋友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图片环游法,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形成自己的理解,让故事内容深入学生的内心,加强学生对绘本中的角色特征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对于我任教的低年级来说,可以效仿老师所讲的整体故事环游法,采用师生共读、共演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绘本、认知绘本。低年级的学生积累少,阅读文字有难度,对图画阅读敏感度高,图片环游法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为今后的学习助一臂之力。

5.幼儿园语言应用培训心得 篇五

一、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问题开展各项理论与实践的培训。

1、根据教师队伍的不同层次,开展分层培训,开学初组织4名新教师(其中有三名是年轻教师),对我园的园本课程及各类文档的撰写的要求进行了培训。

2、为提高各年级集体备课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组织教师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由业务园长不定期地参加备课,进行检查指导。

3、结合教研活动和教师技能展示,开展了自制区角材料的评比活动,教师们制作了很多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活动需要的区角游戏材料,并投放在班级的区角中,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对区角活动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但教师对区角游戏的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幼儿的游戏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一点,教师制作的材料在层次性的体现上还欠缺一些,而年轻教师在制作时有一定创新,但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不够准确,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继续研讨的内容。

4、我园教师在成长册制作方面一直停留在比较表象的层面,经过多次组织教师开展有关成长册制作的学习,教师的水平和成长册的效果都有较明显的提升,很多教师都能做好幼儿各领域活动作品、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能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美化各类资料,为幼儿制作内容丰富、有创意的成长册。学期末邀请家长代表来园对各班成长册进行了观摩、评价,家长们一致感叹老师们很辛苦,制作的成长册非常精美,由此可见,老师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由于本学期成长册到教师手上的时间较晚,集中制作的量较大,所以“个性化、体现幼儿连续发展情况”方面的资料体现得不够充分,还需要教师们继续努力。

二、结合幼儿园各项艺术特色活动开展培训。

1、我园是艺术特色幼儿园,基本上每个月都会组织幼儿或教师开展艺术特色展示的活动,为了使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同时提高幼儿和教师的艺术活动水平,组织教师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详见每月培训情况)

2、开展艺术特色活动时,我们邀请全体家长参与,或请家长代表担任评委,对幼儿和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是对我园培训情况的检验。

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园级各教研组的研讨学习。

1、20XX年度上半年组织教师参加了区级的语言教研组(肖颖、郭佳老师)、体育教研组(杨燕萍、张帆老师)、美术教研组(曾晓庆老师)。下半年区级教研组进行了调整,语言组和体育组被数学组和游戏组取代,我园也对参加教研组的教师作了相应调整。美术组教师不变,数学组由郭佳老师参加,游戏组由肖颖老师参加。

2、根据区级各教研组的设置,园内也设立了相应的教研小组,并由参加区教研组的教师担任组长,其他教师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教研组,并在组长带领下开展了教研学习活动。

6.语言艺术培训心得文章精选 篇六

总之,他们就是这样属于孩子的随性着。因为俏嘴巴,把我和这些00后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三月底,全国少儿语言老师齐聚一堂参加了由贾敏菲老师主讲的为期两天的培训,这次能够和全国一线教师交流心得和教学经验并且得到贾老师的培训指导我感到非常荣幸。随着社

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早期教育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有报道刊登“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沉默”,于是逐渐的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无语一族”。所以教授语言艺术是一件任

道而重远的事情,在重视传授孩子学科知识,培养他们各种艺术素养的同时还要启迪他们打开语言的大门。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更要术业有专攻...我把它归结

为爱的旅程。《少儿语言表演》这套教材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书却关系到作为一名传授者教授给孩子们后,他们在自己小世界里的感悟和创新,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所以了解教材精华所在是我们教学的必要前提。每册书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可以更好的对孩子的肢体

协调,自信心的建立,创作力和想象力进行训练。通过贾老师的培训,还使我了解到作为一名好的少儿语言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不仅要把好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丰富课堂生活,

还要上出自己的特色,融入孩子,快乐教学。其次,环境的创设对少儿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通过教学课堂的布置和教学地点的选择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欲望。注重和家长的沟通。

了解孩子大的生活环境。

和孩子打上交道,是一种心灵的回归,作为一名少儿语言老师更是一种释放爱的过程,我喜欢看到他们扬起的每张温暖的笑脸。

7.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一、掌握表达方式, 模仿运用。

如《变色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第3篇课文。本文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 作者以趣味性的故事展开, 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 那就是观察。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

教师请学生浏览文章第9自然段。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变色龙的呢?

生:作者按照变色龙的全身———头———身躯来写的。

师:认真阅读, 你认为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请同学们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生:变色龙全身翠绿, 颜色奇怪。

生:我觉得它的头很奇怪, 是椭圆形的, 嘴巴又是三角形的, 两眼凸起, 凶相毕露。

生:我觉得它的身躯也怪, 长筒状, 长长的, 像个笔筒似的。

生:它的背也挺怪的, 酷似龟背。

师:龟背有何特点?

生:高高地鼓起, 比较坚硬。

师:变色龙没有龟壳, 但它隆起的背部却酷似龟背, 的确很怪。还有哪看出怪?

生:变色龙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 尾巴尖细。我印象中, 短脚的动物, 尾巴也很短的, 可它却是尖细的。

师:那可不一定, 不过老师表扬你, 关注到了“尖细”这个词。能不能把这个词换成“细细”的呢?

生:不行, “尖细”不仅有细的意思, 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变色龙尾巴的尖锐。

师:说得好, 正因为作者观察仔细, 用词准确, 才让读者更好的感受到了变色龙外形的奇怪。

学生语言运用等语文能力的形成, 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学流程经历“阅读理解———领悟方法———尝试运用———独立运用”。依此经常练习, 就能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 形成“言语运用”的表达技能。

二、领悟情感渗透, 拓展运用。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 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普通的小事, 字里行间都在传情,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

先出示文章第9自然段及课文插图。

师:如果给这幅画取个题目的话, 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 理由又是什么呢?

学生边思考, 边动笔在纸上写。

生:我的题目是《紧握的手》。因为爸爸、妈妈的手握在一起, 传递着真爱。

师:一个“探”字, 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阳光悄悄地探进头, 它不忍心打扰此时正在睡觉的爸爸、妈妈。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 爱感动了阳光, 也感动了我们。

生:我取的是《爸爸的叮嘱》。

师:“叮嘱”什么意思?

生:再三嘱咐。

师:花儿传情, 体会得真好, 把体会带到朗读中去。

师:平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会叮嘱你?

师:爸爸的叮嘱, 紧握的手, 阳光般的爱, 恬静的微笑, 这真爱焕发着生命的光泽, 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倾注这份感动, 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学生既学习了语言运用方法, 又能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深入理解、体验和感悟, 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达到了得言又得意的目的。

三、迁移生活场景, 实践运用。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中《学会拒绝》教学:

引导进入情境

师:王硕丰没完成作业, 请组长小峰帮他编个理由。大家说, 小峰应该拒绝王硕丰吗?又该怎么跟他说呢?

生:王硕丰你不该骗, 因为如果被老师知道的话, 会被老师批评, 而且父母也不再信任你。

师:除了告诉王硕丰不做作业的危害。还可以说什么?

生: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酒肉亲。我们之间的友谊是可以有的, 但是如果为了维持友谊来包庇你, 使你不交作业, 这是我组长的失职。所以, 我拒绝帮你编理由。

师:这是告诉他作为组长的职责。

生:因为作业就是学生的一项职责, 我们要做作业是为了学习。

师:老师知道后会怎样帮助王硕丰呢?

生:会惩罚他。

师:或是通过其他的方式……

生:可以让小峰帮助他, 让他改正这个错误, 督促他每天交作业。

师:原来让老师知道王硕丰没交作业, 是为了让老师想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同学们刚才说了这么多, 王硕丰也许就知道了不交作业的危害。那么我们看看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应该做到什么呢?

生:充分的理由。

师:要把拒绝的原因说清楚。还有吗?

生:应该跟他讲道理。

师:讲道理。讲道理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别人可能会接受啊?

生:礼貌、温柔。

师: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生:语气婉转。

……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 “口语交际”就无法继续进行。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个特性, 我们在教学时, 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建构[J].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19期

8.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一、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广西)英语试题的特点分析

2014年的英语试题全卷视野开阔:风格、结构与往年一样,题型不变;难度总体与近年持平,保持中等偏易,难、中、易试题比例恰当且梯度科学;考点、热点及语言技能要求等和往年大致相同,突出了对语言基本功的测试,在考查考生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适应语言测试的潮流,考查考生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下面,我们针对试卷的各种题型逐一剖析。

(一)听力

2014年全国高考大纲卷英语听力部分共有10段听力材料、20个问题,其中出现了4个数字题,但总体难度与去年持平:录音人未变,依旧是美音,只是录音稿总词数稍有增加、语速有些加快,Text 10的材料、句子均较长且有些句子结构复杂。10段材料的话题覆盖面较广,涉及日常生活中的问路、搭车、准备报告、读书、天气、找借口拒绝活动、看电影、出差、面试、大城市与小县城的生活比较等;所考查的听力微技能包括:理解主旨和要义(1题),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9题),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7题),理解谈话人的意图、观点和态度(3题);设问采用“where-,when-, why-, how-, what-”等多种疑问句形式,对考生的能力考查有不同的要求。

考查考生对具体信息理解能力的,如第七段材料的第9题“Where will the speakers go?”,给出的三个选项“A.The Green House Cinema.B.The New State Cin-ema.C.The UME Cinema.”涉及三个不同的电影院,考生需要对两轮次的对话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再由最后的“even bet-ter”及“OK,that’s fine.I like him too.”推出本题的答案为C。

要求考生利用已知信息作出推理、判断的,如第八段材料中的第11题“Why are the speakers making the trip?”。该题有三个选项“A.For business.B.For shopping.C.For holiday.”,对话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是交代:女士说公司安排了车送他们到机场,并且公司负责这次旅行的费用。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工作,应选A。

(二)笔试

1.单项选择

今年的单项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不偏不怪:没有难词和偏长的句子,考点也没有超出往年的范围,主要考查了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和交际用语,如交际用语(21、35题)、时态语态(22、32题)、非谓语动词(23题)、连接副词(24题)、it的用法(25题)、倒装句(26题)、固定短语(27题)、副词辨析(28、34题)、介词+关系代词的用法(29题)、情态动词(30题)、动词短语(31题)、祈使句(33题)等,体现了高考命题立足基础、重在应用的原则。

今年的单项选择题题干设计侧重语境化、语篇化,在注重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的同时,更加强调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且题干的语境简单、易于判断。虽说第24、28、29、30、34题的语境设计较为丰富,但考生利用上下文的暗示不难找到正确答案。只是个别题有一定的迷惑性,错误选项对低分段的学生干扰较大,如:第28题“I think Mrs.Stark could be between 50 and 60 years of age”中,如果考生对选项anywhere 和anyhow的用法把握不好,就容易选错;第35题“-Oh,nothing .”的填空,一些考生“无视”前文的问题情境“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只是凭直觉常见“nothing else”和“nothing yet”两种搭配形式,容易误选B、D项,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much”。

2.完形填空

今年的完形填空题所出示的材料保持了往年以记叙为主的风格,依然是思想性与教育性俱佳,不仅测试考生的学科能力,而且注重对考生的情感熏陶。材料记叙的是两位好朋友爬山历险的经历,内容原汁原味,描写细致,弘扬了年轻人忠贞的友谊和克服困难求生的顽强意志。文章的考点设计全面,以实词为主,主要考查了8个动词(动词短语)、6个副词(介词短语)、3个名词和3个形容词;对结合上下文理解内容的考查则贯穿始终,逻辑推理性质的选项占80%以上,并兼顾了语言基本能力的考查,比如用词区别、语法结构、时态推理等。

考生在基本理解全文意思以后,再利用常识性技能与语法知识进行判断,结合空格前后一两个句子作答,一般都能解决选项中的问题。不过,也有极少数选项需要跨越一两段内容仔细斟酌才能正确解答,如要对“Then another 42 occurred”的四个基本选项“A.damage B.storm C.change D.trouble”做出选择,需要联系上一段中的信息“Joe fell and broke his leg”及该句中的关键词“another”来推导出答案“D.trouble”。

在做完形填空时,考生一定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联系上下文作答,不可顾此失彼。另外,平时也要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阅读理解

今年阅读理解的五篇文章在选材上继续保持了知识性、趣味性强,信息量大,题材与体裁广泛的特点,内容涉及人文、教育、社会现象、社科知识等,重点考查考生快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篇阅读,可以说是整套试卷中比较容易的部分:文中生词不多,有利于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其中,A篇、B篇考查社会生活类阅读,C篇考查文化教育类阅读,D篇、E篇考查广告应用类阅读;五篇阅读在问题的设计和选项的安排上总体比较直接明了,考查范围既包括对内容细节、词义、句义的理解,也包括一定的逻辑推理、判断和概括以及辨别文体特征的能力,其中考查事实性信息的题约占三分之一。

4.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题重点考查对英文的修改能力,难度值在0.35左右,与往年持平。历年以来,大多数考生都对这个题目感到棘手,且得分偏低。今年的短文改错题是一篇描述“friendship”的说明文,虽然难度值基本不变,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加上所设错误没有往年偏难、偏怪的倾向,考生做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其具体考点如下:

5.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题难度与往年相近,每段开头语已经写好,依然是一篇提纲式文章。要求写一篇主题为“十年后的我”的短文,涉及十年后“我的家庭、工作、业余生活”三个方面。字数要求与往年一致,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体现了“稳定”的高考命题原则。考生只要将以上三个方面写清楚,并在结尾时适当延展个别细节,通常都能得到较好的分数。

虽然文章的题材比较熟悉,且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文章框架,但要完整地写清楚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仍然需要过硬的语言基础:十年后的家庭状况描述、工作状况描述、业余生活描述,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文章中仅仅列出了这三个词,这就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为考生展示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提供了用武之地。这样的写作任务,涉及的生词不多,行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表达真实思想和有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及布局谋篇的能力,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也达到了一定的效度。

当然,英语的书面表达题要得高分,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美观,无明显涂改;第二,应用丰富有效的句子和词汇;第三,句间逻辑关系紧凑,行文流畅,能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真实思想;第四,有效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布局谋篇,文章段落分明、层次清晰;第五,要点齐全,详略得当。

二、对新学年高三英语教学与备考的建议

(一)基于我区今年高考的教学及备考建议

高考试题总是对中学教学起导向作用。根据上述试题特点,我们对新学年高三英语教学和备考建议如下:

1.教学中应认真贯彻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要求,备考时认真领会考试大纲对各大题型的能力要求。

2.学生英语程度好的学校,要扎实上好必修1—5模块,并努力完成选修6—11模块的教学内容;学生英语程度稍弱的学校,要认真上好必修1—5模块,力争在选修模块中多选一些内容进入课堂教学,以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新鲜感和良好的语感。无论怎样的学校,都要努力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词汇和语法的策略,突破语言基础关。

3.强化听说训练。针对高考听力测试题型的特点,进行听说策略的训练和技能的提高,特别要加强人机对话的模拟训练。这方面,建议教师们参考广东省高考口语考试的模式。

4.加大阅读力度,提升阅读质量。在阅读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三量”,即词汇量、阅读量和阅读质量。高三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平时多阅读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英文文章,特别注意根据所读内容,思考个体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不同角度理解人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补充鲜活的阅读材料,并特别注意英语教育的人文性,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逻辑思辨能力。

5.掌握英文特征,提升表达品质。高考的书面表达要求并不高,通常只是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能够准确地使用语法、词汇、句型和标点,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不少考生的表达质量不高,有些考生面对题目甚至无从下手,可见高三的相关教学与备考不力,教师应加大书面表达的教学和训练力度。

6.复习教学不能为赶进度而“囫囵吞枣”,“贪多嚼不烂”,教师一定要在保证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的前提下去完成教学进度。有识之士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掌握才是真正的进度。”

(二)基于新课标高考的教学及备考建议

从2015年起,我区高考将使用新课标卷。据权威人士透露,2015年英语高考试卷在题型方面很有可能会出现三个重要变化(特别声明: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的具体题型以广西高考方案、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说明》为准,这里的预测只是一家之言)。一是取消延续多年的15个单项选择题,代之以语篇形式出现的10个语法填空题,分值为1.5 分/空,总分值(15分)不变。二是阅读题由原来的五篇短文改为四篇,第五篇为新题型即七选五阅读理解,总分值(40分)不变。三是短文改错题中的错误内容虽然仍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但在试题形式上有了变动,不再是给定10行,找出每行中的一处错误,无误的打勾,而是在整篇短文中找出10处错误,且只允许修改10处,多则(从第11处起)不计分;总分值(10分)不变。下面针对这些可能的重大变化作一个简要的比较、分析和建议。

1.新题型语法填空题。同样都是考语法知识,单选题和语法填空题却有很大不同。语法填空题是给出200字左右的一段短文或对话,段落中留出10个填空题,其中4个填空题是给出一个单词,要求填写它的正确词形,如形容词的比较级等,其余6个填空题是结合上下文直接填词,这要求考生既要熟练掌握语法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语言阅读能力。从单选题单独句子中的语法考核,到语法填空题之短文中的语法实际应用,新题型变得更加灵活,体现了《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对学生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

新题型的考查方式仅就难易程度而言,应该是有所下降了:刻板单纯的语法考题逐渐消失,基础知识好的考生完成语法填空题应该不成问题。

教学与备考建议:应在进行语法知识复习的同时,加强对词汇本身用法的复习,如主、被动,固定短语搭配,冠词、连词的运用等。

2.新题型七选五阅读理解题。新的阅读理解题型要求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均为完整的句子)选出五个最佳选项,填入文章中的空格处,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结构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体现新课程标准“用英语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逐步获取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的阅读学习和教学理念。

该命题形式虽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又与完形填空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选项较少,且选项内容以句子形式出现,题目考查的目的和侧重点与完形填空题不尽相同。从《考试说明》对该题型命题目的的表述“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得出以下判断:该题备选项可分为主旨概括句(文章整体内容)、过渡性句子(文章结构)和注释性句子(上下文逻辑意义)三类。而多出来的两个干扰项也往往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设置,且多数存在以下问题:主旨概括句往往或过于宽泛,或以偏概全,或偏离主题;过渡性句子不能反映文章的行文结构;注释性句子与上文脱节等。

教学与备考建议:提高学生对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把握全篇文脉,理清句间、段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序上去发现断、续点,理清文章层次(好文章的层次往往非常清晰),层层入手去理解文章。对一个语段或语篇的分析,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①快速浏览全文,寻找主题句,抓住文章结构及文章的写作内容;②详读段落,在短时间内找出每段内容的关键词,明确各段的主题句或主旨大意;③定位选项,明确各备选项的含义,抓住其关键词语,根据文章整体结构与具体内容,将选项填入文中,填写时要特别注意各选项中出现的句子衔接手段及句子中的衔接标志词;④通读复检,将所选答案代入文中,再次通读全文,重点检查逻辑关系和关联结构;⑤排除、确定,即研究多余选项,确定排除的理由,确定各空最终的答案。

3.新题型短文改错题。新的短文改错题只是在形式上做了变动,考查内容基本不变。教师在备考时可遵循以往的经验,再强调新题型的答题格式即可。

教学及备考建议:教师可以尝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为同学修改作文,让学生体验同伴评价,这样的任务设计具有真实性,有助于学生消除紧张情绪,慢慢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培养修改文章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多做有针对性的训练,力求让学生形成以下答题思路及技巧:①通读全文,检查句与句之间或者句子本身的起承转合(是并列还是转折、总结关系,是因果还是时间、地点、条件、让步关系等),依据文意及句意进行适当增减,更换正确的连接词。②以句为单位,检查时态是否正确,动词搭配是否正确,非谓语动词用法是否正确,句式结构是否完整、正确等。③从细节入手,检查各词的用法是否正确,如:冠词和介词的添加、删除及替换,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名词和形容词的误用,名词的单、复数误用等。尤其要检查名词前的形容词缺失、误用,不可数名词的泛指与具体化表达之间的误用等。

当前,国家正在探讨英语高考改革,提出了将英语纳入社会化考试的主张。对于一线教学来说,教师不仅应关注“如何考”,更应关注“考什么”:只有解决了“考什么”的问题,教师才有可能从抓语法和词汇的低效教学中解放出来,进而指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用恰当得体的英语表达观点,使学生的语言学习和知识增长、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融为一体。

9.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两位加拿大老师在讲授过程中一直强调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她们开展的很多教学活动中,她们都要求我们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她们布置的体验活动。其实这点也正是我们当今新课标所要求的。我们的班级是由学习能力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组成的。教师无法兼顾全面。要让学习能力较弱,基础较低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得懂,又要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得饱,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当中要注意采取多种活动或练习形式,不能一味的单对单进行,还要采取结对子,小组互动等。结对子也可以灵活变换对象,小组可是4人也可是5人、6人……不要固定不变,要随时随机应变,这样既是为了迎合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也是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及延续。

10.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黄陂前川五小

陈秋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细读文本,认真钻研文本,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依据年段目标确定语言训练点

课标中按不同的年段对学生的语言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是我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依据。只有依据年段目标来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点,才能保证年段目标的有效落实。

如中年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理解词句,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作为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并体会关键词、关键句对体现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三年级上册《“我喜欢昆虫”》第一自然段中有个句子:“只要有机会,她就会把这些受难的小生命放走。”根据课标这一要求,以“受难”这个词为训练点,设计了以下训练过程:⑴理解词义。通过在字典中查“难”的意思,理解“受难”这个词语的意思。(遭受灾难)

⑵换词练习。“受难”可以换成什么词?(受苦)

⑶比较词语。“受难”和“受苦”有什么不同?这里为什么用“受难”,而不用“受苦”? ⑷安妮认为被关进玻璃瓶的昆虫是在“受难”,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个语言训练过程从理解词义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比较词义、感悟品味语言,体会词语表情达义的作用,领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当。

二、根据单元特点确定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围绕话题组织单元学习内容的,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应着眼于整个单元,根据单元教材的特点来确定语言训练点。

如《春的颂歌》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春的颂歌》、《风筝》、《美丽的槐乡》,古诗《村居》和一个语文乐园。通读整组教材,可以发现本单元是以“春天”为话题的。本单元的习作是“谁把春天带来了”,让学生把春天里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根据这一习作目标,把《春的颂歌》这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确定为“学习课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文中写小草的句子“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它们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在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你从哪些词语中知道的?(换上鲜绿的新衣、点点头、弯弯腰等等)再让学生用拟人的手法说说春天的景物。学生说:“小溪哗啦哗啦地唱起了歌。”“迎春花展开了美丽的笑脸。”“小草从土里钻出了小脑袋。”„„

三、根据文本特色确定语言训练点

文本特色是一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每一篇作品都有其多方面的特点,如思想内容方面的,情节结构方面的,语言特色方面的等等。我们没必要把这所有的特色一一加以分析,而是结合年段特点,选取其中

一、两处作为语言训练点。

1、根据文本“空白”找训练点。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有文笔含蓄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挖掘文本意犹未尽之处,找准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书本,想象于书外,进行课堂小练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点金术》这篇课文,作者把麦得斯“点花成金”、“点食物成金”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而麦得斯悔悟后,让“金花”复活、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却只字未提。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通过动作和心情描写,写一写麦得斯让“金”花复活或让“金食物”恢复的情景。

2、根据文本结构特点找训练点。

有些课文在谋篇布局、段落安排、构段方式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如《动物的远游》这一课,第2至6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构段方式。以第3自然段的教学为例,先让学生找中心句“很多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然后以问题“为什么说鱼远游的能力比蜜蜂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自然段的第2、3句话都是围绕第一句中心句写的。再指导学生用这种连句成段的方法,以“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或“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为中心句说一段话。这样从语言文字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段意,再帮助学生理清段序,揣摩写法,最后指导运用,使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根据文本语言特点找训练点。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依托,语文课文里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段落。读这些经典的美文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积累、内化和提高。如《大地巨人》这首诗,采用暗喻的方法,把大地比拟为一位可亲可敬的巨人,将自然界中的许多自然现象巧妙地与巨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学习完课文第2、3、4自然段之后,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仿照课文进行创作。学生们写出了优美的诗句:

他明亮的眼睛,是那平静的湖泊。他不小心打个喷嚏,是龙卷风在山谷里来去的声音。

11.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篇十一

一、在品词析句中练语感

【片段一】

师:从哪儿看出父亲为什么非得放掉这条鱼?

生: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照了一下手表,是晚上十点钟,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小时!从中知道了,钓鲈鱼的时间未到。

生:我还体会出来时间很晚了,夜很黑,所以划着了火柴,照了一下手表。

师:还从哪儿看出父亲为什么非得放掉这条鱼?

生:(找出父子的对话)我从对话中感觉到父亲的坚决。

师:让孩子把鱼放入水中,从中体会到“坚决”,在书中批注“坚决”。谁能让大家感受父亲的坚决?

生朗读。

师:这段对话除了体会到父亲的坚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可哪儿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看出詹姆斯很舍不得。

生:从对话中看出詹姆斯很不愿意放走大鱼。

师:你看看从哪个词能感受到父亲的坚决?

生: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去。”我从这个“得”字体会到父亲的坚决,“得”就是必需。

师:(范读)“得”就是必须的意思,作者为什么用得而不用必须呢?得和必须有什么区别呢?

生:必须是命令的感觉,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一个“得”字包含了父亲对詹姆斯殷切的希望,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父亲的希望是什么?

生:放掉鱼,做法是正确的。

生:父亲的希望是要詹姆斯遵守规则。

师:父亲的话非常简短,仅仅两句话却表达了父亲的希望。我们分角色朗读。

老师抓住父子的对话,让学生用不同形式反复与文本对话,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至少读了十几遍课文。边读边让学生倾听,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时评价,品味“得”字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在读中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在读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品词析句中指导朗读,何愁学生语感不提高呢?

【片段二】

师:除了刚才这句话外,还从哪句话中看出詹姆斯的父亲为什么非得放掉这条鱼?

生:詹姆斯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他又一次回头看着父亲。我从这三个“没有”中感觉出詹姆斯的父亲非常自觉。

生:虽然没有人知道,也要放到水里去。

生:詹姆斯的爸爸不想让詹姆斯做违反规则的事情。

师: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当然也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詹姆斯的爸爸想让他自觉遵守规则。

师:有个词特别重要?

生:自觉。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这段环境描写,另辟蹊径。从三个“没有”中让学生感悟出詹姆斯爸爸的用心良苦,希望詹姆斯自觉遵守规则,并从中引出:让一个人遵守规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让一个人“自觉”遵守规则却是一件很难的事这个道理。老师立足教材,通过落实文本中的言语实践点,促成学生语感形成。让学生在感觉语言中触发语感,在品读语言中领悟语感,在实践语言中习得语感。

二、在心理补白中巧实践

【片段三】

师:詹姆斯这时在想什么?

生:在想爸爸为什么要我放走这条大鱼,我很不容易才钓上来的。他很不理解。

生:在和大鱼说再见。

生:上文中“父亲一声不响,只是时不时地扭过脸来看一眼儿子,眼光里是欣赏和赞许”。从这里看出父亲也是为儿子得意的,他不理解为什么要把钓上来的大鱼放掉。

师:詹姆斯包括你们何尝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啊,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在体会小詹姆斯放鱼时的艰难心理活动,教者从写法上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小詹姆斯的动作,如闭、吸、睁、弯、摘、放。第二层次从文中的形容词,如“小心翼翼”。第三次是从人物心理的补白。老师让学生补白时提出:詹姆斯放鱼时在想什么,他在心里会说什么话,会怎么对父亲说不要放这条鱼。这里让孩子个性化的体验自由表达出来,没有让老师的理解分析代替孩子多元化的思维。学生各抒己见,在课堂上呈现出将本文语言转化为学生会运用的语言,同时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进行想象训练,实现思维延伸与交融,便于学生扎实运用语言,升华情感。

三、在质疑文本中多表达

【片段四】

师:从这件事中小詹姆斯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难度,特别当你面对很大诱惑的时候。

师:这就是小詹姆斯得到的启示,你怎么理解这段话?自由地读一读。

生:过马路时遇到红灯,告诉他不要走。

生:爸爸送我上学时闯了红灯,我当时应该阻难他。

生:在广播中听到很多人会闯红灯。

师: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是很难自觉的。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詹姆斯确实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那条大鱼却经常出现在他的眼前——当遇到道德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三次“大鱼”,都是一个意思吗?

……

生:这件事在詹姆斯记忆中永远是那样清晰,他为自己的父亲骄傲,也为自己骄傲,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和子孙后代。句中为什么出现了三次骄傲?

老师根据课文提供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质疑,并运用文中语言解决问题,既有利于对课文中文人精神的感悟,又有助于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体会文章主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12.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师:请大家读读这几句话, 能发现它们共有的语言秘密吗?

(投影出示课文中出现“一齐”的四个语句)

生:这几句话都有“一齐”这个词, 有的还有两个“一齐”。

师:人们“一齐”做了什么?画出来。

师:我们常说, 写文章要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 可课文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一齐”呢?再读读, 体会体会,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这些句子旁边。

(生默读, 作批注)

生:我觉得这几个“一齐”把人们动作的一致性写出来了。

生:我认为不仅是说动作是齐刷刷的, 还能让人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场面。

师:再读读这几句话, 透过文字, 你看到了怎样的震撼人心的场面?

生:我似乎看到了三十万人的目光集中在毛主席身上, 有的热泪盈眶, 有的满含深情。

生:我仿佛看到了三十万人不约而同地脱下帽子, 抬头看着国旗, 目光随着国旗的上升而移动, 热烈、深情而持久。

师:是啊, 三十万人的动作如此“一齐”, 是不是有人指挥啊?

生:根本没有人在指挥。

师:那三十万人一次又一次的动作怎么可能如此一致呢?

生:我觉得应该有指挥, 是三十万人热爱毛主席、盼望新中国成立的感情在指挥。

师:理解得真好。现在知道课文为什么重复使用“一齐”这个词了吧?

生:我知道了, “一齐”的多次出现就把全国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生:还能使读者一次次地联想到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 使读者的心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感染。

师:是啊, 这哪里是简简单单的“一齐”, 它“齐”出的是人们爱领袖的心, “齐”出的是人们盼新中国成立的情, “齐”出的是开国大典的宏大气势, “齐”出的是庆典的壮观场面。于是, 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时———

生: (齐)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当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时——

生: (齐)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当五星红旗升起来时———

生: (齐)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 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简析】词语有温度, 语言有魅力。“一齐”的重复使用, 看似反常, 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作者独有的情思。上述教学就是抓住文本的这一语言现象, 采取集中聚焦的教学策略, 在联系、品味、想象中感受到如此表达的目的与意图, 从而对“同语反复”的语言特点及其丰富表现力有了深刻的认识。

片段二:内容创生, 丰盈“概述”的言语体验

(投影出示第七自然段)

师:联系上下文想想, “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生:是指毛主席说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读着这样的文字,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有的人高兴得互相拥抱, 有的人激动得抱头痛哭, 还有的人兴奋得把帽子脱下来抛向了天空。

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画面, 你是从哪些文字感受到的呢?

生:这段话两次用上了“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庄严”“雄伟”读起来就特别受鼓舞。

生:还有“一齐欢呼”“一齐欢跃”让人好像真的听到了他们的心跳, 看到了他们的喜悦。

生:这段话先说“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再说“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从大典的现场扩大到了全国各地, 这样从实到虚, 很好地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成立而兴奋、激动的情感。

生:从“人欢呼”到“心欢跃”, 把人们的外在动作和内心情感都写到了, 更说明全国人民是多么自豪、喜悦和幸福。

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象征整个中华大地, 用上这两个词, 突出了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热闹与喜庆。

师:发现了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真好。那么, 这声音会传到哪里, 那里又会怎么样呢?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生:这庄严的宣告, 这雄伟的声音,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 传到了乡村里, 大家敲着锣, 打着鼓, 放着鞭炮, 欢呼新中国的诞生, 欢庆人民的解放。

师: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换来的, 这声音, 这宣告, 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让我们边读边想象, 把这难忘的画面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简析】课文中有不少内涵丰富的概述性语言, 领会其潜在的情感与意境的语言体验, 必不可少。以上环节通过内容创生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想象中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具体化、具象化, 将“心欢跃”画面化、形象化。于是, 概述性语言就变得有声有色、直观可感, 学生对全国普天同庆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与激动就有了更深切的体验。

片段三:写法迁移, 实现“例子”的有效增值

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紧紧抓住表现开国大典盛况的语句, 很好地体会到语句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但是, 你是否发现, 同样是这样的语句, 所写的对象还不一样。小组交流交流, 讨论讨论。

生: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句子是写参加大典的所有人。

生:我们这一组发现有些语句写的只有毛主席, 比如“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只写毛主席升国旗的情景。

生:我们还发现了写所有人和写个人的句子常常是合在一起写的。比如写升旗的这些句子, 写完毛主席升国旗后, 就写三十万人是怎么表现的。

师:都是很重要的发现。写个体的也罢, 写群体的也罢, 这些句子都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大壮观。

生:表现了人民激动、喜悦的心情。

师:对。这种把个体和群体合在一起写来表现一个场面、一个场景、一个活动的写法, 就是“点面结合”。想试试这种写法吗?

生:想。

师: (课件出示) 看, 这是2001年当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时, 北京沸腾、中国沸腾的情景!这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刘翔创造中国飞人神话, 震惊世界的场景……来, 同学们, 拿起笔, 选取其中的一个画面, 依照课文的写法, 写成一段话。

13.语言文字培训总结 篇十三

在简约的开班仪式之后,首先是省语委办副主任王学武带着我们学习了《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现在和未来:

一、新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成就;

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新理念;

三、落实规划纲要、语言文字工作今后的任务;

四、对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几点思考。

接着是安师大文学院教授俞晓红畅谈了在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开展经典诵读教育》,她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

一、增强经典诵读教育意识;

二、确立经典诵读教育文本;

三、拓宽经典诵读教育路径。俞教授说道,当前大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能力着实令人堪忧,她说在一次语文统考试卷的抽查调研中,1个古文翻译题竟然有1万多人得0分的!另1个采用比喻手法仿写句子的试题中,10多万考生里面竟有四分之一得0分!因此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意义重大,加强语言文字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纵观整场活动,我个人觉得最精彩的还是省演讲学会常务副会长崔跃松的演讲,其主题是《演讲稿的撰写及演讲艺术》,他向我们诠释了演讲的三大特点——思想性、工具性和鼓动性。他不带讲稿,即情即兴,无论是引经据典、还是自己经历的丁点事例都能信手拈来。真实、具体、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演讲始终是激情洋溢,偌大的会场不时会爆发出热情的掌声。

认同、欣赏、快乐、感染、学习震撼之余,更让我们明白了一次成功演讲的关键在哪里?他的魅力又如何体现?演讲稿的撰写需要用创意来吸引满堂听众,甚至感动评委;需要引用具体案例,凭借其真实可信来增强说服力;演讲还需要绘声绘色,加上表情、声音的配合,充分而恰当的肢体语言更能让你富有激情,才能营造一波三折、高潮迭起的现场氛围;需要有自己的思路和思想,只有锻炼自己、反思自己,才能展现自己、张扬自己,只有彰显自己的特色才能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

崔老师还说真正的演讲者就是生活经历的丰富者,人一生中的追求得有三件事:读书、拜师、见世面。我想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登万次台的道理吧。

之后,省语委办的李敏老师与我们交流了《语言文字工作漫谈》;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的徐少华给我们讲解了《教师语言能力培养》。

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人类的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工作,就象人类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任何一个有素养有品位的人都要在说、读、听、写方面坚持学习、孜孜以求。

14.语言表达和运用 篇十四

1.下面文字是一封自主招生推荐信,其中有四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七)班李明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突出,担任《空间》校刊主编,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爱。特此推荐。

××中学

2014年9月3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你校”改为“贵校”,(2)“显著”改为“优异”,(3)“大作”改为“作品”,(4)“垂爱”改为“垂青”。

2.请改正下列各句中运用不得体的词语。

(1)请问家父高寿啊?(寒暄用语)______改为______(2)涂鸦之作,敬请拜读。(赠书用语)______改为______(3)李和平先生敬启(信封用语)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1)“家父” “令尊”(2)“拜读” “指正”(3)“敬启” “亲启”

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境,加点的谦敬辞都存在使用不得体的错误,请加以改正。

(1)肯定专家的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2)接受朋友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3)询问长辈年龄:“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4)称呼自己的家人:“这是令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改为“名列”“位列”等,(2)改为“愧领”“从命”等,(3)改为“高寿”,(4)改为“家父”。

解析(1)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2)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3)芳龄:一般用于指年轻女子的年龄。(4)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4.所谓“因境设辞”,指的是利用特定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请根据下面两段话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1)1978年8月8日,时任日本外相的园田先生来北京,准备和我国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黄华外长到机场去迎接。不料,天公不作美,飞机刚停到机场上,就下起了大雨。见园田先生走下飞机,黄华外长迎上前去,随后陪同园田走进了贵宾室。园田寒暄道:“到北京迟到了,见到黄外长,旅途的疲劳消失了。”

黄华外长笑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次,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江西革命老区做慰问演出,不料正值关牧村演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时,天空乌云密布,落下了一些雨点,顿时现场开始骚动不安。歌声一停,赵忠祥快步走到台前,深情地对乡亲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忠祥的一番话,让演出在感人的气氛中得以继续进行。

答案(1)您带来了及时雨

(2)关牧村的动情歌声,把自己的眼睛唱湿润了,也把老区人民的眼睛唱湿润了,连老天爷的眼睛也唱湿润了„„

5.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答题。要求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80字。

上晚自习的时候,隔壁班的何老师用“小蜜蜂”扩音器讲课,音量开得很大,严重地影响到你们班上课。下课的时候,作为班长,你向何老师委婉得体地提出你的意见或建议。

你到老师的办公室找到何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何老师,您辛苦了!我是隔壁班的班长,您的课讲得真好,上节课,您讲的我们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清楚楚。想给您提个小建议,请您上课时把扩音器的音量再关小一点,可以吗?谢谢。

6.市政建设部门要在古镇磁器口修建一家豪华宾馆,欲将一处古代民居拆除。市民们闻讯后,纷纷要求政府修改方案,保留这一古迹,他们推荐了三位代表去反映情况。这三位代表是:土生土长的王大爷、建筑学家李教授和历史学家周教授。请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各拟一句话,表明反对的理由。

王大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教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王大爷:这是祖先留下来的财富,不能拆。李教授:这种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十分有研究价值,不能拆。

周教授:这是我们地方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不能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横线处的续写。要求:内容准确,连贯得体,除“引用”外,至少还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

小潘同学没有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父母教育他时,他还出言顶撞。教育家孔子见到这一幕,对小潘说:“小潘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待你的进步。”

答案 ‘不知礼,无以立也’,更何况面对的是生养你的父母?学习也常常由于“温故而知新”,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新宝藏

8.下面是某学生在班级师生相聚30周年的一个发言片段,其中有四处语言运用不当或者不够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30年后的今天,在这里,我们邀请敬爱的老师们再次走进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教室,共同珍惜那段难忘的学习时光。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如今老师们都已年过半百,我们要经常垂询老师,对老师们的事情要鼎力相助,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答师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珍惜”改为“回忆”。②“耿耿于怀”改为“心存感激”。③“垂询”改为“问候”。④“鼎力相助”改为“关心帮助”。

9.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出恰当的话。(每段话50个字左右)某单位员工小张请假,不参加单位的重要培训活动,理由是最近儿子要考试,他要帮助孩子复习功课,否则孩子考试会不及格。(1)如果你是小张的领导,就这件事你将对小张怎样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你是小张儿子的班主任,知道这个情况后,你将对小张说点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做父母的固然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但不能以放弃自己的事业为代价。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不多学习,多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恐怕很难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种种情况。(作为领导,应对小张启发教育)(2)陪读固然能起到督促孩子学习的作用,但家长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依赖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陪读弊多利少。(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谈问题自然应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出发)10.下面是一次寿宴中的答谢词,有四处用词不得体或存在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今天,是我人生中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在幸福、欢乐的气氛中,我迎来了自己的50岁大寿。承蒙各位赏光,从百忙之中抽身,光临我的府上,并为我带了真诚的祝愿。对各位高亲贵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将为您的需要提供鼎力支持。此时此刻,我吹灭了生日烛光,默默地许下几个心愿:祝各位嘉宾天天有个好心情,笑口常开;月月有个好收入,四季发财;年年有个好身体,青春常在。

谢谢大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大寿”改为“生日”。②“府上”改为“家中”。③“鼎力”改为“大力”。④“烛光”改为“蜡烛”。

11.下面的邀请函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邀请函

刘教授:

您好!贵校50周年校庆将于5月10号举行,我们向您发出诚挚邀请,请您务必参加校庆活动,并请您抛砖引玉做个报告,指导同学们如何放飞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为母校增光。我们恭候您的惠顾!

××中学

2014年4月10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贵校”改为“本校”或“我校”。②删掉“务必”或把它改为“拨冗”。③去掉“抛砖引玉”。④“惠顾”改为“光临”或“到来”。

12.高三了,一位老师对工作很负责,教学水平也很高,只是有时作业布置得太多,部分同学因此对他有意见。假如你是本班班长,该怎样向这位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该怎样做好同学们的工作?

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富有说服力。

(1)你对该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对同学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老师,您的认真负责让我们敬佩,您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折服,如果您的作业再少点,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吸收您所讲的内容,相信学习效果会更好的。(2)同学们,高三了,老师布置这么多的作业也是想让我们在高考前多练练,这么负责的老师,还请大家多多理解和包容,正所谓“熟能生巧”,相信大家会在反复的练习中取得进步的。

13.下面是四种应用文体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1)校学生会决定4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学生会通知)(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宣城游览敬亭山。我是导游,大家可以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8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高三(1)班一同学于3月1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政教处找李主任认领。(招领启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或删除“莅临现场”及其后面的逗号。

(2)将“尊称”改为“称呼”。(谦敬不得体)(3)将“全部”改为“全都”。(广播稿要用口语,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4)将“48元”改为“若干”。

14.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师生讨论的话题。某班级为此举行了一场“中学生还有没有必要写周记”的辩论赛。

正方有以下看法:(1)顾名思义,周记就是每周一记。坚持写周记,就意味着每周要至少写一篇东西。众所周知,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就是要培养笔头勤快的良好写作习惯。

(2)周记,就是一周里你的所见、所闻、所做事情的记录,有时兼有对这些事情的所感、所思。坚持写周记,有助于中学生写作能够真正写出真情实感。

(3)周记写起来自由灵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论记叙、说明,还是议论、抒情,随你任意表达。写周记是中学生写作打基础的重要途径。

请站在反方立场上,针对上述看法,任选两点反驳。要求:先填序号,再作反驳;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没错,写周记能练笔头。但写作是不是写得越多就一定越好,或者是否每周写一篇刚好?其实不一定。写作训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周记以纪实为主,虽然都是真情实感,可以作为自己的备忘录,也可以供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但写作训练仅有纪实是不够的,有时还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等,作文才更有灵气。

(3)写作打基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分项训练,渐进提高,周记写起来太自由随意,对写作基本功缺乏较为明确严格的要求,因此,不能用写周记替代有规律的写作训练。

(任选其二)15.在某班宣传勤俭节约的文艺节目中,王明扮演的志愿者正在耐心劝导李雪扮演的客人打包。下面是表演的对话片段,请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王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雪:哦,刚才菜点多了,吃不下了,倒掉算了吧。

王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雪:嗯,是的,这两道菜的味道很好,我挺喜欢吃的。

王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雪:小伙子,你说得对,那你帮我打包吧。

王明:好的,阿姨,您拿好!欢迎下次光临,再见!

李雪:谢谢你,再见!

答案(示例)①阿姨,您好!桌上还有两道菜,您就吃了一点点,我可以帮您打包吗?

②阿姨,您看,这两道菜都是我们店的特色,您不慢慢品尝挺可惜的。

上一篇:经典美文:沙漠里的勇者下一篇:六年级散文 :随笔550字